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十篇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十篇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7:34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1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活动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为保证我局创先争优和以“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根据县上的安排部署,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县粮食局党总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县粮食局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和《**县粮食局开展以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为推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开展创建活动,推动作风转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主题作风建设活动,集中解决机关作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整顿作风、严肃纪律、治庸问责,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转变。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坚持总支中心组学习、机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粮食企业的改革发展相统一,在深化学习中提高认识,围绕机关作风建设,落实整改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分别确定调研专题,深入基层储粮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指导企业的购销经营,协调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为主要内容,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采取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等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政务公开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对工作中存在的理论学习不深,勤于思考不够,研究分析不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查找整改,通过整改,机关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

(二)积累经验,抓好企业改革的后续工作

一是完成了部分摊点的处置。按照企业破产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资产处置,先后对平川粮站、单家庄收购点、张湾收购点等进行了公开拍卖。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帐务处理和资产过户手续。

二是积极处理改制遗留问题。由于粮食企业改制改革延续时间长,遗留问题较多,特别是今年以来,来信来访比较频繁,针对相关具体问题,我们在积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严格依据政策进行答复和处理。止目前,已解决件5件(次),正在协调解决的2件。

(三)围绕商贸活县,搞活粮食流通

一是发挥主渠道作用,狠抓市场粮食的购销。今年,我们继续把强化粮食购销作为企业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把收购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将收购任务与职工工资收入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各购销企业主动加强与粮食经纪人的合作,签订委托收购合同,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方式,主动到农户家门口进行预约收购,为农户提供装卸、检斤等服务,受到农户欢迎。通过多种灵活的收购方式,充分发挥了粮食企业基础设施好、资金流量大的优势,有效地掌握了粮源,增强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市场竞争能力。止目前,收购各类粮食1211吨。粮食销售中,立足于本县雪晶公司和金玉酒精公司等地方工业企业,采取随行就市、有利就销的方式,共销售粮食5428吨。

二是全面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及收储任务。我县新华庄粮库整体移交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兰州分公司管理后,按照《**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要求,将存放于新华庄粮库的150万公斤县级储备粮小麦调整到**县县城粮食仓库存储,并将储存地点的调整与粮食轮换一并进行,将原有储备粮就地抛售后,重新收购储备。通过积极努力,止3月底,全面完成了县级储备粮的移库及轮换任务。

三是完成了1万吨跨省移库粮玉米后期调运工作任务。去年9月份,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吉林中央储备粮白城直属库协调粮食调运的相关事宜,详细制定了《**县粮食局2009年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接卸应急预案》、《**县粮食局2009年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调运方案》。及时组织运力,联系东北铁路部门申报车皮计划,并组织装车发运,妥善做好到站粮食的转运、储存,保证了粮食的迅速入库,止12月底,入库粮食8800吨,占入库总任务的88%。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抓好调运工作,止2月底,全面完成调运任务。

四是完成了5000吨跨省移库小麦的指标争取和调运工作。结合新华庄粮库划转移交工作,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同中储粮兰州分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通过多方努力,我们争取到5000吨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指标。从4月中旬开始,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强化工作措施,从河南开展粮食调运工作,截止5月底,全面完成调运任务。

五是全力做好粮食出库调运工作。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要求,我县代存的2009年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玉米10000吨,经拍卖后全部出库。从4月21日起开始出库调运工作,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出库调运工作任务。

(四)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做好依法行政

一是广泛学习宣传粮食流通法规。结合2010年粮食科技周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之际,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甘肃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粮食市场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印了宣传彩页,并在城区县府街设立宣传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并向过往市民宣传粮食食品安全标准、农家储粮质量要求、如何选购健康主食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条。组织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全县粮食行业从业人员计50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粮食流通法规的知晓率,增强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二是严格坚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督促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定期上报粮食经营数量及统计报表,并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开展抽查、检查,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继续开展了固定农户粮情调查工作,建立了粮食收支存台帐,及时申拨下发了农户调查费用。

三是认真开展市场监管。按照《条例》要求,加强了对粮食收购资格证件的管理,其中年审8本,新办理1本,变更2本。积极配合工商、物价等部门加强了粮食购销市场的监管。

(五)注重安全生产,不断提高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班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企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并组织开展“除隐患、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了各种不安全隐患。4月8日至10日,根据张掖市粮食局《转发省粮食局关于认真开展2010年春季粮油普查工作的通知》(张市粮业[2010]29号)精神,我局组织业务、财务等职能科室的人员组成普查组,对全县4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存的跨省移库国家临时储备粮、县级储备粮和各类商品周转粮逐点、逐仓、逐垛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同时结合开展的粮食库存检查,对各企业进行了帐务核查、实物丈量。经检查鉴定,16700吨仓容量完全符合“一符四无”粮仓标准,占总仓容量的100%。

三是规范操作,确保储粮安全。我县储存的10000吨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是从去年底由东北吉林调入的,分别储存在4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21个仓房里。在入仓前,各企业就按照《中储粮兰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日常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所有的仓房铺设了保粮膜,及时布设粮情检测系统。粮食入仓后,及时平整粮面,并铺设粮面踏板,做到了横平竖直。同时每个仓房及时完成了帐、卡、簿、图的填制和悬挂工作,并统一制牌悬挂在粮库门内,一目了然。日常管理中,坚持了粮情检查制度,做到了保管员每周检查一次粮温、湿度,绘制一次三温曲线图,每天记录《工作日志》;粮库领导每季度查一次仓,仓储主管人员每月查一次仓,并由检查人签字;风(雨、雪)天气及时检查门窗、排水、渗漏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承储单位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仓储日常管理实施细则》,规范操作,尽职尽责,确保了储粮安全。

四是扎实做好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国家新颁布了《粮食仓储管理办法》,国家粮食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管理的若干意见》,同时又制定了仓储管理方面新的有关规定办法,为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召开由企业负责人、统计、财务、仓储人员参加的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深入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要求,统一修改制定了粮食仓储管理方面的制度88项,并制作装订了《**县国有粮食企业仓储管理制度汇编》一书下发企业。各企业从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着手,结合实际,修改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经市粮食局按照《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评标准》规定的指标进行考评,4户企业均达到良好以上等次。:

(六)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按照年初政府重点工作的目标要求,我局积极做好粮油批发市场建设和国有粮食企业仓库建设项目,止目前,仓库扩建工程已完成了前期图纸测绘、地质勘察及部分资金的筹集,预计**月中旬即可开工建设。粮油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已开展了建设选址及前期规划论证,召开了区域内搬迁住户意见征询会议。目前,正在争取项目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关经费紧张。粮食局机关现有15名退休人员、9名遗属和6名精简下放人员。不含正常办公经费,我局每年要自筹资金解决15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统筹金、医疗保险统筹金及新增资部分和遗属及精简下放人员的生活费共计40万元,虽然近两年来,县财政陆续解决了一部分,但负担仍然很重。

(二)粮源短缺,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县内的商品粮源十分有限,企业改制以后,基础设施破旧,维修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加之新华庄粮库的划转移交,县内粮食经营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现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2

一、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作风建设活动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精心安排部署。为保证我局创先争优和以“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根据县上的安排部署,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临泽县粮食局党总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临泽县粮食局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制度》和《临泽县粮食局开展以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为推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开展创建活动,推动作风转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和“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主题作风建设活动,集中解决机关作风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整顿作风、严肃纪律、治庸问责,进一步推动机关作风转变。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为目标,坚持总支中心组学习、机关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粮食企业的改革发展相统一,在深化学习中提高认识,围绕机关作风建设,落实整改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分别确定调研专题,深入基层储粮单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指导企业的购销经营,协调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推动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党支部、争当“五带头”优秀党员为主要内容,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采取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等措施,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政务公开制度、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各项制度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对工作中存在的理论学习不深,勤于思考不够,研究分析不透,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查找整改,通过整改,机关作风有了明显的改进。

(二)积累经验,抓好企业改革的后续工作

一是完成了部分摊点的处置。按照企业破产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资产处置,先后对平川粮站、单家庄收购点、张湾收购点等进行了公开拍卖。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帐务处理和资产过户手续。

二是积极处理改制遗留问题。由于粮食企业改制改革延续时间长,遗留问题较多,特别是今年以来,来信来访比较频繁,针对相关具体问题,我们在积极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调查了解,严格依据政策进行答复和处理。止目前,已解决件5件(次),正在协调解决的2件。

(三)围绕商贸活县,搞活粮食流通

一是发挥主渠道作用,狠抓市场粮食的购销。今年,我们继续把强化粮食购销作为企业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把收购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每个职工,将收购任务与职工工资收入挂钩,从而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各购销企业主动加强与粮食经纪人的合作,签订委托收购合同,与其结成利益共同体;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方式,主动到农户家门口进行预约收购,为农户提供装卸、检斤等服务,受到农户欢迎。通过多种灵活的收购方式,充分发挥了粮食企业基础设施好、资金流量大的优势,有效地掌握了粮源,增强了国有粮食企业的收购市场竞争能力。止目前,收购各类粮食1211吨。粮食销售中,立足于本县雪晶公司和金玉酒精公司等地方工业企业,采取随行就市、有利就销的方式,共销售粮食5428吨。

二是全面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及收储任务。我县新华庄粮库整体移交中国储备粮总公司兰州分公司管理后,按照《临泽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要求,将存放于新华庄粮库的150万公斤县级储备粮小麦调整到临泽县县城粮食仓库存储,并将储存地点的调整与粮食轮换一并进行,将原有储备粮就地抛售后,重新收购储备。通过积极努力,止3月底,全面完成了县级储备粮的移库及轮换任务。

三是完成了1万吨跨省移库粮玉米后期调运工作任务。去年9月份,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前往吉林中央储备粮白城直属库协调粮食调运的相关事宜,详细制定了《临泽县粮食局2009年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接卸应急预案》、《临泽县粮食局2009年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调运方案》。及时组织运力,联系东北铁路部门申报车皮计划,并组织装车发运,妥善做好到站粮食的转运、储存,保证了粮食的迅速入库,止12月底,入库粮食8800吨,占入库总任务的88%。今年以来,我们继续抓好调运工作,止2月底,全面完成调运任务。

四是完成了5000吨跨省移库小麦的指标争取和调运工作。结合新华庄粮库划转移交工作,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同中储粮兰州分公司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通过多方努力,我们争取到5000吨国家临时存储小麦指标。从4月中旬开始,我们积极组织人员,强化工作措施,从河南开展粮食调运工作,截止5月底,全面完成调运任务。

五是全力做好粮食出库调运工作。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要求,我县代存的2009年第三批国家临时存储粮食跨省移库玉米10000吨,经拍卖后全部出库。从4月21日起开始出库调运工作,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出库调运工作任务。

(四)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做好依法行政

一是广泛学习宣传粮食流通法规。结合2010年粮食科技周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六周年之际,认真组织学习《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甘肃省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粮食市场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印了宣传彩页,并在城区县府街设立宣传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并向过往市民宣传粮食食品安全标准、农家储粮质量要求、如何选购健康主食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3条。组织粮食系统干部职工、全县粮食行业从业人员计50人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活动的开展,切实提高了粮食流通法规的知晓率,增强了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二是严格坚持粮食流通统计制度。督促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定期上报粮食经营数量及统计报表,并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开展抽查、检查,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继续开展了固定农户粮情调查工作,建立了粮食收支存台帐,及时申拨下发了农户调查费用。

三是认真开展市场监管。按照《条例》要求,加强了对粮食收购资格证件的管理,其中年审8本,新办理1本,变更2本。积极配合工商、物价等部门加强了粮食购销市场的监管。

(五)注重安全生产,不断提高仓储规范化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班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各企业负责人具体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二是定期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安排部署,并组织开展“除隐患、保安全”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消除了各种不安全隐患。4月8日至10日,根据张掖市粮食局《转发省粮食局关于认真开展2010年春季粮油普查工作的通知》(张市粮业[2010]29号)精神,我局组织业务、财务等职能科室的人员组成普查组,对全县4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存的跨省移库国家临时储备粮、县级储备粮和各类商品周转粮逐点、逐仓、逐垛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同时结合开展的粮食库存检查,对各企业进行了帐务核查、实物丈量。经检查鉴定,16700吨仓容量完全符合“一符四无”粮仓标准,占总仓容量的100%。

三是规范操作,确保储粮安全。我县储存的10000吨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是从去年底由东北吉林调入的,分别储存在4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21个仓房里。在入仓前,各企业就按照《中储粮兰州分公司中央储备粮日常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所有的仓房铺设了保粮膜,及时布设粮情检测系统。粮食入仓后,及时平整粮面,并铺设粮面踏板,做到了横平竖直。同时每个仓房及时完成了帐、卡、簿、图的填制和悬挂工作,并统一制牌悬挂在粮库门内,一目了然。日常管理中,坚持了粮情检查制度,做到了保管员每周检查一次粮温、湿度,绘制一次三温曲线图,每天记录《工作日志》;粮库领导每季度查一次仓,仓储主管人员每月查一次仓,并由检查人签字;风(雨、雪)天气及时检查门窗、排水、渗漏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各承储单位严格执行《中央储备粮仓储日常管理实施细则》,规范操作,尽职尽责,确保了储粮安全。

四是扎实做好仓储规范化管理工作。今年以来,国家新颁布了《粮食仓储管理办法》,国家粮食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库存管理的若干意见》,同时又制定了仓储管理方面新的有关规定办法,为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我们及时召开由企业负责人、统计、财务、仓储人员参加的会议,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严格按照深入开展粮食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要求,统一修改制定了粮食仓储管理方面的制度88项,并制作装订了《临泽县国有粮食企业仓储管理制度汇编》一书下发企业。各企业从严格执行储粮技术规范、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应对突发事件着手,结合实际,修改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制定了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及演练制度,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相关制度。经市粮食局按照《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考评标准》规定的指标进行考评,4户企业均达到良好以上等次。

(六)积极做好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

按照年初政府重点工作的目标要求,我局积极做好粮油批发市场建设和国有粮食企业仓库建设项目,止目前,仓库扩建工程已完成了前期图纸测绘、地质勘察及部分资金的筹集,预计7月中旬即可开工建设。粮油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已开展了建设选址及前期规划论证,召开了区域内搬迁住户意见征询会议。目前,正在争取项目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关经费紧张。粮食局机关现有15名退休人员、9名遗属和6名精简下放人员。不含正常办公经费,我局每年要自筹资金解决15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统筹金、医疗保险统筹金及新增资部分和遗属及精简下放人员的生活费共计40万元,虽然近两年来,县财政陆续解决了一部分,但负担仍然很重。

(二)粮源短缺,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县内的商品粮源十分有限,企业改制以后,基础设施破旧,维修资金短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加之新华庄粮库的划转移交,县内粮食经营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现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三)项目建设难度大。自新华庄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之后,我们在项目建设上主要以争取一些零星补助资金为主,缺乏大的项目支撑,并且随着体制机制转变,零星补助资金的争取难度也越来越大。

(四)企业改革中相关遗留问题的解决还不够彻底。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及近几年的企业改革不够彻底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上访问题较多,处理难度较大。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学习教育。按照要求,继续深入开展整风肃纪治庸问责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优化活动载体,创新活动方法,努力增强学习教育活动的整体效果。

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要在学习、宣传《条例》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落实到对收购资格的审核、对无照经营私商粮贩的查处、对全社会粮食的监管、对粮食的调控和安全上来,真正履行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维护好秋粮收购市场秩序,在秋粮收购前对取得收购许可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许可证复检,对不符合要求的粮食经营企业和个人予以取缔。

三、搞好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按照年初工作目标,全力以赴,凝心聚力,充分利用资源、信息等各方面优势,继续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确保完成任务。

四、认真抓好粮食流通。加强对粮食企业的指导,认真开展粮食销售,多了解市场,掌握市场粮价的趋势,及时指导企业,有利就销,多利快销。同时,做好新年度粮食收购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调查了解掌握粮食生产形势,品种产量,分析粮食市场走势,抓好粮食收购,最大地限度地掌握粮源。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3

这次会议是省局党组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具体安排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表彰奖励在20*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省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历史包袱沉重、现实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起色。特别是年初确定的八项重点工作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也是满意的。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省粮食工作会议上,儒林常务副省长、庆才副省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这里我就不再重复了。下面,我想就今年全省粮食部门一些重要任务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集中力量搞好市场粮经营

20*年秋粮上市以来,多渠道竞争激烈,收购价格高,农民惜售心理严重,市场粮收购资金筹措困难,导致收购进度缓慢。截止20*年*月*日,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新粮86.5亿斤,同比减少115.7亿斤。其中保护价粮58.4亿斤,同比减少91.2亿斤;市场粮28.1亿斤,同比减少24.5亿斤。

面对严峻的收购形势,省局于1月5日召开了全省粮食收购工作座谈会,统一思想,研究对策,要求各地要正确分析市场价格走势,正确估价社会多渠道收购市场粮能力,正确对待政府制定的保护价,坚持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和经营对策,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1月7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粮食收购和安全保粮工作的紧急通知》,就粮食收购与安全保粮做出部署。1月30日我国南方个别省份发生禽流感疫情后,省局又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市场粮经营工作的紧急通知》,再次强调正确分析市场形势,科学制定营销策略。

最近,禽流感疫情又有发展,我省个别地方已出现疑似禽流感疫情,加上国家对粮食出口采取限制措施等,正在对玉米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南方销区市场玉米价格和大连、秦皇岛等港口玉米平仓价格每吨均比年初回落近百元。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情况,及时搜集市场信息,随时掌握市场动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搞好粮食经营。

这里我想着重指出的是,省政府制定的保护价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农民惜售说明农民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增强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市场粮是讲效益的,农发行对收购市场粮所需资金,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是完全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粮食部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经营市场粮必须按照“购得进、销得出、有效益”和自负盈亏、谁亏损谁负责的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销定购,以效定价,能顺出去、有利润就收,不能做赔本买卖,决不允许盲目抬价收购粮食,无法顺价销售,而发生新的亏损。要千方百计筹措市场粮收购资金,尽可能多掌握一些粮源。要进一步强化对农民的优质服务,组织专业人员深入村屯农户,宣传粮食收购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克服惜售心理,在市场粮价较高时,尽快卖掉粮食。同时进行粮情普查,指导农民采取倒堆坐栈、分层选棒等措施,加强庭院管理,让农民好粮卖好价,增加农民收入,防止农民手中粮食发生霉变,出现坏粮。要通过强化各项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赢得农民的信任。

二、千方百计促销泻库

20*年,由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全省粮食销售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今年,销售粮食采取新老分开,新粮新办法,老粮老办法。从20*年1月1日起,对新收购的保护价粮和市场粮,要边购边销,见利就走,决不能出现新的经营性亏损。

借鉴安徽、辽宁等省老粮处理办法,积极消化处理库存老粮。对20*年12月末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库存中的定购及保护价老粮(不含陈化粮)进行锁定,由省里下达销售计划,分批处理。初步考虑全年处理100-150亿斤老粮,具体计划视市场和库存情况,分季度下达。对这部分粮食,采取省里统一组织竞价的方式进行。为鼓励企业多销售老粮,解决销售费用不足问题,对竞价销售的老粮,省里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一次性给予必要的费用补贴。处理老库存发生的价差,由省局会同省财政厅、省农发行审核确认后先行挂帐,挂帐利息由省统一用粮食风险基金支付,挂帐价差由省里逐年消化。要根据国家给我省下达的陈化粮处理计划,严格按照《*省陈化粮处理实施办法》处理陈化粮。

三、从严管理粮食库存

我省粮食库存到底实不实,究竟亏多少,是国家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乃至社会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全省各级粮食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讲政治,保持清醒头脑,不能当“糊涂官”。否则一旦出了问题,对上对下都不好交代。

为摸清全省粮食库存情况,去年我们开展了粮食库存核实工作,通过企业自查,县(市、区)复查,省、市州联合抽查和国家重点抽查,基本摸清了全省粮食库存情况。从核实结果看,去年3月底,全省统计帐面粮食库存783.14亿斤,清查实际数7*.08亿斤,帐实差10.2%,扣除销售未走帐、水分扣量未做支出处理、春借秋还未还救灾粮后,亏库38.96亿斤,占当时统计帐面数的5%。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实际亏库还要大于这个数。造成亏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上讲,主要是一些地方基础工作差,库存管理混乱,有的保管超耗损失浪费严重;有的让水让杂收购,低价销粮,销售长期不走帐;有的随意赊销借销粮食,挤占挪用销粮款;甚至有严重违法违纪问题。事实上所谓的亏库掩盖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

为把问题查清,加强粮食库存管理,今年要集中做好两件事。一是重点解剖。省政府已决定组织省监察厅、审计厅、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等有关部门会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集中解剖一个县(市、区),查清亏库情况、查明亏库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严肃追究责任,提出整改措施。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方案,经省政府讨论通过后立即着手实施。各市州、县(市、区)也要解剖几个重点库,对解剖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从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二是强化管理。根据全省核实粮食库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省局将广泛征求意见,研究制定《*省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管理办法》,采取更严格、更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粮食库存管理水平。首先,要把好“入口关”,加强粮食收购环节管理。认真执行粮食收购政策,严格按国家规定标准验质、验水,执行水分杂质扣量办法,绝不允许让水让杂收购。要规范收购程序,严密手续制度。入库进度和收购资金结算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农发行全程监管,严禁收购“人情粮”和虚购粮食套取农发行收购资金。其次,要把好“出口关”,加强粮食销售出库管理。粮食销售要实行统一管理,各县(市、区)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分阶段研究制定统一的最低销售指导价格,组织企业进行销售。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必须经主管局长批准,签订后报局调控、财会科和当地农发行备案,方可出库。粮食销售出库、销售货款回笼要主动接受农发行监管。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关于执行粮油质量标准有关问题的规定》,实行水分、杂质增扣价。陈化粮出库必须凭省里有关文件和出库手续,严格按货位号组织出库,严禁以好充陈。对销售出库的粮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统计、会计帐务处理。第三,要把好“库内关”,加强粮食库存实物管理。企业对出入库的粮食,要完善手续。粮食出入库时,粮库主任和保管员必须签字,并及时与当地农发行取得联系,接受农发行现场监督;企业统计帐、会计帐、保管帐要健全,帐帐、帐实要一致;要按季对企业库存的粮食进行实物盘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及时处理粮食损失损耗,对粮食收购、储存、销售、运输各环节发生的损失损耗,包括水分自然减量,要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待核准后,及时处理,核减库存,计入当期盈亏;对人为造成超耗亏库的,按《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上面我讲的这些,都是对库存管理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这些最起码的要求,有些单位也没有做到,所以才出现那么多问题。即使库存管理办法出台了,还有个执行问题,关键在于一个“严”字。今后,要把粮食库存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从严要求,严格管理,严肃纪律,严加惩处。

四、继续抓好减亏增盈

20*年,全省共发生亏损12.1亿元,比上年减亏4.4亿元,减亏幅度26.7%,超额完成减亏计划1.1亿元,应该说这个成绩不小。但是粮食亏损数额仍然很大,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毛利收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工资性支出、保管费和商品损耗等项支出没有实现省局年初下达的控制指标,并有所突破。三是有的市、县仍继续缴纳土地租金,土地使用税、使用费支出也有较大幅度提高。

20*年全省粮食减亏增盈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特别是不确定因素很多,工作难度相当大,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狠抓减亏。减亏增盈目标确定为:要把政策性亏损降到最低限度,不发生新的经营性亏损。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要在加大市场粮经营力度、强化销售管理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三项管理。一是加强资金管理。严禁多头开户和坐支挪用,杜绝资金体外循环;严格销货款管理,必须先款后货;对收回的销货款要及时还贷,超期贷款及时办理展期;要组织精干力量,清理回收各种欠款。二是加强费用管理。要制定全年费用开支计划,将费用指标逐项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和人头;要坚决辞退临时工,杜绝一方面正式工放假发放生活费,一方面又雇用临时工增加工资性支出的问题;要勤俭节约,修旧利废,充分利用现有储粮器材,减少保管费支出;对企业积压的储粮资材,由县局在辖区内进行调剂使用或按市价出售;对企业所需大宗储粮资材,由县局统一组织招标采购,不得擅自购买;要实行储粮包保责任制,严禁发生粮食超耗,发生超耗要追查责任;市县粮食主管部门要建立对企业非生产性开支大额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开支。三是加强资产管理。加大资产监管力度,不许借改革之机,低价变卖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不许违规处理资产、虚列费用,扩大财务挂帐;要清理核实往来资金、各项资产、企业欠付职工的各项费用,着手清产核资、清查财务帐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为下步粮改打好基础;省局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加快发展粮食工业

去年,省局党组提出启动和发展粮食工业,并作为八项重点工作之一。经过一年来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全省粮食工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系统内的粮食工业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发展的速度不快,经济效益不好,可以带动行业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多数企业的经营机制不活,长期困扰企业的资金和债务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个别地区对发展粮食工业在认识上还有差距,地区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

今年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局之年,各地要把发展粮食工业融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中,加快发展。一是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加快改制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要充分利用国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台的促进企业改制和人员分流的优惠政策,解决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要鼓励企业通过拍卖转让、收购重组、兼并破产、参股融合等多种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推行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为主的混合型所有制经济,尽快实现粮食工业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今年适当时候省局准备召开一次深化企业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经验,以推进全省粮食工业企业改革步伐。二是努力争取项目,扩大招商引资。要组织专门人员,积极争取一批能够发挥我们粮食企业优势、拉动粮食经济发展的农产品加工项目。为配合各地开展好这项工作,省局已建立了粮油工业项目库,在*政务网的*省粮食局网站设立了专栏,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筛选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供各地参考。上项目就要有资金,在目前情况下,招商引资是解决粮食工业企业项目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各地在这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攀高结贵,扩大招商,吸引外资,促进发展。三是抓好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要立足现有基础,以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快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势利导,按照省局去年提出的“先易后难,分类启动,抓大放小,逐步推进”的原则,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整合现有的存量资产,关停一批,扶持一批,做大做强一批,促进粮食工业产业的逐步升级。

要充分认识粮食产业化的重要性,从发展订单粮食入手,通过企业、基地加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粮食产业化步伐。

六、全面搞好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建设

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建设,是粮食部门实现现代化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特别是洪虎省长对这件事非常关心,省财政厅、省农发行等省直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金鹰公司做了大量工作。经过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年来的紧张工作,目前省、市、县粮食局机关及长春、*、松原地区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已经完成,效果都比较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基层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网络应用管理人员变动频繁,业务不熟;个别企业甚至还没有实行人员定岗;部分企业因帐户被冻结或其它原因未能及时结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网络建设进度;应用软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今年,全省粮食管理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要在继续抓好长春、*、松原三个地区网络应用完善基础上,依次完成四平、辽源、白城、通化、白山、延边等地区的网络建设任务,实现省、市、县粮食局和大型骨干粮库四级全省联网。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务必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起来,加大领导力度。一是切实抓好网络应用工作。市、县粮食局都要设立相应的网络应用组织管理机构或责成有关科、室,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省局有关业务处室和市县粮食部门既要抓好自身应用,也要加强对基层企业应用的督促检查指导;金鹰公司要及时对应用软件和网络系统进行完善创新,并与监理公司在搞好网络安装调试的同时,对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二是落实岗位人员,强化培训。各级粮食局和建网粮库都要配备1-2名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作为网络管理员。人员选好后,不要轻易变动,确保工作连续性。对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业务人员要及时调换。要进一步强化应用培训,对培训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凭证上岗,确保网络系统正常运转。三是加强网络日常应用管理。抓好粮食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维护和售后服务,建立健全各项应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确定专人,落实责任,加强粮食数据信息存储备份和数据库管理,确保网络畅通、安全可靠。四是省局有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好网络建设资金,基层企业要及时进行结算。对财政部门单独调度的用于网络建设的粮食风险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七、切实加大安全保粮工作力度

去年,虽然我们在安全保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失了几把火,有的损失比较大。根本原因在于责任制没落实、没看住。2月15日,*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全国上下广泛关注,血的教训又一次给我们敲了警钟。省政府已决定在全省开展“百日安全整治行动”,省局于2月16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粮库安全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从现在开始,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要认真汲取“2·15”特大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更加高度重视安全防火工作,进一步加大防范力度,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防火责任制落到实处。要立即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全方位的安全大检查,彻底消除不安全隐患。重点部位必须死看死守,确保防火安全,万无一失。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是安全防火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都必须切实负起责任。否则,不管什么原因出现火灾,一律从严追究各级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省局制定了以建设地下消防管网为主的全省消防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决心用三年时间使全省的储粮安全保障能力有一个质的提高。今年是规划实施的头一年,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规划项目的落实上。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落实起来很难,再难也要办。省局准备在适当时候召开一次消防设施建设动员会,进一步明确目标、责任和任务,并要经常组织有关人员下去进行督促检查,确保规划目标的完成。在加快消防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注意不断提高企业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这也是保证粮库防火安全标本兼治的重要措施。

安全保粮工作,最近矛盾比较突出。由于新粮入库进度慢,烘干机已晚开了一个多月,加之去年是暖冬,近期入库玉米水分普遍偏高,低温密闭大堆冷冻效果不好,给安全保粮带来很大压力。各级粮食部门必须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加强粮情检查,发现粮温升高、粮情不稳、有坏粮隐患时,要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要加快粮食烘晒,确保高水分粮食在三月末脱险,四月末基本完成烘晒任务。要认真做好常年安全保粮的各项工作,确保粮食安全渡夏、安全渡汛。

八、努力做好国储库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

国储库建设非常重要,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各批项目都能按照国家要求完成建设任务。1998年以来,国家先后对我省国储库建设投资29.98亿元,项目的建成和投产使用大大缓解了我省粮食仓容和烘干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但是在立项、招投标和施工管理等过程中也发生了个别人、个别单位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损失很大,影响很坏,我们必须认真汲取教训,决不能再出问题。

今年还将进行部分专项设施建设,去年招完标的项目也要开工建设。各级粮食部门和项目单位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国储库项目建设的领导和管理,确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对新上项目要充分进行论证,做到立项科学、准确;建设项目一律实行规范的招投标,不许暗箱操作,不许以不正当手段强拉项目;对在建工程要指派专人负责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对国拨建设资金要专户专帐、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对已投产使用的项目要加强设施维修保养,强化对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以便管理和使用好这些设施;对已交付使用但没装上粮的库房要尽最大努力把粮装上,避免造成设施闲置浪费。

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储设施落后,建设工作任重道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仓储设施建设不能只靠国家投资,要研究探索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全省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建设步伐。

九、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我们去年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20*年通过相应缩小保护价范围,适当减少保护价收购数量,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使我省向粮食购销市场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经过社会各方面艰苦细致的工作,东丰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竞聘上岗的职工积极性很高,下岗分流职工的利益得到了保护,社会基本稳定。通过试点,为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积累了经验。目前,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无论是粮食主管部门还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都强烈要求加快改革步伐。对此,省局完全赞成。

从全国粮改形势看,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已是大势所趋。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食收购市场已经放开,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靠垄断收购市场、靠政策性补贴维持企业生存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唯有改革才是根本出路。

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也势在必行。我省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多年来,我们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以较高的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虽然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但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顺价销售困难,造成库存严重积压、财务挂帐负担沉重。到20*年12月末,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财务挂帐高达352.6亿元。尽管巨额亏损挂帐主要是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造成的,国家也认帐,但却给我省财政增加了巨大压力,通过改革,卸掉历史包袱,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可以大大减轻我省财政负担。

从企业经营现状看,加快改革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现行粮食管理体制的影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靠政策、收购靠贷款、生存靠补贴,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不善、冗员过多等问题非常突出,长此下去,企业很难生存。如果进行改革,解决企业“三老”问题,对农民实行直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再承担保护农民的政府职能,而是面向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按照价值规律,本着讲效益的原则,随行就市收购农民余粮,企业对随行就市收购的粮食如何处理有了自,既可以通过经营实现毛利,也可以延长产业链条,用于发展养殖业和加工业,从而把企业搞活。

总之,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既是大势所趋,也是人心所向。这项改革早改晚改早晚都得改,晚改不如早改,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意见也是要加快改革步伐。现在的问题是,改革所需成本我省自己解决不了,需要向中央财政借款,如果中央同意借钱支持我们改革、就可以改,否则很难运作。

当前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抓好东丰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试点,重点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同时,总结试点经验,深入调查研究,拿出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实施方案。二是做好改革的各项基础性工作,诸如“三老”问题的清理,以便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在省里暂不出台改革方案的情况下,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量力而行,搞好企业内部改革。四是各级粮食部门要努力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国有粮食企业职工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试点范围。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之中,确保干部职工队伍的基本稳定。

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就总体而言,全省粮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是比较好的,行风建设也有很大进步。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权钱交易问题时有发生,经济案件频发高发态势还没有根本扭转,行风建设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群众对此还是有些意见。

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要求,根据省纪委四次全会的工作部署,扎扎实实抓好落实。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腐败分子毕竟是极少数,就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来说,还是教育问题。要教育我们的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和享乐关,把名利、地位、金钱看得淡一点,珍惜过去的付出,珍惜今天的岗位,珍惜平安幸福的家庭,好自为之。这也是对党、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一失足成千古恨”,刘国等一些腐败分子的下场,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对“热点”问题的监督、对权力运用的监督,权力行使到哪,监督就跟踪到哪,从决策开始到整个权力运行过程全程监督。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搞好政务公开和企务公开,增强透明度,能公开的都公开,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约束人。四是领导干部要廉洁从政。努力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中央和省委作出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必须认真执行,切实管住自己、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该得到的不一定都得到,不该得到的决不伸手。在这里我再次重申,从我做起、从局党组成员做起,从局机关干部做起,全省粮食部门各级干部一律不准在行使行政审批权过程中搞权钱交易,一律不准私自介入陈化粮处理、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资材购置等事宜,一律不准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一律不准借节假日和婚丧嫁娶等事宜敛财,一律不准默许或授意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打着自己的旗号,请大家加强监督。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岗双责”的要求,省局党组成员都要根据分工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违法违纪案件,要认真查处。要未雨绸缪,及早研究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拿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防止在改革中出现腐败问题。同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要求,进一步抓好行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着力解决好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各级粮食部门要按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全省粮食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任务非常明确,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一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紧密联系群众是党的一贯作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没有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粮食部门树立群众观念,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真正把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严格按照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随行就市经营市场粮,绝不做任何坑农害农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近些年,粮食企业困难较多,粮食职工收入不高、生活条件较差,下步深化改革绝大部分职工面临下岗分流。作为粮食主管部门,我们必须设身处地替职工着想,在研究减员分流政策时,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就高不就低,为职工多争点“口袋”。同时,要多想一些办法,多找一些门路,搞活经营,创造效益,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职工收入。要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干部职工对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和可能遇到的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二是要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全省粮食系统解放思想的核心是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意识,努力克服畏难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精神振作起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怎么样,至关重要。“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最欣赏这句话。

三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省、市、县各级粮食部门,对粮食改革、发展和稳定负有重大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其位就要谋其政,要本着对党、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地把工作干好。要按照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要求,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少说多做,不说也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勇于负责,敢于碰硬,善于攻坚克难。要经常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多帮助基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是要善于沟通协调,继续打好“和”牌。全省粮食工作是个整体,基层离不开省里,省里也离不开基层,这一客观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通力合作。只要大家多通气、常联系、勤商量,加强协调,搞好配合,什么事情都好办。同时,粮食工作涉及地方党委政府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好多事情有求于人,不处理好关系,不搞好协调,没有大家的配合和支持,许多工作就不好开展。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协调沟通。我到省粮食局工作后,提出打“和”牌,很多人都赞成。近两年来,粮食工作如果说有点起色的话,也是打“和”牌的结果。目前,我们粮食系统、有关部门、新老干部关系比较和谐,大家一定要珍惜。“和气生财”,团结出凝聚力、出生产力、出战斗力,也出干部。不团结往往两败俱伤,于公于私、于人于己都没好处。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 粮食主销区利益协调机制欧盟共同农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8)5-0016-04

我国现行的粮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来粮食产销利益失衡状况,为了对我国粮食产销利益政策措施进行全面地评价,我们有必要同国外较为成熟的利益协调政策模式进行比较。就目前而言,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在保护粮食生产者的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有效地促进欧盟粮食生产,保障欧盟整体的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回顾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的主要政策,并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加以比较,试图从中获得某些启示。

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的主要政策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偏向、工业偏向和市民偏向的政策,导致了粮食主体――农民(生产者)、粮食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失衡。为了提高粮食生产者的种粮积极性,我国在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来协调粮食产销利益。

1、粮食生产领域的扶持政策

(1)“三补一减”粮食政策。一是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到2007年全国总补贴资金达427亿元,是2004年3倍之多,其中粮食主产省补贴资金所占比重约为90%。二是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2008年宁夏河套灌区粮食主产区小麦、水稻首次纳入国家良种补贴范围,补贴金额在2007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50亿元,补贴全部用于主产区。三是对农民购买或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补贴。2007年我国农机补贴实现了“五个扩大”:实施范围扩大;补贴机具种类扩大;补贴试点范围扩大;县均投入规模扩大;单机补贴额度扩大。四是取消了农业税,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

(2)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人,促进粮食产业发展。从传统的单纯强调粮食产量转向从产业链角度推进粮食产业发展。一是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粮深加工,并在技改贴息、税收优惠、财政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在粮食产区发展畜牧业,促进粮食转化,从财政资金和政策性金融两方面给予扶持。二是推动产销区的协作。鼓励粮食主产区到粮食主销区建立粮食销售基地、发展粮食加工,也鼓励粮食主销区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兴建粮食仓储设施。目前,浙江、广东、福建等粮食主销区同黑龙江、吉林、江西、湖南等粮食主产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粮食流通领域的相关政策措施

(1)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保护价收购粮食政策最早于1997年开始使用,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覆盖面最广、效果最直接的一种政策措施。1998年6月6日,国务院第244号令,颁布了《粮食收购条例》,其中明确规定:收购粮食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国家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制度,以保证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出售粮食,能够补偿生产成本,并得到适当收益。保护价的原则由国务院确定,保护价的具体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报国务院备案。定购粮食的收购价格,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下列原则确定:①市场粮价高于保护价时,参照市场价格确定;②市场粮价低于保护价时,按照不低于保护价格确定。

然而,由于保护价收购政策自身的缺陷以及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粮食生产者并未从中得到太多实惠,卖粮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农民的粮食依旧是卖不上价钱。此外,保护价收购政策给主产区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包袱。由于主产区粮食种植面积大,政府每年不得不将大量的财政用于粮食收购,加上主产区本身经济不发达,财政收入有限,使得主产区政府难堪重负。

(2)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8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及有关配套文件,要求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有效地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消费者的利益,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2004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有关部门下发了《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范围的实施意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账处理意见》和《粮食收购资金贷款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为全面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模式

1、建立共同粮食基金,为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在1962年1月根据《罗马条约》的规定,设立了一个数额庞大的“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以下简称“农业基金”)。农业指导保证基金支出成为欧盟总预算的主要开支,一直占总预算的60%~75%,上世纪70年代这一比例曾高达90%。农业指导保证基金又有两部分组成。保证部分用于农产品市场管理,主要开支项目为:农产晶的出口补贴,农产品干预收购;指导部分用于农业结构改革,主要开支项目为:结构调整措施,地区发展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目前农业指导保证基金中,用于价格支持的保证部分约占90%~95%,而用于农业结构改革的指导部分仅占5%~10%。从欧盟农业指导保证基金的筹集和使用结果来看,实际上是欧盟成员国内工业发达,农业生产不足的国家(英国、德国、意大利)对基金的贡献大,耗用的基金少,成为农业基金的主要贡献国。相反,欧盟成员国中工业发达,农业生产过剩的国家(法国、荷兰、西班牙)对基金的贡献小,而对基金的耗用大,成为农业基金的主要享用国。为粮食安全,欧盟内缺粮成员国不得不付出额外的成本。

2、利用共同粮食基金协调粮食主产国与主消费国利益,保障粮食安全

欧盟通过建立共同粮食基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保障供给,确保欧盟整体粮食安全,共同粮食基金协调粮食主产国与主销国利益这一利益协调机制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产销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共同粮食基金的筹集与使用的非对称机理来实现粮食主产国与粮食主消费国的利益协调,使得粮食主消费国的利益向粮食主产国转移,粮食主消费国为“粮食安全”买单,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农产品价格,保障粮食的稳定供

给,实现欧盟整体的粮食自给率和粮食安全。

欧盟各成员国对农业基金的负担以及从农业基金中受益的情况是不同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资金共同负担,所有成员国按规定要承担财政责任。法国负担欧盟预算的17.5%,欧盟为法国的花费占总预算的17.7%,基本相抵。但法国是共同农业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得到欧盟农业补贴的1/4。在指导部分支出中,法国也受益较多。意大利在保证支出中所占份额最初几年不大,1966年后逐渐增加。荷兰的情况与意大利差不多。德国在保证支出中所占份额最初几年很少,1967年后趋于增加,但仍然不及法国和意大利,有些年甚至不如荷兰。可是,如果就对于共同体的财政负担来说,德国的负担却历来是最重的,德国承担了欧盟预算的29.2%,却只能从欧盟得到14.8%的回报。“英国人口多,贡献的增值税多;英国是传统的农产品进口国,贡献的进口差价税多,英国是主要贸易国,贡献的关税也多;但英国的农业比重小,自给率低,几乎没有剩余农产品需要干预收购和补贴出口,因此它从预算中分得的比重自然也很少。所以只要农产品干预收购和补贴出口的费用降不下来,英国和德国在共同体预算中付多得少的局面就将继续下去”。

从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看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的主要缺陷

1、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简评

在当今尽管欧盟整体粮食自给率已经实现完全自给并有余粮出口,但是在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粮食自给率是不同的,欧盟作为整体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但是各成员国之间的粮食安全状况不同,粮食安全和粮食供求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显著,具体表现为:欧盟内部粮食主产国的粮食能够充分自给,如法国,并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粮食主产国的国内粮食生产供给远远大于国内粮食需求,存在余粮;而作为粮食的主消费国,如德国,粮食自给率很低,国内粮食生产供给相对于国内粮食需求明显不足,存在粮食安全问题。在建立共同农业政策的基础上,欧盟通过建立共同粮食基金,通过共同农业政策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模式,利用粮食共同基金筹集与使用的非对称性机制使得粮食主消费国的部分利益向粮食主产国转移,保障粮食生产者的收入,促进粮食主产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粮食主销国通过向粮食主产国提供资金支持方式来保障粮食生产者和粮食主产国利益,保证欧盟内部粮食主产国为粮食主销国保障粮食生产,为自己的粮食安全“买单”,利用产销利益协调机制实现欧盟内部各成员国的粮食安全。

2、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的缺陷与不足

(1)粮食产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政策缺乏。目前我国粮食虽然总量上基本能够实现平衡,关键的问题是在区域上粮食生产与需求不平衡,由于各地在粮食生产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显著,因此粮食产销利益失衡将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长期保障问题构成潜在的威胁。粮食供求区域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北方粮食生产增长较快,中部地区相对稳定,东南部地区生产滞后于消费增长,全国粮食产销格局由过去的“南粮北调”转变为“北粮南运”。从全国来看,据国家粮食局调查,2003年全国跨省粮食流通数量接近2000亿斤规模。江苏省的苏北、安徽和东北三省等省份和地区的粮食生产量很大,能够实现充分的粮食自给,同时并有余粮,但是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江苏省的苏、锡、常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地区粮食生产量小余粮食需求量,供需缺口大。为此,要通过建立粮食产销区长期稳定的供销协作关系,促进国内粮食产销区域平衡。

这一总量供求平衡而区域间生产与需求不平衡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粮食流通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我国目前粮食流通中存在粮食主产区利益向粮食主销区转移的利益失衡情况,粮食主产区利益流失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而要改变这种不利于粮食安全的局面,就需要协调粮食产销区利益。然而,当前的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主要集中于保护农民利益,在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利益协调方面的政策措施缺乏。

(2)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前面已经指出,当前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最主要的政策措施是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和粮食直补政策,政策措施手段单一。而欧盟共同农业政策除了通过价格机制外,还通过市场机制、货币补偿机制、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和共同市场组织等来协调粮食产销利益。因此,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政策措施手段单一,进而造成政策措施效果也相对不明显。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我国构建粮食产销利益协调机制的启示

1、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模式对我国很有借鉴意义,目前我国粮食虽然总量上基本能够实现平衡,关键的问题是在区域上粮食生产与需求不平衡。而区域间生产与需求不平衡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粮食流通问题的解决,但是在我国目前粮食流通中存在粮食丰产区利益向粮食主销区转移的利益失衡情况,由于粮食产销区之间定购率、卖议价粮的比例差异以及政策实施的收效甚微,促使粮食主产区的利益向主销区流动。粮食主产区利益流失具有严重的危害性,而要改变这种不利于粮食安全的局面,就需要协调粮食产销区利益。所以正确分析和理解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模式,分析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产销利益协调机制模式的运行机制,对于解决我国粮食流通过程中存在的粮食主产区利益向粮食主销区转移的利益失衡问题,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欧盟粮食产销区利益平衡原理及补偿机制值得借鉴,但具体做法不能照搬。值得借鉴的理由是:①道理上说得通,粮食安全成本由缺粮成员国承担,由粮食消费者承担。②补偿机制可行,根据粮食的生产量或种植面积获取补偿。③实施政策理想,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前,当时的欧共体六国粮食自给率不足80%,实施10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自给率达120%,直到目前欧盟成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不能照搬的理由是:①补贴项目中价格补贴有违wto农业规则,特别是出口补贴引起各国强烈不满;②补贴额过大,约400亿欧元,占欧盟GDp的0.5%;③基金来源之一的增值税(vat),欧盟各成员国由消费者负担,但我国是生产者负担。

2、我国粮食产销利益平衡长效机制构建原理:财政转移支付

借鉴欧盟的经验,建议由国家层而改粮食风险基金为粮食安全基金。基金的来源:①农产品进口关税的全部或某个百分比;②纺织品出口税全部或某个百分比;③工业品进口税的某个百分比;④征地补偿费的某个百分比;⑤GDp或财政收入的某个百分比等。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5

(1)食品安全成为新要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日趋重视。安全食品的要求正在推动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的相应变革和发展,保证最大程度的食品卫生和产品安全已成为发达国家粮食加工行业优先考虑的任务。装备制造企业的新产品特别重视了食品卫生安全设计,采用新型卫生材料和新的卫生标准设计,大大降低了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微生物等有害杂质的污染。另外,发达国家的绝大多数粮食加工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原粮接收、自动抽样和检测、粮食成品自动包装堆放,以及散运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2)规模化成为新方向

我国粮食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过小,造成资源利用率低、耗能高、效益差,在与外资大型加工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加快我国粮食加工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进程是必然趋势,相应要求加工装备向大型化发展。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粮食加工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迅猛发展,通过整合资源,国际上出现了许多跨国集团企业,粮食加工产业化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对粮食加工设备也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3)创新成为新动力

发达国家的先进装备制造公司十分重视技术和装备的创新研发,具有健全的研发机构和完善的创新体系,建立有研发中心(包括进行基础研究和测试分析的中心实验室,既可以对机械设备材质进行工程、物理和化学测试分析,还可以对加工涉及到的粮食原料、在制品和产品进行系统的理化分析),拥有中试车间,装备齐全精良,为研发新产品及实现工程产业化创造条件。我国也相应地在强化公司研发团队力量,增加研发投入。

二、小麦加工装备业呈现的新技术新装备

为了适应小麦加工业的发展,按工艺流程需要,粮食加工装备应该进行清理、输送、磨粉、筛分、分级、配料、自动控制、包装计量等设备的改进,满足清洁、安全、大型化、自动化的要求。

(1)粮食产后清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我国在粮食收获时大型农机具的使用,使粮食收获后粮食杂质多(特别是小麦秸秆段,玉米芯碎块等),入仓粮食易发热、发霉,粮食浪费较严重,加工过程能耗高,清洁生产、卫生安全水平低等问题。因此,研究粮食收获机与粮食清理机集成匹配控制,通过集成创新、设计,研制适合我国农村的粮食高效清理设备,大幅提高我国粮食收获的清理水平,实现提高成品存储质量、减少粮食污染和霉变,提升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清洁生产的目的。其研究内容包括小麦联合收割机清粮装置的清理优化设计与配套装置的研究、不同小麦联合收割机清粮装置终端集成清理工艺方案设计研究和小麦联合收割机集成清理装置结构设计研发。

(2)原粮接收自动取样和检测系统的研究

针对我国粮食加工厂原粮接收仍采用人工取样的现状,应研发出原粮接收高效自动取样装置,实现样品的自动扦取和吸入检测室。应研发出在实验室使用的、适合于快速检测粮食样品中杂质的小型组合清理筛,通过集成近红外品质检测仪器,形成一套自动检测系统,实现对原粮样品杂质、容重、水分和基本品质指标的快速检测。

(3)大型高效粮食清理装备

满足粮食清理大型现代化要求,实现高效、节能、清洁安全的生产目标,采用现念,集成先进技术,对粮食加工的清理装备进行研制和开发。研制的主要设备包括:①大型高效清理振动筛的研制。针对目前粮食加工规模化发展及大处理量的要求,解决当前设备存在的产量低、稳定性差、振动疲劳断裂等问题,研制大型高效粮食清理振动筛。②大型高效分级去石机的研制。针对目前粮食加工除石工序的大处理量要求,解决当前设备存在的工作稳定性差以及疲劳断裂等问题。采用现代设计手段,研制适用于多种粮食物料需要的大型高效分级去石机。③大型擦打刷组合机的研制。针对目前粮食加工量不断增加的要求,安全、卫生及节能降耗在粮食加工中要求越来越高,解决当前存在的产量低、破碎率高,以及粮食损耗浪费、多道工序耗能等问题,研究组合擦打刷组合机的运动规律,实现占地面积小、工序少、卫生安全、节能的大型擦打刷组合机。

(4)动态粮食真空调质技术研究及装备

针对粮食加工过程中调质时间长、均匀性差、仓容占用多、微生物滋生繁衍难以控制等问题,研究在真空条件下小麦和玉米水分迁移的规律和真空调质机理,确定粮食真空调质的温度、真空度和时间等最佳技术参数;开发能满足日加工小麦300t~500t的新型真空调质装置和设备,设计相应的真空调质清理工艺,实现动态真空调质,使调质时间由传统的常温常压24小时缩短为2小时。

(5)大型高效高方平筛装备

针对粮食加工大型化要求,研制新型的8仓和10仓超大型高方平筛,替代国内普遍使用4仓和6仓式的中小型筛分设备,解决因单机处理量小而制约我国粮食加工大型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大型化高方平筛可能出现的疲劳强度破坏、轴承易损,以及装卸困难、串漏密封问题;研究不同物料分级的最优化物料运动和筛体振动参数;定量化实验研究筛理效率,获得最佳工作参数,达到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目的。

(6)面粉自动计量包装和码垛及散运系统

针对面粉计量包装及码垛工序使用人工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通过研发和集成国际最新技术,实现25kg袋装面粉的全自动快速计量、套袋、灌包、封口和输送过程。集成袋装面粉码垛机器人最新技术,应用于面粉厂码垛和发运系统,进行示范推广,实现人力节省、降低人工成本、改善劳动环境、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我国当前面粉散存、散发和散运技术与装备的薄弱问题,优化研究散存和发运技术工艺,研制出高效清洁安全的散装和散发装备。

三、研发绿色环保粮食加工装备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局党组精心统筹部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的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市人民政府第78、87、91次常务会专题听取我委的工作汇报,研究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对我局工作开展情况表示高度肯定。6月24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虢正贵带领市委、市政府、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到粮食和物资储备仓库及企业专题调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单铸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曾超群参加了调研,全面了解市政策性粮食收储、销售和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市委市政府以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为主要抓手,全面推进各部门任务落实到位。10月9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曾超群,副市长尚生龙主持召开全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推进会议,传达学习全省粮食收购现场会议精神,对全市粮食安全有关工作进行调度。要求各部门严肃工作纪律,高度统一思想,思想认识要统一到在湖南考察时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省粮食收购现场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牢牢树立粮食安全底线上来,切实履职尽责,理顺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加强储备企业内控管理,确保粮食储备安全。

局党组对全年的工作提早谋划,统筹部署,主要抓好“提高储备能力、守住安全底线、推动产业发展、强化队伍建设”四件大事,全力推动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年初即编发了全年工作要点,有计划、前瞻性地开展工作。组织业务培训及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粮食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在打造“粮储湘军”的大氛围中,锻造张家界市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粮储市军”。

(二)严格执行粮食政策,强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粮食储备工作。扎实开展轮换工作。我市地方储备粮轮换计划22336吨,调整增加储备3600吨,全年收购入库任务为25936吨,截止11月10日,已收购入库22051吨,完成85%,预计11月底可完成任务。落实保供稳价各项政策。确定14家企业为张家界市粮油应急保障单位。先后对接张家界银澧米业有限公司、慈利县隆源大米厂、桑植县粮食购销公司大米加工厂3家企业,对接慈利县学志家庭农场等5个新型经营主体,确保大米库存充裕,保障我市城乡居民粮油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做好地方临储超标稻谷收购处置工作。制定印发了《张家界市地方临储超标稻谷收购处置方案》,在今年水稻种植中,经农业农村部门核查,我市严格管控区内种植了水稻1288.31亩,按照闭环监管工作要求,认真落实“先检后收、分仓储存、分类处置”工作要求,临储“镉超标”稻谷4吨,确保不合格粮食不流入口粮市场。

二是明确分工协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及时落实省局部署。市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本着“强化导向、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省局《关于认真做好2020年度全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印发了《张家界市2020年度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评分办法》。各区县政府也按要求成立了粮安领导小组办公室,细化了粮安考核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纳入市级考核指标。充分发挥粮安考核“指挥棒”作用,制定了《张家界市粮食质量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将粮食安全纳入到了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对未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或质量不高的单位实行绩效扣分。加强日常督查调度。积极调度市直各成员单位、区县粮安考核办工作落实情况。今年以来,粮安办已组织召开了3次调度会、开展了1次考核工作专项督查。

三是开展粮食储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全覆盖普查。开展了《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政策执行情况大排查》、《2019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发现问题“回头看”、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检查采取企业自查、市区普查的模式,对全市政策性粮食所有储备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政策执行情况大排查发现问题13个,2019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42个问题及在回头看过程中发现问题4个、在专项行动中各粮储企业共发现问题10个、县级普查发现问题2个。全程跟踪整改。对发现问题采取“一单四制”模式进行全程监督,明确整改要求、整改时限、整改责任人,目前,我市除永定区打谷台粮库1451吨、慈利县燕子洞粮库2000吨“镉超标”(0.31mg/㎏)粮食需待2021年按规定轮换出库时才能完成整改外,其他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同步开展库存检查。按照省局《关于在涉粮问题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中开展2020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同步部署了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以9月30日为检查时点,全市原粮共计储存36345吨,统计数据为35400吨(出库未减账792吨,入库未入账1737吨,2020年入库16181吨、2019年入库8530吨、2018年入库11634吨),其中地方储备粮25816吨,企业自营商品粮10529吨(均为2020年入库)。我市现有政策性粮食库存数据真实、账实相符、质量良好。

四是调研粮油企业现状,积极谋划粮食产业发展

开展全市粮油产业情况调研。调研了全市旱杂粮种植情况,完成了全市粮油产业情况的摸底调查。完成2019年项目绩效自评工作。组织完成了2019年度优质粮油工程项目-桑植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粮油千亿产业专项资金-张家界金绿油脂有限公司年加工2.5万吨油菜籽及100吨/天食用植物油罐装生产线改扩建项目的绩效自评工作。申报2020年粮油千亿产业项目。组织申报了2个2020年粮油千亿产业项目。佐胜渔业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日产10吨全自动营养挂面生产线提质改造项目获得补贴资金50万元。做好粮油品牌推广。组织市名优粮食企业参加第四届湖南精品粮油展、第四次粮油展示展销会、第三届中国粮油展,积极向外宣传推介我市粮油产品,促进我市粮油产品高质量发展。

五是各部门协同发力,规范应急物资储备与使用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制定《张家界市救灾物资使用管理联动机制》,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职责分工、管理流程、调拨程序等,同时制定了《张家界市应急物资储备消防管理制度》、《应急物资出入库制度》等11项制度的出台,将全市应急物资管理推上正轨,真正做到物资有人管、管理有标准、人员有专责。各级联动保供应。由市本级财政筹措资金,对储存仓库进行了维修改造、货架及相关设备配置提质升级,保证有足够仓容储备应急物资。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市、区县多方筹集资金782万元,先后组织应急救灾物资采购11次、补充应急救灾物资储备2万余件套。2020年1月,向慈利、桑植两县新冠疫情防控卡点支援80顶帐篷;7月,调拨3000多件套的羊绒毯、棉被等物资救援洪灾灾区民众。

(三)以争创一流为目标,队伍建设成效明显

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队伍水平稳中有进。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集中组织学习重要讲话精神、对粮储工作的重要批示要求,邀请市委党校童路雯、田开春、市委党校瞿孝军分别作了《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专题辅导。引导全局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意识。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组队参加省局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成功申报慈利县通津铺镇长峪铺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粮食安全教育基地,在“打造粮储湘军”主题征文和演讲活动中,市局四级调研员刘溪龙、慈利县燕子洞粮库符立鹏喜获征文优秀奖,永定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吴献刚获演讲三等奖。精心组织业务培训。7月23日,组织业务培训,从省局邀请三位专家讲授粮食储备专业知识,全市共80多人参加了学习,进行了考试;7月24日开展“镉的快速检测、稻谷验质定等、稻谷脂肪酸值的测定”三个项目的职业技能竞赛,永定区代表队获得团体第一名。通过学习与竞赛,全体从业人员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业务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开展粮食应急演练。为加强干部队伍应急能力水平,有力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粮食需求,特别是保证在危难时刻,地方储备的政策性粮食能迅速调得出、即刻用得上,11月6日上午,举行了张家界市粮食应急演练,演练受到广大民众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赞扬,粮储队伍应急水平接受了考验。

二、存在的不足和困难

目前,虽然我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开展有序,但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轮换收储价差大,企业亏损负担重

2020年,我市储备粮轮换出库拍卖成交价为98—108元/百市斤,轮换收购早籼稻均价为136元/百市斤,轮换收购入库省级储备粮(早籼稻)8649吨,省级补贴标准低,补贴后市场价差亏损420万元左右,承储企业感觉压力较大。

(二)仓储设施不完善,储粮安全有隐患

由于承储企业每年的费用收入仅能维持工资发放及管理运营,仓储设施得不到及时维修,部分仓库存在地面及墙身返潮、房顶渗漏、内墙体裂缝等储粮安全隐患,需进行维修改造。为保证入库粮食质量,收储企业在粮食收购作业时要实行“两清两吹”作业,部分收储企业仅有一套清理和输送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粮食收购的作业要求。

(三)物资储备较分散,管理模式有待创新

全市没有统一的市级物资储备仓库,应急物资由各相关单位分头储备,由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对各部门物资储备情况进行监督统筹,不利于统一管理。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一)创新发展思路,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治理能力

进一步明确年度工作任务,完善储备轮换管理机制,按时按要求完成年度轮换收购任务。与省智能粮食管理系统对接,对粮食储备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责任到人,不留模糊空间。认真落实省级物资储备管理要求、落实好救灾应急物资采购及供应。

(二)加强督促协调,压实各成员单位粮安考核工作责任

统筹推进各成员单位落实目标任务,抓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逐项量化目标、细化责任,重点抓好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夯实农业基础建设、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持续推进收储制度改革、抓实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粮油”工程、加强源头治理和粮食流通秩序监管等各项任务。

(三)守住安全底线,创新执法督查方式方法

落实“四不两直”要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抓严粮食收购、政策性粮食出库等监督检查,运用好涉粮问题“回头看”专项行动及粮食库存检查成果,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对未整改到位的两个问题进行跟踪整改到位,防止出现新的问题。抓牢盯紧安全生产,坚决防止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提升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7

水问题和粮食问题都是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粮食安全,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紧迫任务。世界银行举办的这次水周活动,将"水为粮食"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对推动各国解决水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此机会,我非常高兴能够就中国"水为粮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思路、措施和进展,与各位朋友进行交流。

一、粮食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获得充足的粮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由于一些长期困扰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粮食供给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仅对粮食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对粮食的质量、粮食获得的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在加大,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等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事关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是: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持粮食供求大体平衡;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立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始终把加强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二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同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三是通过推进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六是完善粮食购销市场体系,搞好市场服务,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七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状况。

二、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用水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水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实践的总结,是水利与农业、水与粮食关系的最好概括。

中国粮食用水安全面临以下主要挑战:

(一)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影响粮食生产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二)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增加,加重了粮食生产用水的短缺程度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不断增加,新增的供水能力基本用于工业和城市,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农业灌溉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年的85%下降到目前的65%左右。工业和城市用水占用农业灌溉用水,导致粮食灌溉用水量减少,加重了粮食生产用水的短缺程度。

(三)农业灌排基础设施不完善,用水管理粗放,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中国的灌区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造成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目前,全国灌溉水的利用率仅有45%左右,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效率仅1.0kg/m3左右。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

(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影响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粮食生产的挑战还来自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与环境。目前,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全国有近200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急待治理。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偏远山区的农民用电水平低,大量伐木砍柴,加重了水土流失。

三、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用水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农业灌溉历史悠久,粮食生产用水问题历来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几千年治水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尤其是近年来,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和水资源挑战,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并完善了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用水的思路和措施。

一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对水问题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治水中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农业节水规划、灌区改造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统筹解决各种水问题,统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各种用水需求,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按照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水问题。

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水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通过管理制度建设和变革,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粮食需求还要增长。我们的目标是,农业用水总量不再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用水需求主要通过农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来实现。

三是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一个地区、一个流域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要从全局来考虑,按照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来科学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在水资源充裕地区和紧缺地区打造不同的经济结构,量水而行,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加强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发挥灌区在粮食生产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必须适当修建必要的调控工程,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已经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就是缓解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战略举措。中国的耕地面积有一半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必须进行灌区建设和改造,提高和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对已建灌区,要实施"两改一提高",即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推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合理建设新灌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在不具备正常灌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种方式集蓄雨水,合理利用当地各种分散水源,提高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五是以解决水问题为先导,将水利发展与粮食生产、消除贫困、生态保护等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的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同时,解决好生态修复区人口的粮食问题、经济发展和脱贫等问题,为实施自然修复创造条件。在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淤地种粮,发展经济;在牧区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灌溉饲草料地,对天然草原实行禁牧、轮牧、休牧,保护和恢复草原;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山区,积极发展小水电,使农民能够解决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四、取得的主要进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达到或接近5亿吨,人均产量超过400公斤,粮食库存大幅度增加。20*年以后,由于结构调整、耕地减少等原因,粮食出现连年减产,20*年粮食产需虽然出现较大缺口,但由于库存充裕,国家粮食安全仍有保障。20*年,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当年,粮食生产就出现转机,实现较大幅度的增产,20*年粮食生产比20*年增加了3875万吨,达到4.6945亿吨。事实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基本解决自身粮食安全问题的能力。

目前,中国粮食人均占有量、每人每天的热能和蛋白质摄取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量、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最近二十年,我们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其中,水利功不可没。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过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灌溉排水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形成了58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农田灌溉面积达到5600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00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和17%。虽然中国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的30%,但人均灌溉面积与世界人均水平基本持平。中国占全国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灌区已经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粮食安全的主要保障。

二是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近十年来,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形成了3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由于提高了灌溉保证率,促进了现代优质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出不断提高,新增了300多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用水效率的提高,使得中国农业用水总量在近二十年来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

三是生态和环境问题已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每年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禁牧等封育保护;每年人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等生态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得到了修复,许多地区的地下水得到保护,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已经初见成效。这增强了我们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改善双赢的信心,也进一步夯实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四是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各自作用,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坚持依法治水,颁布实施了《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建立了较完善的水法规体系,规范各项水事活动。依靠科技进步,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视公众参与,不断提高水利建设水平和水资源管理水平。在广大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在水价制定中推行价格听证制度,保证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水的管理。

虽然中国在解决水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的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困难还很多。要切实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到2020年中国人口增加到14.5亿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年翻两番,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应对水资源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当前中国水利还突出强调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保障人的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重点解决好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污染而造成的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和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确保饮水安全。二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让河流为人类造福。三是高度重视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生态问题,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认真解决好水利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中国水问题,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女士们、先生们!

长期以来,中国在农业和水资源领域与世界银行有着长期的良好合作,世界银行作为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金融组织之一,是中国水利行业利用外资的主要来源。**年以来中国水利行业完成世界银行贷款项目21个,贷款金额42.75亿美元。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5个,贷款金额6.84亿美元。这些项目涉及防洪减灾、灌溉、供水、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水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中国政府对这些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实施顺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世界银行贷款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荣获20*年世行行长杰出成就奖,还被授予世行农业项目"旗帜工程"的荣誉。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世界银行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今后在灌区改造、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土保持、防洪等领域,能够继续得到世界银行、其它国际组织和国家的支持。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8

纵观全球现代化农业发展现状,受全球气候变化、生物能源发展、自然资源枯竭、城镇化发展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等新形势影响,世界粮食与农业发展形势变得十分不容乐观,粮食价格上涨、食品安全及跨界动植物疾病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世界农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和成本过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主要是人口膨胀,资源破坏和过度消耗,食物短缺和安全等。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中短期内全球粮食价格不可能下降,估计消费者还要经历至少10年的昂贵食品时期。尤其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影响更大,更多的国家和消费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这次全球范围内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一定会加剧饥饿、贫穷和不平等,最终可能因此而导致社会动乱,以至影响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召开这次会议,通过专门讨论世界农业与粮食发展问题,进而号召世界各国政府同心协力,为应对这次新的世界粮食危机付出不懈努力,合力摆脱发展中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困扰;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上做出更大贡献,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给予人道主义援助,出口更多粮食帮助他们渡过粮食短缺,确保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推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既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国,也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问题,坚持把农业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既积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又坚定坚持自力更生、以国内为主解决粮食问题,使粮食生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丰衣足食,并大大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国际粮食供求紧张、粮价风云跌宕的关键时刻,中国不仅经受住了国际市场粮价暴涨的考验,而且对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中国粮食总产量从2004年到2007年已连续4年增长,打破了粮食发展史上“两增、一平、一减”的周期,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亿吨左右,国家粮食供应充裕,供求平衡,储备逐年增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创造了雄厚的基础。现在,中国的粮食对外依存度很低,进口粮食主要用于品种调节,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的高水平,除大豆以外中国谷物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增加,已成为粮食净出口国。联合国《千年宣言》通过的八项发展目标之一是:从1990年到2015年把世界生存贫困人口减少一半,而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却从1978年2.5亿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成就令人瞩目。世界银行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贡献,全球贫困人口将呈增加趋势。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生活资料,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粮食问题的市场化和国际化,使中国粮食安全和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同时,中国由于人口众多、资源有限,并经历过几十年的粮食供不应求,使中国的粮食问题倍受国内外关注,也一直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可以说,在当今世界中,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农业像中国这样长期困扰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持久因素,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中国具有远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重要的地位。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与发展除同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全球气候频繁变化、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生物能源发展与利用、国际粮食短缺等因素影响外,仍然面临着国内人口继续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日益下降、水资源紧缺、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济相对落后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全国有666个县(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左右,按现有人均占有粮食水平和未来需求变化,当年中国应获得粮食6亿吨左右,这也意味着需要供给的粮食总量要比目前水平增加大约1亿吨。届时,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世界粮食市场是否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将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重大考验,也理所当然地会引起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和关切。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仅要对自己的人民负责,也要对周边国家的人民负责。中国解决吃饭问题始终是立足国情实现自给,而进口粮食主要用于品种调剂。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对粮食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五谷者,万民命,国之重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些基本的信条已经在中国人的心里扎下了根,一直是中国政府历届领导推进农业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每年政府报告的头等大事。中国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发展阶段,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崭新的历史任务。为此,当前我国以发展现代农业和解决“三农”问题为抓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大家都知道,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态主流正从过去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过渡到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生态资本和自然财富为基础要素的生态文明,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在这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是大概念,农业是大产业,农业生态化关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安全,惟有生态化才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也是一个严重的政治、社会、生态问题。如果世界粮食危机不能很好化解,那么直接关系着全人类的生存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面对世界粮食价格上涨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要确保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不会随着经济增长和全球进步而降低,我们深感推进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责任重大。结合中国的实践与当前世界粮食形势,我认为,要解决好当前世界粮食危机,世界各国应在联合国的组织和倡导下,按照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和“全球契约”全力构建新型的、和谐的全球伙伴关系,形成合力才能摆脱发展中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困扰,同时必须明确以下5个方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顺利推进。

首先,必须明确农业发展的不可替代性,重视农业在世界经济、人口健康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及地方领导一定要提高认识,明确无论什么时代农业也不可替代。即使在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使用邮件、电话沟通,写信会减少,造纸工业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化,但农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农业,那么一旦发生战争等重大灾难,汽车和电脑不能当饭吃,这个民族就将会发生灾难性后果。同时,农业的发展状况也影响着其他产业发展,直接关系着人口健康与产业发展。但农业是弱势产业,直接受大自然的影响,各国政府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农业发展,给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必要补贴,各国政府还应制定农业的防灾减灾措施以确保农业的稳定发展。

其次,必须明确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一样,是国家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各国必须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一样是困扰全人类的共同课题,任何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粮食安全观。特别是发达国家也要重视世界粮食危机对自身安全的影响,不能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减少粮食出口量,而一味地扩大以玉米、大豆等为原料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致使世界市场的玉米、大豆等粮食的供应状况变得异常紧张,使许多依赖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进一步面临饥饿威胁。联合国应号召各国政府在目前粮食短缺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应放弃以玉米、大豆为原料生产乙醇的做法。要负起大国的政治责任,为缺粮的欠发达地区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

第三,必须明确国际贸易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若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生存和发展条件受制于人。伴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产生的现代环境问题,引发了诸如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环境危机,使人类生存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能源、农产品、土地和水等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长,造成占人口总数41%约23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废气排放、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加剧,全球气候变暖加上可耕地的盐碱化和土壤生产力的下降,使得世界粮食产量逐步下降。据中国相关研究表明,如果目前气候变暖趋势继续下去,30年后中国的主要农作物将减产5-10%,病虫害发生频率与受害程度将明显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呈加剧趋势。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一个新的粮食短缺时代的到来。为此,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地区和粮食进口国家应要加大对自身农业发展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支持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才能避免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制于人。

第四,必须明确现代农业成就是全人类的共同成果,必须让世界公平分享,以此提高各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世界各国应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改善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实现全球减少饥饿和贫困的目标,使全人类都能公平分享现代农业的发展成就。发达国家应采取更切实的行动,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粮食与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技术上和物质上全力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对抗饥饿、贫穷以及环境恶化,摆脱困境以促进实现世界农业的协调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国就利用自己较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向非洲很多国家提供了农业援助,对提高这些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缓解粮食危机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政府在非洲论坛上一再承诺,将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农业。这是中国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应有贡献,世界各国都对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给以全面援助,以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最后,必须明确缓解当前的粮食危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世界各国长期而不懈努力,确保粮食供应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鉴于世界粮食供给的减少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各国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粮食政策确保粮食稳定供应,也就是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护,全力实现各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保证耕地面积不再减少,增加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补贴,限制或减少粮食用于转化能源,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大规模应用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进而给予农民稳定的粮食利润预期,以加大粮食种植的经济收益优势。从而确保世界粮食的稳定供应,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9

借此机会,我非常高兴能够就中国“水为粮食“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思路、措施和进展,与各位朋友进行交流。

一、粮食问题是重大战略问题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获得充足的粮食是每个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由于一些长期困扰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粮食供给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仅对粮食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对粮食的质量、粮食获得的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而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在加大,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等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事关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是中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中国政府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是: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持粮食供求大体平衡;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立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始终把加强农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二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同时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三是通过推进农村改革,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四是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推广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大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六是完善粮食购销市场体系,搞好市场服务,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七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状况。

二、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用水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水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实践的总结,是水利与农业、水与粮食关系的最好概括。

中国粮食用水安全面临以下主要挑战:

(一)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影响粮食生产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全国大部分地区最大四个月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长江以北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干旱缺水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展经济的突出问题。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对中国的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二)工业和城市用水需求增加,加重了粮食生产用水的短缺程度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过去二十多年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国总用水量不断增加,新增的供水能力基本用于工业和城市,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没有增加,农业灌溉用水量在总用水量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80年的85%下降到目前的65%左右。工业和城市用水占用农业灌溉用水,导致粮食灌溉用水量减少,加重了粮食生产用水的短缺程度。

(三)农业灌排基础设施不完善,用水管理粗放,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中国的灌区大多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一些灌排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全,经过几十年的运行,不少工程存在工程老化严重、效益衰减等问题,造成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不高。目前,全国灌溉水的利用率仅有45%左右,粮食作物的平均水分生产效率仅1.0kg/m3左右。节约用水的潜力还很大。

(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影响粮食的可持续生产

粮食生产的挑战还来自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脆弱的生态与环境。目前,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在,全国有近*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区急待治理。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一些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偏远山区的农民用电水平低,大量伐木砍柴,加重了水土流失。

三、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用水的思路和措施

中国农业灌溉历史悠久,粮食生产用水问题历来得到中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几千年治水实践积累的丰富经验,尤其是近年来,应对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形势和水资源挑战,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我们逐步形成并完善了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用水的思路和措施。

一是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对水问题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治水中强调尊重自然规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治理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通过制定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农业节水规划、灌区改造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统筹解决各种水问题,统筹生活、工业、农业、生态等各种用水需求,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大对水利的投入,按照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解决水问题。

二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中国,水资源是一种稀缺性资源,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是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通过管理制度建设和变革,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的“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乃至各单位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农业是用水大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必须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人口还要增加,粮食需求还要增长。我们的目标是,农业用水总量不再增加,保障粮食安全用水需求主要通过农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来实现。

三是要根据水资源条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一个地区、一个流域客观上存在着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要从全局来考虑,按照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水资源状况来科学规划经济社会的发展布局,在水资源充裕地区和紧缺地区打造不同的经济结构,量水而行,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为“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推进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是加强工程建设,提高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发挥灌区在粮食生产中的主体作用。解决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必须适当修建必要的调控工程,增加水资源的供给。已经开工建设的南水北调等调水工程,就是缓解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以及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战略举措。中国的耕地面积有一半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提高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必须进行灌区建设和改造,提高和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对已建灌区,要实施“两改一提高“,即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灌区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推行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结合重点水利枢纽建设,合理建设新灌区,进一步扩大灌溉面积。在不具备正常灌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种方式集蓄雨水,合理利用当地各种分散水源,提高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

五是以解决水问题为先导,将水利发展与粮食生产、消除贫困、生态保护等紧密结合起来。重视生态与水的密切关系,对生态问题严重的河流流域,采取节水、防污、调水等措施予以修复;有计划的进行湿地补水,保护湿地。在地下水超采区,采取封井、限采等措施,保护地下水。对于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地区,注重发挥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同时,解决好生态修复区人口的粮食问题、经济发展和脱贫等问题,为实施自然修复创造条件。在黄河中游严重水土流失区,修建淤地坝工程,拦蓄泥沙,淤地种粮,发展经济;在牧区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发展灌溉饲草料地,对天然草原实行禁牧、轮牧、休牧,保护和恢复草原;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山区,积极发展小水电,使农民能够解决能源问题,减少对森林的砍伐。

四、取得的主要进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1996-1999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达到或接近5亿吨,人均产量超过400公斤,粮食库存大幅度增加。*0年以后,由于结构调整、耕地减少等原因,粮食出现连年减产,*3年粮食产需虽然出现较大缺口,但由于库存充裕,国家粮食安全仍有保障。*4年,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当年,粮食生产就出现转机,实现较大幅度的增产,*4年粮食生产比*3年增加了3875万吨,达到4.6945亿吨。事实表明,中国已经具备了基本解决自身粮食安全问题的能力。

??蛋白质摄取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实现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创造了以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量、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奇迹。最近二十年,我们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其中,水利功不可没。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过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灌溉排水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已形成了5800亿立方米的年供水能力,农田灌溉面积达到5600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100万公顷,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和17%。虽然中国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的30%,但人均灌溉面积与世界人均水平基本持平。中国占全国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5%的粮食和90%的经济作物。灌区已经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粮食安全的主要保障。

二是农业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采取各种措施,近十年来,全国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0%左右,形成了300多亿立方米的年节水能力。由于提高了灌溉保证率,促进了现代优质高效农业、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农业产出不断提高,新增了300多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用水效率的提高,使得中国农业用水总量在近二十年来基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

三是生态和环境问题已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每年对1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禁牧等封育保护;每年人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塔里木河下游、黑河下游等生态严重恶化地区的生态得到了修复,许多地区的地下水得到保护,生态与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改善已经初见成效。这增强了我们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与环境改善双赢的信心,也进一步夯实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

四是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各自作用,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坚持依法治水,颁布实施了《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建立了较完善的水法规体系,规范各项水事活动。依靠科技进步,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重视公众参与,不断提高水利建设水平和水资源管理水平。在广大灌区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在水价制定中推行价格听证制度,保证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水的管理。

虽然中国在解决水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的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等水资源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困难还很多。要切实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到2020年中国人口增加到14.5亿左右,国内生产总值要比*0年翻两番,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应对水资源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当前中国水利还突出强调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保障人的饮水安全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的第一任务,重点解决好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污染而造成的饮用水水质不达标问题和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确保饮水安全。二是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在发挥好河流功能的同时,切实保护好河流,让河流为人类造福。三是高度重视建设水利水电工程带来的生态问题,妥善解决好工程建设中的移民问题,认真解决好水利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决中国的水资源问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加强与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解决好中国水问题,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篇10

一、当前全球粮食供求呈现“紧平衡”

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全球粮食供需结构发生了改变。货币、美元走势、资本炒作、能源价格、生产成本等因素则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如果不是全球粮食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也无的放矢。

1。全球粮食供给紧张。有资料显示,2011年全球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22.95亿吨,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产量均创下新纪录,分别达到4.61亿吨、6.89亿吨和8.68亿吨,其中我国分别为2.01亿吨、1.18亿吨和1.92亿吨。从人均水平看,2010年,全球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47公斤,而我国为395公斤。令人振奋的是,2011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甚至达到426公斤,超过了国际通用的粮食安全标准线(人均400公斤)。就全球而言,1984-2001年世界粮食库存一直维持在满足100天消费的合适水平,但从2002年起粮食库存仅够维持72天消费,濒临安全底线。从人口和粮食产量的增速对比来看,1986-201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速为1.46%,而粮食产量的增速仅为1.16%,全球粮食供给日益趋紧。

2.全球粮食需求巨大。新增粮食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新增人口。全球每年的新增人口约为7500万人,相当于英国的人口总数,这必然带来粮食需求的增加。二是人均粮食消费量增大。主要是人民饮食结构中肉食比重提高,增加粮食转化为肉食的消费量。三是工业和能源用粮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近5年全球玉米消费年均增加3.3%。以生物燃料推广最积极的美国为例,在小布什执政期间,极力促使美国国会立法强行要求汽柴油中掺兑一定量的乙醇,美国约40%的玉米收成用于乙醇生产。若不计燃料乙醇所消耗的玉米,全球谷物消费年均增长只有1.1%,略低于同期1.2%的人口增长水平,粮食供需形势也不致如此紧张。

3.全球粮食增产困难。虽然通过技术能使粮食单产提高,但未来粮食增产的难度不断加大。一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由1997年的19.49亿亩减至2011年的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也由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二是水源日趋紧张。粮食生产消耗水量逐渐增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也加剧了用水量的激增。三是各类污染严重。空气、水源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都正在受到污染,不但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而且导致粮食生产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下滑。四是自然灾害频发。全球范围内,旱涝灾害、病虫害等呈现多发、频发、重发态势,而物流的迅速发展也使得病虫害的传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生产不利。

4.全球粮食产销区域越来越不平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其实质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粮食生产、消费和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在粮食生产方面,占全世界人口75%的发展中国家,只生产占世界产量48%的谷物、37%的肉类和23%的奶类。而占世界人口25%的发达国家,却生产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谷物和大多数的肉类和奶类。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计算,发达国家约为750公斤,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50公斤。从不同国家来分析,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是全球的主产地,但最缺乏粮食的却是非洲等地区的穷国;中东等石油出口国不生产粮食,却凭借丰富的石油储备成为主要的粮食进口国;日本、韩国等耕地缺乏的国家尽管能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却依然战略性进口粮食,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5.国际贸易垄断越来越强。在粮食贸易方面,总的看来,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世界的粮食贸易。一是粮食贸易垄断化全球“aBCD”四大粮商(即目前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控制了全球粮食贸易量的八成以上,已经形成了对上游原料和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和品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二是粮食援助、生物能源补贴、转基因技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粮食贸易垄断。在多哈谈判中,最为艰难的就是关于农业的谈判,因为全球农业贸易是最为扭曲的贸易。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高额补贴农业,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发达国家提供的低价粮食,在农业发展战略上出现严重失误,忽略了对农业的投资,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一旦主产国粮食减产,发生全球性粮食价格波动,缺粮的发展中国家就会陷入严重的危机和饥荒。

二、粮食产能建设要牢固树立“四观”

从2004年至今,我国粮食生产连年增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提升。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充裕,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面对我国粮食生产来自不易的大好局面,再结合全球粮食供求“紧平衡”的现状和国际粮价上涨趋势,绝对不能对粮食产能建设掉以轻心,必须牢固树立四大观念,强化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建设。

1.树立确保粮食安全的大局观。纵观古今中外,粮食都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从全球视角来看,必须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第一,“粮安天下”即粮食供给是最重要的民生。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指明了粮食安全对于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继上世纪70年代出现震惊世界的粮食危机后,2007-2008年全球再次出现严重粮食安全问题。2012年,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美国又爆发了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玉米、大豆出现大幅减产,自2012年6月以来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涨幅已达30%-50%。因此,联合国最近发出新一轮防范粮食危机的预警。

第二,“上下同心”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落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2年10月2日向总理颁发“农民”奖章,以表彰我国政府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和贫困问题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始终将“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并始终坚持粮食自给战略。对全球而言,在旱灾肆虐、国际粮食危机风险加剧的当下,“中国有粮,世界不慌”。展望未来,各级政府要齐心戮力,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不放松,确保粮食安全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第三,粮食产业定会越来越强。“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就深知粮食问题是关乎人类生存繁衍、国家兴衰成败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大问题,更以“社稷”代表国家,凸显出粮食的重要地位。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中国,粮食产业并未走向衰落,只要发展思路正确,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2.树立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生态观。农业的发展不能只盯着粮食生产,还要注重保护生态,使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同步推进。

第一,保护生态、因地制宜。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盲目施肥、浪费严重,化肥利用率只在30%左右,而且化肥用量水平是欧美发达国家的数倍。我国市场上售卖的多是营养含量相对固定的“大配方”复混肥,长时间不加区别地施用会造成资源浪费,农产品品质下降,甚至“种瓜瓜不甜,吃菜菜不香”。化肥的过量施用既不利于土壤保持,更不利于人体健康。

第二,粮经协调、发挥资源优势。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增粮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实现农民增收,否则粮食生产主体就会丧失积极性,进而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因此,要未雨绸缪,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与收入来源。从各地实践来看,目前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实践不断涌现,比如农产品的深加工、生态观光农业,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使农村经济多元化、立体式发展进一步明显,与农业生产配套的二三产业比例进一步协调。

3.树立确保多元化供给的大粮食观。粮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理解不能过于狭隘,必须要把肉禽鱼蛋和植物食用油等都包括在内进行综合考虑,即大粮食观。

第一,重视谷物、不唯谷物,使资源发挥最佳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水稻、小麦、玉米及其他杂粮等谷物,被当作传统的主食,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要认识到,谷物并非代表粮食的全部,其他杂粮作物也要发展,这一方面是人们饮食结构决定了不能只有主粮没有杂粮;另一方面是各地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适应耕作的粮食种类不可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