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9:20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1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航天遥感系统

当前,大数据的理念更加广泛和深入,在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应有和体现,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因此,在航天领域,针对遥感系统,要以当前的发展状况为基础,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实现遥感信息技术的有效处理,明确在大数据环境下,进行遥感器发展的策略。

1对航天遥感和遥感系统的概述

遥感的目的是实现对远距离物体状态的探测,这一技术在现场勘测领域应用较多,尤其是面对较大范围的地域的观测。在这一过程中,数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凸显可比性,追求时空性,强调实效性。在整个技术应用汇总,避免了物理干涉,借助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反应,实现对数据的实时收集与核算,达到远距离勘测的目的,形成对物体遥感信息的监控。在应用中,需要关注的是,数据对新型承载的准确性,因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对大数据涵义的介绍

大数据的出现与时展同步,也就是说,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巨大,借助传统的方式,很难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和管控,与整个时展不相适应,不利于企业行业信息的获取以及经营策略的制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的理念逐渐深入,受到关注,发展迅速。对于大数据的研究,其目的不是对数据进行收集,目的是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分析、管理和应用,在根本上增强其自身的能力,对数据的各项功能进行完善,挖掘更深层次的价值。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对于发展航天领域遥感系统意义重大,尤其是促进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在根本上促进其对于挑战的应对能力,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3航天遥感技术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

3.1对航天遥感技术价值的分析

对于航天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对环境和资源的有效勘察,同时,更好地掌控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航天遥感技术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尤其在航天测绘领域,对于空间信息资源的获取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对于遥感信息的有效处理,能够加大与卫星定位及通信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小卫星技术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动,彰显其自身的价值。

3.2对大数据时代航天遥感技术所面临的机遇的分析

3.2.1对云存储模式的介绍

在航天遥感技术中,云存储被应用其中,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实时更新,尤其是数据的副本,降低空间占有量,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较多。在云存储技术中,关键的部分是虚拟化的存储技术,主要建立在网络以及存储等基础之上,为了实现对设备物理性的有效屏蔽,需要对异构存储设备进行映射的统一设定。在主机中,软件的虚拟化需要很大程度上加大主机端的负载,很难实现对其空间容量的有效扩展。而对于存储阵列,需要设置一定的控制程序,实现一一对应,能够在存储方面满足要求,但是,拓展性不强,很难实现对设备的扩展。而采用云存储技术,能够发挥存储虚拟技术的优势,同时,还能够实现一定的拓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2.2对数据库的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的表现形式更多,突破文字的束缚,定义为非结构型的数据和文档形式,彰显半结构化的发展特征。在整个云存储空间内,需要满足数据的增长需要,全面分析数据的实用性和现实性,以勘测目标为方向。同时,要注意工作的不断细化,保证结构的相似性。

4在大数据环境中,如何更好地发展航天遥感技术

4.1追求遥感大数据的自动性分析

对于数据挖掘,主要是指在大量的信息资料中,对具有隐藏性的信息进行搜寻,这也是对数据处理的重要途径。在遥感大数据中,发现地表的主要变化规律,对整个世界的现象和变化过程进行掌握。随着对地观测遥感大数据的形成,其在信息的复杂性、数据的全面性等方面的发展,对航天传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遥感数据需要全方位考虑其分辨率、多源影像等方面,实现彼此之间的相互转化,形成具有特点的本证,突破差异性的限制,实现遥感数据的统一化与一体化。对于遥感大数据的自动分析,主要是指在实现信息搜集之后,进行数据向知识的全面转化,为后续数据的深度探索提供环境和依据。在自动分析中,其主要的领域是检索、呈现以及分析等。

4.2对大数据环境下,航天遥感技术安全问题的分析

在当前的航空遥感技术发展中,监管制度不完善,协调性和规划性不强,很难实现信息的分享,资源和技术的整合性不强,同时,很多航天遥感核心技术对于国外的技术过度依赖,在创新方面能力不强,产业化道路仍需较长时间来发展。

5对大数据环境下航天遥感技术发展方向的介绍

5.1发展方向分析

对于航天遥感技术,其主要的特征是完整性和机密性,与国家机密息息相关,因此,遥感技术需要面对全面性和保密性的问题。结合时展,数据安全性和实用性更加中,因此,在发展航天遥感技术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尤其是面对雷达卫星遥感备受关注的情况,遥感技术在监测精度方面需要进行不断改善。

5.2对新时期航天遥感技术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析

在新的环境下,航天遥感技术面对人才的不足,要营造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高校需要设置相关专业,重视人才培养技术的制定,结合大数据发展的环境,培养更多能够从事航天遥感技术研发的人才,提升理论知识,重视实践。

6结束语

综上,在新的环境下,面对大数据时代,航天遥感技术需要重视平台建设,综合应用各种条件,扩大市场需求,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在根本上推动航天遥感技术领域的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陈世平.航天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J].航天器工程,2009(02):1-7.

[2]陈世平.关于航天遥感的若干问题[J].航天返回与遥感,2011(03):1-8.

作者简介

马超(1993-),男,四川省德阳市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2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B84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环境监测技术涉及到诸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性的技术,比如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等;最初的环境监测主要是监测工业污染状况,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在的环境监测已经是监督和测定大环境的污染状况,从而合理科学的评价大环境的质量。

1、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并且以灾难的形式向人们述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既需要熟练的掌握基本的生态知识,又需要对生态的运作发展规律熟练的掌握,而环境监测技术就可以有效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要想对生态环境的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只需要合理的运用生态监测技术即可,并且为了方便人们的理解,还可以以更加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图表、数据等等。要知道,污染源的监测以及生态质量的检测并不是生态环境监测的唯一内容,还需要对生态环境下的生态平衡问题和资源的开采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在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动态监测的方式,这样可以充分的把握生态环境演化规律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和其他的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生态环境领域的环境监测主要是监测区域内的大生态环境,重点内容是监测大范围的生态破坏情况,然后借助一些专业知识来对大范围的生态状况进行检测,依据检测的结果来实时的调整生态环境,从而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

2、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意义

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要想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更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因此,就需要向更深处和更广泛处来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经常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监测的开展,比如恶劣的天气等等;为了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就需要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积极的应用到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具体来讲,目前主要有三种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分别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具体指的是采用卫星作业的形式,卫星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十分敏感于物体发出的电磁波,而这种物体的电磁波可以将物体本身的位置以及表层等的变化给有效的反映出来,针对这个特点,遥感技术就可以让远程监控得以实现。因此,遥感技术其实是对生态状况以及变化趋势进行远程监控。

在监测的过程中,遥感技术还会对远程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地面的信息收集站所收到的信息都是数据库的形式,这个过程不需要花费过长的周期,并且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比如海洋、森林、草原等等。以草原植被的遥感监测为例,它的工作原理基本上可以这样解释:目前,草原植被的荒漠化情况越来越严重,如果草原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那么只有一种颜色存在于卫星感测图上;如果有荒漠化问题存在于部分草原当中,也就是不断的在减少草原植被区域,那么这些区域内的草原电磁波会和完整状态下发出的草原电磁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电磁波的不同,在感测图上所反应的颜色也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遥感卫星主要以卫星图的形式来呈现检测数据,其中颜色会存在着较大的变化,深浅不一,深浅状况可以对地表和水域等的变化程度进行有效的反应,这样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

主要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生态破坏监测中应用遥感技术,卫星可以对生态的破坏生态进行及时的监测,依据遥感技术的监测结果可以对所应采取的措施进行确定,结合卫星监测技术,遥感技术还可以依据气象云图的变化,来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测,从而针对这些自然灾害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遥感技术十分广泛的应用到了生态环境监测中,它还具有预测功能,这样就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生态环境监测的水平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

GpS技术的应用:GpS技术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将GpS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可以有效的定位导航遥感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变化区域,这种技术十分的精确。

GpS技术主要是分析遥感技术所提供的实况数据感测土,然后将地理坐标提供出来,它的应用原理可以这样叙述:遥感技术的GpS仪器可以接收到实况数据,经过定位导航之后,GpS仪器就可以对新的数据库进行构建,并且动态监测实况变化情况。

GpS技术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它应用于生态环境领域,可以对监测目标的实时动态进行反映和分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它领先于遥感技术。此外,GpS技术还可以有效的监测某一时段事物的数量,从而做出合理科学的推测,比如,对某一区域的树木数量进行监测,就可以对树木某一时段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进行实时的监测。这种技术可以在很广泛的范围内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可以有效的结合遥感技术,对动态数据进行适时监测,还可以适时关注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对生态链的平衡程度也可以实时的监测,这样就可以节约出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GiS技术的应用:GiS技术是一种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它包括着很多个方面,比如信息输入、储存、管理、分析、应用等等。它的内部可以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储存,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决定采取何种措施。将GiS技术有效的结合遥感技术和GpS技术就可以促使数据监测和处理系统生成,从而对某段时间内生态环境变化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将原始数据提供给人们,从而有效的分析生态变化状况。

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内应用GiS技术可以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这样技术的地理数据可以十分的丰富,对宏观决策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在生态发展的规划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利用GiS技术,对地理资源的开发状况进行合理的监测和分析,提高地理资源管理的质量,对生态平衡的监测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3、结语

环境监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越来越多新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需要对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琳.远程通信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3,2(12):123-125.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航测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航测遥感技术已成为我国地质勘查、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并进行工程防护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遥感技术的简介

1、遥感的定义

“遥感”一词产生于1962年,即遥远的感知。“遥感”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理解。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if}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其中,重力、磁力、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深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与航测的区别在于,前者确定实体的物质成分,后者确定几何形态。如:一个山包,遥感可确定构成山包的物质是土或是岩石以及何种类型等,航测则确定其高程、而积及其形态等几何量。

三、航测遥感技术应用于公路的现状

为适应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迅速提高我国公路勘测设计水平,1986年,交通部提出了(航测遥感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研究课题,并列人了交通部“七五”(通达计划),1987年至1991)年间,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在《超轻型飞机低空航摄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数字地面模型应用软件》,以及《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判译技术)等子项目的研究中,结合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历时3年,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涉及到航空摄影和摄影测量、计算、数字地面模型、公路CaD以及遥感地质判释等多门类、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可以看作是我国公路部门有组织地比较系统地开发和研究航测遥感技术的开端。

川藏公路利用1;100万一1;20万卫星图像及航片,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对全线的重点构筑物,如大桥、立交桥、隧道、沿线特大桥、大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作重点分析研究,尤其在高烈度区的构造物,邻近断层构造带,活动构造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川藏公路滑坡一般分布于深切河谷两侧,在彩红外图象上滑床和滑体残留体一般呈浅蓝色,形态与色调较易判定。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自1991年一1994年,先后参加完成3项遥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和灾害调查工作,包括石太线山西太原至旧关段、川藏公路巴塘一井芝段、新疆乌鲁木齐一奎屯高速公路。他们利用美国tm卫星遥感数据,地面分辨率30m,法国Spot卫星图像,地面分辨率20m,lom。在石太线调查中,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有一大型层间断裂呈南北向,通过旧关段,实地调查,这是一个发育在奥陶系角砾灰岩中的断层带,设计线路以隧道通过。

考虑到这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建议是否可以明线代替,而被线路设计人员所采纳。遥感技术的新发现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可靠地质资料,修改了原,来的方案,以明线代替了隧道,节省了大量投资。在石太线及乌奎线遥感工程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微地貌的解译,结合实地调查较准确地确定了煤矿采空区,为确定线路走向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航测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的作用

地质现象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勘测必须在勘测手段上采取综合勘测的方法。遥感技术为地质测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其宏观性、直观性和综合性是其它任何地面测绘所达不到的。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遥感勘测的作用也是其它勘测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弥补区域地质资料不足

利用既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存在资料老化、比例尺过小、工程地质内容缺乏(如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以及资料不齐全等问题,这使得公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测绘质量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开展遥感勘测,特别是在前期工作中开展遥感勘测,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有效查明主要地质问题,稳定路线方案

由于遥感图像提供了比现场勘察更为宽阔的视觉范围,使得工作人员更能够纵观全局。在勘测设计前期开展遥感勘测,由于在较大的区域内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工程地质信息,可以从宏观上发现测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以及主要工程(长大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方案选择提供比较可靠的地质依据和比选意见。这对于正确选定决策,避免重大失误,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指导地面勘测,提高勘探效益

通过遥感勘测,已经从宏观上查明了路线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地质现象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从而对大比例尺地面测绘起到指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通过遥感分析和地面测绘相结合,可以指导工程物探及勘探工作,科学合理地布置勘探,避免盲目钻探,提高勘测质量和效益。在地质测绘阶段,遥感地质调查可以起到龙头的作用。

五、航测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效果

1、公路规划方案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的宏观性、真实性、全面性,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物的识别分析依据,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结合陕西省咪”字形干线公路规划建设的需要,应用卫星遥感tm数字图像编制中大比例尺公路设计图,在实施中有突出的效果。

例如,西安至汉中途经秦岭高山区,地貌及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高等级公路的方案规划与比选十分困难,只有从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上才能看出地形地貌和大地构造特征。通过1:10万和1:6万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方案的走向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出了新的具有较高对比价值的方案,加快了方案比选的速度,提高了认识水平。

2、公路隧道遥感地质论证选线

高等级公路隧道规模一般比较大,随着长大隧道的出现,投资巨大,选择最优线位往往可以节约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投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遥感技术在公路隧道的选线优化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在陕西省姜眉路篙坪寺隧道设计区,通过综合遥感信息解译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案,不但避开了大型断裂破碎带的严重影响,提高了隧道工程环境质量,而且没有增加隧道工程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公路工程地质调绘与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调查

(一)遥感工程地质调绘。传统的工程地质调绘(地质测绘)是依靠技术人员的野外作业来实现的,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人的视野受到地形和植被的遮挡,许多地质问题不易观察搞清。遥感图像信息的丰富性,为工程地质人员提供了最直观调绘依据,可以大大加快工作的速度。

近年来,我院应用遥感地质、GpS,GiS综合技术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999年中,遥感中心项目组就已经完成工程地质调绘任务6项,工作量达300万元以上,是常规方法的3倍以上,时间节约60%以上。提出了许多高价值的选线建议,间接效益达亿元以上。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我院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陕西省交通厅已将遥感技术作为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必要技术方法加以推广,计划在各条高等级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应用。

(二)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解译预测。不良地质现象是公路建设的主要隐患,目前全省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发生的灾害问题主要是不良地质问题造成的。因此,应用遥感技术解译调查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必要环节,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在西部大通道包头一北海公路、陕北黄陵一延安段黄土沟壑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通过遥感分析发现了300多处滑坡及崩塌带,提出了从黄陵北部源上展线的方案和北段直线方案,减少路线长度8km,并极大的改善了黄陵段的公路建设环境,避开了数十处大型滑坡和崩塌带的危害,总体节约效益在4亿元以上。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在公路的勘察设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我国的公路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4

关键词浅谈遥感技术地籍测量实际运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测区土地调查、等级和发证的统一管理;建立并完善新的土地调查机制,使城乡土地数据得到及时、快速、准确地更新;利用动态监测制度建立土地,为国土资源严管措施的跟踪和监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土地地籍调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利用状况,获取“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的土地地籍管理信息,实现全国土地调查、登记和发证的一体化管理。而地籍测量则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地籍测绘主要工作是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界线、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和测绘其几何形状和面积。数字地籍测绘包括数据采集和成图成果数字化两方面,就是应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实地采集数据、编辑地籍图、生成宗地图、建立地籍数据库、输出面积汇总表、进行地籍数据动态管理等,直接为土地、城建、规划等部门提供权威数据。随着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并取得了显着效果,大大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遥感技术概述

地籍测量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遥感系统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和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判读和成图设备是把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提供给判释人员直接判释,或进一步用光学仪器或计算机进行分析,找出特征,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以识别目标。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以及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的特点,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在地籍调查中对各宗地的具置、权属界线、界址点和面积等进行的测绘工作。由于地籍测量是以权属调查为先导,并在其基础上完成的一种测绘工作,因此测量结果一经登记具有法律效力。因为地籍测量的特殊作用,其测量过程具有一些固有的特点:①测量内容特殊:一般包括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的测量;②比例尺较大;③测量结果一经登记具有法律效力;④现势性:即测量的主要成果应该具有准确性、现势性,如果发生变更,则应当随时进行变更调查和测量。

二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

1.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点

遥感技术具有可大面积观测、时效性强、综合性强的优点,将其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可以同步观测较大范围的土地,得到宏观的土地利用图像,可以方便地进行综合性分析,由于遥感卫星的飞行周期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影像,现势性很强,可以及时根据新旧土地利用资料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的缺点及改进方法

遥感手段目前做出的动态变化结果虽能反映一定时间的变化方向和趋势,但定量化研究还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用遥感手段发现变化的类型与发生地,起到一个指示的作用,然后利用GpS到实地进行调查、监测、定位与测量,同时监测遥感的精度,将先进的遥感技术与传统的调查手段相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任务。

另外,对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单纯利用遥感手段效率与精度往往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随着GiS的发展,人们可以借助GiS的支持,进行专题信息的叠合分析,可以直接监测变化图斑,进行动态分析,输出动态变化图和统计数据,满足用户不同需求。

三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

1.动态监测应用

随着计算机和遥感技术的进步、发展,越来越成熟的技术已融进地籍测绘中,比如遥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以及GpS等定位技术,给土地测绘带来了更多的方便。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最直接的一点便是其动态监测。所谓动态监测,就是运用遥感技术,对土地的变更、土地调查和动态进行相关监测。在地籍测绘中,动态遥感监测技术是对土地利用率和相关调查资料,通过数字和图形等难识别对象为基础,利用计算机相关技术,对难识别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成可识别的文字和图像,然后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合理确定监测周期,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全新的监测,各个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做出结论。

地籍测绘相互资料便于核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家整体规划和相关决策提供可行的理论资料。动态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违法用地情况,对于违法用地情况上报相关部门,进行查处。技术的进步,总是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动态监测技术应用于地籍测绘,会越来越方便。

2.遥感技术运用

地籍测绘中,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通常由如下流程运作:①数据选取:地籍管理具备连续性、全面性和高精度性等特征,目前的遥感技术对于数据的选取,通常经过美国和法国的Landsattm、Spot两种卫星数据来取得。当然,监测的精度在遥感技术一直都很重要,为提高所需精度,有时必须与相关土地利用图结合,同时把人文、生态等相关指标列入地籍测绘资料中。精度要求很高时,要接触GpS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补充资料。②数据处理:在地籍测绘中的意义非常重要,遥感所得的数据,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机相关技术把它转换为可识别的信息,并修正达到一定的精度。③变化信息提取:所谓变化信息,是经过固定的时间段,土地相关资料发生变化的相关量的大小提取变化信息,是遥感技术在地籍测绘中最重要的运用,通过时间差来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变化信息量,可预计出土地将来的变化规律,给以后整体规划提供参考。④监测精度评定:精度要求是评价遥感技术质量的重要砝码,通过记录和分析数据,对已测信息进行统计学研究得到测绘信息的精确度,再验证地籍测绘水平。

3..使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

遥感地籍图的制作,就是在计算机制图的环境下运用遥感资料编制出所需的地籍图,这是遥感信息在地理研究和测绘制图中的重要运用。利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的技术流程主要体现为:先是选择合适的影像源,数据源不同特性也会不同,因此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不相同,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有Landsat-tm、Spot等。其次要选择某种遥感软件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和影像的配准,当前常用的遥感软件有eRDaS、enVi等。然后是遥感影像的融合,通过影像融合,希望不仅突出其中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还能保持良好的光谱特征。还可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线性拉伸、灰度变换等增强处理,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突出图像的细节部分,利于影像判读和量测。最后通过目视解译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把不同地物的形状和各个区域的范围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出来,就是形成矢量文件,提取过程中,地物类型可参照地籍调查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

四结语

地籍测绘工作很复杂,有必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完成。遥感技术的发展,方便了地籍测绘的工作,遥感技术运用于地籍测绘领域,逐渐发展成熟,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的应用水平一定会步入新的阶段。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和分布。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相比,遥感技术具有精度更高、效率更高、更经济实用、更直观实时等较多优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如遥感器分辨率的提高和综合利用信息能力的增强等,将我们的日常地籍工作中被频繁运用。

参考文献

[1]赵英时.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51.

[2]张渝庆等.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北京测绘,2000年第3期.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5

关键词:工程地质;地质勘测;遥感技术;遥感特点

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当今时代,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从广度、深度及精度上使工程地质勘测必须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大多数传统的地球物理技术及方法已无法满足工程需要,因为要求勘探深度不断的加大、勘探分辨率(精度)要求不断的提高。因此,总结分析多种工程地质勘测方法及其最新的发展,选取适当的勘测方法将对水利工程建设及工程地质勘测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近几年,测绘学、地学等基础理论学科的进步,大大地带动了我国水利工程勘察业的快速前进。

2我国的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简介

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集化学、物理、电子、信息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探测技术就是遥感技术。它的出现使人类的感觉器官得到了大大延伸,为人们认识和观察自然界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尤其是对地学的认识和调查,可以说是成为一次革命性的标志。工程建设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铁路、油气管道、水利水电、公路、电力、机场及港口等选址勘测、选线等。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工程勘测,与我国其他领域的应用同时起步。

多年来,我国在许多大型工程的选址勘测、选线中,都采用了遥感技术,如南宁一昆明、兰州一新疆、北京一九龙、朔县一黄骅、大同一秦皇岛、滇藏等铁路线、格尔木一拉萨;雅龚江二滩、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水利水电工程;北京一珠海、石家庄一太原、314国道、320国道大理—保山段和硕一库尔勃段等高速公路;西汽东输工程等等,都采用了遥感技术。事实证明,遥感技术作为工程勘测的一种先进手段,得到了广大勘测设计人员的欢迎,它已成为勘测设计现代化的重要组成之一。

所谓的工程地质勘探就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取得深部地质资料和掌握地表以下工程问题而进行的,主要有山地勘探、物探、钻探等三种方法。一是指:采用人工或机械进行剥土的山地勘探。或开挖探槽、探坑、平硐或探井等,以此来掌握地表浅层地质情况的勘探手段,或可直接进行取样、试验和观察地质现象,使用的技术和工具要求不高。山地勘探的缺点是勘探深度有限。二是指:钻探。最近几年,钻探工艺、方法及其施工水平的提高,增快了水利工程地质勘测水平的提升,以下几方面可以说明。(1)钻机、钻头等钻探设备的发展。(2)软弱夹层、砂卵石层、破碎带等特殊层位的钻进取样技术的发展。(3)其它一些钻进工艺的发展。三是指:工程物探。物探就是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的简称,它是运用观测仪器测量被勘探区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对地质解释和测量场数据的处理来推断和发现地下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的位置、局部地质体、大小、埋深及其属性的科学。工程物探方法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磁场勘探等,还有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1)地球物理测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为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飞速发展,使动态测井技术变成了现实。于此同时,开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钻孔彩色电视的适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还可以同时实现图像数字化的随时采集存储,成果可刻录成光盘,也可以进行后期图像的制作及处理。(2)地震勘探。人工激发震源地震波勘探在工程地质勘探过程中应用较多,但是人工激发震源有许多种。从眼下形势看,地震勘探在水利水电工程的领域中发展会越来越快。(3)电法勘探。主要包括充电法、电阻率法和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电磁感应法。可分为稳定电流场理论、交变流法理论两个分支。电阻率法在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较多。近年来迅猛发展的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就属于电阻率法范畴,但是它引进了地震勘探中的数据采集法,可以使数据的自动、快速采集变为实现,它的测量结果可显示剖面图或地电断面并实时处理,把传统的一维勘探发展到二维勘探。就当下而言,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在单源和单点测量的基础上,发展为多点、多源、多线测量,因而促成了三维观测技术的产生。(4)电磁勘探。比如,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人工与天然两种场源、多场源、二维和三维电阻率成像等技术,在水利工程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水利工程的勘测

遥感技术在勘测中得到了极大的运用。遥感技术依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大体分为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和航天遥感共三大类。因为遥感技术具有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获得资料快速和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等许多特点,所以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都运用遥感技术。GiS技术可以自动的制作剖面图、等值线图、平面图和柱状图等工程地质的图件,同时也能处理图形、图像、相应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的空间分析、数据库管理等问题,近几年来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将GiS技术应用在工程地质信息管理中。当下,国内使用最多而且较为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研发的mapGiS,它属于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4我国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地形、地域、工程项目的差别很大,所以感技术应用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4.1许多基建项目加快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勘测设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最近几年建设了大量的工程项目,都采用了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选址勘测、工程选线中的应用,不仅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并且通过许多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使遥感技术得到了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应用经验和判释经验。我国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已经位于国际先进水平之中。

4.2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具有特殊的效果

我国地形地质复杂,地域广阔,有许多地区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欠发达,用旧式的地面调查方法相当困难,如果利用遥感技术则比较容易。面对上述复杂自然条件,我国的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发挥了特殊的应用效果,这是其他国家或地区不能比拟的。

4.3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遥感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应用的模式

几年之前,工程建设中遥感技术一般只在工程选址、选线的前期使用,勘测后期的应用被忽视,遥感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则被认为毫无意义。施工阶段不用遥感技术的理由已经查明。原因是我国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大多数工程施工中展示的地质情况往往与设计文件有很大的差别。因此,铁路遥感技术人员想到应在施工阶段应用遥感技术,并且在1991年第一次在南昆铁路施工中应用遥感技术提供工程地质资料。事实证明,遥感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完全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工程地质遥感技术应用的一次突破是南昆铁路施工阶段应用的遥感技术,它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南昆铁路施工阶段发挥了作用,还有就是它证实了遥感技术在施工阶段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使以往认为施工阶段应用遥感技术毫无意义的思想禁锢得以打破,极大的拓宽了工程地质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

5结语

综上可知,我国水利工程地质勘测方法正处于一个相当快的发展阶段。极力推动各种勘测方法的发展和综合的应用,使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向“定量计算”方向发展。不容否认,一些传统的勘测手段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就是3S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申太祥.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2010.5.

吴江南,王根英.浅谈3S技术在水利工程地质勘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资讯.2010.17.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6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2-0283-02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有重大的改进和创新,其中遥感技术在环境的监测过程中有其他技术都不能替换的独特作用和特点。常规的人工调查方法由于周期长、耗资大,不能及时反映环境变化的趋势。遥感(RS)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大范围和实时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为环境动态监测与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源,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的众多领域正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遥感技术的内含和在环境监测中的特点

遥感(RemoteSensing)英文原义是指“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红外、微波、雷达等)、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支持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大多数学者认为,遥感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经过人工处理,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收与处理等3个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主要有监测范围广、获取资料信息更新速度快和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质量高,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节省人力、物力和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往往还能发现用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扩散的趋势。因此,遥感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1-2]。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不需要采样而直接可以进行区域性的跟踪测量,快速进行污染源的定点定位、污染范围的核定、大气生态效应、污染物在水体、大气中的分布、扩散等变化,以及大面积地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等,从而获得全面的综合信息[3-4]。

2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

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主要是基于清洁水体和污染水体的光谱效应[5]。利用遥感技术对河流水质、水量等进行监测,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区域的水环境状况,反映水体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利用遥感信息可以快速监测出水体污染源的类型、位置分布及水体污染的分布范围等。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浊度、叶绿素、泥沙污染、油污染、热污染、有色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等。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利用遥感的方法估算水体污染参数,以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预测污染变化的动态。

2.2大气污染遥感监测

大气污染的遥感监测是避免常规的在典型区定点采样和在实验室分析污染物含量,避免常规大气监测评价用少量点定性评价大区域的环境质量的局限。主要是通过遥感手段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调查产生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的分布、污染源周围的扩散条件、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范围,可以实时快速地监测和跟踪大气环境变化和污染动态,为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便及时制汀处理方案,减少大气污染带来的灾害和损失[6]。大气遥感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监测和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的研究。主要的应用包括大气气溶胶监测、沙尘暴监测、臭氧层监测、有害气体监测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等。

2.3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混合垃圾。根据光谱信息可以有效地确定固体废物及垃圾的状况、位置、面积和分布,采用GpS进行相应的空间定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不同时相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发展趋势,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动态监测和有效管理,优化固体废物堆放场所。

2.4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大气循环、水文生态过程、局地小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正常发展和环境污染过程等,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指应用遥感数据,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测同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包括变化前后地类、范围、位置和面积等,目的是国家通过该项调查及时了解年度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实地变化、趋势,为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7]。遥感监测作为一种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进行远距离观测,可以高效、全面、实时地了解大范围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及时地掌握发展过程中具体细微的新变化信息,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和引导[8]。

3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多个领域的应用展示遥感监测方法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常规监测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多极化遥感数据获取将成为主发展趋势,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与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eS(专家系统)集成,形成环境污染遥感监测集成系统。利用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可大大提高环境监测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优越性显著,意义重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按照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大研究的范围和领域,结合地面常规监测,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韩燕,崔玉民.浅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42-45,59.

[2]陈海健.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6-7.

[3]杨香云.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384-385.

[4]王桥.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应用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环境监测,2009,8(4):53-56.

[5]杨金香,耿艳.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矿业科学技术,2005(1):1-3,11.

[6]孙震,苏尚典,益建芳.遥感综合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作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4):92-95.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7

关键词:遥感技术;水文监测

中图分类号:p335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132201

水是万物生存的根本,对水文资源的监测和预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预测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目前,遥感技术凭借其质量高、速度快的优势特点,已经成为时代主流监测技术。遥感技术在水文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能够结合其他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遥远的感知。用科学严谨的词语来表述就是一种通过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是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以及红外线等,进而对目标进行探测及识别的技术。

2遥感技术在水文水资源监测方面的应用

2.1径流监测

径流监测径流量的预测预报通过遥感技术是无法直接估算出的,需要借助卫星遥感监测到的数据与水文气象站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得出。另外,还需要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壤、植被等相关水系的综合研究,通过这些建立模型,输入限制条件与活动条件才能较为准确的估算出径流量。最早使用的径流量监测方法较为简单,其准确度也不够高,导致了盲目性。通过最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对于河流径流量的监测,也有利于水利设备的建设。根据河流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大小选择合理的装机容量,建设水电站。

国内在遥感应用于径流与水文模型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遥感水文模型的应用和运用遥感资料获取流域水文模型的输入以及率定有关的参数方面。1989年,王燕生利陆地卫星影像获取了流域的下垫面资料,将流域按植被和土壤、土地利用分区,并应用气象雷达探测雨区及相应的面雨量,采用USDaHL水文模型,进行了少冷河的洪水预报研究。2001年,马铁民等在新安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参数调整和修改,建立了吉林省辉发河流域的遥感水文模型并对该流域的水情要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该流域的水文及洪水预报效果良好。

2.2水位监测

水位防涝监测对水文资源的监测的终极目的就是预防灾害。遥感技术对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径流量等的监测,通过建立长期的模型数据,最终便产生了对灾害预防的功能作用。如通过多年的河流径流量监测,可以预知哪一年的河流径流量较大,做好防洪的准备工作,哪一年的河流径流量小,做好抗旱的准备。洪涝灾害是造成人类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利用遥感手段对洪涝灾害进行实时动态监测,确定洪水淹没范围及面积,具有客观、准确、时效性高的特点。遥感技术对洪涝灾害的监测评估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通过“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中国科学院已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洪涝灾害监测评估技术系统,主要用于对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监测评估。

2.3蒸发量监测

对于蒸发量的监测,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物理方面来实现的。传统的方面费时费力,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于蒸发量的监测有了更为先进、更加简单的方面,避免的大量了复杂计算工作。由遥感技术发展而来的蒸发量监测技术主要有统计经验法、能量余项法、全遥感信息模型法等。根据模型不仅可以对蒸发量进行监测,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往后几年的蒸发量的大概值。此外,根据需求的不同可以建立对应的模型,比如,只需计算地表及土壤的蒸发量,只需要建立较浅层次的一层模型。如需要计算的是地下热量的余热,就可以建立较深层次的二层模型。因此,遥感技术的使用使得其有更强的针对性。

3结语

遥感技术成为现代监测技术的主流,在水文测验中的用更是可以拓展至更加宽广的方面。本身的优势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使得遥感技术对降水量监测、土壤水分监测、径流量监测、蒸发量监测等监测结果更加准备,更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出行。相信随着更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遥感技术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方面也越来越多,监测结果也越来越准确,对抗洪防灾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对水文资源的研究产生更加长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8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急剧增加,如何能够从海量的遥感影像数据中获取到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成为了当前的主要研究目标。对于大数据量遥感影像数据的快速浏览问题,本文提出基于iDL实现分块读取数据,构建影像金字塔结构,存储到Geotiff格式影像文件中。利用iDL函数获取当前窗体范围的影像分块信息,实现快速加载显示影像数据。

【关键词】enVi/iDL影像金字塔数据分块快速浏览

1引言

随着“高分一号”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遥感卫星的升空,搭载的高分辨率多光谱相机用于采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它能够提供大区域范围的海量的、动态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成为数字城市数据采集与更新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enVi、erdas等几个主要的遥感软件能够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读取,但花费的时间较长,无法满足能够快速浏览影像的现实工作需求。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快速读取和显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方法,成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格式、读写和显示处理操作,已有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刘修国等分析了Geotiff文件格式的基本结构,并探讨了Geotag标识域具体含义和影像存储组织的方法;卜坤等讨论了对于大数据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分块处理,减少对内存的需求;查东平等研究了利用GDaL处理tiff格式文件,实现快速读取和显示遥感影像的方法;王淼等讨论了iDL实现遥感影像漫游缩放技术的可行性。

本文针对直接读取海量影像数据容易造成内存不足、整幅影像加载显示缓慢等问题,在分析Geotiff文件格式的基础之上,结合构建影像瓦片金字塔,研究了基于enVi/iDL开发语言实现分层分块读取影像数据,多分辨率快速显示影像的方法。

2技术路线

本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快速浏览功能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构建瓦片金字塔、Geotiff影像存储文件等关键技术实现遥感影像数据的分层分块存储,记录遥感影像的地理空间信息和影像分块的图像特性。基于iDL/enVi开发语言,构建具有图像视窗创建、影像分层分块存储、重采样提取分块影像数据、加载显示影像图像的影像快速浏览技术。总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关键技术

3.1影像金字塔模型

遥感影像处理软件显示图像的一般做法是把影像数据读入到内存中,通过读取内存中遥感影像相关数据来实现。在图像数据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显示遥感影像。对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来说,由于影像数据量是巨大的,有限的内存空间无法读取全部的影像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的读取显示是采用构建影像金字塔结构来实现的。

影像金字塔是以原始影像为基础通过重采样技术生成不同比例尺的各层的影像数据,并且各层划分为多个尺寸大小相同的图像块。原始影像数据作为金字塔的底层,分辨率最高,数据量最大。随着金字塔层数的增加,影像分辨率降低,数据量减少,表示的范围不变,如图2。

3.2影像分块技术

读取的影像数据太大,超过内存的大小的时候,iDL会显示无法分配内存的错误,尤其是处理高分辨率的海量影像数据的时候,对内存的需求就更大了。图像分块技术,是将图像按照一定的矩形大小,把图像分成几块,然后分块进行处理。使用图像分块技术,可以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减少对内存的需求,从而实现快速读取图像数据。

影像分块的大小通常采用2的幂次方,影像块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系统的有效性能。因此,根据遥感影像数据情况,选择数据块大小是影像数据存储管理必须考虑的因素。目前,常采用的数据块大小为256*256像素,这样可以减少硬盘磁头定位时间。

3.3Geotiff格式图像文件

Geotiff图像文件是一个tiff6.0文件,继承了tiff6.0规范中的文件结构,将Geotiff信息编码在一些未使用的tiFF保留标签中[8]。tiff图像文件的结构包括文件头(imageFileHeader,iFH)、图像文件目录(imageFileDirectory,iFD)和图像数据区。每个文件只能有一个文件头,但允许有多个文件目录和多个图像数据区。Geotiff文件利用6个“地理标签”(Geotag)保存图像的地理信息,如图3。

3.4iDL语言

美国ittViS(ittVisualinformationSystem)公司推出了第四代可视化交互数据语言iDL(interactiveDataLanguage)是新一代交互式、跨平台,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开发语言,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功能。iDL将内存的栅格数据均视为二维数组,iDL对数组计算进行了优化,将数组作为整体进行操作,其速度远远快于对数组元素的循环操作。

iDL提供了内置的处理图像数组的类和函数,简化了影像处理流程,降低了开发难度。类iDLgrwindow用于创建显示窗口,类iDLgrView用于创建显示视图对象,类iDLgrmodel创建显示模式对象,类iDLgrimage创建图像对象。tV或tVSCL命令用于显示图像,winDow命令创建显示窗口。

4技术实现

为了实现大数据遥感影像的读取和显示功能,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完成:

(1)读取原始影像的元数据,包括左上角坐标值,影像宽度和高度,影像波段数,像素类型等参数。这个步骤得到影像基本信息,为后面的分块存储影像数据作准备。

(2)对原始影像进行分块处理,并按照Geotiff格式定义保存。根据步骤(1)中的影像信息,确定影像分块的行数和列数,创建Geotiff文件结构数组。

(3)根据Geotiff文件结构数组,创建Geotiff文件结构,并在Geotiff文件中填充图像文件目录iFD和图像数据内容。

(4)动态创建金字塔文件。根据分辨率的不同,设置数据分块大小参数不同。依据数据分块大小,从原始影像数据文件中读取分块数据,写入目标金字塔文件中。

(5)根据当前窗体视图范围,从金字塔文件中读取数据,并显示到窗体中。

5结语

由于海量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周期的缩短,构建合理的遥感影像文件存储结构以及寻找快速调度显示清晰遥感影像的方法有着明显的意义。本文基于iDL对高分辨率影像构建影像金字塔和创建Geotiff格式图像文件,实现了通过分块读取影像以快速显示影像数据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修国,花卫华.Geotiff中Geotag域解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3):246-249.

[2]卜坤,张树文,张宇博.基于iDL的栅格地图代数实现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9):174-177.

[3]查东平,林辉,孙华等.基于GDaL的遥感影像数据快速读取与显示方法的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1):58-62.

[4]王淼,熊显名,腾惠忠等.基于iDL的遥感图像漫游和缩放技术的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4,33(6):37-39,43.

[5]谭庆全,毕建涛,池天河.一种灵活高效的遥感影像金字塔构建算法[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8,4:124-127.

[6]余粉香,王光霞,万刚.大数据量遥感影像的快速调度与显示[J].海洋测绘,2006,26(2):27-30.

[7]张涵斐,黄忠红,孟永军.海量遥感影像的存储与快速调度显示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3):36-39,43.

[8]牛芩涛,盛业华.GeotiFF图像文件的数据存储格式及读写[J].四川测绘,2004,27(3):105-108.

[9]闫殿武.iDL可视化工具―入门与提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徐超(1982-),男,辽宁省鞍山市人,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测绘大队工程师。从事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工作。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9

关键词:测绘工作,测绘遥感,应用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前言

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国际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人类越来越重视太空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便产生了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基础是航空摄影,能比较全面、快速、立体、有效地勘探清楚资源的实际分布状况。基础的测绘工作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测绘中去,能够确保地图的真实有效性,满足人们的需求。

1遥感技术的含义、优点、测量手段以及应用流程

1.1遥感技术的含义

遥感技术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地基系统、空基系统以及研究技术支持系统。利用各种遥感器进行地面资料的收集,通过对信息的获取和记录以及识别来进行物体的判断。

1.2遥感技术本身的优点

遥感技术资料获取范围比较大并且获取信息的速度比较快,获取周期短,此外,受到的限制条件比较少,获取信息的手段比较多,获得的信息量也比较大。这些都是遥感技术本身的优点。

1.3航空摄影测量

航空摄影测量是遥感技术最重要的获取信息途径,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理要素的变化也比较快,以往的测绘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航空摄影有着准确和快速的特点,能够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地理信息的获取需要。

1.4遥感技术应用时的流程

动态的遥感技术在进行应用的时候,流程一般是选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和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

(1)选取数据。现在遥感技术选取数据一般是通过卫星。在检测的时候应该和相关的土地利用图进行结合,并且进行对比,在检测的时候把一些生态、人文等指标加入材料中去,从而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精度。若是要求精度特别高的时候,还有必要将

GpS获取的影像资料补充进来。

(2)对数据进行处理。遥感技术直接获取到的一些数据是无法进行直接识别的,必须经过计算机技术的转化,才能进行识别,并且还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修正,提高信息的精确度。

(3)对发生变化的信息进行提取。所谓的变化信息便是新发生变化的地理信息,对变化信息进行提取是地籍测绘的过程中遥感技术非常重要的应用。通过时间先后,来进行变化信息量的获取,并且根据时间变化对未来进行一定预测,以备参考的时候使用。

(4)对检测的精度进行评定。精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遥感技术的质量,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和记录,便能够获取信息的真实精确度。

2完善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的策略及其具体做法

随着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不断普及,遥感信息技术的一些弊端和漏洞也逐步显现出来,而有效提高遥感技术的技术水平,加强其技术推广,是完善测绘工作中遥感技术的重要举措。相关人员要明确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2.1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

目前,遥感技术在测绘工作中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与传统测绘工具相比,遥感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极大的规避了传统测绘工作的弊端。1)遥感技术覆盖范围比较广,能够全面了解所在区域的地理情况,获得全面的资料数据。2)遥感技术能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动态实时的检测。这是遥感技术最大的一个优势,遥感技术以全球定位系统作支撑,完成空间导航和定位之后,可以全天候24小时对所检测区域进行动态实时的检测,比如对矿区环境污染的检测,可以获取全面动态的检测数据和画面,从而为矿区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有效的研究数据。3)遥感技术受人为干预比较少,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所监测区域的实际情况。传统测量手段受主观因素干扰比较大,因而测量的数据会出现误差累积、偏差较大等问题,但是运用遥感技术会有效规避人力测量的劣势,误差不累计,测量数据精度较高。例如在矿区资源监测与定位上,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准确定位资源所在范围,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以及不科学开采导致的生命安全问题。遥感技术的上述优点使其在许多测绘领域展现出其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拓展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1)遥感技术不接触实际地面,采用传感器对地面检测物电磁波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识别,进而揭示其物理几何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为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因此,在气象、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等方面遥感技术都能体现出其明显的优越性,对地面事物进行动态检测,科学揭示其内在规律。2)在矿山测量、交通、海洋勘测方面,遥感技术也得到大力推广。比如大型工程的规划选址、工程地质稳定性的评价勘测,还有铁路、高速公路、桥梁的选址建设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测量手段。作为人为难以开发的区域,海洋以及道路交通领域,遥感技术也显示其强大的功能,他利用航天飞机或人造卫星从空中拍摄所在区域的检测图,大大提高了工作的便利性,降低了人为检测的风险和弊端,因而在上述领域得到大力普及。

2.2加强对遥感技术深度研究,拓展应用领域

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地质调查是相当必要的,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就当前社会发展状况来看,遥感技术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人员要从加强遥感技术深度研究这一方面出发,提高遥感技术的测量精度,进一步拓展其应用领域。加大对遥感技术的资金投入也是深度研发遥感技术的关键举措。一项技术从开始研发到投入使用要历经漫长的过程,遥感技术从最初出现到现在也已经经历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我国也逐渐成为遥感技术大国。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我国必须向着遥感强国的目标前进,因此加强技术的深度研发是极其必要的。相关研究部门要重视现代遥感技术在各行各业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提高观念意识,加强对遥感技术开发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研究者深度研究遥感技术,解决现阶段遥感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技术性问题,拓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

2.3大力推广遥感技术,加大遥感技术普及力度

遥感技术只有在大力推广中才能显示其技术的活力和对测绘工作的广泛适应力。当前遥感技术已经凸显出其难以比拟的技术优势和环境适应力,比如,能够适用各种复杂地形的勘探工作,能够实现对火灾、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过程的实时检测,动态获取相关数据,为开展灾害研究和建立灾害防御体系提供便利等,因此必须要大力推广遥感技术,提高普及程度。1)相关人员要从降低遥感技术工作造价出发,通过降低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工程测绘的资金花费,来实现各行各业测绘工作对遥感技术的应用。只有减少资金预算,才能促使更多的行业选择应用遥感技术,而不仅仅集中于少数几个重点行业的重点项目。2)提高遥感技术的空间分辨率也将有利于遥感技术的普及。早期遥感技术受分辨率限制,较多应用于宏观的检测,而当前由于新工作思路的拓展,遥感技术与地质的符合程度越来越高,受距离的限制也越来越小。但是相关人员在改善工作思路,加大遥感技术地质检测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努力.

3结语

在进行地质探测、地质灾害研究以及环境地质检测的时候。遥感技术取得效果都非常良好,但是对于人们而言,遥感技术还是比较陌生的,其作用很难真正得到发挥,并且获得遥感信息的价格比较昂贵,这也导致了在微观应用的时候应用比较少,这些都是科研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康宏民.遥感测绘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3).

[2]张文龙.试论测绘工作中测绘遥感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7).

遥感技术的意义篇10

任何生产建设工程项目的安排,都应首先查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在水文地质勘查的各个阶段,充分运用航空相片、卫星图像的解译和其它遥感手段,使我们能更准确地掌握该地区地下水形成、贮存、运动特征、水质、水量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利用和排除措施的制订,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1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利用遥感图像解译地貌、水体和含水岩体,具有效果明显的特点。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译,能够迅速地总结出该地区的水文地质规律。1981年,地矿部就提出要求: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主要是对卫星相片和航空相片进行水文地质解译,解决某些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这个工作必须贯穿整个水文地质普查的全过程,作为设计、野外工作、室内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应用遥感技术,效果是很突出的。首先是勾绘的地质界线(特别是第四纪地质界线)准确可靠,地貌研究比较深入透彻,还可以得到隐伏断裂和活动断裂的较为准确的资料;其次是由于遥感图像能清楚地反映水系、水体、湿地、地下水浅埋带、泉水和泉水溢出带等与水文地质密切有关的现象,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等水文地质条件;另外,用遥感技术可以大大加快水文地质普查速度,特别是在自然条件复杂、交通困难地区的普查工作中,更能显其优越性。

2地下水资源的调查用遥感地质方法

寻找地下水及估算地下水资源,在我国开展得很普遍,不论是在基岩山区还是在松散堆积区,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项工作中,首先对航空、航天图像进行地质解译,找到富水的含水层分布区或富水构造;然后根据水文地质钻探的试验资料、已有的各种开采井的资料和水文物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及水资源的计算和评价。由于遥感图像解译得到的含水层和含水构造的边界相当准确,所以用遥感技术进行地下水资源调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矿区水文地质勘查

近年来,发生了多起矿井透水事故,造成了很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然这与矿主为了经济利益而盲目、不合理开采有关,但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没有查明矿区的含水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利用遥感图像的解译,就可以有效地查明含水层的分布和地质构造,能够做到合理布置矿井,进行有计划开采。这对于有效地减少矿井透水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4水利工程的水文地质勘查

水库区的水文地质勘查主要解决水库向邻谷或库底的渗漏情况和渗透量问题。在水文地质调查的各阶段,通过对库区航天图像、航空相片的地质解译,结合地面调查和钻探工作,能够快速并准确地查明库内及库岸的岩层透水性、透水岩层的走向、泉水的出露点及水库与邻谷地带岩层透水性可能渗漏的方向。根据这些水文地质条件,可做出河谷区到分水岭地段内各不同时期的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并为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提供条件。在我国三峡水利枢纽、二滩水电站、飞来峡水利枢纽等许多大型工程都应用了遥感技术,并取得重要成果。

5其它水文地质工作遥感技术

在海岛淡水水源调查、地热水文地质调查、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等方面都能发挥较好的作用。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在寻找古河道和河漫滩中的富水地段,可准确地看出各种地表水体的形状和分布,找出地下水露头的位置、大小和数量;在沿海及岛屿上寻找淡水;研究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探测隐伏溶洞、岩溶水运动方向等);还可探测地下热水的埋藏条件。

二水文遥感技术的优势

1可一次性获取大范围内的地物信息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的特点

尤其是陆地卫星的轨道高度可以到达910km左右,一次取相就能覆盖到实际的地面范围约34225km2左右。这种宽阔的取相视域与水文工作中人工实地勘测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从而也突显出人工实地调查的局限性如由于视域阻碍而造成勘测效率低等。

2信息量大,全天候监测遥感技术

在获得可见光波信息的同时也可以获得可见光波以外的信息如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波段的信息,从而能够通过成像来使肉眼看不到的物体特征表现出来,很大程度的扩展了在水文工作中的观测信息量。同时遥感技术可以不受植被、冰层、云雾的影响达到观测的目的,从而实现全天候观测,能够扩充水文勘测的调查量,也能够更好地认识水文变化的规律。

3收集资料方便,没有地域局限性

在水文工作中,人工作业受到很多地面条件的限制,如高山冰雪地区、海洋地区、沙漠地区和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工作人员因为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导致数据不能收集完整,而遥感技术在水文工作中的应用很好地化解了这一问题,遥感技术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国界限制,能够全方位的实现资料与数据的收集,使水文工作中的资料与数据更加全面化,使水文研究能够更加科学与准确。

4收集资料快捷遥感技术中的陆地卫星

实现全球覆盖成像的周期仅仅为16~18d,如果多颗卫星同时工作,能够使探测周期成倍缩小,而水文工作中的人工作业实地勘测的时间则比较长,而且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所以遥感卫星与人工作业相比更加便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最全的资料,有利于水文工作者掌握不同地区水文的变化规律。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