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设计的兴趣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1:39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1

【关键词】CaXa;机械制图;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5(b)-0033-02

1前言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工程界的语言,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读图能力、绘图能力,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三维空间想象力、思维理解力。学生刚初中毕业,头脑中的立体概念少,理解力、观察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发展极为不平衡。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加粉笔、三角板、圆规,从备课到教学,教师的劳动强度大,学生获得的信息量也少,经常出现教师讲了老半天,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如今,在教室内,以电脑、投影仪、幕布组合,即可实现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地服务教学。《机械制图》课程,从用实物模型辅助教学到利用Cai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然而,多媒体设备教学只是替代了原来的黑板,还不能很好地表达机械制图的思想,不能说明二维图形与三维零件的关系,不能说明机械图样中相关规定的由来,无法引导学生的思路在三维空间与二维平面之间转换,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并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好奇心是由新奇事物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究反应。中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是在好奇心和求和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倾向。皮亚士认为:“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动也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1]当学生对某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集中注意力,采取积极主动的意志行动,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改进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努力探索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探索让学生操作CaXa软件,进行三维实体设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构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实践确实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2CaXa实体设计软件简介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使用国产的CaXa实体设计软件较为适合。CaXa实体设计软件,它能逼真地虚拟现实模型,以立体的、有光的、有色的生动画面表达设计的零件、部件等,拖放式三维造型,操作灵活、简单且有趣。

拖动软件中的操作手柄改变实体的几何尺寸,选中一个标准零件并进入智能图素编辑状态时,出现黄色的包围盒和一个手柄开关;调出三维模型后拖动操作手柄,修改智能图素的几何尺寸,通过平移、旋转和其它复杂的三维空间变换精确定位任何一个三维物体;同时三维球还可以完成对智能图素、零件或组合件生成拷贝、直线阵列、矩形阵列和圆形阵列的操作功能;采用切割或叠加方法将基本几何体“加工”成较复杂的组合体或零件,逐步展示三维实体形成过程,同步更新二维工程图,实时演示从三维到二维的本质变化。[2]

当然,CaXa实体设计软件功能十分强大,在学习《机械制图》过程中学习CaXa实体设计软件只能应用基本功能。对于其他丰富实用的功能,将在后续课程深入学习。

3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进行《机械制图》教学实践

3.1在实体设计软件未能流行之前,相关软件不多,且操作复杂,为此,我们主要探索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学生空间想象力及识图能力提高相关研究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实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提主,三维实体设计软件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我们开始尝试应用CaXa软件辅助《机械制图》教学,根据课本内容及习题进行三维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应用,三维数字化模型、视频课程建设。

与此同时,利用第二课堂活动,针对中职机电专业一、二年级学生的部分学生,进行CaXa实体设计软件基础应用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机械制图》兴趣。在第二课堂学习的学生,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构建实体,对自己绘制二维平面图进行判断。通过一年多实践,我们发现,这些学生相对其他同学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提高更快。最后,我们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推广使用CaXa软件,除了让学生使用CaXa软件辅助学习之外,还有些学生创作出丰富多采三维实体图,例如火车头、书架、留声机……下图是学生创作其中一幅作品。(如图2)

组合鱼具(学生作品——参加南海区首届“知识产权杯”竞赛获三等奖)

3.2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应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建立和运用CaXa模型库和图库,并配合相应课件使用;二是学生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掌握CaXa实体设计软件的简单操作方法,借助软件及模型库,掌握可视化造型方法和三维球等工具,并在多媒体教学机房进行三维实体构建。

首先,教师引入CaXa实体设计,将多媒体课件和CaXa实体设计教学这一辅助手段适时地穿插于教学之中,更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绘制三维实体模型,能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形体,然后进行分析讲解,与视图反复对照,不断拓展思路,从而提高读图和识图的综合能力。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授课中可以借助软件通过驱动手柄和三维球形体的位置直接进行演示。

动态观察相贯线的变化三维球装配零件

其次,利用CaXa实体设计软件辅助教学,安排相应实践课,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不断了解新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利用软件构造三维实体应用于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等相关练习,再现机械制图作业中的空间情况,使学生在课内、课外实践中,融合课堂所学知识、锻炼图示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3.3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只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制定好教学计划,在不增加课时情况下,学生学习《机械制图》过程同时学习CaXa实体设计是可行,开展教学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市教委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中学必修的劳动技能课堂中引入CaXa实体设计三维CaD软件,将CaXa实体设计三维CaD软件列入劳动技能的教育内容,丰富了教师们的教学手段,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利于中学生的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3]

4总结

《机械制图》实质上是研究用二维平面的“图”来表达三维空间的“物”的一门课程。教学的困难主要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创新能力。在常用的教学手段(挂图、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引入CaXa三维实体设计是解决教学困难的一种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习CaXa三维实体设计进行一些趣味设计,学习兴趣更高。在构建实体过程中不断加深了看图识图能力,自然也使《机械制图》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2

关键词:兴趣小组中职机械综合素质

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会决定学生的学习效率,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面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职机械专业教学需要更加需要贴近市场需求,注重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表外,还需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和集体协作意识。其中,兴趣小组就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

一、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中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理论性、实践性和空间性比较强的机械专业课程时,不仅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心理负担,更是很难提起对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只要会动手操作就可以了,这更加凸显了中职机械开展兴趣教学的重要性。对此,中职机械课程的教师要先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兴趣偏好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和了解,然后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兴趣小组构建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这样便于兴趣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和教师的分类指导,为兴趣小组教育功能的最大化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依托兴趣小组,加强合作学习

中职机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建立起兴趣小组的基础上,中职机械教师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依托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合作性学习活动。这是因为每个兴趣小组内的学生,由于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也不太懂得如何同其他成员之间开展互动与交流,所以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教学引导作用,才能确保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效。例如,讲到装配的基础知识时,教师要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统一,教师可以依托兴趣小组,让学生参观和实际操作某一型号车床的车削过程,同时讲解相关部件知识和车削加工的运动规律,如让一个兴趣小组负责拆卸主轴箱,另一个兴趣小组负责拆卸尾座,其他兴趣小组负责拆卸溜板箱、滑板及刀架部分,在具体到小组内部,则组员之间也要进行通力合作,讲出装配心得和收获,这样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与提高。

三、依托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和质疑

在中职机械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所以中职机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兴趣小组这一便利条件,在课堂上创设计趣味性、探究性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在机械课堂上进行大胆的质疑和探究,共同寻找结果与答案,并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例如,中职机械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需要,有意设置某一机械故障,然后让学生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对机械故障的产生原因、故障排除方法、修理措施等进行质疑和探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和反思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同时,兴趣小组内的学生通过共同质疑与探究,不仅巩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在趣味化的学习氛围下提高了自身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的开阔了中职机械专业学生的眼界,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依托兴趣小组,设计组间竞赛

目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所学技能无法转化为工作成果,就业适应能力比较差。而依托兴趣小组开展的机械竞赛教学活动,则可以很好的填补这个缺陷,因为竞赛本身的竞争性以及与工作一线联系的紧密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意识的去迎合市场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快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依托兴趣小组,设计组间竞赛,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批适合市场发展要求的,专业技能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就业适应能力较快的机械专业人才。依托小组间的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市场发展的要求,以及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的用工需求。对此,中职机械教师要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定期组织和开展小组内的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组成员的机械操作技能,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注重有关机械设计、机械操作、机械故障排除等方面的专业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五、结语

总之,兴趣小组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让学生真正的想学、乐学,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因此,一名合格的中职教师,要敢于接受兴趣教学的挑战,在中职机械专业的兴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勇于开拓与创新,加快中职专业学习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诸莉莉.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汽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4,(04).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3

关键词:机械三维CaD;3D打印;兴趣;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147-02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来说,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讲课过程中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这是矛盾特殊性规律所决定的。然而我们既要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还要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发现其所呈现出的普遍性。在教学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矛盾普遍性就是不论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想方设法的去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从心理学规律来看,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源泉。

3D打印技术由于其独特的成型原理与技术,使得原来不可能在实验室制作的各种产品与模型,从而得以制作实现。为学生建构工程设计、生产情景创造了便利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3D打印技术概述

1.13D打印的成型原理

3D打印学名为增材制造,增材制造的成型方法门类众多,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为FDm技术。FDm技术是将待成形件的三维模型沿某个坐标轴方向(一般为Z轴)进行分层切片,然后将aBS材料或pLa材料熔融后将每一层铺出,将所有层堆积出来,就形成了需要的成型品。

1.23D打印工作流程

3D打印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首先要用三维设计软件(UG、Solidworks、Catia等)进行零件的三维建模,然后将三维模型存储为StL文件格式,再使用切片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分层处理,最后将分层处理后的数据模型存储为打印文件,由3D打印机完成打印任务。

2机械三维CaD课程的教学现状

《机械三维CaD》课程是我校新版培养方案中材料成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图2所示。一方面它是冲压模设计、注塑模设计等后续设计类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果要做设计,必须要掌握一种三维设计工具。三维CaD是设计思想的载体,就如同纸张、尺子与铅笔一样,有了思想,必须用合适的“载体”把它给展现出来。而且机械三维CaD现在已经在装备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必将是未来的主流设计工具。学生如果在就业前,不能够掌握一种机械三维CaD软件,是不能够胜任工程师就业岗位的。更毋庸去谈什么卓越工程师计划,学校培养人才与社会契合度问题了。另一方面,机械三维CaD软件是热处理有限元分析、铸造过程有限元分析、焊接有限元分析、注塑模流分析、冲压变形分析等Cae辅助工程分析软件的前处理基础。由于目前企业逐渐地认识到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对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设计创新力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业。故掌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软件对材料成型专业学生在就业竞争力方面将起到巨大的提升。而机械三维CaD则是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的基础,该课程的学习状况将对后续辅助工程分析软件的学习效果产生影响。

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受实践的检验,这是指导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的辩证法关系。机械三维CaD课程的讲授方法,目前主要是学生在课堂接受教师点对面式的理论传授,教师把这些知识用自己理解并于语言媒介传授o学生,但是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的知识架构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由于很少有实践动手环节来验证并通过实践动手环节来修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偏颇。学生感觉学不懂、知识枯燥乏味,产生了知识无用论的想法。

针对上述的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想尽办法来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例如,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设计作品、并模拟产品会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我能力。客观地来说,虽然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是距离大面积、广泛的收益范围来说,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3以3D打印为兴趣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以3D打印为兴趣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中,3D打印为建构学习环境的技术实现手段,兴趣的激发是最终目的。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就是兴趣培养的过程,兴趣即是教学的目的,又反过来对教学过程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对提高教育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兴趣分为个人兴趣与情景兴趣,个人兴趣是一种较为稳固的个体倾向,而情景兴趣则是对外界状态环境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情景兴趣包含兴趣诱发和兴趣保持两个阶段,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要建构合适的情景环境在兴趣诱发阶段激发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延长兴趣保持阶段的持续作用时间,促使短暂的情景兴趣转化为稳定的个人兴趣。

传统的《机械三维CaD》课程是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熟悉Sollidworks等三维设计软件的使用操作技能,能够使抽象的产品立体模型通过三维设计软件的建模,形象地展现给信息传播的客体。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触不到设计的快乐,总是感觉到是在“纸上谈兵”,缺乏将图纸转变为实物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用传统的制造技术手段去将学生的图纸加工制造成产品,不论是从成本投入还是生产周期来说,都不大可能实现。但是,3D打印的出现,使得学生的设计作品可以一种低成本、快捷的方式得以实现。学生在将自己的设计作品逐步变成现实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成就满足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采用了一下的途径。

3.1以设计作品的驱动的拉式教学法

在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提前告知大家最终的课业评价占分比,设计作品将会占总成绩的50%。最终每个同学在学期末要提交自己独立完成的设计作品,设计作品需要用3D打印机打印实现,并准备答辩ppt,模拟产品会的模式,向大家自己的设计缘由、思路以及实现途径。设计作品题目,老师不予命题,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题,充分发挥设计者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出更多创作源泉与思想火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碰到不懂的问题,积极地去搜集各种资料进行自学,或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或向老师求教,转变了学习作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2以赛促学

学科竞赛对课程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争取荣誉的欲望,另一方面竞赛又对课程建设具有拔高的作用。通过机械三维CaD的教学,在学院层面组织了2届三维设计创意大赛,并从中选拔了若干优秀的同学,积极准备竞赛,同学们在获得宁夏赛区二等奖的同时,于2015年12月4日赴常州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全国3D打印一等奖的佳绩。

3.3专业认证获得社会认可

我校拥有Solidworks公司CSwa证书的授权考试基地,在完成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后,将为学生组织CSwa认证考试,目前已举办了2届CSwa认证考试。,CSwa考试的通过率稳步上升。第一届CSwa认证考试,41名同学报名参加,最终10名同学获得CSwa认证证书;第二届CSwa认证考试,44名同学参加,21名同学获得CSwa认证证书。总结来看,应该是学生学习有了确定的目标,有了目标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而且通过国际认证考试,对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激励效用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4结语

通过实施以3D打印为兴趣驱动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的设计作品涌现出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极大的迸发出了创作的激情与思维的火花,将枯燥乏味的教室变成了激情四射的创客工作室。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向《机械设计基础》、《模具设计》等专业课进行了辐射。教学改革的成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而且也将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旭明.从学习兴趣看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相通性[J]].大学教育科学,2007(2):27-32.

[2]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6):107-112.

[3]张冬冬,赵恒文,黄昭明,等.以兴趣为导向的应用型CaD/Cam技术课程建设[J].高教学刊,2016(4):182-183.

[4]马仁听.关于高等院校课程评价的理性分析[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7):36-38.

[5]肖苏华,龚雄文,陈建环,等.3D打印在pro/e软件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6):90-92.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4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实验;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55―02

《机械设计基础》是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必修课程。在南京农业大学,修读该门课程的主要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管理等不同专业的学生。由于授课对象不同,教学计划安排的课时也比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要少一些,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与机械类专业的课程教学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分几个方面谈谈作者的教学体会。

一、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都是非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其中工业设计的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学习这门课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管理的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学习这门课程。尽管这门课程是必修课,但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非常了解,学习兴趣并不高。尤其是工业设计的很多学生,高中都是学美术的,基础非常差。因此,最重要的是去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般而言,绪论是第一次课,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用。任何一门课程的“绪论”,都要谈到“为什么学”、“学到什么”以及“如何学”的问题。作者在讲授这一章时,结合农业机械发展的特点,从传统的“牛拉耕田”、“拖拉机耕田”到“现代农业机械”,从古代的“马车”、“普通汽车”到“现代汽车”,以及现代汽车的主要组成,内燃机、牛头刨床的主要组成及工作原理等,通过这些简单易懂的例子,使学生了解到现代机械仍然以机械工程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工科学生必须具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才能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日后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笔者准备了非常多的案例、动画和录像,以理论结合实际进行教学。比如在讲“平面连杆机构”时,准备了“契贝谢夫四足步行机”的录像,非常的形象和生动。讲死点时,有飞机起落架、夹具等的动画,同时结合讲解,学生就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有比较深刻的感受。

二、注意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机械设计基础》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机械原理的内容,内容从高低副与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到轮系,这是一个整理的学习过程。尤其是高低副与自由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如何把复杂机械的机构运动简图画出来,这部分掌握好了,对后面的几种机构的学习很有帮助。此外,速度瞬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论力学》的时候就学过速度瞬心,这与《机械设计基础》的速度瞬心有何区别?这一点要介绍透。同时,结构的压力角、传动角如何画出,等等,这几章有很大的连贯性,在讲解过程中切忌过快,要学生掌握好才行,多让学生做一些习题,否则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

三、提炼关键内容,有重点地授课

《机械设计基础》是两门课的综合,前半学期主要是高低副、自由度和一些常用机构,后半学期主要介绍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与计算等。前半学期机构的学习比较系统,基本上是在介绍了自由度、速度瞬心、压力角和传动角的知识以后,一个机构一个机构地学习。后半部分的内容非常繁多且零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普遍反映不太好学,缺乏头绪。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一定要有一条主线。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时,要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有重点的学习。

以“齿轮机构”为例,这一章的内容非常多,也是这门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这一章的学习,一般需要五六个课时的学习。笔者在这门课程的学习时,主要是抓住“渐开线的性质与特点”和“一对齿轮啮合过程”等主线开展教学。其中渐开线是这章学习的基础,所有牵涉到齿轮参数计算和啮合的知识的,都牵涉到渐开线。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主线,逐步开展教学。

四、结合课程设计和实践进行授课

南京农业大学开设的《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有课程设计和创新设计。一般课程设计有两到三周的时间,是设计单级圆柱斜齿轮。一个学生一个设计题目,给出的斜齿圆柱齿轮各种传递的功率、输入转速、传动比等参数不同,要求学生通过查手册,独立设计出该对斜齿圆柱齿轮和减速箱系统。这个比较重要的是齿轮传动、带传动、连接、轴、滚动轴承等几章的内容。在讲授这几章的内容时,都要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授课,比如齿轮材料的选择及其热处理方法、齿轮设计时参数的选择、齿轮受到的轴向力切向力和径向力的计算等。通过结合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程设计,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

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

《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主要有三个实验:机构运动简图与自由度、范成法加工渐开线齿轮、带传动系统综合实验。在这三个实验中,都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尤其是第一个实验,一般在第二次或者第三次课程的时候做,有非常多的简单机构,让学生去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这些实验中,指导老师大概介绍了一下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指导老师在一旁讲解与指导。通过实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独立地去思考。

笔者认为,《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设计过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工程意识。因为不管设计和制造任何机械,一般性能越好,功能越复杂,成本就越高。在设计过程中,要让学生结合实际和性能要求,去查各种手册和图册。手册和图册里面的推荐值一般都是一个范围,学生要结合经济性和实际要求去选取。要教导学生去参考前人的经验,但是又不要照搬前人的经验,要鼓励学生去积极创新。

总之,《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所教授学生的特点,去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有重点地进行讲授,以让学生能学好这门课程。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和经济意识,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可桢主编.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谢振宇.《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方法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4).

[3]倪向东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5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机械专业认知导论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课程。

通过学习学生应基本掌握机械概念及机械技术范畴,基本了解机械制造与设计的概念,认识机械制造企业环境。认识将来自已可能从事的职业岗位与岗位任职要求,培养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兴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有用人材,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相关内容

学生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报考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都想通过认真学习成为这方面高素质人材。但机械制造技术是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经验性、专业性、工程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有热情和兴趣,但对机械制造技术常识和感性认识基本是空白。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很长时间后对机械制造技术的认识模糊,缺少整体认识。针对学生的现状,在学生入学初期应用25-30课时集中学习机械专业认知导论课。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性质、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了解机械制造的概念和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学习了解机器的组成知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常识、机械传动知识、标准件的知识、材料使用性能、加工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技术要求、等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的实施

课程教学实施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到企业现场参观学习。

课程实施计划;分别订出课堂理论教学和到企业现场参观时间,安排讲课内容与准备训练项目教学方法手段与资源利用,教学环境说明教学载体。

理论教学部份由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生产背景,系统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在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和高职教育规律、教学效果好、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教师。向学生指导性的、概貌性的讲解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机器的组成、机械传动知识、标准件的知识、材料使用性能、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方法、学习材料加工工艺与设备的一般知识、学习掌握零件制造方法、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要求,了解现代制造新技术和机械行业发展规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并用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实物等进行辅助教学。

组织学生到企业现场参观,在参观企业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向学生讲解与交流,主要目的是要学生认识机械企业及环境、机械企业文化、了解生产过程、技术及管理,职业岗位与职业环境、了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范畴和增加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再由教师组成学生讨论,要求学生写出个人的心得。

课程教学结束后每位学生写一份详细总结作为课程考核。

四、课程的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基本了解机械制造与设计的概念。

(2)认识机械制造企业环境。

(3)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6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9-016-01

钳工是不断发展的机械行业中的重要工种。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现代文化知识、高技能的钳工人才,是每个从事钳工生产实习教学的教师的任务。

一、改变错误观念,培养高技能人才

半个世纪以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变革。从普通的机电控制到先进的数字程序控制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应用,从20世纪70年代半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到现在的各种高精度数控机床,大大提高了加工的速度和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有些技能型繁重的手工操作作业已被智能型数字控制的机械所代替。不断发展的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冲击着传统的手工操作,不断发展的新知识、新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钳工专业的基本操作大部分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也是最受冲击的工种。钳工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操作一直处于落后的阶段。实习条件差、体力付出大、有些基本操作技能掌握难度大、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另外,家庭、社会上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使得愿意学习钳工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学习完现代化机械加工课程后,对钳工的前途产生怀疑。对钳工的实习课兴趣不高,在实习课上处于被动状态,普遍认为许多钳工的基本操作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所代替,没有必要再学习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作为教师应对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引起足够的重视,倘若任其发展势必影响学生今后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影响机械制造业的持续发展。这些不正确的观点,大都是由对钳工专业的片面认识造成的。作为从事钳工职业技能教育的专职教师,有义务使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钳工专业。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断涌现,最终能够减轻或解放劳动力。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可以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者采用机械加工反而增加成本的操作,还是应该依靠钳工完成。由此可见,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应该加强、提高。制造出先进的机械设备,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从事先进的工、量、模具等工艺装备制造的工人;离不开高技能的装配工人;也离不开对机械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的机械维修人员,即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和机修钳工。不论哪种钳工都必须熟练掌握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攻、套罗纹、刮削、研磨、测量等基本操作技能。这些技能操作方便、加工灵活,在向现代化、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机械制造行业中是其他机械或工种不能替代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谓高技能就是要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具有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我们从事技能培训教师的光荣任务。

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在学生学习钳工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教师的培养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外因,学生个人的努力是内因。只有内外因相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兴趣产生于认识活动过程中,或产生于某种运动、游戏、劳动中,同时,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几乎每个学生在童年时期都有过做手工的经历,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一件折纸玩具并且爱不释手时,便在需要的基础上对折纸玩具产生了兴趣。通过这一实例,可以看到人的兴趣产生于需要,这里不是说人对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具有兴趣,而是说凡是有兴趣的事物或活动必然有对它们的需要。

从事钳工技能培训的教师都希望培养学生对操作技能的学习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从思想上强化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即学好钳工操作技能是机械行业发展的需要、是祖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激发学生对钳工操作技能的学习热情,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使之生动有趣、难易适当、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学好钳工操作技能。

三、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7

摘要: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下滑,而机械类的专业课又相对枯燥难懂,如何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一直是许多高校探讨的问题。技能培养兴趣小组可以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学长带领学弟一起以项目或产品的形式来接触、强化专业知识,让学生从设计、研究作品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动力,提升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兴趣技能培养提升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高校扩招以来,高职院校生源的素质水平普遍下滑,受社会偏见的影响,学生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生报到率和本科院校无法比拟,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弱,学习动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得当。面对这样的生源,高职院校积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笔者所在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为此去年学院倡导各系、部成立技能人才培养兴趣小组,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接受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教师给定的产品或学生自己创新设计的产品等形式培养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一、技能培养兴趣小组成立的必要性

机械类课程相对来说实践性较强,高职学生在学习初期一般不感兴趣,理解不了机床设备等的机械原理、机械结构;还有高职学生基础较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主性差。这些都学习积极性差,严重制约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高职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

1.基础差,学生不能适应从中学的教学方法到大学教学模式的转换

首先是高职入学门槛低。高职生源状况,一般是在高中时没打好基础,成绩较差的学生考入高职。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基本上都是处于填鸭式教学的氛围,在学校老师领着学生反复练习,多次模拟考试,80%以上的学生还另外参加补课班学习,进行强化学习,这样学习成绩还上不去。学生升入高职后,大多不会自主学习,厌学情况较普遍。中学主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内容相对好理解,进入高职阶段后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电工电子、可编程控制器、数控技术等如果没有专业的实践,让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是很困难的,要学好这些专业课一是要学生主动去学,二是要学生多参与实践,提高感性认识。

2.机械类专业课程难度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进入高职后,不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进入高职后,要学习的课程较多,而且几乎是每一学期或两学期结束一门课程,教学进度较快,这是要求学习必须事先预习,课程自觉复习,并用一定的时间自觉强化训练。一般不会有老师像高中那样,集中辅导、集中训练。机械专业课程难度更大,一些专业名词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专业内容与日常生活都有很大差距。学生普遍没有学习兴趣,学生遇到问题很少能自己查资料去解决,甚至是老师布置完成任务,学生也不能完成,消极学习的现象比较严重,遇到问题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等老师问到时才说“我不会”,甚至老师指导用什么方式、方法去解决都没有用,拿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高职院校一般是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讲解原理,进行加工制造或拆装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变现状,成立技能培养兴趣小组成为必要

如何改变目前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配合全国、省市各类技能大赛,成立技能培养兴趣小组很有必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想尽一切办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学校是全国百所示范院校之一,学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技能培养兴趣小组的具体实施

1.学院下发各专业成立兴趣小组政策性文件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职质量的各类技能人才,学院出台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要求各系部、各专业组织教师,利用现有的实习、实验设备,成立各类技能的培训小组,制订培养计划、训练流程,包括培训教师工作量计算,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自愿报名参加各类兴趣小组,提早接触专业知识,了解哪些知识对就业、对提升专业水平有帮助,使得此项任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各系部组织成立技能兴趣小组具体实施方案

各系部指定各专业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老师制订详细的兴趣小组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大三、大二、大一学生同时学习、训练,以老带新,规定教师指导的时间,要求学生只要没有课就要在兴趣小组实训室学习。同时,参与上届学生技能大赛的培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了解哪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重要,言传身教,使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更具有感性认识。

如机械类专业成立三维工程软件使用与3D设计兴趣小组、数控编程与操作加工兴趣小组、数控设备机电联调与升级改造兴趣小组、逆向工程兴趣小组、模具设计兴趣小组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可自愿报名参加各类兴趣班,兴趣班的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限制名额,设定选拔条件,各兴趣小组主讲老师由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多年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类比赛的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除完成基本的教学与指导外,根据历年的比赛经验布置一些任务。兴趣班中可以选拔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传、帮、带。要求所有参加兴趣班的成员,只要没有其他课程,都得到专门的实验室或实训室学习,有事向负责老师或指定的负责人请假,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作品完成情况或学生对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选拔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3.技能兴趣小组训练过程中学生的状态

经过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宣传,学生对各类兴趣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首先,学生可以免费多学一些知识,其次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报名,第三,学生可以参加各类比赛,增加实践技能、增加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有用的事还是会积极主动地去做的。但是学习是一个苦差事,如何坚持下去,苦中作乐,化被动为主动,这是需要老师去引导的。在开班之初,比如三维工程软件使用与3D设计兴趣小组,会展示一些历年获得特等奖及一等奖的参赛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学习兴趣提升的促进作用

1.培养学生“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首先由专业教师宣传各类技能培养兴趣小组的作用和意义,鼓励那些想学习的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规划自己将来要从事哪方面的工作,自愿报名参加各类技能培养兴趣小组。学院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兴趣小组有3D大赛兴趣小组,数控维修兴趣小组,逆向工程兴趣小组,工业设计、三维扫描兴趣小组,模具设计与加工兴趣小组,计算机硬件兴趣小组,多媒体制作兴趣小组等。

2.有助于学生真实感受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调试

例如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兴趣小组,通过给学生提供到现场拆装机械、拆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的机会,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学生对机械制图、机械原理的理解有一个直观、深刻的认识。如拆装刀架时蜗轮蜗杆传动原理的运用,定位销的运用,螺纹连接和运用,使学生立刻明白其原理。机床电气结构的拆装,使学生很快掌握和电气元件的使用,掌握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再通过具体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3D大赛及工业设计兴趣小组,通过借助UG、Solidworks、犀牛等软件把一些工业产品进行创新设计,或加入一些pLC及电气控制部分,使用自己的想法变成实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3.有助于学生在省、市及全国各类大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各类技能兴趣小组的成立是基于全国技能大赛赛项规程,结合教师多年带学生的参赛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现场实验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自身特点,从中选拔适合参赛的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能被选上是一种极大的荣誉,更加进一步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自动自觉地反复训练,遇到不会的知识,及时想办法去解决。通过近两年的实践,笔者所在系的学生在省、市及至全国大赛多次获奖,为学院争得了荣誉,为自己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有助于带动全学院提升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由于有些课程的特点,不适合大班授课,采用这种小班兴趣小组的形式,由教师提前教授学生一些专业知识,并通过实践进行强化,使学生很快能掌握理论上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通过动手对设备进行调试,或在将自己设计出的作品做出真实作品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积极解决,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带来一种成就感。这种兴趣小组有自己专门的工作室,老师和学生一起工作、学习,学生只要没其他课程,可以随时到工作室进行专业课程的研究,也可以随时带来一些对某一个兴趣小组有兴趣的其他学生过来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作品,并想办法加工制造出来,进行调试,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兴趣小组工作室的环境与硬件设施

目前各兴趣小组工作室并没有完全真正建立起来,很多设备都在原地进行操作、实验。教师每周指导学生一次。对于新知识、新技能,对学生来说,一周一次的指导时间是远远不够地,学生平时还不让动设备,很难有太好的效果。

改进措施:由各兴趣小组提出环境与硬件配置要求,学院逐步按要求进行环境及硬件配置,专业指导教师的办公室就在工作室内,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管理学生,真正把兴趣小组工作室的所有设备运转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兴趣小组教师的工作量

目前学院的兴趣小组是结合技能大赛来进行的,先进行广泛培养,再从中选择优秀的学生或优秀的作品去参加比赛。学生对参加这种兴趣小组有较高的热情,也能得到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研究。但是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费用如何解决。因为无论技能大赛还是这种兴趣小组,都是比正常教学提高了一个水平,首先教师自身的水平要求较高,其次,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解决随时遇到的问题,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主动愿意去教、去研究,如果单纯地以行政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很显然效果不会太好。以前存在的问题,大赛前突击培训,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工作量每个项目按40学时算,扣除税费,比正常上课给的费用都低,费力、搭时间、要求高,有些项目还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就更不愿意主动去承担这部分的工作。

改进措施:工作量重新测算,在文件下发前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提出一个可行性方案。既让有经验的教师愿意带、愿意教,又让年轻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兴趣小组的培养中来,使教师队伍的素质也不断地得到提升。

3.兴趣小组学生作品的制作

学生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如何使设计不单纯停留在纸面上,形成真实有效的产品,这个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反复论证,实习工厂老师配合学生把作品加工出来,再进行试验、调试、改进,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通过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机制。

具体操作办法:建议由指导教师签字确认要加工的零件,学生可拿指导教师的签字确认单到实习工厂登记就可以进行产品的加工了,原材料费用由学院或学生个人支付,实习工厂教师的人工费用由学院出。

4.不同部分的相互协作

目前学院实习工厂的实习教师都有基本工作量的要求。学校对于兴趣小组需要加工的作品请实习教师帮忙指导,如何测算工作量,是管理层应该考虑的。存在的问题是学生是你的,作品是你领学生做的,成绩是你们的,凭什么要我用我们部门的设备为你加工,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不能互相协作。

改进措施:建议学院对于实习教师有一个保底的基本工资,学生或教师加工的作品多了,按次数、按签字以奖金的形式发放,多劳多得,让干活的人不白干,同时还会积极想办法和大家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以看笑话的心态去工作,形成一个全学院都为培养更好的学生而努力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强琛.高职院校生源状况分析[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2]王素艳.企校共同培养数控维修人才创新模式与实践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3]赵志坚.高职生源素质状况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4]王素艳.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制造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8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而职业学校的学生受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对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更不用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了。尤其机械设计基础这门枯燥、繁杂的课程。因此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

兴趣的产生和发展与教师的教法培养息息相关,为此,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抓好绪论,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它是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第一次接触要重视入门教学。绪论课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向学生展示本学科的框架结构、研究和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本门学科概况。笔者在上机械设计基础绪论课时,重点向学生介绍机械领域内的一些科技动态、尖端技术成果以及我国在此领域内已取得的成就和还存在的差距。如数控机床的相关知识、机械设备与电的联系、机械设备与计算机的联系、我国在机械设计、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与国外的差距等。并从粗加工到半精加工,再到精加工这个简单工艺流程分析,把车、铣、钻、磨、铸、焊等常见的加工方法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加以分析,这样做能使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二、注重导入,引出新知

导入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步,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教学主题,精心设计导入内容,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复习旧知识,又起着集中学生注意力,学习新知识的作用。如在讲齿轮传动时,学生已学习了带传动,此时可趁机给学生设置思考题:带传动的方式是什么?是利用什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适用于什么场合?若用在中速中载,是否适用,如何解决?常见的传动方式还有哪些?并举现实中的例子。这样层层设疑、层层解惑,学生可独立获取新的知识,亲身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小结,悬念激发

在小结巩固中,激趣式的悬念设置不仅能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授课,而且会激发学生对下一次课的兴趣,这对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是不无益处的。如在讲授轴承的材料时,设置这样的悬念:基本方式有哪些?在机床中如何?液的回路如何加工?就为下节课的讲授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又如在讲授轴的结构设计时,可设置这样的悬念:教材中减速器简图中的齿轮如何装拆,它们的顺序是什么?让学生思考,为下节课的讲授轴的结构做铺垫。

四、强调巧练

巧练是利用较短的时间,通过做少量具有表性的典型习题,达到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所选习题的思考性要强,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习平面四连杆机构时,可以巧妙地设计综合题,如已知四杆机构四杆长分别为a=100,b=120,c=50,d=80,问以哪根杆为机架可获得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机构?

此题的关键字词有:曲柄与摇杆。通过对曲柄存在条件分析以及b+c

通过练习,促使学生对曲柄摇杆、双曲柄、双摇杆机构基本概念进一步消化和吸收,加深对四连杆机构的理解、巩固,为四连杆机构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多媒体的使用,活跃课堂气氛

要有效实现直观教学,应将一些难以想象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机械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制成多媒体课件,在讲授相关内容时巧妙地将现有教具与多媒体课件结合使用,使那些难以想象的机械运动过程和工作原理演示出来,清晰的图像可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机械设计中许多运动、加工现象以及失效形式过于抽象,只靠语言无法全面、细致地表达清楚。常见如齿轮的外,内啮合,直齿与斜齿的区别,齿轮失效形式、齿轮传动方式等,如果采用多媒体形式则一目了然,同时可活跃课堂气氛。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要进行课程设计,设计减速器,在学习传动系统部分时,在讲解设计思路时,从题目到方法以及分析结构特点时,与减速器联系,以此为典型例题,使学生对减速器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能够针对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案,为课程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成涛.高等职业技术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9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网上教学应用型人才

一、研究的背景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涉及机械系统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标准、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运用,它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机械、设计机械、生产机械和使用机械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大量应用型人才尤为重要。经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绝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使部分借助了多媒体教学,但是教学课件不够完善,存在不够直观、不够形象、与学生实际脱节等问题。

2.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查找资料困难。

3.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不能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

5.由于学生多、设备少,大部分学生在课程设计的实践环节中不能充分联系实际,致使设计不够灵活。

二、研究的目标和依据

主要研究目标是:开发机械设计基础课网上教学系统资源,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特别是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使高职院校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急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主要研究依据有:

1.总结回顾多年教学经验,形成课题资源基本资料。

2.根据当今实际教学体验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改进、丰富课题资源。

3.到企业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使课题资源更贴近生产实际。

三、研究方法

1.经验总结法: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从而揭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把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

2.资料法:通过系统学习、收集、鉴别、整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3.问卷调查法:采用无记名的方式问卷调查,进行个案研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东西。

4.跟踪调查法:对部分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追踪调查研究,形成设计步骤和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步骤

1.开发机械设计基础Cai课件和编写电子教材。两项工作交叉进行,相互补充。电子教材编写是在参阅多部高职高专教材,吸取其各自优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添加多个实例编写而成,而课件制作又以电子教材为基础,紧扣教材大纲要求,添加易于学生接受的动画和现场视频实例,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而成,它使课堂更加形象、生动,也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发机械设计基础资料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包括:机械制图标准;公差与配合标准;形状与位置公差标准;表面粗糙度标准;常用工程材料;零件结构设计工艺性;连接与紧固;带传动和链传动;减速器和变速器;齿轮传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轴;常用电动机;常用低压电器;液压传动;气压传动与控制等。其中搜集了机械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数据,师生进入网站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查阅,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编写电子教案。电子教案编写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区分重难点,精选课程内容,合理安排学时等设计而成,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导意义。

4.选择、制作大量机构运动动画。机构运动动画包括各种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机构、齿轮系传动和螺旋传动等。这些动画形象直观地展示了机构的运动情况,使学生学起来感到轻松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丰富了学习内容。

5.试题库建设。试题重在用于检测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当今高职高专学生应用能力检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6.虚拟实验室建设。虚拟实验室建设了五个项目:一是零件展览室建设,包括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键连接、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弹簧等零件;二是常用机构运动模拟动画建设,有泵、冲床、发动机、内燃机、颚式破碎机、缝纫机、机械手、牛头刨、抛光机、曲柄滑块机构等;三是几种机构组合搭接建设,包括摇块机构、导杆机构、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四是齿轮加工模拟建设,包括模拟插直齿、插斜齿、滚直齿、滚斜齿、仿形法加工直齿、斜齿等;五是减速器拆装模拟建设,包括直齿、人字齿、蜗杆、锥齿、两级减速器拆装模拟等。

7.虚拟设计室建设。虚拟设计室建设项目包括螺纹连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轴、键连接、滚动轴承设计等。

8.工程案例建设。工程案例包括挖掘机、飞机起落架、内燃机、起重机等50个工程案例。将这些案例视频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看到大量实际生产案例,产生很多对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想,增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9.机械设计基础网上教学平台建设。包括开发机械设计基础网上答疑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网上答疑系统使学生很方便地与老师进行在线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根据课程学习要求,网上考试系统设计开发了五套网上测试题,试题形式全为单选题,学生可方便、快速地进行自测,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五、研究的意义

笔者针对教学现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发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网上教学系统,该系统教学课件形象、生动、贴近实际,可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丰富,使用方便,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能实现网上答疑和自测,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之,该系统设计适应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和生产实际,对目前的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基础课教学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也将对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邱宣怀等主编.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葛中民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1.

[3]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对机械设计的兴趣篇10

【关键词】机械基础;教学设计;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参加技能鉴定,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传统的《机械基础》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课题组通过各类教师讨论会(专业教师、基础课程教师、兼职教师等)、深入企业施工一线调研走访等形式,征集专业课教师和施工一线工程机械技术人员的宝贵建议,考虑学生技能鉴定需要的知识点等,总结前两级学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工作岗位需求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材编制、教学内容、实施性教学大纲修订、教学课时进行有效的调整和选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一)以工作岗位需求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首先,认真进行企业调研,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就业方向通常为各大型工程机械企业的工程机械和工程机械配件的操作、运用与维护,管理销售及售后技术服务等。按照工作岗位所应完成工作任务来了解所需的各项技能。然后,针对毕业生选取适合的工作岗位,将该岗位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梳理编订,制定满足该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根据所需技能的特点,设计全新教学模式。经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学生最终可以达到部分岗位顶岗实习的目标和需求。真正发挥提升理实一体化的作用。

(二)稳定学生情绪,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多的是以课堂为中心,辅以不成比例的实验或实训类的课程,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自然就无法真正“知其然”。如何由教师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课程建设小组各位教师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学习单元内容、教授班级、专业的迥异,将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行动导向教学、问题探究式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操作与理论教学理实一体化等各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思路,真正做到“做中学,练中学,学中做”,学以致用。其目的只是实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三)密切联系实例,将学生兴趣持续下去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兴趣”。那么,如何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心血。

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将学生兴趣持续下去,使学生在教学中一直坚持兴趣的持久性。

如在教学齿轮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会在上新课之前,先给他们看一个图片――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告诉学生,他就是用这个东西在大雾弥漫的战场上打败敌人的,在学生的注意力被调动后,马上引出正题――这个车就是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置来指示方向。然后让学生想想生活里还有什么东西是有齿轮的呀?学生会热烈地讨论“钟表、水表、汽车”等等,教师夸奖他们喜欢思考的同时,告诉一些他们不清楚的,如汽车里的变速器里的行星齿轮结构,车床主轴箱里的齿轮结构等。同时给他们看大量汽车、飞机、轮船、机床等机器中齿轮的图片,在大量的实例面前,教师勿需多言“同学们,这章很重要呀,齿轮很有用呀”,学生就已经领悟了“齿轮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在工业发展中有突出地位,齿轮被公认为工业化的一种象征。”课堂效果很好。

(四)结合后续专业课,争取兴趣的发展性

《机械基础》是一门从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专业基础课程,故授课中还应注意其承上启下作用,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知识的相互联系,启发学生将相关联的知识结合起来综合学习,对学习过的知识及时复习,温故而知新。争取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性。

授课中遇到学生在后续专业课中将会用到的知识时,要特别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如讲授向心角接触轴承的两种安装形式时,强调正安装和反安装在后继专业课程《土方机械》等将会应用;讲授形位公差的标注时,联系《CaD》的相关内容。这样,当学生在学习《土方机械》《CaD》等专业课相关内容时,将不会无的放矢。各学科知识的相互综合,有利于学生灵活应用各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继续下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模块化处理

课程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该课程是否能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应起的作用。课程建设小组的教师,熟悉本课程内容,在教研活动中与基础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探讨,充分了解涉及的前段和后继课程,对将要教授专业的所有课程进行了较清晰的系统了解。结合企业调研中的岗位需求,与兄弟院校开展合作,于2012年8月由人民交通出版社编制出版了新教材《机械基础》,同时灵活制定出实施性教学大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系统了解各个专业的课程,具体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

对机械和机电专业,会同期开设专门的《金属工艺学》,专业课中有《液压和液力传动》课程,因此制定这2个专业的实施性大纲时,就可以把《金属工艺学与热处理》和《液压》两章完全删除,并且告知学生原因。

数控专业没有《金属工艺学》课程,“金属工艺学与热处理”这部分内容在本课程中就必须学习,但对他们的要求没有机械类学生高,故只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常用材料和基本热处理方法即可。

汽运专业学生,有《金属工艺学》课程,没有《液压和液力传动》课程,在制定大纲时需要去掉前者,但加入后者。“液压”部分的要求也低于机械类学生。

这样的课程安排,既防止学生学习的盲目性和重复性,又可以节省大量课时,还保证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可谓一举多得。

(二)方便学生接受,制定教学顺序

为方便学生理解接受,打乱多年旧教材的教学顺序,重新制定教学顺序。按照从小到大:连接(零件)――机构――传动-轴系(零部件)――最后总体装配:减速器(机器);由浅到深:机械零件的结构、特点、应用――机械零件的精度与技术测量;由动到静:由机械部分到材料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可以更好地由直观到主观,由易到难,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接受,不会产生畏难情绪。

(三)教学内容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注重理实结合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在新编排教材中,本着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基本原则,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实例图画,注重生产和生活实际与机械基础知识点的融合,练习计算等通过“卡通小蚂蚁”的归纳总结、例题导入,活泼地实现教学意图,并首次将“常用量具测量”与“机械零件的精度”归入一个模块单元,知识难点的有机结合,克服教学难点。

(四)按“出口”定方案,简化《工程力学》的学习

考虑到现阶段学生毕业生的岗位性质,《工程力学》中的相关计算可能用途不大,对专业课的学习亦无影响,所以,只需要讲授给学生最基本的力学基础,并且这些内容针对各个专业实际,在不单独使用专门章节讲解的专业中,可以将力学部分常识放在机械零件、机构、传动部分中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中讲解:

如在机构运动简图学习中,介绍铰链等概念;在学习键联结时,简单解释剪切和挤压;在螺纹联结章节中,简要介绍拉伸和扭转等概念。这样不仅能节省大量课时,而且很利于学生对抽象力学概念的理解和接受。

(五)根据学生状况,有目的地删减或增加部分内容

在教学中重点强调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简化原理阐述,剔除无用的陈旧内容和繁冗计算。讲究针对性、实用性和直观性。

为方便各个专业学习,故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为除绪论外七大单元:绪论、连接、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机械零件的精度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力学。其中将“机械零件的精度与技术测量”“工程材料”和“力学”部分划为带“*”部分,各个学校、不同专业,可以视具体情况灵活选用。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多元化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学校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大胆变革,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授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课程建设小组坚持育人为中心,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形成了一套以形象式、启发式、问题探究式、小组讨论式等互动式教学为主,以多媒体动画、图片演示、模型演示、实验课、习题课等为辅助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多媒体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结合,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自学与创新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互信互动是课堂传播知识的良好途径。课程建设小组成员教学中坚持首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并了解和掌握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基础知识、思想动态、身体状况、个人爱好、家庭境遇、在校表现及社会活动情况等,合理分配学习小组,为学习中的互信互动建立良好基础。

(二)充分利用绪论课,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潜能

《机械基础》是本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绪论,是这门学科的伊始。首先,教师简单讲解机械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机械,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中国谈起,远在五千年前,我国就使用了简单的纺织机械;晋朝的连机碓和水碾就是应用了《机械基础》中提到的凸轮机构的原理。再到世界:到国外――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的建成也是使用了机械工具。

从古代公元前2500年,欧亚地区使用两轮和四轮的木质马车就是机械开始谈起,讲到到现代:航天飞机、焊接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等。最后回到现代日常生活,自行车、钟表、冰箱、空调机、洗衣机等等这些都是机械。

这和以往传统教学中直接给出机械和机器的概念相比,学生克服惧怕心理,兴趣盎然,顺利为后期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

(三)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演示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和生产现场紧密相连,涉及的课程和知识多,而且课程本身包含的内容丰富,初学的学生大多感觉凌乱、头绪多,甚至摸不清头脑,常常有学生会感觉不知如何学好本门课程。

针对本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在编制教材和电子课件制作中,课程建设小组大量应用各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照片、图片、动画、录像等形象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采用启发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适当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如适当的设问,诱导思维方向,以达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的目的,营造出健康活跃的课堂氛围。

如在“凸轮机构”中对“易磨损”的特点,先问,“大家小时候,是不是帮妈妈绕过毛线吗?”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再看“绕线机构”的动画,让学生们通过思考及短暂的课堂讨论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这一环节之后,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及概念,这时老师再剖析上述问题时,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格外集中,对知识的获取效果也较好。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自觉性,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总结归纳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由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无形中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切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它能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参与性及创造性。大到整门课程、小到每一节甚至每个小知识点的教学过程,都必须精心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师的引导下,最终得出正确、合理的结构。这样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

教师们在授课中注重与学生交流,经常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台上、台下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与学融为一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条件让优秀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研究成果。

(六)注重多媒体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实一体化结合

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主要为引导学生的方针,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将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根据课程需要和现有条件,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如在课程讲授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机械零部件陈列室,使学生对各类通用零部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讲授轴的结构设计时,组织学生观看轴系零部件的组成、组装动画演示及进行轴系零部件实物拆装,通过动画和实物拆装,熟悉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及特点,明确轴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会轴结构设计的方法。

平面连杆机构的绘制与观测实验、凸轮机构的观测实验、V带传动的安装、调试和张紧、滚动轴承、联轴器、离合器的构造与拆装实验、齿轮减速器的构造认识和拆装实验等都安排在专业教室内,实验操作与相关理论学习有效结合;理论难点部分:“机械零件的精度”与操作部分“常用量具测量”有机结合,即游标卡尺测内外径和检验孔轴尺寸精度、配合精度、外径千分尺测外径和检验轴尺寸精度不单独开设,分别与尺寸精度、配合精度理论学习设置为一个学习情境项目,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克服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性能测试也与金属材料的性能理论设置为一个学习情境项目;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及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尺寸的计算练习采用行动导向,有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工程意识。

四、教学手段的改革及专业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建设

学校在教学资源上大力投入,教师积极应用有效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配备齐全的专业教室和各个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投影机和大屏幕可以给学生明显的视觉效果;音频控制台可以灵活调节功放、音响等设备,可收到良好的听觉效果;视频展示台可以方便展示各类零件、实物的大小、颜色和形状。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的需求,使教学生动活泼,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我们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开发研制《机械基础》多媒体课件。

积极采购必备实验设施,教学中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模型、实物、机械设计陈列柜、黑板等传统手段有机结合。

对于重点、难点内容,通过动画演示、机械设计陈列柜、模型、实物讲解、学生小组讨论,深入浅出,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图像和动画直观性强,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教学凸轮机构、四杆机构等各类机构的运动,带传动、齿轮传动等各类机械的传动,螺纹连接的预紧与防松、齿轮诸多失效形式、轮系的张紧、轴承的内部结构、公差配合中的配合关系等等,均是教学环节中不易掌握的难点,也是教学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对没有太多实际生产经历的学生,很难通过想象加以理解,通过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的直观演示,使学生一目了然,顺利克服难点,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多媒体课件合理、有效的使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推动了机械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及有效激励

为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考虑本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性及课程特点,突出课程学习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原则,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即情境综合评价)+课程终结评价(即期末成绩)”,考试课60+40(分),考查课70+30(分)。建议机械类专业本课程为考试课,部分近机类专业如数控专业等为考查课。

(一)过程评价(情境综合评价)

过程评价(情境综合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团队协作情况、练习页完成情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四个方面。为体现学生为主体,评价主体引入学生、小组和教师参与。评价方式包含自评、组评、师评三种。对不同的学习情境,教师可对评价内容一栏各项的分值自行设置,总分70,可参考《成都铁路工程学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标准暨课程标准机械基础》中具体给定的学习情境分别评价,再根据情境评价权重(%),即每个学习情境在所有学习情境(100分)中的百分比,综合计算出该课程的情境综合评价得分。

考试课的过程评价(情境综合评价)占总分的60%,考查课的过程评价(情境综合评价)占总分的70%。

(二)课程终结评价(期末成绩)

课程终结评价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性考核的方法。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和需要,课程终结评价(期末成绩)采用笔试,由教务科统一组织,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或学期末,集中时间考试。笔试时间一般为90分钟。

考试课的期末评价占总分的40%,考查课的期末评价占总分的30%。

(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这样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考核体系,有效激励学生在《机械基础》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昕.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讲演[J].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