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十篇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十篇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3:31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1

矿区生态修复亟待开展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

6月中旬,广东一个矿山修复项目的签约仪式吸引了媒体和土壤修复领域专家的关注。韶关市环保局、科学技术局联合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山大学,与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签约成立了“广东省大宝山及周边地区土壤环境污染修复联合平台”。

“这一项目的亮点是要对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大宝山矿区实行生态修复。将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通过覆盖土壤、添加营养物质、去除有害物质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还要恢复矿区周边的植被和湿地系统,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恢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锦楼表示。

对于矿区来说,开采会对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等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植被退化、沙尘暴、土地荒漠化、水源地污染等。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因采矿损毁土地累计4万平方公里,而且正以每年330公里~470公里的速度递增。因采空或超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塌陷、滑坡、地裂缝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达千余处。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土地生态系统,造成土地资源的损失,加剧了人地矛盾。

“但是,选择什么样的修复方式,不能凭空而定。矿山修复的模式、方法及手段,因修复后的土地利用方向及服务功能有所不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研究所肖武表示。

比如,在山区林场或者荒山进行的采矿活动,由于人类活动较少,往往更注重生态修复;在东部平原地区进行的开采,由于对土地(特别是耕地)的迫切需求,修复的方向以复垦出来土地为主。

“矿产开发使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逆向演替严重。”黄锦楼说:“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还远未展开,矿山修复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进行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多注重修复数量,缺乏对修复质量的重视;修复示范及探索性工作做得比较多,单项技术应用较多,从系统尺度修复较少。

“提倡在矿区进行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恢复的状况,改变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加快立法速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肖武说。

矿区需要多渠道筹集修复资金

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

据了解,矿山修复的资金目前主要来源包括矿山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国家投资修复资金。其中国家投资修复资金来源包括各类保证金、绿色矿山建设、国家矿山公园等。

“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不高,所以商业模式跟城市中具有开发价值的工业污染场地不一样。矿区修复资金需要更多渠道来筹集。”黄锦楼表示。

“矿区修复应基本秉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与农村耕地污染、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不同的是,矿区污染场地由于有矿区业主,往往能找到相关责任方出资进行治理。黄锦楼说:“开采企业必须承担所开采区域的一部分修复费用。但是若涉及粮食安全及饮用水安全的区域,政府部门要配套相关资金,制定一系列宽松的政策以调动企业进行矿区修复的积极性。如允许企业申请相关低息贷款,引入有开发价值的新产业等。”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曾处于很长一段的计划经济时期,在那段时期开发的矿产,现在已经无法找到相关责任方。更重要的是,原来的矿区从利润到矿产都交给了国家,责任方到底是谁难以厘清。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王学龙说:“应参照国外相关法律经验,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旧账’和‘新账’,使责权利进一步明晰。新破坏的生态环境必须由矿山企业进行100%修复,已破坏的‘旧账’由国家通过适当方式予以解决。”

王学龙表示,每年中央都会安排一部分资金给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推荐哪些企业来接受这笔资金。接受资金的企业进行部分资金的配套,以矿山地质工业项目、农田复垦等形式进行修复。修复的过程由国土资源部委托相关部门监督实施,并进行验收。

在德国,联邦政府针对新老矿区分别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联邦矿山法》规定,对于历史遗留下来的老矿区,联邦政府专门成立矿山复垦公司从事矿区的生态补偿与恢复,所需资金由政府全额拨款,并按联邦政府占75%、州政府占25%的比例分担。对于新开发矿区,矿区业主必须对矿区开发造成的生态损害进行补偿与复垦提出具体措施,这也是矿区开展项目审批的先决条件。具体措施包括预留企业年利润3%的生态补偿与复垦专项资金,对因开矿占用的森林、草地实行等面积异地恢复等。

绿色开采体现以防为主理念

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绿色开采体现从源头制止破坏的理念,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

生态保护,必须从源头抓起。边破坏边治理,甚至破坏后再治理的方式,并不是解决矿山环境问题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是,矿产是经济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不能不开采。那么,如何减少矿产开发引发的环境问题?矿产生态修复难度几何?

黄锦楼强调:“修复最好以防为主。因为一般的生态系统在破坏后,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生态系统有个阈值原理,当外界对系统的干扰超过了阈值后,就很难恢复。”

从源头制止破坏,就是目前业界兴起的一种生态保护的创新理念,即绿色开采。

所谓绿色开采,就是综合考虑资源效率与环境影响的现代开采模式,遵循循环经济中绿色工业的原则,形成一种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努力去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开采技术。

这是由中国矿业大学教授高鸣在2003年提出的,其目标是使矿山开采过程中资源开发效率最高,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并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2

考察徐州采煤塌陷地整治工作时,强调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6月26日,省委娄勤俭书记在徐州调研时提出把XX县作为全省“采煤沉陷区搬迁扶贫带脱贫”试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为推进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县政协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加快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推进地矿融合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联合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我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情况,召开了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涉矿各镇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并到唐山、永城、麟游、铜陵、辉县等地进行了学习调研,通过调研,联合调研组一致认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不仅是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改善,还应包括促进经济社会的共同繁荣,只有地矿充分融合发展,才能更有力的助推我县乡村振兴。为此,提出如下研究报告。

一、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唐山:变劣势为优势,以采煤塌陷区治理推动城市建设

(一)基本情况

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改造前是开滦煤矿130多年开采形成的采煤沉降区,垃圾成山,污水横流,杂草丛生,如城市疮疤一样,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整体形象,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二)主要做法

1996年底唐山市委、市政府本着“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方针,开始了大面积生态绿化,重点实施了整治脏乱差环境、大面积绿化、水体还清、美化、市政道路建设等5项工程。2008年,又把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的建设作为唐山城市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以生态建设促城市建设,开始了大规模的植树工程、垃圾山的封场绿化工程、景观道路的建设工程、公园的景观亮化工程以及为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扩湖、引水工程。

(三)取得成效

2009年5月1日,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经过14个月的建设,建成了一座水域面积11.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16平方公里的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建成桃花潭、龙泉湾等九湖,云凤岛、香茗岛等五岛以及樱花大道、凤凰台、音乐喷泉等120多个景点。同时,带动了周边开发建设,解决土地和资金瓶颈,有力的推动了城市建设。

永城:创新治理与保护机制,以采煤塌陷区治理推动城市生态旅游发展

(一)基本情况

永城矿区目前共有8座在产煤矿,原煤年产量近2000万吨。因采煤共形成沉陷面积9万余亩,其中积水面积1万亩。

(二)主要做法

永城市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模式,初步建立了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与治理新机制,累计完成采煤塌陷区治理面积63280亩,新增建设用地5600亩,境内采煤塌陷稳沉治理率达95%以上。

(三)取得成效

日月湖项目区原为永煤集团城郊煤矿塌陷区,2012年申报了部级采煤塌陷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工程,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相继建成了生态游园、艺术运动公园、水上娱乐、婚纱摄影基地等,累计完成投资9.5亿元,其中中央示范项目资金3.86亿元。该项目相继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矿山公园等称号。

麟游:提高科技含量,以绿色矿山建设推动采煤区生态环境保护

 (一)基本情况

郭家河煤矿由徐矿集团、陕西省煤田地质局、宝鸡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出资,2008年正式破土动工。在矿井建设初期和建设过程中,徐矿集团按照大型化、现代化、生态化和装备技术一流、综合利用一流、环境保护一流的要求,将郭家河煤矿建设成为“产煤不见煤、是矿不像矿”的中国煤炭工业的品牌矿井。

(二)主要做法

郭家河煤矿强化“在治理中开采,在开采中治理”的生态环保建设理念,矿井和职工生活用水全部由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提供,煤仓、车间厂房等地表工业建筑应用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使建筑既美观环保,又实现了节能减排。同时,选煤厂分选出来的低热值煤和煤矸石用于资源综合利用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煤矸石作再作为原料生产新型建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三)取得成效

煤矿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突出“绿色矿井、科技矿井、人文矿井”主题,以园林式和工业旅游矿井为环境目标,将矿井开发建设与生态人文景观设计理念融为一体,开辟矿井井上井下旅游线路,使人们既可领略到现代化采煤的先进技术,又能体验到工业生产同自然环境的有机和谐。

铜陵:积极申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生态治理全面落实

(一)基本情况

铜陵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古铜都”,随着长期大规模、粗放型的开采利用,铜陵矿区资源逐渐趋于枯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二)主要做法

2009年铜陵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2010年,铜陵申报了资源枯竭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大铜官山森林地质环境治理。利用三年时间对铜官山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总治理面积588公顷,目前已经治理470公顷。三年共争取国家财政治理资金2.7亿元。

(三)取得成效

大铜官山森林公园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通过治理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同时推动了大铜官山公园的建设,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恢复治理增加建设用地1205亩,使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

辉县:构建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治理模式,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废弃矿山环境治理

(一)基本情况

辉县市常村镇属浅山丘陵区,原为辉县市建材资源重镇。2009年以前,采石业是常村镇的支柱产业,长期的无序开采使当地生态环境满目疮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二)主要做法

2010年,辉县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确定了“金山银山服从于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抓住南水北条移民安置需配建蓄水池项目机遇,积极引导、强力推进企业转型,将位于项目区内的全部小采石场企业关停并转,实行政策优惠扶持和坚持堵疏相结合,以财政资金为撬动杠杆,运用市场化机制,引进河南春之谷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参股融资,通过对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区灌溉调蓄工程的综合利用,投资1亿元改造响水河,启动了3700余亩的百间寺尾废弃矿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2012年建成6座小型灌溉水库。受到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在辉县召开。

(三)取得成效

开发建设后的常村镇五龙山响水河乡村旅游区,占地3700亩,总投资10亿元,集水上乐园、欢乐世界、野生动物园、滑雪场、植物园、实景演艺、民俗表演、科普拓展于一体,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项目最全、最具价值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二、我县采煤塌陷基本情况及引发的社会问题

我县涉矿地区主要集中在XX县北部,包括XX、XXX、XXX、XXX、XXX等9个镇、街道,总面积806.9平方公里。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先后建设了8对矿井,。经过各煤矿近50年的开采,采煤塌陷区范围不断扩大,东起XX湖湖西大堤,西到XX边界,南到XX路,北至XX省交界,已塌陷面积约262.5平方公里,其中重点塌陷区面积54.5平方公里,待8对矿井闭坑时,将形成约24多万亩也就是160平方公里采煤塌陷区。

目前,8对矿井中,XX煤矿已于2015年年底关停,XX煤矿处于停产改造。涉矿区域在为全省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采煤塌陷面积的不断扩大,矿区经济在失去煤炭产业的支撑和依托的同时,也给涉塌陷区域居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一)塌陷区居民居住环境的恶化。地面塌陷、地表的移动变形导致地面构筑物发生变形、破坏,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采煤塌陷使地下管线破坏,使城市积水无法排出,甚至出现逆行、倒灌现象,使饮用水、污水与塌陷造成的地表积水混在一起,严重污染和破坏水体环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二)塌陷区居民失去生活保障。随着塌陷地的不断增加,涉矿地区居民土地也逐年减少,失地农民不断增加,没有了农业生产收入,又无其他劳动力转移渠道,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难以保障。

(三)非塌陷区居民因塌陷区连锁反应被迫搬迁。随着采煤塌陷区域的不断扩大,涉及人口不断增多,个别区域虽然不是塌陷区,但随着周边区域的不断塌陷,周边居民的不断减少,这些区域逐渐失去了基本的社会服务保障设施,不具备基本生活条件也将被迫搬迁。

(四)矿区职工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随着矿井的逐渐停产关闭,矿方职工的工资待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煤矿企业转型发展不快,其他产业可提供的再就业岗位不多。矿区职工受年龄、技术的限制,通过再就业增加收入也很困难。

(五)地方政府社会负担不断增加。随着矿方学校、“三供一业”等社会事业的移交,各种社会问题逐渐转移到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社会负担愈来愈重。

(六)地矿矛盾日益突出。个别煤矿企业仍存在牺牲环境利益换取经济增长的情况,生态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又由于塌陷区土地征收和房屋搬迁补偿标准低,搬迁安置难以实施,地方政府涉矿维稳压力加大。

三、我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

201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XX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支持XX(该区域基本和采煤塌陷区域相吻合)建成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鼓励XX在城乡统筹上先行先试,并初步编制完成了《XX一体化规划》和《矿地融合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在此基础上,县国土部门和各镇(街道)进一步加大了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力度,近年来XX地区已复垦各类整治项目2.57万亩,新增耕地2.21万亩。XX湖生态修复被省国土资源厅列为2013年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中央补助资金项目;XX镇XX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采煤沉降区生态修复示范区;XX镇已完成了《XX镇XX湿地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已成功纳入全国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全县已有5家煤矿企业获批部级绿色矿山。

虽然我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我县作为全省最大涉矿区域和苏北省际边界地区,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和采煤塌陷地大量增加,在治理资金来源、耕地保护、发展空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一是治理资金缺口巨大。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面广量大,塌陷地的修复、城乡建设、产业布局的调整、社会保障的落实、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仅靠目前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出让收入的部分资金,难以开展大面积的综合治理,资金缺口巨大。

二是征收搬迁补偿标准低。现执行的《关于调整采煤塌陷地征迁补偿标准的意见》(苏国土资规〔2009〕2号)压煤村庄搬迁补偿标准,与周边山东、安徽等地塌陷地征迁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同时,省定采煤塌陷地征收补偿标准和复垦补偿标准也均低于我县目前实际支付标准。

三是耕地保护压力持续加大。早期形成的采煤塌陷地未办理农转用审批手续,仍被认定为农用地,甚至是耕地,相当一部分土地由于塌陷积水较深无法恢复为耕地。同时,每年又有新增塌陷土地,给耕地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四是发展规划空间严重不足。地矿融合发展涉及五镇四街道,为我县经济发达地区,涉及区内有XX县经济开发区、四个工业集中区、主城区、XXX新镇区、XXX新镇区,下步实施地矿融合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用地空间。

四、我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工作建议

(一)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地矿融合发展。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地矿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完成区域总体规划和各镇区规划修编工作。把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一体化纳入总体规划,对塌陷地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实行“一张图”多规融合。突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加强铁路、公路、水路的衔接沟通,完善联运体系,提高交通转换畅达能力;构建省际间路网体系,加强区域内道路的联网贯通,打造功能配套、安全高效、联通内外、覆盖城乡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享项目的规划管理,对区域内供水、供电、供气进行一体规划。突出对住宅小区、公共交通、商业、宾馆、医疗、学校、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提高城镇化的承载能力和区域性公共服务水平。坚持集聚集约原则,对采煤塌陷区工业园区按照一二三产实施分类规划,充分整合技术、资金、信息、基础设施等要素,建立健全产业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三次产业有机融合、城乡经济要素有序流动和城乡产业有效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树立“生态修复+”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推动修复治理与综合利用融合发展。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应按照宜绿则绿、宜耕则耕、宜景则景、宜建则建的原则,走生态恢复、景观再造、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生态恢复治理与综合利用之路,实现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一是发展“生态修复+观光农业”。通过对塌陷区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的分析,综合考虑生态、经济效益,按照“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相结合的复垦模式”,进行综合治理。要利用塌陷区特有的自然优势和特色农业优势,结合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建设具有生产、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综合功能的农业观光园,农游互补,让农业发展成为旅游的一部分,打造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观光农业。二是发展“生态修复+光伏产业”。在这方面我县XX镇光伏产业园就有非常成功经验,值得推广。针对塌陷区特点,探索灵活的土地利用方式,发展“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产业发展模式,将项目开发与农业、渔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变荒为宝,实现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工业光伏参观、农业采摘垂钓于一体的休闲娱乐观光区。三是发展“生态修复+旅游业”。 在外出学习调研的几个点中,基本均是将塌陷区或废弃矿山打造成了“生态修复+旅游”的典范,借鉴永城、辉县等地生态修复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县现有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湿地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塌陷区资源打造国家5a级滨湖湿地公园;突出生态湿地开发,建设部级湿地景区,加快XX湿地开发建设,加快XX、XX湿地开发项目建设。同时,深度挖掘XX县汉文化、大运河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宜居与宜业深度融合。

(三)突出煤炭企业主体责任,构建煤炭资源开发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采、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煤炭企业的主体责任,由开采企业负担煤炭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费,将生态补偿费用标准和额度明确化,建议县政府向省政府积极争取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参照山西省的做法(2011年调整为:分煤种16—23元/吨煤),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专项用于煤炭城市环境修复和生态补偿,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解决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在开采前、开采中、开采后各阶段分别落实生态保护措施,着力构建煤炭资源开发的动态生态补偿机制。一是在开采前,将煤炭开采外部性不经济性成本内部化,算好生态环境账。煤炭企业应该把采煤引起的生态修复和污染恢复费用核算进吨煤开采成本,通过计算开采的外部不经济性成本,倒逼企业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工艺减少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的外部成本。二是在开采中,煤炭企业要做到“边开采、边治理”,及时对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恢复治理。对于企业有具有修复能力的,采用企业自行组织恢复治理模式;对于企业不具有修复能力的,采用企业出资、县政府组织复垦模式和国家政策激励引导下县政府、企业、居民合作治理模式。三是在开采后,煤炭企业要针对闭坑后的矿山进行生态重建、产业转型或异地补偿。完成后,县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进行评估、验收和后续管理。

(四)争取上级政策扶持,以项目落实带动采煤塌陷区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借鉴铜陵市“积极申报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生态治理全面落实”的经验,结合我县煤炭资源开采逐渐趋向枯竭的实际,认真研究国家资源枯竭城市申报条件,积极主动衔接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尽早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城市;争取省建立采煤塌陷地及村庄搬迁补偿增长调整机制,提高采煤塌陷地相关补偿标准。在积极争取各级政策扶持的同时,借助我县XXX湖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中央补助资金项目、XXXX镇湿地国家采煤沉降区生态修复示范区等项目的实施,以生态修复治理推动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五)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采煤塌陷区治理,推动塌陷区生态良性循环。借鉴永城、辉县等地的经验,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与治理新机制”,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治理,破解资金瓶颈。健全完善XX县兴田公司、XX县城市投资开发有限公司、XX县开发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XX县国资公司、XX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融资载体,搭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融资平台,综合运用土地、信贷、资金、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开发企业和其它社会资金的积极性,通过“生态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光伏产业”、“生态修复+旅游”等形式,利用社会资金的可持续性来保障生态环境改善的可持续性。

(六)借鉴“开采”即“治理”经验,推动采煤区生态持续改善。借鉴麟游郭家河煤矿“产煤不见煤、是矿不像矿”绿色煤矿发展理念和“在治理中开采,在开采中治理”的采煤塌陷区治理新模式,结合我县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强化对企业开采计划的沟通与监督,将矿井煤炭开采与生态人文景观改造融为一体,探索煤矿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通过开采过程中的景观改造,生态修复,打造独特旅游产品,推动生态持续改善。同时,进一步加快采煤沉陷区维持农田质量与功能的动态预复垦技术研究,提出一套保持农地功能的采煤沉陷动态预复垦技术流程,揭示采煤沉陷动态预复垦过程中农地功能变化规律,降低土地稳沉后复垦成本,最大限度的保护耕作层,保持土地的生产功能,在全县待采煤区推广,减少因采煤塌陷带来的危害及各类社会问题。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3

1.1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存在问题分析

产权是一组权利束。我国矿产资源产权的权利束由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以及由所有权所派生的矿业权组成。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现行矿产资源产权制度安排缺陷主要是国家所有权明确的情况下,产权实现过程中不同权利主体之间的责、权、利边界不清。

(1)矿产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混淆导致的权责不清。

现行矿产资源产权本质上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委托-关系,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事实上被国家垄断企业和地方政府(或由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二元分割。国家法律上规定的矿产资源所有权及其行使是明确的,但在委托关系中缺乏人格化的所有者,所有权主体虚置导致了一系列产权关系的混淆与错位。首先,中央直属企业认为自己是资源国家所有权的代表,享有占有、使用、处置和经营管理矿产资源的一切权利,结果导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与国有企业的开发经营权之间产权混淆和严重错位。其次,在法律层次上,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所衍生出来的矿业权审批权由中央授权予地方政府。如探矿权的审批权限主要集中在中央与省两级政府,而采矿权则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审批。这样,地方政府即代替中央政府执行矿产资源所有权管理职能,又承担对矿产资源开发经营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践中地方政府的所有权管理权能代替了行政管理权能,而在所有权管理上,由于地方采矿权人对地方政府税费贡献要远大于中央、省企业,因此,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地方政府普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违法审批、以大化小,变更矿种越权审批屡禁不止。另外,由于国家所有权主体缺位,地方政府与中央企业为各自利益对矿产资源的控制权相互争夺,而对矿区生态补偿的责任互相推诿。"单一的所有权主体,多元的所有权代表"造成国家的所有权、政府的行政管理权被事实上的经营权所代替,产权关系不清、责任主体不明,造成资源浪费和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后,按照资源管理的属地原则,地方特别是县级政府是环境保护的首要责任者和矿产资源开采的重要监管者。一方面对采矿权探矿权的审批主要集中于市、省以及中央部委,而县级政府的审批权限较小,造成矿山属地政府的权力与责任不对称。另一方面是在当前的税费制度框架下,中央、省财政以及矿业企业获得了大部分资源开采的收益,而地方政府,尤其是市(县)级政府的收益相对有限,造成基层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基层政府无力也不愿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政府部门及个别官员甚至与企业合谋牟取私利更激化了资源开采环节的乱象。权力与责任不对称、事权与财权错配导致基层政府监管缺位,私挖滥采、无证开采屡禁不止,矿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采矿权权能残缺与生态补偿责任不明导致环境破坏与无人负责并存。

首先,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矿业企业获得的只是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这就使采矿权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李香菊等,2011)。矿产资源的使用权期限受制于发证机关核定的开采期限,而且非常不确定(作为所有者代表的政府随时可以要求再谈判)。采矿权权能残缺激励了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矿业权人的急功近利,不惜代价、不顾后果的掠夺式资源开发行为,并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其次,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在所有权人与采矿权人之间分配了矿产资源产权,却没有明确彼此的义务,尤其是采矿权人对矿区生态补偿的责任不明。《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规定了对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应当履行"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的义务。但实际运作过程则是矿业企业向地方政府缴纳生态环境税费,然后由地方政府对辖区内的矿区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其存在问题:1)是政府与企业的职能错位,地方政府事实上代替了本应由矿业企业承担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责任。2)是环境税费的征收标准过低,未能充分补偿矿区生态环境损害。3)是地方性的环境税费对以中央企业为主体的矿业企业缺乏约束力而流于形式。4)是对地方政府实施的矿区环境修复治理的质量缺乏检测与监督。从而难以真正落实"谁破坏、谁补偿"原则,各地生态补偿存在严重的"搭便车"现象。

(3)矿权与地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在我国,矿产资源所有权与土地所有权是分离的。矿产资源国家一元所有,而土地属国家和集体二元所有。一方面国家通过审批制度,以招、拍、挂等方式将矿业权-探(采)矿区块地下的使用权出让,但在法律上对于覆盖于矿上的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如何出让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另一方面资源的国家所有排斥了资源地政府与社区居民对资源的支配权力和参与资源利益分配的权利。因此,依附于集体土地上的矿业权与地权的冲突与矛盾随之产生:当地政府索取高额的地权使用费间接分享矿资源开发利益而导致的征地困难、阻挠矿业权人生产作业、非法开采、私挖滥采等,结果造成矿区开采秩序混乱,对环境破坏与生态恶化无人负责。

1.2环境质量产权缺失与矿区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法律法规明确将环境质量的所有权界定为全体公民所有,但缺失对环境质量使用权的明确界定。而使用权是环境质量产权束的核心。环境使用权既是全体公民环境质量所有权的实现方式,又是对环境质量这一稀缺资源价值的确认和保护,是将矿产资源开采环节中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的一种制度安排。理论上,对于矿产资源开发这一复杂条件下环境质量使用权有多种界定方式,包括环境税、可交易的排污权制度、土地复垦与矿区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生态修复基金、地质灾害防治基金等。矿区生态补偿本质上就是对环境质量使用权的界定。在这个意义上,矿区环境质量使用权的界定方式决定了生态补偿的实现方式。当前,由于环境质量使用权界定缺失,导致矿区生态补偿方式单一,仅有矿区生态补偿费与矿山环境质量保证金制度两种补偿方式,且存在缺乏严格的法律依据,征收标准偏低且不统一,应缴税费总额远低于生态修复重建工程的费用。补偿的客体仅限于矿山土地以及"三废"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因矿资源开发而诱发的突发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等)以及矿山周边的生态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没有相应的补偿措施,生态补偿不充分。上述分析表明,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根源在于资源环境产权的"制度失灵",矿业企业缺乏从源头上实施绿色开采、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以及在制度与法律层面的约束机制,矿区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2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利益主体与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相背离产权就是受保护的利益(盛洪,2003)。

矿产资源开发中相关利益者主要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省、市、县三级)、采矿权人、土地所有者与矿区居民。各级政府与矿业企业分别通过税费分成与净利润的方式参与矿产资源开发的收益分配。矿区居民与土地所有者尚没有合法的参与资源开发收益的途径。对于矿区的生态补偿,实践中的做法是,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矿业企业通过上缴生态补偿费由地方政府实施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地方政府同时又是辖区生态环境的监管者。由于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缺陷,导致资源开发中的利益主体与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相脱节,并最终导致矿区生态环境因无人负责而持续恶化。榆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能源接续地,文中以榆林为例,考察在矿产资源开采环节各产权主体的收益分配,及其承担的生态补偿责任,剖析资源开发中利益主体与生态补偿责任主体的背离。

2.1榆林煤炭资源开发环节收益分配关系

榆林市煤炭资源开采的中央收益为矿业企业所得税分成、增值税分成、两权价款与使用费分成和资源补偿费分成的加总。省级政府与榆林市县级政府收益分别为企业所得税分成、增值税分成、资源补偿费分成、两权价款与使用费分成、资源税分成、环境税费分成的加总。煤炭开采企业净利润为企业利润总额与所得税之差。如果将省和中央财政收入作为一级的话,那么,榆林市煤炭资源开采的收益分配呈现典型的"杠铃"型特征:矿业企业与中央、省财政的收益较大,而资源开采地政府的收益偏小。2008年矿业企业与中、省收入占榆林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总收益的比重分别59.7%和27.5%,市县收入占比12.8%。2009年以后,陕西省对煤炭开采企业加征5元/吨的水土流失补偿费,加之当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矿业企业收益的比重下降到51.9%,中、省和市县收入占比分别提高至32.3%和15.8%。2010年,矿业企业和中、省的收益比重分别为54.4%,市县收入下降至14.4%。

2.2不同利益主体承担的生态补偿责任分析

矿业企业是矿区生态环境的直接损害者和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当前矿业企业主要通过缴纳环境税费的方式间接履行矿区生态补偿与修复治理责任。2008-2010年,榆林煤炭企业缴纳的用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的环境税费种类及征收标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矿区生态补偿中承担的责任。根据《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9-2011年卷)提供的数据,在2008-2010年,中央财政对陕西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转移支付分别为4990万元、13130万元和19390万元;地方财政支出分别为760万元、1075万元与2803.7万元;另外,除了上交的税费外,矿业企业就矿山环境修复治理分别支出331万元、8990.4万元和6514.13万元。一方面我们无法获得中央与地方财政对榆林地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面的投入资金数据,另一方面由于榆林煤炭资源产量在陕西省的绝对优势地位,不妨假设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陕西省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的资金投入全部用于榆林地区。这样可以大体核算出中央、地方财政以及矿业企业对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方面的支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中央与地方对陕西省矿山环境修复治理的支出被当作是榆林地区的支出,因此会高估中央与地方政府对榆林地区矿山环境修复承担的责任。

3讨论

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主体与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问题。中央、地方以及矿业企业在矿产资源开采中获得的收益与承担的矿区生态补偿责任严重背离。在2008-2010年间,获得矿产资源开采收益份额分别为59.7%、51.9%、54.4%的矿业企业承担了11.28%、19.68和21.73%的生态环境损害治理责任,获得收益份额分别为19.5%、22.5%、22.5%的中央政府仅承担了约0.32%、0.76、1%的矿区生态损害治理责任,而获得收益份额分别为20.8%、25.6%、23.2%的省与地市两级政府仅承担了0.05%、0.06%、0.15%的矿区生态补偿责任。在现有的产权体系下,矿业企业承担了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部分成本,远未实现环境外部成本的完全内部化。另一方面,按照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负责本辖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但地方政府从矿产资源开采中的获益有限,如榆林市县级政府在2010年仅获得矿产资源开采全部收益的14.4%,没有能力为未补偿的77.1%的生态环境损害提供资金投入。由于资源环境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矿产资源开发中利益主体与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严重背离,致使大部分的矿区生态环境损害无人负责,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4结论及政策建议

以往研究过多地关注了生态补偿本身,所提出的政策建议因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而难以实现预期的效果。文中的研究则表明,导致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直接原因是矿产资源开发的产权主体、利益主体与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三者脱节,而根源是资源环境产权的制度安排缺失。只有从产权改革着手才可能建立有效运行的矿区生态补偿机制,从而彻底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

(1)从国家法律层面界定环境质量的初始产权。

针对生产过程对环境质量使用以及损害的不同特征,通过命令-控制、环境税、排污权交易、土地复垦等多种方法界定环境质量的使用权。

(2)明确政府与企业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对于生态补偿的责权利关系。

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彻底改变当前地方政府代替矿业企业行使矿区生态补偿责任,以及无人为矿区生态损害负责的乱象。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以及受益者分担原则,矿业企业是矿区生态补偿的责任主体,主要承担正在发生的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责任,主要包括废弃物(固相、液相、气相)、土地塌陷、地形地貌破坏以及矿山闭坑造成的环境损害。中央政府作为资源开发的受益者一方,主要承担单个企业无力承担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等),以及无法区分责任的诸如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损害的补偿责任。而长期以来低价使用矿产资源的输入地政府作为资源开发的受益者一方,应承担历史遗留的矿区生态环境损害的补偿问题,补偿方式可以通过征收跨区税、以及横向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行。改革的方向是从资源开发中获得的收益与承担的生态补偿责任相匹配。

(3)厘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矿区生态补偿中的责权利关系。

首先要进一步明晰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关键点在于作为所有者的中央政府应该从资源开发中获得相应的产权收益,主要通过全面实施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实现。其次要明确中央政府在资源开发中的公共管理职能,这一职能主要体现在制定全国性的与矿产资源开发有关的法律法规、矿产资源发展规划等方面。三是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主要包括对当地资源开发秩序、矿区公共实施建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的监管。四是以事权与财权相对称为原则,重构中央与地方在资源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主要是改革现行的财税体制,特别是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享比例,加大资源地政府的分享比例,增强地方政府的财力,使地方政府有足够的激励实现其监管职能。

(4)探索通过不同方式解决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的矛盾与冲突。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故障;机械设备;维修养护

采矿企业主要依靠开采矿山中有价值的矿产资源来获取利益,矿山机械设备则是其采矿过程中专用设备。一旦矿山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将会严重影响采矿作业的效率,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采矿企业必须定期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其维修养护工作,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与稳定。

1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特点

1.1潜在性

矿山机械设备主要用于矿石的采集、选择等矿山作业,日常工作量较大,因此,矿山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很容易出现损伤。无论是机械设备的哪部分受损,都会在其设备的内部参数方面有明显的体现,一旦这个参数的变化超过了设备所能承受的最大值,就会导致矿山机械设备内部出现潜在的故障。为了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频率,矿山机械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都会设定一个额定的安全系数,只要潜在故障没有超过这个安全系数,就不会对矿山机械造成功能,从而影响其正常的使用。由此看来,矿山机械设备不会突然间发生问题而损坏,其损坏是一个耗时较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日常工作中,定期、定时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便可消除部分潜在的安全隐患,也可以有效的避免矿山机械设备出现故障。

1.2规律性

机械设备的工作与运动是具有规律性的,因此,矿山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机械故障也是具有规律性的,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矿山机械设备必然会因受到磨损、雨水的侵蚀以及零部件的老化而出现损伤,并导致工作效率及质量下降。由此看来,矿山机械设备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生机械故障的概率就越高,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要重视对旧设备的诊断、维修、养护工作,及时发现矿山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患,并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与保养,使其可以在矿山作业中充分发挥优势和作用。

1.3耗损性

损耗性是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一大特点,所谓耗损性就是指,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着运行时间的不断增加,在其质量和能量等方面发生较大的变化,及时对其进行全方面的维修与保养,也不可能使其恢复到出厂时的性能。机械设备故障发生的频率会随着维修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升高,耗损性也会随着机械设备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变大,这是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必然规律,也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因此,对与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维修的等级与深度可以按照机械设备故障的耗损性来决定。

1.4模糊性

由于矿山作业的较为辛苦,现场施工环境较差。因此,矿山机械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因受到各种恶劣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受到损伤,按照矿山机械设备的规律性来说,机械设备受损的情况会在参数中明显的表现出来,但这并不表明机械设备所有的损伤都能够清楚地在参数中进行表述,因此导致机械设备的损伤与输出在参数的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和分散性。与此同时,由于不同机械设备需要的制造材料也不同,因此其受损程度、承受损失的极限值以及初始值等方面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只能根据矿山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及其使用环境、参数输出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结果。因此,导致其故障判断与参数输出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机械故障发生与辨别的标准也存在一定模糊性,给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的真算工作与辨别工作增加一定程度的困难。

2矿山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2.1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若要加强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必须要加强其管理制度。矿山作业本身就属于高危型行业,一旦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而导致矿山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对矿山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矿山机械设备的施工者造成人身财产方面的损失。在我国,关于矿山机械设备的相关管理较少,使得矿山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养护的工作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总是在问题发生后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在问题发生前去发现问题。由此看来,科学化的矿山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可以使矿山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而造成我国矿山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地下的原因,就是管理制度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最终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矿山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矿山作业安全的保障,务必要引起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2.2管理技术与设施管理的原因

由于矿山作业的主要目的在于采集、挑选、探查有价值的矿石资源,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矿山机械设备需要接触许多结构精密的矿石资源,为了提高矿山作业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选择与矿石资源相匹配的矿山机械设备对其进行开采与挑选。因此,在设备的管理方面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加大矿山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及时处理设备中存在的故障与潜在性故障,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其次,要不断强化矿山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其工作能力,使其对矿山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技能及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解决。

最后,在矿山机械设备的管理过程中,要重视矿山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的重要性意义,大力开展矿山机械设备的配套工作,使我国矿山机械设备的管理技术与水平都得到有效提高。

2.3检修人员的原因

在我国,从事矿山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工作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普遍不高,许多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对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并没有经受过专业的培训,使设备维修养护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尤其是在对新设备的维修养护过程中,更为明显。综合分析,矿山机械设备检修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下,主要是由于市场原因与管理原因双重因素所引起的。所谓市场原因,是由于从事矿山机械设备检修的工作人员日常工作量大,工资较低,难以吸引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人才前来任职。企业为了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水平,职能对现有的工作人员不断进行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矿山机械设备维修的种类

3.1机械维修

机械维修包括维护保养与修理,维护保养又分为例行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条件下的保养;修理可分为故障小修、中修和大修等;其中维护保养属于预防维修,修理属于故障维修。

3.2预防维修

预防维修是建立在潜在故障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和减轻零件的损伤,保持机械的完好状态。机械中的例行保养和特殊条件下的保养是保证机械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维修工作,其主要内容为清洁、、添加、检查和紧定等,但主要是外表性的,其对机械的性能起维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其不改变机械的寿命和故障率;定期保养通常分为一级、二级或三级保养,其主要内容为清洁、、检查、调整和局部换件等,不同级别的保养对象和周期是不相同的,因而对机械的性能影响也不一样,保养级别越高,维修范围也越大,性能恢复也就越好,但根据机械故障的耗损性,维修都不可能恢复如新,因此预防维修一般都是不完全性的。

3.3故障维修

故障维修是建立在功能故障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排除故障,恢复机械的完好状态。机械中的故障小修是排除运行中的局部故障,维修工作通常以局部换件、调整为主,其只能恢复机械的功能,修复后机械性能和故障率与故障前一样,通常称这种维修为最小维修。机械的大中修是一种较彻底的维修,其对机械的性能恢复较大,虽属于修理范畴,但可按预防维修的方法进行分析。

4加强矿山机械设备维修养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能够有效的提升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保证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因此,企业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的认识到保养工作的重要性意义,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能仅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要将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来看待,增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意识,确保矿山机械设备始终保持高效运行。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采矿企业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了提高采矿的效率,是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尽可能长时间的对机械设备进行使用,却很少对其进行维修与养护,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还对企业的整体形象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加强机械设备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开展教育宣传活动,强化工作人员维修养护的意识,加强培训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与责任心,建立矿山机械设备保养制度,并将其并入到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中。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矿山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采矿作业对与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强,为了迎合矿山机械设备的发展,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技术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各类检测技术与工艺都被运用到了矿山机械的故障检测当中。虽然,许多构想还停留在理论性的阶段,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矿山机械维修技术的发展前景很好。因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性的进行应用,同时还要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对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有一定的充分了解,熟悉的掌握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故障特性,从而做到准确的判断故障,进而进行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得以更好的为矿山企业服务。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机械设备故障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受到磨损、腐蚀、老化所造成的。为了确保采矿作业的安全与高校,采矿企业必须加强矿山机械设备管理,提高相关人员的维修养护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的技术工作人员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来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矿山机械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郑德超.浅谈矿山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J].技术与市场,2011(18).

[2]樊辰.论矿山机械的维修管理[J].中国科技纵横,2014(20).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矿山机械;自动化;维修;维护

在矿山的开采工作中,机械自动化设备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随着矿山机械化的程度不断增强,对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也就变得更加重要,科学的维修养护一方面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还能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工作效率。另外由于矿山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对设备的磨损和破坏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更好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养护。

1.矿山机械设备常见问题

作为实现矿山开采利用的基础,矿山机械设备的应用和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实际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机械部件失效

矿山机械工作中承受的负荷较大,频繁进行启动停转操作,高速轴齿轮磨损较为严重。如球磨机小齿轮过栽断齿的现象也偶尔发生。开启式齿轮、圆锥破碎机输入轴锥齿轮、装岩机的链轮及输出轴在没有介质的环境中,金属材料之间的重负荷相互干摩擦,磨损失效周期相对较短,因而导致齿轮、链轮和轴失效的情况时有发生。

1.2液压部件失效

作为矿山机械设备的重要元件液压元件在实际使用产生故障的几率很高,严重影响着生产的进行。常见的供油实效包含如下几种原因:油液粘度过高,油箱泄漏导致的油箱油位过低.吸油管路及滤油器存在杂质导致的吸油管路堵塞,单向泵接线问题导致的转向不对。泵内有渣尘导致的供油实效等

当液压系统工作机构不稳定时,表现为逐渐减慢、突然增快及跳动等现象。检查内容及处理方法:不良,摩擦阻力增大,此时应改善条件,清除脏物,油泵吸油,排除进入系统的空气。

1.3矿山机械设备问题

在矿山机械设备的使用中,设备管理人员往往更关注维修工作,对保养工作的关注度不够,忽视设备的管理。由于使用的油品不当,会增加肉眼看不到的正常磨损,摩擦阻力增大,设备损耗加快。油量不当,会加速油品变质,缩短设备维修期,增加能耗。

2.矿山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

2.1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特性研究

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特性,对于找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的实现设备维修和保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山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使得其出现的故障特性也是有所不同。机械内部、操作人员以及周围环境都对矿山机械设备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机械设备的各项参数发生变化,情况严重时则会将潜在的隐患转化为故障,如果无法及时得到维修和保养,最终超过机械设备的极限承受状态,不得不进行大修或是更换新的设备,这对矿山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一般而言,机械故障具有损耗性、多样性、模糊性、渐发性以及潜在性等多种特性,而对于这些特性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对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都有会一定的指导意义。

2.2矿山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特性

机械维修主要有维修保养和修理两种类型,保养一般又可分为例行保养、定期保养等多种类型,维修则包括、小修、中修、大修等几类。保养是建立在潜在故障的基础之上的,主要采取、检查、清洁以及局部替换零部件以消除机械的潜在故障,以便于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状态当中。根据保养级别和周期的不同,对机械设备状况的恢复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机械的损耗性,保养只可延长其寿命,而不能使得机械恢复如初。维修主要是在功能故障的基础之上,将损害的零件替换之后使其恢复状态的一种处理方法。不过目前矿山企业对维修存在着一些误区,不能正确判断故障类型,往往采用直接更换零部件的做法,不能有效的从根本上消除故障的隐患。

3.矿山机械设备的保养方法

矿山机械的维护保养主要包括定期保养、日常维护、定期维护以及精度检查几个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所保养的内容也是有所不同的。目前而言,矿山设备的维修管理重心更加趋向于保养方面转变,主要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以及二级保养等内容。

3.1矿山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

日常保养主要有日例保和周例保两种。日例保主要由当天值日的操作工人完成,在交接设备时,按照规定添加油、擦拭好设备,同时检查手柄位置是否灵活、正确,低速运转时设备各项功能是否通畅。在设备运转过程中药注重设备的压力、温度、电气、气压系统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周例保是每周进行一次,对设备的外观、操纵传动、液压、电气系统等进行保养。

3.2矿山机械设备的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主要由操作人员进行保养工作,必要时维修人员在旁协助,主要是对设备的局部进行检查和拆卸,清洗其中的污垢,并疏通管道、油路,同时更换滤油器、毛毡等部件,保养时间一般在2个小时左右,保养结束之后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未排除的隐患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于存档。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故障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3矿山机械设备的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主要以维修人员为主,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和修理,修复其中磨损的部件,对设备内部进行清洗、换油,从而使设备状态恢复到规定的要求。二级保养一般需要1~3d的时间,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归档。可以使设备达到完好的标准,提高了设备的可靠度,延长了其修整器。

4.总结

综上所述,矿上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维修和维护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要重视起来,结合矿山开采所处的环境来适当的调整维修、养护。由于会影响设备维修和养护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在处理设备时必须要严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尽最大的可能提高矿山机械设备的可靠度。

参考文献: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城市能力驱动的视角”(编号:70973121);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基于资源—资产—资本理论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编号:CXLX12_0971)。

①2010年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要求认真研究土地、矿产的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新属性特点,树立新型的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

摘要矿山废弃地高效再利用日益引起社会关注。“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资源管理观的提出为分析与构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提供了崭新思路。本文以“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归纳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再利用特征,认为矿山废弃地具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再利用是矿山废弃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并从法律法规建设、复垦利用实践、交易市场形成等方面分析了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的现实基础;然后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并分析探讨了其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以期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下只有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或者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废弃地才能资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最后文章从加强复垦利用示范工程推广以显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建立和完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有关的服务机构、继续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和引导三方面提出了促进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再利用;价值实现路径;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3)11-0157-07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3.11.023

随着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立,《土地复垦条例》、《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出台,矿山废弃地的高效可持续再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011年9月在国土资源部考察时强调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2年3月国土资源部启动十省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许多资源型城市,如徐州市、唐山市、淮南市等,相继提出了“向矿山废弃地要资源”“盘活矿山废弃地”的理念,积极进行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示范工程推广。为推进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国内学者从矿山废弃地资产化、资本化运作的角度对提高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矿山废弃地利用最佳效益等进行了一些探讨[1-4],但还未对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进行系统研究。“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资源管理观①,是一种新的、以价值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它的提出为构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研究提供了清晰思路。本文以“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为基础,首先归纳总结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及其再利用特征,并分析了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的现实基础,然后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并对其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为实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市场化,加速矿山废弃地流转提供借鉴。

1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及其再利用特征

1.1矿山废弃地属性认识

梳理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矿山废弃地主要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及资本三种属性认识。①环境问题属性。矿山废弃地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典型复合现象,是以土地资源破坏为核心的次生环境问题,并严重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景观和经济社会发展[5-7]。②资源属性。矿山废弃地是矿区复兴的潜在资源[8]。别青城[9]提出了矿山二次资源的概念,黄敬军等[10]提出了“将开山采石作为资源第一次开发,对废弃宕口的利用作为资源第二次开发”的观点。将矿山废弃地视为新的资源类型进行开发重建,成为土地开发利用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发达地区获得增量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11-12]。③资产及资本属性。随着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矿山废弃地成为后矿业经济发展的资本,也具有资产、资本的属性。孙乐为[1]提出了塌陷土地的资产化,以使废弃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蒋正举等[2]从土地资源稀缺性、具有使用价值、产权可以市场化配置三方面分析了矿山废弃地资产属性,并提出了矿山废弃地资产化经营途径;孙京海等[3]、王鑫等[4]从供给稀缺性、资产性和增殖性三方面分析了采煤塌陷区土地产权的资本属性,并阐述了资本化的条件和资本运作模式。可见,矿山废弃地除了是一种环境问题外,还具有资源、资产、资本的属性。矿山废弃地资源、资产、资本属性认识及其资产化、资本化研究,为进行“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1.2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特征

矿山废弃地一方面处于采矿活动的终点,另一方面又是新的经济活动的起点,其再利用是集环境、资源、经济发展于一体的重大复杂工程,与一般的土地资源利用与单纯的生态环境治理有区别[13-14]。首先,普通土地利用投资和效益的年际分布一般比较均匀,而矿山废弃地使用级别较低,再利用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整治,使矿山废弃地资源化。其次,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可提高土地的级别,带来土地的增值,存在着资源的二次利用,可以获取资源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与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有着显著区别。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不是单纯的投入,而是具有直接的投入-产出效应。如图1所示,对矿山废弃地进行整治投资是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过程,其初级产品是复垦土地(以及生态环境的修复),若将复垦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可以获得产品或服务,不论是复垦土地,还是产品或服务,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收益。因此,矿山废弃地再利用是其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但由于社会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的公共性以及难以量化性,导致一些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效益不显著,这也促使政府要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创新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

2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现实基础

2.1法律法规建设基础

1989年实施的《土地复垦规定》,确定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标志着我国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走上了法制化道路。2006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共同出台了《关于逐步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以行政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机制逐渐建立起来。转型中国环境治理之道存在着“由政府规制的环境治理模式向市场手段的环境治理模式转变”的倾向[15]。在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中我国也开始尝试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2009年实施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提出要“鼓励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投资,对已关闭或废弃矿山的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等国土资源领域”。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提出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主体盘活利用国有建设用地;民间资本投资主体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依法通过转让、租赁、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盘活利用;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复垦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同时,《土地管理法》中“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基本制度的提出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管理办法》的出台,为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的另一种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了法律法规基础。矿山废弃地是增加耕地来源的潜在途径,其所具有的复垦指标,也是一种商品,可以通过市场进行有偿转让。2013年3月实施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明确提出“由社会投资将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为耕地的,对属于将非耕地复垦为耕地的,可以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补充耕地指标,市、县政府可以出资购买指标”。国家对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的重视以及市场化运作引导,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和制度保障。

2.2复垦利用实践基础

我国矿山废弃地再利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是土地复垦,利用方向以农业利用为主,特别是复垦为耕地。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东部平原煤矿塌陷复垦土地上进行建筑、种植和养殖,土地复垦内涵逐步扩展,矿山废弃地土地复垦类型在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形成了疏排式、平整式、挖深垫浅、矸石充填、粉煤灰充填等复垦模式,对复垦土地的利用因地制宜,恢复为农业用地(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用地),或改造为休养和娱乐场所,或为工业和建筑业所用,不仅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而且也注重经济效益。矿山废弃地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大都可以复垦为耕地、林地、牧地、建设用地或水产养殖地[7]。郭利刚[16]测算出我国1987-2009年间煤、金属矿区损毁土地复垦为耕、林草、建设用地的潜力分别为627.80、72904、15076万亩,可有效缓解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和建设用地紧张局面。这些丰富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践显化了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为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3交易市场初步形成

江苏省《关于加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工作意见的通知》指出“可根据废弃矿山区位、山体资源、废弃地利用方向,实行谁治理、谁投资、谁得益,通过招标拍卖等市场机制确定治理者的治理权和一定年限内的土地使用权”。在实践中,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市场化运作已经有成功的范例。江苏省镇江市将矿山废弃地平整后,进行土地拍卖;盱眙县将北大山矿山废弃地交由民营企业开发,变矿山为公园;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政府利用西区姚家山矿区紧邻蔡甸城区的区位优势,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治理并建起了工业产业园区;浙江省桐庐县瑶琳镇沈村废弃矿山吸引个人投资者进行旅游开发;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校尉营村通过公开拍卖方式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经济园区经营权承包给该村村民使用等。另一方面,在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结合《土地管理法》中“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基本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以及《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矿山废弃地复垦为耕地指标成为一种商品,可以进行买卖。2010年12月湖南省株洲市出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复垦指标有偿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复垦指标必须通过公开交易有偿取得,2012年重庆市、河南省巩义市、浙江省杭州市等也出台了复垦指标有偿使用的规定。可见矿山废弃地交易市场已初步形成,而规范有序的矿山废弃地交易市场是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

3“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构建

“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是一种新型的资源管理观,是以价值为导向的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理念和方法。在“资源-资产-资本”理论中,资源、资产、资本是资源的三种属性,“资源”强调的是自然属性,是实物量;“资产”强调的是经济属性,是资源的价值,是实物量的货币化;“资本”是流动的资产,是资产价值中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资源、资产、资本三者是递进关系,有转化的条件。资源资产化是指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全过程中,把资源作为资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并建立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以确保资源所有者权益不受损害、资源保值增值,增加资源产权的可交易性[17-18];资产资本化是指有明确权属的资产进入市场交换,以资本的形式流动起来并实现其价值的过程[19],其实质是资产产权的市场化配置。资源价值核算和产权明晰是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理论已被应用于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中[20]。

由于矿山废弃地与矿产资源、一般土地资源不同,不仅具有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初始状态还是环境问题,资源价值很低或者理解为负值(主要是对周围环境有不良影响),因此它首先需要经过资源化,将矿山废弃地转化为有利用价值的资源。当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预期能给投资者带来收益且产权明晰时,矿山废弃地资源可以成为资产。当矿山废弃地资产产权可以在市场中流转,实现市场化配置时,矿山废弃地资产就成为资本。矿山废弃地由于可以带来收益、土地具有稀缺性且产权可以明晰因而具有资产特征,如果存在矿山废弃地产权交易市场可以使其参与流转并增值的话,就可以实现矿山废弃地资本化。矿山废弃地经过资源化成为矿山废弃地资源,经过资产化成为矿山废弃地资产,再经过资本化形成矿山废弃地资本,矿山废弃地经过这三个过程,实现价值,将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将资源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将资源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图2构建了“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描述了矿山废弃地属性转换、价值实现路径及其价值转化。“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就是建立矿山废弃地价值有效运作机制,实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市场化,加速矿山废弃地流转。

4“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分析

4.1资源化过程

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是使受到采矿破坏的土地,经过治理,能作为合格的自然资源再度具有资源价值的过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土地复垦发展到今天,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方向日益多样化,由最初恢复为农业用地,到现在的矿山公园,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践丰富。在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方向选择,将矿山废弃地转化为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渔业用地)、旅游用地以及建筑用地等,提高其资源价值。二是进行矿山废弃地资源化管理。资源化管理主要是以行政手段和技术手段为主,把矿山废弃地仅仅作为一种资源物质,从物质形态上进行管理,它包括矿山废弃地的权属管理,存量管理,增量管理等。在资源化责任主体管理上,我国逐渐形成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以确保资源化责任主体能按时保质的完成矿山废弃地复垦任务。土地复垦、生态恢复、景观规划、生态环境补偿等理论可以为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提供理论支撑。

4.2资产化过程

矿山废弃地资产化意味着将矿山废弃地作为一种资产,根据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际,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并建立以产权约束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在这一过程中,矿山废弃地从物质形态上的管理转化为以价值形态的管理。矿山废弃地资源转化为资产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稀缺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产权明晰[21]。随着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以及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矿山废弃地复垦土地的稀缺性也日益凸显。

4.2.1价值分析与核算

大量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实践表明矿山废弃地具有价值。矿山废弃地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增量建设用地主要来源,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12];作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用地以及发展水产养殖水面,也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22-23]。随着生态修复、景观规划设计思想等的引入,矿山废弃地成为一种特殊景观类型,是矿业文明和人类技术发展历程的承载,其所蕴含的巨大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逐渐被社会探索与发现,以矿山废弃地为载体发展起来的生态湿地公园、休闲娱乐公园、矿山公园、地质公园等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4-25]。在实际运作中,还要对矿山废弃地资产进行经济价值核算,并根据资产盈利情况将矿山废弃地资产划分为公益性、半盈利性与盈利性三种类型,针对不同资产类型采用不同的融资机制和经营管理策略,为选择矿山废弃地资本化方式奠定基础。

4.2.2产权明晰

产权明晰是进行矿山废弃地资产化的必然要求。矿山废弃地产权明晰有两层内涵:一是治理权明晰,二是使用权及其它产权的明晰。①治理权明晰。治理权明晰是矿山废弃地顺利实现资源化的前提,也是矿山废弃地成为资产的前提。为了高效的实现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要按照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确定矿山废弃地治理权主体,明确其所具有的义务和权利,保证矿山废弃地资源化顺畅。②使用权及其它产权(如矿山废弃地发展权)的明晰。由于矿山废弃地形成的时间不同、矿业用地取得方式不一样,矿山废弃地治理权的安排不同,以及资源化方向不同,导致矿山废弃地使用权也没有统一的安排。清楚地界定矿山废弃地治理权、使用权及其它产权,明确矿山废弃地产权拥有者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这样才能确保资产在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4.3资本化过程

矿山废弃地资本化是指矿山废弃地资产产权拥有者将矿山废弃地资产用来出让、转让、出租、置换或者作为股份进行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矿山废弃地资产产权的市场化配置,主要有利用市场和创建市场两种方式。

4.3.1利用市场

利用市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废弃地产权能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自发的实现流转,进行市场化配置,社会资本能自发地被吸引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中,主要是指出让、转让、出租土地使用权或者作为股份进行投资等。当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的收益能达到投资者期望的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时,主要是盈利性的矿山废弃地资产以及在政府支持下的半盈利性的矿山废弃地资产,矿山废弃地资产能自发进行流转,进行矿山废弃地产权的市场化配置,实现价值。利用市场自发地实现矿山废弃地产权的市场化配置是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最理想的方式。但由于矿山废弃地的环境问题属性,在一些情况下现存的市场机制失灵,因此还需要借助政府权力创建市场。

4.3.2创建市场

创建市场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构造的市场,使矿山废弃地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入经济系统,形成一定的经济产出或者经济收入,引导投资者再利用矿山废弃地,主要是针对一些再利用经济效益低、无法自发形成交易市场的矿山废弃地。现阶段下有两种创建市场机制可以参考。一是在“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下形成的土地置换机制和复垦土地指标有偿交易机制。在建设用地指标越来越少、耕地保护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复垦土地指标将成为一种商品,明确矿山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指标权利,建立区域内和跨区域的土地复垦指标交易制度,激活矿山废弃地产权交易的市场机制,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二是区域性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产打包资本化。将能够强烈受益于区域性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产而增值的相关资产(如房地产、旅游等)和具有强烈外部性的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资产组成一个整体进行市场化经营运作[26],首先将该资产整体通过市场机制流转给特许经营商,特许经营商在约定的经营范围内,可再次通过市场竞标机制选择专业经营公司(如生态修复、旅游等)进行二级发包承包,从而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

4.4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经历了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个过程,但这里需要说明几点。首先,这三个过程只是表明了矿山废弃地属性和价值的转化过程,并不表明它们在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如具有良好区位的、无治理权责任人的矿山废弃地,可以直接将土地治理权和土地使用权一同出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安排可在同一时间完成;而对于那些由矿山企业负责复垦、然后交还给农民、农民再流转土地使用权的矿山废弃地,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过程存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其次,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这三个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是矿山废弃地资产化、资本化的物质基础,资源化效益高的矿山废弃地比较容易实现资产化和资本化;矿山废弃地资本化是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矿山废弃地再利用融资实现过程,矿山废弃地资本化为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提供资金,矿山废弃地资本化程度影响着资源化的深度和广度。最后,现阶段下并不是所有的矿山废弃地都能实现资本化,只有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或者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废弃地才能资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

5结论与建议

本文研究分析表明,矿山废弃地具有环境问题、资源、资产、资本属性,其再利用是矿山废弃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价值再生过程;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对矿山废弃地市场化运作的引导、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实践对其价值的显化以及交易市场的初步形成为进行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研究奠定了现实基础;“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经历了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三个过程,现阶段下并不是所有的矿山废弃地都能实现资本化,只有能达到投资者期望收益率并能预期收回投资或者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实现市场化运作的矿山废弃地才能资本化,实现其市场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矿山废弃地再利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资源-资产-资本”角度深入探索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深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管理是可行与必要的。结合本文所构建的“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路径,为顺利实现矿山废弃地价值,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5.1加强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示范工程推广,显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

矿山废弃地属于潜在资源,积极探索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将潜在价值显化,是推进“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前提条件。要显化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其开发利用方式至关重要。如果只是将矿山废弃地恢复生态环境,则矿山废弃地资源价值较低;如果能利用矿山废弃地独特的人文景观发展会展、商务、旅游,则可以显著提高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虽然我国矿山废弃地资源化技术研究比较成熟,再利用方式也呈现多元化,但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的集约化、高附加值化还有待提高。通过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工程的示范推广,逐渐提高矿山废弃地开发利用程度和经营方式,充分显现矿山废弃地再利用价值。

5.2建立和完善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有关的服务机构

产权明晰与价值评估是“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的核心。将矿山废弃地当作资产或资本来管理,就要评估其资产价值,同时在资本化过程中,矿山废弃地产权的交易还需要交易机构。因此,要完善矿山废弃地价值实现相关的服务机构,顺畅资产化、资本化过程。一是依法制定相应的标准,对矿山废弃地流转中涉及的产权确认、价值计量、凭证登记备案等工作进行规范;二是建立矿山废弃地流转管理机构,加强对矿山废弃地流转的监督和管理,妥善处理矿山废弃地流转纠纷;三是建立健全矿山废弃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依法成立或委托相关服务中介,为矿山废弃地出让、转让、出租、入股、置换等多种资本化方式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5.3继续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和引导

一是政府要依靠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发挥其在矿山环境治理中的作用,科学地界定矿山废弃地资源化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生态补偿的形式与标准,顺畅资源化过程;二是对于半盈利性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政府要通过经费补贴、政策优惠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其能吸引投资者进行开发利用;三是在现行政策框架下可以通过创建市场进行运作的矿山废弃地再利用项目,政府要采用强制和引导的管理手段创造对这项工作的需求,形成市场,使矿山废弃地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进入经济系统,实现价值,促进矿山废弃地再利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孙乐为.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困境与发展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7):170-174.[SunLewei.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toanalysisoftheassetFeasibilityoftheCoalenterprisestailingsResources[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2010,20(7):170-174.]

[2]蒋正举,刘金平.矿山废弃地资产化经营初探[J].中国煤炭,2011,37(7):29-31.[JiangZhengju,LiuJinping.preliminaryStudyonCapitalizedoperationofabandonedmineLands[J].ChinaCoal,2011,37(7):29-31.]

[3]孙京海,朱学义.煤炭开采塌陷区土地资本化运作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29-30.[SunJinghai,ZhuXueyi.ResearchonCapitalizationofCoalminingSubsidenceareas[J].CoaleconomicResearch,2009,(2):29-30.]

[4]王鑫,孟陈栋,朱学义.衰老矿区的资本化运作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8):61-62.[wangXin,mengChendong,ZhuXueyi.ResearchonCapitalizationofexhaustedminingareas[J].Friendsofaccounting(Firsttendayperiodical),2010,(8):61-62.]

[5]舒俭民,王家骥,刘晓春.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8(3):72-75.[ShuJianmin,wangJiaji,LiuXiaochun.ecologicalRestorationofminingwastedLands[J].China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1998,8(3):72-75.]

[6]白中科,赵景奎.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2001,(9):49-52.[BaiZhongke,ZhaoJingkui.LandReclamation,ecologicalRestor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intheareasofminingandprojectConstruction[J].Science&technologyReview,2001,(9):49-52.]

[7]刘亮.矿山环境效应影响评价系统的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6.[LiuLiang.theSystematicResearchofevaluationonthemineralsenvironmentaleffectinfluence[D].Xian:Xi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2006.]

[8]常江,汤鉴君,冯姗姗.工业废弃地:矿区复兴的潜在资源[J].城市建筑,2008,(9):20-22.[ChangJiang,tangJianjun,FengShanshan.theindustrialabandonedLand:potentialResourcesofminingRegionRevival[J].Urbanismandarchitecture,2008,(9):20-22.]

[9]别青城.矿山二次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产业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5.[BieQingcheng.theStudyonindustrializationforReutilizationoftheminesResourcesandimprovingecologicalenvironment[D].Beijing: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2005.]

[10]黄敬军,倪红升,华建伟.江苏省矿山环境保护和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整治示范模式[J].地质通报,2004,23(11):1113-1118.[HuangJingjun,niHongsheng,HuaJianwei.Demonstrationmodelof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minesandRecoveryandRehabilitationoftheGeologicalenvironmentofabandonedminingareas[J].GeologicalBulletinofChina,2004,23(11):1113-1118.]

[11]黄敬军,陈晓峰,蒋波.矿业废弃地复垦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09,18(2):51-53.[HuangJingjun,ChenXiaofeng,JiangBo.environmental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inLandReclamationinminingwasteland[J].Chinaminingmagazine,2009,18(2):51-53.]

[12]黄敬军.加速江苏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市场化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16(4):38-41.[HuangJingjun.thinkingandSuggestiononpromotionofmarketingforenvironmentalRecoveryandmanagementofminingabandonedLandResourceinJiangsuprovince[J].theChineseJournalofGeologicalHazardandControl,2005,16(4):38-41.]

[13]赵玉霞,杨居荣.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环境经济分析:以开滦煤矿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0,2(20):213-218.[ZhaoYuxia,YangJurong.environmentaleconomicanalysisinReclamationofSubsidedandSubsidingLandarousedbyCoalmine:aCaseStudyfromKailuanCoalmineintangshanCity[J].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2000,2(20):213-218.]

[14]王陶,杜国银.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投资机制研究[J].中国矿业,2001,10(6):61-64.[wangtao,DuGuoyin.Studyofinvestmentmechanismforimprovingminesecologicalenvironment[J].Chinaminingmagazine,2001,10(6):61-64.]

[15]谢慧明.生态经济化制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XieHuiming.ResearchoneconomizationinstitutionsofecologicalResources[D].Hangzhou:ZhejiangUniversity,2012.].

[16]郭利刚.我国煤矿、金属矿损毁土地复垦潜力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GuoLigang.StudyonReclamationpotentialofDestructionLandofCoalandmetalmineinChina[D].Beijing: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2011.]

[17]姜文来.关于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几个问题[J].资源科学,2000,22(1):5-8.[Jiangwenlai.SeveralproblemsonnaturalResourcesCapitalizationmanagement[J].ResourcesScience,2000,22(1):5-8.]

[18]何承耕.评资产化与资源化管理[J].生态经济,2002,(6):38-41.[HeChenggeng.aCommentonBoththeassetmanagementandResourcemanagementofnaturalResources[J].ecologicaleconomy,2002,(6):38-41.]

[19]何琳,祝建民,刘莉红.资产资本化:农户融资路径创新的必然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09,(1):79-80.[HeLin,ZhuJianmin,LiuLihong.assetCapitalization:theinevitableChoiceforFarmerinnovatingFinancialpath[J].economicResearchGuide,2009,(1):79-80.]

[20]仲冰.“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我国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1.[ZhongBing.ResearchonValueRealizationofmineralResourcesBasedontheperspectiveof‘ResourcesassetsCapital’[D].Beijing: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2011.]

[21]严立冬,谭波,刘加林.生态资本化: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2):3-8.[YanLidong,tanBo,LiuJialin.ecocapitalization:

theRealizationoftheValueofecologicalResources[J].Journalof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sandLaw,2009,(2):3-8.]

[22]宋成君.徐州市青山泉镇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SongChengjun.ResearchonComprehensivetreatmentforminingSubsidenceLandofQingshanquantowninXuzhouCity[D].Beijing:ChineseacademyofagricultureSciences,2011.]

[23]冯少茹.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淮北市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5.[FengShaoru.StudyonecorehabilitationpatternofCoalmineSubsidenceLandinHuaibeiCityBasedonthetheoryofRecycleeconomy[D].Hefei:HefeiUniversityoftechnology,2005.]

[24]沈瑾,赵铁政.棕地与绿色空间网络:唐山南湖采煤沉陷区空间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28-30.[ShenJin,Zhaotiezheng.BrownLandandGreenSpacenetwork:UtilizationofthenanhuCoalminingSettlementareaoftangshan[J].architectureJournal,2006,(8):28-30.]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7

摘要:本文从环境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矿产资源法中有关环境问题的缺失,提出了在矿产资源法中增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要求,立足于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现状,对这一措施进行了试析,力求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法,保护矿山环境。

关键词:矿山环境治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矿产资源法修改

矿业活动结束后的环境恢复是矿山环境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单纯的依靠矿产资源开发者的矿地恢复义务是不够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矿山环境管理十分薄弱,在国家层面的立法上,矿产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只对矿山环境保护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缺少具体管理制度和规章。本文将从矿产资源法中关于环境问题的立法现状着手进行分析,试析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在法律上予以确定的必要性。

一、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初步认识

1、保证金的含义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应运而生。目前就我国而言,大多省份已经建立起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较多省份也已经发行了保障金的管理办法,但是在对保证金的定义问题上各不相同。总体来说,保证金是指开矿企业在勘探、开发矿产资源之前向有关部门缴存的一笔资金,在采矿许可证到期时,如果采矿权人按规定履行了矿区环境恢复的义务,政府将保证金本息返还采矿权人,否则政府有权动用这笔资金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

2、保证金的意义

首先,可以调动开采者保护环境的积极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价值就在于在矿山开采之前提供一定的资金作为担保,迫使矿山开采者产生一种心理负担,自觉的采取各种预防措施解决产生的环境问题。如果恢复治理环境任务完成,将返还保证金,大大的调动了采矿权人的积极性。

其次,可以加强开采者的责任感。就现实情况来看,开采者在开采许可证到期后往往置矿山环境于不顾,大多数矿山在闭坑之后环境的恢复工作都是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着责任,而企业作为破坏生态环境的主体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

最后,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在现行的矿产资源开采的制度下,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不时的对企业开采情况进行核查,只有发现不法证据后才能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许多企业以逸待劳,而少数管理人员也疲于检查,从而导致了执行效率差的现状。而在保证金制度下,企业为了取回预先缴纳的保证金,必须主动向有关部门提供矿区的环境资料以便核查,这就使得主管部门不需要再时时监视企业,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国内实践

从部分省份实践来看,最早出现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的《小型矿山闭坑保证金管理办法(试行)》。随后黑龙江、浙江、江苏、山东等地也相继了有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地方性法规并建立起相应的制度。

从国家层面上看,从2000年国土资源部第一次提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政策措施后,到200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可以看出建立起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已经成为矿产资源立法中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已经得到大力推行,但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立法中的缺失

长期以来,矿场资源立法中都忽视建立有效的环境保护制度,导致了我国矿山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地质灾害层次不穷。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上,大大影响了保证金制度的效果。并且,由于没有统一的立法规定,各地对于保证金的认识也都有着不同的差别,对于保证金的性质、征收标准等规定并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统一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保证金的征收效果。在各地政府认识不清、企业又持消极态度的情况下,势必会造成保证金征收不足的情况产生。

2、法律责任的不严

纵观目前各省份制定的地方性保证金制度的规章,对追究开采者责任的规定并不明确。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对其治理恢复时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如果当开采企业闭坑时并没有达到领回保证金的标准,那么对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责任势必会转移到政府身上。此外环境问题通常耗资巨大,若开采者最初缴纳的保证金已经不足以供政府恢复治理环境时,又当如何追究企业责任、治理环境呢?

3、执行力度的宽松

在现实情况中,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型国有企业往往会对环境造成更多的破坏污染,同时一些企业先开采后补办手续的情况也屡屡发生。在企业本身对保证金的认识程度不深,再加之政府为鼓励经济发展忽视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下,必然会导致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征收比例低下的情况发生。

三、对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立法建议

采矿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破坏。而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难以应对的情况下,我认为应该建立起完善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在矿产资源法中增设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相关内容。

就目前来说,我国保证金制度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由于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导致各地有关保证金的性质、目的、使用等各有差异,因此实施起来的效果也是参差不齐。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矿产资源法中增设保证金的内容,同时扩充采矿许可证的内容,将保证金缴纳与否与采矿许可证进行挂钩。其次,保证金的具体实施方式可由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予以配套完成,还应对其它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完善,以便建立起配套的完善的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明确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缴纳界限、缴纳比例、期限等。再次,保证金应高于恢复治理矿山环境所需的资金,防止有些企业转移恢复治理环境的责任,加重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再者,保证金的缴纳数额应因地制宜的由各地的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后决定,并且保证金的缴纳方式也应该灵活多变,既可现金也可采用各种担保形式。最后,应当加强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监管以及执法力度,在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中应明确规定相关法律责任。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对于全面整治我国的矿山环境,构建矿产资源生态补偿体系,保证我国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快对矿产资源法的修改,健全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参考文献:

[1]张星梓,成芬,吴学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综述[J].科技向导,2011,(18).

[2]曹明德.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究[J].法商研究,2007,(2).

[3]康纪田.矿地复垦执行保证金的法治化问题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5).

[4]刘洪源.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

[5]蔡邦成,温林强,陆根法.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J].生态经济,2005,(1).

[6]刘江宜.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政策创新[J].中国矿业,2008,(11).

[7]孙贵尚.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体系构成研究[J].现代矿业,2009,(5).

[8]李显东."中国矿业法修订"研究课题建议书(节选)[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11)上.

[9]宋蕾,李峰.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现状及对策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6).

[10]马保顺,毕元丽,等.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法律适用依据与实战资料[m].西安:陕西教育出版社.2006.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矿山;机电设备;创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工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设备运用到煤矿产业中,因而矿山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目前,国内的主要运用的机电设备是机电一体化的。由于矿山的地形比较复杂,通常还需要对地形比较恶劣的进行很深层次的开采,因而这就要求设备必须高度的自动化和大型化,并且还要有较强的承压能力。因此,必须采用新的技术来进行,创新设备是矿山开采的重要环节。

1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维修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诸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了企业为了获得经济效益,逐渐加强了对于矿山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推进。此外,相关设备的维修也对矿山的能源生产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开采环节中,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情况出现。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推动生产环节顺利、稳定地进行,就必须加强对矿山机电设备的一些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处理。

1.1矿山机电设备易出现磨损

与一般的机电设备不同,矿山的机电设备往往应用于环境恶劣的场地。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机电设备会因为矿尘颗粒、高负载等强开而出现磨损。基于这样的原因,煤矿机电设备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不停程度的磨损,此外,随着磨损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设备的零部件出于不稳定的状态。如果在实际的设备检查中,相关人员对于这种情况没有采取及时的处理措施,不仅会影响到设备性能的正常使用,还会导致一些突发事故的发生。现阶段,诸多的矿山都尚未建立起设备监测和预警系统,而这就导致了机电设备的磨损不能被及时的检测出来,继而酿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1.2缺乏科学的使用和维护

现阶段,矿山在开矿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于相关设备的管理,继而导致了部分的矿山机械设备在实际的运行环节中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如果矿山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科学的维护,就会使得其在运转的过程中逐渐扩大其受损的面积。目前,诸多煤矿都缺乏对于科学设备维修。实际上,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维修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该做法会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继而影响其自身的生命安全。1.3缺乏高素质的维修人才目前,矿山机电设备维修人员的专业技能低下,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使得当相关的设备出现运行问题时,有关人员不能及时、高效的进行排查,继而给后期开矿作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的责任心不足,使得其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虽然明白自身的工作职责,但却忽视了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矿区开矿效率以及集体利益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心理,使得机电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难以有序、高效的开展。

2做好矿山机电设备创新工作的措施

由于矿山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且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这就是使得设备出现故障、磨损的情况较多。但前文提到,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影响了矿山开采过程的工作效率,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这样的原因,加强对于煤矿矿山机电设备的日常维修就十分必要,关于做好矿山机电设备的创新工作对策,笔者总结如下:

2.1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利用监测和维护手段对机器故障做到相关预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做到防患于未然。当机电设备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往往会出现过热、磨损等反常现象,面对这种反常,如果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故障的发生,保障煤矿开采作业可以正常进行,避免的危险事故发生。此外,为了更好地了解设备所出现的异常情况,企业不仅需要依靠维修人员,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科学监测系统。通过在设备上安装温度振动、电压、温度等传感器,继而有效的获取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信息,之后借由中央处理器来进行分析判断。

2.2提升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相关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继而提升维修人员的故障排除能力。此外,通过培训可以加强相关的工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的了解,继而树立维修人员的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相关的实践表明,随着维修人员责任心得提高,能够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的效率的提高,继而提升了相关人员对于设备的维护质量,并最终保障了生产作业的顺利实施。

2.3建立日常的维护体制

由于矿山的机电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工作会加剧设备的磨损,继而导致相关的工作故障的出现。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中,企业往往会为了节约成本,继而忽略了对于设备的维护,该情况的发生最终导致相关故障的发生,继而给矿山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造成了相关工作人员生命安全的破坏。基于这样的情况,需要建立起一个健康的日常维护体制,通过加强对于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继而保证其在实际的作业环节中能够正常运行。

2.4改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

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于对机电设备的统一整改,通过相关的维修整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机电设备的正常使用,继而杜绝了设备部件超年限、超范围以及超负荷的运转等情况的出现,并最终减少了设备的磨损。上述的这些做法都对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3技术设备的创新方案

目前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在维修中存在着制度、设备管理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但人们只要怀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设备进行改良、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升矿山的生产效率,保障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选择更新用机型时,应根据我国目前资金不足、劳力有余、工资水平低等现实条件,不可片面追求大型化、自动化、现代化。选型可有以下几种方案:

3.1采用与本矿现有设备相同的机型

我国矿山新型设备发展较慢,旧设备亟待更新时往往不得不采用相同机型。目前我国库存设备积压很多,并可降价出售,也为采用相同机型创造了条件。当矿山有多种类似机型时,可选择性能最好的一种作为更新老设备的机型,以简化本矿机型,便于管理,降低维修费和备件储备资金。

3.2采用与本矿现有设备类似的机型

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例如旧设备已无法修复,市场上又无与本矿现有设备相同的机型或先进机型出售时,不应选用本矿目前没有的类似机型。

3.3采用局部创新

一台设备是由许多部件(总成、机组)所组成,其使用寿命各不相同,结构性能也有先进落后之分,用技术先进的新部件(总成、机组、装置)更新那些使用寿命短、易出故障、性能落后的部分,可以改善整机的结构性能,延长整机的使用寿命。例如矿用汽车、推土机可先更新柴油机,国产潜孔钻机可先更新空压机,老式3、4米3电铲的电气设备可用新型电铲的电气设备更新,原来的发电机电动机组的磁放大器控制系统可用可控硅励磁控制系统更新,砂泵、胶泵、真空泵可单独更新其机械部分等等。

3.4采用比旧设备更先进的机型

创新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矿山的技术装备水平,特别在需要克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解决设备配套、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矿山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不但是煤矿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确保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煤矿矿山机电设备在维修中存在着制度、设备管理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矿山机电设备创新设计问题急需解决。因此要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对设备进行改良、建立起完善的制度对人员进行培训,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备的故障率,提升矿山的生产效率,保障矿山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作者:陶永平单位:十四冶建设集团云南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潜力;旅游开发;发展策略

作者简介 赵淑云,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类号 F1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070―03

煤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煤炭开采在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土地塌陷、荒芜。严重影响了矿区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治理开发采煤塌陷区,修复其生态环境,成为影响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其综合开发进展

淮北市是皖北平原上的一个典型的煤炭资源性城市,1958年建矿。淮北矿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田分布广,纵横绵延100kin,矿区面积9600km2,探明储量为27616亿t,为华北地区的重要能源城市、国家五大煤炭基地之一。淮北矿区由于煤田可采煤层多而厚,而且多采用长壁冒落法采煤,从而造成地表大面积塌陷。截至2006年,淮北市因采煤而造成的塌陷土地已达1.6万hm2,且近1/4分布在市郊,约有26万农民失去土地,占全市农业人口的1/5。而且据淮北市国土资源局调研,目前每年仍以近万亩的塌陷速度递增。预计到2010年,全市采煤塌陷土地面积将达到2万hm2以上,每年新增的失地农民近万人。采煤塌陷地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由陆地生态环境蜕变为水生生态环境,人均耕地锐减,工农业生产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塌陷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淮北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为了恢复采煤塌陷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淮北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地复垦整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淮北煤矿塌陷地复垦整理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形成了六种开发模式,其中四种为农业开发模式。近年来,虽然塌陷区的第二、三产业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农业相比,则相对薄弱。据统计。截止2006年,全市累积治理采煤塌陷土地面积13.06万亩,其中用于农林渔等第一产业用地占近90%。开发农业虽然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得到了发展,但笔者认为,要想更好地修复塌陷区生态环境,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必须改变塌陷区只能用于发展农业的思路,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提高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档次,促进复垦后土地的有效利用。目前,淮北市正在开展生态城市建设,提出“实施绿色家园工程,建设生态矿业城市”的口号。目标是把淮北建设成集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城市。2005年建设部级矿山公园又申报成功。根据塌陷区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当前,淮北市应抓住建设生态城市和部级矿山公园这一契机,在深抓其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挖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二、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意义及资源潜力分析

发展旅游是以良好的环境质量为前提条件的。采煤塌陷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开发旅游。首先,将传统的生产型开发转变为服务型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其生态环境的修复,改变煤矿区的脏、乱、黑的形象,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为职工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其次,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促进淮北市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后,淮北市近1/4的塌陷地分布市区近郊,开发旅游,有利于淮北市良好城市形象的树立、生态城市的实现和部级矿山公园的积极建设。

发展旅游,旅游资源是基础。水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之一,而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普遍缺乏。淮北市采煤塌陷地量大面广,积水率高,现形成塌陷水面30多处。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杨庄煤矿塌陷区的南湖湿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的塌陷东湖湿地占地面积分别为4000亩、6000亩,而且水面深、水质好、离市区不远,这在北方城市中非常难得,是兴建游乐设施、建设湿地公园、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

采煤塌陷地是煤炭城市的特色旅游资源。采煤塌陷地及其整治反映了煤炭开采及对土地、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的影响,是人们了解煤炭开采、塌陷地生态修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场所。淮北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方法,进行不同规模的土地复垦整理工作,形成了六种复垦模式,建立了多种生态农业系统。如在稳定深层塌陷区通过挖塘造地、土地复垦、发展生态立体农业,建立了以水产养殖为主,种、养、加工结合的区域生态农业系统;还有在粉煤灰充填塌陷地发展林业;等等。1995年起,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并经全面科学论证,淮北市连续被国家列为“土地复垦示范区”。杨庄煤矿塌陷区湿地公园和烈山洪庄煤炭塌陷区及任圩塌陷区生态林等环境治理生态示范工程被列为环境教育基地,这些都是开展科普旅游、农业旅游的重要资源。另外采煤塌陷区近些年开发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反映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这为开展工业旅游提供了资源。

随着煤炭的开采,一些矿井因资源枯竭而关闭,但井下的煤炭开采体系、矿井提升、采煤、井下运输、通风方式等保存完好,对人们尤其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以开展工业遗产旅游和探险旅游。

综上所述,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发展旅游具有一定资源潜力,只要积极挖掘,发展旅游大有可为。

三、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

1 开发方向:生态旅游。进行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其根本目的是要修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场所。从这个角度出发,采煤塌陷地旅游发展的方向应是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当今,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趋势。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淮北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独具魅力,具备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淮北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布局日趋完善,并已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殊荣,正在积极

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和生态城市,这些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2 产品开发:独树一帜,突出个性。采煤塌陷区发展旅游业,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能照搬照套其他旅游景点的经验模式。要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淮北市的煤炭开采具有悠久的历史,应充分发挥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在塌陷地整治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当地人文条件和自然条件,建设有市场前景,有基础条件支撑的旅游项目,结合原有的旅游资源,纳入整个“大旅游”系统。按照生态旅游的定性与特点,结合本地区的条件,旅游区应尽力体现三大“基地”的功能:(1)生态农、渔业生产基地;(2)生态景观观光、旅游度假基地;(3)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根据淮北市采煤塌陷地的分布和发展的状况,目前在产品开发上,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兴建水上公园,发展休闲旅游。利用大水面塌陷区兴建水上公园,重建矿区生态环境是淮北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模式之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的杨庄煤矿塌陷区的南湖湿地和位于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的塌陷东湖湿地,不仅占地面积大(分别为4000亩和6000亩),而且水面深、水质好,距离市区不远,在此兴建游乐设施,建立水上公园。不仅能改善煤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经过建设,南湖湿地公园已被评为部级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初具规模,公园内白鹭戏水,杨柳垂依,碧波连天,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成为采煤塌陷区发展旅游业的经典之作。

(2)开展农家乐旅游。农家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一种生态旅游模式。农家乐这种农业生态旅游形式以它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到处开花结果,迅猛发展。显示出了强烈的生命力。自1995年以来,淮北市连续被国家列为“土地复垦示范区”。建立了许多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如烈山区洪山生态村、任圩生态林业都是在塌陷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农业示范基地,现已在全国推广。在塌陷区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开展以观光、体验农业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展示无公害蔬菜园、水产养殖园、畜牧养殖园、经济果林园。不仅能使游客了解塌陷区整个生态农业系统,而且通过参与农业活动,体验农家生产和生活,从而进一步了解生态修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3)发展工业旅游。工业旅游是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以工业企业及工业历史遗迹等为载体,游客通过对工业景观、工艺流程、劳动场面等内容进行参观、学习和劳动,以此满足游客的求知、猎奇和购物等旅游需求的专项旅游活动。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新兴旅游产品,由于其附属于工业企业,不投资或者少量投资。就能开发出较高水准的旅游产品,企业投资风险相对小,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生命力,所以工业旅游被誉为“朝阳中的朝阳”。工业旅游是淮北市的特色旅游。淮北市是以煤炭工业为主的城市,随着矿井煤炭资源的严重枯竭,一些矿井陆续关闭,如位于淮北市东郊的相城煤矿已于2001年关闭。矿井关闭后,井下的设施保存完好,可作为旅游景点来开发,开展探险旅游。淮北市采煤工艺先进,采煤过程神秘,对旅游者有一定的吸引力。建设煤矿科技博物馆,建立煤炭生产流程模型和模拟工作区、煤矿矿床形成的演化史、煤矿资源发现研究史、淮北煤炭开采史等,逼真地展示神秘的地下采矿过程,体现煤文化。建立的采煤塌陷地生态工业园,利用生产流程参观游览,让人们了解循环经济,也是值得开发的工业旅游项目。

3 纳入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开发。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它以持续的资源环境为支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由于自身的特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比一般区域严重,要使其旅游业健康持续地发展,更需要长期的科学理论指导及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的科学规划,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旅游区的规划管理。采煤塌陷地的旅游规划要纳入淮北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系统开发,形成各个景点既有自己的特色又能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这样才能形成气势、形成规模。目前,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的旅游开发,还处于起始阶段,客源市场还比较狭小,所以塌陷区生态旅游要注意与周边的临近县市的旅游景点(如淮北隋唐大运河遗址、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徐州的云龙山公园、淮南八公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面。扩大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若实现省级统一规划、整体调度,必将加速淮北旅游资源开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淮北经济的腾飞。

矿山生态修复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巷道变形;交岔点;修复支护

中图分类号:tD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061-03

1工程概况

车集煤矿属高瓦斯矿井,现已投产10余年,井田面积61.4km2,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280万t/a,开采标高为-605~-800m,以开采二2煤层为主,二2煤层底板岩性以粉、细砂岩与砂质泥岩呈宽条带状互层,水平层理发育,特征明显;二2煤层以上,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夹极不稳定的二3煤层。由于巷道受深部岩层地应力、软岩及开采动压的影响,巷道受压变形严重,为满足巷道后期的需求,巷道在返修过程中对交岔点修复时的支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2选择合理的交岔点修复方案

交岔点位置处在原巷道应力重新分后的支承应力区,受力复杂。支护体系、结构和参数以及施工工艺应适应围岩变形后的力学状态,确保支护特性和围岩变形力学特征相适应,最大限度发挥围岩自承能力和支护体系支撑能力,控制围岩变形。结合矿井支护技术,并考虑巷道的围岩特性、服务年限、通风断面、运输需求,应选择合理的交岔点修复方案。常用的交岔点修复方案有以下三种:锚网索梁+工字钢抬棚+壁后注浆的复合支护技术、锚网索+36U型拱形棚喷、锚网索喷支护技术。

3交岔点修复的支护方式及技术参数

3.1煤巷交岔点修复的支护方式及技术参数

3.1.12601下巷外段及28回风上山上段均为沿煤层顶板掘进,2601下巷巷修期间过28回风上山上段交岔点,2601下巷外段及28回风上山上段巷道服务年限长,采用以下支护方式。首先进行超前加固,在28回风上山上段开口3m范围内每棚棚梁下方打木点柱进行超前加固,点柱直径不小于180mm。

3.2岩巷巷修过交岔点采用锚网索+36U型拱形棚喷支护方式

3.2.124皮带下山巷修期间过24皮回联巷交岔点,根据巷道围岩情况,采用以下的支护方式。首先进行超前加固,在距离交岔点5m位置时,在24皮带下山交岔点中心前后各5m范围及24皮回联巷靠近交岔点处5m范围内沿巷道正中打设木点柱进行超前加固,点柱间距1.0m,点柱直径不得小于180mm。

3.3岩巷巷修过交岔点采用锚网索喷支护方式

3.3.1南-420车场及21轨皮二联巷均为岩巷,由于巷道埋深较浅,并且巷道围岩较好,南-420车场巷修期间过21轨皮二联巷交岔点,采取锚网索喷支护方式。首先进行超前加固,在距离交岔点3m位置时,在交岔点处打木点柱进行超前加固,点柱直径不得小于180mm。

4修复效果监测

巷道修复后,通过9个月的设点观测,统计数据表明,巷道平均两帮移近量为45mm,顶板移近量为28mm,巷道已趋于稳定,满足了后期巷道的运输、通风及行人的需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5结语

针对不同的巷道围岩性质及巷道的服务年限,采取不同的交岔点修复方式,解决了巷道的运输、通风及行人的需求和巷道变形量大、浆皮开裂现象,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巷道的支护强度,减少了巷道返修量,降低了煤矿成本支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俊荷.矿图[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2]胡贵祥.矿井巷道布置[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东兆星.井巷工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4]钱鸣高,石平五.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