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篇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篇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9:10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1

(福建省天湖山能源实业有限公司福建·永春)

摘要:企业在努力实现收益的同时,要注重财产安全的保护。保险作为有效的保障性手段,在企业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财产安全保险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定位,如何发挥财产安全保险的保障功能,如何正确对待财产安全保险的管理体系,是当今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财产安全;保险;保障

一、企业财产安全保险的必要性

企业财产安全保险保障的对象比较广泛,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代保管财产,以及特约的金银、古玩、艺术品等。财产安全保险不仅可以为企业的财产安全提供一种保障,也可以为企业经营生产免除一定的后顾之忧,提高企业工作的效益。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趋势而言,财产安全保险是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财务规划的重要因素,需要重点关注。

二、企业财产安全保险现存的问题

(1)企业投保意识不高。在我国,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对保险需求普遍比较被动,一方面源于国内保险业发展较晚,部分制度和管理结构还未完善;另一方面则因为个人或企业的保守意识,不愿意参与投保。如果个人或企业投保意识加强,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产品的完善。因此,企业投保意识不高,是现阶段企业财产安全保险的一个重要问题。部分企业规避风险的方式主要依靠自我防范,不仅增加了风险成本,而且在风险发生时也面临着沉重的负担;部分企业在保险公司的宣传下被动选择了财产安全保险,投保积极性不高,容易造成胡乱投保,并且不能做到持续投保,从而不能真正实现财产安全保障。

(2)财产安全保险制度不完善。企业财产安全保险不是一个零散的、随机的工作内容,而应当是一个有规划的工作重点。然而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财产安全保险的部门设置和人员配备上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部分企业只是在财务部门下设一个简单的单元,来负责保险事宜,而这些负责人员往往并非保险专业员工。公司的基本业务章程也很少对财产安全保险单独强调,并做出具体的规划。现阶段,随着市场越来越开放,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扩大,企业对财产安全保险的管理制度如果还只停留在原有的单一制度上,那么可能会造成企业成本和风险的增加。

(3)保险购买量不足。据相关统计,2011年全国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只有329.6亿元,投保率不足7%。企业财产安全保险购买量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单一险种购买量不足;二是结构性险种购买量不足。大多数企业一般会根据往年事故发生的概率,购买较为单一的险种。保险具有先支付保费后可能赔付的特性,容易使企业当前期望值下降,由此造成企业选择尽可能少支付的购买量和自认为必要的险种,在再三减少保险支出的情况下,使单一险种购买量不足,且购买的险种种类偏少。保险购买量不足,导致企业得不到充分的财产安全保障,一旦风险发生,将会对企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4)保险专业知识薄弱。财产安全保险保障的范围较广,因此相关人员对专业知识的全面了解非常必要。企业缺乏专业保险知识,在购买保险时以及风险发生后的保险理赔等各环节都比较被动,而且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成本和纠纷。大部分企业在购买财产安全保险时,往往是盲目的,即以前购买了什么保险,后面继续购买;保险公司建议的保险,如在财务规划内,就完全加以采纳。而在风险发生之后,大部分企业也是非常被动或者不及时地进行申报理赔,又或者在理赔环节中不清楚具体流程,与保险公司不能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导致理赔不及时、理赔不能达到应有预期等诸多问题。

三、企业加强财产安全保险的对策

(1)提高财产险投保意识。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财产安全保险的重要性。首先,企业应当转变风险管理的观念。自我防范、自我规避、自我弥补长期以来是大部分企业选择的风险处理方式。现阶段,在企业风险更加广泛且复杂,以及保险行业迅速发展和保险险种更加合理化的背景下,企业应该转变风险管理观念,充分利用保险这一力量来规避风险。部分企业认为购买保险还不如自己用于风险管理,其实不然。从长期发展来看,保险的购买相对而言是低成本的。如果发生风险,购买了财产安全保险的企业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且可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因此,企业应该重视财产安全的重要作用,在日常规划中将保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2)加强保险相关制度。企业关于财产安全的保险制度应该进行更加系统化、更加合理化的设置。一方面,企业应该重视机构的设置。在有规划的能力范围内,企业应当设置相关的专门负责保险的部门,对企业财产安全保险做出针对性的年度策划,并对相关人员赋予一定的权限。另一方面在人员的设置上,保险公司应当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并给予一定的尊重和重视。除此之外,如激励制度、追责制度、监督制度等各项制度都可以适当运用于财产安全保险上面,从而能使企业财产安全保险得到更制度化的发展和完善。

(3)增加保险购买量。从整体而言,我国企业财产安全保险购买量是不足的,企业应该一定程度上增加财产安全保险的购买量。首先,企业应该在单一险种上增加购买量。如本来一个单位的财产需要购买100万元的保险金额,而企业选择购买80万元的保险金额,这属于购买不足。因此企业应该参考保险公司的建议,根据财产价值的正确配比,选择足值的保险购买量;其次,企业应该综合考虑企业风险情况,尽可能地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的风险并不能刚好与企业购买的某一个保险险种所对应。企业只有全面考虑自己可能面临的风险,在合理财务范围内,购买较为多样的保险险种,才可能将所有风险的损失降为最小。

(4)强化保险专业知识。企业要想在财产安全保险方面转被动为主动,必须强化自身关于保险的专业知识。在购买保险以前,企业应该积极研究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对财务进行合理的规划,计算出能够接受的最大支出;在购买保险时,企业要加强与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的交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购买需要的保险险种;在风险发生后,企业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及时与保险公司进行洽谈,获得应有的理赔金额,用于损失弥补和恢复再生产。在强化保险专业知识方面,企业首先应当引进专业性人才。在引进之后,企业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并对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有组织的培训,增强整个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四、结论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2

由于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只允许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业务范围和保险的特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具有如下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广泛性

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保费和资本金。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增长速度快,促进了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越来越多,且来源广泛,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金性质的负债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保险定义为:“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从保险的定义可以看出,保险公司的资金主要是来自保费收入,收取保费在前,承担保险责任在后。即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生效后,根据未来保险事故发生与否,决定了是否承担赔付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保费资金具有明显的负债性特点。从保险资金的构成来看,除资本金和总准备金外,其他都属于负债。

(三)对外负债的短期性

从经营范围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除工程险等少数险种有可能保险期限较长之外,其他险种的保险期限都不超过一年;与此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可能的支出将在保险期限内完全明确。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险种的责任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这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大部分在一年内,具有明显的短期性特征。

(四)保险资产的流动性

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成本支出时间的滞后性和金额的不确定性,及负债的短期性,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支出的时间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保险责任的及时承担,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以防止债务产生的财务“黑洞”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或破产。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

从以上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特点可以看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不仅来自于经营的保险业务本身,同时与保险公司的自身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在当前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迅速,竞争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将直接决定公司经营的成败与否。因此,保险公司应该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保证各项债务按时支付。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

资产负债管理,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为针对某类负债产品的特点形成的资产结构,实行业务条块上的匹配;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资产负债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它从整个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出发,考虑偿付能力、流动性和法律约束等外部条件为前提,以一整套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技术,动态地解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匹配问题以及企业层面的财务控制,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性、盈利性及流动性的实现。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管理是通过了解保险公司的业务特点为出发点,进而合理分析其资产、负债,并合理安排资产负债的匹配关系,以保证企业运行的安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财产保险公司实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意义

财产保险风险发生的时点的不确定性和赔付金额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财产保险公司负债发生的时间的不确定性和支付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利用资产负债管理,加强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以合理化解这些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来看,财产险公司经营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好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资产负债管理的好坏。只有资产负债管理做好了,财产保险公司才能保护股东及广大投保人的利益,才能保证国家金融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对公司、行业、社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利益的需要

保险,是一种风险预防和转移的工具,它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一旦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意外损失或约定事件,保险人按约定补偿被保险人的损失或给付相应的保险金额。保险公司财务状况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风险转移的成功与否。目前,财产保险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承保利润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财产保险公司要想充分发挥保险风险转嫁的作用,就必须通过做好资产负债管理,提高资产的盈利能力,以满足广大投保人利益的需要。

2.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主动适应保险监管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保险监管由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偿付能力监管和市场行为监管并重的方向发展,并将最终转变为偿付能力监管。偿付能力的监管,就是要求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外在表现为保险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高于保险监管机构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而实际偿付能力等于认可净资产,认可净资产等于认可资产减认可负债。根据目前保监会的偿付能力监管的规定,公司负债全部为认可负债,而资产则根据资产的风险状况和变现能力按比例认可,保险公司要想提高认可净资产的比例,就必须在实际经营中提高资产的认可率。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将资产配置到认可率高的资产上,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满足监管机构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3.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降低财务风险的需要

财产保险公司积累的资金主要来源是资本金和责任准备金。责任准备金是保险公司为保证被保险人的利益,保证未来能够及时偿付,而从保费收入中提取的准备金。由于保险公司作为经营风险的公司,风险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风险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赔付时间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的安排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提高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财产保险公司有必要通过改造管理流程,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合理提高保险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

4.资产负债管理是财产保险公司改善保险企业经营成果的需要

随着保险经营主体的不断增加,保险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产保险公司的承保利润在不断下降,甚至有的险种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如何合理提高公司盈利水平,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这就要求财产保险公司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合理使用和安排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资产收益率,最大限度发挥资产运用的作用,改善公司的经营结果,提高公司竞争实力和企业价值。

三、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模式及原则

(一)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选择

资产负债管理包括以负债为主导和以资产为主导两种模式。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从负债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根据负债的特点安排资产的期限、结构比例等,针对不同保险产品的负债要求,包括期限、风险、出险频率、流动性等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资产投资组合。以资产为主导的资产负债模式,强调的是从资产的观点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资金运用的情况调整负债结构,也就是针对不同的资产组合,调整产品销售的品种、规模等。

由于目前我国财产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每家保险公司业务增长速度较快,保险的特性决定了保险公司成本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成本的滞后意味着资金的滞留,为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保险公司主要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保险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我国,保险公司应更加关注主营保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原则上要求资金运用满足保险发展和保险负债的要求。因此,在目前阶段,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采取负债为主的资产管理模式,根据保险产品或保险业务的整体风险状况来决定资产配置情况。

(二)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原则

根据保险公司资产的特点,充分考虑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的实际情况,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遵循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充分考虑财产保险行业的特点。

1.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险公司与其他很多公司一样,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总量平衡的原则。就是要求资金的来源与资金运用在规模上的相对平衡和对称,保持资产与负债总量上的相对平衡,这里要求的平衡是资产负债总量的动态平衡。

(2)结构对称原则。结构对称是一种动态的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相互对称与统一平衡,即根据资产负债的期限差异进行布局,长期负债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短期负债用于短期资产的投资,而短期负债中的长期稳定部分也可以用于长期资产的投资,并根据外部经济条件和内部经营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资产结构调整。

(3)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偿还期对称的原则又称资产分配原则或速度对称原则,其主要内容为:资金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来决定,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最好是能保证资产和负债的期限完全一致。

(4)目标替代,总体效用平衡的原则。资产负债管理要求资产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但这三个目标之间是相互矛盾的,安全性越高往往伴随着盈利能力的下降,流动性较高往往盈利能力较弱,但安全性较高。目标替代原则是指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个经营目标或方针上进行合理选择和组合,相互替代,尽可能实现三者的均衡,而使总效用最优。这里的总效用是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方面效用综合构成的。

2.财产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及意外健康险业务,保险期限较短,保险事故发生较为频繁,使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需要考虑如下特殊因素:

(1)财产保险公司负债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的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为保证投保人(被保险人)的利益,财产保险公司的资产必须具备较高的流动性。

(2)险种结构及不同业务的现金净流量。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范围为财产保险业务、短期意外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在具体险种上包括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责任险、建工险等,不同险种由于保险标的和责任范围不同,其风险状况、出险频率及损失可能产生的金额大小也不一样,对赔付资金的需求也不同。如车辆险业务对赔付资金的要求相对其他财产险业务高,因为车辆属于移动的标的,事故发生较为频繁,出险的频率较高,导致赔付的频率也高,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而普通的财产保险业务的出险频率低,但由于保险金额大,一旦发生保险事故,要求的赔偿金额大。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公司的业务结构、险种类别,以保证偿付责任的及时兑现。

(3)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中国保监会通过认可净资产与要求的最低偿付能力的比较结果,来判断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由于保险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偿付能力水平高低不同,对资产的认可率的要求也不同,公司对资产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偿付能力的要求,以保证公司的偿付能力能够满足监管的需要。

四、财产保险公司资产的组成及投资的重要性

从产业性质来看,财产保险公司属于金融服务企业,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属于金融企业。第三产业从资产结构上看,具有固定资产占比相对小的特点,财产保险公司也一样,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也不高。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又属于金融企业,金融业的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积聚了大量的保费收入,对资金运用的要求较高。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投资性资产(银行存款投资)占总资产的比例分别为:人保60.49%,太平洋77.32%,大地74.34%,太平65.7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高,资金运用的需求旺盛。资金运用已经成为财产保险公司中与保险业务经营同样重要的经营活动,客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加强投资资产的管理,关注其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为财产保险公司及财产保险行业整体实力提升做出贡献。

五、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与资产负债管理

目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保费规模增长快,但由于保险主体的增加,竞争特别激烈,承保利润率在不断下降,有的险种甚至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同时,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本身对公司实力的要求高。财产保险公司实力的提高,取决于保险业务经营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这也是符合国际财产保险行业发展规律的。在国外,财产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的赔付率均接近100%,利润主要来自保费资金运用产生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应加强资金运用方面的研究,合理、有效地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和效益,充分发挥保险资金对公司的贡献,提高经济实力。为使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满足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财产保险公司应对公司负债进行深入的分析,紧密联系公司业务发展情况,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品种等。

(一)根据负债的特点配置投资的久期

财产保险公司是典型的负债经营的公司,且其保费资金大部分属于短期负债资金。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安排投资前,应根据保费资金在公司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合理安排投资的期限。在考虑负债资金占比的同时,财产保险公司应预测公司盈利能力,并根据盈利能力的不同及发展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投资组合和投资期限。当预测财产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经营具有盈利能力时,意味着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基本不会动用资本金,公司应将资本金配置到期限较长,收益较高的投资上去;同时根据预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净流量,将盈利积累的资金也配置到期限较长的投资中去,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将日常经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金,配置在期限短、流动性强的资金上,以保证公司履行保险责任的及时性。

(二)充分分析公司的业务结构,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状况、出险频率配置投资

如前所述,由于财产保险公司的产品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保险产品具有不同的风险特点、出险频率及对赔付金额的要求等特点,因此,同一收入规模的公司对投资组合的要求差异较大。如以车险经营为主的公司,要求投资的流动性高;以财产险业务为主的公司,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金额的要求可能较大,一旦保险事故发生,对资金总量要求较大,要求投资的整体变现能力强。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的特点配置投资,合理确定投资组合及投资期限。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大数法则的要求,充分考虑不同险种的出险概率和平均偿付金额,合理分析单一险种债务平均偿还期,进而计算出公司险种所要求的整体保险业务负债的偿还期,并根据偿还期对称的原则的要求,配置投资资产的偿还期限。可以通过计算平均流动率来判断投资配置是否合理,平均流动率等于资产的平均到期日和负债的平均到期日的比值,如果平均流动率大于1,则表示资产的运用过度,应根据负债的具体类别,缩短投资的期限;反之,则说明资产运用不足,应适当提高长期资产的比重,以保证平均流动率维持在1的水平。但在使用平均流动率时,最好对时间进行分段处理,如将期限分为3个月、6个月、1年等,分段越多,计算结果的运用越合理,资产期限与负债期限越匹配。

(三)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选择不同认可率的投资组合

根据中国保监会对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要求,不同资产的认可比率是不一样的,认可比率的不同,对公司实际偿付能力的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法定的偿付能力要求与公司的业务规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财产保险公司在业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公司投资资产的认可率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公司业务的起步阶段,由于公司资本金充足,基本不需要考虑公司资产的认可率,可以只考虑流动性、盈利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去配置投资。但当公司业务规模较大,资本金处于不十分充足的时候,就必须将投资配置在认可率高的资产上。因此,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公司的发展阶段,及不同阶段对偿付能力的要求。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3

大多数女性是家底的资金掌控者,她们的理财能力是否能够得到提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女性理财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话题。

随着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女性已成为引领时尚消费的主力。她们经济独立、懂得乐享人生、崇尚浪漫情调,追求时尚生活。不少女性在繁忙工作之后,或者在家庭生活稳定后有很多良好愿望,她们渴望有一双穿不坏的丝袜,有一块吃不胖的蛋糕,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或有一栋海边听涛的别墅……

然而,女性的浪漫与时尚都是要有钱做支撑的,要想过上好日子,一定要有钱。真正的财女,往往是会花钱、会赚钱,而且会花自己赚的钱。时尚幸福女性最大的特点在于不仅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勤劳赚钱,而且还会有胜人一筹的理财理念与攻略,让财富增值。

合理规划女性财富人生

女性理财贯穿于人生的各个阶段,讲究的是流动性、安全性、高收益等方面的平衡,要根据人生目标设立中长期理财方案。在设计理财目标或做资产配置时,务必要结合各自的年龄段,力求理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一是要留够家庭的日常应急备用金,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做好风险防范,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建立好意外险、健康险、寿险、养老险等的防火墙;三是在家庭的理财规划中,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女美的天性常常会导致消费的冲动,区分想要和需要是理性消费的基础。作为精明的女性,理财要从聪明消费开始。女性理财不是简单的抑制消费,而是理性消费、聪明消费,同时可以满足女性长远的开销和保障需求。

女性理财要学会慧眼识金和用足女性优惠,要挑选出最适合自己和家庭的理财品和消费品,明白投资、理性消费。既能满足对优惠理财品和消费品拥有欲望,又能实现女性终极理财目标。

对女人来说,由爱情走进婚姻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它将影响女性一辈子的幸福和人生,也是理财规划的关键环节,女性在做好理财规划之前,首先要做好婚姻理财规划。但是,女人依靠找到一个富裕的白马王子来改变命运,一般来说是难以实现的梦想,所以女性把希望寄托在男人身上不靠谱。

年轻的女性还必须关注自己的职业规划。作为源头活水,职业规划决定着人生每月现金流的多少,决定着谋生的本领,即使赚的钱不多,但要有自己的事业。它除了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些独立的经济支援之外,还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遇到家庭变故,还可以随时保持养活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女性理财要根据中长期的人生目标建立个性化的投资方案,在严格遵守执行的同时,根据宏观背景不断跟踪调整。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还可以考虑将综合的理财规划交给专业的金融理财机构和理财师来打理。

与银行过招玩转信用卡

对于现代女性来说,信用卡是理财和消费的最佳伴侣。但是,女性对消费的天生冲动会经常导致无谓的开销。巧用信用卡可以帮女性节源生财,而滥用信用卡则后患无穷。

“三八”节期间,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玩起了女性的噱头。多家银行纷纷推出女性专属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限理财产品0.1%~0.3%,预期收益率在5%-5.8%之间。如中信、招行、工行、广发、民生等多家银行都推出了女性专属的银行卡。

目前市面上的女性银行卡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女性主题银行卡,如广发的真情卡等,这些卡针对女性的不同需求,在卡的设计和功能上都做了专门的设计。这类卡还专门围绕女性的话题和理财知识的普及举行女性论坛、理财顾问服务等完善产品链。还有一类,是针对女性客户的联名信用卡,此类卡往往由银行和知名女性杂志品牌、化妆品品牌、特色商家等联名开发,在消费购物时经常会与折扣和会员礼物挂钩。

目前,市场上比较著名的理财产品有工商银行的“珠联币合”两全理财产品,民生银行设计的4类家庭综合理财方案。还有不少理财产品附加了女性健康保险,凡购买产品可获赠保险等捆绑。但大多数女性的风险偏好趋向于保守,因此,基金定投和分红类保险产品也比较受女性青睐。

近期面世的浦发专属理财产品,在投资方向上选择了国内市场具有良好收益性与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存款、回购、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高信用等级的信用债等,投资标的较为稳健,属于比较适合女性投资者的风险较低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据了解,该款产品于3月5日起销售至3月11日,投资者除了在浦发银行网点购买外,还可以通过浦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进行认购,起点10万元。

《金融理财》提醒,专门针对女性而开发的理财产品也是近年来兵家必争的领域,各大银行目前都有所谓的女性专业理财产品。但实际,不少理财产品虽然打着“女性”旗号,但跟其他理财产品相差不大。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看预期年化收益率,要结合自身资金的闲置情况及风险承受能力,建议长短搭配,以实现复利增长。女性信用卡理财要根据资金实力和自身需求选取一些比较适合自己的产品。对于针对女性消费特点的专门信用卡和优惠的活动,只有精打细算的经济女性才可以借此省下一笔,否则,冲动消费过后会为女性理财和家庭理财带来不良后果。

量身定作保险让女性无忧

现代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角色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和提升,既要面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挑战,又要为实现理想而打拼,这一切都需要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心态作保障。此外,女性独特的生理时期——怀孕期、育儿期、更年期还带来特殊的健康风险。女性往往过于顾家,把孩子、丈夫和父母考虑得周周到到,却忽略了自己。针对女性的以上特点,购买一份专为女性量身定做的女性保险无疑是最稳妥也最适合的理财方式。

目前国内市场的女性保险差别不大。出于对女性群体的关注,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专门针对女性客户的保险产品。中宏保险是国内最早推出女性产品的寿险公司之一,其推出的“多彩人生”计划涵盖了身故、重大疾病、原位癌、妊娠期疾病、新生儿先天性疾病、意外整形手术和女性特定手术等方面的利益,为女性朋友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同时具备每三年返还一定金额的功能,深受女性客户欢迎。

对于已经成人但尚未结婚的女性,可能现在还在念书,或者刚刚参加工作。这时收入相对较低或没有收入,首先应该购买的是意外风险保障类产品。以后随着经济能力的逐步提高,以及家庭责任的日益增加,可以考虑购买定期寿险及重大疾病类保险。

对于已经结婚尚未生育的女性,一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家庭责任也日益增加。此时除基本的意外和定期寿险产品外,应优先考虑重大疾病保障,因为重大疾病不分男女,一旦发生对家庭经济打击

50巨大。对于已为人母的女性,一般有稳定的经济来源,有了孩子之后,家庭责任愈发重大。在周全的基本保障之上,仍然应该优先考虑重大疾病保障。在重大疾病保障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专门的女性产品。同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考虑养老保障,如中宏“丰裕年年”具有每月给付、保证领取,身故保障递增等特点,适合已婚已育,保障充足的女士购买。而对于要独力支撑家庭的单身母亲,因要供养小孩责任更重,因此意外、定寿、重疾、教育金(加豁免)等保障规划应当做得更加全面。基本的意外险、定期寿险以及重大疾病保障都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考虑到小孩以后的教育费用,也应该在有能力获得经济来源时为孩子储存一笔教育金,确保孩子不会因为费用而无法接受应有的教育。

把握生命周期与财共舞

女性理财阶段一般可以分为月光族、初婚族、中年家庭族和老年族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财初学阶段,要树立良好的理财观念和目标;第二阶段是理财积蓄阶段,为买房、置业、生子做准备;第三阶段是家庭生活稳定期,在这一阶段女性的家庭、住房和育子等都基本落实,更多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孩子的教育开支;最后一个阶段便是退休后颐养天年。

女性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财方式也不同,有道是:20而学,30而理,40而获,50而享。

20而学,指的是女性理财越早越好。尽管你还是一名学生或者是刚入职者,尽管你还是一位入不敷出的月光族,节流开源、学习理财也十分必要。你可以以记账的方式开始理财,并办一张银行卡,强制自己的储蓄习惯,还可将银行卡交给父母替你保管,让父母监督你的储蓄习惯,该花和不该花自己一目了然,父母的监督也行之有效。

学习理财要学会从四个方面对自己收入与支出加以控制。一是将生活费控制在40%以内;包括房租、交通费、话费和用餐开销,可坚持早、晚餐自己下厨,和朋友合租,省去了一部分花销。二是学习充电费必不可少,至少有10%的预算;可经常买一些提高个人修养的励志书籍,或者是投资理财类的实用工具书。三是要以储蓄加法方式积累财富,无论收入多少都要将20%的收入存入银行作为备用。四是可用30%的收入学习投资,买保险和做基金定投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30而理,指的是不让钱躺着睡觉,要学会让钱生钱。30岁是女性初建家庭时期,这一时期的理财不仅要有规划,而且还要有自已的特色。夫妻间应该崇尚财务自由,各自拿出工资的50%作为家庭公共财产,剩下的各自自由支配。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敢于追求稍高收益的投资,让资产进一步增值。

除留3个月左右的应急生活费外,其他资金全部可考虑投资。自由支配的50%做保障性投资,购买一份重大疾病保险,20%做基金定投,获取稳定收益,作为即将出生的宝宝的教育金。剩下30%可做一些固定收益类的低风险投资,比如购买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或者买分红险,其余的小部分做一些风险较高的投资,如股票或贵金属。30岁女性都有看K线图,玩网银的时尚与习惯,随着今年a股市场回暖,适量参与a股投资可能会有不错收益。

40而获,指的是女性通过理财到40岁时要有所斩获。这一阶段的女性孩子渐大,收入递增,房产落实,可以从孩子、票子、房子、车子等多方位考虑,稳扎稳打理财。固定收益和长线投资比较适合于这一类女性。如果经济和精力允许,可以尝试贵金属方面的投资,做黄金、白银的(t+D)投资,以赚取恒定收益。如果操作方面有难度的话,可以委托专业理财人员,或者自己用少量资金慢慢尝试,熟悉后再进行固定投资。

总之,这一阶段的女性理财要依据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清楚自己的投资偏好,让投资成为一件快乐的事。理财要快、准、稳,力求实现三口之家的收益最大化。既要保证一家三口有备无患,配置好相应的保险;又要利用闲钱做一些恒定收益投资,让家庭生活更宽裕。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4

关键词:财产保险;盈利模式;可持续盈利

一、我国财产保险行业现状分析

财产保险是保险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财产保险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保费收入快速增长,财产保险密度和深度明显提高。据中国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544.4亿元,同比增长16.4%,2015年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8423.26亿元,同比增长11.64%,2016年1-8月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030.48亿元,同比增长8.73%。从长期来看,财产保险行业仍会保持高速的增长。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我国财产保险业基数相对较小,未来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二是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规范,产权制度日益明晰,这为我国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三是个人资产的持续增长为财产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购买力保障。然而在当前,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由于诸多原因,正面临经营利润空间变窄的不利处境。因此,加强对其盈利模式的分析探讨显得尤为必要。

二、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盈利所面临的困境

(一)承保业务盈利水平低

首先,保费充足率普遍不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致使财险公司间进行价格战,随意打折销售,使保险精算出的产品定价失去了原有的盈利能力。其次,高“返还”加大了公司成本。由于市场恶性竞争,财险公司出于规模扩张的压力,在业务拓展过程当中将手续费等费用“返还”作为承保业务的交易筹码,最终加大了公司的成本。再者,保险营销手段单一,从目前财险市场来看,简单粗犷的营销模式对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瓶颈。最后,对于赔付风险掌控不严,内部存在成本黑洞,也阻碍了我国财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投资活动收益率不高

财险公司投资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投资证券、房地产、固定资产租赁、参资入股获得收益等等方式,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所以财险公司投资活动相对较为谨慎。也正因投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投资收益率普遍不高,故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

(三)行业基础设施不健全严重地制约着可持续盈利能力

行业基础设施状况不仅影响保险公司对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也影响整个市场运行成本。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行业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滞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欺诈现象致使交易成本高,削弱了整体盈利能力。其次,后援运营的专业化分工不发达导致经营主体尤其中小保险公司运行成本过高。最后,市场退出和淘汰机制缺失,导致过度竞争,助推了整个行业经营成本的加大。

三、我国财产保险业可持续盈利的影响因素

影响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盈利的主要因素,可从专业技术层面、自然环境层面、社会经济层面加于分析。1.专业技术层面第一,可持续盈利取决于正确的增长策略。只有增长可持续,且与自身资源保障、风险控制能力相适应,才可长期盈利。不顾质量、成本的盲目增长会带来巨大潜亏风险,损害可持续盈利能力。2015年产险业务赔款4194.17亿元,同比增长10.72%,赔付成本还是相对居高不下,财产险业内的“一年发家、二年发财、三年亏损”“三年怪圈”现象就是最好例证,可见在增长的决策上应慎重。第二,可持续盈利须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其他企业是先确定成本,后通过出售产品或服务实现收入。而产险公司与其正好相反,保险业是先实现收入,后确定经营成本。因此在收入既定前提下,产险公司实现承保盈利的关键因素是成本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越强,公司承保盈利能力就越高。例如,平安产险坚持内涵式、精细化的发展道路,在为客户提升优质服务的同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制度,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改善经营品质,有效降低经营成本。2016年前三季度,平安产险实现净利润105.07亿,综合成本率94.9%,在风险筛选和成本控制有保证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和品质的均衡发展。第三,可持续盈利还要具有较高的现金流管理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要想可持续经营,提高投资盈利,就必须保持现金流稳定。在投资收益率既定前提下,可投资现金流越多,投资收益就越高。为此,必须强化应收保费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收付效率,这样才能提升盈利能力。此外,产险公司投资不同于寿险投资,在资金期限相对短,现金流稳定性相对差的基础上,要获取好的投资收益,关键在于强大的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是决定投资收益率高低的核心因素,同样的投资环境和可投资的现金规模,投资管理能力高,投资盈利能力就强。2.自然环境层面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如2010年五省罕见的旱灾、玉树地震,2008年百年难遇的雪灾、汶川特大地震,这些灾害一旦发生,造成损失是巨大、惨重的。2008年,受巨灾影响,财产险赔付上升较快,全年赔付支出1418.3亿元,同比增长39%。可见,巨灾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影响最大。突如其来,造成巨额的损失,这会造成财产保险公司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提取不足,使保险公司出现亏损,有时是巨额亏损。而财产保险的原理是基于大数法则,即通过大量数据样本可以精算出来的一个概率。因此,考虑保险公司的盈亏,有时要从稳定经营的角度对准备金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达到可持续盈利。3.经济社会层面可持续盈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保险业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的功能越来越强。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被放到了一个全方位的金融平台上。例如,保险业的竞争和巨灾的增加,使得保险的承保利润越来越薄,投资收益成了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支柱。但投资收益,是由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决定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投资的空间就大,投资的机会就多,保险公司投资盈利的可能性就大,投资回报就高。同时,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又创造了新的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的发展,增加保险业的收入。例如,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下,截至2015年底,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全行业净资产1.6万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2823.6亿元,同比增长38%,可见可持续盈利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我国财保公司盈利模式的政策建议

(一)找准公司定位,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公司可持续盈利对任何一家企业而言,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均来源于从企业价值链中提取的公司核心竞争力,找准公司发展定位就成为确保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条件。产险公司定位不同,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就不同,持续盈利能力的优势所在也就不同。具体而言,大型产险公司未来将向集团化、综合化发展,中小型公司要么通过兼并收购整合做大,要么走专业化经营道路,所以只有明确清晰的市场定位,为公司寻找自身竞争力优势,才能实现公司可持续盈利。(二)规划盈利性业务的发展路径,做好盈利性业务发展的制度安排公司要设计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模式,建设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渠道,组建好盈利性业务的销售团队。公司政策要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培育,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扶持,体现对盈利性业务的激励。(三)强化现金流管理,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生存发展,开源节流”是企业经营的八字方针,开源是增加业务来源,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产能,降低成本费用率。节流是合理降低费用开支的绝对额。两者是成本管控的两个方面。财险市场的激烈竞争、财险费率的市场化、财险行业的高税率已经极度压缩了承保业务的利润空间。要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就有必要合理降低成本。所以有效的现金流管理有助于增大公司的盈利空间。(四)重视、加强保险资金的运用,有效利用自有资金,合理进行投资活动随着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我国财产保险的可运用保险资金也随之逐年加大。利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活动,不管是从资金使用效率还是从提高和改进盈利模式的角度,都是保险公司必须从事的。但投资活动的风险需要谨慎对待,切不可盲从。投资应坚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者的有效结合,用稳定持续的收益来对自身主营业务的盈利形成有效的补充。可见加强自有资金的高效运用,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身都是十分有益的。(五)加强行业平台设施建设,完善市场进退机制,改善公司盈利的外部环境好的行业环境有助于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培养,稳定有序的行业大环境有助于先进的经营理念的形成和高超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发挥。我国财险市场数十年来野蛮经营和粗放管理已使市场交易成本高不可攀。而财险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在此前提下,建立通畅的市场进退机制是维持市场合理竞争秩序的必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整体行业盈利能力。(六)挖掘自身潜力,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加大个性化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的研发有效地将客户群体细化,将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的诉求进行重新的审视,开发出差异化的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特别针对大型跨国公司、高精新产业的企业,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个性化的产品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进而提高盈利水平,是国内保险公司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七)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保险公司卖出的是保单,经营的是风险,实行精细管理,加强风险控制,稳健经营,是争取好的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的基石。因此,需认真开展全面业务内控管理,加强再保险工作,重视开展防灾防损措施,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从而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五、结论和建议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5

目前,理论界对财务风险尚无明确的定义,但从很多文章来看,笔者认为下面这个定义还是得到普通接受的。财务风险是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使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所获取的最终财务成果与预期的经营目标发生偏差,从而形成的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或更大收益的可能性。

企业的财务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筹措资金、长短期投资、分配利润等都可能产生风险,根据风险的来源可以将财务风险划分为:

1.筹资风险

指的是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筹集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融资风险、财务杠杆效应、汇率风险、购买力风险等。利率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金融资产的波动而导致筹资成本的变动;再融资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品种、融资方式的变动,导致企业再次融资产生不确定性,或企业本身筹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再融资产生困难;财务杠杆效应是指由于企业使用杠杆融资给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带来不确定性;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企业外汇业务成果的不确定性;购买力风险是指由于币值的变动给筹资带来的影响。

2.投资风险

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企业对外投资主要有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在我国,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拥有企业股权的25%以上应该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主要有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两种形式。股票投资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形式;债券投资与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活动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定期收取固定的利息,所面临的是被投资者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再投资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道德风险、违约风险等。

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采购风险是指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

4.存货管理风险

企业保持一定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确定最优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太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太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

5.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可以把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从企业的变现力和偿付能力两方面分析与评价。由于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发生的问题,称为现金不足及现金不能清偿风险。由于企业资产不能确定性地转移为现金而发生的问题则称为变现力风险。

二、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任何一个股东创办企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通过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来实现。赢利性是企业的首要特征。作为赢利性组织的企业,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盈利。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现代企业追求的是把自己做大做强,进而提高竞争能力。可以说,对现代企业来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其根本途径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数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的更新设备、技术和工艺,并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也就是要投入更多、更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改进技术和管理,而这一切离不开资金。因此,企业的发展首先面临的是筹集资金问题。

企业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有效,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就可能实现其经营效益目标,避免财务风险。但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内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失控,负债资金使用效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就产生了筹资风险即财务风险。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总体来看,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的理财活动跟不上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汇率上升有可能对我国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由于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

2.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偏高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将使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现阶段,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资金的来源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从国有企业财务结构来看,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较高、银行贷款过多的问题。因为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张过快、流动资金严重短缺时,必然会向银行借入资金。借入的资金将会产生借款费用,这些费用与还款的压力有时就会构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再者由于生产的需要与流动资本的限制,在生产规模扩张时必然占用供货单位的资金,造成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当供方索债紧迫时,也会给本企业造成财务风险。

3.企业赊销、垫资比重加大

现代社会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和产值,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和垫资的方式销售产品、承揽工程。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看,这可以增加企业利润,但相当多的企业在此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和垫资,造成大量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4.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缺乏规范性

企业在不同成长与发展阶段所采用的股利政策也不同。其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例如,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则说明企业处于初创阶段,此时企业经营风险高,有投资需求且融资能力差。另外,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如果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

5.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现阶段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6.企业理财人员风险意识不强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7.资本结构不合理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类型,说明出现财务危机。第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的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有效防范这种情况的出现。

三、防范财务风险的策略和方法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会和利用他人的资金经营自己的企业,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运筹财务的艺术,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则会使企业偿债能力受损,陷入困境。

因此,企业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应对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并从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入手,采取合适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设计如何应对方案,否则风险来临时,企业毫无准备,必然会招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认真分析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提高企业对生存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2.制定科学的投资和资金计划

对新项目投资要准确测算项目资金需求,防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际资金需求超出预算,项目尚未建成就出现资金缺口。在生产经营中加强现金流量管理,从严控制款项的收支。按订单采购原材料,科学组织生产和经营,以减少库存积压,加速流动资金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同时,企业在年初制定年度预算时,要预测全年现金流量,预算资金缺口,提前准备融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3.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和方法,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根据市场变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4.负债结构要合理

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好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流动比率不低于1:1,最好流动比例保持在2:1的安全区域。流动比率越高,表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流动负债获得清偿能力的机会越大,债权越有保障。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对长期、短期借款合理安排,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进行必要的还款计提,以免债务到期日无法偿还,带来连锁反应,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生存。

5.负债规模要适度

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负债总额和资产负债率,做到适度负债,量力而行,随时衡量自身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等,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对企业所有者来讲,当企业资本收益率大于筹资资本时,资产负债率越高越有利,但资产负债过高,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为筹资带来困难,对债权人来讲,资产负债率越低,风险越小。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降低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理想是控制在30%-50%左右。

6.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上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例如,在对外投资时,可以采用联营投资方式,将投资风险部分转移给参与投资的其它企业。采用发行股票方式筹资时,选择包销方式发行,可以把发行失败的风险转移给承销商。采用举债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可以与其他单位达成相互担保协议,将部分债务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这些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现实的基础上,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企业在选择债权性投资和股权性投资时要根据企业自身承受风险得到能力进行评估、分析。一般而言,股权性投资远大于债权性投资的风险。

(3)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风险较大得到投资项目,避免因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一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以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是将资金投资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财务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可以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也可以建立风险基金,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总之,企业负债经营就必须承担财务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财务风险意识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正确识别、衡量和方法财务风险,形成正确的风险观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财务风险防范不仅可以识别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而且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现状,促使企业树立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因此,在各阶段,企业应不断丰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构建财务风险防范系统,从而达到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预期目的。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6

我国地形起伏大,地貌单元多,地质结构复杂,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且所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的国家。日本等国地震保险的实践证明,建立有政府作为承保人参与其中的地震保险制度,是地震多发国家应对地震灾害风险的合理的制度选择。本文力图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借鉴日本国家地震保险制度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我国国家地震保险制度的总体构想。

一、地震风险的性质与地震保险的承保主体

按照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理论,商业性完全可保风险至少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是在一定时期内事故的发生要有相当的数量,从而有足够的经验数据可以为保险费率的厘订提供客观依据;二是每次事故造成巨大损失的概率较小,从而使保险人按照所厘订的费率收取的保险费在通常情况下足以抵补保险赔偿和费用支出,且有剩余以使保险经营主体能够有利润可图;三是众多有地震风险的财产所有者有能力并愿意按照保险人所规定的保险费率支付保险费,从而既使保险的总保险费收入达到必要的规模,又可以使风险高度分散。然而,一定地域空间内破坏性地震即使在较长的时期也很少发生,而一旦发生作为风险载体的财产极易普遍严重受损,从而使保险人所面临的赔偿责任很可能远远超过其保险费收入。尤其是居民家庭受其对保险费的经济负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限制,地震保险的保险费率很难达到使保险人所收取的保险费足以抵补保险赔偿和费用支出且有剩余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居民家庭财产的地震风险不是完全的商业性可保风险。

正因为如此,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居民家庭财产的地震保险与企业财产的地震保险严格区分开来,前者实际上被定性为商业性与政策性相结合的混合型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共同承担保险责任;而后者则被定性为商业性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独立经营和自负盈亏。这样,可以集中商业性保险公司和政府两个方面的资金和力量,保障居民家庭在巨灾损失发生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有利于维护受灾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日本相比,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还比较低,政府所能拿出的财政性保险补偿资金是很有限的,居民家庭对保险费的经济负担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则更为有限。这就决定了我国更不具备将居民家庭财产地震保险作为纯粹政策性保险,由国家单独承担保险责任的条件,也更不具备将其作为纯粹的商业性保险,由居民家庭按照能够保证保险人不亏损且有适当利润的费率交纳保险费的条件。我们只能像日本那样,将居民家庭财产保险定性为具有政策性保险与商业性保险双重因素的混合型保险,从而由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共同充当承保主体。企业财产的地震保险则作为商业性保险由商业保险公司单独承担保险责任。

二、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承保限额与保险责任划分的方式

严重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巨大的。为了控制自己的赔偿责任,保险人通常都要对其承保金额作出限制性规定。在日本,政府以承保人的身份参与的居民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保险金额,被限定为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一般是30%-50%)。超过这一比例的部分可以办理商业性保险,政府不再承担保险责任。这种做法有利于保障多数居民家庭在地震损失发生后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又与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对严重地震损失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因而是合理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考虑到我国目前政府所能拿出的财政性巨灾补偿资金极为有限,及由于居民家庭之间收入水平的差异从而在财产占有上的差异巨大,且多数居民家庭尚未投保一般家庭财产保险的实际情况,为了保障多数居民家庭在地震灾害损失发生后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国的居民家庭地震保险不宜采用日本的将一般家庭财产保险的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作为其最高承保限额的做法,而是直接规定同一的绝对额作为居民家庭财产的最高承保限额更为合适。对于财产价值超过这个绝对限额的部分,居民家庭可向商业保险公司办理普通商业性地震保险。当然,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财产价值不同,在承保限额上,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有一定的差别。

政府以承保主体的身份参与居民家庭财产的地震保险,目的是为了承担大的地震灾害一旦发生超过商业保险公司正常偿付能力的损失的赔偿责任。因此,政府应当以再保险人的身份参与家庭财产的地震保险。在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业务先由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然后再全部分给由日本各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参股成立的地震再保险公司。后者根据将保险金额换算成可能发生的赔款金额,并以超额赔款再保险的方式将该赔款金额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按各商业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回分给各商业保险公司;一部分自留;超过二者之和以上的部分分给政府,直至规划最高赔偿限额。地震损失发生后,首先由商业保险公司在其赔偿限额以内进行赔偿,超过商业保险公司赔偿限额的部分由地震再保险公司负责赔偿,超过地震再保险公司赔偿责任限额的部分由政府负责赔偿。为了防止在严重的地震灾害发生后商业保险公司在理赔时损害再保险公司和政府的利益,商业保险公司要按照事先约定的共同保险条款,要对超过其最高承保限额以上至再保险公司最高限额的赔款部分负责其中的一定比例(目前是50%),对超过再保险公司最高限额至政府最高承保限额的赔款部分再负责其中的一部分(目前是5%)。

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责任划分的方式构思精巧,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公司在展业中的技术与人才优势,而且还可以通过共同条款将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促使商业保险公司谨慎理赔,从而既可避免或减少政府的不合理赔款支出,又可降低政府的监督成本。我们可以将日本的这一方式移植过来,并加以适当改造,使之成为我国居民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制度的各承保主体间责任划分的基本模式。

为了平衡各商业保险公司承保的地震保险业务规模,合理划分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的保险责任,有必要设立我国的专业地震再保险公司。居民家庭地震保险业务的直接承保、责任划分和损失赔偿的流程可与日本的做法大体相同。当然,保险责任在不同承保主体之间划分的比例必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加以确定。可以考虑使我国专业地震再保险公司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的经济实体(要使专业地震再保险公司能够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必须使其起码就一个较长的时期而言有合理利润。只要其自负责任限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个前提条件是可以得到满足的),而不只是一个在商业保险公司与政府间划分地震保险责任的机构。其资本来源在初期可以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为主,但从长期看不应只限于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可以吸纳更多的国内其他资本和外国资本。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地增强其承担地震风险责任的能力,提高地震损失的保险赔付率,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国际再保险的方式向国外分散地震风险责任。

三、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险种设计

日本居民家庭财产地震保险通常是作为财产保险的附加险由商业性保险公司直接承保的,即居民家庭只有投保了一般家庭财产保险,才能在此基础上附加投保地震保险。由于日本多数居民家庭都投保一般家庭财产保险,将地震保险作为一般财产的附加险并与前者同时投保,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减少承保主体的费用支出,因而是合适的。但对日本合适的做法对我国则未必合适。我国尤其是目前地震多发地区相当多数的居民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对保险费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之缺乏风险与保险意识,多数居民家庭没有投保财产保险。鉴于此种情况,为了扩大地震保险的投保比例,使更多的居民家庭都能获得地震保险保障,同时又不增加居民家庭的保险费支出负担,有必要采取与日本不同的做法,对居民家庭财产的地震保险设立独立的险种,在既定承保限额内单独承保居民家庭财产的地震风险。居民家庭可以不必投一般家庭财产保险,即可直接投保地震保险。考虑到一些特别贫困的居民家庭尤其是落后地区特别贫困的居民家庭交付保险费的困难,中央政府可以从财政地震保险专项基金中划出一块来用于这些家庭地震保险费的减免。

四、家庭财产地震保险费率的计算方法,水平和差别费率

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保险费率由损害保险费率算定会(中立性费率算定机构)负责厘订。它由纯费率和附加费率两部分构成。纯费率由损害保险费率算定会根据地震的特点,参考长期积累的有关数据,在听取地震学、地震工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计算出来。

一定区域内破坏性地震发生的周期通常都要比较长,因此,在厘订地震保险费率时需要使用长期的和大范围的经验数据。日本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保险费率,在计算时先参考过去502年间发生的372次有损地震的基础数据,估算出预想损失额,再以该损失额除以年数计算出平均损失额,最后以年均损害额除以现有保险金额求出平均纯费率。附加费率则是用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加查损、定损等费用,再除以现有保险金额计算出来的。我们可以借鉴日本地震保险费率的厘订方法,尽可能使用我国较长时期的地震及其损失的资料,并根据我国不同地区地震灾害的变化趋势计算出纯费率,并加上合理费用率得出商业性毛费率,然后再考虑居民家庭和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两个因素对其进行调整,确定出实际执行的费率。

基于多数居民家庭对保险费的承受能力较低和保险意识不强这一现状的综合考虑,我国居民家庭财产地震保险的费率水平应尽可能定得低些,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家庭购买家庭财产地震保险。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国家地震保险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居民家庭从这一保险中获得保障,而且也有利于增加地震保险的保费收入总量,提高地震风险的分散程度。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风险区域的地震风险程度差异较大,对不同风险区域应实行不同的费率,即实行差别费率制度。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公平原则,有利于调动不同地区居民家庭投保地震保险的积极性,收到增加地震保险保费收入总量和提高风险分散程度双重功效。

要建立有差别的地震保险费率体系,有必要组织地质、地理、测绘、灾害学和保险学界的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作地震风险区划图,确定不同地区的风险等级和与风险等级相适应的基准保险费率。对于已经确定的费率总体水平及其地区差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进行修正和调整。

五、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基金的来源与管理

政府作为承保主体参与居民家庭的财产保险,必然要对已经投保地震险的居民家庭财产因地震而发生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那么政府用于赔偿的资金来自何处呢?在日本,政府的财政地震损失补偿基金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政府作为再保险人所取得的再保险费收入:二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资金。鉴于我国财政灾害补偿基金独立运行必然带来的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居民家庭对地方政府的依赖心理,夸大损失数量和层层讨价还价所造成的财政补偿基金分配的不合理,以及获得的无偿性所导致的财政补偿基金使用的低效率,有必要将中央政府财政补偿基金纳入保险补偿基金的渠道,并按保险的原则和方式加以运用。这部分资金与政府作为再保险人分人的保险费,以及运用这些资金所获取的收入,共同构成政府的家庭财产地震保险基金。

政府要设立专项再保险会计账户,对政府地震风险准备金的提存和使用实行特别管理。由于政府承担的家庭财产地震保险业务的规模涉及到在地震发生后政府的赔偿责任,尤其是大的地震所引起的政府的赔偿责任很可能会大大超过其提存的地震风险准备金的规模,所以政府的赔偿责任也要有限额。这个限额可以由财政部组织国务院和地方政府有关技术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保险和灾害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地震灾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财政可能拨付的地震保险专项基金的规模等因素进行论证。然后,按照这个限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由中央财政拨付的地震保险专项基金的数量。政府承担的家庭财产地震保险责任限额和按照这个限额需要中央财政拨付的地震保险专项基金的计划,每年都要提交全国人大特别委员会审议。经批准由中央财政拨付的地震保险专项基金,连同其所分人的再保险费支付保险赔偿金后的剩余部分一起,要作为政府的地震风险准备金积累起来,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为了使商业保险公司更好地履行其赔偿责任,其地震保险费收入扣除所支付的保险金和经营费用后尚有剩余,也要以保险公司地震风险准备金的名义全部提存,不准挪作他用。为了保证地震风险准备金的安全和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使地震发生后能够对受损居民家庭及时提供补偿,地震风险准备金在投资运用范围上应严格限制于购买政府债券。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7

关键词:财务风险规避措施方法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并对其规避的措施和方法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适应宏观环境的滞后性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系统,由于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基础工作不完善等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是财务决策的科学化。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及主观决策现象,由此导致的决策失误经常发生,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4、有些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企业与上级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

二、企业财务管理在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在我国,资金结构主要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0%以上。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2、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

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

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由于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帐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帐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帐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

1、规避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措施

规避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人认为,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

2、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由于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易变性,企业为分散风险应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即同时经营多种产品。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可能会被其它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销,从而避免经营单一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对外投资多元化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分散投资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回避财务风险。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

(4)降低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付出一定代价的方式来降低产生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例如建立风险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并化解风险。企业也可建立风险基金,如对长期负债建立专项偿债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3、不同的财务活动阶段,规避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

(1)筹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充分利用自有资金,加强对自有资金的控管,对各种借支款项要严格审批并及时催收。其次,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即债务资本和自有资本的比例要适当,充分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作用,选择总风险较低的最佳融资组合。第三,注意长短期债务资本的搭配,避免债务资本的还本付息期过于集中。第四,选择多种筹资渠道。第五,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无论是自有资金,还是债务资金,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赢利能力。

(2)投资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首先,要谨慎投资,在资金运转良好或有剩余资金的情况下,才去考虑获取额外报酬的对外投资。第二,如果投资是生产经营的必须环节或是进行风险性投资,必须拟定严谨的投资计划,进行科学的投资回收评估和论证,选择最佳的资金投入时间,以避免造成资金短缺或运转不灵。第三,合理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组合包括不同投资品种组合、不同行业或部门的投资项目组合,长短期限不同的投资组合等,以追求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最佳组合。第四,加强对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的研究,以减轻和抵消对证券投资收益的影响。

(3)资金回收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资金回收风险是指资金不能及时周转或资金流出后不能及时收回的风险。要规避资金回收风险必须做好资金来源、资金占用、资金分配和资金回收的测算和平衡,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应收账款回收控制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规避:一是利用“五C”系统对客户进行科学评估,对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额度和不同的现金折扣,制定合理的资信等级和信用政策;二是在现销和赊销之间权衡,当赊销所增加的赢利超过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应收账款赊销;三是定期编制账龄分析表,确定合理的应收账款比例,对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监督,对坏账损失事先做好准备;四是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既要保证账款的有效收回,又要注意避免伤及客户关系,同时,制定收账政策时要考虑收账费用与坏账损失的大小。

(4)收益分配风险规避的技术方法。收益分配风险的规避要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施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以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周朝琦等: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4。

[2]王希旗、江小毅:财务管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8。

[3]叶弟豪:财务风险规避.知识出版社,1994。

[4]朱伟: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制度防范.企业经济,2003(3)。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宏观因素会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由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复杂多变,可预见性低,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一旦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宏观环境,必然会出现风险;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可行性分析和论证,往往凭经验决策或主观决策,决策缺乏科学性,极易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存货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个别企业由于结构调整,采购过剩,产品销售不畅,导致库存长期积压、跌价、报废,难于变现,形成不良资产;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只承认做好货币收支与融资投资,对其他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要素置之不理;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技术改造及固定资产投资缺少方案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分析,致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盲目投资、决策失误及对被投资单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筹资风险

由于市场因素、经营管理、决策因素的存在,筹资及其效益具有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企业由于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和由于利率、汇率的强烈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变化,进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二)税务风险

企业税务风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未能严格遵守税法的规定,出现拒缴税款、逃税、偷税、漏税等行为;另一方面,企业未能合理运用税法知识,导致出现不必要的多缴税款行为的出现,使企业税务负担更为严重。

(三)资金回收风险

良好的资金链是企业成功必备的要素,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有资金短缺与不足的情况发生。资金回收风险是由于企业在产品销售、货款回收数量、信用政策等方面管理不当,当致资金链断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中,企业资金链的差错将制约决策的正确制定,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投资风险

企业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对经济环境欠缺考虑造成投资决策失误,市场经济环境恶劣导致投资无法收回等投资风险都将为企业扩张带来难题。因此,必须要对市场经济环境保持敏锐的观察,在排除客观因素影响的同时,认真分析投资形势,减少因决策失误造成的企业扩张风险。

(五)实物风险

实物投资存在风险,往往是因为对市场情况缺乏了解,跟风买进造成。原材料、产品、固定资产等实物,往往会因为价格上涨而跟风买进,结果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导致出现亏损;或者因为仓库积压过多,造成易腐烂变质等原材料或产品价值损失。

(六)盈利风险

盈利风险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收益分配风险上,收益分配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对收益的分配处理上不合理,导致对企业后期经营和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留存收益这一方面的收益分配上,作为扩大投资的资本,留存收益不仅要考虑企业的后期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股东个人财产扩大的考虑。处理的好,企业就能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生产和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利润和剩余价值;处理的不好,那么就容易造成股东利益分配不均,导致股票价值下跌,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应对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增强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的经营必然存在着风险,因此企业不能受持续的高利润的诱惑而不顾后果的盲目扩大生产,盲目的举借外债,给财务系统增加不能承受的负担,过度的负债不仅会让企业陷于还息还贷的沼泽之中,而且会给企业的经营活动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那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受到严重的阻碍,企业的商誉也将大大受损,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增强财务风险意识,认真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提高风险预见性,防范财务风险。

(二)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决策科学性

企业的财务决策对企业的正常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能保证项目的高效开展,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错误的财务决策,将会阻碍项目的正常开展,甚至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引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是势在必行的,而要想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科学的决策方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为企业决策提供一手可靠数据,同时,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测评,选中最优决策方案,杜绝非理性决策等行为的发生;充分考虑将会影响决策的各个因素,采用定量计算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三)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企业应选择以下投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使企业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企业筹资应首选内部积累这一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的筹资方法,外部筹资则优先考虑发行一般公司债券,其次是发行成本高于债务发行成本的股票,最后选择才是向银行借款,借款时也需要注意借款策略。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明确预期收益,如果预期收益无法得到确定,那么企业就没有借款的充分理由,企业必须明确能否借款,才能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四)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

流动资金的缺乏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通病,对于这一顽疾,最有效的良药就是提高财务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管理是企业的核心,而资金管理则是核心的核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重点在于统筹安排、合理调度、强化资金管理,不断优化企业的信用体系。企业的资金管理中,融资乃是重中之重,把资金管理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对资金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不能将希望仅仅寄托于银行贷款,大海离不开每一条小河的注入;除此之外,加强对资本结构的调整,加速资金的周转,不仅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同时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加强会计账目管理,特别对于应收账款,要保持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期限一致。定期与不定期的进行账目核实,减少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笔资金,以追求最大化的企业利益。

(五)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

要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缺少财务监督审核制度,呆账、错账、假账层出不穷,企业财务管理陷入混乱。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审核制度是企业正确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保证。加强对财务信息的监督与审核,不仅能及时完整地反映财务成本信息,并且能充分发挥财务审核的战略职能优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审核制度,财务审核必须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其次,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份额。财务管理岗位的设置则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逐步收回财政大权,加强对财政权力的掌控,将财务资金保持在可控状态下,如此一来,即使遇到任何问题,将能够果断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

(六)保持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不会出现打乱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保证,如果盈利不能跟上企业的资金需要,企业就必须靠减少现金余额,出售短期金融资产,或借入更多的债务等手段来弥补资金缺口,必然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因此,保持盈利能力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

四、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拥有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模式,能防范、抵御财务风险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更具有优势。面对筹资风险、税务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投资风险、实物风险、盈利风险等诸多财务风险,企业应采取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制度、严格进行可行性论证,提高决策科学性、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财务资金使用效率、保持盈利能力、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等有效措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学会适应,最终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忠平.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及完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09(11).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9

关键词:大数据企业财务风险预警问题措施

1企业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面临着来自诸多方面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给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因此,就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长期性发展而言,必须确保其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企业应当熟练掌握和运用大数据技术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1.1增强财务信息筛选能力与信息安全性的需要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信息是其制定发展战略和决定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和依据,因此,企业财务信息安全性成为了影响其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相当数量的财务信息和财务数据且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与数据当中甄选出有价值和有用的财务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企业数据使用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大小。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企业可以很好地从众多财务信息当中筛选出能反映企业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情况的信息与数据,避免无效信息数据的干扰与影响,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重要保障。

1.2减少企业经营损失的需要

企业的建立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大小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的质量和战略,关系到企业自身能否平稳长远地发展,因此,企业如何将自身的经营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来确保获取最大化利益成为了企业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与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及时发现和处理在投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预测出潜在的风险,为企业经营发展寻找安全性突破口,扩大市场份额,减少企业经营损失,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企业自身盈利能力的增强。

2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存在的问题

2.1对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

人们的行为方式与处事规律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思想意识的支配与制约,同样地,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总体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受到企业自身对其重视程度的影响,企业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给予较高的重视是增强其财务安全和提高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但从近几年我国企业发展实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对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的发展稳定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举例来说,企业发展对财务风险预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足表现为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薄弱,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未能够给予财务风险预警部门以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资金支持,导致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得企业不能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行情变化来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经营方式,落后于时展潮流,经营效益也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2.2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归根结底还需要依靠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工作人员,所以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所具备的专业技能高低成为影响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就目前来说,我国部分企业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方面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工作人员自身的财务风险预警素养难以有效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从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开展来看,其自身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财务风险预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我国部分企业由于企业自身的选人用人制度不健全,因此存在着通过领导关系进入企业工作的情况,因此,财务风险预警部门部分工作人员也存在着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部分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陈旧落后,不能够根据时展需要和市场行情变化来及时补充新知识,导致其在开展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过程中依然延续以往工作方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有效性得不到必要保障。其次,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相对较低。当前,人类已经全面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产生数据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正以海量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但就目前来说,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对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相对较低的问题,不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来甄选有价值和准确性高的财务信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有效保证,降低了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2.3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的重要参考与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否完善和是否科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从近几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我国部分企业还存在着相对较为明显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不能够按照规定程序有序开展,财务风险预警的工作质量也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3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对策

3.1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

由于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因此,企业自身必须明确意识到以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为手段来提高企业发展稳定性和发展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在企业日常运营发展的过程之中,在思想意识层面着重增强其风险预警意识,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首先,增强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企业领导者自身的发展观念与企业经营理念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由于我国企业存在着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薄弱的问题,因此,当前必须着力提升企业领导者对开展风险预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风险预警工作的开展来为企业安全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意义。企业领导者应当对风险预警工作给予足够重视,无论是在政策抉择方面还是在资金支持方面都需要给予大数据背景下的风险预警工作以必要的支持。其次,增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使其积极配合财务风险预警部门的工作开展。除了增强企业领导者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之外,企业还应当重视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财务风险预警的认识,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企业各部门与各层级工作人员对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积极配合,减少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之中遇到的不必要的麻烦,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3.2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拥有高质量专业化的风险预警工作队伍是确保企业风险预警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由于现阶段我国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着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专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想确保企业获得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必须意识到建立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的迫切性。首先,重视对企业原有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之中把握住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对原有工作人员展开培训的过程之中着力增强工作人员对于时展和市场行情变化的认识,使其对时展所产生的新理论和新观念形成一个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在夯实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新其知识结构,补充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新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培养,提高其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大数据技术的认识程度,增强对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能力,确保其能够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合理高效地使用大数据技术,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其次,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之所以参差不齐,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企业选人用人制度不健全,不能够确保工作人员的录取与聘用是通过正常程序进行,一旦出现通过人情关系进入财务风险预警工作部门的情况,则很难保证其专业素养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现阶段企业自身必须建立严格的选人用人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录用的严格与公正。最后,引进优秀人才。对原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还不能够完全满足企业对提高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质量的需要,企业还应当积极地引进优秀人才,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为财务风险预警工作输入新鲜血液,依托于所引进的人才来调整发展理念、改进发展方式,使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3.3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需要依托于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着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对此问题给予足够关注。具体来说,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监督监察部门。通过监督监察部门的建立可以对在财务风险预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不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的工作人员进行警示和相应的惩罚,使企业工作人员都能够按照财务风险预警的规章制度来开展工作;其次,借鉴和吸收其他企业成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经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应当在分析和总结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经验,避免照搬照抄其他企业发展经验现象的存在。

财产保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预防对策

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特定企业而言,企业的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要认清风险产生的原因,找到防范风险的对策,从而使企业达到降低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财务风险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务风险是由于企业财务活动中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发生偏差,从而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财务风险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客观性。财务风险的客观性是指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风险无处不在,人们无法回避和消除它,只能通过程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减少或防止由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全过程,并体现在多种财务关系上。企业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和分配资金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

(三)不确定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具有蒙受损失的强能性。

(四)双重性。即收益性与损失性。风险不等于冒险,有风险也不一定就会有损失,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与收益是共存的,企业要合理处理二者的关系,运用财务风险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环境和经济环境。国家法律的修订、利率的波动、通货膨账的产生、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企业之间存的竞争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有利的一面,也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威胁,一个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些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困难。

(二)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决策失误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原因。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决策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从而导致决策失误经常发生,导致产生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缺乏周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2.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对外投资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由于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论证,导致企业盲目投资和投资决策的失误使企业产生巨大的投资损失,由此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

3.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在我国有的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本身资金又不够,只好向外筹集大量的负债资金,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三)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水平低下和内部管理混乱是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企业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由于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下,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加上企业管理混乱,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产生很大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在:

1.会计人员管理水平低下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企业内部关系混乱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措施与方法

(一)防范财务风险,首先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也就是说要应制定财务管理战略。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增强防范风险意识。企业要加大对在职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决策方法,还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3.对财务风险做出恰当的处理。财务风险的处理是风险的事后控制,具体方法主要有:①坚持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提取一定规定和标准的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②在损失发生后,尽可能用已提取的风险基金进行弥补,或分批进入成本,尽量减少财务风险对企业正常活动的干扰。③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监督制度。企业内部管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资产管理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4.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

1.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的对策,首先考虑到的是避免风险,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不能由该项目能获得的利润予以抵消时,避免风险是最可行的简单方法。对不守信用的厂商应拒绝与其发生业务往来;对可能明显导致亏损的投资项目要放弃;在新产品试制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时要果断停止试制。

2.减少风险。企业要事先要从制度、文化、决策、组织和控制上,从培育核心能力上提高企业防御风险的能力。减少风险主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控制风险因素,减少风险的发生;二是控制风险发生的频率和降低风险损害程度。减少风险的常用方法有:进行准确的预测,如对汇率预测、利率预测、债务人信用评估等;对决策进行多方案优选和相机替代;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获取政策信息;在发展新产品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实行设备预防检修制度以减少设备事故;选择有弹性的、抗风险能力强的技术方案,进行预先的技术模拟试验,采用可靠的保护和安全措施;采用多领域、多地域、多项目、多品种的投资以分散风险。

3.转移风险。企业以一定代价、采取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他人承担,以避免可能给企业带来灾难性损失。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保险转移,即企业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等方式将财产损失等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承担。二是非保险转移。即企业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企业产品卖给商业部门,将一些定点的业务交给具有丰富经验技能、拥有专门人员和设备的专业公司去完成等。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4.接受风险。对于损失较小的风险,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财力和能力承受风险的损失时,可以采取风险自担和风险自保自行消化风险损失。风险自担就是风险损失发生时,直接将损失摊入成本费用,或冲减利润;风险自保,就是企业预留一笔风险金或随着生产经营的进行,有计划地计提风险基金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相关政策

上述防范财务风险的具体办法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但是,这些方法难以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因此,还应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动态地完善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从而有效的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的良性运作,提高抗御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既是防范与化解道德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务产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和财务活动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建立健全责任制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的设计财务管理岗位,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并赋予各岗位权责,使之相互牵制,减少工作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分工与协作。二是财务管理的流程和会计核算流程要适应企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模式的变化,有效地支持企业的市场竞争,扩大市场管理岗位的设置要动态地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以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三是强化企业价值管理,并与企业实物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会计核算部门在搞好企业价值循环的反映与监督的同时,还需要有机地结合其他业务部门的实物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出现的问题。

2.动态地平衡企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率。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现金流量,而资产负债率则制约着企业的发殿规模与结构,如果提高企业工作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现金流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确定其发展的速度和总体规模,与之相应的是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在确定资产规模时必须考虑六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二是企业的管理能力;三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四是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五是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六是国家的有关行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