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治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7:33

粮食安全治理篇1

一、工作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为依据,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标本兼治,依法治理,促进安全生产,为粮食流通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总体目标: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治理纠正违规违章行为,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解决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全市粮食流通经济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工作内容

各县(区)、局直属单位要对以下行为行进严格治理:

1、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的;

2、重要生产场所、重要部位的日常监管、安全警示标志、防范措施不到位的;

3、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操作证而上岗的,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的;

4.安全生产工艺系统、技术装备、监控设施、作业环境、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安全生产相关设备的安装、使用、检测、维护、改造、报废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

5.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安全生产事故救援不及时、也不及时上报的;

6.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7.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不健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演练不及时,以及自救装备配备不足、使用培训不够的;

8.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的;

9.粮食储藏保管工作和粮食加工作业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

10、储粮化学药品的采购、保管、使用、销毁制度不建全、不完善、不合理的。

三、进度安排

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要贯穿全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始终,与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检查和同步总结,并结合安全生产规律特点,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

(一)制定方案,动员部署(5月底前)

各县(区)要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当地的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抓好动员部署工作,此项工作于5月底前完成。

(二)督促检查,全面推进(6月至10月)

各县(区)、局直属单位要按照前述10项治理工作内容,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各县(区)要加强对相关企业单位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对行动过程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情况。市局将分期、分批对各县(区)、局直属单位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时间另行通知。

(三)深化治理,巩固成果(11至12月)。

各县(区)、局直属单位要在对前述10项治理工作内容认真检查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治理,严肃处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安全防范各项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为了做到切实治理,巩固成果,推广经验,促进安全生产,各县(区)要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行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市局也将根据各县(区)、局直属单位的检查情况,组织开展抽查,时间另行通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市粮食局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由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区)、局直属单位也要明确这次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的责任机构,按进度要求抓好各阶段工作。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既要突出粮食收购期间、粮食加工作业期间、粮食出入库期间、粮食保管施药期间、粮食仓储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期间、雨季汛期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治理,也要注意日常检查,做到不留死角,全面深入开展治理行动。

(三)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是安全专项整治的深化,是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继续。通过安全生产治理行动,既要治隐患,除隐患,更要着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落实各项治本之策,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企业安全基础保障水平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四)深入发动,群防群治。各县(区)、局直属单位要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从业人员参与治理行动,紧紧依靠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广大职工,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组织职工全面细致地查找各种事故隐患,积极参加隐患治理;

(五)及时总结,按时上报

各县(区)、局直属单位要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对取得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今后安全生产。

各县(区)、局直属单位安全生产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报告于2009年11月20日前报市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内容:

粮食安全治理篇2

按照国务院《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统一部署,结合粮食行业的特点和质量工作实际,国家粮食局决定,从现在起到今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粮食(含食用植物油,下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职责,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单位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质量工作的整体水平。重点环节,是指粮食购销、储存和政策性粮食供应环节;重点单位,是指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承储企业、托市收购企业、军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企业、粮食批发市场以及纳入社会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各种所有制的粮食经营企业。二、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一)粮食收购环节质量安全整治一是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制度,确保粮食经营者具备必要的收购条件。对已经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要按规定进行定期审核。二是检查粮食购销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安全标准和相关政策的情况,检查托市收购企业执行质价政策的情况,严厉查处压级压价、克斤扣两等坑害农民的行为。三是从现在开始,对所有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要以省为单位,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全面实行粮食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加强粮食的入库出库检验,建立健全粮食质量档案,规范粮食经营的出证出票、索证索票制度。(二)粮食储存环节质量安全整治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20*年全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国粮检〔20*〕153号)、《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中央储备粮质量抽查工作的通知》(国粮检〔20*〕149号)和《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地方储备粮质量抽查工作的通知》(国粮检〔20*〕193号)要求,纳入库存检查范围的企业对所有库存粮食的自查率要达到100%,省级粮食部门组织的复查要达到10%以上。在全国粮食库存检查中,要切实加强库存粮食质量检查,特别是对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的质量检查,对中央储备粮质量抽检率达到储存库点的25%,地方储备粮质量抽检率达到库存总量的15%。要周密部署,合理布点,科学取样,准确检验,严格按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规定做出客观评价。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查清责任,立即整改。要加强对储粮药剂残留和真菌毒素污染的监测。规范储粮药剂使用,建立储粮药剂使用备案制度。加强对高水分粮食的收储和运输管理,及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三)政策性供应粮食质量安全整治要把军供粮、水库移民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政策性用粮的质量检查作为本次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重点,军供粮更是重中之重。对所有政策性供应粮食的原料采购、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销售全过程进行全面检查和抽查,逐个环节查找安全隐患和监管漏洞。严格实行政策性粮食的供应准入制度,实行添加剂使用备案制度和原料及产品的强制检验制度,加强质量安全专项抽查,发现问题就地整改。对军供站(点)供应的粮油食品,都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下柜,严禁出售。到今年底,政策性供应粮食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四)粮食出库销售环节质量安全整治加快建立、完善粮食经营、转化用粮企业经营台账和质量档案制度,各级粮食部门和单位要对企业建立经营台账和质量档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到今年底,纳入粮食统计范围的粮食经营企业建立经营台账和质量档案比例要达到100%。强化粮食销售出库的质量检验,对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在出库前必须经过省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出库检验出证率达到100%。加强粮食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建设。大中城市成品粮批发市场要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加强成品粮进货监管,确保城市粮食消费安全可靠。要深入开展“放心粮油”活动,促进粮食企业增强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生产、加工和销售质量卫生安全的粮油产品,进一步推动“放心粮油”产品进社区、进农村、进批发市场,让广大消费者购买和食用安全放心的粮油。三、工作要求和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本次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由国家粮食局统一领导,各省(区、市)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专门机构和人员具体抓。要将专项整治的任务和责任逐级落实到市、县粮食局和粮食企业。要尽快落实专项整治的人力、资金和技术装备,确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开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由领导同志带队,深入一线加强督察。对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好的地区要进行表扬,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地区要通报批评。对粮食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依纪依法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在专项整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要严肃查处。(二)依法办事,协同配合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履行粮食质量监管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要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要密切与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有关部门沟通交流,加强信息通报,建立合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要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群策群力,积极做好整治工作。(三)完善制度,标本兼治建立粮食安全整治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能够涵盖粮食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制度,包括粮食质量追溯制度,不合格粮油产品召回制度,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抽查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报告制度,粮食质量信息制度,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以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规范和促进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快相关信息化建设,抓紧制修订急需的粮食产品及检测技术国家标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要高度重视原粮卫生状况调查工作,为粮食卫生监管奠定基础。按照《国家粮食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全国原粮卫生状况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国粮发〔20*〕124号)要求,切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具体做到科学取样,准确检验,及时报告,按规定程序和使用调查结果数据。对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的粮食,要及时报请当地政府批准就地封存,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限定用作工业用途。到今年底,全面掌握全国所有省份主要产粮县的原粮卫生情况,对收购环节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品种的卫生状况作出整体评价,确保从源头上把住原粮卫生安全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卫生安全。(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宣传工作,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各地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发现的好典型及时上报国家粮食局和当地政府,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揭露和曝光。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公布举报电话,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加强对监管对象履行质量义务的宣传,在全国粮食行业形成讲质量、抓质量、保质量的良好氛围。专项整治期间(9月~12月),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在每月25日之前,将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国家粮食局,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粮食安全治理篇3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流通工作,对全国粮食系统对口工作给予了全力支持,陈全国书记、白玛赤林主席专门给这次会议发来了贺信,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宫蒲光同志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些年来,自治区粮食部门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做好粮食流通各项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全区粮食安全、促进了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国家粮食局党组对粮食行业对口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局党组全体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粮食系统对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工作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央强调,工作的主题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粮食工作是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系统开展对口,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对粮食流通工作的对口支援,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粮食流通工作跨越式发展贡献全行业的力量。

第一,做好全国粮食系统对口工作,是落实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工作重大部署的政治责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口工作,2010年1月召开的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做好工作,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生存发展,事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环境,绝不容忽视,绝不能松懈。大力实施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相结合的方针,动员和组织全国各地的力量支援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对口支援既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全国各级粮食部门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关于对口工作的精神和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对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做好全国粮食系统对口工作,是促进粮食流通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行业使命。目前,粮食流通工作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没有跨越式发展,粮食流通工作就不可能跟上全国粮食行业的发展步伐;没有科学发展,粮食流通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就难以持久。同时,粮食安全是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也是全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开展对口支援,有利于加强东中部地区与在发展粮食产业、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交流合作,有利于将先进发达地区的资金优势和管理经验送到去,促使独特的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粮食经济优势,加快实现粮食流通工作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粮食流通工作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全国粮食流通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全面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做好全国粮食系统对口工作,是推动粮食流通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些年来,粮食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得到改善,粮食事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种原因,目前粮食流通工作仍面临很大困难和挑战。区内粮食产需仍有缺口,粮食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平衡的矛盾较为突出,宏观调控的难度较大;粮食储备体系还不够完善,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比较脆弱;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水平比较落后,现有乡镇粮库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久失修,仓储条件简陋落后,粮食收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户储粮的设施和方式也亟需改进和提升;粮食质检机构不健全,全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粮油质检体系,质检设备老化,粮情监测手段落后,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粮食流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通过开展对口支援,有利于促进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粮食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粮食经济增长点,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和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粮食流通工作跨越式发展。

第四,做好全国粮食系统对口工作,是弘扬粮食行业优良传统的重要体现。“天下粮食一盘棋、天下粮食一家亲”。团结互助、相互支援、相互促进是粮食部门的优良传统。举全系统之力,集全行业之智,推进粮食流通工作跨越式发展,是全国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重要共识和共同心愿。通过开展对口支援,各省(区、市)粮食部门全力支持粮食流通工作发展,齐心协力把粮食流通工作搞上去,加快提升粮食产业发展水平,使广大的粮食企业和粮食职工和我们并肩奋进,使各族人民吃上优质、营养、健康、安全的粮油,这就是全国粮食系统弘扬粮食行业互助精神、发扬粮食行业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也就是全国粮食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工作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

粮食安全治理篇4

____年六五普法上半年工作总结半年以来,县粮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创建工作目标的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结合粮食流通行业发展的实际,在粮食系统广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我局高度重视普法和法治县创建工作,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及时调整充实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并指定市场科负责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同时,要求下属单位指定分管领导和专门人员分工负责,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领导和分管人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二、深化普法教育,增强干部职工法律意识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我县粮食安全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粮食流通行业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局机关全体人员及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负责人、全县粮食部门粮食经营企业负责人进一步学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国家粮食流通法律法规,促进粮食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加强粮食宏观调控,并促使全县粮食经营企业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共同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障全县粮食安全。组织粮食企业切实加强对《宪法》、《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会计法》等与企业相关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大力推进粮食企业学法用法活动,深入开展和粮食流通行业依法治理,进一步促进粮食流通法制化进程,逐步在粮食流通行业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三、宣传粮食法规,营造依法管粮良好氛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颁布施行,对于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和保障粮食安全,保证粮食流通改革顺利进行,保障和监督粮食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都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粮食流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共印发粮油品质知识宣传资料500份,张贴《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宣传图片10张、宣传标语20条,悬挂宣传横幅10幅,通过一系列的宣传,进一步普及群众的粮油食品安全科学知识,提倡健康消费、安全消费,推进“放心粮油进农村”。同时,教育引导广大粮食企业、粮食经营者树立“依法经营、质量为本”的理念,增强全市粮食行业守法经营的法律意识,形成自觉学法、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依法监督检查,全面加强粮食市场监管为全面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面向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复议、统计监督检查等职能,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我局的执法机构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全县粮食市场监督检查,把粮食批发企业、储备粮承储单位、军供点、骨干粮店等确定为粮油品质监管重点部位,全年共开展粮油质量检查11次,检查原粮8000余吨,有效地遏止有害有毒粮油商品流入我县粮食市场。继续做好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

粮食统计在粮食宏观调控、粮食流通管理和行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五、注重队伍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粮食流通执法监督不仅涉及粮食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等多部行政法律法规,执法人员既要有较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检查方法和技巧。为此,我局把培养一支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业务精、秉公执法的监管队伍作为当前行政执法工作的重点,建立系统全面持续的执法人员培训机制,适时更新执法人员的知识,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使粮食流通监管工作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粮食安全治理篇5

一、开展的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市粮食局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了对区县和科室的年度目标考核,调整充实了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组,由局长陈景强任组长,副局长杜亚非、毛世平、纪检组长吴雪松任副组长,仓储科、监督科、购销科、调控科、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仓储科,负责食品安全的日常工作。各区县粮食局也健全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到相关人员和粮食企业,做到机构、人员、责任三落实,确保了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顺利开展

(二)开展“粮食仓储质量管理年”,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制度建设。

为抓好原粮收购、入库、储存、销售、出库的质量卫生工作,建立健全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我市开展了“粮食仓储质量管理年”活动。该活动以“建一流设施、创一流管理”为目标,以“推行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为主题,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粮食出入库制度、粮食轮换制度、粮食质量管理制度、粮情检查报告制度、熏蒸药品管理制度等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全面落实储备粮管理的行政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粮食仓储设施,规范库区管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粮食仓储质量管理年”活动,实现管理行为规范化、业务操作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管理制度科学化,全面提升粮食质量管理水平,对粮食收购环节、粮食储存环节、政策性供应粮食、粮食出库销售等重点环节的粮食质量加强监管,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原粮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积极构建粮油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以粮油食品安全为重点,全面提高粮油质量监管和标准化水平。按照国家粮食质量工作总体要求,统筹规划,整合我市现有检验检测资源,建立市、区(县)和企业三级粮油质检机构,以市粮油检验站(部级区域性粮油检验机构)为中心,恢复、完善区(县)粮油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和区(县)中心粮库检验室,形成覆盖全市的粮油质检体系和分工明确、配合协调,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工作运行机制。不断加强检验队伍建设,落实办公场所和基本经费,添置检测设备,在政策上,资金上,业务上大力扶持质检机构建设,构建起完整的粮油质量检测体系。

(四)开展好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

1月25日,市粮食局牵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粮油产品监督检验站等单位参加,分两组检查春季前粮油食品整治工作。对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储存企业、粮油超市以及粮油批发市场的粮油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状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了粮食加工企业、粮食储存企业和用粮单位有无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加工的原粮和产品是否符合质量和卫生要求;购进和出售的粮油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有无质量检测报告等。通过联合大检查,维护我市粮油产品市场健康发展,确保我市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平稳有序。在大、小春收购期间,我局还开展了粮食收购质量专项检查,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关,杜绝不合格粮食流入消费渠道。

市粮食局和市粮油产品质量检验站积极配合其它部门对粮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检查和抽检工作。春节前参与了市工商局牵头组织的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在国庆、中秋节前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节前食品安全检查。市粮油产品监督检验站积极配合工作,主动为当地工商、质监、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分担抽查样品的检测任务,并派出精干质检人员参加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我局还将在今年12月份牵头组织粮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五)积极开展粮油食品安全宣传,提升全民粮油食品安全知识。

加大粮油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了“迎奥运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诚信行”、“粮食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等活动,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以横幅、展板、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和实物比较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粮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粮食经营者须知”、“大米、小麦面、食用植物油质量感官鉴别常识”等粮油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增强了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形成一个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食品监督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监督大环境。

(六)加强粮油质量监管工作和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等工作。

加强粮油质量日常监管工作。全年抽查食用油、面粉、大米、挂面、杂粮检测的样品个数分别是40个、10个、210、20、30个。加强对在省级储备粮、市级储备粮、区(县)级储备粮的质量监管工作,定期对省、市、区(县)级储备粮进行品质抽样检查,做到心中有数。在大、小春粮食产新期间全市及时开展了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工作和原粮卫生抽查工作。共抽取了9个小麦样品、6个高芥酸油菜样品、25个稻谷样品、10个高粱样品和14个玉米样品进行检测,并上报省粮油监测中心全部供检样品,圆满完成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抽查工作。

二、明年工作打算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

粮油食品是广大群众天天都要食用的必需生活品,涉及家家户户,做好粮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认为粮油食品不会出什么大事,要充分认识到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把粮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真抓紧、抓好、抓实、抓细。

(二)依法办事,协同配合。

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四川省<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认真履行粮食质量监管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按规定移送司法机关。要围绕食品安全工作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

积极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食品安全整治行动,在食安委的统一组织下,密切与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沟通交流,加强信息通报,建立合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建立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工作机制,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群策群力,积极做好整治工作。

(三)完善制度,标本兼治。

积极研究建立确保粮食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和完善能够涵盖粮食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管制度,包括粮食质量追溯制度,不合格粮油产品召回制度,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测抽查制度,粮食质量安全报告制度,粮食质量信息制度,粮食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以制度的建设和实施,规范和促进粮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快相关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四)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加强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将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发现的好典型及时上报当地政府和食安委,对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揭露和曝光。积极推荐我市粮油食品行业的优质品牌和优质产品,使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粮油。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广泛发动和正确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加强对监管对象履行质量义务的宣传,在全行业形成讲质量、抓质量、保质量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监控,确保安全。

粮食安全治理篇6

一、扎实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关键之年,做好今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市粮食局和县委、县政府、县普法办的要求,结合粮食部门实际,按照《县粮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要求,落实普法宣传内容、资料、实施方式,推动“六五”普法扎实开展。同时指导引导各粮食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县粮食行业形成浓厚普法氛围。

二、深化宪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教育和目标要求

1.深入学习宪法,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宪法意识、爱国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做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紧紧围绕当前粮食政策和法规宣传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学习粮食流通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其配套法规,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权益。制定学习和培训计划,今年将安排组织机关公务员学习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和廉政准则等相关法律和党纪条规的宣传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与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企业干部员工要注重学习宣传《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粮食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粮食流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进一步提高粮食行业干部职工法律素质。

2.围绕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开展服务“三农”知识宣传。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增强企业依法经营自觉性,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3.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宣传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结合《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七周年,“10.16”世界粮食日、“12.4”法制宣传日组织开展粮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集中宣传粮食流通法律法规和粮食政策,打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

4.县粮食局将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认真开展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等经营活动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储备粮、政策性粮食和自营粮食的监管,维护粮农利益和粮食流通秩序,推动粮食流通管理法治化。同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领导机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流程,加强行政执法资格认证和证件动态管理,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的水平。

三、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

1、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调整充实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要落实人员,落实设施,落实经费。

粮食安全治理篇7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粮食流通工作的中心任务,组织动员全市粮食行业干部职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粮食行业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为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主要目标。适应全市粮食流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适应粮食行业干部职工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全市粮食行业干部职工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各级粮食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治理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在全行业形成遵法守纪、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

二、主要任务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粮食行政管理者、粮食经营者和粮食消费者的宪法意识,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要进一步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努力提高广大粮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培育民主法制意识、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2、深入学习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的重要法律依据。“五五”普法,要以学习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和办法为重点。通过进一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3、深入学习宣传与粮食行政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重点学习《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公务员法》等,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粮的能力。

4、深入学习宣传与粮食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法律。重点学习《民法》、《农业法》、《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合同法》、《担保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劳动法》、《仲裁法》等,为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提供法律保障。

5、深入学习宣传本省粮食规章制度和办法。重点学习《安徽省省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安徽省粮食收购资格管理办法》、《安徽省突发粮食事件应急办法》、《安徽省陈化粮处理实施细则》、《安徽省粮食统计制度》、《安徽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施细则(试行)》、《安徽省粮食质量监管实施细则》、《安徽省粮食行政复议实施办法》,使粮食流通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的轨道。

6、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粮食行业依法治理工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政府公布的行政执法主体、行政执法依据行使行政执法职权。依法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责,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以及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的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维护流通秩序,推进粮食流通管理法治化进程。

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建立粮食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推行粮食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粮食行政复议制度。

开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组织表彰粮食流通行业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依法发挥粮食行业协会及中介组织的自律作用,树立粮食流通行业新形象。

三、对象和要求

重点是加强对各级粮食部门领导干部、公务员、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对广大种粮农民和消费者的的法制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依法管粮、放心消费的良好氛围。

1、加强粮食行政管理机关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法律知识年度考试考核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制度,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粮食行政管理机关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公务员要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观念,提高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的能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坚持和完善公务员年度法制培训和考试制度。加强廉政法制教育,促进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的建设。

3、加强粮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履行的义务。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树立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和培训。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加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

4、加强种粮农民和消费者法制宣传。宣传国家粮食政策和法规。向种粮农民宣传粮食收购政策,保护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告知农民和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依法维权的能力。

四、工作方法和措施

1、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粮食行业要兼顾全面,突出重点,坚持条块结合,联合互动。既要认真落实粮食行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也要完成当地普法机关部署的法制宣传教育任务,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取得实效。

2、抓好典型,分类指导。粮食行业要注意培养典型,发挥各类典型的示范作用。根据不同典型,探索和总结粮食行业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确定目标,分类指导,使粮食行业法制宣传教育更加切合实际。

3、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粮食行业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开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图片展览、法制讲座等。要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做好粮食政策法规的宣传工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省、市、县局粮食网站等网络资源,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要广泛开展“一学三讲”(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真正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并切实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4、学用结合,普治并举。要根据需要组织职工学法,运用法律知识去推动法制实践,再根据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去深入学法,使学法和用法、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工作步骤和安排

粮食行业“五五”普法规划从20__年开始实施,到20__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__年制定“五五”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部署工作。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五五”普法实施方案。各县区局制定的“五五”普法规划及实施方案,要报市粮食局备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__年下半年至20__年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每年制定工作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认真组织实施。20__年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3、检查验收阶段:20__年各县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市粮食局将在20__年第一季度组织总结验收,并进行评比表彰。

六、组织领导和保障

粮食安全治理篇8

关键词:粮食安全;国际政治视角;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3)05-0011-05

一、引言

粮食既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也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目前,学术界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粮食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研究。吕新业认为粮食安全应立足国内生产,提高国家粮食自给率确保粮食安全,[1]43-46林毅夫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粮食生产的激励,[2]139-144赵德余等人通过分析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指出政府支持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58-64第二,粮食需求与消费方面的研究。黄季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城市化的推进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所导致的市民饮食偏好变化,决定着食物需求结构的变化。[4]95-100洪民荣根据恩格尔定律分析中国粮食消费问题,运用回归模型估算中国粮食需求的价格弹性是24%,收入弹性是-13%。[5]35-38第三,国内外粮食市场与贸易方面的研究。柯柄生提出粮食的收购、销售被行政区划束缚,粮食流通过程中环节琐碎,经营集中,导致效率较低;[6]12-16周其仁认为政府应兼顾贯彻粮食政策与获取市场利润;[7]79-84黄季展开对粮食价格“双轨制”的讨论,指出粮食定购价格会对农户的供粮行为产生影响;[8]2-6周毅等人按照资源禀赋原理,提出了“粮食生产―粮食贸易”的以粮换粮模式。[9]38第四,粮食安全的基准与测评方法方面的研究。阿马蒂亚・森以1943年孟加拉为例,着眼“权利方法”分析决定粮食安全的因素,指出饥荒问题的关键难题在于获取机会的不均;[10]65-70林毅夫以中国的“三年饥荒”为例,指出农民与间的关系由重复博弈到单一博弈的转化,严重影响了粮食的产量;[11]2-3朱泽以粮食产量波动系数、自给率、储备水平、人均占有量这四项指标构建了粮食安全系数;[12]26-34刘晓梅根据以上四项指标,依据权重求出安全系数的加权平均数,得出我国粮食安全系数为0.7。[13]16-41第五,通过经验借鉴对我国粮食安全方面的研究。岸根卓郎在研究中指出,日本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设立了“粮食综合生产与流通基地”;[14]8-11聂振邦研究了阿根廷实施的粮食企业国有化与运输系统民营化战略。[15]4-6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基于国家战略,笔者认为粮食安全的“社会影响大于经济影响,政治影响大于社会影响”。[16]86首先,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粮食是人类存活所必需的最基本、最重要且无可替代的物品,一旦粮食短缺,很容易出现饥荒,甚至威胁到人类生存。其次,粮食安全是社会安宁的稳定器。长期以来,“小农模式”在我国广大农村根深蒂固,农民习惯集生产、消费于一身的自给自足生产模式。至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仅比农村人口多1.27%,经济相对脆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件,农民是农村稳定的基本元素,粮食是稳定农民的关键因子。一旦缺粮,大量购粮于市则会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从而加剧社会动荡。再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其立足点是实现基本自给,即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日趋增强,世界粮食市场也只能作为调剂余缺的窗口。最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之基础。粮食安全得到保障,百姓衣食无忧,依赖粮食生存及其他与粮食相关的产业部门才能持续有序、健康稳定地发展。

因此,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国际关系中的国家粮食安全考察

粮食安全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跨国界外部特征。根据英吉・考尔(ingeKaul)等的界定,[17]20其受益空间突破了国家、区域等地理界线,不仅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发展中国家;其受益对象是全人类,具有非排他性和普世性,因为任何国家的任何人要获得生存都必须从中获益;受益时间不仅有功于现实生活着的人,而且也有益于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一)粮食是国际交往中的基础性战略资源

粮食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公共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国际舞台上,一些西方国家提出了“粮食阴谋论”,即“哪国控制了全球大多数粮食,该国就控制了人类的大多数”,[18]34妄图通过控制全球粮食资源,以控制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从而获取世界霸权,主宰人类。其具体做法就是一国政府运用粮食或者粮食生产要素,通过采取贸易、援助或者禁运等行政干预手段,实现对某个设定对象国政府顺应粮食来源国政府公开或不公开的意图行事的外交行为,实质上是开展“粮食外交”。[19]50-52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充分把握好了粮食的基础性战略资源特征,因时制宜地服务于其对内统治和对外交往。简言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1948年至1953年,尝试探索阶段。二战的人为因素和战后初期的自然灾害导致欧洲农业走向了崩溃边缘,美国向欧洲部分国家进行粮食出口,带有人道主义性质的救助色彩。这既有利于处理国内剩余粮食,赢得农场主的政治支持,还可以伺机抢占那些接受援助的国家的市场,为以后经贸、政治往来等打下基础。第二,1954年至1968年,全面推进阶段。这一时期,美苏争霸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为削弱敌对阵营的力量,获得更多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美国把粮食外交的重心转向亚非等发展中国家。这一时期,美国国会制定了法案《农产品贸易和开发援助法》,并在白宫办公厅设立和平粮食办公室。第三,1969年至今,继续推进、不断完善阶段。这期间,美国的对外粮食政策无一不以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为中心,无一不服务于国家对内统治、对外交往,具有极强的粮食政治性。

(二)各国粮食安全战略对国际关系构建及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

第一,一些国家主动抛出粮食橄榄枝,扩充自己阵营,孤立敌对势力,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

以中苏为例。中苏之间的粮食外交,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对新中国的农业援助。究其原因,中国是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当时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还为数不多,苏联为扩大阵营,联合中国对抗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渗透、思想钳制与物资禁运,基于国际形势的需要向中国抛出橄榄枝。苏联对中国的这种农业援助,增加了中国的粮食产量,民生得到保障,帮助中国成功应对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打压与吸纳,中国屹立于社会主义阵营,对国际关系格局及国际主体之间的力量均衡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1960年间,苏联与中国相继开展各项农业科技合作,表现为:中苏互派留学生,两国的专家互相交流访问,共享农业信息情报,共同致力于改良品种、农耕机具等。此外,中苏双方还共同筹建了科学技术委员会,中苏农科院之间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关于共同进行和苏联帮助中国进行重大科学技术研究的协定》(简称122项协定)。中苏两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双方输出、双向对流的互助合作,[20]38中国收获了提高国家粮食生产能力的经验与技术。

第二,一些国家为国家利益采取援助以拉拢、禁运以孤立等手段,对国际格局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

以中美粮食外交为例,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对中国国民政府的粮食外交,是救济与援质的。美国对当时的国民政府采取包括粮食援助在内的各种援助,是为了帮助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内战,企图扼杀中国革命和阻碍共产主义潮流,以牟取更多的国家利益。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的粮食政策则以禁运为主,原因有二:一是妄图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从物质上进行压制,使中国“改弦易帜”;二是企图通过发动朝鲜战争,以朝鲜为后方基地和跳板对中国实施威胁和侵略。在我国的三年饥荒中,美国又妄图以粮食运送作为条件,诱导和压迫中国在上做出让步……以上种种事件,无不体现出粮食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间接影响着国际关系格局的构建。

第三,对“第三世界”与联合国“常委”格局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影响。

以中非粮食外交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对外交往中除了把握好“有利”外,也向来注重“有礼”、“有节”。自新中国成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前,虽然中国国内困难重重,但是中国始终毫不吝啬对力量更加薄弱的非洲兄弟国家予以援助。对非洲的援助,除了铁路、经济投资外,更重要的是农业援助和粮食救济,以不求回报的姿态援助非洲国家,不但“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极大地帮助非洲人民减少了饥饿侵袭,帮助非洲国家稳定了政局。中国的援助,特别是包含粮食救济在内的农业援助,深受非洲国家和人民的感激,无形地拉近了中非之间的友谊。“第三世界”的概念提出后,中非关系更加密切。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恢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非洲兄弟国家的投票与支持。中国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事务的起草、决策、执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全球一体化视阈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路径探究

(一)“全球视野”――呼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全球公共产品,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所讲的,行为主体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力求避免“搭便车”现象和“囚徒困境”博弈的出现,[21]187呼吁各国都朝着同一目标采取行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当今的世界,正由全球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表现为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程度加深,相互依赖程度也日益强化。国家粮食安全是世界粮食安全的组成部分,各国在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上都不能独善其身。

基于此,作为国土面积世界前三的中国,必须呼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视野”的角度将全球粮食问题看成“一盘棋”,积极倡导世界各国既要立足本国农业发展,增加粮食产量,也要加强国际粮食安全的合作力度。如通过开展区域、双边或多边合作,进一步协调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设定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粮食进出口补贴的种类与数量等。

(二)“利益格局”――倡导建立公正的全球粮食贸易新秩序

当今世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粮食贸易博弈中,发达国家凭借其自身经济优势往往掌握主导权,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劣势,全球粮食贸易规则掌控在发达国家手中,失去了原有的公平公正性。在粮食等全球基础性公共产品总量充足的前提下,要想经济脆弱且敏感的弱国都能有所保障,需要形成一套受大多数国家认可接受的原则、规则或决策程序等国际机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以2007年、2008年为例,2008年世界粮食总产量为16.6亿吨,较上年度增加了8900万吨。[22]11而与此同时,世界人口增速放缓,人口总数增幅不大,但出现了世界粮价从2005年初到2008年初,全球玉米涨价131%、小麦上涨177%、大米上涨62%等大幅上涨的局面。[23]27究其原因,这主要是全球不公正的粮食贸易体系所致:第一,世界石油价格只涨不跌,发达国家积极制定生物能源战略,引发粮食价格上涨,供求状况发生变化。第二,在粮食贸易自由化体系下,发达国家自身所具备的独特优势,例如农业技术发达等,逐步掌控了粮食的定价权;而与此同时,迫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粮食自由贸易的主张,使得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市场的管理和干预力度减少,无法通过行政干预来扭转不利局面。第三,西方金融机构对粮食的投机炒作、哄抬粮价,增加了粮食供求紧张局面。

吃饭问题是一国安身立命之本。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应积极向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粮食计划署及G20等国际组织提议,大力倡导各国参与签署全球粮食安全备忘录,构建粮食安全紧密协作机制,密切关注粮食供求的品种结构、价格波动、往来贸易等国际市场状况,对国际市场上出现的农产品投机倒把等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以实际行动来重新建立公正的粮食贸易新体系,构建全球粮食贸易新秩序。

(三)“南北对话”――与发达国家开展合作以实现粮食安全共赢

目前,经联合国确认并明文公布的发达国家全球共有44个,而世界市场经济的大部分资源正是被这占全球国家总数五分之一的发达国家所掌控。近年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表明,世界粮食资源的生产、流通逐步由发展中国家转向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操控比率超过60%,美国粮食出口量巅峰时竟多达全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究其原因,第一,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大力扶持,使其在农业技术和农业布局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粮食产量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第二,发达国家国土普遍宽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且人口基数小,本国粮食往往供过于求,而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印度,人口基数庞大,粮食需求量极大。

我国立足于发展自身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应全方位、多角度与发达国家开展粮食安全的合作,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首先,要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与发达国家开展有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的各种合作;同时,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制度,借发达国家坚韧之石,以攻克我国粮食安全之虞;此外,要学会与“狼”共舞,在国际粮食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中国不仅要自如应对各种博弈,更要学会独善其身,力争获得国家粮食安全系数的最优化而非最大化。

(四)“南南合作”――加大对第三世界国家农业投资,以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一旦出现世界粮食危机,首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国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国民经济敏感、百姓购买能力脆弱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之一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的粮食自给率能达90%,但是如果第三世界其他国家遭受冲击,也必然会让中国的发展缺乏稳定的国际环境。

对第三世界国家而言,粮食安全就是其最大的政治安全,解决好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才具备发展经济的基础和条件,政治上才能赢得主动权,政权才能稳定。联合第三世界国家,共同促进粮食安全,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我国应该对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非洲实施农业援助,采取中国投资,共同研发等方式,以增强双方、多方的国家粮食安全。此外,应有选择性地加大对非农业长期投资力度而非短期的无偿性援助,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产能,同时也可增强中国的国家粮食安全。

总之,国家粮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任重道远。国家粮食安全全球一盘棋,各国国内保障是根本,国际流通是补充,坚定主抓是根本,只有合理调剂、补充,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参考文献:

[1]吕新业.我国粮食安全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

[2]林毅夫.9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问题与展望[J].管理世界,1994(3).

[3]赵德余,顾海英.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地区差异及其存在的合理性[J].中国农村经济,2004(8).

[4]黄季,胡瑞法,方向东.农业科研投资的总量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3).

[5]洪民荣.农业的经营风险与政府的风险控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1).

[6]柯柄生.农业生产中的价格问题[J].北京物价,1994(6).

[7]周其仁.中国农村政策两题[J].改革,1995(1).

[8]黄季,李宁辉,陈春来.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是挑战还是机遇[J].农业经济问题,1999(8).

[9]周毅,卢峰.区域利益分割阻碍产品结构调整[J].经济研究参考,1996(5).

[10]阿马蒂亚・森著.超越危机的资本主义[J].杨思远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6).

[11]林毅夫.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市场[J].农业经济问题,2000(7).

[12]朱泽.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我国农业政策的应对[J].战略与管理,1998(1).

[13]刘晓梅.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与粮食进口规模[J].宏观经济研究,2004(9).

[14]岸根卓郎,何鉴.世界粮食需求规律[J].世界农业,1991(7).

[15]聂振邦.发展农业和粮食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中国粮食经济,2003(12).

[16]王国敏,周庆元.增强我国粮食安全的综合保障能力对策[J].经济纵横,2013(4).

[17]英吉・考尔等编.全球化之道――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与管理[m].张春波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18]威廉・恩道尔.粮食危机:运用粮食武器获取世界霸权[m].赵刚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9]刘宇,查道炯.粮食外交的中国认知(1979―2009)[J].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0(2).

[20]宋超,惠富平.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初探[J].中国农史,2006(4).

[21]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粮食安全治理篇9

粮食库存质量可靠、数量真实、储存安全。粮食储存实现“一符、四无”比倒达到100%,推广应用“双低”、各级地方储备粮油储存实现“一符、四无、”,“三专、四落实”比例达到100%。机械通风、低温、规范化等现代科学储粮技术,科学储粮比例达到95%以上。

二、加强粮油仓储规范化管理

要继续认真贯彻执行《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省粮食购销企业仓储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认真总结以前年度开展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的经验和教训,实现粮食仓储基础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推进粮食仓储规范管理向纵深发展。高起点、高标准,争创全省十佳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企业。

三、推动储粮科技创新

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继续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缓释熏蒸、微机测温等项储粮技术,积极探索科学储粮新方法,研究粮食信息化技术,提升粮油仓储技术科技含量。

四、认真做好粮油仓储单位备案及管理工作

要按照《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的要求,切实加强了粮油仓储备案管理,进一步做好粮油仓储单位备案的受理、审核、登记工作,做到应备尽备。

五、加强粮油质量监管

一是以宣传《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以粮食科技活动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粮食经营企业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法》,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舆论氛围。二是加强粮油质量体系建设,提升粮食质检能力,建立健全粮油出入库检验制度,规范粮油质量档案。三是开展粮食质量调查和产新粮油品质测报工作。四是认真开展食品安全整治,确保粮油食品安全。

六、加强对储备粮油的管理

严格执行各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储备粮油的管理,把储备粮油“一符、四无、三专、四落实”的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七、加强储粮化学药剂管理

严格执行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制度,开展储粮化学药剂管理专项检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规范管理账薄和施药作业要求,严禁违规违章作业。

粮食安全治理篇10

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平安建设,实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兰平安【2009】2号文件精神,结合粮食系统实际,特制订*市粮食局2009年平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按照“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以维护基层稳定、提高基层治安防控能力为主要目标,以落实目标责任制为保障,规范平安创建基础工作,把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创新平安创建参与机制,提升平安创建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为确保成功创建“平安*”,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三、工作措施

(一)健全完善“订单粮食”工作机制,确保粮食供求平衡。积极宣传今年订单粮食政策,落实签订市内外订单粮食计划,保证粮源供应。

(二)强化市场监测机制,确保粮油鲜肉市场平稳有序。根据市场布局情况,建立市场监测点,保证信息畅通,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三)强化粮油储备管理,确保储备粮油安全。根据市政府要求落实储备粮油规模,完善粮油管理责任制,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在有条件的仓库配备微机管理、积极探索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等科学保粮技术,保证储备粮油环保安全。

(四)建立制度,加强食品市场监管。督促从事流通领域食品的企业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如购销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督促相关单位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控职责,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检查组,对全市大超市和食品市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单位联系,采取措施进行整治。

(五)完善粮食安全应急措施,确保应急供应。从粮食购、销、调、存、加五个方面,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完善,确保应急措施更具操作性。

(六)加强领导,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按照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加强排查调处和接待,积极化解商贸、粮食企业改制遗留的矛盾和问题,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做到每月、每季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全系统安全无事故,基本保证全系统的生产生活环境稳定。

(七)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系统和谐稳定。根据机构职能调整,及时调整和接收下属党支部。组织党员积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增强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活动,丰富干部职工的生活,尽一切可能保持全系统职工队伍的稳定。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确保平安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局成立以局长洪在龙同志任组长,徐华庆为副组长的平安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各下属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将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齐抓共管。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本单位在基层平安建设中的职责任务,结合各自特点,齐抓共管,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平安创建活动。

(三)强化指导,严格考核。

把平安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综合考核工作内容,局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各下属单位的检查指导和帮助,及时发现和改进存在的问题,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