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3:25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1

关键词:智慧地球智慧物流信息化现代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7-0239-01

1、智慧物流的背景

“感知中国”是2009年总理在2009年提出的建设的新概念,在此之前,关于智慧建设的概念始于美国。21世纪实在是信息爆炸的世纪,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科技的应用更加广泛,信息时代的内涵其实依然是科技。信息的爆炸是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物联网被各国争相作为本国的建设目标,物流作为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是最早的。现代物流的方向大致要朝着现代化、科技化发展,这是时代要求。智慧物流的研究是属于历史潮流,当然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智慧物流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之后,就越来越受各国的重视,为此中国还将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智慧物流的建设是完全符合物联网的发展趋势的,当然物流现代化建设自然是对其城市的经济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也是未来建设智慧城市的一个方面。

这是智慧物流的大致产生背景,但是不可忽略的一点是,虽然智慧物流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对它的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更谈不上体系构建,实施的框架企业和学术界都还未达成良好的共识。

2、智慧物流的概念

智慧物流的概念的提出要最追溯到2008年iBm公司提出的“智慧的地球”这一概念,iBm公司作为一家信息技术研究的公司,它对智慧物流的理解也是建立于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对于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可以说从运输、仓储、包装以及装卸、加工配送等,整个物流的历程步骤都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智慧物流是将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都纳入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实现系统全面感知,这样就可以及时处理以及进行必要的有效的自我调整,总的来说,智慧物流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系统物流的建设,让物流自动化、创新化、准确化,智慧物流实际上也是现代化综合性的物流系统。

3、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3.1智能分析功能

智慧物流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智慧性,智慧性主要体现在智能分析。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智慧物流能运用智能的模拟模型等各种具有智能性的手段来分析物流。分析物流的各个环节,分析物流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智能化得假设并且通过实践来进行检验,来进行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实际上,智能分析是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功能。系统自动调用数据,来解决问题,同时来发现漏洞,达到智慧化的效果。

3.2感知功能

智慧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作为依托的物流系统建设的物流系统,通过信息手段将传统物流的每个环节和细节都同时纳入智能系统中,包括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加工、配送等,物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步骤繁多,任务繁重,仅靠人力的话不可能同时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就能做到。依靠现代科技,能对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感知,接着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能及时处理而且自我调整,实现了物流规划的智慧化。

3.3优化决策的功能

结合特定的物流要求,智能系统可以对要求和物流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评估,从物流的成本、时间以及其他的特殊方面和标准要求,来评估风险以及对风险进行预测,这是制定合理决策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到对物流项目的详细周密分析,对其风险进行有效预测,才能提出最优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决策是经过对物流环节和物流信息的周密分析的,相对于人力的局限性来说,智能系统分析后的方案更具准确性。

3.4及时反馈功能

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信息的及时反馈是关系到物流工作完成好坏的最有效的晴雨表,反馈实现系统修正,还能完善管理,总之它是贯穿于物流工作中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它起到的作用既是细节方面的,但同时也是全局性的。

4、智慧物流建设的策略

4.1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和物流产业基地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建设智慧物流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它是智慧物流的内涵。例如传感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还有智能网络等,通过这些最新的信息技术去建立物流智能管理网络体系,建立智能配送中心等。通过各种技术培育出一批优秀的企业,然后通过示范推广,达到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建设的潮流。其中优秀的企业还可以与外资合作,这样不仅会吸引外资,更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至于说物流产业基地,我们可以选择设备完善、基础较好的物流基地进行示范性建设,其目的也是达到示范推广,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智慧化改革。例如,江苏常州的物流建设,常州目前建立了现代化的亚邦医药物流中心,这是一个典型的智慧化物流的示范基地,两年的物流建设不仅促进了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而且还极大地减少了传统物流在资源上的浪费,有利于常州生态经济的发展。

4.2对物流行业进行合理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关完善的法律法规

如果说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核心内容,那么对物流行业进行发展规划,对物流行业进行法律规范化是物流行业智慧化建设的保证。例如常州市物流现代化建设的成功范例里,常州市就是物流行业的规范性上做足了功夫,在行业的法律法规上进行了符合现代化物流的政策,这样既保证了建设的成果,又能继续保证后续的发展,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规范。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还有利于消除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的市场障碍,使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而开放的统一有序的市场,能更好地保护经营者的利益。

参考文献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2

关键词:旅游文化智慧时代智慧概念

(一)智慧时代前的旅游与文化:相互补缺为主的关系。

严格意义上来说,文化先于旅游产生,自从有了人类文明,文化就应运而生;而旅游则诞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伴随着商品交换的行为出现而产生。随着时间推移,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呈发散状蔓延;而与此同时,旅游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旅游的目的多种多样,旅游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旅游行为逐渐大众化,旅游客源的数量逐年膨胀。

在众多文化传播方式中,旅游以其传播形式的多样性,逐步为人们接受,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分肯定了旅游对文化的积极作用,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方式,旅游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在我国也有很多落后地区,旅游成为其主要经济增长点,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样也是巨大的。

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不断地为旅游提升内涵,增加品味,提高档次。旅游从最初的仅仅为满足物质需求的商品交换,过渡到现在目的为增长知识见闻,提升个人修养,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宗教、文学、科技等多重文化层面的精神需求。这个过程中,文化的注入无疑将旅游的灵魂加以升华。

(二)前智慧时代的旅游与文化:平衡双赢为主的关系。

笔者姑且将目前所处的时期称为前智慧时代,这一时期旅游和文化的发展宏观层面上都呈现出膨胀和碰撞的状态,文化经过智慧时代前的数字时代的发展,传播和接受渠道多样化,高速化;旅游在智慧时代,面临诸多考验,旅游作为一项产业,依附性的特点比较明显,经济发展,政策导向等外界因素都会对它造成影响,所以这一时期旅游显示出更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性。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智慧的新概念:智慧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

数字社会为城市规划、智能化交通、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国家安全应急响应等创造了条件,数字社会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

物联网将与水、电、气、路一样,成为地球上的一类新的基础设施。世界将继续“缩小”“扁平化”而显得“智慧”。

云计算起到了整合作用,智慧的理念是把传感器装备到城市生活的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物联网的整合,从而实现数字城市与城市系统整合。

智慧时代中,智慧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平衡旅游和文化的作用,并使两者都在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可以从以下几种普遍现象中进行归纳。

(一)智慧同时为旅游和文化提供了高速度、大容量且便利的平台。

当前活跃在智慧时代的手机app应用产品,一开始只是作为一种第三方应用的合作形式参与到互联网商业活动中去的,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化,app开始被更多的互联网商业大亨看重,如腾讯的微博开发平台,百度的百度应用平台都是app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可以积聚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受众,另一方面借助app平台获取流量,其中包括大众流量和定向流量。比如“同程旅游”这个app应用,人们借助它不仅可以获得大量与互联网相连的旅游咨询,而且查询速度与互动速度都很高,最关键的就是方便,忽略了电脑的存在与否,省去了电脑的开机时间,手指点点手机应用就能完成。

(二)智慧的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发展速度。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比掌握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掌握寻找信息的途径,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在不同时空传递,我们要做的是迅速找到所需信息,让云空间帮助我们的大脑储存信息,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然而正如前面我们所了解的,智慧的概念包括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些本身也处在发展过程中。所以其发展速度决定了旅游和文化的发展速度。而智慧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中国江苏,苏南和苏北存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智慧概念的发展程度就有很大差别,如今苏南很多地区正着力打造智慧城市,而苏北很多地区还在忙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苏南的旅游发展较苏北更活跃,苏南的文化传播较苏北更高效,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三)智慧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

智慧概念中有一个核心思想,即以人为本,从人的需求出发,去开发设计产品,满足人们在不同时空的需求。简而言之,在一个智慧概念覆盖率合格的地区,当地居民可以通过由数字社会、物联网和云计算组成的智慧产品,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完成一系列行为,达到目的。举个例子:比如中国的上海和美国的纽约两座城市中,两地居民可以同时使用互联网在同一个网站或应用完成了一个非洲旅游产品的订购,但所购买的产品会因为订购者的国籍、信仰、文化等不同,在内容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在订购过程初期,输入详细的订购者信息,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技术的运算,能很快提供适合的详细产品列表,比如在产品中的住宿信息中,首推的住宿形式会有不同,出现在上海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大多数中国人需求的建筑物式酒店,而出现在纽约订购者的住宿首页列表可能是各种西方人热衷的帐篷式酒店。这就是智慧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之处,在不同时空中整合出不同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体,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以秒计算完成云运算,高效。

综上所述,在前智慧时代,旅游和文化在智慧概念的促进下,两者发展会越来越平衡,而且旅游和文化在不同时空通过智慧概念都有双赢的可能。

最后,笔者想说明本文的写作初衷,旅游和文化的关系已经形成很长一段时间,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被人们接受,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智慧概念的提出和落实,旅游和文化的发展会因为智慧概念的介入而产生变化。笔者相信智慧时代带来的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则应更关注如何利用这种积极作用为旅游和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3

从10年前的“电子商务”,到7年前的“随需应变”,再到去年的“智慧地球”,在iBm的策略演进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大棋局”思维。与其说这是iBm深远的构想,不如说是“战略野心”更恰当。2004年iBm将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则正式完成了这种转型。今天,iBm的“野心”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智慧地球”这样一个大到不能再大的概念成为iBm领先一步的筹码。

第三次产业转型

去年,iBm的Ceo彭明盛(SamuelpLmisano)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智慧地球”战略,大致的设想是: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建筑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物相联,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实现整合。将“智慧地球”纳入“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是iBm成功说服美国政府的佐证。这和国内信息化进程中流行的“物联网”概念类似,此后“智慧地球”的概念被iBm引入中国。

“智慧地球”实际上是iBm为开始第三次产业转型提出的战略,这次悄然向非it领域渗透的战略转型不仅使iBm获得了强大的业务模式,也为其提供了一流的收益能力、现金流和用户价值。

从2008年年底开始,iBm在全球释放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2009年iBm将在全球推出全新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为此,iBm提前两年进行全方位战略部署的调整。

iBm全新战略理念的提出,其意义远远超越了前几次的“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停止空谈开始创新”等。新理念预示着将推动一次具有颠覆性的产业转型,iBm将从沿袭了近100年来只专注于“企业级的商业机器”的公司,演变成为一个关注“企业、环境、地球、人”的公司。如果把iBm从专注硬件变身为“软件+硬件”视为大象的第一次转身;而从“软件+硬件”变成“软件+硬件+服务”看做是第二次转身的话,那么这一次将是iBm的具有颠覆性的第三次产业转型。

iBm将与非it产业进行更多整合。iBm要给地球上每一个看似无序的“物件”全部嵌上智能的“大脑”和“心脏”,这并非好莱坞的科幻电影,而是iBm这个企业在即将开启的下一个百年的重要使命。

在“智慧的地球”的概念中,iBm称世界不仅在变得更小、扁平,而且会变得更加“智慧”。“智慧的地球”是由智能化的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各个组织机构甚至个人组成的。基速发展的信息、网络和计算技术,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

“智慧地球”战略中的6大行业――智慧的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城市、智慧的交通、智慧的供应链(物流)、智慧的银行均是4万亿重点投资的领域或者资金最富裕的领域。

遭遇“阴谋论”

iBm在中国“鼓吹”智慧地球战略是要在中国开辟更大市场,并为分享中国“4万亿”投资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在该项刺激计划中iBm已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6月2日,是iBm“智慧城市”在上海举办高峰论坛的日子,iBm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彭明盛以及iBm大中华区的大部分高管悉数到场。

“智慧城市”是iBm“智慧地球”的六大推广领域之一。而坊间关于iBm“智慧地球”一系列解决方案将可能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阴谋论”却在流传。

这样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4月9日,2010年经贸形势报告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在谈到要大力发展3G、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时,有如下的说法,“对于外国新的理念和新的战略,要有所启迪,也要有所警惕”。李毅中的讲话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去年9月份的一个报告《iBm“智慧地球”的认识和思考》基本相符。而这份报告在分析iBm公司的“智慧地球”时指出,“当全世界互联成一个超级系统时,系统安全性将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李毅中的讲话无疑是给正在考虑上马“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政府敲了一下警钟。这可能会让iBm的推进更加艰难,与iBm的尴尬不期而遇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仍然没有改变美国仍然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坚持的保守态度。

由此让人担心,中国的工业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靠,企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问题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iBm所关注的这些领域均是资源丰厚、资金充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如果iBm凭借智慧地球大规模获得了这方面的项目资源,中国将会被iBm高附加值产品消耗掉大量资金资源,严重削弱中国对本国企业的扶持力度,影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效果。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在这个领域里“iBm确信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在智慧地球的技术实现领域超越它”。尽管“智慧地球”可以带动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带来新的技术壁垒形成的可能。因为目前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如软件(特别是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集成电路(CpU、DSp等高端芯片)和互联网络――都一直被美国所主导,尽管中国正在奋力追赶,但差距还是很大。尽管“智慧地球”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但美国试图用其信息网络技术,控制各国的经济,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必须提高警惕,不能受制于人”。

落地智慧城市

去年,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曾在“智慧地球”战略时强调,“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推进的重中之重。一年来,从“数字广东”到“武汉两型社会”,从“健康重庆”到“生态沈阳”,iBm的城市推进路线可谓用心良苦,每一步都与“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环环相扣。与省市政府携手,获得地方一把手对“智慧地球”的认同,iBm已经借由“智慧城市”完成了从行业拓展向区域突破的转型,这一次转型,无疑让iBm拥有更宏观的视野。更实惠的是,与政府部门的亲密接触再次巩固了iBm的政企关系。

iBm新兴市场总经理李博诺透露,iBm超过25%的研发项目与“智慧的地球”相关,并正在加大这一比重使其达到50%以上。

“智慧的城市”可以看作“智慧地球”的一个缩影,将成为2010年iBm中国的策略重点。2009年,仅在中国iBm就在12个城市开展了主题活动,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与200多名市长以及1700多名城市政府官员进行了交流。而上海世博会正成为iBm精心打造的范本:“智慧城市”不仅是个愿望,它正在变为现实。作为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iBm承担了全部信息化系统总集成平台的设计实施,并提供了用户体验设计、信息化的咨询服务,以及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将“智慧城市”的理念落实到世博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面临巨大挑战

毫无疑问“智慧地球”是一个美好的蓝图,它让人们从人本、环境及最根本上重新审视it产业:人类需要建造一个智慧的、环保的、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地球,在这样的目标下,it可以做什么,it产业应该怎么做?

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认为,推动“智慧地球”从蓝图变成现实,首先要解决“认知”的问题。对“智慧地球”的推动并非iBm一家企业可为,需要大量来自it和非it界的产业合作伙伴,需要大家的共同推动。其次,需要“开放”的态度。正因为并非一家企业可以完成,它需要更多的非it产业者的参与,构建一个更庞大的“智慧地球”产业生态链。再次,需要更多的“铺垫与探索”。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4

浙江读者:安荣

安荣同志,您好!

从概念上来说,智慧城市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将城市信息化推向更高阶段。它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社交网络等工具和方法,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和智能融合的应用。智慧城市将成为一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作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新引擎,达到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感、企业经济竞争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体现了更高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创新精神。有专家指出,伴随着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理念的广泛普及,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内容上来说,智慧城市包含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应用、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内容。其中与百姓生活最为息息相关的智慧应用主要体现在交通、电网、物流、医疗、食品系统、药品系统、环保、水资源管理、气象、企业、银行、政府、家庭、社区、学校、建筑、楼宇、油田、农业等诸多方面,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可以想见。

智慧城市的发展一般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等等,实现数字化,才能谈智慧化的问题。从服务性来说,城市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基础服务设施的数字化最为关键;第二阶段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融合阶段,将不同领域的城市基础服务信息实现互联和互通,借以形成泛在的城市服务;第三阶段是智慧城市的内生发展阶段,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便捷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慧化城市服务。

目前,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而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更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它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5

关键词:智慧校园云计算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4-0000-00

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能医疗、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的建设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智慧校园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也应该抓住机遇,围绕“智慧”理念,打造智慧、平安、和谐的校园。智慧校园,重在智慧,是在数字校园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出来的,数字校园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组建的数字资源优化共享的虚拟教育环境。随着各方面投入的逐渐增多,数字化校园在给广大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实际应用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智慧校园从数字校园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充分利用原有平台,同时又有自身特点,即:要有统一的基础设施平台,能保证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要有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1智慧校园概念及特点

智慧校园是近几年的一个新概念,传承了数字校园,智慧城市的新方案。严格意义上讲,国内高校尚未真正实现智慧校园,但是随着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也正逐步想智慧校园迈进,以期提供更好的校园环境。智慧校园的应用要依赖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此为依托将教育成果,图书资源以及科研项目等进行整合,从而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职工,学生的交流以及学校内部资源的交互,使得各项应用灵活便捷,实现了智能化的校园服务管理模式。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在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食堂等与师生密切相关的场所按照智能传感器,通过网络连接形成“物联网”,最终实现系统互联,资源整合。智慧校园在特征上讲,有三个核心亮点:一是作为一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它提供的是个性化定制式服务;使广大师生能全面感知智能服务;二是信息服务通过互联网的桥梁,能更便捷地融入到各个领域,各部门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智能化的服务平台,让每个体验者都能以全新的模式体验智能服务,同时能为学校和外界提供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的平台。

2智慧校园的关键技术

2.1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近几年定义的新概念。从技术层面来讲,云计算有创新但不是全新的概念,它整合网格技术、数据虚拟化以及并行运算等多项技术,重新定义的一种新模式。云计算的定义可划分为很多种,但是从基本原理上讲大致相同,云计算是利用网格技术使计算可以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简单的来讲,就是用户只要可以联网,就可享受服务,任何联网的应用,都具备成为云计算平台的潜力;多个用户可以分担超级计算机成本,大大节省开支;用户利用云计算平台所提供的计算能力,并且充分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开发个性化的应用。由此延伸的云物联、云安全以及云存储等可以在校园建设上大显身手。

2.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从字面上讲是万物相联的互联网。它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物联网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上主要依靠三项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通过计算机处理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2)RFiD技术,它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在自动识别、物流管理中应用广阔;(3)嵌入式系统技术,综合软硬件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和电子应用技术为依托,接受到信息后进行快速处理。物联网技术实际用途主要在智能标签和智能控制,实现远程操作和控制。在物联网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日常教学工作,达到“智慧”状态,提高校园工作水平,改善学校服务管理能力。

3结语

智慧校园的发展依靠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它在数字化校园的平台上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为移动互联校园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由于智慧校园属于新技术的探索和学习,就学校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时代的进步,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将日臻成熟,在学校中已经建设好的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分步骤的建设,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提倡绿色节能减排的风气,为学校师生和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应用。使智慧校园争取早日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特色的信息化旗帜,开创新时代教育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2]吕倩.基于云计算及物联网构建智慧校园[J].计算机科学,2011(10a):18-21.

[3]林成.智慧校园及其相关技术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3):210-211.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6

一个事物总有历史和未来。城市演进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日益智慧化,所以大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这里,我对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些功能定位做一点思考性的介绍。

融合信息化和城市化

当人类文明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城市就出现了路网。当时的路需要承担两种职能:交通和通信,也就是说通信网和路网是合在一起的。所谓五百里加急快报,就是当时一种典型的通信方式。后来通信网才从路网中分离出来。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越来越多,增加了水网、电网、热电网等,城市功能越来越完整,对人们生活的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强。

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渡期。从城市的各种网络来看,信息通信网异军突起,正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威力。因为信息通信网可以整合并加强其他网络的作用,所以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通信网可以分成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自产生以来,这几个网络分分合合,但发展趋势是会走向融合。目前这几个网络还在各自起作用,这是一个过渡期。

负责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将对其他所有网络实施智能化,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的城市,就是智慧城市。

那么什么叫智慧城市呢?智慧城市就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它变成一个智能化的新型城市,这种城市更有利于人们在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简单地说,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整合城市和农村优势

基于几千年来城市的演进情况,我们可以预判一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当信息化手段或智能化工具将城市真正完全改造时,人们将进入信息社会。我们可以构想一下:现在我们生活的工业社会城市,可能要经历一次全新的回归过程,这个回归过程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而不是回到原来的农业社会的模式。

这样一种回归,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化回归。为了实现这种回归,人们提出一些新的城市概念和理念,比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这个概念是我两年前在成都听到的,当时,这个概念引起我非常多的联想。既然有田园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有森林城市、草原城市、湿地城市等呢?

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城市做出的贡献。目前这种城市演进过程还在快速推进中,所以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生态化、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展望。

未来的城市到底有多大?是大城市好,还是中小城市好?这些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从一个例子中,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今年5月8号,我国第一个村级市挂牌了,这个村是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谈谈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后的智慧城市概念。

这个村支部书记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说他们之所以将农村改为城市,是为了能让农民当市民,他认为在九亿农民中,八亿人都想当市民。农民想当市民这种想法很正当。从城市化未来的实现模式来看,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去看,工业化可以让农业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后,必然要求农村实现城镇化或城市化。因此,大量农民在客观上需要农村城市化,这种城市不需要是很大的城市,一个中小城市、小型城市也是可以的。农村城市化就是信息化追求的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助力农村城市化,还可以让它智能化。

目前不少城市存在严重的污染、拥堵等问题。套用上述村支部书记的话,我认为在五亿的市民中,有四亿人向往着农村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的田园生活。

未来,在建设智慧城市、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整合在一起,逐步解决目前在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工业社会的问题。

突破物流和信息流

田园和城市看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如何实现建设田园城市的梦想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突破两个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息流。

目前来看,物流主要靠汽车、火车高速化以及现代航空业的发展来逐步完善。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缩小空间距离。而信息化可以把空间距离降至零,因为信息具有流动性,可以即时获取。信息网络的普及可以把城市的信息鸿沟填平,使得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没有障碍地获取信息。信息网络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可以使得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比如水网、电网、汽网、路网等,都实现智能化。

基础设施智能化加上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可以使城市和农村其他方面的生活设备实现智能化。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智能化后,农民跟市民在生活设施的使用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我们坚信这个愿景是能实现的,关键是我们要努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发展时代,没有必要走老的城市化道路——先实现一个工业化城市,然后再将其改造成信息化城市。我们可以走城市化跟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和成熟,能够加速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针对现有城市。建设一座城市的成本很高,对已经建成的城市,我们不可能将其大楼拆掉,使之变成田园。因为现有的城市在整体格局上不可能进行大调整,因此我们只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使其在生态环境接近田园。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7

放眼全球,产业经济形势一片惨淡。此时,iBm公司却在声势浩大地推出具有全球视野,以关注社稷民生为首要诉求的“智慧的地球”。

作为传统的硬件设备提供商,iBm正在向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转型。在此期间,“蓝色巨人”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战略,“智慧的地球”就是继“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和“云计算”等之后的最新观点。

依据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给出的阐述,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创新融合所造就的“智慧的地球”,将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次的科技革命。物联网是由装备了传感器、芯片、RFiD等“数字神经”的物理对象彼此互联所形成的巨大网络,它能够以数字化方式感知客观世界。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将大大提升人们对于自己活动的理解,进而增强人们管理控制客观世界的能力,使我们的世界运行得更加智慧。

面对iBm描绘的宏大愿景,有人相信它符合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之道,也有人认为iBm的新思维无助于改善当前困境。另外,还有观点称这是“新瓶装旧酒”,了无新意。

那么,iBm因何在此时推出“智慧的地球”?它对当下的产业经济有何实质性助益?它究竟是新概念,还是对旧提法的重新包装?新旧概念的差异究竟在哪里

3月6日,北京亮马河饭店芙蓉厅,《it时代周刊》和刚参加完“iBm智慧软件2009年策略会”的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BeteF.Demeke先生坐在一起,就上述话题做了一番深层次的交流。

在地球智慧化的过程中,智慧的软件将起到关键性作用。而在iBm公司效力达25年之久,全面负责iBm软件五大品牌大中华区业务的Demeke先生对新概念亦有非常清楚的了解。在他侃侃而谈中,“智慧的地球”的轮廓变得更为清晰。

信息因金融危机而更显重要

《it时代周刊》金融危机还在四处蔓延,iBm为何选择在此时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个概念?它将在何时实现?

BeteFDemeke这个概念提出来是有一个具体日期。到底该在哪一天公布,可能你我的观点会不一样,但我们都会同意一点,就是现在web2.0相关的框架和技术与传统意义的协作技术确实有本质上的不同。

概念选择在哪一天,或在哪一天实现,日期并不是最重要的,技术所代表的能力和达到的目的才最重要。尤其是我们看到现在的产业环境跟过去不同。

在中国,iBm软件通过3大重点策略帮助中国客户成就未来一、聚焦中国行业,为行业定制;二、繁荣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共成长,三、深入区域市场,紧密支持客户。

《it时代周刊》“智慧的地球”愿景很好,但现在很多企业在裁员、减产和关闭,这个新概念对这些企业有何现买意义々

BeteFDemeke我举一个股市的例子。我们看到现在全球股市确实有一个现象,就是股票交易价值已经达到了最低点,但全球股票的交易量并没有大幅减少,有的在持平。iBm观察到这一点后很自然会想到,人们对于知识、智慧还很需要,还需要收集很多数据,然后从这些如山的数据中进行分析,用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甚至对未来进行预测。

这就是iBm提出新概念的部分初衷,它说明信息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到来而有所减少。有助于客户更有效投入

《it时代周刊》很多企业在缩减it支出,而“智慧的地球”却是大家加大对it设备的投入。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你有何好的建议使得企业们现在就加入到建设“智慧的地球”的行列中来?

BeteFDemeke“智慧的地球”愿景,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并不是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和我们以前提出的其他观点,以及在推进措施手段方面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现状要求这些客户投一笔钱,投入到行业解决方案的架构当中去,但是这个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收入、回报都是非常可观的。同时,iBm提出解决方案之后,把客户的智慧整合在一起,就能够帮助它们更有效投入。

另外,业务合作伙伴可以跟iBm协作来交付这些协作方案。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技术上的提升,以及业务领域的拓展。

“智慧的地球”是适应多个行业的。iBm正在为“智慧的地球”投入巨大的研发力量。我们每年都在研发领域投入60亿美元,一半以上都投入到与“智慧的地球”直接相关的项目和技术中。企业可以从这些最新的研发成果中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企业投入与回报的性价比更高。

BeteF.Demeke

BeteF.Demeke先生现任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8

关键词: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智能化;信息化

1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构建概述

智慧医疗卫生体系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和实践,体系从单一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建设到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的构建,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预防。智慧医疗是指具有物联网感知、信息移动、信息互联共享、决策高度智能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智慧医疗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实现市民与卫生管理部门、社区保健机构、医务人员、专业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集成应用的,覆盖国民健康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理念。相关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医疗卫生行业的信息化投入规模达到275.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22.5%,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14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平台、远程医疗、paCS系统是重点,其投资加速增长。2014年国家大力推广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这无疑促进了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进程。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并将对paCS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

2智慧医疗卫生体系的组成

智慧医疗卫生,是面向预防、医疗、护理、康复、养老等多个方面和维度的大健康体系。它以市民为中心建设全社会健康和疾病预防体系。以患者为中心构造医院智能化+信息化的诊疗服务和管理云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设区域医疗服务的信息标准化互联互通。面向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建设突出“医”和“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慧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一共需要构建七大体系,包括专业化的卫生业务应用体系、科学化的卫生监管体系、便捷化的医疗服务体系、人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规范化的卫生标准体系、高效化的信息支撑体系、常态化的信息安全体系。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子系统、区域卫生子系统、以及家庭健康子系统。

3智慧医疗解决方案

3.1智慧医疗概念框架

从技术角度分析,智慧医疗的概念框架包括基础环境、基础数据库群、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综合运用及其服务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

3.1.1基础环境

通过建设公共卫生专网,实现与政府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卫生数据中心,为卫生基础数据和各种应用系统提供安全保障。

3.1.2基础数据库

包括药品目录数据库、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paCS影像数据库、LiS检验数据库、医疗人员数据库、医疗设备卫生领域的六大基础数据库。

3.1.3软件基础平台及数据交换平台

供虚拟优化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及网路资源;提供优化的中间件,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门户服务器等;包括应用、流程和信息服务。

3.1.4综合应用及其服务体系

包括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平台和家庭健康系统三大类综合应用。

3.1.5保障体系

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安全,运行安全和管理安全三方面构建安全防范体系。3.2智慧医疗技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其在智慧医疗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采用的新兴技术主要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

4应用前景

智慧医疗是以先进的物联网感知技术、信息集成技术做为依托而打造的智慧型医疗信息大数据平台。这些数据包括医院、社区、家庭等健康医疗机构的数据以及医疗事故的数据、病人的数据等,可实现医患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互通,使得医疗服务真正迈向智能化,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看病诊断效率,临床研究可靠性、协作性将得到增强、医院的互联性,以及医院的便捷性。智慧医疗应用普及之后既可满足患者高效挂号、远程看病、远程诊断的需求,还可促进各家医院、医生间以及医生与病人间的交流,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5总结与建议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9

关键词:智慧教育;多媒体;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3-0072-03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经常会听到某高校建成了“智慧教学环境”或“智慧校园”,甚至有些高校进行了简单的信息化教学设施的改造,也冠名为“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是技术发展太快,还是概念炒作呢?或者是人们对“智慧教学环境”的内涵理解有偏差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智慧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现阶段已经建成的智慧教学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希望通过开展此项研究找到当前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为今后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提供建议。

一、智慧教学环境的内涵

今天我们所说的智慧教育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公司和人们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智慧地球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对环境透彻的感知力,通过利用物联网等实现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②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有线和无线网络支持下,利用先进的系统协同工作实现全面互通;③深入的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智能化的洞察并付诸实践,进而创造新的价值。[1]

《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中》指出,智慧学习作为一类学习系统,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大数据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来全面感知学习情境、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测评学习结果,有效支持人们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可以实现人们能够在任意时间(anytime)、任意地点(anywhere),以任意方式(anyway)和任意步调(anypace)(简称4a)进行学习,这类学习环境能够支持学习者轻松地(easyLearning)、投入地(engagedLearning))和有效地(effetiveLearning))(简称3e)学习。[2]

我国学者祝智庭教授认为: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3]

通过对上述概念的分析可以看出,智慧教学环境的基本条件是对环境的感知、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深入的人工智能;智慧教学环境中主要用到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感知学习环境和学习者特征、营造学习情景,主动提供学习资源、自动记录和评价学习结果;智慧教学环境建设为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提供环境保障。

智慧教学环境主要具有如下特征:①ρ习者和环境的感知,比如,通过一些传感设备(物联网)实时控制教室的温度、湿度、亮度等,为学习者提供最为舒适的学习环境;②个性化资源的推送,在智慧教学环境中,可以实时感知学习过程,并主动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③对学习结果的记录与分析。智慧教学环境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记录与分析,可自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情况,并产生相应的学习报表或者学习建议;[4](4)智慧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终极目标。

二、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现状

当前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部分高校已经建成了智慧教学环境示范区。为深入研究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情况,笔者对部分高校的智慧教学环境示范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当前的智慧教学环境可分如下几类:

1.普通多媒体教室的改造升级

在已经建设成功的“智慧教室”中最为初级的是普通多媒体教室的升级版,此类教室只是对普通多媒体教室进行了装修和改造,使得教室中的座位灵活、舒适,其多媒体设备配置更加先进。当前改造成功的多媒体教室中基本都安装了高清投影、交互式电子白板或互动式大屏幕、无线扩音系统等。

2.课堂互动工具应用型

当前智慧教室中的互动系统种类繁多,比较常见的主要包括:利用台式电脑通过局域网进行互动、利用internet进行远程的互动教学、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互动系统:

(1)基于台式电脑的互动系统。这种类型的教室中,每个学生座位上配有一台台式计算机,通过相关的互动软件,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网络环境下的实时互动交流,包括教师单独辅导,下发、上传资料等。

(2)基于网络的远程直播、互动系统。为实现跨校区之间、跨区域之间的教学直播互动,部分院校建设了“远程直播”教室。在此类型教室中通过高清摄像机、直播管理系统,可实现远距离直播、互动等功能。此外,通过录播控制系统,也可以实现对教师授课过程的自动录制和保存。

(3)基于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课堂互动系统。有些学校的“智慧课堂”可以看到基于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互动系统,此类互动系统可以让师生之间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互动,下发、上传资料,也实现了学生实时投票、抢答等功能。另外,此类课堂互动系统已经初步实现记录课堂教学过程,并对授课情况可进行初步分析与统计。

3.教学资源库及社会化软件应用型

(1)有些地区或学校建设了相应的资源库或学习平台,便称之为智慧教育环境。

(2)还有些学校可利用微信、QQ等社会化软件实现新生注册、宿舍查询等功能,他们把这些社会化软件的简单应用说成了智慧校园。[5]

4.环境友好型

(1)教学环境的提升

部分智慧教学示范区中教室颜色鲜艳、明亮,走廊和学习区温馨、清爽,桌椅板凳舒适、灵活,教室里面配置了中央空调、电动窗帘等,整个示范区使学生能感受到愉悦、清新。但在信息化智能技术的应用方面,很少看到大数据分析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应用,因此,这些环境也难以称为智慧教学环境。

(2)物联网的初步应用

有些学校建成的“智慧教室”中开始使用一些初级的物联网设备,比如,显示温度、湿度、照度等参数设备。仅仅使用一些物联网设备也难以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

5.综合应用型

一些学校智慧教室中综合了各种前沿技术,我们似乎看到了智慧教育的影子。此类教学环境中:教室实现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教室外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和RFiD考勤机,这些系统采集的数据可直接传送到教务系统;可以感知教室的温度、光线等,并可实现自动控制;开发了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库和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此外,还有智能控制系y、增强现实的互动演示和视频会议系统、自动录播系统等。[6]

三、现阶段高等院校智慧教学环境“智慧”的缺失

通过对智慧教育内涵的研究,结合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现状,发现现阶段“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传统教学环境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还没真正实现“智慧教育”。下面笔者对照智慧教育的概念与特征,从环境建设、技术的运用以及对人才培养的支持等方面对现阶段的“智慧教学环境”加以分析:

1.对环境和学习者的感知

感知学习情景涉及学习者特征分析、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推理等方面的应用,通过信息采集、动态建模和情景推理三个模块来实现[7],要感知学习情景,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智慧教学环境中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最初级的对基本环境的感知方面,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线的感知,缺乏对物联网的深入应用。要实现对学习者特征的自动识别,必然用到人工智能、学习分析等技术,但在目前的智慧教育环境中还没有看到成功案例。

2.智慧教育资源的提供

智慧资源是指以培养具有21世纪生存技能的智慧创造者为目的,支持智慧学习和智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泛在性、情景感知性、联通性、进化性、多维交互性和个性化智能推送等核心特征的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8]。在智慧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首先,用到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向学习者进行优质教育资源的精准推送;第三,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全面感知学习环境,利用VR技术营造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在当前建设的“智慧教学环境”中,虽然可以看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工具,但它们并没有达到智慧资源的标准。

3.对学习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Siemens认为学习分析是:“关于学习者以及他们的学习环境的数据测量、收集、分析和汇总呈现,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情境”[9],学习分析必然会用到学习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目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些授课软件对课堂的记录与初步的数据统计,并不能达到学习分析的标准。在对教学过程的记录过程中,通过自动录播系统,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自动录制,但这种记录只能是机械的记录,缺少智能成分。

4.对教育目标的实现

智慧教育最根本的特征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即“要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要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0]。要对教育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智慧教学环境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要改变知识产生、传播和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让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其次,要支持学习者的终身学习、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第三,要营造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使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开展所需的学习。显然目前的“智慧教学环境”还不能支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因此还难以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

四、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建设的很多“智慧教学环境”只能说是现代教育环境,还不能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要真正实现智慧教学环境,还需要在教育理论、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大幅提升。结合上述分析,本文对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提出如下几点认识:

1.强化顶层设计,准确定位,系统规划

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硬件设施、软件系统,甚至还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因此,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强调顶层设计,对我们将要实现的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

2.遵从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还伴随着教学方法、理念的转变。因此,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应该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分阶段开展,循序渐进地做好每个阶段的工作,最后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教育。

3.明确智慧教育本质,平心静气,不忘教育根本

智慧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更优质的环境、更人性化的服务。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必然用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智慧教学环境必然能给师生提供更便捷的教与学支持,让学生可以开展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意方式的学习;智慧教学环境必然给师生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资源和及时的教与学的分析报告;智慧教学环境可以支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满足了上述条件才可称之为智慧教学环境,切不可将简单的环境改造、软件应用和资源建设冠名为智慧教学环境。

五、结束语

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系统的规划,盲目的、填鸭式的建设只会造成对人力、财力的浪费,不利于智慧教学环境的应用;而把普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冠名为“智慧教学环境”是对“智慧教学环境”这一概念的滥用,这样不利用智慧教育的良性发展。在智慧教学环境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在认清现状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站在教学理论和技术的前沿脚踏实地,不断追求,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教学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地球赢在中国[eB/oL].https:///services/multimedia/smarter_planet_zh_cn.pdf.

[2]黄荣怀等.2015中国智慧学习环境白皮书中[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2015.9.

[3]祝智庭.智慧教育新l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J].开放教育研究,2016(2):18-25.

[4]黄荣怀等.智慧教育的三重境界:从环境、模式到体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6):8-9.

[5]陈琳,王蔚,李佩佩,李冰冰.智慧校园的智慧本质探讨――兼论智慧校园“智慧缺失”及建设策略[J].远程教育杂志2016(4):17-24.

[6]聂风华,钟晓流,宋述强.智慧教室:概念特征、系统模型与建设案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7):5-8.

[7]张永和,肖广德,胡永斌,黄荣怀.智慧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情景识别――让学习环境有效服务学习者[J].远程教育杂志2012(2):85-89.

[8]郑旭东,杨现民,岳婷燕.智慧环境下的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4):27-32.

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篇10

关键词智慧城市;城市信息化;生态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141-03

近年来,学者与公众对于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研究及讨论都不断升温,生态化与信息化已然成为城市建设中的热门思想。正是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热潮。然而,自2007年,《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率先提出“智慧城市(SmartCity)”这一创新构想以及之后的2010年,iB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城市”的愿景之时开始,学者们对智慧城市的关注大多数仅仅着眼于城市的信息化。而在城市不断注重生态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以信息化促进生态化的发展才是必然选择,智慧城市的发展只有注入了生态化的因子才能够真正体现其意义。

目前,智慧城市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城市未来将逐渐呈现出智能化、信息化、生态、节能、低碳、安全等特性。因此,有必要从生态的视角去重新认知智慧城市,将智慧城市的概念优化,构建一种融合进生态理念的全新智慧城市模式。借助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技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智能手段,将城市中的物理、信息、社会以及商业基础设施全面连接起来,真正做到服务全民。

由于以往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城市信息化,因此本文尝试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智慧城市,并进一步探索生态型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

1相关概念解析

当今,全球城市化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紧张、环境破坏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创新性地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手段来解决节能、环保、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因而,从生态发展的视角下研究智慧城市的发展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就与之相关的“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概念进行解析。

1.1生态城市的概念解析

生态城市(eco-City)的概念最初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旨在建立一种尽可能减小对于水、食物、能源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以及降低废热、废气和废水排放量的城市。这一概念自提出之日开始便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主要具备以下若干

特点。

1)高效性。着力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合理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多层次地使用各类材料与能源。在物流方面做到有序顺畅,方便迅捷,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方面,各行业间通过共生关系进行协调。

2)持续性。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合理配置资源,使环境资源能够公平地满足当下以及未来几代人的发展需要,以确保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城市经济。

3)区域性。生态城市基于区域平衡的理念,致力于对城乡的整合,互异共存的城市之间唯有通过协调与平衡,才能够实现平衡协调的生态城市的建立。

4)结构合理。生态城市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必须首先建立在一个合理的结构之上,交通设施、土地使用、绿地系统、公共设施等因素都应包含在内。

5)关系协调。生态城市最初的愿景就是希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必须注重城乡统筹,资源利用和更新,环境胁迫与其承载能力相协调等各个方面。

由此可见,生态城市关注于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致力于营造城市的良好生态。

1.2智慧城市的概念解析

智慧城市是基于城市的科学发展观,通过使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综合全面地感知泛在信息并无缝连接城市中的人、物以及各项功能系统,在自感知的同时实现自适应与自优化,从而最终形成绿色、安全、高效、方便、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活动、公共安全、以及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智慧城市主要具有以下若干特点。

1)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是要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化、人性化等。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推动社会进步全面发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使人们更好地参与社会。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目标,更好地服务于人是智慧城市致力于实现的愿望。因此,各层次的人皆可通过数字包容来感受到智慧城市的便捷所在。

2)综合整合。“利用已经联网的基础设施提升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率,促进社会、文化与城市发展”。利用智能化的传感设备将人与物及其相关信息串联成一个综合网络,并且通过实时感测城市各项核心系统的运行状况形成信息源。智慧城市借助包括传感、无线、通信、智能网络等各类技术,综合整合互联网与物联网系统。

3)智能协同。智慧城市的另一基本特征便是其具有集中智能处理与深度计算能力,通过这些能力来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智能连接与协同联动,最终打造高效的智慧城市。

4)内生发展。智慧城市本身便具有内在驱动能力来实现发展与不断创新,借助这种能力,城市才得以实现自我适应、优化和改进。而智慧城市的驱动能力能够保证可持续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生物、生态系统以及遗传多样性,确保人类开发建设活动能够时刻受到环境的承载能力的约束。

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着力于通过智慧化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种需求做出响应。

2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生态城市将和谐性作为其核心内容,而智慧城市也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起点。最初的智慧城市概念虽然多少提到了一些有关生态化的字眼,如“绿色”、“环保”、“优质生态”,然而,智慧城市的发展焦点依然集中于城市的信息化以及城市智能技术的使用与发展方面,却始终未深入挖掘博大精深的人文关怀的思想。脍炙人口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并不只是一种愿景,它更是一种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是智慧城市应该致力于达到的目标。虽然智慧城市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提升生活品质,但倘若智慧技术无法结合更加接地气的城市发展理念,它便依然无法从根本上推动城市健康发展。因此,本文综合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特征及内涵,尝试讨论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

2.1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内涵

从生态发展的视角来看,智慧城市应该是在把城市信息化作为首要驱动力的基础上,加入各项生态技术因子的应用,从而帮助实现城市的生态转型以及高效运转。再借助开发建设模式的创新,全面引入系统工程、信息科技、生态经济学等知识来改善城市的管理与决策、生产和消费等方式,进一步挖掘城市生态资源方面的潜力,并最终将城市打造为生态化、信息化并重,且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要致力于吸取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各自优势,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生态化发展理念融入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发展中,使城市整体综合功能不断优化、资源与能源更加清洁高效、城市环境更加健康宜人、公共设施更加完善舒适。

2.2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发展要素

对于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来说,与一般的智慧城市一样,其发展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发展基础及自身优势。影响智慧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相关要素可以主要总结为技术、资源、政策以及管理要素四点。

1)技术要素。智慧城市本身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不论是我们讨论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或是其它任何形态的智慧城市,都是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城市通过依托信息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应用来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与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现代化。因此,就要求城市发展要在技术上实现透彻感知、互联互通和深入智能。

2)资源要素。如果城市已经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资源条件,那么城市在规划和基础建设中引进生态智慧的理念,采用先进的节能低碳、物联网、互联网、自动化等技术,全面规划建设交通、供水、供热、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系统设置警务治安、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金融支付、应急救援等公共管理设施以及合理规划招商引资建设各种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布局,那么对于城市未来的运转与管理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政策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势必会面临城市建设方式的创新、管理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的创新等方面的探索。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城市的政策调整与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4)管理要素。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是一种全新城市发展形态,配合全新的智慧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体制、管理思路、规划理念、产业特点、经济体量等方面的考虑。只有能够敢于打破原本体制和模式桎梏,具有创新精神,才易于引进生态型智慧城市。

对于符合以上要求的城市,如果能在规划中引入绿色、生态、智能、人文理念来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整体规划布局、自然环境资源、农业人口转移、新农村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周边区域错位竞争、市民素质形成、品牌文化特征、产业经济发展等关系,必能在与周边区域新城的竞争脱颖而出,成为集聚优势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承载区域创新发展的未来之城,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的生态健康宜居之城,互联化、物联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智慧之城。

3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主要应用方向

最初的智慧城市理念的关注点主要为医疗、食品、交通、水、电力、应急系统等方面,以及如何应用智慧技术来完善各方面的运转。而融入了生态思想的智慧城市将从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城市服务的智能化以及产业的生态化三方面来应用智慧思想,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利,城市环境更加友好。

3.1城市经营的可持续化

相较于传统的智慧城市概念,本文所探讨的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与其最大差异在于——城市功能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对于推动着高质量的城市化的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的与日俱增。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经营必将在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恰恰率先关注到了这些方面。

人们已经深刻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碳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被过量地排放,这也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由此产生的气候异常与自然灾害频发。因此,从碳的排放的角度来看,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势必要发展低碳经济,致力于从城市生活与生产经营两方面推进智慧城市的生态化,将低碳的理念落实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3.2城市服务智能化

先前的智慧城市理念中提出了推动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应用范围,而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应当进一步考虑智慧城市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使得两者结合,使人们更好地分享信息化与生态化的成果,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医疗服务方面,较大范围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通过日渐成熟的医疗服务系统网络来实现,主要包括建立远程医疗数据库、专家信息库、电子病历系统等,以远程的方式通过对有关临床治疗方面信息的智能搜索来协助医师准确地诊断并治疗患者的病情,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及时、完善的医疗服务,使市民更加健康地生活。

交通管理方面,实时交通状况可以通过利用监控摄像头、传感器、通信及导航系统等的传输与互联进行监控,同时科学地自动建模并进行预测分析,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各相关部门与系统,使其各司其职地对交通状况进行协调,进而有效缓解交通方面的压力或突发状况,进而实现城市交通的良性疏导,从而贯彻绿色交通的理念,降低交通方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安全监管方面,公安机关等部门在犯罪实时监控、预警和分析侦破系统所提供的智能分析等的协助下能够迅速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打击及预防犯罪的效率,进而为人们创造安定而和谐的生活。

3.3产业生态化

对于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来说,在信息化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是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产业生态化指的是优化城市环境,将与城市生活质量提高相关的产业的发展方向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相结合进行调整,这一调整对于传统产业、新兴技术产业以及环保型产业都有全新的要求。

从传统产业的角度来说,这种生态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产和消费中融入环保的理念,注重资源的循环与综合利用,降低噪声、废物垃圾、污浊空气、工业废水等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主要通过使用生态化的设计材料,发展并壮大资源型产业和污染较大的产业的替代产业,加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以及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等方式来实现。

从新兴技术产业角度来说,致力于发展环境无害化技术成为了关键。它一方面能够使得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更加友好,另一方面还能够扩大相关技术型人员的就业市场。此外,通过智慧城市所建立的各类数据库及信息源,帮助城市实现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从而使经济活动更为高效灵活,也使人们获取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关于环保型产业的实体化,首先是发展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其次是合理整合资源,利用闲置的土地和地表水或污水来发展城市农业,这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能够将食品运输与保鲜等环节削减,因此能够降低食物生产的价格及成本,从而便利快捷地为市民提供物美价廉的食物。

另外,未来城市能源的重要部分便是太阳能这类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在欧美等许多国家与地区利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以此来降低碳排放的尝试已卓有成效,我国也应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4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价值

与早前的生态城市或智慧城市的理念不同,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着眼于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代替了经济优先的传统,通过智慧技术的手段与环境友好的理念科学地规划城市的未来发展路径。因此,生态发展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吸取了生态城市与智慧城市之所长,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生态化,会对城市诸多方面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4.1树立公众生态价值观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带来的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关注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致力于探讨一种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模式。由于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因此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帮助树立公众对于生态更深入的了解与感知,将自己的行为与城市的发展产生关联,例如,绿色消费、生态旅游,通过对智慧技术的应用与对相应制度的调整来进一步树立公众的生态价值观。

4.2协调发展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

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理念将城市的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并且通过利用各类城市智慧技术进行更好地落实。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建设更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使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借助信息化的技术,将生态化的理念融入,科学而高效地估算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数量与布局,合理估算城市人口数量以及密度,同时运用其他相关知识与多样化的手段来最终实现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实力与影响力。

4.3促进经济低碳化发展

传统城市发展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资金、资源,还很难恢复到污染前的样貌。对于生态型的智慧城市来说,就要率先认识到这一问题,大力引导相关企业使用清洁能源、绿色生产技术以及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以及绿色食品等生态低碳的产业,从而抑制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得产业发展过程中减少环境危害,实现城市经济低碳化发展。

4.4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过去由于城市往往追求经济优先发展,因此人们容易产生政府是城市管理的唯一主体的误解,相应地,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并不强。而在生态发展视角下的智慧城市更多地关注人本思想的体现,因此能够更有效更切实地引导个人、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同时通过鼓励人们更多地开发与使用可再生资源,使能源结构向更环境友好的方向转型,另外,通过智慧化的服务手段,推动信息共享,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5结束语

今天,在世界各地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不断增长的碳排放,废气的污染,生活垃圾的堆积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新的智慧城市,将生态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来推动节能,通过安装高效设备,引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由此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到真正的“智慧”。

另外,对于生态发展型的智慧城市还有几点思考。首先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要注重对新兴产业的筛选,防止陷入区域间的恶性竞争和产能过剩。其次是在智慧城市的产业体系的建设上要惠及于民。为了防止由于在信息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差距而让社会鸿沟加大,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普及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推进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并且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并为老年人、低收入群体、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更多、更优的智慧化服务。

智慧城市是个抽象的概念,要将它落到实处,就要一点点做起。并且智慧城市必然是节能的城市、环保的城市、低耗能的城市,因此,智慧城市与生态发展的理念相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生态城市的特点(eB/oL).2008.10,http://.

[2]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27(12).

[3]R.G.Hollands.“willtheRealSmartCitypleaseStandUp?intelligent,progressive,orentrepreneurial?”.City12:3(2008).

[4]andreaCaragliu,ChiaraDelBo,peternijkamp.SmartCitiesineurope[C].3ndCentraleuropeanConferenceinRegionalScience,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