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27

护理程序理论篇1

辩护是刑事被告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一项权利,刑事被告人既可以自己辩护,也有权聘请辩护人为其辩护。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随着其参与刑事诉讼的范围的扩大而日渐突出,辩护人不仅可以在刑事审判中为刑事被告人辩护,而且可以在起诉阶段、甚至于可以在侦查阶段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辩护人参与刑事诉讼范围的不断扩大,曾被人们认为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取得"里程碑"性质的进步的重要原因。辩护人参与刑事诉讼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于强化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保障刑事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然而,辩护人参与刑事诉讼范围的扩大,并不能完整地说明刑事辩护制度在近现代的发展变化,因为,除了参与范围的扩大,刑事辩护人的责任的变化,也是辩护制度的一种不应忽视的重要发展。在传统的辩护理论和辩护实践中,辩护人的责任就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这种解释,刑事辩护只是实体性质的,即仅仅是指针对有关刑事实体问题所进行的辩驳、辩解性的活动。不论是提出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还是提出意见,刑事辩护均只是围绕着刑事实体法律问题进行的。然而,除了这种实体性质的刑事辩护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刑事辩护,即程序性刑事辩护。所谓程序性刑事辩护是指:在刑事辩护中以有关部门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程序违法为由,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意见,以及要求未依法进行的诉讼程序应予补充或者重新进行、非法取得的证据应予排除等,从程序方面进行辩护的方法。显然,程序性辩护应是一种典型的刑事辩护方法。但根据以往对刑事辩护的解释,这类依据刑事诉讼程序规则进行的辩护,一般不予认可。刑事诉讼法对辩护所规定的只是"根据事实和法律",虽然并未明确排除程序性的事实和法律,然而,人们对此均理解为,这里所谓的"事实",是指刑事案件中的有关事实、证据;而"法律"则仅是指刑事实体法律。司法实践也表明了对这种理解的认可。因此,程序性辩护目前尚只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基本无效的辩护方法。之所以应将程序性辩护作为一种典型的刑事辩护方法,主要是因为:首先,程序性辩护是刑事辩护存在的更广泛基础。事实表明,实体辩护若要在司法实践中有效地产生影响,是以侦查、司法机关在刑事实体问题上确实存在错误为前提的。然而,这种前提的广泛存在却并非现实。司法实践中,从侦查、起诉到审判,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实体问题上发生错误,对无罪之人或其他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之人进行刑事追究的情况,虽然时有发生,但并非普遍存在。因此,单一的实体性辩护方式,有使刑事辩护的广泛存在受到怀疑的危险。在只重视实体性辩护的前提下,人们往往是从防止可能出现的实体性错误来强调辩护的重要性。然而,以预防、纠正现实中"可能"出现但并非普遍存在的实体错误,作为刑事辩护广泛存在的必要性的基础,终究给人以基础不够扎实的感觉,辩护的重要性因此极易受到怀疑。在公安、司法机关认为案件并不存在实体性错误的时候(这是实践中的常例),辩护就不可能再受到重视。即使是辩护律师,在认为案件中不存在实体性错误的时候,虽然存在着公安、司法机关违反法定程序的现象,也往往会感到辩护的必要性十分可疑。因此,增加程序性辩护这种方式,使辩护不仅可以针对案件中有利于被告人的实体性质的事实和法律,而且可以针对违反法定程序的现象,将使刑事辩护的广泛存在有了更为扎实的基础。其次,程序性辩护的存在,有助于规范侦查、司法部门的行为,预防、遏制、减少其违反诉讼规则的现象。司法实践表明,违反诉讼程序规则的行为主体往往是刑事诉讼中的职权机关。虽然我国的有关法律对此作了严格禁止的规定,并设置了其相互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以防止、纠正违反诉讼规则的现象,但实际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违反诉讼程序规则的行为,尤其是在侦查阶段,并非罕见。这与违反诉讼程序规则的行为难以被揭露或被揭露后难以受到重视,有着密切关系。被告方利用程序性辩护方法,不仅可以更充分地揭露程序违法现象,而且可以更迫切要求予以纠正。再次,程序性辩护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刑事诉讼程序的地位,维护诉讼程序的尊严。诉讼程序的尊严有赖于人们对其的尊重和遵守。程序性刑事辩护的存在,使违反诉讼程序的行为、现象成为刑事辩护的对象,对于促进人们重视并遵守诉讼程序,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与刑事实体性辩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辩护,刑事程序性辩护对于"重实体、轻程序"现象和观念的纠正,对于实现刑事程序所应有的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职权机关的行为等价值,具有直接的、积极的意义。当然,程序性刑事辩护方法在现实中虽然已被辩护方经常采用,但作用却不明显,其原因在于,程序性辩护上述重要意义的实现,有赖于相关法律的完善。只有在刑事诉讼法对此予以充分肯定、明确保障的基础上,其一系列意义才有可能实现。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对此却尚未予以明确、充分地肯定。例如,非法证据的排除,仅限于非法言词证据,并不包括非法实物证据,这使针对非法收集证据行为的程序性辩护,几乎变得毫无意义。因此,程序性辩护广泛、有效的展开,首先有赖于法律对刑事诉讼程序规则的充分肯定,使之成为如同刑事实体法那样的不可违反的法律规范,而不仅仅是一种可遵守也可违反的"软法"。其次,应当充分认识到辩护方的辩护对预防、纠正违反诉讼程序规则行为、现象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仅仅依靠职权机关之间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从这个意义上说,刑事辩护方法的这种改变,所预示的积极意义十分重要,理应引起理论界和立法、司法实务界的充分注意。

护理程序理论篇2

护理程序整体护理意识教学方法

以往培养的以疾病为中心、技术流程操作为主的医生助手型护士已明显不适应临床需要。现代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具备整体观念,掌握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技术操作的能力。为了适应临床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初中起点的5年制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

1改革方法

1.1注重护理理论及护理程序知识的传授及应用,为以后的单元教学打好基础

1.1.1教师详细讲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每个护理程序步骤引用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1.1.2结合书中《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进行课堂模拟资料收集演练,学生分组,每组1名学生做患者,2~3名问话人,其余学生记录;进行询问中对于有问题各项做进一步探讨。

1.1.3教师根据1~2个组学生收集的资料,带领并引导学生归纳分析,使学生理解分析资料的过程;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找出有关的1~2个护理问题,学生讨论制订护理目标,拟定相应措施。这样使学生理解护理程序每一步的运作,促进学生交流、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

1.2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每一单元的教学

制订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病例及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技能操作范例。

具体各单元运用小病例引导学生阅读学习课本上内容进行分析评估病例确定护理问题及预期目标讨论找出解决措施教师总结并根据护理措施讲授本单元有关的护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学习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分析能力,熟悉护理程序的步骤与运作方法。

1.3技能操作课间实习的改革

在学生练习已熟悉每项操作程序后,给出有一定状况的病例(即给予学生附加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条件的事例),每小组学生讨论评估,找出问题及注意点,进行角色扮演,灵活实施操作技能。使学生明确患者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块石头,一张纸,护士不是单纯地对患者实行技术操作流程。同时经过不断地练习、强化,使学生养成举一反三及善于思考的习惯。

2改革效果

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了理论与技能考试。

2.1理论测试

制定出包含2~4个护理诊断的典型病例,学生可以查阅手头资料,以个人为单位分析病例,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提出护理诊断,制定预期目标,写出个性化护理措施的护理大病历。结果:学生完成护理大病历的合格率为81%,平均成绩为84.75分。

2.2技能测试

在考试前给出设定了包含患者几个状况的事例,学生在考试时不但要完成抽签到的操作,还要按照签中所提示的患者的状况,结合患者的情况灵活完成操作。此考核要求85分为及格,结果:平均成绩为89分。

3体会与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地、系统地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方法,并且是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与反馈功能的过程,它的使用不仅能保证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行为者本身在逻辑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也会得到提高。目前,临床实践中许多医院实施以护理程序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为使学生以后能适应临床实践实习和工作,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作为护理教师就应在护理教学中系统地进行护理程序的教学,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化护理程序的步骤运用方法,以使学生学会“纸”上的护理程序运作,并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评判性思维。改革教学方法的效果显示:学生能理解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的运用方法,针对小型病例能采用临床思维方式来评估、分析和判断病例中的问题。学生反映说,开始学习护理程序理论时感觉很抽象,通过以后的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组织的各单元的学习,已能理解护理程序的运作方法。同时通过结合事例的技术操作,学生在掌握了标准护理操作方法的基础上,能结合护理对象状况、理解护理对象的状态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操作,更加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护理程序步骤,初步掌握运用护理程序来护理患者的技能。

整体素质培养需要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护理程序的教学还贯穿在护理教学、实习全过程中,在基础护理教学结束后,各专科的护理教学也应按护理程序的框架进行,经过反复训练、强化,才能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产生影响。

护理程序理论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52

近年,随着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院年轻护士不断增多。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对年轻护士的培养必须加快步伐,有效地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自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以来,专业化的整体护理被提上桌面,要体现护理专业性。护理程序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引入我国,是护理专业化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对护理专业、护理人员、护理对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年轻护士,步入临床时间不长,缺乏经验,理论知识常常难以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运用护理程序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年轻护士熟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护理的专业性。现报告如下。

年轻护士在应用护理程序时存在的问题

应用护理程序存在的问题:护理程序应用停留在表面,理论与实际脱离,事后总结现象较多。护理是一门应用科学。护理程序是一个科学地确认问题和系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护士为护理对象提供护理照顾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临床中,很多年轻护士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每月写的护理计划都是患者将要出院后的“事后总结”,失去了护理计划的实际意义。

评估存在问题:①评估不及时。由于年轻护士尚未养成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每日大部分时间用于执行医嘱,对患者的评估不及时,导致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②评估不全面:主要原因为评估方法过于单一,导致遗漏信息,不能及时发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患者的评估信息来源局限于患者口述、病情观察,在护理体查及各种资料查阅方面较弱,依赖于医生给予的体查结果。对患者心理方面的评估过少,甚至忽略了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关注,以致未及时发现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护理诊断不全面:尤其对潜在的护理问题提出不全面,缺乏临床经验,预见性较差,甚至患者或家属明确提出的问题未引起重视。

忽略护理评价:护理程序是一种循环的、系统的方法和步骤。年轻护士在为患者护理时常常只是执行医嘱,或者说这个事情我做了,对做的效果如何常常没有及时去评价。

部分年轻护士理论知识缺乏:由于新招聘护理人员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理论基础不足,对临床遇到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其隐藏的问题,容易遗漏信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采取的对策

积极配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坚定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让护士分管患者,明确护士分管患者的责任,实行责任大包干。每位年轻护士负责几位患者(<8人),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对患者负责。

责任护士每日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评估,而不是每天盲目地执行医嘱。在晨会交班时汇报患者具体情况及评估的结果、护理诊断、自己计划采取的措施,上级护士给予指导,及时给予评价,再次评估。如未达到目标,查找原因,上级护士给予指导、协助。熟悉护理程序,废除纸上谈兵式的护理计划、事后回顾,提高年轻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护士长每日晨间随机提问,促进护士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与实际遇到问题结合。

定期组织个案查房,要求年轻护士必须参加并查阅资料,做好充足的准备,对表现优异的人员进行奖励。对各期个案查房进行评比,评出优秀的科室,给予奖励。增强科室内的凝聚力。

讨论

年轻护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临床经验不足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问题。护理程序无论是对护理专业、护理人员还是护理对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临床中的应用绝不能停留在书面护理计划这样的表面上。每日对自己负责的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如此循环,并请上级护士指导,护士长随机提问,有利于年轻护士养成用护理程序处理问题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护理程序理论篇4

关键词:护理程序;护理查房;心脏外科护理

心脏是人体诸多重要器官中独一无二、终身不停跳动的生命动力器官,与其他器官疾病对人体的影响相比,心脏疾病致残、致死的可能性都比较大。随着诊断技术以及灌注、心肌保护、手术技术的改善,心脏外科发展迅速,而心脏外科手术的增多,对心脏外科护理查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护理查房水平、做好手术的护理配合、规范护理操作、减少术中术后护理并发症,已成为手术护理的重点。护理程序是临床护理中的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过程,它以系统论、人的基本需要论、应激与适应、沟通等多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以病人的需要为核心,作为针对病人问题采取措施的依据。以系统论为框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将病人的基本情况输入,通过评估、计划、实施,输出护理后病人健康状况信息、通过评价、反馈结果。若病人未达到预定目标、则重新评估,修改计划、实施,直至病人达到健康目标。护理程序也进入下一个新循环。

1护理查房安排与内容

1.2护理查房安排

(1)护理部主任或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人员进行查房,每季度1次。由护理部成立三级护理查房小组,定期组织副主任护师及其以上职称人员进行高级护理查房,用标准、规范的查房制度来调整整个外科病房的护理工作。要求全院护士长参加,对病房护理工作起到行政监督和检查落实的作用。(2)护士长查房,每月1次。由护士长进行中级查房,根据外科病房特点和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有倾向性地进行病例选择,根据实际查房的情况调整查房次数。(3)病区责任护士查房,每天1次。对所在病房进行统筹安排,调整好护理人员查房的时间表,统一归主管查房的护师管理。

1.3护理查房内容

(1)外科病房整体护理质量。由分管护士口头进行熟练的汇报,提出外科患者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主管护师根据病情分析护理工作的问题,当场对发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反馈。(2)执行常规的护理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对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掌握程度及操作的目的、步骤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加强护理体检意识和统一的规范程序。(3)外科疾病的健康指导。健康宣教一直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职责,要求分管护理人员在查房前完成各种宣教工作。

2护理程序步骤

护理程序运作是一个综合、系统、连贯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

2.1准备阶段

听:交班报告、床头交接班,目的是了解病人情况。阅:护理记录、诊断问题表,目的是了解护理问题。看:病人医嘱、治疗服药单,目的是了解诊疗情况。备:护理用品,弄清合作者,下病房为病人解决问题。

2.2操作阶段

2.2.1评估

进病房,打招呼,介绍自己,有针对性地与病人交谈、体查,了解病人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状况、生活方式、环境对疾病的生理、心理反应等情况,对病人当前情况进行评估。

比如术前护理,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讲解各种治疗护理的目的、意义及方法、手术方式、麻醉相关知识;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配合方法;说明术后留置各种管道的意义,减轻患者术前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增加患者参与治疗和护理的意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手术。

术后护理,患者清醒仍带气管插管者注意语言及非语言沟通及指导,用肢体语言安抚患者,减少其紧张及恐惧的心理,及时告之手术效果,以取得配合。

2.2.2诊断

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健康问题进行判断,并通过护理方法解决,属于护理职责范畴以内的护理问题,如一位病人少尿、无尿、高血钾、尿素氮及血清肌酐升高等,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2.2.3计划

计划是一个决策的过程,需要实施的措施是应注意尿色变化,维持尿量1ml/kg.h.y疑为肾功能衰竭者,需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检查严格记录出入量,限制水和电解质摄入;补液应量出为入,宁少勿多,每日水入量=前一天液体排出量+500ml;严格控制高钾食物,如橘子、香蕉、红枣等。

2.2.4实施

实施是评估、诊断、计划的延续,是将计划付诸实现。准备用物、具体操作,同时进行宣教,指导家属。操作完收拾用物,按pio格式书写护理记录,并继续收集资料。

如术前1天肠道准备、配血、药物过敏试验、沐浴、洗头、剪指(趾)甲,更换清洁衣裤、进行手术部位标记等。术日晨准备:(1)测量t、p、R、Bp。(2)皮肤准备:清除手术区域毛发和充分清洁手术野皮肤。皮肤准备范围:①正中切口:前胸左腋后线至右腋后线,包括双侧腋下;②右进胸切口:右侧的前胸正中线至后脊柱线,包括右腋下、上从锁骨水平线至剑突下;③介入切口:下腹部及会包括脐孔。(3)其他:患者准备好生活用品交至监护室护士,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等;准备手术需要的物品,将病历、胸片、胸引瓶、术殊用药等一并清点,交给手术室接送人员。

2.2.5评价

预期目标实现与否,实现预期目标后又重新估计,进入下一个新循环。

2.3结束阶段

离开病房前,为病人准备好开水、电铃、便壶,告诉病人随时会来看望他。护士在这一程序运作中充当了决策、实施、教育、组织和联络者角色,体现了主动护理、护患合作的过程。

3讨论

通过护理程序在心脏外科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可以促使护士加强心脏外科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的学习,丰富了专业知识,培养护士的正确思维方式,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水平;提高护理程序查房的效果和护理人员学习的成效,以及在护理查房中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琳.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外科护理教学查房[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

护理程序理论篇5

1评估产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1.1收集资料收集2005-2008年产科各种护理资料,包括: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本、护理缺陷登记本、护理投诉登记本、护患不良事件登记本、护理风险事件登记本、护理质控登记本、药物不良反应登记本、危重患者死亡讨论登记本、护士长手册等,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召开科室护士讨论会,集思广益,共同研究查找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隐患。

1.2确定产科护理风险因素通过对资料回顾讨论分析确定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3个方面16个问题:(1)医院制度和管理因素:护理管理方面的风险因素;护理职能和服务方面的风险因素;各项制度和制度的落实方面的风险因素;护理操作上的不确定性和产程观察上的风险;母婴同室的风险;潜在性的用药风险。(2)护士职业因素: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因素;风险防范意识方面的因素;医护之间缺乏沟通的风险因素;护患沟通方面的风险因素;业务水平和技术方面的因素;护理人员身心方面的影响;护理文件书写方面的风险因素。(3)产妇个体因素:妊娠、分娩期的风险因素;患者及社会方面的风险因素;产科高精端的诊疗手段的应用(如遗传病产前诊断技术、胎儿镜、产程监护系统、镇痛分娩)的风险因素等。

2根据护理程序制定防范护理风险的工作计划

(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确定风险管理小组各成员的职责;建立风险因素及风险事件评估量表;(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健全并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3)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每月对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讨论;(4)加强护理人员的分级培训,加强专科技术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5)分析护理缺陷,加强护士责任心,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加强督查力度;(6)加强医护、护患沟通,确保患者安全;(7)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8)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规程,产程全过程陪同,对危重孕产妇加强监测,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9)合理配备人力资源。

3根据护理程序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经过科室护理人员集体讨论确定风险因素,制定防范风险的工作计划后立即在日常护理治疗工作中施行。通过护理实践检验每个计划的可行性,实效性,护士在实践中发现新风险及时向各小组长或护长反馈,提出防范方案;若发现原有计划不完善,应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重新修订。已发生的风险问题及时给予控制、提出解决方案、整改措施,护士长每月通过检查、反馈、整改、督查、评价等方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4效果与评价

将2009-06-2010-12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护理程序组)与2005-2008年未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未应用护理程序组)的孕产妇对护理工作、护理技术满意度,护理质控平均分,护理差错、护理缺陷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效果比较(表1)。结果采用χ2进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护理程序理论篇6

【关键词】护理教学查房教学质量护理程序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376-02

护理教学查房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帮助护生比较全面的了解病人的病情、思想和生活情况,而且为护生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观察护理效果,检查护理工作完成情况等提供了可靠的临床依据。教学查房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也是教会护生如何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1]。然而现阶段面临的现象是护理教学查房流于形式,仍以带教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为提高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采取由护生主持查房,教师进行启发、评价的形式,实施以指导护生为主的临床教学查房改革。因此,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查房方法、更新查房内容与方式,提高带教教师整体素质,拓宽查房内涵,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查房质量的关键所在。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是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承担着医学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通过改进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查房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以本校护理系专科2006级1班为例,共50人,均为女性,年龄在18~20岁,临床实习地点为学院附属医院,根据实习轮转进度,结合医院科室病例情况,适当利用课余时间。

2方法

由带教老师按教学大纲的目的、课程要求,选择适当的病例组织护生进行的护理查房。主要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满足病人需要,促进和恢复病人健康为目标,进

行整体、系统、综合优化的设计施教[2]。

2.1.护理教学查房前的准备

2.1.1.评估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基础理论、与本次查房内容有关的知识掌握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本次查房的重点和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查房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主查人。

2.1.2.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带教老师选定查房内容及对象后,应告知患者并取得支持。查访的前3天带教老师对病人的基本情况及病情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2.1.3.评估带教老师的基本情况:带教老师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正规的技术操作和高度的责任心。在查房之前熟悉病人病情,掌握疾病相关理论及临床知识,认真做好查房前的备课准备。

3护理教学查房的内容与形式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主导护理教学查房的形式是整体护理。以问题为基础的护理查房和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护理查房近年来成为两种基本的护理查房形式。但在组织教学查房的实际过程中,往往是将这两种基本形式有机结合,即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进行以解决患者护理问题为目的的综合性护理查房[3]。

首先由带教老师根据实纲的目的、课程的要求,选一病例,让学生认真复习相关理论知识。然后组织学生到床边,由学生亲自评估病人、收集资料、了解病人的治疗护理情况以及心理状态。收集资料不完全的地方由老师补充。最后在正式查房时老师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以护理程序为主要引线,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相关护理问题进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和集体讨论。这种查房方法采用规范查房步骤,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阶段正确评价每个病人,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4]。

4体会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查房,能反应护生对护理程序掌握的程度,体现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打破了传统教学查房授课的模式,使学生临床课的学习真正走进了临床,走到了患者身边,促进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5]。从查房前就出示病案,给学生留出悬念,激发她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护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护理查房过程中根据病人的病情特点,引导护生去寻找符合病人病情的护理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并适时引入病因、发病机制等理论知识讲解,使护生在实际应用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查房的重点放在病房内,注重现场评估、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互动、注重讨论中碰击的火花,培养了护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促进了护生服务观念的转变,让护生更有效的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护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对护生的临床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课后作调查显示,95%学生认同此种护理查房方式,不仅明确了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以往所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也锻炼了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秀玲.护理临床教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85-92.

[2]程静华.新世纪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6

[3]郝玉玲,方秀新.整体护理查房[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13.

护理程序理论篇7

简易程序,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所适用的,比普通程序相对简单的审判程序。它是对普通程序的简化,仅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的特点是:第一,只适用于刑事案件的第一审程序。第二,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第三,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是事实清楚、情节简单、犯罪轻微的刑事案件。第四,简易程序是对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相对简化。第五,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中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核心期刊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4条的规定,对于下列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一)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003年3月1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对此作了更具体的规定。

1、对于同时具有下列情形的公诉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①事实清楚、证据充分;②被告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③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理或者单处罚金。

2、按照管辖的规定,该类案件属于公诉案件,审查起诉和提起公诉的权力归属人民检察院。故法律规定,适用简易程序要以人民检察院同意或者建议为必要条件。人民检察院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在起诉时书面建议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所谓同意,是指人民检察院起诉时未提出适用简易程序的建议,而人民法院审查后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征求人民检察院的意见而人民检察院接受人民法院的建议。

(二)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包括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虐待案;侵占案。

(三)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这类案件包括:故意伤害(轻伤)案;非法侵入住宅案;侵犯通信自由案;重婚案;遗弃案;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侵犯知识产权案;以及属于刑法分则第4、5章规定的,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应当注意:以上三类案件中,第一类属于轻微的公诉案件,第二、三类属于自诉案件。无论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时,都必须具备“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这一条件,案情应当相对简单,社会危害性较小,无须进行专门的侦查工作。如果案件属于重大、疑难、复杂的,或者证据不充分的,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

(四)人民法院对于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分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三、简易审判程序的特点

简易程序作为第一审普通程序的简化程序,具有以下特点:

(一)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不是适用简易程序审判的刑事案件一律或者必须适用独任审判。但对于绝大多数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二)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庭。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5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席法庭的,经审判人员许可,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公诉人互相辩论。

(三)简化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1、简易程序简化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程序;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2、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不受刑事诉讼法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但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被告人的最后陈述意见。3、根据《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院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4、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辩护人可以不出庭,但应当在开庭审判前将书面辩护意见送交人民法院。

(四)简易程序在必要时可变更为普通程序。核心期刊

1、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按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变更为普通程序重新审理。即简易程序在必要时得变更为普通程序。

应当注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可以由简易程序转换为普通程序。但是一经确定为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得转换为适用简易程序。原因在于:第一审普通程序是法律设置的相对完善的正当程序,具有排他性。

2、根据《刑诉解释》第229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发现以下不宜适用简易程序情形的,应当决定中止审理,并按照公诉案件或者自诉案件的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①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的;②公诉案件被告人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③公诉案件被告人当庭翻供,对于起诉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的;④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⑤其他依法不应当或者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人民检察院未派员出庭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上述决定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

3、转为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按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重新计算。

转为普通程序重新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3日内将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上述材料后5日内按照普通程序审理公诉案件的法定要求,向人民法院移送有关材料。对于自诉案件,即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按照自诉案件审理程序审理,并且由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化时,原起诉仍然有效,自诉人不必另行提起诉讼。只要人民法院将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审判的决定通知自诉人即可。

四、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和审判程序

(一)简易程序的决定适用程序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对于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经检察长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建议。

1、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建议书》,在提起公诉时,连同全案卷宗、证据材料、起诉书一交移送人民法院。①人民法院在征得被告人、辩护人同意后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在开庭前送达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②人民法院认为依法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书面通知人民检察院,并将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退回人民检察院。

2、对于人民检察院没有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应当征求人民检察院与被告人、辩护人的意见。①人民法院认为案件需要适用简易程序,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建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10日内答复是否同意。人民检察院同意并移送全案卷宗和证据材料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②人民法院决定适用简易程序的,应当制作《适用简易程序决定书》,在开庭前送达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辩护人。

3、自诉案件,应当审查是否有明确的被告人,是否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否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或者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凡审查符合条件的,决定适用简易程序。核心期刊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分别通知人民检察院、自诉人、被告人、辩护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通知可以用简便方式,但应当记录在卷。

(二)简易程序的审判程序

1、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除人民检察院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以及其他人民检察院认为有必要派员出庭的案件外,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庭。

2、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独任审判员宣布开庭,传被告人到庭后,应当查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然后依次宣布案由、独任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被害人、辩护人、诉讼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并告知各项诉讼权利。

3、独任审判员应当讯问被告人对起诉书的意见,是否自愿认罪,并告知有关法律规定及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辩护。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4、被告人自愿认罪,并对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的,法庭可以直接作出有罪判决;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法院一般当庭宣判,并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被告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5、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自诉案件,自诉人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进行陈述,并自行辩护。自诉人应当出示主要证据。被告人有证据出示的,审判员应当准许。经审判员准许,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可以同自诉人及其诉讼人进行辩论。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将普通程序中的许多程序予以简化,惟独被告人最后陈述这一程序未予简化。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所指控的犯罪事实、性质和情节、所适用的法律以及对法庭的请求进行陈述。被告人作最后陈述后,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庭宣判。

护理程序理论篇8

一、审判程序公正的产生及其历史发展

审判程序是国家审判机关制作司法裁决所必须经过的步骤、顺序和手续的总和,即法官对某一刑事案件作出裁判的全过程。它包括诉讼的提起、受理、开庭、调查、辩论、评议、判决等一系列有着内在联系的阶段。为了建立一种法治秩序,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对这些程序和阶段,世界各国毫无例外都经历了一个从愚昧、野蛮走向文明的曲折过程。

程序公正根植于古罗马时代的“自然正义”论。自然正义的理论基础是传统的自然法理论,早在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期,自然正义作为一项程序公正标准,已成为自然法、万民法和神判法的主要内容。

在当时,为了实现自然正义,在审判程序上“有两项基本要求: (1)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nemo iudex in parte sua);(2)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audi alreem partem)”(注: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版,第55页。)。

近代和现代程序公正观念产生和完善于英国法,并为美国法所继承的“正当程序”(dueproces)思想而形成和展开的。其思想体系可追溯到1216年制定的英国大宪章。正当程序的概念最早出现于1354年爱德华三世的时代。原来这一概念的本意是指刑事诉讼必须采用正式的起诉方式,并保障被告人接受陪审裁判的权利,后来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即凡是剥夺某种个人利益时必须保障他享有被告知权、陈述权和倾听的权利,进而形成为英美法中人权保障的根本原则。(注:

松井茂记《非刑事程序领域的正当程序理论》(一),《法学论从》,1064号,1980年,第21页。)

正当程序作为一项基本原则是美国联邦宪法所确立的。根据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的解释,正当程序的中心含义是指:“任何权益受判决结果影响的当事人都有权获得法庭审判的机会,并且应被告知控诉的性质和理由,……合理的告知、获得庭审的机会以及提出主张和辩护等都体现在‘程序性正当程序’之中”(注:《布莱克法律辞典》第五版,“正当法律程序条”。)美国学者认为,正当程序不仅体现了公平、正义、合理等基本理念,而且更是正义对法律程序的要求。因此,正当程序其实质就是以公正为价值取向的。

正当程序观念产生和发展于英美法中决非偶然,除了有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外,在诉讼文化的发展上,其直接原因有三:一是在刑事诉讼的结构方面,英美法采取由一般市民组成的陪审团,当事者双方在他们面前以对决的方式相互提出证据、进行辩论,胜负则由陪审团判定的审判模式,陪审团的评议不提示理由,只给出结论,其性质就像“神的声音”那样拥有绝对的权威,(注:田边公二(日)《民事诉讼的动态与背景》,1965年版,第28页。)在这种诉讼结构下,结果是否真正合乎客观真实无从检验,只能由审判程序的正确来间接地支持结果的公正性,程序的公正与否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二是先例拘束的判例原则,即在无数过去已经审判过的案件中,找出与现在审理的案件相类似的先例,对眼前的案件作出同样的处理,相对于陪审团只是对案件的真实与否加以认定而言,先例拘束原则是关于案件的法律适用的法理。由于事实上并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案件,所以,在贯彻先例拘束原则时,双方当事人的参与,特别是律师尽量要找出有利于己方的先例,并通过辩论说服法官。在这种诉讼结构中,辩论的技术与程序就具有重大意义,审判程序公正就显得十分重要;三是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在英美法中衡平法发展的背景,也成为正当程序产生和发展的又一直接原因。衡平法发展的背景在于当事者无法掌握能够适用于自己案件的法原理,所以只能提出救济手段,法官能够考虑一切事实情节,作出任何可能认为是合适的决定。可是,在这里保证裁判结果“正确”的仍然是程序。当然,衡平法经过长期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实体法原理,但今天的英美法中仍遗留着衡平法自由裁量的传统作法。(注:关于正当程序形成的三个直接原因的分析,参见日本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第1版,第4—5页。)从对上述三种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程序的决定意义,即审判程序公正与否,是裁判公正的决定因素。

产生和发展于英美法中以审判程序公正为主要内容的正当程序原则,到了20世纪逐步扩展为世界多数国家所公认的基本人权保障标准,并且以联合国的法律文件所确立。从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宣布的《世界人权宣言》,到1966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颁布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再到1984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39/46号决议通过的《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等一系列法律文件,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公正审判的国际性准则。这些准则反映了刑事审判程序改革的大趋势,也是司法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共同财富。

二、审判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

审判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内容的形成和完善,在人类的诉讼史上也有一个过程,它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逐步完善、逐步认同的过程。

从古罗马时期的自然正义的两项基本要求到近现代英美法中程序公正的理念和正当程序原则,再到联合国大会多数成员国所通过的一系列法律文件中关于司法程序现代化的规则,这一历史的足迹,已充分地证明人类社会在发展,法制在完善,审判公正的标准在提高。美国学者戈尔丁对“自然正义”原则的两项基本要求,即任何人不得作自己案件的法官和审判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根据时代的要求,把它扩展解释为九项标准:(1)与自身有关的人不应该是法官;(2)结果中不应包含纠纷解决者个人的利益; (3)纠纷解决者不应有支持或者反对某一方的偏见; (4)对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均应给予公平的关注;(5)纠纷解决者应听取双方的论据和证据;(6)纠纷解决者应只在另一方在场的情况下听取另一方意见; (7)各方当事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机会来对另一方提出的论据和论据作出反应; (8)解决的诸项条件应以理性推演为依据; (9)推理应论及所提出的所有论据和证据。戈尔丁还认为:坚持上述公正标准的依据有二:一是公平能够促进争端的真正解决,而不是简单的了结;二是确保诉讼各方对整个司法审判制度产生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这些法律制度将无以复存。(注:戈尔丁《法律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40—241页。)

美国联邦宪法所确立的正当法律程序原则,把美国联邦宪法第一条至第十条修正案中所包含的程序保障的规定,都直接视为程序公正的标准。可概括为: (1)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2)由犯罪发生地的公正陪审团予以迅速和公开审理;(3)不得因同一犯罪行为而受两次生命或身体危险; (4)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证其罪;(5)获得律师帮助为其辩护;(6)被告知控告的性质和理由;(7)以强制手段取得于被告有利的证据;(8)与对方证人对质的权利;(9)不得科以过多保释金和过重罚金; (10)不得科以残酷和非常刑罚;(11)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12)获得法律平等保护等等。(注:戈尔丁《法律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40—241页。)

当今世界关于审判程序公正的国际标准,集中体现在联合国所公布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的规定之中。主要包括:

(1)所有的人在法庭和裁判面前一律平等;(2)在判决时对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或确定他在一件诉讼案中的权利和义务时,人人有资格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 (3)凡受刑事控告者,在未依法证实有罪之前,应有权被视为无罪; (4)凡被指控的人有权获得被告知被指控的性质和原因;(5)有相当的时间和便利准备他的辩护并选择律师,以获得辩护;(6)受审时间不被无辜拖延; (7)被告有权出庭受审并亲自为其辩护,或由他选择法律援助进行辩护; (8)控、辩双方的证人出庭作证并接受询问和质证; (9)免费获得译员帮助;(10)对受审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犯罪;(11)对未成年人案件适用特殊程序;(12)凡对判决有罪者,应有权上诉并进行复审;(13)错案有权获得纠正并赔偿;(14)一事不再理,即任何人已依一国的法律及刑事程序被最后定罪或宣告无罪者,不得就同一罪名再予审判或惩罚。(注:美国联邦宪法修正案第1—10条。)

对于上述审判程序公正的标准,已为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认同,而且成为大多数国家实现公正审判,改革审判程序的奋斗目标,因此,本文称之谓国际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形成和认同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要不断革新,必然要遇到思想或观念上的阻力,所以,转变观念是对国际标准认同的关键。我们在研究这些国际标准时,还应该看到,大千世界,各个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上述标准的承认和接受还有所不同。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就刑事审判的现代化和司法改革的大趋势,上述标准并非最高标准,也并非难以实现的标准。笔者认为,经过努力,创造条件是完全可以达到的,1996年3月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可以说在许多制度和程序的修改中,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标准。另外,这些标准还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它的具体实施,完全可以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惯,根据本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加以开拓和发展,以实现刑事审判最高、最佳的价值目标-正义。

三、中国为公正审判所进行的改革

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历史上,“法”被认为是统治者的工具这种理念占主导,在这种观念中,“重实体轻程序”的作法颇为盛行,因此,审判程序公正长期以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真正迈开改革的步伐,笔者认为,还是在“文革”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典的诞生,揭开了公正审判的新篇章。1996年3月对第一部刑诉法典的修改,使我国在刑事审判程序公正的道路上逐步接近了国际标准。当然,改革的步履是艰难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正处于发展之中,有些在国际上通用的程序公正的标准,结合我国的情况,还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才能得以认同和实施。即使已经为立法所确定的一些内容,其贯彻落实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还存在一个实施难的问题。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这些问题会不断得以解决,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标准,定会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

现将近年来我国为公正审判所进行的改革归纳如下:

(一)改革庭审结构,保证法庭居中裁判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一项规定:

“在判定对任何人提出的任何刑事指控或确定他在一件诉讼案中的权利和义务时,人人有资格由一个依法设立的合格的、独立的和无偏倚的法庭进行公正的和公开的审讯。”这一规定所涉及到的问题比较广泛,它包括所有的人在法院面前一律平等,司法独立,庭审中控、辩、审的法律关系,审判公开进行,以及在审判程序上作到公正等等。但其中之关键在于改革庭审中控、辩、审三种职能的诉讼法律关系,保障法院居中公正裁判。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抓住了这一关键,对原刑诉法所确立的审判模式,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改革,削弱了职权主义那种纠问式审判的影响,使法官居于中立地位,以保障公正裁判。

其具体措施有:一是改革了法院的庭前审查程序,以消除法官对案件的主观预断。我国原刑诉法第108条所规定的关于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接受和审查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在开庭前进行实体审查,这种实体审查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形成“先定后审”、“先判后审”,架空了庭审程序,使审判程序的公正性失去了法律保障。1996年3月修改的刑诉法,总结了十多年来的审判经验和教训,对照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顺应大陆法系诸国关于庭前预审程序改革的大趋势,加大了改革力度,把实体审查改为程序性审查,改变了原来向法院移送原卷和全卷的作法。例如,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开庭审判以前,只能接触到起诉状、证据目录、出庭的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的复印件或照片等四种材料,这种带有程序性的审查方法,就限制了法院未审先断,先判后审的主观主义作法,为法官公正审判提供了程序上的前提保障。而且在庭前审的结果上,修改后的刑诉法也取消了原刑诉法庭前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作法,凡是起诉机关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符合上述开庭条件的,全部开庭审判,不再搞互相扯皮,久押不决,久押不审的侵犯人权的作法。二是在法庭审判中,对被告人的审讯,对各种证据的核查,对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的辩论等等,加强了控、辩双方的作用,促使法官居于中立地位,听证审证,作到兼听则明。我国原刑诉法规定的法庭调查程序,对被告人的审讯和各证据的核查,都是以审判人员为主,用纠问的方法进行的,而且对于控、辩双方产生矛盾和疑问的事实和证据,没有专门设置?席辩论程序。修改后的刑诉法一改这种纠问式的审理方法,如第155条规定,以公诉人为主审讯被告;第157条规定,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各种证据,而且还可以辩论,加强了庭审中的抗辩性,审判人员在双方的抗辩中查明事实真相。三是把人民法院法庭前对证据的调查权,改革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对控、辩双方有疑问的证据,再宣布休庭,进行调查。原刑诉法第109条把人民法院对证据的勘验、检查、搜查、扣押和鉴定的权力,作为庭审对案件审查的一种调查措施,这种作法必然导致未开庭先查证,容易形成先入为主。为了保证法庭中立而公正审判,修改后的刑诉法,把人民法院对疑难证据的勘验、检查、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的调查权,放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把这种调查权建立在控、辩双方举证、出证的基础上,而且立法还把它限制在有疑问的证据范围之内,进行调查核实。这一改革措施,显然是把法官放在居中的位置上,既有利于解决双方的矛盾和疑点,又有利于法官保持中立而公正地裁判。

(二)改革审判组织,促使法院独立审判

法官独立是公正审判的一项重要的国际标准,这一标准为联合国许多法律文件所规定。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传统,实行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为了贯彻落实独立审判,在法院必须实行法官独立审判,我国在刑诉法的修改过程中,重新调整和理顺了法院内部各审判组织的关系,使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基本组织-合议庭,有职有权,排除干扰,保证公正审判。原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合议庭独立地审理和判决案件的权力,在执行中合议庭、院庭长以及法院内部的审判委员会,三者的诉讼法律关系不分明,常常出现“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错误作法。为了改变这种作法,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149条明确规定:“合议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这就不仅赋予了合议庭审理案件的权力,还赋予了它独立作出判决的权力。同时还重新明确:只有“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一规定理顺了合议庭、院长及审判委员会的关系,严格限制了院长和审判委员会提交决定案件的范围,以保证合议庭独立、公正审判。这一改革举措,虽然距法官独立的标准仍有差距,但是,笔者认为,在当前我国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法官的个人或整体素质仍不很高的情况下,不能说不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另外,为了保证公正审判,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原刑诉法所确立的回避制度,也进行了修改,如第29条规定,审判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对于违反这一规定的审判人员,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这是针对社会干预审判的情况,针对当前我国一些地方所存在的司法腐败而增补的条款,它对保证法官独立审判、公正审判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加强辩护职能,扩大庭审中的辩护权

实现公正审判的一项重要标准,就是要赋予受审人充分的辩护权。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把受审人享有的辩护权,作为审判公正的最低限度标准,明确规定,要迅速地以一种他懂得的语言详细地告知对他提出的指控的性质和原因;要有充分的时间和便利准备辩护,并与他自己的律师联络,必要时免费取得法律援助;

当庭对控、辩双方的证人询问和质证等等。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我国宪法明确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但是,对其庭审中的辩护的保护措施不力。例如,原刑事诉讼法对于辩护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较晚,只限于开庭审判前七天,才告知其有权委托辩护人,即使辩护人或律师到案,在庭审中的辩护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往往出现“你辩你的,我判我的”的情况,法庭对辩护人的意见重视不够,对被告人庭审中的辩护权、质证权、发问权、提出证据权等等保护不力。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按照公正审判的国际标准,总结我国辩护制度历史发展的经验,根据当前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程,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改革。

首先,大大地提前了律师介入诉讼的时间,除了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就可得到律师的法律帮助外,还采用了控、辩双方对等原则,公诉案件的辩护人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即可参与诉讼。这样就可以使犯罪嫌疑人和他的辩护人有相当充裕的时间和便利的条件准备他的辩护。

其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庭审中的权利扩大了。例如,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1)辩护律师自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2)辩护律师在开庭前“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3)赋予辩护律师庭前调查权和申请司法机关协助调查权。(4)在开庭审判时,法律赋予被告人及其委托辩护人参与法庭审理的全过程的权利,在法庭上有申请回避权,有当庭陈述权,有向被告人、证人、鉴定人发问权,有当庭出示辩护证据权,有向控诉证据进行反询问和质证之权,有同控方进行辩论权,有最后陈述权,有对一审判决不服的上诉权,等等。

再次,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法律援助制度。根据刑诉法第34条规定,对于因经济困难、行为能力受到限制者和可能被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案件,国家实行法律援助,不仅其政治意义重大,而且对这几种案件的公正审判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条件,它还意味着我国辩护制度正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同时,更有力地说明我国公正审判的标准在刑事辩护方面同联合国法律文件所规定的标准已基本协调一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第14条第3项中规定:“出席庭审并亲自替自己辩护或经由他自己所选择的法律援助进行辩护;如果他没有法律援助,要通知他享有这种权利;在司法利益有此需要的案件中,为他指定法律援助,而在他没有足够能力偿付法律援助的案件中,不要他自己付费。(注: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正)实务全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577页。)我国刚刚确立的法律援助制度,尽管在贯彻落实方面尚存问题很多,但它却符合世界范围内辩护制度发展的趋势和历史的规律,这一改革的重大举措,对公正审判,对民主与法制的发展,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护理程序理论篇9

关键词:护理查房;整体护理;护理程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99-02

近些年来,随着医院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护理查房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在新时期,改革护理查房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成为护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科学护理程序作为基本框架,把解决护理问题作为最终目的来进行的医院护理查房工作。.我院多科室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与完善整体护理查房工作,收到了了良好的效果。

1查房方法和质量评价

1.1护理查房方法:首先由科室的责任护士将病房的疑难和危重患者做为查房的对象并进行分类。在护士长主持下,责任护士要重点做好准备工作,每星期三夜班的护士,都要运用一定的护理程序,对所有分管的患者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并根据已经搜集到的患者有关的资料,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认真地阅读医师对疑难患者的病程记录、危重患者讨论的记录及所有住院患者每项检查的阳性体征等,不断的修订并完善护理之间计划的内容,要对护理计划工作来进行综合的评估,尤其要把那些危重疑难的护理诊断进行提交并讨论。这就要求护士长在查房之前,必须查阅相关病情的国内外先进护理经验,查找出本科护理的薄弱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来制订相应的查房计划,然后组织实施。并对全科的患者开展满意度的测评工作,及时地进行意见反馈。

护理程序理论篇10

[关键词]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创新

临床实习是护生在校学习的延续,在临床实习当中,可以将所学的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最近几年,护理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更多的护理生已经进入了临床实习当中。本文主要选择了2013年~2014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生70人,对其进行个性化的临床带教,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3年~2014年在我院实习的护理生70人,年龄最大为24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22±0.8)岁。其中2013年的护理生有30人,本科学历有10人,大专学历有15人,中专学历5人;2014年的护理生有40人,本科学历有12人,大专学历有18人,中专学历10人。2013年的护理生采取的是传统带教模式,2014年的护理生采取的是个性化的带教模式。两组护理生均有4名同一个科室的护师以上职称的带教老师带教,大专两人,本科两人。两组护理生在年龄、学历入科评估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013年的护理生,采取传统的带教模式。按照实纲,制订相关的教学计划,进行分层带教,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主要以教学经验为主。

对2014年的护理生,采取个性化的带教模式。把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在临床带教当中,对护理生进行恰当的评估,制订科学合理的带教计划,实施分层带教,对其进行效果评价,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在护生入科前,对护生的相关情况进行评估,比如理论水平、学习态度、动手能力等,进行问卷调查,对护生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其次,制定带教计划。需要所有的护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有协作精神,能灵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会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问题。护生需要有专科护理能力,会基础的护理操作,以及清楚的掌握护理文件书写原则。要求:本科护生要能够独立管理6~8病人,完成护理书写,灵活运用护理程序以及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查房以及科内小讲座;专科护生要能够独立管理4~6个病人,完成护理书写;中专护生需要进行一项护理操作表演。带教内容主要有:护理工作制度、服务标准、职业道德标准(医务人员)、专科基础知识及操作、护理程序、循证护理、整体护理、护理查房程序。

最后,分阶段带教。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当中,要注意分阶段带教。第一阶段,使护生对护理程序、护患沟通技巧都能够掌握,对科室的常见病、护理常规等熟悉起来。带教老师可以示范性的讲解,根据护生差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二阶段,护生要熟悉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第三阶段,运用护理程序,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护理,各个学历的护生,分别完成自己的护理计划。第四阶段,对护生薄弱部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做出评价。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两组间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护生出科考试成绩之比较:带教老师组织出科理论考试及操作考试,内容主要是专科基础护理理论、基本护理操作。两组护生的出科成绩之比较见下表(表1)。

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出科终末成绩,护士长对护生发放带教老师满意度评价表。两组护生的满意度之对比见下表(表2)。

3、讨论

采用个性化的临床带教模式,可以较好的巩固护生的理论知识,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对护生实施分层带教,会满足不同护生的个人需求,使护士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实习,从而提高护生的实习积极性及其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同时,还会增进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感情,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针对性的带教活动时,会和护生近距离的接触,使带教老师具有亲和力,提高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不同学历的护生在同科进行临床实习时,可以彼此进行交流,互相学习。本科护生会带动专科护生的理论学习以及护患沟通的技巧,同时专科护生也会向本科护生讲述操作技巧,两者取长补短,从而在临床实习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实践经验。

护理程序的应用,使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当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按照顺序对护生进行有序指导,对护生高度负责,多样化的带教形式,体现了临床带教个性化的特点,提高了带教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