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十篇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十篇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7:45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1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工作特点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160-01

一、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一)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

初中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内容,是满足学生家长对学生知识增长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渴求,然而与之相辅相成的是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出发,使其在思想道德和精神层面双重得到提升。

由于初中生的性格尚未定型,还处于身心自主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基于这样的工作对象,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显得尤为棘手与复杂。不仅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二)初中班主任的工作特点

基于初中生的身心特点与时代的要求,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时代性。新一代的95后以及即将上初中的零零后所接触的科技物质水平以及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使得这些孩子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并且非常不受约束,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教师跟上需求,工作中注重时代性。

2.全面性。单方面发展的学生称不上人才,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优秀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不只注重教学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多方面教育学生。这就是教师的全面性。

3.针对性。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不能一手抓统一对待。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特点。充分发挥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应具备的针对性特点,这才能使得学生有一个好的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为何要在工作中注意沟通技巧

根据上文中关于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特点,接下来基于这些内容继续论述初中班主任为何要在工作中注重沟通技巧。然而沟通技巧有两个方面,一为知识沟通,二为心理沟通。

(一)在沟通中为何要注重知识沟通的技巧?

知识沟通即为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

教学中最主要并且处于核心内容的对于老师来讲是教,对于学生来讲是学。只有教育学能够达到最完美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的目的真正达到。这样一来知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是沟通有三方面要求。一为教师的知识积累。只有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可传授,能保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要才能有知识沟通的可能。二为学生能充分配合,这就是突出沟通技巧的时刻了。只是沟通的第二点要求了知识沟通的第三点,即知识沟通需重视方法,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教学方法才能使知识沟通达到最佳效果。

(二)在沟通中为何要重视心理沟通

心理沟通即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生进行知识沟通以外的沟通。

初中生处于一个独立心理刚刚产生的待成熟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误区或难以解开的心结。此时,家庭教育以外的学校教育就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而初中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初中班主任在沟通中要重视心理沟通的原因。

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沟通技巧,而最重要的沟通技巧是心理沟通与知识沟通。关于原因,以上已给予论述。

三、初中班主任怎样在工作中注重沟通技巧

(一)在工作中沟通要注意自身形象

形象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对自身的形象加以规范才能在沟通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形象的好坏直接反映了教师的品位、素质、修养与生活习性等多个方面。有了一个良好的自身形象才能让自己的话语更有说服力,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自身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地位。因此,教师想在工作中增加自己的亲和力,想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树立良好的形象是第一步。

(二)在与同学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表扬

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走向成熟,有着极为好强的好胜心和自尊心。一味地批评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使其丧失自己的自信心,感觉受到了极为严重的不尊重。因此,初中教师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要善于运用表扬的方式。给孩子最真诚的赞美,与此同时送上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使自己的要求和建议得到孩子的认可,使学生们得到认同感的同时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善于表扬是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最重要的沟通手段,是最合理的沟通技巧。

(三)在沟通时要用心倾听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属于自己的思维与想法,但由于身份与年龄的不成熟通常没有得到认可或尊重,有时甚至连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没有。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做到用心倾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达到互赢。在沟通时用心倾听是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手段。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2

关键词:家园沟通;沟通障碍;有效沟通

1问题提出

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但是他们的身心还不成熟,需要成人对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必须和幼儿园相互沟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沟通的重要性被社会越来越重视。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年轻一代肩负起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他们往往没有时间自己带孩子,这导致一部分家庭的幼儿不得不随其祖辈长大。于是幼儿教师也面临着与两代家长沟通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教师和祖辈父辈两代之间的沟通言行进行研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达到家园沟通有效性最大化的目的。

2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的现场是台州市育苗幼儿园小一班。研究对象是主班黄老师,和小一班某幼儿的祖辈、父辈家长。黄老师,学前教育专业大专学历,教龄四年;该幼儿以目的取样的方式选出,这个幼儿的祖辈、父辈都参与幼儿教育,祖辈从小将孩子带大,现在负责接送,晚上两代家长和孩子都住在一起,两代家长经常与教师沟通。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笔者自编观察记录表,记录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并加以整理;同时对教师和两代家长进行访谈,分析影响两代家长与教师沟通的言行的因素。

3幼儿教师与两代家长沟通情况分析

笔者通过半个月的观察,共观察记录到教师与祖辈、父辈沟通行为9起,其中祖辈5起(详见表1),父辈4起(详见表2)。从表格中发现,祖辈主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较少关注儿童认知发展,兴趣爱好,人格发展等方面,祖辈通常主动发起与教师的沟通,并希望与教师面谈,这可能与祖辈的沟通观念和日常沟通方式习惯有关。父辈主要关注孩子的各方面成长,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养成,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沟通方式多样化,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而且一旦孩子有问题,教师会主动与父辈沟通。幼儿教师与祖辈、父辈两代家长沟通的结果大部分是有效的,有效是指信息发送者用合适的方式,清晰地表达了信息,而信息接收者确切理解并接收了信息,双方达成了一致的意愿。老师在与祖辈关于进餐、挑食、喝水、蚊虫叮咬的问题沟通中(见表1)和老师在与父辈关于孩子在校表现,隐私部位有异常,穿脱衣服问题沟通中(见表2),双方陈述事实,说明原委,理解信息,达成一致意愿,沟通有效。

4影响教师与两代家长的沟通因素

4.1主观因素

4.1.1教师的沟通观念

老师和家长都知道沟通很有必要,但祖辈家长更愿意主动与教师沟通,教师则更愿意与父辈家长沟通,因为教师往往认为父辈才是主要的教育者。如关于孩子隐私部位异常的问题沟通上(见表2),老师没有跟孩子的祖辈说,而是选择跟孩子的父辈进行电话沟通,因为老师觉得一方面祖辈家长在这方面不是很懂,另一方面是祖辈家长不会很重视这个问题,而父辈家长沟通起来容易,又会高度重视孩子的这方面问题。

4.1.2教师的角色意识

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情感态度是不一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情感大于理性,而老师作为专业的人士,又面对师幼比例这么大的情况,对孩子更多的是理性教育和照顾。如关于孩子穿脱衣服的沟通案例中(见表1),祖辈主动发起沟通,希望孩子在玩热起来的时候老师不要立马给他脱衣服,怕孩子受风吹感冒,让他安静的休息会等汗散去就好了,老师告诉祖辈应该给孩子少穿点衣服,现在天气已经很热了,穿的太多容易出汗,不及时脱衣更容易感冒。祖辈坚持自己的意见,老师也没有体谅祖辈担心孩子的情感,说话态度有些不耐烦,导致双方沟通无效。

4.1.3教师沟通技巧不足

教师不注重分析祖辈、父辈家长特点,缺乏与两代家长沟通技巧,会使得家长经常有种不被尊重、不被重视的感觉,这就经常会造成不愉快的沟通场面,使得沟通达不到预期效果。如关于孩子总爱看电视的沟通中(见表2),父辈表示想通过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分散他的空余时间,但又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老师不懂沟通技巧,直说孩子比别的小朋友能力差,没什么擅长的,使得家长很不开心,觉得老师嫌弃他们的孩子,沟通无效。

4.2客观因素

4.2.1沟通渠道不够多

虽然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有面谈,家长开放日,网络平台等等方式,但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方式:当面交谈、电话或家庭联系本。教师与祖辈面谈常常是接送上下午时段,谈话时教师不仅要顾及幼儿,不能深入解答祖辈家长的问题,并且这个时间段家长人特别多,老师经常面临一对多的局面,幼儿教师往往很少有空闲时间单独约见祖辈家长,很难有效沟通。电话交谈本来是很好的方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但是现实生活中老师工作量大,幼儿父母又多用这种方式和老师进行沟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效果。家庭联系本,是一种及时又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却未很好的发挥它的反应和回馈作用,因为大多数家长觉得麻烦,在本子上写字一两句话说不清。

4.2.2沟通环境不合适

幼儿园对于沟通地点的设置。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地点通常是比较嘈杂的走廊和班级门口,这样会分散老师和家长的注意力,不利于他们沟通。

5建议

5.1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

幼儿教师在沟通中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还要做好一个沟通主导者的角色。首先,老师可以利用集体交流的时机,如家长会,向家长们介绍他们将会怎样开展工作,并真诚地指出希望家长做出怎样的行动来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其次,对于家长做出的支持性、合作性的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5.2提升沟通技巧

笔者以为沟通技巧主要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技巧和谈话时谈论幼儿不足的技巧。矛盾的预防的方法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幼儿教师要利用好集体沟通和单独沟通的机会,跟家长解释清楚那些常见的误解,还要指导家长遇到问题时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才是恰当的。对于已经出现的矛盾?教师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要感同身受的站在家长的角度多多考虑事情,面对家长的抱怨和不理解,老师要做到耐心的向家长解释,争取他们的理解。教师与家长谈论幼儿的不足时,应注意沟通技巧,要先谈论幼儿的进步后再委婉地提出幼儿的不足。如表二第一次关于孩子在校表现的沟通中,老师就先谈了孩子在校的进步,肯定家长在家园合作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然后再建设性的跟家长提出建议:如果孩子把上课走来走去的小问题给克服了,认真听讲,进步会更快,让家长觉得老师和他是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来告状的,家长心里接受度会高一些。

5.3幼儿园加强管理

5.3.1拓宽沟通的渠道

和父辈家长沟通,要积极利用网络渠道。首先可以建立班级QQ交流群,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互相交流,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提供有效辅助和支持。再者可以创建班级博客。老师可以在博客上设置“班级活动,学生风采,安全教育,作品展示,家长专栏”等不同的栏目,不仅定时展示学生的作品,还展示每月的活动照片和评选的“进步之星”,这些东西放在博客上,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加强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祖辈家长沟通时要多多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可以举办一些家教指导讲座,内容应考虑祖辈家长的需要,如就祖辈家长普遍关心的孩子的饮食、生活习惯、生活自理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其次,可以开展家长经验座谈会,让祖辈家长来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把祖辈家长的教育资源也注入到家园合力中来。

5.3.2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沟通环境对沟通效果的影响很大。幼儿园应尽可能地为教师和家长创设良好、轻松、和谐的沟通氛围。如幼儿园可以将沟通房间布置成充满音乐、茶点的环境,让家长可以放松心情,轻松地与教师对话。

5.3.3加强教师沟通理论与技能的培训

为了确保家园互动的实效性,对幼儿教师进行沟通技能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岗前培训中,教师要加强沟通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沟通意识,初步明确建立与家长沟通的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而在职教师要积累沟通经验,形成自己的沟通技巧,结合理论去更好地沟通。

参考文献:

[1]戈柔.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2).

[2]戈柔.增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效果[J].幼儿教育,2003(4).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由于医患关系沟通普通存在欠缺,也就造成了医患关系紧张和不和谐的现状,导致医疗纠纷有不断上升,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有文献报道,由医疗纠纷真正构成医疗事故的仅占3%左右,绝大多数纠纷源于医患沟通欠缺和不够〖1〗,另有资料表明约有70%医疗纠纷与护患沟通不够有关[2]。这说明有效的护患沟通是预防医疗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良好的沟通,可以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护患更好沟通,从而减少了儿科护理中日益增多的医疗纠纷。

1影响儿科护患沟通的原因

1.1社会环境: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另外目前医疗费用与群众的支付能力出现矛盾,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仍然普通存在;各种新闻媒体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片面报道、评价均影响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服务观念滞后,服务态度差:儿科护士在精神、身体上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社会及自身的各种压力,使一些护士在工作上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极易造成患者家属的不满,引起医疗纠纷。

1.2.2护理人员素质差,业务技术不熟练:对护士而言,娴熟的技能其实就是一种良好的非语言交流,最易蠃得家属的信任,从而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尤其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1.2.3对护患沟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沟通技巧:普遍存在护士对护患沟通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护患间缺乏信息交流,另外,部分护士存在与患者家属交流时态度冷漠、语言生硬、专业术语使用之多等问题,给家属带来困扰与误解的现象。

1.2.4法律意识淡薄:虽然国家相继颁布了与护理工作有关若干法律法规,但在临床工作中仍存在护士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

1.3患儿家属方面因素

1.3.1家属对患儿疾病及用药过度关注、敏感:儿童是一类特殊群体,其生理特征决定了用药的特殊性,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3〗,家长非常重视儿童的健康,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与患儿疾病相关的信息,也与近年来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经常报道的药物安全事件和医疗事故以及“药名相似用途不同”的现象有关,这使许多家长对患儿使用的药物和医护人员失去了安全感和信任感,以至于家长对患儿使用的药物和治疗以及护理提高了警惕,患儿家属带着对医护人员不信任的态度来求医,自然会引起医护人员的不快而导致矛盾的产生。

1.3.2家属对治疗的择优心理: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家长对孩子倍加关爱,家属视孩子为掌上明珠,过分溺爱。当孩子患病时,家庭所有成员的注意力基本集中在为患儿寻求和维持更好的疾病治疗方面〖4〗,因此在给患儿静脉穿刺时往往会挑选自认为技术熟练的中年护士而不太喜欢年轻护士。

2护患沟通技巧

2.1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

2.1.1评估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特征:由于儿童年幼不愿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家属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尤其是大多为独生子女,一旦儿童住院,家属的心情格外紧张,表现焦急、忧虑。所以他们常会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护士提出过高要求,抱怨诊断不明及护士各种护理技术不高等行为。

2.1.2沟通技巧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理解父母疼爱孩子的心理,在恰当的时间内向患儿父母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态度要热情诚恳、和蔼善良。在交流中达到沟通,随时向其提供有关患儿病情信息,并进行健康教育,对其需要及时作出反应,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患儿家属的过激言词或行为,护士应该宽容大度,以理智战胜感情,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地解决问题,作出正面反应,多做安慰、理解工作,尽量为其提供发泄的机会或应用沟通中的倾听、沉默等技巧表示理解,尽可能让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2.2护士与患儿的沟通

2.2.1评估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患病后的态度一般在儿科病房收治病儿的年龄为0-14岁,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景而迅速变化,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比较直率、外露、单纯,而表现为惊骇、哭叫,对治疗的恐惧,对环境不适应,心情烦闷、对立、孤僻、胆怯、悲伤、焦虑、抑郁等。

2.2.2与患儿沟通的技巧确良:①护理人员在查房治疗时,以敏捷、熟练轻巧的动作,给患儿以、亲近,适时把握说话的时机,博得孩子的尊敬与喜爱。②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维护孩子的自尊。观察其患病后的心理,大多表现为沮丧、焦虑、感情脆弱,强化自己的病人角色,易受伤害,所以护理人员要小心翼翼地维护孩子幼小的自尊心,成为其贴心人。③用理解代替询问,在患儿忍受肉体痛苦时,及时安慰。另外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带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孩子喜欢的饮食,消除患儿治疗时的恐惧及对环境的不适应。

3讨论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护士的基本技能,在儿科临床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护患、护属之间的沟通,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护患之间的沟通及相互作用是产生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也只有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一切以患儿需要为中心,才能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从而获得有关患儿的全面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患儿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以满足其全身心的需要;有很好的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就避免了一些在临床中常见的相互不理解而产生的误会、争执,防止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武丽,张丽.谈医患医患的意义和方式〖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5,3(5):449

[2]孙里.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及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6(6):12-13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4

【关键词】儿科;健康教育;必要性;问题分析;护理体会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繁杂、业务技术难度、知识面要求广、家长要求高、小儿处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等特点,给健康教育带来定困难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掌握儿科健康技巧,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儿科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卫生知识,小儿疾病的症状,诱因,病因,治疗,护理,预后,用药的情况,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等,饮食,休息,日光浴,医院的环境等。健康教育对儿科护理来说十分必要:

1.1能促进了护理安全:例:输阿奇霉素的小孩子容易出现腹痛,呕吐一系列的症状的副作用,如果我们护士在小儿输液前告知家长给孩子吃点食物,或输液时慢滴的话,症状会减轻很多。输液的滴速护士调好后,告知小孩子或家属就不要随便的调快,太快了容易出现肺水种,心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1.2能提高护士的语言技巧,改善了护患关系;护士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语调,进行健康教育的时机。因为我们护士和患儿家属进行很好的语言交流,拉近了护士和家属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护士在患儿家属心中的形象,取得了信任,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对患儿治疗有利。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时候,我们告知家属用奶哄哄小儿可以让孩子安静,减少静脉输液的外渗。告诉家属给患儿多饮白开水可以促进患儿体内毒素的排泄,疾病的快点康复,因为白开水是世界上做好的药物。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可以参加孩子的免疫力,减少发病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孩子的健康,让孩子多晒太阳,不但可以促进孩子骨骼的成长,也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1.4可以提高家属的卫生知识。我们告知家属患儿发烧38―38。5度以上时才需要行降温措施,在家里家属可以用32―34度的温水擦浴行物理降温,重点部位为,颈静脉,掖下,腹股沟等皮肤薄,血管丰富处,并向家属演示,檫拭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瞩家属给患儿多饮白开水。肺炎的患儿我们护士也将叩击背部的方法,顺序,手法,注意事项也演示给家长。

2我院儿科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经过分析总结如下:

2.1患儿陪护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由于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医学知识贫乏、认识能力差,接受外来信息观念淡薄,主动学习积极性差,因此健康教育效果较差。

2.2健康教育方法不当,自身缺乏教育知识技能认为护士的宣教不能满足其需要。个别护士自身学历较低,知识面局限,采用方法简单,内容范化,对疾病知识、用药指导及药物的作用等掌握不够,针对性及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健康教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2.3语言缺乏艺术性和吸引力?部分患儿及家属认为护士进行健康教育时似作报告,语言缺乏趣味性与幽默性,不能吸引其专心听讲,内容不到位,健康教育流于形势。

2.4护患沟通不良或障碍??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有些护士沟通方式基本不了解;认为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加理睬,对疑虑过重,爱唠叨的患者采取的态度是不加理睬[1]。由此可见,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患者的要求不相适应,也影响健康教育质量。

3针对上述问题,我谈一谈我在儿科进行健康教育的体会

3.1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健康教育刚入院时患儿家长心急如焚,关心的只是患儿的病情,对其他一切无心关注,所以要抓住合适的时机进行宣教,以达到应有的效果[2]。

3.2按患儿的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进行宣教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来帮助患儿克服对注射的恐惧心理,其能主动配合治疗。

3.3健康教育过程中把握沟通技巧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要学会熟练运用沟通技巧:交谈技巧、适时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抚摩、拥抱患儿,游戏沟通技巧,分析绘画技巧[3]使患儿和家长从心理上接受和信任护士。

3.4认真评估病人及家人开展健康教育要全面评估患儿尤其是家长的社会背景、文化水平、经济状况、心理状态、接受能力,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4],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3.5应根据患儿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患儿所患的疾病和家长关心的知识进行宣教。如高热时,配合治疗措施,指导家长可采取给患儿松解衣被,多饮温开水以助降温;腹泻时指导正确的饮食护理以及臀部皮肤护理等。

总之,护士应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要求,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谌永毅,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

[2]郭学励,刘建娟,魏广平.儿科开展健康教育实施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3984.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5

学生家长存在问题有效沟通小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问题教师单独解决效果不明显或是无法单独解决。需要联合社会各方面共同教育,尤其需要与学生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学生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能够促使教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与家长沟通看似简单,其中却有很大的学问。现针对与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求有效的沟通方法。

一、与学生家长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1.将学生身上出现问题归结为家庭教育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将对学生的不满转移到家长身上,对学生家长进行批评和指责。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缺乏判断对错的能力,容易被诱导。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十分常见和正常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及时帮孩子改正错误,教导孩子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确保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有些小学教师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有针对性地找原因帮孩子改正不足,而是直接将其归结为家庭教育上,认为“其他孩子不出问题,而你的孩子出问题,是你家庭的原因”。每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要求学生家长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指责和批评学生家长,并给其施加压力。

2.一味指责孩子的不足

部分老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本着沟通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原则,只是对家长罗列孩子的不足,却忽略了孩子的优点,导致部分家长对孩子实施体罚。由于近年来国家法律明确强调禁教师体罚学生,使一些习惯用体罚手段教育学生的老师在体罚学生方面有所禁忌,但是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是部分教师为了达到通过体罚教育孩子的目的,便借助学生家长对学生实施体罚。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便通知学生家长,见到学生家长后便开始指责学生的不足,使得恨铁不成钢的家长打骂孩子,更有一些教师向家长告状,并威胁家长:“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们都管不好,我们更没有办法。”使一些本不想体罚学生的家长,听到这些话后也忍不住打骂孩子。

3.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老师与学生家长沟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状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有些家长也意识到与孩子沟通对孩子教育重要性,主动找老师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然而,有些老师却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与学生家长沟通没必要或是作用不大,将与学生家长沟通作为例行公事,更有甚者把这种沟通作为一种额外负担,应付了事。在学校要求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便组织家长统一到学校,以开家长会的形式应付。在学生家长主动提出与其沟通的时候,总是借口很忙。当实在推托不了,如在回家途中偶遇孩子家长时,避而不谈孩子问题。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实质作用。此外,个别老师带有目的性与学生家长沟通,寻找机会让学生家长帮自己办理私事,学生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帮忙。

二、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1.约见时机要适当、对待家长要热情

约见学生家长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并事前约定。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一般不要在农忙时约见学生家长。当解决学生问题需要家长协助而家长一时又抽不出时间接待时,如果老师执意要家长过来,家长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解决问题。而当学生家长主动来访,自己恰巧没有时间接待时,不得不将家长晾在一边,容易引起家长不满。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如家长实在抽不出时间,可选用电话沟通的方式;当家长主动来访没有时间接待时,可向家长解释情况并表明歉意,通知其先回去,自己抽空去家访。此外,对待家长一定要热情有礼,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唯唯诺诺,引起家长反感。如家访时,要尊重家长的生活习惯,在家长来访时,要起身迎接,家长离开时要起身相送。沟通过程中,尽量使用文明用语,以礼相待。给学生家长留下好的印象,为彼此间的交流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2.理解、尊重、鼓励学生家长

(1)理解家长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是他们的希望和“掌中宝”,尤其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希望老师重点关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理解家长的需求,让家长感觉到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重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以及优缺点,对孩子近期表现、成绩总结,拟定简单的提纲。在于家长沟通时做到心中有数,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同时也给家长留下认真负责的好印象。

(2)尊重家长

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面带微笑,认真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感觉到自己被重视,即便一个充满怒气、怨言的家长,在遇到一个善于倾听,尊重她的老师时,也会平静下来。

(3)鼓励家长

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尤其是面对“后进生”。很多家长经常叹气说“自己的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对孩子失去信心。这时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扭转家长的错误想法,找出孩子的优点,必要时适当“放大”孩子优点,鼓励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做好孩子教育工作。

3.沟通要有技巧

俗话说,“庄稼是别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于是寄希望于老师。如果老师能在此时给出合理的建议或教育方案,不仅能及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还能在家长面前树立威信。

沟通中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或提意见时,不要直奔学生不足,而是要先肯定学生,如肯定学生的进步、聪明、活泼等优点,通过肯定学生与家长建立信任后,再委婉地指出学生不足之处,言语不要咄咄逼人,尽量使用“我认为”“你应该”等婉转、协商的词语,家长更容易也更乐意去接受。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意见,不要泛泛而谈,让家长摸不找头脑;要实事求是,不能言过其实,故作高深,自己没有把握或尚未查清的事情不要说,以免引起误会。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尝试,我发现与学生家长沟通对解决学生不良问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选择恰当的时机、尊重、理解学生家长并选择恰当的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提高沟通效果,对学生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值得各位小学教师借鉴和运用。

参考文献: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6

关键词:家长;沟通方式;沟通技巧

一、沟通的重要性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和老师,而教师身处学校,往往看不到孩子在家的情况,父母又很难看到孩子在校的表现,这就需要两者之间互相沟通,共同教育和培养孩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和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养尊处优惯了,心理承受力差。家长一方面要求老师多关照自己的子女,对子女要“严”,另一方面,家长们“民主”意识、“维权”意识很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当言辞,细节方面的失常,都会引起家长的不满。家长只信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有义务教育好我的孩子”,其实,这也不能怪家长,的确情有可原,因为年轻的家长们,无不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是由于工作忙,加上自身的条件,使他们对孩子只有爱的“渴望”,却缺乏爱的“能力”。所以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对教育好每一个孩子至关重要。

二、沟通的方式

(一)定期召开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会上,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育目标、方法进行说明,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方式传达给家长,家长们也能互相交流。家长会切忌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二)家访是传统而有效的沟通方法,教师上门显得有诚意,有利交流。家访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首先要预设目标,即这次家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次还要了解被访问家庭的基本情况,即家庭状况、家长的知识层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再根据家长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性格特点等差异,选择采用何种谈话方式;最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采用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谈话式,或采用家长、教师两方谈话式等。家访要避免随意性,更要避免向家长告状。

(三)书信交流的方式。老师把要布置的任务,家长需注意的事项,以及自己的想法简洁有序地写在信纸上,让孩子带回家,家长阅读后要写回信。家长信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特别是有些难以开口的话可以写在信上,让家长知晓,以取得家长的支持或谅解。

(四)家长接送孩子时面对面交流。低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孩子上下学,这正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良好机会。老师把孩子当天或近几天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又能了解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而且是直接地、近距离地与家长接触,便于老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等。这种方式虽然针对性很强,但是老师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带着情绪与家长交流,往往适得其反,后果是难以弥补的。

(五)利用现代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老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等,可以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方便家长辅导孩子完成作业;考试后成绩优秀的发个喜讯,让家长高兴高兴;学生身体不舒服,及时打个电话通知家长,家长会觉得老师工作细致,孩子交给老师放心……现代通讯工具,是一种方便、省时、有效、灵活的沟通方式,如果利用好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沟通的技巧

在小学阶段,教师与家长接触是比^频繁的,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但并不见得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产生了教育的合力,所以和家长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应该说,这是校园人际关系中难度较大的一种关系。因为家长的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都能与学校“步调一致”真的很不容易。因此,与家长的沟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一)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多数老师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噼里啪啦”一顿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回去便拿孩子出气。老师要时刻保持亲切的笑容,去面对他们,去体谅做父母的心情,以一个教师特有的耐心去面对他们,通过换位思考去了解他们,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有信心把他们的孩子教育好。

(二)与家长沟通,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难免会遇到一些“护短”的不讲理的家长,对于这类人,我们要有耐心,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既要使家长清楚地了解孩子的表现,又要使他能够冷静的看待孩子的问题。

(三)与家长沟通,要正确评价孩子。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谈论学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不能一边倒,好的都好,坏的都坏,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肺腑之言,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为了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配合。

(四)与家长保持适当的距离。我们提倡教师走近家长,相互了解,以取得支持,进行沟通,但是不一定走得越近越好。走得太近,教师往往会越权,或参与学生家庭的矛盾,或让学生误认为爸爸妈妈和老师是好朋友,自己享有特权而沾沾自喜。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7

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沟通得好了,可以起到很好得教育效果,可如果沟通不好,家长会非常不满意,到时班主任的工作就不能正常地开展。我觉得班主任和家长沟通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沟通的方法上也有技巧,如果我们能加强这门学问的学习和掌握一些技巧,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与家长沟通呢?

第一: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在与家长的谈话中,始终能反映或体现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体现他把孩子交给你放心,家长非常信任你!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平、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要善于倾听,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第二:要善于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个性”突出。因为家长的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其知识结构、职业类别、性格气质、修养程度等都参差不齐,没有哪一种家庭教育方法是万能的,某种方法在这个家庭有效,但到另外一家则可能不灵。班主任应对学生家庭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年龄、家教思想、家庭关系等做到心中有数。对待不同层次的家长,可以用书信、电话、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沟通。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对于那些对孩子失去信心而放任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及时将学生的点滴进步反映给家长,激发他们对孩子的信心;对因离异而不管孩子的家长,要劝他们不要因个人恩怨而影响孩子,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要正确地评价学生。(班主任www.banzhuren.cn)首先肯定学生的主流,避免挫伤学生及家长的自尊心。教师与家长接触,往往离不开评价学生。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可以先请家长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而后教师谈学生在校内的表现。肯定主流,肯定进步,肯定成绩。这样彼此之间容易达到心理平衡。应该极力避免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产生老师和家长相互责备对方“没有教育好学生”的心理阻碍,导致搞僵关系。其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客观地、全面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使家长听后,觉得这是教师的肺腑之言,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与家长的愿望相一致的,从而做到心理相容,共同教育学生。再次要讲究方式,在共同语言上多交流,更要注意语言技巧。切忌挫伤家长的自尊心。因为家长都有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庄稼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在他们心里,自己的孩子是不错的。假如,我们教师在家长面前尽说学生这不好那也不好,把学生看扁了,会严重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毕竟最差的学生也还有他的闪光之处。

我班的段治宇同学,在学校经常和同学打闹,课堂上也经常调皮捣蛋,让代课老师头疼不已。回到家里,作业经常不做,挨老师批评当做家常便饭,一掉头,照样我行我素。家长更是软硬兼施,来软的,他置若未闻,来硬的,他“坚强不屈”,家长慢慢地也有了不正确的想法,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救药,也准备放弃教育。“哀莫大于心死”。怎么办呢?必须与家长沟通,我多次与家长交谈,再三强调:“教育和培养孩子是你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们绝对不能放弃!”并在家长面前肯定段治宇的进步,表扬他的优点,例如:爱劳动,语文学得还可以,脑子聪明,记东西记得快。而且非常热爱班集体,这样达成共识,逐步帮助学生及其家长建立自信。我多次找段治宇谈话,给他自信、教他自尊,在班里一看到他的一丁点好的表现就在班里当同学们的面表扬,而且还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这样孩子自信多了,学习也比以前认真了,大多数时间能完成家庭作业,背书的表现尤为突出,同学们也慢慢地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8

关键词:英语;家访;沟通技巧一、家访。

—、家校沟通零距离。

家访应是英语教师和家长相互认识、加强了解、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重要途径。英语教师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孩子的个性、孩子在家表现等。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并反馈孩子在校表现,争取家长配合英语教师的工作,形成一股教育合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成功与否,取决于家访的技巧。家访前,英语教师要明确家访要达到的目的,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1.了解学生。掌握和收集家访学生的所有信息,做到有备而去。

2.了解家长。为了提高家访的效率,对其家访对象的家长要进行了解,包括:职业、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对子女的教育心态与方法等。

3.准备谈话的内容与策略。由目的决定谈话内容,并制定策略,掌握家长心理,随机应变,把握谈话主题。

4.家访应注意的问题。

(1)切忌对家长以言相激,打学生的小报告。家访最忌告状,并借家长之手教训孩子,这样不但达不到目的,反倒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家长的反感,降低自己的威信。

(2)切忌居高临下教训家长,态度要诚恳,言语要谦和。尤其是进行问题式家访时,一般都是孩子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容易把这些情绪发泄到家长身上,甚至教训家长,这样最易引起家长的反感,达不到家校共同配合教育的效果。教师应本着教育好孩子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言语谦和才能让家长首先从心底里肯定你,真正达成共识。

(3)要注意就事议事,实事求是,多沟通,多交流,不要一言堂。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不要翻孩子的陈年旧账。实事求是,不能因想达到更好的效果而夸大事实。对孩子、对家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三方沟通,找出问题的症结。

(4)注意维护好孩子的自尊,肯定孩子的优点。如果孩子在场,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避免过激言语,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每位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其亮点,应当场肯定孩子的优点,让家长、孩子充满信心。

现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方式很多,如电话、短信、书信等。

当问题不大或只出现苗头时,可采用以上方式,毕竟家访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但是想尽快熟悉一个新接的班或走近一个孩子,家访应是最佳方式,达到的效果通常比其他沟通方式更快、更明显。

二、家长会———家校沟通的重要载体。

家长会是家校交流的平台,家长会一般是班主任主持,但是,英语教师也应积极参加,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为教育好孩子提供了机会,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英语学习状况而提升家教水平。教师也能从家长的信息中及时改变教育策略,从而让教师与家长互动来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三、书面联系———家校沟通的纽带。

书面联系是由学生负责传递的教师和家长相互联系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它可以将学生在校或在家里的英语学习等情况分别记录下来。教师与家长定期或不定期地互通情况,交换意见,以便掌握学生情况,共同教育学生。书面联系是大面积、高效率、常规性联系学生家庭的方式之一。书面联系,通常以“告家长书”、家庭联系卡(或本)、成绩通知单、周记、考试卷等形式进行。

采用书面联系这种方式,英语教师应该注意所谈的内容要具体、单一,不可太复杂或笼统。可针对学生情况,书写简明扼要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并请家长附注意见。可能引起家长反感的内容、导致家长对孩子发火的内容、对孩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比较复杂的内容等不能写进去。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9

关键词:亲子沟通;尊重;耐心;真心;赞扬

偶然的一次机会,去年去市区的一个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因为距离很远,市区的阿姨就让我住在她们家。阿姨家的一年级的小女儿,正巧在我培训的小学上学,所以就把照顾她女儿的任务全权托付给了我。

刚开始,我以为只是每天晚上陪她复习功课即可。但不久之后我就发现,阿姨因为生意太忙,经常晚上很晚回家,姨夫上海有事业,一个月回来一趟。所以,每天早上我带她上学,放学后接她回家,基本都是两个人吃晚饭,复习功课,洗漱,陪她睡觉。就这样,每天阿姨都会买好饭菜水果,但一星期最多只有一天回来和我们一起,其余的时间这位妹妹的生活起居都是我在照顾。妹妹从小由于阿姨生意忙就是由亲戚带大的,后来,我得知妹妹幼儿园也是上的寄宿学校,只有双休回家,而且还是大多数在亲戚家。妹妹在成长过程中,和爸爸妈妈的沟通交流真的是很少。

有天晚上,陪妹妹睡觉的时候,她突然说了这样一句话,“姐姐,你要是我的妈妈就好了!我可以叫你妈妈吗?”顿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我只能和她说,妈妈只有一个,我是姐姐。后来,她又数次和我说,“姐姐,我好爱你哦!”

而这时候,我深深意识到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睡觉前的时间,本应该是爸爸妈妈和孩子联络感情的重要时间,这些话本也应该是和阿姨说的,却因为她的忙碌,没和妹妹沟通交流。而很多家长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只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却很少陪伴孩子,甚至早出晚归几天和孩子见不了一面,家长的眼中只有工作和事业,却没有发现孩子的孤独和敏感。还有的家长完全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者留在寄宿制学校。父母自以为很爱孩子,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缺少双亲“成长陪伴”的孩子并没有像他们所想的那么快乐。

在父母眼里,不愁吃、不愁穿,应该是最幸福的了。其实,父母往往只重视了孩子的物质营养,却忽略了孩子的精神营养。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可以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及时发现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所以,家长从小就应该与孩子建立起沟通的桥梁。而沟通更是一门艺术,不能“蛮干”,要有“计谋”地用“巧劲”沟通。

一、尊重孩子

有的人可能会说了,“孩子这么小,需要什么尊重呀!”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需要的是被尊重的感觉。有的家长在和老师或者亲戚谈论孩子的时候,经常都是毫不顾忌。就在孩子面前说“我家宝宝吃饭从来不好好吃”或者“我家孩子皮”这类话,直接把孩子的缺点在孩子面前直接说了出来。这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形成芥蒂,让孩子不能把父母当作真正的朋友。所以,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前提。互相赢得尊重,沟通时才能付出真心。

二、学会倾听

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常和小朋友说,“其他小朋友回答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同样,“倾听”也是父母与孩子沟通必要的技巧。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个大牌的节目主持人,他主持一档和孩子交流的话题节目。有一天,他问一个孩子:“假设你正驾驶着一架飞机飞行,飞机上满载着乘客,但是飞机突然没油了,你怎么办?”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第一个跳伞。”这时,台下的观众哄堂大笑,他们没想到,孩子会这么鬼头,遇到问题的时候,居然想到自己逃命。等台下观众笑完了,主持人接着问:“然后呢?”孩子说:“赶紧去取煤油,然后去救他们。”这时候台下变得鸦雀无声了。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在孩子单纯、幼稚的想法里,居然有这么善良而且博爱的心。

这个故事中主持人很可贵,可贵在能把孩子说的话听完,他才能真实地、完整地了解孩子的想法。

所以,倾听需要耐心。耐心地等孩子把话说完,站在他们的角度,聆听他们的想法。有的家长常常会觉得孩子所说的都是一些小事,表现出心不在焉。而当孩子向家长讲述自己的错误时,家长又难以做到心平气和,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埋怨、训斥,或是要求孩子听取成人的意见。这些都是没有耐心的倾听。

三、真心交流

家长的关注要源于真心。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家长无论在干什么,都应放下手中的事,全身心去倾听,这表示着重视,会让孩子感觉到他很重要。比如善意的目光、亲切的表情、点头微笑,都会向孩子表示你对他的谈话感兴趣,并有着支持鼓励的意思,同时也像是在告诉他,“孩子,我在听着你的话,我理解你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每一句话你都感兴趣,这其实也是对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感受到这种真诚,就会与父母无话不谈,愿意大胆地进行自我开放,尽情地倾诉。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在澳大利亚,父母总是蹲下来与孩子沟通。父母跟孩子讲话时要蹲下来,眼睛平视他们,进行眼神交流。他们认为,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肢体语言。这告诉孩子,父母和你是平等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父母尊重你,愿意跟你商量,而不是命令和指责。“蹲下来”不仅仅是缩短了那几十厘米的距离,更是两代人心与心之间无比宝贵的沟通与交融。

四、赞扬孩子

赞扬也是技术活。赞扬要大方。有的父母比较吝啬自己的赞许。觉得有些小事,根本就不值得赞许,但他们没意识到的是自己的一句赞许,会增强孩子的自信,为孩子的心灵提供积极的能量。

赞扬一定要及时,当孩子主动帮助你做一些小家务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

赞扬要恰当。给孩子的赞扬要避免空泛,不恰当的赞美方式不会起到好的作用,相反,还有可能让宝贝感受到一种压力。而且赞扬不可以泛滥,否则赞扬的效果就会淡化。

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篇10

接纳孩子

十只手指有长有短,宝宝的性格和学习能力也有所不同,作为孩子父母,我们需要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合理地引导和教育孩子,而不是一味地指责。也不要总是拿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这样等于是将孩子推开,让孩子打心底里拒绝你。

在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不要贬损孩子,“你怎么那么笨!”“这都不会!”“真没出息”等话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阴影,这很有可能会对日后的成长造成影响。

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许多孩子的行为都是以父母为榜样的。尤其是一般在家中承担一家之主角色的父亲,孩子们会有一个崇拜的对象,潜意识里会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所以父亲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生活中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虽然可能对孩子来说有些抽象,但是希望家长能将孩子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

用心聆听孩子

有时候孩子突然徘徊在你的周围而不打扰你,这个时候他不是要你陪他玩,很有可能就是想要跟你说一些事情。当孩子这么“认真”的对待此次和你的交谈,请你也正确对待,停下手中正在做的事,听一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先不论孩子说的是什么事情,请不要以惊讶的表情和反应回复他,更不要取笑他,孩子更多的是需要得到你的肯定、赞许和支持。

与孩子沟通技巧

孩子跟我们大人一样,需要沟通,在沟通上也需要一些技巧。家长这样做,在沟通上会更加有效。

1.常和他们一起度过有意义的时光。

2.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做“横向比较”。

3.与其对孩子常做否定,还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

4.不忘表扬――告诉他你为他而感到自豪。

5.礼貌对待他们的朋友。

6.可以跟他们说说你心中的烦恼,这样他们就会明白:遇到麻烦的并非只有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