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十篇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十篇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09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1

当互联网思维进入应用领域,成为一种潮流后,被歪嘴和尚念歪经的并不少见。做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做互联网思维的电视,做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做互联网思维的豆浆店,做互联网思维的牛腩店,似乎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了一段很灵验的咒语,不分青红皂白,传统企业所有的问题,一触网都可以迎刃而解。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黄太吉的“互联网煎饼”。在互联网热络的背景下,黄太吉欲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行业,计划6个月内卖煎饼果子要达到一亿元,年销售额要做到一百亿。黄太吉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或者颠覆传统行业,但最终黄太吉的互联网思维煎饼店,还是败给了身边的永和、肯德基、星巴克、好利来和海底捞。追究败的原因,就在于消费者来黄太吉需要的是好煎饼,不是在意你的店冠名互联网概念,黄太吉不能满足消费者根本需求,仅有互联网的光环,失败是在意料之中。

问题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什么?他们并不知道,只是一味地拿概念说事,去赶潮流、追时髦。其实,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从浅层面来说,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具而已;从深层次讲,是一种精神,就是把产品或服务做精,做极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归纳起来,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极致的做产品或做服务”,而不是无节操无底线卖萌。

其实,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秘诀之一,或者若说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专注把产品做好,做到极致。苹果手机就是这样。小米学苹果,就是从产品做到极致上入手。雷军在最近的一次“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的演讲中,把互联网核心归纳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个字。用雷军的话说,“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企业,用新模式做传统的事情,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企业都挡不住的。”在雷军对互联网的认识过程中,也有一个从单纯“工具”向“思维”的认识转变。在雷军看来“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也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传统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之所在。

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虽然不十分确切,但可以说明问题。传统医学做内科手术,需要动刀子开肠破肚。但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只需要微创就可以解决问题,免除了病人承担开肠破肚的痛苦。但是,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做手术的始终还是医生,而不是研发生产微创工具的人。这与当前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极为相似。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关键在于把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完成企业植入互联网的基因,并非以互联网替代传统企业。

形而上学的思维,在于一些人把形式、途径或工具当成了目的、结果,难免不会本末倒置。这就让我们不仅开始思考互联网精神,以及整天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还有那些被贴上互联网思维标签的那些人们。我们不禁要问,靠鼓吹概念煎饼果子一年真能卖出百亿吗?而脱去了互联网光环的黄太吉还会剩下些什么?

当然,不同的行业与互联网的关联度不一样,在互联网潮流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像餐饮业的海底捞被认为是服务做到极致,成功的背后是被打上互联网精神的印记,但餐饮服务业与互联网毕竟关联度较低。而像彩电业与互联网关联度较高,当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时,“狼来了”的呼声才会不绝于耳。但,互联网企业进入彩电业,并不是替代制造领域,而仅仅是在产业链的末端,并没有把传统制造企业淘汰出局的情况。因此,彩电业更应该专注上游制造,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为极致,以口碑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2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教务管理人性化

当今的社会已经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进入到了一个完全信息化时代,它正在加速的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也许我们所做的教务管理工作本质不是互联网,但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会开拓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和局面。

一、互联网思维有助于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在高校中,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工作内容非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教务工作者可能每天在进行着重复性工作,这些工作内容涉及到高校中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在领导、老师和学生三种人物关系中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这些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每天都会牵扯教务工作者的大部分精力。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状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爆炸式消息传播,那么在这种繁杂的教务管理工作中,我们也需要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传统的教务管理工作模式是当我们接到一个信息或者通知,常常需要打电话或者当面找到某个人去通知他们,而很有可能一天的工作都在电话中度过,效率不仅低下还让管理工作变得繁杂和重复。而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互联网产物,它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要传递的信息也应该在互联网上,充分利用好每一个网站,互联网所传递的信息是实时的、跨地域和交互的,老师和学生可以到相关的网站上实时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这个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快捷,而我们教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实时维护好获取信息的网站,将各个信息及时的到网络上,以及做到宣传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知道自己应该去哪里获取信息,这就大大提高了我们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网络社交媒体建立教师、学生与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平台,学生和老师可以更加多元化的接收信息,也有更加多的渠道去解决遇到的教务管理相关的问题。

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中,光靠传统的以人为主的教务管理工作方式以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耗时耗力却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教务管理工作模式,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更好的管理效果。

二、互联网思维的工作方式可以减轻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艰辛的事务性工作,特别是直接面对老师和学生的基层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每天所处理的繁杂问题和接触的信息量极大,因此在工作中常常会因此忙的焦头烂额,工作中的幸福感极低。这些教务工作者不仅要维护好学院教学工作的日常运行、管理好学生的学籍、档案、成绩等工作、协助领导做一些临时性工作,还要随时接受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对各方面问题的咨询,场面常常是办公桌前围满了学生或老师,而不知道先回答谁,而且经常是反复解答同样的问题。这种事务性工作,一天下来就会让人筋疲力尽。

但是如果我们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便利性,将各种通知、教务信息、教务安排等都到网络上,让老师、学生或者家长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亦或是其他地方都可以随时看到这些相关的信息,就会大大的减少教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在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中,教务工作者会积累下哪些问题是学生和老师经常问到的,整理成常见问题问答手册,将这些常见问题都到网络上,学生和老师在网上可以通过搜索关键字就能搜到相关问题和解答,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节省出的时间可以用来处理学生学籍问题、学生课程成绩问题或其他教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总结发现其中缘由,反馈给领导及时解决。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能,减轻工作强度的同时也提升了幸福感。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教务管理的人性化

教务管理工作面对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而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问题。如何做到教学管理工作的人性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互联网思维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模式下,学生或老师如果有问题需要打电话或者到办公室咨询解决,有时会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一次解决,就导致了学生或者老师需要多次往返才能解决问题,不仅学生和老师对教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误解,教务管理工作人有时也会徒增烦恼。现在利用互联网思维和网络社交媒体建立了学生、老师和教务管理工作者三类人群的沟通平台,学生和老师有什么问题可以先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咨询,实现了直接对话教务管理人员,有问题可以及时准确的进行回复,避免了“白跑一趟”的情况。

而且有了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教务管理工作中学生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在各种信息时,传播速度更快,不需要教务管理工作者逐层逐级的进行通知,在这些平台上可以直接面向学生和老师,直接通知到个人;学生在其中也可以互相解答问题,在教务管理者没看到的情况下有知道的同学就会给其他同学解答相关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平台公开反应他们在学校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教务管理者早发现、早解决,提高中作效率,及时解决学生和老师的问题。

利用互联网思维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各种信息转载,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互评,这都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了教务管理的工作,让教务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

四、结论

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教务管理工作是今后工作的必然趋势,通过互联网思维而改变的工作模式让繁杂的教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人性化,让教务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强度降低提升了工作幸福感,在今后的教务管理工作中还要更加发觉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其中。

【参考文献】

[1]吴瑰,陶俊.网络设计媒体在高校学分制教务管理的运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3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高校学生;党建

一、“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思维的基本概念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政府将制定“互联网+”行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相加传统行业,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创新融合,指的是互联网借助于其信息透明化、低成本、深化分工和提升效率等功能特点,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与社会各领域建立有效连接,叠加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打破信息的不对称,将各个领域的数据信息、科学资源整合优化,并结合各自优势,实现融合发展,改变了人的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数据不断丰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大数据应用成为可能。

大数据是由多种数据类型组成,体量巨大,并以高速巨量的特点增加的具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一是数据量十分庞大,传统的计算机一般无法进行有效的深度处理,并呈几何指数增长。二是数据类型多种多样,除传统的数字、文字、符号等结构化数据外,音频、视频、图片、邮件、GpS数据及各种传感器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增长速度十分惊人。《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认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我们面临的大数据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从中可以得到启示,大数据时代需要树立全局性思维、个性化思维、相关性思维和智能化思维。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大数据思维

(一)传统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结合的缺点和不足

高校党建管理部门在传统的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相结合曾做了一些尝试与努力,如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库、建立红色阵地专题网站、开设党校培训学习园地等形式,在一段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但还有不少缺点和不足。传统的互联网与高校学生党建的简单结合存在功能单一,吸引力不足,宣传内容偏教条化,可读性不强等情况。近年来,虽有利用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与高校学生党建相结合的尝试,也存在用户持久关注不够,活跃度不够,互动交流少,传播力、影响力不足等现象,与传统的党建工作存在同质化趋向,出现内容与形式单调、功能单一等问题,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党员在价值实现、社交、情绪表达等方面的需求,亦没有考虑到大学生党员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应用

“互联网+”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思维的不断发展,通过数据挖掘技术,人们可以获得与分析高校学生党建领域更多的数据,甚至是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从而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可以及时发现高校学生党建领域所包含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相应的,思维方式也可由样本思维转向全局性思维。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高校学生党建各子领域存在的相关关系,运用这些认知与洞见就可以帮助人们直观现在和预测未来,而建立在相关关系分析基础上的预测正是大数据的核心议题,思维方式应向个性化教育思维和相关性思维转变。大数据时代也将不断提升系统的社会计算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甚至类似于人类的“智慧”,这将推进思维方式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化思维。

1.高校学生党建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全体数据,树立全局性思维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须关注全体学生样本的全部数据信息,而不是一个学生的单一数据信息。在“互联网+”时代,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了解学生最自然、最真实状态下相对准确的全部思想动态和行为走向将成为可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需要树立全局性思维。高校学生党建载体需要多元并进,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平台,在做好党员信息管理库、建立红色阵地专题网站、开设党校培训学习园地的同时,开通课程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QQ群、app应用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尝试开发慕课教程,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并允许多环节使用手机或便携式笔记本作为工具参与学习,跟踪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动态,保留全体学生的相关平台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应问题,并进行改革和更新。大数据技术使得高校学生党建数据来源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可以获取学生参与过程中所有数据,大数据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甚至复杂的非结构化数据如连学生在应用端访问的停留时间、鼠标或指头滑行轨迹、是否有效地学习规定内容等数据信息都将可能获得,数据覆盖面可以非常广,数据源更宽泛,数据层次更丰富,只要产生数据活动的记录都可被获取,并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得出有效结果。

2.高校学生党建须关注的内容可从混杂的数据中提取潜在价值,树立个性化教育思维

“互联网+”时代,采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大学生的所有数据时,会得到一些混杂的数据。但纷繁复杂的数据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其潜在的可挖掘的价值。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想法各异,从混杂的数据中提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党建育人工作。因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应树立个性化教育思维。由于党建工作对象的个人经历、知识储备各异,为了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应该为党建工作对象提供个性化的“自助式”选择菜单。高校学生党建网站、微博、微信、QQ群、app应用等新平台可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情况开设“自助式”菜单,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等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高校学生党建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和信息反馈,在资源推送时把学生的个性需求摆在首位,将内容有针对性地传递给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3.高校学生党建的内容具有数据相关关系,须树立相关性思维和智能化思维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了解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学生思想动态出现大的变化不会是瞬间的,通过收集分析学生的所有数据我们可以预先捕捉到学生的相关信号,预测可能发生的事件,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理。大数据时代提升智能化水平后,使得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更为容易,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将推进思维方式由注重因果关系转向相关性思维,由自然思维转向智能化思维。传统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主要是关注和分析学生的历史信息,数据少,时效性差。而在“互联网+”时代,借助大数据技术,高校学生党建可积极关注数据的相关性,实现数据之间实时互动,收集整理海量数据。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将海量数据和全样本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精准分析后能够更准确地将结果进行量化,从数据中获取价值,实现智能化结果,得到的结果也将更全面、更准确。高校学生党建领域通过把握数据相关关系实现智能化的分析、预测和判断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将成为可能。

三、“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的观念淡薄

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对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往往担心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形式的应用会给党建工作带来问题和不便,对运用网络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党建工作持十分谨慎的态度。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对网络信息和模式等新形式采取回避态度,忽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目前高校学生党建领域信息化建设还停留“+互联网”模式上,“互联网+”平台的融合创新基本没有涉及,大数据技术的建设还未启动或者提及。传统管理模式还占主导地位,凭经验和感觉办事占比较高,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缺乏“互联网+”的融合应用意识和大数据思维,觉得大数据复杂,不注重数据采集和储存,不会数据分析和处理,也不愿意学习或者培养专门人才。

(二)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的运用存在较大的难度

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虽然也使用了一些互联网形式,如建立专用的党建网站,但实际功能发挥不足,吸引力不强,在线平台或反馈平台通常处于休眠状态,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低下,更难提“互联网+”各领域各平台的大数据技术应用。高校学生党建使用大数据技术的统一平台尚难以创建,缺乏统一规范,各系统和平台之间的兼容存在问题,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技术水平较低,大数据信息的内在关联隐蔽,有用数据的挖掘存在困难,大数据建设发展受限。另一方面,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缺乏专业从事大数据分析专门人才,数据信息使用、收集、存储没有统一标准,影响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性;面对海量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筛选、挖掘、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三)高校学生党建参与部门各自为战,数据信息共享存在壁垒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的数据和信息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云端进行充分融合,但因与高校学生党建存在密切关联的部门多,信息分布广,数据信息共享尚存在壁垒,更难提云端共享。党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各领域各部门应用平台不一,数据信息存储和管理模式不一,数据规模不等,格式各异,对数据采集的重视程度不一,没有共享平台,各部门各自为战,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难度大。再加上受目前的体制机制影响,各领域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难以根除,相互之间非但存在数据共享的困难,甚至还互相抵触,造成数据质和量的不均衡,严重制约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

(四)高校学生党建网络信息泄密隐患大,安全防范力量不强

目前,高校虽然在信息技术和管理上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在信息安全领域还存在极大的安全挑战。因缺乏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再加上信息安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通常依赖外界厂商提供,给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同时,现阶段亦缺乏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比如党建工作云端信息和各领域各部门信息归属谁管辖,谁有权限收集和使用大数据,大数据销毁的时限和准则,大数据信息的转让和共享范围等没有清晰和明确的规范制度和法律。如近几年社会上频频出现因信息泄露造成的电信诈骗问题,尚难以处理和解决。

四、“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建育人模式改革,做好“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顶层设计

“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创新重在数据化上,量化一切信息是数据化的核心,包括文字、方位、社交信息等的数据化,提高大数据意识,主动学习新媒体和大数据思维。以苏州大学为例,可以建立以党委组织部、党校和党委办公室作为联合牵头单位,从战略上将“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纳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总体谋划,整体推进。同时,学校党建育人相关单位将作为支撑单位,研究和部署大数据的数据化管理机制,各学院(部)及辅导员具体落实的一套运行机制。让“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决策成为一种新的决策方式,依据大数据进行决策,让数据主导决策。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党建需要各部门、各组织、党建工作队伍之间相互协同才能完成,在树立数据意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决策。通过顶层设计,建立通用标准,明确职责划分,打破部门限制,使得“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能以科学、高效的模式运行。

(二)加强“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大数据思维素养

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高校学生党建需要加紧制定大数据相关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把培养数据骨干力量作为重中之重建设来抓,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数据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基础,高校内部要进行数据资源整合,搭建校级大数据基础平台。高校也要积极走出校外,寻求与相关教育部门和网络媒体合作,获取数据充实到大数据库中。同时,高校学生党建育人也要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数据抓取、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综合等能力的党建工作队伍,打造一支复合型的专业化团队。

(三)着手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整合“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数据资源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是高校学生党建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整合发展过程中的分散资源,建立统一应用平台和应用系统,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信息共享交换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统一高校学生党建相关的数据标准和数据格式,消除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提升各领域各部门的数据整合能力。将可以公开的数据统一共享到专用云平台,避免数据割据,做到数据互通,使得各领域各部门的数据在统一的云平台内交换畅通。

(四)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增强高校学生党建信息的风险防御能力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管理不善可能带来不良后果。高校学生党建参与者在实施大数据技术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安全观念,制定安全规范规章制度,防止数据泄露,明确大数据使用渠道和范围,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保障“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领域应用的有序发展。“互联网+”时代在数据收集时亦可能会侵犯学生的隐私权,这就对数据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据使用时需要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高校学生党建管理部门也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加强应用平台的风险防控水平,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严格监管,维护信息安全。另外,大数据也可能没有那么可靠,数据的质量可能很差,数据分析可能存在错误或者具有误导性,需要制定详细、缜密的数据质量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陈丽珊.“互联网+大数据”与创新营销[J].通信企业管理,2015,06:18-19.

[2]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07:177-183.

[3]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70-73.

作者简介: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4

关键词:运用矛盾的不平衡原理培养提高比较分析问题

一、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主次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坚定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形成。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含义、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三、教学方法:案例比较法、讨论法、阅读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步骤:

我主要谈谈在本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主要是比较、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1、如何通过主、次矛盾的含义的教学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案例材料: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和投资合称内需,出口称作外需。从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内需是第一位的因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问题探究:从中得到什么哲学道理?

目标完成过程:

学生先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讨论、比较总结

教后反思:材料的选取具有时代性,因为在出口形势严峻的背景条件下,要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表现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需求即内需上。材料的选取具有针对、可比较性,因为从能力目标的培养来看,材料通过内需和外需的选择上设问,学生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通过分比较、析与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从问题的解决上来看,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内需和外需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来得出结论,一方面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提供了范围空间,另一方面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上要求学生讨论,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自觉提高。另外材料的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和能力。

总结:主、次矛盾的含义。

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教学中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情景材料: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积极进行宏观调控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为什么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问题完成引导:回忆经济常识中学过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积极采取措施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结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教后反思:学生对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常识中已经学过,所以采取了复习旧知识的方法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新知识,这其中学生用已知知识做基础,通过比较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和采取种种措施积极扩大出口两种方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用快递发展,从而得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这一过程是一个比较、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主、次方面含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保证思维能力。

案例选取:

互联网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是一个虚拟时代;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

互联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互联网学习,工作,交流,获取和传递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从天文到地理,从城市到国际,从深水到太空,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各国的新闻杂志,获知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时事要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广见识,开阔眼界。在当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时间去各地亲身游玩,放松自己。可是,在网络里,有各种娱乐性的游戏消遣,可以欣赏幽默的动画,flash,可以点播音乐,观赏电影……从而在丰富的网络中感受生活的丰富。

但是很多学生出于对学习的厌倦,为了逃避他们认为“枯燥”的学习生活而选择了“精彩”的网络世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良网站屡禁不止,不良信息泛滥,网络资料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据统计,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

问题探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利和弊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

问题的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思考。

提问后老师总结: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教后反思:学生对互联网特别感兴趣,所以材料的选取比较好。在问题的解决上没有讲解、讨论的环节,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地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对哪一个是主要方面、哪一个是次一方面做出选择就是一个通过比较,先个别分析,然后再综合对比的辩证思维过程,从而自觉地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能力目标的实现有合作实现到自主完成,是课堂效果得到深化与发展。

4、通过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知识的掌握来实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背景材料:同上(互联网的利与弊)

要解决的知识问题:如何看待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问题的解决:

提示:主要要求学生谈一谈如何看待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利和弊。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回答。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5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等教育新

互联网正在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影响着各行各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计划,互联网思维从此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传统行业必须重视和利用的基础设施。从慕课、翻转课堂到微课、在线教育,“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方兴未艾。然而,教育变革还未能很好地实现。“互联网+教育”的呈现形态,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与教育规律的契合,以及教育深层改革的撬动等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

1.互联网思维及其与高校教育的结合

互联网思维可以被定义为: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甚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查的思考方式。互联网思维的精髓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等。教育需要互联网思维,更需要符合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互联网思维,主要表现在: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注重技术产品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的贡献;借助网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快速传播与协同建设,提升教育品质;重视教育数据资产的积累、保护与利用,通过大数据推动教育领域的管理与评价的科学化;鼓励多方协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

2.我国“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即mooCs(massiveopenonlineCourse),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其优点有学习者可以不受区域限制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便于学习者自主选择时间集中注意力,高效学习等。但是慕课缺少了传统课堂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等有效互动。翻转课堂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开创一种创新教学模式。它重构了课堂流程。学生先通过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做实践性练习,并用知识解决问题。翻转课堂的优点有学生利用课前看视频,课上更多是和老师交流互动;将更多的教学转化成学生的主动学习;信息量大等。但是对学生课下时间付出及自学能力要求较高,而且课堂上的互动也较难把握。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通常教学时间短,内容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可以进行精致的教学设计及经典案例的示范等,制作也较简单。微课的优点是便于学生学习,内容少而精,效果立杆见影。但是微课的知识传递通常碎片化,不系统,不适合长期学校教学。

可以说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都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但是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教育的互联网化。当今我国高校“互联网+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有:1.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兴起已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其在高校课堂的应用相对缓慢。如今大部分高校依然处在传统的多媒体讲解时代,对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少之又少。2。大部分教育互联网的实践仅停留在工具层面的应用,并没有真正转变思维,更不要说应用互联网思维对整个教学模式进行改革。3.教学体验有待提高。很多教育互联网实践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需求上来进行设计,多是教学形式的改变而已。如很多翻转课堂,学生经常反应自己没学懂,老师的指导不足等问题。

3.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建议

高等院校对“互联网+教育”的改革可以借鉴网络课程直播,得到app,ted演讲等模式。创建卓越用户体验的课程平台;利用互联网工具加强课堂上的实时师生互动;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强化课下相关内容的推送,为学生构建全天候学习的环境;运用大数据分析市场及用户的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等。具体针对高校互联网教育改革,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从制度层面彻底引领互联网教育革命。作为学校高层,应充分认识到教育互联网化不仅仅是教学层面的创新,更是整个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应从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师资队伍等多个维度,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力度和水平。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构建规章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循序渐进地转变全校师生的管理、教学和学习习惯,并持续改进。同时,运用跨界思维、社会化思维与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使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能够及时反馈到教育领域,推动专业教育与时俱进。

3.2.创建实用高效的网络教学运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无线网信号全校园覆盖,提升用户上网体验;强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实现信息安全防御全方位立体化的保障;全面提升网络交换能力、网络带宽总量和外网访问速度等。平台方面,应创建基于用户思维的网络应用系统平台,包含内容、练习、评价、活动、生成性信息、学习服务接口等多个部分,可以全方位支持学习者完整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过程。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行为、体验,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变革。

3.3.师资培训和激励。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改革,利用用户思维、迭代思维、极致思维开展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体验和参与感,通过微创新找准突破点,做到极致,从而逐步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开展多层次,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改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思维方式,消除使用新技术的顾虑。同时应建立对互联网教学模式探讨的奖励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教育变革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J].饶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

[2]以“互联网+”思维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J].孙志

明.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7)

[3]“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杨现民,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eRp课程;互联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228(2016)11-89-03

ReformofpracticeteachingmodeofeRpcoursebasedoninternetplusthinking

wuQian1,DengXinli2

(1.SchoolofComputerScienceand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Chongqing400054,China;2.ChongqingRadio&tVUniversity)

abstract:aimingatthepresentsituationthatthepracticeteachingofcomputerspecialtyisseriouslyoutofsocialpractice,thepracticeteachingmodeofeRpcoursebasedonthe"internetplus"thinkingisdiscussed.takingthepracticeteachingofeRpcourseasanexample,theexistingproblemsarepointedout,thereasonstocausetheproblemsinthepracticeteachingofeRpcourseareanalyzed,andth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reformingthepracticeteachingareputforward.inrecentyears,manypracticeteachings,whichstepoutoftheschooltogototheenterprises,verifythegoodresultofthepracticeteachingmode,andprovethatthepracticeteachingmodeofeRpcoursebasedonthe"internetplus"thinkingisdesirableandfeasible.

Keywords:practiceteaching;eRpcourse;internetplus;teachingmode

0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对教学实践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1-3],特别是受互联网思维的启发,将互联网思维引人教学各个环节,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4-6]。在“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指引下,这些研究对“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具体的探析[7-9],这给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2015年3月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国家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为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高等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教育业态指明了方向。“互联网+教育”的思维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使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教育生态环境。转变原来以时间、地点固定的学习方式为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学习的方式,以灵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广阔弹性的学习空间;借助移动网络,也可将教师学生比由一对多的状态转变为多对多的状态。“互联网+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可充分利用资源为更多人提供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从而有利于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互联网+教育”的思维内涵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的革新,这种思维方式让教育有了“人的维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将概念化的“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落实到可操作的具体层面。以下结合“eRp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环节,对基于“互联网+”思维的eRp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作探讨。

1eRp教学实践存在问题

eRp原理及应用是我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环节现在存在以下问题:①eRp实践教学环节时间短,现在实践教学环节仅有8个学时的实验课和1周的综合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太少,要完成注重能力培养的eRp人才培养目标有较大难度;②eRp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成本高,运行和维护难度大,目前以“原理+沙盘+软件”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主导,软件实训环节在整个eRp教学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软件部分教学遇到的困难,许多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③eRp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完整真实的基础数据,学生很难掌握相关软件功能的使用方法;④eRp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手段单一,对学生的考核指标很不切合实际,很难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系统操作和实施能力;⑤eRp实践教学师资培养难度大,eRp软件都是针对特定行业和特定企业需求建立起来的,因此,eRp实践课程教师需要拥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和企业具体实施的经验,这对一般高校教师而言,其难度之大是难以想象的。

2“互联网+”思维实践教学的优势

要解决上述问题,先要解决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与信息时代要求不匹配的问题。要探索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思维的核心在于柔性扩展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在eRp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互联网+”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⑴“互联网+eRp”有利于构造柔性教学体系。通过“互联网+”思维构建的eRp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在物理上基于web数据库、存储、服务器等,具有扩展性强、弹性大等优势,借助云计算技术提供的服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自由地选择学习规定的内容和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灵活有效地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每个学习者不需要掌握太过复杂的操作软件就能随心所欲地组建富有个性化的eRp实践“柔性教学体系”,它不仅创建了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eRp学习者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⑵“互联网+eRp”有利于eRp实践教学资源的全球化利用。方便和廉价的云服务使越来越复杂的eRp实践软件资源迁移到了云上,使用者可方便地按照自身需求获取所需信息资源,以确保学习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实践教学资源平台的有效利用,可实现足不出户而坐拥全球化的eRp教育资源。

⑶“互联网+eRp”有利于eRp实践教学管理效率提高。借助“互联网+”思维构建的eRp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可使eRp实践课程实施更顺利而无需另外配置服务器或创建另外的应用端,学生和企业都可安全地共享丰富的各种资源,极大地降低实践教学的成本,并且全方位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

因此,“互联网+eRp”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解决现有eRp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少,实验平台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实验环境和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基于“互联网+”思维,充分了解学生对于eRp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环节的真实能力及需求,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构建由eRp应用和开发企业提供的云eRp教学软件环境,由企业用人方直接提出并参与实践培养计划的方式,从而建立多目标考核、多行业应用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这个体系中接触到真实的eRp系统解决方案和应用实施方案,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

3eRp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措施

基于“互联网+”的eRp实践教学模式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实施体系,该体系包括教学模型体系,实施体系和构建成功案例库。

3.1构建实践教学模型体系

实践教学模型体系构建基于“互联网+eRp原理及应用”,该体系中以“互联网+学生”的方式,实时地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反馈,灵活构建基于每个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以“互联网+老师”的方式扩展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的教师资源,通过移动互联网及云服务等方式全方位提供教学支持;以“互联网+高校”的方式打破传统课堂结构和资源地缘结构,对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料、教学软件、教学数据和教学活动进行整合;以“互联网+企业”的方式联合大量eRp软件服务提供商和eRp实施企业,在高校提前进行人才选拔和培养,为企业直接储备人才。

3.2构建实践教学模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思维的eRp原理及应用实践教学模型实施方案,包括模型中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构成方法、使用方式、获取途径、高校联盟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具体实施方案。

3.3总结与互联网资源深度融合的成功案例

结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案例,对案例进行实际数据采集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立足于解决教学问题,引进企业及外校的教学资源,把传统课堂内容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做线上线下延伸,通过云服务方便地将传统实验室功能延伸,将实践教学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扩展。首先是建立基于云服务的“互联网+”实验平台。在云计算环境下,寻求eRp服务提供商协助学校建立私有云及混合云,混合云中的中的高校用户,可获取云提供的eRp软件服务,充分利用资源,节约购买eRp实验平台的成本。其次是引入多种在线认证体系以丰富实践考核体系,如Sap、oracle、金蝶、鼎捷等eRp服务提供商都具有自己的在线认证体系,通过学校的筛选,可以向学生推荐适合的认证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在线认证的学习来达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建立在线认证体系同实验课程及综合课程设计的能力对应体系,到达丰富实践考核体系的作用。最后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师资培训体系,实践教学老师可通过云服务接受eRp软件企业以及相关eRp高校的专业培训,让老师能不断丰富eRp实践操作能力。

4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思维的eRp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们跨出校门走向企业实践,正在与相关企业合作推进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毕业生参加工作的反馈情况看,效果较令人满意,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以致用,受到用人单位肯定,这更鼓舞了我们继续实施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勇气。事实说明,基于互联网思维eRp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是可行、合理与正确的。尽管未来还有许多实际问题(如实习经费不足等)需要解决,但改革前景是令人鼓舞的。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杨兴华,李刚.“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228-229

[2]赖文华.设计思维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二维动画制作”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3-6

[3]巫茜.基于协同学习模式的eRp实践教学改革[J].重庆与世

界,2013.8:64-65

[4]陈登科.互联网思维的高职室内设计实践教学建设[J].课程

教育研究,2016.6:6

[5]巫茜.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软件工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

四川兵工学报,2011.7:96-98

[6]张晓芳.基于云计算服务的协作学习教学实践[D].上海师范

大学,2013.

[7]周兴建,蔡丽华,万星.学科竞赛与案例教学融合下的“互联

网+教学”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5.6:102-103

[8]苏海英.“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6):89-91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7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创新发展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医药相关政策的开放,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数量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为4981家,同比增长16.76%,连锁门店数为204895家,增长19.52%,增长率创近年新高。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面临经营成本高、营销方式单一、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制约企业发展。因此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积极创新发展途径,在经营模式、产品服务方面等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互联网正好给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带来机遇,因此,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有互联网思维,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传统经营方式进行革新,寻找新的发展路径是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模式、人才培训等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模式,这一研究对医药连锁企业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我国医药零售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一、互联网思维阐述

互联网思维是由由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企业家们要有互联网思维,有些企业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企业家思维方式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近几年企业界和学术界从不同视角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诠释。总体来说,互联网思维是指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方式,即企业要有互联网理念,基于当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二、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面临的难题

(一)经营模式单一

近年来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增加门店数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以此获得市场竞争地位,但在扩大经营的同时,企业面临产品服务同质化、营销模式单一等问题。在产品服务方面,目前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只为顾客提供药品销售,由于药品特殊性,顾客更希望获得专业化咨服务,但目前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只是扮演销售药品的角色,在产品服务方面缺乏差异化;在营销模式方面,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主要通过门店间打价格战,如通过会员日打折、店庆等活动加强产品促销增加客流量,但由于传统上一家药店只能服务周边二、三公里范围的用户,因此效果甚微。单一的经营模式加上近年来门店租金和人工成本的逐年增加,使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以传统经营方式发展愈加艰难。

(二)专业人员匮乏

药品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因此,药品销售人员必须具备医药相关的专业知识。但近年来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迅速扩张同时面临专业人士缺乏的难题,特别是具备执业药师资格的专业人士极其紧缺。由于药品特殊性国家政策规定医药零售门店必须配备专业的执业药师,但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目前专业人士数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以广西医药零售市场为例,2014年零售药店数15000多,2015年1月零售药店执业药师注册人数3555,远远无法满足每店配备1名执业药师的要求。很多连锁企业领导表示,一线专业销售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中国药品零售业以区域发展为主,该行业突出的特点是“多、小、散、乱”,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很少,众多企业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方式。具体体现在一是企业缺乏长远规划。众多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缺乏长远规划,只是盲目的追求门店数量增加规模,对门店管理缺乏精细化,导致内部管理无法跟上规模的步伐。其次是高耸的组织结构降低了管理效率,目前大部分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都是民营企业,采用简单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决策相对比较集中,中间层管理较多,随着规模的增加出现了内部管理混乱。三是总部和门店缺乏沟通,众多医药零售企业缺乏管理信息系统,总部没办法及时做到供货和门店管理的监督。四是医药零售企业处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终端,与药品供应商的沟通不畅通导致货物不能及时向门店供货。管理方式的落后使企业在很难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互联网思维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看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众多难题,笔者认为在当下互联网大环境下,医药零售企业要向其它行业零售企业看齐,积极拥抱互联网,深入互联网思维在企业经营模式、人才培养、内部管理三方面进行创新,寻找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一)基于互联网思维拓展新的经营模式

某医药零售企业专业人士指出,在医药零售市场只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毛利率,二是客流量。如何增加客流量是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关键。传统的门店服务的顾客数量受到空间的限制,因此医药零售企业要基于互联网思维重点在产品服务和营销渠道方面拓展新的经营方式,增加服务的顾客数量。基于互联网思维建立020全渠道营销模式,医药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身的网上商城或通过第三方平台,顾客可以随时在线进行所需药品的选择,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通过自己配送或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产品配送,该模式消灭了空间的限制,门店可以服务不同区域的顾客。同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多元化服务。如目前北京老百姓大药房通过与微医网平台合作,通过运用远程门诊系统使专业医生为顾客提供预约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等服务,通过该方式,不仅提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也拓展了企业业务。

(二)基于互联网思维加强员工培训

传统培训方式既要耽搁员工的工作时间又要投入大量资金,医药零售企业在当下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利润点越来越少,因此众多企业都不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但由于药品特殊性,门店又急需专业人士服务,面对这个矛盾,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可以基于互联网平台创新培训方式。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如有员工要考执业药师资格证,企业可以为员工购买相关培训的网络课程,这样员工可以再休息期间通过互联网观看课程视频而获得相关专业知识;同时由于医药零售企业门店都比较分散,这增加了员工平时培训难度,企业总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员工通过视频会议来进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加强了总部与门店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是连锁经营企业成败的关键,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在增加门店数量同时必须思考如何提高管理效率。互联网思维为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集权化管理方式。首先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改变以往垂直型的管理组织结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将组织结构扁平化,让每个药店员工做到自治管理;其次通过互联网平台,给予员工更多授权,加强总部与门店之间的沟通,总部可以及时了解门店产品销售情况和员工的服务情况,减少了中间管理环节;最后对于医药零售企业而言,与上游供应商的沟通和货物的运输将会影响到门店绩效,医药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各医药供应商资源,通过互联网加强门店、总部、供应商之间的无缝连接,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

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积极拥抱互联网,基于互联网思维对顾客服务、营销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医药零售连锁企业领导者要能够基于互联网思维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思考,同时创新过程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支撑,最后医药零售连锁企业要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保障充足资金进行企业发展的创新。总之,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创新过程中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医药零售连锁企业必须积极思考,寻找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8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 认知过程 行为特征

20世纪,人类最大的科技成就莫过于计算机发明及互联网的诞生。互联网作为全球信息化革命的最新体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作用。特别对青少年而言,在为其知识获取、技能掌握、心理沟通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使其心理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如网络依赖等。这一方面是由于青少年特定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但另一方面也是受网络特点的影响。

一、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应用,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和使用电脑,并成为网络的主要受益者。但作为具有特定发展特点的青少年,在使用具有特定特点的网络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消极问题。目前的研究结论认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心理社会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情感、行为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认知过程的影响。

格拉尼克和拉梅研究发现互联网的自组织的特性可能导致使用者的思维模式出现5个方面的变化:要素主义思维转向虚幻感;情境化的批判思维技能的发展;体现自我同一性的元认知的出现;思维流畅性增加;效能感的发展(granic&iam-ey.2000)。更为具体地说,由于互联网的使用,以线性的要素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人的思想模式可能转化为后现代主义的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奥尔森认为,这种转变可能类似于那些在中学阶段由于大量知识的学习而导致的认知过程出现的大量的变化,如抽象思维的发展、普遍道理的学习(olson,1994)‑也有的研究者发现,互联网的时间感、空间感、现实的知觉(peioeptionofreality)、自我感(senseofself)会在互联网中发生改变。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行为过程的影响。

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会从互联网的使用中受益;但对一部分人而言,当使用变成滥用的时候.他们的生活就可能会出现病理性的行为问题,如互联网成瘾、互联网依赖等(hess,1999)。

互联网对人的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交往技能可能产生影响。有人发现互联网成瘾者主要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会交往,而不存在与互联网相关问题的人则使用互联网来保持已有的人际关系(tong,1996)。也有的研究表明,网上聊天与发送电子邮件正成为人们认识新朋友的一种非常平常的方式

而在我国也有不少上网成瘾的报道,尤其中学生由上网所引起的自杀、出走、碎死事件值得引起关注。

(三)互联网对青少年情绪情感、自我意识的影响。

互联网使用不仅对人的认知、行为过程有影响,它同时对人的情绪情感以及自我意识有影响作用。

首先,互联网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斯普劳尔认为互联网这种社会性技术可以给用户以归属感和人性支持(sproull&faraj,1995)。其他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会使社会联系增加,让用户感觉舒服与力量感。但是,互联网的使用也会给用户的情绪情感带来消极影响。特克勒发现一些被试因为上网交友而导致社会孤立和社会焦虑的产生(turkle,1996)。也有的研究发现,过多使用互联网会导致孤独和抑郁的增加,具体地说,他们的研究发现互联网的过多使用,即使是因为交流而使用互联网,也会导致社会卷入的减少与幸福感降低。

其次,互联网使用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即大多数的互联网使用者独自使用互联网,“电子化的个体”正在逐步增加。因此,互联网较可能对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人格的倾向性产生影响。

最后,某些网上活动可能会给具有较好计算机技巧的人赢得尊重与地位,可能对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

二、应对青少年

网络问题的措施

(一)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的作用与影响。

随着电脑的普及与推广,由于特定发展阶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日益密切,并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由于其双刃剑性,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一方面,青少年可利用其下载有用信息,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另一方面,青少年可能利用其浏览一些非法网站,借以满足其特定的好奇心和心理需求。因此,要重视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的影响的同时,要客观地把握、评价网络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要把网络媒体的影响估计过高,也不能估计过低。

(二)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社会是人类开拓的一个新的生存空间,由于其短暂性,基本上还没有法律规范,没有道德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体验来约束自己,这种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面对新的网络领域,又一时没有形成新的道德规范,从而大量网上行为处于既不受旧规范制约,又无新法可依的真空状态。目前网上的道德规范是非强制性的,只能靠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这样网上人是否遵从道德规范,也不易觉察和监督,而不象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三者来维持。目前出现的一些网络犯罪问题,就是利用了网络规范的不完善性。

目前我国也认识到了加强网络规范和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其中规定了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的要求: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三)积极建设教育网络。

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的健康发展是育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今天我们为青少年创设什么样的网络环境,就决定了明天的青少年的成长状态。因此,借助于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网站,就是根据青少年发展的特点,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使综合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目前青少年网站建设严重滞后,对青少年影响不大,吸引力不强。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如何吸引青少年的眼球,满足青少年的需求,应该成为建立青少年网站的首要考虑因素。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通过学习、交友、网上调查、心理咨询、网上竞赛等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服务青少年、凝聚青少年,从而建立吸引青少年的强势网站,更好地发挥自主阵地的作用。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9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3-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互联网渐渐由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互联网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协同的社会分工为“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导向,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换挡提质,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二)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互联网思维用当下热门的词汇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三)研究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很强的生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意义重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二)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付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推进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随着经济转型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向互联网化转型,作为中国三大产业之一的制造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产品的销售。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应该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让企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能一直坚持而不被取代已经成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树立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围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二)拥抱互联网,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营销融合――互联网+制造业。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很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宽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渠道,更好地对客户资源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电子商务销售,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销售服务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第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销售可以依靠于第三方平台,自建B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建立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尝试跨境电商,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将国内的电商模式复制到国外,或通过与海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来打通跨境营销渠道;第二,“会员制”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为会员提供更多的便捷,时刻关注会员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会员带动会员的模式来发展更多的会员,使得传统销售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让企业不断的发展。

2.管理优化――互联网管理,精简企业结构。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过于等级化、官僚化,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使得整个企业的决策速度减慢,员工的执行力降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工作效率降低。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要求也需要适应飞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员工的执行力提高。所以,企业可以在传统的纵向沟通基础上提供横向沟通的机会,让员工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发展合作――内外结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透明化,对企业来说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制作和销售,已经十分透明,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就不能按照自己原来的老思路、老想法,要放下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接受新的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寻求创新和合作,融合自身优点和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不断地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肖斌,赖新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研究[J].企业经济,2015,09:148-152

[2]张艳.我国互联网产业经济波及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6

[3]吴阳芬.“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07:139-141

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问题篇10

关键字:公共图书馆;互联网思维;创新

身处互联网大发展这种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果依然固守传统思维,不主动改变、不寻求突破,很可能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公共图书馆要想顺应时代潮流,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人群,用新的互联网思维大胆创新,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各种合理需求,这也是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化、网络化转型时期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1“图书馆+”一定要有新的思维

1.1图书馆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报告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总理把“全民阅读”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已经由原先的纯民间自愿行为,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将会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今后的文化发展走向,尤其是在公共文化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方面,以及国民日常生活的行为和习惯。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保存和传播的圣地,在社会文化大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已日益成为国家强大经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文化战略的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要想完成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重任,就必须打破固有模式,采用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模式。

1.2“图书馆+”必须要用互联网思维创新

“互联网+图书馆”是创新2.0下图书馆发展新形态、新业态,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信息的桥梁,在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变革的大环境下,也应该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对自身的服务模式进行重构,已提供更为准确、便捷、全方面的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当前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若无法真正引入互联网思维并且不断创新,就可能被其他组织机构跨越打劫并代替。互联网思维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变革,也要求其重新认识自身的服务并准确定位。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融合互联网思维,及时更新服务理念,并重构全新的服务模式。

2“互联网+”背景下的几种思维创新

2.1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最主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用户思维要满足用户的众多需求,而不是单一的需求。图书馆运用“用户思维”,首先要深度理解读者,读者即是用户。尤其是年轻一代,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要切实关注不同读者群体的期望和需求,在深度理解读者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主动服务意识,只有深度理解读者,站在读者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服务好读者,才能创新。没有认同,就没有创新。

2.2流量思维

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流量即入口,流量思维要求我们能够意识到流量的重要性,并且知道如何获取流量、让流量产生价值。只有拥有了流量,才有机会思考后面的问题,否则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

免费往往是获取流量首要策略。公共图书馆的基础服务是全免费的,势必很容易带来大量的读者流量,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庞大流量,让他们留下信息变成我们的用户。很多来馆读者喜欢使用图书馆免费的无线wiFi,为什么我们不把wiFi和图书馆的公众平台捆绑,读者必须扫描二维码关注图书馆公众平台成为用户才能免费使用图书馆的wiFi。只要我们利用这样的流量思维就可带来大量图书馆“粉丝”。

2.3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迎接大数据时代,需要形成“大数据思维”。

图书馆必须要有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平台的战略思维,一切皆可被数据化,当读者自第一次与图书馆接触(包括进图书馆和登陆图书馆网络平台),图书馆读者在后台通常会形成信息、行为、关系三个层面的数据,这些数据日积月累的沉淀,将产生庞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表面上毫无价值,但通过加工开发将创造不可估量的价值。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营销应该是针对个性化用户做精准营销。读者就是用户,大数据有助于对读者进行分析并精准服务,有助于将来图书馆发展进行预测和精准定位。

2.4平台思维

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平台连接的任意一方的成长都会带动另一方的成长。

我们市图书馆有近5万注册读者群体,每年百万人次的在馆读者。我们可以建立依托公共图书馆的网络平台,目前所有pc电脑网站平台都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了,一部手机可办任何事、可知天下事,图书馆的微信公众平台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网络平台,平台上可以建网站、可以借还书、可以看新闻、可以阅读、甚至可以吃喝玩乐、购物等等。构建这样的生态圈后,读者会依赖生活上无所不能并能优惠打折的图书馆综合网络平台,注册用户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个平台不仅能借书还能吃饭、唱歌、看电影、旅游、购物等统统打折。

2.5跨界思维

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许多产业的界限变得模糊,用跨界思维,斗胆式创新。杭州图书馆把生活中的“吃喝玩乐”都搬进了图书馆,不间断的举办美食、园艺、琴棋书画、生活健康、摄影旅游等主题活动,馆内设有全媒体中心,自主编辑图书、期刊、记录片、微电影等,积极推进微信平台建设。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2012年开始为市民提供婚礼服务,丹麦的社区图书馆就为居民提供孕妇体检服务。

千万别认为公共图书馆永远不会被代替,如果不积极尝试在其他领域发展,只会给外界的组织和机构更多跨越到图书馆领域中来的机会,不主动跨界的结果只能是被跨界。不远的将来除了公共图书馆保存文化遗产的古老职能外的其他职能都将有可能被取代。公共图书馆可以有咖啡厅、电影院、报告厅等,图书馆也可以尝试在其他公共文化、表演艺术、网络教育、广告传媒、市民生活、甚至餐饮娱乐、商业金融等方面有更大突破。

3结语

我国公共图书馆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家重视,群众需要。在互联网大发展时代,我们图书馆最大的创新发展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读者流量、平台等优势,去提升、改造线上线下的传统格局,改变原有的工作节奏、创建起新的游戏规则。图书馆肯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用互联网思维改变自己,不思变不创新,就会优势变劣势、被其他行业机构取代,我们期待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加入创新中来,为公共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创造机会,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更大的突破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