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十篇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十篇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6:17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1

直面真问题

该著在正视新中国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本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准“真”问题,即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中面临的弊端、真实存在的困惑,诸如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等;聚焦“大”问题,即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诸如学校德育的科学规律揭示与解释问题等;关注“新”问题,即关注学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诸如多元文化背景下、网络信息虚拟世界影响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等。基于对“真、大、新”问题的关注,作者以他们长期从事德育问题研究的专业眼光,针对新中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问题以及目标、内容、课程、方法、模式、队伍、体制、评价问题展开研究,这九大问题实际就是学校德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基本问题,思考研究这些问题,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学校德育工作。

立足大视野

在科学研究中,不仅发现问题、准确提出问题不容易,而且基于什么视野来审视和分析这些问题同样不容易。该著作者一方面基于国际视野,从比较视角分析中国学校德育问题,强调在广泛的国际比较中,大胆借鉴其他国家在学校德育方面的积极成果和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基于本土视野,立足中国学校德育实际,注重中国学校德育自身经验的总结与教训的吸取;更为重要的是,该著作者特别强调对中国学校德育问题的整体把握和系统观照,反复强调这九大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强调这些问题是具有内在共生性的有机整体,强调对这些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可犯孤立和片面的错误。这种研究视野是宏阔的、战略性的,充分体现了学校德育问题研究必须具有的宏观视野,体现了把子问题放在大背景下、放在系统中思考分析的基本特征。作者对学校德育问题的分析给予了读者真正的清晰感。

方法运用多元综合

学校德育问题是与人、家庭、学校、社会有着千丝万缕复杂联系的问题。对于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不仅要选用正确的方法,还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获得对学校德育问题的科学认识,才可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一书中,作者鲜明地指出,对学校德育问题的研究必须坚持历史的方法,要将学校德育问题放在学校德育的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作者强调要用历史的方法来研究学校德育问题,无疑是正确的,它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只有将学校德育问题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研究,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德育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时代背景及具体缘由,才能更加准确地回应这些问题,探寻学校德育的发展之路。作者们在运用历史方法的时候,还注意到了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通过比较研究、未来预测、案例分析,努力透过历史现象来把握学校德育问题的本质,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立足本国与放眼世界的统一中思考和分析中国学校德育问题。这为学校德育问题的求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题求解富有启示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2

对学生的资助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远远早于我国,理论和实践上也更为系统和完善。在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公平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与补偿理论。如美国的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的布鲁斯?约翰斯通提出了教育成本的“分担理论与补偿理论”。在资助模式的研究上,主要有体现资助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美国混合资助模式,国家免收学生学费并权申请获得贷款保证生活的瑞士模式,国家支付学费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的英国等模式。国外在资助方式上虽然具有多样性,更侧重于助学金和贷款的方式,如,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在资助资金的来源上,主要由国家承担,这些国家一般济都比较发达,所以国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瑞士、英国等福利水平程度高的国家;由于受资助理念多元化的影响,在资助金额的份额中,私人的捐赠所占的比重较大。国外的研究的目的侧重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帮困体系,即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种资助制度,而较少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问题。

二、国内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于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可以说起步较晚,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对大学生实行免费上学,高校中基本不存在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但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对贫困生资助的研究成果已相当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主体的研究。研究主要关注贫困大学生产生背景、原因以及这些现象的影响等方面;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制度演变历史的研究,如中山大学教科所的张建奇所著《1983年以来我国大学生资助的演变》;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陈有春和湖南农业大学后勤处的奉艳云合著的《新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嬗变》等;对助学贷款政策的专门研究。主要探讨和分析国家学生贷款的内容、运行方式、呈现出的特点及在助学贷款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现行贫困大学生资助模式和政策体系的研究。针对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完善措施;同时对建立和完善当前适合我国高校学生状况的资助体系进行了理论化研究和实践做法的具体探讨;对国外高校学生资助理论和模式借鉴性研究。对于国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理论、公平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而对于模式上涉及的国家较多。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和资助面的不断加大,各高校在资助贫困学生的具体操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资助并不是单纯的经济济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亚军提出了应把“济困、扶志、强能结合起来”;单华生提出了“扶贫”与“育人”要并举;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发挥资助与育人的双重功效”;重庆邮电大学陈秋华认为“高校贫困生问题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出现的新问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青岛农业大学的王国辉提出了“经济帮助、心理帮扶与思想工作三结合的目标”;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袁玉清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帮扶工作”。

广西区内对于高效资助工作的研究也相当不足,以“广西资助”或者“广西贫困生”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上也仅能查到少量几篇文章。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内陆经济相对“欠发达,欠开发”,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相对较多,家庭经济状况类似人群较多,资助取证效果较难,资助工作更难做,资助育人面广,对经济资助依赖性较强,做不好小到会影响高校学生团结稳定,大到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在现实的资助实践工作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将不利于学校的统一教育和管理,并且可能危及社会的稳定,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德育视野下,健全与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对做好对贫困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三、加大研究力度的必要性与改革途径

以上研究充分表明,高校资助育人已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引起了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综合分析当前资助育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其一,在目标考量上,当前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如何解决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减少因贫困辍学问题,而对资助的目标和资助本身对贫困生的教育缺乏整体安排和更深一层次的系统探讨。其二,在价值取向上,当前资助育人研究更关注贫困生出现的突出问题,而缺乏对全体学生在资助过程中的育人定位及育人可行性操作研究。其三,在模式选择上,当前研究更重视校内资助育人操作研究,缺乏资助前或资助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众传媒等四要素资助育人互动性研究,公众资助育人关注度研究也存在盲点。其四,在实质根源问题分析上,当前对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运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重复阐述的现象,对当前根源性问题的分析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力度的逐步加大,资助工作中的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这些缺陷的存在使资助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对于出现的这种现象我们甚至可以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一些高校在资助工作后产生的结果,“在覆盖面上资助了50%的学生,但在现实中可能伤了100%的人”。在现实的调查中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在一些高校的资助工作中普遍存在。资助的方式在形式上是以现金的直接发放为主要方式,而且是按照不同的资助金额分开档次。这也就引起了一些贫困学生在评定过程中希望自己被评定在资助金额较高的档次。然而由于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在评定过程中难以界定,有时候是很难将学生贫困程度用数字量化的。在资助过程中当接受资助的对象心中的资助档次期望值与现实中评定的档次不一致时,有的学生可能就心生抱怨,有的会认为老师有意偏向哪位同学;有的会认为是自己同学“走后门,托关系”评到较高档次的;还有的认为家庭情况比自己还要好的同学却评到了资助金而自己却没能评到,在心理上有失平衡等等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资助的效果不仅没有达到解困助人的目的,还带来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就是我们在资助工作中忽略了“德育”工作的引导,忽略了资助工作本来的目的和本身具有的育人功能。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助学贷款制度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7-034-02

一、目前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其收费制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教育经费成本向学生和家长转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银行贷款。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来看,的确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但取得成效的同时,这种政策性目标和商业化运作模式相结合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贷款还贷率过低、违约率过高等问题成为助学贷款工作顺利开展的瓶颈,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助学贷款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以期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顺利发展。

二、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家助学贷款采用政策性目标与商业性运作模式的矛盾。在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设计中,对高校和银行的定位是矛盾的,政府一方面要求高校“不让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失学”,这是一种公益性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求银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这又是银行营利性的需求。这种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与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的矛盾难以调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单笔金额小,笔数多、工作量大、风险高,使得助学贷款业务几乎无利可图,造成银行存在惜贷心理,助学贷款供求不平衡。

2.助学贷款“不助学”。助学贷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但一些非贫困学生看到毕业前国家贴息100%,隐瞒家庭经济状况,增加了贷款审批的难度,背离了设立助学贷款的初衷。银行审核助学贷款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填写一类列表格,其情况是否真实、条件是否具备、手续是否健全等,难以作出全面核查。因此加大了助学贷款中的信贷风险,最终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使助学贷款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不能发挥有限助学贷款资金的作用。

3.贷款学生违约现象严重。借款人违约导致信用危机,挫伤了银行放贷积极性。分析违约的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家长诚信度差,毕业后根本不与银行联系,而学校又对学生的分配就业去向无从掌握。二是就业压力大,大学生就业比例低,有相当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没有经济收入无法还款,或者收入低、经济来源不稳定而没有还款能力。

4.银行和高校配合不力,管理难度大。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文件规定,学校在审核发放与管理等方面都有相当的责任和义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高校而言,随着教育体制的转变,高校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还要承担向助学贷款银行提供相应的风险补偿金,所以高校也对国家助学贷款感到左右为难。另一方面学生申请贷款时,尽管所需提交材料多,贷款发放程序和手续繁杂,但是学生毕业后流动性大,学校无法继续进行后续监管,增加了贷后管理的工作难度。

三、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1.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公共产品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是一种具有较大效应的准公共产品,它除了对直接接受教育者产生利益外,也给全社会带来莫大的好处,使国民素质普遍提高,这所带来的个人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是无法估计的。与高等教育类似,笔者认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是具有较大效应的准公共产品。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制度安排,是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实施的。根据成本分担理论“谁获益,谁付费”的原则,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要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获益更多,因此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体应为自己获得的利益付费。作为高等教育投入的一个主体,企业雇佣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进行生产会更有效率,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愿意雇佣高等教育人才,因此,企业作为受益人也应成为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之一。除此之外,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会提高一国公民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从而国家也需要承担部分成本。这就形成了高等教育投入主体的基本格局,即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主体的局面。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政府在助学贷款的制度安排方面依然存在着缺陷。首先,政府作为助学贷款的主要投入主体存在着财政保障制度不健全、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虽然政府中提出建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并由财政和高校各承担50%,但是这与国家从助学贷款中所获得的收益不成正比,高校虽然也应承担一部分风险补偿金,但是国家作为更大的受益者,作为上层建筑,应承担较大部分的比例。总而言之,国家应为自己的收益付费,这不仅包括经济上的补偿、担保,而且还包括制度和法律等方面的完善。

其次,贷款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投入主体应端正对助学贷款的态度,纠正“俱贷”和“拒贷”的错误心理。与此同时,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助学贷款给其带来的收益,可以说,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最大获益者是学生。根据“谁获益,谁付费”的原则,学生应为自己的收益埋单而且,通过助学贷款的方式推迟交学费,进而实现成本的递延回收使贷款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高等教育成本回收模式减轻了其作为高等教育投入主体的负担,保证了学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是解决违约率过高问题的重要途径。

再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生获得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令他们从中受益,从而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不断推广,限制条件的不断放宽,申办手续的不断简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了贷款的要求。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有限非竞争性的,贷款人数的不断增加超过了政府、高校和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体现出了其竞争性的特点,这就使额外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不再为零,从而使得高校和银行被迫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贷款人数。根据助学贷款的有限非竞争性,高校和银行应严格遵守审批条件,防止部分不符合条件的学生钻漏洞,确保贷款发放到真正有需要的学生手中。

2.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理论是一种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对法律制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经济社会中任何一项制度都应符合成本收益理论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即追求成本的最小化,收益的最大化,这里的成本、收益既包括显性的也包括各种隐性的成本、收益。只有对各种显性、隐性的因素进行综合地分析才能客观、准确地评判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1)政府的成本―收益分析。从政府成本来分析,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时是要付出很大成本的,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起草到实施,政府都在不断地修改使其完善。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正式确立并实施之后,政府为保证此项制度顺利实施,会颁布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这些补充规定的制定实施同样会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检验助学贷款制度的运行效果,解决运行中的某些问题,政府会付出一定的监督成本。从政府的收益分析,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一项政府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资助制度,而政府无疑是此项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从经济上来看,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资助完成了学业,也就意味着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多,这些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栋梁,推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绝大部分是忠于党忠于国家并且具有参与国家政治的积极性的栋梁之才,他们更容易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政府政策,这有利于国家和谐社会政治目标的实现。

(2)银行的成本收益分析。从银行的成本分析,银行所发放贷款的金额,可以看成是银行最主要的成本。贷款中期的监督管理成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其进行追踪、监督,如与高效沟通掌握贷款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业发展情况、收入状况、还贷能力等;为学生讲解助贷的申办手续和具体流程,在学生中进行诚信教育,督促学生按时还款的宣传教育费用等。如有学生贷款违约还会产生后期逾期贷款的追偿成本。

从银行的收益分析,国家对发放助学贷款的经办银行补贴的贷款利息以及给银行的其他优惠条件,如免征营业税等。

(3)高校的成本收益分析。从高校的成本分析,最主要的就是风险补偿金成本,学校管理工作实施的成本和学校进行诚信教育的成本。另外,高校承担着学生毕业后违约的风险,若高校贷款学生违约率高,势必会被银行列入“黑名单”,这对于高校的名誉是极大的损失。

从高校的收益分析,高校的收益在于解决了学生拖欠学费的问题,平衡了高校的财务报表;为经济困难学生解决了其学习和生活问题,为其在学期间的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保证了学校的稳定,营造了校园的和谐氛围。

(4)学生的成本收益分析。从学生的成本分析,主要是学生毕业后的还款成本,这是学生所面临的最大成本,也是学生违约的“导火索”。

从学生的收益分析,助学贷款为学生提供了其在校期间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使其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国家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其个人的就业层次提高,未来收入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之前要明显增加,且这个增加值极为可观。

通过上述对助学贷款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发展,离不开期制度体系的完善。同时也需要政府、银行、高校三者的通力配合,以及学生个人甚至整个社会对其的全面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使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嵌入产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关系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忠燕,张少杰.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8(1)

2.佘雅.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3.胡进.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成因的经济学分析.教育与经济,2001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4

关键词:江西省;民办高校;招生;难题

1、引言

民办高校的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方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民办高等学校必须对于自己的招生工作和办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明确的定位,结合当前自身的实际情况,做的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我国民办高等学校能够顺利的完成招生工作,保证民办高等学校发挥积极的作用。

2、全国民办高校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全国民办高校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国内民办高校数量不断增加,顺应了时代潮流。然而,在数量增加的同时问题也突显出来。当前全国民办高校招生的办学质量受到社会质疑,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和评价监控体系落后,社会群众对民办髙校的信任度普遍偏低,专业设置不科学,教师少、素质低,学费贵,就业率低,同时本科院校扩招,中专又升格给招生也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急需解决。

2.2全国民办高校招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普通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包括师资规模、招生规模以及客观的校园规模都会影响民办高校招生。在民办学校运营过程中,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师资待遇,普通高等教育不断扩大规模的前提下,民办高校得到的政府补贴非常少,力度不够,不能够吸引高水平资源。其次,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实际支付能力有一定的差距对民办高校招生不利。民办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讲应该属于自筹资金办学,理所应当学费就会相对国办学校贵一些。再次,民办高校数量增加过快,质量却跟不上,直接导致招生环节不利。

3、江西省民办高校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江西省民办高校招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降低门槛。民办高校在招生工作不景气的前提下,经常采取降低招生门槛的方式。有的学校没有划定录取分数线,对学生敞开大门,只要报名就可以收到录取通知。

(2)招生的消极作用。民办高校将招生权交给,并采用培训的方式招收更多的学生。培训时对学校办学性质模糊概括,统一说成是高等院校,让学生家长不能分辨。

(3)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虚假宣传。虚假宣传是民办学校招生的常用方法,采用谎言骗取学生家长的认可招生。在开学前进行入学前参观等工作,借用好学校的场地获得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赞许。

(4)录取通知书发放不规范。有的民办学校将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修学院,校名统称为“XXX学院”,以假乱真,让学生和家长弄不清自己是那个学校,所属级别就来学校报到注册。

3.2江西省民办高校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对于以上江西省民办高校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办高校的经费主要是自筹,自己养活自己,政府拨款较少,资金不充足,不得不降低门槛,吸收资金来源。

第二,教师教学水平一般,没有领军人物,教师年龄普遍偏于年轻。正式的教职工学历低,教龄短。本省的民办学校还会聘请在校大学生单人老师代课,违背教学原则。有的老师虽然年龄大,但是返聘的教授,身体素质尚佳,教学质量明显不高。

第三,江西省民办学校的管理跟不上,存在滞后现象。到目前为止,民办学校还没有正确的定位。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及学生家长选择民办学校就读。

4、江西省民办高校的招生对策

(1)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民办高校的内涵建设是指高校所坚持的思想、核心价值观以及学校的校风、学风等等建设。要加强内涵建设就应该科学定位民办高校的位置,抢抓机遇,发挥并发扬民办高校的优势,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传扬学校校风校貌,给学生带来好的校园文化。同时加强学校的师资配备,吸收外界高水平,有丰富经验的老师来学校任教,构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注重教师教学方式、教学观念、学术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开设教学互动学习工作,将教师的能力发挥到最高境地。

(2)做好就业工作,要做到“进口旺,出口畅,中间环节有保障。”大学生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是家长的最初目的,也是学生自己规划的一部分。如何提升高校就业率,是高校需要生考虑的问题。就业率的好快直接影响达到招生工作能否有序、高效的进行。所以民办高校应该组建就业指导中心,走出去多吸引外界企业的关注,把企业的人员需求带回来。同时,高校应该多考虑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专门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开设专业。学生也可以在学校报考一些专业技能考试,丰富自己,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校方可以搭建就业基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校企、校地之间的联系互动。最重要的是学生应该转变就业观念。校方开展到基层去活动,号召毕业生走到基层就业,扩大岗位需要选择。综上所述内容都可以有效提高就业率、促进毕业生就业,对学生就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做好宣传工作。招生多少与招生前的宣传工作有很大联系。宣传首先要策划方案,对各个区域的考生有了解,有对策的宣传。第二部就是编写并印刷宣传资料,此部的作用非同小可,不能马虎。宣传资料包括:宣传简章、宣传报、应考指南、招生须知等。宣传资料的内容每年都应有新的变化,体现传招生的重点,准确定位该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办学等级、师资配备等情况。第三要建立一个招生宣传工作的工作小组,负责一线宣传,直接与考生沟通。工作小组不仅是校方的代表,又可以增强宣传力度,有力吸引考试报考该院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后就是将制定的方案执行下去。将之前做的工作落实,组成一个井井有条、多渠道、全方位的招生网络结构,尽最大努力招生。

5、结语

要想有效的处理当前民办高校在招生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是一项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国家等多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只有这些影响因素共同营造良好的健康发展环境和空间,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我国民办高等学校的招生生源,保证民办高等教学校能够真正的做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教育,科学合理的发展。(作者单位:南昌职业学院经管系)

参考文献

[1]王康康,徐延平,李子华.我国民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综述[J].民办教育研究.2009(11).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5

关键词:问题学生;学生数据分析;教育教学;教学质量

一、教学改革背景

因材施教长期以来备受教育界的推崇,但是其实施有大的难度[1]。在教育教学中,教育人员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导致对学生教学和管理效率低、难度高。以问题学生为例,其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特殊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2]。主要表现在品德、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如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厌学问题[3]。下面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例展开讨论。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据统计有20%至3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有10%的心理问题障碍严重,直接影响日常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引起校园暴力和自杀行为[4]。并且,心理健康与学生自身的出勤率、考试成绩等客观指标存在密切的关系。丁澍等基于某重点理工类高校2002级学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调查表结果及大学成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入学时的心理状态等属性数据对大学各个时期平均成绩及各类课程平均成绩的影响[5]。结果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成绩显著低于正常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阶段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保证。考试成绩的波动会极大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反过来又阻碍了考试成绩的提高。目前各大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6]。以笔者所在的深圳大学和武汉大学为例,主要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心理班委、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等。但是,这些基于人力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学生基数庞大,有限的人力难于顾及到所有的学生。高校的师生比基准为1:14,但较少高校能符合这一标准。针对专任教师数量超过1000名的重点大学统计结果表明,245所中仅有41所(占比16.7%)大学师生比在1:14之内,其余83.3%的高校高于此数。投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的师生比则更少[7]。(2)管理人员难于获取到学生的全部信息,依靠人力检查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判定较为困难。(3)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具有迟滞性,发现时学生已经具有了很严重的心理问题。(4)作为最为了解和关心学生本人的父母等亲属往往被排除在外,构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8]。以上各种因素减弱了高校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教育教学效果。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可以自动、快速、准确地提取和分析数据中所隐藏的信息,从而提高人类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效率[9][10]。如何准确高效的评价、分析、预测一名学生的状态,从而对学生进行有差别化的管理教育,是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难点问题。启发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基于学生数据分析的教学改革,该系统以学生的客观数据为主要输入,学生的主观数据为次要输入,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实时输出学生全方位的分析结果,进而将结果数据反馈给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等,使得学校人力和学生家长互享学生信息,达到防患未然、降低问题学生比例、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

二、学生数据分析系统

本部分主要简介学生数据分析系统的框架,如附图所示。该系统框架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需求,扩展到更加多样化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结果。该简化框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系统输入、学生数据分析、分析结果、结果接收端。

(一)系统输入

系统的输入可以来自于学校现有的学生管理平台接口。主要有智能签到、作业成绩、实验成绩、考试成绩、身体健康状况等客观数据,以及主观评价等主观评价信息。1.智能签到。学生课堂的出勤率是衡量学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很重要的因素。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出勤率大大低于平均出勤率[11]。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课堂出勤率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上人工统计完成,占用了大量的授课时间。而企业中采用的非常完善的指纹签到或者wiFi签到系统,如指纹签到机和阿里钉钉,将会为高校提供可靠高效的统计数据。且系统可以实时地将学生课堂出勤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在家长的帮助下完善对学生的监督。2.作业成绩。作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课堂上课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学生知识接收效果,可以用来预测学生的挂科率,并可以为班主任、辅导员等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3.实验成绩。类似于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课程实验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学生知识应用的效果。4.考试成绩。考试成绩作为最为重要的学习衡量指标,不仅反映了学生某门课程最终的学习效果,还可以根据具体某门课程反映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难点。这给系统的综合分析提供最为重要和直观的客观指标。5.健康状况。身体等健康因素往往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最终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其也是系统的重要客观数据输入。6.主观评价。a-e五点指标都是学生学习指标的客观数据。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客观数据并不能全部地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系统需要某些的主观评价信息作为补充,如:学生关系、业余活动情况等。

(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是该系统的核心,其以系统输入为处理对象,并从附图中的历史数据库获取历史信息,综合采用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等计算机技术,实时产生详细的分析结果。

(三)分析结果

该部分简要介绍学生数据分析模块的输出结果。其中包含挂科率、出勤率等客观指标,以及学习效果指标、心理健康指标等非直观分析结果。1.挂科率。该输出主要对学生所有课程的挂科率提供客观的统计数据,也可以提供学生某门课程挂科率的预测数据,起到对学生、学校、学生家长的警示和参考作用。2.出勤率。调查研究表明,出勤率与大学生成绩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1]。该输出主要对学生所有课程的出勤率提供客观的统计数据,起到对学生、学校、学生家长的警示和参考作用。3.学习效果指标。根据系统的输入,综合的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包含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效率、学习中碰到的难点等,起到对学生学习、学校管理、教师授课、学生家长监督重要的参考作用。4.健康指标。根据系统的输入,综合的分析学生目前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包含学生生理健康状态、心理问题几率、心理问题倾向等,起到对学生、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警示和参考作用,以期防患于未然,降低问题学生的比例。

(四)结果接收端

1.学生。大学生自我认知的内部差异比较大,表现为不同性别、年龄、年级、政治面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不同的维度上的差异。可以选择性地将部分信息定期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对自身有很好的认知作用。2.教学人员。可以选择性地将信息分享给辅导员、班主任、课程老师、心理咨询中心等教学人员。教学人员可以因材施教、防患于未然地对学生进行课程、心理辅导监督,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降低问题学生概率,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3.管理人员。将数据分享给学校的管理人员,使得学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有很好的认识和监督作用,用于持续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必要时采取有效及时的管理手段,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4.学生家长。正如前文所述,学生家长对于学生的了解和关心程度远远高于教育人员。但是目前学生家长,尤其是大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状况的渠道只能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片面信息,严重的缺乏信息渠道。针对云南在校90后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现状的问卷调查显示[8]:86.53%的学生会选择用电话与父母沟通;51.84%的学生每周都会与父母联系;29.8%的学生会假装同意父母的观点;23.7%的学生与父母存在沟通障碍时会选择放弃。因此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家长,可以在家长的参与下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上的监督。从而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降低问题学生概率,从总体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6

关键词: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与对策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试验的基本场所,高等院校实验室是教师教学、师生科研的重要场所。项目组在对调研的杭州部分高校实验室建设及其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我们通过分析实验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可以切实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分析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目前,我国国内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绝大部分为财政拨款,在分析数据中显示,在一段时期中,我国部分高校合并升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等原因,高校实验室建设中会存在重复购置实验仪器设备问题,或者存在计划外采购设备的情况。此外,高校发展大踏步跃进的情况下,实验室管理体制显的较为落后,设备购置和使用缺乏与相关专业建设配套的长期性整体规划,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也需亟待加强。

1.专业实验室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设备采购缺少前期论证和调研。目前在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过程中,有出现一定比例的实验室设备闲置;特别是金额较大的大型精密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很低。这主要和实验室建设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有密切的关系。高校实验室对设备的需求量较大,高校内各系相对独立,建设实验室一般以系或是教研室为单位,各系、专业教研室缺乏必要交流和沟通,不同专业实验室建设中都存在一些相同品牌、型号设备的购置需求。在具体的实验室设备采购中,许多系部、教研室只考虑到本部门仪器设备的全面性,缺少了和其他系部、教研室之间的联系和论证,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现象严重。此外,很多实验室还在部分设备利用率低下而造成资源浪费现象。因为缺乏校内、校际之间的设备资源共享机制,有些高校实验室设备重复购置耗损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而这些设备在使用中却闲置没能发挥作用,另一些系却因需要而在不断的申请经费准备购置。“分别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在高校中还是存在的。

2.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中,许多高校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致使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环节相脱节,对实验老师和学生缺少必要的制度约束,使用人在实验使用过程中无任何责任压力,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想在哪里用就拿到哪里用,导致仪器实验设备放置地点混乱,设备完好率下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影响着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3.设备采购与管理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水平相对偏低。部分高校由于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重视,仪器设备的采购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普遍偏低,随着高校的规模增长,实验室管理队伍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受到一些传统观念影响,管理人员在高校人员结构中的地位不高,以及对新进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不够高,造成部分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人员普遍综合素质较低。缺少合理、必要的奖惩激励机制,收入处于平均线以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没能完全调动起来,造成相关人员的工作态度不认真,对设备管理不严,设备使用损耗严重,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的降低。

二、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对对策

从上述的几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许多客观存在的问题,根据项目组对多所在杭高校以上工作的分析和研究,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

1.依据实验室建设的功能需求,切实落实实验室设备购置的前期调研和实验室建设相关论证制度。在高校实验室设备采购时,高校资产管理部门组织成立由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及管理方面的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调研和论证中应充分考虑学校各院系(专业)的设备使用需求,结合高线已有设备的分布和数量情况,确定采购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预算,尽可能地减少设备的重复购置,减少使用中闲置设备出现;在调研分析中,充分考虑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与经济性,制定合理的设备采购方案,让建设的实验室能在一定时限内具有领先性。

2.建立健全实验实训场所管理制度。每个高校都应重视对实验室设备的管理,可以通过兄弟院校相互交流学习,根据学校自身情况组织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使用制度、维护维修制度,对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有规范制度约束,并组织专人进行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间校际合作,增强对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仪器设备互补和调控,实现对仪器设备使用的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专业实验室多部门使用的高校,还应对日常实验室运作进行规范登记和管理,分布式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验室设备使用绩效。

3.加强实验室设备的技术资料档案规范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设备技术资料档案是实验室建设中关键的档案资料,从设备购置、施工、验收、维护、使用与改造等各阶段资料记录。在实验室管理中,我们将实验设备从采购到使用过程各个环节的运行数据整合归档,对实验设备维护和维修等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建议高校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或信息平台,对设备资料进行规范管理。

4.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学校人事部门应提高对管理人才的重视度,合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相关部门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业务学习等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从目前各高校存在的该类人员的现状,可以对人员的定岗定编制度改革,明确岗位职责,完善技术考核体系,制定激励政策,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高校日常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实验仪器设备是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在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需要相关管理职能部门结合本校的实际共同研究和调研,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和设备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索新的实验室设备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之能有效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工作,促进高校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玲.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94-95.

[2]姜守哲.提高高校实验仪器设备利用率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10):70-72.

[3]林婷,范哲意.高校科研实验设备资源的共享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62-64.

[4]尹立苹,刘雁红.大型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计量与测试技术[J].2007,34(12):63-64.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7

一、基本做法

1、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学校3月14日召开了干部队伍作风整顿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再次学习了市委《关于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整顿建设的决定》及李向志书记、罗强市长的讲话,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对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查找问题阶段是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查摆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按照作风整顿建设工作的安排,学校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扎实搞好意见征求活动。在查摆问题阶段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50份,收回8xxxx份,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和电子信箱;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xxxx;教师代表、政协委员、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座谈会xxxx,深入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干部和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3、深刻进行个人剖析。学校总支要求每位干部在在查摆问题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个人剖析材料,做到查找问题“细”,原因分析“透”,整改措施“严”。干部查摆剖析材料由书记、校长把关审阅,对不合要求者责成重新剖析。此次收到的23份个人剖析材料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4、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查摆及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查摆是重点。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也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着重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撰写了剖析材料。3月26日下午,学校先后召开了民主测评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清华同志莅临指导。民主测评会邀请全体干部及教师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学校校级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进行了查摆剖析并接受了满意度评议。学校班子满意度测评中满意7xxxx、基本满意2xxxx、弃权xxxx;班子成员谭浩满意8xxxx、基本满意1xxxx,陈再树满意8xxxx、基本满意1xxxx,余隆军满意8xxxx、基本满意1xxxx。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热烈和诚挚的气氛中,相互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志们的批评都表示要有者改之,无者加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克服不足,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在会上,陈清华书记给予本次会议较高评价,对学校工作及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给予了重要指示。

5、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作风整顿成效根本标准。学校通报开学以来工作情况,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部门给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部门、单位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各部门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针对第一周一升旗机器临时故障,工作人员没有事前排查问题,要求干部作风建设要从小事抓起做起,举一反三,查摆不足找差距,引以为戒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找准了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查摆,学校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不到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挑战或者看到了挑战但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总体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感事”不够。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部门之间、干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部份干部工作情绪化,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因素过多;服务意识不够,对关系学生、教职工利益的事拖沓,处理不力;领导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很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呼声,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三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欠完善,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四是师德师风方面。教职工中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不严谨等现象,部分教师真情关爱学生不够,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有教育教学敷衍塞责现象等。五是安全稳定隐患方面。学校忽视安全死角;由于新的工资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学校经费困难,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思想波动大,人心和教师队伍有待稳定。2、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工作信心。学校反复讨论、商榷XX年的工作保底目标、保证目标、创新目标。特别是创新办学思路,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学校、企业的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少一年的“半工半读”制度和教师深入学生“半工半读”集中点带队管理服务制度,学校已经把学生“半工半读”人数分解到专业部,并列为部门年度考核目标;把四月定为“半工半读”宣传月,学校正筹备一系列的宣传咨询活动。3月22日,学校今年第一场高二、高三学生就业实习推荐会召开。来自东莞的企业代表当场与5xxxx名学生达成了实习就业意向。第一批“半工半读”学生将于4月2日奔赴东莞。3、抓整改,求实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在整顿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以整改促干部素质提高,以整改促各项工作进步,做到整顿、工作两不误,学习、工作两提高。从前段的情况看,达到了预期目的。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8

一、基本做法

1、抓好思想再动员,继续深入学习讨论。学校*月*日召开了干部队伍作风整顿建设第一阶段总结暨第二阶段动员大会。会上,再次学习了市委《关于大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整顿建设的决定》及*志书记、罗强市长的讲话,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对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认识到,查找问题阶段是干部作风整顿建设的关键环节,会议要求广大干部要深刻剖析,深入反思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查摆问题阶段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肃认真的态度,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为整改打好基础。

2、广泛征求意见。按照作风整顿建设工作的安排,学校秉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集思广益、开门纳谏的工作态度,扎实搞好意见征求活动。在查摆问题阶段共发放征求意见函150份,收回*份,学校设立公开征求意见电话、设立征求意见信箱和电子信箱;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教师代表、政协委员、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深入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调查研究,倾听教职工、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界的呼声,广泛征求对学校领导班子、干部和师德师风的意见和建议。3、深刻进行个人剖析。学校总支要求每位干部在在查摆问题阶段,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认真撰写不少于2500字的个人剖析材料,做到查找问题“细”,原因分析“透”,整改措施“严”。干部查摆剖析材料由书记、校长把关审阅,对不合要求者责成重新剖析。此次收到的23份个人剖析材料大多做到了认识深刻,触及思想深处,提出的整改措施针对性强。

4、抓好领导班子成员个人查摆及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个人问题查摆是重点。学校校级领导干部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六查”开展自我反省和帮助对照检查,也按照“重点写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查自身”的要求,着重从坚持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全力观、地位观等方面进行剖析,撰写了剖析材料。3月26日下午,学校先后召开了民主测评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市教育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陈清华同志莅临指导。民主测评会邀请全体干部及教师代表对学校、领导干部的剖析材料进行评议,学校校级干部在中层以上干部会上进行了查摆剖析并接受了满意度评议。学校班子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基本满意*、弃权*;班子成员*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余隆军满意*、基本满意*。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热烈和诚挚的气氛中,相互进行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同志们的批评都表示要有者改之,无者加勉,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克服不足,弥补不足,齐心协力,团结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前进。在会上,陈清华书记给予本次会议较高评价,对学校工作及班子、干部队伍建设给予了重要指示。

5、查摆问题与实施整改紧密结合。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我们坚持以推动工作、促进发展作为检验作风整顿成效根本标准。学校通报开学以来工作情况,对工作效率高、完成质量好部门给予了大力表彰;对于少数部门、单位存在工作被动、办事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各部门以此为契机,对照工作查不足,边学边改,积极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还注意把查摆问题与日常小事相结合。针对第一周一升旗机器临时故障,工作人员没有事前排查问题,要求干部作风建设要从小事抓起做起,举一反三,查摆不足找差距,引以为戒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找准了班子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查摆,学校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存在精神不振奋,工作不在状态,工作缺乏热情、缺乏创新意识和责任感的突出问题,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看不到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挑战或者看到了挑战但没有具体的应对措施,总体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态度和方法方面。“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感事”不够。存在工作作风飘浮、方法简单、落实不力、效益低下等问题,部门之间、干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部份干部工作情绪化,工作中掺杂个人感情因素过多;服务意识不够,对关系学生、教职工利益的事拖沓,处理不力;领导深入基层不够,不能很好地倾听教职工的呼声,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尚未得到充分的调动。三是纪律作风方面。规章制度欠完善,落实不够。特别是随着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的变化,原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得到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四是师德师风方面。教职工中存在从教、治学行为不规范、不严谨等现象,部分教师真情关爱学生不够,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有教育教学敷衍塞责现象等。五是安全稳定隐患方面。学校忽视安全死角;由于新的工资制度没有完全落实,学校经费困难,教职工福利待遇低下,思想波动大,人心和教师队伍有待稳定。

2、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坚定工作信心。

学校反复讨论、商榷20*年的工作保底目标、保证目标、创新目标。特别是创新办学思路,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学校、企业的合作,建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至少一年的“半工半读”制度和教师深入学生“半工半读”集中点带队管理服务制度,学校已经把学生“半工半读”人数分解到专业部,并列为部门年度考核目标;把四月定为“半工半读”宣传月,学校正筹备一系列的宣传咨询活动。3月22日,学校今年第一场高二、高三学生就业实习推荐会召开。来自东莞的企业代表当场与*名学生达成了实习就业意向。第一批“半工半读”学生将于*月*日奔赴东莞。

3、抓整改,求实效,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在整顿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在工作中取得成绩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以整改促干部素质提高,以整改促各项工作进步,做到整顿、工作两不误,学习、工作两提高。从前段的情况看,达到了预期目的。

开学以来,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有序:没有一例乱收费现象,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各部门在学校总体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创新部门工作,打造*亮点工作;“半工半读”工作有序推进;干部实行上下班签到制度,工作作风等极大改善,为教职工、学生服务的意识得以极大增强。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三、存在不足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D297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在国外由来已久,其中最早的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山东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曲萌在《近十年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回顾》中,特别提到了“双元制”,指出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以美国等为代表的。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是当今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其科学性以及优势体现在打破传统的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突出以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培养核心,保证了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的特点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通过与这些标准相对比,可确定学员的等级水平。

一、国内校企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的校企合作起步晚,发展快,它既是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从研究角度内容来看,我国学者大多从校企合作的概念、内涵、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关于校企合作的内涵研究、关于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的研究;关于校企合作现实困境的研究;关于完善校企合作的对策研究。

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权威的理论和学派,还存在几方面的问题:(l)局限的研究视野。没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来把握高职教育,解决了所研究的问题而随之会出现其它的问题。(2)虽然有一部分学者从理性分析出发,但是由于办学实践的复杂型,其也缺乏操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此外,根据文献调查发现,作者所在省份针对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鲜有问津。基于以上原因,作者试图以新的视角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时展的需要,探索适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职教育新途径,为高职教育的改革提供参照。

二、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高职教育问题是高等教育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颇多。但是大多数都是零散的局部的研究,系统性研究少,问题型研究比较多;理论研究比较少,实践探讨的比较多,而且是以兼职研究人员为主体,他们都是针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因此,系统的研究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丰富我省高职教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

(2)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走出了校园,由以往的课堂教育为主逐渐向课堂教育和企业实习相融合的蜕变,形成了以培育动手实践能力为首位的学做结合的新型人才培育形式。项目组试图从临沂职业学院的办学现状入手,从实践出发,将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和分析,为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提供可参考性策略。

三、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的内容

(1)概念界定与基本理论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只有不断的深入研究、探索,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摸索到一条适合中国的校企合作之路,才能解决一方是许多高职毕业生的一技之长无从施展,而另一方是行业企业找不到高技能人才之间的矛盾。因此,分析校企合作的内涵;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与主要特征是研究的基础。

(2)高职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校企合作是建立校企双方在各自不同利益基础上,双方寻求共同发展、谋求利益互补的一种共同需求。但从目前的实施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校企双方在在合作的广度和合作的深度上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缝隙。因此对区域职业院校的教师、学生、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专业建设、专业教学管理、学生的学业评价等方面等进行调查。其中包括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各种不同人群对校企合作的认识、企业设备和资金的投入情况、企业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情况、学院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情况、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多角度{查,以期更全面地了解学院目前开展的校企合作的现状,通过调查,分析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院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现培养目标提供参考素材。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解历史背景和社会大环境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相关理论探寻校企合作视阈下高职院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行业高职院校走出困境、破解难题提供参考和建议,对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具有较为深远的现实意义,对其他高职院校也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结合高职院校校人才培养,探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进行原因分析。校企合作从全国范围来看,正处在不断的探索的实践中,从目前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进一步完善,必须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对合作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对保障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还可以设立冠名班,使订单式合作模式落到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推进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也成为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校企合作,正处在不断的探索的实践中,从目前来看,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进一步完善,必须要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对合作理念进行更新,不断对合作模式进行创新,对保障机制进行完善。还要加强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管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大校企合作力度;还可以设立冠名班,使订单式合作模式落到实处;从而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依托行业、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又能给其他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带来何种启示。

[参考文献]

[1]闫保全.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

[2]林小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1):28-30.

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篇10

*民族大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遵循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决贯彻中央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第十三指导检查工作组的有关部署,二是紧密结合学校实际。中央和部属高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后,学校立即组织传达学习,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第十三指导检查组马继祖同志、*同志每次提出指导意见后,我们都及时认真组织学习和研究。同时,我们又紧紧围绕高校发展面临的共同背景与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和学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力求既贯彻中央部署又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在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学校党委于3月上旬成立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民族大学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于2009年3月17日召开了全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员大会,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启动。通过广泛思想发动,全校31个党总支和直属支部、124个党支部、2995名教职工和学生党员参加了学习调研阶段的活动,取得了实际成效。现在,我就第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概要总结,并对第二阶段的工作提出实施意见。

学习调研阶段工作概要

一、党委高度重视,做好前期谋划

我们认真落实周济部长关于“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广泛动员”的指示精神,在准备阶段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领导班子为重点,在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学校在校院两级班子和机关部门负责人中认真组织学习讨论了同志和李源潮同志重要讲话,大家在深刻认识学习实践活动重大意义上取得共识。认为,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既是坚决贯彻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实践行动,又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诉求。在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具体要求上取得共识,准确理解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要求,力求在明确发展思路、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实效。在把握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上取得共识,既研究清楚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共同面临的问题,又研究清楚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学校自身面临的问题。

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在凝炼实践载体上下功夫。凝炼实践载体既是谋划实施方案的重要环节,又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过程。学校一方面借鉴试点高校的经验,一方面集思广益,经党委扩大会议讨论确定了“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发展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民族大学”这一实践载体。我们认为,这一载体既有高等学校和民族院校的共性,又有*民族大学的个性。它指明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基本任务和学科与专业的内涵与外延,又突出了新形势下办好民族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既体现了中央的要求,又包含了“立足*、服务民族”的办学宗旨、“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黄土地精神和黄河精神”的办学精神、“依法治校、以德治教、从严治教”的办学思想。这一载体,有精神特质又有实践内涵,突出了学校要发展、要科学发展、要高质量发展这一现实任务。

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在查找突出问题上下功夫。从上一届领导班子开始,学校就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的意见。特别是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梳理出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概括为“六个围绕、六个着力”,即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民族大学的目标,着力解决在学校定位、办学规划方面的问题;围绕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在人才培养上如何更好地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围绕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围绕和谐校园建设大局,着力解决校园和谐稳定方面的问题;围绕机制体制创新的要求,着力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方面的问题;围绕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着力解决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问题。

四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在实施方案设计上下功夫。在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下,注重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党员群体分别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干部、教职工党员、研究生和本科生党员、离退休党员的学习方案。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案细则、工作进度表、完成任务情况表、班子成员分工联系表。明确了各阶段的基本要求、学习进度、完成任务要求、主要环节和工作负责人。同时,根据2009年度学校工作计划,我们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暨学生管理工作会议、综合治理工作大会、教学工作会议、学校党代会纳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使学习实践活动更具很强的实践特色。上述安排简洁明了,便于贯彻执行和督促检查,也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各中层组织也结合本单位实际,凝炼了各自的实践载体、制定了各自的实施方案。

二、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讨论

学习调研活动开始以来,学校各级党组织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采取自学、集中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

一是静下心来自学。学校要求党员重点学好规定的书目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做到领导干部通读“三本书”,学习时间不少于40小时。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根据实际情况,对离退休党员和外出实习学生党员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学习要求。

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和专题辅导。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和联系点学院、职能部门作辅导报告20场,结合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动脑筋思考问题,理顺思路,提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措施。学校邀请校外领导和专家作辅导报告12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先生、全国人大代表于洪志教授、兰州大学王学俭教授的报告深受师生欢迎。

三是党委理论中心组紧密围绕学校的实践载体进行集体研讨。党委5次召开中心理论组学习研讨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学校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梳理问题与分析原因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初步探讨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

四是以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基础,成立学习实践活动宣讲团,组织贾东海、马福元等专家学者深入各学院、各单位进行宣讲25场次、4000多名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听取了宣讲报告。宣讲团联系民族院校实际,结合《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精神,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作为宣讲的重要内容,收到了积极效果。

三、深入调查研究,梳理存在问题。

学校党委精心设计调研方案,坚持全面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学校领导班子调研与各学院、各部门调研相结合,以校级领导干部为重点,采取领题调研、专题调研、选题调研等活动方式,扎实做好调研工作,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在“是否科学发展、能否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第一、围绕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确定调研专题。学校多层面设计调研专题34个,内容涉及转变发展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快建设和谐校园步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各个方面。

第二、成立课题组进行重点调研。校领导班子成员领题带队深入学院和各单位开展调查研究,课题组召开专家座谈会、离退休干部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派和无党派人士座谈会等调研座谈会50余场次,参加调研座谈会人员达1500多人次。通过广泛听取意见,问计求策,形成了8项重点调研专题报告。调研报告查摆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建议。如赵德安校长带队对全部教学科研单位进行了调研。同时,各学院、各单位也成立了调研组,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行调研,召开各种类型的调研座谈会80余场次,从不同的层面查摆了存在的问题。学校于4月上旬召开的第五届教代会暨第八届工代会,梳理出关于学校科学发展问题的提案93件。

第三、开展调研成果交流活动,认真梳理存在的问题。

学校各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在认真总结调研情况的基础上,撰写了调研报告,并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调研成果交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开展问卷调查、专题网站、设立意见箱等途径,截至目前,从两千多条意见中梳理出各类意见和建议300余条,学校党委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认真梳理归类,深刻分析问题的成因,使学校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六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具体化,为下一步分析检查奠定了基础。

四、开展思想讨论,明确发展思路。

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学校分层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推进学校事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新的共识。

一、分层次、有步骤地组织讨论活动。学习实践活动开始以来,学校举行各种形式的讨论活动80余场次。一是以党总支或党支部为单位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并通过不同类型的座谈会等形式在本单位内交流讨论情况。二是校党委在各学院、各单位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召开专题会议,对各单位讨论的情况进行梳理和讨论,在研究影响和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三是结合学校的实践载体和调研成果,组织召开了全校解放思想大讨论成果交流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努力的方向。

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大讨论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中层班子主要负责人结合调研专题,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准备发言提纲,积极参加讨论活动。在讨论活动中,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同志敢于正视现实,敢于讲真话讲实话,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发挥了带头作用。

三、在事关学校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达成了新的共识,形成了新思路:要更新发展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手做好修订和完善“三大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结合工代会、教代会、思政工作会、综合治理大会,由副书记王扎西、纪委书记王扎西、总会计师孙光艳主持,展开了各项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努力形成保障和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及相关配套措施。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认识到,*民族大学的科学发展,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抓在手上;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为重点,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推出高层次科研成果,建设部级精品课程;注重实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把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责任,采取得力措施,着力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工程;加大改革力度,在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有新的突破;以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改进机关工作作风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推进党建工作上水平。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3月中旬,由李正元副校长负责,学校开通了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校报制作了学习实践活动专刊并开辟了宣传专栏,宣传组制作《简报》60多期。同时各学院、各部门利用各自网页进行广泛宣传。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宣传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校内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先进典型,宣传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做法、经验和成效,营造了良好氛围,为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六、围绕活动主题,开展特色活动。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学院和有关单位围绕学校确定的实践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进公寓活动,举办了以“倡礼明律、和谐共进”为主题的“标准化”宿舍建设教育活动,优化了育人环境;医学院开展了以“创优良院风,树文明风尚”为主题的学风校风建设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外国语学院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为进一步加强班主任工作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言献策,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积几年研究成果,对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和社会态度进行调研分析,形成了令人信服的调研报告,为增强开展党的宗教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第一手重要参考;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科技惠农”志愿者活动,组织编写农业科技宣传材料,到学校附近农村乡镇进行农业科技调研和宣传活动,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学生工作处举办了以“关爱心灵,关注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进学院活动,深入学院班级和宿舍开展调研、咨询和心理辅导等服务活动,其调研成果在全校大会上宣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有的学院还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示教”活动和研究生系列学术活动。

七、坚持边学边改,取得初步成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始以来,学校党委结合学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教职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学以致用、边学边改,不断改进工作,力求取得实际效果。针对3月份敏感节点可能对学校稳定产生的不利影响,学校采取得力措施,党委以文件形式制定了防范突发和维护稳定的规定,保卫处、学校办公室、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管理学院领导班子、班主任和辅导员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和谐稳定;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学校通过认真调研,制定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活动计划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同时,投入15万元制作开通了“*民族大学中国职业指导教师备课系统”、“大学生职业导航系统”;针对提高人才培养层次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开展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迎评促建活动,4月12日,教育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来学校考察新增专业申报工作,在郭郁烈副校长主持下,研究生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展现了*民族大学的精神风貌、工作状态和学科特色,深深感动了专家组。针对依法治校和谐校园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在4月上旬召开的教代会和工代会上,讨论制定了《*民族大学关于推进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若干意见》;针对新一届处科级班子聘任上岗,组织部、人事处加强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于4月17日召开了学生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国家民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制定了具体实施意见;针对师生员工反映的饭菜质量问题和两校区通行车辆安全问题,在郎永杰校长助理主持下,学校后勤部门开展了“食堂员工操作技能培训”和“车辆驾驶安全培训”等活动。通过边学边改,使师生员工看到了开展活动的初步成效,增强了党员投入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调研阶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工作总体进展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提出了“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对各基层单位只提出了分阶段分环节的时间参考节点,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大多数中层单位按照实施方案认真完成了各个环节的规定动作;一部分中层单位除完成实施方案规定的工作外,还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有意义的特色活动;但,全校各单位的活动开展还不太平衡,个别学院在组织开展活动方面安排不够周密,在不同环节的衔接上不够及时。

二、个别单位存在用日常业务工作代替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或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没有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三、有的单位撰写的调研报告虽然把握了存在的问题,但原因分析不够透彻,提出的措施针对性不强。

四、有的单位开展活动的宣传交流工作不到位,学习培训的氛围不够浓厚,不能及时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活动信息。

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学校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阶段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已接近尾声,将要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关于第二阶段的工作,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安排意见》,并且确定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整体上统筹把握,环节上务实求真;二是工作上有序推进,活动中防止机械;三是边学习边整改,边总结边实践。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全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并研究提出具体工作实施计划。今天,我只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要求:

一、不断深化学习,巩固扩大成果

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后,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职能部门要把继续深化学习抓在手上,把学习提高贯穿始终,不能有丝毫放松。要继续坚持学校提出的学习要求,在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进一步夯实分析检查的思想基础。一要继续学习必读书目,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在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上取得新收获,在理论认识和工作实际的对接上取得新成效;二要特别关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任务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

二、突出重点环节,扎实分析检查

分析检查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各单位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重点抓好两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基础。在会前,要做到广泛征求师生员工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的意见;班子成员之间开展谈心活动,听取意见,沟通思想,增进理解,互相帮助;要从领导班子和成员个人两方面认真准备发言材料。在会上,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个人和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纪党风方面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努力形成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组织党员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检查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思想认识。

二是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调研的成果和共识,是整改落实的依据和方向,是学习实践活动的核心成果。形成分析检查报告必须注意满足以下要求:首先,要把握好分析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要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明确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总体思路。其次,形成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这个重点,关键是找准问题并深刻分析检查,不能写成一般性的工作报告。再次,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讨论修改,在广泛听取各层面意见特别是专家学者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完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要组织好群众评议,进一步听取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凝聚共识,使之成为指导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文件。

三、加强分类指导,确保整体推进

学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既要抓好学校层面上的学习实践活动,又要抓好各单位的分析检查工作;既要突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又要切实抓好广大师生员工党员的学习实践活动。要认真贯彻部属高校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的要求,既要合理把握工作进度,又要保证分析检查阶段的活动质量,确保全校各项学习实践活动整体推进。

四、坚持全面兼顾,协调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