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的竞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6:20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1

由于高科技企业本身具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本密集的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的特性,这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理和构成与其他类型企业有所不同。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是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所以对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构建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

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中划定高新技术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①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R&D资金密集是世界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程度决定着其水平和层次。②创新性。高技术是以世界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通过代价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术不断创新。③高风险性。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要应用新工艺,需要投资较大,要求水平较高,风险也很大。④时空性。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迅速缩短,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竞争更加激烈,时空特性更加突出。

(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高新技术企业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挥其内部能力及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不断地培育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

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准确与否,将对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的制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则要求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并迅速作出反应。

(二)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事业需求发展空间,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作为,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关键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键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突出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开放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的创新,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协调的新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

(三)建立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部保障

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皆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②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③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持续技术创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续技术创新可采取如下模式:①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②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③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④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⑤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

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五)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

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作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弱化或丧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一)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作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

(二)克服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刚性

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核心技术创新的核心刚性:①建立同质价值观与异质价值观和谐共处的企业文化。②促进企业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③积极创建柔性化组织,进行组织管理创新。④大力发展企业技术战略联盟。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2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4-0026-02

技术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课题,通过对技术创新的概念和特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日益提升。

1技术创新

1.1技术创新的概念

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最早观察到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推动力。熊彼特是经济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创新概念的人,他于1912年提出“创新”(innovation)一词时认为,“创新”是指企业家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的组合引人生产系统以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

1.2技术创新的特征

1)技术创新的主体

从技术创新的主体看,企业主要以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即以自主创新为主要创新模式,企业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创新,利用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设备等资源调配进行创新研发。

2)技术创新的效益性

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把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接收市场的检验,最终获得成功,取得经济效益。

3)创新的不确定性

技术创新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2企业核心竞争力

2.1概念

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在《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以及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

2.2特征

1)增值性:核心能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

2)难以模仿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巾积累的一种特别的能力,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

3)难以转移性:企业的核心能力不能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进行交易,这就使得核心能力很难从一个企业通过交易转移到另一个企业;

4)难以替代性:与其他的资源、能力相比,核心能力很难被其他生产要素或要素的组合所替代;

5)异质性: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长期演进而形成的独有的能力;

6)辐射性:从能力角度分析,核心能力是不同的技术、技能和知识组合融化形成的新专长,具有把核心技术辐射到各种最终产品的能力特性。

3技术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技术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而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现象是技术创新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许多中小企业停留在跟进模仿创新阶段,大多限于仿制或低水平开发,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构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模式。

3.1形成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

要建立具有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的新型制度。推进知识产权参与分配,对业绩突出的技术骨干采用股权、期权等各种激励方式;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要通过技术入股、岗位工资和建立重大奖励项目等多种分配形式,充分反映和体现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和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

3.2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企业有了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研制开发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二是要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网络,将科研、培训和开发等关键环节整合成技术创新链。

3.3探索新的技术创新模式,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采用

根据技术创新的方法,人们将技术创新分为3种基本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和合作创新模式。这3种创新模式各有优缺点,采用这些模式也需要有不同的条件和要求。

3.4建立健全技术人才体系

技术创新成功与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吸引机制要以体现人才价值、知识价值和科技成果价值为原则,鼓励、吸引科技人员加入中小企业队伍;二是建立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对企业各层次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技术培训;引导企业在职工教育和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足额提供教育培训经费;三是建立配套完善的人才服务机制,加快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规范化,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3.5培育技术创新的市场观念

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企业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并在市场上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才能体现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3.6加快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研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创优和产品创牌的系列政策法规,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支持。

参考文献

[1]李靖,胡振红.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2:50-51.

[2]姚正海.技术创新的概念与特征分析[J].商业经济,2009,10:31-32,55.

[3]裴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两个要素[J].经营管理,2010,4:75-76.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3

研究表明,数字技术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使传媒发展实现了对介质的超越、传受关系的超越以及内容服务与非内容服务界限的超越。因此,当我们已经完成了要素增长的第一阶段的任务之后,接下来的基本方向是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与构架。也就是突破自身资源的限制,整合更多的传媒要素和社会要素图谋市场服务的新模式,将成为下一轮传媒发展的新景观。而这便意味着,媒介的整合力已经成为传媒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媒介要发展。就要做到与其他媒介之间、与传播的“全民生产”能力、与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和商业资源的整合。

这种整合的基本方向无非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他媒介之间的整合

今天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的融合,其实意味着媒介功能的交叠,这种交叠使不同媒介在完成某一共同性的功能目标上实行分工成为现实。一方面,它要求每一个媒介专注于自己的功能特长面,收缩自己的功能外延,以功能外延的缩小换取服务内涵的专门与擅长。而媒介融合无非要达到两个目的:一个是通过资源(品牌、内容)共享降低成本;一个是通过聚集整合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市场能力,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市场价值。但须知隔行如隔山,你做任何新媒介,任何一个你不熟悉的市场的时候,其实你胜算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以传统媒介办网站为例,成功者寥寥便是明证。这充分说明我们在多媒体融合中并不是靠自身的资源去办电视台、办网站、办杂志以及新媒介等,而是要通过“软连接”的方式,以市场需求和媒介功能的整合来形成双赢、多赢的媒介合作模式。由此,我们便有可能在自身资源和渠道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多平台、多介质的整合,借助内容与广告的多重“落地”,实现内容资源和广告资源的多重价值实现。从而避免传统的传播生产中一次性的广告或内容采集,再一次性使用、一次性落地模式的巨大价值浪费。

二、与传播的“全民生产”能力的整合

有研究报告称,在2010年全美国发生所有重大事件中有可能普通公民个人首发新闻占比达到70%或者更多。也就是说专业媒体第一时间新闻、表达新闻这方面已经不是绝对优势,它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公民新闻运动的浪潮所挤压。但反过来说,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样一种潮流和现实来实现某种传播生产方式的创新呢?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有一个节目叫“DV观察”。这个“DV观察”的重要改变就是采编分离。所谓采编分离,就是媒介人策划和编辑,把关权掌握在媒介方手里,采访的工作完全交给活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一万多名出租车司机。这些出租车司机非常勤奋,热情非常高。为什么?每拍一条摄像上传被采用就是200元/条,相当于他们一天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感的提升。他们这个群体通常被一般世俗观念认为是处在社会的底层,他们采制的新闻被电视台播出,是对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提升。而我们的记者和编辑在这种传播生产的布局中,更大程度是扮演着“信息节点”的角色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采集者。类似的能够有效利用web2.0所焕发出来的“全民生产”的蓝海资源的模式势必极大地提升新闻的丰富性并降低新闻采集成本。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4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标志性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中特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阐释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2)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3)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第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第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3)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参考文献: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5

[关键词]创新企业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持续繁荣、发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学会创新,形成属于自己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创新的内涵

1.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核心,企业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价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并适时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国外成功企业大都遵循着“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新一轮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

2.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组织中的管理者和其他成员为使组织系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或满足组织自身内在成长的需要,对内部各个子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或组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机制的创造性的调整、开发和完善的过程。组织创新能很好的适应组织规模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创新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存在组织学习,并成为企业立身的一个基本原则,能更好的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3.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变革、战略的调整,企业必须引进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创新很好的体现了权变管理理论的思想。只有通过管理创新才能把企业的其他创新更好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1.基于技术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帕汗拉德和哈默的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克利斯汀.奥利佛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高额利润回报率和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观点,资源是保证企业持续获得常规利润的最基本的条件。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具有稀缺性、独一无二性、持续性、专用性、不可模仿性、非交易性、非替代性等特点。

3.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知识观考察,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有的、不易外泄的专有知识体系,包括四个方面:技巧和知识、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观系统。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学习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4.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组织和系统观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的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产、管理机制以及组织文化的有机融合。库姆斯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就象一个“技能源”,通过其发散作用,将能量不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从而为消费者源源不断地提供新产品。随着产业、技术的演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生长出许多奇妙的最终产品,创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转贴于

2.用户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助于用户看中的价值。那些能够使企业为用户提供根本性好处的技能,才能称得上是核心竞争力。

3.独特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没有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所拥有。核心竞争力由于具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因此不易被人轻易占有、转移或模仿。企业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其他企业而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应该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创造乃至在市场竞争中的磨练,建立和强化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4.稀缺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资源,其建立或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的结果。任何时候相对于企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其供给都是有限的。

5.动态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产业动态、管理模式以及企业资源等变量高度相关的。当它们发生变化时,企业核心竞争力也要面临再培育和提升的问题。随着产业、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而具有生命周期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培育、形成、提升和再生的过程。

四、企业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企业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主要通过两种战略即产品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而这两种战略的实施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企业只有通过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技术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it行业最能体现技术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点。

2.组织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组织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配备的变动,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变化,部门的调整等能更好的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能动的作用于环境,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管理创新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组织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结合。管理创新能把各项创新更好的渗透于管理过程当中,每个管理者和员工都成为创新者,把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之,企业的各项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学会企业创新,并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帕特里克,J,蒙塔纳,布鲁斯,H,查诺夫: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周三多陈传月,鲁明鸿;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6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创新

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它能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比竞争对手更高的水平。这种竞争力不同于企业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企业进入市场的基础条件,而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突出的业绩则应具备“过人之处”,即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是单个分散的技术能力或技术,而是一组技能或技术的结合体,它是对各种知识的学习心得及各个组织知识的总和。核心竞争力并非固定于企业的某一个方面,而是充斥于企业不同的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及营销等部门。然而,就每一具体企业而言,核心竞争力并非包括所有方面,一个企业即使缺乏整体竞争优势,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知识领域而获得成功。亦即企业各式各样的能力具体到每一个企业并非都同样重要。

核心竞争力是一相对概念。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仅仅看其内部效率及管理体制是难以得出准确结论的,它只有通过与竞争对手比较才能看出。

通常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性:1.明显的用户价值。即能使顾客感受到末端产品对其有益的买点和卖点。只有那些确实能为用户提供根本性效用的技能才能表明企业在此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2.具有延展现象。核心竞争力不是局限于某一业务部门或领域,而是能为企业找出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撑,可以降低多个产品的成本。它具有发散作用,从而能够将能量持续扩展到最终产品上,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的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特性可使企业在产业、技术的演变进程中生长出许多受人推崇的最终产品,使企业出现许多商机,从而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3.具有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有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累积而成,是特定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具有突出的路径依赖性,不易被竞争对手完全模仿或通过努力很快能建立。4.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相伴而生,是体现于企业中的无形资产。它虽可被人们感知,但却无法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可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买卖,它一旦在企业内部形成,即与竞争对手产生质的差别,成为企业竞争差异化的有效来源。5.价值可变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能一成不变,由于竞争的存在,竞争对手会竭力弥补自身的不足,赶超对方,从而消除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超额利润,最终使个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为所有企业的一般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结合体,由各种各样的能力组成,包括一般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并非包容一切和涵盖各种类型的技术与技能,它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行能力;再一类是制度能力。前者指各种各样可能成为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能力,后者则主要是确定企业从事核心活动的范围,它通常涉及企业的有效性及成本效率等方面。由于企业竞争最终体现在市场上,产品又是技术能力的竞争,因此,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之核心。就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而言,它又包括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及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能力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一系列与其相关的能力的支撑。就核心技术能力而言,与其相关的能力主要有:1.企业战略决策力。它预示企业能够超前预测产业及技术等变化情况,超前决策,以提前做好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保护工作。2.快速反应力。它是企业对转瞬即逝的市场机会的捕捉能力。3.生产制造力。这是企业为市场提供有竞争力产品的基本工作能力。4.市场界面力,如销售、广告、售后服务等,这是使企业核心技术优势转为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能力。5.组织协调力。它通过管理过程的制度化、程式化而将企业技术知识与生产技能融入核心竞争力等。

三、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创新

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当今国际上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运作的发展,构建以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的企业管理创新框架,使每一层次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都围绕其运行的企业管理创新,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融为一体,协调运作。

当今建立在知识经济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与壮大,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支撑力推动着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使得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顾客或消费者由于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地转向知识密度较高的产品或服务。当然顾客所购买的并不是产品中包含的知识本身,而是产品中凝结的知识的成果,这就需要企业由过去的机器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转向知识化产品生产经营方式。从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来看,企业中技术等知识因素与其他要素相比,将在企业今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尽管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性各不相同,企业若都集中在某些技术等知识因素上,有可能造成过度竞争。但问题是技术等知识因素在其种类、运用角度方面的选择范围很大,且它极易改变并处于不断的扩张之中,根本不会短缺,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并不是仅仅拥有技术等知识因素就可以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企业而言是各种地位不同的要素和各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企业应适应当今知识化运作发展趋势,选择技术等知识因素为企业核心要素,并结合自身实际和特性进行综合运作,以建立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

为促进企业中的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高效运作,企业需以技术等知识因素为中心,进行相应的要素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人本管理的知识化、管理信息化。人是企业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设备,而人的作用如得不到发挥,其有效运作也等于空谈。人本管理知识化与社会化,它强调人员管理中的知识因素,并通过知识因素将企业中的人员行为与更高层次的需求联系在一起,使人员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是一种从根本上激励企业人员行为的方式。管理信息化则使企业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如准时生产、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得以运行,同时可以创造出各种企业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直接参与企业运作,极大地提高企业在时间、空间方面运行的效率。

可见,企业通过人本管理知识化和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使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得到强有力的人员和运作效率的支持。企业应围绕企业核心流程的运作进行企业管理过程创新。核心流程是企业核心要素综合运作的集中体现,是指以企业中的某个或某些过程为核心的过程间有机联系的运作体系,在这一运作体系中有处于核心地位的核心过程,也有处于非核心地位的基础过程,二者的相互配合,使核心流程得以顺利运作。企业运作虽然是基础过程与核心过程相互配合的结果,但基础过程却为核心流程的运作指明了方向,是企业主体动力的集中反映。每一个企业核心流程的确立实际上就是在企业设计、开发、工艺准备、生产线运用等诸多过程中,选择既能体现企业核心要素的地位,同时又能充分反映企业核心运作的主要过程,并由此形成以主要过程为主的具有辐射结构的运作体系。当随着企业技术等知识因素的企业核心要素的确定,不同企业的运作则将着重突出设计、开发、工艺准备、生产线运用等过程,确立能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特有的企业知识化核心流程。

企业过程再造是当今企业管理过程创新的典范,以特有的企业知识化核心流程为中心进行企业过程再造,将使企业核心流程适应性更强。企业过程再造是对企业现有系统的否定,给企业带来的变化是剧烈的、跳跃式的,是一种突变。在当今企业运作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确立企业核心流程时,若通过企业过程再造对长期以积累、演变而来的在人们心中已经习以为常的流程和工作体系进行根本变革,将使企业核心流程的运作能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企业特有的知识化核心流程为中心的企业过程再造重点须掌握4个方面,即面向过程、根本性反思、彻底性再设计和惊人的飞跃;二要将主要过程与企业其他过程融为一体,以形成知识化的企业整体运作体系。根本性反思就是企业对过去的运作过程进行根本性思考,找出运作中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为今后的流程设计打下基础。彻底性再设计就是根据企业运作方式的转变,重新设计知识化的企业核心流程,增强其适应性和运作中的可行性。惊人飞跃即促使知识化企业核心流程尽快地融入企业进行运作,使企业能够在知识化运作方面迅速发展起来,并取得相应的收益。企业通过以企业特有的知识化核心流程为中心的企业过程再造,将使企业核心流程运作更具生命力。

企业还应以企业核心产品、核心竞争力为中心,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与最终产品相比,企业核心产品可回避最终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并且受到限制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核心产品的选择与运作,企业需以核心产品为中心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即企业应由过去注重实物资产管理转化到更注重无形资产的管理上来,使企业能更好地进行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其他企业、客户、政府机构的协作关系更加协调,让企业商誉、企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从而为核心产品的构建打下深厚的基础。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三者的集合,是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企业核心要素、核心流程、核心产品的知识化,作为三者集合的核心竞争力的实现为中心,企业应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创新:一是管理意识创新。企业需建立以知识为轴心的竞争优势观,应改变过去对知识有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状况,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二是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它在整个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保证地位,它使企业运行更加合理,以促进企业知识化运作能力的提高。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要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统领企业的权力结构。因为只有拥有高技能的人才能推动企业的重要决策。如一些跨国公司,其商标管理部门对该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核心的市场界面能力即隶属于商标管理部门。

(2)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选择核心竞争力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没有经理的一致认可是不可能形成的。

(3)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企业应从自身及环境特点出发,专门进行某一方面专门业务能力的培养,最终成为该领域的最强者,企业只要在某一点形成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2.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步骤

通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通过企业各层次的重组与积累实现的,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开发与获取阶段。这是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取得建立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专长与技能以组成特定竞争能力的阶段。该阶段主要针对技术、人才、结盟伙伴及知识产权市场而言。如设法获取那些可以形成整体核心竞争力的单项技术、率先注册专利,率先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取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等。由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局限性,该阶段通常是通过外部资源的重组来完成。美、日企业在这方面的做法较为典型,他们通过外部引进再经自身组合,结果形成了在世界范围有一定影响的核心竞争力。

获得外部资源的途径,主要有关键技术人才的引进、与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结盟、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招聘留学人员及向新兴企业进行产权投资等。

(2)整合阶段。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系列互补的技能与知识的结合,要达到这种结合就需要对开发与获取得到的建立核心竞争力所需要的要素进行整合。如就组织中的个人而言,其个人所拥有的能力不等于组织的核心技巧,只有经过整合才能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整合获取的多种多样的技术与技巧,这是一条漫长的需要持久加以努力的过程。整合核心竞争力要素,涉及企业各方面具体问题,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优化设置,这是一项实质性的工作,是第一阶段工作的必然结果。然而,就我国这几年的实践看,一些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缺乏在技术、市场及管理方面的整合,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3)开发核心产品市场。核心产品是介于企业竞争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中间产品。核心竞争力能够覆盖多个部门或产品,能够提供潜在的进入市场的多种方法,显然核心产品市场的进入有多种方法,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市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姜汝祥.差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7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以人为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一般竞争力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大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也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中国抢滩,中国企业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越来越迫切的感受到企业应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获取新的科技、技术、市场及金融服务的机会,因此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外向型”发展的前景。同时它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低价格进口产品以及设立在当地的国外公司的竞争。贸易壁垒的不断消除,国内市场也逐渐溶入国际市场,而此时我国企业就不得不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价格、质量来提品或服务。企业为了能够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挑战,除了需要得到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外,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成为其首选,也是必然选择。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灵魂。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人为本能有效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将职工的荣誉得失与整个公司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竞争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在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

(1)坚持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创新是关键。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技术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到技术学习、技术积累,再到技术扩散,也就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通过影响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

(2)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味。能否有效地提炼和充分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发挥着根本的作用。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对物的管理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并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南、李怀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1):60~64.

[2]史东明.企业如何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8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竞争优势经营理念

随着经济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优势。与传统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同,现代企业不再片面强调企业经营一时的竞争优势,不再过多地纠缠于企业的一时的得失,而是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竞争力的打造,构建并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赢得长期或根本性的竞争优势。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近几年,我国许多企业试图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兼并、重组,以及多元化经营等外部发展方式以改变经营状况,但大都收效不是很好。其真正原因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构建不够。从一般的角度看,可供企业做大做强选择的发展方式很多,但关键是它必须适合并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世界上的优秀企业,我们不难看到,世界级的强势企业无一不是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优良的生产制造过程、卓越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更佳服务的能力、开发新产品的创造力、低成本生产的诀窍等等。无论是今天还是明天,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应是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充分调动和有效运用各种资源,卓有成效地培养和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

一、国内一般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状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企业文化与价值观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大多数企业既缺研究开发人员,也缺科技开发费用,生产经营的机制也不灵活。这就使得企业普遍缺乏形成核心竞争能力要素,导致不少企业不能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核心技术。此外,将核心技术能力转变为竞争优势还需要战略决策能力、营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支持。不少企业缺乏战略决策、营销策划等企业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这也导致我国不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取得竞争优势。随着我国加入wto,在外国企业和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给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将带来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我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1.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确定生产经营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

企业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组织资本是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是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前者可以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后者可以反映出企业文化,并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二者互为补充与有效结合程度,决定了企业在特定情形下从事组织活动的能力与效果。

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涉及企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辅助活动涉及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组织制度等,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不同的企业参与的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个环节都创造价值,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真正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核心环节。企业要保持的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企业在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核心环节上的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组织的资本、关注组织资本与社会社本的结合、关注企业生经产经营上的关键环节,将生产经营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给予重点培养发展,以此为中心,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2.树立创新意识,抓好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在全球经济化的今天,企业经营理念已经把生产、营销的重点转向企业的技术创新上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已经成为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这是因为,一方面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速度日益加快,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以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技术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约占到75%左右。另一方面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广泛应用,加快了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世界500强企业拥有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新技术70%以上,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垄断使这些大公司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技术创新巳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

做好技术创新,企业要注意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储备进行技术创新的潜力,并不失时机地将这些潜力转化为竞争力的畅销产品与成果。企业应对核心产品与技术进行技术分解、归类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改造,并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应通过持续地研发打造核心产品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之所以能在自己的行业中站住脚,不断发展,关键的一点便是他们不仅有核心产品,而且能保证其核心产品的及时更新换代。

但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体现的是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的利用,资源好只是一个方面,还要配置好与有效的使用好,这个问题核心是组织与管理。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技术与管理是企业这辆马车上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并决定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做好管理创新工作,一方面要对现有资源不断改进与优化配置,对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活动和过程;另一方面,打破陈规陋习,提高企业的运转效率,增强企业的活力。

3.处理好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关系,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专业化发展路径通常被认为可以拥有规模效益、分工效益及技术优势,但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广泛变化。多元化发展战略通常被认为是克服专业发展路径问题的最佳手段,因为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风险,一个领域不行不要紧,其他领域可对此加以弥补。然而,理论和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也可能适得其反,加大风险因素。例如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和费用加大,产业选择失误增多,结果导致公司顾此失彼,陷入困境。

但从更多的实际看,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这些应该是构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正是因为这样,在经历了多元化发展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反思多元化发展给公司带来的困境。一段时期来,一些著名的公司纷纷改弦易辙,开始调整自己的发展路径。通用电气公司总裁韦尔奇在接任总裁职位之后开始对通用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之一便是进行业务重组,即缩减多元化领域,回归专业化,在要做的领域中争取最优,树立世界性的竞争优势。前不久,通用将pC电脑业务系统出售给联想,实际上也是出于这个战略的需要。

4.利用信息技术,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计算机存储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到各个方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传输与共享。信息化的水映在信息的质量、数量,传递的效率与共享的范围。纵观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各个方面,无处不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企业内部信息化为基础,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的企业管理与商务贸易活动,实现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整合管理。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商、企业与社会各单位间进行信息流的交互,沟通信息;通过互联网宣传企业产品的技术、质量、性能及价格信息;通过互联网开展商务谈判;通过互联网络签署购销合同,并完成支付结算,从事交易。进而实现企业在管理、生产、营销与对外联络的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统一,通过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整合资源与利用资源的效率。

三、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维护

对那些已经拥有了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如何保护核心竞争力不因被损害与贬值,如何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保护与提升,是应该考虑的问题。仅仅维持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持续改进,否则就无以保持现有地位。要和竞争对手的努力比较,不断进行竞争战略分析,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做好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竞争经营计划。

企业高层领导要对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并能在实践中扎实地加以推进。确定与沟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企业上下形成一致的共识和自觉的行动。制定有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发与构建的方针政策和管理措施。构建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的组织机制和组织文化氛围,为项目团队做好支持性和服务性工作。

要关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发展,对其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和创新。安排专职领导人全面负责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企业在对外联盟过程中,要注意预防核心竞争力的泄露和被竞争对手学习掌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开发与运用为中心议题进行定期评估,以在一定时期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稳定、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建材资讯,2008.02期

[2]理查德B.蔡斯(美)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美)著:生产与运作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3]赵光忠编著:核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策划.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1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9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培育;保持

一、高新技术企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1.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中划定高新技术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1)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r&d资金密集是世界高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程度决定着其水平和层次;(2)创新性。高技术是以世界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通过代价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术不断创新;(3)高风险性。开发高技术产品要应用新工艺,需要投资较大,要求水平较高,风险也很大;(4)时空性。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迅速缩短,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竞争更加激烈,时空特性更加突出。

2.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准确与否,将对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的制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则要求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

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事业需求发展空间,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作为,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关键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突出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开放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的创新,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协调的新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

3.建立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部保障。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皆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2)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3)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持续技术创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续技术创新可采取如下模式:(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5.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

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弱化或丧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1.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做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

2.克服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核心技术创新的核心刚性:(1)建立同质价值观与异质价值观和谐共处的企业文化。一元的价值观非常容易形成组织结构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同质价值观把异质价值观拒于企业之外,从而使得企业的组织在一个方向上发展,最终形成刚性。因此,首先企业应克服人力资产的固定的心智模式,允许并且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其次,企业应正视组织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全员参与,使得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在企业内部和谐共处。第三,鼓励一种创新、容忍企业与员工犯错误的文化。要鼓励创新,必须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特别是要允许下属员工犯错误。(2)促进企业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使企业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新知识,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建立优良的组织文化。因此,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积极创建柔性化组织,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柔性化组织,才能使企业更加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及时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预防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产生。(4)大力发展企业技术战略联盟。由于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无法克服其技术创新核心刚性。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技术战略联盟来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外部企业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3.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流失。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丧失的常见原因是核心技术的流失。防止核心技术流失的方法是实行分类分级管控。一是对核心技术、核心商业机密一级管控,知晓和掌握的范围愈小愈好。二是建立健全核心要素的内控机制,不可让一人或一个部门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核心技术;三是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完备的《劳动合同书》和《保密协议》,明确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防止核心技术的流失或泄密。

参考文献:

1.prahaladc.k.,hamelgary.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2.科技部编.中国高科技产业界定方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胡学刚.高科技企业界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4):27-29.

核心技术的竞争篇10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培育;保持

一、高新技术企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

1.高新技术企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企业是由高新技术的概念延伸而来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2000)中划定高新技术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其它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1)知识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和R&D资金密集是世界高技术及其产品的主要特征。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知识、技术、智力和R&D资金密集程度决定着其水平和层次;(2)创新性。高技术是以世界最新科学成就为基础,通过代价高昂的研究和探索,使技术不断创新;(3)高风险性。开发高技术产品要应用新工艺,需要投资较大,要求水平较高,风险也很大;(4)时空性。当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从研制、开发到生产应用的周期迅速缩短,高新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缩短,竞争更加激烈,时空特性更加突出。

2.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涵。核心技术竞争力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技术资源和能力。虽然国际上对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不同的描述,但较为一致的共识是,决定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有四个维度:有价值的技术竞争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技术能力)、稀有的技术竞争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技术能力)、难于模仿的技术竞争力(其他企业不轻易建立起来的技术能力)、不可替代的技术竞争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技术能力)。

二、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

1.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前提。战略是企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它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的依据,战略选择的准确与否,将对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把战略的制定和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结合起来,使二者的发展方向与市场趋势相一致。而对市场趋势的把握,则要求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又要以最快的速度从市场上获取信息,并迅速做出反应。

2.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高新技术企业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决定了企业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企业文化,关键是营造“学习、创新、超越”的氛围,建立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创造事业需求发展空间,把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作为,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二是高新技术企业最关键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智力密集性。人才聚集和员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关键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必须具备较强的合作能力,而合作能力只有通过相应文化氛围的培养和相应价值观的陶冶才能养成。团队精神的养成是形成合作能力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员工只有相互协调,才能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突出的内在特性就是它的开放性。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管理等的创新,必须不断吸收外界的先进技术、知识和智慧,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原创能力,打造自己的专利和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就必须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协调的新的经营理念、发展方向、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以适应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带来的变化,适应全球性市场竞争时代的到来。

3.建立适合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内部保障。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工作人员皆为知识型员工。人力资源管理要关注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重点是如何开发与管理知识型员工,对知识型员工采用不同的管理策略。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我们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2)把严格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增强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3)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持续技术创新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企业只有实施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推动产品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续技术创新可采取如下模式:(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5.专利战略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桥梁。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战略,指高新技术企业从长远的发展和全局的利益角度出发,为了抢占或维持技术创新的制高点,运用专利制度,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最佳经济效益,并能保持自己技术优势的谋略。

实施专利战略,在企业决策层面上,要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放眼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洞察市场和评估技术的变化所产生专利产权的价值变迁,在其中辩识机会,规避风险,发现新技术发展方向或重新界定企业主导产品的业务范围,运用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战略做出科学决策,并确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专利工作目标。

三、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保持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弱化或丧失,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的开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

1.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和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恰当的时间内对重要事件、机会和外部威胁做出有意识的反应以获得或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企业的反应能力取决于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信息反馈系统。增强企业的反应能力,就是要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建立高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使企业具有敏捷的反应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主要资源的配置,从而决定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更应考虑如何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

2.克服企业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创新成功后,常常会形成技术创新核心刚性,阻碍企业形成新的创新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核心技术创新的核心刚性:(1)建立同质价值观与异质价值观和谐共处的企业文化。一元的价值观非常容易形成组织结构刚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同质价值观把异质价值观拒于企业之外,从而使得企业的组织在一个方向上发展,最终形成刚性。因此,首先企业应克服人力资产的固定的心智模式,允许并且鼓励异质价值观的存在。其次,企业应正视组织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加以适当引导,鼓励全员参与,使得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在企业内部和谐共处。第三,鼓励一种创新、容忍企业与员工犯错误的文化。要鼓励创新,必须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特别是要允许下属员工犯错误。(2)促进企业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可以使企业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引进新知识,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建立优良的组织文化。因此,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得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促进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及时更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3)积极创建柔性化组织,进行组织管理创新。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柔性化组织,才能使企业更加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及时地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有利于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预防技术创新核心刚性的产生。(4)大力发展企业技术战略联盟。由于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约束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时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无法克服其技术创新核心刚性。企业可以通过发展技术战略联盟来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竞争力,与外部企业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

3.防止企业核心技术流失。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丧失的常见原因是核心技术的流失。防止核心技术流失的方法是实行分类分级管控。一是对核心技术、核心商业机密一级管控,知晓和掌握的范围愈小愈好。二是建立健全核心要素的内控机制,不可让一人或一个部门独立掌控企业的全部核心技术;三是与核心技术人员签订完备的《劳动合同书》和《保密协议》,明确公司与核心技术人员之间的权利义务,防止核心技术的流失或泄密。

参考文献:

1.prahaladC.K.,HamelGary.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1990,68(3):79-91.

2.科技部编.中国高科技产业界定方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胡学刚.高科技企业界定.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