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7:17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1

一、智能电网的系统及其组成情况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智电电力),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二)电力使用安全性对低碳电力的要求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快速实现供电可靠的性能,必须确定一个电力系统的最优使用容量,也就是在可靠性供电与供电预算之间确立一个支撑点,使得预算成本与可靠性能之间可以相互衡量。对于我国来说,能够全面根据系统的边际容积来预测与估量供电时的可靠性能。因为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构成一旦发生较大的转变,边际容量的数值与eeU之间的关系便会有一定的变化。所以,在研究供电可靠性的高水平发展期间,确定一套合理全面的可靠性测量技术对于实现低碳电力系统来说尤为重要,要想做到这些一定要保证在实行基础上满足一些固定的条件,比如:(1)需要一定数量的低碳发电机来供电,保证供电的可持续性;(2)准备充足的发电燃料,随时满足发电需要;(3)发电燃料尽量满足多样化,以保证发电燃料短缺时不会对发电系统造成威胁;(4)保证市场上的价格信号稳定且具体,使得系统的不平衡性尽可能的降低。

(三)智能电网的形成要素

智能电网主要特征要素归纳为六点,即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特征。要想使得智能电网有效的支撑起电力系统,必须要保证其规划、技术、运行以及用电方面的机制得以全面确立,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其环保性与智能性充分发挥出来。这几种机制的确定首先要从源头找出规划的目的,使得能源得以转变,加强环保与可再生的性能,使得低碳发展更加快捷迅速;然后从开展低碳技术作为出发点,在已知的条件下保证运行与推广更加广泛全面;最后,要保证大量低碳发电设备能够一齐运行,使得智能电网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意义及其实现方法

(一)智能电网对低碳电力系统的支撑意义

根据以上对智能电网目标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出,低碳电力系统实施的主要意义在于实施环保输电与用电,实现低碳化意识,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得到更好的支撑作用。从具体角度分析,智能电网的环保作用主要分为直接阶段与间接阶段。直接阶段是指从根源处使得化石燃料消耗量减小;间接阶段是指通过提高终端能效、减少过程损耗所带来的节电量,进而使得源头能源使用量减小;直接减排效益是指由于减少源头能源使用所减少的Co排放量;间接减排效益是指通过优化投资,实施更多的能效项目,进而带来减排效益。

(二)实现低碳电力系统的方法

要想通过智能电网来探究实现低碳电力系统的方法,首先要清楚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配电以及用电四个环节。具体使用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要实现清洁发电,在发电过程中大量使用可再生能源,使得以往使用的化石能源大量减少,保证发电过程中的环保性能。其次,要实现优化调度,它主要表现在输电期间,合理的安排输电的环节,使得输电期间能够更加安全、经济与高效。然后,要实现合理用电管理,保证用户与电力系统之间的使用更加方便,服务水平有所好转,用电效率得以提高。最后,要实现投资优化,使得用户的电力负荷程度得以改善,减小电网的投资。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2

关键词:智能电网,现状,发展

abstract:thispaperbrieflyexplainsthemeaningandcharacteristicsofthesmartgrid,introducesthedevelopmentofsmartgridanditsdevelopmenttrendinChinaandothercountriesintheworld,thegreatsignificanceofthedevelopmentofsmartgridontheaspectsofsocial,economic,powersystem,energy-savingemissionreduction.

Keywords:smartgrid,currentsitu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意义概述: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6)优化。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1.世界主要国家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1.世界主要国家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1.1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美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美国已开始向部分家庭安装带有通讯功能的智能电表(Smartmeter),目标是以家庭为单位,随时监测电力消费和管理,更加有效地实现输电和供电。为此,对企业及地方团体实施的100个项目给予财政援助,计划2013年前在2600万个家庭安装智能电表,相当于09年3倍。奥巴马总统强调说,“现在是建设绿色能源高速公路的时代”。新能源产业有望创造43000个就业岗位,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未来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1.2日本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日本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东京电力和西电力等电力公司开始投资构建第二代智能电网(SmartGrid),目标除在所有家庭安装智能电表(Smartmeter)外,还计划加强送变电设施及蓄电装置建设。2020年前相关电力设施投资预计超过1万亿日元。智能电表作为第二代智能电网的核心设备,主要测量每个家庭电力消费情况及随时掌握太阳能发电量等信息。东京电力2010年起主要面向家庭安装2千万部。西电力2010年3月底前在40万个家庭安装,并计划更换1200万部。预计2020年前日本智能电表需求量约5千万部,每部成本近2万日元,共计约1万亿日元。日本智能电网与欧美不同,主要特征是积极地利用家庭进行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长期目标是2020年发电2800万千瓦,相当于现在20倍;2030年发电5300万千瓦,相当于现在30倍。为此,需要增设电压调整装置和变压器,预计2030年前追加投资6千亿日元。

1.3欧洲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欧洲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英国目标是2020年在全国所有2600万个家庭安装智能电表,此项工作主要通过电力公司完成。并且已正式进行了适应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表等相关实验。法国09年秋天也了将再生能源纳入智能电网的计划,并开始征集相关企业参与。德国制定了“eenergy”计划,总投资1亿4千万欧元,09年至2012年4年时间内,在全国6个地点进行智能电网实证实验。

1.4中国的智能电网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紧密跟踪欧美发达国家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着力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并举,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理念和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2009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2009年8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化规划编制、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研究检测中心建设、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在2010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标志着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

2.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2.我国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电网已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网也在不断吸纳工业化、信息化成果,使各种先进技术在电网中得到集成应用,极大提升了电网系统功能。

2.1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为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电网自愈成为可能。调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电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通信网络的完善和用户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并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2.2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实现清洁能源的开发、输送和消纳,电网必须提高其灵活性和兼容性。为抵御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外界干扰,电网必须依靠智能化手段不断提高其安全防御能力和自愈能力。为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节能减排,电网运行必须更为经济高效,同时须对用电设备进行智能控制,尽可能减少用电消耗。分布式发电、储能技术和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供用电模式,促使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不断融合,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电力技术的发展,使电网逐渐呈现出诸多新特征,如自愈、兼容、集成、优化,而电力市场的变革,又对电网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使智能电网成为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3.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意义智能电网发展的重要意义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谱写电网建设的新篇章。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推动智能小区、智能城市的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①让生活更便捷。家庭智能用电系统既可以实现对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电的实时控制和远程控制;又可以为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等提供接入服务;还能够通过智能电能表实现自动抄表和自动转账交费等功能。②让生活更低碳。智能电网可以接入小型家庭风力发电和屋顶光伏发电等装置,并推动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从而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城市污染。③让生活更经济。智能电网可以促进电力用户角色转变,使其兼有用电和售电两重属性;能够为用户搭建一个家庭用电综合服务平台,帮助用户合理选择用电方式,节约用能,有效降低用能费用支出

3.2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使得电网功能逐步扩展到促进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多元开放的电力服务、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输送和配置平台,坚强智能电网从投资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全过程都将为国民经济发展、能源生产和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带来巨大效益。(1)在电力系统方面。可以节约系统有效装机容量;降低系统总发电燃料费用;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减少建设投资;提升电网输送效率,降低线损。(2)在用电客户方面。可以实现双向互动,提供便捷服务;提高终端能源利用效率,节约电量消费;提高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3)在节能与环境方面。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带来节能减排效益;促进清洁能源开发,实现替代减排效益;提升土地资源整体利用率,节约土地占用。(4)其他方面。可以带动经济发展,拉动就业;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变输煤为输电,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减少交通运输压力。

3.3对于电力系统的意义(1)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推动电网科学、可持续发展。(3)减少有效装机容量。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获得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同时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低谷用电,减小高峰负荷,从而减少有效装机容量。(4)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满足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我国电源布局,从而降低燃料运输成本;同时,通过降低负荷峰谷差,可提高火电机组使用效率,降低煤耗,减少发电成本。(5)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首先,通过改善电力负荷曲线,降低峰谷差,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其次,通过发挥自我诊断能力,延长电网基础设施寿命。(6)降低线损。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大大降低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以及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交互,都可以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同时,分布式电源的建设与应用,也减少了电力远距离传输的网损。

3.5对于能源资源配置的意义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80%以上的煤炭、水能和风能资源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而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要求我国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坚强智能电网建成后,将形成结构坚强的受端电网和送端电网,电力承载能力显著加强,形成“强交、强直”的特高压输电网络,实现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跨区域、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高效率输送,显著提升电网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3.6对于清洁能源发展的意义目前,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以生产电能的形式为主,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显著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入、消纳和调节能力,有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①智能电网应用先进的控制技术以及储能技术,完善清洁能源发电并网的技术标准,提高了清洁能源接纳能力。②智能电网合理规划大规模清洁能源基地网架结构和送端电源结构,应用特高压、柔性输电等技术,满足了大规模清洁能源电力输送的要求。③智能电网对大规模间歇性清洁能源进行合理、经济调度,提高了清洁能源生产运行的经济性。④智能化的配用电设备,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接纳与协调控制,实现与用户的友好互动,使用户享受新能源电力带来的便利。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3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低压配电;特点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

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迅速发展。智能配电网不仅可以实现分销网络运营质量和合理的水平,同时也可以与我国现阶段与清洁能源发展的目标,在促进整个电网的升级操作系统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呈现极显著的交互和自我修复的特点。与此同时,在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网络和智能技术的应用,如微操作技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和控制方式没有明显的适应性。从这一点上来看,研究保护和控制方法在智能配电网络,保护方式的合理选择,确定保护判据的基础上实现对实际工作指导,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领域的电网建设行业。本文将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一、智能配电网的特点

1、提供优质的电能

智能配电网利用先进的技术通过对电能质量的监控,实现对电压的严格控制,保证电压在标准要求内稳定输送。通过提高设备的敏感性,使供电能够持续高质量的进行。

2、供电更为可靠

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较,智能配电的供电更为稳定可靠。通过对故障的智能处理,智能配电网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具有一定的抵御能力,极大程度的较小了电网故障对用户正常用电的影响。依靠多网发电,在主网停电时迅速的使用微网系统保证正常供电,实现智能配电网真正的自愈。

3、兼容性更好

智能配电网具有较高的能源兼容性,能使大量的分布式发电网络无缝隙的连接在一起,提高了配电网络工作的灵活性,有效的增加了对供电的稳定性。

4、提高电网资产利用率

实行对主要供电设备的实时监控,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对不能正常使用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延长使用寿命,合理的减少供电系统的投资,降低输出电力的成本,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益。

5、互动能力极强

通过用户对需求响应程度的不同,创造合适的分布式发电的条件,使用户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正常进行,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增强智能配电网的实用性和与用户的互动能力。

二、智能配电网继电保护方式的选取分析

输电网的应用电流差动保护非常频繁。这是因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电流差动保护方法证实的可靠性、稳定性、响应速度,防止电网继电保护运行在电力系统振荡的影响。更关键的是,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光纤化分销网络的开发和建设和应用的智能转换、智能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的选择与电流差动保护为主。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传统意义上的电流差动保护,以确保其优势相对于智能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可以稳定,要求双方在每一个时期的位置配备了独立的电流互感器、断路器操作设备,测量也很大程度上导致显著增加整个智能配电网的成本。从这一点来看,智能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现阶段工作应该研究和实践的重点在传统的电流差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的改进。同时,考虑到相对于高阻接地故障状态,智能配电网的差动保护性能可能出现严重的阻塞,造成拒绝行动是非常明显的。

与此同时,在电流差动保护的过程智能配电网继电保护方式,保护数据的传输通道和信息传输困难也显著增加。尤其是长一段钢丝绳在智能配电网络,即使当前瞬时故障响应速度最高水平的保护操作,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延迟引起的网络流的保护因素。基于上述分析,建议过程中智能配电系统的保护和控制,实现电流差动保护模式和电流瞬时故障保护充分融合和应用工作。上述两种保护模式作为主要保护配置,同时智能配电网将传统意义上的电流差动保护模式作为智能配电网的后备保护。在这种保护模式功能,电流差动保护和故障保护,输出操作同时,电力流根据这种方式,同时保护输出值,以便最大化安全智能配电网络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三、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系统是智能配电网络中的一个典型,它由电源、低压配电装置、低压线路和用户低压配电装置组成,主要用于低压系统的实时监测、开关分合闸的控制和各种数据的整理分析,完成供电公司与客户的互动任务。低压配电系统的接线方式分为以下四种:

1、放射式

使用放射式接线法完成低压系统的各部分电线路的相互独立,不因某一处的线路故障影响到其他配电线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然而放射式配电接线方式所需使用的开关等材料较多,不适合广泛的使用,一般用于对供电设备有较高要求的场所。

2、树干式

低压配电系统的树干式接线方式与放射式相反,在耗用较少的有色金属材料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降低了实用成本。通过配电装置引出的一条线路就可以向很多设备同时供电,经济价值高。但在通电过程中,若干线出现故障则会造成大范围的影响,不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仅适合容量不大、用电设备分布均匀的场合,实用性较低。

3、混合式

混合接线式是把放射式与树干式两种方式相结合,以放射式引出多条干线,局部采用树干式,将低压电源引出后依靠放射式的稳定运行将电流输送到有灵活的树干式组成的电路中,使使配电网络能够安全、经济的运行。

4、具有备用电源的配电方式

为增加供电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在很多建筑物内都备有应急电源,主电源发生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启动备用电源,由备用电源向用户供电,直到修复完成后再切换回主电源,保证电量的正常使用。

四、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目标和结构特点,保护控制系统应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愈能力,也就是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能力。自愈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系统的运行要以预防控制为主,及时的发现和消除故障,第二是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要具有维持系统继续运行的能力,不影响配电网的损失,并通过自动修复尽可能的在有故障的情况下恢复供电。因此,智能配电网的自愈能力是只能配电网保护系统的核心,而自愈能力必须要依靠可靠的,合理的保护控制方案来实现。电网的结构包括与配电网直接相连的微电网系统和面向商业或者居民用电的小型微电网系统。

在智能配电网系统里面各个分布式电源都有各自独立的控制器,尤其是逆变型电源,其电子接口可以使各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更为智能化,这种电源的控制途径是利用本地信息对输出的电压和频率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法对提高微电网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提供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微电网来说,对各个分布式电源的监测同样需要通过保护系统来实现,并需要对分布式电源与负荷进行投切控制,从使微电网与配电网的并网运行或者孤岛运行成功进行。其中,还包括孤岛运行方式下的微电网与配电网同步运行。

五、智能配电网保护与控制的判据方式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电流差动保护确定母线指向线路的方向参照电流正向延伸方向。具体的判据方式如下所示:

1、|m节点电流向量+n节点电流向量|-制动系数|m节点电流向量-n节点电流向量|≥差动门槛定值

2、|m节点电流向量+n节点电流向量|≥差动门槛定值

上述判据方式中有关差动门槛定值的确定参照:避让节点mn线路电容电流与不平衡电流的整合参数。

对于改善后电流差动保护,指定的向前扩展方向决定参考当前权力指向的尽头来确定整个系统。根据当前的扩展方向,并且系统可以被权力距离短的定义是上游开关,同时将不再开关与系统权力距离被定义为下游开关。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角色的分歧,还有一个下游切换开关的一部分,没有它的边界定义开关。在整个分销网络保护的过程控制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具体来说,针对边界和上游或下游开关、保护标准应采用方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差异。

3、选择边界位置开关,继电器保护电流瞬时故障保护模式,具体的标准是:一个实际的短路电流保护或起动电流=保护安全系数x最低运行状态,保护电路终端位置两相短路故障短路电流(保护安全系数值是1.2)。

4、继电保护的上游或下游开关位置选择当前瞬时故障保护结合电流差动保护的保护方式。这也使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当前瞬时故障保护标准,标准的具体方式应该是:一个实际的短路电流保护或可靠起动电流系数==运行状态,最大的保护电路终端位置三相短路故障短路电流相对应(保护安全系数值是1.3)。

其次,电流差动保护判据,标准的具体方式应该是:开关m电流相量—以(m下游连接开关序列号)作为上界,n值的序列上界标准xm下游的第一个n系列开关对应于电流相量差动电流阈值或固定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价值的差动电流阈值设置应该在传统的电流差动保护的基础上相应的值范围,覆盖导致负载电流的负载参数。

结语:

智能配电网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改进的系统优化工作,还应该当系统运行相关的电气设备维护,降低设备故障造成的安全事故,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的电源使用的模式来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和电路、条件下安全稳定供电的前提下,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志忠.电网自愈控制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4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4-0192-02

当前我国电力事业飞速发展,来源于多个方面的力量都成为电力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了相应专业领域中多项电力技术的层出不同和逐渐成熟,相关其他技术,诸如监控系统和远程数据获取、数据库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也都成为推动智能电网进入应用领域的重要助力;与此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我国的供电系统而言,更大的覆盖地域范围以及在电力生产和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庞杂设备,都从客观上要求着实现更为精准的管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1智能电网的概念

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即电网的智能化,美国能源部曾经定义其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能够监视和控制每个用户和电网节点,保证从电厂到终端用户整个输配电过程中所有节点之间的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欧洲技术论坛则将这一概念描述为“一个可整合所有连接到电网用户所有行为的电力传输网络,以有效提供持续、经济和安全的电力。”在国内,相对权威的定义方式当属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的定义,该组织将智能电网表述为“以包括各种发电设备、输配电网络、用电设备和储能设备的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

电工研究所的定义中可以明确看出智能电网的若干特征。首先在于其可观测性,即能够有效获取到电网工作过程中参与工作的电气设备状态数据,以及相关的线路工作数据;其次在于其可控性,即能够针对电网中的设备展开必要的调节;其三则是自动化,重点关注整个供电网络中的系统综合平衡和优化,以及对于突发状况的调整和自愈等,除此以外,自动告警以及必要的趋势预测等功能也会随着相应的计算技术的逐步成熟而纳入到智能电网的相关职能属性中来。

2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讨论

从技术角度看,参与到智能电网中的骨干技术主要包括空间信息技术、云计算、神经网络技术以及作为基础性的数据采集、数据库以及安全技术几个方面。

其中空间信息技术主要包括GiS、GpS技术系统,能够为智能网络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持,并且帮助其采集到的数据实现逻辑化。我国电力供给网络庞大,枝节繁杂,如果不综合当地的地理数据进行考虑,就很难理解网络中反馈的数据含义。并且相应的地理数据库和卫星定位系统,还能够帮助智能电网实现对于故障的更为精准定位,在根据环境数据加强预测方面也有着突出贡献。对于云计算而言,当前智能电网环境复杂,微环境庞杂,并且很多故障如果不能够实现即时处理就会造成更大供电损失。因此分布式的数据处理环境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在此基础上,云计算为智能电网的计算在资源上提供了更多可能,尤其是对于运行和监控以及数据深入处理的智能云技术,对改善数据拥堵,提升智能电网计算数据吞吐量都有着极大帮助。神经网络技术对于当前的智能电网而言仍然处于不断渗透的过程中,这种技术能够以人的思维方式使计算机理解更多知识。作为一种能够赋予计算机思考能力的技术,神经网络技术的成熟程度,直接关系着智能电网的智能成熟程度,神经网络技术越发达,智能电网就越能将地理信息与电网工作信息进行综合考虑,就越能发现供电网络中存在的问题。而从基础数据服务的角度看,数据库技术和安全问题已经相对成熟,当前的数据采集技术成为了发展的重点。更发达的数据采集技术,对于电网中的工作状态数据以及整个网络所面临的环境数据都能够有效吸收,而更为丰富的数据必然会提供更为坚实的决策基础,最终提供更为准确的决策支持,对于自动化的精准施行也会有所帮助。

3智能电网的应用特征与结论

智能电网在应用领域与传统电网有着本质区别。这种以人工智能和高度自动化作为突出特征的信息化技术和供电网络结合的产物,从电力的产生到配送以及消费,各个环节都有着更优的表现。

对于电力生产环节而言,我国幅员辽阔,对于电力的需求也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因此对于电力的生产而言,当前也多采用了多种途径进行开展。无论是常规的水力发电或者核电站,还是当前较新的风力发电站,都存在有独属于其自身的工作特征和产电量。智能电网的参与,能够帮助在稳定发电厂运行以及调节供电能力等方面有着调整,实现更大范围内,甚至整个系统中的稳定供电。

而对于电力的配给角度,更大的配给范围和更长的输电线路,以及在输电过程中所面对更为难多难以确定的环境因素,都会成为配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单纯是系统内线损一项,都会对配电效果造成不容忽视的影响。智能电网的参与能够更为精确的确定线路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于变电系统的维护也能够达到更高的水平。

从电力消费环境看,智能电网获取了大量的电力消费数据,这样就可能会从两个角度影响电力的消费。其一在于帮助各个消费主体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方式方法,在行业内部横向对比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宣传,可以达到节能和优化电力资源使用的目的。另一个方面对于电力消费状况的深入清晰了解,还能够帮助实现对于电力供给网站发展规划的更多认识,对于理智发展有着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其燕,秦立军.智能电网发展状况及其实现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10(3).

[2]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歇,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

[3]张广鑫.智能电网的发展状况及其功能特点[J].广播电视信息,2010(5):92-94.

[4]谢开,刘永奇.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41(6):19-22.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5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电力通信;应用;计算机论文

中图分类号:tn915文献标识码:a 

1何谓电力通信和智能电网  

1.1智能电网 

电网智能化可以看做和智能电网是一个概念,它的建立基础是高科技智能系统、庞大的集成网络以及高速双向的通信网络。智能电网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系统安全高效的运行,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证在安全的环境中,电力系统可以长期而高速的运行下去。智能电网主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首先是形式方面的优点,电网智能化对各个不同的发电形式之间产生的矛盾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不同的发电形式都可以同时的存在于智能电网之中;二是在用户需求方面的优势,电力通信系统在电网智能化的支持下更加的稳定而高效,同时也保证了其安全性,这些都和用户对于优质电能的需求是完全符合的,所以很受到用户欢迎;三是运营方面的优势,之后智能电网的建立打破了以往的电力市场和结构,为这种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市场中形成的良性竞争,来提高电力市场在运行方面的效率;四是能源利用率方面的优势,智能电网对于电力的损耗更低,这就相当于是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对于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影响自然也会更低。 

电网的智能化为供电系统的自动化带来了可能性,通过有效的实时监控供电的各个环节,对于发电厂的电流传输有稳定作用,从而保证了用户端电器的信息,同时电网智能化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用户端电器上的信息以及电流反馈出来,这样就更便于进行电网资源的配置,达到了优化资源使用率的目的,对于远距离或者大规模电能输送中的障碍也得到了有效地解决。所以综合来说我国的电网智能化建设对于资源的节约以及能源结构的改良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2电力通信技术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2.1即时信息系统 

即时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为RiS,主要作用是处理和分析电网中的运行数据,即时信息系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其辅助工具是国家的电力数据网络,然后将电力信息通过即时通信系统在社会上进行公开,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保障信息的隔离以及安全防护工作。 

2.2emS系统 

emS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信息数据进行集合分类,首先通过电网的采集系统以及监控系统来获得那些数据并保证其准确性和实时性,然后再将这些数据按照紧急程度和使用程度来进行分类处理,优先把紧急数据传输给即时信息系统,不同的传输接口自身的信息传输速度也是不同的,这样就可以保证实时数据的传输处理工作足够及时,不会发生冗余数据干扰紧急数据处理过程这种情况。 

2.3电能计量系统 

智能电网在电能计量系统方面的要求是十分高的,除了保证具有常规的测量功能以外,还要求可以对电能的计量系统可以做到分时段的双向计量以及累计储存,对于电费的计算和电能的控制来说,这两个功能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除此之外电能计量系统还需要具备一系列其他功能,比如自动采集、对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以及存储、预先作出处理以及最后统计分析等,只有实现了这些功能,才能更好地做好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以及新的能源网并网。 

2.4需求端管理 

如今电能用户和智能电网都是采用无线公网的通信系统来进行信息交流的,所以说终端用户的数量会比较多,换句话说就是电网节点过多但是业务量却并不多。如果我们采用CDma技术或者GpRS技术来进行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掌握用电户情况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及时并且有效,这也正是目前电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各领域中的应用 

3.1在用电领域的应用 

在用电领域范围应用的通信技术具体可以表现在三个方面,输电及用电的信息采集、高级计量管理以及互动营销管理。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得知选择通信方式的形式上要保证正确,这也是应用电力通信的重点所在,在进行通信网络构建的时候要运用正确的选择,保证信息采集、电网以及用户三方面都可以实现良好并且高效的互动。 

3.2在输电领域的应用 

智能电网实现了电力传输的远距离、大容量以及低损耗,使得电网对于清洁能源的消化能力更加提升,从而保证电力资源可以实现跨省区进行优化配置,对于我国电力工业布局的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在建设电网智能化的过程中对输电线路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即挖掘其输送能力和状态监控。这里所说的状态监控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基础信息环境信息、智能输电线路系统、运行管理信息、灾害预警信息等多个方面。对于不同机构、不同装置以及不同单位都可以采用合理的通信方式,选择灵活的接入系统来实时监测信息数据,从而做到数据的统一和融合。 

3.3在变电领域的运用 

变电站的可视化和自动化运行是在变电领域应用通信技术的重点内容,尤其是目前我国的智能变电站已经逐渐普及,在每个地区都有智能变电站的出现,所以变电站的可视化和自动化运行就成为了电网智能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不仅可以提供严谨的数据信息和控制对象给智能电网,同时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保护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来将其在智能变电站中得到有效应用。 

3.4在配电领域的应用 

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是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都十分高的通信网络,以及灵活、可靠而高效的配电网网架结构,可以灵活地对故障进行处理甚至自愈,可以满足诸多的要求,比如说提高电能质量、高渗透的储能元件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等。智能电网技术将很多现代技术比如现代通信、计算机、测控以及高级传感等进行了集成和融合,对于配电系统的集成、自愈、互动、兼容以及优化等方面的要求都可以完美实现。 

3.5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由于电网智能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流、业务流以及电力流都高度的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必须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避免对电网运行安全造成影响。在将来的智能电网信息安全中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智能设备的数据安全、二三区业务融合的运用安全以及用户双向互动的网络安全。作为信息安全基础传输平台,电力通信网络对于智能电网稳定安全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采用横向隔离、纵向加密、病毒防御以及网络防护等措施来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信息安全。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6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化;关键技术;一二次设备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6-0160-02

1智能化变电站基础理论

1.1智能化变电站的概念

粗略地说,智能化变电站是当前数字化变电站的升级和发展,它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的规划,进一步对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实。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我们将智能化变电站定义为:采用先进的传感器、信息、通信、控制、智能等技术,以一次设备参量数字化和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平台为基础,实现变电站实时全景监测、自动运行控制、与站外系统协同互动等功能,达到提高变电可靠性、优化资产利用率、减少人工干预、支撑电网安全运行,可再生能源“即插即退”等目标的变电站。

1.2智能化变电站的主要特征

智能化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基础上进化而成的,作为整个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的构建与实施,与我国当前智能电网的大前提息息相关,是为智能电网的高度发展而服务的,因此,在智能化变电站的构建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信息化、自动化的科学发展要求,具体应该具备以下功能:一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与整个电网协调统一的特点;二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较高的运行性能;三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同时满足不同电压等级需求的特点;四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远程控制与自动值守的特点;五是智能化变电站具有标准化、模块化的特点。

2智能化在变电站运用的技术探索

在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过程中,通过高层次、高水平的数据信息同步采集,实现了变电站区域协调、总体控制的稳定运行,同时也为智能电网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在我国变电站中运用智能化的过程,需要充分实现设备整合、功能强化、数据共享、控制灵活等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多方面技术的应用作为基础保障,因此,本章将从智能化在变电站中的运用技术为切入口,探索在建设智能化变电站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相关技术。

2.1智能化变电站标准信息基础的架设

将智能化在变电站中进行完美地运用,必须依托一整套完整地、可靠地数字技术和信息标准设施来完成,这些基础性标准的研究,根本目的是为变电站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明确性标识,相当于为每种信息都定义了一种全网唯一的编码。智能化变电站标准信息基础的架设包括设备信息的统一建模、智能变电站的时间同步、标准化的通信网络等标准和设施。

2.2一、二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中,通常包含有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主要有变压器、开关设备、互感器等,二次设备主要有辅助平台、自动化系统、一些自动化组件等。将智能化技术充分应用在变电站中的首要标志之一就是对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这些一、二次设备在使用智能化集成技术之后,整个变电站将实现一种转变,由以往分散的运行状态转变为集成、标准的智能体的有效组合,这种组合能够在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达到与各电网系统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的目标。对一、二次设备的智能化技术,通常采取对主要设备进行智能化的方式,具体就是分别实现对主变压器的智能化、开关设备智能化、互感器智能化、以及与二次设备的综合集成等。

2.3变电站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技术

数据是智能化变电站的根本,也是变电站系统运行的血肉,数据采集技术的智能化将为变电站智能化奠定基础。智能化采集主要是指对变电站基础信息的标准化、一体化采集的过程,它能够智能变电站内部信息流、业务流的充分整合。

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需要多个方面的深入协调和多种技术的全面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上述重点分析的智能化变电站标准信息基础的架设,一、二次设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变电站数据的智能化采集技术之外,在智能化变电站中还应该注意柔性电力设备的应用技术、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技术等其它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3我国现阶段智能化在变电站应用的关键问题

在我国现阶段,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不断推进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面临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现将这些问题具体进行分析,

3.1工程设计工具无法及时跟进问题

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过程,本身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过程,其具有这相当丰富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无论从变电站本身的施工设计、组织运行还是检修维护都需要具有更新的技术、更强的设备与更先进的工具。

3.2传统变电站改造的问题

就我国目前来将,很多智能化变电站的改造是基于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何将这些老旧的传统变电站进行改造,改造的模式到底是什么样的,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从理论上说,对传统变电站实现完全智能化的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增加一些智能化设备提升目前的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水平。

3.3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安全问题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需要依靠充足的网络设备和网络建设,这与传统的变电站相比大有不同,在传统的变电站中,其信息的传递是基于点对点模式的,而且是主从的,而在现代的智能化变电站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已经变成了基于广域网的对等传递模式,由此也带来了变电站内的信息安全问题。

4结论

坚强智能电网的提出,是国家电网针对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又一项战略部署,而变电站作为这个战略部署的排头兵,其智能化的全面运用将面临着大范围的提升与扩展,从而使其成为智能电网最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尽管本文就智能化在变电站的运用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限于水平,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我国而言,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智能变电站的智能化不只是体现在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上,更主要是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利用、分析的模式上,为此,对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还要从更多的基础性建设入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波,王冬云.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

[2]孙纯军,农.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构建方案研究[J].电网技术,2010(7).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构成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7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8-0208-01

前言:智能电网是21世纪电力行业的一种新兴发展趋势。智能电网的发展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虽然当前智能电网的概念尚未统一,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对于采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来提高电网的智能化程度已达成共识。智能的电网的建造将推动全球能源革命的深度扩散,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减少能源消耗的路径、为整个社会节约成本、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促进绿色经济占统治地位。本文则简要分析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和智能电网的定义,指出我国发展智能电网的基础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并给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建议,系统地探讨了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1.智能电网的相关分析

1.1智能电网介绍

智能电网概念首先由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2001年首先提出,并在2003年启动了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根据我国国家电网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智能电网是指数字电力系统概念的升级。智能电网通过分布式智能通信和高度集成的自动控制系统,保证市场交易的实时进行和电网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双向互动,是一个完全智能化的供电网络。智能电网较于传统的电网技术相比,具有自愈性、交互性、智能性、兼容性和优化性等多个特点。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在电力系统各环节实现新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集成,以促进智能水平的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智能电网不是电网设备的技术升级,而是电力系统的根本性变革,而这种变革必将对我国现行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

1.2智能电网的技术构成

国家建设的电网包括更加高效的电力系统――输电、配电、用电、发电、变电、调度四部分,进而形成一个经济高效、透明开放、坚强可靠、清洁环保的电网系统。而智能电网则将在机组调度、发电计划等方面发挥优势,实现电力资源的合理调配。智能输电运行优化管理系统广域动态监测系统、故障诊断分析系统、同步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实时在线报警系统。各区域性电网建立了保护系统,对电网进行动态监控,为智能输电的实现创造了条件。智能化配电网在运行时能够提高电网的资产利用率,并且能对配电网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实现配电网运行管理和停运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实现电力运营商与电力终端用户的信息互动。

1.3智能电网的发展模式

智能电网的提出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电网应对不同类型用户需求,提供更加可靠、灵活、经济的电力接入和输送平台,以保障传统电力和新能源的高效、经济和可靠外送需要,这对传统的电力供应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此外,智能电网还需要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技术,从而达到极大提高输配电系统性能的目的。未来智能电网中的设备将充分应用到材料、超导、储能、电力电子和微电子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便提高功率密度、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及电力生产的效率。努力实现特高压输电网的建设和配电网升级改造相结合,全网的动态监控管理和新型储能设备的研制相结合,智能化变电站和一体化调度中心的建设与电网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相结合,从而达到电网运行的安全、自愈、兼容、高效、优质的目标。

2.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建议

2.1做好智能电网的未来规划

要具有充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充分认识到集成的能量与通讯系统是智能电网的基础设施,在配电网规划中要以智能电网为导向,不再批复仅适应模拟技术的传统电网的规划和建设。要把规划建立到国家层面上,以国家战略的形式出台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和布局。在立足坚持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研究不同条件下智能电网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2.2重视基础条件建设

宏观政策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指定了能源规划和电网结构,为智能电网的发电和输电环节进行了初步的规划。首先建设双向、实时、可靠的全网双向通信系统,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智能电网发展,相接轨的标准规范,指导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以承载智能电网的发展需求。而且各个区域电网都在建设广域测量系统其为电网的动态监控创造了基本条件。各种新型负荷的研究已经起步,但是远远不能达到智能电网的要求。

2.3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

智能电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难题,通过便捷的接入多种发电方式和储能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风电、小水电、太阳能发电、海洋潮汐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对于电网稳定性造成的冲击,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柔性接入和大规模、远距离输送,通过供需侧信息互动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利用率,为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因此,智能电网建设将会大大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

结语: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正在加快,智能电网是电网发展的必然势,为了提高传统电网的供电效率和绿色环保创造出新的发展环境。但由于智能电力系统现在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模式和标准,并且涉及到通信、控制、在线监测等多种技术,因此需要在进行智能电力系统各个方面理论研究,获取充分的数据进而开拓和发展智能配电系统的研究,设计更合理的系统规划、运行、控制和管理架构的同时,还需要加大智能电网发展,对于提高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促进电力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施海斌.试论智能电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J].科技资讯,2012(21)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8

【关键词】智能配电技术概况应用

一、引言

智能电网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日益严峻的资源危机的重大举措。作为新形势下电力发展的主流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实施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坚强保障,为我国经济发展及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服务设施的同时也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步。其中智能电网中的配电网络部分与用户的用电设施紧密相连,对于用户的用电需求与用电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智能配电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尤为重要了。

二、智能配电概况

(一)智能配电的相关概念

顾名思义,智能电网即整个电力系统网络的高速集成与智能化。在高速运行的网络上进行传输的同时经过设备的有效监测、处理及控制,从根本意义上实现电能的安全可靠传输,保证用户用电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同时,智能电网的使用使得电力的传输具有一定的经济与环保性能,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及经济的进步是完全一致的。

智能配电系统是联系用户与电力传输系统的纽带,是智能电网中不可替代的组成要素。因此,智能配电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在原有配电线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高效的整合及革新,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真正践行我国电力事业的根本职责。

(二)智能配电的重要作用

智能配电技术的实施将我国人工控制单向供电转变为高度自控的同时实现了我国经济与社会两重效益的全面提高。首先,智能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对整个配电网络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式的管理,通过对系统容载比的合理控制,做到了配电网负荷率及系统容量的全面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电力系统二次投资的产生。其次,智能配电网的实施彻底杜绝了以往由于电闸故障而引起的线路问题的产生,为用户的用电提供了可靠性能的安全保障。此外,智能电网的应用属于资源节约环保的范畴。传统的配电系统片面侧重于配电数量的最大化,而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接入的最大值限制,单就其配电的整体规划来讲也缺乏相对的完善性,这些状况的存在都大大影响了电能的科学配送,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智能配电的实施允许更多的用户接入其中,而不会产生电能供应不足及能源损耗的现象。这些都要归功于其独有的自适应进行用户接入量与运行成本之间的调节。同时,电能损耗的减少也将煤等燃料的使用量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大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前进步伐。

三、智能配电系统中几种配电技术的应用

(一)配电网自愈技术的应用

自愈指的是在无人为控制或极少数人为控制条件下,将配电网中已损坏的设备进行分割或通过其本身的性能进行设备的调控使其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从而最大限度的规避配电系统风险的产生,全面实现用户用电的正常化。配电网这种自愈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配电网的分区维护与运转上的,即将配电网分为正常、故障、维修、脆弱四个完整的区域,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计算方法对区域的类型加以判断,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补救。此外,智能配电系统中开关的设置受到软件控制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其状态进行安全监控、辨别其问题的产生并进行自我修复,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这就实现了开关的可靠性运行保障。

(二)以分布式发电及高新技术为基础的微网技术

智能配电的互联式发电是由发电站的合理分布及资源的有效存储实现的。作为一个整体的运行,智能配电技术更多的是依靠整个网络结构的优化,但也要注意单个网络自身运转的正常。微网的建立既完成了单个网络的运转,又顺利实现了整个网络的可靠性,并将这两种模式进行灵活的转换,从本质上来说实现了配电系统的最大智能化。

(三)仿真技术的应用

所谓仿真技术实为配电网络进行自适应调控与故障发生情况下的网络拓扑结构重建工作时进行的配电网内部评估与检测。这种仿真技术的实现是通过实时平台软件的开发与数学理论的综合应用,参考配电网络的实时运行与物理性能的表现,进行配电网的确切状态估计,并在评估机制产生之后启动应急措施而实施的系统配置及时优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配电的产生及运用是解决新时期我国能源枯竭问题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满足我国人民日常用电质量的可靠保障。我们应在其技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大范围的完善与更新,从根本上实现配电系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宇.智能配电系统的关键技术与系统结构[J].河南科技,2013(6).

[2]王成山,王守相,郭力.我国智能配电技术展望[J].南方电网技术,2010(1).

[3]吴洪勋.论智能配电技术在城市配电中的应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4]李哲熙,李海华.关于智能用电技术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9

“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是关键。而综合布线能够将海量的终端设备、地址和带宽进行无缝连接,是弱电系统的基础构建。”美国康普公司(简称康普)企业解决方案大中国区技术总监吴健告诉《中国计算机报》记者。他认为,布线负责信息的传递,而布线的智能化负责系统的智能和自动化管理,两者结合起来,是it生活化的幕后英雄。

第四根“城市血脉”

随着政府和企业的大力宣传与推广,“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何为真正的智能建筑,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广义来看,现在大多数楼宇都已经实现智能化,语音传输、数据信息点和无线覆盖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吴健表示,“狭义来看,智能楼宇的人性化还没有达到预期。比如,现在大部分照明系统还是依靠强电系统,由开关控制,远程控制不能实现。”据了解,近几年逐渐兴起的LeD照明后端不需要强电操作,可以通过poe方式直接连到以太网交换机上进行控制,这就是弱电化。

随着物联网、it和以太网的发展,ipv6逐渐成为主流,世界上每一粒沙子都有望被指定一个ip。吴健表示:“万物互联的时代,it端和非it终端(电视、微波炉)都可以基于ip联网进行通信。只要电子产品产生的信号能够以数字信号的形式通过传感器传递,就可以融入到一个网络中,而综合布线就是这个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康普认为,未来综合布线将成为继水、电、暖通之后的第四根“城市血脉”。随着智能楼宇市场的兴起,各种布线方案层出不穷,到底什么样的布线解决方案最适合智能楼宇?吴健认为:“合格的智能楼宇布线方案,需要满足以下几点:一、支持远距离、高速度的信息传递,这是基础;二、拥有统一的平台,能够统一低频率和高频率信号、数据传输和非数据传输等;三、需要做到灵活设计和部署,实现模块化、个性化、标准化;四、布线系统自身可管可控。”

智能是主题

如今,智能终端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家居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智能化成为最流行的发展趋势,基础架构也不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意识到利用智能化管理工具来帮助他们提高效率和降低错误,it基础架构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

智能电网的意义篇10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运行;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1、智能电网的概念与意义

智能电网体现出电力流、信息流和业务流高度融合的显著特点,它的主要技术优势与行业意义还在于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显著降低电能损耗,促进电网高效运行。由于其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与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智能电网调度时会有效提升区域间电力交换能力与供电可靠性,减少停电损失。在促进清洁能源使用,实现电力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便捷互动以及促进电网相关产业链快速增长方面,智能电网调度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电网当前已是世界电网的发展趋势,而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政府、装备和服务供应商、科研机构等多个方面。其中,标准化是支撑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手段,标准化可以有效规范智能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及设备制造,促进技术的产业化和商业化,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投入。因此许多国家和相关利益集团都制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以进行标准之争,试图通过掌握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以保持市场领域的优势与领先地位。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进行智能电网调度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产业意义,推进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中国电网现代化的核心工作之一。

2、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先进性

2.1、有效实现了管理与控制兼容

相较于传统的电网调度技术来看,通过智能电网调度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供电控制和管理相兼容,也就是说能够在供电的同时对其所得数据和电网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并同时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就能够针对供电期间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而且,通过将二者相互兼容,能够通过电力系统智能报警和故障诊断等及时地发现其存在的故障问题,然后实施及时的修理和维护,这对于维护电网稳定以及供电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2.2、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共享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主要是通过将信息化设备与电网调度结合,也就是说,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将电网信息以及传送信息等全面转化为相应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能够有效地通过网络达到共享的目的,从而使得每个网点都能够看到这些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通过数据资源的共享,就能够针对每个电力网点实现全面的控制和管理,这对于提升我国供电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2.3、促进了电网调度管理直观化

在电网调度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可视性的发展是其主要趋势,通过这样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将电网调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加直观化。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发展中,可以通过将数据转化为二维或者三维的可视性图表,例如圆饼图、空间旋转图等等,通过这些直观性的图谱我们能够直接获得数据信息,并且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及时的分析,一旦出现错漏等,我们能够及时地进行修护。

2.4、有效实现无人管理模式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的发展能够全面推进电网调度过程中的自动化,能够通过数据的监测以及分析来全面控制和管理整个电力系统,这样能够推进无人管理模式的实现,从而能够节约人力,同时还能够提高管理及控制方面的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有效提升了电力管理方面的设备使用效率,从而降低了电能的损耗,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全面促进了电网调度运行的经济性和高效性。

2.5、降低了电网崩溃风险

现代生活已经不能够离开电力,一旦电网出现损坏或者受到干扰将会影响的人们的正常生活。那么,通过建立一个智能电网调度技术,能够有效地加强电网基础体系,通过有效的电网调度技术的支撑,能够提升电网对外来干扰的抵御能力,全面巩固和提升了电网的坚强性,即使在供电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影响,电网也能够做到快速的故障隔离,从而有效地进行自我恢复,这样就能够避免大面积的停电现象的出现,保障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智能电网运行的关键技术

3.1、通信系统

高速、实时、标准的通信系统是建立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有了这样的通信系统,智能电网的数据保护、取得以及控制才能实现,建设智能电网才能打下第一步基础。具备以上要求的通信系统才能及时发现故障早期的征兆,对其进行相应的措施,而对已经出现的故障做出及时的应对。

3.2、智能调度

现有的调度自动化存在很多问题,像信息纷繁复杂,控制过程安全系数低,缺乏集中控制的方法,事故决策困难,等等。智能调度是对现使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改良,它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提高控制过程安全性、提升系统集中控制力度、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技术基础。因此为了在广域信息的网络保护和紧急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协调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紧急控制和地区稳定控制系统等于一身的综合防御体系,实现调度的科学决策和电力系统的高效率管理,及时快速地对故障、事故的反应都需要对智能调度进行研究。

3.3、智能电网的信息管理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对于信息的管理包括收集和整理、分析、集成、可视化显示以及信息保护这5个方面,(1)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在这一方面,智能电网具备翔实的实时数据收集系统,分布式的处理服务,智能电子资源的动态共享,高速的大容量存取以及备用。(2)分析信息。智能电网会对经过收集、处理以及集成后的各项信息进行业务分析,为各方面提供最直接清晰的结果数据。(3)信息的集成。智能电网的信息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从产业链、电网信息和企业内部的信息进行。(4)信息的可视化显示。智能电网可以为不同的用户提供贴合需要的可视化显示,例如语音识别,触摸屏,三维动画等。e信息保护。对于各用户的信息,智能电网能够也必须做到保护其信息不外泄和保障用户的经济利益。

3.4、能源的分布式接入

建设具有智能判断和自愈、自适应功能的多样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网络系统,对各用户、各地点用电信息实施实时监控和收集,用可靠和经济的配电和送电方式将电运送到用户的终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利用率,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所在。

像小水电、风力发电和燃料电池等分布式的电源并入中压或低压配电网上工作,可以对传统的配电系统进行全面的改变,使用新保护方案、新的电压控制方法和设备的系统能更加完美地满足双向潮流的需求。在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和效率外也为其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

总之,随着我国电网的高速建设和电网体系改革不断取得成果,我国电网建设企业也在这股热潮下迅速地将智能电网的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智能电网必将成为我国电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S1:64-69.

[2]王正风,高涛.智能电网调度运行面临的关键技术研究[a].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年安徽省智能电网技术论坛论文集[C].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