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农业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7:05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1

2007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文件中对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有了更明确的部署,为新农村建设创建了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承担着缩小数字鸿沟,推动农村生产效率提高的全新角色。随着村村通电话的工程的推进,农村的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发展,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在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通过构建信息技术平台,让农民便捷地了解到了相关政策、技术、市场信息,帮助各级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兴农”的目标,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首先,很多农村基本上没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其次,农村缺乏信息化相关人才,即使建立起信息化体系,也缺乏管理维护人才;第三点,资金问题也是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阻碍。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者,也是服务中国信息化建设的it产品供应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慧点科技/微软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

2007年,清华大学参股的高新技术企业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点科技”),在微软公司的帮助下,基于微软的软件平台,开发了农村信息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农村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资金和人才的实际情况,利用微软稳定、易用、易开发的产品,帮助新农村的建设和管理者,利用信息技术,跨越数字鸿沟,加速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基于windowsServer2003的基础平台

考虑到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环境的具体情况,微软公司的windowsServer2003操作系统是整体系统构架中的基础平台。windowsServer2003平台是目前中国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平台,具有简便、易于管理的特性,能够在农村环境下充分发挥作用。除此之外,windowsServer2003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和稳定的系统性能为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windowsServer2003的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和开放性,也为用户的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选择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和余地。

利用微软SQLSever整合信息资源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性能强大,有价格优势,并可以应用到多种平台的数据库系统,用来管理整个系统中的数据。在解决方案的整个架构中,采用微软SQLsever这一主流数据库系统,用来支持电子政务中多事务协作和海量数据存储的应用需求,实现对村务信息的保存、管理、查找和统计,便于村务公开和随时查证,并可以结合各地不同的经济形态和特点,将村务基础信息和特色经济的管理系统信息整合在一起,推进it技术整合和协调的应用。

慧点科技/微软助力“数字武夷”建设

“数字武夷”是“数字福建”电子政务示范工程,这个工程旨在通过引进信息技术,整合传统产业资源以提升产业竞争力加速经济发展。经过多方比较,2007年初,武夷市政府选择慧点科技/微软解决方案,开始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

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以windowsServer2003为基础平台,通过微软SQLServer进行集中的数据存储和交换,搭建了弹性、灵活的信息基础架构。在设计“数字武夷”的整体框架时,架构者们充分考虑到武夷山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要把旅游业作为主体产业,并将它与农业结合,以旅游业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发观光旅游农业,带动农村整体经济的发展。针对武夷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系统中包括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村务管理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通过四大应用平台的建设,对农户、农业、农村的信息渠道提供稳固支持。

在“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中,通过村务管理平台,拉近农村、农民与政府的关系,提高村务管理水平;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拉近农民、农业与市场的距离,通过政府权威性的支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结合了武夷山旅游城市的目标和以茶为主的农业生产现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为解决信息技术在农村中的深入应用,系统建设者在各村委会建立了“益农”信息驿站,提供农村专用电脑、投影仪等工具,由专人负责为农民提供村务信息公开、致富信息热线、农科知识配送、助农远程教育、乐农数字文化等专业服务。“益农”信息驿站将布置到近100个行政村中,采用windowsXp操作系统,便于农村中的管理人员操作和管理。

目前,整个“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工程即将建设完成,做为全国领先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示范基地,“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探讨了一条简洁、高效的建设方案。

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

“数字武夷”平台建设的第一阶段,先选择了在20个旅游村和茶叶村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清晰的显现了微软平台和产品的稳定性、易用性、易于开发的特点,快速实现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稳定易管理,契合农村信息建设薄弱基础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起点低,起步晚。实现信息技术在农村的高位嫁接,需要稳定且易管理的系统架构。微软的windowsServer2003和SQLServer等产品,是应用最广泛的系统和数据库平台,系统运行稳定,并且对维护人员的技能和水平要求不高,可以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契合了农村信息建设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在“数字武夷”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慧点和微软共同为用户搭建了稳定的平台,而且为第二、三阶段的信息化深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简单易用,适应农村信息化使用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以下占38%。在农村信息化架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相应技术人才的现状:不仅要保证整个系统稳定、易于管理,而且还需要简单、易于操作的界面设计。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服务农村广大农户,让农户不仅能接触到大量信息,而且知道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从中获取需要的、有用的信息,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新农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windows系统具有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的特性,应用普遍,而且在安全性能和网络应用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适合了农村信息化系统应用人员的特点。

易于开发,保障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建设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面对不同地域的经济和社会的特点,紧密结合农村现状,开发相应的应用。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也是保障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需要信息系统也可以随着农村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windowsSever2003和.net的开发平台,开发过程快速高效,对开发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低,并且可以灵活部署和升级,帮助实现可持续的农村信息化建设。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2

自2009年以来,在党中央、新闻出版部门和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国各地农家书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1年3月,原新闻出版总署宣布,10年内,将新闻出版最大的惠民工程农家书屋覆盖到中国所有行政村,将文化温暖送到亿万农民手中。农家书屋带来的知识和信息深受农民朋友们欢迎,他们借阅图书的积极性很高,尤其农业种植方面的书刊最受欢迎。但由于我国各地历史、地理环境和经济的先天差异,以及偏远地区的交通不便,导致农家书屋的出版物更新缓慢,光顾各地农家书屋的人越来越少,不少地方农家书屋出现了“门庭冷落”,甚至“门上一把锁”的窘况。

为推进传统农家书屋的革新和升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关于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对报纸投送周期超过五天的边远地区行政村,应通过建设数字农家书屋实现报纸的及时有效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化平台有望成为传统农家书屋实现升级换代的最优途径,但是地面互联网数字化平台的优势在城市及发达地区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广大边远农村网络基础则十分薄弱。“卫星网络+地面网络的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也成为突破传统农家书屋发展瓶颈的有效方法。

2011年,“卫星网络+地面网络的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应用于农家书屋后,被形象地称为卫星数字农家书屋,其通过卫星网络将数字化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等数字化内容投递到每一个农家书屋的专有接收和存储设备中,农民朋友可以通过电视、投影、手机和各种阅读器随时阅读和观看最新的报刊、图书等,这充分保证了党和政府的政策信息迅速、有效送达全国各地。

在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广电部门的领导下,卫星数字书屋陆续在全国各地区安装使用。目前,卫星数字书屋建成并投入使用已达3万余家,遍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云南等20个省(区、市),服务近千万农村人口,有效落实和推动了党和政府倡导的“全民阅读工程”“数字农家书屋”等项目的落地。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3

云南“数字乡村”项目完成了全云南省“省、州市、县、乡、行政村、自然村”六级共计13万余个信息网站的建设,是全国首个覆盖“省、市州、县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六级的农村信息系统,是以信息化手段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性举措,《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云南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报道。

多级网站集群技术同时在正在建设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网平台中得到良好的运用,全省所有科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共1万余个单位)用于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等项目。

东讯科技网站集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开发基于B/S结构,充分运用门户应用集成(eai)技术、门户技术、内容管理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元数据管理技术等进行网站群的建设。系统主要由站群管理平台、站点管理平台、信息交换平台、多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和数据库平台构成,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社会价值。

东讯科技网站集群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具备以下优势:

・通过门户网站集群的建设,政府部门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促进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满足国家制订的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政策的要求。

・采用网站集群技术统一建设政府部门信息化门户,可节省大量政府信息化投资经费,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

・有利于统一管理网站集群,实现规范、一致、有效的管理,显著降低网站的运维成本。

・有利于提高政府信息化应用水平,极大推动政府信息化建设。

云南数字乡村工程是云南省迄今为止最大的信息化项目,第一期项目投资1.2亿元,主管副省长任项目组组长,是我国的第一个数字乡村工程项目,为我国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云南“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荣获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农业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数字化创新奖”。

2009年度

中国电子政务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奖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4

[关键词]农村光纤网络树形网宽带epon技术

中图分陈类号:tn92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255-02

一、我县农村光纤网络的现状

为解决农村分前端多、节目少、信号质量差、维护量大等问题,2001年我县开始城乡光纤联网工作。由于当时光纤价格较高,联网成本大,资金又很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城乡同网同节目,我们规划设计县到乡镇分前端采用星形结构,每点采用4芯光纤接入;乡到村使用2芯光缆接入,网络结构采用了能节省大量光纤的树形网络。

现在的网络使用情况是:县到乡使用1芯为下行数字电视节目和VoD时移电视的下行传送,另使用1芯做数据传输,主要传输分前端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业务、宽带业务、VoD时移电视回传数据、双向设备网络管理业务等,余下的2芯备用。乡到村使用1芯传送数字电视节目,另1芯备用。

目前县到乡的数据业务和双向业务已经实现,现在主要是研究解决如何在不增加网络投入、不改变树形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实现有线数字电视的双向业务(VoD和时移)、宽带业务的开通。

二、树形网实现双向的几种方案及选择

目前较常用且技术成熟的双向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采用光纤收发器双向传输。这种技术由于是点对点的传输,缺点是不可网管且要求网络为星型结构,不适合我们现有的树形网络;

二是采用CmtS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基于电缆分配网,不适合远距离传输,即使下行数据通过光发射机传送,也需要每个光节点配有回传的光模块,这样下行数据虽然可以在树形网上实现,但上行数据同样需要通过光模块回传到前端转换成电信号混合后送入CmtS头端,也就是说上行也是点对点传输,在现有的树形网络结构上同样无法实现;

三是用采用epon技术来实现双向转输。epon是一种基于无源光网络点到多点的双向数据传输技术,上下行均采用无源的光分路器分配信号,可靠性高,它每个pon口可以和多达32个onU通信。根据epon在县城的实际应用来看,它具有性价比好、技术成熟的优点。

由于我县光纤联网在国内也是属于较早的,同样采用树形结构的其它广电做双向的很少,其它地区较晚实现联网的采用的都是星形布网,因此,我们查到的一些epon应用都是在星形网络上,在长距离、多分路的树形网上使用epon,我们没有找到可以借鉴的案例参考。通过和相关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请教,他们最多是在烟台市栖霞农村做过4级光分路联网,象我们多达九级树形网尚未做过(我们农村有的个别村屯末端需十多级光分路器),从理论上来讲是可行的。

根据上述三种方案的特点,我们考虑采用epon技术,选择南山城东部地区的村屯做为试验地区,为将来在我县农村树型光纤网络实现双向业务进行试验性应用。

三、本项目的特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的特点是距离远、光分路器级数多、传输的数据业务种类多,且epon在多级树形网上的应用没有现成的案例可供参考。

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做好树形网所有村屯的双向覆盖

南山城东片杨树崴子方向共有15个村屯,由于epon的传输指标的限定,需要在功率和距离及覆盖村屯个数做好设计工作。

解决办法:从pon输出端开始,对链路光损耗做详细的计算,尽可能在满足本级的光功率需求前提下,让更多的光功率向下一级传送,力争带更多的onU。通过计算,我们选用了不同光分比的光分路器,满足了末端的光功率需求,实现了远距离覆盖。

2、做好多业务通过同一数据端口的传输

由于只有一个数据通道,需要解决同时传输VoD回传、宽带、交换机管理、onU和oLt管理、Gw2和宽带猫的管理及数字电视SmS业务的问题。

解决办法:我们在前端对业务进行了详细的规划,通过采用VLan的划分、ip地址分段、onU上下行数据aCL配置等方法,合理分配各业务带宽的方法,解决了同时传输多业务的需要。

3、测距不够的问题

设备安装、光分路器熔接完成后,我们从最远端开始安装onU,但从分前端oLt上无法侦测到该onU,从图纸上看,距分前端约20.5Km,有些超距。

解决方法:经与厂家联系,厂家建议升级新的系统软件。经对oLt进行升级后,顺利发现该onU。陆续安装完所有的13个onU(有2个屯因户数较少,暂没安装),经测试,均满足设计要求。

4、功率及所带onU数量的问题

厂家给出数据表明:每个pon口所能支持的onU个数与距离有关,理论上每个pon口在不超过20公里内可以支持32个onU,但如果有40公里的,只能带4个onU。通过计算,我们设计最远的约25公里,可以支持20个onU,由于条件所限,目前尚无法验证。

四、本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利用我局现有的光纤网络资源,在不改变网络结构、不重新架设光缆的前提下,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业务(VoD、时移电视)和宽带业务。这样可以加快农村网实现双向的步伐,并且节约大量的光缆投入和架设等费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广电双向业务在农村的发展。就本次试验项目看,如果采用星型拓朴结构实现本实验区的15个光节点的双向功能,需要重新布光缆2芯至28芯7种规格,约45.06千米,约需材料费24.25万元,施工费约3万元,材料费、人工费合计约27.25万元

五、本项目与星形网相比存在的不足

树形网双向传输从长远看,是个暂时实现双向业务的过度手段,存在的不足是当所覆盖的用户带宽需要增加到近1G时,就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星形网可以通过增加pon口的方法,提高带宽1倍。树形网在不增加光纤的前提下,不能采用增加pon口的方法提高带宽。所以当用户发展到该网络不能满足其带宽时,可以采用改造光纤网络,在oLt处增加pon口的方法解决,原有的光传输设备可以继续使用,不会淘汰。

六、试验结果

我们在每个村都对宽带和VoD业务进行了试验,宽带可以达到设计的4m网速,VoD点播业务也可以正常使用,效果良好。部分村屯由于有放大器的存在,我们采用了加装中继器的方法,经试验,满足设计要求。这种应用比较典型的是新立屯村。目前发放了50只宽带猫,正在测试中,用户反映良好。

七、项目原理图及路由图(图1、2)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5

关键词:村级档案档案资源新农村建设资源利用

一、解决好村级档案建设和管理工作,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村级档案建设目前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是领导者重视不够。

目前,村干部多数是兼职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家的工作上,为村里办事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他们认为村级建档,是次要工作,建不建无关经济建设的大局,可以搁一搁、拖一拖。村干部的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使得村级建档工作难以全面铺开。就是按照上面的规定要建,有的也只是做个形式,临时摆个样子,应付上面了事,没有把之作为一项自己必须完成的工作。

其次,是村级经济较薄弱。

开展村级建档工作,要具备房子和设备等相应的物质条件。目前,有的行政村由于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不但不能办公益事业,就是办公经费都解决不了。因此,要想让这样的村子再拿出钱来购买档案用品,配置档案设备,有一定的困难,给开展建档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

再次,是农民的档案意识不够强。

广大农民的档案意识非常薄弱,不少的村民、村干部认为,文件看过了、事情办过了,就无所谓要不要文字依据了。就是有文字等依据,可以把文件、文字丢弃,存不存档都无所谓。造成办事不作记录,许多会计记录、有价值的协议、合同等,都在不经意间丢失了。这种对档案多余无用的错误认识是在中国农村长期以来不重视、不利用档案的情况下形成的,其根源在于中国农村经、文化的落后。

最后,是农村缺少懂业务的人员。

(二)我国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行政村的档案工作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档案工作不平衡。

不少经济基础较好的行政村,比较重视档案工作,档案意识也比较强。如文明示范村、亿元村等,基本上建起了档案室,甚至是档案馆,有专人负责收集、管理村里的档案,少数村的档案室甚至比乡镇档案室还完善。相反,经济基础较差的行政村,如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行政村,档案较少,档案意识也较差,档案工作也做得不好。从全国来看,村级档案工作好的比较少,差的比例大。

其次,档案资料不完整。

不少的行政村几乎没有档案,甚至有的村民、干部还不知道什么叫档案。大部分行政村只重视帐目、报表等会计档案,文书档案寥寥无几。村里会议绝大多数都是口头召开,处理一些民事纠纷等也是口头说了算。村党支部、村委等会议有的有记录,有的没有记录。有些有会议、有文字记载的党团干部名册、本村历史沿革、村规民约、承包合同及婚姻登记、计划生育等材料,也没有及时加以统一收集保存,时间一久便渐渐失落了。没有文字记录,或是随记随丢,造成无档可查,无据可寻,需要档案时,往往是凭当事人回忆,不具有凭证的功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使群众利益受到损失。

再次,档案整理不规范。

多数村不分是否为档案,也不管档案价值大小,凡是村中的文字材料,就全集中在一起,统统作为档案。

二、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切实搞好村级档案建设工作

首先,领导重视建档是关键。

档案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原始历史记录而保存起来以备查阅的文件资料。文件是档案的前身,办理完毕的文件,并不是没有价值,进行归类、整理、归档之后,就是档案。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活动必须有指挥,也就是需要领导。领导的任务是确立行动目标、制定政策、组织决策实施、率领群众达到目标。因此,档案最主要的是领导活动的记录。只有领导者重视,才能做好建档工作。只要领导转变对档案工作不重视的思想观念,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和保存文件,档案就可以完整:舍得花钱投资于档案,解决档案工作的实际困难,开展村级档案工作就会有保证。

其次,提高档案意识是前提。

目前大多数农民、村干部对档案工作还缺乏了解,档案观念比较薄弱,这就需要加强宣传、学习来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

①要组织农民学习《档案法》,各地要把《档案法》以及地方的档案管理条例印发给每一农户,让农民知道建不建档是是否依法办事的问题。

②是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广大群众宣传《档案法》,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档案工作氛围。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利用档案在经济、法律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让农民认识档案、了解档案,从而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促进村级建档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地面数字电视;无线覆盖

现在我国正在积极的针对有线电视进行数字化改造,该工程从根本上改善了用户收看有线电视的信号质量,同时大幅度的提升了用户的满意足。如今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城区有线电视的任务,开始针对农村大面积的推行数字化改造。由于大部分农村具有居住分散以及地广人稀的特点,因此具有疏散的用户集中度,在改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困难。

在改造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改造成本、有限的入网用户。立足于对成本效益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对农村地区的完整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维持的时候仅仅依靠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很难实现。因此对农村有线电视网延伸覆盖的一种经济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有线电视网络在农村的现状

有线电视网络传输随着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已经极大的改善了其自身的信号质量以及业务规模。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有线电视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全媒体信息平台,而且其具有越来越便捷以及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当中,由于农民自身消费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各种因素,因此很多人因为收费标准等诸多问题并没有积极的相应线电视网传输的数字信号的这种全业务模式。现在很多农村地区仍然将看电视作为自己的主要娱乐项目,这样就很难真正的开展增值业务,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继续以城市的运行模式以及投资标准针对庞大的农村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经营和维持就变得比较困难。

现在各乡镇乡政府所在地的圩镇已经基本上覆盖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网络,并且维持在10-15元/月的有线电视收费标准。在其中一些经济发展快速的乡镇当中,有线电视网络已经逐渐的延伸到圩镇周边的各个村庄,由于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中农民居住比分散,因此具有较小的用户发展潜力,有线电视网络延伸覆盖面积在离圩镇较远的村庄当中比较小,而且在农村收视群体当中卫星数字电视用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有线电视网络就存在着较大的运行维护难度、用户分散以及投资较大的困难局面[1]。在不具备一定用户数量的农村当中,很难真正的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维持。

2.目前有线电视网络延伸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有效解决措施

面对现在农村收视群体的现状,立足于对网络运维难度、覆盖成本与效果以及用户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思考,我们发现,不断使从运行管理的角度,还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在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延伸的当中将地面数字电视网作为主要方式,可以有效的将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延伸覆盖的问题解决掉,并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2]。这种方法的具体解决方案为:在地面数字电视多频网或者多频网当中将县(市)广电网络机房作为网络前端,将节目源建立好,然后利用有线网络干线网传输编码复用后的传输流,发射到各乡镇地面无线电视发射端当中,无线中继地面数字电视站需要以乡镇用户分布情况、中继点的海拔高度以及需要覆盖的范围作为根据,认真规划好地面数字电视多频网或者多频网,并且还要以实际覆盖情况作为根据,选择若干乡镇共同一个中继还是一个乡镇单独运用一个中继,利用这种统筹规划不仅能够使投资成本得以有效降低,还可以使中继发射功率得以降低,使运行维护难度减小,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使农民的收视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3.实际应用模型

选择某市作为实际应用模型,该市的属于丘陵山区,整体地形地貌呈长条形,走势为南北走向。该市共有若干个乡镇,其中北部乡镇若干个,其地形比较复杂,属于山区丘陵地区,辖区内人口呈分散性居住。该市中南部地区有乡镇若干个,地形较为平坦,人口分布集中。该市除西南部地区的若干乡镇由于人口分布分散、地形地貌相对复杂,造成无线覆盖的难度之外,其他地区都属于地形较为平坦,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该市的绝大部分乡镇行政村中,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来进行无线地面数字电视网的延伸都较为容易,覆盖较为简单。以该市的实际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情况作为基础,先由该市的光电网络中心将tS流信号调制好,加密后,再利用该市已经建成的有线电视网络主光缆干线链路来进行传输,直至将tS流信号传输至该市的所有乡镇和农村地区。在该市的若干乡镇中建立20w至50w的地面数字电视中继发射站共若干个。这样一来,tS流信号基本可以将该市的各乡镇中的绝大部分的行政村进行覆盖,用户就能利用地面数字电视接收机接收地面数字发射机发出的信号,从而将长期存在于我国农村的电视网络延伸覆盖的运维难度大、运维复杂、成效慢、投资大等问题进行解决。

在进行农村有线电视延伸覆盖时以地面数字电视网作为基础有着良好的效果。首先可以极大的节省投资,高效的利用已有的资源[3]。光设备投资不超过10万元即可满足一个50w的中继站的投资需求。其次其后期的运维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较为简单,所需的费用也较低。

经过若干年的发展,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网单频网和多频网技术都已经相对成熟,在建设和运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管理运维农村有线电视网络时,只需要对中继站前端的发射机房进行管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则覆盖网内的所有用户的广播电视信号都能够正常接收。最后其安装和接收都比较简单,能够使农村群众收看到电视节目。因此,这是一种解决农村地区网络后期延伸覆盖的良好选择。

4.结语

三网融合带来了业务模式变化、技术升级改造的机遇,但也需要对发展用户潜力、用户发展需求、运维管理和投资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选择技术时,要选择与现阶段农村地区实际情况最符合的技术,促进农村用户能够更好的接受网络组建和运营模式。当前较为经济而实用的方法就是对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组网络技术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曹人盛.aDtB-t单载波单频网应用及其实现方式[J].电视技术.2011(18)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7

为教育行业量身打造方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程度的高低成为世界衡量各国、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鉴于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充分重视。《2013年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的数据表明,2012年,我国教育行业it投资规模为442.2亿元,比2011年增加21.7%。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阶段,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大困难,面临很大挑战。因此,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领先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浪潮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结合教育行业应用特点,将教育信息化需求与浪潮雄厚的技术实力相融合,推出了系列教育行业解决方案,包括:学生考试系统数据库双机Ha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学生档案及人员信息安全集中存储解决方案、平安校园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数据灾备解决方案、浪潮电子教务文件信息共享naS存储解决方案、教育私有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

存储作为数据的保险箱,同样是教育行业数据安全的基本保障。浪潮存储作为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高可靠、高性能以及丰富的软件功能,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数据保驾护航的重任。凭借完善的产品线、领先的行业解决方案能力、丰富的行业经验,目前,浪潮存储已经成功服务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武汉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西华大学等高校,致力于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得到教育主客部门及一些高校领导、专家的支持和一致认可。

浪潮存储团队拥有完善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丰富的行业经验。

aS1200助力济宁一中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

浪潮aS1200成功应用于济宁一中,助力该校建设云计算中心、整合系统各类资源,推动济宁一中数据中心成为济宁市乃至山东省内教育界具有影响力的中学教育云计算平台,为该校人才培养、输出提供坚实的信息平台保障。

济宁一中连续七年荣获济宁市教育质量和育人贡献殊荣。

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的发展,缓解学生速增带来的就学压力,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高标准的现代化济宁一中新校区快速落地。信息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充分重视。济宁一中根据自身需求及调研考察,组织了专项的考察和多方交流,经过严格的技术交流、方案磋商后,最终选择基于浪潮存储aS1200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充分考虑it技术的发展趋势,根据济宁一中系统的实际业务需求,结合目前具体发展规划,凭借在教育行业的丰富项目经验,浪潮技术工程师推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2台浪潮高性能服务器tS850,构成虚拟机集群系统,可满足校方多元化的应用需求;同时为满足对后端磁盘阵列的高稳定可靠的性能需求,后端采用浪潮高端存储aS1200的双机镜像,避免了单点故障带来的风险和性能瓶颈,实现了存储层面的数据实时同步,为前端服务的数据资源提供可靠的集中存储,充分支撑所有虚拟化应用在该平台上稳定运行。

aS1200是浪潮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海量存储系统平台,具备naS、ipSan、FCSan功能,优秀的扩展性,为后期应用扩展提供大幅空间;同时还可以融合高级的持续数据保护功能,为数据的安全提供保障。aS1200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更好的高性价比,降低了用户的tCo。

浪潮存储在教育行业的案例遍及大江南北。近日,浪潮存储aS500G、aS1000G3凭借优越的性能成功落户辽宁科技学院,为该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硬件管理平台,实现该校数据的可靠存储。这是浪潮存储在数字化校园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应用示范。

除了在国内教育市场取得不错的进展之外,浪潮也将服务范围拓展到国际教育行业市场。今年7月,浪潮与泰国电信公司签署教育云项目协议,这是浪潮继泰国媒体云之后在海外的又一个行业云应用,也是浪潮在海外的第一个教育云项目。作为国内云计算的领导厂商,该项目的着手实施不仅标志着浪潮在海外实现了由云产品供应商到云服务集成商的转变,也进一步扩大了浪潮在东南亚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加速了全球化战略的进程。

浪潮将加大自主创新,继续专注客户需求,助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

链接浪潮在教育行业的典型案例

浪潮aS10000助力吉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

吉林农业大学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浪潮海量存储aS10000为其提供可靠的硬件管理平台。aS10000所组成的存储资源池通过管理平台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为整个数字化校园平台提供了按需获得、即时可取的存储资源,为校园的统一管理提供极大方便,为数据安全存储提供可靠保障。吉林农业大学依托aS10000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实现"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良好效果。

浪潮aS500H助力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是先进校园文化的中心,随着数字时代的带来,图书馆信息化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中之重。近日,为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武汉大学决定进一步加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经过多方面评估,武汉大学最终选择浪潮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方案中,浪潮aS500H凭借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优越的读写性能以及丰富的软件功能,承担起后端数据存储的重任。

浪潮aS600G3助力天津医科大学信息化建设

在天津医科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浪潮凭借专业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赢得客户青睐。方案采用aS600G3来存储数据库数据及天津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paCS文件。aS600G3内部采用全冗余模块化体系设计,支持数据快照、数据复制等功能,全面保障数据库数据安全。此项目得到了用户的充分认可,为后期该校继续使用国产的存储产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8

目前,世界各国电信公司普遍把发展接入网作为主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倾注了很大的力量。设备制造商也积极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设备产品。

接入网概念的出现,使电信运营者能够综合考虑用户环路的设备配置问题,既着眼于现在的需求又放眼于网络未来的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服务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在现阶段接入网发展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在电信欠发达地区缺乏配套的用户线问题,另一个是电信发达地区用户环路的数字化与宽带化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着因没有用户线而造成的大量待装用户无法及时装机。

许多国家的电信运营公司认为,采用无线用户环路解决电话网的机线矛盾是见效最快的方法,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效果更明显。因为目前的农村电话用户基本是固定用户,不存在不同无线技术之间的互通问题,也基本不考虑漫游问题,所以原则上可以不对采用的技术加以限制。

另外,SDH/Sonet已大规模推广,atm也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公用网,开始商用。因此用户环路也需要相应宽带化以支持各种宽带业务。现在,电信运营公司已经认识到用户环路宽带化刻不容缓,纷纷提出改造或重建用户网络的计划。

用户环路宽带化的方案有很多,如FttB、FttC、FttH、HFC、HDSL、aDSL、wLL等等,并且有可能不断推出更新的接入技术。

对于新的各种接入技术,FttB、FttC、FttZ将在近期内占有较大市场;国外电信界普遍认为FttH是未来的发展方向;HFC是目前较看好的提供CatV等宽带业务的方法;HDSL在利用现有用户线对提供基群速率业务方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wLL还限于提供基本电话业务,与有线技术相比很具竞争力。但无论采用什么技术,运营公司最关心的是每线成本及商用的时间。

无线用户环路(wLL)目前主要用于提供基本电信业务,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以数字/模拟蜂窝为基础的技术、数字微波技术和毫米波(28GHz)技术、一点多址技术。

目前,无线用户环路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较多,想以此加快提高和发展电信业务。一些发达国家新的运营公司也用wLL作为竞争手段,在日本,已把发展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今后通信发展的主要技术政策之一。日本ntt公司将从1998年开始在人口密度低的农村地区,采用光纤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方式或有线无线混合接入等方式正式商用pHS-wLL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并把这种技术推向国外。一些国家在局部高密度用户区域也开始应用无线接入技术(pHS等)以扩大业务。

二、我国接入发展状况

自“八五”、“九五”规划期以来,我国电信网建设获得了巨大成绩,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通信网正向全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电话网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交换机总容量达1.1亿门)。全国县城以上城市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长途话路中数字电路占99.2%以上,据itU统计,1995年美国电信网数字化率达73%。应当说我国通信网路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从网络整体看,我国处于网络末端的用户线路短缺问题在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十分突出,传统的模拟铜缆为主要的用户线传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着通信新业务的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电信网的瓶颈。随着经济发展,高速数据、高质量视频业务等宽带业务的需求日趋迫切,作为交换局与用户终端间的连接纽带,用户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也被提到重要日程。我国农村通信市场迅速启动,将成为电信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农村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也十分迫切。农村用户接入网建设受农村用户分散、地形条件复杂,山区、水网、用户线路超长,再加上农村经济条件差,这些特点,使得农村地区的用户接入网建设难度比城市用户接入网建设的难度更大。

目前,接入网的许多技术仍不够成熟,或成本太高,离大规模商用化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有关接入网的体制、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相关的接入网试验也在几种交接上进行实用化试验工作。因此,在确定各地区接入网发展途径和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城市和农村地区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和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接入网。

三、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通过关于用户接入网定义、定界和功能的G·902建议,以及接入网的接口建议G·904、G965,我国已制订了接入网的相关标准。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传送实体提供必要的传送承载能力,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处理。换言之,接入网是由网络侧V或Z参考点与用户测t或Z参考点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所构成。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定界,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其中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是一种可以接入各种交换型和/或永久连接型电信业务的网元,而Sni即是an与Sn之间的接口。可提供规定业务的Sn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情况下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四、接入网的功能、位置及标准化接口

根据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系统,它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接入网可支持包括窄带和宽带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为了支持不同的业务,接入网需要有不同的接口。交换侧和用户侧的接口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配置,两侧的接口可以是不对称的。目前itU-t规范接口版本交换侧采用的为V5.1和V5.2接口,将来接口类型还要向前发展,例如宽带V接口,如VB5.1,VB5.2,SDH接口和租用线接口等。

V5接口的诞生对接入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直到不久前,音频(VF)接口仍是电话用户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唯一接口。超过铜线用户电缆的覆盖范围时,只有采用远端模块或音频转接的用户环路载波设备(SLC)来实现接入。这两种技术目前都存在严重的缺陷。SLC设备在交换机侧需要进行一次a/D和D/a转换,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极不合理,而且无法解决数据业务的接入问题,因为数据要求透明传输,不能转换。远端模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然而,交换机与远端模块之间的数字接口没有统一规范,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互通,给网络的规划和建设造成一定困难。交换机局间中继的数字接口则由于不能支持用户线信令而不能用于接入网。

V5.1和V5.2建立在2.048mbit/s接口基础上,除了帧同步时隙外,使用一个或多个时隙作为通信控制信道来传送信令,其它时隙作为承载信道,可以传送64Kbit/s数字话音信号或iSDn的B通道信号。V5·1支持1个2mbit/s链路,1个位于tS16时隙的通信控制信道,其余各时隙固定分配给各承载信道。V5·2支持1~16个2mbit/s链路,1个或多个通信控制信道,承载信道时隙动态分配,且具有集线功能。

V5链路接入协议定义了V5的所有功能,内容包括:电话网用户信令信号的双向传递、用户端口的状态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iSDn的D通道信息的双向传递、V5.2承载信道的动态分配和集线控制、V5.2的多个控制信道的倒换功能和承载信道连接功能、V5.2的多个2mbit/s链路的管理功能等。

V5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包括:模拟电话、iSDn基本速率接口、iSDn基群速率接口(仅V5·2)及半永久连接租用线路。

V5接口的问世推动了接入网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1)由于V5规范了数字化的用户接口,从而使接入网的引入变得既经济又有效,使得用户环路中音频转换接技术SLC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将被取代。

(2)由于V5支持多种业务以及它们的综合接入,使得从此在接入网上能够实现模拟和数字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3)由于V5接口将交换机的数字接口标准化,故为开放式接口,打破了交换机远端模块的专有性,交换机与接入网设备可由不同厂家提供。大批的厂家加入到接入网行业中竞争,大量的生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各本地网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齐,对接入网的业务需求差异较大,广大农村地区拉入网的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交换机数字化,iSDn的引入,多种接入网组网方式的应用,迟早要在农村地区实现。

五、接入网的组网技术选用

1、有线接入技术

当前比较实用的有线接入方案中,除了传统的铜线接入方式外,有以下四种接入技术:

(1)光纤接入(FttB、FttC、FttZ、FttH等)。FttB、FttC、FttZ、FttH等接入方案是按光纤敷设到那里来区分的,即以接入网主干系统与配线系统的交界点—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进行划分的。FttB是指光纤敷设到办公大楼,FttC是指光纤敷设到路边,FttZ是指光纤敷设到用户小区,FttH是光纤直接到每个家庭。从技术的角度看,FttB、FttC、tFFZ基本相近,没有实质性区别。

从运营角度看,当前业务量最大,用户需求最迫切的是FttB。FttB的特点是全数字化接入与传输,主干系统的传输媒介是光纤,各种业务以时分复用方式接入,传输速率为155mb/s或140mb/s;配线系统使用星型结构的铜绞线作为传输媒介,根据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线系统可以使用二线连接或四线连接结构;FttB与交换局之间应使用V5接口。可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服务(包括宽带业务),容易向环型光纤网过渡。

目前发达地区农村接入网已广泛采用了架空光缆,今后在地形条件适宜的农村地区,光缆到乡、镇、村是发展的方向,地、县到乡镇之间地理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敷设光缆,接入技术仍可优选远端模块。模块服务半径7~10公里。光缆应备有传送CatV信号的单独光纤为实现共缆分纤综合传输电话和CatV提供基础装备。虽然目前农村普及率水平很低,但近几年农村电话发展速度持续高涨,农村通信水平将有大幅度增长,因此建设农村的光缆接入网应有长远规划来指导建设。

(2)光纤同轴混合接入(HFC)。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模拟传输方式,综合接入多种业务信息。HFC的主干系统使用光纤,采取频分复用方式传输多种信息;配线部分使用树状拓扑结构的同轴电缆系统,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在HFC网上传输数字语音和数字图像信息时,必须经过宽带调制器(64Q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信道中传输。

HFC可用于解决CatV、电话、数据等业务的综合接入问题。

(3)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市话电缆的作用,解决用户线不足和高速业务的需求的矛盾,国外研制开发了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技术。使用两对用户线传输2.048mb/s信息的能力。HDSL可充当用户接入网的主干传输系统。

HDSL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铜缆实现扩容,也可以解决少量用户传输384Kbps和2mbps宽带信号的需求;安装HDSL设备时基本不改变原有设备,施工方便迅速;当更大容量用户环路建成后,HDSL设备可以转到异地使用。对于原来已铺设有铜缆到乡、镇及村的农村地区,HDSL方式对迅速扩容和开放数据业务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2、多种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在有线通信不断发展的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方便、建设速度快、维护费用低、受环境限制少、适合于远距离分散用户等功能特点,成为接入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是解决我国目前机线矛盾等问题的主要方式。地、县到乡镇之间地理环境不允许敷设光缆,接入技术应优选多终端固定无线接入。服务半径10~30公里。

在城、乡用户线紧张的地区,用户的扩容也可采用无线技术接入手段,日本已大量采用无线接入手段、pHS-wLL。

无线接入大体上可分为:

(1)现有移动技术的固定应用,如蜂窝技术和无绳技术;

(2)专为固定无线接入设计的技术;

(3)微波技术(一点多址技术)。

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适用。上海市区已应用一点多址无线接入系统开通电话、传真、数据等业务,农村地区也有较多应用。

采用移动技术或专用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有两种系统结构:与移动混合组网;单独组网。

(1)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即固定无线终端接入到移动交换机mSC。此方式可使运营者以同一系统结构服务于移动和固定的不同用户群;

(2)典型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结构,即直接接入到pStn/iSDn,而不接入到移动交换机。

这种结构是由pStn/iSDn本地交换机来进行呼叫处理、计费和编号识别等。

当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pStn或iSDn连接时,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能透明地支持;

(1)pStn的电话业务、电话新服务项目及非话业务。

(2)iSDn的用户综合(电信)业务、承载业务以及补充业务。

(3)微波一点多址技术是提供中低容量大范围覆盖(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用户环路技术。它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在水网地区和山区,每到夏季汛期,通信紧张的矛盾极为突出,但受地理条件限制无法采用有线技术的农村使用,从目前的商用情况看,它的确是解决农村通信的一种主要手段。

农村的接入网在具体建设中应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业务需求、地形条件、用户密度等因素统筹考虑、合理规划,以建设经济实用,可满足目前电话和低速数据业务,同时又要兼顾到今后更多业务种类的需求。应防止出现农村通信建设中的短视行为。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9

目前,世界各国电信公司普遍把发展接入网作为主要的经营策略之一,倾注了很大的力量。设备制造商也积极适应这方面的需要,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接入网设备产品。

接入网概念的出现,使电信运营者能够综合考虑用户环路的设备配置问题,既着眼于现在的需求又放眼于网络未来的发展。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服务水平都存在巨大差异。在现阶段接入网发展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着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个是在电信欠发达地区缺乏配套的用户线问题,另一个是电信发达地区用户环路的数字化与宽带化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和乡村普遍存在着因没有用户线而造成的大量待装用户无法及时装机。

许多国家的电信运营公司认为,采用无线用户环路解决电话网的机线矛盾是见效最快的方法,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效果更明显。因为目前的农村电话用户基本是固定用户,不存在不同无线技术之间的互通问题,也基本不考虑漫游问题,所以原则上可以不对采用的技术加以限制。

另外,SDH/Sonet已大规模推广,atm也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公用网,开始商用。因此用户环路也需要相应宽带化以支持各种宽带业务。现在,电信运营公司已经认识到用户环路宽带化刻不容缓,纷纷提出改造或重建用户网络的计划。

用户环路宽带化的方案有很多,如FttB、FttC、FttH、HFC、HDSL、aDSL、wLL等等,并且有可能不断推出更新的接入技术。

对于新的各种接入技术,FttB、FttC、FttZ将在近期内占有较大市场;国外电信界普遍认为FttH是未来的发展方向;HFC是目前较看好的提供CatV等宽带业务的方法;HDSL在利用现有用户线对提供基群速率业务方面技术相对比较成熟;wLL还限于提供基本电话业务,与有线技术相比很具竞争力。但无论采用什么技术,运营公司最关心的是每线成本及商用的时间。

无线用户环路(wLL)目前主要用于提供基本电信业务,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以数字/模拟蜂窝为基础的技术、数字微波技术和毫米波(28GHz)技术、一点多址技术。

目前,无线用户环路在发展中国家应用较多,想以此加快提高和发展电信业务。一些发达国家新的运营公司也用wLL作为竞争手段,在日本,已把发展无线接入技术作为今后通信发展的主要技术政策之一。日本ntt公司将从1998年开始在人口密度低的农村地区,采用光纤接入和固定无线接入方式或有线无线混合接入等方式正式商用pHS-wLL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并把这种技术推向国外。一些国家在局部高密度用户区域也开始应用无线接入技术(pHS等)以扩大业务。

二、我国接入发展状况

自“八五”、“九五”规划期以来,我国电信网建设获得了巨大成绩,综合通信能力明显增强,通信网正向全数字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电话网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交换机总容量达1.1亿门)。全国县城以上城市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交换机,程控化比重达到99.7%,长途话路中数字电路占99.2%以上,据itU统计,1995年美国电信网数字化率达73%。应当说我国通信网路装备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从网络整体看,我国处于网络末端的用户线路短缺问题在一些地区和农村地区十分突出,传统的模拟铜缆为主要的用户线传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着通信新业务的发展,成为建设现代化电信网的瓶颈。随着经济发展,高速数据、高质量视频业务等宽带业务的需求日趋迫切,作为交换局与用户终端间的连接纽带,用户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也被提到重要日程。我国农村通信市场迅速启动,将成为电信业务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农村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也十分迫切。农村用户接入网建设受农村用户分散、地形条件复杂,山区、水网、用户线路超长,再加上农村经济条件差,这些特点,使得农村地区的用户接入网建设难度比城市用户接入网建设的难度更大。

目前,接入网的许多技术仍不够成熟,或成本太高,离大规模商用化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有关接入网的体制、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中,相关的接入网试验也在几种交接上进行实用化试验工作。因此,在确定各地区接入网发展途径和建设中,一定要根据城市和农村地区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特点和条件,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发展接入网。

三、接入网的定义和定界

国际电信联盟itU-t已通过关于用户接入网定义、定界和功能的G·902建议,以及接入网的接口建议G·904、G965,我国已制订了接入网的相关标准。

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所组成的,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可经由Q3接口进行配置和管理,传送实体提供必要的传送承载能力,对用户信令是透明的,不作处理。换言之,接入网是由网络侧V或Z参考点与用户测t或Z参考点之间的所有机线设备所构成。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由三个接口定界,即网络侧经由Sni与业务节点(Sn)相连,用户侧经由Uni与用户相连,管理方面则经Q3接口与电信管理网(tmn)相连。其中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是一种可以接入各种交换型和/或永久连接型电信业务的网元,而Sni即是an与Sn之间的接口。可提供规定业务的Sn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情况下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

四、接入网的功能、位置及标准化接口

根据接入网的定义,接入网为本地交换机与用户端设备之间的实施系统,它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传统的用户本地线路网,可含复用、交叉连接和传输功能。接入网可支持包括窄带和宽带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为了支持不同的业务,接入网需要有不同的接口。交换侧和用户侧的接口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配置,两侧的接口可以是不对称的。目前itU-t规范接口版本交换侧采用的为V5.1和V5.2接口,将来接口类型还要向前发展,例如宽带V接口,如VB5.1,VB5.2,SDH接口和租用线接口等。

V5接口的诞生对接入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直到不久前,音频(VF)接口仍是电话用户与本地交换机之间的唯一接口。超过铜线用户电缆的覆盖范围时,只有采用远端模块或音频转接的用户环路载波设备(SLC)来实现接入。这两种技术目前都存在严重的缺陷。SLC设备在交换机侧需要进行一次a/D和D/a转换,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极不合理,而且无法解决数据业务的接入问题,因为数据要求透明传输,不能转换。远端模块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比较合理,然而,交换机与远端模块之间的数字接口没有统一规范,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互通,给网络的规划和建设造成一定困难。交换机局间中继的数字接口则由于不能支持用户线信令而不能用于接入网。

V5.1和V5.2建立在2.048mbit/s接口基础上,除了帧同步时隙外,使用一个或多个时隙作为通信控制信道来传送信令,其它时隙作为承载信道,可以传送64Kbit/s数字话音信号或iSDn的B通道信号。V5·1支持1个2mbit/s链路,1个位于tS16时隙的通信控制信道,其余各时隙固定分配给各承载信道。V5·2支持1~16个2mbit/s链路,1个或多个通信控制信道,承载信道时隙动态分配,且具有集线功能。

V5链路接入协议定义了V5的所有功能,内容包括:电话网用户信令信号的双向传递、用户端口的状态和控制信息的双向传递、iSDn的D通道信息的双向传递、V5.2承载信道的动态分配和集线控制、V5.2的多个控制信道的倒换功能和承载信道连接功能、V5.2的多个2mbit/s链路的管理功能等。

V5接口支持的接入类型包括:模拟电话、iSDn基本速率接口、iSDn基群速率接口(仅V5·2)及半永久连接租用线路。

V5接口的问世推动了接入网的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1)由于V5规范了数字化的用户接口,从而使接入网的引入变得既经济又有效,使得用户环路中音频转换接技术SLC作为一种应用技术将被取代。

(2)由于V5支持多种业务以及它们的综合接入,使得从此在接入网上能够实现模拟和数字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

(3)由于V5接口将交换机的数字接口标准化,故为开放式接口,打破了交换机远端模块的专有性,交换机与接入网设备可由不同厂家提供。大批的厂家加入到接入网行业中竞争,大量的生产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各本地网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齐,对接入网的业务需求差异较大,广大农村地区拉入网的发展相对滞后,但随着交换机数字化,iSDn的引入,多种接入网组网方式的应用,迟早要在农村地区实现。

五、接入网的组网技术选用

1、有线接入技术

当前比较实用的有线接入方案中,除了传统的铜线接入方式外,有以下四种接入技术:

(1)光纤接入(FttB、FttC、FttZ、FttH等)。FttB、FttC、FttZ、FttH等接入方案是按光纤敷设到那里来区分的,即以接入网主干系统与配线系统的交界点—光网络单元(onU)的位置进行划分的。FttB是指光纤敷设到办公大楼,FttC是指光纤敷设到路边,FttZ是指光纤敷设到用户小区,FttH是光纤直接到每个家庭。从技术的角度看,FttB、FttC、tFFZ基本相近,没有实质性区别。

从运营角度看,当前业务量最大,用户需求最迫切的是FttB。FttB的特点是全数字化接入与传输,主干系统的传输媒介是光纤,各种业务以时分复用方式接入,传输速率为155mb/s或140mb/s;配线系统使用星型结构的铜绞线作为传输媒介,根据终端设备的种类,配线系统可以使用二线连接或四线连接结构;FttB与交换局之间应使用V5接口。可实现多种业务的综合服务(包括宽带业务),容易向环型光纤网过渡。

目前发达地区农村接入网已广泛采用了架空光缆,今后在地形条件适宜的农村地区,光缆到乡、镇、村是发展的方向,地、县到乡镇之间地理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敷设光缆,接入技术仍可优选远端模块。模块服务半径7~10公里。光缆应备有传送CatV信号的单独光纤为实现共缆分纤综合传输电话和CatV提供基础装备。虽然目前农村普及率水平很低,但近几年农村电话发展速度持续高涨,农村通信水平将有大幅度增长,因此建设农村的光缆接入网应有长远规划来指导建设。

(2)光纤同轴混合接入(HFC)。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模拟传输方式,综合接入多种业务信息。HFC的主干系统使用光纤,采取频分复用方式传输多种信息;配线部分使用树状拓扑结构的同轴电缆系统,传输和分配用户信息。在HFC网上传输数字语音和数字图像信息时,必须经过宽带调制器(64Q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模拟信道中传输。

HFC可用于解决CatV、电话、数据等业务的综合接入问题。

(3)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市话电缆的作用,解决用户线不足和高速业务的需求的矛盾,国外研制开发了高速数字用户环路HDSL技术。使用两对用户线传输2.048mb/s信息的能力。HDSL可充当用户接入网的主干传输系统。

HDSL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铜缆实现扩容,也可以解决少量用户传输384Kbps和2mbps宽带信号的需求;安装HDSL设备时基本不改变原有设备,施工方便迅速;当更大容量用户环路建成后,HDSL设备可以转到异地使用。对于原来已铺设有铜缆到乡、镇及村的农村地区,HDSL方式对迅速扩容和开放数据业务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2、多种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在有线通信不断发展的同时,无线通信技术以其灵活方便、建设速度快、维护费用低、受环境限制少、适合于远距离分散用户等功能特点,成为接入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其中,固定无线接入是解决我国目前机线矛盾等问题的主要方式。地、县到乡镇之间地理环境不允许敷设光缆,接入技术应优选多终端固定无线接入。服务半径10~30公里。

在城、乡用户线紧张的地区,用户的扩容也可采用无线技术接入手段,日本已大量采用无线接入手段、pHS-wLL。

无线接入大体上可分为:

(1)现有移动技术的固定应用,如蜂窝技术和无绳技术;

(2)专为固定无线接入设计的技术;

(3)微波技术(一点多址技术)。

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均适用。上海市区已应用一点多址无线接入系统开通电话、传真、数据等业务,农村地区也有较多应用。

采用移动技术或专用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有两种系统结构:与移动混合组网;单独组网。

(1)基于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网络结构,即固定无线终端接入到移动交换机mSC。此方式可使运营者以同一系统结构服务于移动和固定的不同用户群;

(2)典型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结构,即直接接入到pStn/iSDn,而不接入到移动交换机。

这种结构是由pStn/iSDn本地交换机来进行呼叫处理、计费和编号识别等。

当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pStn或iSDn连接时,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应能透明地支持;

(1)pStn的电话业务、电话新服务项目及非话业务。

(2)iSDn的用户综合(电信)业务、承载业务以及补充业务。

(3)微波一点多址技术是提供中低容量大范围覆盖(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的用户环路技术。它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在水网地区和山区,每到夏季汛期,通信紧张的矛盾极为突出,但受地理条件限制无法采用有线技术的农村使用,从目前的商用情况看,它的确是解决农村通信的一种主要手段。

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篇10

引起卫星通信业界关注的是,首次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推出的卫星宽带接入服务将利用现有的电话线,不需要最终用户在家中安装卫星碟形天线,这种全球创新的透过电话线分发卫星宽带的接入方式,终端设备简单,成本低。使用快速可靠,对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和终端用户都很有吸引力,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将可以预期。

德国将通过电话线提供aStRa2Connect卫星宽带服务

2011年3月2日,SeSastra公司宣布,已推出一种提供aStRa2Connect宽带服务的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将适用于在没有地面宽带网络的小型社区。这种所谓的次级分销服务,将允许欧洲各地的电信运营商和iSp通过现有最后一英里的基础设施,经由电话线为最终用户提供卫星宽带连接,从而满足用户上网、打1p电话等需求。

据介绍,该卫星宽带连接新的解决方案自3月初举行的德国汉语威CeBit2011展会上首次展出。这种新技术将率先在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展示,并已获得当地政府农村食物等机构的支持,其技术合作伙伴是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公司和nDSatCom公司。

这种由SeSastra公司推出的aStRa2Connect卫星宽带服务的次级分销解决方案,将为地处宽带网络空白点的小型社区提供6mbps的高速卫星宽带连接。该方案的卫星宽带连接设备安装在社区街道的柜子里,而最终的家庭用户通过现有的电话线以及一个标准的DSL调制解调器就可以访问宽带互联网,且不须在家里安装一台碟形天线。

卫星宽带互联网连接对于无法获得地面宽带网络服务的农村等地区是种理想的技术。SeSastra公司成,这种刺激分销卫星宽带分配创新的解决方案在德国将由巨大的潜力,将有利于消除宽带连接的空白点,同时促进电信运营商和基础设施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对于iSp和终端用户都是一种非常有吸引力的服务,巴登一符腾堡州一位政府官员表示,利用SeSastra公司推出的这种卫星宽带连接的新技术,在“空白点”的社区将受益于低成本设立的基础设施,而且设立社区的卫星宽带连接基础设施,还可以获得德国各种资金提供的全面资助。

由SeSastra公司透过多颗astra卫星Ku波段推出的aStRa2Conect服务是一种新型交互式高速卫星宽带服务,现通过各分销合作伙伴提供给欧洲、中东和非洲的最终客户,包括家庭用户和部分企业用户。该卫星宽带服务自2007年4月在欧洲市场上推出以来,迄今在21个欧洲国家共拥有超过7.5万的终端用户,是欧洲大陆目前最大的一个卫星宽带网络。aStRa2Connect宽带服务独立于任何地面网络,用户在卫星覆盖区内任何地方都立即可用。

阿尔巴尼亚300家邮政局为农村地区提供卫星宽带服务

2011年1月24日,SeSastra公司与阿尔巴尼亚卫星服务提供商Starsat公司签署了一项为阿尔巴尼亚邮政局提供其aStRa2Connect宽带服务的协议。根据这项协议,Starsat公司将在阿尔巴尼亚全国300家邮政局完成安装与aStRa2Connect卫星宽带平台的连接。透过这项创新的卫星宽带服务,阿尔巴尼亚邮政局将在全国各地为农村用户提供免费的互联网连接,此外,aStRa2Connect宽带服务也将用于这些邮政局日常业务的运作。这300家邮政局占阿尔巴尼亚所有邮政局的一半以上。

据称,该卫星宽带项目是阿尔巴尼亚政府在2005年推出的“数字阿尔巴尼亚”计划的基石。而阿尔巴尼亚邮政局是欧洲首家在大范围广泛使用aStRa2Connect卫星宽带技术的邮政运营商。借助于这项卫星宽带服务,阿尔巴尼亚农村地区用户将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快速和可靠的通信。这300家邮政局的卫星宽带终端用户,将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类通信和商业活动,如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电子学习、电子支付和打ip电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