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十篇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十篇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08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1

王忠熊立国郭欢

摘要:本文基于个体-组织交互视角,通过对233名企业知识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员工创造力人格、工作特征与个人创新绩效的关系,并考察了工作特征在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发挥显著正向影响;工作特征各维度均对个人创新绩效发挥显著正向影响;工作特征中的技能多样性、工作自主性分别对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关键词:创造力人格;工作特征;个人创新绩效;技能多样性;工作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02-17

作者简介:王忠(1968-),男,武汉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熊立国(1988-),男,湖南常德人,惠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科员,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郭欢(1989-),女,南昌人,深圳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a630097。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此需大力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提高和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mumford(1997)亦指出,在动态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创造力(creativity)及创新(innovation)是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1]。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后,员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如何激发知识员工的最大潜能,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绩效,成为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

个人创新绩效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员工个体的因素,特别是创造力人格特征(mcCrae&Costa,1997)[2];另一方面,也受到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如工作特征的影响(oldham&Cummings,1996)[3]。

回顾国内外创造力领域的研究文献,目前大多数研究着眼于针对个体因素或者组织环境因素对员工创造力发挥(即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且许多因素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业已被发现或证实,但同时以个体以及组织环境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交互视角对个人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所进行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除了分别探究员工创造力人格和工作特征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外,同时对员工创造力人格与工作特征对个人创新绩效的交互效应进行探讨,以期明晰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从而为企业更好地发挥员工创造力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理论和假设

(一)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的关系

1.创造力人格。自美国心理学家Guilford(1950)发表《创造力》演说以来,创造力及创造力人格等概念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国内学者一般将创造力人格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在创新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稳定的且能对创造力产生促进作用的人格特征(张大均,2002)[4]。李明(2010)进一步总结出创造力人格的三个特点:一是它包含了某种对创新表现起促进作用的心理特征,如自信、独立和大胆等;二是它具有多种维度,具有创造力人格的个体可能并不具有创造力人格的所有特质,且在表现上也存在差异;三是创造力人格不是科学家、艺术家和工程师等所独有的特质,在普通人身上也同样存在,区别仅仅是在程度上有所不同[5]。

2.个人创新绩效。学者们对个人创新绩效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多数学者采用amabile(1988)的定义,即认为个人绩效是新颖的、有利于工作的创意、过程、方法、产品以及服务的产生[6]。韩翼等(2007)认为个人创新绩效是个体为获得或保持自身的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提升创造性表现,有意识地将新的创意、方法或过程加以实施的结果[7]。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个人创新绩效属于个人工作绩效的一个维度,个人创新绩效是对组织有价值且可行的创意、方法或产品在个体层次上的体现。

总第445期王忠:知识员工创造力人格、工作特征与个人创新绩效••••商业研究2014/053.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的关系。很多研究都显示人格特质与绩效之间有极大的关联性(Barrick,1991;Hough,1992)[8-9]。研究创造力的学者多指出,创造力人格的重要人格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即接受新奇事物的程度(George&Zhou,2001;Dollinger,2004)[10-11],因此具有创造力人格的个体往往具有原创力、想象力、好奇心,能同时独立思考并产生新的点子。marcati(2008)在探讨人格特质与创新行为的研究时发现,开放性人格与个人的创新行为有极高的相关性[12]。当个体拥有高的创造力人格特质时,将会产生更为丰富多元的想法,并且试图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具体可行的创新行为(mcCrae&Costa,1997)[2]。反之,低创造力人格的员工较倾向于保守,表现出更少的创新行为(Costa&mcCrae,1992)[13]。此外,Barrick(2001)亦指出,创造力人格中自信、独立等特质也往往能预测其在创新方面的绩效[14]。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H1: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工作特征与个人创新绩效的关系

1.工作特征。工作特征作为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对员工的创造力、绩效以及工作满意度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广泛意义上,凡是与工作有关的客观属性或因素都可以被视为工作特征。关于工作特征的界定,目前大多数学者所采用的是Hackman&oldham(1975)提出工作特征模型(theoryofJobCharacteristicsmodel,JCm),即工作特征是包含技能多样性、工作完整性、工作重要性、工作自主性以及工作反馈性这五大核心维度工作属性的集合[15]。

2.工作特征与个人创新绩效的关系。Kirton(1976)研究发现,工作特征作为影响员工创造力的重要环境因素,可以决定组织内激励因素的多寡,且能够正向预测员工的个人创新绩效[16]。其他学者的研究也表明,工作特征对工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如tyagi(1985)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如果将销售人员的工作根据工作特征模型的五大维度进行再设计,可以显著提高销售人员的工作绩效[17];oldham&Kulik(1986)的研究发现,资料处理人员工作特征的五个核心维度能显著正向预测其工作绩效[18];王富祥(2006)以179名商业银行员工为研究对象,发现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特征能显著正向影响其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19]。以上研究表明工作特征能显著正向影响其工作绩效,而创新绩效属于工作绩效中的一个维度(韩翼等,2007)[7],因此工作特征也可能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的个人创新绩效。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H2a:工作特征的工作重要性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2b:工作特征的工作完整性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2c:工作特征的技能多样性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2d:工作特征的工作反馈性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假设H2e:工作特征的工作自主性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工作特征对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一些学者研究发现通过对工作环境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内员工的个人创新能力(Bobic,Davis,1973;puccio,talbot&Joniak,2000)[20-21]。社会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发现,员工的个人创新绩效受到工作环境的显著影响,当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富有复杂性、挑战性等特征时,员工的创意表现更佳(Conti等,1996)[22]。oldham等(1996)以CpS量表检视不同创造力人格与工作复杂度对创造力表现的影响,结果发现高创造力人格的员工在遇到高挑战性工作时,愈能激发出其创造力[3]。Janssen(2000)研究指出,如果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行使自,那么员工将更愿意去尝试新的想法,从而更可能提升绩效[23]。实践中,苹果、谷歌、脸谱等高科技公司非常注重为员工提供高重要性、高自主性以及较多反馈的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水平。基于以上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H3a:工作重要性会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

假设H3b:工作完整性会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

假设H3c:技能多样性会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

假设H3d:工作反馈性会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

假设H3e:工作自主性会正向调节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文选取Kirton(1976)[16]开发的Kai量表来测量创造力人格,该量表经多位学者验证和修订,被作为测量创造力人格的有效工具,共包含原创性、效率性和顺从性三个维度,共32个题项;采用工作诊断调查表(JDS)来测量工作特征(Hackman&oldham,1975)[15],该问卷包含五大核心维度,分别是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技能多样性、工作反馈性以及工作自主性,每个维度包含3道题,总共15个题项;采用韩翼等(2007)[7]开发的8个题项的单维度量表来测量个人创新绩效。

(二)研究样本分布状况

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员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收率约为77.6%。从样本统计结果来看,性别构成上男性略多于女性,占样本总量的55.4%;年龄构成上以26-35岁年龄段的人最多,占样本总量的592%;文化程度以本科和硕士以上的人最多,合占样本总量的887%;工作年限以1-3年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量的275%;职位级别以普通员工的人数最多,占样本总量的378%;岗位类型以综合管理类人员最多,占样本总量的373%,其次是专业技术类,占样本总量的292%,市场营销类最少,占样本总量的180%。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首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对三个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然后通过相关分析来检测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检测本文中调节作用的情况并进行解释。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

通过amoS70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来完成量表的结构效度检验,选取的拟合指标包括χ2/df、RmSea、SRmR、nnFi、CFi、GFi。分析结果显示,各测量工具的6个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见表1)。采用SpSS160软件计算三个变量的Cronbach’salpha系数,分别为08333、0812和0736,表明各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

(二)变量的相关分析

通过SpSS160进行相关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工作特征的五个维度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具体相关分析情况如表2和表3所示。假设H1、H2a、H2b、H2c、H2d、H2e均得到了支持。

(三)分层线性回归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对变量数据进行分层线性回归分析(HierarchicalLinearRegression)。首先,做各控制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单位性质、职位级别、工作类型)在个人创新绩效上的回归,第二步加入自变量(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回归,第三步再加入作为调节变量的工作特征各维度,检测各调节变量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回归,最后加入创造力人格与工作特征各维度的交互项作为新变量对个人创新绩效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各控制变量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回归中,p值均未达到005的显著水平;在创造力人格在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回归中,p值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其显著性系数为0289;在工作特征的五个维度(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技能多样性、工作反馈性、工作自主性)对个人创新绩效的回归中,其p值均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显著系数分别为0266,0169,0362,0148,0344;创造力人格与技能多样性的交互项、创造力人格与工作自主性的交互项在对创新绩效的回归中,p值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230和0132。即除假设H3a、H3b和H3d外,假设H1、H2a、H2b、H2c、H2d、H2e、H3c和H3e得到验证和支持。

表1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指标χ2/dfRmSeaSRmRnnFiCFiGFi标准2到5之间0.90>0.90员工创造力人格2.950.0650.0350.910.920.95工作特征2.890.0780.0450.930.950.97个人创新绩效2.740.0760.0420.920.940.93

表2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的相关分析原创性效率性顺从性创造力人格创新绩效原创性1效率性-.324**1顺从性-.204**.532**1创造力人格.652**-.851**-.756**1创新绩效.554**-.266**-.203**.441**1注:n=233,*表示p

表3工作特征各维度与个人创新绩效的相关分析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工作多样性工作反馈性工作自主性创新绩效工作重要性1工作完整性.212**1工作多样性.511**.384**1工作反馈性.436**.298**.544**1工作自主性.417**.329**.436**.388**1创新绩效.594**.368**.509**.429**.400**1注:n=233,*表示p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本文用实证方法检验了知识员工创造力人格及工作特征的各个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并进一步发现了技能多样性和工作自主性对创造力人格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这一结论具有以下意义:首先,知识员工创造力人格对个人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这与西方文化背景下对创造力人格特质和创新绩效关联性研究的多数结论一致(如Barrick&mount,1991[8];Barrick,mount,&Judge,2001[14]等)。其次,工作特征的各个维度对个人创新绩效也具有积极的预测作用,该结论可以由Hackman等人(1975)[15]提出的工作特性理论加以解释,即五种工作特性将促进员工形成关键的心理状态,而这些心理状态又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创新绩效。最后,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技能多样性和工作自主性对创造力人格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这既是对人职匹配或者人与环境匹配理论的验证,也是个体、环境交互视角下的员工创造力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与工作反馈性的调节效应在本研究中未得到验证,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对员工创造力人格、工作特征与个人创新绩效的测量均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并由员工本人填答问卷所测得,可能存在一些同源误差(Zimmerman,2008)[24];当然更有可能是与这三项特质相比,工作中的技能多样性和自主性更有利于高创造力人格的知识员工产生创新绩效。

表4回归分析结果自变量因变量(创新绩效)模型一模型二模型三模型四标准βp值标准βp值标准βp值标准βp值第一步:控制变量性别.073.220.063.335.083.180.070.251年龄-.040.648-.024.768-.022.776.005.948文化程度.024.737.033.566.033.585.028.628工作年限.030.611.041.492.038.601.023.759公司类型-.022.734-.025.690-.046.432-.045.430职位级别-.053.351-.045.430-.047.404-.043.467工作类型.086.141.082.183.075.193.074.202第二步:自变量创造力人格.289**.000.354**.000.369**.000第三步:调节变量工作重要性.266**.000.254**.000工作完整性.169*.012.187*.007技能多样性.362**.000.357**.000工作反馈性.148*.028.159*.020工作自主性.344**.000.302**.000第四步:交互项CZLRG×ZYX.079.173CZLRG×wZX.054.349CZLRG×DYX.230*.006CZLRG×FKX.060.331CZLRG×ZZX.132*.044F值1.2507.595**19.147**24.288**p值.296.000.000.000R2值.036.213.411.560调整R2值.007.185.406.554R2值.036.177.198.149注:CZLRG×ZYX、CZLRG×wZX、CZLRG×DYX、CZLRG×FKX、CZLRG×ZZX分别为创造力人格(CZLRG)与工作特征各维度(工作重要性ZYX、工作完整性wZX、技能多样性DYX、工作反馈性FKX、工作自主性ZZX)构造的乘积项;自变量进入方法采用强迫进入法;n=233,*表示p

(二)研究启示

在实践中,认识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创造力人格及工作特征对个人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以及技能多样性和工作自主性对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将有助于这类企业在提高员工创新绩效方面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管理实践。

首先,为了获得更高的创新绩效,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员工招聘和任用时,应当首先考虑员工创造力人格等个人特质因素的影响,尽量挑选具有较高创造力潜质的员工。

其次,由于工作特征也对员工的个人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工作设计中应尽力设置或提升员工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完整性、技能多样性、反馈性以及自主性,通过这些高水平的工作特征促进员工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Hackman,1975)[15],提高员工对工作意义的认识,感受到工作中的自由度,产生较高的工作认同感和工作成就感,并最终提升员工的创新绩效。

最后,要特别重视技能多样性和工作自主性的影响,二者均对知识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因此应当采取工作轮换、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零散工作合并以及合理授权等多种方式对工作中的技能多样性和自主性予以提升,以此为高创造力人格的知识员工产生理想的创新绩效创造条件。

(三)研究展望

本研究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员工为样本,未来应进行取样更加广泛的验证性研究,也可以考虑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其他类型企业。由于自评法所得数据来自单一来源,未来研究可采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增加数据的可靠性与说服力。此外,在本研究中,只有技能多样性和工作自主性调节作用得到支持,未来应继续挖掘其他工作特征如工作标准化、权力距离等对员工创造力人格与个人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效果。

参考文献:

[1]mumford,m.D.&D.K.Simonton.Creativityintheworkplace:people,problemsandstructures[J].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1997,31(1):1-6.

[2]Costa,p.t.&mcCrae,R.R.Revisedneopersonalityinventory(neo-pi-R)andneoFiveFactorinventory(neoFFi)professionalmanual[J].odessa,Fl:psychologicalassessmentResources,1992.

[3]oldham,G.R.,&Cummings,a.employeecreativity:personalandcontextualfactorsatwork[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6,39(3):607-634.

[4]张大均.创新教育与青少年创造心理素质的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1):22-27.

[5]李明.3~5岁幼儿创造性人格类型倾向的特征及与多元智能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

[6]amabile,t.m.amodelofcreativityandinnovationinorganization[J].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1988(10):123-167.

[7]韩翼,廖建桥,龙立荣.雇员工作绩效结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7(5):62-74.

[8]Barrick,m.R.,&mount,m.K.theBig-Fivepersonalitydimensionsandjobperformance:ameta-analysis[J].personnelpsychology,1991,44(1):1-26.

[9]Hough,L.m.(1992).the“bigfive”personalityvariables-constructconfusion:Descriptionversusprediction[J].Humanperformance,1980,5(1/2):139-155.

[10]George,J.m.,&Zhou,J.whenopennesstoexperienceandconscientiousnessarerelatedtocreativebehavior:aninteractionalapproach[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2001,86(3):513-524.

[11]Dollinger,S.J.,Urban,K.K.,&James,t.a.Creativityandopenness:Furthervalidationoftwocreativeproductmeasures[J].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2004,16(1):35-47.

[12]marcati,a.,Guido,G.,&peluso,a.m.theroleofSmeentrepreneurs′innovativenessandpersonalityintheadoptionofinnovations[J].Researchpolicy,2008,37(9):1579-1590.

[13]Costa,p.t.,&mcCrae,R.R.Revisedneopersonalityinventory(neo-pi-R)andneoFiveFactorinventory(neoFFi)professionalmanual[J].odessa,Fl:psychologicalassessmentResources,1992.

[14]Barrick,m.R.,mount,m.K.,&Judge,t.a.personalityandjobperformanceatthebeginningofthenewmillenium:whatdoweknowandwheredowegonext?[J].internationalJournalofSelectionandassessment,2001,9(1/2):9-30.

[15]Hackman,J.R.,&oldham,G.R.Developmentofthejobdiagnosticsurvey[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75,60(2):159-170.

[16]Kirton,m.adaptorsandinnovators:adescriptionandmeasure[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1976,61(5):622-629.

[17]tyagi&pradeep.theeffectsonstressfulorganizationalconditionsonsalespersonworkmotivation[J].JournaloftheacademyofmarketingScience,1985,13(1):290-309.

[18]oldham,GregR&Kulik,Carol.Relationsbetweenjobfacetcomparisonsandemployeereactions[J].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Decisionprocesses,1986,38(1):28-47.

[19]王富祥.工作特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分析[J].科学与管理,2006(6):92-93.

[20]Bobic,m.,Davis,e.,andCunningham,R.the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J].Reviewofpublicpersonneladministration,1999,19:18-31.

[21]Gerard,J.puccio,Reginald,J.talbot.examiningCreativeperformanceintheworkplacethroughaperson-environmentFitmodel[J].the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2000,34(4):227-247.

[22]amabile,t.m.,Conti,R.,Coon,H.,Lazenby,J.,&Herron,m.assessingtheworkenvironmentforcreativity[J].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6,39(5):1154-1184.

[23]Janssen,o.Jobdemands,perceptionsofeffort-rewardfairnessandinnovativeworkbehavior[J].Journalofoccupationalandorganizationalpsychology,2000,73(3):287-302.

[24]Zimmerman,R.D.Understandingtheimpactofpersonalitytraitsonindividuals′turnoverdecisions:ameta-analyticpathmodel[J].personnelpsychology,2008,61(2):309-348.

impactsofKnowledgeemployees′CreativitypersonalityandJobCharacteristics

onindividualinnovationperformancewanGZhong1,XionGli-guo2,GUoHuan1

(1.Schoolofmanagement,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

2.HuizhouadministrationforindustryandCommerce,Huizhou516000,China)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2

关键词:中小企业成长周期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的界定

对于企业创新能力这一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如伯格尔曼(Burgelman)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组织实施创新战略的综合性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资源获得与配置、产业与技术发展预测、企业组织结构和创新文化基础、战略管理等等。巴顿(Barton)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及企业的价值观。类似的界定有很多,但这些界定都是静态的,不能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于获得机制。从企业演化角度来看,创新能力是一种动态能力,即持续将知识和创意转换为新产品、新工艺或新的流程和体系,从而为企业以及投资者提供价值增值的能力。这种至少应包含以下十个方面:洞察力和策略、企业资源状况、企业资源组合能力、组织智能、创造力、创意管理、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结构、创新激励机制、组织文化。具体来说,洞察力和策略可帮助企业率先发现商机;企业资源主要包括财务资源、物化资源、技术资源、创新资源、商誉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等;企业资源整合能力使企业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重组,以形成独特的技术或产品;组织智能能够增强企业适应环境的能力;创造力包括研究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创意除了要具备想象力外,还需专业知识和技巧;市场营销能力反映的是使客户接受新产品的能力;组织结构的系统性和渗透性有助于不断催生新的创意;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人的行为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而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竞争和创新氛围。

二、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特征

一般认为,中小企业具有建设周期短、体制复杂多样、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经营者经验不足但决策机制灵活、创新意愿强烈但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等特征。从企业成长角度来看,企业成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发展期、成熟期、蜕变期或衰退期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创新能力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可以从风险特征、竞争优势和行为特征三个方面分析。

1.初创期

企业在初创期主要是对已选定的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整合各种资源,使企业有基本的生存能力,具体表现为如下特征:

从企业风险特征来看,由于刚进入市场,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其价值并不为消费者所熟悉,因此潜在市场风险较大;同时,产品研发和开拓市场都需要大量资金,但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有限,因此企业资金风险也比较大。从企业竞争优势来看,中小企业的技术的创新性会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体验,因此,只要市场定位准确,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够很快建立技术优势。从企业行为特征来看,新市场机遇的发现催生了新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定位新产品或服务,同时积极拓展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并不断扩大市场,依赖技术优势不断向前发展。

2.成长发展期

在这一阶段,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利润率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打造规模经济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从企业风险特征来看,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中小企业容易出现组织危机。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带来对资金的更大需求,因此,资金风险也仍然存在。从企业竞争优势来看,这一时期企业形成了主导产品和服务,品牌优势极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从企业行为特征来看,受高额利润的驱使,新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维持企业成长与发展。

3.成熟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扩展,企业利润在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平稳,进入成熟期,表现为如下特征:

从企业风险特征来看,实现了管理的正规化后中小企业进入了有序的运转,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和机构的也不断增加,企业将不得不应对机构僵化、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的危机。从企业竞争优势来看,市场地位的确定和企业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企业规模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强大的品牌效应和成本优势是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企业行为特征来看,在成熟期的产品服务市场几乎饱和,为巩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适时加大创新力度,增加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以获得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所需资源。

4.蜕变期或衰退期

企业如果能够在成熟期把握发展机遇,通过开拓创新使企业保持积极的发展势头,它就会进入蜕变期,转变为大型企业,否则它将走入衰退期。这一时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从企业风险特征来看,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服务已满足不了消费者更高的要求,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即此阶段中小企业将出现技术和市场风险。从企业竞争优势来看,经过成长期和成熟期的积累,中小企业拥有较为雄厚的资金,优秀的科研和管理人才,以及其它资源,即这一阶段中小企业具有资源优势。从企业行为特征来看,面对技术和市场风险,中小企业或改变其发展战略,实行归核化战略,重新定位其产品/服务,并对其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对流程进行重构,以避免企业的衰退,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成长过程的创新能力演化分析

企业的能力是通过其行为体现出来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特征就是创新能力的表征。因此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分析需要将企业行为与企业成长集合起来进行匹配性分析。而企业行为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再结合企业成长的四个阶段,就能够完整揭示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创新能力演化的实质。

1.技术创新与企业成长

技术创新贯穿于中小企业成长发展的全过程,但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创业初期,由于企业资金和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存在诸多局限,因此,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的定位极为重要,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资源,为大中型企业进行配套加工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

在成长发展期,中小企业产品和服务逐步站稳脚跟打开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第一,不断改进加强现有产品的特性和功能,提高产品价格性能比,从而创造需求;第二,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第三,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程度,使企业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成熟期,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大大增强,技术创新要逐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集中化:第一,技术创新要结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第二,通过企业技术开发,尝试多元化经营,有效化解企业投资风险。第三,有效整合供应、技术、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个部门,使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在蜕变期或衰退期,企业需要有效提升企业形象,保持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持续增加;技术开发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自主走向合作;将创新作为企业核心价值,形成创新性企业文化。

2.产品创新与企业成长

企业产品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新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调整己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中小企业的新产品要作大量的市场调研活动,用最低成本取得最大功能。产品进入成熟期属于产出阶段,收获时期,只需要有计划有条不紊地按工艺指导生产。产出越高,企业发展越快,受资金困扰越少。在蜕变期或衰退期,面对技术和市场风险,中小企业应改变其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其产品和服务,并对内部资源进行整合、对流程进行重构,以避免企业的衰退,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3.市场创新与企业成长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的空间是相对固定的,如何抢占市场先机对于中小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创业初期的,由于企业规模和市场份额的限制,中小企业的产品优势难以充分体现。所以,企业应该掌握并充分发挥某一方面的资源优势迅速占领市场。

进入成长发展期后,中小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扩大市场份提高企业竞争力。虽然这一时期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有较为明确的定位,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的不可预期因素仍然很多,同时新的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市场风险仍然很大。中小企业需要不断挖掘潜在市场需求,通过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服务和改善营销方式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成熟期,企业产品的销量和利润率在增加到某一点后将逐渐趋于平稳。但是,由于企业的产品已经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利润总额将大幅增加。因此,成熟期的中小企业已经获得较为稳固的市场地位,市场风险也大幅降低,但由于后期大批竞争者的介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企业在这一阶段应该采取更为积极的市场进攻策略,以集中力量占领大量细分市场,不断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潜力。

进入蜕变期或衰退期后,由于企业在社会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新产品也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因此,能否为市场提供数量充足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将成为这一时期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营销体系的建设和营销渠道的开拓也将成为这一阶段企业市场创新的关键。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匹配性分析可知,创新能力诸构成要素在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物质条件和基础,要高度重视企业外部资源和文化因素。一方面要重视外部科研院所、高校及其它企业的人才;另一方面要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和再培训。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无论大小,都需要维持并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更是生死攸关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创新能力,企业就必须同时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能够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及时更新知识,转变经营理念,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秦娟,杨崇其.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途径探讨[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6(06).

[2]童星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中国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

[3]沈卫国.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J].中国经贸导刊,2007(14).

[4]蒋周莉.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峡科学,2007(10).

[5]徐中和.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模式[J].企业活力,2007(l).

[6]潘成云.中小企业类型、生命周期规律、发展策略[J].现代经济探讨,2000.7.

[7]]舒辉.论企业创新能力结构体系[J].企业管理,2006(4).

[8]马有才,赵友宝.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安全的民营科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2).

[9]VadimKotelnikov,Radicalinnovationversusincrementalinnovati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ton,2000.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3

关键词民间美术,形式特征,符号语言

1引言

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不是要将民间美术的形式进行纯粹的拷贝或者简单的挪用,而是首先要具体了解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然后运用平面构成中所学到的一些构成手段,如打散、切割、错位、变异等手法,从民间美术中提取所需的创作元素,再结合当今的审美要求进行设计重组、分解、转变和重构,最后运用陶艺制作手法进行创作,这样在创作形式上,现代陶艺不仅能够吸收传统艺术的神韵,又能够带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2民间美术形式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

如何将民间美术形式特征中的元素和符号运用到现代陶艺当中呢?可以大致归纳为直接运用和解构与重构两种方法:

2.1直接运用

对民间美术形式特征中的一些符号元素的直接运用最重要的是做到“新”,而不是一些简单的“现代改编”,不能一味地机械照搬,而是要与作品的形式、内容和主题相结合,服务与丰富作品的形式、深化作品的内容、延伸作品的主题。只有对民间美术有一定的了解,经过消化吸收后进行再创造,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自身的艺术创造,才能使民间美术与现代陶艺的结合充满新的生命力,也会让大众更多地从这种新型的艺术形式中了解到民间美术的丰富多彩与特殊魅力。如陶艺作品《门》(见图1)就是直接运用了民间木版彩印中的门神造型进行装饰,与作品创作主题相吻合。作品《门》采用泥板成形工艺制作,在泥板表面制作出木纹的肌理效果,再在表面涂上一层氧化铁,使烧制出的效果跟木纹颜色十分接近,在两块泥板的上下两边开光处,使用青花釉下勾线描的装饰

手法把民间门神的造型描绘上去,泥板四边用厚重的木头镶嵌,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真实地反映了作品的主题。创作者运用民间的门神造型,达到作品主题、形式和内容的共鸣,使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在使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进行现代陶艺创作时,也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陶艺的特征和表现手法,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需求,在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重新组合中加入现代审美观念,并将其神韵和精神融入其中。民间美术的许多形式与内容都可以在现代陶艺中直接运用,通过材料的转变与烧成技术的转化,使得原本古老的艺术重新焕发出新的艺术气息,这不仅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也为现代陶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象现代陶艺就有直接将民间“面花”的造型及装饰直接运用到现代陶艺创作中,如王碧云的陶艺作品《老虎》(见图2),就是直接运用了民间美术中面塑的表现语言,其装饰具有剪纸、面塑等表现技法,采用剪刀来剪切各种锯齿状的花边,用铁皮削出各种挑起的纹饰,在这里,现代陶艺所运用的工具与民间面花所运用的工具几乎一样。该作品整体造型优美,装饰变化无穷,加上柴窑烧制的效果,厚重而富有韵味。作品憨态可拘,意趣盎然,纹饰简洁概括,装饰部位考究,对比协调,是现代陶艺运用民间面塑表现语言的一个代表作品,使在视觉上现代陶艺突破了原有的形式语言。虽然创作者直接运用了民间美术的形式特征,但却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极具艺术感染力。从这两件作品中可以看出,民间美术带给了现代陶艺丰富和可取的创作资源,而且有很多民间美术的创作形式可以直接转化成现代陶艺的语言符号或形式,使陶艺创作具有新的创作性,深入发掘出陶艺形式语言的表现潜能。

2.2解构与重构

解构与重构是一种艺术设计的常用手法,将民间美术形式特征中的元素进行解构和与重构,在表现形式上没有直接运用那么直白,借鉴具有象征意义的民间美术元素来表达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者将民间美术中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推陈出新,使其既有民间美术元素的形似和神韵,又具有现代创作的意味,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如黄焕义的陶艺作品《躺着的梅瓶》(见图3)。作者从民间陶瓷中梅瓶造型的对称之美、现代陶艺造型的整体之美上,看到重新塑形的自然根据。作者使泥性粗放浑朴的特质在自己的作品上尽情流露,以至把土色土质、土气土味渲染得淋漓尽致,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造型呈现了柔中寓刚的陶性魅力,在整体和谐中变幻无穷,意味无限,是一种富有时代精神、符合现代审美意识,又保留了民族神韵的新形式。这种表现方式侧重于再创造及其意境,具有全新的视觉表现效果。

姜今教授在《设计艺术》一书中谈到,“元素转化和合成时,有两种可能,一是元素组合,虽然经过变象,仍然保留原有形象的某些特征;另一种是元素组合后,由此产生了量变和质变,转化为别的形态”。以民间美术的特殊元素为基础,进行打散重构的组合方法,选取最具特征的元素,打破原有的形式特征和结构形式,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价值进行重新取舍,使之产生新的元素形式。如黄强华的陶艺作品《张飞脸谱》(见图4)中的造型特征就是把民间传统的脸谱造型进行了结构重构,使陶艺作品在继承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审美的新元素,以陶艺表现中华传统戏剧文化,并将传统元素和现代语境相组合,使作品产生了新的时代震撼力,体现出作者在当代生活观照下对个性化陶艺的新感悟,走出了创新、发展的当代艺术之路,为传统的脸谱形式注入了时代的新气息,具有全新的视觉冲击力。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4

[关键词]内隐理论;创业企业;创业者特征;招募偏好;相似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7-0064-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屡次创业团队决策模式绩效机制研究》(07CJY006);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改课题《企业家型创新研究人才培养横式研究》(200710602R37);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多维度创业能力与创业文化关系研究》(200712LX080);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广西高校多维度创业文化与创业型人才多维度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2008BB11)。

一、引言

创业企业在本文中是指成立时间为6年或6年之内的企业(Brush,1995)。目前国内外对于创业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关注其绩效方面,如谈毅,叶岑(2003)Ⅲ对产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动因、绩效进行了研究,刘帮成、王重鸣(2005)对国际创业模式与组织绩效关系进行了探讨。当然取得高绩效是创业企业的最终目的,但企业绩效的高低更多的是基于企业内部人员的素质质及其行为,人力资本才是企业的核心要素,因此,对创业企业被招募者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内隐理论及其特征

(一)内隐知识及特征

polanyi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研究》窃一书中首次提出内隐知识的概念,他将人类通过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区分为“内隐”和“外显”两种形式。外显知识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用运用言语、文字或符号的方式加以表达的知识,而内隐知识则用来指那些无法言传或不清楚的一类知识。polanyi由此提出他最著名的认识论命题一“我们所认识的多于我们所能告诉的”。

1985年。著名智力心理学家Steinberg也提出了自己的内隐知识概念。这里的内隐知识相对于传统智力测验所抽取的学术知识而言,是实践智力的一个标志。内隐知识被Steinberg定义为:“行动定向的知识,在没有他人直接帮助的情况下获得,它帮助个体达到他们个人所认为是具有价值的目标。”

探讨知识经济的学者也对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进行了区分。1998年,nonaka和Konno也对内隐知识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内隐知识是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或沟通,而且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

学者们对两种知识类型的划分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实际上任何知识都含有内隐的维度。Lenoard等人用一个连续体来描述知识,完全内隐的(主观的、经验的)和完全外显的(客观的、理性的)知识分别处于连续体的两极,而大多数的知识存在于这两极之间。

与外显知识相比较,内隐知识具有如下显著特点:

1 个体性。内隐知识是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的一种个人知识,这种知识一旦脱离认知主体而成为纯粹公共性和客观性的知识,就意味着内隐知识本身的消失。

2 直觉性。内隐知识是需要学习者通过个人的身心介入才可获得的,是一种需要身临其境地体验、领会而获得的过程。学习者无法详细分析其过程。往往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3 自动性。对认知者来说,内隐知识的获得往往在主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在认知者的实际活动中自动获得,它隐藏在认知者的内隐深处,常被认知者自己所忽略。

4 即时性。内隐知识是产生于认知者当下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之中的,是一种动态的存在,伴随着认知主体注意力的转移而建构或者消解。

5 非系统性。内隐知识通常是粗糙、零碎和不明确的,它往往片面或偏执地认定实践活动某一方面的意义,忽略了对指导自身实践活动的系统完整的认识,以局部或局限的认识取代系统和完整的认识。

6 情境性。内隐知识的获得是与特定问题或任务情境联系在一起的,是个人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某种思想和行动倾向,其内涵与认知者际遇的特定的情境背景有着直接的契合性,其作用的发挥往往与某种特殊问题或任务情景的“再现”或“类比”分不开。

7 文化性。内隐知识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与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分享的概念、符号。知识体系分不开,处于不同文化传统中的人们往往分享不同的内隐知识“体系”。

8 层次性。内隐知识并非只有一种形态,根据其能够被意识和表达的程度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如“无意识的知识”、“能够意识到但不能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以及“能够意识到且能够通过言语表达的知识”等,在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连续性”或“谱系”现象,而不是截然不同的两极。

正是由于内隐知识的上述特性,导致它常为人们所忽视。然而正是这种知识,事实上支配着人们的整个认识活动。一方面,所有的外显知识都植根于内隐知识,外显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都依赖于内隐知识。如果说外显知识是露出水面的“冰山的尖端”,那么内隐知识则是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大部分。内隐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外显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另一方面,内隐知识对于人的认识与实践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内隐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失败的根源。内隐知识的实际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接受及有效使用的程度和方式。对外显知识的获得来说,内隐知识既可以起到一种基础的、向导的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与之不一致或相冲突的外显知识的获得。内隐知识与认识或实践的目的相一致,外显的知识就容易获得,反之则难以获得。

(二)关于内隐理论

内隐理论起源于社会心理学,已经在对许多研究领域中引入了内隐理论,如内隐智力理论、内隐个性理论、内隐压力理论、内隐领导理论、内隐绩效理论等。什么是内因理论,文献上还没有进行全面的阐述。Ross(1989)在研究内隐理论和个人成长历史构建的关系时认为,内隐理论是类似于图式的一种认知结构,包括对事件特征的内在特性的具体信念,和对时间特征稳定与变化条件的一系列原则。这些理论是很少可以被准确阐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因此是内隐的。Ross认为,内隐理论和人类记忆有关,当记忆和内隐理论一致时记忆更容易接近,人们为什么回忆起模糊的信息,主要是因为得到内隐理论的支持,内隐理论可以组织记忆,形成内隐理论一致的信息模式,与内隐理论相关的信息得不到回忆时,人们可能会对过去进行猜测,用内隐理论和目前的状态去填充这些空白。Schneider(1973)对内隐个性理论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他认为内隐个性理论不仅仅是描述人的特质或特征之间关系的理论,也可以描述特征的均值、方差和特征间的协方差。凌文辁等(2000)在中国人的内隐领

导理论的比较研究中写道,心理学家把领导行为理论区分为外显理论和内隐理论,外显领导理论是基于经验观察的领导行为概念,而内隐领导理论则是人们“内心”中关于领导概念的结构,这种结构是以某种形式已经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它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的意义,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意义,对实际的领导行为的感知和描述,将受到这种领导内隐理论的影响,并且外显理论的研究结果与内隐理论的研究结果具有非常类似的因素结果。

因此内隐理论至少具有一些特征,wegner和Vallaeher(1977)认为内隐理论具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结构性和动态性。结构性指理论的组成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动态性指对内隐理论的应用和结果操作的动态性。

人们对内隐理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有趣的成果。Flank等(1988)研究了绩效评估和对被评估者个人特征评估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评估者对个人特征的评估和对绩效的评估有非常大的关系,对个人特征的评估影响了绩效的评估结果,这说明与绩效无关的信息也会影响绩效评估结果。内隐理论假设人们根据一个特征的知识去推断另一个特征,这种推断在实际评估中是很冒险的,一项内隐压力理论(implicitstresstheory)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结果。在Rotondo和perrewe等(1993,1995)的研究中,使用mBa学生和经理人员作为被试。使用实验设计方法(低压力一高压力工作条件,低绩效一高绩效),结果发现当主管评价绩效时,评估者对高压力工作的个体评价明显偏高,在低绩效个体重,评估的偏差效应比较明显。其他一些研究对内隐理论的影响作用做了分析,例如内隐理论对自我工效的影响,内隐理论对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影响,对评估能力的影响作用等。tabemero和wood(1999)研究了内隐理论和能力的社会构架对自我功效、情感反应、目标设置和群体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认为“群体管理能力是一种逐渐提高的技巧,可以通过经验积累得到提高”,持这种内隐理论的被试可以形成较强的自我功效、保持良好的情感和挑战性更强的目标。engle和Lord(1997)的研究认为,上下级知觉到的相似性可以预测上下级的交换关系的质量(LmX),上下级在内隐领导、内隐绩效理论上的匹配同样可以预测交换关系质量。Hauenstein和alexander(1991)就内隐理论与智力对评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实验控制条件下,智力和评估精度有关,也和评估者的内隐理论有关,在控制评估者智力的条件下,具有规范内隐理论的评估者比独特内隐理论的评估者具有更多的晕轮效应。尽管Cardy等(1987)的研究中只提及绩效图式概念,实际上类似于内隐绩效概念,认为评估精确度是评估者经验性图式和外来强加的图式的函数。评估者已经形成的绩效图式会对被评估者的行为产生敏感性。因此评估比较正确。研究通过有经验的评估者对三位人事经理的工作录像片段的评估,结果发现有经验的评估者的评估精度比较高,而且评估者在评估中也产生了更多新的绩效维度,结果还发现熟悉评估量表对提高精度没有影响。内隐理论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例如内隐理论和信息呈现的框架(正面、反面信息)、和记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还没有得到研究。在Guzzo等(1986)的研究中发现,内隐理论和负面信息(不是正面信息)会影响评估者对群体的评估,但它和评估者对群体事实的记忆没有关系。

三、创业者特征

创业者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全部人员;狭义的创业者是指参与创业活动的核心人员,包括创业领头人及其管理团队。由于创业的领头人及其管理团队对于创业活动具有核心作用,与一般的创业参与者相比,需要具备更高的素质和特殊的能力,因此。本文以狭义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定义为:“具有冒险的创业精神。能发掘机会,组织资源,研究策略,建立及创立企业,并且基于利润与成长而经营、管理一家公司。的人。”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创业者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人格特质和人口统计学两方面来进行探讨研究。

(一)创业者人格特征

人格一词的英文personality是从拉丁文per-sona演变来的。拉丁文的原意是面具。面具是用来在戏剧中表明人物身份和性格的,而这也就是人格最初的含义。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已使用“人格”的概念,并引申出较复杂的含义,包括:一个人的外在行为表现方式,他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与其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声望和尊严。

过去几十年来的创业研究。指出一些可以用来分辨创业者的个人特质,其中最常见的几项特质分别是:成就动机、自主性、风险承担、内控性和创新精神。

1 成就动机。Carsrud,K.w.和eddy(1986)认为:成就动机是指一些人所具有的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驱力。一个拥有这种驱力的个体希望能够达到目标,并且向着成功前进。成功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原因,而不是随之而来的报酬。成就动机强的人,抱负水平就高些,缺乏成就动机的人,抱负水平就很低。成就动机强的人,在工作上,“求成功”的心理超过“怕失败”的心理。成就动机低的人,“怕失败”的心理超过“求成功”的心理。成就动机是企业者的本能特质。它决定企业者的选择与方向。企业者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成就意识。

2 自主性。mcClelland(1987)认为,所谓自主性,就是指思维的主体一即人在进行思维时,不拘泥于旧框框,不迷信于权威,不屈从于压力,不去扭曲思维和实践的规则,而只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真理的道路。但是,这里强调的自主性,不是孤立、封闭状态下的独立,也不是故意标新立异状态下的独立。创造性思维已经内含了自主性原则。创新与风险创业需要创业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灵活性、新颖性、艺术性、潜在性等,这就决定了创业者在创造性活动中必然要带有独立思维的特色。自主性的个性特征在创业者创造性思维中至关重要。没有自主性,就没有进取、创新。

3 风险承担。我们将创业称呼为newventurecreation就是认为这一过程是充满风险的,这也是为何将创业投资的资金称呼为风险资金(ventureeapital)。有研究指出企业经营者为追求成功就必须承担合理、计算过的风险冒险,所追求的利润越高,风险则越大,更有甚者必须冒着失败的风险以追求预期利润。Henshel(1971)认为,经营者成功的要素之一即是要有创意的承担风险(ere-ativechancetaker),亦即愿意承担合理的、估计过的风险。然而与经济学中效用函数所推导出的风险态度不同的是,风险承担所衡量的是个人对风险的态度,亦即对风险的嫌恶的程度。一般而言,

大多数人认为创业者是风险的爱好者;然而从研究得知,创业者只是适当的承担风险。也就是说,创业者应该是被称为风险承担者,而并不是大众所认知的风险追求者。因为创业者不必然会寻求高风险事业,但是他们愿意承担新创事业的应有,适当/合理的以及估计过的风险(simon,1986)。因为不论是企业的基本精神也好,创业者的基本特征,便是具有风险承担倾向,愿意冒险,甚至是冒着失败的风险,也要勇于承担风险,追求利润。

4 控制源。Rotter(1966)提出了“内部控制源”构架,认为创业者会拥有内部控制源而非外部的。i-e标杆被广泛应用于管理学以及组织理论的研究中;内部控制源也被广泛应用于大部分的心理特质以及创业研究中。创业行为和内部控制源导向的关联具有很强的表面效度。创业者更会是内部控制源导向的而不是外部的。关于内部控制源构成(维度划分),很多实验都验证了创业者具备内部控制源。他用了三个控制源的维度:外部、内部和巧合的,结果也都支持了以往的观点:创业者具备内部控制源。内部控制源可以视为创业行动的先决条件。

5 创新精神。muller(2000)认为;创新是将发明(创造力)变成市场化产品的过程。创新在熊彼特关于创业的描述中是外显的;创业是变革的催化剂;创业者是有主意有行动且能够发现新机会的人。Drueker详细描述了创业者中的创新者的角色并将创新看作是“创业者”的特殊工具,通过这个途径推动变革(Drucker,1985)。在创业者的定义中也特别强调了其主要特征―具有创新行为(carlandetal,1984)。成功的创业者会采用和执行竞争性策略比如引进新产品或服务,通过产业变革获取新的市场资源等(Bird,1989;Carlan-detal,19814)。潜在的创业者定能有效的形成这种策略,显示出能反映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特征。创新是指公司创造新产品或者改进现有产品以满足顾客目前和未来的需求。porter认为,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创新能使企业在产业内别具一格。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而取得产品溢价。Drucker(1993)认为。创新是创业家的特殊工具,他们借助系统化、有目的的创新,改变了资源的产出价值,创造出新的消费者需求。Robert(1999)的研究也表明,产品或服务创新在引入阶段所遭遇的竞争程度较低,领先者可以独享高额利润,直到竞争对手模仿或者出现新的替代品;从此,市场开始进入成熟、衰退阶段,利润也随之下降。因此,企业的持续利润只能来源于不断的创新。创新是2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战略,美国硅谷成功的经验不是电子商务,而是创新。

(二)创业者人口统计特征

本文主要从7个方面探讨创业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它们包括:性别、创业年龄、文化程度、家庭背景及排行、工作经验和专长。

性别:创业者的性别,按“男”和“女”分类。

创业年龄:创业者在开创目前这一事业的年龄。

教育程度:创业者目前所受过的教育程度。

工作经验:创业者在创业前与创业相关的工作经历与经验。

家庭背景:创业者出身的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

排行:创业者按出顺序在家庭子女中的排序。

专长:创业者在创业时所具有的与创业相关的专门技术。

对创业者人口统计特征的描述主要引用汪宜丹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创业企业家心理特征识别与创业精神培育研勉中的相关数据。见表1。

从上表不难看出创业者年龄主要分布在31岁~40岁,开始创业的年龄主要分布在21岁~30岁;以男性为主;大部分出生在普通家庭;多数在家庭中排行老大;创业者教育程度在本科和专科最多,分别占37.5%和31.3%;绝大多数在创业前具有与创业相关的工作经验;50%的创业者具有与创业行业相关的专长;71.4%的创业者在此次创业前已有创业经验。

四、创业企业招募偏好

有研究表明,人们有时会隐藏自己的偏见。有些无意识的内隐知觉会影响人们的外在行为及内在心理过程。相似性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倾向于喜欢那些在年龄、背景、经历、社会阶层、态度等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还有很多人支持社会融合程度和人口统计特征相似性(例如:种族、年龄和教育程度)有关的观点(例如:Hoffman,1985;ward,LaGory&Sherman,1985;tsui&o’Reilly,1989),这些研究都表明相比背景情况与自己不同的人,人们更可能与背景情况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互交往。中国俗语中的“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事实。在企业招募中也常常会存在相似效应,即招募者会对与他们有相似的看法、教育背景、种族、宗教、社会地位等的应聘者产生过高评价。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说的受内隐影响而产生的偏见。

发展成熟的企业设有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企业人力资源招募时,这些由专业化知识人才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会向直线管理人员提供一种专业化的帮助以协助直线管理人员开展好本部门的人力资源招募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相似相应的产生。然而,由于创业企业往往刚创立不久,各方面条件不完善,很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因此人力资源招募工作就常常由直线管理人员来进行即通常是创业企业的创业者。由于创业者不是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人员,在进行人员招募时往往会依赖自己的直觉,在面试时常常会发生基于内隐理论的评委一面试者匹配现象,即相似效应。因此结合创业者自身的人格特征与人口统计学特征,本文作出如下理论假设:

H1:创业者人格特征与被招募者人格特征正相关

H1b:创业者成就动机与被招募者成就动机正相关

H1b:创业者自主性与被招募者自主性正相关

H1c:创业者风险承担与被招募者风险承担正相关

H1d:创业者内控性与被招募者内控性正相关

H1e:创业者创新精神与被招募者创新精神正相关

H2:创业者人口统计特征与被招募者人口统计特征正相关

H1a:创业者性别与被招募者性别正相关

H1b:创业者年龄与被招募者年龄正相关

H1c:创业者文化程度与被招募者文化程度正相关

H1d:创业者家庭背景与被招募者家庭背景正相关

H1e:创业者家庭排行与被招募者家庭排行正相关

H1f:创业者工作经验与被招募者工作经验正相关

H1g:创业者专长与被招募者专长正相关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5

关键词:新闻播音;再创作;策略研究

新闻播音本身就属于一种创作行为,指的是以语言和声音为载体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新闻播音自身有着一套较为完整且系统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方法。然而,新闻播音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一种简单朗读稿件的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在开始播音之前,播音员需要对新闻稿件进行全面详细地准备和理解,整体把握稿件的核心内容,并准确定位稿件的报道基调,从而为新闻播音过程中保持新闻稿件的真实内涵提供保证。另一方面,播音员还应合理控制新闻播音过程中的停连、重音、节奏和语气等重要环节,而这些都属于新闻播音过程中的“再创作”。

1新闻播音中“再创作”的作用

第一,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能够提高节目的质量。新闻主持人的风格通常应该与节目的整体风格相适应,且主持人自身特征与节目的风格之间应该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对于部分新闻节目来说,通常可能会选择风格不同的多个主持人,且各个主持人之间都具有各自的人格和形象魅力,但是,不同风格主持人之间也必须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且这些相通性应该充分体现出节目的总体特征。不同特点的主持人,其所表现出的个人魅力和主持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极大地丰富了新闻节目的基本内涵,这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特征是节目获得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1]。

第二,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是主持人形成个人魅力和风格的基础。新闻主持人通常具有自身独特的主持风格,这也是其形成自身人格魅力,以及展示个人才华的基础。在大部分人们所熟知的新闻主持人当中,有些主持人风格抑扬顿挫、情感细腻、形象庄重;有些主持人风格质朴自然、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各种不同风格的主持方式,成就了大批个性特征明显的优势新闻主持人[2]。

第三,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符合时展需要。新闻播音员对于新闻内容的“再创作”需满足人格化、个性化和亲和力的基本要求,这也是时展对于新闻播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需要新闻播音员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特征,并利用自身的风格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特定的处理[3]。

2新闻播音“再创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第一,盲目追求亲和力,造成热情过度。部分新闻节目在定位自身特征时,比较关注观众需要和喜好,这就需要新闻播音员能够以一种较为亲切的方式和态度来向观众传达信息,而不能产生生硬和刻板的感觉。然而,若播音员掌握不好亲和力的表达方式和程度,则会产生过度热情的问题,且观众得不到相应的回应[4]。

第二,盲目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忽视新闻稿件的准确性。目前,新闻节目的主要特征就表现在对于信息量的追求,但是,若新闻节目仅仅追求信息量,而不注重播音节奏的控制,就会导致播音员出现读稿不走心的问题[5]。

第三,盲目追求公正性,而不关注表达的态度。传播新闻的主要目标包括传达相应的社会理念以及传递新闻信息。尽管新闻播音过程中的客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若播音员对于新闻信息过于客观,则就会成为信息的传声筒,进而失去了再创作的意义[6]。

3新闻播音“再创作”的基本素质要求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闻节目播音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身观点和情绪的影响。而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会受到播音员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社会观的影响,这就要求播音员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提炼、综合、体验、分析和观察,并通过艺术方法和手段加以表现,并将新闻再创造的内容通过语言的形式传递给观众。

第二,具有较强的现场采访驾驭能力。对于新闻播音员来说,采访是一项基本的工作,新闻节目主持人或是播音员自身应不断加强知识的积累,扩展自身视野,充分融入社会生活之中,广泛地与社会各界人士相互接触,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积累社会和人生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新闻洞察能力。通过新闻现场的采访实践,新闻播音员能够深化自身对于新闻时间的人士,及时捕捉和发现社会热点事件,从而提高其在社会生活中提炼和捕捉新闻信息的能力。

第三,专业的新闻素质。新闻专业素质指的是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最为基本的专业能力,是外在能力与内在能力的相互结合。因此,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注重内外兼修,提高自己对于语言和声音的驾驭能力,熟练掌握语言使用技巧。由播音员的外在修养来看,其应具有较强的语气、节奏、音重和语调调节能力,以及语言表达技巧,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运用到实际的播音过程中;从内在素质来看,其应具有感情真挚、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等特征。

4新闻播音中的“再创作”方法

第一,新闻制作的细节化。真实性是新闻节目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而新闻的细节内容则是其血肉。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需要对新闻的内涵与价值进行准确且迅速的判断,并准确抓住新闻信息中的细节价值。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分析新闻的真实发生背景和意义,才能够及时捕捉新闻信息的价值,准确快速地掌握其细节。

第二,节目风格的个性化。一档新闻节目若想获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一项基本的条件就是具备观众易于接受的播音员,因此,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个人风格的形成是新闻节目获得成功的一项主要条件。新闻主持人和播音员应在新闻节目的采编过程中充分与采编人员相互交流,积极参与节目的制作工作,增进播音员与编辑和记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使采编人员更加了解和适应主持人和播音员的个人风格与播音方式,再对节目进行定位。

第三,表达的口语化。通过亲切的、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播报新闻,不仅能够提高节目的亲切感,而且会更加易于被观众所接受。同时,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更加符合新闻节目自然、亲切的节目定位,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有助于实现新闻制作者与观众时间的沟通。相关的新闻播报实践表现,口语化的播报方式更加能够吸引观众,并深化其对于新闻信息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诗慧.论新闻播音的个性创作[J].决策管理,2009,1(9):6465.

[2]许红艳,张启浩.论广播通讯语言的在创作[J].声屏世界,2008,1(1):5657.

[3]李莉.论新闻播音中的情感[J].科技向导(下),2010(6):313314.

[4]杨帆.真实亲切逻辑――播音必须坚持正确的在创作道路[J].文教资料,2009,1(8):9798.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6

[关键词]女大学生;胜任特征;创业就业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0.165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2

1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现状

随着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形式。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13处谈及“创业”,表示要继续简政放权,为创业提供便利,形成新创业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今年两会上热议的话题,许多代表都谈到了这样一些现象:每年报考研究生中,女大学生报名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考研成了她们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办法,最终也使她们“赢在了考试,却输在了就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了765万人,创历史新高,女大学毕业生达一半以上,加强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尤其是落实好就业促进工程,实施好女大学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不仅关系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社会和谐发展。本文选取10名成功创业的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女大学生创业者的胜任特征进行了实证性的探索研究。从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提升路径。

Chandler等人首先运用了创业胜任力这一术语,他们将创业胜任力定义为“识别、预见并利用机会的能力”。这种能力会随着对市场的熟悉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被看作创业的核心能力。我国学者冯华等人认为创业胜任力指在企业创业过程中,一个绩效优秀的创业主体所具备的能够胜任企业创业任务,并取得高的创业绩效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征,集中表现为创业过程中能识别、追求机会,获取和整合资源的综合能力。国内外分别从认知心理学、心理行为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创业胜任力开展研究,试图通过描述心理行为及个性特征来解释创业现象。回顾以往研究,大多数是在创业活动主体或创业者本身的基础上界定创业胜任力,本研究则将两者结合共同阐释界定创业胜任力。本文采用自编量表对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最后提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2行为事件访谈法概述

本文选取10名成功创业的女大学生进行行为事件访谈,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等质性分析。行为事件访谈法(Behavioraleventinterview,Bei),是由mcClelland结合关键事件法及主题统觉测验提出,通过开放式的行为回溯探察技术以揭示胜任特征。本研究采用Bei作为建模的主要方法。在行为事件访谈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比较成功的具体工作事例3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比较失败的具体工作事例3件。通过Bei访谈结果分析,推断出群体性特征,然后提炼出女大学生成功创业的胜任力要素,进而初步假设胜任力维度,为问卷的编制提供方向。

为了从成功创业就业的、有创业想法的及其他女大学生中收集对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胜任特征的不同描述,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法对以上群体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丰富了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者胜任特征的构成要素。开放式问卷向辽宁省大连市的五所高校共发放1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75份,回收率为75%。按项目所表达的内容是否明确对胜任特征项目进行筛选,结合频率分析共收集到210个描述性词汇,总结出20个胜任特征描述词。

3高校女大学生创业结果分析

对开放式问卷结果进行频次和评定分数分析,发现前17位的特征要素为:自信心、责任心、抗挫折能力、创业动机、财富意识、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敢为性、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叛逆精神、行业经验、主动精神、自我反省、商业洞察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灵活性。

对行为事件访谈结果进行整理,从总频次和平均频次角度分析,创业成功的女大学生和有创业意向的女大学生有11个胜任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分别为敢为性、自立自强、诚信意识、财富意识、创业动机、创新精神、自我反省、学习能力、抗挫折能力、商业洞察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对问卷所得数据和访谈所得文本进行整理归纳,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在咨询专家意见基础上,对词条进行统计,提取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要素,最终确定了13个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胜任特征,即敢为性、诚信意识、自我反省、叛逆精神、创新精神、学习能力、自立自强、财富意识、创业动机、商业洞察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4大学生创业胜任力胜任特征模型的预测与修订

依据前期Bei访谈得到的行为特征和文献资料,对每个胜任特征提炼4~6个行为特征,并初步编制《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情况调查表》预测问卷。邀请专家学者对问卷的结构和项目进行修正,最终确定问卷的91道题目。

4.1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是依据测验结果分析测验的题目(项目),从而评价、筛选题目。项目的区分度是检验测验是否有效的“指标器”。根据测验总分从高到低排列试卷,从最高分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为高分组,从最低分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为低分组。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在各项目上分数差异做t检验,差异不显著则说明项目区分度低,可考虑排除。分析结果显示:除第1、5、13、21、30、41、45、60、78、88与89题之外,其他80个题项的决断值(CR)达到显著水平(p

4.2探索性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是用于寻找多元观测变量本质结构并进行处理降维的方法,能够将关系复杂的变量综合为几个核心因子。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预试问卷剩余的80个条目降维,检验测验编制的结构效度,构建理论模型。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以及Kmo取样适当性度量在0.776,与1接近,说明适合作因子分析。经过因子旋转(Rotation)后,80个项目得到了9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达48.029%。但上述分析结果未达到预定假设,出现了多重负荷的项目,如项目归属于多个因子、预先构想的部分重要条目未构成独立因子等。再次校正以上结果,删除45道不合理项目,保留35道,再做探索性因子分析,累积方差解释率达62.911%,修正后的量表结构效度较理想。从预测结果看,初步证实了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胜任特征的结构是多维的,并获得了含有6个因素的结构模型。分析后将各因素命名为:创业意识(11题)、创业精神(9题)、自我反省与学习能力(4题)、人际关系协调能力(4题)、商业洞察力(3题)、心理承受力(3题)。

4.3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各胜任要素因子进行分析,探讨各胜任要素因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显著性水平的检验选用双尾检验(2-tailed),相关分析结果都在0.258~1.000,多数因子间存在较明显的正相关,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创业者需具备的胜任要素因子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符合实际。

5高校女大学生创业就业胜任力提升路径

5.1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传统的就业观念阻碍了求职者创业的脚步。目前,随着我国应届毕业生数量的攀升,带来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的困境。女大学生自身要解放思想,不该纠结在自己就业的弱势上,要从传统的就业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找到适合自己创业就业职业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创新是创业的核心特征,在校女大学生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在实际活动中逐渐去锻炼能力品质,增强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抗挫折能力。高校要加强性别差异教育和舆论引导,形成社会关注和支持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环境氛围。

5.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创业教育是针对大学生这一创业教育客体开展的一项融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旨在提高创业素质,增强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大学生能力不足、资金缺乏、创业形式单一等问题制约着创业对就业作用的发挥。高校就业指导在女大学生创业就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的职能不仅是传授专业理论知识,更是要为社会输送创新型实用人才,制订女大学生就业帮扶计划,完善高校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专业设置上,应考虑调整或设置有利于女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的专业。在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上,高校应制订配套的培养方案,同职业规划教育一样贯穿于大学四年,从教材的选择、课程的设置、实际的操作和最终的教育结果评价,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必修课的标准制定,促进女大学生创业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创业就业的胜任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论和实际结合很紧密的一门科学,更加注重在实践中的锻炼。女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大多数萌芽于大学阶段,教育者要充分根据女大学生教育主体的特点和创业胜任力的养成,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手段。高校应选聘一批专业型、实战型、研究型的专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为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帮扶提供智力保障。

5.3利用社会力量,搭建女大学生成功创业就业平台

在我国,女性创业开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90年代以后女性创业趋势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国女企业家人数约占全国企业家总数的20%,女性创业比例相比十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达到21%以上,接近男性水平。高校要充分发挥成功创业的女企业家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女大学毕业生要正视自己的优势领域。政府要转变职能,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支持和保障,解决其创业初期难的问题,如提供小额贷款补贴、税费减免、提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培训基地等。与此同时,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两性平等的监督导向作用,营造两性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维护女性公平就业的合法权益。

通讯作者:王建东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敬宝.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J].改革与战略,2011(11).

[2]ChandlerGn,HanksSH.marketattractiveness,Resource-basedCapabilities,VentureStrategies.andVentureperformance[J].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1994(4).

[3]冯华,杜红.创业胜任力特征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

[4]陆岩,乔长水.和谐校园文化的内涵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1).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7

关键词:招贴设计;象征图形;图形创意

作为招贴设计的核心部分,图形、颜色、文字都非常特别关键。但是,图形在招贴设计中也就是整个招贴的中心起到的作用无法被其他元素代替,也是那个最为直观且关注的点。图形作为主要的创作元素,凝聚了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已经创作的独立思想。它一直环绕在我们身边,从最基本的速写到现代的艺术设计,我们总是与图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回顾整个招贴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独特魅力的图形语言贯穿其中,逐渐使图形语言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拥有无限美好广阔的前景,并且在未来、也就是未来的平面设计艺术领域里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一、招贴设计中的象征图形

图形指的是摄影之外的所有图和形。图形在招贴中凭借着独特的直观表达,在宣传中能够发挥它独有的优势也就是它的表达力和想象力,图形在招贴要素中无一例外,都有一定的思想,而且它可以形成设计者的魅力,是提高视觉注意力的非常必要的表达形式。象征图形以独具匠心的设计、丰富的情感和内容,提高了它们的可观看性。通常情况下,象征图形采用夸张、抽象、拟人等手法加以表现,传递大量的视觉信息,对观者形成视觉冲击,为人们提供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些象征图形具有一定创新性、联想性等特点。在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为必然的大背景下,这些象征图形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是必然的。

二、象征图形的特征

(一)准确性。象征图形是整个招贴设计中的最关键因素,它有说明信息、阐释问题、表达结果的作用。所以必须合适、精准、紧扣招贴海报的中心。同时也必须考虑受众的年龄层面、心理承受能力。不贴合要传递的信息的图形,必然导致失败。缺乏创新性、可辨识性的图形,有可能失去受众基础,还有可能产生误解。

(二)个性化。个性化的招贴可以体现其价值,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深度。个性化能深化主题、增强美感,这便是它在招贴中的价值。鲜明的个性,可以使招贴内容升华。淡化与其他作品的相似性,这样,招贴才能更有效的将信息传递给观者。

(三)内涵。象征图形是视觉化的符号,不是空壳。它是有生命的语言,使人们引发联想的依据,审美的焦点。是一种艺术手段,暗示设计师想法。

(四)美感。美感直接影响招贴的视觉效果,美感由内容决定,由设计者创造。漂亮的图形取悦受众,但漂亮指的是外在,美才指的是内在。以美为原则,形式也是多种最多样的。

(五)表现技法。表现技法在保留原有特点的基础上,形式越来越丰富,例如绘制、摄影、喷绘、拼置、装置、电脑制作等等。任何技法都是为了表达特征而采取的必要手段,没有定性的好坏之分,一个好的创意没有好的技法表现,基本等于一纸空文。

三、创意转变为招贴设计中象征图形

一幅招贴的成功,因素有很多种。设计者需要根据对设计的需要,凭借着其对于主题的了解、对人们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及现象信息的整合、提炼。再经过高度的概括,通过一系列原理和表现方式,最终形成招贴设计中的创意图形。在创意转变为象征图形的过程中,需要遵从以下几点原则:

(一)简单而又明确的表达。整个设计过程中,应以简洁作为中心思想,而且还要尊重“少但是精”的原则。即可以体现设计者的思想底蕴和思想深度,把图形作为一种语言从而体现出来,主题强调简洁、清晰。

(二)体现出个性。一幅招贴成功与否,最大的原因在于是否引起观者的关注、是否发挥图形的最大效力。图形往往能够有效地体现出观者的喜好。如,我国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就北方人而言,往往粗犷,可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而南方人则不同,含蓄内敛,所以可以通过富有内涵的图形表达寓意。个体的爱好习惯有所不同,审美的形式也就不一样,所以,图形的形式也有不同。

(三)富有文化内涵。一幅优秀的招贴,往往可以和观者形成强烈的呼应,形成心灵交流,创造更大的价值。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往往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国的敦煌壁画,将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壁画相结合,创造出了远大于神话传说和壁画的单一个体价值,两者息息相关,不能脱离彼此存在。

(四)具有宣传效应。招贴的任务是营造一种宣传效应。对需要宣传的事物加以烘托和合情合理的说明,会使得招贴的立意和观者的利益有机地相结合,从而形成更大的宣传功效和角度不同的感召。

四、招贴设计中象征图形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占据主导位置。招贴设计是对视觉冲击力要求很高的设计,人们可以按照捕捉到的信息,来获取视觉中心点,或被重要位置的信息点吸引。所以,图形语言所占的空间大小、位置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图形的位置、颜色、大小都是十分讲究的工作。其次是图形与文字相搭配。两者并列排放的图形和文字之所以可以在版面上呈现各种形式,对比合理、分清主次,是因为选择的文字和所运用的图形要尊重版面设计原则,文字可以微加工迎合创意图形。文字的加工必须要和象征图形的选择及招贴的主题相匹配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事,这样文字就不会单独孤立在画面上了。最后是图形与色彩的搭配。图形作为主要的视觉语言,缺少了颜色同样无法形成气候。画面中的信息,靠着色彩把它突出出来,赋予人相对完善的体验。对色彩的理解,是人们的一种感知、审美能力。所以,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是招贴设计的基本特色。色彩的使用、留白也是十分讲究的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对招贴更好地解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为日新月异而改变了人们,也逐渐步入了人们的生活。所以,最快表达自身想法的方式就是“读图”。显然,文字信息还不能被图形信息完全代替。然而,受到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富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设计在招贴设计领域独树一帜。图形创意能够准确、形象、幽默的表达设计者的思路,变成了招贴设计的不二选择。

五、结语

随着当今社会逐渐步入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招贴设计的类型也更加新颖繁多,它直接产生于社会,又融入于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可以从招贴中找到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和信息,感受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时代脉搏,体会个性鲜明的设计风格和表现方式,也可看出招贴设计的日新月异。图形设计是未来招贴设计的领航者,无法抵挡的是逐渐无国界划的趋势,把握设计的脉搏与方向成为招贴的一种发展思路,图形设计也在更广阔的空间向前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晓童.浅析招贴设计中的图形创意[J].安徽文学月刊,2010(4):98.

[2]李昕雨.浅谈图形在招贴设计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1(2):94-95.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模糊综合评价

1.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人力资源(HR)主管为研究对象,建立胜任特征指标体系和胜任特征模型的层次结构。第一层次为总指标U;第二层为四个一级指标:HR管理专家u1、创造性解决问题u2、个人特征u3、影响力u4;第三个层次为一级指标相对应的特征,见图1所示。

(1)HR管理专家u1:在HR领域内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了一定的事实型和经验型信息,提供的HR服务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帮助企业达成目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

人力资源专业知识u11――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知识,包括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才测评等等。

人力资源专业技能u12――包括工作分析技能、薪酬体系设计技能、考评体系设计技能、培训管理技能等,还包括制定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制度的技能。

组织效率u13――选择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

政策法规知识u14――掌握与工作相关的各种法规,最主要的指运用劳动法及相关条例进行关系管理制度的拟定和劳动合同的管理等知识。

(2)创造性解决问题u2:分析形势并找出新的解决方案来满足某种需求,开展并落实行动规划。

分析能力u21――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运用科学手段收集有关形式和问题方面的数据,浏览、分析数据以弄清楚原因,从而获得关于事物的发展规律或问题的本质的认识的能力。

计划能力u22――制定战略和技术性规划,并让他人清楚达到目标必须采取的行动,帮助他人做好准备。根据重要性制定项目和活动的流程,发展出可以达到某个目标的系统的方法。

实施和调整u23――落实问题解决方案,加快解决过程,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并及时做出反馈调整方案,确保目标的实现。

决策制定u24――评估备选方案可能带来的风险。根据手头掌握的数据得出结论,制定行动方案,并为随之而来的行动负责。

创新思维u25――发展新创意,并帮助他人发展新创意,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创造一种鼓励多角度思考的环境。时代趋势要求人力资源主管在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人才上要不断创新。

(3)个人特征u3:人力资源主管所表现出来的持续而稳定的行为特征,主要是指与一个人的个性相关的成功素质。

信用度u31――言出必行,讲究商业信用,树立良好的个人、部门及企业形象。

自信心u32――对自身的主要素质及能力又较高的评价,相信自己可以胜任工作。

适应能力u33――成功适应需求与外界环境的变化,比如:岗位职责的新需求及国家新的劳动人事法规的颁布等。

复原力u34――在遭受挫折及强大压力下,仍然能保持沉着、冷静、镇定,掌控自我的工作能力。

(4)影响力u4: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别人使其支持或采纳自己的观点。促进变革,激励他人采取行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关注结果而不是奖励。这是人力资源主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影响力。

冲突管理u41――当两个以上的动机、需求或目标同事存在,相互产生不一致或对立现象时,能将竞争和冲突,调整到对组织整体最有利的方向,以产生最高的绩效。

人际沟通u42――与组织成员互相之间或者与组织外部成员发生的,对组织而言有意义信息的发送、接受与反馈的交流全过程。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演讲技能、倾听技能以及谈判的技巧等。

关系建立u43――建立信誉,赢得信任。理解、同情、尊重他人。获得允诺。进行经常和有效的交流,与组织内外各种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团队合作u44――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重视各种不同观点,与他人合作达到目标,团队目标先于个人目标。

2.建立人力资源主管模糊综合层次模型

2.1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1)建立判断矩阵

第一层指标a-B的胜任力指标集为U,则U={u1u2u3u4},第二层指标对应第三层指标Bi-C的指标集为: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25},u3={u31,u32,u33,u34},u4={u41,u42,u43,u44}。根据1~9级判断尺度[7],可以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U-ui的判断矩阵,记为a;以及ui-uij的判断矩阵,记为Bi。经专家组研究后,本研究的判断矩阵最终确定如下:

(2)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设ui对U的权重分别为w1、w2、w3、w4,则相应的权重向量w={w1,w2,w3,w4}。设uij对ui的权重向量分别为:

。运用aHp软件进行计算,可求得上述判断矩阵a、B1、B2、B3、B4的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分别为:

均小于0.1,即所有的判断都满足一致性。

(3)建立模糊评价数学模型

指标ui的模糊综合评价向量为Xi,则:Xi=wiRi=(xi1,xi2,xi3,xi4,);i=1,2,3,4,则总特征层上的总的评价矩阵为R,确定评价胜任特征的评语集,其中:代表优秀,代表良好,代表一般,代表差。假设评判对象按照u中的第k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评价时,对评价集中第i个元素的隶属度为rij,则ui的评价结果可用模糊集合Ri表示。由于本研究的评价等级分为四个:优秀、良好、一般、差,所以可以得出Ri=(ri1,ri2,ri3,ri4,),又因为ui中有n个二级指标,所以由n个因素的评判结果构成的总的评判矩阵为Ri,则

评价矩阵Ri可看作特征集与评价集之间的一种模糊关系。rij为评价对象在第i项特征指标上,对它作出第j等级评价的人数xij占总评价人数xij的百分比,即:

2.2计算评价向量

设总特征层上的总的模糊评价向量为Y,则Y=wR=(y1,y2,y3,y4),同样也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对Y=(y1,y2,y3,y4)进行正规化处理,方便分析。最终的处理结构即为对人力资源主管人员胜任特征的最终测评结果。

(1)计算评价对象的模糊综合隶属度aq与Uq

用表示第q位评价对象在第p项二级指标上的模糊综合隶属度(p=1,2,3,4),二级指标层对一级指标层的权重集为Bp,可表示为:,j为相关一级指标中的的评价指标序号(j=1,2,3,4)。则第q位评价对象在全部一级指标上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

式中:

评价对象在总指标层上的总的综合隶属度Uq为:Uq=w・a=(U1,U2,U3,U4,)

式中:

(2)计算评价对象与胜任特征模型的贴近度λq

在各项指标都完成的十分出色的人力资源主管为最优秀最胜任工作岗位的人员,则由模糊综合离散型贴近度原理可得:

式中分别表示模糊向量的内积与外积,且有:

2.3研究结论与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如下表1所示。

由表1:可看出,各指标在总的胜任特征中所占的重要性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知识u1对于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主管来说至关重要,所占的比率超过了50%,其中人力资源专业知识u11和人力资源专业技能u12的重要性又大于组织效率u13和政策法规知识u14。这与我国的人力资源职业还处于专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人力资源职能更多的强调人事管理活动,业务联盟和日常工作战术这两项胜任力是每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的国情是相一致的。而且只有掌握了熟练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卓有成效的实现组织的目标,确保组织效率。同时,作为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掌握必要的政策法规知识也是十分必要的。

个人特征和影响力对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主管也是非常重要,具备了良好的信用、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与困难,才能调节自我,以良好的个人状态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作为一个管理者,工作的成功还取决于如何通过下属来完成工作实现组织目标;与上级的沟通,取得支持;与平级同事的配合。可见,影响力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视。最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人力资源主管也是很重要的,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做事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动态的社会经济环境,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分析计划能力,并且监督计划的执行实时作出调整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才能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中出色的完成工作。

通过使用模糊综合分析法可以对不同的人力资源主管的胜任特征进行分析,所得结果Y=(y1,y2,y3,y4)中的y1,y2,y3,y4值反映了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在优秀、良好、一般、差四个标度上的分布状态,可以对人力资源主管的现有能力等级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决策。

3.算例研究

a公司为我国内某知名物流企业,运用本研究的胜任特征模型对该公司的四名人力资源主管Ⅰ、Ⅱ、Ⅲ、Ⅳ的胜任特征进行评价。聘请三位人力资源专家及该公司的十位人力资源部员工根据之前的研究结论,对四位主管进行判断,数据整理汇总和规范化后结果见表2所示。四位主管在二级指标上的模糊评价矩阵汇总如下表所示(纵列表示评价等级,行列表示各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上的模糊评价):

运用excel软件按照之前的研究步骤对矩阵数据进行处理,各评价对象在总特征层上的总的模糊评价向量为:

依照前面的方法和步骤,第q位评价对象在全部一级指标上的模糊综合隶属度集aq为:

进一步计算出评价对象在总指标层上的总的综合隶属度Uq为:

由模糊综合离散型贴近度原理可计算出评价对象与胜任特征模型的贴进度λq:

根据结果,第三位主管与模型的贴近度最高达到了0.586,其余三位均为0.508。可见,三位主管的胜任特征还有待提高。该研究结论可以为企业选拔、培养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提供工具和指导方法。通过对模型指标体系及人员与模型贴近度的探索,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选拔与培训的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在人力资源主管的招聘与开发实践中提供理论指导,把好人才质量关。

4.结束语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构成要素并建立了胜任特征的层次模糊综合模型,为改善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提供了初步的探讨。从研究的结果看:HR管理专家、创造性解决问题、个人特征以及影响力四个因子成为影响人力资源主管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这四个因子又包括了十七个项目;各项目及因子在胜任特征模型中多占权重不一。研究的结论对企业提高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提升工作表现、改善管理效率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企业有效的选拔、培育高绩效的人力资源主管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pfefferJ,VeigaJF.puttingpeoplefirstfororganizationalsuccess.academyofmanagementexecutive,1999,13:37~48.

[2]nelsonJB.theboundarylessorganization:implicationsforjobanalysis,recruitment,andselection.HumanResourceplanning,1997,20:39~49.

[3]Lawleriiiee.Fromjob-basedtocompetency-basedorganizations.JournaloforganizationalBehavior,1994,15:3~15.

[4]mcClellandDC.testingforcompetenceratherthanforintelligence.americanpsychologist,1973,28:1~14.

[5]Spencer,L.m.&Spencer,petenceatwork:modelsforSuperiorperformance.Johnwiley&Sons,inc.1993:222~226.

[6]薛声家,左小德编著.管理运筹学(第三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

[7]何伟萍.人力资源主管胜任特征模型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9

关键词:肖邦;风格;叙事曲;叙事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106-01

肖邦(FryderykChopin1810.3.1-1849.10.17)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一生创作了诸多的传世名作,爱国主义热情赋予他深刻的灵魂,民族精神的贯穿,个性化的音乐语言,利用音乐向世人传播波兰的民族文化,利用音乐表达内心思想、叙述内心故事是他的作品创作中的主要特征,民族性、英雄性、战斗性的作品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使他的音乐成为“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四首钢琴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F大调叙事曲》、《降a大调叙事曲》、《f小调叙事曲》是由他首创的一套形式庞大、内容深刻的钢琴叙事曲,集中体现了肖邦音乐风格中所贯穿的叙事性特征。

一、抒情旋律中的叙事性特征

谈到肖邦的总体创作特征,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旋律”二字。在肖邦的钢琴音乐中,时而优美清新,时而激昂奋进的旋律无疑是最直接最有艺术力的表现手段,使他无愧为被称为最伟大的旋律大师,他是音乐发展史上最为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他最为鲜明的特点便是将声乐性和器乐性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这种特点在他的叙事曲中尤为突出。他的旋律虽然颇具器乐的色彩,但它与歌曲的渊源仍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肖邦的时代,歌剧艺术的发展处于顶峰时期,人们喜爱歌剧,肖邦也是歌剧艺术的爱好者。因此在如同讲故事一般的叙事曲中,肖邦的旋律常常是让人感觉在说话,宣叙调性、朗诵调性尤为强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他的音乐中一些片断非常类似歌剧中的咏叹调,赋予旋律以抒情的叙事性特征。

二、独特体裁中的叙事性特征

在肖邦众多的钢琴作品中,叙事曲是其独放异彩的音乐体裁。肖邦在波兰民族音乐的基础上,从欧洲各国的音乐文化中吸取了有益的经验来创造新型综合主题。他将歌唱性的音调、富有语言表现力的宣叙性音调及舞曲的音调三者融合在一起,并且同时将声乐性和器乐性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乐曲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内容都承载于一个主题之上。这种综合性主题表达多种内容是叙事曲的最大特点。肖邦的四首叙事曲都是6拍子,这与西欧叙事曲的体裁特点很相似。西欧的声乐叙事曲最初是以一种舞蹈歌曲的形式出现的,而波兰民间音乐的最大特点也是歌唱性和舞蹈性的结合。抒情的歌唱性、轻快的舞蹈性、富有语言表现力的音调要素、使综合性的主题具有鲜明的叙事性。

三、创新曲式结构中的叙事性特征

肖邦在曲式结构的创作上突破了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公式化的创作,开创出新的独特的创作形式,即:主部和副部的调性对比不在呈示部而是在再现部。连接部具有主题的功能,表现独立的形象,而不是只起桥梁作用。展开部没有真正的展开因素,而是由主题的变奏、变形以及即兴性段落所构成。再现部中的主题是倒置的,副部在前,主部在后。副部的调性没有回到主调,最紧张的戏剧性发展在最后而不在中间,用以表现悲剧性的冲突,增加戏剧性。民间音乐中的重要因素是变奏性和即兴性,肖邦吸取了这些重要及具有特色的表现手法。与自己的创作特征相结合,成为了一种崭新的曲式结构。肖邦的和声本身就像在歌唱,其和声的色彩表现力惊人的丰富,如在其作品F大调叙事曲中,调性的色彩性的三度并置和交替调式特色尤为突出。肖邦的和声具有丰富、复杂、尖锐、清晰、巧妙、完整、富有逻辑性等特点,所以有人说“肖邦是最伟大的钢琴配器大师”。

肖邦正是以如此丰富多彩的音乐体裁形式为音乐史上的又一领域增添了一抹淡雅的美丽。

四、音乐结构中的叙事性特征

肖邦的音乐创作特点之一是采用多声部。在多层结构、复调化和符合旋律常常打断主音音乐连续陈述的片段中,作曲家是通过肢体改造来加深表现内容的。众所周知,肖邦在叙事曲当中,像在谐谑曲、幻想曲中一样,并不拘束于固定的曲式结构。他基本保持三段曲式结构,有时前面有个引子,结束时有个尾声。但是他给上述每类创作结构上都赋予了个性化的、不可重复的形态。

综上所述,肖邦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不仅对钢琴音乐,乃至对整个音乐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音乐成为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一座高峰,对后世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以及叙事性音乐体裁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肖邦[m].北京: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10

[2]索洛甫磋夫.肖邦的创作[m].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60.

创新能力的特征主要表现篇10

关键词:平面广告视觉艺术视觉传达平面设计

abstract:theadvertisementisthevisionoftwo-dimensionalspacetoinform,wascommercialofvisionart.advertisementandvisionartexistsverybigrelativityandthevisionartcancontributeeffortstotheadvertisement,butcan'tequalthesenseofvisionarttotheadvertisement.Candrawlessonsfromthetechniqueofexpressionofsenseofvisionartinthecreationsofadvertisement,forexamplesay:Realistictechniqueofexpression,comfortabletechniqueofexpression,abstracttechniqueofexpressionetc.,butagaincan'ttheblindnessdrawlessonsfrom,otherwisegetjusttheopposite.

Keyword:advertisementVisionartVisioninformGraphicdesign

1绪论

在这个广告信息“泛滥”的时代,作为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我们为了使平面广告能更好地适应视觉时代的特征,使自己所创作的作品在众多的广告作品及广告信息中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受众的眼球,吸引受众阅读广告信息,以达到更高的信息传播效果,这就是要研究平面广告与视觉艺术的联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视觉艺术的概念及特征

2.1视觉艺术的概念

广义上的视觉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

视觉艺术是一种感受的方式,它也就是造型艺术。它的特点是所选用的材料是多方面的,木、泥、铜、布多种多样;所表现的形态主要为三维的立体形态,既或是平面的两维绘画作品,也会因为色调变化和透视原则的运用,而使人们有三维感觉;视觉艺术的另一特征是它的静态的、凝固的特点,是在某一时间断面上凝固的审美客体。不过静态的视觉艺术也可以产生动态的效果。除了国画、油画、版画、摄影等大类别,其他的如漆画、粉画、速写、根雕、木雕、剪纸等等,均具备以上所谈及的艺术特征。

狭义上的视觉艺术仅指在二维空间上进行创作的视觉艺术,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摄影等。

2.2视觉艺术的特征

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文仅从绘画角度来分析视觉艺术及特征。

依照纳比画派莫里斯・德尼的观点,绘画是画家把自然综合为个人的美学隐喻和符号,从而获得的最终产物和视觉表达。德尼的论调具有明显的象征主义意味,将绘画视为个人心相的外化。而中国古代的《考工记》里则说:“绘事,后素功”,意思是说绘画就是在白底子上画线条。二者对于绘画的不同表述,并非源于对绘画本质的误读,而是对不同风格绘画语言差异的解构。绘画风格是指特定时代、特定地域或特定人的相对稳定的艺术语言诸如造型、色彩、构图以及材料技法等的整体特点,是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艺术创新则是形成新风格的必由之路。

绘画风格包括时代风格、个人风格、地域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的风格。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文化背景、民俗民风生活习惯以及个人所受教育及个人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一般说来,个人风格统一在时代风格之下,并或多或少带有民族和地域的影子。创新是突破,但应当是建立在优秀艺术传统上的创新,并非无本之木、无源之流,它始终切不断与历史和社会的内在联系。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乃至整个世界绘画史,莫不体现出这一必然规律。

2.3平面广告的概念及特征

2.3.1平面广告的概念

平面广告就其形式而言,它只是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广告主与受众间的媒介,其结果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商业目的或政治目的。广告在经济高速发达的国家是不可或缺的。当然,广告作为现代人类生活的一种特殊产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但我们要正视一个事实,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接受到广告信息,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网上冲浪,处处都会看到广告。可以说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意义上说平面广告就是指发生在二维空间里的广告信息的视觉传达。

2.3.2平面广告的特征

平面广告在非媒体广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论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都十分宽泛。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像绘画那样受某种介质的限制,绘画的、摄影的、拼贴的,各种形式都可以为我所用,写实的、写意的、抽象的,各种手段都可以取其所长。

概括地说,平面广告创作包括两个方面,即创意与表现。创意是指思维能力,表现是指造型能力。它们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创造过程中又是统一的。道理很简单,只有一个想法,没有造型能力,即使想法再好也不可能把它表现出来。从另一个来说,没有创造力和审美意识,其想法是很荒唐的,不可行的。另外只有造型能力,缺乏创意思维,是不可能称其为广告设计的,因为广告有很强的功能性,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这个信息如何传递,所体现的就是创意思维能力。现代的广告已不仅是简单的告知功能,独到的创意思维,恰如其分的表现,是一则广告成功的关键。因此,两者既有不同,又相互统一,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2]

3平面广告与视觉艺术的联系

既然平面广告和视觉艺术都属于二维空间上的视觉传达,那么它们之间就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定有着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因此我们从表现手法来分析二者的联系。

3.1.写实的表现手法

西方油画有很多都是写实的表现,比如说最著名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就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写实表现。写实作品以写实的手段表现物体、人物及景观的真实面貌,让读者获得真实的感受,引起它们心理上的共鸣。

平面广告中的写实表现手法又叫直接展示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运用十分广泛的表现手法。它将某产品或主题直接如实地展示在广告版面上,充分运用摄影或绘画等技巧的写实表现能力。注重刻画和着力渲染产品的质感、形态和功能用途,将产品精美的质地引人入胜地呈现出来,给人以逼真的现实感,使消费者对所宣传的产品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画面中间放一部摩托罗拉手机或者是放一只可爱的卖当劳汉堡照片,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直接展示法。

这种手法由于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者面前,所以要十分注意画面上产品的组合和展示角度,应着力突出产品的品牌和产品本身最容易打动人心的部位,运用色光和背景进行烘托,使产品置身于一个具有感染力的空间,这样才能增强广告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3.2写意的表现手法

我国国画最常用的就是写意的表现手法,比如说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徐悲鸿的“马”等都是使用写意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不重形只重意,它追求神似,通过寥寥几笔,追求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在构图上还往往运用大面积的“留白”,有句话叫做“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其实“留白”的实质就是一种构图,这种构图方式在平面广告中也被广泛运用。

平面广告中的这种写意的表现手法在房产广告中运用的比较多,这种手法通常运用优美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画面来表现广告主题,并依此来制造一种情绪或气氛,让读者有联想回味的余地,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以达到广告宣传商品、促进销售的目的。“水木青华”房产的一组广告就用国画的写意效果,整幅广告没有用太多的文字与图片来充实广告画面,而仅仅用一束腊梅的独秀群芳来喻房产,大面积的留白,留有大片的空间让受众去思考。

3.3抽象的表现手法

抽象的表现手法在西方油画中出现的较频繁。抽象艺术上不以自然的造型或具体的对象物为出发点,而以不受物质对象拘束的或以纯粹的形态为创作出发点的派别称为抽象派。抽象画就是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有三个内涵:

首先:抽象画作品中不描绘、不表现现实世界的客观形象,也不反映现实生活;

其次:没有绘画主题,无逻辑故事和理性诠释,既不表达思想也不传递情绪;

第三:纯粹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视觉形式。

抽象表现主义并没有统一的风格特点,也没有统一的社团。美国艺术史论家们一般认为,它是没有形象的、反形式的、即兴的、动感的、有生命力的、技巧自由的艺术,是用来刺激观察力而不是满足传统鉴赏趣味的艺术。抽象表现主义豪放、粗犷、自由的画风,反映了设计师不拘常规、敢于创造和求新的精神。

有些广告设计作品也引用抽象的概念,通过一些抽象的图形来传达产品的广告信息。例如《绝对伏特加》系列广告正是运用了这种抽象概念,把“伏特加”独特的瓶身与大自然和人们的生活融会在一起,表现了伏特加独具的自然魅力。

3.4卡通的表现手法

卡通画最大的特征是夸张的表现手法。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通过虚构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赋予人们一种新奇与变化的情趣。

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前者为表象性的处理品,后者则为含蓄性的情态处理品。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广告的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彩,使产品的特征性鲜明、突出、动人。

这种表现手法是在产品宣传时不采用产品的实物照片,而是用卡通的形式表现产品的特征。这种手法利于运用夸张的表现把产品的特征表现到最大,达到更突出更醒目的目的,更利于突出产品的特征,吸引受众的注意。比如说脑白金的广告,就是通过两位老年人的卡通形象来表现它的产品。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是:对广告作品中所宣传的对象的品质或特性的某个方面进行相当明显的过分夸大,以加深或扩大这些特征的认识。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4结论

平面广告中有视觉艺术的因子,但从本质上说,平面广告不是艺术,不是美术作品,而是一种商业行为,是在做生意,在做说服人的生意。平面广告和视觉艺术之间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不存在着内在的分歧,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但是又不可盲目的借鉴,要警惕平面广告设计犯“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错误,过分的夸大平面广告的艺术效果,而忽略了平面广告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商业规律。

平面广告可以借鉴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法,可以借鉴视觉艺术的构图法则,但是具体的操作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根据具体的广告产品信息、具体的广告创意以及具体的广告投放媒介而定,不可盲目的追随视觉艺术,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视觉艺术在不停地发展,平面广告也在不断的创新,作为一个平面广告设计师,也应该不断的求新求异,不能故步自封地遵循这些理论上的东西。广告设计的真谛在于创新,在广告设计中没有现成的套路可以直接搬过来使用,本文所作的研究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只能借鉴,万不可盲从。

参考文献

[1]让・路易・普拉岱尔.《西方视觉艺术史》[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2]李克.《广告设计的风格与演变》[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3](美)艾莉森・古德曼.《平面设计的七大要素》[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4]马英俊.《视觉设计色彩》.东南大学出版社[m].2006

[5][6]李砚祖.《视觉传达的历史与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