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十篇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十篇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6:31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1

(一)继续加强装备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今年一是继续加强装备建设,要新购置电脑、传真机、照相机、同时要求派出所也要加强装备建设,年内购置电脑、刑勘箱和照相机,为今后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车辆、警械、枪支的管理,杜绝警车从事非警活动和非警人员驾驶警车的行为。二是要把建设资源林政标准股(站)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抓出成绩,抓出实效。严格按照《巴盟资源林政标准股(站)达标活动实施》与《巴盟资源林政标准股(站)达标活动考核办法》和旗局对林政站的《考核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逐步完善必要的办公设备;其次,建立林政管理机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争取年内建成标准站,为明年争创优秀站打好基础。三是加强林政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林政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制定学习制度,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

(二)认真开展“林业执法质量年”活动

为确保我旗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实现林业生态建设跨越式发展,按照盟局要求将二0__年确定为“林业执法质量年”。今年一是要对全体执法人员组织安排好法律、法规学习的活动,拓宽学法范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一到两次业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办案过程中,坚决杜绝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现象出现,坚持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维护法律和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二是贯彻“谁办案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执法主体明确、执法责任清晰、执法目标完备、保障措施有力、严格执行一案一卷建档制度,建立办理案件登记台帐。

(三)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工作

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建设环境,针对我旗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要开展一次“保护野生动物专项行动”,要通过调查摸底,进行精心组织安排部署,并且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措施。一是实行禁猎制度,明确规定随意猎捕野生动物是违法的,任何人都必须遵守禁猎制度。二是收缴猎捕工具,以此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危害。三是打防结合,由基层护林员、森林公安派出所、苏木镇林工站形成一个强大的护林网络。在交通要道设卡拦截,严厉打击偷猎行为,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育环境。四是加强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今年我们要对全旗境内的木材经营加工点进行专项整顿,坚持保护合法,取缔非法,规范经营,强化监督的原则,特别是对前山两一苏木的经营点进行重点整治,坚决取缔和关闭无证经营(加工)摊点以及流动带锯等非法设立的木材经营(加工)单位摊点,对非法经营(加工)木材的企业和个人要依法处理,严厉打击违法收购、经营、加工无林木采伐许可证,无木材运输证等非法来源木材的行为。五是过去两年禁止采挖苁蓉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开展禁挖苁蓉工作,使苁蓉这一珍贵野生植物得以休生养息,草场沙化退化问题得到减缓。继续加大禁挖苁蓉的宣传力度,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安排民警蹲点检查和设卡拦截,严厉打击非法采挖,收购苁蓉的行为。

(四)加大禁牧工作力度,确保禁牧成果

自二0__年以来,禁牧成为我盟巩固生态建设成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此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森林公安做为一支林业执法力量,具有其执法范围的特殊性,使之成为禁牧执法的主力军。二0__年禁牧工作首先要发挥护林中队与林工站的作用,定责任、完任务、保成果、责任明确到人,并且每月都要以政府督查工作的文件通报禁牧情况,表扬禁牧工作搞的好的苏木镇,对违规放牧现象严重的也将指名提出,以便及时改正。分局将随时抽调警力进行不定期的巡查,对禁牧难、问题多的地区进行重点检查,严肃查处,确保禁牧成果。

(五)强化采伐管理,狠抓林权证发放工作

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和超限额采伐。今年,我们一是严格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林木采伐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赁证采伐。采伐林木的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在申请采伐时,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凡未申领林权证的必须先申请林权证登记,核发林权证后再申请采伐林木。发证人员要严格控制采伐限额,按全盟下达的采伐计划组织实施,使森林限额采伐和凭证采伐林木的制度落到实处,从根本上制止乱砍滥伐的现象。此外,还要加强伐区更新造林的检查验收,逐步推行更新造林保证金制度,以保证林地的伐后更新。二是为了维护林权证的法律地位,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要把林权证发放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加大宣传力度,使林农明白发证的意义,积极配合发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发证队伍,保证发证工作的有力实施;加强业务培训,保证发证工作的高标准、高效率;做好发证后的检查验收和归档工作。通过精心组织实施,今年争取对原有森林、林木、林地要逐一登记造册,并逐步发证,对退耕还林地必须做到当年登记发证。

(六)加大宣传力度,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

今年,我们一是要自己学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防沙治沙法》、《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这四部法律,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学习,使林业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使全民逐步树立“严管林”的思想,认识到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二是加强对林政资源管护工作的信息报导。注重抓宣传工作,及时反映典型案件和动人事迹加大宣传力度,着重对《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林业法律法规进行宣传,印发传单和刷写标语,使人们转变观念,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有组织的宣传活动不少于3次,如“4·16”防火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都要对各项林业法律法规及防火知识进行宣传,做到人人都知法、懂法、守法,并且通过报刊、电视对典型案件进行及时曝光,为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形成较强舆论声势。

(七)积极开展森林公安工作的专项斗争

今年要开展至少2次专项行动,包括一次保护野生动物专项行动;一次打击盗伐、滥伐无证运输、非法收购木材的专项斗争,同时开展盟局组织的专项行动,确保每次行动都有安排、有部署、有重点、有成效,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做到“打、防、控”一体化,保护我旗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安全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2

关键词:天保工程;档案管理;初探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a

State-ownedforestfarmnaturalforestprotectionprojectfilemanagement

JiaYulingHuiFengShan,tianLi,lixin,HaoZhicheng,ZhuJiangang

(YananShibridgemountainforestrybureau,huanglingshaanxi727300)

abstract:naturalforestresourceconservationprojectarchivesisanimportantpartofprotectionengineeringconstructionistheimportantbasisofcomprehensiveevaluationqualityofprojectsandachievements.aftermanyyearsofpracticeandformedacompletesetoftianbaoengineeringarchivescollection,classification,sorting,anddailymanagementsystem.

Keywords:tianbaoengineering;Filemanagement;apreliminarystudy

延安市桥山林业局,下辖七个国有林场,始建于1962年,经营总面积251万亩,林业用地面积240万亩,其中有林地22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863.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5.5%。被誉为陕北黄土高原的一颗”绿色明珠”、“陕西的一叶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以来,有林地增加13.578万亩,新增未成林造林地4.12万亩,活立木蓄积增加160万余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86%提高到现在的95%,净增9个百分点。森林资源总量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由47.6立方米/公顷,提高到56.3立方米/公顷,每公顷提高了8.7立方米。新增13万余亩森林,增加森林蓄积量为29.8万立方米,天然林保护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考核工程质量和成果的重要依据。桥山林业局始终把天保工程档案管理作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建设,天保工程档案管理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1.国有林场天保工程档案归档的主要内容[1]

1.1工程管理

上级批复和下达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上级下达的木材生产、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人员分流安置等方面的年度计划;上级有关部门制定和的各种文件、管理办法、技术标准,本级上报的各种文件和材料,本级有关部门制定和的各类文件、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机构设置及职能、人员编制、领导任命等行政管理类材料;与上级主管部门和下级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书、项目责任书。工作总结,领导讲话、会议记录、纪要,会议材料、培训材料;工程自查、复查和核查报告,绩效考评报告,各种统计报表、验收报告材料;宣传报道、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材料,违法违纪事件的处理材料;案件举报材料及查处结果;工作简讯、简报等。

1.2木材停伐减产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采伐限额与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上级主管部门批复的伐区作业设计,采伐证、伐区检查验收资料,木材生产登记台账,年度统计报表等;人工林采伐试点的有关资料等。

1.3公益林建设

公益林建设实施方案,人工造林、电播造林、封山育林及其其他公益林建设项目的作业设计、协议书、合同书、责任书,招投标过程形成的资料,种苗供应的有关材料,施工文件,检查验收材料,施工监理资料,林权证发放情况,后期管护情况和经营利用情况,灾害损失和核销情况等。

1.4森林资源管护

森林资源管护实施方案,管护体系的组织结构,管护人员资料,管护责任书、合同书、协议书、管护项目招投标过程形成的资料;管护区基本情况(责任区、分布图、小班卡片等),管护日志与巡山记录,管护工作检查记录,管护人员培训、考核记录,管护站点、管护设备、管护标牌的建设、使用及维护情况;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违章用火、人畜破坏森林资源等记录和处罚情况,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毁林开垦和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事件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森林病虫害、火情火警、火灾及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林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保护森林资源宣传活动的记录;森林资源的调查、监测资料等。

1.5森林抚育、后备资源培育

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批复的作业设计、采伐证、施工合同、协议、责任书、招投标材料,检查验收资料,安置职工就业情况,年度统计报表等。

1.6富余人员分流安置

富余人员分流安置实施方案,在册与在岗职工明细、汇总表,分流到森林资源管护、公益林建设、森林培育、森林抚育、森林旅游、林下资源开发及其他分流渠道的相关材料;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情况,再就业情况,其他下岗职工明细、汇总表,享受经济补偿金、失业保险待遇或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情况;单位职工内部退养、停薪留职、自谋职业等人员的明细、汇总表及相关的合同书、协议书;混岗职工明细、汇总表、分流安置情况。

1.7社会保障政和政社性人员

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明细、汇总表,公捡法、文教卫生、社会公益事业等政社性人员明细、汇总表;分离学校、医院等企业办社会机构的执行情况。

1.8部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补偿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支付情况,管护合同、责任书、管护记录及检查验收报告等。

1.9资金到位和使用

各级下达的中央资金计划、地方配套资金计划、资金拨付文件、拨付凭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统计表、年度决算及相关材料;公益林建设、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等工程项目的结算清单,离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的明细、汇总表及凭证,工资及其他经费的支出凭证,部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补偿兑现支出凭证等。

1.10其他政策执行情况

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情况,森工企业主辅分离的情况;国有林场、国有森工企业改革的情况;后续产业发展的有关情况;示范点建设和工程效益监测的的有关资料等。

2.天保工程档案的分类[2]

按档案材料的性质和重要程度,分永久、长期和短期保管。其中、永久为50年以上,长期为15至50年,短期为3至15年。

2.1永久

2.1.1收发文卷

2.1.1.1本单位本年度的重要会议记录、纪要、便函存根、年度工作总结;机构设置及职能、职工花名册、领导任命、人员编制、调动、离退休及死亡人员等有关文件材料;局、县级以上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材料;违法违纪事件的处理材料,案件举报材料及查处结果。

2.1.1.2上级批复和下达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森林资源调查等基础资料;林权和经营权管理情况及变更情况。

2.1.2占用林地卷

2.1.2.1占地单位申请、林场上报文件、职工会议记录;

2.1.2.2省、市、局关于占用林地的批复文件;

2.1.2.3国有林林木采伐许可证;

2.1.2.4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2.1.2.5林业局与林场签订占用林地监管目标责任合同书;

2.1.2.6林场与护林员签订森林资源安全监管合同;

2.1.2.7行政被许可监督检查登记表;

2.1.2.8林场与占地单位签订的防火合同。

2.1.3影像卷

本单位在本年度重要活动中形成的音像及电子介质资料。

2.1.4基础建设卷

2.1.4.1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卷省、市、局关于林场危旧房改造的批复文件、资金批复文件、资金拨付材料;招、投标单位资料、招标结果通知书;林场危旧房改造设计图纸;材料验收单、施工记录、整改通知书、施工监理资料;工程验收申请、检查验收单、预算、决算材料。

2.1.4.2管护站、管护设备、管护标牌的建设、使用及维护情况、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卷项目相关文件、规章制度、相关合同、设计文件、图纸、施工日志、检查验收单、预算、决算材料。

2.1.4.3贫困林场项目建设卷项目相关文件、规章制度、相关合同、设计文件、图纸、施工日志、检查验收单、预算、决算材料。

2.1.5林政案件卷

2.1.5.1一般程序类包括案卷来源、立案登记表、询问笔录、勘验笔录、鉴定书、指派通知书、(受指派人)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处罚事前告知笔录、处罚意见书、处罚决定书、处罚诉权通知书、送达回证、处罚票据、备考表。

2.1.5.2简易程序类包括询问笔录、当场处罚决定书、处罚票据等。违章用火、火情、火灾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毁林开垦和侵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事件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自然灾害类:自然灾害、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报告、处理和损失情况;

2.2长期

2.2.1收发文卷

2.2.1.1本单位本年度的:

发文、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规章制度、本级上报的各种文件和材料、各种统计报表、宣传报道、相关的资金使用情况。

2.2.1.2上级批准和下达的:

有关部门制定和的各种文件、管理办法、技术标准、下达的木材生产、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后备资源培育、森林抚育、人员分流安置等方面的年度计划。

2.2.2局场合同卷

局与场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局与场签订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合同书;局与场签订的防汛目标责任书;场长与副场长、检查站站长、管护区主任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场长与副场长、检查站站长、管护区主任签订的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合同书。

2.2.3森林资源管护人员档案卷

个人身份证复印件;个人申请书;管理中心聘书;个人的基本情况;护林员推荐表;森林管护责任书;森林管护责任卡;场长与管护人员签订的森林管护合同书(附有图纸)。

2.2.4重点公益林卷

局与场签订的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场长与护林员签订的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

2.3短期

2.3.1收发文卷

2.3.1.1本单位本年度的:会议通知、会议材料、培训材料、工作简讯、简报。

2.3.1.2上级的文件:领导讲话、一般的文件、材料。

2.3.2防火宣传卷

防火会议记录、检查站、宣传站防火宣传记录;森林防火隐患排查、清查登记表、隐患整改通知单、稽查登记表;半专业扑火队员体能训练资料;护林员防火专业知识培训材料。告林区居民书、森林防火保证书、森林防火提醒书;痴、呆、傻三种人防火监管合同书;吊庄地防火责任合同书;与辖区村组、煤矿、石场等企事业单位签订的森林防火责任合同书;与林场职工签订的职工摩托车安全驾驶合同书。

2.3.3值班记录卷电台、电话、了望台值班记录。

2.3.4日志卷护林员巡山日志;管理人员工作日志。

3.天保工程档案日常管理

3.1建立健全档案的立卷、归档、借阅、保管、交接、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

3.2查阅档案要严格履行保密手续。查阅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天保工程档案必须经过分管档案工作的行政领导及保密部门批准;查阅公开的档案,必须经过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摘录和复制档案,必须经过天保工程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3.3借阅档案要办理借阅审批、登记手续,按期归还,防止丢失。借用者应负责借用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不得擅自转借,不得折叠、剪贴或抽取、拆散档案,严禁在档案上勾画、涂抹、填注、加字、改字或以其他方式损害档案的原貌。

3.4保管期限已到或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必须由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负责编制销毁清册,经本部门档案鉴定领导小组鉴定批准,由两人以上进行集中销毁,鉴定销毁清册立为永久卷保管。

3.5在天保工程建设活动中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档案材料,必须定期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机构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已有或者拒绝归档。

3.6档案管理人员要相对稳定,如有变动,要做好交接工作,在移交时按卷、册对照目录清点交接,双方签字。

3.7做好档案安全防护工作,档案室应配备防火、防盗、防潮防光、防鼠、防虫、防霉、防尘等安全防护措施。

3.8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提高查阅的速度,积极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4.天保工程电子档案

4.1电子档案的特点:便于管理,查阅方便,查阅范围广,不受地域限制,节约资金。

4.2建立电子档案方法:电子档案是在文字档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每个单位按照前面建文字档案的要求,做好文字档案的分类、立卷、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文字档案按照保存期限、文件的分类(收文、本单位发文)形成电子版的卷内目录,并按分类文件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我们将电子版的卷内目录做为电子档案的基础目录。

文件分类查询目录

4.3天保档案查询

4.3.1建立档案查询系统

延安市桥山林业局天保工程档案查询系统

4.3.2、建立查询目录

①、按年度查询

②、按机构(问题)查询

③、按各林场查询

按机构(问题)查询

1、行政类2、人事类3、计财类

4、林政类5、生产类6、基建类

7、重要档案局8、影、音类9、实物类

4.3.3进入查询界面

按年度查询

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按各林场查询

1、大岔林场2、上畛子林场3、柳芽林场

4、双龙林场5、店头林场6、腰坪林场

7、建庄林场电子版的

4.3.4查询界面与建立的文件分类文件夹建立链接、本单位全年发文的电子版与发文目录形成链接,最终就完成了本单位的电子档案。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森林资源保护、职工就业安置、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天保工程档案给我们记载了真实的工程管理工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天保工程管理奠定了基础。因此,天保工程档案管理还需要我们去探索,使之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3

关键词:南川区;森林碳汇;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20704

1引言

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在林业中主要是指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据资料显示,森林面积虽然只占陆地总面积的1/3,但森林植被区的碳储量几乎占到了陆地碳库总量的一半。森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森林碳汇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经济的“碳吸收”手段。所以,积极开展碳汇工作,有利于我国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林业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生态安全建设;有利于我国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2南川区森林资源概况

2.1地理位置

南川区位于重庆市东南部,界于东经106°54′~107°27′、北纬28°46′~29°30′之间。东与武隆县、贵州省道真县毗邻,南与贵州省桐梓县、正安县接壤,西靠巴南区、綦江区、万盛区,北与涪陵区相连。市境内东西宽52.5km,南北长80.25km,幅员面积2601.92km2。距离重庆市中心120km。

2.2植被概况

森林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系,中亚热带常绿季雨林。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现有原生森林植被已经很少,仅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深山沟及山顶存留少量的中亚热带典型的次生常绿阔叶林,现在的次生植被大部分是人工杉木和马尾松,其林下植被随着地形、地类、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而不同。立地类型为Ⅰ、Ⅱ类林地土壤肥沃深厚、林下阴凉、空气湿润;Ⅲ、Ⅳ类土壤肥力差、光照强、干旱。构成森林资源的植物,针叶林以马尾松、杉树、柏树为主;阔叶林有枫香、楠木、栎类、桉树、千丈、香樟、泡桐、洋槐、桦木等;竹林有楠竹、金佛山方竹、慈竹、水竹、平竹等。

2.3南川区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数据,南川区林业用地面积为152856.33hm2,其中乔木林面积105759.11hm2,占林地面积的69.19%;竹林面积12972.41hm2,占8.49%;疏林地面积327.90hm2,占0.21%;灌木林面积30071.67hm2,占19.67%;宜林地面积1100.20hm2,占0.72%;未成造面积1758.08hm2,占1.15%;苗圃地面积651.75hm2,占0.43%;无立木林地面积为210.30hm2,占0.14%;辅助生产用地面积4.91hm2。

南川区活立木总蓄积为7613178m3。其中乔木林蓄积7546707m3,占总蓄积的99.13%;疏林地蓄积5032m3,占0.07%;散生木蓄积3651m3,占0.05%;四旁树蓄积57788m3,占0.76%。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3.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我区森林资源丰富。最近的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表明,我区现有林地面积15万hm2,活立木蓄积761万m3。而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森林每产生1t干物质,可以吸收1.6t二氧化碳,释放出1.2t氧气;森林每长出1m3的蓄积量,大约可吸收固定350kg的二氧化碳。

(2)环境条件适宜。我区处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常年均温度在16℃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适于大多数林木生长。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响应国际社会行动的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水资源短缺,加剧土壤侵蚀,恶化地区干旱,扰动种植周期,破坏生态平衡,传播新型疾病,危害人类健康,不仅影响全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积极行动,先后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国政府已于2002年8月正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面临减排的国际压力正越来越大。为应对全球变化,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使我国林业等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碳汇项目,能增加森林绿化面积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为提高我国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2)地方林业生态建设的需要。全区森林生态功能等级不高,山地森林林分质量较差,生态防护效益较低,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重。而大面积灭荒需投入大量资金,在当前地方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引进碳汇造林项目的建设资金快速灭荒造林、绿化南川、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是迫切需要的。

(3)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南川区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区政府大手笔规划城市建设的蓝图,让全区人民致富奔小康。在此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必须全面结合起来,共同实现科学发展,才能使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形成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以牺牲能源和环境资源为代价来换取某种经济增长,带来的只是一时的经济数字的增高,留下的却是长远的危害和隐患。因此,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南川区森林覆盖率,建设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为子孙后代和外来投资商营造一个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碳汇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4项目建设原则

(1)坚持增加森林碳汇与减少森林碳排放相结合的原则。森林碳汇生态工程建设既要重视森林培育,通过提高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来增强森林碳汇能力,又要重视营造林过程的措施选择,通过加强植被保护、土壤保护等生态保护措施来减少营造林过程的碳排放。

(2)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阔叶树种,并根据造林对象预期的主要功能有目的地进行造林实施方案,在不影响主要功能发挥的前提下,根据环境景观美化的需要适当配置一些观赏性树种,达到生态效益与绿化美化协调统一的目的。

(3)坚持突出重点,相对集中的原则。因害设防,营造地点优先安排在生态脆弱、生态区位重要和交通方便的林地,并尽可能做到自然地理位置上(而非行政管理区等)相对集中,以便于建设管理。

(4)坚持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营造林优先考虑宜林荒山荒地、疏残林(残次林)、低效纯松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丰林,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区位重要且生态功能脆弱的林地。

(5)坚持产业发展、扶贫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5项目建设内容

5.1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主要分布在东城、南城、合溪、太平、骑龙、鱼泉等21个乡镇及1个国有林场(乐村林场)。

5.2项目建设目标

以扩大森林面积,提高现有森林质量,全面提升森林生物量和储碳能力,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目的,满足我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从2008年开始启动实施全区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利用5年的时间,补植造林1172.76hm2,抚育现有森林5386.0hm2。

5.4项目建设期及进度

项目建设计划分5年完成,即2008~2012年:2008年2685.08hm2、2009年1600.02hm2、2010年958.35hm2、2011年1017.34hm2、2012年297.97hm2(表1和表2)。

5.5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2941.9798万元,资金来源为业主自筹、银行贷款。

6项目建设主要技术措施

6.1补植

补植对象为生态功能等级较低的疏残林(残次林),主要是郁闭度在0.2以下的人工林。林地内有部分幼树,而且分布较均匀,有一定的天然更新能力,有望通过套种补植、加强抚育,提高其生态功能等级。通过套种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功能高的乡土阔叶树种,能有效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表3)。

6.1.1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的原则是在满足改造种植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破坏原有的森林植被。严禁采用全面劈山、炼山、全垦的清理方式,以有利于保护物种,增加土壤有机质。人工造林类型采用带状清理或小块状清理的方式,全面清理杂草,对原有的阔叶树和灌丛应尽量保留。

6.1.2整地备耕

为了不破坏原生态环境和有利于水土保持,采用人工明穴整地方法,整地时间宜早不宜迟,行距沿等高线水平方向排列,在行间按株距定植穴。①挖明穴:生穴规格40cm×40cm×30cm,挖出的穴土表土与心土分开堆放;②施基肥回土:等穴土风化1个月左右,进行施基肥回土,先回表土至1/3穴~1/2穴满,再进行施基肥,最后回土至满穴。基肥以复合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每穴施0.3kg,有机肥每穴施0.5kg。要求在种植前一年的冬季完成整地备耕工作。

6.1.3苗木

选择顶芽饱满、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营养袋苗或裸根苗。苗龄为一年生以上,苗高35cm、地径0.4cm以上。要求苗木具有生产经营许可、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检查合格和种源地标签,禁止使用无证、来源不清、带病虫害的不合格苗上山造林。裸根苗造林必须用黄泥浆浆根,切实做好苗木的遮荫保湿工作,确保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碳汇造林项目优先采用就地育苗或就近调苗,减少长距离运苗等活动造成的碳泄漏。

6.1.4补植密度

每亩补植株数不低于55株。

6.1.5栽植

(1)种苗质量要求:刺槐、枫香、日本落叶松、杉木、水杉、柳杉以裸根苗为主,苗高6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马尾松、柏木、桉树等以营养袋苗为主,苗高5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

(2)栽植:选择春季雨天、雨后种植,种植前裸根苗要先用含磷肥2%的黄泥浆根,并剪去嫩叶,营养袋苗要取去袋子种植,栽植时必须要做到“栽正、舒根、踩实、适当深栽”。

(3)树种选择: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造林树种优先选择固定二氧化碳能力强的树种,选择稳定性好、抗逆性强、生态景观效益好的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和景观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柳杉、柏木、桉树、刺槐、水杉、枫香等,提倡多树种造林和营造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以设计造林树种为主,可以随机混交一些相适应的伴生树种,但混交比例不超过30%,采用随机混交或行间混交方式进行种植,最终形成多树种阔叶混交林,防止树种单一化。

(4)补植:栽植后1个月要全面检查成活率,发现死株、漏栽的应及时补植。

6.1.6抚育管护

(1)幼林抚育:造林后连续抚育3年,每年2次,在5~9月进行,抚育措施包括除草、扩穴松土、培土、挖施肥穴、和追肥等,每株施复合肥0.2kg/次(共两次),施肥后要将肥料用土覆盖好。要求对造林地上的原生乡土阔叶幼树、幼苗一并进行抚育施肥。

(2)管护:在造林3年后直至项目结束期间,要对未成林地加强巡视管护,采取长期封禁措施,如在项目区内有代表性的地点设立长期可视性的项目宣传牌,加强宣传教育,避免人畜进入林区破坏。配备专职护林员经常巡视管护,严禁放牧、烧地、割草、采脂采药、毁林开荒和捕杀动物等破坏林地和破坏生态的行为,同时注意观测和记录病虫害等情况,及时报告林业部门进行核查和治理。

6.2抚育

6.2.1森林抚育

主要针对林分密度过大(一般郁闭度在0.7以上)、低效纯林、未经营或经营不当林、存在有病死木等不健康林分,伐除部分林木,以调整林分密度、树种组成,改善森林生长条件(表4)。

森林抚育方式包括:透光伐、生长伐。

透光伐在幼龄林进行,对人工纯林中主要伐除过密和质量低劣、无培育前途的林木。施工作业时,将林分内影响林木生长的灌木、藤刺和杂草割除,剃打枯死枝条,将割除的灌木和草本带状堆放于植株根部,以利于保持水土和增加土壤肥力。抚育时要防止误伤砍断幼苗幼树,防止山火烧毁。采伐强度最小10%,最大15%。需采伐活立林蓄积2046.8m3。

生长伐是在中龄林阶段进行,伐除无培育前途的林木,加速保留木的直径生长,促进森林单位面积碳储量的增加。采伐强度一般在10%,最大不超过15%。需采伐活立林蓄积510.7m3。

6.2.2复壮

选择郁闭度在大于0.2~0.6的人工林分,采取施肥(土壤诊断缺肥)、平茬促萌(萌生能力较强的树种,受过度砍伐形成的低效林分)、防旱排涝(以干旱、湿涝为主要原因导致的低效林)、松土除杂(抚育管理不善,杂灌丛生,林地荒芜的幼龄林)等培育措施促进中幼龄林的生长。

7项目效益预测

7.1生态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对调节本地区的气候、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用,为我区群众提供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优质的饮用水源。通过碳汇工程林的实施,可增加碳汇积累量,对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保护和社区发展起到重要贡献,碳汇工程林可以提升森林的多种效益,同时,可以提高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气候的意识。

7.2社会效益

(1)促进南川经济可持续发展。

项目的实施,能增加南川森林覆盖率、营造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和建设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从而吸引更多投资商到当地投资和居住,同时依靠得天独厚、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可以促进南川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加速农民致富奔小康意义重大。

(2)提供就业机会。

项目的实施,在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工序都需要雇请大批临时工,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

(3)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

碳汇项目拓宽了林业建设的资金供给,促进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碳汇造林将有助加快南川区灭荒造林、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增加当地森林覆盖率和建设富裕绿色家园。同时,本项目建设科学的管理方法、措施将在建设区起到一个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林业生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3经济效益

项目的实施,不仅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增加林分面积6558hm2,按年均生长量15m3/hm2计算,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698370m3,按出材率52.5%,木材市场价450元/m3计算,项目森林林产品总值2324万元。

参考文献:

[1]石洪艾,严敏悦.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森林碳汇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5(4).

[2]盖军元,肖扬.基于增强碳汇能力的城市森林建设探讨――以徐州市为例[J].绿色科技,2013(4).

[3]张颖.中国森林碳汇价值核算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6).

[4]张颖,吴丽莉.森林碳汇研究与碳汇经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

[5]漆雁斌,张艳.中国试点森林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4).

[6]孙根紧.我国西部地区森林碳汇估算及潜力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13).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4

【论文关键词】 森林低碳经济发展

引言

低碳经济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经济质量、环境保护水平都有质的提升和转变,是对传统能源利用、产业结构的挑战。森林在低碳经济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产加工等可通过新技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开发生物质能源来达到低排放,减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坏、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森林面积,利用科学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增强碳汇功能;建立造林与更新长效机制,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使经营主体保持积极性,使森林经营与林农致富紧密结合,实现持续碳汇。本文就森林低碳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发展森林低碳经济的作用

1.1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碳库

森林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森林植物体内和森林土壤中。同时,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稳定。同样,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库,固碳的时间可达几十年、上百年。统计分析表明,通过植树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远低于核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各种工业活动减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占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固定太阳能总量的多一半,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树苗长成大树,不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时吸收和储藏了太阳能。因此,选用那些易繁殖、萌发力强、能固氮、生长快、热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强的树种,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和阳光,就可以达到固碳储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种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结构复杂,树叶表面不平,多绒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大量飘尘。杜鹃、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氯化氢、氧化锌等有害气体。松属、圆柏属、云杉属、桦木等许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杀菌素,可杀死各种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喷洒各种杀虫剂或杀菌药来消除环境污染,不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较高的成本。

1.4减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们投资、投劳耗用水泥、钢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种拦水、蓄水工程,不仅耗费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产生了污染。当使用寿命结束时,清理报废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拦蓄降水,调节径流,减少洪涝灾害的成本远低于修建水库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

1.5降低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与能源消耗

近年来,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增加的趋势。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调水、防洪、减灾,不仅需要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质与能量投入。森林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或减缓洪涝、干旱灾害,保持和维护有利的生产环境,减少了化石养分或能耗投入,使农作物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从而降低了灾害控制和恢复成本,减少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有着良好的影响,森林生态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嗅觉,使人精神放松,增进人体健康。同时,森林也是人们旅游、爬山、远足,甚至探险的场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条件下,意味着用于调温、调湿、滞尘的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及其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降低。

1.7林产品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持续利用的优势,是大有希望的新兴的绿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为生物类的材料,以及各种非木质林产品,不论作为能源,还是作为生产、生活资料,都是一种低碳经济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

2. 促进森林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2.1加快造林绿化步伐

围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及长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湿地及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商品林基地建设等林业重点工程。制定和实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油茶等木本粮油等林业重点工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开展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实行木材加工产品“下乡”补贴试点,推动低碳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在增加森林面积的同时,增加森林碳汇。

2.2实施森林经营工程

目前,我国大多数森林属于生物量密度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积很低,这是增加森林碳汇的最大潜力之所在。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将森林经营作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这既符合国际林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也是未来气候谈判增汇减排的重要筹码。因此,应尽快启动《全国森林经营工程》,同时应积极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提高森林蓄积量,增加森林碳汇。

2.3开展碳汇造林试点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2.4提供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2.5引导全社会参与低碳发展

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5

关键词林业碳汇;项目;评价;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F32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02-0243-01

2001年的《波恩政治协议》和《马拉喀什协定》同意将造林、再造林等森林碳汇项目作为第一承诺期合格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意味着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抵消其部分温室气体排放量,这是一项对林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林业的生态服务功能在经济上得到全社会承认,并进入一个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回报的时代[1]。

林业碳汇的概念就是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或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政策管理和碳贸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范畴。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至此,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正式启动,并进入实质性的项目操作阶段。

1在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必要性

1.1引进林业建设的额外资金

当前,我国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较为单一的政府财政拨付。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对林业建设的投资规模和力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但面对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要求,林业建设工作更加繁重,任务更加艰巨,形势更加复杂。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是林业大省,也是林业强省。目前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中有5项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关。在现有林业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参与黑龙江省林业建设,将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拓宽了林业建设资金的供给渠道,促进黑龙江省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2引进新进的造林技术

黑龙江省实施的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除速生丰产林工程,有5项属于生态建设工程,植被恢复和森林保护是这几大工程的主要内容,都与林业碳汇项目相关。经过20多年的植被恢复活动后,目前可供造林的土地多为困难地段,特别是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和石质山区,造林难度很大,要求技术含量很高,而我国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需要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同时,我国人工林平均蓄积量为34.67m3/hm2,年生长量仅3.36m3/hm2[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由于不合理的营林、造林、采伐和更新作业措施,我国人工林存在严重的地力退化现象。因此,需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营造林理论与管理技术,提高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与固碳能力。

2黑龙江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行性

从树木生长规律以及地域特点看,北方的森林尤其是黑龙江省的森林更适合林业碳汇项目。目前开展的国际碳汇项目时间在50年左右,要求在项目期内不能采伐。黑龙江省大部分树种虽然生长缓慢,待其生长成熟期与碳汇项目时间要求基本吻合。在碳汇项目期内,只要经营得当,森林就会一直处于较好的生长状态,起到长期吸碳和固碳作用。项目期结束,森林也达到自然成熟,成为可以利用的木材,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佳的协调和结合[3]。从这一点上讲,黑龙江省森林树种具有更大的实施林业碳汇项目的优势。

3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价值评价

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林业经营总面积3145万hm2,其中森林总面积1919万hm2,活立木蓄积达15.7亿m3,占全国总量的13.85%,森林覆盖率43.6%[4]。丰富的森林资源为黑龙江省乃至国家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林业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同时黑龙江省丰富的森林资源也是个巨大的碳库。

3.1黑龙江省森林碳储量评价

(1)森林碳汇量只计算林木生物量固碳量。

林木生物碳储量(Q)=森林蓄积量×蓄积扩大系数×容积系数×含碳率

=V×1.9×0.5×0.5

=7.46亿t

式中,Q:林木生物碳储量;V:森林活立木蓄积量(V=15.7);1.9为蓄积扩大系数;0.5为容积系数;0.5为树木含碳率。

(2)森林碳汇量包括林木生物碳储量、林下植物碳储量和林地碳储量。

森林全部碳储量=树木生物量固碳量+林下植物固碳量+林地固碳量

=Q+0.195Q+1.244Q

=18.19亿t

式中,0.195为林下植物固碳量换算系数,1.244为林地固碳量换算系数。

3.2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价值评价

黑龙江省目前森林生物碳储量为7.46亿t碳,按当前国(下转第246页)

(上接第243页)

际上碳汇价格11美元/t计算,目前黑龙江省林木生物碳汇价值为82.06亿美元,合人民币560亿元。同时吸收二氧化碳27.35亿t,释放氧气19.89亿t,释放氧价值达11934亿元(表2)。说明目前黑龙江省森林碳汇价值可以有560亿元进入森林碳贸易市场。如果考虑林下植物固碳和林地固碳,则目前森林全部碳汇量为18.19亿t碳(表1),碳汇价值为1366亿元,但森林全部固碳量不应进入森林碳贸易之中。

4参考文献

[1]李怒云.中国林业碳汇[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4.

[2]陈根长.也谈林业的历史性转变[J].绿色中国:理论版,2004(Z1):64-66.

[3]李顺龙.森林碳汇问题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6:136.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6

[关键词]:森工企业;审计;探析

森工企业是一个处于特殊行业的工业体系,除具备工业企业为社会提供产品实现其经济效益的价值功能外,还肩负培育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使命。同时,还独立承办社会功能相关的教育、卫生、公检法等事业单位。特别是近年天保工程的实施,还负担政府天保补助专项资金的核算。

一、森工企业审计的各个阶段所应关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阶段应关注的问题

1、企业和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是否合理,有无乱挤滥摊成本现象,成本的计算及结算方法各期是否一致林业生产各项目中,有相当多的生产项目是露天作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受自然资源作业条件影响很大,如营林生产、木材采伐、木材运输、贮木等生产项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运输距离、不同的林场等级等,都直接影响到有关生产项目支出和单位成本的高低。这就要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特别注意企业是否将营林生产和木材生产严格区别按照设计资料定额成本分设明细帐核算,并且与历史成本相比较。使我们能复核产品成本是否真实。

2、当期费用是否存在挂帐问题有无为完成利润指标将当期负担的成本费用虚列在预付帐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中,不计人当期损益。审计时重点检查“待摊费用”、“其他应收款”的列帐依据是否充分、合理,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在受益期限进行计提摊销,有无挂帐现象。

3、育林基金是否按规定比例足额提取,是否存在为完成利润指标,少提育林基金的现象维简费是否在规定的限额内使用。育林基金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营林三项费用是否有串项、虚列现象。营林道路、营林设施是否附竣工验收单,营林设备购置是否有发票。

4、企业各种收入特别是容易游离于体外循环的耕地经营和租金收入,固定资产和土地出售出租变现收入是否做到应收尽收,是否全部计入财务决算,有无在预收帐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等帐户上留存各项收入,有无帐外设帐、私设“小金库”现象。企业有无为完成利润指标,虚列销售网点,虚拟销售客户,虚开销售发票,虚列应收帐款和销售收入。

5、各项财产损失是否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处理,有无未经过审批和超越权限的现象。各类固定资产变卖是否按规定履行了审批手续;破产、兼并、出租、出售、转让、无偿调出等使企业固定资产发生变动时,是否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评估,是否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审批。

(二)实质性测试过程中应关注的问题

1、由于林业局作为被审计企业所属基层汇总单位较多,根据重要原则,可抽取一定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对其他崩属单位会计报表进行审阅和分析性复核。审计时,除抽取财务科,营林处、贮木场等重点单托进行详细审计外,还要根据采伐量或汇总资产额抽取—定数量的林场和经营所进行审计,样本的抽取一般应达到样本资产额占被审单岜总资产额的75%以上。并根据上述样本审计结果考虑是否执行扩大实质性测试审计范围。以降低审计风险。

2、执行审计过程中,对重要的报表项目应重点加以关注,实行打破常规抽样式实质测试程序,凡当期发生额度较大的应进行抽样。例如:银行存款,重要的债权债务等应加以函证。如未能获得回函,须执行替代审计程序加以证实。对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应进行抽查盘点,以证实其存在性。对固定资产折旧,应计利息及税金等要进行复核测算,以证实被审计单位计提的准确性。

3、审计计划关注的问题应该实施必要的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报告的结论。

4、首先获取被审计单位汇总报表及所属单位个别会计报表,核实汇总过程的正确性。企业是否对内部往来即财产清查、资金清理进行核实后对证。确保报表真实准确合法。还要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实行委托经营,承包经营单位的收入,成本利润等是否纳入企业财务决算,确保报表的真实合法。

(三)在报告阶段应关注的问题

森工企业的财务报告实行先报后审的决算报批程序,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未调整不符事项,披审计单位既使同意调整,也不能调整当期财务决算。因此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在出具审计报告时,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部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披露反映,导致审计报告基本上为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能否改变森工企业的决算报批程序。先审后报以体现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转贴于

二、森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创新的思路

森工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与方法创新,是经济责任审计实践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从审计依据及目的来看,森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要求高、政策性强、责任大、风险大,这就要求对森工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理论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一)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有效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制定森工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可信性和权威性,维护审计人员自身的权益。

1、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在执行经济责任审计前做到充分准备,科学合理制定审计方案,审计实施中强调重要性水平分析,积极运用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方法,充分发挥审计的三级复审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切实规避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充分运用现有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网络经营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网络审计,逐步构建一个适应信息化的创新审计模式——效益跟踪·消耗监控·联网核查,达到全方位优化森工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同时。把座谈的方式运用到审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广泛搜集被审计企业领导人员的政绩、决策过程廉洁自律、存在不足等方面的问题,调动企业员工参与审计的积极性,为发现财务账目上难以反映的政绩和问题服务。

2、年度审计与“与离岗待审”相结合

根据森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应该对企业领导人员实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的过程中,首先采取“离岗待审”的原则,先免除现岗位,待审计报告形成后,组织部门再进行相应的组织处理。其次对轮任的领导人员必须按照“在岗审计”的原则进行,避免现任领导对审计的干预,正确运用年度审计的成果。

3、强化审计独立性监督

将国家审计署的行政级别提高到高检院和高法院的地位,对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从审计经费到人事安排独立行使职权。省级审计机关对县以上审计机关实行垂直领导,地、县级审计机关向省级审计机关负责,实行省审计厅长负责制,人事和经费完全独立。继续实行地方审计机关向当地政府和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便于当地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及时了解审计情况,加强对财政和有关部门的监督。在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审计人员培训,使审计人员掌握宏观经济知识,网络知识和国家干部监督制度及廉政制度,熟知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一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审计关系,坚持“审、帮、促”的原则,立足于通过审计为森工企业提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有用信息,促进企业、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素养,包括道德素养、哲理素养和人生素养,树立起廉洁从审的良好形象。

(二)建立森林资产审计评价机制

森林资产包括林地以及林地上生长的林木和动植物资源,它是森工企业的重要资产,所以在开展森工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必须把森林资产审计作为主要的审计内容。

1、森林资产审计评价模式

采取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与年度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逐步建立企业领导入任期与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经理期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反映企业领导人在任期内的森林资源增长情况,使审计报告森林资产增长指标更真实可靠。另外还避免了为审计而进行单独的森林资产清查的资金支出。

2、年度森林资产消长审计方法

采用财务审计与伐区作业现场核查的方法进行。财务审计应侧重审计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建设项目的立项与批准、资金来源、工程竣工结算等情况;审查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和结余的真实性、合法性,核查有无预算内转预算外等问题;审查木材经销收入是否按规定进行核算,木材售价是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集体定价或实行竞价销售,有无私设小金库设账外账等问题一伐区作业现场核查采取随机抽样布点的方法确定被核查作业小班。对被核查小班分别实施全林每木调查,确定伐区内的采伐量,遗弃木材及作业质量情况,然后统计汇总。同时对林场所有生产作业的采伐伐区与上级拨交的伐区进行核对,核查有无无证采伐或乱砍滥伐的现象。

3、森林经营目标审计评价

森林经营目标审计评价内容主要有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营林工作质量与成果(育苗生产、更新造林、森林抚育,低价林改造);森林保护情况(林政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管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封山育林);林业科研工作情况等。

(三)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森工企业是森林生态建设的主体,保护发展森林资源是缓解环境危机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所以在森工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建立森林生态效益审计评价机制是完全必要的。

1、森林生态效益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增长率;国土保护程度(可用防护林比率和天然林比重来表示);水土保持程度(可用水土流失面积指数、洪涝灾害次数和水资源贮存量等指标来表示);森林保护(可用自然保护区比重、野生动植物保存量、森林受灾比率来表示)。

2、森林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效盏补偿基金收人、支出情况;森林公顷蓄积量、生长量、木材产量及其他林产品、林副产品产量、产值。人工林公顷面积蓄积量;木材生产,术材加工劳动生产率;林价;森林资源利用事和木材利用率;木材生产成本和利润指标。

3、森林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7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正式出现在英国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1]。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缓解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2]。当前,全球正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我国也必须确定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加快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直接的途径[3]。大力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建设碳汇林业,通过增加碳汇达到减排的目的,是历史赋予我国林业的新的发展契机。推进传统林业管理、林业政策、森林经营的内部变革,有助于实现高效和低污染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绿色发展模式。

1森林在低碳经济中的作用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至关重要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首先,森林是利用太阳能的最大载体。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动物依靠将这些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和热能来完成生命的整个过程。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承担着太阳能转换的主体任务,成为地球生命系统的能量库。森林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宝库[5]。

其次,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一共储存了约2.48亿t碳,其中有1.15亿t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6]。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科学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对碳的吸收。森林通过生物过程固定二氧化碳,与工业直接减排相比,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综合效益大等优点[7]。

第三,森林蓄水保土的功能减少了采用人工的土石方工程,节省了能耗。茂密的林冠可以截留降雨量的15%~40%。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可以吸收降雨量的50%~80%,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森林在减少径流和蓄水的同时,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的损失,从而大大降低了农林业发展对化工产品、化肥和化石燃料的需求,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和温室气体排放[8]。

第四,森林净化环境的功能可减少或消除各种污染物排放。森林能有效地吸收和减缓大气污染物,每公顷森林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的年吸收量分别为748t,0.38t和22t[9]。中国森林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达0.32亿t,年滞尘量达到50.01亿t[10],相当于数以亿计空气净化设备的作用。森林通过吸收各种污染物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意味着各种人工设备使用数量和时间的减少,同时也降低了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数量。

第五,森林可提供多种多样的林产品。森林提供的产品包括林木产品和非木产品,如林果、林药、林脂、林胶等,以及森林动物、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作为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第4大战略能源资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优点,而且还有占地少、一次种植长期持续利用的优势,是新兴的绿色能源。

第六,森林维护生态安全,降低物质与能源消耗。森林能够调节气候,控制泥石流、固定沙丘、防治荒漠化以及保护农田、堤岸,减少风、雨、气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人与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使农业和畜牧业在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发展并获得高收益,降低了生态系统调控的物质和能源消耗。

2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内涵

林业低碳经济是指在林业经济活动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的方法和手段,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林业碳源,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林业低碳经济的内涵是在不影响林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降低林业生产经营和经济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林业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实现经营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低碳化。通过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并增加森林碳汇,可以抵消或中和化石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利于实现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目标,最终实现林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是通过积极有效地贯彻低碳发展理念,利用或开发、应用新的低碳技术,在有效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林业经济产品和经济产出,从而减缓气候变暖,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11],以实现全社会的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3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将森林和森林管理纳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的共识。通过科学设计,可在实现低成本减排的同时带来多重效益。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可与适应气候变化形成协同效应。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避免毁林等方面的努力,就是将相关资源在自然碳汇方面的价值转化为具体的经济效益,与其所具有的其他价值进行综合的权衡,从而引导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朝低碳方向转型[12]。而我国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具有以下几种路径。

3.1建设低碳森林培育业

森林培育措施都是为增加林木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以达到高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客观上都可以增加碳汇。但如果营林措施不合理,可能导致增加碳排放,有的甚至变为碳源。例如,我国南方的全垦整地和炼山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从长远看不利于碳汇。建设低碳森林培育业,就是要利用现代科技、现代化管理等手段,实现科学经营,加强速生丰产林、珍贵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能源林的建设以及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生态公益林的营造、保护和改善,加大森林资源培育的力度,提高森林资源总量,从而增加森林碳汇储量。研究表明,中国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多吸收固定0.6亿~7.1亿t碳[13]。同时在森林培育全过程中,应科学整地、施肥和抚育,减少土壤、化肥以及林木腐化分解等释放的二氧化碳,并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和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从而实现森林培育过程的减排。

3.2发展低碳森林旅游业

森林旅游是以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作为主要旅游资源,利用森林及其环境的多样化功能,开展旅游活动。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2007年的报告显示,旅游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4%~6%[14]。我国森林旅游业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基本形成了以森林公园为主体,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其他类型森林旅游景区协同发展的森林旅游格局。2010年,我国森林旅游社会综合产值达到2800亿元,我国森林旅游人数正以每年18%左右的速度递增,森林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5]。发展我国低碳森林旅游业,首先应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质量,促进森林资源快速恢复。其次应实现森林旅游经营企业的低碳化运营,包括森林旅游区内交通低碳化、建筑低碳化、能源低碳化、用品低碳化、商品低碳化、废弃物低碳化等。与此同时,还应倡导低碳行为意识,引导森林旅游者实现低碳化消费。#p#分页标题#e#

3.3开展林业碳汇交易

2003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到205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18.21%提高到26%以上,计划净增森林面积0.9亿多hm2。因此,我国具有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的资源优势和较大潜力。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产生了大量具有碳汇潜力的项目业主。《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会使国际碳交易活动进一步活跃,碳价格正在呈现上涨的趋势。这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碳汇交易项目活动的开展,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势不可挡[16]。通过林业碳汇项目实现碳交易,完成生态效益市场化的转变,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机制创新。林业碳汇交易有助于理顺林业生态补偿的渠道和关系,为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市场机遇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7]。因此,要深入研究和开展林业碳汇交易,建立林业碳汇的技术与管理体系,选择适宜林业碳汇交易的区域,逐步推广完善,从而促进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3.4建设林业低碳社区

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在社区建设低碳经济更具效果。低碳社区以低碳或可持续的概念来改变民众的行为模式,从而降低能耗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建设林业低碳社区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系统工程,林区公众日常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对林业社区的低碳化具有重要影响。在林区建设过程中,应努力实施低碳规划和设计,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鼓励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推行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设计和建筑,提倡消费低碳产品,发展和使用新型清洁能源,倡导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建设和发展林业低碳社区。

4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

森林承担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使命。林业应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等功能。培育好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的总蓄积量和覆盖率,是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18]。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4.1积极推进森林多功能经营

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由林业的多重功能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森林的多元化需求决定的。据全国第7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85.88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8%,平均胸径仅13.3cm,人工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仅49.01m3,龄组结构不尽合理,中幼龄林比例依然较大[19]。因此,如何推进森林多功能经营,使其发挥在木材生产、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和社会文化服务等方面的多重功能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当前关注的重大问题。一是要加强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改革产权制度,落实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和保障收益权,确保森林多功能经营的法律地位,激励主体积极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二是根据全国森林资源现状、区域地理差异和社会经济状况,制定国家、区域、森林经营单位和林农等不同层次的森林多功能经营规划,通过科技进步引领发展。三是大力开展森林多功能经营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水平,创新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森林多功能经营模式,建立相应的森林经营标准、指标体系和操作指南。

4.2通过认证助推森林可持续经营

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林产品绿色采购、合法性和可持续性木材来源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欧盟许多成员国都制定和实施了林产品绿色公共采购政策[20]。美国通过《雷斯法案》控制所采购木材来源的合法性[21]。为了符合绿色公共采购、合法性、可持续性、碳减排等方面的国家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对林产品进行认证,不仅能够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同时还能够获得经济和环境方面的回报,树立品牌形象和良好企业责任[22]。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实施与国际森林认证体系互认的国家森林认证体系[23]。二是探索集体林改背景下的森林认证模式,鼓励企业、林农等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森林认证。三是依靠认证所提供的基线数据,制定保护森林碳汇功能的森林经营策略。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林业发展碳汇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

1.1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及计量监测

在现有造林规划的基础上,开展碳汇造林试点。碳汇造林即在设定了基线的土地上,对造林和森林经营以及林木生长的全过程都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的营造林活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营造林模式。建立与"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汇计量监测技术体系,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增汇固碳和中国温室气体减排开展"三可"奠定基础。

1.2加大科学研究,提供科技支撑深入开展森林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研究。加强林业减排增汇的技术潜力与成本效益分析;继续加强森林灾害发生机理和防控对策研究;加强气候变化情景下森林、湿地、荒漠、城市绿地等生态系统的适应性问题研究并提出适应技术对策;加强森林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库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通过科研,推进科技兴林、科技富林、科技强林的进程,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1.3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

低碳发展森林在维护气候安全、生态安全、物种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林业被提到了事关人类生存与发展、前途与命运的战略高度。联合国粮农组织前总干事萨乌马指出:“森林是人类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应广泛宣传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林业措施,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

2低碳经济拓展了林业发展空间

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消费模式已成为全世界发展的共识。我国在实施低碳经济中确立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之路,这既为林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更是历史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林业发展,更加准确的定位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在实施低碳经济中履行好这一重大使命。林业定位将面临新的调整。进入低碳经济时代,林业不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将会更多地深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会更多地体现在国家、地区的发展战略上,林业的功能和内涵将会不断拓展。一是林业问题已成为国际“碳博弈”中的重要筹码,我国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抢占制高点,必须全力打好“森林碳汇”这张牌,以提升我国在气候变化外交舞台的话语权;二是由于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关系到碳汇功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林业将作为区域环境容量的保障,决定着区域经济的规模、速度和发展质量;三是林业也将成为社会和谐的基础,保护好森林,就是保护好人类生存的家园。相关政策需加强研究。国家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

因此,建议:一是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等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大财政支持林业的力度;二是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方面,把森林作为环境容量条件,来决定区域开发强度和功能定位;三是研究国内“碳交易”和“碳金融”问题,由发达地区向森林质量高的山区、林区购买碳排放。研究以“碳交易”为导向的生态补偿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四是建议实行更加严格的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减少毁林造成的碳排放。社会对森林的关注度将进一步提高。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作用,进一步唤醒了全社会对森林的关注。要因势利导,把民众对森林的关注引导到促进林业发展上来。一是鼓励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建立或捐助“绿色基金”或“碳汇基金”,用于我国的营造林事业;二是研究计算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碳足迹”,倡导低碳的生活方式,支持有社会责任感的有识之士,捐助支持森林培育和保护,消除自身的“碳足迹”;三是把义务植树活动与公民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与义务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与消除“碳足迹”直接联系起来;四是在“低碳城市”试点建设中,把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森林资源培育的任务将更加繁重。

我国在实施低碳经济中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增加森林碳汇,决定了我国森林资源培育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防护林、退耕还林、城市森林、平原绿化等建设力度;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根据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强化森林健康理念,加大低效林改造,提高现有森林资源的生长量和生态功能;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的保护,减少毁林和林地退化。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林地和森林资源管理,减少火灾、病虫害等森林灾害。林业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除了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外,林业的碳封存、碳替代和碳保存功能也为林业产业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一是竹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竹子生长快,固碳能力比林木强,符合可持续利用原则。竹加工已实现全竹利用,产品应用各领域,以竹代木、以竹胜木正成为可能,竹化学利用的产品市场也很好。二是耐用木质产品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发挥林木的碳替代功能,以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水泥、钢材、塑料等能源密集型材料。以木质林产品替代这些材料,不但可增加陆地碳贮存,还可减少生产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三是林业生物质能源利用前景广阔。用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可降低碳排放量。我国有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木本油料树种154种,每年还有可利用枝桠剩余物燃烧发电的能源量约3亿吨,发展森林生物质能源前景十分广阔。据张齐生院士研究的成果,每吨木材加工剩余物、废旧木材可发电900度,并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木炭和生物质提取液。

建设碳汇林业,发展低碳经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应在“十二五”时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发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培植绿色产业体系,引导绿色消费,为应对经济危机,为建设低碳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伟华,张宏玉.CDm下的森林碳汇项目给我国林业发展带来的机遇[J].生态经济,2009(5).

[2]田明华,王东亮,程宝栋.中国木地板企业开展森林认证的思考[J].林产工业,2008(6).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9

补助对象为重点公益林的林权所有者,包括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集体林场、森林公园、其他所有制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条资金补偿标准

中央补偿基金平均补助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其中4.5元用于补偿性支出,0.5元用于森林防火等公共管护支出。

补偿性支出用于重点公益林林权所有者补偿费或专职管护人员管护费费用支出,以及重点公益林管护区内的补植苗木费、整地费和林木抚育费等生产性支出,不得用于管护单位的事业性支出。

公共管护支出用于重点公益林区的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森林病虫害预防与救治、森林资源的定期定点监测支出。其中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支出用于统一开设防火隔离带(包括生物防火林带)和购置扑火器具等;森林病虫害预防与救治支出用于购置药剂、药械和除害处理等;森林资源消长定期定点监测支出用于采集、分析、处理资源数据,以及建立资源档案购置的简易器材等。

对不同权属的公益林,补偿性支出分别采取以下补助方式:

(一)国有林场经营管理的重点公益林,管护费用支出由县财政局和林业局统筹安排,国有林场组织的专职护林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专职管护人员,专职管护人员的管护费用要根据承担的任务量划分不同的补助标准。补植和抚育补助等生产性支出由国有林场提出具体使用计划,报县财政局和林业局审核批准后安排,集体林场经营管理的重点公益林补偿性支出执行国有林场有关规定。

(二)自然保护区内的公益林,管护费用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由县财政局和林业局统筹安排,其中属于林农个人所有或经营的重点公益林,由自然保护区管理单位将每亩4.5元的补偿性支出全部拨给林农,并监督指导林农承担管护责任。

(三)村集体所有的重点公益林,管护费用支出由村集体根据林农承包面积统筹安排,并报县财政局和林业局备案。指定专职护林员统一管护的,专职护林员的劳务费不低于每亩3元,其它补植、抚育等生产性支出,由乡(镇)林业工作站提出具体使用计划,报县财政局和林业局审核批准后安排。

(四)林农个人所有或经营的重点公益林,补偿性支出全部拨给林农个人,并由林农个人承担重点公益林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全部责任,不承担管护任务应由林农或林业局聘请专职管护人员,其补偿基金由双方协商确定。只有与管护者者签订管护合同后才能将补偿基金拨给林权所有者或管护者。

(五)其他行业和个人所有或经营的重点公益林,补偿性支分别参照上述情况办理。

第三条资金申报和拨付程序

各国有林场和乡(镇)林业工作站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支出要求,对上年度中央补偿基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上报。并于每年1月10日前向县林业局报送本单位或所辖区的中央补偿基金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包括上年度补偿基金使用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检查总结情况及当年补偿性支出数额和安排计划(见附表1和附表2),林业局审查汇总后连同上年度公共管护支出使用情况一起上报县财政局和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中央补偿基金下拨到县财政后,各国有林场、乡(镇)工作站填列拨款申请单(见附表3),由林业局审核汇总报经县财政局审核无误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补偿基金拨付到林业局补偿基金专户。

根据不同权属的重点公益林,林业局采取不同的拨付和结算方式:

(一)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集体林场、村集体和其他林权集体所有单位的补偿资金,凭财政局审核拨款后的拨款申请单和项目管理单位的检查验收结算单,林业局在收到拨款后3个工作日内,直接将补偿基金拨付到各单位的补偿基金专户。由各单位凭合同、检查验收单及正式发票与各专职管护人员及生产单位或个人进行结算。

(二)林农个人的补偿资金,凭财政局审核拨款后的拨款申请单和项目管理单位的检查验收结算单,在3个工作日内将补偿资金汇往各所辖区的农村信用社,各信用社直接将管护费存入各林权所有者或管护者的银行卡上,林业局凭各信用社盖收讫章后的结算单入帐。

林业局发放的林农补偿费的次数一年不超过2次,第一次发放的金额不低于全年金额的70%,其余金额待重点公益林管护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发放。

各国有集体单位的管护费发放办法根据管护需求和实际情况可参照林农补偿费的发放方法,也可按月发放,以便各单位更好监督检查管护情况。

第四条合同的签订和项目管理

林业局与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村集体和集体林场等签订重点公益林管护合同。国有林场本单位组织的护林员与国有林场签订管护合同;自然保护区内的林农与自然保护区签订管护合同;村集体和集体林场指定的护林员与村集体和集体林场签订管护合同。乡镇林业工作站与林农个人签订管护合同;其他行业和个人与林业局签订。管护人员必须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承担管护责任,管护责任落实后再安排补偿基金。

管护合同执行一年期满时,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村集体和集体林场要将获得管护费或补偿费的人员名单、金额以及管护任务完成情况张榜公布,由所在单位或集体考核,群众评议。对符合合同要求完成管护任务的人员,要及时兑现管护费或补偿费并续签合同。对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未按照合同规定履行管护义务的,不予支付其管护费或补偿费并终止合同。

各国有林场、乡镇林业工作站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重点公益林资源管理规定,组织专业队伍,定期对本单位和所辖区上年度重点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消长、林地征用占用、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发生及控制情况进行核查,并于每年1月10日前上报县林业局。

第五条资金管理和监督

县财政局、林业局和各级补偿基金管理使用单位应严格按照上级部门下达的补偿性支出数额和批准的管护支出计划拨付和使用中央补偿基金,不得随意调整。同时要严格核定获得补偿性支出的人员数,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补偿性支出安排不得搞平均分配。

公共管护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严格按上级规定用途和有关项目管理规定支出。

县财政局和林业局建立健全中央补偿基金拨付、使用和管理档案。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村集体和集体林场等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设置专户、专帐,独立核算。

县财政局和林业局加强中央补偿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每年定期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查。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汇报篇10

关键词:生态补偿;森林;市场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早在2001年,中央财政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专项用于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管理,试点范围包括河北、辽宁等11个省。重点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地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位于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库等生态地位重要的区域。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正式建立,其补偿基金数额由10亿元增加到20亿元,补偿面积由0.13亿hm2增加到0.26亿hm2,纳入补偿范围的由11个省区扩大到全国。截止到2012年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已达90亿元。

目前,中央补偿基金平均补助标准为每年每75元/hm2,其中67.5元用于补偿性支出,7.5元用于森林防火等公共管护支出。补偿性支出用于重点公益林专职管护人员的劳务费或林农的补偿费,以及管护区内的补植苗木费、整地费和林木抚育费;公共管护支出用于按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区、湿地、水库等区域区划的重点公益林的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病虫害预防与救治、森林资源的定期定点监测支出。森林生态补偿不仅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对商品林也应实施补偿,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如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自然保护区林等都需要进行具体的深入研究,根据不同的营林类型进行补偿。整合林业内部及跨部门的森林生态补偿范畴,为森林生态补偿拓宽其应有的资金来源,逐步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非商品化价值,实现生态公平。通过分步骤实施森林生态补偿原则,根据森林投入及损失的机会成本,跨越到根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补偿,实现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量――森林生态系统的价值量――生态补偿时间的跨度。

2市场化的碳汇交易方式

碳汇是森林的众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一,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温室效应。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造林再造林项目的启动,碳交易作为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下的一种企业减排的措施,逐渐发展、完善。《京都议定书》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减排或增汇项目获得减排指标,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承诺的减排额。这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一种低于国内减排成本的减排途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意味着除了以往的林产品、木材产品这些可见的实物外,森林的“碳汇”功能也可以进行交易,实现其经济价值。

早在2003年底,我国碳汇工作就开始起步,在加强碳汇知识的普及宣传、推动地方能力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推进林业碳汇项目试点、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进程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具体的工作,特别是与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保护国际(Ci)等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宗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推进中国林业碳汇工作和实施林业碳汇项目方面开展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从生态补偿的角度看,碳汇交易制度实际上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实现了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补偿,使得具有很强外部性特征的森林生态效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通过交易手段实现了效益内部化。这也正是当今国际上正在推进的生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实现形式,对我国建立长期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建立私人企业的激励机制

生态效益市场化应促进私人企业作为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加入到市场中来。私人企业在生态保护的管理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生态效益服务市场中存在各种各样潜在的商业机会,能够被私人企业所开发和挖掘。在保护区中,如果管理者与私人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能够给生态保护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生态保护的目标。私人企业能够平衡保护区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为私人企业进行保护区的开发活动提供一定的准入机制,发展与各级政府、社团组织的多级关系。其次,转变传统的商业模式。从仅提供资金转变为提供技术、创新手段、培训机制等商业模式。最后,多样化私人企业的参与方式,包括商业规划、风险资本投资、特许经营模式(concessionarrangements)以及私人管理生态保护区。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保护区的企业必须深入地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把生态保护作为企业使命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