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17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1

>>基于“互联网+”的电力报修服务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特色农业产业市场营销创新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旅游的研究基于互联网+下tpaS研究基于互联网遥操作研究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基于“互联网+”的教与学探究基于互联网产业的投资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商业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的政务服务“陕西模式”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研究基于场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研究互联网变革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义务馆员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监管研究基于金融创新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基于“互联网+”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基于“互联网+”SnS班级管理创新措施研究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分析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http:∥.cn/i/2015-04-13/doc-icczmvun9184296.shtml[eB].

[3]苏金燕.期刊开放获取出版模式探析――由使用学术期刊数据库引起的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2,(3):65-68.

[4]杨海燕.知识经济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职能转变[J].图书与情报,2010,(1):118-121.

[5]杰里米J.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个物联网、合作共赢的新近纪时代[m].中信出版社,2014,(12):198-229.

[6]高义.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区别和联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15-17.

[7]钱时惕.新科技革命的历史、现状及未来[J].物理通报,2008,(1):4-7.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2

关键词“互联网+”;科技情报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G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7)186-0051-02

在我国2015年的政府报告工作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互联网+”@一概念,并从国家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行动计划。但当前很多人对“互联网+”的理解并不深刻,还仅仅停留在数学公式上。实质上“互联网+”是一个具备化学性质的公式,其是在全网跨平台中,用户对产品和服务进行体验之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化学反应,将其用于科技情报工作研究中,能够创新科技情报工作的开展方式。

1“互联网+”内容简述

要想深入了解“互联网+”的内在要义,需要借助用户体验和具体场景来进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多的便是互联网+商务零售,是各种电子商务,比如天猫、苏宁、京东以及阿里巴巴等。人们最深切的体会便是网购,比如“双11”和“双12”。实质上,“互联网+”并不仅仅存在于电子商务中,其对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也产生了化学效应,比如,网络购票、滴滴出行以及导航系统等等。“互联网+”将很多行业都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比如,“互联网+零售”“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以及“互联网+医疗和农业”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社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深化,为用户带来了许多新的体验,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互联网+”仍然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发展过程中还不完善,比如信息犯罪数量增加、个人信息窃取严重。并且“互联网+”还对传统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打击,这对于我国实体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我国的科技情报发展行业中,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成立、改革探索、定位以及深化改革等4个阶段。在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后,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按照开放、协作等目标厘清了信息与情报之间的区别、联系以及各自的内涵、外延,并对其业务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我国的科技情报研究部门主要是为政府、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校等主体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的,是我国信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新我国科技体系的重要支撑。我国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迈入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网络化发展轨道,并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共享已经成为了科技情报工作人员的共识,并且其也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奋斗。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分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nStL、CaLiS都是其建设项目。其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主要是为各学科领域提供信息资源共享的,而地方范围内的科技情报工作主要内容是信息检索、查询以及联合编目等。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不仅在技术上发生了变化,并且在思维和发函模式上也发展了变化。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怎样在“互联网+”视野下创新科技情报工作方式和改变发展理念是其重点考虑内容。

3“互联网+”视野下科技情报工作研究

3.1情报分析

对于科技情报机构及其工作者来说,情报分析是其重要环节。当前我国科技情报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外国舶来的,是一种舶来品,其分析模式是三段论综述型定性分析模式。这种分析方法能够很好的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整理,但不能够对情报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在“互联网+”视野下,科技情报分析模式逐渐走向定量化,其基本模式是事实型数据+专用方法工具+专家智慧。这种新型的分析模式革新了情报信息分析方法,并且应用了现代化工具。

截至目前,对各种中文科技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的方式逐渐趋向智能化和可视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万方创新助手和由学科、组织机构、专家、主题、基金等“知识获取五要素”构成二维空间成为了科技情报分析的主要方式。在对海量的信息进行分析时,其常用到的技术主要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元数据仓储技术、信息网格技术、数据关联挖掘技术与自动分类/聚类技术等。并且情报工作者还将Java应用程序用于了科技文献研究中,开发出了科技情报分析的可视化软件。为了提升科技情报系统的分析功能,人们研发出了以后总能够够在全球范围内通用的科技创新解决方案,并整合了众多专利索引、科学引文索引、会议论文索引以及其他商业新闻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全面整合极大地丰富了科技情报系统的内容,并提升了其信息分析能力。

3.2情报服务

在信息化环境中,为了创新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情报建设体系,发挥出其不可或缺的作用,科技情报行业在为各类主体提供信息服务时需要遵循价值递增规律,并在信息情报服务提供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跟上“互联网+”的时展步伐,在开展科技情报服务工作时需要从服务手段与服务方向两方面着手。具体而言,在服务手段方面,科技情报机构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构建多元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并在服务平台中贯彻主动服务、集中与分布结合以及多元化服务等理念。用全新的服务理念来引导其服务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在“互联网+”视野下,科技情报工作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体验出发,尽可能为用户提供智能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并合理利用网路技术为用户定期提供推送服务。并且在此过程中采用个性化定制技术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界面。

在“互联网+”视野下,科技服务工作需要对各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在此过程中其需要运用到z39.50、openURL、oai等技术,在对各节点的独立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用到集中统一的平台窗口,将情报信息资源、情报信息检索员、行业研究专家等人力资源在协同的服务机制中实现虚拟化。为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在提供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时需要根据多元化服务理念将各种信息及时输送到用户桌面。常见的信息服务内容是为用户提供移动、嵌入式以及云计算等服务,这些服务内容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用户的使用频率较高,能够帮助革新科技情报工作者为需求群体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并完善科技情报机构工作体系。从服务方向来看,要想在“互联网+”视野下与时俱进,科技情报系统必须要创新理念、拓展空间、丰富内容并延长其服务链,强化对情报系统的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

4结论

在信息化浪潮下,科技情报工作的各节点都面临着挑战。在“互联网+”视野下,为了让科技情报工作跟上时展步伐,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树立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并根据“互联网+”的思维创新其发展方式,为各类主体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信息情报服务,提升其智库性能。

参考文献

[1]刘军.“互联网+”视角下的科技情报工作思考[J].甘肃科技,2016(5):79-81.

[2]贺德方.我国科技情报行业发展方向的探讨[J].情报学报,2008(4):483-485.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3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改革与发展;文献综述

一、引言

国内“互联网+”一词最早由于洋在2012年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所提出,他认为“互联网+”是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相结合的化学公式。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他认为“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生态。2015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各业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带动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市场。2015年7月和9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之势介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传统行业在各方面都发生重大的变革,同样“互联网+”也为会计行业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互联网+”时代会计的改革与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我国企业实施的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互联网”的初始阶段,它仅仅是用计算机操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并没有充分引入互联网;21世纪以来,我国会计行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会计的发展,这一阶段,会计是本质,互联网是工具;现今是“互联网+会计”时代,互联网是本质,会计服务是内容,二者深度融合,密不可分。张术、刘其姝认为,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应用到了各个行业,企业的经验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也带动了互联网会计核算的变革;利用网络可以给会计的核算带来很多好处,网络会计是世界会计发展的新领域,有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科学性管理和集中性管理。汤谷良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财务管控只适合集权不适合分权,同时指出大数据时代财务信息的挖掘很多都来源于非财务信息,仅仅从财务信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运营的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对管理会计进行创新。谭丽霞介绍海尔在互联网时代的财务转型和管理会计创新时指出企业需用“互联网+财务”的新思维进行财务转型与变革,大力创新管理会计体系。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规模将发生变化,冯巧根指出随着“互联网+”产业集交的快速形成,企业开始由大规模的实体向小型化、虚拟化、专业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式转变。邵胜华认为“互联网+”时代将促使高校会计的重心向管理会计转变,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的一个大数据中心,在学校所做的各种决策中所起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秦荣生也同样认为“互联网+”使会计服务的重点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

(二)“互联网+”与会计的融合

笔者以“互联网+”会计为篇名对截止到2016年9月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会计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模式下管理会计的框架设计,“互联网+”时代云会计内部控制的绩效评价,“互联网+”下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会计核算的研究,“互联网+审计”模式的研究等。表1是“互联网+”与常见的会计领域相融合的研究统计,其中将“互联网+”与管理会计相融合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互联网+”与会计其他领域融合的研究较少。

1.“互联网+管理会计”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开始由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延伸,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生产决策的一部分,必须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框架以及战略研究也将发生变化。张咏梅、于英在分析“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借鉴财务会计的框架,从基本假设、逻辑基础、管理会计的目标、方法体系的构建、技术手段、信息质量要求、实现途径七个方面构建了“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新框架。冯巧根指出在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的战略研究正从价值链向价值网络和商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转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王兴山(2015)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信息环境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他认为“互联网+”与移动应用的出现加大了企业高层对信息化的需求。

2.“互联网+审计”

“互联网+审计”模式是端到端的互联网审计模式。随着CoBit5.0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学者热衷于对CoBit新旧版本比较的研究,很少有人对“互联网+”与审计应用之间的交叉融合进行研究。程平等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云会计对审计的影响,认为应从制定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营造文化氛围、明确审计人员要求、构建组织结构、规范信息资源、定义服务和基础设施以及重新定义业务流程七方面来构建云会计环境下基于CoBit标准的“互联网+审计”模式。

三、“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发展的新机遇

“互联网+”对会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杨军通过列举广西联通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对营运资金管理进行改革的成功案例,指出“互联网+”对管理会计项目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且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与营运资金的管理模式更加广泛。秦荣生剖析了“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互联网+”促进了会计服务水平升级,提高了会计服务的效率,促进了会计服务平台的建设,改善了会计服务资源的配置,实现了全流程会计服务,优化了会计服务企业布局,改变了会计服务监管模式和会计教学模式。高一斌指出“互联网+”在职能拓展、核算技术、组织形式、服务模式等方面为会计行业带来了积极影响。戴柏华提出“互联网+”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一些新功能,其中包括“互联网+”为会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支撑,为会计人员的转型带来了新机遇,为会计职能的转变创造了环境。冯巧根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为管理会计带来了机遇,提高了管理会计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同时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的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以及文化成本等具有了融合的可能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会计的能力。张占贞、王清华对“互联网+”环境下实现管理会计的精细化进行探析,认为“互联网+”促使会计工作流程的精简、成本的降低、资金管理精细化以及财务报告适时化,同时“互联网+”促进了企业人资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是为会计行业带来了机遇,有机遇就有挑战。彭超然指出“互联网+”为会计行业提供资源共享平台、降低信息化成本、提高信息化效率的同时,也给会计信息化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素,如系统平台建设的滞后、系统安全性的缺陷、系统标准及监管法规的缺失都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破坏性的影响,从而抑制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改革与发展。高一斌也同样认为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性将会受到威胁,“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会计行业带来挑战,对会计行业的标准建设和系统集成方面要求更高。程平、张卢指出“互联网+”时代的云会计aiS在优化内部控制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互联网下云会计aiS内部控制框架的分析,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个层面构建了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体系,并对云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算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具体操作。

(三)“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发展的策略

“互联网+”时代为会计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会计行业只有扎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和企业不断的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对策和建议,其中最普遍的想法是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进行变革。赵振宽、邹昭晞以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为例,分析其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地方院校应以职业创新教育为导向,对管理会计的教学进行改革。戴柏华、高一斌等多位学者也认为互联网时代应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戴柏华同时在会计管理、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这三个层面为会计行业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一些建议。高一斌认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会计行业应从标准建设、信息化建设、组织形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变革。张占贞、王清华为企业管理会计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企业首先应保障信息安全,同时建立内外结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注重与现有技术结合,培养互联网时代的管理会计人才。彭超然在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会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视、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立责任中心、引进战略思维推进绩效预算并设立绩效评价体系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冯巧根指出管理会计工作者需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找出操作性强且具有典型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或操作系统,同时提出实现互联网新经济下管理会计路径的创新,但具体怎么实施并没有提及。他同时认为“互联网+”对企业管理会计实践产生的影响是由其本身特征所决定的,要想强化中国管理会计案例的研究,就必须认识“互联网+”的本质与特性。薛贵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转型升级,提出了以“互联网+财务”的新思维推动财务转型,其中包括要重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成本核算和管理核算需更加适时化和精细化,随着大型企业会计核算以“共享财务”形式的实现,管理会计将在企业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李峰对“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会计核算进行了研究,在对“互联网+”的特点及农村会计核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会计核算的新思路,同时在制度、政策和管理三方面为农村会计核算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了保障措施[14]。黄世忠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新颖的资源整合理念、独特且具有创新性的商业模式以及新的智能制造模式,都会促使会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边界问题、资产要素的定义和会计确认的标准问题,以及成本核算、产品定价等问题要有更精确的把握和重新思考。

四、思考和建议

(一)“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研究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我国近几年“互联网+会计”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学者就“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发展的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主要是“互联网+”时代会计的改革、“互联网+”为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对“互联网+管理会计”的研究较多,将“互联网+”与会计其他领域相结合的研究较少。第二,专门对“互联网+会计”这方面研究的文献数量和成果较少,且研究群体不固定,几乎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相同。第三,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偏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研究的较少。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我国“互联网+”起步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第二,2014年《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下发使管理会计受关注度变高,再结合“互联网+”时代会计研究的重点将从财务会计转向管理,因此,学者对“互联网+”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研究较多。笔者认为管理会计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对“互联网+”时代会计其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进行研究,会计行业要想利用互联网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在各个领域都与互联网进行融合,这也是“互联网+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未来研究趋势

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下发,标志着我国将全面开启“互联网+”时代的大门。与此同时,与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相关的研讨会不断召开,预示着会计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互联网+管理会计”将会成为学者们持续关注的话题,研究团队也将固定。同时,“互联网+”与会计其他领域结合的研究以及“互联网+”与会计相融合的实证研究将成为一种研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术,刘其姝.互联网行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16):190-191.

[2]谭丽霞.互联网时代的财务转型与管理会计创新:祝贺《财务与会计》创刊500期[J].财务与会计,2015(20):20-21.

[3]邵胜华.“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6(12):106-108.

[4]秦荣生.“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20-24.

[5]张咏梅,于英.“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会计框架设计[J].会计之友,2016(3):126-129.

[6]冯巧根.中国情境特征的管理会计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16(6):122-129.

[7]程平,范珂.云会计环境下基于CoBit标准的“互联网+审计”模式研究[J].财务与审计,2016(8):59-61.

[8]杨军.“互联网+”环境下企业管理会计的实践与变革[J].会计之友,2015(18):2-8.

[9]秦荣生.“互联网+”时代的审计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1):84-88.

[10]高一斌.抓住互联网发展趋势迎接大会计时代[J].财务与会计,2015(17):6-7.

[11]张占贞,王清华.“互联网+”下的精细化管理会计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0):58-59.

[12]程平,张卢.“互联网+”下云会计aiS内部控制绩效评价[J].会计之友,2016(2):127-131.

[13]赵振宽,邹昭晞.新常态下职业导向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6(15):120-122.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4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赵辉.草根金融时代下的网络借贷之路[J].报林,2009,9:025.

[2]王艳,陈小辉,邢增艺.网络借贷中的监管空白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24):46-47.

[3]张立杰.规范发展网络借贷的对策思考[J].黑龙江金融,2010(011):28-30.

[4]丁婕,古永红,陈冬宇.交易信任,心理感知与出借意愿——p2p在线借贷平台的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2010.

[5]王毅敏,王锦.网络借贷的发展及中国实践展望研究[J].华北金融,2011(2):54-55.

[6]刘文雅,晏钢.我国发展p2p网络信贷问题探究[J].北方经济:综合版,2011(14):90-92.

[7]王紫薇,袁中华,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J][J].新金融,2012(2).

[8]唐强强.浅析p2p安全问题及防御体系建设[J].消费电子,2012(07X):99-99.

[9]李雪静.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7):101-104.

[10]王小丽,丁博.p2p网络借贷的分析及其策略建议[J].国际金融,2013(3):30-35.

[11]蒋琳,李万业.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问题及建议[J].时代经贸:下旬,2013(8):38-38.

[12]娄飞鹏.国内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比较分析及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9):64-68.

[13]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2).

[14]张晓芬,张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兰州学刊,2013(12).

[15]周华.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11).

[16]龚映清.互联网金融对证券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证券市场导报,2013(011):4-8.

[17]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86-88.

[18]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119-120.

[19]刘澜飚,沈鑫,郭步超.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20]王光宇.互联网金融挑战传统银行业[J].银行家,2014(1).

[21]吴旭光.当银行遇上互联网金融[J].卓越理财,2014(1).

[22][1]陈海强.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

[23]吴思.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前景--专访德地立人[J].中国经济报告,2014(1).

[24]陈健.论互联网金融创新--基于第三方支付支付宝视角[J].中国市场,2014(2).

[25]诸悦.前车之鉴:美国版余额宝paypal的倒掉[J].大众理财顾问,2014(1).

[26]徐天舒.互联网金融热背后的冷思考[J].股市动态分析,2014(3).

[27]刘亮.互联网金融现状及趋势研究[J][J].时代金融,2013(7).

[28]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钟静萍.国有商业银行培训管理刍议[J].经济知识.2013.

[2]田俊国.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

[3]张贵益.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

[4]黄勋敬.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培训体系建设[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9,06:46-51.

[5]梁健洪.对农业银行培训工作的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0.

[6]张翔.以岗位任职条件为本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建设[J].了望.2007.17:4.

[7]范海鸿.eRm框架下人民银行培训中心风险管理研究[J].金融纵横.2012.

[8]弗农汉弗莱.全组织的培训[J].培训与发展季刊.1990.

[9]孙炳新.商业银行员工培训对基层人民银行培训工作的启示[J].金融纵横,2010.

[10]吴程彧.欧洲银行人才培训管理经验值得借鉴[J].现代商业.2012.

[11]杨群华.金融培训需求新变化与对策思考[J].金融经济.2013.

[12]罗伯特.韦兰.保罗.科尔着.走进客户的心[m].北京.经济出版社.1998.

[13]薛婧.国有商业银行员工培训问题研究[D].华东山东师范大学.2012.

[14]孔赞春.对优化基层人民银行培训效果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

[15]刘敏.龙江银行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

[16]王浵世着.步步为赢:从职场新人到银行行长[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06.01.

[17]张敏.关于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思考与建议[J].金融经济.2010.

[18]贺苗,苌花荣,袁晓军.外资银行本土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启示[J].经济问题.2009.

[19]乐志成.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企业在职培训风险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0]孙良子.银行培训中的需求分析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1]李湘萍.在职培训经典研究文献评述--基于在职培训研究视角、方法与发现的评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5:13-16.

[22]马克.詹金斯着.施昌奎译.以顾客为中心的战略-从战略的高度对客户进行思考[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互联网金融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1]倪仕水.不同租赁模式及其战略选择[J].建筑机械,2009,(3):36-38.

[2]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融资租赁公约[Z].1988-5-28.

[3]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一租赁[Z].2011-1-1.

[4]闵一民,王忆华.略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J].金融教学与研究,1986,(1):3-4.

[5]陈伯施.铁路运输装备融资租赁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6]陈建中.融资租赁理论与业务创新研究p].湖南:中南大学.200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Z].1999-3-15.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税目注释(试行稿)[Z].1993-12-27.

[9]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解答[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杜.2008.

[10]余蝉杉.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融资租赁保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24):6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租赁[Z].2006-10-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Z].2005-2-3.

[13]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Z].2000-6-30.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5

abstract:thispapertakesthestaffperformanceappraisalandcountermeasuresininternetenterprisesastheresearchcontent.inthecourseofthestudy,firstly,thispaperdescribestheresearch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researchstatusathomeandabroad,andbrieflydiscussestherelatedtheories.andthen,itanalyz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employeeperformanceappraisalofinternetenterprises,andputsforwardthecountermeasurestoperfectit.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对策

Keywords:internetenterprise;employeeperformanceappraisal;performanceevaluation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84-03

0引言

①选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我国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了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面对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形势,我国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在此情况下,落后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员工绩效考核水平来适应新的挑战。

绩效管理是互联网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互联网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推力和保障,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绩效管理在互联网企业战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加深,与此同时,员工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否做出科学、客观的员工绩效考核更是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加强员工绩效考核已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为研究内容,以期通过研究,来解决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问题,进而提升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水平。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

nasrinnikpeyma和ZhilaabedSaeedi(2013)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访谈调查,对全国各地医院的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组织环境、绩效考核流程和绩效考核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Charalamposamygdalos、nikoletaBara和Georgiosmoisiadis(2014)提出了希腊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分为关系变量(性别、年龄)和变量(客观/主观潜力评价和通用对象的属性评价评估体系),就性别而言(男、女),这个变量可以有不同影响的属性要求同样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是同等重要的;DuysalaskunCelik(2015)认为随着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管理者不应忽视员工的表现,而是应采取合理和科学的绩效评估,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进而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状况。

赵军、廖建桥、文鹏(2013)在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与影响效果一文中提出了绩效考核目的的影响效果可以从绩效评级、工作满意度、组织公平感、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方面得到体现;林小荷(2015)在创新、科学、简单互联网企业的绩效考核之道中提出绩效考核不仅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企业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办法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顾轩之(2015)通过对当代绩效考核发展变化、互联网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考核的作用、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评析,探讨了互联网创业公司知识型员工绩效管理优化设计,提出对互联网创业公司知识型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一些建议。

综上所述,现有的专家学者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了较为丰富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绩效考核的影响效果、绩效考核的方法、绩效考核的结果应用等方面,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研究依据。

1相关理论概述

1.1绩效考核概念

绩效考核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绩效考核的概念也在变得日益丰富。对于本文而言,绩效考核是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对员工个人在一定时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决策活动,以改善员工个人工作绩效的过程。

1.2绩效考核的方法

绩效考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绩效考核方法其考核的重点也不相同,为了更加清晰绩效考核的方法,本文对主要的几种绩效考核方法做了说明,具体见表1所示。

1.3绩效考核的原则

1.3.1透明化绩效考核是针对员工职业表现而采取的一种评估行为,而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的满意度,发挥出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应将绩效考核透明化,通过在企业内部公开绩效考核体系的相关内容,使员工了解绩效考核,从而消除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满情绪。

1.3.2可靠性绩效考核是否能发挥效力,主要决定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否真实可靠。因此,绩效考核应具备可靠性,确保在绩效考核时收集到的考评信息与真实情况保持一致,从而提高绩效考核的信度。

1.3.3全面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员工绩效已经不再仅仅停留于财务指标以及短期指标等层面,而是逐渐发展和延伸,并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在此情况下,为了准确和可靠地反映出员工的绩效水平,就必须遵循全面性的原则,将绩效评价的指标覆盖绩效水平的各个方面。

2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问题分析

2.1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现状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面对不断加剧的互联网企业竞争,互联网企业逐渐将绩效考核作为提升员工价值的重要途径,并持续加强了员工绩效考核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大多数的互联网企业将考核目标定位于员工绩效的评价,通过绩效考核来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而明确对员工的激励形式和激励程度,实现对于员工正向价值的促进和推动;在考核指标上,由于互联网企业属于服务类企业,因此,为了体现员工的价值,大多数互联网企业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加客观和实际的定性指标,如针对营销人员的客户满意度等,使得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可靠性大幅提升;在考核方法上,我国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并应用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引入了平衡计分卡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借助先进的绩效考核方法,使得员工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和有效;在考核过程实施上,受庞大且零散的员工发展情况所限,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考核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化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基层部门最为严重;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我国互联网企业将考核结果的运用多是停留在员工的薪酬奖惩上,即以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奖惩的依据,这种运用方式使得互联网企业的员工薪酬奖惩变得更加公平和公正。

2.2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问题

2.2.1考核目标较不合理

考核目标决定着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在绩效考核时,对绩效考核目标的认识存在误区,并将提升员工价值、引导员工职业行为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目标,而缺乏对企业战略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在此情况下,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势必会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了对长期发展的考核,受此影响,互联网企业的员工绩效考核处于一种“短视”的发展状态,从而使得员工绩效考核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员工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

2.2.2考核指标过于单一

考核指标决定着绩效考核的效果。虽然我国互联网企业在积极完善考核指标,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企业考核指标仍处于过于单一的状态,考核指标仍以财务指标为主,定性指标则相对较少,在此情况下,这不仅不利于互联网企业客户资源的长期积累,也不利于互联网企业内部业务能力及成长发展能力的提升,受此影响,我国互联网企业的长期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束缚,进而不利于互联网企业长期发展。

2.2.3考核过程形式化

考核过程的实施情况直接决定着员工绩效考核的实际作用。目前,我国互联网企业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考核过程形式化现象,对员工绩效考核制度的执行不到位,甚至是存在着弄虚作假的情况,在这种形式化现象的影响下,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成为了一种表面文章,徒有其表而乏其实,不仅降低了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效果,也极大地浪费了互联网企业的资源,使得员工绩效考核难以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2.2.4考核结果运用不足

考核结果的运用是提升员工绩效考核作用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逐步拓宽,但是,仍集中于员工薪酬奖惩这一方面,并以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依据,在此情况下,员工绩效考核成为了员工阶段性绩效评价的工具,这种运用方式虽然使互联网企业的员工薪酬奖惩变得更加公平,但是,考核结果的运用层次不足,缺乏更为有效地沟通和反馈,也并没有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实施员工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基础依据,受此影响,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势必难以指导人力资源的长效化发展,进而限制了员工考核结果的价值。

3完善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

3.1优化考核目标

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势必会受到互联网企业管理人员认知水平的影响,为此,在优化员工绩效考核目标时,应着重提高互联网企业管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以促使互联网企业管理人员将员工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绩效考核目标的战略化发展。

相比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企业战略发展定位的变化较大,其战略发展的调整也较为频繁,因此,为了使员工绩效考核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互联网企业的战略发展,应加强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行短期战略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相结合的发展规划,进而提高互联网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可靠性,并对战略发展规划进行细化分解,从而确定出当前条件下的绩效考核目标,以确保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可以紧密跟进企业的战略发展,进而充分发挥员工绩效考核在企业战略发展上的积极推动作用。

3.2健全考核指标

3.2.1丰富考核指标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不断发展,客户价值在互联网企业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在逐步加强,而过于依靠财务指标来评价员工绩效的方法势必难以满足互联网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我国互联网企业应丰富考核指标。可在现有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指标,进而实现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协调发展,并以员工岗位的实际情况,来差异化的确定与员工岗位情况相适应的考核指标,如对于研发人员,可以新业务贡献率、业务差错率来加以评价,而对于市场开发人员,则可以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和客户增长率来加以评价,借助这种健全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员工的职业发展情况。

3.2.2选用科学方法

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是健全考核指标的基础,也是提升绩效考核指标实际应用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健全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先进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和利用,可借鉴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借助平衡计分卡,使互联网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而全面地衡量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以实现互联网企业财务状况、客户资源、内部业务能力以及成长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互联网企业的长期发展。

3.2.3强化过程监督

专职监督部门是提高员工绩效考核实施过程监督效力的组织保障,因此,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在内部组织架构中成立独立、专职的监督部门,可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抽调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员工加入到监督部门中来,进而有效保证监督部门的监督效力,避免监督不力的情况出现。

同时加大过程监督力度,应扩大监督审查的频次,还应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如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由员工对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举报投诉,进而发挥出广泛的员工监督作用,以全面提升绩效考核过程的监督力度。

3.2.4加强结果运用

沟通反馈是实现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员工对绩效考核结果满意度的重要方法,为此,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加强沟通反馈,使员工对绩效考评中的意见、观点可以及时地提交至上级管理层,通过沟通反馈来进一步加强企业绩效考核的有效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消除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我国互联网企业应充分利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进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对于绩效考核中发现的优秀员工,我国互联网企业应采取职位晋升的方式来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以充分发挥优秀员工的价值;而对于绩效考核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员工,互联网企业则应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来了解员工职业发展的不足之处,并将之作为员工培训决策的依据,有的放矢地开展员工培训活动,以实现员工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而提高员工培训的效果,促进员工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战略发展而服务。

4结论

员工绩效考核是有效促进员工价值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员工绩效考核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此情况下,加强员工绩效考核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以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为研究内容,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①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着考核目标不合理、考核指标过于单一、考核过程形式化和考核结果运用不足的问题;

②针对我国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互联网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即优化考核目标、健全考核指标、强化过程监督和加强结果运用。

参考文献:

[1]顾轩之.互联网创业公司绩效管理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8).

[2]洪惠英.中小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5(02).

[3]黄黎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以南宁J投资公司为例[J].大众科技,2015(04).

[4]姜浩.无形资产和竞争国际化程度对互联网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13(05).

[5]林小荷.创新、科学、简单互联网企业的考核之道[J].通信企业管理,2015(07).

[6]马雨慧.移动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初探[J].现代商业,2015(07).

[7]滕志文.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科技,2013(14).

[8]韦永存,曾品红.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其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3(04).

[9]赵君,廖建桥,文鹏.绩效考核目的的维度与影响效果[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1).

[10]周勇,陈柳青.价值观考核在组织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以阿里巴巴为例[J].领导科学,2014(23).

[11]Charalamposamygdalos,nikoletaBara,Georgiosmoisiadis.performanceappraisalinGreekpublicSector[J].procedia-SocialandBehavioralSciences,2014(148).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6

>>浅析传统零售商向互联网+模式战略转型研究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互联网时代下的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农村零售”动力机制研究互联网下分销模式变化对制造商和零售商销售利润影响研究互联网对新疆干果零售企业盈利模式影响研究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农村零售商业转向连锁经营的研究互联网+背景下现代百货零售业o2o商业模式研究新常态背景下“互联网+零售业”时代运行模式互联网环境下我国传统实体零售运营模式分析国际零售商业发展趋势研究互联网视角下传统零售企业形象提升策略研究互联网思维下零售业发展研究“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业营销创新研究互联网金融与零售银行业发展研究传统珠宝零售品牌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互联网+”战略下我国传统零售业转型研究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水果零售业发展问题研究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李果.当前开拓农村零售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研究参考(北京),2008年第6期.

[2]黄益方,孙永波.互联网环境下零售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14年第6期.

[3]郭馨梅,张健丽,刘艳.互联网时代我国零售业发展对策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社科版),2014年第6期.

[4]齐永智,张梦霞:互联网时代的无边界零售.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15第6期.

[5]李晓磊.基于“互联网+”B2C电商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济南),2015年第9期.

[6]李骏阳.对“互联网+流通”的思考.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15年第9期.

[7]鲍宏礼.我国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经营研究.中国流通经济(北京),2005年第5期.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7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181-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1.046

evaluationonentrepreneurialmodelsofCollegeStudentsBasedon“internet+”

HUanGJian-qiao,HUanGwei,CHenGYu,LiYue-feng

(Schoolofeconomyandmanagement,HubeiUniversityoftechnology,wuhan430064,China)

abstract:theadventofthe“internet+”erainfusesnewpowertomanytraditionalenterprises,meanwhilealsobringsnewopportunitiesforcollegestudentsandpromotesthedevelopmentofnationaleconomicandsocialinnovation.throughinvestigatingandanalyzingtheentrepreneurialmodelsofcollegestudent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theentrepreneurialmodelswereclassifiedasautonomouspioneeringandattachmenttypes,and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relatedtothetwoentrepreneurialmodelswereanalyzed.atthesametime,theevaluationindexsystemwasestablishedfromfiveaspectsaspersonalattribution,entrepreneurialmotivation,entrepreneurialteamandentrepreneurialresources,entrepreneurialenvironmentoftheentrepreneurs,toscientificallyevaluatethe“internet+”entrepreneurialmodelsofcollegestudents,anddeeplyanalyzetheinfluenceofeachfactoronentrepreneurshipofcollegestudents,accordinglysomerelevantsuggestionswereputforward.

Keywords:“internet+”;entrepreneurialmodelofcollegestudents;evaluationindexsystem

中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1],加之“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当前中国已进入网络化信息时代。“互联网+”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动态,为各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浪潮[2]。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社会经济形势难以把握,创新创业信心和动力不足,缺少技术、资金和平台。利用“互联网+”发展优势,结合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新技术与新思想、熟知互联网特点及能够轻松操作互联网等特性[3],可以很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难题。据估计,截至2025年,互联网将帮助中国GDp增长率提升0.3~1.0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互联网将有可能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22%[4]。由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抓住“互联网+”发展这一良好契机进行创新创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

当前“互联网+”创业模式已成为热点话题,其影响力已经扩散到各行各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观察力,深刻意识到行业发展状况与就业前景问题,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牢牢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笔者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归纳为两大类:自主式创业与依附式创业。

自主式创业就是创业者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创全新的发展理念,并在不断摸索中树立自己的品牌;而依附式创业是创业者依靠企业原有的资源,多半是将自己的互联网操作技术投入到业务项目中,简而言之,就是创业者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在已经创立的品牌企业中发挥自身专长,实现个人价值。两种创业模式在影响因素等各方面区别不大,最大的不同当属各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有所差异,通俗来讲就是两种类型的创业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资源、环境等的要求不同,如图1所示。

图1说明两种创业模式的根本影响因素并无差别,主要集中在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动机、创业资源、团队及创业环境五个方面。比较之下不难发现,自主式创业在创业者自身属性、资源、创业团队三个方面的要求较高,因为自主式创业者需具备良好的市场观察力与自主创新能力,善于寻找突破口,而团队成员的异质性能够克服职能经验不足、知识面小的问题[5],资源与创业团队一般重要,尤其是处于当前的信息社会,及时发现和利用资源尤为重要。这些方面对于依附式创业者而言也很重要,但是要求性没有这么强烈,比如依赖于电子商务的大学生创业,它可以从小做起,在创业成本上基本无要求[6]。

“互联网+”创业模式成为社会热潮,但针对该环境下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与探讨较少,如何综合全面地分析创业模式及其各项影响因素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充分了解前“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形式的基础上,对以上归纳的两种创业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归纳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图2所示。首先不能忽略的当属创业者自身必须具备的良好创业素养,互联网领域的创业,互联网思维至关重要;大量实践及众多研究表明,创业活动中对信息的有效识别与控制,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内核[7];而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必然是创业路途长远的决定性因素。

2“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

互联网的稳定快速发展促使多个行业发生根本性变化,应“互联网+”发展规律,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在发生改变。大学生群体数目众多,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活动是当前大学生明智的就业选择。目前已有不少在校大学生进行“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行为,有人取得卓越成绩,也有人以失败告终,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评价该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2.1关键影响指标的选取

为了得到更为全面的指标,从而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性、准确性地描述与评价,在阅读大量文献之后,笔者将总结出的初步指标体系以问卷的形式发出。问卷在题目设计上需要精炼、清晰,不宜冗长[8],适宜2页以内或20min内可以完成,比较容易被调查者接受,否则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厌烦或畏难情绪,影响调查质量[9]。考虑到该指标体系均由定性指标构成,在问卷设计阶段,对已有的指标按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完全不重要五个级别进行评测,并在问卷最后广泛征询意见,旨在将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问卷的对象主要是武汉地区在校创业大学生及高校教师,这两个群体是此次研究主题的直接接触者,他们对大学生创业有着最深层次的理解,可以站在创业者角度直接考虑问题,由此能够提供较为准确有效的建议。问卷一周后得到300余份的回收量,对所有问卷进行查看分析,并综合多方面观点,将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初步指标进行整合,进一步将各级指标优化,满足各方面指标不孤立、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10],最终得到由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

2.2指标体系的构建

研究评价主体为“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11],通过参考大量文献并根据自身对该主体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同时综合专家意见,最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首先从整体上考虑“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涉及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创业者自身具备的条件、萌生创业想法的原因以及创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员支持、信息资源等,接着从这几个层面展开对指标体系的完善工作,选取相应的二级指标。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特质,而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如果具有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经历,这将在创业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帮助效果。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与人力支撑是非常重要的,适应互联网发展潮流,信息资源与技术支持必不可少,而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也同等重要。综合各方面经验与结论,构建出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

3指标权值计算

为确定指标权值使用了专家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专家法与层次分析法因带有决策者的主观看法而具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综合学科领域专家的意见并用科学方法计算得到的权值是具有合理性与有效性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用于处理定性指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在科学性与有效性上有了较大提高。

3.1权值计算方法

3.1.1德尔菲专家法专家直观判定的方法(又称专家调查法)是最简单的权重确定方法,是一种定性的评估方法,主要是集中专家的知识与经验以及对各项评价指标重要程度的认识,对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分配,重要性越高,权重越大,并在不断的反馈和修改中得到比较满意的结果。本研究在初步确定指标权值期间采用专家法,综合该领域各权威专家意见对各指标进行赋值。由于专家的挑选有所偏差导致直接给出的各指标权重带有主观性,且不同学者持有的看法有所差异,为了保证权值的合理性并取得共识,只能忽略支持率很小的不一致意见,在考虑各权值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地取舍与协调,最终确定初步权值。

3.1.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综合集成的一种典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它将人的主观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进行定量化,将各种判断要素之间的差异数值化[12]。综合专家给出的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权值进行了重新计算,旨在使各权值更加合理有效[13],计算创业团队下的各二级指标权值如表2所示。

即a=11.08281.06451.10100.923610.98311.01690.93941.017211.03430.90830.90830.96681

进一步计算可得权重:w=0.23、0.25、0.25、0.27,即个人特性、核心领导、职能分工和沟通能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贡献值分别为0.23、0.25、0.25、0.27。类似通过构建矩阵可以得出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行业经历、创业特质、业务技术能力、网络操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互联网行业素质、终身学习能力对创业者自身属性的贡献值分别为0.21、0.16、0.15、0.07、0.08、0.11、0.14、0.08;就业压力大、实现个人价值、兴趣所致、积极正向的跟风盲从、积累财富、奉献社会对创业动机的贡献值分别是0.22、0.28、0.13、0.03、0.23、0.11(后期考虑到“积极正向的跟风盲从”这一指标所占的比重基本可以忽略,故在最终形成的指标体系中删去,其贡献值计算在“兴趣所致”中);信息、人脉、财务、技术对于创业资源的贡献值分别是0.26、0.25、0.24、0.25;社会、学校、企业、家庭对于环境的贡献值分别是0.32、0.27、0.25、0.16。

计算过程中存在1个一级指标下具有多个二级指标的情况,计算过程非常复杂,如创业者自身属性这一指标下有8个二级指标,需要构建8×8的矩阵并反复计算,此过程相对复杂且容易出现失误,但最终结果具有可行性。

3.1.3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14],它在处理定性的、不确定的及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方面有很大的优越性,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部分定性指标进行评价[15]。其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评价对象因素集U和评价集V;同时,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w;

2)建立各因素的评分隶属函数和综合评价矩阵R,求出隶属度,获得模糊综合评价集B;

3)通过综合评价矩阵R求模糊综合评价集B,即:

B=w×R(1)

最后,去模糊值,即用模糊综合评价集B和测量标度H计算出评价对象的综合评价分数e:

e=B×H(2)

式中,H=(完全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5,15,60,80,95)。

综上所述,将问卷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占比(%)情况,部分结果如表3及图3所示。

表3数据显示,“积极正向的跟风盲目”这一末级指标的评分值与其他指标评分值相差过大,说明这一指标的选取不太合适,或者说这一指标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是极为不重要的,不足以用作评论因素指标,应当删去。删去这一指标项后,对其他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并结合层次分析法进一步确定权值。

3.2各级指标权重

综合运用上述三种计算方法,将调研数据归一化得到的权重与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专家法得到的权重进行比较,差距较大的重新再分析计算一次,直至得到各指标准确的权重,结果如表4所示。同一一级指标下的各末级指标权值差异相对明显,说明指标的相关性小、区分度大。由此,指标的重要性、合理性与有效性得到进一步验证。

4实证分析

4.1试验设计

为了对大学生创业模式进行全面评价,从大学生“互联网+”创业实例中分别选取了非常成功、一般成功和失败的3个案例,他们分别是戴志康、陈欧和陈永峰的创业历程。戴志康在大二期间开始创业,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互联网;陈欧在大学期间开发了影响力巨大的GG游戏平台,后出售GG平台获得千万级别的利益;广东商学院在校学生陈永峰创立了广州亿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后期因团队成员问题以失败告终。根据这三个人的创业经历和个人特性,采用德尔菲专家法得出各级指标分数。让10位了解上述三位创业者创业历程的专家分别对各项指标进行赋值,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将计算结果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数,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即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4.2结果分析

采用德尔菲专家法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最终结果如图4所示。10位学科领域专家针对已拟定的3个“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实例,结合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案例的各级指标给定合理有效的评分值。经两次调查,历时14d,专家有足够的时间反复思考和权衡评分值[16],以求达到最佳试验效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专家认为创业成功案例对于各影响因素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创业特质、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评分值差异较大,最后的总得分曲线呈完全下滑趋势,图4中比较效果更加明显。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包含负分项指标,即每项指标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而言都是具有推动作用的,是积极正向的。从这些方面入手,有利于创业者提前做好创业准备及正确实施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成功率。

4.3结论

本研究选取的3个创业实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表中数据显示,创业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在创业动机与创业环境方面并无明显差异,因为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几乎都会经历疯狂浮躁期,此时他们动力十足,哪种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创业行为对最终的创业结果基本无影响;同样的,环境作为一个外界因素引导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它主要在创业前期起推动作用,而在创业者自身属性、创业资源与创业团队因素上的差别较大。不难理解,无论何种形式的创业都需要创业者自身具备良好的创业素养及专业特质,尤其是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更要求其对互联网有深刻地见解,即有独到地互联网思维,若此前具备该行业的就业经历更有利于创业实践,只有了解了行业操作规则才能顺利开展创业活动。笔者认为创业团队与创业资源同等重要,而试验结果恰好验证了这一点,资源是一切创业活动的物质基础,团队则是处理资源的直接主体,各成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密切配合才能将一切有益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利用,由此创业活动才能有序进行。

从图4中的最终总得分曲线可以看出,非常成功案例与成功案例在总体上差别不大,而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差距非常明显。这说明失败是创业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一同导致的结果,若创业者没有事先摸清产品市场,还存在着资源短缺、缺少资金支持、创业团队能力有限等问题,那么结果必将是失败。案例中,同样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戴志康和陈欧,他们从小众需求入手直攻大市场,认清产品发展趋势,凭借着过硬的创业团队做出了良好的业绩,与陈永峰的失败经历相比,他们更具备“互联网+”创业特质与潜力。由此可见,最重要的是模型中的各指标及其权重,指标权重主要体现了其重要性[17],将两者综合考虑能让创业者意识到,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团队力量、实现有效资源最大化利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5小结

大学生创业早已不是新词,而顺应时代潮流及社会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却是全新的话题,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环境下的创业活动、从根本上分析该创业模式的影响因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构建的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在理论方面有深层次的探究和高水平的提升,而且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在确定指标权重方面,主要采用了专家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使指标权重更加准确有效,同时进一步验证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创业应重视利用互联网资源,认清社会发展趋势,将行i经营理念优化,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同时认清自身优劣势,选择合适的团队,充分利用资源。因此,今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课题作进一步探讨将更为必要,旨在帮助创业者透彻分析影响因素,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507/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2015.

[2]徐松美,文雅,齐文娟.新常态下融入“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61-64.

[3]王勇.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6):38.

[4]徐明.“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业模式选择与路径优化[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5):49-55.

[5]张宏.创业团队价值观异质性、团队冲突与团队凝聚力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2(2):90-93.

[6]汪景粱.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实证研究[J].情报科学,2012,30(2):271-281.

[7]杨隽萍,陆哲静,李雪灵.风险信息识别在创业领域的作用机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7):18-33.

[8]戴菲章,俊华.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理论篇)[J].中国园林,2008(10):84-87.

[9]钱佳平.图书馆多目标读者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效果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2(7):28-31.

[10]陈铭.基于“全评价”体系的图书馆电子书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1):22-26.

[11]余慧.我国市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2):108-113.

[12]梁冬莹,周庆梅,王克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字资源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情报科学,2013,31(1):78-81.

[13]邓尚民,董亚倩.基于aHp的高校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12,31(8):31-36.

[14]王铁套,王国营,陈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网络舆情预警模型[J].情报杂志,2012,31(6):47-58.

[15]杨瑞仙,梁艳平.国内外高校科研评价方法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5,34(9):107-110.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8

摘要: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研究领域之一。就研究角度而言,电子商务可从电子商务活动、资源和能力、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以及战略联盟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并应深入分析中介变量中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应用实际上就是一个融合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并拓展到企业边界之外,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一种)、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以至竞争者的外部业务流程集成为一体的复杂体系,是由信息技术和通讯网络实现的电子化的业务流程(刘璞,2007)。从企业开始应用电子商务的那一天起,企业家和学者们就没有停止对电子商务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研究。Devaraj和Kohli(2003)把“抓住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即信息技术投资是如何转化成资产、资源和企业绩效的”作为对信息技术贡献方面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mahmood等人(2004)认为对信息技术投资是否会在新的网络使能环境下产生商业价值的问题给出一个适当的答案是必要而且复杂的。

如果把eDi的研究归结为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的话,那么根据对美国aSp+BSp、荷兰SDoS、美国博士论文库、我国CnKi数据库、我国优秀硕博论文库等数字论文库的检索,发现在电子商务产生的价值和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中,最早的研究文献始于1999年,而且定性研究的文献居多,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定量分析。就研究的角度而言,定量研究文献可以分为四类:(1)分析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分析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3)分析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4)分析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对应的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大样本数据调研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有采用系统仿真的方法进行。本文尝试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以探讨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不少学者从企业业务活动的角度探寻电子商务应用如何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源泉。George、Ray和Georgios(1999)在现实案例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仿真的方法评价了eDi对企业绩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他们对企业绩效的测量是从下订单时间、反向订货时间以及发货时间这三个维度进行的。研究发现,单独采用eDi只能在一定限度上增加主要流程(订单完成时间)的绩效,而非期望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订单完成的时间。

wu、Vijay和Sridhar(2001,2003)应用似乎不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电子商务应用对美国企业的绩效影响。他们在分析中把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分解为四个方面:沟通、内部管理、订单接收和电子采购。结果显示应用电子商务并没有给企业绩效带来很显著的影响,而只在一定水平上对客户满意和关系改进的影响大些,对效率和销售绩效的影响较小。

邵兵家、蔡志刚(2005)认为企业通过将电子商务的某项活动和行为将价值增加到了产品或服务中去,使得顾客愿意比原来更高的价格来购买该产品,这样企业绩效有可能会增加。因此,他们将电子商务中增加价值的活动分为四种:信息、网上交易、与顾客交流交互、与供应商经销商交互。通过对中国it业64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他们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子商务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增加企业的收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成本的支出,但总体上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存在正面的影响。

apigian等人(2005)认为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战略需要,并和企业当前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其市场地位,增加其收入。为此,他们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和互联网绩效之间的关系。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257个有效问卷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为了实现收入增加和增进关系的战略目的,企业可以在市场渠道和与客户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增进关系,企业还可以在与供应商的互动方面使用互联网;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可以在分销、供应商互动和内部运作方面使用互联网;而为了节省时间,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与客户和供应商的互动,进行内部运作管理。

George,Despina(2000)将销售管理活动和产品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互联网预算、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与销售绩效和销售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美国和加拿大企业的调查,证实了网络的使用确实对企业营销活动和营销绩效有正面影响。

任峰,李垣,孙爱英(2003)构建了由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网络应用作为自变量、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作为中介变量,销售业绩和市场改善作为因变量的概念模型,在对广东等八个省份、12个行业、112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基础上,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证明了网络预算、网络工具的使用程度和网络应用对客户关系管理活动、信息管理活动存在正向影响,表明中国企业通过网络确实可以改善营销活动,可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以及有利于信息管理。

二、资源和能力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资源的观点是战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Zhu和Kenneth(2002)认为基于资源的观点是将组织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相连接的桥梁,可用于分析电子商务价值的形成。Lumpkin和Dess(2004)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这种特定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能力,增加企业绩效。尽管如此,在电子商务应用研究中只有极少数的文献采用基于资源的观点分析了资源和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到目前为止,有影响力的探讨电子商务能力及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不多,仅限于Zhu等(2002,2004)、Chu(2004)、Zhuang和Lederer(2006)、吕兰、赵晶(2008)、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等。

Zhuang和Lederer(2006)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电子商务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业务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研究结论为:信息技术资源和业务资源对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有影响,而人力资源对电子商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企业的电子商务绩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显著的。这一结果支持了对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其增加的分销渠道、新营销媒介、加强的运营效率、自动化的客户服务运营、改进了的客户数据收集技术、以及实时和互动的信息交换等方式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期望。

Chu(2004)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了5个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不同行业的250家企业的数据,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整体绩效(包括电子商务绩效、经营绩效、竞争绩效、利润和销售)的关系,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显著,不同的电子商务能力维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不同。

吕兰和赵晶(2008)根据在中国收集的175份实施电子商务的制造企业的数据,利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检验了电子采购业务中的电子商务能力、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具体指标没有说明),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企业财务绩效无直接影响,但对电子采购流程绩效有显著影响,而电子采购流程绩效对企业财务绩效产有影响。Soto-acosta和meroo-Cerdan(2008)选择西班牙的十个行业(纺织和皮革制造、化工、电器制造、交通设备制造、手工艺品加工和贸易、零售业、旅游业、商务服务、电信和计算机服务、健康和社会服务)1010家企业作为实证调查样本,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由在线采购成本、供应商关系、物流和库存成本表示)的影响,发现电子商务能力对电子商务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从上面综述可以看出,这类从企业资源观的角度对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本身所具有的各项资源和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分析由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的其他能力作用所产生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国内学者刘璞(2007)应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初步证实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影响作用,证明营销能力是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与营销绩效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该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缺憾,而且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但是对于内涵丰富的企业能力来说,尚缺乏更多的实证研究成果。

三、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应用驱动因素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是否会采用电子商务,哪些因素会对企业的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但也有一些文献分析了影响企业采用电子商务的因素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后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如Barua等(2002),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

Barua等(2002)认为驱动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和财务绩效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他们在信息技术业务价值(itbusinessvalue)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将绩效驱动器(例如,internet应用,流程,以及客户和供应商的电子商务准备度)和运营、财务评价指标连接起来的电子商务价值框架,认为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应用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与企业运营绩效(operationperformance)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三个因素为(1)it应用(包含顾客导向、供应商导向和企业内部导向的it应用);(2)流程的变革(包括面向顾客、面向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流程变革);(3)就绪程度(指的是顾客和供应商电子商务就绪程度)。因此,他们认为进行电子商务转型的企业必须进行增效投资,不仅在信息技术方面分配资源,同时必须规范业务流程,分析客户和供应商的准备度,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iacovou等人(1995),Ramamurthy等人(1999),Zhu等人(2004)利用了toe框架(技术、组织和环境)分析了toe因素是如何对信息系统创新企业的绩效产生影响的。iacovou等人(1995)应用toe框架发现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直接受其与其他信息系统和流程的集成水平所影响。Ramamurthy等人(1999)认为eDi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技术、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制约。Zhu等人(2004)利用toe框架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价值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准备度是对电子商务价值影响最大的因素,财务资源、全球范围和监管环境同样对电子商务价值有重要贡献;虽然竞争压力会驱使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但是电子商务的价值更多的是与技术集成和组织资源相关而非外部竞争。

四、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绩效影响

除了分析单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分析了战略联盟对电子商务应用企业的绩效影响。如evans和wurster(1999)认为电子商务联盟的主要利益在于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更容易的保留忠实客户。Straub等人(2004)研究了电子商务下的联盟绩效。他们认为多个企业联盟能够创造更深意义的利益,像虚拟市场的网络经济能够使联盟的企业发展或者获得主要的资源信息,并且显著降低信息交换的成本。park等人(2004)在资源联盟中谈到了传统公司联盟电子商务将挖掘出新的联盟利益。企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声誉,减少在线活动的投资,并且可以从联盟伙伴(传统的企业)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对69家应用电子商务企业的联盟调查发现,营销联盟所产生的价值要远远大于技术联盟产生的价值。研究的另一个结论是,与其它应用电子商务伙伴的联盟与传统意义上的伙伴联盟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很大区别。陈代江(2004)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研究了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电子商务和联盟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建立了技能型战略联盟同时应用了电子商务的国内企业以及联盟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在技能联盟中,企业的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有明显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对联盟绩效的竞争优势、技术创新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联盟中的规模效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发展展望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笔者发现不管是研究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整体绩效影响的还是研究对企业职能绩效影响的文献,都是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或者是考虑现有企业能力将对电子商务应用产生的绩效影响,绝大多数直接将电子商务应用与企业绩效联系起来,没有考虑中介变量的影响。而根据信息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介变量可能是非常关键的联系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的环节。虽然国内学者刘璞(2007)分析了营销能力在电子商务应用和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但是,该研究所涉及的营销能力只是企业能力的一个方面,因此,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他能力开展中介作用的研究。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9

关键词:物联网;体系结构;相关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tn71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物联网技术在零售以及物流等工业生产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实现越来越多,人们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关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学术界以及工业生产、媒体宣传中,被关注以及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促使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并且迅速的成为我国当前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技术项目之一。但是,以目前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开发以及研究情况来看,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应用等,还处于一个初级的起步阶段,物联网技术研究以及开发中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对于物联网的概念含义理解存在混乱、物联网系统模型以及结构标准不完善等,导致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应用发展比较缓慢。本文主要从物联网技术的产生以及发展背景出发,结合物联网的概念含义,对于物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进行分析论述,以促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应用发展,推动社会经济以及生产的发展进步。

1物联网发展背景与概念含义分析

1.1物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概述

在概念解释领域中,物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概念名词的产生,最早是在美国,由相关的网络信息国际会议进行提出并产生的。随后,直至2008年以后,物联网以及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概念含义在实际信息生产以及研究开发领域逐渐被普及起来,并受到各个国家信息技术开发以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并且在这一时期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中,物联网在工业生产中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已经实现物联网产业链,并且它将商品信息的传输过程,分为表示阶段以及感知阶段、处理阶段、信息传送阶段等。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的越来越多,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渐实现在零售以及物流、制药等行业领域中进行应用实现,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应用效果,而且,下一步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始在手机钱包以及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等信息系统领域中,进行开发应用研究,未来物联网技术不仅对于人类社会以及人们的日非常突出的价值意义和前景。

1.2物联网的概念含义理解

按照相关国际联盟标准,对于物联网的定义标准,物联网主要是指进行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物品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联解决与实现。国际联盟标准定义下的物联网与传统物联网在概念以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比如,传统的H2H物联网模式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不通过个人电脑设备实现的一种互连关系,而H2t物联网模式则是指人通过通用的连接装置与物品之间实现的一种连接关系。总之,与国际联盟标准定义下的物联网概念含义相比,传统意义上的物联网模式,在进行连接关系的确定与实现过程中,并没有将物联网考虑在任何物品连接的应用实现范围领域内。

总之,简单的说,物联网就是进行物品连接实现的网络。在进行物联网的概念与含义理解研究中,一些研究学者以及专家会将物联网的概念含义与m2m连接模式的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解研究应用,理解成为人与人、人与机器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连接实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m2m模式下的连接概念在互联网领域也行得通,与物联网的概念含义之间还是存在有一定的区别,容易造成概念含义理解的混乱。

2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分析

通常情况下,物联网技术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三个结构层次,即物联网技术的数据感知结构层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层、具体应用层。

首先,物联网技术体系结构中的数据感知结构层,它主要是通过读写器以及摄像头、RFiD技术、GpS等工具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实现。它也是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基础结构部分,在整个物联网技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在实现数据信息的采集同时,还实现对于数据信息的短距离传输功能,通常情况下,进行采集数据信息的短距离传输,主要是依赖蓝牙以及工业现场的传输线路等,一些数据信息传输工具设备进行传输实现。其次,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层,它是在现互联网技术基础上进行设计建立实现的,在整个物联网体系结构中主要负责进行数据信息的传输实现,是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关键结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物联网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层的数据信息传输功能,主要是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信息传输实现。最后,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同时也是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的目的体现,它主要就是针对物联网数据感知结构层以及数据传输网络结构层所采集并传输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及应用实现。通常情况下,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应用结构层有应用程序和终端设备两个结构层次。

3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分析

在物联网开发应用实现过程中,物联网主要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识别技术以及数据信息感知技术、网络融合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

首先,传感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应用实现的重要支撑技术,在物联网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实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物联网中的传感器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电子技术原理进行物联网运行所需数据信息的采集实现的,它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可以进行热、光以及声领域数据信息的识别采集,还可以实现对于力以及电范围领域中数据信息的识别与采集实现。其次,物联网相关技术中的感知技术,主要包括RFiD技术以及ZiGBee技术、蓝牙技术等,主要是负责对于已采集数据信息根据物联网控制命令进行短距离的感知识别与传输实现。此外,物联网技术实现中,还包含网络融合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分别进行物联网采集数据的通过互联网进行融合,并进行分析处理实现。

结语

总之,进行物联网体系结构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有利于促进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以及开发发展,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实际中的开发应用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沈苏彬,范曲立,宗平,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与相关技术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6).

[2]聂菊根,李德识,韩彦琰.基于物联网的网络中心战实施环境[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2(9).

[3]李四海,张峰.物联网技术综述及海洋信息化发展对策[J].海洋通报,2012(3).

工业互联网研究分析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本文系2017年度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互联网+”链接农业发展对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lslktyb-109)的阶段性成果。

一、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文献综述

(一)互联网与农业发展结合研究

当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原本在农业领域分散的线下销售模式与原手工粗放式生产转向线上销售与智能化生产,信息、网络和高科技慢慢融入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包括产、供、销等多个环节,并且带动it设备、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服务等产业链条的全面升级。在互联网对农业信息传递功能方面,汪雷、汪卫霞(2010)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基本分析工具,通过重点分析农业信息的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等方面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了我国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滞碍的原因与机制[1]。严方(2006)、李志达(2011)、李亮(2013)对“互联网+农业”信息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2][3][4]。从以上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互联网+农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调动企业、社会、政府的参与,拓展“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从而打开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研究

在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方面,朱链萍、张建华、王泽天(2015)等学者从定性层面做出了探讨,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支农”“互联网+耕地宝”的多种模式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5][6][7]。赵爱雪(2015)提出农业“互联网+”行动方向[8]。万宝瑞(2015)认为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自然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资金支持;其次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要注重物流、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设;最后在提升农村信息水平和农民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将农村基层应用互联网与农业现代化连接起来,将信息化渗透到农业政务管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等各个环节[9]。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要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支持、顶层设计、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开发、电商平台等多个角度来探索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互联网与农业的结合首先体现在信息技术方面,但是我国农村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率却不尽人意。首先,互联网技术并未彻底改造农业生产环节以提高生产率。其次,互联网技术并未运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品质监督和管理过程。最后,互联网技术并没有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打通并整合成精炼而完善的产业链。

(二)农村信息技术人才匮乏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

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有限,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慢且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没有正确的认识,因此对于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刻,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农业”的相关配套服务发展滞后

完备的物流体系和金融支持是农村“互联网+农业”发展所必备的条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发展所需的农村物流、金融服务等跟不上,如目前农村物流已经实现县城和乡镇全覆盖,但是绝大多数行政村还没有物流点,“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农民网上经营农产品销售面临发货难问题。金融服务上更落后,目前大多数银行只在县城有网点,在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或者农业银行,而且大多数网点并没有自动存取款的atm机,金融服务跟不上,影响农民的网上交易。

三、互联网促进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

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互联网+农业”的本质是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全面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而不是互联网与农业的简单拼接,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顶层设计、分阶段推进。因此,必须从全国层面加强和完善“互联网+农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规划,从基础设施、专项应用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明确入手环节、支持重点、推进措施,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有机融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对“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建设任务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形成全国统筹布局、部门协同推进、各市分类指导的“互联网+农业”发展新体系。

(二)加强网络覆盖面,注重发展延伸

要发展农村互联网,首先,是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覆盖,考虑到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速度,传统互联网金融还需要发挥主力作用,要不断地投入,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培养、发展农村金融的主体,并且还要向相对落后的地区进行推进、延伸等,要更大程度地发挥传统金融的作用,增加其规模,有利于将来传统金融向互联网金融的过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为将来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打下基础。

(三)利用互联网打通农业各个环节

农村基层应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把自己本地区的优势与农村现代化建设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渗透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农业只有把金融、物流、销售各个环节都打通,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给予参与的农户以政策、资金的支持,以促进当地互联网行业和农业的相互协调发展,才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建设。

作者:李宏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汪雷,汪卫霞.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现代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97-100.

严方.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管理研究[D].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李志达.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6):135-136.

李亮.农业个性化门户服务模式研究与实现[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朱链萍.互联网金融优化农村支付环境路径选择[J].金融经济,2015(10):62-63.

张建华.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转型发展的启示[J].吉林金融研究,2015(4):43-45.

王泽天.互联网金融下的农村金融发展策略调整[J].吉林金融研究,2015(7):40-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