首页范文大全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十篇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5:28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1

【关键词】物联网快递行业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08-02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快递行业也步入高速发展期,行业竞争日渐加剧,特别是价格战和人力成本上升让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随着快递业进入微利时代,行业未来的调整与动荡将不可避免,行业利润还将进一步下跌,因此行业亟待升级。2014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大力发展物流业,特别是快递行业纳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计划,并且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然而,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不足,物流快递行业专业化程度较低,致使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盈利模式不合理等现状。本文分析了基于物联网的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的变化,希望能为物联网下的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的发展提出参考。

一、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现状

1.我国物流快递业状况

我国物流快递行业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近阶段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大力发展物流快递业的文件,物流快递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2012年12月底,我国目前有快递企业3934家,物流快递业从业人员34.2万人。其中,国家控股的快递企业占了近72.4%,外商投资快递企业占了32.6%。但由于我国快递行业历史较短,绝大多数快递企业成立不足十年,盈利模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不能即时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从盈利模式来看,大型、集团型物流快递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型快递企业占76.8%以上,很多快递企业缺乏精通有关业务的专业人才。

2.我国快递物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物流快递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已有36个大中城市做出了有关物流快递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国家也把物流项目列入国债项目之中,中国财政部开始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此外,国际采购与供应集团、跨国物流快递企业正在迅速涌入我国的物流市场大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目前国际上已有52家大型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当中,有2/3的企业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40多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3475亿元,每年保持22.4%的增长速度;快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4亿元,增长率35%以上;中国物流快递业将在2020年底向外资全面开放。

3.我国物流快递行业盈利模式的困境

目前我国物流快递行业面临着成本压力过大,盈利空间缩小,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据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从1996年开始的近20年的服务贸易逆差中,运输业的逆差是最大的。由于燃油、动力价格等持续上涨,物流快递企业运营成本加大。原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资源还处于分散的节能状态,没有形成整合的网络体系,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物流服务的价格难以适度提高,盈利能力不足。大多数的物流快递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物流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不够健全,导致快递费用较高。目前很多快递企业已经应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如wmS、tmS、GpS/GiS、eDi等信息技术,但是并没有充分发挥这些信息系统的作用。致使快递企业不能对客户的反应做出及时处理,造成客户的满意度查,盈利能力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物流快递业的整体发展。

二、物联网对我国快递物流企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现阶段,产品网络追踪、过程可视化管理网络应用于物联网中。我国的物联网刚刚起步,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从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都将会发展巨大的改变。

1.物联网对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

随着it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能够对物流工作人员、设施设备实施即时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使用率。现阶段物流快递企业广泛应用RFiD技术手段,对设备的生产运作实行跟踪管理。例如,将RFiD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快速开展业务。

2.物联网对物流组织网络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功能的各个环节的应用从整体上促进了组织网络的内部以及物流组织网络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推动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物联网的影响下,物流组织网络也将向着更加高效、更加协同的有机物流组织网络的方向演化。物联网也会有助于优化物流产业布局,建立高效的组织网络,促使网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3.物联网对信息网络的影响

由于信息传递带来的滞后性带来了物流企业利润降低。供应链管理中的蝴蝶效应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为企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通过物联网整个平台,产品的信息能够实现共享。如何能够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物联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现物流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整合是物联网发展的目标。所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链的快速反应和高速运转。

三、基于物联网的物流快递企业盈利模式

1.加强网点建设,扩大品牌知名度

快递行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网点、服务和品牌三个方面。中国邮政(emS)、宅急送、天地快运等大品牌的快递企业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单一速递模式(点对点、户对户),特别是一些私营个体快递公司,服务范围更窄。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差距。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设置的网点大多位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DHL、tnt、UpS、Fedex等分公司已开始从沿海深向内地,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扩展。

2.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业务操作能力

将先进的物联网应用到快递业务操作和服务中,是国际快递公司夺取成功的又一要素。UpS在广州建成的联合快递中心里,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操作系统,货物可以全部自动分拣、直接装载、就地上机,大大降低了货机的等待时间,使货运周期缩短了近一倍。

3.针对跨国公司业务特点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快递企业要想盈利,就必须为对顾客及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将优势资源集中于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将其他非核心的业务外包,降低产品成本,减少库存。

4.采用分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

公司直接管理的运作实体,设有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作业,财务等所有业务部门,充分运用国际管理方法,实行严格的全球统一服务标准,并定期接受全球总部严格的审计和考核,以提高中国快递服务的质量。保证了统一的服务标准,也使得公司更加接近客户和市场。

总之,在物联网的平台上,物流快递企业可以更加全方面建设基础设施网络、信息网络和组织网络,形成高效的物流运转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盈利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2010).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0.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2

关键词:末端配送;电子商务;物流;自提点

中图分类号:F713.365.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deploymentofconvinentpickuppointisanovelwaytotacklethebottleneckofterminaldelivery,explorationofcriticaldevelopmentmotivationandchannelorganizationstrategyisbenificialtotheoretcialresearchaswellaspracticeofrelevantenterprises.Basedondomesticindustrialenviromentofe-commercelogistics,afour-ringmotivationpositioningmodelisproposed.inthismodel,thecriticalmotivationofe-commercefirms,expressfirmsandthethirdpartyplatformisidentifiedtoimprovingservicelevel,controllingdeliverycostandpursuitingeconomicalprofitrespectively,thedetailedbasisofabovejudgmentisalsoprovided.thedevelopmentpatternsofconvinentpickuppointarediscussed,andajointdevelopmentallianceisencouragedtoconstructpublicpickupservicenetwork.twokindsofoperationpatternsarecomparedwithapridictiononevoluiontrend,developersaresuggestedtoestablishunattendedpointifprovidedcapticalguarantee.thepotentialschemesofchannellayoutarealsorevealed,toprotectconsumer'sperceivedconvenience,theentranceofresidentialareaisregardedastheoptimalplacetoestablishpickuppoint.atlast,conclusionsandshortcomingsaresummarizedwithproposalsoffutherresearchdirections.

Keywords:terminaldelivery;e-commerce;logistics;pickuppoint

0引言

末端投递是电子商务物流的关键服务界面,其服务质量与消费者体验密切相关。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投递服务不佳一直是仅次于包裹延误的第二大消费者申诉类型,2014年该申诉比例达到30%。随着电子商务包裹不断增加,改善快递末端投递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消费者就近自提包裹是一种新兴的快递末端投递方式,有助于克服传统上门投递方式成本高、柔性差、效率低等弊端,为上班族这类人群提供了便捷、省心的包裹签收体验,有望缓解电子商务物流投递短板。便民自提点是就近自提模式的实现载体,它包括有人值守自提点和无人值守自提点两种类型。在发达国家,便民自提点早已成为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十分重要的构成元素,有关企业纷纷涉足其中,掀起一股开发与整合浪潮[2-3]。而在我国境内,多数企业对于便民自提点的重视始于2011年[4],此后部署规模迅速扩大,开发力量包括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以及专门从事代收货服务的第三方平台。与国外不同,我国快递企业在便民自提点的建设上相对滞后,这或许与快递业重规模、轻质量的传统经营观念存在关联,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速递易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平台目前引领者我国便民自提点的开发进程。

本文首先立足于中国的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环境,提出一个关键动因定位模型,随后详细分析了中国三类开发者的关键动因差异,最后围绕公共自提服务网络的开发设想,探讨了三类开发者的最优开发模式。

1便民自提点的开发动因

1.1模型的构建依据

关于便民自提点的开发动因,目前存在四种观点,它们是本文构建动因定位模型的基本依据。一是成本动因(Cost),即为了控制投递成本而部署自提点。Browne等人(2001)早就提出[5],送货上门导致配送成本上升,不适合投递数量多但价值偏低的小件包裹。设立便民自提点则可实现“规模化”投递,能够降低投递系统人力及车辆消耗,有效遏制投递成本过快上涨。二是服务动因(Service),开发者致力于提供个性化、可定制的配送服务,意图获得目标人群的选择偏好,增强客户忠诚[6]。德国infas调查公司发现,青年人、学生及全职工作者最容易接受自提模式,这类网购消费者由于工作或学习时间受限,通常不便在家等待快递员上门,自提需求相对强烈。三是盈利动因(profit),开发者认为便民自提点具有投资回报价值,其利润虽然单薄但是市场空间巨大,加之可以拓展线上线下融合服务(onlinetooffline,o2o),盈利预期值得期待。盈利预期对于第三方平台至关重要,不过目前相关公司极少披露经营数据,无法评价实际营收水平。四是环境动因(environment),认为便民自提点能够减少配送车辆交通消耗,实现节能减排、缓解交通压力、规避停车难题等公共福利。此种观点获得一部分实证研究的支持,例如edwards等人(2009)对英国西萨塞克斯郡开展过测算[7],结论是若将首次投递失败的包裹转投自提点,最高能够减少87%的碳排放量。在发达国家,环境保护法制相对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强烈,环境动因确实会对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

1.2模型的阐释

通过梳理中国大陆的开发案例,本文认为企业类型是识别开发者关键动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即在当前产业环境下,同类型企业往往持有相似的关键动因。为了说明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第三方平台的关键动因差异,本文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关键动因定位模型。该模型呈同心扇形结构,从内向外依次是成本、服务、盈利及环境四个备选因素,这个排列顺序恰是从内部诉求向外部诉求转移的过程,目标可达性依次降低。图1使用箭头表征三类企业的关键动因定位结果,电子商务企业、快递企业及第三方平台开发便民自提点的关键动因分别是服务、成本和盈利诉求。考虑到绿色配送理念在中国物流业仍停留在理念传播阶段,大部分企业更关注短期经济利益,因此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环境动因尚不是驱动企业决策的关键动因。

当然,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三类开发者的关键动因定位结果有可能变迁甚至融合,因此必须指出上述模型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特征。

2三类开发者的关键动因解释

基于上述理论模型,下文拟对中国境内三类开发者的关键动因定位结果进行解释。

2.1快递企业:基于成本动因的解释

快递业价格战此起彼伏,整个行业利润持续受压,成本控制压力非常强烈。如果快递企业设立便民自提点,可减少配送资源消耗,帮助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虽然部署便民自提点后,快递企业也具有向消费者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基本条件,不过在目前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快递企业事实上更关注发件方(卖家)的服务诉求,这是因为发件方掌握了快递合作伙伴的选择权,向收件方提供差异化服务虽然也能增加竞争优势,但是短期内很难转化为揽收效益,因此改善投递服务能力不能看作中国快递企业开发便民自提点的关键动因。尽管某些自提点兼备发件揽收功能,这种“坐等”揽收模式只能承接零散的个人业务,收益预期与上门揽收相比显然不能相提并论,因此盈利诉求同样不够突出。

为什么中国民营快递企业没有展现出强烈的开发兴趣?本文认为其原因有三:首先,许多快递企业在末端投递环节采取了区域包干方式,名义投递成本确实不高。其次,多数民营快递施行加盟体制,各地加盟商的配合意愿不尽相同,推广消费者自提模式的组织运营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另外,中国大陆已经存在不规范的包裹代签收行为,抑制了快递企业投资开发正规便民自提点的意愿。随着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同时消费者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快递业的成本控制压力逐渐增大,这有可能促使更多快递企业尝试开发便民自提点。

2.2电子商务企业:基于服务动因的解释

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大多采取物流外包策略,对包裹投递过程缺乏监督能力,不能完全掌控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如何跨越最后一公里服务障碍是电子商务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部署便民自提点,“繁忙”型及“谨慎”型消费者可获得柔性化并且更加安全可靠的备选投递方案,这有助于维护电子商务企业的服务口碑,提高购物满意度及网站忠诚感。

当电子商务企业开发自提点时,也会提升它们与外包物流服务商的价格谈判能力,并在成本控制方面获得间接利益。由于成本信息不对称,电子商务企业不便评估便民自提点给快递企业带来的成本改善效果,其谈判能力的提升幅度实际上又是有限的。基于此种认识,本文认为控制成本不是电子商务企业开发便民自提点的关键动因。当然,对于京东商城这样拥有自营配送体系的电子商务企业,其关键开发动因兼具提升服务和控制成本两个因素。

2.3第三方平台:基于盈利动因的解释

第三方平台是物流分工专业化的产物,它在配送流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其发展离不开产业链支持。第三平台往往是以盈利为目标,这与合作伙伴之间存在着某些冲突。当第三方平台拥有广泛的网点布局时,其网络资产及品牌价值将会提升,进而增强它们与合作伙伴间的博弈能力。

中国的第三方平台普遍是采取加盟模式扩张服务网络,综合盈利前景并不乐观。除去支付给加盟网点的佣金收入,第三方平台的剩余净利着实有限。此外,第三方平台还受到其他两类开发者的影响,它们之间构成了微妙关系。一方面,电子商务或快递企业在开发便民自提点时,也会采取开放加盟策略,主动吸纳第三方平台加入自己的自提服务网络;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建立或控制的自提点数量已经超过了第三方平台,并且知名度更高,对于那些规模尚小的第三方平台而言,品牌危机不言而喻。基于以上理由,本文认为中国大陆的第三方平台在追求盈利之前,更应该思考生存和发展问题。

3推进多方联合开发模式

中国企业倾向于独立开发便民自提点,网点服务具有排他性。独立开发的优点在于规范化和统一化,更好地保障服务质量。不过它同时也容易导致自提点布局出现结构性失衡,即人口密集区域呈现“扎堆”部署现象,而其他地区却无人问津。并且由于开发者缺乏协作,业务流程及服务功能存有差异,不利于培养消费者的选择偏好。

从规模经济性及客户便利角度出发,建立公共自提服务网络(publicpickupServicenetwork)更符合各方长远利益。为此必须打破业界盛行的独立开发格局,促进资源整合和网络融合,引导便民自提点开发导向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理论上第三方平台具有完全开放性,是构建公共自提服务网络的理想载体,但是由于综合实力不济,中国的第三方平台服务网络呈现碎片化特征,尚不能覆盖大中型城市,难以担当公共自提服务网络的承载重任,因此探索联合开发模式实有必要。

联合开发既可分摊成本,又有利于服务网络快速扩张。根据开发联盟的构成结构,可进一步划分为同业联合及跨产业联合两种类型。根据前文分析,电子商务企业开发自提点是为了谋取服务优势,如果牺牲扩张速度,选择独立开发模式更有助于实现这个诉求。当然,电子商务企业也可以考虑与快递企业、第三方平台建立跨产业开发联盟。快递企业追求成本控制效果,成立同业开发联盟显然更加有利,同时也应积极参与跨产业联盟,以构建面向更多企业、服务更大市场的公共自提服务网络。第三方平台追求盈利,能否获得规模效应影响甚大,宜优先选择同业联合开发模式快速扩大网络覆盖面。跨产业联合开发虽具有更高效率,但是参照收货宝与菜鸟驿站的合作现状,不难发现对于第三方平台而言,此种模式存在品牌弱化风险,因此从第三方平台的立场来看,跨产业联合并不是完美的商业策略。

4总结

本文结合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产业环境,探讨了便民自提点的开发动因。通过构建一个动因定位模型,试图剥离多重动因的作用差异,揭示出不同开发者的关键开发动因。本文还提出,建设公共自提服务网络更符合各方利益,不过受到关键开发动因的影响,三类开发者在选择开发模式时,存在不同的最优方案。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中国境内关于便民自提点的产业实践及理论研究都处于起步阶段,所提出的关键动因定位模型只是一种理论建构,缺少实证支持;并且研究视角只关注了当前阶段,模型应用范围有所局限。后续研究中,可进一步探讨三类开发者联合开发便民自提点的博弈机制,为优化便民自提点开发方案提供更加充分的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郑孝庭.派送环节是赢得电子商务市场的关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31(24):56-57.

[2]weLteVReDenJw.B2ce-commercelogistics:theriseofcollectionanddeliverypointsinthenetherland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tail&Distributionmanagement,2008,36(8):638-660.

[3]KimJ,XUm,KaHHatR,etal.Designingandassessingasustainablenetworkeddelivery(SnD)system:Hybridbusiness-to-consumerbookdeliverycasestudy[J].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09,43(1):181-187.

[4]徐俊杰.推动快递业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几点设想[J].物流科技,2011,34(3):82-84.

[5]BRownem,aLLenJ,anDeRSonS,etal.overviewofhomedeliveryintheUK[D].London:Universityofwestminster,2001.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3

关键词:快递业;自提柜;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F6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072-02

一、快递业自提柜发展的现状

如今,网购已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一大主要途径,每年的网购市场份额成倍数上升,尤其是双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前后,电商冲击着传统的实体店销售。但随之而来的爆仓、消费者拿件不及时等问题,导致由于配送效率不高、消费者与快递人员的沟通不当而引发的冲突等,已成为电商和快递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消费者对于快递公司送货上门的服务模式非常熟悉,但对自助提货柜这个概念还很陌生,国际快递巨头DHL在德国推出packstation邮递服务业务,实现一周7日、每日24小时的包裹收取和寄送,packstation甚至成为一些新建小区必备的基础配套设施之一。亚马逊的自提货柜“amazonlocker”一般安置于杂货店、24小时便利店和药店里,消费者可3日内取货。

在我国,京东商城、顺丰、韵达、邮政快递已经在个别城市的住宅小区和商务楼宇投放了智能快递柜,自助快递终端服务模式开始在某些场所尝试运营。并且,快递自提货柜已从快递公司的自主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国家邮政局拟就推行智能快递投递箱的相关标准进行研讨,并尽快上升到实施日程中。

智能快递投递箱将快件暂时保存在投递箱内,并将投递信息通过短信等方式发送给用户,为用户提供24小时自助取件服务,居民只要输入验证码即可自行取走快递。这种自提货物的方式,可以成为快件“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之一。但智能快递投递箱或自提柜的发展仍然处在探索尝试阶段,很多消费者尚未从“等快递”向“取快递”的观念中转变过来,自提模式的实际功效尚未完全显现,相关的运营模式、维修保养、关联的服务模式等问题还需要研究,使之规范化、健康化快速发展。

二、快递业自提柜发展中遇到瓶颈分析

(一)投递商品受限

从现有自提货柜的使用效率不高和许多商家在观望,我们可以看出,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选择货到付款的较多,而自提货柜是在消费者已经网上支付货款后才发生的行为,因此自提货柜这种方式只适合网上已经支付的商品。同时,由于自提货柜的体积有限和存放场所的安全问题等,不适于大件和贵重的商品投放;另外许多商品在取货时需要验货,虽然在技术上可以使用视频监控系统,但在许多货柜中没有实行,消费者对此也心存疑虑。

(二)商业运营模式不清晰

自提货柜的运营中往往涉及到快递公司、货柜生产企业、消费者等多方组织,除了京东等快递公司的自提货柜完全由自己负责外,多数快递公司使用的自提货柜是由货柜的生产企业提供的。先是免费使用几个月,在感受这种服务模式的优势的同时也是积累消费者,等到一段时间过后便按每件货来收取费用。在这个过程中,自助提货柜往往布置在居民小区或写字楼等离网购用户更近的地方,而物业可能要收取几千元的费用;自助提货终端的使用背后包含着最新的物联网技术需要多方的数据共享;快递企业也要通过这种服务模式盈利,而货柜提供企业也要通过向快递企业收费、提货柜上的荧屏广告、其他缴费和偿还信用卡等便民金融服务功能、取件逾期收费等盈利。这些诸多的运营模式还没有真正在各方中得到有效解决,制约着自提货柜的迅速发展。

(三)投资和维保成本过高

快递业中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物流配送人力成本过高,而在整个配送工作时间中有67%左右用于等待收货人取货。每个快递员都会遇到“货到人未在”的经历,作为上班族就更难做到“上班下单、下班取货”的理想结果,很多消费者都有请小区物业代收快递的现象,如果有了自助提货柜,即为物业工作减少了不便,也满足消费者随时取货,同时帮助快递员实现了“放货即走”,提高了电商的配送效率。

自助提货柜节省了部分成本毋庸置疑,但是也需要有其他成本支出。首先,自助提货柜的配送模式比传统方式需要多承担自助提货柜的购买成本、维护成本、货柜的安置成本、订单机会成本等;其次,还要承受放置差错、失窃、提货时效、签收错误等风险。

(四)辅助功能方向不明确

从日本、德国等国外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自助提货柜的布置点位于社区将是以后的主要趋势,集中性的商场也是布置最佳点,但提货柜由谁来出资建设和管理、由谁投入商品则各有不同。在日本,居民小区内安装自助提货柜相当普遍,这种自提柜往往都是政府的公益性投资安装使用,是一种社会公益性质。在德国的DHL安装使用的自提柜则是属于该国邮政系统的国民性质,类似于我国的邮政系统,遍布的节点多、领域广,不单独收费,其投入与维护成本可由DHL的整体运营收入中抵消。

在我国,这种自提柜在以国家邮政局为主导下,也在开始研讨自提柜的服务标准,但各快递公司对邮政系统铺设的自提柜心存顾虑。自提柜可以发挥的其他辅助功能,如广告、代刷缴费都在懵懂状态,所需技术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市场需求量到底多大,是否有竞争力,能否盈利等问题使快递公司处于困惑或观望状态。

三、快递业自提柜未来展望

虽然快递业中的自提柜在目前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障碍,但atm的成功运作案例也预示着自提柜存在成功的很大可能性,潜在巨大的电商发展空间将是推动自提柜发展的最大动力。这种介于公益属性边缘的新事物将会得到政府、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力量还是快递企业自身。

对于自提柜如何快速发展起来,快递企业、自提柜的生产商、小区物业、商场等多方组织应共同努力,创造共赢。可将电商的智能配送终端分离出来,交由快递以外的第四方企业全权管理自提柜,由第四方企业对自提柜及其布置所在的小区物业或商场、自提柜中的暂存物、广告宣传进行全面管理。另外自提柜的运营还可与atm机形成关联,在发展社区自助金融服务外,将货到付款形式的自提验货与atm机付款绑定服务,通过指纹识别验证付款等安全性更高的信息技术加以实现,突破目前存在的一些运营模式困境。许多问题和设想还需实践检验,但快递自提柜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杨聚平,杨长春,姚宣霞.电商物流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16-22.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4

关键词:中通上市;多元化发展;兼并重组;运营效率

一、中通赴美上市的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网购正在中国流行,快递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中国邮政一家独霸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我国快递行业出现了国营、民营、外资多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状态。但其是中通作为中国快递行业中5大巨头之一,并没有很多在美国发展的经济业务,现在反而选择在美国上市,对其中的原因,笔者进行了探究。

1.制度因素

(1)国内上市审核可能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首先,中国企业上市是核准制,美国是注册制,只要符合上市硬指标只要向相关部门注册一下资料就可以上市。其次国内对企业盈利要求更高。最后国内审核过程中对企业历史中出现的与盈利能力无关的问题也非常关注。国内上市关注的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可能远超过投资者关注的范畴,因此在国外上市中不是问题的事情在国内都有可能导致无法上市。

(2)国内证监会、交易所更爱干预企业经营

国内证监会和交易所更爱干预企业经营,一些交易行为即便是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都通过了,还需要经过证监会和交易所的同意才行。这点国外上市的公司应该有更多的自主性。

(3)灵活性不够

现在国内上市机制还比较僵硬:只能是增量发行(比如有些投资机想在企业发行上市的时候卖一些股份在国内无法实现,且必须锁定一年以后才能卖),上市和发行捆绑在一起(不能只发行不上市、也不能只上市不发行),发行比例不能调整(发行后4亿股以上必须发行10%以上,发行后4亿股以下必须发行25%以上,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没有办法满足每个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

2.自身因素

(1)中通国内回不去

中通到美国上市与其股权结构有很大关系,由于引入了渣打创投、华平、高瓴等美元基金,这些机构都希望海外上市,以便美元投资可以退出。而据《邮政法》、《快递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外商不得投资经营信件的国内快递业务,国内上市可能遇到困难。

(2)美国上市是唯一选择

中通快递是通过在2014年和2015年收购部分的国内加盟商和关联企业组成,并为上市搭建了Vie架构。并委托6位股东自然人持有合约关系控制的国内中通。这导致在财务报表上与经营了十多年的旧中通在历史上隔断,在开曼群岛搭建上市主体。一旦Vie结构搭建后,拆掉Vie就有很多的潜在问题和挑战,基本上已经箭在弦上。

(3)业绩才两年半在香港主板上不了

香港对Vie结构趋于谨慎,上市审批保守繁复,且主板上市对审计业绩需求至少是3年(中通2013年进行重组、可延续的财务业绩只有两年),笔者以打开招股书就想看2014年底的累计盈利有多大,大于2014年盈利证明这是一家过去赚钱的公司,累计盈利小于2014年利润意味者过去都是亏的,结果一无所获。报表只有2年半,其他往绩都无从考究。

到香港上市导致审批时间延长,对审批申请存在不确定性。因加盟商收入和成本均未全部纳入,保荐人对收入和成本无法穿透,香港上市审批难度极高,因此美国是不得已的选择。

二、中通上市的优势分析

1.获得资本支持

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众多本土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也同样导致跨国快递公司要来中国分一杯羹。随着快递行业的飞速发展,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行业增长率和毛利率双双下滑,上市或者找到可靠的资本财团支持成为现阶段中国快递行业生存的不二法则,这也是中通选择上市的主要原因。中通在美国上市以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筹集大量资本,以此来形成很大的资本优势。

2.对跨境市场进行分割

对于中国的快递企业,主攻市场还是在国内,随着国内各种快递行业的兴起,快递市场逐渐出现饱和趋势,企业利润率不断下降,中通快递在美国上市以后,可以对国外的快递市场进行涉足,对利润更好的跨境市场进行分割,提高利润的同时打破跨境市场由国外快递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3.整合并购优势

与欧美对比我国快递行业未来的集中度还有很高的提升空间,快递企业的横向,纵向并购是增强综合竞争力,打造产业龙头的必经之路。上市企业具有资本市场强大的资源配置优势和多元的融资渠道优势,能快速整合并购形成行业巨头。中通快递上市以后可以根据这种优势对企业的并购做出合理的规划。

4.提高资产投入率,提高运营效率

快递行业资本密集型特点更为明显。中通快递通过上市的方式,筹集大量资金,再利用资金优势配备航空机队,建设转运中心,扩张网络规模等,使自身企业具有更加完备的运营系统,提高运营效率,优化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中国快递行业的启发和借鉴

1.去家族化,引优秀者

中通可以通过上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弱化家族式管理色彩,建立完善、规范化的治理体系,这也是民营快递转型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中通上市还可以通过员工持股建立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引进国内外的人才,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外资企业的最大优势是有成功的运作模式,人才积累数量较多,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强大的资金支持。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国快递行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治理体系,对企业进行成功转型,进而对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形成有效的冲击。

2.多元化发展

快递企业除了服务传统的电商外,还要在服务金融业、制造业,农业和跨境电商上面有所拓展。目前快递行业发展变化迅速,相对单一的快递行业发展遇到瓶颈,而融合快递、配送、仓储、干线、跨境、联运、电商、金融等多种要素,多元化发展,才能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竞争力,从而在未来的国际物流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3.以资本合作为纽带,加快推进快递企业的国际化

快递企业上市潮也是快递业的二次创业开始,资本和人才是新快递的两条翅膀。快递企业上市后,要“大力引进人才、投资人才”,“加快全国战略布局,加快科技投入,推进轻资产运作和营销模式转型”,“要打造新的加盟模式,更加注重利益分配,让加盟商也成为资本的受益者”,“有必要把一些有实力的加盟商培育成为新三板企业,让加盟商也看到成长的空间”。在上市的过程中,扩宽投资市场,挤入跨境电商企业,对国际快递服务行业的利润进行分割。

4.加入科技投入,提高服务质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系统应用到快递业务操作和服务中,是国际快递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快递行业属于物流系统中对时间和送达质量的要求较高的高端产业。快件延误、服务态度不好,这是快递企业被投诉的主要原因。为了完善服务系统,快递企业必须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完善快递信息系统,提高风险承受能力,保障寄件的安全完整。在运送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运输系统,提高运输过程中分捡效率,并对快递人员的素质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最好的服务态度和最完善的服务质量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快递行业的需求。

四、总结

中通上市将有望成为今年美国最大的ipo,这只是中国快递行业的一个缩影,在电商飞速发展的年代,望中国的快递企业在竞争中合作,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使我国快递行业发展更为健全,并向国际快递行业进攻,逐渐向国际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花.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10-11.

[2]张英.我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策略探究[J].时代金融,2012,10:201-207.

[3]贺国杰,韩国立.论我国快递行业的竞争与合作[J].信息科技,2007.197.

[4]桑茹.物流快递行业运作及发展要素探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7-59.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5

关键词:财务模式;价值模式;业绩评价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2.052

1引言

自从2009年4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意见》之后,在201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可见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国家的重视是否推动了产业上相关企业的发展,其业绩如何就值得研究。因此,本文选取了一家中成药制药公司进行业绩评价分析。

ZH集团是一家拥有制药、保健食品等多元产业的上市公司。其业务发展布局是以医药产业为主,辅之以保健食品及其他业务。主要经营业务分为三大板块,医药制造、食品生产和房地产开发。然而,2012年1月14日公司召开的第六届董事会决定退出经营房地产业务。

2公司业绩评价

作为上市公众公司,其历年业绩必然会受到众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关注,因此对公司过去几年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是十分必要的。业绩评价有几种主要模式:一是以创造利润为导向的财务模式;二是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价值模式。

2.1财务模式篇

为了能客观公正评价ZH集团的业绩,本文部分借鉴谭福成(2014)构建财务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财务指标既包括绝对数利润指标(万元),如:经营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也包括相对数利润指标(%)如: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以下所有数据来源于巨潮资讯和wind资讯数据库。

2010-2014年ZH集团经营利润为:52153.60、36018.00、85051.80、74271.00、186001.50,投资收益为:-44.20、177.70、34422.40、788.80、85960.70,营业外收入为:3179.70、17619.20、6504.20、17115.70、17234.50。可以看到经营利润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虽然2011年利润额有所下滑,但是2014年相比2013年翻了一倍多。利润同比增长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反映行业整体的景气状况以及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从已知的数据我们知道ZH集团的主营业务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最近几年都没有亏损记录。投资收益除了2010年为负数,其他年份都为正数,但2013年相比较上一年有大幅度下滑,而2014年则增长了10倍以上,从长期看还是处于增长态势。营业外收入中除了2010和2012年其他年份都大约为1.70亿,比较稳定。

2010-2014年ZH集团销售利润率为:58.89、68.67、72.32、80.75、77.99,净资产收益率为:40.80、25.45、29.89、22.10、36.17,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2.63、48.59、49.56、23.36、74.18。可见销售利润率逐年递增,除2014年略有下降外,说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净资产收益率有增有减,但即使是最低的2013年,其数值也大于行业的优秀值指标(21.70%)。成本费用利润率除了2013年,每年都是行业优秀值指标的2倍,而2014年更是超过了优秀值指标(22%)的3倍,这充分反映了ZH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也说明了公司具有比较强的盈利能力。

2010-2014年ZH集团总资产周转率为:0.64、0.34、0.45、0.75、0.46,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40、2.18、5.49、11.69、10.57,流动资产周转率为:0.95、0.51、0.83、1.53、0.85。总资产周转率从上面数据看,除了2013年略高于行业的平均值,其他年份都接近较差值,说明资产的周转速度较慢,企业资产的配置尚有调整的空间。应收账款周转有逐年改善的趋势,最近两年更是接近了行业的优秀值,也说明了公司的收款能力得到加强。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在较快的周转速度下,相当于流动资产投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与同行业相比,该项指标比较差,说明了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2010-2014年ZH集团资产负债率为:55.91、48.63、33.37、39.10、26.27,已获利息倍数为:12.34、8.41、14.73、15.35、43.52,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为:0.12、-0.20、0.58、0.40、0.27。可见,资产负债率呈递减的趋势,从2012年起企业负债情况明显好转,最近几年更是达到了行业的优秀值指标(50%)。已获利息倍数,除了2011年,其他年份的已获利息倍数都超过了优秀值指标(8.8),反映了公司长期偿债能力很强。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一般大于1,表示企业流动负债的偿还有可靠保证。该指标较差,说明企业产生的现金流不足,短期负债偿还能力不强。

2010-2014年ZH集团总资产增长率为:97.16、31.28、19.68、29.98、32.50,销售(营业)增长率为:100.13、-19.30、69.11、105.41、-19.57,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为:274.27、-26.34、136.14、-12.68、150.44。总资产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2010年总资产的增长接近百分百,其余年份的增长率有所放缓,说明扩张规模得到控制。2011和2014年销售增长率为负值,其余年份销售额同比都是大幅增加。该指标越大,表明其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营业利润增长率又称销售利润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与上年营业利润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2011和2013年营业利润增长率下降,出现了负值,说明这两年的利润都比上一年少。

2.2价值模式篇

张海霞(2015)认为经济增加值(eVa),即经营收入减去所有成本的差额,成本中包括机会成本,能使企业立足长远利益,能更真实有效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分析ZH集团的净利润和eVa的绝对数可知,ZH集团具有比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eVa占净利润的比例也比较高,2010-2014年这个比例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分别为86.23%、57.91%,69.42%,66.96%,78.67%。

根据计算,2010-2014年ZH集团eVa增长率为:288.59%、-32.30%、119.36%、4.46%、152.63%,净利润增长率为:189.72%、0.80%、83.01%、8.28%、115.03%。可见eVa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都呈现较大幅度波动,特别是eVa增长率的波动幅度,2011年还出现了负增长。净利润的增长率虽然均为正数,但是波动幅度也比较大。ZH集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寻求净利润和eVa的稳定增长,避免急速增长或下降,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3总结与建议

从财务模式的视角来看,ZH集团的财务状况是良好的,能够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都高于行业优秀值,说明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企业的债务问题虽然有所改善,长期偿债能力比较强,但是现金净流量较少,导致短期偿债能力受到限制。从营运能力指标反映来看,与同行业相比,比较差,很多指标没有达到同行业平均水平。从发展能力指标的数据来看,企业在扩大规模,开拓市场方面做得比较好,远超同行业水平。从价值模式的视角来看,ZH集团的eVa占净利润的比例比较高,这说明ZH集团有比较强的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但是eVa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较大。

综上分析,ZH集团未来的发展应在保持现有盈利能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经营活动中的净现金流量,提高短期偿债能力;加强内部管理与控制,提高自身盈利能力;在稳固现有市场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开拓市场;在保持现有创造价值能力的基础上,谋求eVa的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谭福成.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动态多指标评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4,(11):2528.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6

2012年1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深沪主板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按此指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公布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鉴证报告。本文对该指引的施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指引的实施能够提高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质量、增进财务报告可靠性,并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关键词: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盈余管理;相关性

一、引言

2012年1月1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在深沪主板上市公司中正式施行。这一系列指引是由包括财政部在内的5个部委共同颁布的,被称为“中国的萨班斯法案”。该系列指引在勾勒我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的同时,强制要求上市公司对外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经注册会计师审核的鉴证报告。盈余管理水平与会计信息质量休戚相关,内部控制的目的之一便是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质量(陈丽蓉等,2010)。科恩和利斯等(Cohen和Lys等,2008)对比了萨班斯法案颁发前与颁发后上市企业的操控性应计盈余,指出萨班斯法案的推出改良了内部控制制度,削减了盈余管理行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影响了盈余操纵,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反映了内部控制,相应地与盈余质量联系起来。因此近年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委托理论认为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是人受托责任履行效果的记录,也是委托人了解人效果的重要凭证。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无论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外部利益相关者,都可以了解到企业内控情况,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人为了私人利益而进行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促使管理者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健全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抑制盈余管理行为。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在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能够清晰反映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缓解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信息披露已经成为委托人了解管理者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工具,也是管理者“博取”委托人信任的手段。此外,信息不对称现象也产生于企业内部管理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程度成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也成为外部投资者判断企业管理者工作成效的依据。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公司内控质量越高,管理层越有动机将公司内控制度好的信号及时传递给投资者,并聘请具有鉴证资质的外部审计师审计,进一步增加信息披露可信度,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信号传递理论同样解释了人的自愿披露动机。为了激励人以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活动,委托人常常制定一些激励措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向委托人传递了企业内部控制良好的信号,良好的内部控制意味着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高,会计盈余质量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说明人的工作做得越好,人也越容易获得奖励。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它并没有直接与企业盈余管理相联系。能够决定企业盈余管理水平的是企业施行的内部控制。通过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企业真实的内部控制质量得以揭示,据此推测出了企业盈余质量的高低。正是公开的信息披露,实现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程度相关性的衔接。

三、实证分析

(一)研究假设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可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相关性。以往学者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依据大多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或者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具有鉴证资质的外部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企业自身编制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相比,更具有独立性、客观性,因此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依据更为合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出具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说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好,传递出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运行有效、盈余管理程度低的信号;反之,则说明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盈余管理程度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H: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

(二)研究设计本文从2010、2011及2012年沪市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中,筛选出公布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源于国泰安金融数据库(CSmaR)和万得数据库(winD),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从样本中剔除了以下公司:一是证监会对金融保险行业和St公司有特殊要求,因此剔除所有的金融保险公司和St、*St公司;二是由于计算操纵性利润需要上年数据,因此剔除了所有当年ipo公司、上年数据不全的公司。由此共选取了1356个上市公司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

(三)研究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1.因变量度量。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测量盈余管理(Da)的模型,这些模型可分为四类(黄梅、夏新平,2009):传统的琼斯类模型、扩展的琼斯类模型、非线性的琼斯模型和非琼斯类模型。我国学者研究表明,分年度分行业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在收入操纵检测以及盈余管理操纵检测上更加优异,更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夏立军,2003;黄梅和夏新平,2009)。因此本文采取分行业分年度的截面修正琼斯模型,测量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继而获得操纵性应计利润(Da),取其绝对值估量盈余管理程度。2.自变量及其度量。注册会计师针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通常会发表客观、真实的审计意见。因此,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指标是合理科学的。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发表的是标准无保留意见,则iCiD=1;若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表达为非标准意见或该公司没有聘请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则iCiD=0。3.主要变量及说明见表2。4.研究模型。依据上述的分析,本文构建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行为相关性的回归模型。

(四)多元回归分析为了正确分析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本文先进行了全样本的多元回归分析,然后按照盈余管理方向将样本分为正向的盈余管理组(Da>0)和负向的盈余管理组(Da<0),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全样本回归分析。如表3所示,在全样本回归中iCiD与Da的绝对值呈现显著负相关性,支持假设H,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不充分,则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在分年度回归样本中,2010年、2012年回归结果不支持假设。原因可能在于2010年度只选取了部分沪市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样本量较小造成了研究的偏差;2012年度为内控信息披露的第一年,大量上市公司首次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因此采用三年度全样本数据回归结果更有可信性。同时还可发现,SiZe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说明公司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即规模大的公司经营稳定且更容易预测,操纵性应计利润越少。GRowtH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表明公司营业收入增长越快,财务风险越大,越容易进行盈余管理。inD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负相关,说明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程度不同。LeV与Da的绝对值相关,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财务杠杆对企业操纵性盈余也产生了影响。Roe、LoSS、BiG4、aUDit与Da绝对值关系不显著,说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亏损状况、外部审计师和年报审计意见类型与盈余管理程度没有显著相关性。2.按盈余管理方向分组的回归分析。盈余管理可以分为正向盈余操纵和负向盈余操纵,即调高会计盈余和调低会计盈余。以下将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的相关性进行检验。从表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iCiD与Da的绝对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调增的盈余管理呈现负相关性。企业内控信息披露越充分,正向盈余操纵程度越小。Roe与Da的绝对值在10%的水平上负相关,说明净资产收益率与正向盈余管理存在负相关关系,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GRowtH与Da的绝对值在5%的水平上负相关,说明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正向盈余操纵正相关,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正向盈余操纵程度越大。分年度回归2011年样本公司中,SiZe、LeV、Roe都与Da绝对值呈现相关性,但不足以作为这些变量与正向盈余管理具有相关性的证据。从表5的回归结果看,iCiD与Da的值没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负向的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相关性。SiZe与Da的绝对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规模与负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规模越大,进行调减盈余的程度越小。GRowtH在1%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显著正相关,说明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与负向盈余管理存在正相关关系,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进行负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LeV在10%的水平上与Da的绝对值正相关,表明上市公司财务杠杆与调减会计盈余正相关,公司资产负债率越大,财务风险越高,调减盈余的程度越大。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负相关性,支持本文假设H。区分盈余管理方向进行回归,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正向的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而对负向的盈余管理不具有显著影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上市公司普遍倾向于调高会计盈余,一方面满足监管机构的需要,一方面营造公司经营业绩好的表象。此外,无论是正向还是负向盈余管理,都受到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影响到上市公司向上的盈余操纵,而公司资产负债率影响到负向的盈余管理,表明了财务风险对盈余操纵存在影响力。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符合本文研究假设。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影响盈余管理最为显著的变量;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也比较明显,净资产收益率越高,财务杠杆水平越高,操纵性应计利润越高。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不同方向盈余管理相关性不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正向的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相关性,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企业调高盈余的可能性越小;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是影响上市公司正向盈余的重要因素,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越高,调高盈余越明显。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负向盈余管理相关性并不明显;公司规模、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财务杠杆是影响调减盈余的重要因素。公司规模越大、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资产负债率越高,调减盈余的可能性越大。3.我国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制度的实施效果,还有待以后进一步检验。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的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显著低于2010年、2011年的数值。但从回归的结果看,2012年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盈余管理幅度的下降是否是由于强制披露制度引起的,强制披露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二)政策建议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2012年《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实施后,上市公司内部信息披露仍旧不充分、不规范,信息有效性不足。对于这些现象,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建设。(1)提升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视程度。强化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责任意识,引入内部信息披露问责机制,将企业小股东代表、职工代表和债权人等纳入问责机制,一旦高管出现懈怠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现象,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有途径有权利要求管理者进行及时更正和补充。(2)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及评价的专业指导。财政部新颁布的内控基本规范及应用指引强调公司要建立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建设,但对如何建立仅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详细的参照。因此上市公司有必要在专业机构帮助下,找到内控基本规范与本企业业务流程的契合点,将条文中的内部控制建设理论框架转变为本企业实际工作指导。(3)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系统。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控建设,而我国上市公司对风险的评估与应对尚处于起始阶段,企业应以风险评价为着力点,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相结合,根据企业面临的风险开展适当的控制活动,加强内控建设。2.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环境。(1)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证监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没有对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制定具体的指导标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参差不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格式不统一、内容不完整。鉴于此,监管机构理应尽快拟定更为详细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标准,尽量使得同类型行业的企业内控评价报告具有一致性、可比性。(2)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证监会强制要求2012年所有的深沪主板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但并非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遵照了这一规定。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违规成本小于信息披露成本,说明我国监管机关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远远不够。我国监管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处罚标准,对于不遵照监管机构要求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企业加大惩处力度,同时引入民事赔偿机制,提高处罚金额,保障广大股民的利益。(3)提高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和执业水平。目前社会中介机构数量多,执业水平参差不齐,上市公司与中介机构相互勾结出具不真实报告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提高中介机构执业中的独立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监管机构应当重视对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强化对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整个行业的执业水平。3.加强盈余操纵法律监管。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盈余管理程度越低。为了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应当进一步提升其完整性、全面性与专业性。当前我国仅是以政策法规的方式规定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如果以立法形式规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标准,加大上市公司违规的法律成本,将会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

参考文献:

[1]Daniela,Cohen,Dey,aiyesha,thomasZ.Lys.2008.Realandaccrual-basedearningmanagementinthepre-andpost-Sarbanesoxleyperiods[J].theaccountingRe-view,83(3).

[2]陈丽蓉,周曙光.内部控制效率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0,(10).

[3]刘峰,贺建刚,吴波.信息披露:实话实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黄梅,夏新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9,(5).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7

[论文摘要]用信号传递理论结合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深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负债水平是显著影响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因素。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是独立的,与长期可持续的财务收益水平相关,并不从属于其他的经营决策。从而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理性思考,也为投资者根据现金股利政策进行投资给予一定的启示。

一、问题的提出

信号传递理论是现代西方股利政策理论中的主流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对于拥有信息优势的公司经理来说,他们通常把股利政策当作一种信号,向投资者传递企业当前和未来盈利的信息,一般来说,股利变动与公司未来盈利变动正相关。显然,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仅是一种利润分配方案,同时还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工具。资本市场的效率性越强,这种传递方式越有效、成本越低。管理者会利用股利分配来传递有关公司未来前景的信息,当管理当局对企业未来前景看好并认为未来业绩有大幅度增长时,他们可能不仅仅是对外宣布好消息,还会通过提高股利来证实此消息;如果公司以往的股利支付稳定,那么一旦增加股利,投资者就会认为公司管理当局对企业未来看好。相反如果预计到公司的发展前景不太好,未来盈利将呈持续性不理想时,他们往往维持甚至降低现有股利水平,这等于向投资者发出了利淡的信号。

由于西方证券市场比较成熟,投资者对股利削减的反应要远远大于对同等股利增加的反应,所以公司管理当局大都采取比较稳定的股利政策,股利支付一般不受公司盈余波动的影响。limner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当局对分派股利的调整是谨慎的,只有在确信公司未来收益可达到某…水平,并具有持续性,基本上可以保证以后股利不会被削减时,才会提高股利。同样,只有在管理当局认为当前的股利政策难以为继时,才会削减股利。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还不稳定,为使投资者能够正确理解股利变化所传递的信号,发挥股利信号传递的作用,减少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本文拟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使上市公司管理层逐步意识到~现金股利的信号作用,为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现金股利政策提供理性思考,也为投资者根据现金股利政策进行投资给予一定的启示。

二、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很多,在对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各个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诠释。本文主要从法律法规限制、契约性约束、公司内部的有关限制和股东的意愿四个方面来研究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

1.法律法规限制

《公司法》和《证券法》等有关法规对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主要包括:防止资本侵蚀的规定,要求公司现金股利的发放不能侵蚀资本,公司不能因为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公司积累的限制规定公司现金股利只能从当期的利润和过去累积的留存盈利中支付;规定公司账面累积税后利润必须是正数时才可以发放现金股利,以前年度的亏损必须足额弥补;规定公司如果发放股利,就必须保证充分的偿债能力。规定如果公司的留存收益超过法律所认可的合理水平,将被征收额外的税款。

2.契约性约束

提高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将使公司的资金减少,这会使公司的破产风险加大,从而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当公司以长期借款协议、债券契约、优先股协议以及租赁合约等形式向公司外部筹资时,常要接受一些关于现金股利支付的限制性条款,以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3.公司内部的有关限制

公司资金的灵活周转,是公司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司各方相关权益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因此,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现金的需求便成为对现金股利分配最重要的限制因素。这一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公司资产的流动性、投资的需求、公司的筹资能力、盈利的稳定性,以及股权控制要求等因素。

4.股东意愿

股东为了获得稳定收入和出于避税考虑,会对现金股利有不同的需求。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般较为稳定,一些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反对公司留存过多的利润。而一些有着高股利收入的股东会出于避税考虑(股利收入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资本利得税),反对公司发放过多的现金股利。

三、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信号内涵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提出研究假设

在本实证分析中,从盈利能力、资金流动性、偿债能力、成长性、经营能力以及公司规模角度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每股收益越大,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盈利能力也就是获取利润的能力,而利润是债权人收入本息的资金来源,是股东取得投资收益的基础,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而鉴于目前我国证监会对配股的限制,上市公司有可能以通过发放现金股利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方法获得配股,因此也会相应提高现金股利。

假设2: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多,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资金的流动性越好,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变现能力越强,同时意味着一旦遇到财务危机,能够及时满足对资金的需求。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越强,企业更愿意分配现金股利而不必担心财务危机。

假设3:资产负债率越高,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少。对于偿债能力来说,负债较大、到期偿还能力差,更有可能影响到公司的未来发展甚至维持经营的能力。偿债能力低的企业为了应付沉重的负债,大多不愿意将留存收益分配出去,而更愿意将其留在企业以偿还债务。因此,偿债能力越强的企业分配股利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4:总资产增长率越高,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少。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与企业成长性关联较大。高速发展的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其快速发展,若公司大量分配现金可能会造成资金短缺,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

假设5: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企业的经营能力也就是指企业管理资产的能力。经营能力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其现有的资产获得更大的收益,因而其分配股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假设6:公司规模越大,分配的现金股利越多。公司规模越小,往往扩张的要求越强烈,因而会较少支付现金股利而更多留存收益或发放股票股利;相反,大公司扩张欲望不强烈,并且凭借大公司的实力和声誉更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可能较多地发放现金股利

2.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需要所收集的数据包括:2005-2007年样本公司每股分配的现金股利;2005-2007年样本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所选取的样本包括2005--2007年共三年的股利分配方案。数据分析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

3.研究方法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中,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探讨单一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以自变量来解释因变量。其步骤如下:(1)选择变量。因变量因不同的研究问题而不同,自变量在各项研究假设中提出。(2)设计模型。本文采用线性回归模型,这些模型只是估计样本的平均值,而不是计算精确值,更不是对单个公司的估计。(3)估计回归系数并检验模型显著性。利用样本数据估计回归系数,以t值检验系数的显著性,以r2检验模型的拟合程度。(4)消除多重共线性。多重共线性会使估计的系数不稳定。本文采用方差膨胀系数(vtf)来检验自变量之问的多重共线性,如果vif大于1o,说明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需要剔除其中的一个自变量;如果vⅲ小于l0,说明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模型是有效的。(5)解释模型,分析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6)得出实证分析结论。

4.变量与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假设以及变量定义,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a为常数项;为回归系数,表示当其他自变量取值保持不变时,该解释变量取值每增加一个单位引起被解释变量数值的变化量;∈为回归方程的随机误差项。

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不同年度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因素,本文分别对三年样本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检验三年的共同影响因素,本文还将三年样本混合进行了检验,见表2。

四、结论

1.从公司的盈利状况来看,每股收益(eps)的系数在混合模型中为3.706,t检验指标为19.964,该指标在各年度系数均在3.2以上,其中系数的绝对值较大,且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当期收益在决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时的作用最强。

2.从公司资金的流动性来看,在混合样本模型中,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rc)的系数为0.11,t检验值为1.747,不显著。从分年度的结果看,每股现金净流量系数在2006年和2007年符号为正,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在21305年系数符号为负,各年间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对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与现金股利的关系无法确定,因此,经营现金净流量不是影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主要因素。

3.从负债水平来看,在混合样本模型中,资产负债率(debt)的系数一0.014,符号和预期相符,其在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从分年度的结果看,3年中每年该指标均与现金股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005年与2007年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2006年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负债作为一种硬约束,对派发现金股利起到了制约作用,负债率高的公司由于较高的财务风险,降低了派发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

4.从公司的成长性看,总资产增长率。在混合样本模型以及2006年、2oo7年样本模型中的系数为负,符号与预期的相符,但是不显著。2005年的样本中有一个样本为0,所以系数为0。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结果上都表明,总资产增长率高的公司会较多需求资金而少发放现金股利。根据有序融资理论,最优的融资渠道是内部融资,与举债、发行新股相比,不需要花费筹资费用,降低筹资成本。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物流对比研究

近几年,国内电子商务业高速发展,然而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上的效率低下成为了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究其原因,我国城市末端物流网络资源的松散状况导致了快递配送效率低下。反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电子商务企业在“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处理上,也有着值得借鉴的方法。在美国,典型的有亚马逊的储物柜服务和prime服务。在日本,电商借助便利店的末端配送模式十分流行。

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本质上是一个服务,这种服务质量用客户的满意度来评估,例如parasuramaetal早在1988年就在e-workbasedcollaborativeoptimizationapproachforstrategiclogisticnetworkdesignproblem提出的SeRVQUaL。Long和mcmellon在提出客户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典”人机交互和需要调整的网络环境。包括一些元素最后一公里物流。然而,由于他们的调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只能可以得出有限的值得借鉴的可实行的措施。郭道猛在科教导刊中提出:对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服务问题的方案主要有自营物流,第三方的物流联盟和第三方物流小区联盟。《“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的可行性研究》中描述道:“建立以社区(或农村)为配送中心、信用中心的第三方配送、认证体系,使得电子商务末端的配送网络几乎覆盖每个顾客的生活区,送货距离近,又没有时间限制,十分方便,其意义将是电子商务产业质的飞跃,相当于一次产业革命。”

对于快递共同配送的相关研究。寻求快递末端网络的布局与物流服务需求相互匹配是我们的目标。快递公司寻求解决方案,共同配送的研究是目前较为创新的一种快递末端配送模式。它追求的是配送的合理化,是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中新型配送模式,将成为现代快递企业采用广泛、影响面较大的运输方式。国内外许多专家对其做了相近的分析,其中对共同配送的优势分析占很大部分。徐同连等和李建华等提到日本的地区共同配送合并配送,并引用了HallRw的关于每次出货成本的运算,证明了共同配送对节省总成本的重要作用。

从上面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前人在末端配送上的研究很广泛。本文的研究角度则更加细化,最大特点就是以具体企业为研究对象。虽然之前有不少京东与亚马逊的比较研究不同,但主要都是着眼于其公司的战略层面、物流体系的分析。和之前的对比研究不同,本文的以最后一公里问题为研究出发点,对比以国外的亚马逊和国内京东商城在末端配送模式上的差异。文章将围绕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的企业战略、财务状况、库存水平、客户服务水平这几个层面展开具体分析,希望借此发掘出这些层面对电子商务企业末端配送模式选择的影响。

1.国外电子商务末端的几种模式

1.1amazon的储物柜服务和“Collect+”计划

美国的亚马逊公司着推出了一项储物柜服务(amazonLocker)。由于没有实体店,所以亚马逊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如7-elevens便利店、杂货店或连锁药品店等为储物柜提供空间,亚马逊也只需每月合作伙伴支付一定的租赁费用。客户在进行网购后可要求将货物发到储物柜,然后通过电子邮件获得一个代码,在包裹到达后,在数天内他们可以用这个代码打开储物柜取走商品,而且不必支付额外费用。此外亚马逊在英国推出类似的“Collect+”计划:街头小店和报刊经销商的“包裹暂存服务”。消费者可以更轻松的将不满意的网购物品通过街头小店或者报刊经销商寄回商家。“Collect+”服务提供了非常便捷和灵活的邮包收寄服务。根据调查,“Collect+”计划80%的客户表示,该服务促使他们进行二次购物。

1.2加拿大的BufferBox

加拿大的一家专门针对于电商末端配送服务的企业BufferBox与零售商以及UpS等大型快递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与亚马逊的储物柜服务相似,用户只需在BufferBox上注册即可获得在自己工作地点公司或住宅附近的一个BufferBox箱子的特别地址,然后根据这个地址收取包裹。包裹寄送到后,用户就会收到一封带有取包裹唯一密码的电子邮件,到指定的BufferBox面前输入储物柜密码,取回包裹。在每次包裹成功交付后,会向已集成服务的零售商收取一定的费用。收费取决于他们的递送量,而用户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1.3英国的argos

英国大型零售商argos,采用网络+杂志+地面自提点的经营模式。argos的商品被储存在门店后或楼上的仓库里。顾客购物通过可以翻阅摆设在店里的购物导向书。顾客利用库存查询终端,输入商品编码来查询查阅该店想要购买商品的库存。顾客还可以通过24小时的购物热线和网站订货,查询任何一家argos门店的商品库存、门店的地理位置、商品价格和其它信息。这种以传统门店和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同时也赢得了在街上购物的顾客的光临,结合其它购物方式,最大化捕获了消费群体。

2.国内电商末端配送的典型模式分析

2.1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的末端配送模式

众所周知,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有外包和自营两种模式,本文在此主要以国外的亚马逊和国内的京东商城作为研究对象,先从这两家电商企业的战略、财务状况、库存水平等几方面对比研究,从而分析其末端各自特定配送模式的原因。我们要研究电子商务末端的配送模式。

表1:亚马逊与京东企业状况比较

企业战略:

亚马逊为prime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目前投入的钱要比赚的钱还多,平均在每位用户身上要投入11美元。此外,在净运输成本上损失了约24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源于prime服务的运送。但是亚马逊希望潜移默化地让人们逐渐增加消费,并用其他业务来补偿盈利。亚马逊的举动表明,为了适应公司扩张步伐,一定程度上的利润率降低是可以接受的。

与美国的情况不同,国内电商间的竞争已进入到新阶段,更具创新性的营销、更高品质的服务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电商生死的关键。因此京东的“限时达”服务最大目的是末端服务达到个性化,通过配送服务完善“最后一公里”服务以所获取良好的口碑,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商领域的巨头地位。

财务状况:

末端物流的配送模式同时也受仓储和配送成本的影响。下面本文将从盈利和配送成本角度分析亚马逊与京东末端配送采取不同模式的原因。

表2:亚马逊与京东经营指标比较

注:亚马逊成本中还计入了netshippingcost,即配送费,因此亚马逊的实际毛利应更高

(1)毛利率比较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作为美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商网站,亚马逊以规模优势换取了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近几年毛利率都保持在22%以上。而京东商城的毛利率就相对较低,仅为5.5%。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京东一直引以为豪的3C领域,毛利本身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近期进行家电、百货、图书品类扩张暂不据优势,加上扩张过程中价格战不断,都严重影响着京东毛利的提升。

(2)运营利润率比较

从运营利润率来看,京东的营业利润已处于负值,而亚马逊的运营利润率在1.79%左右。

(3)物流费用的比较

从数字上来看,京东的物流费用占比最低,为6.6%(这里包含的仓储费用),但这同京东的客单价高相关(据网上资料显示京东客单价(平均订单价格)为300-400元,按300元的6.6%计其每单物流费用费为19.8元,与刘强东在采访时透露的单个订单运送成本20元基本吻合。),原因是京东以出售单价较高的3C品类为主,但随着百货、图书品类扩张,会拉低客单价,物流费用压力也会逐渐显现。此外,京东在末端大力建设自己的配送队伍。自建配送在订单量足够大的情况下会起到节约成本的作用,相反则会造成成本压力,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配送队伍也会加剧京东的成本压力。

目前,京东的配送模式主要包括上门自提、211限时达和快递运输三种方式。表2是京东配送费用数据,根据表2我们发现,自建物流的京东每单配送成本3.3元,外地5.3元;第三方8.1元。京东配送综合平均成本4.9元/每单。

表3:京东配送费用表

数据来源:

如果按上述每单300元、物流费用占比6.6%计算,京东的物流总费用为19.8元/每单,则京东的仓储费用占比为。自建物流虽然短期内摊销的费用会比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将极大的降低京东的仓储和物流成本。相比之下,亚马逊的物流外包模式下费用占比较高,为9.52%。

总体来说,亚马逊的盈利能力较强,具有整体经营规模优势。因此可通过物流外包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加强客户体验。但相比之下,京东目前在国内处于扩张趋势,从长远角度来看,大力投资物流建设一方面是为了节约配送成本,扩大企业品牌占有率;另一方面京东也希望效仿亚马逊,通过自提点建设提高末端配送网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加强客户体验。

库存水平:

众所周知,库存周转率与盈利水平息息相关,尤其是对于价格敏感性较高的商品。有资料显示,一台笔记本电脑,1月份出厂后,当月卖给消费者,毛利率达40%,而在三个月后,毛利率只有20%,缩水近一半。因此零售企业都在努力提高其库存周转水平,亚马逊和京东也不例外。京东选择自建物流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提高其库存周转率,通过对配送周期、配送质量以及配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库房作业做到无缝连接,来降低订单的生命周期。但与此同时,配送成本与运营成本的大幅提升加重了京东的物流瓶颈,而且目前其仓储信息化程度与订单增速还不成正比。在末端配送上,京东通过建立自提点将部分库存转移至末端,促进了商品的快速流通。

亚马逊则通过信息化的技术路线来实现仓库的高效运转。据调查,亚马逊仓库系统可以自动将订单数据编排,理货员只需通过手持移动终端将货物按要求摆放即可。系统给出了最省时省空间的堆放方案。同理,配货员也可按照手持终端的指令,以最短的路线和最经济的时间将货物配齐。在末端配送上,亚马逊美国选择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在末端共享物流资源,而亚马逊中国则选择了自建物流,但目前其自建物流还未达到规模经济水平。

客户服务:

以亚马逊的“prime”服务为例:会员用户通过缴纳固定的年费享受网购商品两日送达的服务。虽然此举极具吸引力,但亚马逊付出了高昂的配送成本。有研究者经过分析表明,亚马逊在“prime”服务项目的现金流入无法补偿其该服务项目的物流成本。然而,换一个角度来分析,亚马逊的“prime”服务其实是双赢的举措。为了满足两日达服务,虽然在末端上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是亚马逊认为“prime”服务有利于公司未来的成功。因为“prime”服务潜移默化地让人们逐渐增加消费,亚马逊通过顾客忠诚度的提高所带来的利益弥补这部分成本。

该末端服务模式的成功可归结为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美国人注重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可以说电子商务公司末端的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客户是否选择在此家电商网站的购物;另一方面由于购物人群十分分散,人工成本昂贵,导致物流费用比中国要高很多,因此增加了客户的转移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品本身的价格敏感度,而客观增加了他们的忠诚度。美国人虽不愿意支付高额的物流费用,却对网上商品的价格和额外的服务费用并不敏感,他们更加注重用户体验。这种模式使得末端物流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经济效益的。对客户而言虽然付出了隐性的成本,但是体验得到了最大化的满足。因此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京东的客户服务与其战略密切相关。为了达到企业的扩张,选择自营物流,通过提高其物流服务水平来提高企业的销售业绩。

在上面分析完了亚马逊和京东商城在物流上外包与自营商的选择原因后,再来看看它们各自末端配送的差异。

2.2亚马逊和京东商城的末端配送模式对比

亚马逊的储物柜在美国十分普遍。如果亚马逊在用户下单的同一天能够把货物发送到用户所在的城市,而且把它们投放到亚马逊储物柜中等待着消费者来取货,那么亚马逊就已经接近于获得常规零售店的所有卖点,同时还避免了高昂的实体店运营支出。但是亚马逊储物柜也存在缺点:储物柜不接受超过体积1立方英尺或重量超过10磅的包裹。所以储物柜服务并无法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

京东商城在末端建立自提点方便顾客自行取货。如在北京5号线和10号线的地铁便利店里共开设20个货物自提站点。用户除了可以选择快递送货外,还可以选在最近的地铁站进行自提。地铁自提支持货到付款,并且原则上免收运费。

通过以上的几个方面对比,我们京东商城和亚马逊在末端配送模式的选择给各自带来的巨大的效益。具体如下表:

表4亚马逊储物柜与京东自提点分别带来的效益

根据上表分析可以看出,末端自提点模式通过改善用户体验有效的满足了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京东商城通过末端设置自提点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增加了用户的体验,亚马逊的储物柜服务虽然代价昂贵,但是以其良好的客户体验着实提高了其顾客的忠诚度。

当然无论是外包自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能力也是左右电商选择的一个关键因素。

亚马逊放心经营其电子商务业务的一大原因是它在国内拥有联邦快递和UpS两大物流服务商给其强有力的支持。相比之下,在我国除了顺丰物流市场定位较高外,其他的快递公司其物流体系、仓储能力均较落后。例如在遇到节假日电商促销活动时的网购高峰,我国的快递企业明显力不从心,其物流体系无法支持它在销售高峰阶段的仍拥有高水平的服务,这就导致了送货上门服务效率低下。而且。

当然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因素即国民素质,UpS和联邦快递的高效率部分也得益于美国普遍高的国民素质。在市郊,UpS的快递员可以不用考虑顾客是否在家的情况,将货物直接堆放在门口,这种情形在国内是不现实的。

3.终端配送公司

除了电子商务企业在末端上配送模式自营与外包的区别外,现在还存在一种新型的末端配送模式即一家专门服务性企业在末端进行配送。典型例子有Bufferbox与城市一百。

城市一百与多家快递企业合作,在社区较为集中的地方开设门店以作为各大快递公司的中转站,所覆盖区域的快递提供暂时性存储、配送、自提服务,也包括代寄发快递。快递企业将快件送到门店内,再由公司的员工进行配送,或由消费者到相关门店自提快件。此类模式虽有创新,但如果只有一家公司进行终端配送,难免会形成垄断。市场内至少需要3家以上的终端配送公司,才能保证这种模式良性发展。而且其运营成本令人担忧,其中存在租金、商品采购占压资金等现实问题,能否自负盈亏仍遭到业界质疑。

城市一百和Bufferbox最大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针对于电子商务末端的配送的服务性企业。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城市一百门店是作为末端快递公司的中转站。其末端配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员工进行配送,另一种由消费者到相关门店自提快件。Bufferbox完全由消费者自提,它没有自己的物流体系,完全依靠UpS等物流商为其提供服务。而且Bufferbox利用电子箱和信息技术完全代替了人力,省去了人力成本。

4.结论

通过上文对国内外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末端配送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4.1基于现状,因地制宜

电子商务在末端配送模式的选择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虑到了企业目前的库存状况。如果企业的仓储库存系统已经十分先进,完全可以利用信息化在末端设置类似亚马逊储物柜服务的储存空间。我们知道采用集中送货的方式将货物运送至储物柜储物柜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物流成本。因为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通过将各种商品用户集中一起进行一次发货,代替分别向不同用户小批量发货来达到经济地发货使末端物流经济效益提高。如果电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没达到一定高度,仓储能力有限,那么在末端的自提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级中转站的库存压力。通过库存转移至末端,能够有效提高库存周转效率。

因此,电子商务在末端配送模式的选择上要基于企业目前的现状,针对性做出调整,才能因地制宜,即有效改善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又适合自身的发展。

4.2小规模快递联盟

国内中小型快递企业可以效仿美国的零售商联盟模式,在物流末端组成配送联盟,这样有益于物流资源的整合,达到资源共享。

4.3终端服务公司

一方面可以通过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或是建立起一个快递公司的中转站能够有效的利用物流末端的资源,通过一定的整合,使得其利用率最大化。鉴于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我国国情,我们无法效仿亚马逊去不惜增加物流成本去改善末端的服务水平,我们的出发点恰恰相反,即在缩减物流成本的情况下去提高末端配送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便利店和储物柜的方式,也减少了快递公司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徐杰、鞠颂东.城市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08(1)10-12

[2]鞠颂东、徐杰物流网络理论及其意义和研究方法中国流通经济2007(8)10-13

[3]邹奇.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配送行业最后一公里服务问题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10).123-124

[4]郭道猛.电子商务物流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初探[J].科教导刊.2010(35)90-102

[5]徐勇.快递式物流配送将现井喷tRUCK&LoGiStiCS20112-5

[6]应森林.“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实现的可行性研究

[7]黄鹏霄,庄英.击碎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瓶颈[J].中外科技信息,2000(6)

[8]HauL.LeeandSeungjinwhang.winningtheLastmileofe-Commerce[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2001)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9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权益资本成本;Basu模型;Capm模型

【中图分类号】F230.9;F2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6)24-0047-05

一、会计稳健性及权益资本成本

(一)会计稳健性及其计量

会计稳健性,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会计基本原则之一。Stickneyandweil[1]等认为,会计稳健性越高意味着更慢的收入确认和更快的费用确认,以及更低的资产估计和更高的负债估计,这个标准会导致更小的累计报告盈余;Basu(1997)则从损益表视角将稳健性定义为:会计核算时,会计盈余对当期可能引起股票收益率增加的事项(好消息)的确认比当期可能引起股票收益率降低的事项(好消息)的确认要慢。正是由于Basu(1997)将会计稳健性的定义从损益计量的数量大小转向损益计量的时间快慢,从而将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与此同时,虽然Basu模型可以用来测量所有企业总体上是否存在稳健性,但更多用来做定性判断,存在着同质性假设,而事实上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政策选择以及会计估计中存在很大的异质性,为了反映不同公司之间稳健性程度的差异,本文在Basu模型基础上进一步采用Khan&watts[2]提出的模型计算公司的稳健性,它在Basu(1997)模型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用C-Score值来表示公司稳健性的高低。

(二)权益资本成本及其度量模型

权益资本成本,也称为股权资本成本,主流学界对其往往有以下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企业为取得和使用这部分资金所花费的代价,包括筹资成本和使用该资金的成本。二是投资于某一项目或企业的机会成本。正是由于对股权资本成本的理解不同,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计量方法:前者按实际支付的本利和现值作为计量依据;后者按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来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常用度量模型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三因素模型以及非正常盈余增长率模型等,其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基于投资者是价格接受者、投资者进行的决策是基于短期的考量、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是公开交易的证券资产、交易成本为零等假设而被提出,Capm模型一经产生,就被广泛采纳和使用,原因主要在于其理论基础完善,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同时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也比较精准。由此,本文选择Capm模型对权益资本成本进行研究。

二、研究假设的提出

watts[3]认为,会计稳健性的作用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债务合约、权益合约、法律风险以及税收成本。当企业会计稳健性程度较高时,投资者通常认为企业管理层对未来经营前景自信和对未来收益成长性有较高的预期,证券市场往往对稳健性较高的会计盈余以更高的价格益酬(premium),即更低的权益资本成本。在资本市场中,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基本要求之一,通常要求在财务报告中及时确认不利的信息,因此好公司通常通过高会计稳健性水平向信息劣势方的投资者传递这一信号,从而提高投资者对该公司的认可程度。如果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是股东,就可能降低该公司的股权成本。如果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是债权人,则会带来债务成本的降低。从信号理论的角度来理解会计稳健性就是,会计稳健性的产生源于信息不对称,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信号传递的扭曲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

假设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会计稳健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可能作用机制是缓解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成本,即会计稳健性高,其成本将得到一定的缓和,其经营效率可能超过一定的预期水平,从而产生一定的股票价值溢价,即权益资本成本得以降低。如果会计稳健性存在该作用机制,则可以进一步推论:问题越严重的企业,投资者对稳健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高,即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的效用越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在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存在着大量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众所周知,国有上市公司虽然存在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并不是最终的剩余权益要求者,即存在严重的所有者缺位现象[4-5],本文进一步认为,相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国有企业的问题更严重。据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效用更明显。

会计稳健性作为企业对外发出的信号,表明企业的发展前景良好,经营风险较低,从而使得外部投资者给予更高的估值,即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得以降低。据此本文推测: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大,则意味着本身向资本市场传递着经营前景良好、违约风险较低等信号,同时也意味着会计稳健性向资本市场传递的信息含量明显降低[6-8]。对此,亦可以从收益数量和收益质量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当某企业收益数量增加时,本身向外部投资者传递着经营前景良好、违约风险较低等信号,此时对反映收益质量的会计稳健性这一信号的需求相对来说要小于收益数量小的企业。总之,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会计稳健性对资本市场传递的信息含量越高。据此提出假设3。

假设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高盈利能力企业而言,盈利能力较弱的企业其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的降低效用更大。

三、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14年在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主板a股上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场的最新数据进行研究,剔除了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经以上步骤,共获得样本498家,其中2012年123家,2013年175家,2014年200家。样本均来自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库,本文采用excel和Stata软件进行处理。

(二)会计稳健性及权益资本成本的测量

1.会计稳健性的测量

稳健性水平的测量,一般都采用Basu(1997)模型,Basu认为,会计稳健性指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确认上的非对称性,也就是说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即损失的反映要比对“好消息”即收益的反映更加及时。因此,Basu以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是否大于零作为消息好坏的替代变量,研究会计盈余对坏消息反映更加及时,从而证实了会计稳健性的存在。建立模型如下:

epSi,t/pi,t-1=a0+a1DRi,t+a2Ri,t+a3DRi,t×Ri,t+δ(1)

其中,epSi,t/pi,t-1表示会计盈余,公司i披露的第t年每股收益除以第t年期初每股股价;Ri,t表示公司i在第t年的年度股票收益率,计算公式为Ri,t=∏(1+rij)-1,其中rij为个股月回报率,j表示月份,取1至12;DRi,t表示虚拟变量,若Ri,t小于零,取1,否则取0;δ表示随机误差项。该模型中Ri,t的系数a2表示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程度,DRi,t×Ri,t的系数a3表示盈余对坏消息增量的反映程度,a2+a3表示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程度。a3度量了会计盈余反映坏消息的程度比反映好消息的程度高出的部分,若a3显著大于零,说明企业更快地反映未实现的损失,即存在稳健性。

由表1可以看出,2012年的会计稳健性均值要比2011年高。这说明样本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程度总体趋势是上升的。C_Score最小值为-0.0047981,最大值为0.038062,据详细统计,总样本中C_Score>0的有337家,约占总样本的68%,具有稳健性的上市公司已经在个数上占绝对优势。C_Score均值为0.000399,2010―2012年的各期均值均为正;标准差为0.0020541,就整体水平来看,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场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偏稳健。

2.权益资本成本的度量

风险定价就是只对投资组合中的系统风险进行定价。因此,风险资产的期望收益率可以用如下公式计算:

RCapm=Rf+βi(Rm-Rf)(5)

本文运用Capm模型计算权益资本成本。其中无风险报酬Rf数据根据央行当年一年期的再贴现利率,分别为3.33%(2010)、3.85%(2011)、3.85%(2012)。市场平均报酬率Rm根据证据市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的平均市场报酬率计算,三年的Rm分别是-14.46%、-21.64%和3.12%。βi表示公司的系统风险系数,反映了资产的风险大小,用于衡量企业风险相对于整个市场风险的程度。其数据直接来源于Choice金融终端数据库。然而由于2010、2011、2012三年的股市震荡厉害,严重扭曲了股市,从而导致RCapm的计算值为负值,直接影响着数据的运用。考虑到以上因素,因此本文进一步采用一年期的银行平均贷款利率作为股票市场平均报酬率的变量。

3.控制变量的选择

本文控制了一些与权益资本成本相关的变量:Roe,eG,LiQ,itR,taR。变量定义如表2。

(三)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即假设1的验证,本文采用模型6进行假设检验。模型6中Contrvariable1为表2所列示的控制变量,C_Score是各公司年的稳健性指数,该数据来源于模型3的计算结果,η1表示各公司年的随机干扰。对模型6进行oLS回归检验,主要关注会计稳健性(C_Score)的系数β1,如果该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会计稳健性程度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反之,会计稳健性程度越低,权益资本成本越高。

模型7中,解释变量State是企业股权性质哑变量,当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时,该变量取值为1,反之为0。β3是会计稳健性与股权性质交互项的系数,如果该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资本成本具有更显著的降低效果。其他变量与假设2一致。该模型中β3如果显著大于零,则说明假设2成立。

模型8中,解释变量Bad是公司盈利能力哑变量,本文中将498个公司年样本数据按照净资产报酬(Roe)从大到小排列分成高盈利能力组和低盈利能力组,如果样本属于低盈利能力组,则Bad取值为1;如果样本属于高盈利能力组则Bad取值为0。β3是会计稳健性与公司盈利能力交互项的系数,如果该系数显著为负,则说明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资本成本具有更显著的降低效果,因为收益越低的上市公司对收益质量的需求也越高。其他变量与假设3一致。该模型中β3如果显著小于零,则说明假设3成立。

(四)研究结果分析

表3反映了股权资本成本(CoC)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情况。本文主要关注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C_Score)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为负值。从表3来看,会计稳健性(C_Score)的回归系数全部为负,这说明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也为假设1提供了部分证据。表3还反映,Roe和eG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盈利能力(Roe)和成长性(eG)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存在着积极的效应。说明我国资本市场估价体系对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等特征的重视,这与国际发达资本市场基本一致。另外,LiQ、itR和taR的回归系数没有显著性,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效率等会计信息对权益资本成本没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资本市场对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等财务指标不够关注。

表4反映模型7的回归结果,其主要目的是验证假设2,即会计稳健性是否存在通过缓解成本进而降低股权资本成本这一作用机制。解释变量State是企业股权性质哑变量,当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时,该变量取值为1,其余为0。本文关注的是会计稳健性与股权性质交互项的系数β3是否显著为负。从表4的数据来看,交互项(C_Score×State)的系数β3并不存在明显的效用,说明国有企业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资本成本并没有更显著的降低效果。同时该结论还可以进一步推测,会计稳健性并不能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而缓解上市公司的成本。

表5反映模型8的回归结果,其主要目的是验证会计稳健性是否具有向资本市场传递良好前景和低风险等信息进而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这一作用机制。解释变量Bad是公司盈利能力哑变量,如果Bad取值为1,则样本属于低盈利能力;如果Bad取值为0,则样本属于高盈利能力。如果会计稳健性与公司盈利能力交互项(C_Score×Bad)的系数β3显著为负,则说明盈利能力越弱的企业,其会计稳健性对股权资本成本具有更显著的降低效果,进而说明会计稳健性具有较强的信息含量。

从表5反映的结果来看,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分样本,C_Score×Bad的回归系数全部为负,说明盈利能力低的企业其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降低的效果更明显。进而说明,会计稳健性存在如下作用机制:稳健性越高,向包括潜在股东在内的外部投资者传递的经营前景越好和经营风险越低等信息,权益资本成本越低。这也为假设3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撑。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选取2012―2014年数据,采用Khan&watts模型度量会计稳健性,研究结果显示,会计稳健性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真实存在着,并且呈现越来越稳健的趋势;其次,针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情况及其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挑选应用相对广泛的Capm模型进行回归计算及检验,对会计稳健性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若控制变量不变,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且显著负相关。进一步检验发现,会计稳健性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机制不是缓解成本,而是信号传递机制。

上述结论带给我们如下启示:首先,上市公司采用的财务报告会计原则越稳健,其在筹资方面所要花费的权益资本成本就越少,支付给投资者的股利相对较少,节省下的资金与获得的筹资额能够为公司的经营状况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9];其次,股东对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强烈要求,可以监督管理者的道德风险问题,发现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投融资项目,尽早放弃净现值为负的项目,维护投资者权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此外,稳健的财务报告也能降低外部投资者与公司内部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保护外部投资者。因此,上市公司应该继续遵循并发展会计稳健性原则[10-11]。

【参考文献】

[1]StiCKneYCp,weiLRL.Financialaccounting[m].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House,2002.

[2]LaFonDR,wattSRL.theinformationroleofconservatism[J].theaccountingReview,2008,83(2):447-478.

[3]wattSRL.Conservatisminaccountingparti:explanationsandimplication[J].accountingHorizons,2003,17(3):207-221.

[4]郭洪,何丹.基于剩余收益价值模型的权益资本成本计量及其运用[J].管理世界,2010(1):183-185.

[5]饶品贵,姜国华.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J].金融研究,2011(3):51-71.

[6]李骁寅.会计稳健性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7]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7(1):82-88.

[8]邓永勤,张水娟.信息披露质量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0(3):60-63.

[9]张圣利.机构持股、会计稳健性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经纬,2012(5):117-121.

快递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篇10

关键词:民营快递;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618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Seizemarketopportunities,theprivatecourierenterpriseinourcountrygotfastdevelopment,butfacesincreasinglyfiercemarketenvironment,thedevelopmentprospectisnotoptimistic.tomeetthechallengesofthefuture,theprivatecourierenterpriseinourcountryshouldtakethetimetoimprovethemselves,improvetheserviceabilityandgrowstrongerbyadjustingthebusinessdevelopmentmode,takingthedifferentiationcompetitionstrategy,enhancingcoorperationwiththeoutsideworld,attachinggreatimportancetothetalentteamconstruction.

Keywords:privatecourier;Swotanalysis;countermeasures

随着我国经济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尤以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最为突出。其在较短的发展时间里,抓住了市场机遇,以速度和价格取胜,快速占据国内快递市场,已成为了国内快递市场的主力。

但是,随着国际快递企业的进入和emS的全面反攻,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前景已不容乐观。在行业现状下,如何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避开不利的因素,抓住机遇和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是民营快递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1我国快递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快递企业已有近万家,主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国际快递企业,如联邦快递(FeDeX)等。随着我国政策的放开,这些外资快递企业加快了进入我国快递市场的速度。外资快递企业资金雄厚,拥有大量专业人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物流技术。在我国国际快递市场,它们占有绝对优势,但在国内快递市场所占份额较小。第二类是国营快递企业,其中以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为代表。它拥有较健全的国内物流网络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早期,它几乎垄断了我国快递市场,虽然在近几年的国内快递市场表现不佳,但仍占据我国国内及国际快递市场的重要份额。而且从它近期政策的调整上不难发现,emS已对电商市场发起了全面反攻。第三类就是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其中主要有顺丰快递,“四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淘宝、京东等网商自建快递,以及专注同城快递的宅急送、天天快递等。20世纪90年代初,民营快递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快递行业,受到电商发展的影响,在21世纪,民营快递企业数量暴增。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是由于抓住了市场机遇,发展速度极快。目前,已在国内快递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2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Swot分析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从而找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之路。

2.1优势分析

(1)服务方式灵活

民营快递提供门到门的服务方式,上门收件、送件,手对手交接。客户只需一个电话,就可坐等快递员上门服务,为客户提供了便利,符合客户的需求。

(2)速度快

民营快递的国内快递速度比emS和外资快递都要快,无论是同城快递还是城际快递,民营快递都比emS快约50%。

(3)价格低廉

民营快递是根据路程远近进行灵活定价,如在长三角或珠三角范围内,价格大约只要8~10元。同样的重量和距离,民营快递比emS的价格低一半左右,和外资快递相比,更是低了许多。

正是由于这三点优势,民营快递企业才得以被用户所接受,才能够取得如此飞速的发展。

2.2劣势分析

(1)加盟发展机制,使企业难以按整体规划发展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之初,基本都是采取加盟模式,加盟发展机制能让企业实现快速扩张。但是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就会发现加盟模式的弊端。由于是加盟模式,企业的服务网点大多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网点分布不均衡,服务网络落后于国营企业,限制了企业业务的服务范围。由于加盟商各自经营,自负盈亏,良莠不齐,使得管理效率低下,服务标准无法统一,快件延误、破损、丢失的事件频发,员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服务水平难以提升,企业无法按整体规划进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