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十篇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十篇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9:10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1

对中国经济来讲,高增长的阶段过去了,今后将是一个中速增长阶段。对于企业来讲,同样高成长的阶段过去了。过去企业之间是比赛增长速度,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企业是要争夺市场。因为市场本身还在扩张,但是扩张速度要明显放慢,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不是在新增市场中抓到尽可能大的一块,而是在彼此的市场份额中进行争夺。

在这个阶段中,企业发展要从规模的扩张,转到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从成本控制转向定价能力提高。我们都知道企业是为了赚钱,我认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赚钱。现在到处都讲企业社会责任怎么样,我认为首先要对股东负责。当然,也要对社会公众负责。这和企业终极目标不矛盾,只有对社会公众负责才能赚到钱,你要用假冒伪劣产品是短期赚钱,市场会严厉的惩罚你。

企业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利润是什么?利润是收入减掉成本。收入是什么?收入是价格乘于数量。所以,企业的利润等于价格乘以数量减掉成本,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市场在不断的扩大,所以企业不必去担心数量,只要控制好成本,就可以赚钱。但今天已经不行了,今天企业的经营思路,要从成本控制上尽快地转到这个公式的第一项,就是收入。收入等于价格乘以数量,要在如何提高价格上,如何提高数量上下功夫,而不能只把眼睛盯着成本。

我们太多企业过去做的都是成本控制的工作,中国企业成本控制,我觉得丝毫不比国外企业差。我们比国外企业差在什么地方?不会做价格,只会做成本。国外的企业是在提高价格来提高他的利润率,我们的企业是在降低价格以获得市场份额,这种竞争思路在今后经济发展中和企业的发展中要予以扭转。因为,成本控制现在越来越困难,成本上升的趋势是挡不住了。

那么,企业专门赚钱怎么办?要想办法提高定价能力,要提高产品价格。否则的话,在成本上升压力下,企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能源价格上升,怎么办?这些都不是企业所能控制的,企业要继续盈利,必须想办法提高产品价格,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思路。

我们企业为什么没有定价能力?我们的企业为什么在市场上靠削价来获得订单?我们各个行业产能过剩,充分竞争,甚至是过度竞争,因此企业没有定价能力。为了获得定价能力,前提是什么?必须在市场上形成局部、暂时垄断。大家听一个经济学家在这鼓吹垄断觉得有点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一个靠提高定价能力的企业,在市场上来提高他的利润,一定在市场上要有起码是局部的和暂时的垄断。

我在这里讲垄断,很容易被误解。如果传出去,有一个经济学家在这里主张鼓吹垄断,那完蛋了。我在这里讲的市场垄断是局部和暂时的垄断,不是行政垄断。你要想在市场上获得定价能力,一定要有技术壁垒。技术壁垒,就意味着企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大家注意什么叫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定义是难以复制和模仿,独特的企业竞争优势。你能干的别人也能干,这不叫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你能干的,别人干不了,或者你能干的,别人没有你干的好。

核心竞争力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是难以复制和模仿。核心竞争力有哪些内容?有规模,规模可以形成核心竞争。这个规模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起码在短期之内难以复制的。产品构成核心竞争力,技术构成核心竞争力,服务构成核心竞争力,品牌构成核心竞争力,商业模式构成核心竞争力,团队构成核心竞争力。这几个要素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你可以做好一项,然后带动其他各项。

在我们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结束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企业的经营管理重点,已经从生产,销售,转向了创新。只有创新,通过创新才能够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用来做差异化竞争的,而我们的企业更多是做同质化竞争。比谁的生产管理好,比谁的规模大,比谁的成本控制好,这些都是同质化的竞争,这不叫核心竞争力。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2

关键词:人力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发表标志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正式诞生,该文的主要观点“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保持竞争优势之源”被广泛接受和传播,并一致认为它具有价值性、稀缺性、延展性、缄默性、非替代性和动态性的特性。人力资源为什么会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源呢?人力资源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源必须符合核心竞争力的上面六个特性。

1.人力资源的价值性

一种资源要成为核心竞争力之源必须能为企业增加价值,进而要求其本身也必须有价值。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源活动能降低企业成本和增加企业收益等方面,例如通过技术革新减少工时提高成品率从而增加企业价值。随着,社会物质资源越来越来匮乏以及物质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易于丧失,人力资源的价值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日益明显。

2.人力资源的稀缺性

全球到处都有失业者存在,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世界显然是劳动力过剩的,人力资源是不稀缺的。假如人力资源供给是同质的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现实的和潜在的员工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人力资源不可能被认为是稀缺的。而实际上人力资源是异质的,认识能力在人力资源中是正态分布的,因此,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是稀缺的其次,由于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也会造成某些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人力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发生,也会表现出人力资源的稀缺性因而,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从性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力资源的“数量”稀缺,即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市场上具有某一特性的人力供给数量不足,导致企业为猎取稀缺人才互相挖“墙脚”,竞相争夺,但随着市场调节作用的发挥,这种人力资源能够迅速变得丰富;另一种是人力资源的“质量”稀缺,即由于认识能力的差别而造成人力资源特性呈现的非均质分布状态,其稀缺价值又难以用市场化标准判断,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后天的开发、培训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例如现在由于很多企业需要大量的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而这方面的人才又比较少,造成了技术工人的哄抢,从而技术工人的价格与日俱增,表现出很强的稀缺性,但是随着市场的介入,大量的技术培训学校的建立,这种稀缺性将慢慢消失。

3.人力资源的延展性

一种企业能力如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它必须能够支撑多种核心产品。人力资源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建立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利用人力资源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战略协同效应,对人力资源所掌握的某一核心竞争力进行扩散、溢出,从而使人力资源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扩散到相关产品或服务,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海尔集团公司依靠其拥有大量拥有制冷技术人才优势进行多元化经营,迅速使资不抵债的小企业发展为部级企业。从而,海尔成为调动人的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典范,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企业的增值。

4.人力资源的缄默性

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性、稀缺性及延展性能够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竞争优势,带来超额利润,但如果其竞争对手能够模仿这些特性,那么一段时间后其竞争优势难以保持,通过市场的调节,这种优势就是变成平势或者劣势。而实际上,一种资源能够被模仿首先需要竞争者必须准确地确认竞争优势之源;其次,竞争者必须能够准确地复制人力资源集合的相关因素和这些资源作用的环境。核心竞争力的获得和利用依赖于其独特的历史,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当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联系是不能完全理解时,就存在因果关系模糊。人力资源本身的难以描述的、未编码的隐性,加上企业独特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以及特异能力的积累,都使竞争者不能识别和模仿企业的人力资源,其事实上也就无法复制人力资源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及竞争优势。

5.人力资源的非替代性

作为核心竞争力之源的资源必须具有非替代性。即是否有其他资源,如技术,具有替代由人力资源创造的核心竞争力的潜力。如果有其他资源能够替代人力资源,那么人力资源就不再具有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潜力。在短期替代人力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可能的,但这种短期替代不一定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因为如果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人力资源优势的资源是不稀缺的、可模仿的和可替代的,那么它将被模仿,而人力资源将重新形成竞争优势。因此,能替代人力资源只能是那些自身也具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模仿的和不可替代的。同时,人力资源具有不可被废弃的可能和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中转化的可能。

6.人力资源的动态性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变迁和市场需求变化,可能会成为一般性能力。一项核心性的关键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模仿者能力的增强,可能会成为一般性的基础技术。此外,随着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企业原来的核心竞争力会失去作用。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动态性,所以所有一切不具有生物性、再生性及动态性的特点的资源都不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支源。人力资源不仅具有生物性、主动性同时具有创新性的特征。在企业中的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不是消极地被利用,而是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和组织的意愿发挥创造性的作用,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的价值,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发展;人力资源不但主宰其他资源,而且还能够主宰自身,并推动自己的发展。通过主动学习和修炼,人力资源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并且能够更积极有效地利用其他资源。通过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还能够替代部分非人力资源,从而减轻企业发展过程中非人力资源稀缺的压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探析

人力资源的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人力资源仅仅代表可能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产生竞争优势的可能性,最终到底能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都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因为一个公司拥有很好的人力资源,如果不能很好的配置、使用、激励和开发的话,人力资源得不到很好的使用与开发,人力资源将无法带来任何竞争优势。因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一个中间纽带,扮演一个中间变量的角色。这种中间变量角色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很多企业强调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而只有极少的企业能够开发出作为竞争优势之源的人力资源。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性,最终才能把人力资源真正变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源。

1.招聘

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起点,只有招聘到合适的人,才能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良好的基础。招聘的实质是寻找到适合企业的员工并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为企业创造出价值。招聘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及对称无知都使得人力资源的选择常常出现偏差,最终影响到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为此,企业建立人员信息甄别制度、人员信号传递制度、人员测评,以及提高招聘人员素质,解决招聘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提高人力资源选择的有效性,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人员调配

人力资源配置问题,最早产生于社会生产中的劳动分工。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能是简单的堆积,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对其有效、合理的整合、配置与管理,才能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带来竞争优势。企业应通过边际收益法、多种投入要素最佳组合法、匈牙利法及多目标局势决策等配置人力资源,遵循能级对应、优势配置、动态调节及目标管理等人员调配原则,有效调配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员工的最大价值,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来人才支持。

3.绩效考核

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它是否有效,不仅关系到考核的各个目标及最终目标能否实现,而且会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乃至企业的众多管理活动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绩效考核难以定位、主观性较强、指标难以全面和科学化及沟通反馈困难都会影响绩效考核的效果,进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最终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及企业增值。因而,怎样明确绩效考核目标、建立科学化及完善的考核指标,加强考核者的教育与培训,建立反馈控制系统等实现绩效考核效用最大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绩效考核将在提高公司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保持企业旺盛生命力和竞争优势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4.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薪酬制度直接显示了公司的人才战略导向,薪酬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员工的利用率,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由于影响薪酬的因素较多,怎样处理好薪酬的对外具有吸引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和激励性,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高效的薪酬管理,能够吸引高质量人才,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忠诚度,进而完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5.培训

员工培训是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员工的思想素质,培养和提高工作能力,增强员工的企业文化认同,产生更大的绩效。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组织有关员工参加培训,使企业员工素质的得到提高,保持了企业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许多企业培训缺乏战略性、科学性、复杂性和实用性,怎样真正发挥培训的作用,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6.企业文化建设与职业生涯管理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3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支点作用海尔集团

20世纪90年代,中国脱离了计划经济跻身于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又过了十年,进入21世纪的中国企业,仍然像大海中的扁舟一样飘摇着,摇摆着。尤其是入世以后,大量的外国企业涌入中国,大家都想在中国这片遍地是黄金的土地上分一杯羹。面对着强大的“外敌”,我们该怎么办?与狼共舞也许是个不错的办法,可问题是要怎么舞,你又有什么资格与狼共舞?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我们可能就是一只的绵羊,等待的只能是被吞并的结局。所以,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实力,才能更好的抵挡外面不断变化的环境.不管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以动制动,以快打快,只有自身的强大才是在市场上生存立足的最好方法。可是随之而来的又是新一轮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什么才是企业经济实力的最好表现呢?一切的结果都在于五个字: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个名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来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企业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企业和企业的对抗中,有多种竞争力的存在,他们共同发挥作用以保证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竞争力包括产品质量竞争力,制造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管理竞争力,沟通竞争力,营销竞争力等等。在这之外,如果企业可以有能力将这些竞争力进行整合,为己所用,使他们共同协作发挥最大作用,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这将是一种极大的成功。而这种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让我们再深入的探讨一下,那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又在哪里呢?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又提出一个词来:企业文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继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梅奥的行为科学理论以后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是指在长期的经营实践和管理中形成的指导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同样的,它还是一种应用于企业的文化哲学。张瑞敏对待企业成就的哲学就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打个比方。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整个地球”。在一个企业当中,企业文化就相当于一个支点,在它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管理杠杆,我们就可以快速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利用这个原理,可口可乐撑起了它的美国文化、劳斯莱斯撑起了它的贵族文化、万宝路撑起了它的牛仔文化、白兰地撑起了它的田园文化,而麦当劳则撑起了它的温情文化……

下面我们就以海尔公司为例阐述一下企业文化在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1984年一个亏空147万的集体小厂演变成今天营业额过千亿的跨国企业,除了张瑞敏等高层的正确领导和员工们的积极配合外,一种内在的企业文化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在海尔,提到质量零缺陷,人们自然而然想到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一提到星级服务,大家就会想到丢空调的王老太……这样醒目的代表事件深深地扎根在员工们的心中,它留下的不仅仅是事件本身,更多的是它背后的意义。它让员工们将“真诚到永远”牢牢的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

一、企业第一,顾客至上

优秀的企业文化将塑造优秀的员工。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企业的氛围如何,是到处勾心斗角,惟利是图,还是到处以和为贵,以企业为家,取决于它的企业传播的是哪一种文化。在海尔中,顾客满意永远是他们的行为标准.1995年夏天,一个叫毛宗良的小伙子,为了准时把商品送到用户手中,竟然背着重达百余斤的洗衣机走了两个多小时。后来有人评价他说,没有一切为用户着想的精神,纵使有健壮的体魄也不会去背洗衣机;没有企业信誉高于一切的精神在支撑,走不下来这两公里路.这就是海尔文化带给人们的震撼。

二、及时抓住信息,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在海尔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强劲对手.面对着同样的市场机遇和信息,海尔成功的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家电的领头军,这其中有很多海尔员工的努力。他们时时刻刻想着企业,关注着外界的一点一滴,生恐漏掉一丝机遇。在2001年上海实行分时电价时,谢居志以变制变,迅速打出了海尔分时家电的旗号,抢占了市场先机,为企业占领了上海市场。这可能就是海尔“迅速反映,马上行动”的鲜明写照了。

三、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

海尔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上到张瑞敏的吃休克鱼,下到普通员工的小改进,在企业的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看到创新的影子.有人说海尔员工自己掏钱在家做试验,成功了再应用到工厂里面.即使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可是也足以看到海尔带给员工的是怎样的一种动力。及时洗的小神童,洗地瓜的洗衣机,还有的李少杰和田丰青,他们分别因为将钣金线的节拍提高一秒和将洗衣机的“耐压”和“接地”两个检测工序合二为一而做为企业典型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一个普普通通的员工能够上新闻联播,除了海尔以外也许再也说不出来了。到目前为止,海尔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了7000项,几乎平均一天就有一项专利产生。如此巨大的创造力,如果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的调动,没有良好的企业氛围,是不可能出现的。

四、创造感动

创造感动,感动着顾客,也感动着海尔的每一个员工.当海尔员工将冰箱平安运送到海拔1500米的山村中时,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份感动,海尔,已经走进了山里人的心中。还有在海尔工作三年后被发现患白血病的一个姑娘,她的最后一个愿望就是要看看她工作的海尔.死后她的家人将灵车停在海尔的门口十五分钟,让这个早逝的姑娘再看一下她工作的地方。所有的海尔员工都为之感动.他们要创造世界顶级名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一步步提高海尔的信誉,也一步步巩固着海尔在他们心目中的位置。

五、凝聚力

上面提到的四点,每一点都是企业文化凝聚力的反映.如果没有那句“真诚到永远”,没有那句“创造世界顶级名牌”,没有那句“迅速反映,马上行动”,海尔也许就不是今天的海尔。这就是海尔的企业文化,把所有的人聚在一起,让大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效用,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每一个企业在它建立初期都应该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让它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成熟。德国哲学家科学家布尼兹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企业的文化必须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联想集团的核心价值观就是“成就客户——致力于客户的满意与成功”,而戴尔则是“犯得错误越多,学得就越快”。麦当劳的核心理念就是Q(Quality质量)S(Service)服务C(Cleanness)卫生V(Value)价值,而肯德基的则是群策群力,共赴卓越.由此可见,建立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是很重要的。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4

这些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都还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是技术?是资源?还是资本?都不是,全部加起来也还不是。我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简称创新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企业的灵魂。人才、技术、资源和资本等都不是企业的灵魂,人才是可流动的,技术迟早要被突破,资源是可分享的,资金是有限的。唯有企业的灵魂是别人学不去拿不走的,唯有创新力形成的竞争力是独有且长久的,因此说,创新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指的是用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通过提高质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技术活动。技术创新是贯穿企业活动的全过程,以获得企业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系列活动。有人说,企业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技术是工具,把企业分成了若干个子系统。技术创新不是企业的了系统,而是把企业的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机连结并高效运转,从而实现企业利益。必须强调,技术创新是经济概念,技术创新以技术进步为工具,而不等同于技术进步。但是有些人却没有搞清楚,错误地把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发明新技术等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码事。技术进步是技术概念,是以技术为导向,追求高技术含量,高技术水平;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追求经济利益,追求长久的核心竞争力。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切中市场,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哪怕获得了诺贝尔奖项也不能算技术创新。

创新力是企业组织技术创新活动并且取得技术创新成果的能力,是企业的灵魂所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如何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如何培育创新力?

一、观念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创新是基础的、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观念存在于人脑之中,是无形的,但时刻影响着人的言行。什么人的观念要创新?怎么创新?企业领导者实践技术创新后再来回答这两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理解技术创新的本质意义,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企业领导者的事。其次,实施技术创新要求企业领导者要切合实际地分配适宜的人、财、物资源,需要领导者进行组织和推进。因为,技术创新是贯穿企业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必须领导者才能推动;技术创新追求经济利益、解决核心竞争力,这等大事应该由领导者亲自抓。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往往在谈到技术创新时,任务就交给了技术部门,其结果自然是流于形式和浪费人力物力。可以这样回答上述两个问题:谁的观念要创新?——企业领导者;怎么创新?——身体力行去实践技术创新。

二、经营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传统企业的经营要领是供销做买卖,根据生产需要去采购物资——即供应,工厂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即销售。这种供销式的经营模式在新中国的企业盛行几十年,目前仍然存在。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这种模式在人们的观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经营是占据市场和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环节,经营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关键。企业经营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两大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掌握市场需求,不但要掌握现实的需求,更要捕捉潜在的需求,做到洞察先机,这是经营创新的要点之一;二是要研究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更要研究如何能动地影响市场需求,这是经营创新的要点之一;三是要解剖自己、解剖竞争对手,发现对手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已知彼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参与竞争。这就要求经营与技术有机结合,但现实中,企业往往人为地将管理、经营和技术分割开来,有人搞管理,有人搞经营,有人搞技术,人马都齐全就是拢不到一块,形成不了合力。这是什么原因?这就是因为没有按照技术创新的模式去组织企业的经济技术活动,企业的关键部位脱节所致。试想,工程师蹲在厂里不去研究市场、不去研究竞争对手,而是习惯于技术导向,搞了半天的技术进步,结果还是脱离市场的技术;经销人员不懂技术,只管推销,销售业绩稀里糊涂的好起来,又稀里糊涂的滑下去,卖不出去了,究竟是质量问题还是价格问题还是服务问题,搞得清楚吗?

经营创新要求我们先研究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市场今天要什么现在就做什么,市场明天要什么现在就储备什么。欧美国家企业的策划部门和商业工程师负责提出“做什么”,管理部门和工业工程师负责提出“怎么做”,企业领导者将二者融合起来进行决策,屡屡成功。巴西铌公司的商业部最初进入中国大陆的时候,先不谈商业问题,而是与钢厂进行铌铁合金化应用技术的交流,教会了许多钢厂使用铌铁合金,获得了可观的铌铁市场份额,这就是能动地影响了市场需求。可见,经营创新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转变,还要将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经营模式结合起来。

三、管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保障

管理的任务是解决秩序、纪律和积极性,而调动积极性则是管理创新的核心问题。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管理创新要以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为核心,要建立并有效地运行三大机制:

1.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一方面,没有投入就不可能有创新,或者创新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没有产出的投入则是浪费。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就是要辩证地解决好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技术创新约束机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创新则落后,没有创新的企业终将被淘汰。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成果应纳入考核范围,影响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形成约束力。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5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年是公司充满希望的一年,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为全面落实公司给棉业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实施并圆满完成,我将紧跟总公司的发展步伐,克服困难,勇挑重担,团结协作全体人员实现棉业公司效益快速增长。自11月份至今共收购籽棉**吨,用款****元,生产皮棉**吨,库存籽棉****吨,出售棉籽***吨,回收资金***万余元,库存棉籽**余吨。根据总公司要求,个人针对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促使企业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我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我借阅了许多书籍和相关资料,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浅谈微词,观点如下:一、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纺织行业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竞争,生存的能力严重受到了威胁。如何摆脱困境,实现效益的几何倍增长,达到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经营目标,只有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始终要表现在成本优势、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上。因此,我们企业规模小,技术低,执行力不到位等固有的劣势成为生产条件下参与竞争的一个致命软肋。同时,公司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时,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劣势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更好的保持公司竞争力的持久性,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1、策略制胜。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出发,企业要发挥持久的竞争优势,必须在竞争性定位上进行选择,策略越是得当,其竞争优势的追求与发展越显著。①专注于集团提出的“高、精、尖、特”产品。根据自身的特点,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优化组合起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向功能化、差别化产品研发,走科技含量高的,经营效益好的路子,使高端产品层出不穷,在这个领域做的最好、做的最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以吸引客户,获得成功。②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独一无二”的产品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独有的服务是一种差异。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下游客户形成独特的吸引力。在市场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差异化经营和管理非常必要,如果都是“大路货”,没有差异,没有特色,就将承担很大的市场风险。在此,公司的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精,快交期,服务优的经营理念是十分正确的,也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力中应有的。2、能力制胜。一个企业的成长如一个人的成长一样,获得知识十分重要,但获得掌握知识的能力,从而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更为重要。从长远看,企业具备保持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能力,“能力制胜”是关键。①培养团队能力,虽然公司制定了学习制度,但学习的效果如何?运用能力如何?但没有人过问,只有应付过程,没注重效果,致使员工对学习存在抵触、烦躁。但大家都知道在学,都在过那两个小时的时间,但是否都知道企业组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可以调查一下吗?如调查,估计回答这问题的可以说是千姿百态。真正懂得学习和会学习的人就知道,公司组织团队学习,主要是构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学习型团队,使全体人员学习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不断提高企业职工整体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②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是保持公司在同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只有在技术,营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③把握真实自我的能力。真正了解自己,使发现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如不能够了解公司自己企业的竞争力,用非理性的思维高估自己,低估市场,盲目投资,必然失败。如巨人,亚细亚,秦池,三株,想当年是何等辉煌,但昙花一现,已为灰烬。判断失误,不了解是公司自己酿成的恶果,只有明白自己真正的实力,寻找潜在能力,发挥这种与众不同的差异性,逐步建立培养才能取得长足发展。④寻找潜在市场能力。从竞争对方中寻找机会,分析对手,发现弱点,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对下游客户有求的变化,找到自己为客户提供利益的方式方法,长期合作,实现公赢,这也是在建立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在竞争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羊再大、再多也斗不过狼,只有在与狼的浴血奋战中胜出,自己也就变成了狼,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该怎么做1、时刻与公司保持一致,坚定公司的生产经营方针策略和管理之道。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3、加强管理,强化宣传,加大籽棉收购量。4、克服困难,想尽办法,不折不扣认真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5、为企业谏良言,献良策,共智共谋图发展。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6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物业管理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人才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获取人才,怎样开发和利用人才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根本。关健词:物业管理招聘培训激励考核人才对物业企业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物业管理的质量水平,而且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物业管理公司的运行基础的于管理好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对于物业管理这样的服务性行业来说,好的管理人员就是企业的旗帜。所以好的物业管理公司都在进行人才的激烈竞争,开发和储备自己的人力资源,这就首先涉及到招聘。人才招聘与选拔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匹配员工和吸引人才的过程。如何找寻合适的员工,能否将符合企业各项工作要求有兴趣致力于本企业工作的人员吸引到组织中来,是人定要力资源管理持续有效进行的根本。企业通过这项工作,为特定的岗位配置一定的工作人员,以确保企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但是企业录用的员工并不一定都能胜任其工作,同时随着物业行业竞争的加剧,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潮流,走在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前沿,凭着物业管理中引人“人本管理”理念,即以业主生活便利,管理人员工作高效为本,满足业主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这一点,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物业管理队伍,有效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的最佳方法。通过培训,改善员工的行为,使之利于达成公司目标,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和立于不败之地。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众多,不同的员工处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有不同的职责,企业要在复杂的关系中进行人事决策和人事管理,真正做到”知人善任”就有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为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和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企业要在复杂的关系中进行人事决策和人事作绩效考核活动进行的好坏。可以说关系到员工自身的发展。物业管理工作范围广泛,还涉及许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工作辛苦,然而工资待遇却不高,因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留住人才,并获得发展,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能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质量的关键。一、员工招聘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找到合适的员工,即要求员工能够胜任岗位工作,有敬业精神、专业技能,对企业忠诚等,怎样才能招到这样的员工呢?(一)制定招聘计划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必须先分析企业内外有关环境,确定所招人员就具备的基本资格和条件,决定需要招聘人员的数目,招聘区域及具体用人时间等等。通过认真研究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要求,任职条件,现有人事配置情况等,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和招聘计划。(二)选拔与测试人才选拔与测试是员工招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测试可采用面试,知识考试,心理测试,操作技术考核与资历证明审核等。企业一般采用参考简历加面谈的方式,此方式受招聘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造成就职者“怀才不遇”的情况。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采用集体面试的方法,增加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全程度,还可延长对就应聘者的观察时间,使评价更为客观。但这种方法难适用于外聘人员,对内部选拔的人员具有较好的效果。当企业发生职位空缺时,通常首先考虑的是从内部提升人员进行填补,这有和于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给员工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企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7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于1990年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核心竞争力首先应该有助于企业进入不同的市场,它应该成为公司扩大经营能力的基础。其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创造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的贡献巨大。它的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而不仅仅是一些普通的、短期的好处。最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的。

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战略资源、企业战略能力、企业文化及持续创新能力。

产业环境。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比较明显的影响。首先,因为环境中所产生的技术变革可能使企业所在行业本来的实力对比发生改变,企业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从而影响到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能力。其次,企业对环境的深层次认识会改变企业在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战略资源。尽管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盈利水平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但是相比较而言,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素质更为重要。企业素质实际上就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的外在表现。因为,企业在产业内的相对市场优势的根本基础或源头在于其素质,或者说企业的市场优势实际上是其相对资源优势的市场反映或表现。

企业能力。企业拥有一定的资源是必要的,但关键要看企业所能利用的资源数量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和效率;企业拥有一定的核心能力是必要的,但关键是要寻找到差距,寻找到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必须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最大限度地使用资源和能力,资源、能力和战略三者的有机融合构成企业战略能力。企业战略能力主要从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积累而产生的,但也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而获得;战略能力的关键在于“选择”、“协调”和“整合”,它是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充分条件,即企业有了战略能力,肯定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获得竞争优势,从而竞争优势才有可能持续性的发展。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或企业家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力量或动力,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它对企业兴衰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企业在产品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对产品的市场地位和由地位决定的价位,以及产品的市场销售量,发挥重要或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产品自身的文化内涵。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文化的支持。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持续创新能力。企业现在所处的环境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动态或剧变的程度。环境的动态化严重削弱了企业经营决策与行为可能性预见的基础。由此,就使得企业的每一种既定形式的核心竞争力都不可能长久地维持,最终都将消散,只是时间的长短不同而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才能够在产业环境中生存和壮大。

三、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动,甚至是瞬息万变。如何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下通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素,结合各行业企业所处的不同环境分析企业在不同产业中如何保持核心竞争力。

第一产业是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逐步减小,从而战略上面临着争夺有限市场份额的挑战。但由于产业本身产品的特殊性又使得该产业的发展在整个经济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一产业中是否具有资源上的优势是能否具备并保持长久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由于第一产业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生产部门,而自然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因此怎样通过技术,管理上的创新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并积极开拓新的资源就成为第一产业企业家的核心任务。技术上的持续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保证,企业必须加大研发上的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走节约高效的道路,保证核心竞争力的持续。

第二产业是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是市场份额争夺较为激烈的产业,在我国,制造业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价格上的明显优势,而制造基地的聚集效应又使大多数企业可以相当方便的找到对应的供货商。在具备价格优势的同时缺乏独立创新精神。技术上的落后导致产品差异化很难实现,加上质量和知名度上的劣势以及中小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中小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弱。面对这一问题,在充分发挥原有资源,价格优势的基础上,中小企业之间形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发,培养研发部门的持续创新能力,打出品牌是当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82-03

一、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成

1.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中体现出来的、优于同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企业在产品开发、原料采购、组织生产、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过程中展示出来的,能持续存在的综合竞争优势。“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深深打上了企业特殊组成、特殊经历的烙印,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它以企业的学习创新能力为前提,以有效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为基础,以骨干队伍的进取和员工合力的发挥为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最终应该体现在企业的发展状况上。

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偏小,技术力量不足,生产能力较低,市场认同度有限,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从控制成本和企业有效运行考虑,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都是以最低需求为限。因此,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往往有别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一般都拥有能满足市场某些方面需要的专长。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小微企业往往依托某一特定专长,逐渐形成核心竞争能力。

2.小微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能力。与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性不同,小微企业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生存和发展中往往要依赖某一特定的专长。其核心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扩散状,是以某一特定专长为中心的扩散型结构。

第一层次是小微企业赖以生存的某一特定专长。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专长,正是这些专长使小微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了生存的空间。总体而言,在复杂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小微企业发挥的是配套、补充作用,它以细小、杂碎的形式满足了与之相关联的企业或消费者的需求。小微企业的特定专长是它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是它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这种专长,可能因为一定程度的稀缺性而产生,如某种技术、某种配方、某种渠道;也可能虽然这种专长并不突出,但在社会分工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碎小不易规模化而产生。拥有特定专长并使之转化成现实生产经营能力,就具有了参与市场活动的机会,就成了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层次是小微企业的市场机会辨别能力和创业者意识、企业家精神。小微企业的创建者往往具有较强的发现市场机会的能力,也有付之行动的勇气。拥有某项专长或发现某个细小的环节之后,需要创业者不畏艰辛地付之行动。从一项技术、一条渠道、一种想法、一个方案,到提供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服务,需要克服很多阻力,经历常人难于承受的痛苦。在企业的开创阶段,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尚未被目标关联企业或消费者所接受,企业内外的各方面关系尚未理顺,需要企业家在实际运行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动用各种可能的资源不断地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并切实维护好关乎企业生存的重大关系。

第三层次是小微企业精干的组织管理合力。小微企业产权清晰,生产规模较小、机构设置简单、组织结构层次少,管理骨干主要来自创业者家族,员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这类企业主次关系分明,容易形成管理者权威,一旦生产或服务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工作效率较高。由于人员少且较为集中,遇事容易变通处理,便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3.小微企业存在的核心竞争力缺陷。缺少核心价值理念对企业发展的引导和认同。企业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贯穿于企业发展始终的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而多数小微企业尚未凝练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一方面,小微企业创建时间较短,企业的生命力尚在市场的检验之中,创业者、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投放到了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上。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企业文化建设处在时有时无阶段,缺少凝练、认同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基础。

缺少面对市场的应变、开拓能力。小微企业的创建者往往具有独特的眼光、敢冒风险的精神和顽强的创业意志,他们在发现市场机会之后,勇于实践,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但不少小微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仅仅是跟随市场起伏,经常出现开一阵停一段的现象。当市场环境宽松,有利于其生存时,企业发展较为顺畅;而当外部形势严峻,生产经营某些环节衔接不太理想时,企业就会遭遇较大发展障碍。企业要想走向成功,企业家必须始终保持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力,不断地发现市场机会、规避市场风险,努力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适应关联企业或消费者的需要。

缺少技术创新的能力。小微企业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它适应了社会分工的需要,这种适应是以创建时的技术水平来衡量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初的适应会慢慢变成不适应,所以需要小微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或者是主动为关联企业提供更为先进的技术产品,或者是跟踪追随关联企业的技术。由于小微企业的管理者主要来自家族成员,较少具有选择性,文化程度又偏低;由于受制于资金的限制、组织架构的不完善、技术人才的缺乏、员工科学素养的不足,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往往比较缓慢。

二、企业文化建设对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助推作用

小微企业的投资行为围绕实际效果而展开,研究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有助于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文化建设。

1.帮助企业明确发展目标,凝练核心理念。小微企业在进入正常的发展状态之后,需要进一步关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明确长远目标和企业的使命责任。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的全局,当然首先应该搞清楚企业“想干什么”,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使命责任,确定阶段性的建设任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认清企业的现状和企业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看清企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本企业的专长、特点和同其他企业的关系,理清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路,提炼、形成发展的核心理念,确定长期奋斗目标和阶段性工作任务。

围绕发展目标和核心理念,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各个层次的人员会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企业创建者应该善于进行战略性思维,更多谋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思考企业长久生存必须具备的条件,制定远景规划;企业管理者应善于将创业者的思路、企业发展的目标、核心理念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案;企业员工应进一步规范自身行为,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操作规范。通过持久、深入的文化建设,通过榜样的示范、引导,通过强化甚至固化核心理念,会在企业内部形成广泛的共识和认同。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小微企业,管理者有了以身作则的要求,员工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类企业的优势在建设中更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赢得分工体系中更多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

2.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凝聚发展力量。搞清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之后,接下来必须解决“想怎样干”的问题,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必然有利于推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会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的规章制度。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团队、员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根据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企业会形成包括岗位职责、员工行为规范、操作规程在内的一整套规定。贯彻落实这些制度,需要管理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需要企业员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养。执行规章制度,会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序,使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更有保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会使小微企业摆脱小作坊的生存状态,纳入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二是企业文化通过发挥激励、约束功能,将小微企业管理者、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粘合在一起。激励激发进取、向上的动力,约束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有了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小微企业才能在共同价值观的引导下使员工自觉认同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核心理念、企业规章制度,从而产生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是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了企业的精神家园,更有利于吸引、留住技术人员和具有精神文化追求的企业职工。小微企业偏小的规模和有限的财力,使它在引进人才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企业的发展又离不开各种专门人才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为小微企业形成学习和创新的氛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3.帮助企业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凝固企业社会形象。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一旦展开,就会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运行过程。在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阶段的社会形势、企业环境和企业发展特点和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主管可以面向员工不同的课题。开展文化建设、完成建设任务的过程,既可以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对企业的归属感,又能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及时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以企业自身具备过硬的素质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企业长期发展的精神力量,使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实力。

另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中会解决“该怎么说”的问题。小微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对企业进行合理的包装,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宣传活动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本企业的产品品牌和服务,提高本企业产品的市场美誉度。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帮助企业改善形象,提升市场影响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路径

1.围绕核心理念,打造创新、进取的企业氛围。对很多小微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对于短期内能见到效果的文化建设,企业主是愿意投入人力物力的;而对于需要长期投入、长期坚持才能见到一定效果的文化建设,一般尽量减少支出。其表现形式之一是过分重视塑造企业外在形象,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核的作用。企业主关注的重点,是企业的广告宣传、形象标识、产品包装、对外联络、业务接待。为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企业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小微企业应纠正文化建设上的短视作为,全面认识并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小微企业在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搞清楚本企业为什么能存在、怎么能更好地发展等问题。弄明白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关联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在社会精细化分工中为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贡献了力量。企业的长期发展,必须建立在长期满足、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上面,而这又跟企业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直接相关。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在文化建设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应围绕企业的核心理念展开,一是要分解,将核心理念的不同层次内容清晰地展示给企业员工,让大家知道要做什么;二是要融合,将核心理念结合到员工的实际工作之中,让大家懂得怎么做才符合要求;三是要落实,要通过演讲、比赛、谈体会等多种形式,检验企业员工的理解程度。

企业文化建设要极力打造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生产经营氛围。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才能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整体效率;才能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使企业在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领域和规模。

2.建设制度文化,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企业制度文化“是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职工行为准则的总和。”建设制度文化,营造企业制度氛围,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秩序,更好地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小微企业往往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运行涉及的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奖惩制度等,或有或无、或全或缺,处理问题缺少严格的依据,往往可以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二是企业规章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小微企业的所有者和主要管理者往往是同一个自然人,企业大小事情主要由企业主说了算,企业的分权管理、权力制衡无法实现。三是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在解决企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时,在对员工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违纪现象处理时,很少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企业制度文化的缺陷会影响到小微企业的运行效率,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运行的效率离不开管理者、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管理者、员工的长期贡献,依赖于规范、合理、科学的企业制度的力量。处于可有可无状态的企业规章制度,使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岗位职权无法正常行使,使得他们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工作成效。

加强企业制度文化建设,首先,应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企业运行秩序。按照分权管理的要求,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其次,要坚决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各部门按照制度设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动企业的有序运行。

3.培养骨干团队,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是同类产品间质量的竞争,适用性的竞争,服务能力和水平的竞争,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进行的人才竞争。

小微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认同和信任,赢得更多的利益,实现更好的发展,必须有能力去应对市场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而这离不开比同类企业更能发挥作用的适用人才,离不开敢于担当、富于进取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骨干团队,离不开自觉遵守厂纪厂规、吃苦耐劳、又充满活力的稳定的职工队伍。

为此,需要创造具有一定吸收力的物质条件,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持久建设,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要重视企业骨干团队的培养和建设。通过搭平台、交任务、压担子、树威信,促使团队人员更快、更好地成长。在团队内部,要形成自觉学习、自我提高的良好氛围。要善于通过相互沟通来化解矛盾,倡导团结、合作、共赢的理念,切实维护企业整体利益。小微企业的领导者一定要克服家族式企业任人唯亲的毛病,改变独断专行的作风,使企业骨干拥有正常上升的通道,使各级干部拥有正常行使职权的舞台。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9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念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构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理念

俗话说,天天走旧路,年年没进步。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要件。要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就要构建和坚持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与时俱进企业文化理念,是一个企业或一个单位的灵魂,对统一意志、有效推动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按照魏杰的说法,企业文化,从形式上来看是指人的价值理念,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从性质上看是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或者说企业文化是真正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出独特的企业理念呢?

首先,企业理念必须与行业特征相吻合,与行业特有的文化相契合。Ci策划从根本上说是塑造企业文化的个性,企业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行业是一个先天客观的原因,它是造成企业文化个性的基础。每个行业都有其“优先”的形象要素,这一“优先”的意思是公众认为该行业最重要的形象特征,而这最重要的形象特征,基本上反映了该行业的文化特性。企业理念企划时,必须将这一点列入设计的基本概念之中。

其次,在企业形象企划时,应该充分挖掘原有的企业理念,并赋予其时代特色和个性,使之成为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强大内驱力。日本Ci专家,paoS公司经理中西元男先生认为,企业在未来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追求个性化,把新的企业理念和事业结构建立在下面三项基础之上:洞察力――具备能洞察时代的信息萃聚力和良好的信息转换力;独创力――具备制造独特商品与事业开发的市场创造力;魅业力――建立有个性容易瞻目的企业体。

Ci对企业理念的挖掘与重新催生,紧紧把握个性化导向。只有这样,企业理念的企划才能既挖掘出原有的企业理念,又能反映时代的变化趋势,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

再次,企业理念要能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体现出企业自己的风格。本企业的理念区别于竞争者有利于消费者的识别,使企业赢得重视顾客,保持信誉;同时,也有利于与竞争者形成差别,从而战胜或避开竞争对手。

二、确立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当我们进行文化分析时,是将文化作为一个静态物来对待的。事实上,企业文化永远处在动态之中,它不断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实践进行完善。企业文化问题与不同国家制度、不同民族特点、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具体条件等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还存在各个企业的具体起点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传统文化不同,人员结构不同等情况。但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时,应遵循一些共同原则。

明确企业文化目标,突出个性特色。文化目标是企业文化目的的阐述,明确了企业的文化目标,企业文化就明确了发展方向,就可以依据目标,确立相应的价值观念、企业哲学、企业精抻、企业宗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就可以取得企业人对文化的确认和认同。文化目标及其相应的文化体系,应突出文化个性,具有一定的差别性,这是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只有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可能有最直接的社会文化识别。众多的企业文化面向社会,社会最先发现并承认的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只能淹没在企业文化的沙石之中,默默无闻。一些企业在经营文化上就毫无个性所言,失去了文化的力量。你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在企业价值观上,你怎么说我就怎么说。这样的文化竞争,永远处在一个低层次之上,总是跟在竞争对手的后面亦步亦趋,永远不会有超过对手的那一天。

强化以人为中心。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人,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受者。人是文化的起点,也是文化的终点。在创立企业文化时,重视人的因素,这已经成为成功的企业文化的获益者的共识。文化以人群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应该包括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一位美国“钢铁大王”不无自豪地说:即使我失去工厂、失去金钱,哪怕失去一切,只要保留我的人,十年后,我仍是钢铁大王。

强调企业文化的群体性,增强企业人群体参与性。企业文化是群体文化,需要企业人对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等进行整体确认和认同。离开整体参与,企业文化将蜕变为企业阶层文化、小团体文化,尊重企业人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企业人在创立企业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企业人个人价值观和心理要求,提高企业人文化行为的自觉性,是创立企业文化的重要条件。现代企业中,整体的合作与协作表现的非常明显。例如,在一条生产线上,有十个生产环节,每个生产环节生产一个零部件,最后组成产品成品。当一个生产环节上个体出现问题时,影响的不是某一个零部件,而是整个产品。因此,创立企业文化的群体原则,实质是要求全体企业人,而不是只重视局部,忽略了整体。

继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工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中国民族坚持人的平等性,认为“人皆为尧舜”,这正是过去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的增值开发并用于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将为企业职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倡导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运行机制。务实精神要求人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对此如能发扬光大,必将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大庆“三老四严”的“铁人精神”就是这种民族精神增值开发的结果。同时,继承企业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原有文化持虚无态度的企业,根本不可能以博大的胸襟创立新的企业文化。对文化传统的继承要建立在新的基础之上,应根据时代的变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营建企业文化建设的外部环境。企业文化是企业人适应外部环境的表现。企业的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资源、民族传统、社会法规以及其他企业的发展状况等。这些外部环境,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且影响着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取向。民族的传统文化环境状况,会影响企业成员对旧观念、旧做法、旧习惯的改革程度,树立新观念和新作风的程度。外部环境中的同行竞争企业,是企业经营文化直接注视的目标。确立一个实力远远超过自己的企业作为竞争对手,是伟大的理想。美国电脑大亨迈克尔・德尔在10岁创立自己的电脑公司时,就瞄准iBm为自己的竞争对象。向竞争对手学习是值得鼓励的。

重视企业民主建设。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民主的价值观与信念之上的。没有企业民主就没有企业文化。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人才可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才可能调动企业人参与创立企业文化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民主影响企业上化改造和创立的各个方面,企业民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发展层次。企业民主对企业文化的影响是通过企业中人的因素来完成的,因此,离开民主,企业文化永远也变成不了企业人的文化行为。企业文化只能是毫无约束力的文化条文。企业文化越发达的企业,它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民主表现方式也越自由。在这样的企业中,约束企业人行为的最大力量,不是来源于等级权力,而是文化价值观念。

三、以先进的企业文化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怎样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篇10

关键词:顾客价值核心竞争力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顾客的竞争,顾客已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稀缺性资源。因此,从企业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顾客价值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匹配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

对顾客价值概念的界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顾客价值已成为西方营销学者和企业经理人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被视为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其中具有重要影响的顾客价值理论包括:波特的买方价值理论,泽瑟摩尔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劳特朋的4cs理论,格朗鲁斯的顾客价值关系理论,伍德鲁夫的顾客价值认知理论、科特勒的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虽然上述西方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顾客价值理论,但绝大多数在顾客价值理论的根本认识上是一致的,即企业应该真正站在顾客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种价值不是由企业决定的,而是由顾客决定的,且都认同顾客价值实际上是顾客的感知价值。而顾客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感知利得包括物态因素、服务因素及与产品使用相关的技术支持等质量要素;感知利失则包括顾客在购买时所付出的所有成本,如购买价格、获取成本、交通、安装、订单处理、维修以及失灵或表现不佳的风险。由此可以判断,提升顾客价值可以经由增加感知利得或减少感知利失来实现。而对顾客价值进行权衡和评价,目的是寻求顾客的真正价值所在,为企业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供新的战略思维和途径。

企业竞争战略思维的转变

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思维是不同的。回顾企业竞争的实践可以发现,企业竞争的思维观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强调与竞争者的较量。该种观点认为企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找到竞争对手的弱点,并针对这些弱点发动进攻;一种是强调顾客的观点,认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法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不断创新,它们认为顾客是企业能否获得优势的最终决定者。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导向的竞争观点越来越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市场导向的竞争战略的核心是创造优越的顾客价值,它不仅要求关注顾客、竞争对手,而且强调企业必须整合内部以获得各部门、各环节的职能协调。基于市场导向的竞争战略要求企业组织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不断地收集和处理有关顾客和竞争者的信息,不断地检测和寻找持续竞争优势的替代来源,以决定如何才能最有效地为现有的和潜在的顾客创造优越的价值。企业通过为顾客创造优越的价值,不断可以获得有益的信息收集,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与竞争者、中间商等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jaworski和kohli提出,基于市场导向的竞争,其本质就是要从事与众不同的活动,或者根据市场条件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

提升顾客价值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在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internet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惟有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行。传统上,企业往往习惯于通过提高现有产品的价格/性能比的方式来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是通过产品的低成本,或者是通过产品的高质量(性能)来赢得竞争优势。它们将精力集中在追求比竞争对手功能更全、性能更高、价格更低的产品上,而这些产品是否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是否能够为顾客带来更大的价值则关注很少。

从表面上看,一家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品质,然而能在全球竞争中得以成功的企业,不论是西方公司还是亚洲新兴企业,均有能力发展出类似的成本水准和品质标准,彼此间并无太大差异,无法形成重大的优势。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企业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企业的这种独特能力,由于意在追求顾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体现了顾客价值导向,同时,又难以为竞争对手所模仿,因而,可以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hamel)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将企业的这种能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从其本质来看,核心竞争力就是为认定的顾客利益做出贡献而且不易为竞争者所模仿的能力,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感知价值。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取决于它在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营销网络、企业文化等方面比竞争对手做得如何出色,更取决于它能为顾客提供多少价值,取决于顾客的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比较。顾客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对竞争产品感知价值的比较结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无助于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顾客价值的大小成为了顾客进行市场提供物选择所依赖的重要标准,能否提升顾客价值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顾客价值。如果不能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如果竞争偏离了顾客及其需求,市场竞争的赢家即使在短期内取得了独占地位,最终也难免被其它更有价值的替代品所取代。

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模式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企业存在目的的惟一正确定义就是创造顾客,只有满足消费者的种种欲望和需求,社会才会把创造财富的资源交给企业。如何将资源最大程度地、有效地转化为顾客价值,这将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基点。因此,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要素,还要在企业内部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的整合,并与企业的组织文化融为一体。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整合过程中,需要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创造高于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氛围。在这当中,变革措施的实施者要始终绷紧顾客价值这根“弦”,通过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增加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提升顾客价值。总之,核心竞争力只有自始至终围绕顾客才具有战略意义,核心竞争力的构建过程是一个从认识顾客的需求开始,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结束的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

由此可见,顾客价值最大化是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导向和目标,只有实现了这个目标,才能最终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企业核心能力与顾客价值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概括。

从图1的模型可以看出,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顾客需求,或者可以将企业看作是一个顾客价值创造系统;企业产出的最终结果就是企业市场提供物的顾客感知价值;而顾客则基于价值感知的大小来选择购买最佳供应商的市场提供物;因此,顾客价值是企业之间竞争的本质与基础平台,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就是提供了比竞争对手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企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须聚焦于顾客,最终有助于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只有这样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并传递更高的顾客感知价值。

基于以上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是一个审视、分析、发现和创新的管理过程。构建基于顾客价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对顾客期望价值和环境进行分析预测,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为顾客提供期望的价值,并创造出未来市场的产业组织和管理形态。它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识别和了解目标市场顾客的期望价值

企业必须清楚地知道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是如何考虑得失进行选择的。如果企业寻求的是最大化顾客价值,就必须了解是什么促使他购买公司的产品,是价值、习惯、身份还是情感?这有助于企业更加弄清楚两个重要的问题:顾客内在的深层次的需要是什么,需求怎么变化,企业为顾客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式;顾客从企业可以获得怎样的利益,从别的企业中能否更好地获得这些利益。如果企业真正懂得顾客的价值,将更有助于企业去构建适合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找出顾客最关注的价值领域

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关注的可能只是以最佳的价格满足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什么是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不是企业想象出来的,而应该是在顾客心目中他们认为最满意的东西。因此,要找出对顾客来说最重要的价值领域是什么,还要考察这些价值领域受哪些因素影响。比如,顾客关注的价值包括质量、价格、方便程度或是三者兼而有之?品牌由哪些因素组成?公司目前所采取的行动如何影响其产品和服务在顾客心目中的价值?

(三)将资源集中投入到关键的价值领域

从上述的分析中企业从两方面找出了需要提高的关键;一方面是通过理解哪些是关键的顾客价值驱动因素;另一方面是通过与竞争对手相比在关键的价值驱动上的相对地位。企业最后要做的就是将资源投入到最有竞争优势的地方—关键的价值领域。要知道,平均投入到产品或服务身上,最终的产出不会是均等的。只要理解了是什么促使顾客购买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就应该在哪儿投资。这样,企业可以最佳地分配自己的战略资源,从而最大化顾客价值。所以,对企业来说,集中资源于关键领域、留住顾客才是最重要的,也最能产生效益。

(四)培养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