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的影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5:26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1

1视觉的传达是人体工程学在展示设计中最重要的应用

在展示设计中,除了人的尺度和活动中的相关尺度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视觉活动。眼睛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器官,信息获得有80%依赖于视觉。人的视距,视角以及视觉习惯是合理组织陈列高度的依据。陈列高度是指展品或版面与参观者视线的相对位置。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人对陈列高度的适应受人体有效视角的限制,一般陈列高度不宜超过350厘米;经常运用的展示高度是80~250厘米之间的区域。人体工程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最佳视觉区域是在水平视线高度以上20厘米,以下40厘米之间这个60厘米宽的水平区域,如果以亚洲人一般标准高度165厘米左右,最佳的陈列高度应在125~185厘米之间,重点展示的对象陈列在此区域内,较易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接受信息之前往往人们有一个选择的过程,经过选择之后,往往注意力会集中到那些准备接受的信号上面。因此,引起注意是展示设计的重要手段和成功的基础,只有引起注意才能产生以后的理解,确信,记忆行为并导致最终的行为。

展示效果最终需要面对的是人,如何吸引和维持住他们的注意力,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根据人体工程学中视觉心理和人的心理规律,可采用以下方法。

2增大展示效果的强度

在一定限度内,展示效果越强,越大,人们对它的注意就越强烈,并不是任何事物的属性都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能引起注意,效果必须达到一定量。展示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大设计效果对观众的感觉刺激。比如在展示中使用较为鲜亮的色彩,异常的比例,突出醒目的形象或动感的音乐。效果的强度分为绝对强度与相对强度,绝对强度指展示中效果或展品本身的强度,而相对强度主要针对环境的因素而言。虽然强度越强越能吸引人注意,但是如果同时出现同等强度或强度更加高时,其反而会削弱。当夜深人静时,我们可以听到细微的声响,而在嘈杂的白天却无法听到,就是这样的道理。另外,运动的对象和静止的对象相比,往往前者更容易引人的注意。运动的视觉形象中存在着一种比静止的视觉形象更为明显的力,这种力迫使我们的生理,心理与之相适应,因此动态的展示在展示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3增大展示中效果之间的对比

展示中各项元素之间显著的对比往往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例如人们在一组小的物体中比较容易注意到较大的物体,在无彩色的展示环境中比较容易注意到色彩鲜艳的物体。在一定的范围中,这种对比强度越大,人对这种刺激多形成的反射也越显著。在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增大各种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差别,吸引人的注意力。设计中缺少对比,就必然显得呆板、平淡,使视觉逐渐迟钝,进而中止视觉活动。对比的形式可以表现在形状、质感、大小、粗细、明暗、曲直,方向等方面。

4展示效果中新颖事物与兴趣的展现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环境影响;移民;对策

一、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在为人类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扰动了长期形成的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需要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健康和谐地发展。本文综述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效应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相关学科的发展。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还处于探索阶段,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改进评价方法和扩大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尺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水利工程的自然环境影响

水利工程是指人类为了更好的地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水资源,使之更好地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而实施建造的水上工程,有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的实现,因此水利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项实践活动,势必会改变特定水域区域的水文过程、环境状态,打破本地区原有的水量平衡、能量平衡及生态平衡关系。这种旧平衡的破坏和新平衡的产生势必引发水生态环境多种多样的变化。

就目前来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受到了人们空前的关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科学全面的辨识水利工程建设究竟会影响到哪些水生态环境因子和人为环境因素,对每个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到底有多大。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通过宏观决策,运筹帷幄,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优化好水利工程布局,解决好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域环境间的矛盾,确保我国的水电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参考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对水利工程建设对水域环境系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系统分析。

首先,就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来说,水利工程的兴建,直接改变了原天然河道水体及水文条件,必将会引起水库库区及水利坝址下游地区的水文水环境变化。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期,施工作业和施工机械产生的垃圾部分会排入水中,其中含有的大量有害分子会使得河道中原有的水质变差,严重的还会发出阵阵的恶臭,让人无法接近,不住作呕;运行期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水库库区的水环境容量增加,由于水本身具有自净作用,水量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水域环境的纳污能力,降低了水体浑浊程度,削减并溶解了矿物质,减少对于生化耗氧量等。对于水库库下河段,如果在枯水期水量有所增加,根据水体的自净原理,就能有效提高水h境纳污能力,改善水质。不过,如果情况特殊,这时也一样有不利的一面,不利的影响包括:在丰水期,会降低下游河段对废水污水的自净能力;水库的流速减缓,库区稀释自净能力就会相应地减小;如果上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来水中携带的固体物质和垃圾等在库底沉降的话,富集起来,其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将会使库区的水质恶化,引发水体污染。

三、水利环境的人为影响

同时,水利环境在对自然环境发生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人为环境产生影响,对人群健康的有利影响表现为:如果水利工程的水域环境内的气温、湿度、风力、饮水健康等条件发生变化,并且各项指标都有利于人类生存环境,就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提高居民的健康状况。

但是在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人群健康的不利影响更多,比如:①水库经常蓄水,在水库库区容易形成湿生浅滩环境,这种环境是蚊虫生长的绝佳环境,所以容易产生疟疾以及蚊虫传播疾病;②水库水流流速的变缓,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导致介水传染病流行。这一点要引起相当的关注,今后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建设水利工程时,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后果评估,从多个角度,多种方面来论证水利工程修建的科学性。

四、加强环境影响的评价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三峡水利工程到葛洲坝水电站,还有国外,美国的田纳西河、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加拿大的拉格朗德河、纳尔逊河、哥伦比亚河,因此,对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环境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可谓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未来必将会更加蓬勃地发展。

就水利环境的影响研究而言,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除了完成多项大型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研究和综合评价外,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也出现几个有意义的方面。比如要强调价值观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指导作用;深化和对拓宽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加强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研究;开展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的风险分析;充实环境对策体系研究;积极建立长期定位观测台站。

首先,价值观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任何工作的进行都是以核心价值观为行动指南的,所以要想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有效规避不利影响,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各个时期,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规划,为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再者,修建水利环境的过程中,必可避免会进行一系列拆迁修建过程,需要民众进行搬迁,对于这样产生的移民,要妥善安置处理,拆迁款要发放到位,拆迁地要及早落实,使民众有地可住、有钱可重建家园,这一点三峡水利工程就做得很好,值得借鉴。再次,在生态环境最大化的基础上,再评估水利环境的修建对周边经济效益的影响。总之,在各个方面都要注重对环境的影响,完善水利环境工程的评价体系,更好地为民众造福。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3

关键词: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

1、引言?

城市快速路从20世纪兴起的城市化运动的产物,它是可以具有中央隔离带、多车道、控制进出口、全立体式交叉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

[1]、快速路这种大型土建工程具有公共性、大规模、长久性、基础性等景观特点。

[2]、因而除了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外,还可能带来包括景观及视觉影响在内的其他影响。国外从60年代开始对工程项目进行景观影响评价,如美国1965年的《公路美化法》,要求政府政策中考虑“风景的价值”,1969年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要求联邦机构决策时,运用适当的衡量美学价值的技术。??

[3]、我国从90年代开始对景观影响评价进行研究,由于起步晚,虽然发展迅速,但基本是借鉴国外的方法,未能很好的结合中国的国情,未能建立完善的体系结构。对道路景观影响评价的方法本身,国内大量文献均从道路使用者出发,着力研究周边景观对道路景观的影响。本文在对北京某大型快速路景观影响的实践过程中,对以往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风景景观工程体系的评价方法,对以往的评价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完善,如增加了影响人口、公众关注度以及将快速路对周边景观影响和快速路对自身使用者的视觉景观影响共同考虑等,形成了较为简单有效的评价体系。

2、景观影响评价的步骤?

3、现状调查评价?

3.1调查范围?一般根据沿线的地理地形特征确定,以道路建设引起景观变化的范围作为基本调查区域。?3.2调查内容?研究表明,我们所获得外界信息的90%以上来自视觉感受,而快速路的体量较大,为评价分析快速路景观影响,应着重调查识别周围的具象景观。

4、景观影响评价?

4.1影响评价的内容和范围?对某些景观要素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对那些构成景观特色、具有地区及区域性的独特景观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对具有特殊价值的地点和具有高度景观价值的地方产生的影响。

4.2影响评价的方法?目前流行的景观影响评价方法很多,有景观美感文字描述法、景观印象评价法、景观心理测量评价法、计分评价法、平均信息量法、回归分析法、加权网络分析法、模糊集值统计法以及系统评分法等。

??[5]、一些专家将这些方法分为计值评价(定量评价)和优先性评价(定性评价)。实际评价中,两种方法经常交互使用、相得益彰。例如:在一般描述性方法基础上通过评分法或者问卷清单法而使评价过程和结果得到简化;一些主观性指标的分级计分需要通过描述性方法来实现。

4.3工程实践中使用的方法?基于工程实践中对准确性、操作性、及时性的综合考虑,可以在描述法识别敏感点的基础上,采用以下较为简单有效的指标评价方法。?

4.3.1景观影响因子描述景观影响因子主要包括敏感度因子和协调度因子,其中敏感度因子包括影响人口、视频、醒目程度、相对距离和相对坡度五个影响因子。敏感度因子如下:影响人口:主要包括在该敏感点内活动的流动人口或固定人口。敏感点的影响人口越多,其景观影响的敏感度相应越高;视频:工程项目在某敏感点观景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越大则其景观影响的作用时间长,景观影响的敏感度就越高(或为周边景观在道路使用者视域内出现的几率)。视频这一景观敏感度因子,可以通过测定该敏感点内可观察到工程项目的面积与敏感点总面积的比值来确定??

[6]、醒目程度Sc:某些独特的造型地貌,不同的景观元素边缘交错地带,都是较为醒目的区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醒目程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等级及取值。相对距离Sd: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的距离越近,景观敏感度就越高。设定一标准距离,通过景观与观景者的距离和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距离的等级,依据这一等级可以确定相对距离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相对坡度Sa:工程项目相对于敏感点视线的坡度越大,工程项目被看到的部位和被注意到的可能性就越大,敏感点可能受到的来自工程项目的冲击也就越大。可以通过设定一标准坡角,通过实际坡角与它的比较来确定相对坡度的等级,进而根据这一等级确定相对坡度这一敏感度因子的取值。

??[7]、可以通过坡角α。或者坡角的正弦值Sinɑ进行比较和分级。?其中,对于影响人口因子Sp,当评价对象为具有重大景观欣赏、历史价值时,应考虑公众关注度,其评判标准应不限于周边有直接影响的人群的多寡,还应考虑在社会上引起反响的程度。对于醒目程度因子Sc和相对距离因子Sd的影响应分路段考虑车速不同情况下的视觉效果,之所以考虑这点,是因为在协调性问题上,工程项目与周边景观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城市快速路景观的动视力特性研究视觉是人认识外界、判断外物的物理特征的基础。道路景观是视觉艺术,我们在城市快速路上所获得的景观感受直接受我们视力特性的限制。在快速路上的观察是人在连续运动中的观察,我们将搭乘机动车交通过程中乘客的视力称之为“动视力”。因此,探讨城市快速路的景观,需要我们对人的动视力特性深入研究。当我们在运动中想要看清楚什么东西时,就会停下来仔细观察。走马观花中我们只能获得物体的大概印象。因为,我们的感官适于感受和处理运动速度在1?4~4?2m/s以下的对象。如果运动速度增加,观察的细节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会下降。不同车速对乘客辨认距离有很大影响,当车辆以60km/h速度行驶时可看清前方370m处的标志,而车速增加到80km/h,则辨认距离为500m.对交通环境而言,就是车速增大景观元素的尺度也应加大。所以研究动视力与车速的关系,对城市快速路景观研究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另外,人的视野也会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当车速增加时,人的注意力集中点前移,视野范围逐渐变小。注意力集中点和视野、车速关系试验显示:车速的变化还会引起人对道路两侧景物的观察的变化,当车速为64km/h时,能看清两侧24m之外的物体,而车速在90km/h,则需在33m以外才能看清,小于上述距离则无法看清。这一点是快速路景观规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在快速路两侧建设防护设备、绿化带遮蔽的强度有决策性影响。协调度因子如下:协调度,即工程项目的视觉特征是否与临近区域协调,主要体现在项目类型、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

4.3.2景观影响因子属性分析在操作中,为便于计算和比较,各影响因子均使用根据其属性,通过分级评分并归一化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为了便于对各个景观影响因子进行打分,需要确定其属性分级。对于可定量的指标,如影响人口、视频和视距等因子,可采用5级量化分级的方式进行打分;对于不可量化的指标,如醒目程度、协调程度等指标,可采用5级描述性分级进行打分。具

4.3.3景观影响指数函数

其影响的积极与否,主要取决于协调度的正负。

5、重点工程与周围景观的相容性问题?

基于高速路和周边景观在风格方面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的差异,应重点分析重点工程与两侧景观的相容性问题,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高速路所具有的现代及高科技特征;另一个是工程附近区域的景观文化特征(尤其中国独特的“山水化”了的景园文化的特征)及其发展的趋势。

这个分析过程可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般描述性方法完成。

6缓解措施和建议?在景观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缓解措施和建议:(1)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线路尽量利用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少占耕地、少拆迁,高填地段采用保护与环境美化相结合的措施。充分利用地形;(2)在设计风格、尺寸、色调、建筑材料等方面进行调整,以及利用建筑学方法,使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反差度降低、使建筑群的布局得到优化;(3)通过隔离带、绿化带的建设以美化沿线环境,同时遮蔽周围部分景观,降低负面影响;(4)注意工程规划中地下设施的作用,防止地下布局架构的不良景观影响。(5)缓解措施不仅要考虑挽救和缓解工程的负面影响,更应积极的考虑美化环境、改善景观的设计。

7、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我国实施已有20多年了,该项制度的实施对开发项目的合理布局,控制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上的发展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仍未受到关注。为此,建议我国加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力度与实际应用工作,以丰富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韵发展。具体措施为:①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理论研究。根据国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评价的内涵和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是其中的理论依据,评价应以科学、方便、实用为原则。②制定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指导和规范此方面的工作。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示范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区、类型,选择几个项目,全面开展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为开展该工作提供范例。④充分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在评价的过程中重视公众的关注程度,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发挥环评法所肯定的公众作用。⑤注重景观影响评价专业人员的培训。随着环评法的实施,培训的内容应加强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孙明,薛志鹏。城市快速路的景观特性及其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2002,18(1):38~43.?

2.王紫雯,吴水珍。大型土建工程对景观美学环境的影响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2003,33(2):145~152.?

3.L.奥托兰诺,蔡亲颜译。环境规划与决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315~321.?

4.张阳,董小林。公路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J],1999,19(4):65~67.?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4

关键词: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影响因素;注意问题

一、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施工组织人员素质影响分析

对于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而言,其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则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和综合素质对其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投资和后期的经济回报有着重要的关系。具体而言,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尤其是基于现代化公路工程管理体系基础上的公路经济效益的获得,要求公路工程施工的组织人员要拥有现代化施工的意识和管理意识,这就体现在施工人员能否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实际建设需求和建设的规划方案,在自身专业素质运用的基础上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对于施工材料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循环利用,运用施工设备严格按照施工的相关操作程序进行此项工作,避免大范围的随意滥用设备,造成因设备维修造成施工管理费用的上涨。施工组织人员能够秉持高效的资源管理利用方式和现代化专业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节约资金在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等方面的利用。

(二)原材料质量和价格的影响分析

在总体施工的过程中,对公路工程经济效益影响最为关键的则是施工过程中所购买引进的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众所周知,公路项目工程其实际施工工作的开始进行及后期的维护,都是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建立在客观物质材料拥有的基础上,所以对于公路工程项目管理部的人员来讲,要想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必须严格强化对其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的控制,通过有效的价格控制方式为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良好的材料利用管理基础。这就需要公路工程材料管理部门的人员在进行材料购买的过程中,要在遵循公路工程实际建设目标和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市场调查分析,能够通过鲜明的数据分析获得较为清除的材料价格报表,以此选择合适的施工建设材料。总体上,在合适的范围内选择适用的施工建设材料,能够为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最为关键的促进作用。

(三)施工机械设备的因素分析

公路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其在拥有了完善的施工材料的基础上,在拥有高素质的施工人员的基础上,则要进行施工机械设备的引进使用。现代化公路工程的施工系统比较复杂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对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这就形成其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为施工人员配备专业化的施工机械设备,通过施工机械设备的存在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效率;另一方面为施工工作高标准和高效率的进行提供保障。所以,在引进施工机械设备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从机械设备引进方面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这就需要专业设备管理人员要能够选择价格范围控制适度、设备操作功能好、维修故障比较少的机械设备,并且在设备操作的过程中注重对设备使用的定期维修和检查,避免小范围的问题的出现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而造成大范围内的维修故障工作,这对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四)施工环境的因素分析

对于公路施工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而言,施工环境的存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一个公路项目工程存在有完善的施工环境,那么总体上将会促进施工工程的顺利、如期进行,不会耽误其工期,这样能够保证其经济效益。但是,如果在实际进行施工工作的过程中,施工环境不完善,需要施工管理部门进行周围环境人员的安抚、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为工程的进行创建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这些工作的进行将会间接的反馈到施工工期实践的长短和工作质量上,所造成的时间资本和质量低下的后果则是对于经济效益的提高是不利的。

(五)施工工艺及施工设计的因素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施工和施工设计的科学进行能够最保证施工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因部分工程建设中工艺使用不合理、设计不科学造成的需要返修公路工程,这样不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造成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会提高公路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并不利于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能偶提高公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做好施工设计工作,系统规划,严格操作,为经济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

二、公路工程经济效益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系统控制

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控制及提高是一个需要系统进行的工作,所以在实际进行经济效益相关管理工作的时候,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控制工作要能够对其影响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在多方面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强化各个因素之间存在使用的协调性和合理性,通过独立的影响因素的控制为整体上提高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获得发挥作用。

(二)注重科学计算方法在经济效益中的应用

经济效益在公路工程中的获得是一个比较系统进行的工作,而经济效益的获得则是与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环境等方面有着紧密关系的项目工作。所以,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经济效益获得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组派专家人员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进行分析,这样通过科学计算的方式能够将精准的数字化方式反馈到经济效益各项控制工作中,极大的提高经济效益哦控制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控制

公路工程在影响经济效益因素的分析控制中,除了要能够从人员、设备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保障经济效益外,还要注重公路工程社会效益的获得。工程经济效益控制的管理人员要意识到公路工程虽为国家经济建设的一部分,但是同时其也是社会建设、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实际进行经济效益控制管理的过程中万万不可因为过度的控制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其实际社会效益的获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路的经济效益,却因材料使用不合理等造成公路所提供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降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控制是现今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在实际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针对影响工程经济效益获得的人员素质、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环境、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等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并且能够注重对多方面影响因素的控制、科学计算方法的使用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获得等整体上促进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控制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宝刚.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究[J].工程技术,2017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5

论文摘要:研究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在其整个职业生涯过程中是如何发展的、有哪些影响因素等问题时加速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其素质等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和彩响。时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影响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因素有体育教师个人因素、学习环境因素、社会体育文化和在职培训因素。

我国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使得教育在新世纪将继续担负着振兴经济、振兴民族、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学校教育也肩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重任。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运动能力和良好锻炼习惯,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增强健康的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和突破口之一,作为组织者和实施者体育教师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他们能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关键在于其教学知识的高低。因此分析中学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体育教师个人因素

    (一)体育教师的人口学因素

    体育教师的年龄、教龄、学历等体育教师己有的知识、经验等对其教学知识水平可能有重要影响。一般认,体育教师的教龄越长、学历越高,其教学知识结构可能也越好。体育教师任教学校所属地区在农村或是城市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有一定影响。相对于农村来说,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都较丰富,其教学知识可能也优于农村。

    (二)体育教师的个人心理因素

    1、体育教师教学动机

    动机因素是一切行为的发动性因素,这对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来说也不例外。体育教师要千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设想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教学动机量表将教师的教学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外在内化动机3个维度。所谓内在动机定向是指体育教师的认知和行为是由其内在需要引起的,如有些体育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原因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教书;外在动机定向是指体育教师的认知和行为是由外在的诱因引起的,如从事教学工作收入比较稳定、或者亲人比较喜欢等;外在内化动机定向是指国家或社会对体育教师的期望在体育教师心理上的内化。体育教师教学动机可能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体育教师教学知识形成的速度、质量与效果。

    2、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

    教师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与信念。体育教师效能感,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行为,另一方面则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产生作用。因为效能感较高的体育教师对个人的教学能力充满信心,其教学行为表现较为积极,而效能感受低的体育教师,在教学上往往较易感到挫折,教学行为也较消极。据此推定,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体育教师教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影响,至于程度如何,有待进一步论证。

    3、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

    工作满意感是组织成员所拥有的对其工作的一种特殊态度,即他们对工作的一种情感反映.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作为一个心理学概念,是体育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及工作条件与环境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它不仅与体育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关,而且也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吕国光将教师工作满意感分为5个维度分别测量中小学教师对教师职业、工作环境、升迁进修机会、收入及对学校管理的满意度.很多研究认为,教师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工作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认为体育教师工作满意感可能与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水平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4、体育教师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

    自我导向学习是个人在没有或是有他人的协助下梦主动地诊断学习需求,规划学习月标,寻求对于在学习上所需的人力或是物质资源,准择并执行适当的学习策略,评鉴学习成果的过程。他认为学习是内在的历程,个体的自我导向可以创造出最棒的学习.自我导向学习并非指学习者完全孤立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若有必要,学习者也会寻求协助,像是同事、专家、朋友、家人等人力资源,以及图书馆、书面资、网络、影音资料等实体资源。教师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可分为自主监控性、喜爱渴求性、创造探新性三个维度。所谓自主监控性是指教师能够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计划安排,并了解、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能力与意愿;喜爱渴求性指教师能够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进而热爱学习,对学习有强烈的需求,具备终生学习的意识与意愿;创造探新性是指教师喜欢尝试、探索新事物,并能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意愿。教师的自我指导学习准备度与教师的教学反思倾向呈显著相关。因而,它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知识亦可能有影响。

二、学校环境因素

(一)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是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孙人文精神为内容,促进学校体育运动开展,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使命的客观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在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体现出一所学校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它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学校成员能够深深感受到,并体现在其行为中。同样,体育教师肯定会受到学校体育文化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在他们的教学态度、教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来,对他们教学知识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二)学校客观条件

    体育课主要在室外如场、馆专门的场所进行,以身体练习作为基本手段,要使用各种器材设备,比一般教学要占据更为复杂的空间环境。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载体。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完备的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发展空间肯定比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大很多。

    三、社会体育文化

    (一)社会体育文化氛围 

   有些文化对体育特别重视,如美国许多人崇尚体育,家长往往以自己孩子体育成绩好而倍感光荣,从事体育的人不但有较高的工资,而且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澳大利亚,一个人运动能力如何,不仅影响到他的健康问题,而且影响到他的交往,体育成为影响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之下,中国的文化对体育的热衷程度要低很多,这从最近几次的学生体质测试就可以反映出来。教育部对全国11万多名大中小学生进行的体质监测中,发现了一个明显的改变:学生运动素质下降,近视率居高不下。最让相关官员感到不解的是,这一切还都是在学校对体育课非常重视的情况下发生的:不论小学、中学和大学,体育都是必修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育部一位官员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学校、社区和家庭二重视程度还不统一”。这样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然有影响,对他们发展自身教学知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社区体育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社区的体育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这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施加影响:社区体育的人力资源如社会体育工作者和场地、器材、设施等物质条件及对学校的开放状况:社区体育文化传统对学校的影响;社区领导和居民对学校体育的支持程度:社区教育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等。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

    四、在职培训因素

    近年的研究表明,体育教师对在职培训的效果基本持否定态度,在职培训的内容设计不当,多数体育教师出于为完成证书或学位要求的需要,大学体育教师授课方式也存在问题,课程大多是以讲座和“传习式”为主的方法讲授的,教师们经常说大学教师的教学最不讲教学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将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因而形成了一种自己不必也不太可能从教育理论与研究中获益的观念。这些对体育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6

基于整体管理的差异性,企业心理学管理形式应运而生,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心理学管理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发展模式,并应用于各个阶层。管理心理学指的是合理分析企业管理的各个阶层,了解心理活动的影响形式,开展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心理学就是以人的内心活动为主,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合理的解析。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比较多,基于企业管理的特殊性,为了起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需要重视团队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建设,按照固定的设计形式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心理学知识的涉及面比较广,主要被规划为管理学和心理学,在操作过程中要以理论体系为支撑,对管理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指导,进而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二、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方面,在优化管理方面需要明确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固定的设计指标对其进行优化分析。以下将对当前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内部配置不合理。企业在实践管理阶段涉及到的管理因素比较多,为了减少干扰因素,必须以完整的配置形式为基础。但是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企业内部发展和市场经济不匹配,甚至出现管理落后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内部管理观念落后,现有的管理形式跟不上企业发展进度,进而出现控制体系不明确的情况。其次在具体管理过程中部分工作人员的管理理念比较落后,没有结合是否发展趋势,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分析,进而出现体系控制不当的情况。对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的问题,很多企业不能在竞争的潮流中激流勇进是因为内部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2.企业发展形式不容乐观。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固定的发展形势为研究点,并按照合理的操作形式及管理目标对其进行分析。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发展形式不乐观的情况,企业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体系和技能控制体系,甚至会出现业务技能落后的情况,对企业的发展前景造成影响。在发展阶段要求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尽量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基于影响因素的干预性,必须对企业发展形势引起重视。

3.内部工作机制不合理。企业管理是个复杂的管理体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必须按照具体设计形式,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应用形式。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存在内部机制不协调的情况,员工之间无法正常相相处,进而出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出现内部工作气氛紧张的情况,相互间缺乏合理的沟通,甚至会出现工作形式不协调的后果,直接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造成影响。

三、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基于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固定的管理形式,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干预效果,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选择合理的管理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对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1.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基于管理实践管理形式的差异性,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心理学的指导作用,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可知,如果工作氛围差,则直接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造成影响。因此要及时了解工作人员的心理变化,采用内外部控制体系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尽量为大家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企业领导要及时了解下属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处理员工提出来的问题,并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涉及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必须第一时间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对其进行适当的干预,进而达到优化管理形式的目的。

2.完善绩效管理形式。绩效管理涉及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通常分为行为管理和过程管理两方面,根据实际操作的特殊性,在应用过程中要重视干预手段的形式,并结合外界因素的控制形式,直接对组织模式进行有效的控制。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是以经济收入为主,因此需要了解员工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实践中积极开展绩效管理体系,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分析,不断提升员工的经济利益,满足其工作需要。通常来说绩效管理是以固定的设计体系为研究点,包括绩效计划、辅助形式及系统形式等因素,在具体过程中要帮助员工制定合理的绩效管理计划,并对其进行辅导,如果存在异常情况要及时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3.优化人员甄选形式。企业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多个管理层,不同管理层对人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必须优化人才甄选形式。企业工作人员的甄选对整体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引导意义,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不断优化甄选形式。在人才正选过程中要对人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了解,不断完善应用体系。人在身体、体质及生理因素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人的思维模式、能力、性格等有一定的了解,为了减少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要建立系统的设计形式。在具体甄选过程中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必要时建立能力素质检测模型,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参照标准,在职业划分阶段要重视结构形式、流程等选择,并将此作为工作模式的定义标准。在素质评价过程中根据工作人员的特点,将其分配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

4.优化组织管理形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在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需要以管理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不断优化组织管理形式,为了保证其合理有序的发展,必须促进员工之间相互团结。要想构建和谐的工作气氛,信任是基础。沟通是员工必备的素养,要及时了解员工的性格,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满足员工的实际发展需要。沟通是企业整体管理中的有效途径,在应用阶段为了避免出现失误的情况,要组织工作人员积极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间谈谈看法,并对涉及到的问题给出合理的建议,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管理机制必须以固定的应用体系为研究点,并结合实际发展趋势,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只有以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为研究点,才能满足实践发展需求。根据心理学相关知识,在应用体系具体控制过程中要以科学的指导方式为基础,企业的管理体制可以调整企业内部一些懒散员工的工作习惯,帮助员工重视自身的未来职业前景。其次需要结合员工的实际发展情况,帮助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只有有理想和目标的员工才能在企业不断努力工作,保持高昂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进度管理;影响因素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每个管理环节都要充分重视质量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进度管理工作。通过科学的方法实施,促进进度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就是保障电力工程管理价值体现的基础。通过加强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研究,就能为实际管理工作实施打下理论基础。

一、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分析

1.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电力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加强进度管理是提高电力工程建设的基础,在具体的施工管理中,要结合实际操作要求,在施工的质量方面加强控制,并注重安全以及人员和进度间的关系协调,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保障电力工程的建设质量提高[1]。进度管理能加强对电力工程建设制度的有效落实有着促进作用,由于电力工程自身特征的因素影响,在进度管理的工作实施方面就能有助于统计工作人员的施工数据,对相应的规章制度落实就有着积极作用。另外,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实施,对管理目标的细化也有着积极作用。电力工程的施工工期比较长,施工涉及面也比较广泛。通过进度管理的科学实施,就能有助于施工目标的细化,从而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尽快的实现电力工程任务目标。2.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影响因素。其一,进度管理设备因素影响。影响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因素比较多,其中在设备管理因素方面,对进度管理就有着很大影响。电力工程施工中,会遇到设备供给的问题,设备供给开发渠道比较多样,多数一般设备是需施工人员建设前通知厂家定做,而特殊性的产品在制作的工艺上较为复杂,运输路途也比较远,所以就对整体电力工程的进度有着影响。其二,进度管理设计变更因素影响。电力工程建设中的设计的科学性,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电力工程建设中如果遇到设计方案变动问题,就必然会影响整体的工程施工[2]。电力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会消耗大量劳动力,建设资源对项目工程进度就有着影响。这些都需要在设计的环节能充分考虑,避免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其三,进度管理材料因素影响。电力工程进度管理中,如果在材料方面没有保障质量,也会对工程施工进度产生影响。电力工程材料是工程建设的基础,不仅对电力工程产生很大影响,也对工程周边的环境会产生影响,在具体的施工中,如果选择了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应用,就会造成工程返工的现象,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工程进度产生影响。其四,进度管理人为因素影响。电力工程施工中影响进度的因素还体现在人为因素层面,主要就是在电力工程建设当中,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从而就出现了操作质量问题,留下了安全隐患[3]。并对工程的进一步实施也产生了阻碍,影响了电力工程的施工进度。

二、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措施实施

为保障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水平提高,就要注重从细节着手。笔者对电力工程进度管理提出了几点措施,如下所述:第一,加强进度管理的核查工作。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进度管理作为比较关键的管理内容,合理控制其进度对施工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能保障。电力工程建设前期就要核查施工单位递交的工程进度企划书[4]。对进度企划书统一分析,对现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合理的利用,对工程的进度能从整体上进行控制把握,完成周期和相应工程质量保障任务,并对工程进度的科学性系统化核实判断。第二,充分注重进度管理数据整理。为保障电力工程进度管理工作妥善实施,就要对进度管理收集整理工作良好实施,构建数据库技术的决策支持系统,对进度管理的数据信息及时收集和管理,然后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作出科学的决策。通过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对进度管理数据整理,即便是管理人员变更,也不会对这些数据造成丢失,从而能提高进度管理的效率,保障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第三,加强进度管理流程的科学建立。电力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工作的实施,要能从多方面充分重视,其中的管理流程优化建立就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处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环境下,对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的协调发展就比较关键,要注重管理部门在进行进度管理的时候,严格按照管理流程执行,提高管理流程的可操作性,注重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对进度管理的流程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进行优化。第四,制定科学的进度管理目标。进度管理的工作顺利开展,要能结合电力工程的施工情况,制定科学的进度管理目标,对进度管理的内容以及目标明确化。只有在进度管理的目标上明确化,才能促进电力项目的施工顺利进行,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施工。不仅如此,也要能充分重视制定施工进度管理的计划,将计划分成几个等级,分阶段的实现计划目标。第五,注重进度管理检查工作实施。保障进度管理的工作实施,就要在进度管理检查工作方面顺利实施,开始实施工程进度计划的时候,就要对工作开始以及持续和完成的时间进行充分掌握,并及时的了解工程施工情况[5]。按照召开进度工作会议对工程进度情况能详细了解。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进行详细检查,才能保障进度管理的质量。

三、结语

加强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就要充分重视科学按照进度计划执行。此次主要对电力工程进度管理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进度管理的措施,希望能有助于促进实际电力工程进度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从而提高电力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张志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冈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洁,方风雷,邓亮.刍议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J].通信电源技术,2016,33(4):228-229.

[2]常山亮,王尚广.浅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5,(9):100-101.

[3]何文.浅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15,(3):204.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8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问题;解决措施

地下水属于工业、农业等方面的主要用水来源,同时也是总体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实施力度,并在有效防止治污染问题的同时提高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实施效率,为环保工程的长久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针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加大对水资源的监测以及评价力度,再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保障社会群众的用水安全。

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

为了保障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客观结果,并为后期的水资源保护工程带来良好的适应性以及实践效果,在了解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具体内容的基础上,还应针对环境影响评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再针对分析过程中的不同干扰因素,加深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理解与思考。

1.1评价方法的选择问题

在有效落实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若选用的评价方法不同,那么会对最终的评价结果带来差异化的效果。同时,由于评价工作的整体水平对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直接联系,如果评价的水平无法达标,且工作质量难以提升,则会对水资源保护工作带来制约性影响。1.1.1评价方法选择不恰当在实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若相关人员无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并且难以结合评价行业对相关技术的规范化要求,不仅会影响整体评价的结果,还会降低地下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效率。1.1.2受评价方法的影响由于不同区域的水源环境以及地质条件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并且在原有的评价资料当中,相关的记录详尽程度也不尽相同。此外,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针对评价的精细程度要求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导致相关人员在实施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的评价方法带来的影响,致使最终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别。1.1.3解决评价方法选择问题的有效措施为了保证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并提高此项工作的实施效率,相关人员需要针对上述问题,再结合区域化的水源、人文以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具体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确保所选用的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同时结合此项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实施综合性的考虑,为评价成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此外,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大对有效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使用力度,在提高评价质量的同时,保障此项工作的可靠性,进而满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要求。

1.2评价方法比较过程中的问题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保障评价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够直接反映此项工作的实施水平,并且还可以与现阶段的地下水环境防治工作的实施制度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1.2.1解析法的使用应用解析法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必须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理论以及介质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三维空间模型,确保影响评价工作的科学性与全面性,进而帮助相关人员及时获取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估算数值。1.2.2数值法的使用当采用数值法实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主要涉及对地下水的利用、管理流程的变化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的内容。评价人员需要充分结合现有的数据资料,划分出合理的评价区域范围,并提前针对需要实施评价的区域地质结构进行勘察,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区域边缘的实际条件,确保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实际价值。1.2.3水均衡法的使用若利用水均衡法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将水量平衡理论融入到评价工作中,并确保各项理论的科学使用,同时还应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针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评价。1.2.4总体的方法比较为了保障地下水环境影响工作的质量,应筛选出最佳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应针对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对比。若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对比过程中无法合理应用理论知识,且难以控制应用的过程,不仅会降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无法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有责任意识,避免不恰当的评价对最终的结果造成不利影响。

1.3其他方面的评价问题

1.3.1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质量与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直接影响,素质水平决定了评价的结果。在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结合人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教育活动,并通过设置严格的奖惩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推动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1.3.2监测地下水位的有效性在实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若无法采用恰当的地下水位监测方法,或者出现操作不当问题,则会影响检测的效果,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加强对监测方法选用的重视力度,并采用动态监测的方法确定地下水位以及含水层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改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现状。

2.解决影响地下水环境评价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提高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综合性

为了推进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逐步完善,并改进相关的工作体系,工作人员应针对评价过程的实际情况和影响因素,通过建立严格的资质审核以及监督管理制度,促使管理部门及时针对评价单位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从而提升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水平,确保此项工作的规范性与有效性。除此之外,应加大对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促使工作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并通过加强对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术的强化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水平以及日常工作效率,为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2加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工作的实施力度

为了提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质量,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管理规范以及工作制度。此外,在评价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严格遵守规定要求实施相关作业。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应针对人员的实际情况和评估的最终结果,开展定期的专业教育培训活动,并为工作人员提供明确的指导方向,为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操作过程的高效性。

2.3加强对评价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充足的人力资源建设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评价人员需要明确自身在此项工作当中的主体地位。由于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技能,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相关部门需要针对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开展专业的专业素质与技能培养工作,全面提升工作人员对地下水影响评价工作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水平。与此同时,通过针对此方面评价综合能力的全面化提升,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进而提高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整体水平。

2.4建立健全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体系

针对现行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现状,完善相应的工作体系,并通过建立完整的法律规定,为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保障。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结合地下水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评价工作的实施效果,确保法律法规建设具有健全性和有效性,再针对评价工作的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的审查,同时加大对各环节评价工作的管理力度,促使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都能够积极配合评价监督管理工作,进而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2.5加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监管力度

为了保障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的实施效果,相关部门需要针对评价的具体情况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分析此项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另外,还需要针对问题的具体内容,制定科学的解决对策,同时还应确保相关制度的顺利落实。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应结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设置严格的监管机制,并严格地监管与惩处在开展过程中的违法、违规情况。除此之外,执法部门还应发挥自身的职能效果,通过与监督管理部门的有效合作,及时针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的相关资质进行审查,在顺应法律政策与相关制度要求的基础上,促使相关部门严格地遵循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实施原则,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确保最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3.结语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其心理因素的影响作用不可小视,随着学者对职业认同等一系列教师心理问题研究的日益重视,大量的学术成果得以涌现。然而,纵观现有研究,学者们的多关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较少涉及对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研究。本文认为,与中小学教师不同,高等院校教师作为知识型员工,面对着更为松散的组织文化,其职业认同也必然呈现出显著的特殊性[1]。为此,本文将详尽梳理和评述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文献,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1教师职业认同概念的界定

认同源于拉丁语“idem”一词,意为“相同的事物”;英语中认同(identification)概念的本意就是“身份”;在相关文献中,认同是指一种特定的情感联系,是个体自我认识的一部分,而这一自我认识源于作为个体的他存在于社会群体之中[2]。

社会学家最早开展认同领域的研究。社会认同理论(Sit)认为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所处的群体产生认同,产生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并通过对内群体与相关的外群体的有利比较获取积极的自尊[3]。turner等进一步提出了自我归类理论(self-categorizationtheory),对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补充。与Sit理论相比,自我归类理论添加了组织内部的行为,个人可以将自我在不同的层次进行归类:在个体层面(个体间差异)、团队层面(本群体成员与其他群体成员间存在差异)或者物种层次(人类与其他生物存在差异)。个体通过分类,将赋予自我符合内群体的特征,实现自我定型,并往往将有利的资源分配给己方群体成员。根据自我归类理论,我们很容易认清教师职业认同的实质:个体在团队层面,以教师职业为标准所进行的自我分类。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正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纵观已有文献,由于研究侧重点的相异,关于教师职业认同概念还缺乏明确而统一的界定:有学者从特征入手,将教师职业认同界定为一系列表征教师的职业特征,比如Beijaard在研究中提出通过某人所教授的学科、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角色或者角色概念三个范畴来完成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也有学者从建构的过程入手,强调教师职业认同的动态性,认为教师职业认同是教师自我意象和其感觉到必须扮演的教师角色之间的复杂的动态的平衡[4],是教师通过与环境的持续互动来建构的对职业意义的认识。还有的学者如吴慎慎侧重于从教师本人的感知出发,指出教师个人对身为教师的认同概念,是教师知觉工作情境、赋予意义并采取行动的核心,或者更简单的说,教师职业认同就是教师个人对自己身为教师的概念[5]。魏淑华在对中外学者已有观点做出详尽梳理之后,总结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既是个体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其教师角色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体对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教师职业认同有不同的认识,对职业认同的认识还需要统一。

2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动因研究

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多样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甚至个人成长经历都会影响教师的自我职业判断,进而对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受到性别、教龄、所教学科影响,以及做学生的经验、重要他人、重要事件和教学经验的影响,还受到教学环境等的影响(于慧慧,2006,魏淑华,2008,温艳红,2009)。在本文中,主要从职业形象、工作自主性和组织环境因素等方面研究和分析其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1职业形象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在已有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中,有学者依据教师对他们职业角色或职业群体的认识和理解,或教师职业的相应特征来解释职业认同[6]。而对职业角色或职业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职业形象。教师职业形象是作为教师的群体或个人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教师职业群体或个人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的表征。魏淑华在总结miller、moore和Hofman、Korthagen等学者对职业认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也认为职业认同与特定的职业特征相联系,而职业特征是职业形象的关键构成要素。从文献研究中我们发现,职业认同主要被用于刻画理想教师的特征,因而,教师职业形象的建立过程,实质就是对教师特征的理解和教师职业概念的形成过程,即对职业形象的认知将会影响到职业认同的形成。Bamber和iyer在对同样作为知识性员工的审计师职业认同领域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审计师的职业形象对职业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7]。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以及教师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活动所持有的知识、观念和价值体系,都会影响到个体对教师职业形象的认可,进而影响教师职业认同。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尊师重教”和“师道尊严”的影响,教师得到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和“为人师表”等评价,赋予了教师职业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这种正面的职业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加强了高校教师的职业认同。

2.2工作自主性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工作自主性既是重要的组织变量,也是职业化的关键因素。中外学者研究发现,由于工作特质本身导致不同专业知识员工必须面对不确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故需要相应程度的工作自主性,以便及时决策并采取行动。tampoe在研究中发现,知识型员工最看重的职业发展依次是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和收入,可见知识型员工对工作自主性比对收入更重视。赋予知识型员工更大的工作自主性,既是工作环境的外在要求,也是员工自身的内在要求。高校教师是一种高度自我涉入的职业,他们不仅负有传授知识的职责,还需要承担创造知识的重任,为保持学术思想的独立性,还需要独立地思考与探索相关的理论研究、科学实验,还需要自主地对劳动过程进行设计和创新,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更具开创性、自主性和灵活性。也即是说,对工作自主性具有较强需要的个体,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更高。norris和niebuhr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中发现,工作自主性和职业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usso对同样作为知识性工作者的记者群体的研究也验证了上述关系。较高的工作自主性,有利于高校教师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利于其对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的进一步强化[8]。

2.3组织环境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

先期研究认为,职业认同不是固定或预设的,而是在各种社会情境和环境中解释个体的行为、语言和日常实践。Litwin和Stringer认为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个人对于该组织环境直接或间接的知觉可以影响组织内员工的动机、态度、信念和价值观。而一个组织总的环境性质是由生态学(指组织的物质资源)、背景环境(来自组织中成员带来的背景特征)、社会系统(指组织中正式和非正式角色的相互作用)和文化等四个维度相互作用决定的。很显然,个体对高校教师职业的知觉和理解,必然要从多个维度受到环境的影响。

职业认同是教师的个体经验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9]。Sleegers&Kelchtermans也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通过与他们的环境的互动来建构。组织环境的改变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认同还受到受到教龄,所教学科影响,做学生的经验、重要他人、重要事件和教学经验的影响,还受到教学环境等的影响。moore和Hofman(1998)指出学校对办学水平的高质量追求是与教师高度发展的职业认同相一致的[10]。改善教师工作条件的措施会积极影响教师对职业认同的感知,组织架构的变化、新工作团队的建立和激励机制的变革也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参与度,进而推动员工的职业认同重构过程。教师所处的组织环境会对个体职业认同的建立、形成与发展产生全面且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实现职业目标的组织环境会增加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度。

3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研究

社会角色理论认为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11]。学者认为,组织内的员工同时肩负着组织角色和职业角色,在角色的互动冲突中,与所扮演角色相应的认同感之间也会产生显著的相互影响[12]。Russo以记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显示,作为知识型员工,记者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对记者职业的认同程度高于对组织的认同。同时,依据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职业认同强烈的记者,需要报社提供从事该项专业工作的平台,以及与有相同职业认同的同事工作的机会,当这些需求得以满足后,记者才倾向于表现出更强烈的组织认同。在后续的系列对其他行业员工(审计师、兽医等)职业认同和组织认同关系研究中,学者们也得到了较为一致性的结论,即职业认同会影响组织认同,且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呈现正相关关系。

在对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果变量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的一系列行为状态相关。moore和Hofman对350余名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有助于克服其对工作条件的不满,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他们的离职倾向。同样的研究也见于Gaziel和魏淑华的文章中,他们分别证实了在以色列和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中间,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的相关关系依然存在,结论具有良好的外部效度[13]。此外,教师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即教师越是认同自己的职业,他们就越少经历倦怠[14]。Day等人总结认为,教师职业认同能够有效规范教师行为,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动机、承诺和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

人体工程学的影响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X82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193-01

1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推动了我国农业、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就业、国家税收等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生物链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由于人工对自然界的改造,造成水体、地质、气候等发生变化,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我们在利用水利水电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如何减少自然灾害、保护生态平衡,成为水利水电开发研究的重要话题。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与功能不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根据工程建设的方式、规模、组成以及地理环境等不同的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破坏了生态系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一般都选用天然的河道,工程建设一般都对河流进行截流,会引起河流局部断流的现象。由长时间形成的河道生态系统因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而遭到破坏。尤其是水体中的生物,受截流坝体的影响,洄游性的鱼类将无法回游,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同时,截流之后的河流的含沙量也会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的地质环境产生变化,导致库岸崩塌、地震等地质灾害暴发的因素加大。同时,河道的截流,会引起河道的水质、水温发生变化,截流之后的河道变成了人工湖,使水流速度变缓,水体的稀释能力下降,加重了水体污染物浓度。同时也改变了水体的温度,对鱼类的繁殖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温度跟水污染的加重,河流的自净能力降低,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2.2水利水电工程破坏了生物链的连贯性。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会对整个河道的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河道的截流需要大量的土石来筑坝,需要破坏大量的植被满足工程需要的土石。土地是植物与陆地动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土壤的流失导致生物失去生存的环境,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污染物在处理之后又排入河流之中,对河水造成严重的污染,严重影响了陆地与河流的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动物被迫搬迁,使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系统、生物链都受到严重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失衡。

2.3水利水电工程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首先,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一些传染性疾病:血吸虫病、疟疾等直接与人类所处的水文环境有关。其次,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淹没大量的土地,造成人地矛盾紧张,如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就会大片的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如我国的三峡工程,总共移民人数超过110万人,如果处理不恰当,将产生严重的负面社会效应。最后,对文物产生影响,我国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中,留下许多文物古迹,而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使陆地被淹没,这样一来,就会对该地区的文物古迹造成影响。

3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策略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一些影响,但我们不会放弃对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要积极探索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办法,以确保水利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有序进行。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法的完善,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相关部门提供法律依据,严格约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现阶段,我国对生态环境破坏缺乏评估标准,我国现行的评估标准也只是对施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粗略的评估,但与工程项目缺乏一致性,因而,我们应加大法律监控范围,把环境评定范围扩大,使其包含对整个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评定,才能整体的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规划,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平衡。

3.2保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利水电项目开发的高度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总是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标,忽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了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开发目标,加强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能弥补的损失,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3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充分认识工程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在对工程进行设计、规划、施工以及运行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效应,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工程建设过程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3.4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根据谁开发、谁受益就谁补偿的原则,构建具有稳定性、合理性、合法性的补偿机制。在对环境影响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下放生态基流、鱼类增殖放流、设置鱼类过鱼设施等相应的措施,协调水利水电工程与水生生物的平衡关系。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格渔政执法等措施,采取人工的增殖放流对水生生物进行补偿,以确保水生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3.5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运行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运行方案,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确保三者的利益的高度统一。在制定调度方案的过程中,首先满足生活用水,考虑好生态用水,最后兼顾其他用水。以居民生活用水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再展开水资源的调度。同时,河道内也要留有一定的水量,确保农业灌溉、水上运输、小型发电等方面的用水需要。根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保护计划书等要求和调度运行之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对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提供具有可靠性的数据依据。

3.6健全移民保护政策。对于淹没了文物、土地和房屋进行评估,同生态环境补偿一起作为股份,一起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与建设,使土地流失的移民与开发方形成共同的利益,使其长期享受水利水电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让移民以股东的形式参与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开发建设,能有效缓解人地之间的矛盾,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统一。

参考文献

[1]辛玮琰.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其哲学思考[J].天津大学.2011(06).

[2]贾硕.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2012(12).

[3]司源.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人民黄河.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