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对健康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4:52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1

关键词:社区;饮食消费;健康需求;收入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14-0000-01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和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较为突出的变化就是居民在外饮食消费的比重快速增加,且对在外饮食的健康因素关注度加大。这种变化在城市居民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且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据调查,19年来,我国餐饮行业的年均营业额以超过年均15%的速度上升,截止2012年底,全国餐饮行业年均营业额达到2.3万亿。且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扩张致使都市上班族每天在交通方面耗时增多,而在家就餐时间减少,在外就餐的频率不断增加。近几年,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凸显,在外饮食的食品质量备受关注,人们选择在外就餐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基于便利性的考虑,更会关注食品对健康的影响。基于此,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城市家庭在外饮食消费的健康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资料显示,城市居民在外饮食消费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Hiemstra&eklund(1966)认为,“美国家庭中在外饮食消费的收入弹性高于在家饮食消费的收入弹性”,即“收入的增长,在外饮食支出在家庭总的饮食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上升”。mcCracken&Brandt(1997)对美国居民在外饮食消费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认为,“家庭主妇时间机会成本的上升会更加显著地增加其家庭成员在快餐店的饮食消费,而收入的上升对于在饭店消费的正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在快餐店消费的影响”。Gould&Villarrea(2006)通过分析中国5个城市的部分家庭在外饮食消费情况并得出结论,收入和家庭人口数量是决定家庭在外饮食消费的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马恒运(2010)基于五个城市的居民户外饮食消费数据,对户外饮食决策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相较消费者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收入水平对户外饮食决策的影响更为显著,收入的提高不但影响饮食消费决策,还影响其饮食结构决策。

以上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户外饮食消费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借鉴,其提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收入水平、家庭人口规模等。但以上研究大多集中于某一个因子对消费决策的影响,鲜有对这些因子影响水平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而且,随着近几年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形成,居民的饮食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他们在进行户外消费时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而已有文献鲜有基于食品健康视角研究户外饮食消费决策。基于此,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分析居民在外饮食消费中对于健康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研究结论方面的发现为该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指导健康特色餐饮服务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样本为收入较高的中高档社区居民,之所以选取该样本,是基于马冠生(2005)的研究理论,即“收入水平对户外饮食决策的影响更为显著,当收入提高时,居民的户外饮食结构会发生变化”;因此,本文认为,相较于低收入居民,高收入居民对于户外饮食的食品健康和安全问题更为关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前提展开研究的。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及数据来源

“中高档大型社区”主要指人口规模在5000人以上的、以城市中高收入层为主要居民的,在社区区位、配套服务设施、房产户型与质量、景观等方面均处于该地区中等以上水平的社区。本文的数据来自对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所得的一手数据。为了确保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在样本选择的范围上,我们选择了郑州市蓝钻社区、恒大名都、富田・太阳城、顺驰中央特区、21世纪社区等五大常住人口规模在5000-8000人之间、各方面指标均达到中等档次以上标准社区的居民;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最终收集到的访谈问卷数量为397份,剔除不合格(漏答、拒绝回答关键信息)的问卷18份,最终得到的有效问卷数量为379份,问卷回收率为95.4%。本文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6.0。

(二)变量界定

1.因变量“基于健康需求的饮食决策(DeCi)”,指若有一家基于居民对食品安全及饮食健康需求而设立的健康特色餐饮店,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水平下,居民是否愿意选择在此消费。

2.自变量个人特征,这里主要指性别(GenD)。

3.自变量居民对在健康特色餐饮店消费的认知特征,这里主要是“消费价格(pRiC)”,即该绿色特色餐饮店的平均消费支出较普通饭店的消费支出高出比例的情况,本文界定高出0%为较低价格水平,高出25%为一般价格水平,高出50%为较高价格水平,居民选择愿意在此消费与否,表明居民对该类餐饮店的价格敏感程度。

4.解释变量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均收入水平(SLaR)和家庭成员数量(nUmB)。从所调查的样本数据来看,家庭人均月收入的主要分布区间为4500-6000元,占总样本比例的37.9%,其次为3000-4500元,占总样本比例的28.7%,而人均月收入水平为2000-3000和6000元以上的样本数分别占总样本比例的14.7%和18.7%。根据样本收入分布的特征,本文将人均月收入水平低于3000元的定义为“较低”收入水平,将人均月收入水平在3000-4500元之间的定义为“一般”收入水平,将人均月收入水平在4500-6000元之间的定义为“较高”收入水平,将人均月收入水平在6000元以上的,定义为“高”收入水平。从被调查者的家庭特征来看,丁克家庭(由无子女的夫妇组成,家庭人数最少)占13%,核心家庭(由夫妇与子女组成,家庭人数排第二)占50%,主干家庭(由父母、有孩子的子女三代人组成,家庭人数排第三)占28%,联合家庭(由父母、已婚子女、未婚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等几代组成,家庭人数最多)占3%,其他(单亲或单人家庭)占6%。本文将家庭人口规模定义为“丁克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四类家庭成员人数不断增加。

具体的变量界定及预期方向详见表1。

(三)实证模型构建

首先,假设居民是否选择在绿色餐饮店进行餐饮消费是由效用水平变量Z决定,在某个效用水平m之上,居民会选择消费,在效用水平m之下,居民会选择不消费,居民的消费决策用概率模型表示如下:

probit(Z=1)=probit(Z>m)

其中,效用水平Z是由居民的个人特征、对在绿色餐饮店消费的认知以及家庭特征等影响因素决定的,即:

Z=B0+XB+V

模型概率函数采用逻辑概率分布函数形式,即:

pi=F(Zi)=F(B0+βXi)

=1/(1+e-Zi)

=1/[1+e-(B0+βXi)]

通过转化后,得到二元Logit模型如下:

Ln{p(Z=1)/[1-p(Z=1)]}=B0+XB+v

其中,左边是因变量,即居民是否选择在健康特色餐饮店进行餐饮消费的二元选择行为,右边的X是自变量组合,包括性格、价格水平、收入水平、家庭规模等,B是自变量的回归分析系数组合。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使用Spssl6.0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的K2值为130.706,p值为0.000,认定模型明显显著;而Hosmer―Lemeshow的K2值为5.188,p值为0.737,统计结果不显著,因此认定整体上显著。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知,性别的差异性在居民对健康特色餐饮店的消费决策中表现显著,相对于男性,女性居民更愿意选择此类消费,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对家庭成员饮食的关注程度更高,因此对在外消费健康需求的关注更高。

从价格水平上来看,随着价格的不断升高,就餐意愿不断降低,这表明,此类高档社区居民尽管对在外饮食健康方面的需求较高,但是其对价格的关注依然是其消费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家庭特征方面,家庭人口数量对消费决策影响明显正显著,即随着家庭人口数量的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断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家庭规变大时,家庭中的老人和儿童的比例也相应增多,而这两类人群是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弱势群体,因此此类家庭对于在外就餐方面的健康需求关注度较大。家庭人均收入对消费意愿的影响明显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下明显显著,这充分说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在外饮食健康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大。

四、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郑州市五个中高档社区对健康主题餐饮店消费饮食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发现,中高档社区居民对在外消费中的健康因素有较高的需求,但其消费意愿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显著。其中,居民的性别、家庭数量、人均月收入水平等因素对其消费意愿的影响显著。具体来看,女性居民的消费意向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随着家庭人数的增多(特指家庭中的老人和儿童数量相应增多的情况),居民的消费意增大,而人均月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其消费意愿明显较高。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研究对象为中高档社区居民,但餐饮店的价格水平对其消费意愿的影响也明显显著,即当价格水平过高时,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这为绿色主题餐饮店的产品定价提供了现实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HiemstraSJ,eklundHm.Foodexpendituresin1960-61[J].nationalFoodSituation,USDanFS-117,1966.

[2]mcCrackenVa,BrandtJa.HouseholdConsumptionofFoodawayfromhome:totalexpenditureandBytypeofFoodFacility[J].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97(69).

[3]GouldB,VillarrealH.anassessmentoftheCurrentStructureofFoodDemandinUrbanChina[J].agriculturaleconomics,2006(34).

[4]马冠生,胡小其等.中国居民的就餐行为[J].营养学,2005,27(4).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2

(一)重视饮食卫生与健康

儒家“仁爱”、“以人为本”的思想延伸到现代饮食文化中,就注重强调人们“食之健康”。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儒家更注重饮食的卫生与健康,并提出了健康饮食的一系列标准,多与中医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为后世饮食健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孔子曾说:“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可见,孔子对食材的新鲜、健康提出了具体的看法。同时,儒家提出饮食应有利于调阴阳,和脏腑“,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儒家还强调饮食应与时令相合,方对人们健康有益。《周礼•天官•家宰》和《礼记•内则》均要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仪礼•士丧礼》指导百姓夏天用葵菜,冬天用豆董菜来调味;顺应四时之变化规律而选择合适的食材,对预防疾病、养生健身有很大帮助。儒家还倡导对食物合理搭配,搭配合理的食物对人体的滋补功效能发挥到最佳。《周礼•天官•家宰》中记载:“凡会膳食之宜,牛宜滁、羊宜黍、家宜樱、犬宜粱、雁宜麦、鱼宜范”,这些主食与肉食的搭配法,因其合理性、科学性而成为当时贵族阶层竞相仿效的经典搭配。这与中医学论证的“食养”、饮食合理搭配的思路基本一致。

(二)善享“饮食之乐”

孔子和孟子还对饮食者的饮食心境有过评述,认为饮食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必须是在良好的心境之下,方能对人体健康有益。没有快乐、平和的饮食心境,食美《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认为“中庸”是“至德”,即最高道德。“中”意谓适度,“庸”意谓用,中庸亦即标准的掌握要适中,适度、恰到好处就是其处事的尺度。儒家的中庸思想惠及饮食领域,为后世探讨饮食养生与健康提供了标准和借鉴。孔子在饮食的各个环节都贯穿进了其“中庸”思想,对饮食健康与养生也有指导意义。把握尺度、追求适度的饮食观是有利于健康和养生的。《论语》云:“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认为,烹饪要恰到好处,烹调不当的食物不能吃;饮食时间不合适也不能吃;割取动物肉时部位要选择恰当、要合乎礼仪,否则不能吃等。儒家还倡导饮食有节制,主张饮食有量,“食无求饱”。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思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儒家注重修身节食,提醒人们注意“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问题。《论语•乡党》更指出,面对丰富、美味的肉食更须节制,以免进食过度而伤身,即“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些论述都说明“适度”“、中庸”是儒家饮食度量的重要标准。

二“、中庸”是儒家饮食养生的尺度

在价值观方面,孔儒之学以“中庸”为最高的价值原则。《论语·雍也》中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认为“中庸”是“至德”,即最高道德。“中”意谓适度,“庸”意谓用,中庸亦即标准的掌握要适中,适度、恰到好处就是其处事的尺度。儒家的中庸思想惠及饮食领域,为后世探讨饮食养生与健康提供了标准和借鉴。孔子在饮食的各个环节都贯穿进了其“中庸”思想,对饮食健康与养生也有指导意义。把握尺度、追求适度的饮食观是有利于健康和养生的。《论语》云:“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孔子认为,烹饪要恰到好处,烹调不当的食物不能吃;饮食时间不合适也不能吃;割取动物肉时部位要选择恰当、要合乎礼仪,否则不能吃等。儒家还倡导饮食有节制,主张饮食有量,“食无求饱”。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思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儒家注重修身节食,提醒人们注意“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问题。《论语·乡党》更指出,面对丰富、美味的肉食更须节制,以免进食过度而伤身,即“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这些论述都说明“适度”“、中庸”是儒家饮食度量的重要标准。

三“、礼”制是儒家饮食养生的规范

儒家认为,饮食的最终目的不是养生、长寿,其饮食乃至养生的目的在于为学求道,“卫道”是其饮食养生的目标,而“守礼”是其饮食养生的前提。违背礼仪、违背道德的饮食行为是被儒家所摈弃的,因而礼仪渗透在儒家饮食观的各个层面。儒家经典中,凡涉及饮食之处,均充满了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标准。如《论语•乡党》中云:“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其中指出,面对君主赐食,臣民要充分显示对君主的尊重以及对祖先的孝道与虔诚。类似例子不胜枚举,表现出儒家将孝道这一美德置于美食享乐之前,若无礼仪、道德限制,饮食无度、无限制,则养生、修身均不可得,可见,礼仪、道德是儒家美食养生的前提条件。

四、儒家饮食养生观对四川饮食文化发展的启示

四川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为其形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四川成都于2010年2月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美食之都”称号,这是四川饮食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是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四川饮食文化要塑造并维护其国际品牌形象,需在理念上下足功夫。回顾传统,儒家饮食养生理念无疑会给四川饮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为四川饮食文化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儒家“人本”“、适度”、“节制”的饮食养生观,与现代食疗科学的研究成果相符合,适应了现代人们饮食要“满足温饱、健康营养、美味多样”的物质需求,顺应了人们探寻养生长寿、提高生活质量的精神追求。因此,继承学习和深入研究古代儒家的饮食思想,对于促进四川现代饮食养生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如下:

一是“以人为本”,重视民众饮食温饱。儒家饮食观中始终贯穿“仁爱”思想,将饮食提升到治国从政的战略高度,现代人从中能够充分认识到饮食温饱在国家安定繁荣之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各级政府对粮食充足和食品安全的自觉意识。站在儒家饮食观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上提出的“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等部署要求的文化渊源及其现实意义。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四川既是国家的产粮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以仁爱之心关注四川农业的发展,关注四川人民温饱和饮食安全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二是树立健康饮食观念。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劣,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长此下去,不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且将遗害于子孙后代,不利于人类的延续。究其原因,是人类对自身欲望无限放纵,对自然无限度索取,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人类如果不节制自己的欲望,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源。从饮食角度来看,首先要求人们饮食有度,节制饮食,并将人们的饮食行为与低碳环保相结合。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布局,从儒家饮食观看,养成节制有度、绿色低碳的健康饮食观与当前大政方针是高度一致的。就四川饮食文化而言,川菜和川酒是其两大支柱。川菜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特色鲜明,影响范围广泛。而川菜的持续健康发展,应深刻融入儒家的“中庸”思想,注重饮食适度,杜绝浪费和奢侈。川酒更是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在国外的影响也在与日俱增。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3

【关键词】超重;饮食习惯;人体质量指数;对比研究;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R179R589.2R1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09)03-0201-03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1-3]。如果饮食不合理,营养摄入不均衡,就会出现营养问题[4-7]。本研究对5个城市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旨在比较我国体重正常和超重儿童青少年的膳食状况,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5个城市的50所中小学校,根据2005-2006年中小学生身高、体重体检结果,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8],对9~15岁全体在校学生进行体重正常和超重的筛选分类。排除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身体发育异常,身体残疾、畸形以及内分泌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引起的超重。对入选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计有效问卷7255份,其中男生3731名(51.4%),女生3524名(48.6%);体重正常3879名(53.5%),超重3376名(46.5%)。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童青少年膳食状况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在校医和班主任的配合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

1.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1.5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百分率的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吃早餐习惯及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见表1。

由表1可见,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吃早餐习惯及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各城市间学生不经常吃早餐(

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各城市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为不饿或不想吃、没有足够的时间,较少学生回答感觉不好或吃早餐恶心、节食减肥,仅有极少数学生不吃早餐的原因为无人准备或得不到早餐、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5个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学生因为不饿或不想吃而不吃早餐的比例略高。除厦门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经常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各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其他不良饮食行为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北京、厦门、广州、哈尔滨、兰州各城市间学生的一些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包括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应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0,147.64,68.33,10.86,26.20,26.31,p值均<0.05)。学生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应答率最高的城市分别为哈尔滨、兰州、北京、北京、北京、厦门。在各种其他不良饮食行为中,学生偏食行为的应答率最高,喜好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应答率最低。5个城市全体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及不同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在其他各种不良饮食行为方面,大多数表现出超重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应答率反而低于体重正常学生的应答率,惟有针对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行为的结果恰恰相反,兰州超重学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行为和哈尔滨超重学生偏食行为的应答率略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其中5个城市所有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超重学生其他不良饮食行为的应答率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个城市超重学生睡觉前吃东西的应答率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广州和兰州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北京、广州、哈尔滨超重学生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的应答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北京、厦门、广州超重学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的应答率以及北京超重学生喜好饮用碳酸饮料的应答率低于体重正常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城市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的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讨论

每天吃早餐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一种促进健康的行为[9]。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和营养素在全天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不好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素摄入,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甚至影响营养状况乃至健康;不吃早餐还可能导致肥胖和诱发胃炎、胆结石等消化系统疾病[10-12]。本次调查显示,兰州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最高,超重学生不经常吃早餐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兰州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本次调查的其他4个城市偏低。本调查结果说明兰州对于儿童青少年科学饮食的宣传教育还有待加强,应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使更多的学生养成每天吃早餐的习惯。不吃早餐是超重肥胖的诱发因素之一,各城市在有关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当中,更应着重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及不吃早餐的危害,尽可能减少由于不经常吃早餐而引起的儿童青少年超重问题。

本次调查还显示,各地区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均为不饿或不想吃、没有足够的时间,较少学生回答感觉不好或吃早餐恶心、节食减肥,仅有极少数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为无人准备或得不到早餐、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5个城市全体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及厦门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大部分城区儿童青少年学业负担繁重,学校要求学生7:30到校开始早自习,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吃早餐或早餐简单应付。因此,除重新树立学生对吃早餐的正确认识以外,还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做到多部门相互协调以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健康。在大城市人们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早餐,早餐品种相对多样,质量也较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不吃早餐并不是减肥的正确途径。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略有差异,提示今后针对吃早餐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可根据体重正常和超重的学生情况区别对待。本次调查发现,各城市学生睡觉前吃东西、不常喝牛奶(酸奶)、喜好食用油脂和甜食、喜好食用西式快餐、喜好饮用碳酸饮料、偏食应答率有差异,其中北京学生有3项不良饮食行为应答率比其他城市高。这可能与经济条件的改善容易造成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有关。但油脂、甜食、西式快餐、含糖饮料能量高,是造成超重肥胖的危险食品[10]。在各种其他不良饮食行为中,学生偏食行为的应答率最高,喜好食用西式快餐行为的应答率最低。提示城市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还会导致孩子饮食和营养素吸收的不均衡;由于国内外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学生对西式快餐的偏好仍没有成为主流的饮食偏好。因此,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家长对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和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并积极倡导符合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健康饮食。

5个城市所有超重学生及广州和兰州超重学生不常喝牛奶(酸奶)的应答率高于体重正常学生。奶类制品含钙量高,是人体最好的补钙来源。wHo把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列为衡量一个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指标。中国是世界上奶类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9]。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增加人们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对奶制品的需求量和消费量。然而,一些城市超重学生的其他不良饮食行为应答率反而低于体重正常学生,说明不良饮食行为广泛地存在于体重正常和超重学生当中,今后针对科学饮食的儿童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不仅仅着眼于超重肥胖学生,也要重视目前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学生,以预防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良的饮食行为习惯会直接影响营养素的摄入,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是超重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13-14]。因此,有必要在大城市继续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和营养教育,摒弃和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养成每天吃早餐、每天喝奶的好习惯,消除超重肥胖的饮食危险因素,防止疾病发生,确保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致谢:本次调查得到了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哈尔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兰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4参考文献

[1]陈春明,葛可佑.中国膳食营养指导.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990-991.

[2]许滋宁,朱湘竹,龚士斌.启东市16所中学学生饮食及运动行为现况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8,20(7):349-351.

[3]季成叶.儿童少年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13.

[4]RampeRSaUDGC,peReiRama,GiRaRDBL,etal.Breakfasthabits,nutritionalstatus,bodyweight,andacademicperformance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amDietassoc,2005,105(5):743-760.

[5]maGnUSSonmB,HULtHenL,KJeLLGRenKi.obesity,dietarypatternandphysicalactivityamongchildreninasuburbwithahighproportionofimmigrants.JHumnutrDiet,2005,18(3):187-194.

[6]ReiLLYJJ.earlyliferiskfactorsforobesityinchildhood:Cohortstudy.BmJ,2005,330(6):1357-1359.

[7]manioSY,KoLotoURoUm,moSCHoniSG,etal.macronutrientintake,physicalactivity,serumlipidsandincreasedbodyweightinprimaryschoolchildreninistanbul.pediatrinter,2005,47(2):159-166.

[8]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9]李俭莉.内江师范学院学生营养与膳食行为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84-885.

[10]易可华,汤海英.奉贤区青少年饮食相关行为和减肥行为调查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7,11(5):535-536.

[11]BeRKeYCS,RoCKettHR,GiLLmanmw,etal.Longitudinalstudyofskippingbreakfastandweightchangeinadolescents.intJobesRelatmetabDisord,2003,27(10):1258-1266.

[12]aFFenitoSG,tHompSonDR,BaRtonBa,etal.Breakfastconsumptionbyafrican-americanandwhiteadolescentgirlscorrelatespositivelywithcalciumandfiberintakeandnegativelywithbodymassindex.JamDietassoc,2005,105(6):938-945.

[13]赵勇,赵梅,罗建,等.重庆市某中学初中生营养不良及肥胖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990-991.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4

目的:探讨微观健康管理对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改善效果。方法:对39例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应用微观健康管理步骤,以“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指导进行居家善食干预。干预3个月后评价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状况、血压、体重指数、腰围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膳食行为得到纠正(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烹调油、食盐和畜肉的摄入量减少),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血压均值明显下降(收缩压均值下降了1.37kpa,舒张压均值下降了0.45kpa,脉压均值下降了0.92kpa),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下降,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观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持续强化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不良饮食习惯的认识,同时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对疾病的影响,从而使患者居家饮食行为更加科学。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管理;膳食干预;居家

健康管理是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过程[1]。微观健康管理主要是个人或家庭对自身健康的管理,并着眼于个体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近年来调整膳食结构模式进行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于老年高血压群体由于长期饮食习惯的稳固性,仅靠健康教育是很难改变已定型的居家饮食行为模式,同时也导致一些老年患者调整饮食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微观健康管理步骤及以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为指导,对39例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居家膳食管理,探索微观健康管理对改善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居家饮食习惯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门诊就诊的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39例,均符合2005年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43.6%),女22例(56.4%);年龄65~78岁,平均(70.8±6.6)岁;初中及以下文化11例(28.2%),高中文化19例(48.7%),大专及以上文化9例(23.1%);高血压病程平均(15±11.7)年;超重或肥胖23例(59.0%);合并血脂异常者17例(43.6%),未服降压药或服药已处于用药稳定期;无继发性高血压和严重的心、脑、肾、肺并发症的患者,具备自主思维和自控能力;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进行为期3个月的居家平衡膳食管理,评估微健康管理效果。

1.2方法

1.2.1建立膳食干预模式:内容包括:(1)饮食现状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居家饮食习惯调查问卷、饮食习惯调查表(膳食结构、饮食嗜好、饮食教育情况)了解患者居家饮食情况。(2)膳食管理内容,包括平衡膳食知识及治疗目的指导、食物的正确选择、烹饪方法培训、膳食日记记录方法指导。

1.2.2膳食干预:根据患者居家膳食习惯情况,形成居家平衡膳食指导计划,通过集体授课及个体指导向患者讲解不良膳食对疾病的影响及传授平衡膳食知识,指导患者对各类食物的选择并以食物模具对量进行指导。向患者发放限油壶和限盐勺,以准确地控制油脂和食盐的量;发放饮食自我监测表、血压记录表和3d饮食记录表。指导患者根据饮食自我监测表的内容进行管理,并按要求记录干预期间的血压和膳食情况,以供随访时查阅。

1.2.3护士“督导”,每周家访或电话随访,在评价患者掌握平衡膳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管理,“督导”患者把纠正不良膳食习惯上升为健康观念的形成、健康饮食行为的建立和巩固。使健康饮食管理从医护人员的单纯“灌输”有效地转化为患者、家属自我参与管理的过程,提高患者饮食的效果。

1.2.4评价指标:(1)膳食摄入量: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3d24h回顾法[2]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日常摄入的10类食物的量进行调查,并与“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对各类食物的建议量进行比较,评价其是否符合建议量,有无摄入量过多或摄入量不足。(2)人体测量指标: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测量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腰围。(3)血液生化指标: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分别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应用excel2007、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干预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膳食摄入情况比较干预3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膳食行为得到纠正,烹调油、食盐和畜肉的摄入量减少,蔬菜、水果、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腰围及体重指数的变化干预3个月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均值下降1.37kpa,舒张压均值下降0.45kpa,脉压均值下降0.92kpa,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3个月后腰围、体重指数与干预前比较明显下降(均p<0.01),见表2。

2.3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变化干预3个月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微观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不良习惯从调查中获知,虽然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已经认识到饮食疗法是控制血压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多数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平衡膳食中应摄入食物的种类、数量缺乏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加之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不健康饮食习惯形成时间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固执等使其行为更难以改变[3]。微观健康管理的最大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管理对象的健康生活方式,其特点是针对个体,涵盖了个性化的信息收集、风险评估、健康改善,重要的是管理对象自愿参与,在医护人员的辅导中让管理对象明白其习惯的行为中哪些与其高血压发生有关,血压控制不好的原因及其危害,逐步提高管理对象对其风险行为的认知程度,辅以个体化追踪干预,起到长期督导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微观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持续强化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居家饮食不良习惯的认识,同时改善不良饮食行为对疾病的影响。

3.2有效的平衡膳食干预可使人体生理指标得到改善研究发现,平衡膳食干预3个月后,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均值下降了1.37kpa,舒张压均值下降了0.45kpa,脉压均值下降了0.92kpa。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占老年人高血压的53.2%[4],现已认为脉压增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5]。有效的平衡膳食干预后,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腰围、体重指数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均p<0.05),这对预防老年人因收缩压升高而发生的心脑血管事件是极其有益的。用“中国老年人平衡膳食宝塔”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平衡膳食干预是有效的,膳食治疗可配合药物治疗起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3.3微观健康管理可促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理念不断提升微观健康管理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居家饮食习惯形成时间长、固执、记忆能力减退的特点,在实施平衡膳食管理过程中,注意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工具,全程始终强调患者自我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及调动家庭支持力度,共同制定具体的膳食改善目标,使管理操作体系从医护人员的单纯“灌输”教育转化为患者及家属的主动参与过程,从而提高了管理活动的主体—管理对象的参与意识,使原来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演变成主动管理愿望的群体。近3年持续追踪证明,本组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均能坚持自我健康管理,可见微观健康管理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促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关注健康饮食的同时,整体健康生活理念也得到不断提升。通过离退休老年高血压患者与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不良居家饮食及生活习惯不断得到改善,整体生活方式向健康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砚,胡春平.老年健康管理方略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1):26-28.

[2]李艳平,何宇纳,翟凤英,等.称重法、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评估人群食物摄入量的比较[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4):273-280.

[3]王慧敏,卢运红,文宏,等.知己健康管理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158-1160.

[4]李洪浩,王燕.立普妥和氨氯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20例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5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营养;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67-03

一、研究目的

目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例如肥胖、高血压、恶性肿瘤、精神病等正在逐渐地侵蚀大学生的身体[1]。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模式是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病因[2]。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同时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的快节奏,很多职业人员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如心慌、气短、全身乏力、头疼、头晕、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症状。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总人口数的15%,其中15%的人患有疾病,70%的人处在“亚健康”状态,而大学生群体中患亚健康的比例逐年增加,这应该引起学生、学校和社会的重视[3,4]。本文分析大学生饮食习惯和健康状况,旨在强调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科学的膳食方法,引导大学生改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营养观念;引起高校与社会对大学生健康的关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其脑力和体力活动旺盛,对营养需求量大,同时学习和就业压力越来越重,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学业的完成和社会的整体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5]。如何在教学中通俗易懂地阐明饮食与疾病的关系、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使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营养学基本理论,同时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结合实际,将营养与健康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至关重要。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于2012年9~12月,对选《营养与健康》课程的17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18~22岁的大学生,其中男84名,女92名。

2.研究内容及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状调查方法,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6,7]自行设计《饮食与健康问卷调查表》。本次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饮食习惯,另一部分为健康状况。共设置34个问题。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调查表,当场回收调查问卷。调查时间分别在开设《营养与健康》课程前和结束该课程后。共发放问卷176份(选课的大一和大二同学),回收176份;有效问卷176份,有效回收率100%。

3.统计学处理。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资料和数据输入excel,对数据进行x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

4.结果与讨论。第一步是利用电脑统计软件SpSS17.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结果

1.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生活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作息时间、运动情况、大便是否规律等5项内容,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与教育前相比,学生熬夜习惯和大便不规律情况大大减少,作息时间不规律现象也有显著性的降低。

2.营养教育前后学生对营养认知情况。表3显示,不同性别的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有显著性差异。教育前后,女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都要优于男生。

3.营养教育前后学生的饮食习惯。分别在营养教育前后对学生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其中影响因素较高的是:不吃早餐、饮食搭配不合理、经常吃零食、吃夜宵等。从表4可知,营养教育后大学生吃早餐的人数明显增加,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吃夜宵和零食的同学大大减少。

4.讨论。首先一些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作息时间不规律,很多大学生习惯于“开夜车”,早上起床晚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喜欢体育健身,近60%大学生健身安排有一定规律,每周保证3次锻炼,并且每次运动30分钟或以上。其次,大学生不讲科学饮食,习惯于馒头、咸菜等,根本没有考虑到每餐的质量。并且饮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正常需要。大多数有吃零食的习惯,不正常的饮食习惯不仅造成大便不正常而且使得摄入的各种营养不均衡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并且可以看出,女生营养素摄入量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高于男生,原因可能是女生的食物更为多样化或食物摄入不规律等造成[8]。再次,教育前对于疾病与饮食习惯的相关性了解不全面,不确切,营养与健康教育后对大学生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均有一定的影响,对疾病与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意识具有一定的提高。

通过对比调查可知营养与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来讲必不可少,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注,从全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查以及有关学者进行的大学生调查中,都说明大学生对营养知识掌握的很少或漠不关心,没有注意自己的膳食行为是否会影响自身的健康状况,从而凸显了营养教育的重要性。而高校恰恰是扮演教育者的最好角色,营养知识的普及是解决大学生营养缺乏现象的根本。大学生的营养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物质基础[9],整治优化大学生消费的社会环境,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和消费环境。关注并注重促进大学生的膳食健康,才能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更加重要的是,这些良好的营养习惯对于其一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同时还能通过他们向整个社会传递正确的营养健康习惯,为减少常见慢性病的发生做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彦杰.浅析大学生膳食与健康[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6,(6):61-62.

[2]KantaK.Dietarypattems:biomarkersandchronicdiseaserisk[J].applphysiolnutrmetab,2010,(35):199-206.

[3]傅善来,蒋有倩.走出亚健康——21世纪健康新视角[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4]whitingp,Bagnallam,SowdenaJ,etal.interventionsforthetreatmentandmanagementofchronicfatiguesyndrome:asystematicreview[J].Jama,2001,286(11):1360-1368.

[5]刘翠格.营养与健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6]曾翔云.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解析[J].中国食品,2004,(3):42-43.

[7]李里特.国外营养教育与管理[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5):4-6.

[8]StoreKS,Radechi-SV,moshfeghaJ,eta1.thenumberof24hdietaryrecallsusingthe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sautomatedmultiple-passmethodrequiredtoestimatenutrientintakeinoverweightandobeseadults[J].publicHealthnutr,2011,(18):1-7.

[9]李源晖.安徽省大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健康调查[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6):83-86.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复旦大学本科教学研究课题基金(2012)资助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41~83岁,平均(59.672.10)岁;病程1~19年,平均(7.841.35)年。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患者意识清醒,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无中途退出情况;(3)排除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患者;(4)排除患有精神类疾病、恶性肿瘤疾病患者;(5)患者无心脏、肝脏、肾脏等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6)患者治疗依从性良好,可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7)患者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均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配合,如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并发症预防等;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及膳食干预内容,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3.1培训方法(1)定期组织患者集中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使其掌握膳食干预方法及健康教育内容;(2)待理论学习完成后发放相关资料及进行问卷调查,掌握患者学习情况;(3)设立咨询处或咨询热线,及时解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施膳食干预或遵循健康教育内容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4)不定期开展座谈会,使患者相互交流膳食干预心得体会;(5)讲解控制血糖的必要性及未及时控制血糖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及实施膳食干预积极性;(6)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及膳食干预培训,掌握国内外先进膳食干预理论并适当结合实际工作。

1.3.2膳食干预(1)饮食原则为低糖、低脂、限盐、适当蛋白质及膳食纤维,保障人体每日所需热量及营养物质;(2)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身高、体重、运动量等)计算每日进食量;(3)严格控制糖分及钠盐摄入量,戒烟酒,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油炸、纯糖、油腻食物;(4)若需加餐应遵循不加量原则,即每日饮食总量不变,可分多次食用完成;(5)饮食种类应丰富,选择食物应考虑血糖负荷(指食物中血糖生成指数与糖含量乘积,此举可将食物中糖分质量及数量相结合,从而对膳食中总血糖效应进行估价);(6)适量饮水有利于体内代谢产物尽快排出体外及稀释血糖;(7)1ml酒精可产生7kCal热量,且酒精中除热量外不含其他营养物质,不利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合理膳食,此外饮用酒精将增加肝脏负担,空腹饮酒还易出现低血糖,提示糖尿病患者应限制饮酒甚至禁酒;(8)烹饪时炒制将增加食物中脂肪含量,且易破坏食物中营养成分,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煮、炖、蒸等烹饪方法为主。

1.3.3健康教育(1)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及遵医嘱治疗重要性,告知未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运动方案,主要运动方式包括慢跑、散步、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患者心率不应变化过快(较运动前上升20次/s);(4)运动前后应及时掌握血糖变化情况,若患者血糖在5.5~6.7mmol/L状态下进行运动基本安全,若患者处于尿酮阳性状态则不宜运动,若患者血糖含量7.8mmol/L则禁止运动;(4)不宜空腹运动,最佳运动时间应在进餐完成后1h,运动时应有家属陪伴,随身携带简单救助工具及糖果,以便于运动后发生低血糖可及时处理;(5)每周至少安排5次运动,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为30~60min,运动时应保持身心愉快,若自觉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6)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及时纠正其以往不良生活习惯;(7)讲解糖尿病治疗注意事项,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异常情况发生率;(8)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适当增强患者战胜疾病自信心。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晨起空腹、早餐后2h、晚餐后2h、夜间)及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掌握患者对本次护理内容、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满意度,分数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时间段血糖测量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两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3.313.5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4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7

【关键词】学生;饮食习惯;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153.2R1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10)01-0025-03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营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尽管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和营养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但由于营养知识缺乏,不能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使得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1-4]。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饮食营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笔者于2008年4月对大学生进行了营养知识(K)、态度(a)、行为(p)的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以及山东师范大学为样本学校,在大一到大三年级中各抽取10个班,以班为单位整群抽样,共抽取22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其中安徽师范大学950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600人,南京师范大学350人,山东师范大学300人,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22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不合格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203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2.68%。其中男生为1175人,占57.63%,女生为864人,占42.37%,平均年龄为(21.32±1.58)岁。

1.2方法根据健康教育的Kap模型[5-6]及大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问卷。在专家审阅和预调查的基础上,反复修改后用于正式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营养知识(25题)、营养态度(5题)和饮食行为(10题)。对营养Kap问卷的评分采用赋值法,营养知识题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不答得0分;营养态度题和饮食行为题均按答案的顺序分别给a,B,C赋值2,1,0分,然后累加各部分的总和,分值越高说明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越好。为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所有调查组成员都参加了项目的培训,调查在1个月内完成。吸烟和饮酒的定义参照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的全国第3次卫生服务调查方案中的定义[7]。

1.3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后,用epiData软件输入数据,进行逻辑检错后,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营养Kap总体情况

2.1.1不同性别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总分比较见表1。男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和总分得分均低于女生,其中营养知识、行为和总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1.2营养Kap得分水平见表2。

把K分16分定义为高,不同得分水平上的人数分布及构成见表2。

由表2知,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中低水平占85.34%),营养行为也处于较差水平(中低水平占86.17%),但表现出较好的营养态度(中高水平占93.93%)。

2.2营养知识知晓情况见表3。

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30.12分,他们对大部分营养知识掌握较差,只是在食盐加碘的目的等常识性的题目回答相对较好,但也不是十分理想。

2.3营养态度大学生表现出较为积极的营养态度。但在改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的态度上,则表现得不太理想。见表4。

2.4饮食行为尽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比较积极,但由于缺乏营养健康知识,他们的营养行为依然较差。见表5。

调查中还发现,有72.26%的男生和21.53%的女生偶尔吸烟喝酒,有20.51%的男生和18.17%的女生从不吃或很少吃早餐,主要是因为睡懒觉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65.07%),部分是没有食欲或其他原因而不想吃(34.93%)。

2.5营养K,a,p之间的相关性将营养K,a,p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Kap3者之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值均

3讨论

研究表明,许多人患有营养不良,并非由于贫困,而是因缺乏营养健康知识,由不健康的饮食行为造成的[8-9]。而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又与许多慢性疾病有关[10],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对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为日后养成良好的膳食行为和生活习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调查发现,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缺乏,尤其是对一些营养学常识性知识了解得不多,有1/3以上的学生得分低于30分,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11-12],可能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非医学类大学生有关,他们没有学习过营养学相关知识,也没有学习过医学课程,所以,他们的营养常识要低于医学大学生。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目前大力倡导的“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之甚少(仅20.79%),说明应该在高校中大力开展营养教学活动,增加他们的营养与健康知识,以改变这一状况。另外,男生的营养知识和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可能是由于女生更注重身材,较男生更关心个人健康,平时学习和积累有关。

一般说来,营养态度和行为与其营养知识呈正相关,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可以影响其营养态度,进而引导其采取正确的饮食行为[12]。但调查结果显示,许多人虽然具有积极的营养态度,但不一定转化为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如多数学生在选择食物时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或饮食习惯(85.29%),而根据食物的营养价值选择食物的学生仅占20.01%。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营养健康知识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传统的饮食习惯、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此外,大学生中还有偏食、挑食、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这也提醒人们,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不仅要传授关于食物的选择会影响人体健康的正确信息,更要引导他们将营养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4参考文献

[1]孙怡,徐田芹.山东某高校学生膳食及营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6,27(9):784-785.

[2]王平,王勤.中国大学生常见健康问题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4,27(1):75-77.

[3]孙翔云,王运良.大学生健康教育状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42-444.

[4]李素景,朱惠兰,贾瑞珍,等.大学生营养健康教育调查分析.2007,4(4):50-51,70.

[5]黄敬亨.健康教育学.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85-90.

[6]tamiRD,weinSteinR,DaYani,etal.Healthknowledge,attitudes,andpractice(Kap):abasisforhealthpromotionpolicyinisrael.publicHealthRev,2001,29(2-4):145.

[7]李鲁,冯学山,李宁秀,等.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36.

[8]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3:58-60.

[9]陈萍萍,王旗,崔玲玲,等.郑州某技术学院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6):1089-1092.

[10]王运良,吴峰,孙翔云.营养与健康.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132-145.

[11]王素芳,高永清,宋玉梅,等.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01-402.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痔病患者;围手术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04-02

痔病是肛肠科常见病,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5%,手术是治疗痔病的最佳方法,因而如何使患者解除焦虑恐惧心理,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与准备,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实施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科对痔病围手术期患者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绍如下。

1采用路径表系统化的开展健康教育

1.1入院健康教育

1.1.1入院告知微笑服务,进行自我介绍的同时介绍科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病区环境、病房设施及其使用方法,作息时间,禁止吸烟等住院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的优势,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让患者减轻或消除恐惧心理,对手术治疗充满信心。[1]

1.1.2膳食指导高碳水化合物低脂易消化饮食,例如米饭、面条、馒头、蔬菜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不饮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1.2住院健康教育

1.2.1术前健康教育告知手术方式及必要性、麻醉方式,做好中医情志疏导、解除焦虑,告知术前检查结果及简要临床意义,交代术前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卫生处置,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告知患者饮食要求,腰麻患者术前应12小时禁食,6小时禁水,局麻患者不需禁食,但需禁食产气及润肠通便食品,如豆制品及香蕉、蜂蜜等。向患者讲解术前备皮、灌肠、耳穴压豆的时间、方法和目的及要求,以取得配合。嘱患者手术晨排空大小便,温水坐浴以保持部清洁,术前协助患者取下假牙、眼镜、手表、耳环、项链等,并请家属保管好贵重物,同时给予患者情志疏导以消除紧张心理,保持良好的睡眠以积极配合手术。

1.2.2术后健康教育术后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指导患者,局麻患者平卧1小时,腰麻患者去枕平卧6小时,手术当天注意休息,减少下地活动次数。[2]告知患者术后由于禁食过久或平躺过久可能出现头晕症状,下床时注意安全,需有人扶持,教会患者辅助小便的方法,如水声诱导、腹部烫熨治疗、耳穴压豆;指导患者术后通过与家人交谈、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向患者告知术后抗炎、止血药物的用药目的及注意事项。腰麻患者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饮,6小时后进少量稀饭或稀面条,禁食豆浆、牛奶等易产气食物,禁食蔬菜、水果等润肠通便之品。手术当天注意伤口出血情况,尽量不排大便,以防出血。术后第1天告知患者中药蒸汽浴治疗的时间、方法及意义,讲解每日换药时间、次数及换药的作用,指导患者大便后清洗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不可强拉留在肛管外的结扎线,耐心解释饮食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解除患者因惧怕排便而不敢进食的现象,告知患者可改变,适当活动,以无明显疼痛及坠胀为度,介绍第一次换药的及换药方法,讲解第一次大便后可能有少许出血或疼痛。指导患者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发物,饮食需增加种类:米饭、肉汤、牛奶、蛋类、蔬菜、水果等,指导患者粗纤维饮食,可食芹菜、韭菜、海带、菌类等以润肠通便;术后第2天告知患者大便后正确坐浴方法,排便的重要性,指导正确排便姿势,切忌临厕努挣,久蹲久坐,以免气血阻滞,肛缘水肿,大便后温水清洗,保持清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发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术后第3天后,向患者讲解红外线治疗的方法及其意义,嘱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不可剧烈活动,防止继发性出血,保持部清洁卫生,每次便后温水坐浴,指导患者腹部按摩的方法及意义,讲解痔结扎线脱落后有出血、疼痛,少许滴血属正常现象,出血量较大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海鲜等发物,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可进行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持大便通畅。

1.3出院健康教育出院当天,向患者讲解直肠特殊治疗的方法及其意义,告知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日定时排便,保持大便通畅,讲解提肛运动的方法及其意义,适当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养成便后清洗的卫生习惯,预防复发,限烟禁酒,生冷硬、辛辣食物,进食富含纤维素(韭菜、芹菜、土豆)维生素丰富(新鲜蔬菜、水果)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向患者送爱心联系卡,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留患者联系电话,以便回访,告知患者出院后如有不适及时复诊,出院2周内责任护士电话回访。

2健康教育的方法

2.1书面教育制订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知识卡、健康教育指导卡,发放至患者手中,让患者有直观的感受。[3]

2.2口头教育由病房护士对所负责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讲解,利用患者入院时评估的时间,了解患者对痔的认知情况,进行循序渐进的讲解。

2.3图文宣传利用挂图、墙报、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栏等形式,使患者接受痔围手术期的相关知识。

2.4示范操作护士示范功能锻炼的方法,患者模仿进行,在训练中,护士及时给予指正。

2.5多媒体健康教育组织专题讲座,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提问,再由主持者回答,使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和效果大大提高。

3体会

针对痔病围手术期的患者采用路径表系统化的开展健康教育,不仅规范了健康教育的操作体系,使护士保证对健康宣教的有序性、针对性、目的性,也使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和具体化;患者在住院期间既治病又掌握防病的知识,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避免了护患矛盾的发生,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依赖感,使患者的遵医行为更好地发挥。同时使护理人员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了新认识,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护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邓月仙,陈振娟.肛肠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指导.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41.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9

[关键词]社区;农村老年保健;健康讲座

[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b)-141-02

社区老年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工作之一,辖区内老年人所占比例一般约10%[1],因此做好社区老年人保健工作,便是社区医务工作者一项重要工作之一。而社区老年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必然产物,社区开展健康讲座是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2]。针对不同群体在辖区内开展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讲座是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3],也受到了患者及群众的欢迎。为了解健康教育讲座的质量,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健康教育讲座的满意情况,笔者对参加我中心2008年6月~2009年6月辖区内农村老年保健讲座的村民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6月~2009年6月参加我中心举行的“农村老年人保健系列健康讲座”活动的辖区内村民256名,其中,女性村民146人,年龄48~75岁,平均(59.2±19.2)岁,以老年居多;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2人,中学文化78人,小学文化56人;所有女性中患有慢性病者105人。男性村民110人,年龄55~80岁,平均(63.4±16.5)岁,以老年居多;男性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3人,中学文化38人,小学文化41人;所有男性中患有慢性病者72人。

1.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除一般情况外,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希望获得的保健知识;②社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的有效性;③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④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⑤讲座对哪些方面最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问卷不记名,主要有单选及多选题。经专家评定后确定。

参加健康教育讲座的授课者全部为我中心全科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大专或以上的学历,临床和教学经验丰富。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200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问卷调查内容

以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保健,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及睡眠等方面,老年人娱乐活动的选择为主要课题。共发放问卷256份,回收256份,有效问卷246份,有效率为96.0%。

2.2参加讲座希望获得的老年保健知识

88.2%和84.9%的调查对象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保健。见表1。

表1希望获得的保健知识的统计

2.3开展护理健康讲座的有效性

83.3%的调查对象认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很有必要。见表2。

表2社区开展老年保健健康讲座的有效性

2.4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

以往人们对老年保健知识的了解来源于社区内墙报、宣传册的占50.4%,来源于报刊杂志的占27.6%。见表3。

表3以往获得老年保健健康教育的途径

2.5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

认为老年保健健康讲座内容的通俗、易懂性很好者占26.5%,较好者占66.7%。见表4。

表4对老年保健讲座满意度的评价

2.6讲座对哪些方面最有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有76.8%的老年人认为慢性病的防治和保健的知识最有实用性,87.0%的老年人认为在老年人的饮食、运动和睡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见表5。

表5讲座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3讨论

3.1农村老年人对老年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

农村老年人对老年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需求非常迫切。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主动接受科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缺乏,长期固守的陈旧理念,因此在社区开展注重对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教非常有必要和指导意义。本次调查发现,参加讲座最希望获得的知识是老年慢性病预防和饮食保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疾病谱发生很大转变,即从急性传染性疾病转变为慢性病[3]。而多数慢性病目前只能控制,无法治愈,患者迫切希望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学到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因此,健康教育讲座应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低文化水平的农村老年人,为他们多提供各类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以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2讲座应注重饮食宣教

饮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问题,合理饮食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中列第一位[4]。调查中84.9%的老年人想得到更多的饮食保健知识,说明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也更加重视。因此,应加强这方面的宣教,使农村老年人掌握各类疾病的饮食与营养,以满足他们对健康的渴望与需求。

3.3讲座改变了人们对社区工作的态度

通过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使人们认识到社区医护人员不仅仅是看病治疗,还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六位一体”工作。医护人员不仅是疾病治疗者,同样也能成为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和研究者,从而提高了群众对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同和信任,增强了医护人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信心,更有利于社区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4要大力发展社区健康教育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大力发展,社区已成为推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务,对社区居民、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防治疾病、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调查发现,83.3%的调查对象都认为社区健康讲座内容设计合理、实用、值得信赖,在提高村民健康意识、健康知识水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社区的健康教育,是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为改善社区全体村(居)民的健康相关行为所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活动,把医学保健知识、意识和能力教给社区居民,从而不断提高社区村(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从而采取健康行为,促进自身健康,最终达到预防疾病和降低发病率、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俊,王红红,喻俊,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卫生保健需求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8(3):10-12.

[2]孟祥臻,翟庆峰,刘晓冬,等.农村老年人健康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10):793-795.

[3]郑小芬,郑文娴,鲁娟,等.农村老年人骨质疏松保健知识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90.

饮食对健康的意义篇10

[关键词]宋代;养生保健方法;研究综述

在宋代,由于医学发展迅速,众多方书普及,社会各阶层,对养生保健都有所关注。将宋代养生保健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对我们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饮食养生保健

饮食是民生之本,是关乎生命健康的头等大事,所以从古到今,关于饮食与健康之间的探索,人们从未停止。关于饮食保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如下整理。

(一)纵向研究

赵荣光先生在《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中指出:“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认识和食医合一的思想与实践。饮食养生则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到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此外,书中对茶的养生保健也有所涉及。徐兴海《食品文化概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指出:“食疗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中国文化对天人关系的探讨,也求证了人的健康长寿与饮食之间的关系”,从文化的角度来谈饮食养生功能。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3年)在、、三章中对饮食的养生功能作了详细的论述。吴子明《我国饮食保健文化刍议》(《药膳食疗》1996年第2期)中,从我国饮食保健文化的源头、儒家的饮食保健观、饮食保健文化的发展三个方面概述了我国饮食保健的源头、特点以及发展,对研究宋代饮食保健提供一些较有价值的研究方向。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硕士论文・江南大学・2010)中将传统养生食品与我国传统文化如阴阳的思想相结合,为我们研究宋代饮食养生与宋代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陈弘在《浅谈古代饮食保健观》(《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第12期)中指出古代饮食保健观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节制,饮食时心情保持愉悦、注意四季饮食宜忌四个方面。赵婉莹在《中国古代食疗发展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一文中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对食疗的指导作用、饮食文化对食疗发展的影响两方面对我们更好的了解食疗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在文中也将农业发展这一社会资源与食疗发展相联系,自然而然的将食疗发展置于社会大背景中。

(二)横向研究

胡艳红的《百种宋人笔记所见饮食文化史料辑考》(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6),在论及饮食思想时录有一些关于饮食禁忌和饮食养生的史料,这对于研究宋人的饮食保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敏在《魏晋至唐宋道教饮食养生思想探析》(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06)一文中明确指出了饮食养生与道教之间的一些内在的联系,并对宋代道教饮食养生类典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道教饮食养生与中医食疗在源头和后世的发展过程中是很难明确两者之间界限的。刘健英《宋代名医陈直食疗方精选》(《中国食品》1995年第1期)一文精选了几种陈直的食疗方,主要从主治、配方、制法、效用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这对我们现代研究老年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龚仕明、徐嘉《论陈直的“食治”与“治食”养生思想》(《江苏中医》1999年第1期)一文主要根据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指出陈直的食治养老观和辩证治食的方法,强调了食疗的重要意义。刘维锋、赵舒华《宋代士大夫阶层的饮食生活和饮食观念》(《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一文指出,宋代士大夫的饮食生活追求的是其中的愉悦趣味而非奢华。在谈及他们的饮食观念时,作者以黄庭坚、苏轼等人为例,说明宋代士大夫阶层对饮食养生与饮食禁忌已有所关注。

二、运动保健

(一)对八段锦的研究

李德勋、黄隆清《“八段锦”的探讨和整理》(《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王记生《从中医角度谈传统健身方法――八段锦》(《河南中医》2006年第1期)两篇文章对八段锦的歌诀和对身体的保健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前者在文中对八段锦的每一句歌诀的具体做法和对身体的影响都有详细的分析,这对于现代人的保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者侧重探讨八段锦作为一种健身方法对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实际功效。韦锐斌、李拥军等人《八段锦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躯体功能的价值》(《北方药学》2012年第6期)一文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62例患者分组,得出八段锦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的结论。作者认为“对从八段锦每一式的歌诀上看,其都与预防疾病、调理脏腑相联系,经常练习八段锦有壮腰固肾疏筋柔体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强体增智之功”。耿涛《健身气功・八段锦研究近况》(《甘肃中医》2008年第1期)一文中,主要对八段锦的功法源流、机理探讨、临床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从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八段锦强身健体的功效。罗雪林《浅析八段锦的养生功效》(《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第2期)一文对八段锦的概念、机理机制、养生功效作了论述。在养生保健方面,作者侧重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的保健作用。八段锦在宋人笔记等史料中多有记载,若是仔细考究,应该不难发现八段锦在宋代对宋人的影响。

(二)对蹴鞠的研究

刘瑛、颜斌《蹴鞠的现代体育社会价值功能》(《管子学刊》2007年第4期)一文提到了蹴鞠的发展演变,对于在宋代的变化论述的更为详细。在探讨蹴鞠的社会价值时,作者认为蹴鞠具有健身养性的功能,遗憾的是作者并未进一步展开论述。任冀军《宋代蹴鞠的盛行和发展》(《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介绍了蹴鞠在宋代民间的普及和花样,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球会。作者在文中指出“宋代蹴鞠以丰富多采的内容,独具特色的理论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满足了时代历史的需要,也对民族体育和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施惠康在《宋代的球鞠之戏》(《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一文中按照击球方式将宋代的球类运动分为用杖击球、以足踢球、用手拍球三类,并对其场地、比赛规则也有所论述。张顺、陈荣昌在《我国宋代的足球运动》(《考试(中考版)2008年第Z1期》)一文中主要侧重对宫廷中的足球作为比赛、表演项目的不同规则的论述,对民间的足球运动的发展也有所提及。

三、理学与养生保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