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笔记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1:54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1

关键词:抽屉原理;教学模式;自主合作

本文是作者申报的市级个人小课题“自主、合作、探究数学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果之一。

本案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互动游戏、动手操作、观察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六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中建立了“抽屉原理”的数学模型,学会用了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这是一副扑克牌,抽掉了大王、小王,还剩多少张?大家知道扑克牌有哪几种花色吗?我们就用剩下的52张牌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谁愿意来帮这个忙?首先请5位同学上台,从我手中任意抽取一张牌,不要让我看到牌的正面。然后站成一排,面向全体同学,拿好自己的牌。”

师:“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我不看牌,但我敢说:在这五张牌里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请五位同学亮出自己的牌,看看我说得对吗?要不再来一次。如果让这5位同学反复抽牌,不管怎样,总是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这其中蕴含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原理。”

二、动手操作,初感模型

课件展示:4枝铅笔放进3个纸杯中一共有多少种放法?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4枝铅笔,3个纸杯。

(2)分组合作,把铅笔往纸杯里放一放,观察一共有多少种摆法?把结果记录下来。比如第一个纸杯放3枝,第二个纸杯放1枝,第三杯子空,记为(3,1,0)。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每组派两名代表上台,一人主讲,一人板书合作成果:(4,0,0)(3,1,0)(2,2,0)(2,1,1)

3.质疑问难,点拨引导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用枚举法找出4枝铅笔放入3个纸杯的所有方法,并概括出四种方法的共同点,即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枝铅笔,让学生充分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三、建构模型,逐步完善

1.初建模型

师:哪个小组能解释为什么把4枝铅笔放入3个纸杯中,会出现总有一个纸杯中至少放2枝笔这一现象呢?

(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规律

第一种:枚举法。每一种摆放情况,都一定有一个纸杯中至少放2枝笔。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纸杯中至少放2枝笔。

第二种:平均分法。可以假设先在每个纸杯中放1枝铅笔,3个纸杯里就放了3枝铅笔。还剩下1枝铅笔,放入任意一个纸杯,那么这个纸杯中就有2枝铅笔了。也就是先平均分,每个纸杯中放1枝铅笔,余下1枝铅笔,不管放在哪个纸杯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2枝铅笔。用算式来表示:4÷3=1(枝)……1(枝)。观察发现:至少数=商+1

(2)教师总结,学生明确:枚举法和平均分法的优点和局限:枚举法只适用于纸杯、铅笔数较少的情况;当数量比较大时,用枚举法很不方便,我们用平均分法,就能很方便的解决至少放几个的问题。

2.拓展延伸

师:把8枝铅笔放进7个纸杯呢?把12枝铅笔放进11个纸杯呢?

板书:8÷7=1(枝)……1(枝)12÷11=1(枝)……1(枝)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寻找规律,进一步明确:至少数=商+1

3.完善模型

师:如果铅笔的数量不是比纸杯的数量多1,这个结论还成立吗?把5枝铅笔放入3个纸杯,总有一个纸杯里有多少枝铅笔?

板书:5÷3=1(枝)……2(枝)

学生观察发现:余数不是1时,至少数=商+1,方法不变。

四、合作探究,验证模型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很好,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请教大家,你们愿意帮忙吗?

1.课件出示:

(1)把5枝笔放进2个纸杯里,不管怎么放,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枝笔呢?

(2)把7枝笔放进2个纸杯里,不管怎么放,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几枝笔呢?

2.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明确:不论怎么放,用铅笔数除以纸杯数,再用所得的商加1,就会发现“总有一个纸杯里至少有商加1枝笔。

3.教师总结:“同学们发现的这一规律就是‘抽屉原理’,由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提出,因此又叫‘狄里克雷原理’。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一定分清哪个数量是‘抽屉’,哪个数量是‘苹果’,这样,即使十分复杂的题目也可以迎刃而解。我们上课伊始的扑克游戏就应用了抽屉原理,其中4种花色是抽屉,5张牌是苹果。5÷4=1(张)……1(张)。这就是5位同学反复抽牌,总是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的原因。下面我们应用抽屉原理解决两个实际问题。”

五、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1)把5只母鸡放进3个鸡笼,至少有两只母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为什么?

(2)把5个弹力球放进2个抽屉里,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个弹力球?7个弹力球放进2个抽屉里呢?9个弹力球放进2个抽屉里呢?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3.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4.教师总结:探究到现在,大家认为怎样才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几个弹力球?(至少数=商+1)

六、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学生明确:1.认识了抽屉原理;2.能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3.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分清抽屉和和苹果;4.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至少数=商数+1。

案例反思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以分组教学的形式,通过游戏、操作、观察、验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抽屉原理”,学会了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建构模型”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了抽屉原理的构建过程,初步认识了抽屉原理,学会了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教学中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学生对“至少”一词的理解还显得有些欠缺,他们仅仅理解了字面上的意思,对“至少”一词的指向性还不明确。“至少”指的是在每一种情况中出现的最大数中的最小数,而有的学生却理解成是每一种情况中的最小数。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2

事实上,笔记本电脑产品能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厂家的技术创新意识才是重要的分水岭。毕竟,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弥补自己的技术劣势,勇不落后。对商家而言,变化就代表着创新,代表着未来的商机;对消费者而言,变化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能创新的地方不是很多。液晶屏由液晶板厂商提供,CpU由intel和amD包办,不过这些上游厂商带来的变化对笔记本厂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大。2003年,对笔记本市场和笔记本厂商来说,最大的挑战无疑是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推出。在笔记本CpU方面,英特尔一改原来追求更快的速度技术路线,强调对无线的支持和更低的功耗,因此对笔记本厂商来说,面临的抉择和技术转型都是很大的。液晶屏方面,考虑到用户对笔记本娱乐功能的日益看重,已有厂商开始选择更高亮度的LCD屏作为笔记本的显示屏。至于安全、省电、散热等方面,这才是各笔记本厂商能发挥自己设计研发能力的真正较量场所。安全意味着笔记本不怕被窃取;省电意味着笔记本可以在不外接电源的情况下试用更长的时间;散热则让笔记本可以使用更长的年限。

迅驰将领

2003年笔记本市场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推出。英特尔公司在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这一集成了无线连接功能的新一记本电脑技术将为商务用户和普通消费者提供在全新地点以全新方式进行计算和通信的更多自由空间。

和以往单个处理器不同的是,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包括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系列和英特尔pro/无线2100网络连接。所有的组件都围绕着移动性进行优化、验证及测试。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基于一种新的、为移动而优化的微架构,实现了更高性能、更低功耗,在今天的主流系统上支持更长的电池寿命。关键特性包括:微操作融合――可以把两个微操作合为一个,实现更快执行,更低功耗;高级指令预测――这是新应用的一种技术,降低了系统延迟,同样有助于实现更高性能、更低功耗;专用堆栈管理器――降低了整体需要的微操作数量,其作用也是以较低功耗实现较高性能。

使用具有真正移动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用基于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商务旅行用户可以在等飞机的时候在线检查办公室邮件或阅读家里的报纸,同时电池还能够支持用户在回程航班上观看一部DVD电影。房地产可以在与潜在用户共进午餐时无线查看最新的清单。财务规划人员可以在开讨论会的同时检查市场情况并激活客户订单,并运行消耗资源的办公室应用软件。学生们可以在学院图书馆里注册下学期的课程或寻找兼职工作,而这一切都仅仅使用一只外型纤巧的笔记本电脑系统。

因此,迅驰的推出对笔记本业界来说是一场革命。权威机构及厂商预测,基于迅驰移动技术的笔记本将取代p4-m,成为市场的主流。作为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推出的一部分,英特尔公司与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网络服务提供商、酒店、零售商及饭店连锁机构一起加速部署并提升无线公共热点的认知度。这将为迅驰的进一步普及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主要的笔记本厂商都推出了迅驰产品,有的甚至开始将全线产品切换到迅驰。

安全日益重要

随着笔记本日益成为商务人士重要的助手,确保笔记本的安全性已被广大用户和厂商所认识,因此很多厂商都在研制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技术,以期望得到用户青睐。笔记本的安全不仅包括用户合法身份的检验等本机系统的安全,而且随着无线应用的普及,无线安全亦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业界领先的无线安全连接更是iBmthinkpad笔记本电脑新产品的一大特色。三星在t10上配备了指纹识别装置,装上驱动程序后,可存储多达5个用户的指纹,对文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做了很好的保护。其灵敏的识别系统,可以确保电脑内的信息万无一失。

其它笔记本厂商在安全方面也开发了一些不同的技术,一个目的,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

渠道市场综述

目前,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的渠道主要有独家总制、多家总制和区域分销制等模式。在市场推广中,厂商会根据自身的产品特点、进入市场的时机以及自身品牌的知名度等来选择渠道模式。

一般意义上讲,对于刚进入市场的新产品、专业化的产品或是市场成长初期的产品,厂商往往会采用独家总制;而对于市场成熟期的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厂商会更倾向于采用多家总制或区域分销制。中国的笔记本电脑市场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市场的真正启动,预示着中国笔记本电脑市场开始向成熟的市场阶段发展。

就目前的笔记本电脑中国市场而言,仅有部分产品是通过厂商的直接销售模式进入用户市场的。在间接渠道方面,经销商占据了市场间接渠道的最大份额(36.2%);分销商与零售商的销售份额几乎相当;而系统集成商与增值经销的比重最低。因此,分销模式仍然是目前的主流。

随着笔记本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近期笔记本电脑价格频繁变动,也让经销商们有点不知所措,新进的货还没有卖出去,市场价格就已经逼近进货价。进货还是炒货,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显然对一些小经销商来说,想单凭自己的力量来完全把握市场变化的节奏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

同时,笔记本产品由过去的高利润产品逐步向平均利润发展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必然。因此,如何降低渠道经营成本成为制造商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完善渠道结构也成为了各个厂商非常重视的问题。

结合优势细分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原来经营台式电脑和其它it产品的经销商的加入,笔记本电脑经销渠道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具有较强终端销售能力和行业直销能力的经销商大量增加,为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厂商的渠道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许多笔记本厂商结合自己渠道的优势,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对市场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

与国内厂商自建渠道不同的是,国外厂商一直采用总模式。随着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快速增长,进入2003年,越来越多的笔记本供应商采用了“开放性”的渠道策略。去年,iBm笔记本分销商仅有5家(分别为英迈、威达、佳杰、和光、翰林汇),而今年这个队伍扩大为8家,雷射电脑、朝华科技加入了这个行列;Hp主要的渠道伙伴为翰林汇、英迈等,随着Hp笔记本逐渐开放了自己的产品,佳杰科技成为该公司新的重要合作伙伴。

紫光渠道架构为区域制、分销加行业三种渠道架构为主的形式。目前,清华紫光的渠道策略是通过区域分销商发展、管理二三级经销商,因此清华紫光要求区域分销商具有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与清华紫光分享经验、共同发展。鉴于地区市场的特殊性,导致发展不平衡。因此从2002年年底清华紫光不再强调“全国一盘棋”的销售战略,而是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渠道策略。

对于neC笔记本电脑来说,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是一个尴尬和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2002年上半年,neC以23%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日本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头把交椅,而索尼和东芝排在neC的后面。同样是这几个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排名却颠倒了过来,neC只能屈居第二阵营。为了改变自己在中国的被动地位,2002年底,neC决定调整渠道策略,主攻行业市场。

近几年来,neC笔记本在国内的销售主要是通过恒昌、和雍、美承三家总来做。三家总之间原本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与分工,一度使人觉得neC笔记本电脑渠道有些模糊。重新定位后,和雍已经淡出neC的渠道体系,剩下的两家总也有了明确的划分:恒昌成为“neC笔记本电脑分销渠道总”,作为“增值商”;美承公司将主要面向行业市场进行销售。据了解,目前neC笔记本电脑在国内行业市场的销售量大约只占到其总销量的10%,其中的增长空间无疑是巨大的。neC希望这个比例能够提升到70%。

“发掘原有pC渠道潜力、灵活机动的多元化渠道队伍和各个击破的区域策略”是同方笔记本电脑渠道政策的三大法宝。对于同方来说,仅仅依靠原pC渠道即难以满足消费者快速增长的需求,同时也限制了用户了解和购买同方笔记本的渠道。因此清华同方提出了“三驾马车”的渠道结构,即对原有的台式机渠道进行挖潜;其次是建立行业的渠道,打通行业关节;第三是吸收笔记本产品的专用渠道。由此而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渠道结构,保证了渠道沟通效率和市场沟通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市场覆盖面。

瞄准终端拓展零售

2002年笔记本领域最大的变化趋势是“重视零售终端”。由于充分意识到销售终端在品牌建设、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拓展优势,从2002年初起,以iBm、Hp为代表的国外品牌供应商纷纷着手建设自己的零售终端网络。这种零售终端网络主要以“专卖店”、“形象店”或“体验知心”的形象出现。目前iBm笔记本80家专卖店已经遍布全国大中城市,Hp的专卖店网络也已日臻完善。这种趋势已成为品牌笔记本厂商提高品牌知名度,拉近消费者距离的最有效的手段。这种现象在2003年会愈演愈烈。

紫光的“移动专家”计划就规划了从2002年到2003年底,清华紫光将在全国建成1000家“移动专家”笔记本电脑专卖店。而截止到2002年末,方正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120家风格统一的方正颐和笔记本电脑形象店,并预计2003年建成300家形象店。

清华同方在搭建分销渠道的同时也在积极进行零售渠道的建设。2002年11月4日,清华同方首家笔记本电脑中关村海龙专卖店设立完成,由此拉开清华同方笔记本电脑渠道建设新篇章。tCL数码也非常重视专卖店建设,tCL数码认为,专卖店是厂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桥梁,承担起产品、服务等各方面的工作。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3

1.构建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教学模式

针对应用型高校的本科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小组式分组教学,即构建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式教学模式,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这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将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的专业和班级打乱,征求学生意愿的同时(可以由学生先提出申请),分别进行高等数学和英语的水平测试,按照学生的基础和意愿分成若干授课小组,并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考核的方式。位于第Ⅰ象限的学生,他们的数学功底较深厚,但英语的水平一般。针对这种情况,授课教师可以选用国内的稍难教材,例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教程,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薄弱的情况,仅对学生介绍名词的英文,作为理解课程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比如,讲授成本理论过程中,共涉及短期总成本(StC)、短期平均成本(SaC),短期边际成本(SmC),平均固定成本(aFC)、平均可变成本(aVC),总固定成本(tFC)等十余个名词。课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记住这些名词,并且还要能够理解这些成本名词背后代表的数学意义,要能够推导公式,并运用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名词一下子让学生都记住,并且能够自己推导和计算,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告诉学生这些概念的英文字母表达其实是其英文名称的缩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短期总成本的英文是Short-runtotalCost,因此用其英文缩写StC来表示。经过多年的教学反馈,这样讲解后,学生普遍反映对于概念的理解加深了,记忆得更劳了。在考核上可以以论文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位于第Ⅱ象限的学生,他们的不仅数学基础好,而且有着过硬的英语基础,对于这样的学生,授课教师可以选用原版稍难的国外经典教材授课,不仅使得学生有更宽阔的眼界,而且原汁原味的外文经典教材还可以让学生加强对于微观经济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意愿都很强,授课教师在课下可以布置一些研究热点和经典的微观经济学外文文献给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考核方式上可以以论文作为结课方式,并鼓励学生撰写外文论文,授课教师挑选出好的论文可以加以修改后,推荐发表。位于第Ⅲ象限的学生,其特点是无论数学和外语的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往往比较低。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比较简单,案例量更大的教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分成若干讨论组,运用更多的案例讨论形式,让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考核时,教师可以采用读书笔记和讨论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综上所述,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方式和不同的考核方式,因材施教,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和兴趣都将有所很大的提升。位于第Ⅳ象限的学生,他们的特点是英语功底深厚,但数学水平不高,针对这样的学生,授课教师可以选用国外经典但内容较简单的教材,例如曼昆原版的《经济学原理》这本教材,就非常适合。这样学生不仅能体会原汁原味的国外经典教材,同时由于该教材深入浅出,模型较少,案例较多,注重经济学思想培养,非常适合英语基础好,而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考核时,教师可以利用外文试卷和读书笔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

2.构建批判式创新思维

培养模式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份子,应用型大学的学生有必要肩负起建设国家、复兴民族的重任。因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刻不容缓。笔者提出的构建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即突破以往只讲经典理论本身的束缚,而将经典理论的来龙去脉悉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理论的产生过程和演进的路径,并在其中穿插介绍其他非经典学派的观点,从而将经济理论的全貌展现给学生,而非以往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的理论本身。在授课前,指导学生阅读教师精选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主地找寻问题。授课时,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的外延和内涵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教师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课后学生根据课堂讨论的结果撰写读书笔记,帮助更好地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个人观点,定期集中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创新。

3.构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

近年来,案例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型高校的学生更加注重实践精神的培养,因而案例教学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构建互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首先,授课教师要选取适当的案例做成多媒体课件。因为低年级的本科生大多缺少社会阅历,较少地接触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选取案例时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多选取身边的案例,如政府报告、热点话题、新闻报道等等,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共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尽可能地还原事件原貌,既节省了时间,又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学生因为缺乏对案例背景的了解,而产生误解和误判。其次,教师起到一个启发诱导的作用,不直接说出结论,而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和结论,然后组织讨论,让学生体会畅所欲言的气氛,教师和学生之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教师通过总结,将微观经济学经典的理论引出,并将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精心的点评,学生可以课下根据讨论的结果完成相关的讨论作业。这样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成为了引导者,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自主性学习的动力加强。

二、总结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4

【摘要】草笔记也可以称为“源笔记”,是学生在课堂上原始的记录。学生用草笔记记录课堂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重点知识、学习思维、引发思考以及解题思路等。草笔记法通过简单纸笔记录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学生从注重结论记录到关注思维过程的一种听课模式。草笔记法促使学生从被动的听到认真参与课堂,课堂上学生要调动多种感官记忆,提高记忆效果。笔者从课堂实践总结常见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提炼出“草笔记教学法”理论意义;同时根据实践提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关键词】草笔记;教学方法;高中课堂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立项课题《高中理化课堂用“草笔记”教学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3]-JKGHD-0566

近些年在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高中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改进方式,然而在现行的体制下,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听讲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虽然现在各地都在研究高效课堂,也提出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是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把教师的讲解完全放弃。教师讲解学生聆听记录的教学一直是不可减少的教学环节,即使我们使用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和合作学习等都离不开听说的交流。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参与课堂?

1.问题的提出2011年笔者受学校领导的委派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申报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的课题“高中理科'自主建构、深化剖析'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究”,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2012年顺利结题并且获得优秀成果二等奖。此次的课题研究是结束了,但是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而增多了。笔者通过课堂观察、与学生座谈、查阅文献等方式又发现许多课堂教学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制约教学效果的关键。笔者通过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认为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高效课堂就很难实现。我们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的,即使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学生时间观念太弱。学生在进入课堂后总是要用一段时间进行适应。笔者在多个班级观察发现,这些是与学生的习惯和课堂管理有关。我们尝试过多种方法,例如通过提前进入课堂的方式、反复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准备好,但是仍然得不到解决,大多数学生只有听到上课铃声后才慢慢的走进教室,然后翻东找西的准备教具。我们为了改变他们的习惯,曾经通过处罚迟到学生,但是这种方法只是疏远师生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一般会耗费一到两分钟的时间,长期以往就导致大量时间的浪费。

(2)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连续集中精力可达到20分钟以上,但是笔者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却不能做到。笔者原来一直认为是课堂不够精彩不足以吸引他们,后来笔者发现即使把课堂设计的很精彩还是有很多学生分神。甚至来讲,如果课堂设计太多精彩的活动,大多数学生只对活动有深刻印象,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牢固。有时间同样一句话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多次重复,期望学生能记住,可是提问、检查等反馈方式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课堂提问效率低。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指定的学生回答,没有回答任务的学生中有70以上的是在观望,认为这段时间就是为了提问这个学生,进而把时间浪费掉。笔者也对这方面经过多次提醒,但是效果并不好。如果提出的问题有群体近行口头回答,导致后排的学生听不到教师的讲解;同时回答的就是活跃的几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随声符合,这样的课堂表面上课热闹,但是没有效果。这种假积极的场面对教师也是一个误导,导致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

(4)学生学习习惯得不到矫正。学生在初中、小学时依靠机械记忆可以得到较好的成绩,在他们的潜意识中认同这种方法,在高中课堂迁移此法的时候,会导致成绩的不理想。这时学生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一般情况下,他们不认为是方法的问题,反而归结到自己能力不足,开始否定自己,长期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5)课堂笔记成为负担。有记笔记习惯的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记录上,成为一个“书记员”。课堂没有自己的思考,被动的听讲也导致成绩的下滑,这时他们认为自己的能力低,很努力也没有提高成绩,就对学习失去信心。同时由于他们学业的繁重,一般很少会再抽时间阅读笔记,没有及时的复习,记忆效果也比较差。

(6)重答案轻过程。学生做题时和回答问题时仅仅追求答案。这些学生在课堂只是追求答案,而不管思维过程,题海战术使他们学习虽然很累,但是学习效果并不好。

这些问题的发现再次促使笔者思考,在阅读大量的教育教学著作后,笔者利用课堂“草笔记”进行教学,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减少不良影响,提高教学成绩。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

那么“草笔记”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2.理论假设“草笔记法”是用纸笔的方式把学生获取的信息表达出来的一种听课方法。草笔记这个名字很熟悉,草笔记虽然说和我们原来用的笔记类似。虽然说同样是笔记,但是一个草字就有新的含义。草笔记是把草纸的功能和笔记的功能合并在一起的记录方式。草笔记是学生用散装纸进行记录的方法,用草笔记时不能用完整的本子,而是用单张纸。因为完整的本子容易保存,学生记录后不会再进行重新整理。草笔记不仅仅用来记录获取的信息,更需要记录自己的思维、疑问。也可以说,草笔记是学生用来记录信息,也是用来和自己内心交流的平台,是用来自我检验试卷;学生把单一听觉学习的方式变为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记忆学习的平台。草笔记与普通笔记的区别:草笔记的重心不仅在记录信息,更是在自我交流,师生交流;普通笔记是简单的记录。

美国莱曼・斯泰尔(LymanSteil)认为学生大约70的课堂时间用于倾听。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发现“听讲”学习方式,也就是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效果是最差的,两周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这样我们的教学效果就是低下的,高效课堂也是无从谈起的。草笔记的使用就可以使学生从单一的聆听变为多种感官的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听讲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听到的信息写在纸上,需要他们调动内听觉和内视觉进行转换,同时写出来又变成视觉刺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取的信息经历:听觉讯息外听觉器官(耳朵)内听觉(大脑)内视觉(大脑)内感觉(大脑)外视觉器官外部动作视觉讯息纸张上文字或图画经过这一系列的感知加深学生的记忆。

草笔记记录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进行解答。学生把答案写出来,就是我们当堂检测,能够明确学生是含糊的记忆还是清晰的理解。对于难题,草笔记成为学生的草纸,可以记录他们思维过程,在教师讲解后他们很容易找出思维的漏洞,即使出现错误也是他自己可以立即改正,留下的疑问又可以记录等待教师的解答或者下去后和同学讨论。这种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果,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自己问题,把问题留在行为阶层,不至于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能力阶层,减少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

草笔记要求学生听课过程中全程参与,否则他们不知道教师的问题,就无法进行回答。这也就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学生上课分神的问题。

草笔记是散页纸张,不好保存。学生记录的重要信息也在上面,他们必须经过再次整理转写才能保存在正式笔记本上,这个过程也就要求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

草笔记在下课时教师及时的收集同时进行批改,能够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教学中师生之间理解差距。有利于教师对于教法的改进和学情的把握,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3.课堂实施建议根据笔者设计的意图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操作草笔记教学法的课堂:

(1)上课师生互相问候后,要求学生准备好纸笔,同时要求他们写上姓名。

(2)在学生准备纸张和教具的时间,教师可以把本节课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标准告诉学生;基本知识要板书出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安排的课堂活动,进行的课堂程序,以及分配给他们时间。

(3)要求学生对草笔记分区使用,按照课堂程序,每个程序的记录思考写在一起。同时要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以补充或修改。

(4)要求学生不仅记录知识点而且要进行回答解释,甚至要简要记录思维过程。

(5)教师不能急躁,每讲一个知识点后要留给学生足够时间记录,提问时根据难度适当调整等待时间。教师要走下讲台及时检查学生回答记录情况,对于错误可以当场纠正。注意此时师生交流不能影响其他人。

(6)教师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把综合性强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让学生攀登到最终问题上。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笼统,不清晰的问题导致学生回答的困难。一个问题不能用太多的语言才能回答完全。

(7)对于大多数学生都熟练掌握但是因为间隔时间较长的知识可以进行群体性回答,就是说对于仅需要提示、回顾的知识不用再草笔记上回答。

(8)重要的概念、问题可以先让学生在草笔记上独立回答,然后分组校对、讨论,最后再有老师总体纠正。

(9)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简单表示出思维过程,写出存在的疑问,然后再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时要提醒学生对比自己的思维误区,最后再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反思总结。

(10)课堂时间不能全部用于讲解,而是要留下四到五分钟让学生再总结、反思、补充。是否需要讨论就要根据本班的学生结构水平实际安排,笔者在操作时这个时间是不允许他们讨论。

(11)草笔记教师一定要在下课离开教室之前收起来,就是不能全部批阅,也要进行部分收缴批改。

(12)最后一项活动必须由教师完成。要告诉学生下课铃是给教师的提示而不是告诉学生下课,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指令后才能下课。课堂的最后一道指令一定是教师说“下课”。

参考文献

[1]YvonneGentzler.新教师最佳实践指南[m].贺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黄邵裘,黄露丝玛丽.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尤・克・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m].张定璋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李中莹.重塑心灵[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

[5]乔治・J・波斯纳,艾伦・n・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教师课程开法指南[m].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吴瑞祥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DavidLittle自主学习方法与途径[m]邱永忠,林,江琴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7]RandallSprick.高中课堂管理――行为管理的9项策略[m].王勃涛,刘文琴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8]LindaCampbell,BruceCampbell,Dee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m]霍力岩,莎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9]杰罗姆・范梅里恩伯尔,保罗・基尔希纳.综合学习设计[m].盛群力陈丽王文智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5

一、概念模型,建立体系

模型是人们为了学习和了解某种事物而开发的一种工具,它可用定量表示也能定性表达。以化抽象为具体为手段,或者是通过抽象的形式表达来实现对事物的理解。因此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就经常要求学生借助模型这一工具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材在编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时,就是通过以下理论模型,讲解达尔文的学说的。如根据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事件2:物种内个数能保持稳定;事件3:资源有限,得出推论1:个体之间有生存斗争,在此基础上和事实4:个体存在差异即变异;事实5:变异可以遗传,推导出结论2:有利变异存活和繁衍的机会多,进而得出:有利变异积累,生物进化成新类型。但是若以学生能够轻松记忆为目的,此模型依旧存在不够简洁、内在关系不够突出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学说更深刻的理解,笔者引导学生沿着起因与结果这条路线重新梳理了自然学说的理论,构建了以下概念模型:在食物空间等环境有限的条件下,生物存在度繁殖导致生物之间生存斗争的产生和发展,而生物演变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推导出适者生存的核心观点。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建立概念模型,在此过程中是对知识的反刍与消化。概念模型具有表达简明扼要的特点,便于学生强化记忆。在体会到概念模型的实用性后,学生们举一反三,将它运用到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方面的记忆。

同学们在学习与理解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不仅有助于记忆力的提升,更收获了创作的成就感。通过概念模式的建立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进化与适应的观念,同时也强化了其用生命观念去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的意识。

二、物理模型,发现规律

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中,有一个知识点让许多学生感到无可奈何,这个难点就是细胞的减数分裂。同学们表示课本上虽然讲解详细但还是过于抽象,所以理解记忆起来就比较困难。为了打破这一困扰,笔者采取构建物理模型的方式,让知识自己“说话”。

在进行减数分裂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预习做到对知识有关初步的了解,然后笔者拿出事先做好的物理模型――表示染色体的纸条和可以将纸条固定在黑板上的钉子。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表示细胞,将两对染色体置于其中表示精原细胞演化成的初级精母细胞。这两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并由同一个着丝点连接,钉子在此充当着丝点。将大小相同的同源染色体对称的某一位置的片段交换贴好,表示发生了染色体交换现象。将大小相同同源染色体并列放在赤道板两侧,此时再用细线表示纺锤丝栓接在钉子上并分别向上下牵引,来表现在纺锤丝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开的情况。用物理模型初步展现了精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让同学们将课本上的表述与看到的现象相结合,通过视觉的刺激同学们更好的理解了生命现象。有了这次经历,我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展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同学们都积极地动手操作起来。

通过建构模型,可以防止学生被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从而帮助其抓住事物的根本特征。学生用身边简单的物品构建模型,让生命的现象或过程得以再现,更容易掌握知识的规律。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养成,提升其核心素养。

三、数学模型,揭示本质

数学模型建构的一般步骤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数学形式表达事物性质继续实验观察,检验修正模型。建构数学模型对学生的科学探究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提出新要求,因此建模的过程中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

例如在学习孟德尔杂交实验的数学比例式3:1,9:3:3:1,1:1:1:1等就是典型是数学模型建构。这些数字将生命现象量化,帮助学生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在这些数字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不难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如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产生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①双显性性状(Y_R_)的个体占9/16,单显性性状的个体(Y_rr,yyR_)各占3/16,双隐性性状(yyrr)的个体占1/16,对应9:3:3:1。②纯合子(1/16YYRR+1/16YYrr+1/16yyRR+1/16yyrr)共占4/16,对应1:1:1:1。另外,杂合子占12/16,其中双杂(YyRr)占4/16,单杂(YyRR、YYRr、Yyrr、yyRr)各占2/16,共占8/16。③F2中亲本类型(Y_R_+yyrr)占10/16,重组类型(Y_rr+yyR)占6/16。每一个数字对应一种现象,学生将数字与生物的性状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解释生命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建构数学模型是以逻辑推理为手段,量化生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通过建立数量关系达到认识生命现象的目的。学生通过建模这一活动,挑战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在抓住本质的同时更快速有效的掌握知识。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6

本论文尝试性地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mti英语口笔译二年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paCte研究小组的翻译能力构成模式为参考,选取语言外子能力中的百科知识以及心理生理因素中的认知因素(工作记忆、快速命名和逻辑推理)为自变量,试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SpSS(17.0)数据分析软件探究工作记忆、快速命名、逻辑推理和百科知识对笔译能力的影响程度。论文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框架,为本篇论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归纳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研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切入点。第三章为实验,首先说明了研究问题,然后阐述了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即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实验对象、实验设计、实验材料、实验程序,最后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第四章为实验结果,主要是针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呈现分析结果。第五章为结果分析及讨论,主要是针对第三章提出的研究问题并结合第四章的实验结果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及讨论。第五章为结语,总结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并提出研究结果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

第2章文献综述

2.1翻译能力体系构建研究回顾

对翻译能力界定的分歧和争议使得国内外研究者对翻译能力的构成研究也各执一词。纵观国内外学者对翻译能力构成的研究,可以发现人们对翻译能力的认识逐渐从模糊走向成熟,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其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因素阶段。在该阶段中,学者们普遍认为语言能力是决定翻译能力的唯一因素,对翻译能力的认识仅停留在语言层面。例如:Harris(1977:96-144)认为,只要语言能力够强,任何一个双语者都可以成为“自然译者”。toury(1995:241-258)也认为双语者具备“天生的翻译能力”(innatepredispositionfortranslating),双语能力和天生的翻译能力是共同存在的。第二阶段为多因素阶段,该阶段打破了传统的思维,研究视角渐趋多元化。学者们也逐渐达成共识,认为翻译能力不仅局限于语言能力,而是由多项子能力共同决定的。例如:肖维青(2012:109-112)对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式与翻译测试的构念进行了阐述,认为指导翻译教学的理论应是多元素翻译能力模式,而单一元素的翻译能力则十分不利于翻译教学。

2.2认知因素和百科知识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研究综述

在认知因素对翻译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中,探讨逻辑推理对翻译能力(多指笔译)影响的文章相对较多,其中大部分学者研究的是逻辑推理能力在翻译模式、翻译教学、科技翻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在翻译模式领域研究中,胡玉辉(2008:118-122)综合代码模式和推理模式之长,在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一个语码—逆推模式的推理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涉及演绎、归纳等多种逻辑推理策略的“翻译语码—逆推”模式,并结合例子简要描述了翻译过程的内部推理机制。在翻译教学领域研究中,齐惠荣,赵月娥(2001:108)强调在英汉教学中,可通过典型例句的讲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其翻译水平。在科技翻译领域研究中,逻辑推理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切入点。例如:王平(2010:1-4)强调指出人们常常忽略逻辑推理能力在科技翻译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例说明了科技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三种逻辑活动,即逻辑分析、逻辑判断及逻辑验证。杨洁(2012:16-17)通过分析实例指出科技文本中深层逻辑语义关系对等的重要性。

第3章实验..................12

3.1研究问题....................................12

3.2研究方法......................12

第4章实验结果.....................15

4.1描述性分析结果...............................15

4.2相关分析结果...........................15

4.3回归分析结果.........................17

第5章结果分析与讨论........................21

5.1认知因素总体对笔译能力的影响.....................................21

5.2工作记忆/快速命名/逻辑推理对笔译能力的影响.......................22

第5章结果分析与讨论

5.1认知因素总体对笔译能力的影响

另外,对于认知因素对口译能力的贡献率明显大于对笔译能力的贡献率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与笔译相比,口译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语言的转换,因此口译的难度系数相对较高,而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反应速度、工作记忆等认知因素层面,因此,口译对译者的认知能力提出了比笔译更高的要求。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7

1.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在数学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许多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时,没有对新课程进行好的预习,或者预习不到位,对新课内容知识有了大概的印象,没有理清教材的整体思路,对新课将要讲解的内容缺乏整体的把握。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预习。

例如,在新课标苏教版九年级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预习上。教师可以现在黑板上画一个椭圆,在里面写上“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然后从主题的中心点发散划分支,将这一章将要学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以及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这三个小节写在分支上。具体的分支内容也可以按照主题和分支的方法进行划分,帮助学生理清这一章的脉络,让学生在预习中,能够准确把握这一章的重点,理解ax2+bx+c=0(a≠0)在这一章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形式。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在预习过程中用“√”、“×”、“?”等符号标记预习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学习预习中没有弄懂的知识点,重点把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要点。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把握课文内容的脉络,明确这一章节需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文的重难点进行集中精力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这一章节普遍遇到的问题,然后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讲解,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2.应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复习

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知识单元的复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复结的兴趣。在复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回忆思考,理清整章内容的脉络,找出这一章所讲述的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画出思维导向图,并上交批阅。教师在批阅学生的思维导向图时,要及时把握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学习状况,同时对思维导图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指正修改。最后在复习课上对一些错误的思维导向进行再一步的讲解训练,同时也可抽取典型的作品进行补充和拓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初中生的数学知识并不系统,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把已学的知识内容和即将学习的新课内容融入复习的讲解中,画出它们之间的相关联的知识链接点,通过关键词和图像的记忆,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思维导图编制出自己的数学知识网。除了按章节复习外,教师还可以按照知识的分类进行复习。例如三角形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支点复习,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交叉关系进行系统复习,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教师在复习中,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通过思维导图的网络知识结构,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学生在复习中能够不断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新知识和旧有知识进行整体把握。

3.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8

此次的实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根据一本书上所提供的原始凭证以及一些虚拟的资料初步接触会计今后要做的基本工作,比如说设置账簿、填制记账凭证、科目汇总、登记明细账以及总账、结账与对账、编制会计报表。

虽然已经接触会计这门专业知识有一年多了,但是很惭愧我们对于实际怎么建账、填凭证等都还很不明白,许多细节方面的知识都不是很清楚。还记得刚开始实习的第一天,老师要我们首建立总账和明细账,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准备好一些基础工作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才开始了最初的工作,建立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各种明细账,接着再根据模拟的会计资料录入期初余额。每位同学都做的很投入,顾不上与身边的同学闲言碎语,也顾不上擦去额头上流下的汗水,深怕一个不留神就把数字给填错了。最后再试算平衡,要求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总账借贷方余额要与下设的相关明细账户借贷方余额合计数相等,试算平衡之后才可以进行本期业务地登记。经过一两天地工作,大家都慢慢地进入了模拟实习的状态,我也发现了会计这项工作的确像别人说的那样很繁琐、很枯燥,需要有耐心,需要仔细认真。比如说建账的时候,我们不知道反反复复地写了多少个“期初余额”。

做完一些期初的工作后,我们进入了最主要的工作——填制凭证。总共有79笔业务,分三次完成。原本以为这会是比较简单的任务,只要通过原始发票判断这笔业务归属的会计科目,再根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填上数字就可以了。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一笔涉及到两个以上的账户时,怎样把它写出复合地会计分录才是正确的,又比如说一些预提待摊的账户应该怎样分配金额;还有最麻烦地计算分配和结转一些辅助生产费用、材料成本差异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对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的知识掌握地很熟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每完成一批凭证后,我们都会做一次科目汇总表,虽然比较麻烦,但是等做到最后把借贷方试算平衡后,我们的心情不知道会有多好。还记得第一次科目汇总的时候,由于自己的一些小错误,怎么也平衡不了,真的差点就放弃了,可是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反复地和同学对照了几次,终于找出错误之后平了。于是我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急躁,一定要静下心来,容不得有半点马虎。虽然没有一次就把账做平,但是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当会计的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能够把账做平。

在填完凭证之后便是登账了,必须根据每张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虽然看上去有点像谁都会做的事,可重复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擦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要求的。例如数字写错了还得用红笔划去,再用黑笔把正确数字协商,最后还要签章。而且字迹还得清晰清秀,数字也不能写错方向。如此繁琐的程序真的让我不敢有一丝松懈,以致于每天在那坐上几个小时后汗水都能浸湿我的衣服。因为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要是在以后的工作中,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账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账记好之后,接下来就是结账,印象最深的便是划两条红线,每一账页要结一次每个月要结一次,划红线划得手都疼了。而且结算那些数字是最容易出错的,必须反复地验证几次才能够确定是否正确。接着便是对账了,如果前面没有出现错误的话,这一步还害死比较简单的。

做完上面的一切工作后,便是编制会计报表了。填上编制单位和编制时间后,根据总账或有关明细账资料按项目填列,必须保证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最后还要签名。

经过这次的手工模拟实习,发现了自己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第一: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以致不能够很熟练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第二,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事情也不够认真仔细,以致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写错数字,记错方向。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真正地把从书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接触到了以后当一名会计要做的许多事情。虽然实习这段时间每天都很辛苦,但是我认为值得,也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有多辛苦,相信每一个岗位只要你用心、认真地去做了,都会很累,但是你却可以从中收获到很多,正所谓有得必有失。我相信我可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努力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严格地要求自己,做一名好会计。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9

沙坪坝区西永,一颗开放的种子破土而出――伴随着综合保税区“呱呱”坠地,这个地处重庆主城西部的弹丸小地,一夜间迸发出让人瞩目的能量。

崭新的平台

十天前,2月15日,虎年大年初二,刚从广西慰问回京的总理来到办公室,拿起一份关于在重庆设立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文件。随着总理提笔落下,中国最大的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尘埃落定。

“最初是想建中国最大的出口加工区。”回想起一年前的构想,西永微电园开发公司董事长王学斯,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2009年3月,重庆第一次提出在西永新设出口加工区的想法。已经有一个出口加工区的重庆,之所以会想到“梅开二度”,源于惠普。

2008年10月,重庆与惠普签订协议,将惠普400万台内销电脑生产项目引进到西永。按照设想,接下来,重庆就引进出口笔记本电脑项目与惠普及其代工企业开始谈判。

“西永生产基地能否拥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功能,成为谈判的焦点。”王学斯说。

这也是出口加工企业在上马新项目前,最关心的投资要素之一,尤其是对成本控制、交货时间非常敏感的笔记本电脑行业。

对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it巨头来说,如果生产基地得不到保税功能支持,投建每天进出料件、成品数以万计、十万计的出口笔记本电脑加工项目,资金占压、供货时间,哪一样都输不起。

内陆重庆必须向沿海看齐。

2008年7月,黄奇帆专程赴京,海关总署的回应十分明确:全力支持。

2008年8月13日,重庆向国务院正式上报《关于恳请设立重庆西永微电园出口加工区的请示》。三个月后,由海关总署等六部委组成的中央调研组来渝。中央调研组经过深入考察、慎重研究后,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大局出发,主动向重庆建议:将申请设立的“西永出口加工区”改为“西永综合保税区”。

一个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港口功能为一身的西永综合保税区顺势而生。这是重庆正倾力打造的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全、规格最高、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对笔记本电脑生产企业来说,绝对是重大利好消息。”英业达集团副总经理简锦焰说,“它将为企业节约近三成物流成本。”

一个崭新的开放平台在西永隆起。

在税收方面,今后英业达等企业从境外采购大宗货物时,货物进入保税区,海关将暂缓征收进口关税、消费税等税费;境内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后视同出口,实行退税,这将帮助企业加快现金周转。

此外,货物的通关时间也将大大缩短。简锦焰表示,英业达若从外地采购物资到重庆,现在的通关时间一般需六小时,而有了保税区后,时间将缩短到两小时以内。

“模式”的胜利

合着西永综合保税区的节拍,重庆在内陆开放中占据了又一个制高点。

“幸运之神”因何再次相中重庆?

这要从重庆的内陆开放梦说起。

重庆的目标是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而经济中心必然是开放中心。但重庆,这个远离大海的西部内陆城市,一直远离世界和中国的经济核心。

物理距离无法改变,但经贸“距离”却可因人而变。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撬动重庆内陆开放的“阿基米德支点”在哪里?

“如何实现重庆跨越式的发展可以开出很多药方,但是核心的问题是扩大开放。”市委书记一语中的,“只有在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汇聚全国乃至世界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种种要素为我所用;只有在开放中才能使我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竞争。”旗帜鲜明地说,“重庆完全有必要把开放作为我们发展经济的第一动力!”

找到了支点,还得有具体的办法。

“世界是平的,但这个规则并不一定适用于西部,西部要实现开放,必须创新模式。”黄奇帆深谙开放之道。在他眼里,加工贸易是拉动一个区域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而这正是重庆的短板。

希望之光在2008年被点燃。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一般的电子产品消费品市场相对萎缩,但笔记本电脑市场却每年增长30%,到2013年,全球电脑的销售量将达到3.2亿台。敏锐的重庆决策者把目光瞄准全球笔记本电脑加工贸易。

过去的20年,笔记本电脑生产都集中在长三角、沿海地区。因为沿海加工贸易的传统模式总体为“两头在外”,即零部件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但重庆距沿海有2000公里距离,有着望而生畏的物流成本。重庆要捕获这个新猎物,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种新模式的诞生,改变了这一切。重庆决策者创造性地提出,将整机和零部件分离的水平分工模式,转变为垂直整合一体化的新模式。

凭借这一崭新的模式,重庆说服了惠普,也说服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it巨头。这一模式,颠覆了只有沿海地区才能制造笔记本电脑的“传统”。

有了好的模式、好的企业,还必须有好的平台。

“纵观中国,从南至北,几乎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腹地,都有一个综合保税区。”王学斯说,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构想也就顺理成章。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自2006年起,国务院未新批过综合保税区。国内其他城市的综保区申报都是按先筑巢、再引凤的顺序,唯独重庆敢想敢试,先引来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等“凤凰”后,再申请建立综保区。正是这种模式的创新,让国家很快就下定了决心。这次西永综合保税区,从申请到瓜熟落地,仅187天就获得批准。

“双核”驱动力

种种创新,使得西永综保区在获准之日,就已飞奔在发展的跑道上。

目前,这里已吸引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五年后,这里将形成超过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并带动大批笔记本电脑零部件、服务器、打印机、液晶屏幕等信产制造、配套项目。

届时,这片10.3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高产田”――每年可容纳近50万人就业,为重庆经济贡献约7000亿元产值,实现外贸额近1000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十倍。

此外,重庆也将目光投向了加工贸易价值链高端――研究开发和销售结算。

传统加工贸易,跨国公司一般将研究开发放在海外。“重庆的模式是一种集群模式,当整机投入100亿元人民币,零部件的投入会达3000亿元,零部件企业投下血本后,一定会将其研发基地也放在这里。”王学斯分析。

因此,重庆这个加工贸易模式,在价值曲线上,不仅有低端的加工,还有高端的研发和结算,是“微笑的加工贸易”。

目前,在西永综合保税区的推动下,重庆建成中西部地区第一大加工贸易基地的目标指日可待。而这,距离重庆获批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不过一年时间。

2008年1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这是我国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它将带动辐射以重庆主城为中心、半径500公里、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吸引更多世界500强进驻……

数学建模笔记总结篇10

在中职的各门学科当中,中职数学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但由于与初中数学相比,其学习难度跨度较大,学习模式与教学模式的变化也较大,这就导致许多同学在将理论定理以及知识点等内容烂熟于心,面对一道道数学习题时仍就无从着手,从而导致其数学成绩出现严重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对中职数学的学习兴趣。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起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使他们重新燃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攻克数学难关,解决数学难题的重要法宝,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得笔者对中职数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些许的感悟。下面笔者就从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集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采用变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三大部分对中职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浅述。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的关键所在。但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模式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题海战术,忽略认知与情感,使学校变成单调死板的传授知识的地方,这种封闭性、狭隘性的教育模式其实是十分滞后的,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甚至是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这种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优化。

例如,在函数的基本性质这一部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其最大值与最小值,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绚丽的烟花片段,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烟花距离地面的高度与升空时间之间的关系怎么确定,其达到最高点绽放的时间是多少,此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诸如此类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数学之于生活的重要性,与生活的息息相关,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重新燃起她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希望。生动的情境创设,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为其提供自主探究的平台,从而使数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年来,随着我国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也被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对于中职数学来说,其也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主要依靠的是老师的讲解,但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死板,大多数学生会因为难以接受而对中职数学学习失去兴趣。但这种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场不一样的视觉饕餮盛宴,可以使原本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起来,使原本抽象的理论知识更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图文并茂、试听相协的教学方法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变为主动探究,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与记忆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这一部分中,多数学生会觉得较为抽象,尤其是用数学语言表达几何置关系与画实物图上,这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等内容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其面对一道道数学习题时无从下手。笔者认为,针对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其中,借助多媒体将空间几何体制出,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其中线与线、面与面以及线与面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在对其进行引导,学生便会自主的画出三视图。诸如此类的问题,均可以经由这种教学方法,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原本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主动探究,进而燃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采用变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式教学是新课标较为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指的是变式应用以及多证变式,例题与习题一题多解与多变,或者多题总结归一等等,而不仅仅是定理、公式的变式,其是一种灵活性非常强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观察,从而经过变式探究总结其规律,获得其概念的外延,最后在经由小组讨论等其他方式理解深化、巩固升华该概念。

变式教学的切入点在于对题型的变化,对定理公式的变化与引申,需要思考者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去思考,比如有些定理可以用直接推理的方式去证明,而还可以利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将代数几何化,通过相互变化,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进行变式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建立一套高效立体化的学习模式,具体的做法是:第一点,让学生作好这些变式等内容的课堂笔记,在进行记录的同时,学生会自主的对其进行整合分析与补充,使其思维得以活跃起来;第二点,在这些变式之后,鼓励学生对其进行系统的归纳与总结,找出该部分的重点难点等内容,并梳理通顺,加深其对重点难点内容的记忆;第三点,鼓励学生对易错点进行整理,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变式或是例题进行分析讨论,这种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成绩大幅提高,重新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