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十篇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十篇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1:40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1

投稿须知

1.本刊性质 《生态学杂志》(月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向,结合科研、教学、生产实际,报道生态科学诸领域新成果、新信息等。

2.刊登内容 本刊刊登有关生态系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生理生态学、化学生态学、行为生态学、进化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专论与综述、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简报、书刊评介、学术动态等。

3.文章篇幅 以7~8个版面(12000~14000字)为宜。

4.题目和作者 题目务必言简意赅,字数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多位作者需注明通讯联系人。作者单位应使用官方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和邮编。

5.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对于专论与综述,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关键词3~7个(请勿与题目中出现的词重复)。

6.基金项目 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2

【关键词】基因挖掘;特征基因;粒计算

1.引言

粒计算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新学科,它通过把复杂问题抽象划分,从而转化成若干简单的问题,符合当今基因研究的现状。它融合了粗糙集、模糊集及人工智能等多种理论的研究成果,而粗糙集理论已成为研究粒计算的重要工具。

尽管针对基因挖掘已开展大量研究,但由于基因所具有的数量大、可研究样本少、噪音高等特点,目前人们仍不能确切了解基因蕴含的无尽奥秘,因而运用粒计算技术,通过采用有效的分类约简方法,对特征基因进行系统分类、分析、挖掘,找出其相关联的基因模块,可为疾病的研究、分类及诊断提供有效的平台,也可为临床医学、病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更有价值的基因研究数据及重要的理论依据。

2.粒计算

自20世纪70年代起,人们从物理学划分大型物质为颗粒、分子、原子这一思想中得到启发,并将其应用到信息领域来实现对现实世界里不完整、不精确的海量信息进行处理,以达到“智能”的目的。此后,Zadeh、Zdzislawpawlak、Hobss、t.Y.Lin教授等人分别针对这一理论对粒计算进行一系列相关论述,奠定了粒计算理论的雏形。此后,对粒计算的研究不断增多,逐渐深入,已形成专门的研究群体。

粒化和粒的计算是粒计算存在的两个最基本问题。粒子[1]是粒计算模型构成的最基本元素,不仅可以看作由内部属性描述的个体元素的集合和外部属性描述的整体,同时也是它的环境属性所描述的对外界动态变化环境的回应。粒度是用来衡量粒子“尺度”的一个概念,它将性质相似的元素归结为一个新元素,反映了粒子进行“量化”时的粒化程度[2]。

模糊集合理论、粗糙集理论和商空间理论是当前粒计算最主要的三大理论基础,由此衍生的几种典型的复合粒计算模型有:粗糙模糊集模型、模糊粗糙集模型、模糊商空间模型、模糊概念格模型、随机粗糙集模型[3-5]。由于粒计算研究日臻完善,目前这些模型已不能够满足研究需要,未来的复合粒计算模型发展方向有:将粗糙集与商空间理论相结合构建系统化的粒计算理论和方法;将粗糙集和形式概念分析、概率论、群代数结合使数据处理更有效。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粒计算模型,改进优化现有算法,使之更加完善。

3.基因提取

目前各位专家学者对基因的研究日趋频繁,通过Dna微阵列技术分析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条件下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具有相似表达谱基因可能存在的某种联系,从而将表达谱相似的基因分组到一个类中;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获得给定样本的表达基因谱,用于探索癌症原因及机理、发现可能治愈的治疗靶基因,并将粒计算应用于基因微阵列数据特征选择中。将粒计算与基因挖掘完美结合,达到更为高效、理想的结果。

粗糙集理论是一种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理论,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无需提供问题所需处理的数据集合之外的任何先验信息,所以对问题的不确定性的描述或处理比较客观,此外,它还与处理其他不确定性问题的理论有很强的互补性。

pawlak提出的经典粗糙集模型基于对象间由属性值相等所形成的等价关系,这种等价关系形成了对论域的划分。他把那些无法分辨的数据对象个体都归属于边界线区域,而这种边界线区域被定义为上近似集和下近似集的差集。

以粗糙集为基础的粒计算理论的相关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约简、规则提取(增量)两个方面,根据粗糙集的扩展情况,可以衍生为各种扩展粗糙集的属性约简和规则提取。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动态数据随之增多,更使得动态约简和增量规则提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知识约简来源于粗糙集理论,在保持知识库分类能力不变成的条件下,删除其中不相关或不重要的知识。使用约简方法可以简化粒的属性和粒结构的复杂度,使关注焦点更加集中明确。因此,知识约简是粒计算中的核心方法之一,正成为目前信息学科研究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基于粗糙集的约简算法有“基于分辨矩阵和分辨函数的约简算法”和“基于正区域的属性约简算法”等。由于基于粗糙集的约简算法[6]普遍低效,特别是对于大规模数据集,限制了其实际中的应用范围,因而,有学者试图运用粒计算的划分模型来进行属性约简算法的研究

近年来动态数据越来越多,针对静态数据的知识约简、基于粗糙集的粒计算方法等已不再适合实际的需要,因此动态知识更新已经成为信息科学的又一热点。目前,基于粗糙集的粒计算理论的动态知识更新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动态约简和规则增量提取。

4.结束语

大量不确定性问题和海量模糊数据的存在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大特点,是数据挖掘理论、方法和技术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指数级规模增长的复杂数据使得对数据的获取能力已经远远超出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如何收集、存储、分析这些作为信息和知识载体的数据,尤其是如何从这些数目繁多的复杂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生物信息是获取这些数据的最终目的,也是当前信息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粒计算作为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所包含的模糊、约简等概念刚好针对海量数据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及时的弥补这一缺陷。

参考文献

[1]陈万里.基于商空间理论和粗糙集理论的粒计算模型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5.

[2]郑征.相容粒度空间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3]张铃,张钹.模糊商空间理论(模糊粒度计算方法)[J].软件学报,2003,14(4):770-776.

[4]黄正华,胡宝清.模糊粗糙集理论研究进展[J].模糊系统和数学,2005,19(4):125-134.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3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名词解释  6分/题

1.象征

2.陌生化

3.悲剧

4.文艺批评

5.作家电影

6.1.类型电影

二,简述15分/每题  (

任选4题)

1.文学作品文本层次的构成

2.文学与影视艺术的主要区别

3.审美意向及其分类

4.中国早期电影形态”影戏”的特点

5.

30年代左翼电影剧作中的两种风格

6.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艺术主张与美学特征

7.法国”新浪潮”在创作中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

30分/个

(任选2)

1.陈述至少四种文学批评方法及其特点

2.结合作品,分析第五代导演的创作特点与历史地位

2007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电视文艺节目

2.mtV

3.广播电视标题音乐

4.杂志型节目

5.有线电视

6.节目定位

7.窄播化

二、简述

15分/题  (

任选4题)

1.世界纪录片创作风格模式演变的几个阶段

2.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3.电视艺术片的特征

4.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几个阶段

5.主持人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三、

论述30分/个

(任选2)

1.分析”焦点现象”与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崛起的原因,表现与本质特色

2.分析因特网的兴起对传统广播电视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3.电视体育节目的作用和意义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6分/题)

1.意向

2.影戏

3.三突出

4.精神分析学

5.第五代导演

二.简述

15分/题

(任选4)

1

简述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艺术方法

2

简述17年国产电影的主要局限性

3

简要回顾20世纪90年代的大众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4

简要陈述现实主义及其历史演变

5

简要陈述对样板戏的看法

三.论述

30分/个

(任选2)

1

试评价一部你所熟悉的第五代导演的影片

2

试评一部今年来播出的战争题材的电视连续剧

3

你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小说改编的电影,哪一部改编的最成功?为什么?

4

谈谈你对红色经典改编的看法。

2008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6分/题)

电视画面  电视剧

广播电视主持人

议程设置

音响语言

二.简述

15分/题(6选4)

1

简述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特征

2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社会影响力

3

简述声音的多种特性

4

分析说明电视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5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基本特征

6

从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的格言“任何时候说什么比怎么说更重要”谈口头报道的基本要求

三.

论述

30分/个(3选2)

1.从巴赞和克拉考尔的西方电影纪实理论,论述纪实主义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回归,分析其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2.分析论述中国人类学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特点

3.从科技进步的角度论述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及运用新科技的发展前景

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典型

2社会历史批评

3人文关怀4

板块式节目5作者电影

简述题(任选4)

1

简述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

2

请简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张和美学特征

3

请简要陈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异同

4

请简要陈述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异同

5

请简述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

6

请简述说明世界广播电视的几种体制

论述题(任选1)

1.请谈谈你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2你认为制约中国当代电影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何突破?

答题要求:1有明确观点

2结合作品分析

3字数在800字左右

评论与写作(任选1)

1

试评一部你所熟悉的欧洲导演的艺术影片

2

试评一部给你印象最深的纪录片。

答题要求:1.考生可对所评影视剧的某一方面进行分析和评论

2.应适当应用影视剧理论,并结合作品。

3.字数宜在1000-1200字左右

2009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名词解释

1.卫星电视

2.电视剧

3.(电视的)节奏

4.制片人

5.窄播化

简述(任选4)

1.电视晚会及综艺节目的特点

2.电视画面的特性

3.纪录片的文化意义和文化功能

4.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报道如何取胜?

5.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基本特点

6.怎么防止信息误导和信息污染?

论述题(任选2)

1.从纪录片适度运用“情景再现”“现场模拟”,论述“虚构与原生态”之关系

2请谈谈互联网对电视的影响

3从“汶川地震直播”和“奥运会直播”谈我国电视传播观念的转变

2010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名词解释

1.意境

2.象征

3.红色经典

4.心理批评

5.西部电影

二.简述(5选4)

1简述法国左岸派的艺术特征

2简述文革期间样板戏的摄制经验

3简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看法?

4简述你对“大片”的看法?

5简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三.论述(3选2)

1论述你对影视剧商业化趋势的看法。

2论述区域文化与流派文化的关系。

3论述美国好莱坞电影队中国电影的启示。

2010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名词解释

1.滚动记录

2.声音的心理性

3.主持人中心制

4.沉默的螺旋

5.人类学纪录片

二.简述(任选4)

1.世界广播机构管理体制

2.请简述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特点

3.请简述纪录片的文化特性

4.请分析说明广播电视语境的构成

5.播音中的“情,声,气”的关系

6.网上舆论的特点

三.论述题(任选2)

1.纪实纪录片主客体的关系

2.民生新闻发展

3.论述动画开发过程的问题

4.动画片创意与解决问题及动画创意的思维特征

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

1.期待视野

2.艺术鉴赏

3.艺术发现

4.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5.节目定位

二.

简述(每题15分

任选4)

1

艺术作品含义极其层次构成

2简述文学作品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关系

3简述样板戏电影摄制经验

4简述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特点

5广播电视在社会中与其他社会结构的关系

6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传播优势

三.

论述(每题30分,三题选二题)

1论述影视剧中主旋律诉求与商业化倾向的关系

2论述媒介融合含义及其表现与特点

3试评论一部你所熟悉的中国电影导演的艺术电影

答题要求:

1考生可根据作品某一方面进行评论

2考生必须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影视与传播理论

3字数宜在1000-1200字

2011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受众调查

2.网络电视

3.制播分离

4.电视散文

5.音画关系

二.简述(任选4)

1简述电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2简述广播电视经营的表现

3简析电视主持人与播音员语言使用的异同

5简析广播电视主持人语言语用的转型

6简析谈话类节目的现状与出路

三论述(任选2)

1论述中国广播电视为经济服务的表现

2从浙江煤矿工人被困底下70小时后被救出,分析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突发性灾难事件的优点与缺点

3根据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论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

4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论述广播电视业的发展趋势

陕西师范大学复试2011

笔试真题

一、  论述题(四选二)

1.我国影视剧的商业化趋势;

2.纪录片中的模拟手段与原生态之间的关系;

3.设计一个电视节目;

4.根据一首诗设计动画分镜头剧本;

二、印象深刻的影视剧

三、english

composition

“私家车”

专业面试

对专业的认识

如何理解“娱乐低俗化”

本科论文题目

是否实习

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711

科目名称

综合课

一、名词解释

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文学批评

3、市民电影

4、布莱顿学派

二、问答

1、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及表现

2、文学中意象及其基本特征

3、十七年电影的特点及其主要样式

4、《公民凯恩》的独特之处,与类型电影的区别

三、论述

1、以《失恋33天》等中小成本电影的突起为例,分析国产电影的现状

2、以乐视网等视频网站为例,分析视频网站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3、以3D技术为例,分析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作用

2012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科目代码813

科目名称

广播电视理论

一、名词解释

1、意见领袖

2、议程设置

3、电视的节奏

4.忘了这个

二、简答

1、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2、相对报纸,广播电视如何取胜

3、纪录片的文化功能

4、广播电视新闻中的“误读”现象原因

三、论述

1、地方卫视的发展策略

2、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3、

回忆版,可能有记错,论述题的材料都很长,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分析,最后的大题都很灵活很开放,虽然前面的小题都比较基础,但是自己的知识积累还是非常重要的

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生复试题目

从下列三个题中选择一个题目进行作答,50分

1

从艺术,传播,技术,文化,政治各方面,分析谍战剧的叙事结构,文化定位,和传播策略。

2

地方戏曲已经渐渐在青少年中远离甚至消失,使用你学过专业知识,简单谈谈新媒体符合传播地方文化,在传播上有什么特点

3

今年是延安文艺大会70周年,所贯穿的文艺路线在当今的影视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请举例说明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4

关键词: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人们的生活进入快车道时代,每天被海量科技信息包围,论文文摘因其高度概括、要点突出而在信息网络中有很高的价值,帮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信息、了解研究的成果。但英语写作能力,与其他技能相比,是理科学生发展最慢是最薄弱的环节。

一、提高对摘要重要性的认识

一般作者较注重论文正文部分的写作,而忽视摘要的写作,更不愿意花精力写较费力的报道性摘要。审稿人也只是偏重于论文的学术价值审查,而很少对摘要提出具体修改意见,有的编辑往往也未能严格把关,忽视摘要的加工。大家更关心的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而对后的影响和使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很难想象人们要在浩瀚的科技论文中,全文查阅相关内容。只有通过检索系统,对文题、摘要或关键词进行检索,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因此,摘要的质量直接影响论文的利用率。从这个意义上讲,摘要比论文本身更重要。

二、科技论文摘要常见的问题

(一)题目不规范。

题目应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包含的全部词汇不得超过10个实词;英文文题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他全部小写,专有名词除外。例如不得出现如下情况:

1.如:一种、一类、研究、分析、初探、之我见,还有刍议、浅析之类谦词。

2.背离文题根本定义,忘记文题系反映全文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词语的逻辑组合,文题中“thestudyon”,“Developmentof”之类的句子或空话。

3.文题第一个词不得用冠词(a,an,the)及“and”等,避免出现多个介词“of”。

(二)结构残缺。

文摘要结构完整,通常包括以下四要素:(1)目的陈述(purposeStatement)及主题阐述(topicSpecification);(2)方法(methods);(3)研究结果(Results);(4)结论(Conclusions)。许多英文摘要结构残缺,严重影响到摘要该发挥的作用。

(三)人称语态时态问题。

以往人们认为,科技论文的撰写应使用第三人称、过去时和被动语态。但目前大多数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动态,第一人称使用也十分普遍。由此可见,为了简洁清楚地表达研究成果,在论文摘要的撰写中不应刻意回避第一人称和主动语态及现在式。当然,摘要可以用第三人称写法,例如:“Studieson...show...”(对……的研究表明)﹑“thereportrevealsthesituationof...”(报告反映了……的现状)等句型。也可以使用“thisarticle”(本文)﹑“theauthor”(作者)或“we“(我们)等作为主语。

(四)形式不当。

摘要可写成报道式(informativeabstract)的,以便向读者提供原文中尽可能多的定量和定性的信息,如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手段﹑所得的结论或结果﹑与他人成果的比较等。报道式摘要必须有实质性内容,即应当包括主要结果和结论,报道式摘要一般在200~300字。而对综述性文章或以数字解析为主的论文,其摘要则可写成指示式(indicativeabstract),也称为说明性摘要、描述性摘要(descriptiveabstract)或论点摘要(topicabstract)。这类摘要仅仅指出文章讨论了什么问题,而一般不涉及方法﹑结果和结论,字数一般在100字左右。有的文章本应写成报道式摘要却写成指示式的,不能反映文章实质内容;有的文章摘要本应写成指示式的却写成报道式的,结果写了几百字,还是没有讲清楚文章的重要内容。

(五)独立性差。

摘要是可以单独发表的,因而基础须是独立的,无须依赖于其他任何补充而自明其义,应尽量避免引用文献、图表、公式,用词应该是读者熟悉的。若无法回避使用引文,应在引文出现的位置将引文的书目信息标注在方括号内。

(六)句子冗长,含义不清。

鉴于摘要的篇幅,建议使用简短的句子,表达要准确、简洁、清楚。注意表述的逻辑性,尽量使用指示性词语表达论文的不同部分(层次)。如使用“wefoundthat...”表示结果,使用“wesuggestthat...”表示讨论结果的含义等。

(七)顺序颠倒。

有的学生把摘要当成作文提纲,先写摘要,后根据摘要下笔论述正文。摘要虽然置于正文之前,但却是论文写好之后,经过认真思考提炼出来的,其内容应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文字高度精练。

三、其他注意事项

摘要不要太短,第一句话不要简单重复文章题目;

取消背景性情况介绍,取消对既有研究情况的陈述,仅限于表达新的研究进展信息;

以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第一人称,如“本文”、“我们”等;

用重要的事实开头,尽量用短句,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

在时态上,用过去式叙述作者的工作,用现在式叙述作者的结论;

在语态上,尽量用主动语态代替被动语态;

尽量少用缩略语;

注意冠词使用上泛指与特指的区分。单数名词必加冠词,复数名词少加或不加冠词。

学术论文摘要的撰写一般是完成正文以后才写成的,它是整篇论文要点的浓缩,摘要的逻辑结构是通篇论文论证结构的缩影。只有对摘要感兴趣,读者才会阅读整篇论文,因此,摘要对拔高论文的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摘要的一般逻辑结构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观点;摘要字数要根据论文篇幅大小而定,小论文字数一般在150~250字左右,学术性议论文字数一般在500字左右;关键词一般取自于摘要内容,而且关键词排列一般具有顺序性和逻辑性。常见的摘要动词有:present(阐述),describe(描述),address(讨论),dealwith(论述),lookat(考察),examine(研究),consider(考虑),discuss(讨论),analyze(分析),investigate(研讨),contain(包含),cover(涉及),include(包括),review(综述),summarize(总结),show(说明),demonstrate(证明),indicate(表明),baseon(基础),takeasreference(参考),conclude(结论),arriveataconclusion(得出结论),sumup(总结)。

总之,英文摘要应将论文的研究体系、主要方法、重要发现、核心结论,用简明扼要语言加以概括,包括摘要的诸要素,要符合摘要的基本要求,避免犯格式错误,真正起到摘要的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浩元.科技书刊标准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5

关键词:功率键合图法 计算机仿真 血液循环系统

0引 言

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行计算机模拟,借助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人体的生理特性和病理机制,是目前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对人体血液循环系统(HumanBloodCirculationSystem,简称BCS)的计算机模拟,则是国内外生理仿真领域内的研究热点。BCS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以生理解剖数据和生理实验数据为基础,根据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体力学规律建立起血液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可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生理研究提供定量性、预见性的分析和结论。

在建立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体的计算机模型,从系统量级上对BCS生理过程进行仿真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有过一些研究[1,2],其建模理论主要有传输线理论、线性流体网络理论等。但在建立仿真模型这一环节上,仍缺乏一种直观、方便、统一的建模方法。在某些研究中是利用电传输线理论(electrictransmission),借用电学的概念,例如用电阻、电容、电感来表示血液的液阻、液容、液感,从而间接地推导出数学模型,很不方便。本文将一种普遍适用于流体系统动态仿真的建模方法——功率键合图法(powerBandGraphmethod),应用于对人体循环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所谓功率键合图,就是描述系统功率流的传输、转化、贮存和耗散的图形表示。功率键合图建模法的基本原则是把流体系统的结构及各主要动态影响因素以图示模型形式加以表示,从图形模式出发,建立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然后进行计算机仿真求解。这种建模方法于50年代后期由美国的佩恩特(H.paynter)教授提出,尔后由美国的卡诺普(D.Karnopp)和罗森堡(R.Rosenberg)两位教授作了大量工作,使之逐步趋于完善。目前,这种功率键合图建模方法已在国内外各类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液压技术领域的动态特性分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功率键合图法概述

功率键合图法是对流体系统进行动态数字仿真时有效的建模工具,我们认为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工程流体系统,也同样可以应用于生物流体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想在这方面作一个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了说明功率键合图法在人体循环系统仿真中的应用,本文采用了一个简化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作为实例来进行说明。

2系统建模和仿真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6

关键词高职数学问题简单化学习心态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所谓“问题简单化”就是把复杂问题化得简单,深入浅出,抓关键,抓重点,找规律寻本质,再复杂的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一个简单的问题。

高职数学中复杂的问题很多,抽象的概念不少,很多高职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感到非常头痛,因为他们在中学接触的数学基本上是以计算为主,而高等数学更多地强调以文字、符号为主的理论推导,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复杂的计算性等特点使得高等数学难学难懂,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觉得高等数学枯燥无味,课堂上开始出现睡觉、玩手机现象,有的学生强迫自己学高等数学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因此,在高职数学教学中,“问题简单化”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简单化”思维,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数学的逻辑思维中找到乐趣,把对学习数学的心态由“好难”转变为“好玩”。在教学上要真正做到“问题简单化”,教师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好好把握:

1深入研究教材,让知识简单化

教学离不开教材,教师应该以教材为载体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对教材的研究和使用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高职院校现用的教材虽然在原有高等数学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但知识点仍然比较系统,采用从函数的极限与连续、导数与积分到空间向量、级数的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体现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因此,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尊重教材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和数学基础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以够用为度精选教学内容,以应用为目的对那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扩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对高职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和课堂设计主要体现在备课过程中,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必要条件,因此课前的备课过程至关重要。“问题简单化”理念对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强化基本概念的描述,注重基本方法的讲解,淡化大量繁琐的、不带普遍意义的理论证明,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掌握的目的。

具体而言,教师在课前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设计课堂,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推敲、琢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在介绍各种数学概念时,不能以严格的定义形式讲解,应该结合自然的描述,同时还可以辅以背景材料,使学生容易接受。在介绍各种定理时,尽量不要以证明的形式讲解,那样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最好的处理方法是给学生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找规律,然后作出结论,这样既冲淡了抽象成份,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以下便是用“问题简单化”教学理念对数学知识进行处理的实例:

(1)高职数学教学中,在讲授函数这一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时,引入课题可以结合现实背景,把中国从1984年到2008年参加奥运会以来每届的年份与所获金牌数用一个表格列举出来,从中抽象出年份与金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引出函数的定义;同时我们知道函数定义比较长,学生不易理解,这就需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任意”和“唯一”,然后用不同类型的例子来验证:值的“任意”与值的“唯一”是否同时满足,只有两者同时满足时,变量才是的函数;

(2)高职数学教学中,在讲授函数连续性的概念时,可以把函数连续性概念进行转化,用简单的一句话“极限值等于函数值”来阐述其定义。因此,学生在判断一个函数()在已知点=处是否连续时,可以先求函数在此点处的极限值(当然极限值不存在时可以直接断定函数在该点处不连续),再求出函数在此点处的函数值,最后来判断所求的极限值与函数值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函数()在已知点=处连续,否则,函数()在点=处就不连续;

(3)高职数学教学中,在讲授导数的概念时,可以用一句话:“函数值改变量U与自变量改变量U比值的极限”来概括导数的概念,同时结合几个大家熟知的函数的导数公式进行验证,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使学生在导数概念的运用中做到游刃有余。

2深入研究学生,让学习心态简单化

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毕业生,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差异较大,普通高中毕业生明显比中职毕业生的数学成绩要好,如果教师在高职数学教学中不研究学生,不根据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和自身的数学基础,只是笼统地“一锅粥”式教学,教学便偏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样肯定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学生,据专家介绍,学生学习的能力差异只不过是一种学习速度的差异,而不是智能的差异,有的学生看书,面对同一页可以看上一个小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而有的同学只需十分钟就能全部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以及学习心态的影响,如果教师能把所有学生的不同心态简化成一种积极的心态,那么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教学目标、获得优异成绩。

高职学生群体数量大,对数学的学习心态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可以归纳积极心态、厌学心态、自卑心态与傲慢心态四种类型,对于以上四种学生学习心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引导,让后三种心态向第一种心态靠拢,以下便是用“问题简单化”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态进行引导的实例:

(1)对厌学心态的学生,考虑到这类学生心态脆弱、基础太差,遇难而退的特点,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例子来阐述成功离不开付出,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进行学术研究时的草稿纸有好大几麻袋,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等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习惯,进而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

(2)对自卑心态的学生,考虑到这类学生性格孤僻、没自信心、内心焦虑甚至不敢去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多表扬的方式进行引导,要对他们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给予表扬,学生尝到了受表扬的味道后,自信心便会不断增强,感觉到老师在把他当着“人才”进行培养,从而会摆正心态努力去学习;

(3)对傲慢心态的学生,考虑到这类学生成绩一般但自以为是、满足于现状而不思进取、喜欢被表扬而听不进缺点的特点,教师就特别需要有耐心,肯定他的同时可以提出其不足,并善意提醒如果稍微改进一下,结果会更完美,这样,学生就会意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从而就会变得收敛,以一种上进的心态进行学习。

3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让技能简单化

人们常说:“方法总比困难多”,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华罗庚教授用怎样泡茶最省时间讲授统筹方法,工人一听就明白;爱因斯坦讲相对论,连他的司机都可以听懂,甚至可以绘声绘色地复述。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只要找到一种合理的方法,无论再复杂的一个问题都可以解决,无论再抽象的理论都能形象的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人类有教学活动开始,随之也就有了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应用。虽然高等职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很多,但教师只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抽象的问题都能变得具体,复杂的问题都能变得简单。高职数学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上来,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灵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便是用“问题简单化”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进行运用的实例:

(1)教师讲授定积分等较为抽象的内容时,可以先展现概念产生的背景,然后采取演示法,把函数图形的分割、近似过程用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图文并茂,数形结合,进而抽象出概念。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对所学概念的直观认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2)教师讲授导数等应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将这些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学中,可以把利润函数、成本函数、收入函数求边际利润、边际成本、边际收入问题与求相关函数导数的问题相结合进行教学,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发现,经济函数的弹性分析也与导数联系得非常紧密,而反过来理解,由边际求原函数又关系到数学中的积分问题。

(3)教师在讲授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时,直接进行定理的证明比较抽象,可以先画出相应的图像进行解释,当学生对定理有一定的认识时,再进行适当的证明达到充分掌握的目的,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面的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与高等数学这门学科太抽象决定了高职数学教学的难度,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教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高职数学教学中,每位教师都需要具备这种“问题简单化”教学理念,把复杂问题化得简单,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效结合,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金环.孔凡清.高职数学教学的困惑与应对教学[J].课程教材,2011.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7

趋势:日益枯竭。

原因:全球储量有限,地域分布不均,过量开采和消耗,不能更新。

2、简述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区别。

生物量是指生态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上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量,单位是:干重g/m2或J/m2。而生产力是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产的有机物质量,表示的是速率,单位是:干重g/m2·a或J/m2·a。

3、简述温室气体浓度升高的后果。

(1)出现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升高。(2)导致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速度加快、海水受热膨胀,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受到海水的侵袭。(3)改变了全球水热分布格局,部分湿润地区可能变得干燥,而部分干燥地区可能变得湿润。(4)改变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一部分生物可能不适应环境的改变而濒危或灭绝。

4、请简述生态因子的几个特点?

(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

(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引起许多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其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4)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

(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5、请简述层片的特征是什么?

(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片。

(2)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3)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结构特征。

(4)在群落中,每一个层片都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而且可以按其作用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优势层片、伴生层片、偶见层片等。

6、二十世纪,生态学界出现了四大生态学派,请写出学派的名称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研究重点。

英美学派:英国坦斯列,美国克莱门茨

研究重点:植物群落的演替。

法瑞学派:法国布朗-布兰柯,瑞士卢贝尔

研究重点:特征种和区别种对植物群落进行分类并且建立了一套植被等级分类系统。

北欧学派:德日兹

研究重点:对群落进行分析,研究了森林群落与土壤pH值的关系。

前苏联学派:苏卡切夫

研究重点:以欧亚大陆寒温带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着重于草原利用、沼泽开发,北极的资源评价。

7、生物体对低温和高温的适应有哪些?

1、低温

植物:(1)形态上:落叶,芽具有鳞片,油脂,植物体表面有绒毛和蜡粉,植株矮化;(2)生理上: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液浓度上升,导致糖类、脂肪积累,束缚水保存好,自由水失去,降低冰点,使植物在冰点以下不结冰。

动物:(1)降低热传导(最直接方式);(2)增加产热;(3)局部异温性;(4)降低体内温度;(5)行为调节;(6)耐受冻结;(7)超冷。

2、高温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8

【关键词】机器人;运动学正解;运动学逆解

abstract:Forthepurposeofmakingtrajectoryplanresearchonpuma560robot,inthematLaBenvironment,thekinematicparametersoftherobotweredesigned.KinematicmodelwasestablishedbyRoboticstoolboxcompiledthesimpleprogrammingstatements,thedifferencewasdiscussedbetweenthestandardD-Hparameters,andthetrajectoryplanningwassimulated,thejointstrajectorycurveweresmoothandcontinuous,Simulationshowsthedesignedparametersarecorrect,thusachievedthegoal.thetoolhashighereconomicandpracticalvaluefortheresearchanddevelopmentofrobot.

Keywords:robot;trajectoryplanning;mtaLaB;simulation

1.前言

机器人是当代新科技的代表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科学与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机器人的研究中,由于其价格较昂贵,进行普及型实验难度较大,隐刺机器人仿真实验变得十分重要。对机器人进行软件仿真,从运动图像和动态曲线表,可以模拟机器人的动态特性,更加直观的显示了机器人的运动状况,从而可以分析许多重要的信息。

对机器人的运动学仿真,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研究。文献2以一个死自由度机器人为例,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其三维运动轨迹;文献4对一种柱面机械手为对象,对机械手模型的手动控制和轨迹规划进行了仿真;但上述各种方法建立的机器人模型只适合特定的机械臂模型。一种通用的,经过简单修改便可用于任何一种机械臂的仿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2.机器人运动学简介

机器人学中关于运动学和动力学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矩阵法,这种数学描述是以四阶方阵变换三维空间的齐次坐标为基础的。矩阵法、齐次变换等概念是机器人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数学基础。利用matLaBRoboticstoolbox工具箱中的transl、rotx、roty和rotz函数可以非常容易的实现用其次变换矩阵表示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例如机器人在X轴方向平移了0.5米的其次坐标变换可表示为:

>>t=transl(0.5,0.0,0.0)

绕Y轴旋转90°可以表示为:

>>t=roty(pi/2)

符合变换可以由若干个简单变换直接相乘得到,例如让物体绕Z轴旋转90°,接着绕Y轴旋转-90°,再沿X轴方向平移4个单位,则对应的齐次变换可表示为:

>>t=transl(4,0,0)*roty(-pi/2)*rotz(pi/2)

3.构建机器人对象

使用计算机对机器人运动的仿真研究,首先需建立相应的机器人对象。在机器人学中通常把机械手看做是由一系列关节连接起来的连杆构成。为描述响铃按键之间平移和转动的关系,Denavit和Hartenberg在1955年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机器人的每个连杆上建立附属坐标系,然后用4*4矩阵来描述相邻两连杆的空间关系的方法,通过依次变换可最终推导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姿,从而建立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通常称为D-H参数法。

在Roboticstoolbox中,构建机器人对象主要在于构建各个关节,而构建关节时,会用到LinK函数,其一般形式为:

L=LinK([alphaathetaDsigma],ConVention)其中ConVention可以取‘standard’和‘modified’,其中‘standard’代表采用标准的D-H参数,‘modified’代表采用改进的D-H参数。参数’alpha’带包扭转角,参数‘a’代表连杆长度,参数‘theta’代表关节角,参数‘D’代表偏距,参数‘sigma’代表关节类型:0代表旋转关节,非0代表平动关节。

这样,只需指定相应的D-H参数,我们便可以对任意机械臂进行建模。通过Roboticstoolbox扩展了plot函数还可将创建好的机械人在三维空间中显示出来。

图1puma560机械臂三维模型

机器人运动学是主要研究关节变量空间和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置以及姿态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机器人运动学问题可分为两类:

1)运动学正解:对一给定的机器人,已知杆件几何形状参数和关节角度矢量,求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位置和姿态;

2)运动学逆解:给定机器人杆件的几何参数,给定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相对于参考基坐标系的所需位置和姿态,求解各关节姿态,及判断机器人能否使其末端执行器达到这个所需的位姿。

下面用puma560型机械臂为例,演示运用Roboticstoolbox进行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求解。利用Roboticstoolbox编写的控制程序,对运动学正解,逆解,轨迹规划等问题进行仿真研究。

定义puma560型机器人,其有两个特殊的位姿配置:所有关节变量为0的qz状态,以及表示”ReaDY“状态的qr状态。如我们要求解所有关节变量为0时的末端机械手状态,则相应正运动学可由下述语句求解:

>>puma560;

>>fkine(p560,qz)

ans=

1.0000000.4521

01.00000-0.1500

001.00000.4318

0001.0000

得到的即为末端机械手位姿所对应的齐次变换矩阵。

图2正运动学研究

如图2是起点[000000]到终点[0pi/2-pi/2000]的正运动学研究。

逆运动学问题则是通过一个给定的其次变换矩阵,求解对应的关节变量。例如,假定机械手终点为transl(0.4,0.5,0.2)。

图3逆运动学研究

仿真得到腰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关节坐标如图3所示。

4.结论

通过matLaBRoboticstoolbox工具箱对puma560机械臂进行建模与仿真,研究其正运动学及逆运动学特性,得到了比较理想的仿真结果,为空间直线,曲线轨迹规划提供了实验数据基础。通过matLaB变成进行的运动学正反解的运算,实现了对工作空间任意直线,曲线的拟合插值运算,从而为机械臂的变成算法与运动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另外,该工具箱还可以对机器人动力学、基于simulink的机械人动态仿真等许多机器人学的相关内容进行仿真与分析。

参考文献

[1]蔡自兴.机器人学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李延富.CinCinnati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与仿真分析[D].沈阳:东北大学,2005.

[3]马如奇,郝双晖,郑伟峰,等.基于matLaB玉aDamS的机械臂联合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制造,2010(4):93-95.

作者简介: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9

关键词: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异同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控制理论在人们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和发展。其中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作为控制论的两个重要的部分,彼此存在区别与联系。笔者在这里主要通过分析研究两种理论在研究对象和数学建模等方面介绍它们之间的异同。

1自动控制理论简介

1.1自动控制理论的定义与应用

n・维纳曾定义:控制论是“关于动物和机器中的控制和通信的科学”。也就是说,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指定的规律变化。其中控制对象有电压、电流、位置、速度、流量、浓度、成分等。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调节系统和伺服系统两类。调节系统要求被控对象状态保持不变,输入一般不做频繁调节;而伺服系统则要求被控对象的状态能自动、连续、精确地随输入信号变化而变化,即随便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广泛应用在生产,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加工工艺,改善产品质量,节约成本。控制理论也可用于国防建设,促进国防现代化,提高部队战斗力。自动控制理论在发展空间技术,探索新能源等方面也至关重要。

1.2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任何一种理论的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早在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生产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对反馈的直接认识,发明了很多闪烁着控制理论的智慧火花的杰作。例如,北宋水运仪象台就是一个闭环非线性控制系统;1765年,俄国人普洱佐诺夫发明的蒸汽锅炉水位调节器等。直到1788年,瓦特(J・watt)通过在他发明的蒸汽机上使用离心调速器解决蒸汽机调速问题后,人们才开始重视控制技术,并开始探索改善调速器准确度的方法;1868年,物理学家麦克斯韦(maxwell)从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的解中有无增长指数函数项来判断稳定性;随后,劳斯(Routh)和赫尔维茨(Hurwitz)分别独自建立了通过代数方程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1932年,物理学家奈奎斯特(nyquist)通过频域的角度判断系统稳定性,奠定了频域法的基础;随后伯德(Bode)和尼克尔斯(nichols)进一步发展了频域法,形成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分析法;美国科学家伊万斯(evans)创立的根轨迹法被广泛应用到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经典控制理论起始于20世纪出,20世纪50年展到相当的成熟阶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人们的实践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经典控制理论已经很难解决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俄国数学家李雅普诺夫于1892年创立的稳定性理论被应用到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分析中;1956年,前苏联科学家庞特里亚金和美国数学家贝尔曼(Bellman)分别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创立的动态规划理论为最优控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地理论依据;1959年,数学家卡尔曼(Kalman)提出了卡尔曼滤波器,随后,又提出系统能能控性和能观性。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套以状态方程为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卡尔曼滤波和最优控制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新理论和方法基本确定,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由此诞生。

2两种控制理论的简述

2.1经典控制理论本质上是频域分析方法,以表达系统输入与输出关系的传递函数为数学模型、根轨迹和Bode图为主要工具,系统输出对特定输入响应的“稳”、“快”、“准”性能为研究重点,常借助图表分析设计系统。综合方法主要为输出反馈和期望频率校正。校正方法主要包括串联校正、反馈校正、串联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扰动补偿等,校正装置由能实现控制规律的调节器构成,例如pi、pD、piD控制器。然而在设计中,有时并不可能完全满足控制系统的所有性能指标,并非是最优控制系统。

2.2现代控制理论实质上是时域分析方法,以揭示系统外部输入输出关系与内部状态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动态数学模型、状态空间法为主要工具、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寻找使系统某个性能指标传函取极值的最优规律为研究重点,借助计算机分析设计系统。综合方法主要为极点配置、状态反馈、各种综合目标的最优化。所设计的系统能运行在接近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状态。

3两种控制理论的对比研究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得到的,但两种理论在方法和思路上显著不同。通过比较分析两种理论的各自的研究对象,数学建模和应用领域,了解两种理论的异同,可以方便我们选择合适的理论来研究和控制系统。

3.1两种系统研究对象分析

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例如:研究两只水箱串联工作的双容过程。设其被控量是第二只水箱的液位h2,输入量为q1。根据物料平衡关系和以得到如下的过程框图。

其中C1、C2分别为两只水箱的容量系数,R2、R3分别为阀2和阀3的阻力液阻。该系统为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用经典控制理论很方便的分析系统结构,便于对系统进行控制。现代控制理论当然也能处理此问题,但是相对而言却比较的繁琐。

所以,通过上例可以看出,经典控制论对于分析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比较方便。虽然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较早,研究的比较透彻,但对于多信号输入输出的系统,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现代控制理论在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研究比较方便,特别是对系统辨识、鲁棒控制和最优控制的复杂系统的分析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3.2两种控制理论的数学建模

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虽然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是两种不同的描述系统的方法,但两者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例如:对于由输入输出方程

描述的系统,通过Laplace变化,可以将系统用传递函数

描述。接着对系统进行状态空间变换后可得到状态空间模型

系统方框图为图1。然而描述描述同一输入输出关系的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却不唯一。上述系统同样可以用另外的状态空间向量描述

系统方框图为图2。

由系统方框图可以看出,传递函数只能描述系统的外部动态特性,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表示出内部的特性。另外,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个系统的框图不同,描述不同的系统特性,但是表示的输入输出关系与传递函数所表征的相同。所有,当值关注系统输出特性时,用传递函数比较方便,但对于内部特性的研究,状态空间模型则能表现出其优越性。

3.3应用领域

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和是的理论。

4结论

通过对两种控制理论的对比分析,可以了解到两种理论的异同。经典控制理论研究系统比较直观,方便分析和改善系统的输入输出性能。现代控制理论重点是研究系统内部动态性能,能够很好的认识和分析系统,但对于低阶系统的研究却较为繁琐。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长,但又存在着局限性。所以熟识两种理论,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选取合适的理论研究不同的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两种理论对科技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践中,两种理论也会得到发展和完善,并且促进新的理论的形成,智能控制理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参考文献

[1]王宏华.现代控制理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万百五,韩崇昭,等.控制论―概念、方法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明旺,王杰,等.现代控制理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夏德钤,翁贻方.自动控制理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篇10

摘要,无论是期刊摘要还是学位论文摘要都是文章的“文眼”,起到简明概述论文重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发现研究等重要内容。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好的摘要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因此,英文摘要作为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们的关注。作为文章在网络上,尤其是各大网络文献库中首先展现给读者的重要部分,对于读者是否会进一步阅读整篇文章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纵观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不难发现,许多摘要存在语法错误、时态混用以及摘要内容不完整等诸多现象。本文通过抽样数据重点分析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存在的问题,为硕士研究生英文摘要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现状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摘要以提供文章主要内容为目的,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摘要属于信息性文摘(informationabstract),论文作者应该用简洁、明确的语言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对研究的主要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以及研究结果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通过我们对长春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并非真正的英文写作,而是基于汉语摘要的翻译,而且大多数翻译均有他人或使用百度翻译以及有道翻译等网络工具完成,因此其撰写的摘要存在大量的语言问题以及结构问题,语言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大量语法形态错用,文不达意,意思表达不完整甚至错误。为了调查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尤其是摘要部分的英文写作情况,本文随机抽取CnKi数据库博硕论文子库的工程科技、农业科技、医药卫生科技、人文社会科学以及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科领域各40篇,共200篇硕士毕业论文的摘要进行摘要写作研究,主要分析英文摘要的时态使用、语态使用以及摘要中各语步的出现情况,以求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对策。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過对于上文提及的200篇硕士毕业论文英文摘要进行数据统计发现,目前国内期刊的英文摘要普遍存在时态和语态问题以及内容结构的问题。 

(一)时态的使用 

研究结果表明,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明显出现滥用一般现在时态的现象。由于硕士研究生缺乏摘要语篇中时态的相应知识,在进行摘要英文写作时,大多数学生们不考虑摘要的不同部分的作用,一味使用他们最为熟悉的一般现在时进行英文摘要写作。 

摘要写作通过英语时态体现出其简洁的语言特点。时态方面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将来时和其他复合时态。JohnSwales和ChristineFeak撰写的《academicwritingforGraduateStudents:essentialtasksandSkills》是一本专门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学生撰写的写作教科书,此书经多次再版,现已多次再版,书中指出一般现在时通常在背景和讨论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低;而一般过去时在方法和结果部分出现频率较高。学术论文摘要概括作者就本学科领域里的热点研究。研究背景是现已存在的事实,因此多应使用现在时态,通常包括一般现在时和现在完成时。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把过去发生的或过去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而一般过去时态多出现在对于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的描述之中。而研究结果部分通常应使用一般现在时进行说明。总之,摘要是以经济客观、准确严密的语言表明论文作者的主题大意或所研究的问题及方法,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正文轮廓,突出正文的重点信息,因而不能一味地使用一般现在时,当然也没有必要用大量过去时态回顾过去事实或用将来时态预测未来。 

(二)语态使用情况 

由于受到汉语摘要表达方式的影响,样本英文摘要中的主动语态频率远高于被动语态的使用。为了避免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尤其是we,our和us的使用,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使用了大量的非施动主语,例如thispaper,thefirstchapter,thesecondchapter及其人称代词it作为主语进行摘要写作,甚至一些论文根据汉语省略主语的习惯,对英文句子进行无主语处理和翻译。非施动主语大量使用的原因可以追溯到1986年开始提倡的“使用第三人称作为主语”,而且在论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也过多强调尽量避免第一人称的使用。但是纵观国际重要SCi,SSCi,ei期刊论文的摘要不难发现“we+verb”和“our+noun+verb”等主动形式的出现比例并不低。第一人称主动语态的使用可以突出和强调作者的观点,以及团队成员的合作。Hyland和milton(1997)曾指出被动语态是学术写作的特点之一。由于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施动者和执行者,可以用于表达作者的客观态度,受到许多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中的被动语态出现频率并不高。对比其中文摘要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汉语论文写作中较少使用“被”字句以及“把”字句,从而导致英文摘要被动语态的低出现频率,而非硕士研究生主动语态意识的提升。 

(三)摘要内容结构

   认为学术论文摘要是一种独立的语篇,其范式、结构、体裁大都遵循英美学术界通行准则,自成一格。BhatiaSwales(1993)提出论文摘要的四个语步:introduction-method-Result-Discussion,即imRD结构模式。后来,Santos(1996)提出定位研究—引入研究—描述方法—陈述结果—呈现结论的五个语步模式。Hyland(2000)提出了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五语步结构模式,这个摘要语步模式越来越受到论文作者以及期刊编辑部的认可。 

我们对于收集的200篇硕士研究生论文英文摘要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如表1所示的各学科领域的摘要语步数量以及百分比: 

通过数据分析不难发现,医药卫生科技类的硕士论文英文摘要的各语步占比较高,人文社科类硕士论文的研究结果语步是五个学科领域中出现比例最小的;背景语步和方法语步的整体比例较大,结论语步的占比较小。大多数抽样的硕士论文的背景语步过于冗长,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方法语步多为论文研究内容的概述,其展现形式多为首先……,其次……,最后……等,这一结论和人文科学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也体现出了人文科学对于研究方法的描述的忽视。 

四、对于英文摘要写作的教学启示 

综上所述,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存在着时态、语态使用不规范,摘要内容结构不完整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研究生论文写作教学,尤其是英文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许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不重视英文论文写作;一些学校开设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但是教师并不强调有关英文论文的语法特点以及结构特点,鲜有教师在教学中基于SCi,ei期刊论文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教学,而且也不强调学生写作中的摘要语步意识,现有的英语论文写作教学往往忽略论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语篇特点。 

作为重要的衔接手段,科技语篇中时态的选择,以及语态选择都是语篇连贯的重要体现。同时,语步模式决定了論文的层次结构,以简练的形式浓缩了论文的重要信息。因此时态、语态等语法特点以及语篇结构都应成为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课堂的重点部分,进而提高研究生的语言基本功以及英语谋篇能力。我们认为在研究生论文写作课程的讲授中应加强学生的英文摘要的语言规范性意识,教授给学生分析科技或专业性文章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术论文的英文行文特点。教师应结合国际通行的摘要写作规范以及影响因子较高的SCi,SSCi和ei期刊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范例对于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进行规范,进而提高学生的英文摘要写作能力。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提高研究生正确的语言输出能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行之有效地提高研究生英语论文写作能力的。 

【参考文献】 

[1]Bhatia,V.K.1993.analyzingGenre:LanguageUseinprofessionalSettings[m].London:Longman. 

[2]DosSanto,m.B.1996.thetextualorganizationofresearchpaperabstractsinappliedlinguistics[J].text.16(04):481-499. 

[3]Hyland,K.2000.DisciplinaryDiscourses:Socialinteractionsinacademicwriting[m].London:Longman. 

[4]Swales,J.m.andFeak,C.2012.academicwritingforgraduatestudents:essentialtasksandskills.3rded.[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57-158. 

[5]操林英.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06):11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