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知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30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1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系统;知识服务;共享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1

最近几年云计算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行业中的焦点,从Googleapps到microsoftazure,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国际it巨头也都纷纷进行了云计算的开发与应用,如iBm、amazon等,同时iBm公司也于09年2月份宣布与国际六所大学开展云计算项目上的合作计划,以推出更优秀的和最满意的服务,而且与amazon公司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以建立和优化web服务项目。云计算最大特点就是将计算和存取的任务指令编辑到了网络集群服务器内,这样大大方便了用户对于应用需求,只需简单的浏览客户端即可。计算机个体能够在最小化的性能支出前提下完成各项功能。目前云计算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在逐步推广的知识服务领域,云计算的强大服务功能更是给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1云计算与知识服务概述

1.1知识服务。所谓知识服务就是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服务方式,服务对象直接指向知识本身,通过深度分析客户的所处环境和面临的实际问题,然后再制定能够将知识实际运用和创新化的服务。知识服务是it领域内信息服务的更新版形式,并且在主体内容上融入了知识工程以及搜索数据资料等技术功能,然后再以互联网为通讯工具进行服务,客户只需利用连接网络的计算机便可以享受服务。知识服务在云计算网络中运行时必须要顺从云计算的功能原理和特点,即:(1)所有工作都是以服务为宗旨,即直接将服务的定义扩展化;(2)应考虑到云计算的规模化经济特点;(3)服务具有一定的“弹性”。

1.2云计算的原理及优点。云计算是以网络计算和处理的分布式、并行式为原体进行改革,用户通过终端客户浏览器接入网络并向云申请,云接收申请后又通过网络将组织的资源和服务提供给用户。由于大多数的应用程序是在网络服务器上进行大规模运行处理,而不是在客户个人电脑或手机等服务器上运行处理,这样一来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和质量就会得到很大幅度的提高。

云计算的优点:(1)云计算具有超强计算能力。“云”具有很大的规模,据统计Google云计算就拥有100多万服务器,一般企业也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这就使“云”赋予用户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所以用户不需要购买非常高端的电脑来运行云计算的web应用程序,因为云计算的应用程序并不是在本地运行,而是在“云”上面直接运行。(2)数据资料的安全系数增高。大多数人认为,存放数据最安全的地方是自己的电脑。但试想如果客户电脑中毒,或者是客户因没有正确使用电脑损坏了系统文件,这些都将使数据得到永久性损坏,也无法得到还原。而云计算是通过权限管理的方法来控制客户数据资料的隐藏或共享,且拥有安全指数最高的数据存储中心,彻底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3)提高资源利用率。上文已经提到云计算是以客户端的最小化来实现存储和较为复杂的智能处理,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实现最大化共享。用户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能够连接云网络就能通过它来调用自己所需的网络资源。这样不仅优化了服务质量,也使各个阶层的用户需求得到满足。

2云计算环境下知识服务体系结构

笔者在详细分析服务业信息系统的结构构成,并联系云服务平台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后,总结出了知识服务在云计算背景下的服务结构机制,大概结构如图2-1。该图整合了云计算平台下的知识服务体系结构,将其分为三个层次,以三角形框架解释了该结构的三个角色之间的联系,即知识服务提供者(KnowledgeServiceprovider)、知识服务请求者(KnowledgeServiceRequester)和云计算知识服务注册中心(KnowledgeServiceRegisterBasedonCloudComputing);三种操作分别是知识服务(KnowledgeServicepublish)、知识服务查找(KnowledgeServiceFind)和知识服务绑定(KnowledgeServiceBind)。

图2-1云计算环境下知识服务体系结构

(1)以正规化形式解释企业整体知识,然后再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发表是知识服务提供者的主要工作。(2)以从云平台的注册服务中心申请知识服务为知识服务请求者的主要工作。(3)在知识服务的提供者与请求者之间起到连接作用,且是云平台下的企业知识数据的服务结构主体,即云平台注册服务中心。它是知识服务的者知识服务以及请求者查询等其他服务的处理场所,两者都是通过将接换以登录到云平台注册服务中心进行具体工作操作。

3云计算的信息系统知识服务平台实际运用

云计算目前已经在商业上有了很普遍的应用,但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有关云计算的规章制度却不完善。现有的法律规定已经无法满足技术更新的限定需求。当下,我们也只能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找到能使云计算法规更完善的方法。就像美玉也有瑕疵一样,同样云计算也是美中不足的。存在以下问题:(1)网络质量不达标。云计算本着以最小化客户端性能来达到最大化功能作用的高标准信息处理的云网络,所以其云计算的集群服务器必须要有非常高的配置才能供应上云计算运行。(2)云计算基于虚拟化,用户在使用云计算服务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数据存放的物理位置,这样会带来用户对信息安全的担心,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可靠的方案确保各校信息资源的安全。(3)经费问题。云计算网络的搭建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在建设时需要很大的资金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试图设计一种方案解决信息系统知识服务带来的诸多问题。(1)创建知识服务的信息平台与应用程序服务中心。该工作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案实施:其一是利用已经完善的计算机服务系统共享云服务提供商所需的信息资源数据包,如此一来便可降低构建知识服务平台系统的成本。其二是创建全新的知识服务信息共享云服务平台,这种方案确立了知识的独立性、安全性与完整性,这样便会为知识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提供了巨大保障。(2)建立云知识服务委员会。云计算服务协会确保了云计算网络的实施。协会主要由信息提供者与知识库负责者的代表人员组成。它的成立使各阶层的利益得到保证,通过制订云计算知识服务细则与付费规定,还规范了客户在获取云计算知识服务行为,抵制了非法用户的使用,避免了违规操作的进行。(3)实现云计算标准统一化。为了保证云中知识资源的高效运行,需要对资源制定同意的规范。对标准化的知识数据进行筛选和剔除,以保证知识数据的精炼合理。同时还对各种异常制定统一的选择和调整,使知识服务平台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4小结

云计算开辟了知识服务的新领域,使信息资源的意义特征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进而推动云计算在知识服务中的建设,将云计算的技术运用到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中,不但可以提高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拓展信息资源,而且可以为云计算带来新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张建.云计算概念和影响力解析[J].电信网技术,2009,1:23-25.

[2]李胜.浅谈云计算[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9:42-44.

[3]袁国俊.浅谈计算及其发展应用[J].实验室科学,2009,2:18-20.

[4]桂小笋.云计算猜想[J].科技中国,2009,4:30-33.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2

关键词:云探索;地税行业;云计算;数据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02

基于税种划分国、地税机关对纳税人的管理权限,导致不同税务机关征管的税种在计算依据或征管数据互为依存;国、地税机关税收信息化建设白成体系的格局,导致数据标准不一、数据交换和共享渠道不畅。现代化的税收管理体制要求全面涵盖税收征管业务功能、云计算程和所有税种,提高系统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保证数据口径和数据来源的一致性,实现数据的一次采集多处使用和国、地税业务的数据互联和功能互通。在当前国、地税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环境下,要充分考虑业务和技术的规范、统一的可行性,从提高管理效率和纳税服务水平的需要出发,适当探索建立国、地税公共应用平台,逐渐统一国、地税在征收管理、纳税服务、稽查、电子报税等方面的应用系统,使其在业务处理流程、底层技术框架、界面上保持统一。在业务层面上,可以根据数据和业务结构不同,在后台分别实现。

一、云计算及其功能

云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工作的流程,是工作业务的流程,反应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云计算”这三个字的定义,由于不同公司、不同机构、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所以很难对云计算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为云计算下一个通用的总结,所谓云计算技术,实际上就是流程在计算机系统里的反映。云计算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些云计算程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技术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都给出了自己对于云计算技术定义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物理介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电磁泄漏及干扰,网络介质在接口、某些特定线缆都有可能出现因屏蔽不严而导致的信号泄漏。目前大多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屏蔽措施都不是很健全,这对网络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系统软件及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网络软件的安全功能不完善,或系统中存在各种恶意代码,如后门程序、病毒程序等。这样会导致信息泄漏、资源非法使用或数据损毁等后果。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功能上变得越来越丰富,在用户使用网络更加方便的同时,也存在很多容易受到攻击的地方。人员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保密观念不强导致。其中操作失误导致的信息泄漏或损毁也是导致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作人员利用自己对系统的熟悉了解,为达非法目的对系统数据进行篡改、破坏也会对网络系统造成严重后果。云计算升级工具:这里是指当云计算定义变更后,将新的流程定义用于过时的云计算实例上,使之可以按照新的流程进行执行的流程实例升级工具。云计算驱动界面:云计算系统本身只能定义流程、执行流程,其他的和业务系统相关的功能处理还需要大量的开发工作。这里是想设计一种统一的方案,使得通过云计算定义和电子表单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云计算驱动界面生成和展示。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提高业务系统的开发效率,并提高系统质量。同时还可以增加系统的灵活性,提高对需求变更的支持能力。业务权限系统整合:云计算引擎和业务系统权限的整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是想通过对云计算定义信息的扩展,使之和业务系统权限认证体系无缝结合,从而达到简单、方便、有效的权限控制。

二、地税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如何使本单位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工作以及办公的时候具有较高的集成化,其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目前,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工作效率的高低俨然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过去办公方式,显然逐渐背离了现时代对办公的要求。传统的“有纸化”办公方式将单位的各个部门分散化,人员拿着办公文件亲自送到所要进行审批、签字以及盖章的部门或者人员那里,不仅浪费人力物力,更严重的问题是这些计算程很浪费时间,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开发一套满足地税行业特定需求的电子政务产品不仅解决了工作人员亲自拿着公文去各部门去审批签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无纸化”的办公环境中,能够有效的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当前,电子政务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地税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以现有开源云计算产品为基础,为地税行业的软件基础平台设计、实现一个完整、高效、适用性强的云计算平台。同时,在云计算扩展应用上针对多任务支持、动态云计算程支持、界面驱动、权限系统整合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给出对应的解决思路。

流程管理、监控工具: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流程的管理、监控功能,为每个流程提供一系列的操作列表,使用户可以对流程进行人工的干预、调整。

单节点、多任务支持:传统的云计算系统,节点即任务,一个节点上只能有一个任务存在和执行。对于地税行业核心应用系统来说,通常情况下,一个业务阶段上会有很多的可执行任务,这些任务直接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关系或者制约条件。如果把这些大量的任务都设计为一个节点的话,那么整个的云计算模型将会非常的复杂,这样会对业务流程的分析、模型的制作带来很大的麻烦,并且业务系统的开发也会复杂很多。因此单节点、多任务的特性对地税行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设计简单的云计算流程(即少量节点,节点下多个任务),从而降低业务流程建模复杂度,并降低软件复杂度。同时该特性也会影响到建模工具、升级工具等相关特性。

三、云探索在地税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云探索的方法和技术在网络入侵防范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云探索与网络入侵检测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先阐述云探索的知识、方法与技术。云探索是一个交叉研究领域,涉及数据库系统、机器学习、智能信息系统、统计学和专家系统。云探索充分利用了这些学科的结果,但是研究目标和重点又不同于这些单一研究领域。云探索方法能从巨大的真实数据库中提取感兴趣的和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从而成为一个在理论和应用中重要而实用的研究领域。但是,云探索并不等同于任何一个上述提及的学科。例如,统计学在云探索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一些方面并不解决问题。统计学的方法限制在数学范围内,无法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集合的包含关系。在关系数据库中,属性值只能使用精确数据,不能使用不确定或不精确的数据。数据库对于云探索来说,只是一个训练集,相对于数据库在DBmS系统中的角色,要次要得多。机器学习的算法也很多,但是要在云探索中应用,必须要解决实用性问题,即在大量的数据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云探索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数据的表示云探索不仅要挖掘二维数据表数据,还要挖掘文本数据、多媒体数据和万维网数据。(2)挖掘算法现在云探索已经发展了众多的建模和学习方法,从中选择合适的算法更多是来自经验。(3)使用背景知识使用背景知识无疑会帮助在云探索中建模的准确度。(4)可视化-使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云探索非常重要和有用。(5)挖掘结果的评价模型挖掘出来后,必须要对模型进行系统或者统计测试,以检验模型的质量。(6)人机交互寻求云探索过程中的可视化方法,使知识发现的过程能够被用户理解,也便于在知识发现的过程中进行人机交互。

第一,要遵循信息化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程序性。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前提是业务一体化。应按照信息技术客观规律的要求,采取业务再造、机构重组等现代管理思想,对税收业务规程、工作制度、考核体系等进行修改和完善,遵循“科学、简便、有效、共享”的原则,调整某些不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的制度。并根据信息化特征,规范信息采集渠道,完成新的税收业务规程和内部管理程序、工作制度的建设与革新。第二,加强税收信息化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组织管理。税务系统应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信息化专业开发服务队伍。应制定必要的特殊政策,从机构设置、工作环境、职称评审、待遇、再培训、职务晋升、干部交流等多方面,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稳定技术队伍,解决日益突出的信息技术人才流失问题,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税务机关工作。要通过学习进修、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快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使其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税收信息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总局、省局应建立相对集中的税务管理信息化开发和技术支持队伍,以实现对核心业务系统和技术的掌控。第三,加强部门间密切配合。要树立全局观念,加强联系,信息技术部门要做好技术管理和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业务部门也应要按照信息技术的要求,在软件开发、整合、项目推广、设备调整、资金管理等工作中,与技术管理部门密切配合,确保信息化建设协调有序。第四,规范性与灵活性结合。上级管理部门应在一体化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创新机制,适当放松并鼓励基层单位在采用信息技术新方法,以及进行征管改革创新、目标管理、为纳税人服务、部门合作办税、信息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使用等方面的探讨应用,以期获得更多更好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四、结论

从大量数据中提取隐含的、以前未知的、隐藏的、潜在有用的知识或高层信息,如数据库中的记录。“知识”是指描述数据集合整体特性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如预测属性值的规则、属性之间的依赖关系等。有时“数据”、“知识”、“信息”并没有严格加以区分。通过制定合理、科学的数据采集工作制度,严肃数据采集纪律,保证数据采集质量的完备性。数据采集质量的技术检测只是一个手段,更多的还必须靠管理制度和规范来解决。

参考文献: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3

(一)知识产权方面的挑战

通常情况下,用户购买云计算以后,会将自己想要保存的内容上传到云端,上传之后由云计算企业负责托管这些内容。按照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这些被托管的知识而言,用户拥有相应的知识产权,具体来讲就是有权对这些知识进行管理、使用、修改、控制或者是删除,并且除客户之外的其他人员是不具备这些相关权限的。图书馆在应用云计算时,这项要求应当是最先具备的一个条件,然而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却并非如此,云计算企业往往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挖掘与整合这些知识、数据,并且尽可能使其合法化。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在知识产权方面承受着严峻的挑战。

(二)可代替性方面的挑战

现阶段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系统设施以及平台设施是图书馆管理必备的基础设施。以当前图书馆应用运用云计算进行管理的现状为依据进行思考,最为理想的一种服务状况为多个云供应商将相关设施服务提供给图书馆,同时对提供的云管理可拆分性提供保障。若处于这样的条件中,图书馆管理人员便能够依据实际的情况对应用进行合理的选择,并非仅使用一个服务商提供服务,只有满足了这样的条件才能令图书馆管理真正的对云计算进行应用,但是若云计算不能表现出这种可替代性,则说明图书馆仅能从一个服务商获得服务,那么将会给图书馆管理造成难以想象的影响。

(三)数据安全与保密方面的挑战

很多类型的数据均会出现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中这些数据有着十分极大的作用,若丢失了任一一项数据都会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所以说,确保这些数据的安全与保密是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面临的另一项挑战。在对云计算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之后,发现很多因素都会给数据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比如云计算企业的企业信息、管理政策或者是国家政策等等。面对各种因素的威胁,可以说令云计算企业帮助图书馆进行数据的管理,会对图书馆的核心价值造成严重的冲击。

二、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应对挑战的措施

(一)明确云计算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体制

将云计算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其本身就是具备一定挑战性的,针对拥有it基础设施部分的领域而言更是如此,若图书馆管理过程中选择了应用云计算服务,就需要图书馆将原有的服务甚至信息系统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令图书馆业业务流程以及it管理体制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在确定应用云计算进行图书馆管理之前,一定要科学、合理的研究it基础设施在产生变化之后图书馆机构、部门结构、人员数量、业务流程、服务质量检测与对象的控制手段会产生何种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令图书馆对云计算的应用能够具备可行性与高效性。

(二)明确云计算的基础理论

因为云计算是新兴起来的一项信息技术,所以必须对这项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了解。通过想关人员的研究表明,云计算理论总一共涉及到了六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云计算的概念、起源、类型、基本理论、特点以及同现有计算模式之间的区别。虽然从表面行看,研究这些内容同图书馆应用云计算之间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实则不然,研究这些内容能够加深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对应用云计算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应对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得心应手。

(三)明确云计算相关标准与政策

只有加强研究并明确云计算相关标准、政策以及协议,才能令图书馆管理从云计算的应用中获得更好的满足。虽然当前在云计算方面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标准与协议,但是关于应用于图书馆方面云计算标准尚且不够完善。对此,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针对实际管理工作中的需求研究云计算标准,致力于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行业应用规范。另外,对云计算供应商方面的研究也是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课题,在研究的内容方面需要全面的涵盖管理服务提供商的共享性、开放性以及标准性。只有令这一点得到满足,才能保证图书馆管理应用云计算之后充分的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令图书馆在数据安全以及基本利益上获得必要的保障。

三、结束语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4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辅助教学;建构主义;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6-0067-03

0引言

2008年12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年会上,黎加厚教授首次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CloudComputingassistedinstructions,CCai)的概念。所谓“云计算辅助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开发和群体智慧潜能发展,由此而推动教学质量获得显著提高[1]。进一步来说,也就是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云服务为学校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宽广的便利条件,从而引领现代教学的智能化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实用价值。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共同发展的综合成果。广义的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云计算的思想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麦卡锡曾经说过:“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一种公用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且费用低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云计算就是数据、应用和服务都存储在云端,通过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强大计算能力,来实现用户业务系统的自适应性[2]。

云计算的本质就是整合资源。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就是整合大量的甚至是复杂的教育资源和数据资源,并进行集约化的使用和管理,再以服务形式推向广大云端用户。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并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真正获得。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兼顾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此处的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3]。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并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开展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相应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更加利于意义建构的实现。

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学环境的建构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保障。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笔者构建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定制教学情境,学生则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构建个人学习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该教学环境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良好实践空间,满足了建构主义对学习环境的要求,而且提供了教学一条龙服务,以此辅助教师的教学,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教学领域的优势

11提供海量的存储空间和软件服务

云平台可以提供巨量并且安全的信息存储服务(paaS),各种教育资源存储在云端,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的正常运转,保证具有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可提供给用户按需使用,用户不必担心病毒危害或信息丢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同时,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还可以实现用户与指定的人共享数据[4];云平台还可以提供软件服务(SaaS),用户所需的应用程序并不运行在用户的个人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上,而是运行在互联网上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用户只需付出较为低廉的代价,就可以在线使用各种正版软件,大大降低了学校在软、硬件更新与维护方面需要付出的时间及经济成本。

1.2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1.2.1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

一改传统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构建或筛选教学资源,并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资源。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突破了教师本身教学素质的局限,增强了课程自身的新颖性和实践性[4]。

1.2.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通过SaaS构建自己的学习圈,完成网络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形成完全良性的网络学习空间,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向,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并且可以和拥有相同学习目标的其他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实现更高效率的协作学习。甚至,云计算还可以虚拟构造实验室,帮助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有效转化[4]。

13促进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教师的及时指导对于知识的建构均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环境重视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提供多种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手段,诸如,教学平台中的讨论答疑区,论坛等。这就使得教师无论身处课内还是课外,都可查看、参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力、执行力和团队协作智慧的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未来的职业能力。

14提供灵活的访问方式,教学可随时随地进行

云计算是一个整合的计算环境,所有的数据都存储在云端,只要用户接入了云计算平台,就能够使用相同的工作环境,云平台的高速计算和数据传输能力,实现了anytime、anywhere、anyway(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3a级用户体验,满足不同用户的学习交流需要。用户可以根据个人需求、知识背景与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资源配置。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若想学习教师讲过的知识,就可以打开手机、pDa或者笔记本电脑,在线查看或下载教师的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可以自行控制学习进度,还可以定制自己的学习内容、选择自己的学习同伴和灵活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可以不拘任何时间和地点即可开展教学活动,只要能打开移动终端,就可以上传教学资源,并为学生在线安排学习任务,检查学习效果,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而且在必要时即时给予良好的指导等[6]。

2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2.1网络教学平台的模型设计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可由学校建立私有云,也可以采用由教育主管部门主力引导,云服务开发企业积极参与,公有云与私有云相互结合的整体开发模式,而后者也必将成为未来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发展趋势。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总体功能构架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平台采用多层的“云计算”体系结构,其最底层是基础设施层,对应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通过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全面虚拟化,建立一个随需选用的资源共享的基础资源池,并将计算能力和数据存储作为一种服务存放在“云端”租借给用户,同时提供对外统一的访问方式,从而提高数据的访问性能。第二层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平台服务层,对应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SaaS),提供在线的软件服务,包括:在线学习、互动平台、在线测试、资源中心等各类功能模块;第三层是客户端访问层,访问方式包括:电脑pC、3G手机及其他移动终端。此外,还有一个管理层,这一层是为横向的三层实现服务的,并为这三层提供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多种技术,主要包括:帐号管理、SLa监控、计费管理、安全管理、负载均衡、运维管理[7]。

2.2教学过程设计

2.2.1教学前期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准备和组织相关教学资料,撰写课程大纲、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教学课件,学习方法指导等并向网络教学平台上传;学生可以登录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或参考平台上的相关资源,进行课前预习。

2.2.2教学过程支持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即可使用预先已上传的课件、讲义和其他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下载教师课件,向教师和同学提出疑问,记录自己的学习收益,心得体会;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笔记,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学习心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6]。

2.2.3课后学习支持

课后,教师和学生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对于教师,可以随时进入教学平台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学生则可通过云平台提供的学习交流区和论坛等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互动,上传作业,查看作业批改结果,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测试系统对自己所学进行测试[6]。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到平台上,使学生实现互相借鉴学习,并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3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

真正共享近几年,随着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各高职院校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日趋重视,很多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却存在着重复建设、资源利用率低、资源共享程度低、以及资源分布不合理等现象。如何消除这些弊端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高度迫切性的重要任务。笔者认为,可通过一定的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将各高校现有的软、硬件资源加入“云”系统,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而将分散的优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纳入到基于云计算的教学资源平台进行集中展现,则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解决了教育资源重复性高,优质资源缺乏等问题[8]。

4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模式的快速发展与逐渐成熟,云计算技术将在国内的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也必将在此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当然,这还需要国内的教育主管部门提高互联网科技应用意识,并站在全国教育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云计算应用模式对教育资源的巨大整合作用,从而对云计算技术和教育领域的结合发挥有益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黎加厚.低碳型教育与云计算辅助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1):73-77.

[2]张建勋,古志民,郑超.云计算研究进展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2):429-433.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4]曾静.云计算时代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教育技术装备,2010(22):4-35.

[5]李云波.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平台建设研究[J].软件导刊,2013(6):93-95.

[6]刘中宇.基于云计算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2):43-46.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5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进步,云计算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标准化的支持方案。云计算降低了企业对软硬件投入的要求,通过租用云服务商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等,来部署运行基于网络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特别是基于云计算的会计信息系统服务)。具有高可靠性、高通用性、按需服务、机器廉价等特点,所以企业把关注点转移到云技术上来。有能力企业纷纷采用私有云和混合云进行其会计业务处理。但在乡镇企业中,尽管部分从业者意识到了云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但云技术却很少被采纳。因此,在企业层面找出影响云计算应用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分析了乡镇企业中会计从业者对云计算的认识;其次,重点分析了没有采用云技术的原因。研究的结果非富了云计算在乡镇企业应用的资料,同时,也为云计算开发者提供了实用的见解,以便使云计算能在乡镇企业中更好地接受和采纳,推动乡镇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发展。

二、文献综述

现阶段广为接受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关于与计算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按照用户需求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软件作为服务(SaaS)三类。从云部署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公共云和私有云。云应用涵盖了文字处理,社会媒体,工程管理,电子邮件,页面开发,数据存储,会计,文件存储和电子笔记等。云计算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前期基础设施的投入,进而降低企业成本。由于信息系统和技术已经托管给服务提供商,企业可以更多的关注于商务领域和活动。这种模式最适合于资源(资金、时间、经验等)缺乏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基于云计算SaaS的会计软件,将所有企业数据存储在服务商的网络服务器中,避免了很多问题,如计算机崩溃等。对于乡镇企业需要我们关注以下特点:经营活动由市场调节;企业所在地集中在农村地区,职工中大部分为亦工亦农的农民;企业按规模划分绝大多少为中小企业;大多说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技术设备比较简陋;企业管理相对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由以上特点可知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对于乡镇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云计划过程中,乡镇企业只需支付少量等成本就可以获得SaaS的云计算服务。但是,事实上新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技术在乡镇企业的应用依然没有得到推广。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问题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基本信息(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第二部分包括对云计算的认识以及受访者中没有采用云计算的原因和想法;第三部分要求对云计算有一定认知的受访者在问卷中给定的云计算服务中选出所采用的服务以及对云计算未来发展的期望。此次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450分,通过学生寒假实践活动发放到乡镇企业会计从业者手中,共收回问卷378份,回应率为84.0%,回收的问卷将做进一步分析。受访者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占83.1%,相关领域工作不足5年的占63.8%。受访者中从基层会计工作的占77.8%,其余为企业管理者或相关人员。所有受访者全部就职于乡镇企业。此外,36.8%工作环境中提供一个完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但绝大多数(63.2%)是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和手工会计系统的工作环境。最后,只有1%的受访者声称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云计算。

四、分析讨论

在所有受访者中只有71人表示对云计算有所了解,已经或未来将会采用云计算。从不同角度对这部分受访者进行划分。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对云计算了解的比例越高。由于乡镇企业的关系,本次问卷中涉及硕博士人员较少,但不容否认硕博士人员对新技术新热点的关注度较高。同时,由于云计算是新兴技术,所以参加工作不久(5年以下)的人员,是关注云计算的主体。最后,从企业规模角度来看,大中型乡企中,由于管理理念先进,会计及管理人员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也是未来接受并采纳云计算的生力军。在所有受访者中307人表示对云计算很陌生没有采用云计算的计划。列出了没有关注及不采纳云计算的原因,这因素按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列。其中,不使用云计算的最重要原因是在会计工作中不需要相关技术。这些可以在前两项的回答中得到认证。直接回答从来没有使用或不使用云计算的占47.2%,不知道云计算确切是什么的占到40.4%。在本质上,他们不认为使用云计算给他们带来任何显著的好处。此外,对数据安全和数据泄露的担心,网络的可信任度等也是会计工作中不采用云计算的重要原因。本次调查还列出了一些云服务提供商让熟悉并打算采用云技术的受访者进行选择。给出了相应的结果。从结果中可以看出从业者对全球知名云服务商有一定的倾向性,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还是出于对知名服务商的设施和能力的信赖。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国内的云计算还出于起步状态,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也各有倾向,不够完善。对于了解并接受云计算的会计从业者做进一步的询问,他们给出了接受云技术的原因。这些原因基于云计算的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资本支出转移到运营成本,反应速度准确,动态可扩展性,简化维护等。其中会计从业者最看重的是前两项,占到总比例的75.3%。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如企业规模,高安全性,标准化的接口等。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58.6%)认为,随着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云计算势必会引发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变革,将会对会计信息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他们指出在乡镇企业会计事务处理中广泛采用云计算还需要相关技术逐渐走向成熟,须要乡镇企业和云技术提供商联合共推云计算平台的长远发展。

5、结论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6

【关键词】云计算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经济正改变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新的信息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那就是云计算的日益普及。云计算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并且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的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或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与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云计算的普及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在从传统方式升级到信息化方式以后,再次跃上了新的变革阶段。在这种形势下,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理论及实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企业会计人员有了更大的自由决策空间。受自身素质的限制,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会计人员不能严格地执行国家的财会法规、规章和制度,导致会计行为的扭曲,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误导信息的使用者,损害国家利益。这些问题的泛滥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会计诚信的质疑。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显得非常迫切。

一加强领导,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自1979年开始会计电算化研究以来,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与全体从业人员的认识提高及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分不开。为适应云计算时代企业信息化的要求,应该把会计信息化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云计算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以及社会经济运行、管理提供适时的信息。为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样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及单位领导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和支持。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工作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一个开放互动的系统,系统的安全将直接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首先,要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在全社会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危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进行制裁,为计算机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三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实现了自动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已经从“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了“事先预测、规划,事中控制、监督,事后分析、决策”的全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会计人员不再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也是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因此,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还应具有利用云计算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加强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所谓继续教育,是指对从事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的,使之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培训和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内容上,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的更新。要具有较强的时局洞悉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形式上,应以自学为主、培训为辅,以专门培训为主、其他学习形式为辅,并且要进行定期考核,使会计人员为适应岗位要求而主动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为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在会计继续教育的手段上,利用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现代远程继续教育手段,使会计人员的终身职业教育成为可能。

五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表现的认定,是培养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会计职业道德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依靠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的,离开了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会计职业道德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是会计行为,其具有两个方面。一是会计人员之间与社会(会计中介机构和监督机构)对会计行为所作的评价。即对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给予肯定、支持或表彰;对不道德的会计行为,依据情节不同给予批评、谴责、处罚,直至追究行政刑事责任。二是会计人员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即会计人员对自身的职业活动经常进行是否合乎道德规范要求的自我检查鉴定。通过经常的自省可以更加自觉地去恶从善,自觉地恪守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值得注意的是,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工作中,应当把提倡与反对、引导与约束、教育与奖惩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运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手段,培养文明行为,抑制消极现象,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六改革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是会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该深化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改革。一是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充分建立会计职业界和会计教育界的联系机制。设定合理的会计教育目标,培养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并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型的会计人才。二是梳理会计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应该符合会计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系统全面。三中完善课程设置。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覆盖常规知识、云计算技术知识、商务知识及会计、审计专业知识。四是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五是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可通过在实验室封闭实习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与会计职业界业已建立的联系机制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实业界实习。

总之,云计算将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推向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样的变革意味着会计行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会计人才培养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旧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准备,开创未来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路正国、毛毳.基于云计算的信息服务模式探析[J].信息科技,2012(11)

[2]王社敏.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工作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2)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7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科学化”“工程性弱化”等问题导致所培养人才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弱,明显滞后于新技术引领的新经济发展需求。为此,各高校相继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期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网络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融合而成的新工科专业,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导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网络工程人才,对网络工程专业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1.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世界经济论坛”2016年报告《未来的工作(theFutureofJobs)》指出,到2020年,对工程人才“复杂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36%)将远远超过对“认知能力”的需求(15%)。显然,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对新工科领域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制定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充分考虑学校定位、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外,还应着眼于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将其现阶段专业学习与未来“全面发展”相结合,并形成专业特色。因此,根据网络工程专业质量规范和认证标准的要求,某高校将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人文素养;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基础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的工程实践中;具有工程思想与工程意识,能够将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专业知识、技术与方法运用于工程实践中;具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云计算平台规划与设计、部署与实施、运行与管理,以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师所需的学习与创新、沟通与表达、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发展力和适应力。对云计算技术的强化是该培养目标的专业特色。2.学习成果明确毕业要求。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oBe)理念需要将培养目标分解为对毕业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明确、可衡量、全覆盖”的具体要求。因此,详细分析支撑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逆向分解为对培养对象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再将其有形化为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学习成果,以完全覆盖对培养目标的支撑需求。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要求描述如下。(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功能模块或工作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工程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问题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3.指标点细化毕业要求。面对工程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毕业要求应根据能力需求的内在逻辑关系逐项分解为“经过选择的,能够反映毕业要求内涵,且易于衡量”的指标点。各指标点的达成由若干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或其他辅助教学过程支撑。指标点分解也是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体、明确、可评价表述的过程,应体现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逻辑和建构路径,以引导教师组织教学,学生有计划学习。对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毕业要求作指标点分解如下。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解决计算机网络及云计算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中。指标点1-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与描述。指标点1-2: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与方法,能够将其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定义与描述。指标点1-3:掌握网络工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能够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与理解。指标点1-4:能够将学科知识、网络工程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用于计算机网络和云计算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中。4.课程体系规范与优化。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决定指标点分解,并通过指标点清晰、明确引导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师资及教学资源配置,培养目标的达成最终依赖课程体系来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直接决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构建和培养目标的达成。培养目标的特色性,由课程群(或模块)明确并在课程学时学分数、教材选择等中加以呈现。表3是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指标点与支撑课程对应关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名称、学时学分、授课学期等,还需要依据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规范和网络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进行优化与规范。网络工程专业“工程知识”各指标点所对应支撑课程如下。指标点1-1:高等数学Ⅰ,大学物理(含实验),线性代数,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指标点1-2: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指标点1-3: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技术,web技术基础,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软件工程。指标点1-4:Linux操作系统,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云平台部署与管理,网络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训练,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训练课程设计,组网工程训练,云平台部署与实践课程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专业见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二、培养目标评价与持续改进

目前,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并未出台有关达成度评价的指导性文件,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设计相关系统。1.达成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一系列指标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是否与对应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相匹配。根据主体不同,可分为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两部分。(1)校内评价:包括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由校内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依据评价指标考查学生通过学习所达成能力的情况。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主要考查学生通过系统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学习,在毕业时是否具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及素质。(2)校外评价:主要是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通常由社会人士、用人单位、行业代表或毕业校友完成,主要考查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所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是否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评价指标包括应届生毕业率、一次就业率、毕业生职业和专业成就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社会舆论调查等。2.建立稳定长效的达成度改善机制。根据达成度评价结果,逆向梳理出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以完善。因此,建立稳定长效的达成度评价机制是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以下为某高校达成度评价与反馈系统,包括:(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在课程教学完成后,评价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并根据结果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给出改进建议,以提升教学质量。体现为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完善和后续教学过程的控制。(2)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在学生完成本科学习时,依据所有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数据,对本届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进行评价,并给出改进建议。体现为对课程体系的改进及对毕业要求的修订。(3)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是基于社会需求、已经工作五年的毕业生状态、用人单位意见以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等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目标评价所给出的建议,体现为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保障毕业生能持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使整个评价机制成为一个长效的闭合系统。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8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c)-0016-02

1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方兴未艾,其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想像。互联网应用从只能读取内容的web1.0时展到人们可以参与共享内容的web2.0时代,再到现在已悄然迈进的智能化的web3.0时代;管理信息化应用从关注组织内部事务处理到关注组织内部工作流程,又在向组织内外协同处理的诉求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生产活动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载体,将无可避免地与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衍生出具备智能的城市级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控制和协同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之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谐。

可以将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的生物体,而将其信息系统比作生物体的神经系统。高等生物的神经末梢感受体内、体外环境的信息,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进行整合加工,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协调生物体内部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终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宽带通信基础网络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城市智慧的大脑,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以协调城市这个庞大的生物体各系统的运转,以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将愈发依赖于这种高度互联、高度协同的智慧的信息系统。

2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关键能力

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三个信息化关键能力。

2.1信息的全面感知能力

城市中布有大量的感知终端,通过传感器网络,在运行、服务中捕获到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城市环境的多种信息元数据。

2.2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

具备海量的跨部门、跨行业异构数据的存储能力,能够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高效分析、计算和处理的能力,并且能够构建基于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智能应用能力。

2.3智能的管理服务能力

在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的行业智能应用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服务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的统一公共管理平台,为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生产提供普适的、智能的应用与服务。

3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体系,它统一集中各行业数据与信息资源,为跨部门、跨行业建立协同处理和智能控制平台。

对智慧城市关键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物联网和云计算能够为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它们在宽带通信基础网络的支撑下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信息感知端和信息处理端。一方面,物联网渗透入各行业,提供全面的城市感知和控制网络。另一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面向各个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集成,面向用户和终端提供整体的智慧城市应用服务平台。两者之间由普遍覆盖的宽带通信网络在平台与终端之间提供网络环境支撑。云计算构架在宽带通信网之上,物联网将主要依赖宽带通信网来实现有效延伸,通过云计算模式可以支撑具有业务一致性的物联网集约运营。

3.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衍生,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与RFiD融合技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物联网节点及网关技术、物联网通信与频管技术、物联网接入与组网技术、物联网软件与算法、物联网交互与控制、物联网计算与服务等。物联网的应用渗透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这些应用概括起来有:(1)工业,如生产过程控制、供应链管理、能耗控制等。(2)农业,如农作物精细灌溉、生长环境监测、农产品流通追溯等。(3)商业,如自动贩卖机、poS终端等。(4)金融服务,如“金卡工程”、二代身份证等。(5)交通,如交通流量监控、交通信号控制、电子收费、定位导航、车辆状况诊断等。(6)电力,如智能变电站、智能用电、配电自动化等。(7)医疗卫生,如远程诊断、医疗废物监控等。(8)教育,如图书信息推送、远程教育等。(9)家居,如门禁、安防、电气设备远程控制等。(10)环境,如有害物质监测、气候环境监测等。

3.2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大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提出了对海量信息的处理与低成本、普适化、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云计算因这些需求快速发展,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

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商业模式,即通过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自助管理计算、存储等资源能力,形成高效、弹性的公共信息处理资源,使用者通过公众通信网络,以按需分配的服务形式,获得动态可扩展信息处理能力和应用服务。如果从计算效用的角度来看,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可管理的弹性的资源池,充分提升机群的CpU和存储的利用率,又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充分利用机群并行处理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并通过中间件层对上层应用透明。构建智慧城市一体化智能控制服务平台,需要处理对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环境的感知数据,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自动规划等多种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提炼出信息中蕴涵的知识,发现规律,提供智能的城市管理、控制和服务。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智能挖掘需要巨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能力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云计算模式在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了对用户终端的要求。往往一个采用嵌入式芯片的终端就能承担起用户终端的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终端来获得服务器端强大的计算、存储和应用程序资源。因此,云端高性能计算的支持可以降低传感器终端的复杂性,减少终端功耗,简化终端计算系统的软件结构,使复杂的协同、上下文感知、自适应策略等功能放在云中实现,从而使终端的智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4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包括物联网感知和控制层,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管理中心和应用五个层次。

(1)普遍部署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对城市系统和环境进行感知与采集,通过宽带通信网络对感知信息进行传送。(2)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对信息进行汇聚、提取和处理。(3)在数字化平台实现行业集成的应用接口整合。(4)通过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用户、业务、数据、安全、认证、授权和计费等管理功能。(5)最后实现各行业的应用服务。另外,标准、法规的完善和全局的统筹规范有利于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使系统真正具有智能运营、交付和服务能力。

5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是智能的开放的系统,以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终端为触角,由内而外分为六层。

(1)城市数据中心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和用户数据中心,共同构成城市数据系统。(2)云存储、云计算和云网络设备构成的云资源系统为城市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的能力,使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与共享服务能力。(3)能力引擎系统提供资源和支撑能力的开放使用。(4)资源控制节点基于分布式架构技术,屏蔽系统内部复杂的物理和逻辑结构,实现自适应负载均衡能力、带宽汇聚能力、分布式存储能力、动态资源调度能力。(5)智能接入网关将传感器终端接入云中,屏蔽不同传感器终端的差异,进行不同终端接入的智能适配,实现统一接入。(6)终端指感知和控制,以及应用服务获取的末端设备。

6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需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突破海量数据处理、智能终端系统、智慧化产业支撑平台等关键技术。

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以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而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配套措施,建设宽带、普遍部署的通信基础网络。同时,需要推动跨行业联合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研究,实现通信、数据、信息、应用、服务的协同。此外,还需要通过立法和监管,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建立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有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共同保障,才具备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服务环境,汇聚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和现代服务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邹佳佳,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4).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9

1云计算及云数字图书馆

1.1云计算的概念

随着网格计算技术及虚拟化等it成熟技术的集成和发展,一种新型共享基础架构的计算模型――云计算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步成为了信息资源发展的新重点。所谓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共享数据信息和软硬件资源的计算方式,是把大量的互联网资源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形成一个无形的信息云“云”,从而向计算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云计算具有虚拟化、大规模化、可按需使用、无限可展、价格低廉、高可靠性的特性,可以使用户在任何地方、通过各种终端获得想要的应用服务。当用户在互联网上提交一个查询请求时,云计算模式将调用“云”中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同时搜索众多的数据库,并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提供尽可能完备的搜索结果,使用户完成单台计算机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

1.2云数字图书馆

随着云计算模式的不断发展,进入2009年以来,基于泛在网络平台的新型云数字图书馆初见端倪。云数字图书馆就是在一个大规模集成整合内容资源的平台上建立、运行并为大量机构或个人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模式。这种云数字图书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它是数字图书馆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是泛在网络平台下各种类型数字图书馆间的一种聚合,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和理念构建的图书馆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从而按照用户意愿快速地访问和获取资源,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处理,在各种应用之间进行转换,完全按照用户的意愿来访问存储系统和计算机进行图书资料服务的一种服务模式。

2云南省图书馆构建云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

云计算,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性信息服务的同时也将通过信息组织上的优势为图书馆提供社会服务给予帮助。根据读者阅读活动需求构建“云数字图书馆”,动态分配使用云数字资源的服务方式不仅改变人们对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印象,也将在图书馆获取、保存和交流信息的方式上带来变革。云南利用虚拟化技术加快云数字图书馆建设对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及云南桥头堡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构建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是日益发展的读者需求

2.1.1读者需要个性化的数字资源

信息资源迅猛发展,新思想、新理念也不断层出,开放互动的网络平台、复杂多样的图书报刊使读者在趋同之外有了更多前沿化、个性化的要求。云南省图书馆传统信息资源单一的、模式化的特点已经难以满足读者彰显个性、注重自我的认识,提升自身价值的需求。因此能满足读者个性化需要,构建阅读中呈现出深度不同、广度不同、角度不同的多元化特征的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2.1.2读者需要及时便捷的文献服务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获取到高速、稳定的检索、浏览、下载信息服务是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基本需求。云计算数字图书馆借助海量信息资源、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快捷的传输方式,使读者获取文献资源的需求变为可能。

2.1.3读者需要专业知识服务

竞争需求的加速、知识查询的深度化发展、学科信息研究的专业化、科学决策参考的多元化使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提供公开出版发行的书报刊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对于学术报告、会议资料、学位论文、内部刊物、政府机关文献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构建云南“云数字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及计算机终端的优势,借助读者身份识别和授权技术,向提供海量化的、多方位、各类型的数字资源。并且通过云数字图书馆浏览、阅读和下载数字信息资源易存储、易携带,能极大满足读者专业知识需求。

2.1.4读者需要个性化图书服务

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信设备的广泛使用,使人类在获益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丰富性和获取的便捷性的同时,也面临鉴别和选择方面的困惑。而构建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能分析读者行为,挖掘、引导读者需求,且根据读者信息选择面临的困惑、难题,提供学习、科研所需情报的自动推送、分类、知识链接、管理等个性化服务。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资源,甚至通过Blog、微博、微信参与到云图书信息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来。因此,构建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是开展个性化图书服务的必然。

2.2构建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应用的需求

2.2.1是文化惠民工程的重要举措

加快构建覆盖云南城乡的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建设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家园、实现云南省“两强一堡”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2012年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2〕52号)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民生工程构建云南省公共文化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因此通过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构建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是云南省图书馆积极响应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号召,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通过构建“云数字图书馆”能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

2.2.2是图书馆信息服务需求的发展

构建“云数字图书馆”能有效发挥图书馆在数字资源推广使用、读者培训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与应用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可靠数据存储能有效的对云南的地方文献资源进行利用,从而实现个性化数字图书馆服务考咨询专业服务。

2.2.3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需求

云南省图书馆的藏书有一百多万册,资源丰富、学科覆盖面广,是云南省的文献资源中心,但是这些传统纸质文献查阅不便,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建设“云数字图书馆”能从数字资源选购、建设和丰富馆藏入手,通过本地数字资源加工,汇编和整合其它公开共享数字图书资源,有效解决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和服务问题。

3发挥云南地方资源优势构建“云数字图书馆”

3.1丰富的文化及馆藏资源是“云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石

第一,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近1/3。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及多样性为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大理国写本《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抄》、《钱氏族谱言行纪略》、《肇域志》、彝文抄本《尼苏》、清彝文抄本《指路经》、纳西东巴象形文抄本《白蝙蝠取经记》、《东巴舞谱》等均是宝贵的云数字图书馆建设基础资源。

第二,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云南气候类型的多样化,造就了繁多的生物种类。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到植物中,云南省有1.7万种。不少是珍奇种类和特产植物。这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为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云数字图书馆提供了重要文献资源基础。

第三,云南省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云南省图书馆成立于190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成立较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云南省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有2800余种,内容包括经济、历史、地理、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馆藏报纸有190余种,其中云南地方报纸有50余种。馆藏期刊有390余种,其中有“五四”运动前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的《滇潮》、《曙滇》,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云南地下党创办的《南方》,1943年由云南民主政团同盟创办的刊物《民主周刊》等。馆藏少数民族文字图书有东巴经、贝叶经、彝文刻本。馆藏当代少数民族文字图书中,收藏有包括彝文、哈尼文、傣文、苗文、傈僳文、景颇文等17种少数民族文字的图书。这些极具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是云南省构建“云数字图书馆”的重要基石。

3.2通过数字推广工程搭建“云数字图书馆”

2012年云南省图书馆召开了《云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规划方案》专家论证会。决定通过实施云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全面推动云南省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全省图书馆资源的共知、共建、共享,对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从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止,云南省图书馆通过“数字文化推广工程”建设,与国家图书馆形成在“云”下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成果与一批优秀的普适性商业数字资源与虚拟网络联通图书馆共享,形成资源包括100多万册中外文图书、700余种中外文期刊、7万余个教学课件、1万余图片、18万余档案全文,资源总量超过120tB的数字共享。目前,通过云南省图书馆网站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读者能直接访问《中文图书》、《中文期刊》、《老照片》、《视频资源》、《日出东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年大型电子图书展》、《国家统计数据库》、《中国世界进口商名录》、《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学大小状元》等10个栏目中的所有数字资源。随着云南省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推进,实现在云计算下“云数字图书馆”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3.3突出地方特色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云

数字图书馆”

地方特色数据库,就是把馆藏地方文献数字化。同时,还可以对网络上的地方文献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深度加工和重组,使大量无序的地方文献信息转化成有序的、便于利用的馆藏资源。地方特色数据库的建立,可以为地方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宝贵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意义重大。

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图书馆就开始对云南特色文献资源进行整理,开发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点、体现云南人文精神风貌的特色数据库。《云南青铜文化旅游》特色数字图书馆就云南特有的青铜器进行展示,反映云南青铜时代文化文明的精髓。《云南重彩画》数据库是极具云南本土特色的文献资源。云南重彩画是1980年由丁邵光等一批云南画家研创出来的、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在全国美术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将重彩画数字化加工并且作为一个特色数字图书馆馆藏内容既是实现云南文化“走出去”一项重要工作又是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云南版画》则从版画的角度展现了云南浓郁的文化氛围。绝版木刻绝版木刻兴起于云南思茅,被称为当代版画技法的一场革命,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绝版木刻的刻凿过程反反复复,劳动强度很大,绝版木刻制作过程充满不可预测的偶然性。因而《云南版画》成为极具云南区域特色的“云数字图书馆”。《云南花卉》、《云南普洱茶》、《云南旅游》、《少数民族》、《禁毒防艾》等具有云南鲜明文化特色的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为“云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建设具有云南特色的“云数字图书馆”既是实施云南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具体体现,又是提升云南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措施。

云计算知识体系篇10

【关键词】云计算人才教学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271-01

1、引言

在国家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规定了将移动互联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发展。对于这个巨大的项目工程,国家投入了数亿万计的资金来支持发展移动互联产业。其中联想抢占先机,瞄准了云计算把它作为战略目标,随后其它的一些行业巨头也纷纷投入加入到云计算的行业中来。云计算市场不断的发展导致对云计算人才的需求,因此如何培养云计算人才的战略,就成当前国家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2、云计算概念与简介

云计算(cloudComputing)实际上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或计算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所共享的各类软硬件资源和数据信息可以根据需要分配或提供给用户。在云算中,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相对于用户来说是透明的。用户只管享用服务,并不需要知道到底是谁来提供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其实就像电网提供给用户样的服务模式。对于使用云计算中服务的用户来说,他们不需要具备太专业的知识,也不需要了解云计算中原理和细节问题,就可以得到云的服务。

云计算描述的是一种现代互联网的新的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它借助于互联网为不同位置的用户提供动态且实时的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中的云,其实就是现代的网络的商业化一种比喻说法。对于用户来说,通过云计算的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得到相应的服务。在云计算中,又数以万计的大型服务器,大部分的软件和数据信息都是存放这些云端的服务器上,用户则只需要在客户端安装浏览器等软件,就可以进入web服务访问。一般来说,云计算通常具备这三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

3、开展云计算教学培养云计算人才的重要性

3.1云计算市场发展迅速

2011年7月12日,国内的研究咨询机构计世资讯对市场进行调查和研究,仅我国在2010年,云计算的市场规模总量达到了55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3%;另外,还预计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云计算的市场份额将呈复合性增长,可高达50%以上。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企业用户,超过一半以上的用户对云服务模式是比较认可和赞同的。而且他们率先在所在企业中实施云计算战略计划,建立云计算共享平台。

3.2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国外,早在2006年首先在美国的部分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设立了云计算专业。作为云计算的创始人之一的Google制定了“Google101”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云计算人才培养建立一个战略性规划。它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高校培养大批的云计算人才。在该计划中,制定了一系列的云计算课程体系。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华盛顿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先后加入到该计划中,就培养云计算人才的达成了共识,并在各学校或学院设置了云计算或相关专业。

在我国,有关云计算的人才培养启动计划显得稍晚些。我国第一个设置云计算专业的学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8月14日,该学校率先在其软件学院了移动云计算软件工程专业。之后,在国家和教育部及相关产业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其它一些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也陆续加入到云计算人才培养的计划中来,并以此为契机,开设了云计算专业。这些学校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3.3市场急需云计算人才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云云计算领域的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许多知名企业和用人单位进入高校纷纷表明需要云计算人才的强烈愿望。而在我国云计算专业在高校起步稍晚,云计算人才显得极其的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据市场调查和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刚毕业的云计算人毕业生如果进入了云计算行业和移动领域的企业,从事相关的云计算工作,起薪至少为八千人民币。因此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云计算人才是相当的渴望。

4、开展云计算教学的形式

目前对于云计算人才的培养的基地主要在高等学府。从当前发展的趋势和条件看来,高等学府开设云计算的教学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的安排。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开设云计算专业或在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开设有关云计算的研究方向。而对于条件稍微差点学校,也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开设部分云计算方面的课程,比如可以把云计算课程当着选修课来设置,让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这样引导学生对云计算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4.1开设云计算专业

对于一些理工院校,特别是计算机实力较强985的理工院校,可以考虑开设云计算专业。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云计算的教学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尽量与企业和公司进行交流,以便培养出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云计算的人才。可以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参与或完成一款商业级的云计算应用软件的产品来。这些学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云计算知识的实用性工程师或移动项目管理人才。

4.2设置云计算方向

而对于那些稍差的学校,在不具备开设云计算专业条件学校。可以考虑在本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云计算方向。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后,可以逐渐转入云计算方向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向云计算的方向发展。这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成为具有一定云计算知识的实用性开发工程师。

4.3开设云计算课程

另外对于一些普通高等院校或专科学校,在不具备设置云计算方向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中加开设一些有关云计算的课程。或者对于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选修课。在这类院校中,对学生进行云计算的基础知识普及,让其对云计算的历史与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对云计算的几种模式有所认识,能够具备从事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技术,进行云计算系统的基本维护工作。

4.4构建云计算实验平台满足教学需求

有条件的学校和研究机构可以采用开源的免费软件开发适合自己云计算平台,条件不成熟的高校教学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建立云计算实验平台,从而更好满足基本的云计算教学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