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56

智慧医疗研究篇1

关键词:智慧医疗;居民需求;满意度;需求度

中图分类号:D669.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78-03

引言

智慧医疗简称wit120,是指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1]。智慧医疗缘起于iBm在2009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高级表现形态,脱离不了“物联网”[2]。iBm倡导的智慧医疗是面向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的大健康体系,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具有互联、协作、预防、普及、创新、可靠的优点[3]。

自iBm提出智慧医疗理念后,美国、韩国、日本、英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相关规划,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也紧跟时代潮流,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试行版)》、《医院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以及“中国智慧医疗发展应用论坛”与“全国500家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大会”的召开,为中国智慧医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宏观引导与推动作用。

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193个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4]。青岛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近期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2年青岛联通“3G与定制式服务推进青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2013年崂山区提出重点建设智慧医疗;2014年崂山区建成区域paCS影像远程会诊平台;2015年5月平度引进智慧医疗设备,刷卡即可体检;2015年6月百洋健康网推出智慧医疗移动终端“易复诊”系统;2015年7月市妇儿医院上线“区域诊疗一卡通”;同年10月,市立医院与青岛银行签约合作,打造该院的“一卡通”平台。为进一步指导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2016年1月8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了《青岛市“互联网+医疗健康”行动计划(2016―2020年)》。此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更加紧锣密鼓。截至2016年4月,山东省青岛胶州市胶北街道已建成20多个“健康小屋”;中国联通已在医疗行业通过“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带动全市15家三甲医院、区市重点医院的1.6万名职工使用青岛联通4G业务。

智慧医疗意味着将给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5],其最终的服务对象就是病患以及有健康需求的居民,因此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6]。左秀然等人就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应用模式[7]。调查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并以此为中心开展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的思路是正确。

一、数据获取

为解决当前最急迫的医疗问题,准确引领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前进方向、详细了解市民最切实的医疗需求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智慧医疗发展的正途。

(一)问卷设计

本文以青岛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设计的青岛市居民智慧医疗服务需求问卷由三部分组成:市民的基本信息、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智慧医疗背景下的新医疗需求。

市民基本信息主要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以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度。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主要针对就医便捷性、安全性、有效性、廉价性、规范性的考察,涉及挂号、就医、取药等环节的等待时间、医患关系、服务态度、诊治质量、医院卫生条件、药物安全性、医疗报销等。智慧医疗下的新需求,主要测评人们对当前就医环境下还未大面积实施或者还未出现的医疗资源的需求度,从保健与治疗两个方面展开,包括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自助体检、定制饮食方案、保健视频、自动求救、在线研讨救治、规范网上售药渠道、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其他需求等9个题项。

(二)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2016年7月5日―7月16日对青岛市居民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随机调查方法,在社区、医院、购物广场等公共场所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问卷392份,有效问卷362份。调查对象来源广泛,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男性约占55%,女性约占45%,涉及到了各行各业、各年龄段、各文化程度、各收入层的人群,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见图1―4。

二、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收回的362份有效问卷中,90.61%的样本数据显示已参加各类型的医疗保险,近1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虽低于我国公布的医保覆盖率的95%,但也已经达到了全民医保的标准。调查数据所反映青岛市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并不高,这可能与样本容量较小有关,也可能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确实不足95%。总之,问卷调查所得的样本数据虽然不能够完全反映真实的青岛市居民医保覆盖率,但与之相差不大。

谈及对“智慧医疗”的了解,仅有10%的居民表示知晓、了解;约20%的居民表示听说过智慧医疗,但并不清楚其内涵;另外还有70%的居民表示不清楚什么是智慧医疗,其中有30%的居民表示完全不知道“智慧医疗”。这表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虽然已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民众对此并不知晓,这一方面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政策不足、宣传不充分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内容相关。智慧医疗建设要落到实处,必须从解决居民最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开始。

(一)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分析

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满意,5表示非常满意。

统计收回的362份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发现居民对当前的医疗费用最为不满,近40%的居民直接表示医疗费用高;其次是医药报销的流程问题,约32%的受访者表示医药报销流程复杂、烦琐,涉及到的部门多,其中14%的受访者对该现状表示完全不满意;医药报销比例问题,是居民直接表示不满的第三大问题,约29%的居民表示医药报销比例需进一步扩大;另外,挂号、就诊等待时间这两项指标,居民的不满度也较高,均超过25%。

总之,就本次总体调查结果来看,青岛市居民对于目前的医疗服务在许多方面存在诸多不满,主要是:医疗费用、医药报销比例、医疗保险费用、就诊等待时间、医药报销流程、挂号等待时间、就医环节简洁性、取药等待时间、药物有效性等这些方面亟须大幅改进与提升;医患关系、疾病误诊率、医院服务态度、诊治质量这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过半,但仍需提高服务质量;医疗器械消毒、公共区域卫生条件、用药安全性这三项指标是目前居民满意度最高的,满意度在60%―70%之间,可见仍有提升空间。

(二)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分析

居民对智慧医疗环境下居民新医疗需求调查,形式与居民对当前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相同,也是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让被调查者对各项指标从1―5进行打分,分值越高代表需求度越高,1代表完全不需要,5表示非常需要。

通过表2居民对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汇总表可以看出,对智慧医疗背景下所产生的新型医疗服务,青岛市居民都有较高的需求度。特别是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这两项,直接表示需要的居民比例超过了63%,是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服务。量身定制饮食方案、远程医疗、手机定位自动求救这三项服务的需求度也较高,需求比例均超过50%,也是居民十分需要的服务。其他的,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等,居民直接表示需要的比例稍低,在40%左右,但依旧在市民需求之列。

图5表明的是新医疗服务的总体需求度均值,可见青岛市居民对本文所给出的八项新型医疗服务虽需求程度不一,但总体看来均有需求。统一调度资源应对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是需求度最大的两项服务,均值超过3.80;借助电子设备自助体检、有效的保健运动视频、佩戴电子设备管理自身健康是需求度最低的三项服务,但需求度均值都大于3,表明市民对这些服务也是有一定需求的。

三、结论

青岛市智慧医疗建设在方便居民就医、助力居民保健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居民对当下的医疗服务总体满意度相对较高;但医疗费用高、医药报销流程复杂、医药报销比例小、挂号难等问题依旧是青岛市居民的心头大患,市民渴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智慧医疗背景下,市民对的新医疗服务的需求度总体较高,各项服务都需要长足发展。统一调度资源应对紧急卫生事件、规范网上售药渠道作为当下青岛市居民最希望、最需要实现的两项医疗服务,需要格外注重,侧重资源优先发展。

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的智慧医疗,不仅能够帮助解决当前的就医难题,而且还能为居民带来更便捷、更便宜、更全面的医疗服务,是医疗改革发展的正途。但智慧医疗建设的成果如何,还要看其建设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是否不断察知居民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6):1.

[2]曹剑峰,范启勇.漫谈“智慧医疗”[J].上海信息化,2011,(3):26-28.

[3]本期专论导读[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4,(12):1.

[4]李萍,严魁.从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实践看智慧城市建设[J].移动通信,2014,(9):48-51.

[5]方媛,林德南.智慧医疗研究综述[J].新经济,2014,(19):70-72.

智慧医疗研究篇2

“智慧医院2.0”方案以持续优化业务流程和不断提高患者体验为核心,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以应用系统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人才队伍共建和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等方面展开,为医院提供“一站式服务”。“除软硬件一站式服务之外,还包含整个项目从顶层设计到规划咨询,再到软硬件系统开发、实施部署、运营维护和人才培养,这实际上是一整套服务体系和生态系统。”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销售总经理叶明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针对某些县级医院面临资金方面的困难,联想还推出金融租赁的方式,以服务外包的模式帮助医院解决信息化问题上的挑战。

再造传统挂号、检查、缴费的流程,简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通过一系列管理和it应用的组合创新,走出一条信息化的“智慧医院”之路,这正是温医一院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形象。该医院于2014年3月与联想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领域的优势,开创“医企联合”的模式,共同打造“智慧医院”架构及解决方案,以信息化为抓手,加速推动医院向智慧医院转型。

叶明表示,联想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是和医院一起去实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把整个系统所有相关流程做了梳理。联想还具备全球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这让联想能够有实力去服务和支持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能为医院信息化建设长期提供创新技术。“联想致力于打造智慧医疗生态体系,并拥有专注于医疗体系的团队。”叶明说。

智慧医疗研究篇3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城市智慧化;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大数据

1、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2012年以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iBm用3V来定义大数据,即数量、种类和速度。iDC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数据价值,即4V特征定义。第一个特征是数据量大(Volume),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第二个特征是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个特征是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Velocity),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第四个特征是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Value),如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了解了大数据时代的新特征,就可以往下探求这个时代已经带来的一些新的变革。

2、大数据的智慧化职能

大数据的智慧化职能不是简单地体现在数据本身规模的庞大,而是通过人们对庞大规模的数据的共享和分析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人历来重视事物的数量,正所谓量变引起质变,事物本质的识别均是建立在足够的事物数量基础上的。只不过,依托当前的信息技术减少了这一过程发生的难度,使得个人、企业、社会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加有理可依,更加智慧。

二、大数据时代为智慧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革命性机遇

1、在信息与通信技术下,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iCt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及城市各部门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中国已经完成大规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新一代通信技术以及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集成和应用,以及.‘三网融合”的开展,正形成新的城市技术支撑系统。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部门和领域信息化的深人,而是依托和借助信息化,促使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空间及管治全方面、多尺度的互联、互通与互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面临的“孤岛”困境,也有利于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与居民的宜居宜业,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2、大数据增强了智慧城市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型发展过程中,包括城市公共服务(布局和供给)、城市运行效率、城市社会空间割裂等在内的城市问题也是集中爆发期。随着iCt的快速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城市内部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的安装以及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普及,将会产生大量数据源,从而为我们提供新的观察城市、分析城市和研究城市的平台.更提升了我们解决城市在公共服务(各类城市空间的布局和政府各项供给服务)、经济运行效率(产业选择和发展模式、资源供给和分配)、群体社会空间(居民认同感、社会犯罪、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环境、自然灾害)等关键领域发生问题的能力。对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来说,包括社交网络在内的互联网大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已经开始显现。这些大数据的研究,在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社会公共服务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从而更好地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条件。例如,在交通领域,对大数据源的分析有利于对公交服务、货物运输、物流配送方面做出更优决策。因此,借助于大数据,我们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提出更加科学的解决方案。不过,大数据由于其非结构化的本质,加上覆盖范围的局限性,并不能智慧地解决所有城市问题。还需要将大数据与中数据、小数据结合起来运用。

三、城市的智慧化规划

1、建立数字城市模型

在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中提到,智慧城市的产生依托于数字城市的,所以规划智慧城市的前提就是建立数字城市模型。“数字城市”模型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在大数据时代储存技术和宽带以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持。所以关键在于数据、数据共享与互操作、可视化与虚拟现实、超链接技术。

"数字城市"中的数据一般包含五种类型:二维矢量图形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属性表格数据、城市三维图形与纹理数据。所以需要收集相应数据建立联邦数据库。数据共享有多种方法,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数据转换,不同的部门分别建立不同的系统,当要进行数据集成或综合应用时,先将数据进行转换,转为本系统的内部数据格式再进行应用。我国已经颁布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使用该标准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转换。但是这种数据共享方法是低级的,它是间接的延时的共享,不是直接的实时共享。为了建立“智慧城市”而建立"数字城市"模型需要直接的实时的数据共享,就是说用户可以任意调入"数字城市"各系统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不同数据类型、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当然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美国oGC联盟推出的openGiS,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成立了"邦联数据库与互操作"工作组,其宗旨就是协调国际间该方面的讨论与研究。

"数字城市"的空间数据包括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二维数据的可视化问题已基本解决,三维数据的可视化或者说虚拟现实技术目前仍是一个难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三维建模逼真的模拟现在和未来的城市,支持数据分析、方案论证和优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等,通过这些详实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可以是直观真实固化方案评估、审核以及管理等日常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为多部门参与和协同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这也是为什么虚拟现实在数字城市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如何高效逼真地显示我们的"数字城市"是我们需要尽快解决的一个问题。而放眼当今游戏产业却是虚拟现实应用最多的行业,并且在不断推动虚拟现实技术发展。而像荷兰的act-3D公司、法国的advent公司也在积极提供虚拟现实解决方案。

1、智能城市综合管理

通过“智慧城市”的智能运营中心平台,对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实时分析、沟通、协作,对城市管理业务对象和事件进行精细化控制,实施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确保公共安全并提供水、电、气、热等服务正常运行,如:重要对象(巡检人员、车辆等)跟踪、实时事件上报,食品安全追溯、危险品安全处置、灾害预警与处理等。

在此方面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如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的识别技术、多原料产品的问题追溯问题、条形码信息输入侧的安全追踪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2、智慧电网系统

智慧电网系统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具有响应迅速、计量准确、数据实时采集、服务高效便捷等特点,构建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智能供用电关系。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约束,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系统,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家电网正在进行社区智能用电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属于电力Bi行业的延伸,其内容和性质均属于智慧电网系统的范畴。说明该我国在该领域已有相关研究和应用。

3、智能交通系统

该系统类示与城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含义,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

功能包括:电子收费、车辆监督、停车服务、交通检测、交通流检测、交通违法监测。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

4、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指利用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通常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可使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实现医疗服务的最优化解决。

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出现医疗服务质量欠佳、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智慧医疗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缓解就医难的问题。鉴于我国的医疗体系,智慧医疗在国内的推广相对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如需要克服非技术层面的问题。

5、智能公园管理

具体功能包括:提供综合信息显示、无线上网等服务;建立人流实时检测机制,精确统计入园人量;发送社区短信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用于提高公园服务质量,避免突发事故生。

6、城市环境管理

功能主要包含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绿标发放与识别、移动环境监察执法等。

7、电子政务应用

用于和公开处理政务,提供政务查询公共服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也用于向城市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办事、考核和即时通知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和效率。具体应用包括:综合办公、事务办理、政务查询、绩效考核和公共政务应用等功能。

8、智能城市照明管理

具体功能应包括:定时检测路灯工作参数(电压、流等);建立自动控制和人工远程两种开闭模式,实现回路节能或单个灯具智能化控制;建立故障报警与防盗机制。用于节约城市照明能耗,提高设施管养效率。

9、其他领域

智慧城市还包括智慧建筑系统、水务领域(水文监测、水质监测、供用水监测、灾情监测、水工设施监控、视频监控等)等领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依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向日常人们的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的植入渗透,使得更多种类的数据实现电子化的传递成为了可能,大数据时代已悄然而至,逐步影响到城市系统的方方面面。在人物有机结合的城市组织里,大数据使得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产生的大量数据将被不断地分析解读,并做更新处理,如此一来,大数据势必对缓解“城市疾病”、规避城市运作的风险,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彰显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明柱.基于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我国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

[2]俞露.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内容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

智慧医疗研究篇4

关键词: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互联网

一、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目前我们的医疗卫生行业涉及主要涉及如下单位:政府、核心医疗机构(掌握主要的优质医疗资源)、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目前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再加上需要医疗服务的社会公众,以及在具体行业服务运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平台(涉及大量iCt公司、互联网企业和通信运营商)即构成智慧医疗产业的系统要素。

二、智慧医疗应用推广的意义和目标

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并不能有效解决医疗卫生行业体制甚至机制上的问题,但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智慧医疗的实施可以提升医疗机构个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强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有助于医疗机构形成高效有机的整体,从而提升医疗卫生行业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让社会公众的相关民生满意度提升。

卫生部在十二五期间已经对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作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具体见下图一,十三五期间,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是工作重点之一,除了上述意义之外,最终还可以有助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强化对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考核和指导。

医疗卫生行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和互联网+应用平台与社会公众形成有效互动,使所有社会公众及时得到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全面完善终身的健康管理是智慧医疗的最终目标。

三、智慧医疗的主要系统框图描述

智慧医疗系统主要框图应该由如前所述的核心要素围绕对病患/社会公众的服务构成,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各级计生委);主导核心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含主索引);核心医疗机构,其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智慧医疗的基础;基层医疗机构等。核心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和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联网+应用平台是以后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政府、核心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医疗服务的病患(社会公众),这四大块之间形成网状联系,最终围绕病患(社会公众)形成有机运作的整体。具体见图2。

就核心医疗机构内部进行展开分析,又可分为四层,分别为应用层、数据层、网络层、感知层,其中数据层是关键。数据层主要指在医院内部信息化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网络层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包括wiFi、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感知层指的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如便携类血压/血糖/心电监测传感器等。

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

目前我国智慧医疗产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国家认可的最终系统框图和相应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在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层目前各省市开展最多的工作为电子病历,目前也正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

四、近期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关键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1.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产业标准的建立。智慧医疗产业涉及多行业多领域,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和融合产业,涉及的各类标准复杂凌乱,后期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组织成立专业人员和机构,加快制定出相应的规范标准。

2.加快专用传感器的研发及产业化。各类医疗专用和健康管理专用的各类传感器是智慧医疗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有三个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目前的无线网络环境复杂,包括wiFi和不同制式的2/3/4G移动通信网络,如何设计开发自适应的传感器网络通信接口使得相关数据得到及时高效不失真传输需要引起重视并尽快突破,第二,目前市场上在用的专用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私有协议与封闭专用平台对接,开放性差,缺乏行业公认的公用协议,目前在车联网领域,公用协议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并在逐步解决中,中国移动已经在前几年推出了规范物联网终端与m2m平台间数据通信和用于终端规范管理的wmmp协议,并且在车联网领域进行了积极推广,值得智慧医疗产业在发展专用传感器时借鉴;第三,专用传感器所传送的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需要法律层面制定相应法规进行保护并明确相应的信息技术安全体系建设要求。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标杆项目的实施同步探索解决,产业化是促进专用传感器研发突破和相关问题解决的有效推手。

3.创新运营模式。智慧医疗改变了现有的就医模式,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互联网+应用让卫生医疗体系中每个要素紧密联系并充分发挥作用,尤其最稀缺的资源,医生尤其是名医,其生产力得到了彻底解放,解决各医疗机构之间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但是对于相应的利益如何合理分配就要创新运营模式。

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把现有的卫生医疗行业打造成一个开放、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政府应该在满足相应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和引导各类医疗机构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各类人群的不同的医疗需求。

4.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在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中,最重要的应该是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层,政府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将另外三个层面,即医疗机构内部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平台、医疗卫生行业与社会公众互联网+平台融合成一个高效有机的整体,而且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平台未必完成所有数据的物理集中,但肯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视图。政府主导的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是一个逻辑集中管理平台,其数据分散在各处,通过核心模型虚拟成完整的数据集合,其中目前各省市都在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大数据应用就是完整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包括电子病历),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已建成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一期项目目前包括三个库:(1)相关人员的基本资料;(2)主要疾病和健康问题摘要、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等信息;(3)动态远程检测数据。方便医护人员在医院、或社区监护平台实时查看被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被监护者或其家人在家中、办公场所、在户外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掌握监护者的健康档案情况。通过智能终端将人体实时体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完成远端信息的连续、实时、准确采集。远程医疗监测平台随时随地的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血糖、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目前实现了血压或心率远程监测。当智能终端传输的数据超过系统设置的临界值的时候,系统会以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负责的值班护士,医生和平台维护人员,另外相关医生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随地进行具体信息和数据的移动查询。

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有利于智慧医疗产业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地,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快投入,及早建设。

五、智慧医疗产业的内涵

智慧医疗产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体现了信息化带来的产业融合新趋势,正如约翰.索普指出的,“随着计算机能力的广泛化、先进的通信能力消除了时空的约束,经营的本质甚至整个产业都需要重新定义”。也就是,当信息技术应用发展到要求相关行业进行信息技术之外的配套改革的地步时,“完成这些变革需要重组产业的边界,至少需要改变产业结构和产业运行规则”。而且智慧医疗产业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融合的特点,所谓智慧只有通过医疗产业的两化融合和对信息的全方位有效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形象地描述,通过各种先进的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应用是智慧医疗产业的血管与肌肉,而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大脑,核心医疗机构的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是心脏。

六、智慧医疗产业近期应用热点

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是目前核心医疗机构正在尝试的应用热点。而这两个应用热点带来的影响是不太一样的。

随着国内通信业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全覆盖已经是现实,目前省人民医院已经通过移动的4G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心血管疾病的远程诊疗,并可以在省人民医院本部远程指导其他医院进行现场手术,大大提高了核心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间的协同效率和优质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今年,基于移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心血管疾病远程诊疗系统将覆盖全国近30家医院,远至陕西富平。另外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卫计委将尝试建设覆盖全省的基于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远程重大疾病会诊系统。

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利用先进iCt技术实现的智慧医疗医用,更多地体现了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带来的革命性的商业影响。全覆盖医疗解决方案的潜在商业影响很大,到2020年,医疗成本将占美国GDp的20%,超过4万亿美元,这其中将有一办用于慢性病患者,这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预防性保健和监测获得更好的治疗,充分降低住院治疗成本,并充分体现了以病患为核心的模式特点。而在国内,养老问题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也更加凸显,老年人也是慢性病患者的主体,另外慢性病患者年轻化趋势日趋明显,患者数量数目庞大,因此基于可穿戴设备和便携设备的慢病管理和和基于家庭网关的家庭养老服务浮出水面,其在国内的商业影响相比美国更加巨大,需要相关设备生产厂家、通信运营商、iCt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充分介入,另外核心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尤其社区医院的协同更是此项工作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其运作体系相当复杂,甚至需要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和推动下由各方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予以落地,这将是智慧医疗产业在近期最大的一块蛋糕。

七、智慧医疗发展的产业模式建议

在目前的智慧医疗产业发展过程中,智慧医疗产业发展凸显成两种模式,即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全覆盖模式方面,挂号应用是已经开展比较成熟和普遍的一个应用,而以核心医疗机构为主导的医联体模式所伴随的是各个核心医疗机构的集团化,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和鼓楼医院都已经组建了医院集团,并且向社区医院进行服务延伸。

对于这两种产业发展模式,我们认为绝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的关系,智慧医疗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新医改的切入点之一,智慧医疗的产业模式应该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从前面所述的智慧医疗系统框图来看,智慧医疗产业的各核心要素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要素协同重于单要素主导,并且通过在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上最终实现一致的信息流带来相关产业的融合和系统的重组。因此,政府在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标准制定)和政策引导扶持的前提下,要积极发挥核心医疗机构、通信运营商和主流iCt公司、互联网公司的积极性,让大家积极探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拓智慧医疗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美)柯本,(美)布朗,(美)普里查德,著.互联网新思维:未来十年的企业变形计[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美)斯奈德,著.4G革命:无线新时代[m].钱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智慧医疗研究篇5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51号)和《上海市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1-2023)》,进一步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一、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闵行区聚焦智能医疗、精准医疗、国际医疗高端服务,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着力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大力培育具有较高品牌度的优势产品,鼓励重点企业发展,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为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规模保持增长。闵行现有生物医药企业44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相比三年前增长了4家。规模以上商业和服务业企业53家。2020年112家规模以上企业营收312亿元,其中59家规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为240亿元,相比三年前增长39亿元,年复合增长6.08%。规模以上商业21家和服务业企业32家,2020年营收72亿元。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近三年来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稳步增长,新增药品注册批件2件,新增药品临床批件24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批件7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件,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1件,新增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创新研发中心8家达23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现为2家。

特色园区初具形态。近年来,闵行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1+2+10+X”医疗体系搭建完成,建设了1家共享医技中心、2家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以及X个特色门诊,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研究院等研发龙头,立足大虹桥、辐射长三角、定位国际化的智慧医疗“医、学、研、产、用”一体的高端医疗服务区初具形态。闵行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引入了中科新生命、英基生物等一批精准医疗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建设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正在加快形成上海智慧创新医疗高地。闵行东部承载着思路迪、之江生物、美敦力等国内外领先的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产值加速增长。

   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挑战,存在着产业集聚度偏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创新服务平台缺乏、产业政策和服务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重要批示指示精神,面向全球生物经济蓬勃繁荣的大方向、大趋势,紧抓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重大机遇,聚焦重点领域,规划重点任务,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思路

按照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围绕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和市生物医药产业“1+5+X”特色园区规划,坚持“研发制造和高端服务”双轮驱动,按照“北服务、南研发、东转化”优化布局,规划闵行生物医药产业“4+3+X”园区格局,在深化现有莘庄工业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基地布局基础上,重点以北部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南部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国际生命健康城三个片区为依托,以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其他“X”个特色转化基地为补充,注重创新链整合与产业集群培育,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加快构建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制造和转化服务高地。

(三)主要目标

未来三年,将聚焦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做强生物制药装备智造,培育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和国际医疗高端服务等特色产业,持续引育产业龙头,围绕产业链优化搭建CXo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到2023年,闵行将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和生物医药产业与健康医疗、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创新示范基地。

经济总量目标。到2023年,实现产业经济营收总量达到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17%。其中生物医药商业和服务业营收200亿,新增128亿元;规上工业企业产值300亿元,新增60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7.8%。

各基地产值目标分解如下:

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工业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62.3亿,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1%,到2023年增长22.9亿元,达到85.2亿元。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107.3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4.5%,到2023年增长15.1亿元,达到122.5亿元。

临港浦江园(含国际生命健康城)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31.9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14%,到2023年增长15.4亿元,达到47.4亿元。

紫竹高新区现有生物医药工业总产值5.6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8%,到2023年增长1.4亿元,达到7.0亿元。

其他街镇现有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32.7亿元,年均目标复合增长率5%,到2023年增长5.2亿元,达到37.8亿元。

智能医疗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2023年产业营收规模超过15亿元。

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及华漕镇医健产业2023年营收规模超过50亿元。

企业发展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69家,新增1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4家。

三、重点领域

(一)生物制品。积极推动新型疫苗、多肽类生物药、抗体药物、生物合成等产品的开发,加快免疫细胞治疗、干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相关技术研究和转化。大力推动新型酶工程生物制品、抗肿瘤等基因重组药物的产业化。

(二)化学药物。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等领域,组织开展针对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制,积极推进抗肿瘤等创新药物的产业化。鼓励企业发展大品种产品,通过绿色生产工艺、新药物剂型的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开展一致性评价研究,进一步提高区内企业生产药品的质量水平。

(三)医疗器械。鼓励发展创新型医疗器械,重点支持智能医疗机器人、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材、高效诊断试剂、个性化定制器械、可穿戴医疗检测和康复器械、高端内窥镜、全数字磁共振及核心部件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结合应急疫情防控需要,支持高端影像设备、治疗设备和检测设备等疫情防控相关新产品开发。

(四)制药装备及原材料。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链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的研发创新,如细胞培养基等生物制药工艺重要原材料、层析系统等重要制药设备、一次性反应袋等关键耗材、医药保健食品等重要原材料等。以自主开发为目标,加强产业链技术革新,实现卡脖子关键制药装备及原材料产业化技术突破。

(五)技术合同与智慧医疗服务。吸引、培育和做大做强涵盖从药物靶点发现到生产应用的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技术服务平台,发展CXo外包服务。推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在医学影像、辅助诊疗、智能医护、精准医疗、远程医疗等领域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赋能增值。大力推动干细胞、Cartt、基因治疗等新兴医疗技术服务的开展。

四、主要任务

(一)优化规划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1、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建设,以生物医药产业“4+3+X”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研发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集聚,建设智慧医疗创新试验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4”指的是莘庄工业区(含向阳园)、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园、紫竹高新区四大具有良好产业制造基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提质增效为主;“3”指的是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及医疗机器人产业园,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X”指的是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等面向生物医药产业为主的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可根据需要动态扩展。

专栏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片区

(1)北部新虹桥研发创新中心。以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为核心的相关区域,目标将打造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高端研发服务总部集聚区和国内外最新医疗服务及创新疗法先行试验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区环保局、区规资局、华漕镇、南虹桥、新虹桥医学中心)

(2)南部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和医疗机器人产业园。将联动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和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重点打造健康医疗与智能产业紧密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和高校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南滨江及相关街镇)

(3)东部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以国际生命健康城为中心,新增2.15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和高端生物药产业化为目标,与航天产业社区的生物医药制造产业承载区联片打造约3平方公里的“临港浦江生物医药承载区”。(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区卫健委、临港浦江园、莘庄工业区、浦江镇)

(4)华理科技园梅陇基地。由华东理工大学和闵行区合作共建,以分子诊断和基因治疗细分领域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建设推动前沿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梅陇镇)

(5)智慧健康产业基地。由金效实业有限公司投资,用地77亩,建设18栋柔性化工业厂房,形成以智慧健康产业为核心,智能医疗、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的研发、办公、中试一体的智慧健康产业集聚中心。(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发改委、区经委、马桥镇)

(二)引育龙头企业,促进高效发展

2、聚焦龙头企业培育,加大重点产品支持力度,鼓励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收购并购、权益引入和转让等方式发展壮大,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围绕核心产业重点瞄准国内外生物医药跨国巨头、国内细分领域优势企业,招大引强,着力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专栏2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强化产业集聚

(1)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新药研发等创新研发成果的转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的落地。支持创新型高成长企业依靠风险融资加速成长,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内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市场化并购等方式,兼并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闵行品牌。(推进部门:区经委、区科委、区投促中心、各街镇各园区)

(2)引进重点项目。通过租金补贴、优先供地、固定资产投资补贴等扶持政策,吸引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优质企业落户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推进部门:区投促中心、区经委、区科委、各街镇各园区)

(3)支持重点产品。支持一批重点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大品种培育战略,加大对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品的投入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积极支持新型诊断试剂、生物疫苗、治疗性药物和相关影像诊断产品、医用生物材料等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

(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三)培育新兴业态,发展智慧医疗

3、围绕智慧医疗的发展应用,以培育发展医疗机器人产业为特色,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数字化高端产品及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高端医疗技术。

专栏3围绕智慧医疗,培育新兴业态

(1)发展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围绕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和产业园建设,开展面向微创手术、康复治疗、生活辅助等各类智慧医疗应用研究,推动我国医疗机器人技术转化和产业发展,集聚一批先进智能材料、手术机器人、康复与辅助机器人、影像导航介入、植入式器件及生物微电子、生物光学等医疗机器人上下游相关企业。(推进部门: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2)建设智慧医疗创新基地。启动建设国内首家面向医疗机器人产业且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公共检测平台,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积极搭建医疗影像诊断特色应用数据中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尽快应用,探索应用5G技术开展远程手术。(推进部门: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推动产业园区融合发展。推进医疗健康服务集聚区与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融合,形成以医药研发和治疗检验等医疗服务为核心,产业链延伸、示范效应显现的“产、学、研、医、用”高度融合一体的研发医疗服务示范中心。(推进部门:区卫健委、区科委、新虹桥医学中心、临港浦江园、南滨江公司)

(4)支持先进疗法技术研究。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与医院合作,紧跟国际前沿技术,开展干细胞、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先进疗法和先进技术的研究转化。(推进部门:区科委、区卫健委)

 

 

(四)完善创新平台,优化支撑体系

4、依托区内科创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专业孵化器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优质服务新生态。

 

专栏4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服务体系

(1)完善产业技术服务平台。扶持专业服务型企业,围绕产业链功能薄弱环节,积极招引专业化CRo、CDmo、Cmo等CXo配套服务企业,完善产业链。全力推广新生产模式应用,支持基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的产能建设与交易服务,积极对接区内创新资源,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合同研发生产等新模式发展。(推进单位:区科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园区)

(2)聚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医疗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发展医疗机器人前沿原创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聚焦创新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应用、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平台建设,加速医疗机器人特色产业相关领域内企业成果转移转化。筹建生物药创新研究院,为生物药的研发服务和原始创新提供策源力。推进交大“转化医学研究设施”国家大科学装置区内共享,支撑现代医学创新重大研究。(推进单位: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上海交大)

(3)筹建医学数据中心和共享平台。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技共享信息平台,探索对社会办医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开放。(推进单位:新虹桥医学园区、区卫健委)

(4)创设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构建全链条医疗器械产业服务体,提供医疗器械功能性、可靠性、合规性、易用性、批量性工程化服务,并通过建立一站式综合服务,提升医疗器械发展软环境。(推进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协调服务机制

完善生物医药产业领导小组日常联络和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工作机制,协调重点项目落地和重大项目推进,其中区发改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投资促进中心按照职责分工牵头协调相关政策,各街镇、园区承担产业推进主体职责。

进一步加强市区联动,积极争取市级部门在闵行建设布局一批生物医药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建设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级生物医药产业重大项目的落地。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完善产业政策,加大企业引育和财政扶持。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推进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药械创新产品走向国际化,鼓励药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在本区开展委托生产。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鼓励本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化项目,对市级财政予以支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区财政给予匹配。

(三)加强过程跟踪保障

加快土地“腾笼换鸟”,加速园区升级改造,落实产业发展空间。加强科技金融支持,推动区域环评,集聚创新人才,保障方案实施。开展对重点任务跟踪服务,提高方案实施效果。持续关注生物医药前沿动态,适时调整工作实施重点,开展科技情报搜集、交流咨询等工作,为方案实施提供智力支撑。

闵行区人民政府

智慧医疗研究篇6

顺应改革全方位推进智慧的医疗

2009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产业都积极投身到医改当中。iBm“智慧的医疗”不仅在时间上契合了医改方案的,更契合了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尽管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已经制定,但是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覆盖面的增加,如何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高效、安全、广覆盖地运行?近年来国内大型医院的业务量、门诊量、运营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如何在医疗业务急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医院的院长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潜在推动。随着各地医改具体实施细则的不断颁布,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体系建立、以及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改善,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舞台。

iBm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的厂家,一直关注如何将先进的it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相结合。近一年来,面对当前的医改形势和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iBm在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对中国用户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公司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省市级卫生主管机构、大型的医疗机构、社区、制药、以及医疗流通等领域积极寻求发展,业务涉及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信息成熟度、信息基础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业务规范化等等。iBm中国区政府于公共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和研究,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开拓与落地。通过联袂合作伙伴展示iBm在医疗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我们将向业界证明‘智慧医疗’不仅勾勒了医疗信息化的美好未来,还涵盖了一系列洞悉行业需要、切实可行、且覆盖从区域医疗协同到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全面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推进区域医疗的实施和建设,各地卫生局都进行着各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开放标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并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于医疗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级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生态链中的核心角色和第一推动力。作为中国区域医疗改革创新合作伙伴的iBm公司,也借助智慧的医疗以及自身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配合各地卫生局在医疗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广州,iBm在对广州市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卫生专业领域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软件选型以及实施方法等详细方案。为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的方案指导。

在云南,iBm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省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于Soa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新农合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成为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

协作创新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iBm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合作伙伴,凭借多年来服务于医疗行业的丰富经验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开展不同医疗领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积极推进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

iBm与飞利浦的合作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技术的紧密融合。iBm的动态基础架构和虚拟技术将为飞利浦在paCS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局面。与Sap的合作,iBm将在项目咨询、管理实施、动态基础架构等方面对Sap进行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医院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医院整体运营。iBm与天健科技的合作,将联手打造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低成本、易管理且可以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致力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新模式的开发与探索。

今年,iBm还携手多家国内合作伙伴实施院内信息系统整合。iBm与南京海泰公司开展了电子病历等临床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合作,以及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福建实达软件公司开展HiS系统开发合作;与西安华海公司开展paCS系统的开发合作;以及与广州怡捷科技公司开展临床检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合作。

iBm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Resourcesplanning,HRp)及业务智能分析系统,使全医院后勤系统能实现数据流、业务流、财务流的三流合一,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管理信息,助力医院管理层优化决策,让院长可以了解医院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实现高效智慧运营。

“智慧医疗的实现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能独立完成的。iBm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协作创新,一起打造更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iBm新兴市场医疗行业高级方案经理Faharanakhooda表示。今后,iBm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进行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勾勒“智慧医疗”的美好蓝图。

推进标准实现区域和系统的交互

iBm在中国的智慧实践同样体现在对开放标准的推动之上。多年来,iBm一直坚持合作与创新,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标准的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

iBm与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用符合iHe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同时,双方也将推进建立浙江省医疗应用开发、测评、认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测评认证,共建支持开放标准的生态系统,发展壮大浙江省医疗行业信息化服务,助力医疗卫生国际国内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iBm联手海泰、嘉和、联众和杭创等合作伙伴,建立基于其区域医疗解决方案(Hie)的临床共享和互操作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应用开发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维护用户对数据长久的访问权、开放性和继承性,提高采购资金支出的长期有效性。

智慧医疗研究篇7

“宽带多媒体集群专用网”与公众通信网不同,这看似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实际上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4.20四川雅安地震”为例,在公众通信网络被毁坏或被迫关闭而无法使用之时,宽带集群专网大显身手,发挥应急指挥通信调度作用并能够迅速建网,为抗震救灾赢得宝贵时间。在公安、国防等信息安全领域,以及电力、石油、冶金、煤炭等行业,由于其信息化网络都需具备集群调度、业务流程控制管理等个性化功能,因此各行业领域对宽带集群通信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宽带化业已成为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

为打破国外通信巨头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tD-Lte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支柱性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作为tD-Lte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产业推动者,中国普天积极布局宽带数字集群产业,依托普天研究院丰富的科研经验,率先采用tD-Lte技术体制开发满足政府和公共安全需要的宽带集群无线专网,同时积极承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国家重大专项研究和产业化任务,成为国内Lte宽带集群产业领域进入最早、推出产品最早、首创标准的重要厂商。与数字通信系统设备相比,中国集群通信系统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将彻底被打破。

近几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扩散,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远程监控等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层出不穷。为推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普天研究院开发了“北京政务网”、“智慧矿山”、“智能电网”、“智慧油田”、“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有效地推动了国家市政、矿山、电力、油田、医疗、旅游等行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北京政务网”的建设中,普天研究院以现有的有线政务网络为依托,通过增补无线基站及接入光纤等设施,为区域内各类政务物联应用的传感信息传输、汇聚、处理和分发提供安全可靠的传输通道,以满足北京市各级政府及相关委办局在城市安全运行和应急管理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需求;并承载了北京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市政市容、能源环境、公共安全等民生、应急、城市管理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2012、2013年春节期间,普天研究院在该网络上开展了对烟花爆竹实施高清视频监控的管理,收效良好,获得市政府领导及首信公司的肯定。

中国普天“智慧矿山”解决方案,集语音、数据、视频、调度于一体,功能覆盖通信联络、人员定位、监控检测三大安全生产系统,对矿山智能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支撑,帮助提升通信、办公和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为煤矿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普天3G矿用无线通信系统解决方案已在山东兖煤集团天池矿成功应用。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即Lte230电力通信专网解决方案,是普天面向电力行业的业务需求,基于Lte核心技术提供的广覆盖、大容量、多速率、高安全性及可靠性等特性,为电力用户深度定制的无线宽带通信专网解决方案。目前,普天研究院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公司合作,已在海盐、大厂、深圳等地建立Lte230试验网,承载用电信息采集、配电自动化、负荷控制、应急视频传输等多项业务,全部业务运行稳定。

普天研究院的“智慧油田”解决方案,即Lte230石油无线专网解决方案,具有低成本、广覆盖、多业务的支撑能力,能够满足油气田生产工作现场分散、小数据量采集、区域性密集的业务需求,大幅降低单位面积的设施和维护人员的投入。目前,普天研究院在吐哈油田、华北油田等地已建立智慧油田试验网,其系统的覆盖能力得到充分验证。

在“智慧医疗”方面,普天研究院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移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站应用软件及移动医疗终端产品,实现医嘱的实时下发和执行,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差错。近年来,体积小、低成本、低功耗、集成标准化无线连接的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已成为医疗发展的主流方向。为此,普天研究院承担了2013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工信部物联网专项,自主研发出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能够满足生命体征的长期监测需求,有效改善医疗效果。目前,相关产品已在三甲医院进行实际应用。

智慧医疗研究篇8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研究

1前言

中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信息化作为医疗行业经营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升的有效抓手,已经在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中普遍开展。根据《医疗卫生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围绕建设国家、省级、地市级等三级信息平台,建设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两个数据库,构建一个医疗卫生专用网络,健全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内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经过“十二五”的五年建设,80%以上医院部署应用了医疗信息系统(HiS),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120余项信息标准得到修订与增补,我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也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统筹,建设格局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优化趋势更加明显,智慧医疗、移动医疗、家庭医疗等发展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因此,开展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用好用实虚拟化技术,是立足现有建设成果,提升医疗卫生的体系保障能力的有力抓手。

2云计算技术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网络信息资源虚拟化技术的集中体现。自2006年美国亚马逊推出世界首个云计算系统――亚马逊云服务(amazonwebServices,简称awS),云计算开始在全球范围的快速的推广应用,据Gartner公司统计,2015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2450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经费组成部分。同样,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对云计算技术基础架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的作用高度关注,经过近几年发展,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企业已经完成云计算架构的发展,并在市场运营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作为一个发展的理念,其理论研究者与技术实现者从不同视角对云计算技术概念进行多样化描述,现阶段较为权威的概念描述是美国niSt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服务模式,已以形成网络、存储、应用、服务等资源池为目标,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虚拟化的整合优化,增强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通过云计算定义可以看出,云计算技术以形成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资源池为核心目标,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削峰填谷,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1)强调对网络资源的统一管理;

(2)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均衡负载;

(3)强调对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控;

(4)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智能重组;

(5)强调对网络资源的成本压缩。

3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

简单而言,“智慧医疗”是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相结合的产物,包含医疗资源整合、医疗远程协同、医疗信息安全等方面,它以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核心目标,坚持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增强业务互联互通,加强机构远程联动,逐渐实现业务应用、基础平台、硬件设备等层级的信息共享。当前,云计算技术包含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及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三个维度,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3.1在i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医疗卫生领域的服务器计算资源与光纤通道存储设备资源进行虚拟化,实现物理上分布的计算、存储硬件资源的集中管理与统一调配。强化以虚拟机(Vm)的形式,对各医院、医疗点、卫生主管部门提供硬件环节支撑。初步估算,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可以使国内医疗行业减少50%以上硬件设备采购投资及60%以上的设备运维成本,应用经济效益显著。

3.2在p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以医疗行业公共云与医院私有云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形成全国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医疗管理、医疗业务信息的融合共享,实现面向公共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包含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功能。

3.3在Saas应用层次上

云计算技术要求基于安全保密的前提,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系统、跨领域中医疗数据的服务共享,形成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实施对患者的电子病历的增量管理,满足患者危急转院、异地就医的医疗信息动态支援保障。

4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

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涵盖要素多,集成难度高的庞大信息工程,国内相关专家已经开始着手考虑智慧医疗在《医疗卫生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应用方式,因此抓好云计算技术域与医疗卫生业务域的融会,落实好国务院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必由之路,经研究,云计算技术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策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以全国医疗公共云平台建设为着力点

持续推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与医疗卫生行业服务的信息化进程,提升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药物配备、医疗协作等服务保障能力。针对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型医院看病难等问题,开展自助服务机、医院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初诊在社区,看病在医院,康复回社会”的新型医疗保障模式,提供医疗服务效率,加快患者、药品、医疗设备的流转速度,减少优势医疗资源的闲置浪费。

4.2以面向个人的智能医疗可穿戴设备为切入点

持续推动医疗服务由医院集中式向家庭分散式的延伸保障。依托智能手表(手环)与智能内衣等技术,实现对家庭危重病人与遗传病史的人员的生命体征实时监控,给出重大疾病威胁报警。同时,借助远程视频看诊可视化技术,实现对异地、分布的病人的病状判断,以及所服药物品种、剂量的在线指导。

4.3以医疗卫生信息标准体系的修改完善为立足点

持续加强医疗信息标准对医疗卫生信息化全民参与、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按照“统一系统架构、统一数据编码、统一服务接口”等方式,修改完善医疗标准体系中基础类、数据类、标准类与管理类等标准,推动云计算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应用深度与广度,提供系统拓展性与适应性,降低系统建设风险。

5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作为当前主流的网络信息虚拟化技术,在国内外电子政务、企业指导、航空物流、金融证券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阶段,国内专家学者不断推出“智慧医疗”的研究专著,可以看出,今后一段时间,智慧医疗将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应持之以恒的加强关注研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实践。

参考文献

[1]战国民.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研究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5,05):22-24.

[2]李甜金.云计算技术对企业大型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4,23(9):27-32.

[3]王波鑫.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31(6):172-176.

[4]刘至家.云计算技术对国内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5,12(4):125-129.

智慧医疗研究篇9

10月31日,本报记者获悉,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目前已初显成效。

今年5月,天津市启动了农业物联网“12345”工程,即构建1个天津市农业物联网平台;重点建设种植业、畜牧、水产等专业的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核心试验基地;建立研究开发、集成示范、应用推广3类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创新、企业运作、家庭农场、区域推进4种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建立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整合信息服务资源、构建技术支撑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5个方面取得成果。

据介绍,“12345”工程中的“1”,即建设1个市级农业物联网平台,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通过这个平台建设,研究开发一系列农业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行业示范模式、技术标准规范、核心产品体系,整合集成种植、养殖以及涉农企业及中科院、农科院等各种应用系统,可以为农业提供服务支撑;建立面向种植、养殖各行业农业生产、加工等各生产过程的专业子平台和行业示范应用子平台,对行业和企业基础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可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科研和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支撑。

目前,这个平台的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已初步建成了云数据资源中心,集成了市场价格、感知、知识等17个数据库;集成各类农业应用系统88个;平台在线感知数据采集接入25个基地,涉及设施种植业、畜牧、水产养殖等内容。该平台集成云计算技术,实现农业信息服务资源的共享、存储与快速查询检索,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可持续发展的云平台。(管宁静)

武汉明年实现就诊卡“一卡通”

近日,武汉市政协召开“智慧医疗”建设专题协商会,会上宣布,2014年除省、部属和军队医院外,全市医院将实现诊疗“一卡通”。

目前,每家医院都使用自己制作的就诊卡,这张卡拿到其他医院便无法使用。市民每到一家医院就要办理新的就诊卡。对此,市政协建议,将目前还未正式大规模推广的居民健康卡作为全市医疗机构统一的就诊卡,并将此卡作为识别患者个人身份的电子标签,依托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库及病历库,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之间电子医疗记录的共享查询和调取,避免重复检查和不合理用药。

据悉,目前已实现3家试点医疗机构诊疗“一卡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与市中心医院诊疗卡已能互认,市普爱医院正在调试之中。年内该市将实现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联网的16家医疗机构诊疗“一卡通”。2014年,实现全市范围内除省、部属和军队医院外的诊疗“一卡通”。(张惠)

中国信息化推进论坛在京举行

10月2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信息化推进论坛”在京举行。

论坛以“中国信息化推进的三季度形势分析与四季度走势判断”为主题,对我国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研讨。

会上还了《赛迪预测――2013年第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形式分析与走势判断》的系列报告。

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展望第四季度,落实国家信息化相关政策的配套措施将密集出台,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体制发生新的变化。

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工业行业两化融合向更深度拓展,大型企业在完成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的基础上向产业链协同应用演进,传统制造业开始探索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定制化众包等生产模式,智慧工业园区正成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工业云应用不断创新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

另外,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软件和信息服务研究所所长、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分别就各自领域做了2013年三季度形势分析与四季度走势判断的主题演讲。(杨光)

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召开

10月23日,“2013中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大会”在京召开。今年消费品工业司在重点食品领域试点开展了以食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先行在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和肉制品等三个行业开展试点,探索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可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据介绍,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目标,是运用国家公众信息网络已有的资源和基础,采用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标识技术,实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的动态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并与国家其他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互通共享。同时,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架构兼容不同领域行业,适应和包容差异化的企业编码体系和产品信息追溯水平,面向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提供跨领域、跨平台的公共服务。(洪蕾)

嵊州工商搭建“电子集市”

近日,浙江嵊州市工商局搭建的“嵊州电子集市”平台正式网上运行。该平台以工商局电子政务外网为基础网络平台,借助多方平台,搭建信息化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平台。“电子集市”集合了特色产业展示、品牌推介、网络基础监管等功能,将该市特色产业分为领带服饰、电器厨具、机械电机、农业、新兴产业等五大类,并提供直接下单交易的快捷链接功能,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在线交易,缩短客户的搜索时间。为广大市民查询市场检测数据,为企业信息、参与网络交易等提供了便利。

宁夏建设电子监察监督网络

日前,宁夏全区将建设统一的电子监察平台,对电子政务应用进行电子监察,计划在今年底完成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监察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届时将建成行政审批和资源配置2个电子监控系统及政府采购、医药采购、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6个专项监察子系统,并与行政审批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实现对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流程监察、内容监察、时效监察和视频监察的全方位电子监察。到2014年底,扩展电子监察系统功能,建设行政执法、政务信息公开、社保资金等8个专项监察子系统。

丽江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

近日,丽江智慧旅游信息化工程正式启动,作为云南首个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工程,该项目为丽江打造旅游智能服务典范迈出了新步伐。在全省率先着手筹备实施“丽江智慧旅游信息查询平台”及“云端多媒体互动旅游图”为主要载体的云南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将借助“云游四海”智慧旅游信息查询系统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智慧旅游信息化城市。届时,丽江将成为云南省首个实现旅游信息云端运用的旅游城市,结合全方位的深度内容打造,实现旅游要素和游客基于高科技手段的“面对面”沟通。

智慧医疗研究篇10

【关键词】固定终端智慧出行智慧医疗互联网思想物联网技术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如果说把1995年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元年,那么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就是连接一切,无论是线上的快捷便捷还是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互联网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包容万物的实体,未来的它也更加具有普惠性。在如此优越的e时代,我们满足了吗?没有!人类对服务的要求只有更高、更完善,因此,代表互联网的进一步层次的物联网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自“感知中国”这一概念提出以来,促成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也具有很大的发掘潜力,用互联网的思想和物联网的技术来发掘未来金融蓝田,大数据、云计算都将受益于此。

同时,银行作为传统金融大户,在资本、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在成本和灵活性方面处于劣势。传统银行从审批到发放贷款平均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新兴互联网实体从接受贷款申请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另外,传统银行与客户在信息对称性上也远没有后者来的匹配。这些都是传统银行在应对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先天缺陷”。

互联网时代物理网点仍是银行进行服务提供的重要渠道,而部署atm机既是由于便捷性,也可以节约银行资源。目前我国每年新增atm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我国atm机有90.63万台,每台atm对应的银行卡数量为6431张。那未来的atm机是什么样的?招商银行去年首推atm“刷脸”取款,提升用户体验度。美国大通银行旗下400家网点安装了1000台“银行信息亭”,除了为客户提供多面额取现服务,客户据报道,客户可自选10元、50元、100元三种券别,还将承载更多的服务,例如缴水电费、电话费、订票等服务。另一个很重要的例子就是移动互联和atm的结合,手机无卡取款atm机不仅为客户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还能够有效避免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金融业的不断创新,金融自助设备也将呈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征,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

(二)文献综述

关于银行自助服务系统创新改造的研究成果较少,仅有梁东和张军(2000)、许华(2011)、梁丽雯(2016)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梁东,张军(2000)分析了今后银行自助设备发展方向大致可以分为能够覆盖网点业务人员从事的绝大多数业务种类方面、应用科技技术能够实现人机互动,智能服务方面以及能够将银行的服务通过新一代银行自助服务设备的桥梁延伸到用户身边,用户生活的各个角落这三个方面。

许华(2011)明晰了atm定位问题,主要包括存款、取款、代收代缴中间业务这三大项工作,功能太过单一、利用率太低的缺陷也制约了目前我国atm机发展裹足不前。另一方面,atm管理成本高,盈利能力低。数据显示,国外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成本是atm服务成本的4倍,而我国网点成本只是atm成本的2倍。根据atm的定位和存在的问题,银行atm的创新思路也有迹可循,主要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宽银行盈利渠道。

而梁丽雯(2016)对海外atm创新进行了分析,美国几家大型银行已经开始支持使用智能手机在atm机上提取现金,无卡atm机将会给未来银行业的发展方向提供很大的参考价值,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在西班牙,atm机除了提供完整的银行服务外,还销售旅游和足球赛的票券;在英国,除了通过atm销售零售券,也在机场和敦地铁站的atm销售合作厂商的广告。

由此可见,对于银行atm终端业务创新升级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一方面补充了atm自助终端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商业银行对atm自助终端进行创新升级,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三)论文思路与框架

本文依托于银行atm机以及与其联结的银行活期储蓄,打造一个添加各种生活服务的银行“固定终端”的物联网业态。商业银行通过创新和整合传统金融业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先行一步,利用这一“固定终端”进行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将“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结合在一起,形成银行“固定终端”,真正实现银行物联网功能改进。

以下的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实现在atm机上购取票目的的“智慧出行”;第二部分是创造能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个人健康预警的“智慧医疗”;第三部分是总结和建议。

二、银行“固定终端”与智慧出行

(一)项目背景

中国历来是一个迁徙大国,而庞大的流动人群也催生了交通服务的巨大商机。仅就2016年的春运数据来看,铁道部日均发送旅客人数超过800万,春运40天,超过29亿人次将完成一次大迁徙。交通运输服务的下游产业之一,连接乘客和运输机构的票务行业也在近几年中蓬勃发展。购票渠道除了有售票大厅、代售点,近几年互联网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络和手机客户端购票、自助设备售票以及电话购票等形式。其中,互联网购票已超过六成,而移动客户端增长最为显著,手机端售出的票占比从2015年的14.2%提高到2016年的31%。

线上购票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购票的主流渠道,但是其存在的缺陷也不容忽视。其一,网络购票其实是对弱势群体权益的漠视。春运中,最大的客流是“民工流”,即使说有一半的民工是会使用网上购票或者通过身边的朋友帮忙从网上购票,但是还是有另外一半的这类群体被排除在春运大军的第一道门槛上;其二,网上购票显然打破了公共品分配的原则;其三,由于抢票所造成了网络拥堵对于运输部门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银行“固定终端”的第一个方面是扩展atm终端的功能,真正实现“订票”和“取票”在一个终端上实现。

(二)智慧出行

在atm机上添加购取票功能,在这一小小的机器上,客户不仅能用自己的借记卡来购票,还能凭借个人身份凭证将已购车票当场取票。简而言之,“超级atm机”实际上即使一台购票机和银行普通atm机的结合。以购换票为例,由于自主购票机的推广,购票不是大问题,但是换退票目前还只能在人工窗口上进行。尽管购退票窗口开放了近十个,但是还是每个窗口上还是有很长的队伍,目前人工窗口也是使用银行卡支付新票票款。网上购票且未换取纸质车票的部分服务,也可以将其搬到这个银行“固定终端”上,从而缓解购退票窗口的人流压力,提高服务质量。

“智慧出行”的技术难度相对来说不高,目前就有国外银行涉足此领域的先例。美国大通银行安装了1000台“银行信息亭”,该设备承载的业务就有缴水电费、电话费、取款、订票等。实现这个功能的攻关点在于需要银行与铁道部实现信息共享与联网功能。使用客户的借记卡进行车票付款不是难题,主要在于将铁道部车辆信息及车票情况连接到这一小小的机器上,能够在机器上看到车辆出行情况和车票余额。既要保护客户账户的资金安全,防止由于设备抗压力等因素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还要进一步简化机器的操作难度,能够保证任何人都能够使用该设备。而这个功能价值潜力也正于此处:银行通过对客户在机器上的操作痕迹对其出行情况进行分析,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提高客户体验度。在中国有43%的客户因为良好的金融服务而选择一家银行,同样有36%的客户因为体验性较差而选择放弃,所以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来实现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的双重提升。

三、银行“固定终端”与智慧医疗

(一)项目背景

2011年11月,杭州市正式出台了杭州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在这个规划中关于智慧医疗的总体规划是:建设智慧医疗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全市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从2013年1月28日开始,杭州市卫生局已经在杭州红会医院、杭州市一医院等8家市属医院中推广市民卡智慧医疗结算功能,其主要功能是本地市民可以在根据市民卡简化就医过程中的付费程序。以信息技术解决医疗资源不均问题是建设“智慧医疗”乃至“智慧城市”的主要举措之一。实践也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但是其缺陷也不言而喻:患者需要亲自到医院自助设备或者人工窗口上进行预约挂号,增加了患者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那是否有一种技术是可以实现“远程挂号,预约就诊”的?――这就是本文推行的银行“固定终端”的第二个功能。

(二)智慧医疗

借助于遍布城乡的自助网点,银行通过升级atm机的功能,从医疗的不同角度切入,从预约挂号到诊间支付,从医疗信息共享到诊后管理,实现医保网、医院内网、银行网的“三w互通”以及金融服务支付功能。预约挂号方面,目前主要的预约诊疗平台预约渠道包括12580、114、浙江在线等多个服务商,从7月通过这些平台预约挂号总量有85.15万人次,预约成功量55.67万人次,预约成功量达65.37%,市一、市二、邵逸夫这三家医院7月份预约成功率为49.85%,成功量最低的是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仅有33.08%。预约挂号叫好不叫座,既有技术难度方面的原因,也面临着特殊号放量少的情况。而银行“固定终端”实现的功能是患者可凭借个人银行卡在机器上完成预约挂号,还可以了解各家医院医生出诊情况和相关时间段内的就医人数,择优选择就医医院和就医时间段。患者也不需要再在人工排队窗口缴付现金,通过在刷卡设备或者银行手机银行即可完成缴费。

商业银行也能帮助建设智慧医疗信息平台,通过将相关信息储存到个人银行卡上,在通过固定设备进行多次使用。举例来说,一位患者在a医院做了B超、Ct等检查,但是到了B医院还会被要求再做一次检查――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对有些病人来说无论在身体上还是经济上都是一笔负担。新思路是将检查结果“上传”到个人银行卡或者和银行卡绑定的医保卡上,在下次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在“固定终端”上的进行打印多次使用。从长期来看,运用云技术和大数据,商业银行根据客户在机器上的操作以及与医保卡上的就诊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每位客户的电子病历并对其进行健康档案管理,比如依据客户的就医频率即时短信提醒客户进行健康检查或体检,并与医院进行合作,为不同阶层的客户提供经济适用的医疗健康服务。

如上所述,倘若这种新兴的银行“智慧医疗”项目能够建设成功,对于我市智慧医疗规划建设目标也是一大助力,但是几点需要加强,主要在于:社区医院与大型医院的合作还是一个问题,医疗共享机制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下,商业银行就保护市民、患者诊疗信息的保密性,在客户隐私得到保护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医疗大数据,这需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的熟悉。

四、结语

银行“固定终端”atm机的物联网功能改进是使用互联网思想和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法人资源的技术合作,以银行卡为中介,将日常生活服务提供搬到一个固定设备上,线上下单线下即时成交,补足互联网的时间差和空间差的缺陷。银行创新也需要科技助力。目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搜集到的数据是数量多、碎点化的,而银行面对大数据的云计算尚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最终实现这个目标,这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设计和实现一套完整的“固定终端”管理和处理平台,在数据的收集、管理、处理、分析等方面有一套系统流程。

参考文献

[1]梁东,张军.银行自助服务设备发展趋势[J].金融电子化,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