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入门知识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00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1

关键词:茶文化;教育教学;校园文化

茶文化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承载着我国长久发展形成的文化基因,是我国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茶文化,是当代社会管理者和教育者思考的问题。而借助教育这一重要的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促进茶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融入,不但可解决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还能充实校园文化内涵,利于茶文化在学生群体中传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审美观念、文化传承意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茶文化教育和校园文化的内在关联

我国作为茶文化发源地,在悠久的制茶和种茶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内涵的相互融合,形成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这种以茶叶这种物质为载体的文化类型,有着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双重意义。在物质层面,茶叶作为一种保健食品,通过饮茶和品茶促进茶多酚的吸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人体疾病的产生,并加快新陈代谢,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在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长久发展中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取代,反而吸收各类文化优秀要素,形成更为完善的文化内涵。茶文化倡导的仁爱、宁静、淡泊等思想,可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受,促进人更加主动的修身养性。可见,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象征。从这一角度来看,茶文化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校园文化使学校在长久发展中形成特有的精神风貌,可真实反映着学校办学理念,还可展示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水平。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而距离学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内涵,难以符合当代教育的理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上的需求。为此,以更加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茶文化为特色,将茶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利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想等,使学生了解茶文化内涵的同时,缓解精神压力,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修缮身心,促进自身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的提升。

2茶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1茶文化引导健康价值观,利于增强学生道德修养

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升,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的构建,为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带来机会,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自身辨别力不足,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错误思想观念,挑战学生的品质和文化素养,也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面对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校园精神文明的发展,平衡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整体的文化素养。借助茶文化教育这一渠道,向学生介绍茶文化的概念、内涵、特色,以及对人身体和生活的促进作用。并向学生展示茶艺、茶诗、茶道涉及到的礼仪规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可通过茶文化倡导的价值观念,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同时将茶文化中蕴含的“仁、爱、真,怡”等精神,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使茶文化形成更高的文化层次,对学生理想和目标进行深刻的启迪。另外,面对当前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校园文化理解不深刻等现状,高校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茶事活动,不但可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内容单一刻板,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发展观念,并受到传统文化深刻的影响,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2.2茶文化具备的美学功能,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新时代下的育人工作,除关注学生知识水平和技能之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精神状态,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热情,这需要高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将更多具有艺术美感的文化和艺术活动带到学生面前,使学生有着较强的审美能力,并在美的熏陶下实现人与内心的相互和谐。茶文化作为一种怡情文化,在长久发展中茶文化与艺术的联系日益密切,在高校校园中开展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古代茶相关的书画和诗歌,为世人描绘一个清幽淡雅的世界。而茶艺表演所形成的优美律动和独特造型,可为人们展示着肢体美和艺术美,可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审美品味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饮茶和品茶活动中,在茶文化营造的宁静悠远的环境里,深刻体悟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使茶营造的意境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使学生性格更为稳定,思想也得到陶冶。最后,茶叶自身具备的养生功能,可使学生了解到自然世界的淳朴,逐渐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但利于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还能够促进艺术美和环境美的传播,在塑造良好校园环境,提升学生思想境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3茶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传递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向学生展示学校办学风采为主。虽然大多数高校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以理论为主的文化内涵,学生难以在其中获得深刻的感受,使得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郁,使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力不足。而面对新的发展目标,高校需要借助校园文化这一宣传渠道,不但进一步充实校园文化内涵,还增加校园文化的生动性,以更加符合学生审美需要的内容,来增加学生传播文化的自主性,促进良好校园文化风气的形成。鉴于此,茶文化这种有着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特性的文化形态,可借助茶德、茶道、茶艺、茶礼仪等更生动具象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校园文化的特色,并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极大程度的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主动承担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责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

3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的策略分析

3.1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促进茶文化传播

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增设校园特色文化课程,需要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理念,立足学生需求确定课程主题,围绕学生发展实际选择课程内容,组织多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一同研发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进而保证校园特色文化课程开设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具体实践中,相关学校首先可通过成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课程研发小组,利用线上线下混合调查模式、面对面交流访谈等形式,深入调查学生学习诉求、家长期望以及学校与地方可利用的茶文化教育资源,围绕多方主体合理定位查文化教育课程。同时,校园特色茶文化课程的开发,应当以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茶文化素养等综合能力为主,将当地茶企业、茶园、茶馆以及茶文化研究机构等作为资源依托,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实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为构建以茶文化教育为导向的校园特色文化课程,还需要结合地方茶文化特色与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设定茶文化传统、茶艺知识、茶联创作等专项板块,完善茶历史、茶分类、茶文化、茶健康等几类主题内容。应从提升学生查文化素养与能力的角度出发,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课程实习、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多组织学生开展校园茶文化演讲、茶礼仪演绎、茶文化小品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学习。除此之外,还需要聘请专职研究员每年在校内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为其传授专业的茶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组织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领教师参观学习茶馆、茶厂、茶园等地,引导其通过观摩学习、调查研究,逐渐形成良好的茶文化素养与知识储备,为校园特色文化课程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以茶文化教育为引领构建多方协作育人机制,创设茶文化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全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审美趣味,还可有效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和爱国热情,使之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早一步实现“中国梦”。虽然学校担任着传播和推广茶文化,开展茶文化教育工作的职责重任,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获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的。尤其是在文化多元发展背景下,茶文化的传播与推广更是重中之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政府部门作为延续茶文化传播工作的主力军,更是要注重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加大茶文化宣传教育力度,重点关注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努力为茶文化教育进校园文化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基于此,政府部门应发挥自身引领和带动作用,协同教育部门积极出台相应政策、制度与帮扶措施,为学校校园文化融入茶文化教育提供充足的资金、政策、制度支持与保障,带动学校积极开展茶文化教育。同时,媒体作为弘扬茶文化,为社会公众普及茶文化历史与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应重视发挥自身作用与优势,积极参与到茶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工作进程中。通过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公信力与影响力优势,利用电视新闻传播,制作茶与青春主题栏目,研发茶文化视频节目等多种途径,对茶文化教育的优势、价值及作用等加以宣传普及。还可通过联手地方学校一同举办茶知识讲座活动,协同茶企业与茶馆举办多样化的校园饮茶活动,通过邀请学生参与制茶、泡茶、饮茶等活动,为学生赠送优质茶叶,让更多人了解茶、喜欢茶,从而达到宣传普及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当鼓励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在茶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旅游专业学生可研究茶园旅游专业课题;外语专业学生可研究中国茶文化向海外传播专业课题;历史专业学生课研究茶文化起源与民俗等课题。并将课题成果上传至校园网站,供其他学生观看、点评、讨论,既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茶文化教育中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校园茶文化氛围,达到最佳效果。

3.3以茶文化教育为核心开设相关学生社团活动,传播茶文化知识

学生社团是开展茶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体系,传播茶文化知识的关键手段之一,对于达到茶文化教育目的具有一定帮助。因为社团通常是基于学生共同兴趣、爱好及目标而自发成立的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组建茶文化社团,可为学生进一步了解茶文化提供平台和契机。因此,学校应围绕茶文化教育开设相关学生社团组织,将志趣相同的学生组织在一起,成立茶文化社团,定期开展茶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切磋茶艺,交流彼此对茶的看法和心得,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人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具体实践中,学校应加强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资金支持购入先进的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优化茶文化社团软硬件环境,满足茶文化社团线上线下交流、学习、互动等切实需求。同时,还应当定期邀请专业茶艺师到社团内开展茶艺培训、专题演讲、茶艺座谈会等活动,为每位社团成员传授专业的茶道礼仪、茶道精神与相关手法。当学校在重大节日中举办节庆活动或接待活动时,便可鼓励茶文化社团自发组建茶艺队进行专业表演,不仅有利于烘托节庆气氛,为学生了解茶文化并对外展示茶文化提供契机,还可宣传学校形象,提高学校知名度。除此之外,还可鼓励茶文化社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校园征文、手抄报、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促进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营造浓郁的校园茶文化氛围。

3.4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加大茶文化融入

以茶文化教育为目标,积极搭建专业的宣传教育平台,首先可通过围绕学生个性特点、文化知识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个体差异情况,结合各专业教学内容和目标,积极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丰富学生茶文化知识,为完善学生茶文化知识储备提供支持与保障。比如,在茶文化传播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已有50多所学校开设茶道课程,并适当融入了专业学科知识,深受学生欢迎。其中最为常见的便是《茶文化概论》、《中国茶文化》等课程。此类课程传授的内容,主要以中国茶叶分布和种类,教会学生如何鉴别不同茶叶,掌握茶叶外观、味道与品茶技巧等为主。还有少数课程以培养学生个人修养、文化水平与道德素质为目的,开发了专门的茶礼知识内容,将儒家理念和理学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礼仪、修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为了保证这些课程内容的高效传授,学校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平台中搭建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平台,开发教育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监督管理、聊天室、反馈系统等功能。监督线上茶文化教学效果与进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茶文化教育当中。最后,还可通过在校园网站中开发独立的茶文化传播板块,定期发送茶文化相关文章,来实现茶文化教育目的。

4结语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2

关键词:茶产业;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4.35文献标识码:a

本调研组通过到罗坪乡、东山峰、南北镇等产茶乡镇实地考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走访主管茶叶生产的部门领导,深切感到,石门红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继续发展绿茶的同时,应将石门的“泰和合・宜红茶”作为重头戏,把它打造成与“安化黑茶”、云南“普洱茶”、台湾“高山茶”等齐名的茶叶品牌。这对于加速石门茶叶产业的品牌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助推石门贫困山区群众追梦小康,促进武陵山片区的扶贫开发,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一、石门红茶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看好

石门红茶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如果石门大力发展红茶产业,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明智之举。

(一)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红茶发展空间广阔

红茶在国际饮料市场上,需求量大,据有关资料,400多年来,红茶的消费量都呈增长趋势,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虽然各种饮料竞争激烈,但红茶市场依然红火。西欧、北美和非洲及中东的一些产油国,人们饮用的主要饮料便是红茶。其中英国人对红茶情有独钟,并形成了独特的欧式红茶文化,深入到了各阶层,英国人每天喝红茶达1.65亿杯,红茶的消费量占饮料消费总量的70%左右,该国市场每年可销售红茶16万多吨。

近年来,世界红茶的销量更是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长,据专家预测,2017年将达到280万吨。我国红茶出口量也是快速递增,大大超过了中国茶叶总出口量的增幅。其在茶叶总产量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2007年,中国红茶产量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仅为4.57%,2010年便达到了7%。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增加,红茶销量一直走高。于是,不少外省茶企纷纷“绿改红”、“乌改红”。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绿茶“信阳毛尖”在2010年利用夏茶和秋茶推出了“信阳红”,有“绿茶之王”美誉的“西湖龙井”也推出了自己的红茶品种“钱塘红”。

(二)从石门茶业历史来看,红茶发展先于绿茶

石门素有“湘西北绿谷”、“天然氧吧”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9%,处于北纬30°全球优质茶叶生产的“二个绿色三角”区域,茶叶生长环境十分优越。石门人自古以来就爱种茶,良好的生态环境,悠久的产茶历史,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使石门茶叶自古就享誉海内外。早在二百多年前的1889年,广东商人卢次伦就来石门宜市(原名泥沙,即今壶瓶山镇)创办茶厂,开始加工红茶,鼎盛时期,红茶生产加工扩展到整个石门西北和湖北五峰、长阳、鹤峰等地。卢次伦在泥沙下街建厂,并取“天地交泰、中和万物、六合同春”之意,将该茶厂命名为“泰和合红茶号”,该厂有员工近6000人,发展茶农数万人,拥有商船百余艘,骡马1000余匹。年产“宜红茶”100多万斤,远销英、法等国,与当时产于安徽祁门县的“祁红茶”不分伯仲,曾有“北祁红、南宜红”之说。2005年香港客商林柏胜又来石门投资建立了常德恒胜茶业公司,在三圣乡太青山租赁1000多亩茶园,专门研制生产中高档有机红茶,不到两年,就成功研制出独具特色的红茶新品牌“石门怡红”有机茶。

(三)从产业比较效益来看,红茶发展利好殊多

在资源整合上,绿茶季节性强,销售旺季短,春茶过后,夏秋茶茶叶往往因为茶多酚含量高而导致苦涩味浓,市场不易接受,出现价格直线下跌,加上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使绿茶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石门每年约有8万吨的鲜叶被浪费掉。若将夏秋时节的鲜叶用来生产红茶,茶多酚的高含量反而对提高品质有利。如果把过去浪费掉的8万吨鲜叶加工成工夫红茶,鲜叶按平均每斤0.5元折算,全县茶农每年可增收8千万元;茶叶产值按200元/公斤计算,可增值1.6亿元。既能使大量原本丢弃不采的夏秋茶叶得到有效利用,又能优化茶叶产品结构,形成“端午前后卖绿茶,一年四季做红茶”的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在生产成本上,生产红茶所需的种子、苗木、肥料、农药等直接生产费用和固定资产折旧等间接生产费用都很低,不到乌龙茶的一半,比一般绿茶也低很多。在发展势头上,“石门怡红”茶企用夏秋茶成熟原料加工,既节约了劳力、成本,又提高了产量、品质,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石门怡红”产销收入560万元,基地茶园每亩收入近万元,高于周边茶农一倍,居于石门茶区和省内外领先水平。

(四)从生态立县战略来看,红茶发展最合时宜

茶叶是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耐旱、耐瘠薄,也耐低温,它既是经济作物,又是生态林木。实行退耕还茶、荒山造茶、低效经济林改种茶叶等,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结合、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与县委、政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切实保护好自然资源的主张完全契合。

石门是“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茶区森林植被茂盛,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茶林相间,具备茶树生长的极佳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红茶产业,既能确保石门的山更绿、林更美,也能使石门的茶农利更大、钱更多。另外,在茶叶加工中,“杀青”是绿茶制作最关键的一道工序,通过热力作用实现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制作绿茶一般以木材为燃料,一个中小规模的绿茶加工企业一年消耗的木材都在100万斤以上甚至更多,而红茶的制作只需要“萎凋”,不需要“杀青”,无需消耗木材,更有利于生态保护、森林绿化。大力发展红茶产业,可使“让石门生态农业成为最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成为现实。

二、制约石门红茶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石门红茶发展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石门的红茶产业却并不兴盛,我们认为其主要瓶颈就是“四个缺乏”。

(一)缺乏对发展红茶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是企业对红茶的巨大市场需求认识不到位。红茶生产周期长、耐贮存,有利于延长名优茶生产档期、填补国际国内市场空白。并可以凭借“石门宜红”茶的历史底蕴,与绿茶形成资源共享、市场互补、品牌双赢的格局。可是,石门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的主打产品都是高档绿茶,没有主动去开发红茶品牌。2012年白云山、东山峰两家茶场基本上没有生产红茶,2013年白云山茶场开始加工红茶,但仅生产0.15吨。他们对红茶比绿茶的销售区域更广、饮用的人群更多,更有利于石门的茶产品冲出湖南、走向世界的认识非常有限。

其次是茶农对红茶的良好经济效益认识不到位。石门现有茶园面积12.5万亩,农民每亩茶园收入平均约5000元,而福建安溪每亩茶叶收入达10000多元。造成两地巨大收入差距的原因有二:一是石门夏秋茶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夏秋茶的绿茶市场没有打开,而红茶加工又没有形成气候,造成资源利用率不到40%;二是春茶尾期收购价格低。随着气温迅速升高,叶片增大,原料陡然增多,加工企业开足马力超负荷生产,也不能应收尽收,导致变相压价,收购价越来越低,有时一斤鲜叶只有几毛钱。其实,只要我们每年把白白浪费的茶叶资源加工成工夫红茶,至少可以增加茶农收入上亿元。

再次是政府对红茶发展规划的认识不到位。前些年,石门绿茶在湖南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经济效益较好,把茶叶产业的重点倾斜在绿茶发展上,规划很全面,措施很到位,而对红茶发展却任其自然,缺乏具体的规划,也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结果行政引导无方向,茶企加工欠积极,茶商交易少下力,红茶市场不景气。据调查,在红茶发展问题上,50%的茶农认为政府指导乏力,42%的茶农希望政府在红茶品种研发、品牌打造上多加扶持。

(二)缺乏严格的红茶生产技术标准规范

一是生产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格。一些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诚信意识不强、质量意识淡薄,只顾眼前利益,过量施用化肥、乱施农药和催芽素的现象随处可见,造成了茶叶中农残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的执法工作流于形式,对农药市场和禁、限用投入品的监管不到位,对茶叶农残的抽检和督查不到位,直接影响茶叶品质。据调查,29%的茶农希望有关部门严格生产技术标准,提升红茶产品质量。

二是采摘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格。由于全县初制加工企业布局不合理,一小二散三乱,无序竞争激烈,市场混乱,鲜叶收购不分等分级,少数企业为了多收鲜叶采取哄抬价格,提级收购,扰乱正常秩序,导致采摘鲜叶标准下降,红茶原料品质走低。

三是加工技术标准执行不严格。红茶的基本制作过程是: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因为采摘标准没有控制好,大大降低了红茶对鲜叶的要求,过于成熟,嫩度达不到,超出了1芽2、3叶的标准。萎凋时摊放太厚、温度太低、时间缩短,致使鲜叶失去水分太少,叶片未变软,青草气未消失,香气不够;揉捻时火候把握不到位,没有完全达到揉捻目的,要么氧化不充分,要么条索不紧不直,要么茶汤浓度欠缺;发酵是工夫红茶铸造品质的关键环节,而发酵室的气温、对湿度和摊叶厚度都有严格要求,降低任一条标准都会直接影响红茶品质;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叶迅速送入烘干机烘干,以防止茶叶继续发酵,应分两次进行,如果温度把握不好,会直接影响红茶成品的含水量。这些细节,往往都被忽视。

(三)缺乏创新红茶品牌研发的意识与行动

一是品牌意识淡薄。石门现有红茶加工企业大部分是作坊式生产,生产场地简陋,加工、销售的大多是低档茶、大路货。目前仅有常德恒胜茶业公司生产“石门怡红”,但其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名优红茶年生产量少,优质鲜叶大部分被湖北五峰加工企业收购,“万户种茶、百家制茶、杂牌卖茶”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红茶产业的品牌效益。

二是对传统知名红茶品牌的罔顾。一个品牌能够带动一方产业,这早已被市场验证。石门“泰和合・宜红茶”在历史上曾漂洋过海,声名远扬,现在“石门泰和合・宜红茶制作工艺”已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石门广大的茶叶从业人员并未充分认识到它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实力。而湖北五峰早就把红茶复兴作为茶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并以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他们复兴的红茶品牌名为“五峰宜红”,现在此茶产量已占该县茶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茶农鲜叶收入突破了2亿元。

三是没有创新红茶品牌的实际行动。石门红茶生产企业基本都有1-2个品牌,但知名度高的品牌极少,大部分企业不愿从茶叶采制加工工艺入手,打造突出个性、彰显特色、引领时尚、适应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红茶品牌,品牌创新力度不大。当前,“石门怡红”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为石门红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是一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公共品牌价值认识不足,且存在粗制滥造、盗用“石门怡红”商标、冒充“石门怡红”等无序竞争的情况,损害了“石门怡红”公共品牌形象和声誉,影响了“石门怡红”的健康发展。

(四)缺乏健全的营销网络和手段

一是渠道不宽。调查发现,71%的茶叶由茶商上门收购,17%的运到集市卖,8%的自己经营茶店,加上其他五花八门的方式,在产品的销售等级、数量、价格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

二是信息不灵。许多茶农对鲜叶价格了解甚少,基本上是人家说了算,一些企业为了争夺资源相互压价、诋毁,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据调查,67%的茶农希望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服务,以提高他们的市场知情度,进而提高其决策精准度。

三是市场不全。首先外地的茶叶市场还没完全打开。种茶的人多,加工茶的厂家多,卖茶的人少。全国种茶的人大约8000万人,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工作的大约5000万人,从事茶叶种植和从事茶产品经营人员的比例大约是8:5,而石门远远低于这个水平;其次是本地的茶叶市场未得到很好发育。“茶行”、“茶市”没有真正形成,茶商氛围不浓。全国18家重点茶叶批发市场,石门没有一家;全国9家连锁茶叶企业,也与石门无缘。据调查,有79%的茶农希望政府在拓展茶叶销路、健全茶叶市场上给予更多的支持。

三、发展石门红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石门具有发展红茶产业的良好基础,政府应在产业规划、技术投入等方面多做文章,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树立“跳出中国看红茶”的广阔视野,做大做强以“泰和合・宜红茶”为代表的“石门红茶”品牌,打造出一个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红茶产业。

(一)加强政府引导,为红茶产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石门红茶产业的振兴,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红茶产业的组织领导和市场引导,把红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产业来抓,加大扶持力度。县政府建立由县茶叶办和红茶主产乡镇政府组成的红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红茶产业和红茶品牌建设的统筹协调,解决红茶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督促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协调各部门支持红茶产业的发展。对生产红茶的龙头企业和茶园基地建设实行优先立项申报、优先供应土地、优先发放贷款;对红茶骨干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优惠;对获得省级以上名优品牌的项目研发者实行物质奖励。

县政府应对红茶主产乡镇给予政策倾斜。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红茶主产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通过政府这些年的努力,骨干交通网络虽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村级交通状况仍然比较落后,导致了鲜叶市场流通受阻,成本增加,茶农效益降低。除加强交通建设外,政府还可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一事一议等项目,加强田间道路、茶园生态环境、灌溉沟渠等标准茶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可以降低茶农的劳动强度,提高茶农的比较效益,从而提高他们发展红茶产业的积极性。二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据调查:现在茶农的资金需求,71%的人是由亲戚朋友解决的,75%的人希望金融部门能够给予贷款优惠。由于资金缺乏保障,当前石门红茶加工、流通企业的突出特点是散、小、弱。政府应在原有茶产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增加预算并明确对红茶产业的扶持,用于支持骨干企业扩大产能、公共品牌宣传、新技术推广、产学研合作、红茶文化宣传等。在用活财政资金的同时,政府通过与银行沟通,取得银行对红茶加工、流通企业的金融支持并对贷款给予贴息。三是加大政府服务力度。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能管的归市场,市场不能解决的归政府。据调查:71%的茶农认为政府在规范市场、提供信息服务上力度不够。针对石门红茶产业振兴面临的问题,政府要大力规范市场秩序,保证产品质量,为茶农、茶企和茶叶经销商提供全方位的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与此同时,建立茶叶信息平台,逐步把茶叶信息服务体系向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营销大户延伸,使茶叶信息服务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引导、规范茶叶合作社行为,发挥其在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加大科技投入,为红茶产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县委、政府提出了科技兴茶的产业发展思路,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和提高茶农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性。红茶产业的振兴,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中。同时,要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资源,培养一批人才,来推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抓实抓好茶农的普训。一是开展基地建设培训。严格按照良种化、生态化、标准化的“三化”要求推进。良种化,就是采用特色品种建茶园、改造茶园;生态化,就是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茶叶病虫进行无害化处理,从源头上抓好茶叶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就是严格按标准建园、按标准采摘。二是开展加工技术培训。纵观福建、云南、浙江等茶叶强省发展经验,其中一条,他们的著名公共品牌在生产的过程中都严格按工艺标准加工生产,确保了产品质量。目前,石门红茶加工企业布点多,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过程千差万别,产品质量鱼龙混杂,对加工企业进行加工技术培训迫在眉睫。三是开展经营管理培训。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的落地,以家庭农场为代表的规模经营将会逐渐增多,新型职业农民对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需求将会不断提高。

(三)着力龙头培育,为红茶产业提供强劲的发展引擎

调研发现,石门大宗红茶的生产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从事粗加工,然后出售给桃源等地企业再加工,再加工产品返回来出售给鹤峰走马外贸企业,通过精加工后出口。在这一过程中,石门加工企业仅赚取每斤几毛钱的利润,无论是加工企业还是茶农获利空间十分有限,石门红茶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一是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大的龙头企业。政府授权其对“石门银锋”、“泰和合・宜红茶”等公共品牌的管理、宣传推介、产品研发,进一步叫响石门红茶品牌。二是将财政投入的扶持性资金作为股份投入到成长性较好的如壶瓶山茶叶公司、渫峰茗茶等茶叶加工企业,培植产业集群,力争五年内成为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是鼓励其它县内较大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在“石门银锋”、“泰和合・宜红茶”等公共品牌的引领下,自主开发名优特产品,做大红茶生产规模。

(四)突出品牌打造,为红茶产业提供过硬的质量保证

品牌是石门红茶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就是资本,品牌就是效益,做大做强做优石门红茶品牌,可重塑石门红茶的良好形象,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品牌的背后是质量,只有过硬的质量才能打造出好的品牌。一是联合创品牌。品牌门槛高,上千家企业中可能只有一家能打响。创品牌可以模仿“恒源祥”走联合创牌子的模式,大家一起打品牌,形成品牌联盟。建议以“泰和合・宜红茶”为商标名,按照“统一名称、统一标志、统一标准、统一简介、严格管理、联合宣传、共享品牌、整体推介”的原则进行打造。二是特色创品牌。特色是品牌之魂。要依托科研院所开展对石门红茶特色工艺、特色品质攻关,研制出具有石门特色的工夫红茶,并形成工艺标准,确保石门红茶有特色、有个性,尽快让市场和消费者认知。三是质量创品牌。当前世界各国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标准越来越严格,其中欧盟有853个标准,日本有873个标准,美国与加拿大等国的茶叶进口标准也极为严格。要扶持茶叶龙头企业逐步实现栽培、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可溯性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力争有一批“石门红茶”等绿色、有机食品获得欧盟认证。

(五)强化市场拓展,为红茶产业提供立体的营销网络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3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茶文化思维

为了顺应时展潮流,我国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日语专业,以期能够强化我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但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育教学内容过于滞后,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词语口语学习,却并未从文化互动性层面上了解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结合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思维的具体方法深入分析,这对于促进我国与日本的友好交流意义重大。

1分析中日茶文化互通性

1.1注重茶的礼节

从古到今,我国茶文化中就有着丰富的茶礼茶俗内容。如:在我国清代,有关记载就有“端茶送客”的惯例;在我国《红楼梦》名著中,也描述了很多中国茶文化,有很多章节都将我国古代饮茶风俗传递出来。在日本茶道文化体系中,也有很多茶道传统,在主人邀请客人进入茶室时,就代表着主人十分欢迎客人的到来,并在茶道中的推门、跪坐以及寒暄等环节中,都体现了主人待客之道。

1.2重视茶文化的内涵

无论是我国茶文化,还是日本茶道,都将自身审美文化积极融入,提高茶文化整体文化内涵。日本茶道中彰显了日本民族的观点,如冈苍天心所言一样,日本茶道就是审美的宗教,可以为广大人们带来美和乐,并体现了其清寂以及古朴的魅力,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价值有着重合之处。在我国传统文化审美意识体系中,也体现了淡泊以及自然的审美情绪,这些都体现了茶文化中的美学观点。

1.3赋予茶文化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我国茶文化中,被广泛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我国民族独特的灵魂,并由独特的趣味性活动成为了规范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文化内容。“和敬清寂”是日本茶道的精髓,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茶道中注重“怡、和、真、美”,并以儒家文化中的“和”思想为主,提倡中庸思想,推出“以和为贵”的传统观念,传递我国渴望和谐与统一的希冀。

2分析高校日语教学中的茶文化导入中的问题

虽然日语与汉语间有着诸多共同点,但我国高等院校在日语教学中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导入文化这方面,不但缺乏导入日语文化,而且也十分缺少我国传统文化元素。高等院校日语教育教学只是从语言表达上入手,其专业设置也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日语口语这方面知识,但却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日语教师过度注重从语言教学层面上进行日语教育教学,并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与日语文化层面上来针对性导入日语文化。并且很多日语教师所导入的日语文化都是以日本地区文化为主,并没有从我国传统文化层面上来进行日语教学。如: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内容必然会牵涉到日本茶道文化,但是高校教师却并未从我国传统茶文化层面上来比较和分析日语中的茶文化。另外一方面,在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教师并未准确认知语言与日本文化二者的关系,分割性对待日语以及文化,从而造成日语教学与文化形式相互脱离,从而与日语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此外,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日语教学这门课程,认为学习一门英语课程就已经让人有些烦躁,而日语课程的学习实属没有必要,这也是我国高校日语教学质量始终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之一。

3茶文化在高等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

3.1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寻求茶文化与日本文化之间的关联性

日语与我国文化有着很大联系性,虽然日语作为日本的民族语言,但是究其根本,其还是一门语言工具。众所周知,无论哪一种语言,都需要依附相应的文化形态。因此,高等院校日语教师应从文化视角上入手,联系起汉语与日语,并高度注重日语与文化二者的共性。一是,在日常教学中,日语教师应明确了解到汉语与日语教学中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文化层面来针对性日语教学。融合日语教学与我国文化的密切性,从传统文化层面上深入分析日语教学模式。如:日本茶道文化尤为丰富,其“和、清、敬、寂”等等茶文化思想对于塑造日本民族精神有着巨大的影响,也从很多方面上促进着日语文化健康发展。而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发挥着积极效用,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所以,高等院校教师在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应从茶文化入手,结合日本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的差异,对日语教学开展针对性的文化导入。同时,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需要以某一具体文化现象为主,不能只是简单的讲解文化。如:高等院校日语教学过程中应以茶艺表演为入口点,以我国与日本不同的茶艺表演手法为主,对高等院校中的文化导入策略深入分析。

3.2对第二课堂的重要性积极发挥,树立起学生终身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

日语作为一种语言文化形式,其应该在日常练习中得以加强。而高等院校日语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课堂中所能够导入的文化内容也是不多的。首先,高等院校的日语教师应充分运用茶文化来导入日语教学文化,并积极发挥其效用,引导广大学主动利用平日时间来参与各种茶文化活动。如:日语教师可组织广大学生举办茶文化日语大赛,以讲座方式或者演讲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拓展学生日语学习的知识面,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茶文化的导入。其次,日语教师也能够大力支持以及鼓励学生在对日本报刊以及文学作品阅读下,来强化自身对日本文化的充分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利用平日里时间来弥补所缺失的日本社科文化。再次,在日语教学开展中,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对于日语知识学习的兴趣,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他们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并引导起学生终身学习学习日语知识的意识,从而为学生成为一名跨交际能力较强的人才而做好各方面工作。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日本与我国文化的不同有所感知,并逐渐在深入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与日语文化二者的精髓。同时,教师还能够以教学情境模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以自编自导方式来深入认知日语教学过程中的茶文化价值。

3.3日本茶道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训,注重针对性的引导和点评

在日语教学中融入日本茶道,还能够以实践教学方式来开展,让学生在相应演练之下,对日本茶道的知识积极掌握,并对日本茶道的精髓全面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以茶道礼法来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对入门点茶法有着基本的认识,在学生集中式学习下,积极点评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日本茶道以及我国茶文化的不同有所区分。日本茶道既要求着火候、茶味以及茶香等,也要求着点茶仪式,在复杂的茶道规则下,达到可以锻炼人们心智的目的,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学习中,对仪式中的禅意深入领悟,并对日本茶道中潜藏的文学内涵有所体会,进而增加我国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深程度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日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茶文化,对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知识发挥着极其作用的作用。在高等院校日语教学中将茶文化思维引入,让学生对茶道文化深入了解,通过演示与实践日本茶道文化,让学生对茶文化丰富内涵深入领悟,进而对我国民族文化进一步继承和传扬,强化我国与日本之间的茶文化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以及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雷笑云.在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2,21:128-129.

[2]李霞.略谈日语中的茶文化和“茶”字的表现[J].福建茶叶,2016,06:331-332.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4

“茶叶除了轻身耐劳、增强免疫力,还可以减肥、美容。”曾志挥先生解答道,话毕,他递给笔者一杯普洱,接过茶杯,一股奇香轻轻地溜进笔者的嗅觉,望着诚意满杯的普洱,再看看眼前的曾志挥先生,难以相信他就是享誉澳门的“一代茶王”。从他身上找不到王者的霸气,惟有平易近人的和气。当他娓娓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让人由衷地感叹:真正的王者,是最真实的,也是最真诚的。

由酒入茶,

茶香飘溢、美誉远扬

曾志挥先生一家可谓茶叶世家,他自己与茶叶打交道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春秋。如今,他将接力棒传递到小儿子曾佐威先生的手中。秉承父亲的严谨作风,曾佐威先生不断将茶叶文化和茶叶精髓继承、传播。

其实,曾志挥先生原先并非从事茶叶这一行,而是以生产米酒为主,年纪轻轻的他在酿酒行业崭露头角,很快就掌握了酿酒的技术,而且在蒸馏和发酵等工序上研发出自己的独门技术,使当时的家族小作坊在澳门40多家酒厂中脱颖而出。短短数年就成为业界的巨人,并在不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获得“酒王”的称号。

解放后,“曾氏制造”的美酒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地,许多国家的客户都希望曾志挥能到外国去投资设厂,但是他都婉言谢绝。1965年,中国经贸委驻澳门的南光公司(属中资公司)向这位熟悉中国和西方商业运作的年轻爱国商人发出征召,希望曾志挥通过澳门这个自由贸易港口,把中国的茶叶打入国际市场。

当时澳门地区的茶叶经营相对惨淡,在出口界排不上号,外汇收入中茶叶贡献也相对最小。虽然亦有很多人经营,但是以失败居多,因为他们无法正确把握茶叶行业的特色――投资大、利润小、劳动强、专业知识水平要高、社会关系好。但茶是中国文化特色产品,茶是外国人藉此了解中国的媒介。基于心中的爱国情怀和强烈责任,曾志挥先生临危受命,并立志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茶,在世界传播、远扬。

据曾志挥先生介绍,早在几百年前,大陆运往欧洲的茶叶都经过澳门中转,而以前出口的茶叶由于没有完善的系统、交通运输欠缺、品种少、弄虚作假相对较多。解放后,国家希望整顿此种现象,而这必须要在澳门寻找一个有能力经营茶叶的人,担当“领头羊”的角色,以此领头茶叶外贸。基于种种考虑,曾志挥先生成为第一人选。

担此重任的曾志挥先生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把当年办酒厂的刻苦干劲,全部用在中华茶文化的研究上。“总的来说,澳门茶叶市场经营惨淡的因素,一是对市场了解不足,二是对行业特点掌握缺乏。”曾志挥先生分析道。找到原因后,曾志挥先生努力寻找突破点,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曾志挥先生认为作为茶叶经销商,必须具备两大要素,一为仓库,一为资金。“比如说龙井茶,一年只出产一次,必须在出产龙井茶的月份,一次性买下一年的货,如果没有掌握时机,则来年没有货卖,所以投资很大。”曾志挥先生解释说:“经营茶叶更要有数量多、面积大的仓库,但有仓库还要懂行情,一部分仓库需要干燥,一部分仓库则要有一定的湿度,以普洱茶为例,只有在一定的湿度下,才能发酵。”

领命于国家的号召,并在父亲的支持和鼓励下,曾志挥先生与其他商人成立了华联茶业公司,专营中国大陆茶叶。其后,他深入云、贵、东南部各省的重点产茶区,走访专家、茶农,刻苦学习,积累茶叶商品知识,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出一套茶叶收储标准和国际市场开拓计划。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曾志挥先生使大陆向澳门输出茶叶数量由原来的不到5%,上升到市场占有率达到95%。如今,每天出售茶叶数量达三吨之多,极大地兴盛了澳门的茶叶市场。

总结成功的秘诀时,曾志挥先生直言有“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硬件”则是国家给予的。因为国家出口茶叶要经过商检、卫生检查等多重手续,要求之严可想而知,同时,国家为了保护出口茶叶,给予相应的补贴,数额达17%。“软件”则是曾志挥先生自身的努力和良好的市场关系。其实,澳门相对于香港,比较特别,香港茶叶经销商有中间商,而澳门则没有,这一点优于其他地方,因为茶叶经销商与客户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产生问题,可以直接帮客户解决。

多年来,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下,曾志挥先生不懈努力,不断将澳门茶叶推广到世界各地。如今,他拥有的茶叶品种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在茶叶的丝丝清香和点滴飘溢中,洋溢的是“一代茶王”的美誉。

品茶论道,

传授茶经、弘扬文化

一直到现在,曾志挥先生涉及的行业很多,但最喜欢的还是茶,因为投入大、利润小、劳动力很强、专业程度很高、有挑战性,曾志挥先生对其欲罢不能,一做就是近半个世纪。直到曾志挥先生创立澳门茶艺协会,他带领各界的爱茶人在国际性的茶展会上进行茶学讲座、茶艺表演和品茶会等活动,把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向世界展示。这些活动开展,动辄千人甚至几千人参加,那热闹、精彩的场面,真是茶中自有乐无穷。

前年,曾志挥先生培训了三位高级评茶师,而这三位高级评茶师需先跟随曾志挥先生五年,品尝不同品种的茶叶,这才有资格考评茶员。然后,再应该进行3―4年的深入考察,将所学的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考高级评茶师。可以想象,其中要求的严格和应用的复杂。

“每年,我都要接触很多茶,不同产地的茶叶味道不尽相同。”曾志挥先生如是说。最值得一提的是,曾志挥先生收藏云南野生老树普洱茶。当时,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曾志挥先生得知后,二话不说,为当地解决问题。在很好地扶持了当地茶叶进出口情况后,曾志挥先生买了30吨野生老树普洱茶。其实,买这种茶叶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必须将茶叶存放10年至15年,让野生老树普洱茶经过长时间的发酵,茶味才能甘醇。如果没有独到的眼光和远大的魄力,是无法购入数量庞大的野生茶叶,更无法了解此种茶叶的保存、放置要求,成为茶界佳话。

说起茶道,曾志挥先生侃侃而谈:“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功效,茶不等同于药,处处能用得着,每种茶都有不同的好处。”诚然,在曾志挥心目中,早已将茶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而他在一边开办茶学讲座、茶艺表演的同时,还写了多篇关于茶文化的文章,有《优质茶的来源》、《普洱茶的陈化与仓储关系》、《茶叶经销商原是制茶人》、《“观音韵”何处寻》等。

未来,曾志挥先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茶叶的功效。以前很多人认为喝茶仅仅是止渴除烦,如今,通过医学和科学的研究表明,茶叶除了轻身耐劳之外,还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功能,达到减肥、养颜的功效。同时,他希望澳门能够培养更多的茶艺师,“考取茶艺师相对难度大,但评茶论道则是最高境界,各种品种的茶叶都要尝试,不管是新进的茶叶还是仓储后的茶叶均要尝试,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还得让茶叶回仓继续‘睡觉’。”

如今,曾志挥先生仍然每天坚持看书,他认为茶艺的获得一方面需要书本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要参考其他茶艺师的研究成果,同时自己也要不断探索、研究,但重心应放在品茶论道上,如此,才能广泛传播茶经,让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

服务社会,

父子同心、倾情投入

在茶叶行业,曾志挥先生运筹帷幄、驾轻就熟,并对茶叶饱含着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还把对茶叶的浓厚感情寄托在社会服务之上,在他的感染下,儿子也融入其中,父子同心协力,将对社会的满腔热情倾情播撒。

四十年前,曾志挥先生深感澳门的青年人应该通过一个组织很好地团结和联系,而知名人士何贤及马万祺先生等人亦希望曾志挥先生组建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如此,将青年聚集在一起,曾志挥先生深感意义非凡,于是,在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下,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应运而生,曾志挥先生当选为创会主任。

之后,在何贤先生和马万祺先生的邀请下,曾志挥先生开始创办澳门南海同乡会。虽然他出生在香港,成长于澳门,但对祖籍广东南海依然有着丝丝牵挂与眷念,希望广泛联络在澳门的南海同乡,共同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一直以来,澳门南海同乡会旗帜鲜明,高举爱国爱澳爱乡的旗帜,不断加强会务建设,热心公益事务,为澳门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直以来,曾志挥先生认为年轻人有时间能服务人群,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因而他在自身投入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将这份朴实的情感传递给自己的儿子曾佐威,曾佐威在他的影响下,很早就从事社团工作,现在已是澳门南海同乡会当届理事长。

不仅如此,曾志挥先生还发动太太与儿媳妇参加社团的各项事务工作,所谓“父子兵齐上阵”、“全家总动员”。在曾志挥先生心目中,公益、慈善、服务和茶叶同样重要,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将爱心与奉献播撒、热心与付出倾入。

《茶赋》中有云:“梅有骨而竹有节,水能言而茶能语。茶有千种,气合万象;汁含百味,寓意沧桑。”在半个世纪与茶共舞的岁月,曾志挥先生爱茶、品茶、论茶,目睹的是茶色茶香,感悟的是人间百态;讲述的是茶艺生涯,品味的是茶缘人生。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5

【一】

为期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结束了,感谢武汉xxx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武汉xxx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xxx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践教育平台。

生产实习是在我们完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的基础上,在参加工作之前的一次大练兵,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逐渐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以及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暑期实习在指导老师的周密部署下,循序渐进,按照对水产品加工的理解的深入,我们共分三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来查阅水产品加工相关知识,包括水产品储藏运输,冷链系统,及冷鲜制品,熟制品,鱼糜制品的加工工艺,特别是鱼糜制品中鱼糕的加工,我们做了深入探讨。我们实习小组在查阅资料期间,还建立了QQ讨论群,实现了资源共享,使猎获的资料的利用得到最大化,极大地缩短了查阅时间。

第二阶段,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我们将第三阶段的鱼糕产品开发放在第一阶段一起进行。鱼糕是一种典型的鱼糜制品,我们通过对影响鱼糕风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了淀粉种类及用量,水的用量,蛋清的用量等因素,作为主要分析点,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方法,通过感观评定得出最佳试验方案。并且经过包装,设计产品标签,贮藏以观其保质期。鱼糕的制作,使我逐渐培养起对水产品加工的兴趣,并且掌握了鱼糕的实验室生产工艺流程,对基本的水产品加工有了深入的了解。对以前只是听说过的正交试验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但毕竟是实验室操作,与真正的大工业化生产又有相当大的区别了。

这次试验让我们真正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动手能力。鱼糕在短时间内成功的制作出来,与我们小组团结一致紧密配合是分不开的。在试验过程中,我们实习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使鱼糕的成功制作迈上一台阶。

鱼糕制作成功完成后,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小龙虾系列产品开发与加工的大型企业。通过在该公司两天的深入学习,我们对小龙虾的品质控制、加工工艺流程,以及HaCCp管理体系有了深入了解。在品管部,我们对小龙虾的理化,微生物指标检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次,并且对相关检测仪器,如气相、液相色谱,农残分析仪器等的操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生产车间,我们就小龙虾的选取,蒸煮,剥虾仁,灭菌,真空包装,储藏,运输,以及冷链系统等与之相关问题向工人师傅们虚心请教,与员工们打成一片,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实习内容。车间严格的管理制度亦使我们唏嘘不已。细想,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员工,员工一盘散沙,企业又将如何产生凝聚力,又何以在滔滔竞争浪潮中持久生存。所以一个企业要实现其利润最大化,与其过硬的管理体制和员工良好的业务素质密不可分的。武汉德炎已先后建立了完善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取得了美国FDa、英国BRC和欧盟eeC卫生注册(注册号:4200/02020),这一系列举措使德炎公司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辉煌。

在武汉德炎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完后,我们又相继进入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武汉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拥有全自动化的流水线,饮料的生产及包装过程全公开,这样才使我真正了解怎样才算是饮料的流水线。统一的公司的成功除了在于他的配料,还在于它的商业操作。虽然参观时间只是短短的一个钟左右,不过我们了解的东西很多,无论是企业生产方面还是从企业产品的广告方面。全自动化的流水线高效,卫生,节余资源。自动化将会是以后所有生产工具企业面对的关键问题,自动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那么在市场的竞争力就越强。产品是企业的第一生命线,所以要企业获得在市场的优势,还必须注意产品的开发和技术的改进。

武汉飘飘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畜禽技术研发、种禽生产、鸭苗孵化、饲料生产、基地饲养、屠宰加工和肉禽制品精深加工为一体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飘飘与统一相比,自动化程度就不太高了,其主打产品——鸭,从原材料到成品鸭基本上都是人工操作,从卤制到包装都是手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差。这也是其产品特点所决定了的。

武汉xxxx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系武汉飘飘食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集种禽孵化、饲养、屠宰加工、肉品销售及饲料生产于一体的一条龙的全资子公司。公司拥有一条先进的畜禽屠宰加工生产线,一条包括蒸煮、酱卤、香薰等三大系列工艺的熟食生产线,一套包括宰前检疫、宰后检验、生物化验在内的品质控制系统,在经营中采用“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实施合同放养。“xxxx”模式的推广,即保证了企业产业链的良性运作,又辅导农民进入了企业稳定增收的产业链,达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效果,收到了良好和积极的社会效益。随着公司的规模发展,将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的亮点。相信“xxxx”模式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有很好的积极作用。

虽然在各个公司呆的时间都不长,但是我们有幸认识了各种现代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对各种食品企业的管理体制及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认识到公司在发展上的一些不足,为我们今后从事工作及学习提供了方向。

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些知识是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也有幸能将课堂上的知识搬到生产实际中来,与这些公司的亲密接触。它们使我们成熟了不少,相信这段美好的时光能伴随我们走向辉煌!

【二】

在**农业服务中心实习期间,负责**茶叶的销售,茶馆经营的市场调查,了解茶叶、茶馆的现状,以便为茶叶的生产、经营提供咨询服务。

首先被介绍到其相关联茶叶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市场调研。在该公司参与茶叶的选购、零售、茶馆的日常经营活动。

茶叶批发基本上在高桥大市场的茶叶城,其中有不少专卖店,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虽然茶叶只分为不多的等级,但由于制作工艺的差异,每一等级内又有几个不同的价。以龙井为例它的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莲心、雀舌,色泽翠绿略黄;叶底均匀,一旗一枪,交错相映,栩栩如生,煞是赏心悦目。龙井茶炒制工艺精湛,全系手工完成;采摘的茶叶极为细嫩,全部采用嫩芽制成的龙井茶,称为“莲心”,采一芽一叶炒制儿成者,称为“旗枪”,喻其叶为旗,芽为枪。采一芽二叶初展炒制儿成者,刑如雀舌,固称为“雀舌”。一般每公斤特级龙井茶约2~8万个茶芽。鉴定茶叶主要看茶型、茶香、色泽。尤其区分不同级别时,其色其香更为重要,炒制精妙的茶叶应是保持茶叶之清脆,本是清嫩的茶叶一经炒制变得乌黑,便算是下级品。赏茶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只是初学,只略知一二。

茶叶城的货源多为可靠,要不不会在那立足那么久,其中店铺林立,应有尽有,除各地茗茶外,还有茶具,茶罐。茶具店以卖宜兴紫砂壶类销路最佳,紫砂壶档次多,价格差异大,有贵至成千,也有几十元一个的,不过紫砂壶不论好坏,都有泡茶不走味的特点,差别在于其制作工艺粗糙程度不同,进而影响对茶香的吸收程度,好的茶壶,较少吸收茶香,前后两次冲泡的香味不容易混得过多。

批发茶叶后,零售价多有差异,这得看零售地域。市区,郊区由于消费水平,房租不同,成本自然不同。处于不同地域得零售店可以根据不同成本适当调整售价。不过其中有一点,对规模不大的茶店而言,散茶比袋装茶的利润空间更大,对顾客而言,顾客可以直接看到茶叶的色泽,形状,还可以闻其香,相比袋装茶而言,袋装茶多数看不到其质量,更不用说闻其香了,这可谓是“双赢”——零售商的利在于可以取得袋装工人创造的部分价值,另一部分则让利于消费者。当然不可避免有些消费者更偏好于袋装茶,于是一定的袋装茶是必要的,特别是一些袋装泡茶(如红茶)便于冲泡,也是比较受欢迎的。

说到茶馆不可不提及茶道和茶品,正所谓“种茶是一门科学,制茶是一门技术,喝茶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学问。”中国茶文化由来已久,茶馆便是其最佳展现之地,茶艺十六道的首道是精器妙用,泡制功夫茶(如乌龙茶)数用紫砂壶为妙。当然紫砂壶仅适用于泡耐泡茶,多数绿茶(如西湖龙井)则不适用,可改用盖碗,活用玻璃杯。现在玻璃杯用得很普遍,源于玻璃得透明,可以看到茶叶冲泡后婀娜多姿的形态,观其形色品其香。泡茶的基本程序是洁器——温杯(壶)——投茶——冲泡——分茶——品茗。

分茶汤时有个成语:关公巡城,关公巡城是指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之关羽。此番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了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6

今年9月,在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动期间,黔南州积极宣传推荐“山水桥城・国茶之都”文化品牌,得到了与会领导、国内外知名文化人士、省内外茶叶界专家和茶商的广泛认可,在做深做透做足茶文章和“引领黔茶出山”上,黔南州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颁布实施以来,黔南州茶园基地面积从2013年初的75万亩发展到现在131万亩;2014年实现茶叶总产值23.88亿元,综合产值37亿元,各项指标较2013年平均增长35%以上,2015年都匀毛尖区域公共品牌价值已达20.71亿元。

正如黔南州委书记龙长春在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动期间所说:“‘一会一活动’出席嘉宾层级之高、参加人数之多,宣传推介都匀毛尖品牌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山水桥城・国茶之都’声名远播,显著地扩大了都匀毛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都匀毛尖

百年“国茶”走新路

都匀毛尖又称“鱼钩茶”,产于黔南州都匀市境内,是中国历史名茶,早在唐贞观九年起就一直是朝廷贡茶之一。

1915年都匀毛尖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82年都匀毛尖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2010年都匀毛尖在上海世博会被评为“世博十大名茶”,近百年来名扬海内外。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都匀市小围寨办事处团山村哨脚寨农民谭修芬、王顺天、谭修凯等青年团员采摘加工了2斤“雨前茶”寄给主席,品尝后批复:“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可以多种茶,此茶可以命为毛尖茶”。

2014年3月7日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我知道贵州的都匀毛尖,毛尖茶味道一般比较清淡,像贵州这种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的地方,可以保持较为适宜的温度,能出好茶,希望你们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

2014年,黔南州按照推进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以规划引领,着力于“建基地、扩规模,修标准、定规范,塑品牌、促营销”,全州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逐步驶入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快车道。

此外,为加快黔南州茶产业发展,优化都匀毛尖茶产品结构、确保质量安全和市场营销行为规范,黔南州不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创建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知名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纲要》等文件,还于2014年7月1日颁布实施了《黔南州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成为继福建省之后全国第二个为茶产业立法的地区。

在茶产业发展上,黔南州着重推进茶产业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基地认证、企业追溯系统创建、茶叶加工基地兼并重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茶园,同时扩大茶园规模,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导企业开展QS、iSo等管理体系认证、有机茶认证,扶持发展引领型、龙头型加工企业,培育加工销售额亿元以上都匀毛尖茶企业。

黔南州州长向红琼在“一会一活动”中表示:“茶业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是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黔南州将继续把茶产业作为农业‘接二连三’的重要载体,作为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并争取早日实现有机茶标准基地发展到200万亩,实现投产100万亩以上,综合产值80亿元以上的目标。”

砥砺前行

“国茶之都”强势发力

9月22日,贵州茶产业发展大会暨都匀毛尖“世博名茶”百年品牌推介活动在黔南州都匀市举行。本次大会以“绿色发展・传承跨越”为主题,向世界推介以“都匀毛尖”为代表的贵州茶叶品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亲自为“马尾绣都匀毛尖百年世博纪念徽章绣品”揭幕。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为都匀毛尖荣获“2014年度贵州名茶最佳销售奖”颁奖,国家质检总局同意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都匀毛尖茶)”。

在“一会一活动”开展之前,黔南州还以全球视野,在全国组织开展了“都匀毛尖”茶仙子海选活动,评选出涵盖欧美、非洲等地的10名茶仙子;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在全世界征集100匹名马马尾活动,组织100名三都水族绣娘参与制作“都匀毛尖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百年马尾绣纪念徽章”,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理事会总部首席执行官现场颁发了基尼斯纪录证书。

黔南州借助举办“一会一活动”的契机,建成了集茶文化传承、茶道展演培训、茶产品展演展示、休闲度假等为一体,堪称全国最大、气势恢宏、古朴厚重的中国茶文化博览园,为打造“国茶之都”文化品牌,抢占全国茶文化制高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依托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和人文资源,黔南州组织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挖掘整理都匀毛尖茶文化,形成了都匀毛尖冲泡、品饮的专门茶艺,并进行沏茶、制茶、茶艺表演,充分展示了都匀毛尖深厚的茶文化内涵。

黔南州更是推出全省首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民族歌舞演出,打造东方茶韵与西方芭蕾艺术完美结合的原创芭蕾舞剧《茶尖上的芭蕾》,启动以都匀毛尖历史变迁为题材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鱼钩巷》拍摄,组织以都匀毛尖为主题的焰火晚会,有效扩大了都匀毛尖茶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邀请媒体嘉宾、新闻记者和新媒体名人,既全程参与“一会一活动”的新闻报道,又在活动结束后深入黔南州各县(市)开展集中采访活动,进一步宣传都匀毛尖“国茶”品牌。

贵州省副省长刘远坤在“一会一活动”推介讲话中明确指出,都匀毛尖以其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茅台酒同获金奖的殊荣等诸多金字招牌,被贵州省委、省政府赋予了“引领黔茶出山”的重任。

全民参与

“国茶之都”深入人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把都匀毛尖品牌打出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调研黔南州茶产业发展时“将茶产业发展进行到底”的重要要求,黔南州于今年10月初开展了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的“五进”活动。

开设茶文化讲堂。由各县(市、区)和黔南州茶办组织茶叶界资深人士和权威专家结合工作实际拟定课堂时间表,定期在中国茶博园、南沙洲公园、都匀毛尖茶城及各县(市、区)开设以茶叶历史渊源、茶树品种、茶叶加工工艺、各类茶特色、茶与健康、茶叶冲泡方法、如何科学饮茶等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和茶艺表演。

开展茶文化传播。由各县(市、区)和黔南州茶办组织茶叶界资深人士和权威专家组成茶文化传播队伍,不定期到各级机关、企业、学校、军营、社区开展集中讲授茶知识、传播茶文化等主题活动。组建茶文化传播队伍,广泛深入镇(乡、街道)、村(社区)开展茶文化、茶知识集中讲授。

开展校园茶文化活动。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设茶文化课外讲堂,积极组织学生进茶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把茶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吸引学生参与茶文化的体验和传播,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趣,传承中华文明。

开展节日茶文化主题活动。在清明、端午、重阳、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各级各部门(单位)邀请社区的各族各界人士,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和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五老”人员举办敬老茶友会,以茶为载体传播先进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爱老敬老的优秀传统。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7

星巴克进驻灵隐寺合适不合适?

《新华日报》10月4日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争议不断。商业行为与宗教寺庙两种不同的文化是否有所冲突?拜拜菩萨,喝喝咖啡,能否“中西合璧”?

点评

星巴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许多中国人对文化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总是觉得文化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是不能和钱在一起相提并论的,这可能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化落后的内在原因。文化本意为“文而化之”,就是把某些有普世价值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和传播,使之为人类发展产生有意义的作用。这种“有意义的作用”的文化产品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有偿的;不能认为只有无偿的才是文化,有偿的就是商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是软实力;所幸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十七大六中全会已经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策略。

茶有茶文化,咖啡有咖啡文化,只要对人类有益都有普世价值。早在明、清时期,中国茶被欧洲人消费了,被聪明的欧洲人“文而化之”为下午茶文化,“文而化之”为立顿品牌,文而化之为他们自己的文化,并且再卖给全世界。当然中国也有洋为中用的文化典范,比如佛教,原产地在印度,但中国人已经把它“文而化之”为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佛教(或称汉化佛教),世人反而很难追寻原始佛教的痕迹了。中国佛教文化产品也一样存在商业行为,灵隐寺不是也卖门票吗?请问星巴克进驻佛教场所,是“中外合璧”还是“外外合璧”?再说灵隐寺是文化场所,星巴克也是一种文化,把文化产品进驻文化场所,本也无可厚非。文化既有识别性、排他性,也有融合性、渗透性,有道是:茶禅一味,茶佛一家,这是两种不同文化完美的融合,那咖啡和禅有机融合也未尝不可。

当然,中国人看不惯星巴克进驻灵隐寺还有一点抵制的心理。中国人本来最提倡见贤思齐,可是一看到别人做的比自己好,又于心不甘,这种纠结的心态表现在文化产品上,使得产品也变得很纠结,不伦不类;既想讨巧,又想抗拒,把自己陷入不尴不尬的境地。

时下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以说是西方人给中国文化一单最大的“消费”,也显示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吸纳,但愿能为中国茶文化、茶产业提供借鉴意义。世界文学需要村上春树,也需要莫言,就像中国人需要佛教信仰,也需要星巴克一样。因此,一边拜拜菩萨,一边喝喝咖啡,有何不可?

【茶事回放】

新茶叶稀土限量标准“松紧度”引发业界争议

《中国产经新闻》9月17日刊登《新茶叶稀土限量标准“松紧度”引发业界争议》报道。报道称:对国家卫生部新出台的伴随着稀土检测新方法的,各地茶叶因“稀土”超标下架的例子层出不穷。“稀土”这个一直困扰中国茶产业的名词,再次被置于风口浪尖上。近日,卫生部的稀土检测新方法后,素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的福建安溪县开始磋商寻求应对之策。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也就稀土限量指标与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专函呈送国家有关部委,寻求产业支持。伴随着每月各地层出不穷的茶叶“稀土”超标下架的消息,地方茶企却开始哭诉在这方面控制的“辛苦”。

点评

稀土还是稀点好,标准还是高点好

茶叶稀土之争由来已久,据说,食品安全标准一向比中国高的美国、欧盟、日本的茶叶标准中均未设定稀土限量指标。不得不说,我国在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利益最大化一直被认为企业最道德的行为;但是许多企业过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得不降低各种标准,以提高单位产量;量变引起质变,产量虽然提高了,品质自然就下降了。科学家们认为:适当的稀土能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福建的稀土储量全国第三,茶叶产量全国第一,茶叶品质也名列前茅,福建的茶叶质量和稀土储量之间是否有一些必然的联系呢?不得而知。

至于稀土含量多少为限,是否对人体有害,科学界、卫生界也说法不一,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今尚无听说有人因饮茶而导致稀土中毒。茶从来被公认为最自然的植物、药食同源的典范,本是自然野生,理应尽量遵循自然之规律而为之;如大量使用稀土肥料、喷洒稀土激素,必然破坏茶叶的本质,进而影响茶叶对人体的功效,因此,茶叶的稀土还是稀点好,稀土的标准还是高点好。

【茶事回放】

“茶之初”老板负债潜逃

《海峡晨报》10月15日刊出《欠债千万,茶叶店一夜被搬空》、《海峡导报》10月16日刊出《欠下上百债主近7000万元高利贷,茶之初老板带着老婆跑了》的文章,报道了“茶之初”老板曾成标不堪亏损,关门跑路的事实。

点评

预示茶市泡沫破灭在即

2010年以来,“资本运作”一词在茶业界使用频率颇高。据说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到武夷山推介茶业贷款的银行就有7、8家,龙江银行在武夷山专门成立以茶业贷款为主要业务的本富村镇银行,民生银行在厦门还成立了“茶业金融中心”,许多媒体纷纷打出了类似“当茶叶遭遇资本”的标题党。这些都是可以拿到台面上说的事,还有很多民间借贷、融资,于是那些手抓热钱的企业家们到处是买茶山、开门店、请策划、建网络、开门店、投广告、申报知名品牌、招兵买马、扩大生产、到处搞路演、开招商加盟说明会;许多茶企业家都怀揣着一句豪迈的潜台词:哥做的不是茶,哥做的是商业模式;当然,还有一些茶企业家在阳光下做着资本梦——ipo。整个茶行业好不热闹,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到处都在排练着一夜暴富的神话,特别是一部分坚信爱拼才会赢的闽南茶企自欺欺人地进入ipo序列,信以为真地等待着股民送钱。

当其他行业年产值几十亿的企业家都低调过冬的时候,年产值区区数百万的茶企业家门正在不可一世地高谈阔论着他们的帝国蓝图,茶产业出现了空前的内热。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正在构建的帝国纷纷打开了“农残门”、“稀土门”,随之而来的是产品下架、销售下降、加盟减少等等种种败相,许多企业一时资金链断裂,将没有效益的门店关门大吉,挺不过去的就和“茶之初”的老板一样走为上计。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8

俗话说,生意人要懂生意经。生意经包罗万象,范畴很广,诸如货源货运、对路适销、储存保管、诚信人和、公平交易、微利求盈、资金周转等等,看起来觉得容易,做起来就很难。人无笑面休开店,人人皆知,但一些人的秉性一贯严肃,就是学不会,改不过来,总是沉默寡言,没半点和颜悦色。人逢兴处走,你老是板着面孔,人家就不进你店,人气不旺,则财气不生。笔者侧目观之,有些店家开张一炉火,过后日萧条,犯的就是这个通病。这岂不是“知易行难”吗?

笔者今说说一个茶店老板,这人四十开外,他不但懂生意经,而且更读懂了茶经。

毛晓虎,是婺源县城星江中路“锦源茶庄”的老板。八十年代随大潮下海,当时,他正年轻,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他和妻子在老城区中街开了一爿小小的茶叶店,经过滚打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商业知识。几年下来,他的茶店规模越来越大,不但造了新房,还有积蓄。今年新茶上市,日日顾客车马盈门,生意很红火。县城有些茶店就是望尘莫及。笔者与毛老板素不相识。一天,无意中带着好奇心情步入该店,想看看王润华先生赠给他的遗墨。当我一跨进门坎,毛老板就堆着笑脸迎了上来,端椅赐坐,并泡上一杯香喷喷的新茶,热忱的很。出于礼貌,我坐后先客套一番,而后,我俩便天南地北的侃了起来。

毛老板说,开先他对经商一窍不通,一年下来,才懂得人和与诚信最重要。所以他一直执着把诚信、人和作为和谐创业的宗旨。他说,我从来没做过广告,不靠广告吹擂。只有从我做起。“讲诚信,老少无欺生意好,重质量,交易公平获利多。”这幅对联对我的启发很大。人心都一样,每作一件事都要将心比心,把自己作为顾客来想想,所以外地客户,从和我做第一笔生意起,就有信得过的良好感觉。由客户串客户,登门的日渐多了起来,大多数已年年成了我的老主顾,给我店树了一块“诚信”无字招牌。为防止出现购销脱节和积压,每年初,都要按上年购销情况,制订当年购销计划,计划有增有减。如若商品出现积压,就立即要在超保质期的前三个月,保本或亏本出售。如果万一还有少量积压,也绝对不转下年。他又说,向茶农收购茶,识别产地是关键中之关键。收购和销售都要按质论价,偏一点都不行。收高卖高,收低卖低。如果把产地识别错了,低质茶当高质茶收进,高价卖出,就等于自己砸自己的店,为害不浅。不吹牛,现在茶叶一上盘,我就能分出东北乡和西南乡。再说,做生意不管怎样,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重要,卖棺材的面孔切实要不得,生意做得成和做不成没关系,都必须对人家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心理人人都差不多。对人客气,这次做不成还有下次,对人冷漠,下次就不会再踏你的门坎。比如说,顾客要开汤我就开汤,远客看了茶样后,发的货对样不差分毫,这些都做到了,所以,人家都乐意和我做生意。敝店的销售渠道,主要靠成批外销。门市部零售只是小量,虽是少量,我始终都把持着货真价实,货价相等,决不让一粒老鼠屎坏掉一锅羹。宁可蚀一点,不做亏心事,使买者放心,卖者安心,是我店公平交易的原则。

通过这次交谈,我认识了毛晓虎,的确,毛老板从一个不懂经商、不懂茶叶的人,而今能全盘道出入情入理的经商门道,和茶叶的子、丑、寅、卯,真是茶海姣姣、商场特特,令人敬仰。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9

[关键词]云南普洱茶;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制约因素;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5-0004-05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平台,以具有商务活动能力的社会实体间的交易活动为主体,以电子支付与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以电子商务法律、政策、技术与标准为保障的网络贸易形式。相比传统商业,表现为交易环境虚拟化,支付电子化,交易过程透明化,交易时空广、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电子商务消除了空间屏障,降低了交易成本,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将传统的推式消费转变成以消费者为参与主体的拉式消费,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高了成交率和交易量。互联网电子商务出现于1997年以后,近几年的高速发展表现出强劲势头,市场前景广阔,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据Cnnin数据显示,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513亿,网购用户达到194亿,网购率为378%,即每三个网民中就有一人网上购物。“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交易总额增长近25倍,2010年成交额达45亿元。2011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6亿元,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超过18万亿,全民网购的时代将正式到来。

巨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为我国茶叶贸易提供了无限商机。据买买茶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前8~10位的B2C平台上茶叶品类占据着3%的市场份额,每年能够创造50亿元的销售额,2011年单淘宝就创造了20亿元交易额;据预测到2013年,我国茶叶电子商务将占行业规模总量的8%,网上茶叶交易额将达到80亿元。普洱茶作为我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巨大的网络市场,也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否则将失去宝贵的市场资源。因此,研究普洱茶电子商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洱茶,是云南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关系到600万茶农与1100万涉茶人口的生计,发展普洱茶产业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增加茶农收入。普洱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储放性、保健性,电子商务具有广域性、及时性、交互性,两者结合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方便信息获取、缩短交易时间、提高普洱茶流通速度。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帮助普洱茶产业建立起更加畅通的市场渠道,将普洱茶的信息以最便捷低廉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将潜在消费者转变为购买者,增强普洱茶市场消化能力,从而促进普洱茶生产与产业发展。因此,发展普洱茶电子商务是时代的选择。然而云南普洱茶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限制,本文就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1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1普洱茶产业概况

茶产业是云南省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全省涉茶人口1100多万,农业人口600多万。由云南省农业厅统计数据,2012年,全省茶叶面积580万亩,总产量2735万吨,成品茶1703万吨,较2011年分别增加286万吨和336万吨,精制率大大提升。茶叶综合总产值达22329亿元,比2011年增长6890亿元,较历史最高水平增长2239亿元,创历史新高。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纯收入924元,较上年人均增加235元。2012年,普洱茶产量为813吨,比2011年增加257万吨,占到云南省成品茶总量的4774%,为云南所产茶类之首。在云南的五千多家茶企中,八成以上都有普洱茶生产,其中重点龙头企业30家,年产量上千吨的有31家,产值上千万的有99家。

同时,普洱茶消费区也正在逐步扩散,已由东南沿海扩展到华中、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由目前形势预测,未来普洱茶消费人群将持续增加,全国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市场前景较好。

12普洱茶市场现状

云南的茶叶市场主要集中在昆明,另外在产茶地州也有零星分布,但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还不具有规模性,因此我们以昆明代表性的茶叶市场为主要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一百多家门店及部分普洱茶企的走访调查发现,普洱茶市场还处在不规范时期,市场监管缺乏、营销手段落后、销售网络不健全、渠道不畅等问题严重。我们以销售渠道作重点分析,目前普洱茶销售渠道中传统批发、经销、门店及关系营销仍占主体;另外以连锁专卖店形式入驻终端市场表现为势头强劲,市场较好;其次网络营销效果也初见端倪,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商场超市也占到一小部分,还有极小部分则以会所、订制茶等其他形式售出。由此可见,普洱茶营销仍以传统渠道为主,但多元化渠道正在逐步形成,连锁专场渠道初见成效,网络渠道已现雏形,并表现出一种良好发展态势(见图1)。

13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通过近几年的茶叶市场观察,普洱茶经历了2007年的低谷与近期的复苏,其电子商务也从萌芽、发展,到现在的粗具规模。2007年,是普洱茶市场由盛转衰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一年。经过几年的积累,普洱茶电子商务已取得一定成效,2011年普洱茶销售已位居淘宝网茶叶榜首(除花草茶外),成为淘友们最喜爱的茶类。同时,云南省主要的普洱茶企业都已经开始了电子商务运营,最初通过网络发家的商户“书呆子普洱”、“才者茶业”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目前都已成立了实体公司,生产和专营自己的品牌茶叶。2008年网上成立的专业普洱茶超市“51普洱”也是持续赢利,发展势头强劲。另一项显著成果是,由云南省商务厅、茶叶办公室和普洱茶协会共同支持建设的云南省茶叶交易平台——云茶报价网(现更名为云茶网)在2011年正式成立,倡导“茶叶批发市场+实体店+网店”的新型营销模式,标志着云南省茶叶电子商务基地初步建成。由此可见,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已具备雏形,并表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未来其必将发展成一种主流商务。

2制约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分析

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虽已初具雏形,但与其他省份和其他行业仍有差距,在发展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普洱茶电子商务更深层次的发展。自2007年以来,通过对普洱茶行业多年的观察与数据收集,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见图2)。

21普洱茶从业人员电子商务知识匮乏,专业人才缺乏

通过对昆明茶叶市场上102家有普洱茶销售的商户和企业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开展电子商务的有69家,占到67%,9家预计开展,占到9%,24家暂无打算,占到24%。可见开展普洱茶电子商务已成为多数商家的共识。

调查发现,没有打算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主要是因为不了解电子商务,缺乏专业人才,其次是认为自身实力还不具备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另外则是对网络的不信任和担忧线上对线下经销商利润的冲突。对于正在打算开展的商家,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和专业人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已经开展的商家中,建设有独立网站的占44%,自建的网站中主要是信息和产品展示,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很少起到在线交易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网站的访问,我们发现这些网站普遍表现为网页制作不精致,网站级别低,内容更新慢,访问量小,显然缺乏专人管理与推广。同时,在这些开展电子商务的商户中,有82%加入了第三方交易平台,但线上销售额不到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线下销售仍占主体,电子商务促销作用还不明显。通过对这些商家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半数以上的商家都表示出自身电子商务知识的不够用,身边又缺少合适的人才。由此可见,商家电子商务知识的匮乏,专业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因素,故而电子商务对中小普洱茶企生产水平、管理效率和业务的提升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电子商务市场不规范,立法存在漏洞

电子商务交易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实现的,要完成这些交易,必须要有保障体系对整个交易活动进行监测管理,增强交易的安全性,带给商家与消费者安全,使更多的人信赖并参与电子商务,从而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的繁荣。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环境还不够成熟,进驻网络的商家还没有严格的工商审批与入网资格审核,有关部门对商家的档案记录不全,对网络促销方式还没有详细的法律规定,网络商家间不正当竞争常有报道,网络泄密案、网络欺诈及犯罪、网络投诉案不断增加。消费者对网络商家信誉度也表现出怀疑。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20%~30%的茶商因对电子商务环境的担忧而放慢了进入电子商务的脚步,已开展网上业务的商家也急切期待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的立法规范。大部分消费者则因不信赖网络商家和产品以及退货难、投诉渠道不通等问题暂时放弃了网上购茶的选择,这与第一茶叶网做的“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我国网民对电子商务市场现状还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国内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严重缺失,还不足以规范网络市场和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尽管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环境得到不断改善,立法也在不断加强,《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相继出台,但是相比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和网民的高期望值,立法仍显滞后。

23社会宣传不够,消费者对电子商务和普洱茶知识认识不足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交易模式,不仅部分商家未完全接受,消费者也未完全了解和认可。多数消费者因缺乏电子商务知识,在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时存在选择盲目性,易听他人意见或者查看他人评论,然而网络评论并非全是网民的真实想法,有些存在不实或夸张之嫌,这就困扰了消费者的选择。经过前几年的热炒,普洱茶已响彻大江南北,但真正了解的人却甚少。在我们的调查走访中,85%的人表现出对普洱茶不太了解,44%的人因保健功效选择普洱茶,48%的人在选择时偏重于口感,仅20%的人选择时考虑品牌。从全国来看(见图3),省外人士对普洱茶普遍认识不足,如华南区认定的普洱茶多为熟茶,红浓的茶汤;华北、东北地区则多认可生茶,缺乏对熟茶的了解;对于普洱茶功效的认识也是笼统的概念,对生、熟两者的区别和功效差异知之甚少;能说出普洱茶品牌的人更是廖廖无几。加之目前普洱茶生产企业众多,知名品牌尚少且品牌效应在网络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不足,市场产品宣传雷同但价格悬殊,故消费者在网上选择普洱茶时,常常心生疑惑,犹豫不决。

24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网络信用体系缺乏

信息安全也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障碍。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CnniC)显示,仅2010年上半年,有592%的网民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有309%的网民账号或密码被盗过,892%的电子商务网站访问者担心访问到假冒网站。对于网上支付,安全隐患也很突出,目前国内网上支付协议采用国际通用的SSL和Set协议,本身存在着诸多缺点,难以保证网上支付安全;各银行所推出的电子交易证书,互不相连,缺乏统一认证标准,进一步加大网上支付管理难度,频发网银被盗刷事件。在网上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需经过信息登记、信息沟通、电子签约,涉及许多商业秘密和公众隐私,天涯、新浪、网易、支付宝等互联网公司和多家银行相继暴出“泄密门”,使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显,难以提升民众的网络安全感。

信息安全隐患除技术缺陷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国网络信用体系的缺乏。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评估体系还未建成,参与经济交易的社会各方主体的信用数据严重缺乏,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身份难以确认,加大了对交易选择的困惑。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与信用危机制约着我国网络向商务交易深层次应用的发展,制约着网上交易,更制约着普洱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25物流配送能力不足,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现代物流产业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是电子商务中商品和服务价值的最终体现。商品能否最快且完好无损地到达消费者手中,是消费者对交易满意度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物流则是这个因素的决定者。云南省物流产业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制约,起步相对较晚,本土物流企业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不高、信息化较弱、系统功能不强,同时在流通加工、库存管理、成本控制、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增值配套服务显得不足。

在普洱茶电子商务中,绝大部分商家使用的第三方物流。在调查中,部分茶商谈到现在的物流存在配送能力跟不上的问题,尤其在节假日高峰期表现得更明显;平时也存在物流质量的问题,如茶叶发货和到货不及时,到货包装损坏等情况;物流成本随油价及人力成本上涨而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选择范围不够宽,尤其是2012年云南省多家物流企业因违规操作被整顿致使选择范围变得更窄。同时,在我们调查的一百多位消费者中,近20%的消费者表现出对网购物流质量的担心,抱怨到货不及时、茶叶运输途中有损坏、物流人员服务态度差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预测,未来物流将成为电子商务的终极战场。因此,物流运输能力不足、运输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低等将直接制约普洱茶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3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十二五”期间,国家制定了《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加快推动电子商务应用普及。根据国家发展规划,云南省普洱茶产业要做好电子商务,就必须抓住“十二五”机遇,加强普洱茶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为普洱茶电子商务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31加强茶叶从业人员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与专业人才培养针对目前众多普洱茶商电子商务知识匮乏的现状,政府和行业协会等应加强对云南省普洱茶从业人员的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可在内部增设电子商务咨询顾问室,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并以培训班形式对茶商电子商务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还可以根据企业的申请,派技术指导员深入企业进行指导培训,切实解决企业商家遇到的技术难题。

另外,对企业普遍反映的茶叶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大,企业招人难问题,政府可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增设相关专业,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纳入地方政策,在就业培训方面增设茶叶与电子商务培训项目,引导就业者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事茶叶电子商务工作。还可通过政府和协会,建立起企业与高校的对接,以定制人才的模式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即根据企业和市场需求,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定向培养一批批具备电子商务技术与茶叶知识并兼具经济、贸易、管理等相关知识储备的复合型人才,然后由合作企业全部吸收这些人才,从而有效缓解人才缺乏的状况。

32加强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监管,完善相应立法

云南普洱茶电子商务虽已现雏形,但仍处在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立法,规范市场操作。针对目前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混乱的现象,云南省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普洱茶的各项监管标准,规范普洱茶市场,根据云南省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的现状与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实施条例。可以通过成立云茶电子商务协会的形式来具体操作,严格监控云南茶叶电子商务市场,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行使不正当竞争的违规商家进行停业整顿、罚款、吊销执照等严肃处理。

国家应将市场准入、信用体系建设、网络道德、消费维权、案件管辖、网络不正当行为、秒杀等网络新兴行为纳入立法,并对电子合同、虚拟财产、网络隐私以及网络纠纷划责等进行正式界定,尽快建立一部完整且可操作的电子商务法规,并且严格执法,对违规者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国家还应建立相应的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与投诉部门,使得市场能在监管下有序交易,并保证交易各方投诉渠道畅通。国家、地方政府和协会多方对市场进行监督维护,共同呈现给消费者一个健康、安全的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

33增加对消费者电子商务与普洱茶知识的宣传,加强普洱茶品牌推广调查中多数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与普洱茶知识不太了解。政府有责任加强对民众的网络知识普及与培训,增加网民的网络常识,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与网络辨识能力,学会自我信息保护,有效挑选网络商品和进行安全支付等,提高网民素质以及网络安全的自我防御能力,减少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心理阻碍,提升网络购物热情,从侧面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云南省应加大普洱茶的对外宣传与推广力度,尤其应加强对外品牌推广,注重外省市场品牌培育和维护,重点宣传普洱茶保健功效,增加普洱茶冲泡技艺的讲解;同时还应加强对普洱茶地理商标的宣传,加大对普洱茶地理商标的使用推广力度,提升地理商标价值。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政府和协会应组织普洱茶企报团参加并统一宣传,加强普洱茶企的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清晰的普洱茶形象。企业方面,则应努力提高产品品质,赢得消费者口碑,加强自身的品牌培育与推广,使用“地理商标+企业商标”双重商标,提升品牌信誉度;学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品牌宣传与推广,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价值;学会融入网络,有效与网络媒体、网民互动,增强品牌市场渗透度,及时抓住消费者的需求点并根据顾客反馈对产品进行灵活调整,促进普洱茶供销两旺。

34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信用体制建设

网络安全与诚信危机严重阻碍着普洱茶电子商务发展,针对现状,各方应加强合作,从网络信息安全与信用体制建设两方面开展工作。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建设:首先,政府应完善相关网络安全立法,建立失信严惩机制,从立法上保障网络安全与发展;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应规范各银行的电子支付服务行为,加强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建设与服务提升,统一电子支付认证标准,统一安全认证体系,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货币管理机构,对各方进行管理规范,有效规范第三方电子支付服务行为与交易方之间的电子支付行为,防范电子支付风险;同时,企业作为交易主体之一,也应加强自身网站安全建设,购买正版软件与权威数据库建立网络平台,不断升级网站,减少技术漏洞;选择网络安全咨询公司帮助完善网站建设,增设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站进行管理维护。茶企还可加入在线担保计划,以银行或保险公司作保,通过权威机构认证,增强自身网站安全的信任度,严防客户信息泄露,若出现客户因信息泄露蒙受损失,由相应担保公司承担赔偿。为提高信息可信度与企业信誉度,茶企还可以提交国家质检中心检测报告,选择保险公司为网上茶叶商品进行评估保险,请第三方银行为自身资金信用担保,全方面给消费者提供保障。

信用体制方面,商务部应加强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及立法保障。国家需要尽快完善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健全个人信用档案与企业信用档案,实行全国联网与信息共享。深入开展诚信宣传教育,推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同时建立权威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信用交易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立法形式严惩信用缺失行为。茶叶行业内部应签署诚信协议,建立行业内部约束,使商家共同维护行业信用。各企业网站内部应增设独立信用管理部门对客户档案进行专人管理,建立一套具有信用风险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系统。通过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促进普洱茶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35增强物流竞争力,提升物流质量

目前,云南省内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数量少,成本高,竞争力不足,服务质量差,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发展。因此云南省应大力发展物流建设,一是加大道路基础设施与物流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降低企业物流交通成本;二是针对茶叶中小企业大多缺乏内部物流机构现状,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合作物流,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开展面向同行业及其他企业的物流运输服务,鼓励电子商务产业与物流产业的融合或相互跨界发展,提升物流竞争力;三是建立物流园区和产业联盟,鼓励资源共享与现代物流建设,促进物流体系完善及一体化建设,提高物流效率与服务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四是严格执行《快递行业》国家标准,结合快递标准与茶叶行业特点制定茶叶物流规范。

省内现有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应从多方面优化自己防止被淘汰:一是走联合发展路线,实现资源互补,降低资源成本;二是提升技术设备,增大自己的仓储运输能力及地域覆盖率;三是提高信息化程度与管理能力,增强配送货的信息跟踪,建立一体化的配送网络;四是增强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信息服务等物流增值服务;最重要的是需提高人员素质与服务品质,减少出错率、事故率,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并为客户带去更好的物流服务体验。

对于第三方物流与电子商务企业分离出现物流服务质量差的现状,茶企在选择物流商时,应进行严格审核,选择信用好、出错率低、可追踪、服务质量高的公司作为合作方,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而非简单将物流外包,真正将物流链与商流、信息流、资金链进行捆绑,融合到整个电子商务链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

4结论

电子商务是云南普洱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将给云南普洱茶产业渠道构建、质量管理、产品消费形式等都带来重大影响,将促进生产者生产更好的产品,销售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消费者得到更满意的产品。而未来能否将成熟的商务模式、管理体系、营销方式等嫁接到普洱茶产业上,是提升普洱茶营销能力的关键。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普洱茶的特点展示出来,将潜在消费能力开发出来,建立专业权威的普洱茶电子商务平台组织合格的产品成功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因此,普洱茶商只要抓住电子商务的时代机遇,与时俱进,利用好电子商务平台,相信电子商务一定会成为普洱茶商开拓市场的利器,为企业带来实际效益,普洱茶产业也才能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树根,张勇电子商务基础[m].2版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调查报告[eB/oL].[2012-05].http://wenkubaiducom/view/08104ac1aa00b52acfc7cae3html

[3]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互联网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2-05-05].http://wenkubaiducom/view/d3276f24aaea998fcd220e04html

[4]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李闽榕,杨江帆茶业蓝皮书:中国茶产业报告蓝皮书(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孙良涛云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13):66-67

[7]2011中国茶叶大调查报告出炉[eB/oL].第一茶叶网,http://wwwt0001com,20111010

[8]我国首部电子商务监管立法全面启动[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20120613

[9]许诺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隐患与对策[J].信息安全,2012(12):22

[10]陈磊我国网上支付现状及对策[n].中华合作时报,2010-09-21

[11]电子商务深陷泄密门,移动支付如何突破发展瓶颈[eB/oL].艾瑞网,http://www100eccn,2012-02-04

[12]张路普洱茶问题[D].昆明:云南省第二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2

[13]电商跨界抢食,苏宁等12企业申请快递许可证[eB/oL].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www100eccn,2012-12-19

[14]国家工业信息化部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eB/oL][2012-03-27].www:.cn/policy/txt/2012-03/27/content_24994427.htl

[15]唐姗姗福建茶叶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J].中国茶叶,2008(12):18-19

[16]尹志洪我国的电子商务信任问题[J].电子商务,2012(4):19-21

茶道入门知识大全篇10

关键词:茶叶产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思路;云南巍山

巍山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但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贫困山区要脱贫致富、增加收入、实现产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发展茶叶产业是一条可寻之路[1]。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是巍山县茶叶走入国际市场、实现提质增效的主体思路。

1巍山县茶叶生产现状

2009年底,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646.07hm2,其中云南大叶种面积1361.87hm2,2000年引进台商种植无性系乌龙茶、铁观音284.2hm2,年产干茶515t。有小型的初制所20个。有注册公司4家,其中2家为漾江林业局茶厂、云南大理巍山有限责任公司,以生产绿茶、普洱茶为主,产品远销省内、省外。另外2家为五星茶厂及巍宝茶厂,以生产乌龙茶为主,产品主销福建及台湾。巍山县的茶叶产业主要以山区及半山区为主,主要分布在青华乡、大仓镇及永建镇。

2存在的问题

2.1茶树老龄化,零星种植较为突出

巍山县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至今茶树已老化,且零星面积多,连片面积少;加上茶叶受市场的影响到较大,几起几落,造成茶园有效株不足,茶树采摘面小、量少,茶园投入不够,茶叶产量低。

2.2茶农意识落后

由于茶叶主要种植在山区及半山区,山区茶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受教育及接受新科学、新技术的机会相对较少;种植茶叶主要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缺乏商品意识,没有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自身脱贫致富的产业来抓[2]。

2.3财政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的茶叶市场价格起幅较大,造成各级政府部门对茶叶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徘徊不前,多数茶园重栽轻管;业务部门由于缺乏资金,对现有茶园的改造及培训严重不足。

2.4有品牌,但竞争力较弱

巍山县有20个初制所,4个企业,但都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近几年来,企业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及多种原因,无法对初制所茶叶进行有效回收。企业虽有品牌,但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加上优质精制茶叶产量少,包装粗糙,没有统一的特色品种,很难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造成茶叶成品销量少,农民、财政效益不明显。

2.5缺乏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

要提高巍山县茶叶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还必须提高茶叶产量和加强茶叶精制加工生产线建设,走“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路子,依托乡级初制所,初制茶叶成品由龙头集团统一收购,再进行深加工、精加工,保证茶叶初制所原料不外流,保护茶农利益,保证精制茶原料,增加县财政的税源。

2.6茶叶营销信息不流通

由于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市场信息,巍山县生产出来的茶叶产品大部分只局限在本县或本市内销售,而且销售面狭窄;加之没有集团公司和统一品牌,很难适应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经营发展目标。

2.7茶叶市场监管不力,市场秩序混乱

在茶叶市场经营过程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谋取利益,制假、造假,侵犯茶叶品牌,给政府及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茶叶销路的扩展。

2.8茶叶种植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

由于巍山县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落后,在种植茶叶管理工作上存在着品种老化,投入管理跟不上,茶叶产量、质量

低等问题;加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茶叶的农药残留物重金属超标,茶叶产品存在着质量安全隐患。

3发展思路

3.1统一思想,增加投入,稳定茶叶产业发展

巍山县现有茶园面积已达1361.87hm2,且多数分布在山区半山区,都属投产茶园,是山区、半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茶叶产业的兴衰关系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局。为此,全县各级部门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机会,广辟财源,利用各项财政措施,坚持“稳定、改造、投入、提高、增效”的发展方针,稳定茶叶产业的发展。

3.2整合茶叶企业,培育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对现有的初制所、茶厂、精制茶厂按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大量技术改造和优化整合;并根据经济实力、技术力量、品牌形象进行企业重组,以此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能力,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依托台商,开拓国际市场[3]。

3.3选育推广茶树良种,提高茶叶品质

巍山县种植发展的茶园,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展的茶园,且以实生苗为主。按照市场对品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茶树育种目标,建立无性系茶树良种生产基地,充分发挥良种在茶叶产业中的基础地位;加大优质茶树良种的推广种植力度,提高优质茶树良种的覆盖率,有计划地、分批、分期地对巍山县现有的实生苗茶园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入,以促进茶叶经济的发展。

3.4加强茶园生产管理,提高茶叶质量

一是进行低产茶园改造,补植、补造,更新茶园,重新种植,重新建园;二是抓好新植茶园的建设,按标准化要求,全部采用无性系茶树种苗,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增加投入,改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修道路,建水池,保证茶园旱涝保收,稳定茶农收入,稳固茶叶产业的发展[4]。

3.5进行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基地建设

按照“绿色、生态、环保、安全”的要求,进行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严禁工业“三废”和城镇生活废弃物对茶园的污染,严禁施用垃圾和劣质及未登记的肥料;以消费者的健康为目的,努力形成绿色、环保、无公害食品的茶叶生产线。

3.6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懂得茶园生产技术、加工技术,还要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不断地引进新的加工设备;并派出科技人员外出学习,接受新的知识、新的理念、新的市场信息,再将自己的所得,培训、传播给茶农,使他们不仅懂得生产,还了解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茶叶产品,稳固、发展、壮大产业。

4参考文献

[1]夏雪飞,胡中扬.湄潭县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贵州茶叶,2009,37(3):18-19.

[2]郑宽明,李天芳,郭亚锋.陕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10):7-9.

[3]杨胜益.平塘县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今日科苑,2009(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