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9:04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1

社区党委非常重视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健全了党员教育培训统筹协调机构,形成了由党委书记亲自抓、有专人负责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社区党委将党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党委每季度专题研究一次党员教育培训问题。社区党委非常重视加强制度建设,社区党校建立了《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育培训制度》、《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学员守则》、《文档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针对社区在册党员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为主的现状,我们按照XX市“3个500”党员人才培养方案,在年初我们制定了党员教育工作计划、党校教学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和优秀学员评比。每期教学活动,预先制订了实施计划,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考勤记录,作为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依据。保存了部分教员的教案和学员作业。档案管理有专人负责,并规范管理。

二、加大投入,大力推进设施建设

三、做好结合文章,全面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据统计,普通党员的通过远程教育、手机短信等平台受教育率达到了96%以上,党员干部受训率达到了100%。我们主要根据社区的实际需要及时做好课件下载,做好节目预告,因为大多数党员平时比较忙,我们比较珍惜上课的机会,每期办班党委成员都穿插上课,讲一些针对性的内容,根据党员的需求组织开展针对性比较强的学习教育活动。一是结合社区日常工作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为新党员开设党的基础知识课;结合党员评议,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党风廉政建设等讲座和讨论;配合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开展十七大报告辅导;配合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配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创先争优”系列讲座和党员先锋户活动,通过活动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配合社区楼群建设。并对基层党员骨干、居民骨干开设社区建设业务培训等等,促进社区面上工作,以收到较好的办学成效。二是大力开展形势教育。如由原XX市委党校陈鹏健教授给社区党员进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原XX市委党校副校长蔡宣军的科学发展观;原XX市委宣传部理论科俞赞江科长的国际形势课等,由于观念新,讲课材料翔实,很受党员同志的欢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网格化管理与树立服务意识”的主题培训活动,社区党委通过自制ppt课件,学习资料,对党员进行集中讲课。三是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需要开展开拓性的教学活动。如在社区小型两新组织负责人中开展党建工作研讨活动;在业主党员中开展诚信教育;今年,与xx物业公司联合在失业党员中开展家政服务就业培训等,尽量丰富党员教育的教学内容。

四、创新教学方法,灵活开展党员学习教育

为了提高党员的学习内容的丰富性,社区党委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在教育培训的形式上力求灵活多样,不仅仅限于开专题、作报告,而是将讲座、座谈、演讲、竞赛、讨论等形式有机结合,将定时学习与不定时相结合,如有课堂教育,也有知识竞赛,开展党的基础知识竞赛和传统爱国歌曲演唱;社区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将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如有专家,教员的专业讲座,也有党员通过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党员杂志等学习资料自学。将专题辅导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如在党的88周岁生日之际,我们举办了“50年党龄”党员座谈会,畅谈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去年,社区组织了党员“学劳模、庆重阳”活动,邀请了XX劳模协会第十组的成员给大家讲自己的先进故事,形成党员学先进、赶先进、作贡献的良好氛围。将教育讲座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如在讲座后开展远程教育,对相关知识进一步深入学习、相互交流等;将有形教育与无形学习相结合:还有外出活动,如参观XX革命烈士纪念馆,清明节前祭拜王鲲烈士,以及到跨海大桥等地游览;为纪念建国60周年,我们举办了爱国歌曲大家唱晚会。今年,作为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社区党委将组织党员去嘉兴南湖纪念中共“一大”。

五、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

党员教育的活力在于丰富的教育活动,为充分发挥党员教育的作用,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一站(党员服务站)、一校(社区党校)、一点(党员远程教育点)”为主体的党员教育体系中,扩大党员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我们重点抓好各支部的党员教育工作。社区党委做好课件选择和积累工作,为各支部提供菜单式服务。四个居民区支部以党员服务站为枢纽,每月分别安排一个固定日为支部活动(接待)日,并在支部活动日进行支部党员教育活动,活动日当天由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为接待人员,在党员服务站值班,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并根据党员群众需求安排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确保全社区每月有4次集中的党员(远程)教育活动。同时社区党委建立学习机制,健全了集中学习制度、党员培训制度、党员学习制度等,并将这些学习制度经常化,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社区干部带头学习,引导社区党员主动学习,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并交流学习心得,以促进学习的推进。并严格考勤,将党员学习培训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对优秀党员实行奖励。

六、党员教育取得的成效

通过过党校教育,党员在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党风党性以及理想宗旨、理论水平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得到加强。在社区建设中,无论是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等经常性的活动中,还是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等任务中,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社区党委组织在册党员与城管同志一起在XX社区内开展环境整治工作;社区党员和供电局“小草”服务队志愿者们开展上街为民服务;社区党员和共建单位捷达物业公司、中医院一起开展为民服务活动;社区开展志愿者环保卫生和治安巡逻活动,社区党员带头行动,不怕苦不怕累,从清理乱堆放的杂物、疏通下水道,到小区马路和绿地卫生的维护、乱张贴的清理、楼道卫生的保洁,都有社区党员的身影。社区党员的事迹,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我社区党员民主评议合格率达到了100%。党员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既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又学习科学知识、科技信息。通过党员教育使广大党员及时了解到党的各种政策,掌握了先进的知识,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社区党建工作。

七、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意见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2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次会议,我们将对培训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同时,对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作出部署,把“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培训教育活动的成效和主要特点

从今年5月开始,全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全面展开。三个旗的旗级班子及旗直单位、53个区直单位、雅盐化公司、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共13305人参加了这次培训教育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阶段的工作。

总结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加强领导,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关于在全区干部中开展“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意见》下发后,区委及时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对“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作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按照区委的总体安排,迅速行动,成立领导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使培训教育活动全面启动,有序开展起来。活动中,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督导工作责任制,通过文件督查、听汇报、查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参与、指导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同时,区、旗分别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参加本次主题培训教育活动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体系,建立了领导干部培训档案,制定了详细的考核评估细则,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考核评估,有力地保证了这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是重抓学习,打牢培训教育活动的思想基础。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始终注意抓好广大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切实做到了学习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的“四落实”。在学习内容上,认真组织干部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一次全委会、区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全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及《》、《文选》、《公务员法》等重点内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和理论素养。在学习形式上,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问题,结合各自实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学习教育活动,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注重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新培训方法,认真开展了各类专题培训。在学习的措施上,采取领导带动、集中讨论、专题讲座、举行论坛、知识竞赛、送教上门、干部挂职、外出考察、“菜单式”培训、处级干部“面对面、一对一”谈心交流、向先进模范学习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扩大了学习成果。

三是坚持开门搞教育,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将学习培训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印发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谈心、深入基层走访等多种形式,围绕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优化服务和依法行政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个层次对地区、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意见建议。据统计,培训教育活动中,各地区、各部门共征求意见建议350条,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370条。针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各地、各单位都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整改目标、时限及具体责任人,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立说立行,取信于民,下功夫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让群众从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是切实转变作风,努力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各地、各部门坚持学用结合,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不断转化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继续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措施,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理念。区委组织部和区民政局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和困难人员开展了“一帮一”救助活动;阿左旗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同开展“先进性教育成果巩固提高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扎实地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千名干部带群众”主题活动;阿右旗建立农牧区特困救助体系、医疗救助体系、五保户供养长效机制、特困家庭子女上学救助机制、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等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农牧区社会救助工作,开通了“民政519”求助热线,及时为城乡特困群众服务;额济纳旗继续巩固和落实农牧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三项社会保障制度成果,使农牧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区、旗有关部门还积极开展帮扶困难群体的捐款捐物等救助活动,以实际行动不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理念。据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单位为民办实事共计800余件,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60名。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先后开设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知荣明耻》、《身边的共产党员》、《普法之窗》等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了*、*、区边防支队等先进模范和先进集体的事迹;开展了“一心为民、科学发展”主题研讨活动,共征集到包括全区首届青年干部论坛在内的各种理论研讨文章100多篇,并选择优秀作品集中宣传报道,为广大干部提供了阐述新观点、宣传新理念、拓展新思路、交流新举措的平台。活动开展以来,中央、自治区主要新闻媒体共刊(播)发宣传报道我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新闻70余条,典型报道3次;区直各新闻媒体共发稿1100余条,征集到各类理论文章110篇,向全区理论研讨会选送3篇,向自治区社科联选送13篇;共编发简报78期。

总的来看,这次培训教育活动内容丰富,时间集中,重点突出,领导有力,组织严密,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增强宗旨意识、提高能力水平、形成良好作风、推动工作发展”的预期目标,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前9个月,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完成60.8亿元,同比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770元,同比增长13.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8324元,同比增长11.5%。今年前11个月,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29.7%。与此同时,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地区、部门间培训教育活动的进度不够平衡,个别单位存在“工学”脱节现象、程度不同地存在“厌学”现象,培训成效不够明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

二、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把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经过半年来的努力,全区“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即将告一段落。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经验,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培训教育的长效机制,把这项工作继续引向深入。

一要认真总结好培训教育活动的经验。这次培训教育活动能够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第一,它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抓住了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增强了广大干部提高能力和素质的自觉性、主动性。第二,各部门、各单位立足实际,紧紧抓住“一心为民”这个根本,抓住“科学发展”这个关键,找准了干部培训教育与全区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重点解决了制约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避免了理论学习“空对空”和干部培训教育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第三,各地各部门坚持从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对照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广大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切实转变思维模式,强化思想指导,重视载体建设,严格检查落实,保证了培训教育活动的圆满完成。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次培训教育活动取得的成功经验,坚持正面引导,典型引路,不断扩大培训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二要努力巩固好培训教育活动的成果。这次培训教育活动中,各地各部门认真查摆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深入剖析了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这些措施和制度对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将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各地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不折不扣地将整改措施和工作制度落实到位,确保不“缩水”、不落空。要认真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回头看”,重点是看学习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情况,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防止流于形式,陷于空谈。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对活动中制定的整改措施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对已经解决的问题,要抓好巩固提高,防止反弹;对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分析原因,一抓到底;对需要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早解决;对一个地区和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上级党组织要负起责任,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力解决。各级领导干部要突出“一心为民”这个根本,坚持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要进一步推进干部培训教育工作。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抓紧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抓紧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体现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中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干部培训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和战略任务。开展“一心为民、科学发展”培训教育活动既是我们学习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也是我们继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后,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次有益探索。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3

区委书记在在2006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区委干教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全国文秘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2005年12月下旬召开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三年来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部署今年干部培训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经验交流会精神,党校、人事等几个部门总结了近几年的培训工作,提出了下步工作安排,*同志总结了我区三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我区的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强力推进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hjt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跨越“十五”和“十一五”两个时期。过去三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20xxxx人。通过培训,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十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但应该看到,从今年起,党政干部的第二轮培训工作就要启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同时,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面对不少新的要求。因此,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区委干教办和各单位各部门肩上的责任仍然十分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增添措施、强力推进,按照全员培训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全市大规模培训工作规划,整体推进“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完成好五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战略任务。

第二,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突出重点、创新方式,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贯穿始终,以是否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为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突出培训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坚持以党政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围绕区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主要任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为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充分的干部准备和组织保障。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方式。面对我区较小的特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提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培训方式,做到“三支队伍”整体推进。要适应时展需要,不断深化培训内容,紧紧抓住当前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选择培训专题,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努力增强培训实效。要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

第三,要认真总结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努力把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效。,全国文秘工作者的!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4

今天,我们召开的区委干教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年12月下旬召开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总结三年来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部署今年干部培训工作。刚才,*同志传达了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经验交流会精神,党校、人事等几个部门总结了近几年的培训工作,提出了下步工作安排,*同志总结了我区三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情况,并对今年的干部培训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部署。下面,我就我区的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强力推进全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指示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过去三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200多人。通过培训,全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十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但应该看到,从今年起,党政干部的第二轮培训工作就要启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同时,进入“十一五”规划实施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等都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面对不少新的要求。因此,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区委干教办和各单位各部门肩上的责任仍然十分重大。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明确任务、把握重点,增添措施、强力推进,按照全员培训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全市大规模培训工作规划,整体推进“三支队伍”的教育培训,努力完成好五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战略任务。

第二,要紧紧抓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关键,突出重点、创新方式,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必须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贯穿始终,以是否提高广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为此,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在两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要围绕全区工作大局,突出培训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坚持以党政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围绕区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主要任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不同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为实现我区“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充分的干部准备和组织保障。二是要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方式。面对我区较小的特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根据提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党政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培训方式,做到“三支队伍”整体推进。要适应时展需要,不断深化培训内容,紧紧抓住当前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选择培训专题,综合运用各种培训方式,努力增强培训实效。要坚持开放办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

第三,要认真总结干部教育培训的经验,努力把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成果转化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实效。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5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投入远程教育建设工作

社区党总支、居委会根据上级安排,把远程教育列为小林社区重要议事日程,集中精力抓好社区远程教育的建设、施工工作。首先成立了小林社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程卫根为组长、刘金根为副组长、曹小燕、唐明祥为ab岗的村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总支书记总负责,亲自抓,主任集中精力具体抓,各工作人员协力配合的格局。其次,及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精心布署,分组负责、并签订了工作责任状,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第三加大远程教育宣传工作力度,利用大小会议、村务公开栏、张贴标语等向群众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加强管理,逐步建立远程教育管理机制

站点建好后,为加强对远教站点的管理,使之有人管、管到位、有成效。本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一系列的工作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设备管理使用制度》、《远程教育学习制度》、《电教片播放制度》、《管理员工作职责》等,要求严格按制度办事,发挥制度保障作用,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工作能正常、有序地开展。在搞好制度建设的同时,对远程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使他们能胜任远教设备的维护、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节目的播放等工作。

(三)结合社区+实际,认真抓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

为切实做好各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使远程教育的学习培训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干部经济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提高远程设备的利用率,本社区把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日程,落实远程教育各项工作措施,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规划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方法和步骤,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强化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工作。

由于我社区的远程教育工作,社区党总支、居委会高度重视,工作措施有力,领导到位,责任到人,远程教育学习培训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广大党员干部能及时学到实用的经济科学技术,普遍反映较好。

三、教学工作有特色

通过远教工作的大量宣传,根据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本着共建共享、开创性地做好站点学用工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针对性的向社区不同群体党员群众定期开展了教学辅导培训工作,充分带动了社区文化体育、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工作的开展。

小林社区于2019年5月撤村建居,以前的村民一下子变成了居民。告别了土地的群众难以适应闲适的生活,纷纷沾染上了的恶习,不仅影响到家庭的和睦,也使社区和谐的氛围粘上了不和谐的音符。社区远教工作人员想到了排舞这个能大众参与文化项目,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生活品质;既能改善民风,又能促进社区工作;既能增进感情,又能融合邻里关系。

排舞,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以个人独享,又可以与团体共乐的舞蹈,适合在广场、社区、公园等场地所开展的活动,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有这个想法的不光是社区里的远教干部,许多居民都在远教意见本上提出了此类想法,所以社区印制了100份征询意见表,发放的妇女手中,并进行了整理,其中88%的人员都支持办排舞班,并表示会来参加。

有了社区居民的肯定,更加坚定了社区远教人员的信心,于是2019年2月1日,社区召集了几个妇女骨干来社区开会,共同制定方案和计划。社区远教人员忙碌在寻找合适场地和邀请隔壁社区排舞老师的工作中,终于在社区南大门找到了一块合适场地,在与物业反复协商后,物业同意将场地无偿提供给排舞队。

2月25日,社区远教工作人员给场地安装上dvd、音响、电灯等设备,硬件全部到位。接下来,社区又召开了一次妇女会议,把排舞的基本要领和文化理念传达给女同胞们,让她们了解健身和享受生活的益处和必要。从而加入到健康排舞的队伍中来。

社区安排了一些妇女骨干来到天都城学习排舞,听从社区排舞老师的要点指导并当场跟从老师学会排舞的基本舞步

2019年3月12日,小林社区排舞队正式成立,由学习归来的骨干妇女领舞,20多名妇女在场地上和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除之之外,这些骨干妇女在忙碌之余还是不断的去天都城学习新的舞步,不断充实壮大排舞队,到6月份,小林社区舞蹈队伍不断壮大,只要天气状况好,在社区南大门每天都能见到该队活动的身影。该运动是社区为群众搭建的文艺舞台,让全社会形成关心社区群众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在活动中也逐渐创立自己的活动品牌。每当夜幕降临,三三两两的社区居民就聚在一起,舞蹈早已不是女人的专属,新加入的男人们也跳的不错。

至今,小林社区排舞队走过了10个月的进取历程,这其中汇聚了社区远教人员的辛勤付出,也凝聚了社区居民鼓励和支持的信心,只要我们有信心,小林社区排舞队必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四、下步工作思路

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一项永久性的工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居民长期得实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抓好远程教育工作,特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一)增加对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资金投入。远程教育管理、运行经费不足,我们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增加对远程教育的投入,确保远程教育能正常运转,保证党员干部和群众科技培训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网络方面的协调工作。一方面与上级远教办加强联系,取技术上的支持,在设备安装、调试、养护、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得到帮助。

(三)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有关电脑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培训,使管理人员能胜任远教设备的维护、教育资源的收集和教学节目的播放等工作。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6

近几年来,奉贤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坚持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服务经济为宗旨、面向市场为导向,立足提高我区人力资源素质,积极推进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不断加强知识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社区教育,为奉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奉贤区职成教育的现状与概况:

*年,全区有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校、培训机构共58所。其中教育局直属的有2所(成教中心、奉贤中专),乡镇成校7所,市老年大学奉贤分校1所,部门、行业(企业)办学3所(工业技校、农业技校、职工培训学校),社会力量办学45所。事业总量达到了286138人次,比上年净增了9万人次。而且办学层次正在高移、重点比较突出,同时又基本形成了多元化、多规格、多样化的局面,体现了职成教育多功能的特点和直接有效,以及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有13476人接受了学历教育和文化基础教育,其中接受成人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人数分别占了35%和36%;又如:有77774人次接受了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157579人次接受了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这既适应了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又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和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再如:有17277人次老年人接受了教育,占到了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22.05%,这又证明了我区的终身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二、取得的成就与基本经验:

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始终结合奉贤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改革与发展,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开创了奉贤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培训的新局面。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在职成教育工作中形成了一定的经验与特色:

1、办学体制呈现了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巩固和调整、完善以区成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成校为枢纽、以社区及村(企业)办学点为基础的三级办学网络的同时,抓住了*市百所中职校重点建设工程的契机,抓住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抓住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条例》相继出台并施行的契机,着力推进了职成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又在*年取得了质的突破,逐年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自主、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格局。

其一,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部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抓住奉贤产业结构调整和“三个集中”战略实施,调整中职专业设置,瞄准各工业开发区、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崛起,积极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才和劳动者。同时又与*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并且学生证了专业建设,已有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或申报为*市重点专业。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8%的历史新高。

其二,区成教中心的功能建设得到了加强。该校充分发挥了区域内职成教育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其中,电大作为本区高等学历教育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确立,事业规模日趋扩大;整个中心作为政府办学的主导地位得到了提升,成为政府部门加强职成教育指导、管理和服务的中介和桥梁,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客观条件;成教中心还在本区职成教育科研工作、队伍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区域化的有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全区职成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乡镇成人学校的布局调整和功能定位工作进展顺利。结合奉贤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三个集中”的进程,以及“1+2+5”的城镇体系的构建,在以往开展《*郊区成人教育办学群建设的研究》和《奉贤区乡镇成人学校体制、布局、功能的研究》两项课题工作的基础上,区教育局会同各镇政府对新形势下成人学校管理体制、设点布局和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建设的意见。落实了积极而科学的操作举措。目前,这类学校已从原来的16所调整到了7所,并且理顺了由镇政府主办、区教育局主管的体制,调整和优化了管理队伍,明确了集职成教育包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定位,还创造性地探索了一镇一校、总校与社区校区整合的办学管理运行机制,资源组合得到了优化,办学实力得到了增强,常规管理得到了规范,成为农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撑。

其四,部门和行业办学机构加大了社会化、规范化的推进力度。农广校、工技校、职工培训学校、建设培训中心等部门和行业办学打破了部门、行业所有的局限,发挥了各自的资源、专业等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为我区的职工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储备培训和农业服务体系人员继续教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构建开创了新的局面。同时,由于主动参与了社会化培训市场竞争,学员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

其五,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健康发展。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16字方针,加大了对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支持和管理力度,包括:开展了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风采展示和法制宣传周等系列活动;组织了校院长和档案管理员的岗位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办学水平分等定级评估及其社会公示的长效管理机制。与此同时,还会同民政、物价、税务等有关部门,开展了规范登记、常规检查、整改验收、执法检查等工作,使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管理真正步入了法制化轨道,从而有效地遏止了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文化补课等违规现象,有效地遏制了无序竞争,净化了办学氛围。目前,全区这类学校已达到45所,其中a级学校8所,也涌现了一批先进的典型。如:去年我们接受了市教育评估院对a级学校抽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市教委作为样板在全市推广。去年培训约3.5万多人次,占全区成人教育事业总量的12.3%以上,涉及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教育及社会生活类教育等。

2、学习型社区建设呈现了整体攀升的良好态势。

社区教育蓬勃开展。根据市委、市府提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和部署,结合我区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各镇成人学校都加挂了社区学校牌子,建立了由镇党委、政府领导挂帅的社区学校校务委员会,落实了社区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同时,积极扶植了村(居委)的社区教育点,积极培育了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和学习型家庭,从而初步形成了以各种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和载体的终身学习网络,不断满足了广大居民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在大力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中,顺利完成了我区的市政府老年教育实事项目,实现了兴办一所区老年大学和完善南桥、奉城、庄行三所镇老年学校的目标,使老年人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形成了区老年大学为龙头、镇老年学校、各村(居委)老年分校三级老年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老年教育覆盖率和老年人参与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区老年教育实事工程的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市教委、市老龄委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们始终把创建“学习型”社区,提高全区市民的整体素质作为职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头戏。近三年来,全区近60万人次参加学习、进修、培训,老年教育、妇女教育、农民教育、职工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行业培训等教育蓬勃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正在向纵深发展。

目前,全区7个镇都有社区学校,组织全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市民参加各自需要的各类教育,推进成人公益性、娱乐性教育培训,去年社区教育培训达16万人次,促进地区精神文明建设。

3、农民市民化培训呈现了项目与职业并举的良好态势。

立足“三农”高度,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致富的目标,以具体项目为抓手,实施“燎原计划”与“万家富”工程有机结合,广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优、稀”农副产业实用新技术培训,这是我区多年来在农业劳动者教育培训上所形成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根据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改革和发展这方面的教育培训又是职成教育必须研究、探索的一大课题。由此,在继续以各镇成人学校为载体,落实了18个技术培训与推广项目的同时,依托区农广校,实施了区府的万名农民培训实事工程,其完成率达到了143.1%,其内容也转到了以绿色农业、高效农业为重点,并使千余人获得了绿色证书。在此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大力兴办了农民职业储备培训和就业转移培训,接受培训的农民达1.5万人次。

为了使这项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实效化,从而实现以教育支持来加快农民市民化的进程,岁末年初时,拟定了《奉贤区农民劳动力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及其《操作规程》,明确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训项目指向和以提高就业能力、就业率为目标的培训要求,并落实了办公室和具体人员。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职业学校教育和社会化培训机构为抓手,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办学,坚持以“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为主,让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待岗、转岗社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就去年各镇成人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

4、职成教育两级管理、三级办学网络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区、镇两级政府管理全区职成教育,加强规划、指导、督查等职能,发挥主导作用。区、镇、村(居委会)三级适应市场自主办学,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奉贤中等专业学校的内涵建设和发展又有新的起色。该校作为*市现代化、示范性的中等职校,顺利通了*市百校重点建设的评估和部级重点中专的复评,并积极开展了*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活动,真正成为了我区,乃至*职教领域的一个亮点。同时又与*工会管理干部学院等高职院校成功进行了办学合作,为向高职延伸奠定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更值得指出的是,该校注重教育质量,打造品牌优势,*年有效控制了校外办学点的参与力度和规模。南桥江海成人学校、奉城成人学校和庄行成人学校是*市示范性乡镇成校,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和特色专业。

5、深化教学和科研改革呈现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的良好态势。

组织开展了职成教育系统的第*年教学论文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各职、成校深化教学改革和开展教学科研的自觉性、积极性,而且为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抓手,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尤其是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搭建了舞台。

更为可喜的是,开展聚焦到职成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开展了国家教育规划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成职教科的《支持教师多元化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成教中心的《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区域化管理机制的研究》、奉贤中专的《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和南桥镇成校的《成人学校专职教师一专多能的策略研究》的结题工作。

三、职成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目前,我区职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奉贤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刻转型实际需要相比,无论在培训观念、组织管理、考核评价还是在资金投入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差距,与奉贤基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区域层面上的统筹管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乡镇成人学校的发展水平不均衡,现代化程度不高;农民市民化培训和弱势群体培训缺乏支持氛围和支持力度;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层次、专业、结构布局尚欠合理,办学的社会氛围并不宽松;等等。

1、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职成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行业垄断控制性办学制约整体发展,政府部门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发展职成教育缺乏宏观性、科学性。区成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统筹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的综合性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镇成人学校建设明显薄弱,发展水平不均衡。镇政府应承担职责与义务不尽到位。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后,仍有1所(青村)成人学校没有解决独立建制问题,各成人学校的编制问题还没有落实,4所(金汇、青村、四团、柘林)成人学校设在社区,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不便。

3、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设备欠缺严重,简陋陈旧,难以适应高新层次的成人继续教育和中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4、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培养、培训规划不健全。各镇、委、办、局都应对本部门人才培养及干部培训作出规划,但不少部门缺乏人才意识和培训措施,甚至无规划,人才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极为淡薄。

5、职业技能教育、就业再就业培训与现有企业用人制度不适应。企业为降低成本,不规范用工,无证上岗,明显降低企业员工素质,但又缺乏有效劳动监察。不少企业忽视在职职工的培训,根据国家规定的职工培训经费不在成本中提留,即使提留挪作他用,企业开展职工培训摆不上位置,而有关职能部门又不对企业的职业教育经费作审计监督。“劳动准入制度”推进缓慢。

6、职业技术等级培训与技能考工考核关系没有理顺。培训面难以推开,缺乏开展社会化培训、专业化技能等级考核的良性循环机制。

7、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未摆上重要位置。尚处在自发状态,缺乏部门协调配合与综合管理。

8、全民学习尚未得到社会响应,整体提高市民素质未受到一些领导、部门的重视。终身教育理念缺乏社会舆论导向。

四、对策与措施:

1、正确树立“科教兴区”、“人才强区”战略观念。各级领导、部门及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职成教育在全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在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发展新型工业、实现城市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等都得依靠职成教育,发展职成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区政府应将各镇政府、职能部门的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年终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之一。各镇政府、各委、办、局职能部门必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切实落实培养、培训措施。各部门要有专(兼)职分管教育领导和办学干部,加大对企业、行业职工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的指导和督查,扎实推进人才的培养和干部职工素质的提高。

2、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多方参与、区镇分级管理的全员教育管理体制。建议将原来的区成人教育委员会更名为奉贤区职成教育委员会(由区教育、劳动保障、人事、财政、计划、经济、建设、商业、农业、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及部分行业、集团企业参与),研究解决职成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其职能和协调面。各镇建立相应的成人教育协调机构——镇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委员会。

3、切实加大职成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据国家规定的经费渠道,必须确保:

(1)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成人教育经费,须有权威合法部门提取后全额划拨成人学校使用,年终必须审计;

(2)全区成人教育经费(沪教委成95第01号文)规定按常住人口(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每年1.00元,针对奉贤人口现状及成人学校培训面,应按全区总人口计拨。同时,根据镇成人教育开展状况,镇财政应以1:1配套安排成教经费;

(3)农村教育经费附加中的20%应用于成人教育发展;

(4)每年均应安排职成教育专项(重点项目培训、重大工程)经费;

(5)社区教育为公益性教育,必须有政府适量、稳定的资金投入来保障开展培训;

(6)区、镇政府应安排部分经费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4、进一步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重点建设好部级、市级标志性重点中专,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创新,调整职成专业设置,不断满足奉贤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坚持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并重,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机结合的办学路子,加强与完善区成教中心建设,筹建区社区学院。充分利用区域内大学园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职成校与各高校的协调与沟通,搭建“双向互动、交流合作”的培训平台,引入高校先进办学理念,延伸培训领域,拓展培训空间。使高校的师资、设备、人文环境、办学理念等优质资源在推进全区职成教育中发挥独特优势。扩大对外合作办学,使我区职成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5、努力改变镇成人学校建设的薄弱局面。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批转市教委、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郊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尽快转发*年2月区教育局提交给区政府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和管理的请示》。各有关部门要在学校建制、编制、经费、基本建设上给予积极支持。必须进一步明确镇政府的管理职责,加大支持、扶持力度,使镇成人学校真正成为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党员教育基地、科教兴镇基地、社区教育基地。

6、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类学校师资、专业、基地等优势,把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摆到各职成校办学重点内容之一,由学校专业学科为本转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大对社会化下岗转岗人员的技能技术培训力度。区劳动部门可将培训岗位向社会公布,分解培训任务到各镇成人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推开培训面。加强就业指导与推荐,促进社会稳定。

7、要充分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素质教育。从入口关上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培训的原则,组织职成学校加大培训力度,经济、计划、建设、商业、公安、综治等部门联席办公,可试行《奉贤区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证》制度,推动外来务工人员上岗前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业必备技能教育及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确保奉贤劳动大军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7

一、新疆自治区农牧民与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

(一)新疆农牧民的基本情况

1.数量比重大。据新疆统计年鉴公布,截至2008年底,全区总人口213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2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8.3%。

2.增长速度快。新疆农村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从1978年到2008年,农村人口由911万人增加到1029万人,年均增加3.9万人,年均增长0.43%。

3.少数民族众多。新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有13个少数民族。2008年底,少数民族达1294万人,占新疆总人口的60.75%;南疆部分偏远地区可高达90%以上。

4.农户单元变化不大。2008年,新疆农户为236万户,户均人口为5.44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2人,与1978年户均人口持平。

5.收入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是南疆4地(州),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喀什、克州及和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2009年克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00元;巴州增长最快,达到了23.1%;克拉玛依市农民人均收入位居榜首,为7876元;农民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是最低地区的3.4倍。

(二)新疆农牧民年龄和知识结构

2010年5月,自治区农广校对全区1261户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农牧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全区农民受教育平均年数为7.1年,其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3.55%,初中占42.9%,高中及高中以上占32.27%。教育的区域差别依然明显,北疆地区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南疆最低。

2.农牧业从业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全区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呈现明显的老龄化,25岁以下只占到2.46%,25至50岁的占68.28%,50岁以上占24.26%。

3.农牧民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的趋势明显。全区从事种植业的有65%,从事养殖业的有32%,从事其他产业的占3%。同时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12%。

4.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明显偏低。调查中,农民对种植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技能“知道一些”的分别占28.5%、34.6%和33.2%,“不太知道”和“不知道”的占7.7%、8.3%和9.1%。

(三)新疆农村劳动力及其就业的特点

1.农村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据新疆统计年鉴公布,截至2008年底,新疆乡村从业人员为435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2.27%。其中:北疆8地(州、市)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40%以上;南疆5地(州)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总人口64%以上,其中28%从事牧业生产;东疆地区乡村从业人员占农村总人口56%以上。

2.农村女劳动力较多。新疆农村劳动力的构成中,妇女已成为真正的“半边天”,在农田里已成为主要劳动力。目前,在农田里的男性劳动力比例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978年,男、女劳动力的比例是1U0.5,到2008年这一比例降为1U0.8。

3.农村人均耕地面积差异较大。2008年,新疆农村人均耕地面积2.95亩,是全国人均数的2倍多。但地区间分布不平衡,北疆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最高的塔城地区可达18亩以上;南疆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最低的和田地区只有1.68亩,仅有最高地区的1/10。

4.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未变,但行业分布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从事第一产业的传统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乡村劳动力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同时,乡村工业、乡村建筑业、乡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讯劳动力、乡村批零商业劳动力比例在不断上升。与南疆地区相比,东疆和北疆地区从事非农行业的劳动力比例要大。

5.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转移难度大。据统计,南疆喀什、克州及和田三个贫困地区,闲置100余万农村劳动力。由于当地自然条件极其恶劣,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滞后,就业机会少,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增收十分困难,转移富余劳动力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二、新疆自治区农民教育与培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新疆是一个农业大区,农牧民占绝大多数,提高农牧民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援疆的重要文件,为新疆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新疆的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1.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1999-2005年,新疆开展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2006年,农业部与财政部共同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截至2009年底,自治区农广校承担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15.4万人,为农村造就了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青年农民骨干,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2.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4年,阳光工程启动实施以来,农广校系统以“阳光工程”为抓手,开展农民培训。据自治区农广校统计,2004-2009年全区农广校系统共承担9.07万人的培训任务,占培训全区总计划的37.8%以上。

3.实施“绿色证书工程”。1994年以来,新疆在总结试点和借鉴区内外农民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截止到2009年末,全区13个地(州、市)的84个县先后组织开展了绿色证书培训工作,有9.1万农民参加了培训,其中8万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科学种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4.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远程教育培训。新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治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是全区唯一一所面向农村、面对农民进行远程教育培训的机构。目前,全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培训网络,拥有1所区校、12所地(州)分校,91所县(市)分校,92个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47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区农广校体系共有专兼职教师和办学人员3000多名,新疆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体系已成为全区农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新疆农广校围绕自治区四大基地六大产业的建设与发展需求,以农民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广泛采取农民科技书屋、农村“大喇叭”开展“三进村”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

新疆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开设有种植、养殖、农业经济管理、农业工程专业,以媒体教学和面授辅导两种形式为主,通过短期培训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专业技能。截至2009年底,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458万人次,其中有11893人取得了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累计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13万人。媒体教育和培训主要采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录音、录像、VCD光盘等。组织翻译制作声像教材207种,翻译维、哈语教材60种;在37个县(市)分校建立了农业科技音像资料库;在272个村镇建立了农民科技书屋;在62个地、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农业实用技术节目;在全区建有132个卫星终端接收站;在931个村建立“大喇叭”广播站。

(二)教育培训取得的显著成效

1.初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目前,新疆自治区独立建制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6所,省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1所,县级以上农业广播电视学校91所,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101个,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970个。共有农业科技、教育、推广人员31799人,初步形成了全区自上而下的以农业教育、科研、推广单位等为骨干,多部门相互配合,科技、培训、推广等环节相互衔接,以县乡为重点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2.建立了一批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一是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在全区建立了28个农业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二是加强全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育才兴农示范校”建设,共建立132个卫星终端接收站,加强了基层农广校教学设备和远程教育设施的建设。三是加强绿色证书教育示范县多媒体教学设施建设,提高了培训质量。四是进一步改善乡镇农民科技培训基地的条件。

3.初步形成了农民教育培训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是初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管理运作机制,很好地协调了农业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关系,使有关方面形成合力,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很多地(州)、县(市)都把此项工作列入工作议程,作为目标考核任务来完成,明确提出了培训工作的计划、内容和要求,将各项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与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和鉴定,发给农民职业资格证书。

4.出台了一系列农民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近几年来,在开展系统性、规范性农民岗位资格培训方面,颁布了《新疆绿色证书制度管理办法》,制订了21个绿色证书岗位规范,与区财政厅、区团委共同制定了《新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管理办法》、《新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操作规程》,还制定了《新疆农广校媒体资源使用管理办法》、《新疆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等,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逐步建立了具有新疆特色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并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为政府行为,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三)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疆的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全区的农民教育与培训仍不能满足未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实用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不断学习科学技术的要求,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农民教育与培训发展的因素。

1.认识不到位。由于社会轻视农业和农民教育与培训的观念仍然存在,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农民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意义,许多地方还没有把农民教育与培训列入议事日程,而把农民教育与培训当作软任务,认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目前,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农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机制不健全。目前,只有天津市、甘肃省正式颁布《农民教育培训条例》,新疆自治区至今还未把这项工作列入计划。由于投入、激励、监督、竞争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地位、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3.经费投入不足。全区农村劳动力有435万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35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82%,农民技能培训任务十分繁重,但农民职业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一是没有稳定的投入渠道,未列入国家和各级财政预算,使一些地方难以开展农民教育与培训工作;二是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整个系统财政只拨付工资,无事业经费。许多基层农广校经常为农民教育培训缺乏经费而苦恼。

4.体系不完善。全区虽然初步建立了农民教育与培训体系,但体系的运行机制、组织协调、统筹规划、培训网络、师资培训、条件建设还不健全,直接影响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的合理利用,难以发挥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整体综合效益。

5.办学条件较差。全区农广校系统的办学条件、校舍建设、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媒体资源开发的条件较差。

三、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积极培养新型农牧民

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到2015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区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民素质提高仍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不断加大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力度,才能满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全区农牧业现代化目标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优势和特点,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积极培养一代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牧民,适应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

(一)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出台支持政策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新疆农民教育与培训体系工作的领导,专门制定全疆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到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方案中,狠抓工作落实。要积极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立法建设,以法律形式明确政府、培训机构、社会组织和农民的权利义务,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新疆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实际情况,及时出台有关政策,明确农民教育培训的办学定位、办学经费、办学规模、办学环境和必备的办学条件,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开展。

(二)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确保实现规划目标

农民教育与培训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必须依靠各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目前由于人员和经费投入不足,对农民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缺乏应有的力度。因此,自治区发改委应每年设立一定数额的新疆农民教育与培训财政专项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下转41页)(上接14页)主要用于新疆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办学条件、校舍建设、教材开发、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教学媒体资源开发和专兼职教师待遇等经费开支,并给予支持和保证,确保农民教育培训规划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重视民族语言的开发和利用,努力提高农牧民教育培训水平

新疆地域广阔,少数民族众多,农民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民族语言教育培训资源极度缺乏。因此,随着自治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基层少数民族农牧民急需本民族语言、通俗易懂的特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资料。为了宣传、推广新疆特色农业实用技术成果,增加农牧民收入,稳定农村社会,急需翻译、制作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和资料,努力提高全区农牧民特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整体水平和质量。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8

为做好一年一度的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工作,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现就做好**年全县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全县中小学(含幼儿园)在职教职员工。

二、培训形式与时间:

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分两级进行。一级培训参加对象为全县现任校级干部(含校长助理)和县教育局机关、学区全体干部,由县教育局统一组织举办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学习会,时间为8月24日一天,学习活动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二级培训参加对象为全体教职员工,由学区、学校自行组织,时间为8月28~31日,集中学习不少于3天,具体时间可由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掌握。

三、培训主要内容:

1、学习政治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我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优质发展之策,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2、学习教育政策法规。组织教职工学习贯彻《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办法》,进一步学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重温《教师法》、《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充实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更好地依法治教、以德治教。

3、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组织学习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各级各类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

4、组织开展“面对现代家庭,我们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专题研讨活动。继续开展“爱与责任”教育和“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的读书活动,提倡每所学校给每位教师赠送一本书,引导教师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科学及人文素养。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及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各学校要组织开展“面对现代家庭,我们怎样做一个好教师”专题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

5、学校自选材料学习。

四、几点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学区、学校要加强对培训学习工作的领导,把师德培训作为暑期重要工作抓紧抓好。要认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学习计划,做到内容落实、时间落实、人员落实。

2、加强考核,形成制度。师德培训结束后,学校要对每位教师进行考核,根据温教师〔**〕29号文件精神,师德培训考核合格可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6学分,各学区、直属学校统一将师德培训考核表按进修学校时间安排上报审批学分。各校要继续完善暑期师德培训形式,把暑期师德培训与校本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常抓不懈,与时俱进,形成特色。县教育局、学区要通过听汇报、看材料等进行抽查,各学区、学校要严格过程管理,整理好培训计划专题辅导报告、考勤登记、考核试卷、总结等材料。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9

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为了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模式、途径和方法,以便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和有效机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农委决定2013年在全市较大范围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其试点工作方案如下:

一、试点区县

经区县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市农委主任办公会研究审定,万州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荣昌县、潼南县、丰都县、忠县、开县、巫溪县、秀山县、石柱县为市级试点区县;黔江区、巴南区、武隆县为农业部试点县,在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同时,完成市级试点任务。

二、培训任务和要求

培训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要在总结过去几年农民培训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思路和办法措施,使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培训的管理更加规范化,探索新形势下职业农民培训的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

培训试点突出专业、就近办班和实训的培训特色,以提高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农业生产专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政府办班培训为主,探索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的途径和机制。全市2013年试点工作培训任务1万人以上,其中试点区县培训完成8200人(不包括农业部试点任务和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培训任务);农机专项集中培训500人;市高等职院校承担培训1200人。

(一)试点区县培训

1.培训对象。试点区县按市农委下达的试点培训任务和培训办班的要求,及时落实具体的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家庭经营以农业为主,本人就业为农业生产(种植业或养殖业),即全年80%左右劳动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且原则上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一定文化基础和年龄50岁以下的农民,本人自愿。重点以种养业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为主。

2.培训办班。以同一产业办班和尽可能方便受训的农民为原则,原则上凡能进乡(镇)或村按一个村或几个相邻村或镇办专业培训班的,都应到村里或镇里利用农民田间学校或中、小学等场地办班培训。若某些培训班培训对象分布于试点区县各乡镇的,亦可考虑在试点区县某地集中办班培训。

3.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培训。试点区县培训新型职业农民,采取政府主导,以办粮油、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保供给的种养业专业培训班为主;同时,鼓励围绕有关区域性特色效益农业,开展政府与龙头企业的联合办班,培训与龙头企业密切联系的生产基地的种养殖大户,以推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为目的,实现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紧密合作共赢,如:烟叶生产、蚕桑生产、某一特色水果生产等。龙头企业参与合作办班,承担培训费用的约1/3,政府承担的培训经费不低于2/3,培训方案由试点区县农委与龙头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共同组织培训,共同监督。

4.培训内容、方式、时间。培训以提高受训者农业专业生产技能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促进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培训内容和方式应针对受训农民的特点,适应农民的需求。培训时间为10天,每天净培训时间不低于6小时,可一次性培训,也可根据专业性农事季节的需要和特点分几次完成。(1)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培训种养业专业生产有关的科技知识、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防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技术等,采取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结合的课堂授课为主,教与学互动式讨论、答疑为辅的方式培训。培训时间约占总培训时间的30%。(2)农业经营管理培训:主要培训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农产品市场营销与物流方面知识、农业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等,课堂授课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的案例分析。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30%以上。(3)实作训练:在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基础上,开展技能操作实训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经营管理问题的实践培训。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30%。(4)座谈讨论和培训考核、技能鉴定:所占时间为培训总时间的10%。

5.培训机构及师资。培训工作由试点区县农委组织实施和管理。具体的培训机构可以是试点区县的农广校或其他具有职业农民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提倡通过竞争机制由区县农委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的师资应充足,应具备有与培训课程内容要求的专业和中级以上的专业职称,并且熟悉农村、农业、农民情况,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育培训农民的经验。承担技术操作培训的可以是农村土专家和经营管理能人,其师资条件可适当放宽。区县师资名册应报市农委领导小组审查备案。同时,市农委将从有关单位选择确定一批师资,以支持有关区县开展培训工作。

6.培训教材。今年试点工作暂选用以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新编写的有关专业教材为主。各试点区县结合培训班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培训辅助教材。在总结培训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适当时候,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再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保证职业农民的培训教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规范性和专业全覆盖。

7.经费安排。市农委按培训农民每人补助1500元安排,主要用于培训农民生活、住宿、交通补助、培训教材、教具、考察实习等费用开支,讲课补助等。

(二)农机专项培训

由市农机校和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共培训500人。受训对象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农民;培训内容为农机作业操作技能、农机维修养护技能、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管理知识等,时间10天;培训补助经费按每人1500元安排。由市农委农机综合处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

(三)市涉农院校培训

分别由西南大学及其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市广播电视大学、市农业学校、市农广校承担培训任务,共培训1200人。

1.青年农民创业培训班:由西南大学培训中心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初高中毕业返乡青年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等,由各区县农委、团委组织申报、推荐,市农委审查备案,培训具有农业种养业、加工业创业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本领。

2.畜牧重点养殖大户培训班:由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承担培训50人,对象为荣昌县重点畜牧养殖大户(养殖场)或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养殖、疫病防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为目的,由荣昌县畜牧兽医局组织落实人员,并与承担培训任务学校共同制定培训内容和方案及监督措施。

3.农业生态旅游经营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由市广电大学承担培训100人,对象为从事农业生态旅游经营的农民大户,培训以规范和提高经营服务水平的内容为主,各区县农委协助做好培训对象的申报、推荐工作。

4.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班,共850人:一是由三峡职业学院承担在万州片区的区县办班培训200人;二是由市农广校与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在潼南、璧山、铜梁三个重点蔬菜基地县培训200人;三是由市农校在丰都县、酉阳县、石柱县等地培训300人;四是由市农广校承担在江津区、万盛经开区培训150人,培训对象都为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大户、农民示范性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等,以培训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为主,提高生产技能和经理管理能力为目的,由相关区县组织申报、推荐并参与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以上四种类型培训班,培训时间为20天(每天培训净时间不少于6小时)。培训经费按每人4000元安排。培训机构制定方案报市农委审查同意后实施。

5.培养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班: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三峡职业学院、市农校等涉农院校在读学生中选录100人,每所院校录取人数不少于20人。目标为农业企业培养既熟悉农业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又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实用性高级管理人才。选录的条件是:在我市涉农院校就读种植、养殖类农业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高职二年级学生(原则为高职专科生),重庆籍学生,原则上出生农民家庭,学习较优秀,在校表现良好,能吃苦耐劳,有到农业企业去工作或创业的意愿,学生自愿申请,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市农委核定。培训在不影响院校正常教育管理的前提下,组织录入学生研修与管理和农产品市场营销有关的课程3~4门,采取自学加辅导加到农业企业实践研修、实训的方式培训,在每个学期中对每门课组织辅导1~2次,每次1天;在假期,先集中培训3~5天,然后带着学习目的安排到有关企业实习研修,于学校开学前再集中约2天左右开展座谈交流讨论式培训。录取的学生,每个月由市农委补助100元学习、生活费,一年1200元(含实习保险费),学习资料及培训费用由市农委解决,并对所在院校按一年每个学生安排日常管理及协助培训经费补助500元,今年100人的培训计划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专项经费中预安排50万元。学生毕业时,经组织考试考核,合格者由市农委颁发“农业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结业证书”,并根据学习情况、个人潜能情况向有关农业企业推荐,经双方选择进农业企业工作。100名学生整体为一个大班,由市农广校一名领导担任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日常联系和管理,组织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每个院校的学生(20名以上)为一个小班,同一专业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校落实一名同志做好日常管理和上下联系相关工作。

(四)培训管理与考核

1.培训管理责任。分别为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试点区县农委负责培训试点工作的管理责任,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试点结束后的总结。

2.培训过程监管。由试点区县农委和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对区县培训班、市集中培训班派员,对各培训班全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重点监管参加培训的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等,建立培训日志记录和检查登记、资料归档制度,作为查验和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

3.建立培训效果双向考评制度。一是对培训对象的考评。主要考核参训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在培训结束时,进行农业专业职业技能鉴定,对达到专业技能标准和职业农民标准的,分别发给农业专业职业技能证书和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书。二是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的考评。在培训结束时,由各区县农委组织,培训过程中专项监督人员参加,参考培训过程中相关记录资料,由全体参训人员和乡镇、村领导代表等参加评分,同时通过开展电话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对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和教师完成任务情况及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测评。考评结果作为是否全款兑现培训补助资金的依据和是否继续承担培训任务的参考。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和受训农民的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另文下达各区县参考。

三、认定工作试点

(一)制定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由市农委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在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经广泛讨论、征求方方面面意见后制定现阶段重庆市各类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条件、标准和认定工作程序。

(二)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及认定程序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后,组织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开展认定试点工作。各试点区县选择有代表性的乡镇1~2个,按统一部署和要求有序开展试点,认定证书由市农委统一制作。市农委将安排一定的认定试点工作补助经费。

四、培育机制探索

培训是基础,培育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时间,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事关未来农业是否科学、稳定、持续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是否顺利推进。在试点工作中,要发挥各试点区县的创造、创新作用,探索有利于重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各区县在试点工作中,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研究一套培育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行动。一是要对职业农民,加大现有扶农惠农政策的协调兑现落实力度,该倾斜、可倾斜的政策要倾斜;二是要积极主动研究更有针对帮扶职业农民的政策措施,形成培育职业农民队伍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激励机制;三是要对职业农民的长远教育培训工作尽快研究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规划和工作计划;四是要将职业农民作为农口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区县和乡镇农业科技人员联系帮扶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五是加快农民技术员职称和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的评定工作,并制定能更好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在今年试点工作结束时,要在认真总结各区县试点工作经验和进一步调查研究基础上,拟制定全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指导性意见。

五、组织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市农委成立以夏祖相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刘启明副主任为副组长,市农委计划处、财务处、科教处、粮油处、畜牧处、水产处、特经处、蔬菜处、审计处、监察室等相关处室和市农广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农委科教处,由科教处处长担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试点工作进行领导,对试点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给予及时协调、解决,对试点区县的工作,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各试点区县根据自身情况相应成立相应的机构,以保证试点工作有组织有领导的有序开展。

社区教育培训总结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据,坚持把社区教育实验纳入区域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建立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基层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大力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率先将我区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区。

二、总体目标

以创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契机,通过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社区成员及时更新学习观念、增强学习需求,积极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的学习型社区;以整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途径,通过开设各种类型的社区学校和相应课程,积极构建以终身学习为标志的社会教育体系,为社区居民和新市民提供广泛多样的学习机会,使全区公民素质得到整体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努力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

三、具体目标

(一)深入实施教育社会化工程,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不断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

(二)大力发展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实现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筹、衔接和沟通,基本建成“纵向以三级社区学校为主体、横向以各类教育指导中心为指导”的社区终身教育体系。

(三)积极运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标志的现代化教育学习手段,深入开展旨在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多形式、多途径的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实现学者有其校。

(四)深入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提高各类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的程度,积极服务社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社区教育基础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特色、教育功能完备的基地群。

(五)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小区(居委会、楼组)等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区教育网络。

(六)通过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实验,社区各类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区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教育需求,切实形成特色鲜明、科学高效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真正构建全员、全程、全面的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力争在全市郊区(县)中率先建成学习型新城区。

四、主要任务

(一)建立与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区、镇街两级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

(二)积极完善区域社区教育网络,形成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以各级各类社区学校、成人学校为主体,以中小学、幼儿园为依托,以职能部门教育中心为指导,以网络信息技术为现代教育手段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

1.建立与完善三级纵向社区教育网络。

“一级”为区社区教育中心。积极承担“*区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的职能,加大人、财、物各方面的投入,加强与镇街社区的联系,切实抓好社区教育干部的培训、教材编写、指导基层社区学校等工作,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龙头作用。

“二级”为各镇街社区学校。基本实现教育培训实体的“五有”,即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有适用的教育场所、有适应的师资队伍、有实用的市民教材和必要的教育投入,使其在开展各类培训的同时,能指导基层社区学校的工作。。

“三级”为基层社区学校。本着“三个自我”(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积极开展对全体市民旨在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教育培训活动。

2.建设各类指导中心,完善横向社区教育网络。发挥特色优势,逐步建立普法教育、健身教育(医疗保健)、妇女教育、婚姻教育、家政教育、科普教育、休闲教育、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老龄教育等各专项教育指导中心,加快构建在区各职能部门指导下、以专业性教育为特征的横向社区教育网络。

3.构建信息教育网络。加快开发和建设社区教育信息网络体系,逐步试点推广,最终实现社区教育相关部门与各镇街联网。运用现代教育手段,逐步实现网上教育和远程教育,不断丰富和完善社区教育体系。

(三)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四进社区”的有关要求,把教育进社区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全区每年应有8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成人学校、职业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向社区开放。要充分利用社区内已有的各类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并发挥更大的作用。

1.加大教育资源开放的力度。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设施,实现全区范围内相关社会事业的合理布局和资源共享。区教育局在布局规划调整过程中,要安排部分教育资源专门用于社区教育。

2.继续做好每年选派中小学教师和成人教师下社区工作,使更多的教师在基层社区得到锻炼,密切学校与镇街的联系。

3.全区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工作,向市民开放必要的场地和设施,为市民参加教育培训提供服务。

(四)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充分调动和发挥全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干部、职工、全体市民的内在需求。

1.机关各部门要率先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工作,通过持续的学习培训来提高机关整体素质。每年应有5-10%的部委办局创建成为学习型机关。

2.全区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或学习型单位的活动。每年有5—10%的事业单位成为学习型单位,5%的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

3、各镇街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区活动。每年有5-10%的科室和社委会、村成为学习型组织;每年有10%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每年有5-10%的社区成为学习型社区。

(五)以成人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不同类型人群的教育培训。在城镇,面社区成员开展科学技术、生产技能、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切实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和新市民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社区成员的整体素质;在农村,围绕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切实抓好以农村致富骨干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重点的社区教育工作。认真抓好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社区内婴幼儿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等。

1.开展面向社区成员的职业技能与文化生活教育,全年参加各类教育培训达到人均30学时,年参培总人数达到常住人口的40%以上;

2.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每年培训人数达到当年下岗职工数的90%;

3.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活动,与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相结合,培训率达40%以上;

4.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40%;

5.开展针对特殊群体(残疾、特困家庭等)的教育培训活动,学习覆盖面达到40%以上;

6.开展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办好家长学校,使青少年家长满意率达90%以上;

7.开展婴幼儿教育,特别要重视0—6岁散居儿童的教育,使婴幼儿与家长受教育面达到90%以上;

8.组织开展农民致富骨干和经纪人培训,年培训达青壮年人口的10%左右。开展失地农民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全区年培训1500人左右。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区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实验区”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由*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代行实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在区教育局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验区的创建工作。

(二)突出强化区、镇街两级社区教育委员会的职能,尤其是要发挥各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的作用。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要进一步加强对辖区内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及时制订发展计划,切实加强统筹管理,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区委、区政府将把社区教育相关指标完成情况,作为镇街年度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在完成好教育任务和正常工作的同时,自觉接受镇街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协调和安排,充分做好各类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积极参与社区教育。

(三)加强各镇街社区学校的实体建设。“十一五”期间,各镇街要依托成人学校建立社区教育中心,镇政府(街道办)所在地成人学校要按照省社区教育中心标准进行创建,非镇政府(街道办)所在地成人学校要按照市示范学校的标准进行创建。两类创建活动,可采取多种渠道加以解决:一是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将区域内各系统、单位和组织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纳入社区教育中心,以便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二是由区教育局统筹规划、全面兼顾,高起点推进镇街社区学校建设。

(四)扎实、有效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电视、报纸、信息网等多种媒体,向社区居民广泛宣传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基本知识,不断引导社区居民从科教兴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领会建设学习型化社区的意义。

(五)拓宽渠道,保证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区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教育部[2004]16号和苏教职[2003]16号文件规定,足额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并力争做到逐年有所增长;各镇街除安排好社区教育专项经费外,应努力开辟社区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渠道,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赞助,支持市民的自愿投入。社区教育经费要用于增加设备、改善条件、培训师资、开展教育培训及咨询、研究等方面。

(六)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建立*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入开展社区青少年学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七)实现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的“五纳入”和“五督查”:将社区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全区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全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区建设学习型新城区发展规划、纳入区精神文明发展规划;社区教育接受人大代表的法律督查、政协委员的民主督查、区创建学习型城区指导小组的检查指导、区文明办的考核评估和区教育督导室的依法督导。

(八)建立社区教育奖励机制。区政府将在每年的教师节期间,对在社区教育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镇街、社区、机关部门和个人进行表彰。

(九)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社区教育科研工作。与社区教育中心、驻区高校联手,开展理论研究,提高理论水平,推广理论成果。加强与国内外社区教育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十)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与教师队伍。通过选拨、调整与培训,使之能够适应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注意培养社区教育志愿者,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的职能作用。“十一五”期间,由区社区教育中心培训专兼职管理队伍骨干50人以上,专兼职教师队伍骨干达到10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