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9:15

体育产业现状篇1

论文摘要:本文从大连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探讨大连体育产业自身存在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为大连体育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02]8号)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现代化建设发展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体育产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体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体育领域得到不断丰富,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体育产业其美好前景已有所展现。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大连,在实现“大大连”建设目标进程中,大力推进体育产业发展,使体育产业能够跟上大连经济发展的步伐,以促进大连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随着大连城市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化、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发展规模逐渐增大。体育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尤其自九十年代以来,大连体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体育工作也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然而,最近几年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大连经济发展而言速度有些减缓,对“体育产业”这一发展性产业来说,如何经营、管理、服务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是值得我们深究的课题。许多人士从国际体育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需要角度认为,体育产业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大连实际情况来看,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将会进一步促进大连经济增长,大连的体育产业能否领先于其他产业,能否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规划,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找准适合大连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与支撑点,实现体育产业的跨越式、可持续性发展,这是我们当前应当认真研究、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连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一)大连体育产业发展现状。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贯彻实施,大连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时,在体育产业开发方面也做出一定的努力,大连体育产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以体育健身与娱乐、竞赛体育、体育旅游、技术培训、体育用品、体育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已形成规模,对大连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体育产业中主体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市场逐渐发育,基本框架已经轮廓清晰。在经济效益上呈现体育相关产业大于体育主体产业的特点。目前,体育是各类体育产业中筹资最多、效益最好的项目。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假日经济的发展,休闲体育悄然兴起。除传统体育活动外,休闲与户外体育活动,如滑雪、登山、高尔夫、保龄球、网球、蹦极、攀岩、滑板、潜水、钓鱼、野营、健美操等日益赢得人们的青睐,同时也拉动了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体育服务业中,健身娱乐业一枝独秀。对体育服务业所做的调查中,健身娱乐业的各项经济统计指标均占到体育服务业总指标的50%以上,充分体现了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一跨世纪宏伟事业的成果。

(二)大连体育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优势。大连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又有“体育之城”美誉,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大连体育逐渐步入辉煌的时代,中国第一个足球特区和“中国田径之乡”的美誉都归属大连。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是经国际田联、国际路跑协会备案的国际马拉松正规赛事之一。从1987年举办第一届万人马拉松比赛到现在,大连马拉松赛走过了风风雨雨23载,值得肯定和自豪。首先,说明大连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一贯大力支持和关怀,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市民的配合参与下,不仅大连国际马拉松比赛成功举办了23届,而且大连的体育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大连是足球城、田径之乡、游泳之乡,具有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和竞技体育的良好基础,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许多优秀体育人才,涌现出许多世界冠军,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为振奋民族精神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通过举办马拉松这一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这个舞台,加强了与国际交流,促进了群众体育发展,给城市增添了节日气氛,增加了城市的凝聚力。较好的地理优势,适宜发展体育休闲产业;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体育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促进体育人口的增加;高校专业的体育人才基础、场地设施等等,为大连市体育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

1、体育产业的发展受到体育锻炼观念的制约。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落后于美国,大连的学校体育和青年体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也决定了大连体育产业与成熟的体育产业之间存在的距离。青少年的体育观念没有形成,作为体育产业的消费对象就会受到很大约束。虽然老年人是很重要的体育锻炼对象,他们是自身的体育锻炼者,也是下一代体育锻炼观形成的直接影响者,但他们自身体育潜能很小。学校体育代表体育产业的未来,在体育产业发达的美国,小孩就是玩,从小体育意识就是强的,大了以后就是体育产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一代代这么传下来的,到老了还是喜欢体育,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恰恰是青少年体育意识薄弱,这是一个综合社会原因,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

市场上的差距也是认识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如果父母认识不够,孩子也不会特别喜欢。比如,大连市国脚李明,如果父母不喜欢足球运动,也培养不出这样的运动员。为了提升青少年的运动兴趣,国际奥委会花了很多钱举办青年奥运会,要求参加的运动员是14~18岁,但我们却把这里看作新的金牌竞技场,这也就是认识的不同。

2、作为体育锻炼场所缺乏统一规划管理和相应的鼓励政策。大连市在城市规划中没有给予体育健身设施足够的用地定额,致使现有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大多使用数量有限的租用地,在城市小区规划中缺少体育场地的规划与设计,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同时,在大连各个中小学、大中专院校,体育场地相对社区的场馆和器材较为充足,但按照人均占有量却是很低。而且,这些院校的体育场地绝大多数只是教学所用,并没有向大众开放使用,更没有形成学校体育产业化。场地和器材问题也是困扰大连体育健身娱乐业和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之一。

3、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太低。按照体育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其在体育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应达到60~70%。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创造的增加值占体育产业的比例均超过60%。而我国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总体结构中所占比重太低,体育产业结构配置不够合理。

4、缺乏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现行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对于体育基础较好的大连,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具有良好素质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者。作为大连市体委而言,工作重点放在了竞技体育及发展建设上,至于体育产业的其他方面,如体育服务业、体育培训、体育用品生产、大众体育的开展等投入精力较少,因此,具有良好竞技体育基础的大连仍缺乏大量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

二、大连市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一)制定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1、从学校抓起,制定出台相应的体育锻炼制度,培育学校体育成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观和使学生成为良好的体育爱好者,同时,出台鼓励学校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面向社会开放,合理收费,鼓励学校体育利用现有资源形成学校体育服务产业,如体育培训班、健身、娱乐等。

2、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强体育市场培育监管,促进体育产业发展。鼓励社会投资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项目的经营活动,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要鼓励支持大连市体育自主品牌的开发,建立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

(二)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效益产业与潜力产业相结合

1、大力调整体育产业结构,积极培育和开发市场,优先发展效益产业,将体育发展融入大的经济环境中,才能促进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建议大连市拟优先发展的体育产业是:体育竞技、健身娱乐业。积极培育发展潜力产业,如学校体育、体育培训咨询业等。

2、通过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政策杠杆,推动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为了培育大连市体育产业,在税收政策方面应当通过制定减免税、差别税率、土地使用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配合优惠的水、电、煤等能源使用方面的政策,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体育服务业的总量,优化体育产业结构。

(三)建立和完善体育经营体系,培育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组建民间团体。积极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营销体系,积极组建体育协会组织,如大连市体育产业发展协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大连市的体育产业步入了新的发展轨道。这个协会首批会员单位就吸收了大连市32家企业加盟。协会将通过举办国际、国内比赛,培养和发现专业人才;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健康发展,促进市民综合素质提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就是要多渠道引进和培养既懂体育又懂经济产业经营的管理人才。同时,建议积极组建体育锻炼健身娱乐组织、民间团体和协会,如钓鱼协会、户外运动协会等提供专业性的指导,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四)加大体育消费市场的培育力度和无形资产的开发。继续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发展体育旅游和休闲产业,培养和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消费观念、消费能力和消费行为。大力发展体育市场中介组织,培养、完善和健全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体系。

三、结束语

大连市体育产业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群众基础、优越的地理环境及较好的政策支持,对于大连的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对于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将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以及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对经济建设的良性作用十分明显。同时,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可开发性,也将成为大连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提升的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胥凡,刘青健.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

[2]郁庆定,金勇伟.2008奥运会与我国体育产业[J].江西社会科学,2004.9.

[3]鲍晓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4]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体育产业现状篇2

关键词: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现状发展对策

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是体育产业的核心构成要素之一,是大众体育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的一种主要形式。健身娱乐业以体育娱乐项目为商品,以实物和非实物方式向消费者提供健身娱乐方面的服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强和消费行为的改变,都为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高校健身娱乐产业在发达国家高校体育产业中是一个规模大、效益高的产业。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是新兴的产业,但极具发展潜力。我深入研究河南省普通高校健身娱乐产业的发展现状,探求制约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瓶颈,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求推动河南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持续、健康、稳定、高速地发展,为体育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一、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内涵和特点

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是以体育娱乐项目为中介,为参与活动者提供各种满足人们的健身娱乐需要劳务的第三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产业以体育技术、物质资料和资金为基本要素,因而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是为实现体育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和提供体育健身娱乐服务的行业。体育健身娱乐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第三产业的一般特点,如非实物性,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时性,非储备性,非转移性,严格被制约性等,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劳动本身的依赖性;2)健身娱乐性;3)可替代性;4)趋众性。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讲,“有些物品从一角度看是私人物品,从另一角度看是公共物品”。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出就属

于这种物品,因而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出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二、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发展现状

1.经营项目状况

河南省高校健身娱乐产业项目经营总体内容单一。多样化是体育产业发展的趋势。当前,大众普及型健身娱乐项目是高校健身娱乐产业经营的主体项目,如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武术、健身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等;新兴的极限运动和时尚运动,如滑轮、滑板、攀岩、跆拳道等项目成为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经营项目的组成部分之一。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还处在以低端服务产品为主题的阶段,高档健身娱乐项目和新兴的极限与时尚运动项目处于附属地位,市场规模很小。

2.从业人员素质状况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从业人员的素质与结构是该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就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管理层人员来讲,无论是学历结构还是专业化水平都有待于提高。他们作为体育健身娱乐经营的直接操作者,承担着体育健身方法的培训、健身指导、各类咨询及运动处方等技术性工作,其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对经营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据对河南省普通高校30家体育健身娱乐场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学历结构上本科学历者占52.17%,专科与其他学历之和为47.83%;专业化结构方面:本科(体育院校技术科类本科生,占37.15%,大部分为兼职人员,受专业培训者占23.32%,未受专业培训者占13.53%。河南省高校从业人员素质整体良好,这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普通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3.经营管理状况

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和普通高校是投资的主体,社会、民间资本成为高校健身娱乐产业的补充,多样化、多层次的经营管理格局逐步形成。从经济成分来看,政府和普通高校办的健身娱乐产业正在减少,社会、民间资本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普通高校健身娱乐业经营主体正在加强主动推销服务产品的意识,营销手段趋向多样化。“打折优惠”,俱乐部会员制、月票制等营销手段,是各经营主体惯用的策略。

市场管理不规范,体育健身娱乐产业还没有引起普通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体育法规、政策严重滞后于体育产业的发展。据调查,各高校对体育健身娱乐产业都没有制定明确的规划,没有制定近、中、远期的发展目标,没有可以遵循的管理制度和优惠扶植政策。

4.消费者状况

大学生是河南省高校健身娱乐产业的主要群体。据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具有科学的健康观和理念,“花钱买健康”的观念逐渐为现代大学生所接受,并转化为体育消费行为,形成科学的健康投资理念。这一群体具有强烈的体育健身娱乐需求,是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广大的潜在消费者。但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购买力低,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赖于家庭或部分奖学金、勤工俭学所得,除支付必要的生活费外,少量的体育消费支出严重制约了他们的体育消费行为。“价格过高”是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体育消费购买力将大幅提升,促进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业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贯彻实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大大增强,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业吸纳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娱乐。这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高了高校体育产业的造血功能,步入了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三、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发展对策

1.加速提高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高校健身娱乐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包括经营管理者、教练员、指导员的素质,是保证健身娱乐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只有提高经营管理层人员的素质,提高经营决策科学化,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细划体育消费群体的消费特点,体育健身娱乐业才能朝着预定方向前进。只有加强对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训,让经营者不断学习并研究市场规律,掌握经营之道,才能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引导体育健身娱乐消费。

2.培育高校健身娱乐产业市场与价格定位

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必须切实把握市场脉络,找准市场定位,挖掘潜力、降低成本与消耗,以合理的价格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同时,还应该开发多特色、多项目、多形式的项目经营,从而适应、满足、引导创造消费,以此符合大学生和城镇居民健身娱乐的需求和变化。高校健身娱乐业的需求受服务价格、消费者的购买力影响较大,因此,强化消费者“花钱买健康”的意识,宣传健身的重要性,加强对市场的管理,确定主管部门规范收费标准,改变不合理的收费是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当务之急。

3.加强高校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法制建设

目前,我省普通高校体育法规不完善,制约了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发展。普通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应认真研究现有体育产业法规的有关条款,逐步调整并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力求对体育健身娱乐产业起到良好的监督和保护作用,推动利国利民的体育健身娱乐产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

4.完善高校体育产业经济政策

普通高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要加速高校体育产业经济政策的完善,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政策、社会集资政策、税收政策和体育基金政策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为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管理程序的简化、税收政策的支持、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贷款利率的优惠等方面早日出台、实施倾斜性的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民间投资。

5.拓宽高校体育产业融资渠道

高校体育产业社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拓展高校体育产业融资渠道,走政府、普通高校投资与广泛吸收社会、民间资本相结合的道路,是顺应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外不乏这样的成功先例,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多元化投资,能有效地提升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整体实力,增强自身的发展和造血能力。我们应积极促进高校体育产业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利用资本市场来发展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积极落实企业的经营自,努力坚持高小体育产业的公司化、股份化发展道路,推流动和优化组合。

四、结语

普通高校体育健身娱乐是一项新兴产业,只有把握其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经营管理,科学规划,健身娱乐产业才能逐步形成产业体系、扩大产业规模。目前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已经跨出了第一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科学体育消费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逐渐确立,相信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的生存环境会进一步得到改善,河南省高校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必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岳洲.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8):1031-1033.

[2]韩京.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12):184-186.

[3]黄卓,蔡学俊.体育健身娱乐产业项目投资开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472-1474.

体育产业现状篇3

[关键词]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是体育适应社会经济体制变革,走向市场,促进体育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商业化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产业越来越深,而作为体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学校体育,在形成产业化的道路上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学校体育为保持其应有的地位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走产业化道路,多方面筹集资金,为学校体育事业注入生机和活力是保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新观念,是体育产业的“朝阳产业”。学校体育产业发展,既要符合社会体育,产业化的运作规律,在具体的经营项目和管理方式上,还需区别于社会体育产业.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性质,产业项目必须体现和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资源的特点,通过恰当的管理方式,积极地开发相关市场,形成各具特色的学校体育产业。高等院校拥有各种丰富的体育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了满足教学和锻炼需求之外,还可以服务于社会。

一、我国高校体育产业资源使用以及开发现状

自1995年国家提出体育应该“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之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出现了喜人景象,形成了以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等为主体的一系列体育产业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高校体育也不甘寂寞,在寻求高校体育改革的同时,许多学者将目光投向国外高校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上(如美国等),试图让中国高校体育也走上体育产业化发展之路。然而,高校不同于市场,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担负的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以及高校管理体制决定了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必然面临许多困境。

在市场经济逐渐走向成熟的今天,高等院校利用自身资源,开发体育产业的意识也有所增强,已经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社会“零接触”的现状,部分院校开始尝试对本校的体育资源进行教学和产业开发同抓并举,优化配置。也有部分院校已经找到了充分利用本校体育资源的有效途径。调查表明,高校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了它的不足:

1.体育场馆的经营

体育场馆的经营形式和利用率反映该校体育产业的经营水平。据调查,已有48.6%的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42.9%半开放,未向社会开放的仅占11.9%。可见,我国高校的体育场馆也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和全民健身的需要,面向社会,由原单一的教学功能向经营服务性的多功能方向转变。在高校中体育场馆是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场所。那么,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否会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和课外锻炼,回答无影响的占33.3%,有影响的占61.9%。但其中有45.2%的学校认为“虽有影响,经过努力这种矛盾是可以得到调节的”。这些现象都是高校体育产业资源的严重浪费。

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首先要在满足本校教学、训练任务的前提下,考虑充分地向社会开放,要借助我国全民健身的这股东风,加大向学校附近社区居民的宣传力度和开放力度,使学校和社区全民健身活动能够很好地融合。制定详细的经营管理细则,委派专人负责管理,要明确场馆设施的“责”、“权”、“利”,学校拥有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归体育产业部门。

2.体育俱乐部的经营

据日本通产省调查,体育俱乐部的经营形式66.7%采用会员制,会员制与临时顾客结合的占21.57%,完全临时顾客制的占3.92%。从这三种经营形式的收益来看,采用会员制的体育俱乐部80%左右是盈利的。会员制和临时顾客结合的有70%左右的体育俱乐部是盈利的。而完全靠临时顾客制的体育俱乐部100%亏损。根据我们的调查在开放和半开放的体育场馆中,以会员制形式管理的占7.1%;会员制和临时顾客制相结合的所占比例最多,为47.8%。但完全临时顾客制的仍占23.8%。可以看出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方式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原始的管理水平阶段。

3.承办体育比赛

受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高校竞技比赛的市场化运作已经走在其他高校体育产业的前面,飞利浦足球联赛、CUBa篮球联赛等赛事的开展已经影响到全国,但这些大的赛事,并不能保证学校获利,对某些学校而言,一些小型赛事,如一些校内传统赛事或者学校承办的一些省、市级比赛,才可能带来经济效益。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一些传统赛事,如全校的田径运动会等,这些比赛几乎和学校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它对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且参加人数众多。因此这样的赛事也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

4.体育用品的经营

体育用品的消费市场是以体育的各类人群对体育消费为前提,同时体育用品生产的标准、规格和使用功能又是以体育项目的要求作为要求点。因此体育用品是体育市场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从事体育用品市场活动的范围有3个方面:运动校服、游泳衣等用具、运动器械等。体育用品、设备、器材的销售与经营占52.4%;运动服、运动鞋的销售与经营占47.6%,也占较高的比例。因此,高校里拥有人数众多的学生、教师,他们是这些消费的主要和固定的群体。5.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营

高校所拥有的高水平运动队,能提供的产品是某些项目的比赛、表演等,完全处于待开发的潜在市场需求阶段。在其市场化的运作中,应该积极寻求企业合作或赞助,当然要建立在双方互利合作的基础上。高校与企业合作联合办队,企业可以借助高校运动队来刺激企业体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企业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改善企业职工的身体素质,提高其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职工的医疗费开支;还可以通过一些比赛,宣传本企业的品牌形象。另外,高水平运动队队员也可以代表企业参加一些企业之间的比赛,还可以帮助训练企业的体育运动队。

在其市场化的运作中,重点和关键也是寻求具有这种潜在市场需求的商家或企业,这一类企业应是一些效益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具有良好的体育传统,并且经常地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当然在地理位置上,最好靠近学校,合作办队的具体细节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来定。

高校体育产业应继续坚持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目的,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和场馆设施优势,逐步朝着上述5个方向发展。高校有关领导在经营管理方面给与一定优惠政策,下放经营管理权,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以保证高校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与社会上的企业挂钩,为企业提供科技开发人才,知识结构等无形的资产,吸引或借助企业的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共同开发体育设备、用品、健康食品等市场,以解决高校办体育产业资金短缺的困难。

二、小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等教育系统的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必然。高等院校仍存在各种资源优势利用不足、市场经济观念较差等现状。为此,高等院在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加大改革力度,敞开校门,尽早完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接轨。高等院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地、场馆及设施,具有各种优秀体育人才和其他专业优秀人才,具有浓厚的人文科学环境,应整合高等院校各种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各类体育产业项目。高校应发挥自身优势,以体养体,使其运用各种优势密切结合其他单位,筹集资金为国家的体育事业以及全民健身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葛冰宋会君王永富: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4)

[2]黄晓华许惠玲:对西部大开发中体育产业化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体育学刊,2002,9(4):17~19

[3]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5):264

[4]柳伯力张岩:我国体育竞赛市场发展的状况与存在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4):3~6

[5]史兵王明献:陕西体育产业发展体制与观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3(2):5~7

[6]曲士博:高校体育产业大有可为[n].市场报,2002

[7]张岩:体育市场的内涵和构成[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4):5~12

[8]周明华:市场经济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3,10(4):15~17

[9]何志林贡献:上海市体育竞赛市场化的现状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4):20~25

[10]曾明郭层城: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现状与开发[J].湖北体育科技

[11]王志玲:现行高校体育产业的社会责任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12]杨文轩: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校体育[n].中国教育报,2001

[15]广濑一郎:日本职业体育产业改革的认识误区[J].Riet电子信息,2004(11)

体育产业现状篇4

[关键词]体育产业 体制 职业体育 对策建议

体育产业是新兴且极具发展前途的产业,它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的分工,经济的发展,使得体育产业逐渐成为独立行业,使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特定的功能,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活力和效益最好的混合产业之一。当今,中国蕴藏着巨大活力和商机的体育产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极大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体育产业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国争光,为民增利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由于体育产业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效益好,从体育文化事业产生之初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具有高渗透性、交叉性和拉动性的朝阳产业。

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体育产业规模小,发展形式单一,行业门类分散,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不完善、不规范,存在着严重的无序竞争状态,缺乏合理的市场化体制结构和健全的政策法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仍然很缺乏,政府用于选派专业人才、学者出国学习国外如何发展体育产业的专项资金的投入上仍相对不足,这也是致使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仍然比较缓慢的原因之一;缺乏体育产业行业协会这样的机构;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各地区的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有很大差距,造成地域间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职业体育的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当代体育的经济功能和市场价值。

二、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合理的市场化体制结构,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开放程度较高的现代市场体系、公开的法制环境、公平健全的政策法规和规范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较为成熟的经济意识。只有实现体育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才能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办体育的良好局面。实践表明,体育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国家,国家体育产业的发达程度与该国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赛事资源密切相关,而我国的体育产业却与我们庞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以及丰富的体育竞赛资源严重不符。这是因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从发展速度和趋势看,我国还没有形成促进和保障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制度环境,一些基本制度问题甚至成为了严重的制约因素。政府应制定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并把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待遇应与国有经济同等,还应每年设体育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体育产业企业上市、发行债券、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并给予税收、土地供应和工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国际比较价值规律,进行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1足成优势体育产业创新,带动相关产业,促进高效率的体育产业与地区经济综合体的良性互动,使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第二,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体育产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通过法律发挥作用。而我国体育产业完善的法律法规环境并没有形成,一些法律法规还成为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障碍。体育产业要想进步与发展,就必须解决法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的症结,完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需法律环境的重要步骤。法律层面的《体育法》应将体育产业相关内容列为专门章节予以法律的明确性规定,满足市场经济以权利为本位的法治经济的基本要求。体育产业是涉及体育的经济行为,反映的是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体育产业主体间的社会关系,而法律是维持他们共同的发展秩序和环境的最重要手段。体育行业规范与我国法律不能相抵触和对抗,对涉及主体重大事务或权利的条款必须约定由国家法律予以调整,用法律评估自治性规范文件,并经过完善的制定机制,对各类主体的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建立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产权和完善的纠纷裁决机制。

第三,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职业体育的组织经营者,大多是由球员出生或从事其他体育运动出生的人员组成,缺乏相关的专业素养和经营技巧,各环节上也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相关专业人才,而赛事效益难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体育产业毕竟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它需要依托一大批为其产业链的形成和延伸提供支撑的相关专业人才。国外一些成功的足球联赛中,其产业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赛事的转播、广告、赞助、球星转会、门票出售等,其中,仅赛事转播权的收入,就占到了总收入的40%~60%。而我国的职业足球联赛中,赛事转播权的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0%~5%。这种现象必然会制约我国足球产业的健康发展,这跟我国懂得赛事转播经营的人才缺乏有关。为保证新兴的体育联赛长期稳健地做大做强,制定新政策培养大量有专业素养的体育产业规划者、体育经纪人、赛事经营管理者、俱乐部经营管理者、赞助商培育与联系者、赛事观众研究与培育者、赛事品牌打造者等也很关键。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岗位与相关专业岗位的相互交流密不可分,由于政府在体育产业的各个分支产业中缺乏投资设置服务型导向的职业岗位,使许多高校学生对这种就业岗位意识淡薄、模糊。我国本科院校涉及体育产业的相关专业很有限,不单是缩小和制约了我国体育类大学生的就业空间,更严重的是高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支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很难促进体育产业链的形成。目前我国缺乏完整、系统的体育产业体系,培养合格的体育产业人才的实践经验不足,因而选派专人到国外学习深造,将国外体育产业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习和借鉴美英等国的成功经验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应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去学习或研修,为培养自己的高水平体育产业师资创造条件。

第四,针对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成立各地的体育产业协会。目前体育产业的行业管理体制没有形成,使全国对整个产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更没有准确权威的统计数字,严重阻碍着我国体育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成立全国体育产业协会很有必要,这对政府及时掌握全国体育产业的有关数据和发展动向非常有利,为产业内进行交流,建立了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也提高了抵御外来不平等竞争风险的能力,壮大了实力,为全局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此外,为促进产业发展,以业内人士为主的行业协会还要有政府相关部门的参与,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协调,提供行业标准、从业人员资格认定、运动员赛事安排、奖惩制度及各种保障服务,这些都有益于实现体育行业实体化。

第五。其他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因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差异较大。奥运会以后,北京还在

体育产业现状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市场经济;体育产业

新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要求,各个领域都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在国家体委颁布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体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校体育产业却是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研究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对高校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优越性

1.体育产业消费群体有保障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上升,大部分高校学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客观上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而又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业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多,这样就能有效利用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及其功能,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场馆的作用,将为高校体育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加快高校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2.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有保障

高校体育教师是一支具有教学、训练、科研为一身的高素质体育团队,他们不仅学历层次高、专业技术水平好,而且掌握较为系统的体育产业相关理论知识,高校体育教师如果能集体发挥智慧,共同专研于体育市场的发展,将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效益。

3.体育场馆设施有保障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逐年重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发展,特别是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许多高校的体育场馆陈旧器械得到了更新换代,先前缺少的场地设施得到了弥补。这些场地器械的健全使用,使高校师生的教学、课余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加强体育场馆的管理,有效合理地利用体育资源,将会给高校体育产业向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其问题

1.体育场馆经营理念守旧,场馆开放力度不够,组织形式单一

在国家对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加快了步伐,但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低迷阶段。主要表现在高校体育产业管理思想陈旧,发展模式单一,经费筹划依赖性强,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敢于实践创新,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导致体育场馆的得不到很好的开放和利用,体育产业的组织形式只有学生和教师参与,缺少社会人群的加入,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不够,体育设施的功能完全没有得到发挥,体育教师专研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受挫等方面,迫使高校体育产业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2.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足,管理者专研不够深入

近年来,虽然我国个别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但这与体育产业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求相比仍远远不够,体育产业管理者能力要求相差甚远。只有把高校体育产业管理者队伍不断壮大,提高综合素质,结合实际,充分地把自身产业进行综合开发,将现有的体育产业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减少体育设施的闲置与荒废。因此,要想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三、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开发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有足够的消费群体、健全的体育场馆设施、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人才等方面)快速发展,将其建成具有高校独特的体育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校体育产业开发的扶持力度

高校体育产业开发要想得到快速发展,学校领导必须加强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与交流,使政府能够重视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并把高校体育产业开发作为新兴产业来发展,重点扶持,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有计划加大高校体育产业的投资力度,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建立严谨的管理制度,保障高校体育产业良好的运行。

2.学校领导要解放思想,提高市场经济意识

学校领导要把体育产业开发工作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将高校体育产业完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只有这样,全民健身运动才能更好地得到推广,全民健身开展的如何决定着体育产业发展的规模,高校体育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同时,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开发的优惠政策,下放经营自,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要积极构建多元化高校体育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高校体育产业协会实体化,大力发展高校体育,提供多元化服务,促进高校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3.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加快高校体育产业开发

要加快高校体育产业的开发,要以高校体育场馆为阵地,合理有效地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首先,要加强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体育场馆种类的齐全,才能有效开发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不断壮大;对损坏的体育器械及时的维修和更换,保障体育产业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经营理念要与市场经济结合,改革创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管理手段要结合实际管理,不能生搬硬套,灵活运用,制定出自身独特的管理机制。最后,要加强体育场馆的开发和开放力度。只有不断的丰富体育产业项目,才能壮大体育产业的开发,应结合市场经济的需求培育新市场,举办各种级别、类型的项目的培训,最大限度地提高场馆利用率;主动向社会开放,积极主动服务于社会,满足于社会,吸引更多的社会群体,使体育场馆得到最大的利用。

4.加强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的管理人员很多,但真正能精通管理经营的人才却很少。大部分管理者都是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对于经营管理知识十分欠缺,因此,高校在开发体育产业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应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理论结合实践,完善体育经济课程体系,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定考核制度,力争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同时具备法律、经济、财务等方面知识的体育产业管理人才,不断提高体育产业管理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壮大高校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作者单位:1.通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2.内蒙古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基金项目:吉林省体育局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C3。

参考文献:

[1]曹东.论高校体育市场与产业开发[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4)

[2]李炳.高校体育产业化问题探析[J].体育学刊,2001(11)

体育产业现状篇6

关键词:体育产业结构;体育产业格局;特征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课题:吉教科验字[2012]457号

随着吉林省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以精神、服务和文化等非物质消费为主。体育越来越成为吉林省人民的健康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同国家体育产业发展一样,经历了从体育事业到体育产业的过程。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吉林省体育产业已经在以长春、吉林、延边和松原地区为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率先发展起来,整体形成了大型赛事举办、体育俱乐部经营和健身休闲产业等本体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如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建筑业、传媒业和制造业等发展的格局。

1.吉林省体育产业格局的基本情况

表1吉林省体育产业格局构成情况

[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关联产业\&体育主导产业\&体育边缘产业\&健身娱乐业

体育科技文化开发

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

体育建筑业

体育旅游业

体育广告

体育

俱乐部业

体育传媒\&冰雪体育\&餐饮

旅馆

纪念品\&]

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关联产业体育主导产业体育边缘产业

――健身娱乐业体育科技文化开发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建筑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广告体育俱乐部业体育传媒冰雪体育餐饮旅馆纪念品

2.吉林省体育产业结构现状

目前,按照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吉林省体育产业已基本上实现纲要所要求的目标,正方兴未艾,成果喜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体育业蓬勃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筹集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方法和手段,由于具有潜在的高收益,加之交易手段简便,随机性强,已经成为广大中低收入者茶余饭后消遣、娱乐的特殊消费需求。彩民对花样繁多的体育投入有力地支持了吉林省体育事业的发展,2014年度,吉林省筹集体彩公益金12亿元,体育局本级使用体育公益金就达26003万元。目前,省、市、县三级体彩公益金,占同级财政经费的二分之一以上。为社会提供一万多个就业岗位。体彩资金已成为支撑我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生命线。电脑体育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能同时带动印刷、传媒、广告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对“全民健身”及社区体育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2以本体市场为主体的体育市场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并初具规模

按照市场经济的理论,以精神和服务产品为主的体育产品也离不开市场这个连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中心环节。体育市场的发展与繁荣程度是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的程度的决定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组织有序的市场组织体系渐渐形成,本体为主、层次分明、全面发展逐步取代了过去的零星单一主次不清的格局。吉林省体育产业格局已趋清晰,基本包括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健身娱乐和休闲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相互推进共同发展的局面。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日趋活跃,在足球、篮球两大联赛不断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吉林省还引进了全国十二届冬运会等颇具观赏价值的赛事活动,北亚拳击俱乐部、吉林莱德马术俱乐部等社会办的高水平俱乐部在满足市场运营的同时,积极为我省竞技体育做出贡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体育技术培训、体育旅游、体育用品销售等市场也都有新的发展。

2.3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健身路径数量日趋增加,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各方面力量的投资大量增加,涌现了一大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体育企业、体育俱乐部等。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以构建“大群体”格局为手段,积极推进吉林省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档升级,1071个行政村(社区)健身广场、100个乡(镇)街道和10个健身广场室外健身器材配建,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覆盖率均为100%。提高场地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小型、多样、实用、就近等特点,提高便民性和利用率。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的雪立方的运营,使我省全民健身的公共体育服务逐步趋向专业化、多样化和个性化,适应了群众体育的新需求。据统计,到2012年底,吉林省全了健身中心省市县三级共有48个,占全省总数68%体育场55个,体育馆31个,游泳馆21个、体育广场(公园)达100%,269个街道、621个乡镇实现全覆盖,为3392个行政村、303个社区、32个健身广场配建健身器材,16%的社区和36%的行政村都建有健身设施。

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亮点纷呈。指导全省各地及各类体育协会积极打造“一地一品”、“一地多品”全民健身特色品牌活动。长春瓦萨国际滑雪节、吉林市国际龙舟赛、和龙国际半程马拉松赛、“谁是球王”全国羽毛球争霸赛等赛事活动精彩纷呈;四平市连续12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公路自行车赛;省运动管理中心连续成功举办两届“长白山杯”全国公开赛;“全民上冰雪”系列活动紧扣“助力申奥、燃情冰雪、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省市县三级联动,融入文化内涵,为实现中国“三亿人上冰雪”目标、建设“冰雪运动强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受到表扬。全民健身宣传手段多样。增加与媒体的“黏合度”,开通“吉林省全民健身网”,开展“全民健身惠民生”系列采访活动;提升对全民健身文化附加值的宣传。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和体育健身市场,尤其是吉林省CBa联赛吉林九台农商行东北虎篮球俱乐部主场比赛,球市十分火爆,各界反响良好,为发展我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增加了亮点。

2.4主导产业冰雪体育旅游开发不断发展

冰雪运动的开展拥有吉林省自然环境的天然禀赋。结合我省气候特点,开发旅游资源。吉林省北大湖滑雪场、长白山滑雪场、长春市净月潭滑雪场、庙香山滑雪场、莲花山滑雪场为代表的吉林省冰雪旅游品牌,软硬件建设逐渐完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显著,并有继续发展的好趋势。一些市(州)体育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设施,积极开发冰雪体育旅游资源,经营活动红红火火,效益显著。冰上运动中心承接训练能力得到提高。在训练馆内新建了浇冰车库,对保温、上下水、防火等设施进一步完善,保证全年浇冰170天。投资购买了浇冰车,确保了冰上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需要,完善了松花湖雪场越野滑雪雪道和跳台滑雪场地的训练条件,保证了二三线运动员的训练需要。

2.5竞技体育、非奥竞技项目取得突破性成绩

遵循“固本培元,拓面增点,力争上游”的竞技体育发展思路,改革创新,稳中有进。参加索契冬奥会创造历史吉林省运动员参赛最好成绩。参加南京青奥会、韩国仁川亚运会、世界杯赛等赛事再创新绩。我省长春籍运动员李奇时在韩国举办的速度滑冰世界杯赛上夺得1000米冠军,实现了我省速滑项目金牌历史性突破。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省运会。2014年吉林省共获得15个围棋、国际跳棋、桥牌项目的全国冠军。吉林省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取得一系列战绩,如在2011年,共获得283块奖牌。

2.6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初现成效

积极转方式,支持各类协会承办赛事活动;采取政策和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各类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长春市社区体育组织服务实现了智能管理服务网络化;吉林市在6块室外场地开展了浇冰和群众免费上冰活动;松原等地积极推进体育公益岗位工作;延边州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民营雪场开展大众滑雪健身活动。

2.7体育用品需求略有增长

随着吉林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观念的深入人心,参加健身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吉林省人民对体育用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增加,仅长春市销售体育用品的门店就有百余家,平均年销售收入近亿元。从销售业销售的主要体育产品来看,属于体育实物消费的运动服装、鞋帽的销售数量占主要份额,健身器材、体育器材的销售次之。

3.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吉林省体育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仍处在从传统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过渡的时期,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以说与我国经济发达省市地区的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距离。整个体育产业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的过程中,大致具有以下特征:

3.1吉林省体育产业规模有待增加

吉林省体育产业随着区域经济增长和居民消费需求层次升级,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已经形成,在符合体育运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体育市场的经济功能初步发挥作用。吉林省体育消费市正在场逐渐壮大,但总体规模较小,有待增加。2014年吉林省城乡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0%以上,体育消费在100元至200元的占总数的25%左右,消费在200元以上的仅占总数的14.2%。虽然体育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但仍然不到1%,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

3.2体育产品类型单一且本土生产少

据初步了解,吉林省大、中型商超销售的体育产品中产品主要集中在体育服装鞋帽等商品上,其次是体育器械且占有率低,呈现产品类型单一的特点,而且绝大多数来源于内地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以及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且我们做来料加工的比较多,所以吉林省本土生产的体育产品数量少,竞争力低,所占份额微乎其微。体育表演、设施建设、设施经营等所占份额并不高。吉林省体育产品与世界体育驰名品牌或中国一些品牌相比,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3.3体育无形资产有待继续开发

体育产业中各种形态的无形资产占各项创收的比例很大。目前吉林省发展体育产业较注重有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而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略显不足。虽然举办过国际、国内的不少大型赛事,各赛事和活动中的企业赞助和无形资产如会徽、吉祥物、冠名权、队名价值、指定产品、各协会和俱乐部自身标志等并没有创造出巨大收益。

3.4资本运作和市场化水平不高

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融资活动基本是由资本运作和债券市场来承担,得益于资本利润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规律的启示。国外体育产业目前已经完全脱离了风险资本和证券市场,融资能力较强,是国家不投入就可以运作的产业。吉林省相当部分体育经营单位是从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经营经验欠缺,商业化运作水平低,资本运作还谈不上。

总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与我国发达地区和其他国家相比其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在产业层次、经营规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足,有很大进步空间。如何根据吉林省体育产业的自身特点,借鉴和利用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成功模式、经验和优势,实现产业升级,选择符合吉林省情的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成为了发展吉林省体育产业的值得注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勃.加强顶层设计转变发展方式[n].吉林日报,2014,11,24.

[2]魏军,宋丽华.吉林省体育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调查与研究

[3]程大力.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4]娄晶等.吉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相关因素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10(5)

体育产业现状篇7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一、重庆体育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

1.重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处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实施,在未来10年,重庆要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重庆市人均GDp2004年超过1000美元,2005年GDp保持了11.5%的增长速度,2006年1~3季度GDp增长速度也达到了11.8%,说明重庆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重庆经济的腾飞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繁荣重庆经济。

2.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为体育产业培养了大量的潜在消费者

重庆市继续开展“五个百万人群”活动,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全市总人口的40%。“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建设得到积极推进,打造了全民健身新平台。开展“百万老年人健身活动”,大力发展老年人体育。开展了“体育三下乡”活动,向农村倾斜体育资源,在远郊农村投放了60套(条)健身路径。

重庆群众体育活动惠及面大,形式丰富多样,有力促进了群众体育水平的提高。基础水平的提高使部分体育爱好者不会满足于现状,随之而来的就是体育消费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提供规范化和专业化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从而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消费人群。

3.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重庆体育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田径、重竞技、小球、棋类等一批项目的优势开始显现。“十五”时期,重庆市运动员共夺得53个全国冠军,4个世界冠军(含非奥运项目)。近年来重庆市各种以市场化方式运作的体育赛事、表演正逐渐增多。1998年举办的世界杯拳击赛,世界女排大奖赛、亚洲俱乐部杯足球赛、亚洲优胜者杯足球赛、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相继在重庆举办。2004年,重庆市成功的举办了亚洲杯足球赛。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在武隆已经举办过三届了,万州也成功举办F2摩托艇世界锦标赛。初具规模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经过几年来的培育,有一定发展,并且通过市场招商的方式筹集了大量办赛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竞技体育成绩的提高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和成熟必将推动具有重庆特色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

二、重庆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较快;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基数很小,且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重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但如果坐等其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层次后,再实施体育产业化发展,重庆将会坐失良机。因此,重庆必须在现有财力下,最大限度地增加体育投入,通过体育资源的开发,刺激体育消费,并以此壮大地区经济,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

2.重庆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

虽然重庆体育产业增长很快,但体育产业增长速度不能客观反映重庆市真实的增长速度,因为体育业成为重庆体育产业第一大支柱产业,增长速度很快,实际上重庆市体育产业增长速度是很缓慢的。

3.在体育产业方面,观念陈旧,认识局限性大,体育经营人才匮乏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既懂体育、懂经营、又懂法律的人才,美欧体育产业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一个原因在于有着数量庞大的体育经营人才分布在俱乐部管理层、体育经纪公司及社区体育管理机构中。体育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经纪人素质的竞争,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吸引优秀体育经营人才和保留体育经营人才上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同样重庆在吸引优秀体育经营人才和保留体育经营人才上面临着同样的困难,使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4.现有公共体育设施与不断增长的群众体育活动需求存在差距,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增长

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的载体。据全国文明城市的评比标准,城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应达到1平方米。根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重庆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7351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1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58%。严重制约了不断增长的群众体育活动需求,影响了体育产业的增长。

三、重庆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1.突出山水地域和巴渝文化优势,对重庆体育产业进行调研和战略规划

重庆面积有82000多平方公里,地形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重庆西北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大巴山横亘重庆北部,巫山、武陵山位于东部及东南部。长江干流在重庆境内流程665公里,并且汇集了上百条大小支流,在山地中切出众多峡谷,特别是长江横切巫山,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重庆,润流着古代巴人的血液和传统,拥有着独特的山水地貌,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巴渝文化。

对重庆体育产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重点分析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重庆体育产业的结构、规模、布局等指导原则,总结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体育产业开发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同时各级政府也应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本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优先发展重庆体育旅游业

(1)以山水为基础的体育户外游。“芙蓉洞、仙女山、芙蓉江、天坑三桥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在重庆武隆已经举办过三届了,每次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户外运动逐渐深入人心。重庆主城区的歌乐山、南山,郊区的仙女山、四面山、金佛山是游客进行体育旅游的好去处。有利于开展登山、滑雪、攀岩等体育娱乐性体育活动。芙蓉洞、天坑地缝探奇、攀岩、自驾车越野、滑翔伞、热气球等一系列刺激娱乐性体育活动让游客充分接触自然。以长江三峡、乌江,加上长寿湖、青龙湖等众多湖泊、水库均可开发体育旅游度假区,开展船钓、帆船、赛艇、摩托艇等体育旅游项目。以巫山小小三峡放排、铜鼓滩漂流等开展一系列刺激娱乐性的体育漂流探险活动。

(2)以巴渝文化为基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游。以少数民族为依托,开展划龙舟、舞龙,舞狮、毛谷斯、高脚马、打飞棒、摆手舞等民族特色体育项目。把土家摆手舞、铜梁舞龙等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重庆地区特有的体育旅游资源,以吸引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促进重庆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

3.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竞赛品牌

摩托艇世锦赛是排在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方程式赛车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国际体育赛事。在三峡库区承办F2相关赛事,打造中国三峡水上休闲娱乐中心,万州也将成为摩托艇生产基地。开展例如以“保卫母亲河,捍卫绿色家园”、“抢救长江,造福子孙”等系列主题的江河湖海摩托艇接力赛或其他实事主题赛事。通过承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竞赛品牌来提高重庆的知名度,以此促进重庆体育产业的发展。

4.因地制宜,分重点、分层次、梯度推进重庆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重庆各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各地区的体育资源、体育观念、消费意识差别很大,客观上存在体育产业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不可能一刀切,齐头并进去发展体育产业。因根据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因地制宜,分层推进。在“十一五”期间优先加快重庆、万洲、涪凌、江津、丰都、武隆等地的体育产业化进程,依托这些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项目影响力,带动相关地区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走“以点带面,先城市后农村”的体育产业发展之路。

5.拓宽体育产业的投资融资渠道

重庆市各类体育机构应通过提供有偿体育服务筹集资金,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广开财路,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来投资体育事业。同时发动社会力量办体育,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体育,提高体育的社会供给能力。如重庆力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其属下的力帆足球俱乐部投资2亿多元,同创(集团)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了“奥网中心”等。缓解了政府对体育事业投入不足的矛盾。

体育销售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支柱产业。要加大体育发行宣传,扩大体育销售规模,建立具有重庆特色的体育销售制度。进一步做好体育的发行工作,力争“十一五”销售总额比“十五”时期增长10%以上,实现重庆体育产业的“十一五”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2]代玉梅:重庆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统计分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3

[3]陆青: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改革与战略,2006.3

[4]李钢:试析我国体育产业开发与展望.特区经济,2004.5

[5]张志:试论重庆体育旅游的开发.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2

[6]律海涛:对发展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再思考.山两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9

[7]王晓明邓丽娟纪文清:“十一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企业经济,2006.9

[8]田恒桥王光炎何斌:对湖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探索.体育成人教育,2004.11

体育产业现状篇8

[关键词]体育产业市场经济开发策略

体育作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和提高社会生产效率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统一的。其主要表现为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体育产业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功能的深刻内涵。

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竞技体育尽管在很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创造了奇迹.在体育和经济的融合上做到产业化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产业的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产业的效益也明显增高。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已经构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门类。具体表现为:

1.体育消费潜力不断提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年均GDp保持10%左右增长,体育消费速度加快。以家庭、健身、单项体育运动为活动群体的数量急剧增长,体育消费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锻炼的意识在加强。

2.以本体市场为主题的体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育产业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已趋清晰。它包含健身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与咨询市场,体育无形资产市场.体育旅游市场,形成了一个体育产业的主体市场。

3.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开发的领域不断拓宽,体育产业的质量和产业效益逐步提高。许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

二、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

1.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发展快,不成熟。近年来,体育产业发展很快,但产业化程度不高,体育经费来源单一,体育产业意识落后,社会资源未充分开发。现在我国体育的支出占国民经济支出的0.43%世界不发达国家也占到了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可喜的是体育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经济产业发展很快,具有巨大的潜力。

2.发育不健全。体育经济市场包括体育竞技、表演、健身、娱乐、咨询培训、体育和无形资产等。尽管我们已经开始开发,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市场还相距甚远。我国体育市场还处在启动和形成阶段,开发培育体育市场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3.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程度体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质量。经济发展快的省市,体育消费直线上升。2007年北京市人均体育消费460余元,经济发展落后的西部有些地区目前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没有钱来进行体育消费。除了地域上的差异外,由于受项目本身特点如观赏性人们的喜好程度在国际取得成绩的知名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产业资源的价值和开发效益也有很大的差异。

4.政策法规制度不完善,缺乏调控机制。目前体育市场管理缺乏高层次立法.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甚至法规性文件还不多,我国体育产业某些方面,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而使发展受到影响。经济行为不规范,缺乏统一管理,管理权限的交叉,界定不明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等。

5.缺乏体育专业人员。就目前来讲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培养体育专门性人才的机构,导致体育专门性人才的缺乏,阻碍了我国体育产业向科学管理和高科技发展的进程。

6.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问题。中国体育市场人才严重不足.没有一所大学有培养体育产业经营人才的专业。目前缺乏的经营人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三、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途径

1.加大政策扶植力度

我国体育产业除了按市场规律进行发展外还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制定体育投资法规规范,财务运作,确保体育投资者的利益。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税率及征收年限。同时在政策上鼓励和支持分散的体育场所集中建设,以利于体育经济的综合开发。引导民间资本向体育产业的汇入。比如美国为了扩大体育经费来源,在其税收政策上一直向体育产业倾斜。

2.借奥运商机.促体育经济论提速

2800亿元的预算使北京奥运会身价倍增.吸引了全世界的经济目光。奥运商机由此成了目前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也成了业界你争我夺的战场。奥运经济大环境的火暴造就了全社会对体育市场经营战略、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争夺奥运商机策略的强烈需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我国体育产业强势发展的催化剂。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体育经济腾飞的一天一定会早日来到。

3.培养“两栖型“管理人才

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一是要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二是要对现有的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三是要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回顾我国发展体育经济走过的道路,环视世界上各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情况,我们会更加认识到体育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经济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4.从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迈进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体育用品重要的制造基地,已经达到世界市场的65%。2004年中国体博会已经和世界最大的慕尼黑体博会规模同为10万平方米。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市场规模令世界瞩目,耐克、阿迪达斯等世界著名品牌早已进入中国。占nBa赛场器材52%份额的波特、世界田径器材著名品牌等均在中国设厂,并宣布进军中国市场。除了已经形成的福建、广东两大体育用品制造基地,上海、江苏、浙江在内的长三角地区依靠资金充足、人才济济、技术先进、工艺精良、产品适销对路,形成新型生产基地。

5.健身娱乐业重新红火起来

前些年,超速发展的体育娱乐业出现了市场疲软的现象。如今、这种现象发生了良性逆转。不仅原有的健身房娱乐场所重新红火起来.一些新开张的场所也收益不错,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他健身娱乐场所,贴紧民众,项目多样,实现了开一个、活一个、火一个的发展目标。值得指出的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长期困扰健身娱乐业的普遍问题,得到很大改变。他们以提供现代先进的和符合经营实际的管理理论和经验,为健身娱乐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6.体育应对市场风云

我国公开发行的体育累计十余种。不但规范了秩序,杜绝黑市,防止资金外流,而且收入公益金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在全民健身运动,场馆建设,提高公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体育以严谨管理、诚信经营、健康形象激发市场动力,正在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使国家有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把我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规模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当地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以及整个市政建设如道路、机场、宾馆、饭店、电视转播、旅游景点等配套设施带来跨越式发展,也相应促进旅游饮食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对振兴我国体育事业,推进全民健身意识,提高人口素质,更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相信我国体育产业有广阔的前景和没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朱小明:我国体育对策研究.体育科学2002(3)

[2]唐春芳:中国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

[3]张振华周春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初探.集团经济研究,2006(05)

[4]潘玉生:现代体育与市场经济[J].市场周刊(研完版),2005.(1)

体育产业现状篇9

[关键词]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4)09―0075―02

体育产业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总和。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达到了较大的规模,①但同时有大量的潜力没有变成现实,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2000-3000美元时,服务消费比重和服务业的比重会上升,我国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6100美元,但有88%的成年人运动不足,近年来欧美人均年体育消费在300-500美元,我国只有不到17美元,如果我国国民人均年体育消费达到230美元左右,那么总额就有2万亿元人民币。②1亿元体育消费额可带动3亿多元体育场馆建材、设备器材、运动服装和运动食品的销售。③(p47)体育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的作用有2-4倍。④(p64)以此计算,2万亿元体育消费额推动的国民经济产出量有12万亿元之多。

一、体育产业的现状分析

1.体育观赏服务产品市场低迷

我国真正能吸引人的体育比赛非常少,即使许多本来很有人气的项目也是如此,据国际足联的数据,2011年,我国足球人口多达2616万人,在207个会员国中名列第一。⑤由于时差的关系,英国男子足球超级联赛比赛时间在我国是深夜,前些年,我国至少有3000万人长年熬更熬点跟踪观赏这一联赛的球迷。我国男足联赛也曾经实现过辉煌,如在1993年开展带有市场性质的男足联赛头几年,成都上海北京等地的足球场常常出现黄牛倒票行为,长沙西安南宁等许多地方仅仅是进行二级联赛,很多时候也能实现爆满,电视观众则超过了1亿人,⑥(p141)2002年国家队第一次进军世界杯决赛圈,全部三场比赛的国内电视观众总量达2.1亿人次。⑦但由于各种原因,不久就走了下坡路,到2008年,央视竟然以一年200万元的价格就购买到了中超联赛的三年转播权,⑧(p13)可见观赏中超联赛的电视观众已经少得可怜。篮球比赛也有这种情况,2012年nBa中国赛于10月12日在北京万事达中心进行首场比赛时,现场观众达1.8万人,票价为200元到6000元,按平均票价400元算,门票收入也有720万元。⑨我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虽然也有一定人气,但从来没有达到过这样的峰值。

2.体育用品的生产技术含量低

2013年,我国生产的体育器材在世界市场份额达到了65%-70%,但大部分自有品牌属低端产品,许多是给外国名牌贴牌生产。{10}许多高端产品,国人还是得买外国货,许多这类外国货还是我国生产,外国贴牌,仅仅是用知识产权就赚取利润的大头。如一名牌篮球,在国际市场上卖价可达100美元,我国所得只有10美元,{11}(p116)2002年,在我国授权的体育用品发明专利中,国外的为76.1%,国内的只有5.2%,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发明中,国外占96.2%,国内为3.6%,国内2万多条保龄球道95%是进口,国家和省体育专业队训练和比赛所用设备,高比例是进口,如枪枝、自行车、赛艇等。{12}(p102)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还远远说不上是彻底翻身。我国只要在质量上挖掘,产值和利润都会得到大幅增加,如山东省乐陵市泰山体育器材公司2012年生产的竞技自行车,价格达18万元一辆,贵于轿车,实现了美国厂商给这家亚洲最大的体育器材生产厂商贴牌生产的飞跃。但这种情况在全国体育产品制造行业中,比率还非常低。

3.体育产业就业、创业门槛低

体育产业多是民营企业,属轻工业和服务业,多是中小规模,用工多,进入门槛低,容易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如2003年,上海营业性体育场所中,民营所占比例达98.78%,总数为3076家,经营的项目有4118种,年营业收入,有46.43%在1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的仅占30.95%所有国有和私有场所建设需要的资金在50万元以上的占57.15%,1000万元以上的只占14.32%。①(p39)

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包括体育器材制造,运动服制造,运动鞋制造三大类。2003年,我国这三类产品的生产企业数量分别为10000、7000、8000家,其中非国有者所占比例,服装生产企业达97.51%,运动鞋生产企业为90.04%,体育器材生产企业以产值计占94.39%,这一方面大大淡化了单位用人之公有制弊端,即是按需用人,另一方面用工数量又多,如江苏省2003年全省这类企业有1900多家,用工数量达16万人,平均一家多达85人。2002年,全国生产2.85亿件运动服装,不包括针织类,羽绒类运动服,按可比标准算用工量在75万人以上。②(p60-93)2012年,我国非公经济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但用工比例却超过了70%。③体育产业多属于轻工业,以每亿元投资为标准计算,轻工业能够接纳的劳动力常常比重工业多3倍以上。④(p10)据有关部门测算,如果我国体育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能增加1%,可以给全国提供734万个就业岗位。⑤(p28)

体育产业创业和就业的门槛也很低,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本钱租赁铺面,一般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都同意他开自己产品的专卖店,有时还允许店家赊卖,即货卖出后再结款,卖不出可以退货。基于这样的特点,2004年至2008年,李宁公司的门店从2272间猛增加到了5935间,收入从18.78亿元增长到66.9亿元,2009年至2010年,李宁公司实现的利润分别为13.42亿元和15.47亿元。⑥

当然,体育产业的实际就业岗位,许多不是长期的正规就业,如我国是世界上举办竞技体育全国和世界运动会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到二个这类大型运动会,这些运动会从筹办之时起直到结束后的一定时间,都需要聘用大量的临时工作人员。2011年,我国综合运动会是每个月均有一到二个,2005年,南京第十届全运会光是新建改建132个体育场馆,就花费了100多亿元,其中南京奥运中心就花了22亿元。济南第十一届全运会,包括建设129个场馆的总投资超过了2000亿元。⑦这直接间接的用工量通常是以万来计数。由于体育产业就业技术含量不太高,所以就职和去职都比较自由,这实际上是有利于就业,因为没有那个老板在没有利益需要的前提下,随便解聘一名员工,但员工却容易见异思迁。还有,体育产业就业岗位多是在城市,这也能吸引就业者。

二、针对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

1.充分认识体育产业的特点

体育产业涉及的知识多属非严谨学科和易学学科,不但体育服务的行业如此,就是体育产品制造的行业也多是如此,只有极少数例外,如顶尖体育设备,高级体育馆的设计之类。高职院校应该尽量开拓体育专业招生领域,同时在办学中,注意在教给学生体育产业通适知识上下功夫,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更灵活地就业,更能适应改行转岗的要求,也更能适应收入不高,但能较容易地找到工作,包括自己创业西方国家叫“自雇”的实际。如由于某个学生掌握的是有关体育产业的虽然不太深,但是相当广博的知识,今天他开一家品牌体育运动服的专卖店,虽然利润不多,但做起来容易,因为开办本钱不多,体育服装又比较容易甩卖,没有货烂的风险,所以他能承受关店带来的损失。明天他可以较随意地关门去干体育导游,再到后天本地办大型运动会,需要工作周期只有几个月的临时人员,他也可以去应聘。

2.在设置专业和课程时应该有前瞻的科学眼光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意传授给学生以有关的理念、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具有开拓的意识,有收集和分析信息的习惯和技能,有科学的逻辑思惟,有强烈的商业敏感后,根据实际不断开创和实现体育产业的新业绩。体育产业其具体经营的决策和运作,在很大程度是靠个人,这些个人常常是普通人,而非专家或风险资本家。比如,在历史上,普通中国人是在影视中认识台球的,在影视作品中,打台球是非常高雅的贵族运动,球台装饰得富丽堂皇,打的人西装革覆,言谈动作非常绅士,并常常是同时谈论非富则贵的人之间的重大事务,基于此,一般人没有想到在贫民中普及这一运动。1980年年改革开放后,具有相关素质和知识的能人,却从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中逻辑地看到了这种可能,如台球器具制造工艺不复杂,所需资金不多,打台球需要的场地不大,其在几乎看过影视剧的人中都有深刻的印象,正因为人们认为它是贵族运动,但由于没有什么法律限制,这更是吸引人尝试而非不敢践行的因素。于是具有这种意识人着手吸引普通人投入台球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同一机理,有人马上跟进制造球台,也赢得不菲的利润。据统计,2012年,全国台球人口达6000万,并在无需公帑投资钱的前提下,涌现了许多可以专吃职业饭的高手,2005年,年仅18岁的丁俊晖获得中国台球公开赛冠军,随后刘崧,梁文博,田鹏飞,李行等人也在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上取得了好成绩。全国有丁俊晖,傅家俊,梁文博三人进入过世界排名前16强,从2007至2011年,全国台球产业总产值达500多亿元。⑧

体育产业现状篇10

关键词:齐齐哈尔体育消费项目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057-01

1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现状概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用体育健身的方式娱乐放松,因此,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体育相关产业从国家型向社会型转变,体育的功能也从最初的政治功能向经济文化功能转变,体育消费产业也便应运而生[1]。

1.1体育消费的含义与类型

所谓体育消费,其含义是指消费者通过各种体育产品的消费,以达到满足体育运动的各种,体育消费的诞生意味着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的情况下,消费者可追求高层次消费形式、满足高层次需求的消费体现。这不仅是指买票观看体育表演,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人们在其中得到了放松和享受,获得了积极快乐的闲暇时光,提高了生活品质。

一般而言,体育消费基本分为三种: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2]。其中,参与型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以健身休闲为目的,参与的体育活动;观赏型体育消费是指消费者购票、在赛场观看体育赛事等方式的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则是指消费者购买一系列运动用品的消费方式,这也是目前居民体育消费最为主要的方式。

1.2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现状

齐齐哈尔市处于松花江与嫩江的交界处,是我国黑龙江省的一个重要的城市,曾经得到过部级的“魅力城市”的称号[3]。齐齐哈尔市又被人们称为鹤城,这是因为这里拥有世界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著名的丹顶鹤之乡。这些优势使得齐齐哈尔市的体育产业在体育旅游方面得到了比较好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虽然近年来齐齐哈尔市的体育旅游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问题,例如,不注意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缺少配套的相关基础设施、不注重产业品牌的培养等等。此外,齐齐哈尔市的体育旅游还存在着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正地打出自己的特色,没能从众多东北城市中脱颖而出。

2齐齐哈尔体育消费现状分析

目前,齐齐哈尔体育消费形式主要集中在参与型体育消费――体育旅游方面,例如:冰灯游园会、明月岛滑雪场、扎龙湿地徒步旅行、龙沙公园滑雪场、被誉为“北国第一漂”的碾子山漂流等。但除此以外,观赏型和实物型体育消费形式却发展速度缓慢,有待创新。

2.1参与型体育消费发展较快

由于齐齐哈尔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打造精品体育旅游项目成为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的首要发展目标。以齐齐哈尔首推的“扎龙徒步旅行”为案例,作为齐齐哈尔旅游产业精心打造的“扎龙品牌”,这项体育消费旅游项目便受到了驴友的热烈追捧。位于松嫩平原偏西地区的扎龙,是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其中沼泽地占90%以上,是丹顶鹤及其他种类水禽理想的家园。扎龙徒步运动不仅可以在行走中观赏沿途湿地景色,和众多珍稀动物进行良性互动,更能在其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达到锻炼身体、强身健体的目的[4]。

2.2影响齐齐哈尔体育消费的因素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体育消费水平。齐齐哈尔人均收入较低,属于中下等收入地区。从产业布局上看,截止到201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齐齐哈尔第三产业就业比例约为27.3%。按照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律,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会为当地体育消费构建良好的产业空间和布局[5]。由此推论,齐齐哈尔当前的经济状况,在短时间内体育消费并不能成为消费者热衷的消费热点,这也说明齐齐哈尔当前欠发达的收入水平制约了体育消费的发展。

第二,消费者消费习惯制约体育消费发展。除经济因素制约居民的支付能力外,消费者长期形成的消费心理也是影响体育消费的重要原因。据笔者实地走访调查,有57%的消费者表示没有参加体育消费的意愿与动机,有26%的消费者表示有意愿参加体育消费,只有23%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追求并参与体育消费。此种现状表明我市消费者体育意识不强、消费意识还处于较保守阶段,进一步制约了体育消费产业的发展[6]。

3如何开拓齐齐哈尔体育消费市场

3.1加强全民体育教育

加强齐齐哈尔市全民体育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增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让人们意识到体育活动是促进身体健康、保持心情愉悦的重要手段。应引导人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多样化的健身运动,使锻炼成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利用媒介宣传体育积极作用,引导群众改变固有观念,建立体育消费的现代消费观念。

3.2大力发展体育产业

从齐齐哈尔市现状来看,目前体育产业基本包含:竞技类比赛或表演、体育健身设施、各类运动训练、体育科技开发服务等。另外,相关产业也有所发展,例如: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体育器材的生产经营、体育音像制品的发行等。发展体育产业,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消费品,促进体育消费走入百姓的生活,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4结语

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尚有待发展,为了促进齐齐哈尔体育消费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合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加强对体育事业的支持,刺激消费者的需求,引导培育优秀体育消费品牌,满足社会对体育产品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申甫.城镇居民个体特征与体育消费动机相关定量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2):52-55.

[2]张健.公众体育消费的约束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27-31.

[3]唐大鹏.文化生态语境下中原经济区体育消费发展路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423+427.

[4]曲连珠.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相关性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42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