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鉴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8:21

文学艺术鉴赏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诗歌鉴赏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意义重大。所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更要讲究教学艺术,提高教学效率。以下是本文对此问题的几点看法。

一、字字斟酌,细细品味

古代诗人在作诗时,特别注重诗歌中每一字、每一句的斟酌和锤炼,比如:唐代诗人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以及苏小妹的“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等经典诗句,无不诠释了古代诗人字斟句酌的艰辛与古代诗文的艺术美感。为此,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这种诗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诗歌素养。例如,在教学东坡居士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其中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穿”和“惊”这两个字的运用,通过这两个字来体会山势的险峻和浪花的汹涌;又如,在教学背诵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的巧妙运用,通过探究学生发现:“凋”字在此用的颇为精妙,如果换成另外任何一个字都不足以表达秋天的萧索之景,更无法体现作者的满心伤感。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赏析诗歌词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诗歌魅力,同时也使他们深刻理解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细品意象,体悟情感

诗歌是作者内心的真实写照,是作者感情的寄托和抒发,诗歌鉴赏就是要客观的把握诗歌的思想和内容,而通过论其世,知其人,才能深入了解诗歌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状态,深入浅出的追寻作者的脚步去揭示社会生活的世态炎凉,设身处地的揣摩作者的心境,增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孟子曾说过:“读其书,颂其诗,不知其人也,可乎?以论其事,尚友也。”因此,“知人论世”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坛一种观念,同时也是评论诗歌文学作品原则之一。清代著名文学家章学诚曾在《文史通义》这本书中写到:“不知古人世,不能妄论古人辞也,知其世也,不知古人之身处,亦可邃论其文也。”诗歌往往是作者情感由内而发,是社会现状和作者自身经历和内心心境的真实写照,语言精练,高度集中,内涵极深都是诗歌语言的特点,往往诗贵曲深,含吐不露,语近意遥,如果想要深入解读诗歌,只关注诗文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查阅历史典籍,了解创作的背景和时代氛围,关注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人生遭遇,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诗歌的深层含义,客观准确的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内涵。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思》这篇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意象,为学生展示一幅弥漫着灰色暗调和阴冷气氛的秋郊的夕阳图,其中枯藤、昏鸦、古道、老树、瘦马无一不传递出作者浓浓的思想情怀,表达了在天涯浪迹的游子那对故土彷徨悲苦的心境。在解读意象的同时,还要注意巧析意境,通过解读意境来意境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到生活图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巧析意境首先要了解诗文情与景之间的结合方式,抓住诗歌的气氛和画面,品味诗文事、情、景的交融,做到情景相生,寓情于景,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作品的主旨和思想内涵,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诗歌的本质意在借助客观形象事物来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诗歌中所描写的事物,不仅仅是现实中的事物,更是富含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呈现作者情感的载体,所以,能够正确把握形象事物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诗仙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中,“孤帆”和“远影”其实就是一种意象,通过这两种事物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此外,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古代诗人的一些审美习惯,如:“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望月怀远”、“月圆思乡”、“见梧桐细雨则生凄楚悲凉之情”等情绪,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鉴赏诗歌时,根据具体意象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结合意象感悟诗歌”是诗歌鉴赏的主旨,即:要弄清楚作者所抒发的是什么情,要表达的是什么志。例如,通过研究近年来各地中考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所选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丰富多彩,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思乡之情、友人之情、爱国之情、惜别之情、奋斗之情等,所以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体会作者抒感的背景,以正确判断诗人所要抒发的是哪一种情感。

三、体味手法,学会鉴赏

每一片诗歌都有自己特定的表达技巧,也就是诗歌的表现手法,是诗人灵活运用语言的技巧与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来鉴赏诗文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综合盘点教材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密不可分;②借物比喻,通过比喻,体现诗人的内在情感,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借事传情,通过对事件细节的描写来抒发内在情感,如《秋思》的作者就借用“写家书”的事件来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④对法,这种方法是指作者采用从对面写来的方式创造意象,使整首诗都不直白、不浅露,不但委婉深沉,而且余味绕梁,比如温庭筠《菩萨蛮》中的“五月渔郎相忆否”就采用了“对法”,整首诗没有从正面描写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而是从对面来写,询问故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自己,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书写鉴赏,提升素养

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之后,就可以让他们尝试自己书写诗歌赏析了,赏析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作者及其背景的介绍、诗歌体裁、描述诗歌内容及形象、咀嚼诗歌中的关键字、分析感触最深的语句、呈现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方式及其作用、作者风格及相关趣味等。要求学生从以上要素中任选几点写出赏析材料,字数不限,体裁不限,只要能体现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有些学生不但写出了诗歌赏析,而且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当学生书写之后,可以让他们互相评价,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思想与情感交流的良好网络,使学生通过诗歌鉴赏,不但能拓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而且提升了自己的人格素养。

总之,诗歌鉴赏活动是在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而进行的再创造活动,因此,语文教师要明确诗歌鉴赏的教学目标,善于创设良好氛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跨越鉴赏障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兰今.关于优化高中诗歌教学手段的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

[2]赵玲.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谈[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02)

[3]王广清.意象·意境·意趣——诗歌鉴赏考查三要素[J].高校招生,2005,(01)

文学艺术鉴赏篇2

【关键词】现实主义;时代感;文学;灵感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诞生。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种种弊病开始逐渐暴露显现,不同社会阶级成员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股社会矛盾冲击着文学家们的心灵,使文学家心中那浪漫热情的“理想国”幻想破灭了。因此,一股冷静务实的文学思想潮流开始出现。种种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开始在文学上被有所反应。而在思想方面,辩证法、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古希腊以来的文学优良传统,而十八世纪的启蒙文学又为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勃兴做了直接准备。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总结起来就是生活中注重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极力体验;人物塑形上力求艺术描写在外观上、细节上都与实际生活的人物的形态、面貌和逻辑等方面相符合;文学写作上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中,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与规律。不过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同时也必须揭去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愚民谎言等谎言面具,还读者一个真实的社会万象。所以说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精髓所在。

现实主义文学的具体特点,这里就以一部英国的著名小说《简・爱》为例。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40―5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等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他们的创作使19世纪中期英国文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夏洛蒂・勃朗特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代表。她认为写作的宗旨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也不是自娱或取悦于少数有闲者即可自得其乐。对于艺术创造,夏洛蒂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她认为文学需要内在的激情和创造性,艺术也不是机械的技巧模仿。

这部小说给人们带来无比巨大的心灵震撼。夏洛蒂擅长描写景物,擅长刻画人物肖像和心理活动。写景写人总是情景交融,相映成趣。这部小说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小说通过简与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批判了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夏洛蒂・勃朗特本人认为女性不是消极地适应环境和社会,不是无原则地妥协和牺牲。要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女性要学会依靠自己,独立面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挑战。除此之外,她的小说还有另一个特点,那就是人物和情节都与她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具有浓厚的抒彩。她善于利用当时现实生活中所提供的题材与人物,正确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大事件。她的作品富有强烈的时代的新气息,新色彩,既抒情议论,又写活了人。有些章节沉郁悲凉,而有些又激昂慷慨,这些都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都是她深刻观察到了的真情世态表露。

现实主义文学给后世作家的写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品中那真切朴实的人物情感表达以及细腻的场景环境的描写令身为读者的我身临其境。细节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被加工成无数触动心灵的美丽图画。如入其境,如见其人。客观的写作方式也是现实主义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既要如实记录生活,又要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同时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呼应。可以说是无数像简・爱那样的平凡卑微之人对黑暗社会的无声呐喊促成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没有哥特文学华丽难懂的辞藻装饰,也不同于后现代主义文学那玄幻超现实的描述。就是来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自然而然,自觉而觉地描写出来。文学也是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学家运用一定的发现感悟能力和写作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对比、环境与人物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语言艺术创作。以文字语言为媒介,传达主体所想象的审美意象。最重要的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文学作品中的词义所表达的一切,要受到思维确定性的规范,所以有着更为明显的理性力量,能够使阅读者由审美体验直接地趋向认识和思考活动,进而达到明确、深刻的理解深度。而艺术也是包含创作者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感悟、理解、表达等行为,是个人情绪的极致发泄,也是对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有力描绘。无论是绝美的画作,雄奇的建筑,动人的戏剧还是饱含哲理的文学创作,它们的起源都是那生活中那无数的美好细节与瞬间。

参考文献:

[1]《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作者:殷企平,朱安博著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5月

文学艺术鉴赏篇3

关键词:美术鉴赏;视觉文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41-01

一、高校美术鉴赏教育

近代中国学校教育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美术教育的面貌。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全方位塑造人才的目标,美术鉴赏课借此契机,在各大普通高校开设,成为实施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关于美术欣赏的研究逐渐增多,教育家和艺术家们都各自提出主张看法,系统性的论述了美术鉴赏的含义和性质。

基于视觉文化的美术教育是美国艺术教育界在“视觉文化”理论研究背景下,近年来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当代社会中,图像已经浸染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彻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审美态度。面对视觉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冲击,美术鉴赏教学的大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如何正视视觉文化与艺术的关系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二、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美术鉴赏教育

(一)视觉意义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人们对美术鉴赏教育的误读

随着读图时代及消费文化的到来,观看的方式、场所以及手段都发生了转变,数字图像的出现改变了原本与摹本的关系,直接导致了对艺术崇随着读图时代及消费文化的到来敬感的消失,展示性与消费性成为图像存在的主要价值。这种娱乐性和消费性使审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普及,大众得到了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的审美体验,充分享受着各种形式的文化大餐,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美术鉴赏的意义产生误读,审美感悟不仅仅是达到大众娱乐和消费的目的,而是通过艺术鉴赏体悟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意义,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批判意识和反思精神,所以当下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必须导入基本的价值理念和审美准则,用以防范视觉“浅阅读”所造成审美趣味的走低。

(二)视觉文化趋向多元化对美术鉴赏教育的影响

现代媒介技术所带来的视觉读图时代,已经导致了新的艺术形态的崛起和传统艺术形态的更新。各种网络教学模式的兴起也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多种途径。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师生教学模式.教师的权威性被彻底颠覆,各种资源的轻松获取,使学生们得到了书本上得不到的信息和知识,因此传统美术鉴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如何建立一种更丰富、更吸引人的互动教学模式成为新的课题。

三、视觉文化的兴起对美术鉴赏教育的挑战

(一)视觉技术的运用将促使美术鉴赏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转变

网络技术在学校的进一步引用,将对传统教学方法带来更大的冲击。随着虚拟学校、网络图书馆、公共数据库等网络资源的出现,教育的标准化、普及化将十分容易达到。美术鉴赏教学中那种耳濡目染式的感化式教育将离我们越来越近,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将面对网络资源的没有经过筛选良莠不齐的不足,这影响着艺术教育的质量,抑制了艺术教育的个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图形话语是一种流行于全球且又无需翻译的语言,审美多元化导入美术鉴赏课程,对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产生着积极的作用。鉴赏教育应该积极的建构一种新的有弹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培养正确审美观念的同时学会更大范围地兼容并蓄,更多层面的发散思考。

(二)学校美术鉴赏教学将如何调整姿态

全球化进程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视觉文化传播的多元化背景下,可以通过各种官方的非官方的渠道获得的知识,使得知识形态逐渐走向平面化,零散化,艺术还能否作为有生命的有机整体而存在。如何在无国界的视觉体验中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外来的文化。如何在保持学院的人文精神品格的同时培养出适应新时期艺术人才的需要。

文学艺术鉴赏篇4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

在新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态势下,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除了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尚的人格品质之外,还需要他们能拥有对“美”的鉴赏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艺术品位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美术鉴赏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审美能力的功能是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师亟需探讨的问题。文章将分析新时期下我国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对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做一系列探讨。

一、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1、美术鉴赏课程的设置不合理

1)对美术鉴赏课不重视

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明显存在重“技”轻“艺”的现象。有些高职院校甚至以各种技能证书为教学目的,对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于漠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学分能够毕业,而教师的授课也仅仅只为了凑足课时的安排,因此,美术鉴赏的教学往往只限于理论知识,课堂的氛围过于单调枯燥,使学生无法提起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不同的美术作品除了本身所包含的艺术知识之外,还包含其他许多领域的知识,因此美术鉴赏教育除了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之外,也对他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不合理的课程设置

在新时期下,我国仍然有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设立仅限于专业课所需要的范围内,对于那些非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接触美术鉴赏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就算是有一部分学生将美术鉴赏作为选修课,也仅仅是抱着好奇的心理。而就算是设有美术鉴赏课程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课时的安排上也不能真正做到尽如人意。过少的课时安排不能满足教学内容繁多的美术鉴赏,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使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越发的参差不齐。

2、美术鉴赏教师团队的不完善

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教师团队的结构混乱,自身的美术鉴赏水平与教学的水平也参差不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美术鉴赏教师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班毕业,这一类的教师大多是高等美术学院毕业的专业学生,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扎实的基础,当时在教学经验方面却明显不足。第二类是美术技能教师兼职美术鉴赏教师,这一类的教师通常对美术的表现形式以及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方面都有比较详尽的了解,但往往美术绘画经验丰富,却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对美术作品的绘画背景,艺术家的绘画理念和美术作品之间不同的流派认知不足,因此对美术鉴赏的讲解通常只能停留在画作的表面,而对作品深层的内涵却知之甚少。第三类是外聘教师。这类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艺术学院,教学经验丰富且专业知识详尽,但教学的方式往往不能适应高职学院的学生。

二、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的年龄段所具备的认知体系使得他们拥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并且通过美术鉴赏的教学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学生个性鲜明,且极富创造的激情,在艺术创作中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时,美术鉴赏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但我国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这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艺术思维有着很大的限制。高职院校中大部分的学生都经历过高中的学习,高考时学生人生中的一大关卡,因此,高中三年的的学习完全都是为了应付高考,就算是需要参加美术艺考的学生也学习与锻炼也仅仅停留于画作的表面,更不用说那些高考科目中没有艺术项目的文科和理科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美术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就造成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缺少相应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高职院校中美术鉴赏课程的实施。

三、新时期下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探讨

美素鉴赏课不仅是一门艺术课程还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还能给高职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的美术鉴赏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首要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选择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美术鉴赏教材,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式相互穿插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加有力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1、重视美术鉴赏教学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培养高职学生在艺术审美方面的能力首先学校要重视美术鉴赏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美术见上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当重视对美术鉴赏教学课程的设置,让教师能为高职学生打造一个优良的美术鉴赏学习氛围。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对美术鉴赏课程多美体设备的配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图像呈现作用,让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带去视觉上的冲击,给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美术视空间,让学生在宠魅艺术氛围的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

2、加强美术鉴赏的师资队伍建设

要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美术鉴赏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及对美术作品的认知程度也需要做到不断地提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加强美术鉴赏的师资团队建设,提高美术鉴赏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不仅要对美术作品能做到多角度的分析和深层内涵的探讨,还需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使自己在美术鉴赏方面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并且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使自己的美术鉴赏教学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

作者:田渊文单位: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文学艺术鉴赏篇5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鉴赏;延时价值;策略;研究

美育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视觉艺术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必须具备美术鉴赏的知识才能正确的认识一些艺术文化形式,作为美术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美术鉴赏来说,她的开展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同时有助提升其生活情趣,承传文化艺术。所以,对美术鉴赏教学延时价值的提升是极具必要性的。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1.构建有艺术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1.1拓展鉴赏内容,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

赋予美术作品更多鉴赏价值的,还有美术作品创作的目的,创作的意义以及作者本身。美术鉴赏教学想要在深度上有所拓展,想要更具专业性,就需要从多方面内容展开欣赏。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应当拓展学生的鉴赏内容,使学生对作品更加全面的了解,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的欣赏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印象深刻,有效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学习《浪漫主义绘画》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鉴赏《自由引导人们》这幅画作。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通过画作本身进行欣赏,而应当给学生详解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目的,使学生感受画中人们对于自由的勇敢追求。鉴赏内容的拓展能够防止学生美术鉴赏的盲目性,使学生准确的了解作品的深意和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1.2组织美术鉴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

虽然学生的美术课程时间有限,但学生的美术鉴赏绝不能止步于美术教材,而应当有所拓展和延伸。美术教师需要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途径,一方面它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感知美。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美术教学资源,让学生的美术鉴赏内容更加专业全面,使学生的美术鉴赏积极性更高,从而提高学科专业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学习《现代建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美术教材中的各种建筑,并给予一定解说,让学生了解建筑的构造美,人文美等。为了拓展学生的美术鉴赏,教师可以开展实际鉴赏活动,带领学生欣赏实际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使学生能够认真看见和接触这些建筑。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讲解所看建筑的审美价值,建筑的优缺点,可以用图文手绘形式的,还可以指导用ppt方式进行。

2.建构有文化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

2.1营造合适的情境,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知美

美术是一门具有人文性质的学科。美术鉴赏教学带领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中认识美,感受美,并逐渐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师可以采用情境营造的方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根据美术作品创设相应的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加深体会。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也在不断变化更新中,这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更多便利。教师可以采用教学媒体营造合适的情境,通过美丽场景的展示,动人音乐的播放等使学生陶醉其中,从而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在鉴赏古代画作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然后再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及资料,同时可展示动版的让学生对于画作中所描述的场景有更真实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这幅画的看法。更可组织全班学生按九宫格形式,组合绘制清明上河图局部,对于画作场景的描述能够加深学生的欣赏印象,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感知画作的美,画者之心。

2.2体现人文精神,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知美

美术作品之所以受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表面美,还因为它其中的人文精神。美术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一种文化,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赋予美术作品更深的内涵,也使人们为之着迷。教师想要提高学科人文性价值的延时性,就不能让学生的审美停留于表面,而应当让学生在美术作品的鉴赏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其中的人文精神,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于美术作品人文精神的感知,既有利于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例如,在学习《园林与居民》这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园林建筑的构造以及花木的美丽。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会被园林的美丽所吸引,但这是不够的。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解说,让学生感知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追求,骨子中的淡泊。体味宗白华的“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胸襟。”人文精神的挖掘能够拓展学生的鉴赏深度,让学生对于美术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

3.建构有学校特色的美术鉴赏,从而提高学科校本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虽然学生的美术作品在构思和画画技巧上难以与美术名家相比,但是学生的美术作品包含了自身的美术追求和表达,也具有鉴赏的价值。校园美术作品展能够使美术鉴赏脱下“高冷”的外衣,更加亲切自然,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鉴赏水平和能力。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能够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具针对性的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可以组织校园美术作品展,引导学生感知美,从而提高学科校本特色价值的延时性。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美术书法作品展活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平时的写生,手工艺品等作品交上来。教师对学生上交的作品进行分类展览,使学生能够自由观赏和鉴别。这些具有学校特色的美术活动能够激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喜爱,方便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提升其美术鉴赏能力。

4.总结

杨叔子教授说:“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名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美术鉴赏课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作为美术鉴赏课的组织者,应当努力将美术鉴赏课的价值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合适方式改善教学,不仅要完善鉴赏教学的即时价值,更要提高美术鉴赏教学的延时价值。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

[2][美]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

[3]齐颖慧,石鹏佳,王德平.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05):63.

文学艺术鉴赏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问题对策

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正处于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时期,这些特点有利于美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基于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当及时转变不合理的教学观念,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这对于高中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新时期的高中学生而言,美术鉴赏课可陶冶其情操,并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等,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一些家长由于认知方面的偏差,认为此课程价值意义不高,仅为文化休闲课程,相比于此,他们更愿意让学生将精力放在“主课”上,而家庭教育对高中学生影响较大,使得其在学习此课过程中存在不重视现象。

(二)课时偏少

作为一门有层次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课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更要讲求渐进性,但反观现阶段我国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学校基于高考内容方面的考虑,往往会大幅缩减美术鉴赏课等课程的课时,为“主课”让道,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替课”现象,也就是其他学科的教师代替美术教师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逐渐影响到了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综合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来看,一些美术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往往会在教学中采用讲解式或单向灌输式教学,而不能发挥实践的作用,很少就一幅美术作品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更不能激发学生在探究欲与主体意识,使得其对涉及到的美术作品不能进行有效鉴赏,久而久之,邢成了一知半解的学习现状,不能系统地培养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感,影响了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长远发展等。

二、新时期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教育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美术教师是重要的参与者,承担着组织与实施教学的重任,传授美术创作技巧及鉴赏技巧是其的基本职能,但更承担着引导学生泛舟艺术海洋的重任,基于此,为了有效提高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教育技能和人文素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使其首要具有的能力,借此达到提升自身人文素质和美术鉴赏能力的要求。此外,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对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视度,懂得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去引导和感染学生,并积极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美术教学观念,不断引导学生加深对美术的理性认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学生人文素质和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美术名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新时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当有效使用美术作品,因其是社会文化和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沉淀下来的艺术精华,是创作者情感的升华和结晶,尤其是其中的美术名作,更是体现着时代的进步的变迁,浓缩着作者的情感和人文精神,这些作品无疑是新时期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加强学生对美术的理性认知以及审美情趣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对于《米洛斯的阿芙洛狄特》这幅名作,美术教师就可以将其引进外国雕塑欣赏的教学实施中,首先让学生对雕塑典雅的脸庞、丰腴的身体等外部特征进行感悟,在接下来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对女生雕像的“残缺美”并无特别感悟,鉴赏课进行到这阶段的时候,教师应当结合这部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及文化,进行对其的深入讲解,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残缺美”,对这部雕塑作品中的名作在外部观赏的前提下,深入作品内涵,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视角得到拓展,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美术感悟,以此提升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高效结合美术技能教学与美术鉴赏教学

作为一门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艺术,美术所包含的内容及其教化意义广泛而深远,仅凭成熟的美术-创作技巧,是不可能让一个人成为卓越的艺术家的,同样的道理,要想真正进入美术创作领域,仅凭相应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显示是不能实现的,基于此,应当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注重结合美术技能及鉴赏教学,从而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也实现了美术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如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中,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美术教师,应当旁征博引,不仅向学生传授民间艺术创作中涉及到的色彩、线条等技巧,更是要通过有效引导带领学生积极进行动手实践,在具体的模仿创作中强化对相应艺术的感知,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应当讲解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文化价值理念,多运用实例说明,让学生产生对我国古代艺术的自豪感,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学习到了我国雕塑作用的外在技术,也在同时认识到了这些艺术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等,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美术作品涉及文化的认知。有效结合美术技能教学和鉴赏教学,可培养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愿意深入去学习这门课程,进而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实行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形式

为了有效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效率,美术教师应当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借此来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可以长时间保持对美术鉴赏课程的注意力,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学习。如欣赏我国古代名画这节课中,应当有效应用投影仪,将背景音乐设置为《高山流水》,然后向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使得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祖国文化,激起他们对我国古代山水名画的兴趣,使得后续的引入新课变得极为简单。又如,在进行《蒙娜丽莎》这幅名作的鉴赏时,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了对这幅油画的多角度、多侧面展示,加之以ppt形式讲解的创作背景、画中人物的身世等,激发了高中学生的鉴赏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名作,有效地结合美术技能教学与美术鉴赏教学,并有效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开宇.中学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2]申丹枫.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D].河南师范大学,2011.

[3]宋琼.普通高中批评式美术鉴赏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文学艺术鉴赏篇7

符号论美学是以更加直观的形式来进行艺术表达,以象征和符号的方式来表达艺术情感,在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理论进行了创新,用人类哲学文化来阐释艺术创作,引领着艺术创作的发展方向。而符号论美学的艺术鉴赏理论,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艺术与美,推动着美学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理论基础。

一、符号论美学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当中,作为独树一帜的美学理论,符号论美学从独特的视角,“符号化”的表达,与神话、语言以及科学相互联系,更加形象的进行艺术表达,将思想和情感融入到作品当中去,实现艺术创作的自由和创新。符号论美学是按照直觉将进行艺术创作的事物“形式化”,形成符号。将艺术创作作为一种主观意识上的形式构建过程,能够充分地发挥想象力,极大的增加了艺术作品的创新性,有利于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符号论美学能够将艺术更加真实的进行表达。根据符号论美学理论,艺术真实性表达并不是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将其真实完整的展现出来。这不是创作,而是模仿。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表达是从符号形式上进行创作表达。通过形式真实的表达,来呈现真实的艺术作品,真正体现出符号论美学的内涵以及艺术创作的本质。

另外,符号论美学的审美鉴赏,让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艺术形式化创作的魅力。而艺术创作过程当中,艺术创作者将构成艺术作品的各种形式有机的组合,实现艺术形式化的创作,无论是从绘画的光影、线条,还是从音乐的节奏、旋律,或者还是诗歌的文字等艺术形式,将艺术更加完美的呈现,具有更高的审美鉴赏价值。符号论美学开拓了艺术创作的新领域,引领着艺术的发展方向。

二、符号论美学的艺术鉴赏

无论是卡西尔最初提出的符号论美学理论,还是经过苏珊?朗格创新推广的新理论,都对符号论美学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分析,将艺术创作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和意义。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符号论美学已经成为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理论体系,而艺术鉴赏是最能阐释符号论美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符号论美学的艺术鉴赏理论的解读,使符号论美学理论基础下的艺术创作能够更好的表达。

(一)艺术鉴赏的内涵

对符号论美学理论基础下的艺术创作进行鉴赏,需要从艺术内涵出发。苏珊?朗格认为,艺术鉴赏更深层的内涵,并不是固定的形式和可以进行逻辑解释的表达方式,而是无法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进行理解和解释的。真正的“符号化”或是“形式化”的艺术创作,都是抽象进行的作品。无论是从光影、线条、节奏等表达方式的组合应用,还是情感的表达,都能更加强烈的激发美感,而不仅仅局限于形式当中。艺术是由各种形式的符号组合而成,而艺术本身也是人类的情感符号。人类为了抒发情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时,就以艺术创作作为情感符号,将情感完整的表达在艺术作品当中。符号论美学的艺术鉴赏的内涵,就在于“形式化”的情感表达。除此之外,符号论美学与现代科技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结合实践,使其艺术内涵具有时代的气息,其艺术鉴赏具有更强的理论价值。

(二)艺术鉴赏的形式

艺术创作就是情感表达的“形式”,符号论美学将艺术表达更加“形式化”,把抽象的的艺术形式更加具象的表现出来。艺术形式作为生命形式当中的一部分,人的逻辑思维、情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的表达。利用人类情感进行感知,对艺术形式当中的“形式”或是“符号”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并能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预测。而艺术审美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参与到艺术创作当中的一种形式。通过情感的感知,将艺术鉴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上,以艺术表达来震撼人心。生命创造出情感,情感创造出艺术,艺术形式的表达是生命形式表达的重要一部分,是生命的投影。艺术创作就是利用抽象化的手段和方法,将艺术作品更加真实的展现出来。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与生命的成长是类似的过程。生命形式的艺术表达,是符号论美学的内涵。通过构造符号形式,创作艺术作品,表达生命情感。因此,符号论美学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文学艺术鉴赏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073

新课改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初步的分析、理解、甄别、评价的能力。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前途是光明的,然而道路是曲折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成果。

一、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美术教学作为一个艺术类学科,目前的发展还不是很全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受升学率的影响,许多高中学校虽然设立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是却缺乏对该课的重视。许多高中学校本来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就非常少,却还经常出现了美术鉴赏课让课给其他学科的现象,导致了美术鉴赏课名存实亡。其次,虽然现在应新课改的要求,许多的高中学校都设立了美术鉴赏课程,但是这些高中普遍缺乏真正专业素质过硬的美术教师,甚至有些是其他科的教师转过来的,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师专业素质偏低。高中美术鉴赏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缺乏系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单一,教师课堂上不注重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学习流于表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美术作品的分析、鉴赏中,导致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不高。

二、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建议

1.提高学校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中学校应该增加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方面要认识到美术鉴赏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并且保证不能将美术课让给其他科目;最后,学校尽最大能力保证美术鉴赏课程的师资充足,提高教师待遇。

美术教师作为学生美术鉴赏课程的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质对美术鉴赏课堂的作用是非常重大的。第一,美术教师的选拔必须出自专业院校,杜绝将其他科目的教师直接转过来教美术的现象。因为只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才能将美术知识系统、有序地教给学生,才能通过自己长期培养的美术气质感染学生进而提升高中生的审美能力。第二,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不仅应该充分了解艺术作品,能从艺术层面对作品进行解析,还要对艺术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有着充分的了解,能让学生从艺术家的艺术经历中学到做人处事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广泛阅读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多了解关于作品的故事、传说。第三,作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教师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使美术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准确、丰富地传达给学生。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局限于以教师为主体,以黑板、粉笔为工具的枯燥、单一的形式,时间长了难免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新课改对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要求也提醒我们广大教师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流行的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多方面的综合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项感官,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的印象。

例如,当讲到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教师课前应准备好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先播放一段悦耳轻柔的轻音乐,然后设置效果将这幅作品缓缓展开,再配上教师用轻柔的声音将画中描述的意境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拂晓时分,一轮暖暖的太阳渐渐升起了,划破了淡淡的晨雾。两三艘小船,慢慢地淡入到前景来,静悄悄的,宁静而悠远。朝阳,渲染了这天光水色,也把莫奈的画布染成了一首朦胧的诗……此时,优美的画作,诗意的语言,轻柔的音乐便将学生带入艺术的殿堂。这种新颖的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文学艺术鉴赏篇9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因素与对策

在高中教育中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是希望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时期的艺术佳作进行欣赏分析与评价,领悟艺术品的美好精神内涵,感受艺术家的创作感受,认识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作品的特点,从而提高自身艺术素质,塑造正确的审美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养,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平衡综合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完善与推进,美术鉴赏课程在高中教育中不再是选修课程,美术鉴赏课程被重视起来,美术鉴赏课程也加入了高中教育的基础课程的名单之中。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下,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仍未达到预期,在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许多的不足。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察觉这些缺陷的存在,并且积极反思,积极探索解决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高中教育中美术鉴赏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者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现今高中美术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较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这决定着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及心理品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有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传统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有着深厚的影响,因受到传统教学中美术学科的地位影响,关于美术教育的进修和研讨的机会极少;第二个方面:美术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对新课程、新内容的响应程度不高;第三个方面:美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完善,这严重影响了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质量,美术鉴赏的实际内容十分丰富,但仅靠课本所罗列的极少数的的作品,甚至不能窥其全貌,这对美术鉴赏教育工作是极大的阻碍。

(2)学生关于美术鉴赏的基础较差。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使得学生每个个体对于艺术所掌握的知识程度差别巨大,各种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原因都影响着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3)学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传统教育中对美术鉴赏课程的不重视的积累下,严重影响着学校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安排,繁重的考试课占据了绝大多的教育时间,并且受到高考的影响,学生的考试课负担极重,挤占了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时间。学校、教师对美术鉴赏课程的不重视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程的认识,在绝大多数学生看来,每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美术鉴赏课是自由活动课,是自习课,但不认为这节课也是在培养他们的能力。

二、针对当前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对策探析对策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作为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者,已深深感受到对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工作的反思与探索的迫切性。因此,提出以下对策以用探讨。

(1)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诱导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的学习。对艺术的鉴赏主要是通过视觉上的色彩、线条等传达给人们信息,艺术是有机融合了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产物,比起更为抽象的数学等学科,它更直观,更加形象化,这更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通过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对艺术家生平的了解,吸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主动了解这个艺术家的其他作品,这个时代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了解艺术流派特点等等。

(2)增加鉴赏内容,完善教材。高中美术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色彩与线条,鉴赏的来源主要是鉴赏教材。教材是教育者进行教育工作的帮手,两者相辅相成会有更好的效果,一本好的教材甚至可以抵得上半个老师。所以教材的丰富程度、完善程度对于教育工作的影响十分巨大。但面对现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鉴赏教材,教师就需要精挑细选,为学生挑选更有优质的教材以供学生学习,但教材的内容终究是有局限性的,一本书完成不了美术教育工作,这就需要美术鉴赏教育工作者的补充,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反应适当挑选更多的内容,促进学生对于美术鉴赏某个模块更加深度的了解,形成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3)将艺术鉴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将艺术鉴赏和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领悟,同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书本和现实生活中的联系,让学生发现艺术其实并不遥远,拉近艺术与现实生活中的距离,感受到艺术其实就在身边。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敢于表达感受的能力,交流获得对一件艺术品的不同感受,丰富内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艺术鉴赏所带来的经验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

文学艺术鉴赏篇10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审美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所有其他艺术的优势,作为近代科技的产物,它同时也是各种科技力量的综合,并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影视艺术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艺术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对影片《两只老虎》的观摩赏析,展现出人对动物和谐生活的破坏,体现出动物间的亲情,极为感人。又如电影《活着》中男主人公的一生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以小见大,体现了中国人坚忍的性格,对生命的执著追求。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的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对大学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除了要明确大学影视艺术鉴赏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外,还要在教学中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搞好影视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工作。

(一)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看懂”影视都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涵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三、大学影视艺术鉴赏课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完善影视课程设置

“优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是实现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影视艺术教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影视艺术课程是视听艺术课程,要让大学生真正感受到影视艺术的魅力,光听教师讲是不够的,还必须采取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听、记、看、议、写,听即上课认真听讲,记即做好课堂笔记,看即观看优秀影视作品,议即组织讨论影视作品,写即用学过的影视知识来写影评。

我们通过这五字教学法可以看出影视艺术教育课程设置的全过程,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设置的编排是符合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比较符合受教者的特点,与此同时这也确保了这门课有理论而又不失之空谈,有体系而又不失之枯燥,有观摩而又不失之放任,使学生既学到了影视艺术知识,又掌握了影视鉴赏方法,因而,教学效果得到了切实的保证。

总体来说,课程设置既要考虑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背景;既要按相关领域培养,又要注意尽可能按学科规律安排课程。课程内容既要有先进性,又不要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严密性,使之适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充实影视教学内容

首先,目前各高校开展的影视艺术教育选修课,但在课时的设置上不统一,应增加影视艺术鉴赏课课时,完善教学内容,整合学生能得到的知识,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其次,根据现在国内普遍的教学情况,理论性的影视欣赏课应该增加必要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选课的主要原因是兴趣,所以有必要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逐渐增强学生的兴趣。

最后,影视艺术教育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需要其他课程配合,它需要特殊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其中很多内容需要依赖于听觉效果,因此教室要配有多媒体设备。

(三)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4.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艺术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作为艺术教育课程接受主体的学生,他们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作为施教者,在把握健康积极向上的主题的同时,还要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的鉴赏活动,去窥探美的世界,接受美的熏陶,使之在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从影视作品中体会和学习场景人物所展示的具有美学价值的服装、手势、语言、人物个性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其他形式所达不到的教育效果。通过对影视艺术知识的了解和优秀创作范例的审美解读,使受教者对影视作品构成的基本知识和影视艺术审美的方法有所掌握,并对影视观摩中的心理活动、知识储备和融合着诸多审美心理要素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所有培养,把握电影多元化的欣赏方法,即学会怎样去“看”电影,并从中获得教益。

总之,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探索科学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李敏.开设影视鉴赏课的几点体会[J].中国地质教育,2001(3).

[2]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