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的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3:17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1

摘要:

茶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已然成为苏州茶业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苏州旅游、茶馆、演艺业、展会等方面阐述了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苏州的特点,在政策扶持、资源深挖、人才共育等方面寻求有效对策,以期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快速、长效发展。

关键词:

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现状与对策

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标志着文化创意产业被提升到了21世纪新兴战略产业的高度。2014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6.5%。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格局

苏州文化创意产业致力于向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2013年,苏州已拥有7个部级、11个省级以及39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主要涵盖了数字内容、信息服务、影视、动漫等多家企业,初步实现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全覆盖,初显了产业集群效应。然而,发展的背后也透露出不少问题。目前,苏州文化创意产业由于一拥而上的建设,带来了品质参差不齐、缺乏标杆企业示范、缺少特色的运营模式,最终导致产能弱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

二、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升温,苏州的茶文化产业复苏势头迅猛,与茶相关的创意产业悄然兴起,具体表现为茶文化旅游、茶艺馆、茶博物馆、茶博会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一)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化发展苏州太湖旅游产业协会依托其自身优势,将吴中太湖自然山水景观与茶文化有机结合,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体验之旅,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的发展。苏州每年春季的“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已然成为推动当地茶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活动与形式,并在当地呈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5年,随着苏州茉莉花茶制作技艺列入苏州吴中区“非遗”名录,苏州茶文化旅游又新添亮点,深挖苏州虎丘———山塘街线寻找苏州“三花”文化旅游线,苏州平江路上苏州好风光土特产店成为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之地。

(二)茶馆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苏州的茶馆先后经历了多次的洗牌重组。最初的茶馆多以亲民价格、单一茶品的“清茶馆”和听评弹说书的“书茶馆”等传统茶馆为主,之后兴起了以自助茶点为特色的杭派茶馆,再到现如今多元化发展的茶艺馆,创新的经营模式和内容成为这一时期茶馆的特色。苏州现有的茶馆,在设计与功能上都越发重视文化特色,不同文化主题的茶艺,如禅茶茶艺、文士茶艺、商务茶艺等,纷纷出现在各大茶馆和茶文化展会活动中,处处彰显现代的苏式慢生活节奏。众多茶馆中,苏州旺山“挹翠轩”茶馆是最具苏州特色的中式清饮茶苑,因绝佳的环境和深厚的隐士文化有机融合而形成苏城独具特色的茶馆,并于2012年获得全国十佳特色茶馆荣誉。此外,2014年8月,苏州斜塘老街开设第一家公益茶馆“施斌茶馆”,以茶为载体,为茶客们免费开设评弹讲座、免费培训苏州话,旨在传承苏州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苏州茶馆的新星。这些正是苏州茶馆走向茶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尝试。

(三)茶文化演艺业初试牛刀苏州根据自身的文化优势,曾先后邀请国内知名的明星刘亦菲和苏州籍明星韩雪担任苏州吴中区旅游形象大使,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品牌代言人,同时还邀请国内著名导演张晓春拍摄吴中旅游形象片,强强合作,扩大了苏州茶文化的影响力,极大地提升了苏州茶文化的软实力。目前,在茶为主题的演艺业方面首推福建,起步早、影响力大,主要作品有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大红袍》,以及乌龙茶动画片《乌龙小子》,这些已然成为了当地茶文化演艺的代表作。

(四)具备一定规模的茶文化展示场所2010年10月,江南茶文化博物馆作为苏州地区首家茶博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博物馆由东山茶厂投资建造,是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博物馆。馆内系统性展示了苏州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此外,展馆还配套有以太湖水产为主的餐饮“得福楼”,以度假休闲为主的宾馆“碧螺山庄”,以品茶观景为主的茶馆“紫金堂”等。江南茶文化博物馆已成为地产碧螺春茶对外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此外,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博览中心也成为苏州茶文化展会的重要场所。依托苏州工业园区的全国商务旅游示范区的平台以及一流的展会环境、专业的展会服务,该博览中心已成为苏州展示茶文化的新窗口。

(五)举办丰富的茶会展活动在茶会展和茶活动方面,苏州正不断地做大做强。2012年,苏州举办首届茶博会,展会活动主要集展示、鉴赏、交流、交易于一体,旨在通过大型展会以茶会友,促进苏州茶文化的发展。如今茶博会已然成为常态,定期举办,成为推动苏州茶叶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推手。

三、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体来说,苏州的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萌芽,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茶文化创意产业意识尚显薄弱以往苏州茶产业主要固守于传统产业方式的发展,相关协会、行业只把文化作为单纯的营销工具,流于表象,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普遍的深刻认识。因此,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意识的普及工作亟待加强。在苏州的茶业界,“三万昌”是百年老字号,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上世纪末,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苏州三万昌茶叶有限公司把“三万昌”金字招牌重新树立,加快店铺连锁经营建设。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与发展,曾经辉煌的“三万昌”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原有的茶叶门店经营和传统茶楼的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下市场的需求。面对“茶产业文化化”的发展形势,苏州茶企逐步意识到唯有将茶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方能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市场变化,成为业内的万年青。

(二)丰富的茶文化资源未得到充分挖掘苏州碧螺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积累和沉淀意蕴之深远可以肩比杭州龙井茶文化,碧螺春茶早已融入苏州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然而,苏州的茶文化资源不止于此,尚有许多资源未被挖据与利用起来,例如方兴未艾的苏州地产碧螺红茶以及其衍生茶产品,还属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苏州茶文化资源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三)茶文化创意高素质人才短缺茶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发展的产业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目前,苏州各大院校对茶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偏向于茶文化基础知识及茶馆经营管理等方面,而针对茶产品设计、策划等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显得相对薄弱,导致传统产业的人才已不能满足茶文化创意产业工作的需要。近年来,苏州许多高职类院校纷纷开设了茶学专业或茶相关课程,为苏州市场输送着具备茶知识与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正不断壮大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队伍。

四、助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倡导茶文化消费2014年,苏州成为拥有500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巨大的消费市场给茶文化消费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化消费需求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应通过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开展具有特色的茶事活动,积极创建茶文化消费氛围:定期开展形式各样的茶事活动,如“武林斗茶”擂台赛、茶学专题研讨、专题茶展会等;在全市的基础教育中增设与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聘请茶专业人士给中小学生开设茶艺课外活动课,在苏州各区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公益性的少儿茶艺体验活动,从娃娃抓起,引导广大青少年了解并走进茶的世界,崇尚中国茶文化。

(二)构筑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发挥产业集聚效应苏州的茶企业、茶叶店数量虽然较多,但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茶业城纷纷出现,苏州茶产业正在不断升级,试图改变原有的小而分散的格局。目前,苏州建有大龙港茶城(2000年)、美地茶园(2006年)、港龙国际茶城(2011年)以及天荼茶城(2013年)四个初具规模化的茶叶专业市场,并在长三角地区打响了品牌。应对“茶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茶文化创意产业园模式正成为新的发展方向。随着苏州大龙港茶叶市场转型更名为大龙港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其经营项目集茶叶茶具、茶文化交流及培训、茶工艺品设计、仓储物流及茶相关产业为一体,积极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充分挖掘,巧妙利用苏州茶文化资源茶文化资源是茶文化产品的创作来源,应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打造苏州茶文化产业集聚区。苏州除了知名的碧螺春茶之外,一些养在深闺的名茶如茉莉花茶、虎丘白云茶及相应的文化等还有待挖掘与利用。利用现代传媒的推广力,加强对地方产茶历史文化的宣传工作,积极宣传苏州茶俗文化,复苏苏州传统的茉莉花茶制茶工艺,大胆革新碧螺春红茶制茶工艺。同时,巧妙地将茶与苏作工艺有机融合,打造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产品,丰富苏州的茶文化市场。

(四)培养人才推动苏州茶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未来,苏州高校培养的专业学生必将成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可以依托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破院校间的限制,将茶文化相关课程推广为国际教育园区网络共享课程,从而普及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市场变化,与时俱进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学科有机融合,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而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适应市场需求,从而推动苏州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罡.关于苏州高职教育对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考[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夏良玉,官玉琴.论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闽茶文化产业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2).

[3]李令群,谢向英.福建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探[J].武夷学院学报,2014,(1).

[4]郭莉.闽台茶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新亮点———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度开发[J].当代旅游,2012,(4).

[5]毛雪莉.浅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2,(10).

[6]曹瑞阳,李中斌.基于Swot分析的武夷山创意茶文化旅游业发展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2

关键词:皖江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2-0020-04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1],文化创意产业集创意性、娱乐性、参与性和时尚性为一体,是具有产业性开发、知识产权营销和巨大经济效应的产业,也是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更高形态和结构升级,以文化内容为主体,体现出文化经济化,以及文化与经济互动融合的特点。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美国以版权产业作为总体理念,英国和澳大利亚强调创意,日本和韩国则视为内容产业,而在中国更强调文化的价值。[2]安徽地区文化底蕴丰厚、资源丰富,由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不同,形成了皖江文化、淮河文化和徽州文化等三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淮河文化融合了平原文化和农业文化的特点,徽州文化则是商业文化和儒家文化相结合的典范,皖江文化具有开放性和水文化的特点,以文以载道和经世致用为价值取向,具有革故鼎新和开拓创新的实践思维,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和创意源泉,也推动了皖江创意文化经济的发展。

一、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文化艺术、工艺设计、广告旅游等领域,它以创新创意为核心,以传播知识和文化、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使命,具有涵盖领域广、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对相关产业拉动力强的特点。皖江地区有丰富的文化资源,要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发挥文化商

品的价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皖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皖江地区已经形成了冶金、汽车、化工、建材等产业集群,拥有铜陵有色、奇瑞汽车、马钢、安庆石化、海螺水泥等一大批大型骨干企业。而文化创意产业与这些制造业有功能互补的作用,是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可以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和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

皖江地区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挑战,必须有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战略举措,所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皖江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从粗放性增长到集约式增长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新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在促进经济转型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发展空间,是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二五”期间,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发挥文化“软实力”和实现文化繁荣。

(二)皖江文化是皖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源泉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和需求结构的上游化成为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的下游化就是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比重逐渐下降,第

三产业逐步成为经济的中心,需求结构的下游化就是随着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提高,在满足物质层面消费的基础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将不断提高,文化也是生产力得以彰显。文化生产作为社会化大生产对于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创造大国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渠道。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传播与产业发展互动创新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经济一体化,使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产业。文化渗透着经济与商品的特性,文化传播也需要高科技化,因此,建设与经济形态与科技形态相协调的文化产业形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皖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型与创意城市

文化创意产业一般分为提供文化产品(如期刊图书、音像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艺术设计)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如旅游观光、时尚休闲)等不同类型。皖江文化资源包括山水景观文化、历史遗产文化、现代传媒文化等不同类型,皖江地区具有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华亭湖等山水景观,可以发展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娱乐、影视制作和文艺演出等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历史遗产文化方面,皖江有繁昌人字洞、和县猿人、含山凌家滩等早期文明遗址;黄梅戏、花鼓灯、傩戏、青阳腔等地方曲艺;宣城文房四宝、芜湖铁画等民间工艺,可以发展文化旅游、演艺演出、休闲娱乐、艺术品收藏与展示交易、文化会展等创意产业。现代传媒产业方面,包括方特欢乐世界以及马鞍山、铜陵等资源型工业城市的工业文化遗存,可以发展数字动漫、工业设计、文化休闲等创意产业。

建立皖江地区创意都市。创意文化与城市经济相结合就会产生创意都市,传统工业城市要从传统产业中走出来,迎接“后工业时代”的挑战,使创意和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元素。对于皖江城市来说,芜湖有方特欢乐世界、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和瑞动漫等文化项目,促进了城市的品牌和实力的提升。马鞍山具有视聆通动漫游戏基地、马鞍山软件园、龙湾水文化主题公园、洪滨丝画等项目,提升了传统文化产业,培养了新兴文化产业。安庆有中国黄梅戏发展基地、五千年文博园、岳西县大别山映山红生态文化大观园项目,主打黄梅戏核心文化品牌,围绕特色旅游、演艺娱乐业等发展创意文化产业。铜陵有青铜文化节、江南文化园、安徽民俗文化节等,促进青铜文化与现代影视、动漫、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池州有九华山风景区、杏花村文化园、傩戏、青阳腔等,以旅游业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

二、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影视产业、出版产业、动漫演艺等呈现出新亮点,出现了“文化皖军”现象,但是安徽的文化产业占安徽省的GDp比重只有4%左右,离支柱产业5%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安徽省把文化产业作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这为皖江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皖江地区的文化产业如何布局,如何设计、开发、利用皖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成为重要的课题。皖江地区要不断开发历史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通过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创意开发,彰显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的生态优势。

(一)皖江地区的报刊出版产业

安徽的出版企业“转企改制”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成立的安徽出版集团现有净资产90亿,五年累计销售收入214亿,利润13.8亿,出版集团下属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借壳科大创新实现出版主业整体上市,推进出版产业与文化资本的结合,安徽省的出版社主要集中在合肥,皖江地区主要是图书发行产业。皖江地区的报业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划来分割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芜湖日报报业集团是皖江地区唯一的报业集团,该集团始建于2006年,是安徽省第一家市级党报集团,现有《芜湖日报》、《大江晚报》、《金周刊》、江东网、芜湖手机报、大学生手机报和《皖江报业》等七大媒体“四报一刊一网站二公司”,前两报和金周刊日发行量12万余份,手机报订户5万户,2009年集团实现总收入1.1亿元,在皖江地区遥遥领先,《大江晚报》在合肥市的发行量三千份以上,开创了中国地市级媒体向省城迈进的先河。皖江地区《马鞍山日报》的发行量达8万份,发行密度较高,《皖江晚报》日发行量达到15万份,版面内容丰富,栏目风格独特,是目前皖江地区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晚报,已经覆盖到皖江地区的其它城市。皖江地区的其它城市的报业不是很发达,安庆晚报发行量6万份,发行范围主要面向安庆市。

(二)皖江地区的广播影视产业

广播电视是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但基本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置,但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广播电视作为事业单位的属性不变外,电视剧、娱乐节目等可经营性资产不断剥离,成立节目制作公司,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例如2010年成立的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整合了安徽广电可经营性资产和产权,拥有五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以及三家参股公司,主营广播影视内容生产、广告经营、网络传输、电视购物和电影院线等五大主业。相反,皖江地区的影视产业发展缓慢,没有理顺产权关系,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例如安庆电视台拥有新闻综合、经济生活、黄梅戏教育、皖江购物等6个电视频道,芜湖电视台拥有新闻综合、影视娱乐、生活、公共、徽商等五个频道,总体来说,节目制作能力有限,品牌栏目不多,市场开发能力不强,如何进一步加强制播分离改革,促进可经营性影视资产转企改制,实现集团化和提高竞争力是下一步的目标。

皖江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可促进广播电视与电视剧、动漫、戏剧的深度结合,相互借力,共同发展,加强电影、电视剧、动漫、纪录片、专题片和电视节目的投资、制作、播出和贸易。芜湖广电总台的体制改革走在皖江地区的前列,2003年成立的芜湖市金葵传媒有限责任公司隶属总台,承担可经营性资产的运营,特别是芜湖广电全资拥有的芜湖江南梦工场影视有限公司,依托皖江文化资源,全力打造影视产品,融合皖江文化、徽文化的元素。

(三)皖江地区的动漫等数字内容产业

动漫产业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和漫画为表现形式,2010年安徽动漫产业产值就达到30多亿,成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芜湖和合肥是部级动漫产业基地。芜湖和马鞍山成为皖江地区动漫产业的主要城市,特别是芜湖建立了方特欢乐世界和梦幻王国两个主题公园,其中方特欢乐世界是亚洲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集文化科技旅游于一体。芜湖通过举办中国(芜湖)国际动漫产业交易会,积极借助徽商大会、文博会等平台,为动漫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交流和交易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动漫、数字电影、网游为主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芜湖的原创动漫作品《黄山传奇》是以黄山景点为蓝本创作的动画片,芜湖本土制作的《十二生肖总动员》、《小鸡不好惹》、《铸剑》、《鲁班》、《鸠兹传奇》等动画片,把皖江文化和安徽元素以植入营销的方式融入动漫产品中。马鞍山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马鞍山软件园也颇具特色,其中动漫游戏园区2011年产值达到2.2亿元。

(四)皖江地区的旅游休闲娱乐产业

皖江地区地方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丰富,但是要加强区域联动,形成皖江旅游休闲市圈。在自然景观方面,皖江黄金水岸有铜陵的天井湖及珍稀动物江豚保护中心,安庆的长江小孤山和妈祖庙,芜湖的马仁山,马鞍山的采石矶等。在戏剧旅游方面,要让安庆的黄梅戏和池州的傩戏表演成为长江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营销方面,例如安庆的黄梅戏艺术节、芜湖的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铜陵市的青铜文化节、马鞍山的国际吟诗节已经驰名中外。开发历史名人旅游方面,例如和县西楚霸主祠、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滁州醉翁亭等都是旅游资源。历史遗迹方面,铜陵铜官山罗家村古代冶炼遗址博物馆、50万年前的“和县猿人”遗址、10万年前的繁昌人字洞遗址,以及以禅宗为核心、九华山为胜境的宗教文化资源。总之,要以皖江文化为中心,提高景点的知名度和观赏性,开发出休闲健身之旅、度假疗养之旅、宗教文化之旅等各色旅游娱乐产品,充分展示皖江文化的魅力。

另外,皖江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消费需求层次不断上升,文艺创作、文艺表演、文化经纪等具有很大的消费空间,广告产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品销售拍卖、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潜力巨大,发展这些产业既可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可以促进皖江地区产业升级。

三、皖江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制度创新

皖江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产业规模较小,缺乏核心竞争力,没有大型的传媒集团;体制机制不顺,资源无法通过市场优化配置;原创专业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民营中小创意产业融资困难,缺乏市场活力;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不尽合理;营销能力和产业增值能力不强,品牌知名度不高;皖江文化整合能力不强等。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皖江地区要淡化行政区域概念,培养共同消费群体,促进创意经济发展。

(一)形成皖江经济圈和文化圈,通过文化圈支撑经济圈的发展

皖江城市山水相连,文化相融,加强产业的关联度,形成对话机制,促进整体互动与合作。皖江城市要立足当地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加快调整和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差异化发展的格局,打造文化创意品牌城市。例如安庆的黄梅戏创意产业、芜湖的动漫产业、铜陵的铜文化产业、池州的旅游文化产业和马鞍山的休闲文化产业等,形成各种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状态。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领域,着力扩大规模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大型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和跨所有制的并购重组,实现走出去目标。在设计、动漫、网络游戏、演艺等新兴领域,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培养新的文化业态,提高原创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力争在产业规模和企业实力上有显著提升。

(二)着力发展重点领域,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做好文化创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加强区域性文化产业群的建设,充分利用文化产业转移的契机,实施重大文化产业的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和骨干企业,形成优势文化行业和文化品牌。例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与“梦幻王国”是芜湖创意文化的龙头产业,芜湖市着力发展数字动漫、创意设计、演艺演出、影视传媒和文化旅游等五大主导文化创意产业。传统文化产业需要提升科技含量,加速产业融合,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传播、消费不同环节的增值价值,构建文化要素市场,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

(三)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基础设施和交易平台

通过文化产业园发挥聚集效应,实现科技、文化、人才和企业多方面聚集,完善产业链,产业园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有孵化效应和集群发展效应,可以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整体形象。皖江地区出现了芜湖华强文化产业科技园、安庆黄梅戏文化主题公园、铜陵江南文化园铜艺术品中心、马鞍山李白文化博览游乐园等一批文化产业特色基地和产业聚集区,创意产业园要科学规划,做好战略定位,政府需要做好产业园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体系、信息平台建设。

(四)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完善产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系统

要从政府办文化到社会办文化,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放松管制,降低市场进入壁垒,引导规范非公有制进入文化产业,改变文化产业结构;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设立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基金和风险创业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培训教育等;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文化与金融紧密连接,例如安庆市通过徽商大会、银企对接会、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等为企业搭建了融资的平台,促成了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的充分对接。

(五)加快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培育,引进高端人才

创意产业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意精神,这对创造型人才有迫切的需求,例如动画片《功夫熊猫》和《花木兰》都是对中国文化的再创造。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包括文化创意、技术、经营、管理、营销、研究人才等,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互动,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皖江地区政府部门、企业、文化传媒、影视出版等部门的相互沟通,协同作战,建立创意人才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人才制度、人才市场、人才服务体系,鼓励创意人才创业,培养大师级创意人才。

参考文献: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3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措施

   1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创意工业”,是一种在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强调依靠人的创造力、技巧及天赋,来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形式。

   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它必须具备产业的共性,在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顺畅运作,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和相对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拥有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其特殊的内涵。

   1.1文化需求性

   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着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当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的发展性需要就被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纯粹的物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文化性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化可以说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拓展和挖掘。创意产业正是有了文化,才显出了灵气和品位,从而才有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1.2技术创新性

   文化要展现自身的巨大价值,单靠传统的传播方式是很难的,必须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文化创意产业是把与文化有关的信息服务技术都纳入其范畴,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再包装,而非简单的复制。可见,技术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方式和创新渠道。

   1.3收益高额性

   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是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需求,涵盖了科技和文化的因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好的创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获取高额利润。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相应的教育水平及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地增长,这对我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创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创意人才增多,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创意产品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另外,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市场,潜力巨大,易于吸引各种创意产品;最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生产成品也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

   2.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

   我国的起步较晚,创意观念较为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沿海与内陆对创意产品的需求不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薄弱,创意产业政策保护确定;创意人才的相对匮乏使得大陆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另外,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也是其一大劣势。

   3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成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

   至今为止,我国还未明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这样,其发展就会受到制约,难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的产业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组织机构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职能,包括:基于本国实际,以国际化的视野,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引导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科学划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行政审批手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则;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形成各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和要求。总之,政府应当全面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着力理顺产业体制,积极打造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平台,从而形成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培育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

   3.2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地区的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不仅仅是传统的旧厂房与艺术家的简单组合,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外国的做法,而应该以现有的地区资源为基础,加强行业间的协调合作,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资源整合,建立起具有地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应包括从事文化创意设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产品生产与交易、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企业的集合体。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可以借鉴。上海市政府通过整合当地资源,制定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及策略,逐步形成以“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各个设计创意产业园区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比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就结合了浦东软件园,整合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3.3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持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切的发展都只是空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投资主体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实行。一方面,设立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放宽贷款政策,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引导基金,降低新兴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利率或进行政府贴息,支持区域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扶持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及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塑造区域文化创意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完善投融资环境,吸引企业、民间和外商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制定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中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形成集聚的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素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经济前瞻,2006,(9).

   [2]李非.论两岸创意经济的发展和合作[J].台湾研究?两岸经贸,2005,(4).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4

【关键词】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

创意产业的专家佛罗里达曾说:“创意,现在成为竞争优势的决定性来源。”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迈向现代化中国,实现大国崛起与复兴的大道上。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规划,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国家,大力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艺术创新能力、内容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这对于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我国而言具有战略性意义。

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部门,具有自身的特性,从其产生之初直到现在的数十年间,对其概念的定义颇多。但是总结国内外观点,笔者认为,创意产业即为特定时代历史的产物,是源自人们创意、技巧与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融合多重产业于一体的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的动态化产业。

二、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因

东北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原因可以从其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思想观念因素等诸多因素出发加以分析,作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发展创意产业由以下几点原因:

1.东北地区产业格局的不均衡

三大产业的发展比例、发展速度、发展规模等严重失衡,通过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模式的转型,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部门,具有跨多产业部门的性质,形成较长的产业链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共同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布局不合理,产业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不合理之处,这是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的问题。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影响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和最大化,调整产业结构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内容,发展创意产业正是其中一剂良药。

2.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观念滞后

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和动态化、创新化、集约化的经济发展理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接受和运用,人们普遍更乐于维持现状,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路径不甚了解,更没有广泛的实践运作。这种滞后的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无疑成为东北地区振兴的严重阻滞,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理念必须通过创意的元素加入使得经济发展成为“活水”,使得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走上绿色经济良性循环的现代化轨道。

3.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东北地区处于东北亚地区,与创意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韩两国毗邻。日本实施的知识产权立国,韩国则实施文化立国的战略,对于这两个“弹丸之国”而言,它们运用自己的创意理念与高科技相结合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推动了本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资源密集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则大多固守资源经济路线,对资源的有限性和短期性优势以及转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东北地区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优势,派遣由官方人员、专业人员、企业代表等组成的代表团到日本和韩国进行实地考察,为东北地区的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4.东北地区创意产业潜力无穷

尽管东北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诸如观念、经济模式等的阻滞,这一方面更加坚定了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地域风情丰富多彩、科技实力较为发达尤其是重工业、工业文化独特,这些都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潜能,通过政策的大力扶植和新观念、新路径的引入等可以将这些潜能转化为创意产业发展的资源。

通过诸如对大庆精神的创意将其设计为数字电影、数字设计等创造经济价值;少数民族舞蹈可以通过创意的加入和高科技手段创造出高科技化的工艺品等。这样做不仅仅充分发掘了东北地区的资源禀赋,更加生动的展现了东北地区的地域风情、民族特色、文化景象等,此外对于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和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5.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充分的政策支持

东北地区自建国初就备受党中央的关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大力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党中央给予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给予的关注,近年来,更多的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创意产业的发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方,具有很强的政治可行性和经济效益性,不仅仅契合了党中央的政策导向,也是符合东北地区长远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对于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得到党中央和东北地区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根据东北地区的自身情况和我国长远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新时代世界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1.对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等加以调研与预测

通过对东北地区现有创意产业的调研和考察,结合东北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状况,制定契合东北地区实际的创意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和近期措施。东北地区由于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传统、文化特色等诸多因素,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制定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以动漫产业为例,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在技术处理、内容处理等方面水平较高,但在动漫话题的选择、受众心理的考察上很缺乏,这一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作为动漫产业最终是要消费者们接受,基础性理论的研究和受众接受度的考察以及必要的互动是未来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东北地区创意产业而言,做好东北地区创意产业的基础调研工作更是欲善其事的“利器”。

2.建立创意产业指导中心

创意产业指导中心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创意产业的国内外专业人员、高校研究中心、创意企业代表等组成,通过专门的创新产业指导中心的建立给予东北地区创意产业的企业经营运作等加以指导,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此外,该组织还应该具有对国内外进行人才引进、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职能。在这里创意产业中心即具备政府官方的性质,同样也具备非官方的社会组织性质,具有政府政策的“智囊团”、企业运作的指导者、国际合作交流的桥梁等一系列中介作用和指导作用。在未来的创意产业发展中实行多元参与、合作交流、顾问指导应成为该组织的发展方向。

3.发展高校中有关创意产业类的专业

诸如产业经济学、文化经济学、文化营销学、影视设计、工艺设计等直接相关的专业和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间接相关的技术支撑专业的发展来促进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化,以满足东北地区创意产业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通过这些相关专业学生采取企业、学校、政府三方的合作培养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等,使其在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创意产业的相关企业工作。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政策,诸如设立新兴专业、培养方案创新等。在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必须突破以往人才培养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实行国际合作培养、“官、产、学、研合作培养”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发散式教学、实践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最终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的懂技术、有创意、文化素养深厚、文化经济管理知识丰富的现代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及国际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此外,将原来高校各院系中擅长文艺创作的人文科学老师、熟悉经济管理类社会科学的教师、及高科技相关专业的自然科学的教师们都组织起来,进行专业知识的互补和学习,通过引进国外人才对老师进行专门培训使得高校形成一批既懂得高科技知识又熟悉经济管理知识和具备文化素养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创意产业的人才需要兼备文化素养、创意理念、经济管理、文化营销、网络工程、软件应用、艺术设计等多种知识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建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才能培养出创意产业发展和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4.综合运用东北地区创意产业的资源禀赋

挖掘东北地区创意产业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技术化手段使其知识产权化、高科技化、高附加值化、高创意化。如前面所说的民族舞蹈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科技文化化和文化科技化,成为数字电影、数字设计、现代工艺品等,从而进一步挖掘其蕴含的价值。从东北“二人转”的发展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文化的发展通过一系列创意的加入和科技手段的处理可以创造出无穷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东北地区由于自身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独特的情况,创意产业的发展资源丰富,关键是要将这些资源通过新的理念、新的科技、新的方法来加工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果不能很好的挖掘起资源,资源将会逐渐消失或被他国利用,动画片《花木兰》正是一例。

5.组建创意产业协会

创意产业协会应该作为指导东北地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规范者和协调者,与创意产业指导中心合作,共同促进创意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借鉴目前国内行业协会发展的经验,可以看到组建行业协会可以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进行行业自律,更加妥善的协商未来创意产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政府的指导下,做好行业规范的制定和不断修正的工作,以便于规范创意产业这一新兴产业部门向着有序化、合法化、合理化、高效化、均衡化的方向发展。创意产业行业协会还应该具备行业洽谈协商的功能,通过定期的东北地区创意产业行业会议的召开来更好的构筑起多元交流、信息畅通、效益显著的沟通平台。

综上所述,创意产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的前提下,采取契合东北地区实际情况的一系列发展措施和路径的选择,相信在未来的数十年它一定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创造出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奇迹。

参考文献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5

关键词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有智增长

Creativetravel:aninnovativeDevelopmentalpatternintourism

Liwuwei,wanGHuimin,SUnJie

(instituteofnationaleconomy,ShanghaiacademyofSocialScience,Shanghai200020,China)

abstract:thispaperexposedthenewconceptCreativetourism,anddiscussedthereformandtransformationoftourismindustrialDevelopmentpatternandsuggestedtoremodeltourismindustrialsystemwithcreativeindustrialwayofthinking.itexploredintothecharacteristicsofcreativetravelandanalyzedthemethodsofusingthisnewSmartgrowthmodeltoleadthetransformationoftourismindustryaroundindustrialchainexpansion,spatialchainexpansionandthemechaindemonstration.

Keywords:creativetravel;industrialdevelopmentpattern;SmartGrowth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调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等转变。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核心要义就是创新驱动。面对当前出现的增加值微薄、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的局面,如何创新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促成产业的转型?近几年蓬勃兴起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带来了新的启示。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对重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一、创意产业: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

当全球经济步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经济发展出现了“再结构的过程”(见图1),文化要素和人的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这种主导要素的变迁带动了创意产业的勃兴。据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Jamespurnell,2005),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国外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将其看作实现跨越式“蛙跳”(leap-frog)的优势产业部门。创意产业的发展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业态的产业层面,更多的在于其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颠覆、对经济运行系统的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对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对创意产业的界定,各国有不同的定义范畴,但都有三项共通的核心构成元素:(1)以创意为产品内容;(2)利用符号意义创造产品价值;(3)知识产权受到保障。它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而是指一群在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贡献上特性相符,具有相同的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的潜力,并受到政府的额外重视而被划分出来的产业类别。

图1经济发展形态的演变阶段

资料来源:据游文宏.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意生活产业整理

“从政策层面来讨论创意产业,创造了多少财富,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但这不是全部的内容和最根本的目标,对整个社会的改造和更新才是创意产业的最高境界,创意产业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社会,发展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潜能(许焯权,2005)。”它不仅包容了“以物质资本、经济资本为运转方式”的传统产业,还拓展了“以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为运营方式”的新产业内涵(薛晓源,2004)。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其意义不在于对其所涉及的产业内容进行重新分类统计,而在于强调在新的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下,创意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形成及其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荣跃明,2004);在于强调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对经济增长新核心要素的把握,以及对新的产业结构通道的建构;更在于强调在创意经济时代对思维方式的转换、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在技术进步、产业融合、消费转型的新时代背景下,它对于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其他很多产业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二、创意旅游: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主张

创意旅游,是指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锻造旅游产业链。相对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创意旅游有以下几个特点(见表1):

1.强调对各类资源的多维化整合

特别是强调对传统旅游资源(自然山水、文物古迹等)之外的各类社会资源运用创意手法的整合。以创意转化资源为资本,是突破传统旅游产业边界的新手段,因此,跨越边界实现旅游产业的融合渗透是创意旅游的基本特征。

2.强调对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

对历史遗留和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传统旅游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常常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对历史遗迹进行修复和开发,而忽视创造力的发挥。从创意产业的视角来看,旅游产品是展示人类创意活动的吸引物,其着力点应向创造人类的未来文化遗产倾斜,因此,着眼于未来,创造旅游吸引物是创意旅游的基本立足点。

3.强调对旅游消费潮流的引领和塑造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导向大致可概括有两个:一是资源导向型,即有什么资源(狭义旅游资源)发展什么旅游产品,旅游景点景区是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也是旅游产业要素配置的中心,旅游产业呈现出“跟着资源走”的格局,这一导向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占主导地位,是旅游产业发展初期的主要模式;二是市场导向型,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占主导地位,是当今我国旅游发展的主流模式,得到政府、投资者和企业的广泛认同,旅游产业呈现出“跟着市场走”的格局,由于旅游产品从开发走向市场有一定的周期,常常出现“规划”赶不上“变化”的市场滞后,造成投资失败,资源浪费。创意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导向,注重对潜在旅游需求的激发和市场消费潮流的引领,缔造“市场跟着创意走”的产业发展格局,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酷”旅游产业模式,因此,创造新型旅游市场、培育旅游消费群体是创意旅游发展的基本导向。

4.强调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

传统旅游产业被纳入服务业的范畴,其发展重心是为旅游活动提供各项服务,“游、购、行、吃、娱、住”六大要素成为旅游业的主体,旅游产业链的构成也局限在相关服务行业,如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金融服务等,属于旅游服务配套或被动延伸,注重旅游产品的价值实现。创意旅游的发展思路是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以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为核心,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主动与一产、二产等产业融合,构建跨越各个产业部门的多层次旅游产业链,构筑旅游产业价值体系,促进区域(城市)整体功能提升与转型。因此,延伸和拓展价值链,实现价值体系的整体增值是创意旅游发展的基本策略。

三、“有智”增长:新模式引领旅游产业的转型

创意旅游的巨大效应和创新模式的积极意义在于产业链的构建,在于对城市整体转型的促进,以及旅游产业价值体系的形成和增值,旨在形成旅游产业的有智增长(smartgrowth)新模式。

1.拓展“产业链”:跨越产业边界联动发展

旅游产业链的拓展主要在广度、深度与综合带动等方面:

一是在横向上与各产业部门直接和广泛的融合发展,实现小旅游产业链向大旅游产业链的转型。旅游产业链拓展的重点要突破“旅游六要素”的小循环,充分利用休闲娱乐时代的体验需求,把创意旅游作为产业(企业)成长的“投入要素”和“增值资本”,成为各类产业增加附加值(实现体验价值)的重要环节,形成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互融,构造大旅游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具体而言,旅游产业链的拓展要通过越界,实现旅游产业与各类产业的无缝链接,以创意旅游产品及其链条效应直接优化工业和农业的产业结构;要以大旅游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为目标,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机联动,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大连的玉米迷宫就是一次旅游业同农业的“亲密接触”。它的构想源于199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诞生、随后迅速在欧美日本等地风靡的大型玉米迷宫项目。但它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另一种创新,打造出“勇者之旅”的情境,充分利用农业的特性,将体验式旅游和身心拓展相结合,让人们在享受自然风光、农业风情的同时娱乐、休闲。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农作物采摘、家畜代养、农家住宿、海滨浴场等配套项目。大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大大提高了当地的农业产业附加值,也拓展了旅游的市场空间。

二是在纵向上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的渗透与融合,形成旅游消费带动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要围绕旅游者的潜在消费需求构建新型产业链,创造全新的产业空间。创意旅游的发展要将旅游的功能向产业上游的研发和下游的品牌销售渠道延伸,用旅游消费的需求引导产品的设计和功能的优化,用旅游消费的偏好进行品牌定位、培育忠实消费群体,建立有效的销售网络。理论上来讲,人类的精神需求是无止境的,旅游消费的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新型需求的旅游供给将衍生新型产业群。比如,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游艇旅游市场,正日益蓬勃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与汽车服务业类似的码头物业管理,游艇维修、美容,游艇驾驶培训等业务,体育业、地产业、酒店业等也随之兴旺,亲水旅游再次成为人们热衷的对象,诸如海洋系列服饰等户外运动用品销售市场一片欣欣向荣。

三是以某个创意产品为核心带动支持产业群、配套产业群和衍生产业群(见图2),从而极大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这里不断生产创意成果的企业是核心,还有一批直接支持创意产品的制作、发展和传播的企业群,比如相关的科技、金融、媒体、广告等等。配套产业虽然不是核心产品生产的直接支持者,但为产业的整体发展包括人才的吸引和成长、产品的推介和促销等,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氛围,比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衍生产业则是以核心的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如玩具、文具、服装、服饰、箱包、食品、纪念品等等。上海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梦幻时空之旅》节目,就是这类典型的创意产品,它突破了杂技的市场界限,另辟蹊径引入了音乐、舞蹈、多媒体音像元素,打出“秀一个上海给世界看”的主题,以其创意实现了杂技的价值创新,成为上海城市文化新名片和都市旅游新景观。

图2价值系统示意图

2.延伸“空间链”:跨越区域界限联动发展

创意旅游的发展注重区域整体价值的提升,属于“新木桶”思维,即区别于旧木桶理论补短板的思路。新木桶理论是将自身的长板与他人(或他区)的长板进行组合,形成更大的木桶空间。旅游产业链通过在空间上的延伸,实现跨行政区域的联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优化配置旅游产业资源,形成跨行政区的旅游产业链。

以长三角区域为例,作为一个整体目的地,它的内部是非均质的,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需要对区域内不同城市进行功能定位,构建富有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有重点地逐渐推进。比如,可以依托长三角区域内的自然空间,打造若干个有竞争力的旅游集群,形成合理的空间布局。如长江下游旅游带、环太湖旅游带、大运河旅游带、东海沿海旅游带等跨行政区旅游集群。再比如,可以通过搭建旅游平台的方式加快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主要基于三个层面:一是政府层面的旅游决策平台、政策保障平台、资源配套平台;二是企业层面的旅游经营网络平台、交通集散平台等;三是非营利组织层面的研发、咨询平台。

3.秀出“主题链”:以文化创意创造旅游新价值

“旅游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旅游”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城市就是旅游者体验和感受生活的大秀场,如何将城市的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具象化、故事化,秀出“城市处处是风景”、“城市时时有风景”的意境是创意旅游的新目标,其发展关键就是要以文化创意来提升旅游的价值,让消费者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新的感受和体验,不仅要有好风景,还要有好意境。

一是要通过“感受力”和“故事力”,为游客的潜在需求欲望提供释放的场所,同时也为旅游价值空间的扩展提供新的渠道,即以“故事力”活化文化资源,以“感受力”展示文化资本。

二是秀出“节庆主题链”,要以增加大众参与性活动,以及打造衍生产品和建立产业链的方式,把节庆活动培育成代表城市形象的品牌,展示地区特色的文化名片。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形成的以商业展销为主体、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经济模式,值得借鉴。

三是开发“活动主题链”。城市的文化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教育活动、商务活动等都可能开发成新型旅游市场的“活动秀”,一方面要对这些活动进行信息整理和过滤,筛选出有亮点的精华;另一方面要从打造旅游吸引物的角度精心策划包装,把旅游链及其衍生品做到极致。核心是以“秀”吸引旅游消费。在体验经济时代,“秀”成为产品和服务的表现形式之一,成为吸引眼球和注意力的营销手段,也是吸引旅游者参与和体验的新创意。

四是拓展“生活主题链”。社会从小康迈向富裕小康这一发展阶段,旅游产业不仅仅要提品(服务),而是要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创意旅游的发展思路是以旅游产品创造有效的休闲方式,引领生活方式升级,主要包括健康休闲方式、生态休闲方式、学习休闲方式、和谐休闲方式4类。

综上所述,创意旅游的发展模式,将引领旅游产业的转型,促进旅游产业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增值,推动城市经济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厉无畏,王慧敏,王玉梅,孙洁等.创意产业导论[m].学林出版社,2006:3-53.

[2]厉无畏,王慧敏.创意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理・模式・路径[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6(11):5-12.

[3]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美]弗罗里达.创意经济[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美]沃尔夫.娱乐经济[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

[6]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上海: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5):18-24.

[7]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7(6):13-19.

[8]薛晓源.全球化与文化产业研究[C]∥.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前沿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12.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6

关键词:创意产业资源优势

创意是个人的创新活动,体现创意人的智慧、才华及技巧。创意产业是以个人创新为核心,由文化和经济相结合,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构成的产业,包括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是文化、技术、艺术多产业相融合的智力密集型产业。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产品增添创意后,都能增加精神享受,引起新需求。1912年著名德国经济思想家熊彼得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而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使用。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认为,创新往往是由个人发动的,这个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中能够感受到创新的机会,触发创新的灵感,并愿意承担将创新引入经济社会体系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具有将创新变成现实生产力的能力。1997年由英国首相布莱尔推动成立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后,创意产业迅速壮大。

创意产业的特点

发达的经济催生创意产业。在满足物质需求后人们更注重追求个性化、精神型需求。随着竞争加剧,为了提高自身能力,人们也需要大量智慧型消费。

能够创造就业的产业就是最光荣的产业(樊纲,2006)。创意产业能创造大量中、高层次就业,改善就业结构,缓解就业难题。2005年伦敦约有68万人从事创意产业工作,占劳动就业的20%,是实现就业的第一大产业。

创意产业辐射能力强。创意策划及设计能优化传统制造业,推进制造业升级,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创意产业的规模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伦敦等有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都是创意产业的最发达地。

创意产业经济效益高。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在《创意经济》中指出,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并以5%的速度递增。英国创意产业年增速为12%,美国更高达14%。2001年英国创意产业产值高达1125亿英镑,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美国创意产业已超过航空、重工业等传统领域,仅动漫及衍生产品的年产值就达50多亿美元。

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

我国多年来靠廉价劳动力和大量资源耗费的制造业推动经济增长,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产品就必须拥有与众不同的创意设计,才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化。上海经济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2005年上半年经济增幅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上海产业结构转换滞后的必然结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依次经过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阶段,随着大都市商务成本快速增加,上海应及时向创新驱动阶段转化。上海发展创意产业独具优势:

多元文化氛围浓。多元思想文化是萌发创意的摇篮,开埠100多年来上海始终是古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形成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海派文化。频繁举办的国际音乐节、艺术节、服装展等,使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更易迸发创意火花。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展示创新能力的大舞台,将有力推动以会展业为核心的广告、娱乐、传媒、印刷等创意产业的发展。

人才优势及完善的配套体系。大都市汇集着各类有才华、高素质的创意人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最大优势。完善的创意加工制作体系,能迅速把创意转化成为创意产品,并能通过强大的金融、市场传播体系,快速组建创意产业链,使创意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公共设施齐全。上海大剧院、浦东东方艺术中心等高端剧院种类完备;上海展览馆、科技馆等设施齐全;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235万平方米,图书馆255家,文化馆(站)256个,居委(村)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高达94%。自2002年起上海数字电视平台24小时提供影视、戏剧、音乐、动漫、教育等付费电视节目,处全国领先。这些都为接受、评鉴创意产品提供了最深厚的物质基础。

集聚和辐射能力强。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是国际、国内信息集散中心,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提升上海的创新能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能通过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大幅度提高长三角乃至全国制造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但上海发展创意产业仍需在许多方面做出努力。上海到2002年只剩39家出版机构,仅占全国的6.87%;在影视、广告、设计、演艺及互动游戏软件、动漫设计制作等方面与其他省市也有不小差距(厉无畏,2004)。尽管如此,把创意产业培育为支柱产业是上海的必然选择。

上海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对策

(一)培育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园区是创意企业及相关服务在空间集中而形成的集聚区。众多创意者及企业相聚集,各种思维相互渗透,能激发创意灵感,降低制作成本,同时还能获得规模与品牌效应。

有的创意产业园区是由大量个体创意工作室集合而形成,这类园区应选择在时尚、人气旺盛的市中心。繁华的都市生活能激起创意灵感、触发创意火花。便捷的交通、良好的休闲娱乐及商业配套设施能吸引客户观光,增添社区人文景观。被誉称为艺术仓库、上海“苏荷”的“春明艺术产业园”就是以画廊、艺术家工作室为主的创意制作中心。更多的创意产业园区应由某一创意设计企业为主导,大量加工创意产品的各类企业相聚集的集合体。为了提高效率,该类园区应追求规模效应,园区内的企业应进行深度的分工协作。以打造中国“麦迪逊”为目标的“广告湾”创意产业园区,是以广告为依托的创意产业集群,在这里集聚着上海多家4a级广告公司,有力推动了广告创意产业的发展。

(二)打造创意产业链

只有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强化分工协作与规模,创意产业才有竞争优势。应选择资源优势突出,辐射能力强的创意产品,快速打造创意产业链。在创意产业中动漫具有劳动、知识及资本密集,市场容量大,产业链长的特点,是组建产业链的首选对象。我国是世界四大古文明国之一,有无穷的文化历史资源,通过动漫产品能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增添人类精神财富。动漫市场需求缺口大,2004年我国省市电视台规定国产动漫播出时间为6万分钟,但原创动漫实际供给量只有2万分钟,竟有4万分钟缺口。

动漫制作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为了减少风险,增加收益,应精心编织、完善动漫产业链。漫画杂志是动漫产业链上游,发展漫画杂志可增加动漫的成功率,降低投资风险。上海应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专门从事高附加值的动漫形象设计,以授权方式将附加值低的动漫加工外包给要素成本低的外地企业。同时积极开发游戏软件、音像制品、卡通图书等动漫下游产品及动漫主角模型、装饰品、服装、玩具、饮料、生活用品等动漫衍生产品。我国每年销售文具600亿元,儿童食品350亿元,玩具200亿元,儿童服装900亿元,儿童音像、图书100亿元。将动漫渗透到这些产品,利用动漫的广告效应,能为动漫产业带来巨额利润。湖南三辰公司利用“蓝猫”动漫品牌,开发横跨十几个行业的产品,组建动漫下游产品、衍生产品的产业集群及全国连锁专卖体系,形成年收入7.5亿元的产业链,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场。

(三)推动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要壮大创意产业还应该推动更多创意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我国是文化硬件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国,制造了世界1/3的电脑,1/2的数码相机及DVD播放机、2/3的复印机、3/4以上的礼品玩具,但基本是实物代加工,没有自己的创意。郑和下西洋被他国改为《1421:中国发现世界》狂赚1.3亿英镑,《三国演义》被日韩改编成游戏,美国版的《木兰从军》被国人热捧。我们要改编我国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研发既有中华文化特色、又受国际主流市场欢迎的创意产品。自1998年起中央民族乐团等采用国际文化市场的运作模式,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金色大厅展示中国民乐艺术精品,已成为一个响亮品牌。“女子十二乐坊”在成功打开日本市场后,又在美国洛杉矶等地演出,引起轰动。在电影《卧虎藏龙》席卷全球时,云南战旗杂技团及时排演一台以中国武术为主,将世界文学名著的内容嫁接到其中的杂技,并聘请国外优秀作曲家作曲,与欧美有影响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长期合作,形成独有的品牌,国际订单不断。但这些仅是走出国门的几个成功实例,我国创意产品应在国际市场大有作为。

做好发展创意产业的基础工作

创意产业跨领域多,涉及部门广,为了有效利用有限资源,应先制定发展创意产业的总体规划,做好引进、培养创意人才;培育有规模的创意园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基础工作。

创意产业是头脑产业,发展创意产业的关键是要拥有大量创新人才。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就业总人数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上海还不到千分之一(魏劭农,2005),创意人才匮乏制约着上海创意产业的发展。为了快速构筑上海创意产业新高地,应创造条件引进一流创意名家,靠名家吸引更多创意人才到上海致力于原始创新。这不但要营造温馨的都市氛围,独特的城市格调,舒适宜人的居住硬环境,还要通过举办盛大庆典、文化旅游、体育赛事等,以形成国际大都市特有的浓厚文化艺术气氛,更要有高效的投、融资渠道,优惠的税收政策,便捷的政府服务等制度软环境,只有这样上海才能成为汇集国内外创意大师的洼地。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所以在加大创意教育投入、健全中外合作办学机制的同时,还要顺应创意产业的需要,革新教学方法。只有社会大众踊跃参与,才能推动创意产业崛起,相关部门还应大力普及创意文化,努力提高市民的创意素质及鉴赏创意产品的能力。

创意者喜欢汇聚在多元文化、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但目前创意园区规模小、分布乱,远不能适应发展创意产业的需要。应制订各类创意园区发展规划,以改造传统都市工业园区为突破口,创造宜人的园区生态环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项目,使创意园区成为国内外创意设计大师的理想工作地。应整合、优化园区内的创意产业结构,使每个园区有规模、具特色。同时着力打造二、三个以创意设计企业为主导,大量加工制作、发行营销、中介企业相集聚,具有完善、高效产业链的世界级大型创意产业园区。

创意产业是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产业,保护知识产权是创意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这不但要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大力宣传、普及知识产权法,依法保护原创作品的专有权,加大打击侵权、盗版行为的力度;还要简化专利等申请手续,完善产权交易的方式。还可采用行业协会结成联盟的方式,进行维权和作品交易(潘瑾,2005)。

创意产业附加值高,不受土地、有形资源的限制,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独有优势。上海应把握机遇尽快把创意产业建设成支柱产业,使创意产业成为上海的名片。

参考文献

1.王美玉.动漫产业:在脆弱中迎接朝阳[n].中华新闻报,2005

2.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7

关键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1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3-0133-04

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北京GDp的12.3%,圆满完成《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目标。2011年是北京实施《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元年,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关键之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深入地分析,以期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有时也称为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分析法,是一种态势分析工具。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教授提出并借助“Swot分析模型”来制定企业的战略规划、竞争策略等。麦肯锡公司则将Swot分析方法具体归纳为: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即通过对组织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比较组织拥有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从而可以帮助组织科学合理地制定战略、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发展强项、抢占先机。

Swot分析模型的核心思想,就是围绕组织当前确立的战略目标,分析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其变化,结合自身的资源组合情况,确定组织的核心能力和关键约束,同时借助通用矩阵对其进行打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定位在Swot分析图或分析表上以利于战略分析。显然,Swot模型一旦确定了组织的核心问题,也就明确了组织的战略目标,是一个较为简洁、方便、实用的战略分析工具。

当然,Swot模型也有自身的缺陷,即模型没有将组织改变现状的主动性纳入其中,也就是说,组织可以通过纳入新的资源来创造新的优势,从而实现以前无法实现的战略目标。

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1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地区GDp的12.3%,与上年持平,比2005年提高2.6个百分点。自2006年北京市将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支柱产业后,其年均增长速度在20%以上,占地区GDp的比重也稳定在12%以上,整体发展势头良好、后劲十足,是北京市发展最活跃、最有潜质的支柱产业之一(如图-1所示)。

随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规划》目标的提前实现,“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将更加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区县在“十二五”规划中都把文化创意产业确立为重点产业、重点发展。

海淀区实施“三年行动计划”以打造文化强区的战略目标,即2011年力争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32%左右,将海淀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产品原创地、企业孵化地和高端人才汇集地,从而成为接纳国际文化创意和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为此,海淀区将移动内容业、出版及数字出版业、数字影视业、动漫游戏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艺术品交易业、演艺娱乐业、文化会展服务业和旅游休闲业等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行业,以“海淀文化标志”工程、西山文化创意大道、特色文化街区和产业集聚带等重点项目为龙头,带动全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石景山区提出以“提供支撑平台、优化发展环境、壮大产业规模、扩大地区影响”为发展目标,确立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搭建知识产权保护和保有服务平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促进产业链和优势要素集聚和特色产业建设等为工作重点,大力发展石景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顺义区则立足服务新城建设、现代制造业和临空经济发展,重点发展广告会展、设计创意、高端出版印务、休闲体育、创意农业等优势产业。力争实现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2009年底,朝阳区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和“三年规划”制定的主要指标,产业要素聚集度、产业规模、效益和结构以及产业发展环境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昌平区、怀柔区和西城区等也都确定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点和重点。

目前,从北京历史和现代文化资源结构来看,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形成中轴线文化和两翼文化的合理布局,即:中轴线是以历史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北京历史文化区,北端以奥运体育、演展文化为重点,南端是以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出版原创为基础的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左翼是中关村科技教育创新中心和石景山数字娱乐体验中心:右翼是以大山子为中心的现代艺术区和国际传媒贸易中心。以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大山子艺术中心、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新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为龙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效应显著,为北京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ch)

北京作为一个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皇城文化资源的古都,以及当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独特优势。

1文化资源优势:深厚的历史底蕴、特色鲜明的京派文化、丰硕的教育资源。(1)北京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作为历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拥有众多辉煌的景观和丰厚浓郁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明、清两代的皇城景观更是世界遐迩。地道的京派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和世界大都市的时尚元素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京文化,即兼具古老的雄伟庄严、厚重沧桑和现代大都市的时尚繁华、高速便捷。(2)北京拥有多元的民俗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古迹。颐和园、故宫、天坛等皇城文化的杰出代表、独特的胡同一四合院文化以及渊源流传的会馆文化和以长城为代表古代军事文化等为北京市发展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源泉和载体,为推广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准备了有利的先决条件。京剧、明清等历代丰富史料和军事素材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可以与动漫、游戏、影视、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发展。(3)北京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多元的文化氛围。北京云集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航天大学等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是当今中国最主要的教育基地和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

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和持久的动力。(4)作为当今中国的国都、政治中心、世界性大都市,国外驻京使馆和机构林立,在吸引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和创意等生产要素方面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些使馆和机构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异域文化和时尚潮流,为创作文化创意产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多元的视角,也为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2 人才优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要素和内在驱动力量。文化创意产业是历史文化资源、科技和创意完美结合的内容产业,是知识、技术和智慧高度关联的行业,其核心要素和内在的驱动力就是创意人才资源。而恰恰这正是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之一。北京的创意人才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创意人才资源的本土培养。北京作为首都和文化中心,高校和科研院所林立,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大批的创意人才、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众多高校纷纷设立文化创意相关专业或人才培训基地,走“官、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人才优势、学研优势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化优势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添“才”加“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和海外创意人才的聚集。2009年,北京市实施“海外人才聚集工程”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目前,北京市共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163名,其中人选中央“”67人。这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往往会吸引或带动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聚集效果将日益显现。到2010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吸引从事创意产业的归国留学人员已突破一万人,预计以后还会逐年增加800人。这些海外或有留学背景的文化创意人才在京聚集,带来不仅仅是创意产品,更重要的是海外先进的创意理念。中西文化、不同文明和理念在这里碰撞,必然会产生五彩缤纷的创意“火花”,赋予文化创意产业以新的内容,滋养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3 资本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引擎。北京是国家金融决策中心、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北京几乎汇集了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机构,融资能力较强,资本优势显著。金融业作为北京第一大产业和最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资金聚集、服务创新、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作为仅次于金融业的北京第二大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从金融业的发展中更是得到了较多的支持。特别是,2007年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创设以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金融业的高速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仅2010年,通过服务平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北京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等金融机构就融资达41.65亿元。

4 政策优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助推剂。2007年11月15日,北市率先公布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制定到2010年实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12%以上的发展目标,从而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定了基调。2008年《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出版(版权)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出台,对各细分行业进行了详尽的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10月12日,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在国家层面将文化创意产业确立战略性产业,并予以重点发展。这些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涉及到文化体制改革、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制度创新等诸多方面,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为了落实并实现《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各区县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纷纷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例如:《北京市宣武区“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时期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朝阳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北京市海淀园文化创意产业行动计划》、《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园创新行动计划纲要》、《 顺义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北京市崇文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丰台区“十一五”时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东城区“十一五”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及雍和科技园发展规划》等。

这些政策措施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大山子艺术中心、德胜园工业设计创新产业基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和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等一大批文化创意聚集区和产业基地相继涌现,带动和辐射了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不菲的成就。

(二)劣势(weakness)

尽管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备许多优势和先决条件,但是也面临着诸多劣势和不足。这些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否取得成功,因而,也是在发展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1 文化体制劣势:改革不到位,遏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一五”时期,北京市虽然积极推进了文化体制改革,转换了政府职能,实现了由“办文化”、“管文化”向“文化服务”的转变,文化单位“事转企”,北京影视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北京报业集团等文化企业纷纷成立,但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比仍显滞后,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政企关系改而不断,难以培育出真正的市场主体。以前的文化事业单位,虽然成功改制,披上了“企业”外衣。但距离真正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差距较大。市场效率难以有效发挥。一方面改制企业的“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市场创新的动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导致有限的文化创意资源难以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有形之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严重制约了改制企业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导致无效投资、重复建设等问题依旧,遏制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二是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缺乏统筹规划。极大地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目前,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局、新闻出版局、旅游局、文物局等多个部门分别负责管辖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个细分行业,从而形成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布局。事实上,任何一个文化创意产品都是文化、科技、创意的完美结合,可能同时涉及多个部门。这种状况往往会导致政出多门、手续繁杂、效率低下,也必然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竞争力,最终会阻碍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 人才聚集劣势:成本高昂,不利于年轻的创意人才聚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年轻化和低学历化。据调查,在全体从业人员中,25岁及以

下的人员约占78.35%左右,低龄化现象非常明显。从从业年限看,从业在2年及以下的人员高达73.2%。无论从年龄还是从业年限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队伍都是非常年轻化的。这一方面说明年轻人富有想象和创新能力,更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年轻人物质积累薄弱,正处于创业初期和事业的上升期,选择聚集地区时,会比较、参考生活成本因素。北京当前高企的房租和房价必然会影响年轻人的现实选择,阻碍年轻的创意人才在北京聚集,从而制约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日前,人才“逃离北上广”意向渐浓就是最好的例证。

3 产品劣势:创意不足,制约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扩大。创意不足,从而导致产品劣势,制约了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的扩大,这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也是一个显著劣势。“功夫”、“熊猫”都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为何《功夫熊猫》花落美国、却能在内地首映就突破4000万元大关?究其原因,创意不足则是根本。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创意目前绝大多数都是在简单地复制、模仿,真正原创性的创意产品甚少,所以中国创意产业大而不强就不难解释了。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近来虽在创意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创意不足”仍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头号“顽疾”,向“创意”要市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 融资政策劣势:中小民企融资困难点击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北京作为世界有影响力的金融之都之一,资金充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资本优势明显,但是,如何将这种优势转为胜势?这是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据调查显示,从从业人员的数量上看,北京市70%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的雇员在100人以下,其中11~50人的企业占29.17%,51~100人的企业占25%。是被调查企业中比例最高的,这充分表明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主体仍然是中小型企业。从企业性质上看,民营企业的数量最大。占总数的32%,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主力军。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之又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所以,当前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融资现实是: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资金充盈、融资非常容易,而另一方面作为产业大众的中小民企却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

然而,“创意贷”、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等文化创意品牌虽好,却难以有效解决上述融资困局。中小民企的融资难题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严重束缚了中小民企的发展壮大,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的瓶颈。

(三)机遇(opportunity)

1 政策机遇:发展低碳经济,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C02排放较2005年下降40%~45%”,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就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基本特征。内涵型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方向。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内涵型低碳经济中知识、技术、创新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最符合低碳要求的、高附加值的绿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政策的大力支持,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层和支柱产业。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指明了方向。自2007年以来,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管理、人才、技术、经验、市场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奠定向高端发展的坚实基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应紧紧抓住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良机,加快向高端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

2 城市功能调整的内在需要: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2005年5月北京市颁布了《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把全市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城市功能调整一方面可以避免各区县的产业趋同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使各区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确立优先发展产业和重点行业以及限制发展或严禁发展的产业。这样,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成为新定位了的城市功能内在需要。例如,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东城、西城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数字内容产业,以雍和宫文化科技园、大栅栏一琉璃厂文化商业区、国际传媒大道、民俗特色街区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促进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3 结构调整机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文化创意是文化、科技、智慧的高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现代化更新,促进传统产品的价值创新。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可以创造出富于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产品,形成差异化的特色品牌,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高新技术,尤其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创意的开发和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激活文化创意资源。实现空前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准备了基础条件。同时,文化创意产业还具有渗透性、整合性、跨越性等特点,从而使其很容易横向延伸到其他产业部门,相互融合、互生互长。

(四)威胁(threat)

1 国外竞争的威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起步较晚、国际化程度较低,如何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美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韩剧、日本动漫、美国大片等文化创意产品大量侵入北京市场,培育出一批批“哈韩”、“哈日”族。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关乎中国文化安全的政治问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逆势赶上。利用和发展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出蜚声世界的文化创意产品,发挥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尚需各界不懈地努力。

自从2000年加入wto以来,中国文化产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凭借资本、创意、技术、人才等优势,不断向中国市场输出好莱坞电影、迪斯尼动漫、韩剧、日剧等文化产品,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2 国内竞争的威胁。2007年12月,江、浙、沪文化厅局长联席会议签署《2008年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意向书》,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发展,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强有力的竞争态势。珠三角地区依托成熟的市场经济背景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商品的商业属性,从而使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化、规模化、竞争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文化创意企业的崛起就是明证。西安等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在市场份额、品牌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优势地区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会形成潜在的竞争威胁。

参考文献:

[1]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11,(03)

[2]陈东,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社会科学,2008,(01)

[3]张养志,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9,(05)

[4]康芸,风险投资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问题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08)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8

[摘要]义乌创意产业作为义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义乌市场未来发展的新机会。本文在创意及创意产业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基于义乌市场分析了当前义乌创意产业链及创意生态体系构建等现状,并从义乌市场与创意产业联动、创意人才培养等角度分析了发展义乌创意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创意;创意产业;义乌市场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5-0032-02

通过近30年的发展,义乌市场已形成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目前,义乌市场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小商品市场;第二层次为专业市场,主要有农贸城、物资市场等。然而随着相关竞争市场的增加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再加上外贸形势的日益严峻,义乌实体市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这样的现状,转型升级是义乌市场的必由之路。而义乌市场转型升级是一个包含目标、定位、路径于一体的整体提升与重新塑造。其中基于市场基础上的创意产业构建及延伸是实现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之一:构建并延伸创意产业能够实现义乌小商品的“义乌制造”变成“义乌创造”,从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低端产品转向精品化、品牌化,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义乌市场的内源型发展。

1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11创意内涵界定

本研究所阐述的创意,是基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独特的、原创的和有意义的想法,并且又具有商业执行效果的行为。相比于创意的其他内涵界定,本研究的创意内涵具有如下四个特质:一是创意是多重属性的结合,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在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意;二是创意是一种整合,它是基于各种素材基础上运用人的主观性思维进行整合的结果;三是创意更是一种行动,它包含行为过程与结果;四是本研究所提的创意更是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意。

12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

创意产业是创意理念与行为的产业化模式,是从产业生态链的角度模式化了创意的产生及商业运营过程,是一种可归纳、推广、借鉴的商业模式。它主要包含以下六个环节:一是创意激发阶段,即激发创意思维及灵感阶段;二是创意多角化发展阶段,即运用发散性思维多维度拓展创意想法阶段;三是创意适用阶段,即将多角化创意用之于商业实践阶段;四是创意行为重构阶段,即在适用基础上的创意行为的调整阶段;五是创意的商业化阶段,即将创意真正作为具有商业价值产品的推广阶段;六是创意的报酬及保障阶段,即创意行为获得了商业报酬进而实现产业链再循环,同时通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构建创意的保障体系。

2义乌专业市场背景下创意产业概况

21创意集中于二次、局部浅层创意

义乌市场的创意产品种类日渐增多,涉及越来越多的行业。但由于义乌市场是商贸型市场而非生产型原发性市场,所以其创意的产品有着市场滞后性,创意基本集中于模仿广州、深圳、上海等产业链前端的市场基础上的二次创意。虽然二次创意是原有创意基础上的加工与深化,但因为缺乏原创性、独特性而使得产品难以先入为主,“摘得头筹”。与此同时,义乌目前的创意绝大多数集中于商品外形设计,少部分是原材料创新,几乎没有科技型的原创型创意。因此义乌创意产品仍然以局部浅层创意为主。

22创意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第一,缺乏拥有多角化思维的创意人才储备。创意产业的创意激发及多角化发展是整个创意产业链的“触发器”,其核心在于创意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义乌创意人才总量偏少且技能结构不合理:以产品造型设计创意人才为主。这就难以支撑整个创意产业链的构建与延伸。第二,缺乏创意商业化运营的强有力载体。创意产业区别于创意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创意适用及商业化开发。从现实角度来分析,企业是唯一真正的开发主体。然而当前义乌企业对于创意研发的投资极低。从义乌市政府对1571个企业经营户的调查发现,企业产品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10%以上的企业仅有1127%,≤5%的企业占据了被调查对象的6258%。这样的投入比必然使得产品创意开发及商业化运营难以有效开展,创意产业链无法构建。第三,缺乏公平的创意回馈机制。创意产业链之所以能循环推进,原因之一在于创意的报酬回馈体制建立,也就是说创意开发企业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回馈。然而以小商品为主的义乌市场却缺乏有效科学的定价体制,难以建立创意产品的高附加值且有竞争力价格。在市场实际运行中,创意企业的产品最终也难逃价格战的厄运,最终难以收回创意开发的成本支出。这样的现状就难以可持续推进义乌创意产业发展。

23创意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从宏观角度分析,创意及其商业化开发是创意产业与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创意生态体系决定着创意产业的发展前景。其中比较关键的生态环境是城市经济、城市文化两个要素。城市经济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的区域经济。义乌城市经济是建立在市场上的城市圈经济,义乌又称“小商品之都”。“小商品之都”的城市经济形象一方面有助于义乌城市定位,但另一方面却约束着创意产业发展。因为这样的城市经济模式基本仍处于传统的中低端批发阶段,难以支撑创意产业精品化、个性化的需求。与此同时,义乌城市文化中的“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和“拨浪鼓文化”代表了老一代义乌人的文化特质,也体现出义乌的区域文化。但由于义乌小城镇文化浓厚,城市发展的起步较迟,义乌的城市文化依然体现出浓郁的传统乡镇文化特质,包含较少的创意文化因子。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9

关键词:创意产业;发展空间;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23-0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数字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已走进数字信息化的时代。当前,我国正在处于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城市功能大幅提升的关键时期,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创意产业和创意文化在各大中城市孕育而生,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园更是遍地开花。从设计教育者的视角,分析创意产业的内涵,探寻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势在必行。本文在对广西柳州的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后,提出了要重视地区自主创新能力集群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引起设计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一、创意产业的相关概念

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形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起,创意产业开始席卷全球,并全面影响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创意指的是“源于个体创意、技能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就业机会的产业。”包括广告、建筑、绘画、艺术及古董市场、设计、电影、休闲软件游戏、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电视与广播、网络等行业。其主要特征具有创造性、集群化、强融合性、高附加值、强辐射力、可持续性等。与我国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相比,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创意源头的作用,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意义,更加注重文化对经济的整合、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创意产业集群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创新设计教育一直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棘手问题。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作为高校教师应更多的去关注教育阶段性的特征,真正把握“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职责。真正意义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健康发展。

广西柳州地处西南重工业区,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广西处于绝对的优势。北部湾经济区是西南钢铁及东盟自贸区物流的大通道。可见北部湾经济区的设立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而且是为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作前沿性基地。这些都给该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该市创意发展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设计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跟不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课程体系的设置影响到优秀设计人才的质量与数量,侧面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设计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情况。其次需要通过对区域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共享,对最新的知识和讯息进行交流和分享,来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使教育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随时代变化的更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最后,大力加强对设计教育软硬件的投入。

二、完善设计教育体制建议

(一)注重人、产品、机器、社会的和谐统一

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下,地方学校对设计学科进行改革,但是在真正的意义上讲还只是学科领域界限的划分清楚,由领域细分到融合的重复改良和重组构建。柳州市在2013年已相继开通城市BRt城市快速公交、柳州到区内、全国的动车组,广西已进入信息化和高铁时代。城市功能划分越来越显现,如何提高城市文化质量的培养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环境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注重人、产品、社会三者的和谐统一。对于未来设计人才的需求,柳州市则不断巩固和提高原有汽车工业人才的培养,大力增强创意文化创新成分。

(二)课程进行科学理性的划分

学校要按照社会需求对于学生的基础性、专业性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专业课、实践课、专业公共课等进行科学理性的划分,保证教学资源的充分整合和利用。使得学生能在学习中实现对未来工作需要某方面知识的提前涉猎学习。以柳州汽车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工业博物馆等为实践基地,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环节课时,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提升。

(三)设计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文化教育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群,其中设计教育尤为重要,设计教育的改革也是教育改革的部分。柳州市的工业发展史要求我们要创新发展,必须改革设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已经迫在眉睫,也是社会和时展的内在需要。

三、建构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

在柳州市,从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中可以看出设计师和设计教育者一样重要,设计教育为培养更多的优秀设计师打好基础,反过来,优秀的设计师可以从设计实践中得出很好的经验反哺设计教育者,为教育者打下良好的理论知识来源。夯实其设计理论依据,为设计教育发展产生良好的互动和一定的促进作用。

针对柳州创意产业中既有新兴产业也有传统产业,分析得出:

(1)以柳钢、柳州汽车城等经济机会作为主要的创业驱动,创意产业为辅。

(2)创新导向和价值导向作为目标,联系各院校以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产业集群化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增长,东盟自贸区的发展、北部湾港口物流的建设、广西12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等等的发展,都可以整合利用共同的资源,使共间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约,又使群体问相互组成一个个有效的结构体。柳州已经形成了钢铁、丝质等产业集群。

创意机会的出现往往与创新增长点联系在一起。对于柳州的创意产业,政府应着力理顺产业体制和加强创意成果产业一体化的机制,形成积极的文化创意氛围以及加紧形成设计产业集群的新型工业城市。

四、总结

在未来的发展中,柳州市则不断巩固和提高原有的工业优势,增强文化创新创造力,不断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充分利用东盟自贸区和博览会对外开放的优势,建立完善的专业设计人才培养体系及特色的文化发展体系,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实现文化艺术知识的继承和传播发扬。力争打造广西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作为设计教育者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推动良好的设计教育教学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李亚薇.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下的城市发展――以北京和上海市文化创意发展为例.对策与战略.2012.11.

创意产业的发展篇10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红火之势

当全球人因为想象力而疯狂时,我国各地也纷纷涌现出许多的创意公司、创意基地。尤其是香港、台湾地区,创意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地也在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旨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5%。2005年4月28日,上海市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市经委正式授牌。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在这些园区内,这里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为上海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的新产业。北京市政府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以图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之都”。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几大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北京数字娱乐示范基地、中关村创业产业先导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墓地、东城区文化产业园以及朝阳大山子艺术中心。尤其是中关村创业产业先导基地,凭借其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以及经济优势占去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先机;另广州、深圳、长沙、苏州、杭州等城市也都热情高涨,宣称要打造各自的创意产业基地。

在今年的两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将是以体制改革和落实政策为突破口,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把北京建成文艺演出、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动漫和互联网游戏、文化会展和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60亿元。

上海也在尽力打造创意产业之都,欲要迈向全球创意产业中心。

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国之忧

事实上,中国的创意产业并不如想象中的乐观。在中国创意产业红火发展的背后,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瓶颈,还需要向先进者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由顾问波尼・阿斯科鲁德曾说过“中国创造”面临的症结:“有的时候,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创意产业作为整体的存在,因此不能够正确做出政策和投资的决定,就无法切实地得到落实。”

就在中国各地纷纷建立起创意基地时,专家指出,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其所在城市的区位、能级、产业基础以及产业发展环境等,创意产业基地要有独特的定位,不能一哄而上。

创意人才缺乏是我国创意产业中遇到的根本制约问题。按照美国学者约翰・m・埃格的观点,在21世纪,以“创意专业人士”为主的人才,不仅仅需要高学历,更需要创意能力、独立判断的能力。据智联招聘网最新统计的招聘信息显示,2004年传媒、出版、印刷、包装类的职位空缺平均每月是5344个。2005年5月以来,这些职位的需求已经上涨到6896个。教育和培训行业与娱乐、体育、休闲行业,去年平均每月的职位空缺数量分别是2888个和1896个,而今年5月,这两个行业的职位需求分别是5288个和2076个,增幅分别是83%和10%。

从近10年的经验来看,各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无不得力于各国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到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其中政府指定赞助的大学及研究院游戏专业就有106个。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副书记方新谈及我国创意人才的培养问题时,指出我国现有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320多万,其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112万人,就总量而言,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相对数量不足,质量和结构都亟待提高。同时也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领军人物少,更确切地说,专家不少大家少。许多中青年科学家在本领域的研究方面做得很好,很深入,但在知识的博大精深、眼光的远见卓识、为人的道德风范上和老一代科学家相比确有差距。这固然同我们几十年来的教育、文化有关,但也确实需要加强教育、加强培养、加强修炼。修身正心,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搞科研同样如此。没有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视野、宽广的胸襟,难以成就学术大家。二是要如何充分用好现有人才,打破创新的神秘感。创新不只是科技精英的事情,人人可以创新,人人可以成才。用人上真正做到家,就是要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使每个人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展才华。

全国人大常委、上海人大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厉无畏指出,创意产业人才来源于几个方面,培养是一个方面,现在上海戏曲学院已经建立了一个创意学院,就是为了培养创意人才。其他的像应用技术学院,也有培养美学设计方面的。但是发现机制很重要,有很多人的创意天才没有被发现,但他确实具有这个天才,比如“超女”,实际上就是发现的,并不是专门学校培养出来的。我们应该去发现人才,中国有13亿人,创意人才应该还是不缺乏的,就看有没有机制去发现。

另一方面,创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上海作为我国创意产业领先发展的城市,任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的厉无畏会长谈了一些上海市在创意产业方面的情况。希望能给全国各地创意基地带来一些启示。

厉无畏说:“从政府角度来说,我们要搭建一些平台,使得人才能够在这平台上去发挥。现在上海的一个做法是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就是形成创意产业园区。现在上海有四类产业集聚区:一是依托高校或研究机构形成的。比如,同济大学的一个强项是建筑,在同济大学周边就形成一个搞建筑设计的产业园

区,它是一条龙服务,从规划、建筑到室内装潢,全部都有。再就是东华大学附近有一个时尚主流园区。在交通大学则是搞了一个硅谷软件园区。二是依托于老工厂、仓库的改造,自然形成的。因为老工厂搬走了,这个房子没有用了,怎么办?艺术家们就重新设计、再改造,欧洲、美国都有这种模式。三是政府特意打造的,就是由政府出资或推动一些企业建设。比如在张扛搞了一个科技创意园区,它主要做网络游戏、动漫,跟高科技联系在一起的。现在那里的网络游戏已经占全国的70%。四是原来有一定的园区,后来经过适当的功能改善。比如在上海城隍庙附近原来有―个小商品市场,后来因为生意不是太好,就把它改造成一个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园区,很多人到那里设计些小玩意儿,可以直接进入小商品市场销售,它和小商品市场已经完全联系在一起了。”

其实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产业发展那么简单,有的对创意产业的定位缺乏意识,简单地认为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结果不但没有发展经济,反而闹了不少笑话。有媒体报道,某家具城老板,闻听创意产业集聚区红红火火,也动了“创意”的念头,遂清退家具公司,把偌大的两层楼面草草用玻璃做出间隔,便大张旗鼓地打出“创意园区”的横幅开始招租。还有一些“创意大楼”,规划的建筑容积率比普通住宅还高,名为创意园区,实为房产开发,无法吸引创意工作室入驻。改造几个老厂房再吸引几十、几百家创意工作室入驻,并不意味着创意产业就此诞生。实际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本身只是打造了一个外壳,培育了一种形态。形态必须有内容来填充,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态如果形不成一种业态,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顶多就是“二房东坐地收钱,小房客自娱白乐”。创意产业本身就要具备一定的个性。

有的自认为自己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便想坐拥创意产业带来的巨大收益,但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利用资源。其实甭管本身原来具有多少优势,怎么把优势开发出来?怎么能够使其优势融入到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中,引导产业链的发展?这才能带动整个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中关村创业先导基地,虽坐拥人才、政治、经济等优势,但在发展创意产业问题上如何深入挖掘出中关村的文化优势,探究中关村文化的深层含义并使其更好地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成为中关村基地发展的迫切需要。

另外,中国的创意产业还面临着经济结构限制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职业结构存在缺陷、城市文化氛围、创意产品消费需求不足、知识产权方面保护失效等问题制约。

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赵弘就借助科技手段推动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厂系统思考。他建议说,科技部门可以从四个层面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在技术支持层面,可以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意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技术研发;在条件建设层面,可以整合首都创意产业领域的各类创新资源,建立创意产业科技条件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开发工具平台、测试下台等。可以推动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创意产业专业孵化器建设等;在科技组织层面,可以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加强行业技术标准的研发;完善创意产业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建设,进―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市场秩序,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可以以大带小,通过科技项目引导形成创意产业集群;在政策扶持层而,可以研究制定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学习乔布斯的创意引领

因为乔布斯对每个项目都要深度介入的风格,当惠普、索尼这些跨国大企业每年开发出数十款甚至更多产品并保持高速更新换代时,苹果虽然每年只能开发出几款产品,但几乎每款都在市场内引发了轰动。过去5年中,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奥斯卡奖美国工业设计协会(industrialDesignSocietyofamerica)的年度评选上,苹果获得了比任何企业更多的奖项。

在一个每家公司都倡导创新文化的时代,为何苹果取得了最耀眼的成功?

乔布斯称,这是因为苹果的创新理念相当简单:“将每种科技发挥到极至,既能让人们吃惊、兴奋,又知道如何使用它。”

“苹果永远在问:‘这将给用户提供何种程度的便利?这将对用户有多重要?’包括pixar(这是乔布斯拥有的另一家创意工业的奇迹)也是如此,虽然好莱坞的每个人都在说好的动画电影的核心是情节,但当事情进展的差不多了,突然发现故事并不够好,很少有人愿意停止生产,投入更多资金改好故事。软件业内也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所有人都在说‘用户至上’,但很少有企业真的做到这点。”乔布斯说。

乔布斯恢复了苹果的创新能力。在这里,“创新能力”有着两重含义:首先,如同人们通常的理解,创新意味着研发出开创时代性的产品,比如imac与ipod。更为适用于此处的是,超越产品设计的局限,乔布斯将创新充斥在苹果再造的各个环节之中:从扭转公司颓势,到开辟进入新业务,到产品营销乃至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