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优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8:25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1

关键词:智能电网;优势;资源;优化配置

一 什么是智能电网

所谓智能电网即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以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等为目的,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按照我国著名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先生的描述。将“智能电网”称之为“智能互动电网”或“互动电网”或许更加准确,即“互动电网”是指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

智能电网的核心内涵是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简称为“坚强的智能电网(strongSmartGrid)”。智能电网概念提出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人们对这项变革的热情却极为高涨,其根本原因是,智能电网战略不仅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更为电力设备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智能电网是人类面对电力供需平衡、新能源的接入、电网可靠性以及信息安全挑战的一种必然选择。它代表了电网将来进化的一种愿景:结合先进的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可控电力设备,支持从发电到用电的整个电力供应环节的优化管理,尤其是新能源的接人以及电网的安全运行。智能电网在电网安全运行、可为用户可靠提供高质量电能前提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环境影响,同时可以形成新的产业群,促进就业。

二 智能电网在用电方面的优势

智能电网技术允许我们更好的管理、节约、监控和使用能源,将能源使用的决定权交给消费者,由他们决定何时、何地以及如何使用。可以预计的好处包括节省电费、智能管理、更强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支持混合动力车的接入以及使家庭设备的智慧化。

(一)可靠性

现代化的电网在建设时就考虑要彻底安垒性。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智能电网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的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条件下或人为的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信息安全的能力和防计算机病毒破坏的能力。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更好地对人为或者自然破坏进行识别和反应。实时信息可以让电网操作员隔离被破坏的环节,让电力绕过损毁区域,重新供电。

(二)自愈性

使用实时传感器和自动化的控制设备,对电力系统的故障进行预测和检测,进而做出反应,自动的避免停电和电力质量恶化。在智能电网里面,停电的事故永远不会发生,系统的局部故障并不会导致某些地区的停电。

(三)互动性

智能电网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试图通过双向的信息传递和分时电价,改变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以“削峰填谷”,降低系统对电源容量的需求。实时、双向通讯的智能电网能鼓励用户节约能源,同时允许用户向电网卖电。家庭太阳能板、小型风电和电动汽车都可以接人电网,普通家庭和小型商业用户可以把他们富余的电能通过智能电网卖给邻居或是电网的其他用电方。

(四)兼容性

国内风电场开发地区一般都集中在边远地区,这恰恰是电网比较薄弱的地方,承受能力有限。并且,边远地区负荷相对较小,使得发出的电很难在当地被消纳。风电密度低、不稳定、不连续性使得发电量忽上忽下,对我国尚不坚强的电网构成冲击,电网不愿接人,使风电场利用小时数过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导致风电项目内部投资回报率低于8%的社会平均水平,缺乏投资吸引力。目前国内电网发展滞后已经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而智能电网将会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的问题已成为各国的共识,智能电网强调在供电安全、可靠和优质的基础上,实现清洁、高效和互动的目标。这个电网建成后除了能够输送传统煤电外,还能够输送可再生能源,比如风电和太阳能。我国之所以高调提出大力建设智能电网,主要原因是支持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接人,支持需求侧管理。

(五)节能环保性

智能电网的首要作用是节能,去年我国社会用电总量近35000亿千瓦时。实现电网信息化之后,每年在配电输电用电等环节即可节约5%至10%的电力资源,节省价值近2000亿元人民币。建造智慧电网除了是为消费者服务外,也是出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建造智慧电网城有助于城市减排温室气体。

三、如何促进智能电网更好地实现电用优化配置

我国的智能电网是建立在特高压建设基础上的坚强的智能电网。中国式智能电网将以特高压电网为主干网架,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智能电网。其特征将包括在技术上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和互动化,同时在管理上实现集团化、集约化、精益化、标准化。

虽然智能电网在技术上已经证明可行,但其经济性,安全性、稳定性尚需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在我国大面积实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从需求侧管理入手实现智能化和实现新能源发电接入,对电网的要求很高。至少目前看来,在电网上的大量投入很难获得即时的回报。因此,对电网建设的态度以及投入力度,还将左右智能电网的实施进度。目前来看,主要是要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制定标准的体系

要想商业运行大规模智能电网,必须有一个被业界认可的标准体系。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制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非一个组织之力能完成。

目前我国所做的智能电网标准体系还只是国家电网公司层面的技术标准研究,只在公司层面被遵循,今后再根据情况积极推进国标、行标和企业标准的制定。而具体标准需要得到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各界的认可,进而对外。最终确定的智能电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还要经历一套专门的管理体系和流程。国家标准的制定,有可能组织包括电监会、电网公司、制造商等多方参与制定标准,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下属的标准局来组织专家评审。

尽管如此,国家电网目前在智能电网的技术标准制定上一直走在最前头,最终制定出的公司技术标准很有可能逐步上升为智能电网的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

(二)提高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也已开始起步,我国数字化电网涵盖发电、调度、输变电、配电和终端用户各环节,是智能电网的初级阶段。智能电网将对集成电路技术、软件技术、新型元器件技术、电子材料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存储技术、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显示技术、测量仪器技术、电子专用设备制造技术、导航和遥感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推动我国在这些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建设,与美国几乎同步,未来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中国企业和相关部门将有机会与国际上一些标准制定机构进行合作,在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产业发展方面获益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温哲,电力企业需要智能电网[J],广西电业,2007(1)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2

关键词:智能化配电网技术发展

1、引言

进入21世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力系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能源压力以及数字化社会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严格要求。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已经把智能电网(SmartGrid)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和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要求,加快现代电网体系建设,依托信息、控制和储能等先进技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建设智能电网,对于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报告,智能电网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高级配电运行、高级量测体系、高级输电运行、高级资产管理。在各个部分中,高级配电运行是目前装备较薄弱的环节,所以在国际上关于智能电网的研究报告中,智能配电网是大家关注的重点[1]。

智能配电网(SmartDistributionGrid,SDG)是智能电网中连接主网和面向用户供电的重要组成部分[2]。智能配电网有助于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终端电能质量;有助于实现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网的并网与优化运行,实现高效互动的需求侧管理;有助于结合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构建集成与优化的配电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系统。智能配电网较传统配电网更加坚强并具有更大的“弹性”,能够满足未来配电系统集成、互动、自愈、兼容、优化的要求[3],最终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环保的电力供应和其他附加服务。

2、智能配电网概述

2.1智能配电网的概念

智能配电网就是以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应用和融合先进的测量和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与通信等技术,利用智能化的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在坚强电网架构和双向网络的物理支持以及各种集成高级应用功能的可视化软件支持下,允许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大量接入和微网运行,鼓励各类不同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网互动,以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完善的监测、保护、控制、优化和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愈控制[4],引导用户科学、合理用电,提高电能使用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2.2智能配电网的特性

配电网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配电网到数字配电网再到智能配电网三个递进阶段,而智能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传统配电网具有以下特性:

(1)供电可靠性高:具有抵抗破坏的能力,对电力运行进行实时预测和故障智能处理,最大限度减少配电网故障对用户生产、生活的影响,实现自愈。

(2)电能质量优质: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电压的监控,保证电压合格,实现对电能质量敏感设备的高质量、连续性供电。

(3)兼容性强:能够同时适应集中发电与分散发电模式,实现与负荷侧的交互,支持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扩大系统运行调节的可选资源范围,满足电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4)互动能力强:使用户由被动的电力消费者变为电网运行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实现从以电力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

(5)资产利用率高:及时有效的监测主要设备状态,实施状态检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合理控制潮流,降低损耗,减少设备投资,避免设备闲置和浪费。

(6)集成化程度高:实现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高度集成、共享与利用,为运行管理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信息,同时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2.3智能配电网的技术支撑[4]

智能配电网需要有先进的电力新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够平稳、有效地运行,可以说,智能配电网将诸多先进电力新技术有机集成、融合成了一个统一整体,这些新技术包括:

(1)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advancedDistributionautomation,aDa):它是配电网革命性的管理和控制方法,是电能进行智能化分配的技术核心,更是智能配电网建设的技术基础。它包含馈线自动化技术、配电网广域测控技术、信息技术、分布式电源集成和停电管理系统等内容。相比较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automation,Da),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是对常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继承和发展,是智能配电网中的配电自动化。aDa的主要特点体现在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深度渗透上。

(2)智能站控和配调技术:变电与调度是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核心环节,智能变电站和智能配调技术在配电网进行智能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能变电站具有数据采集数字化、系统分层分布化、信息建模标准化、信息交换网络化、系统功能集成化、设备检修状态化、设备操作智能化等多个特点;智能配调是现有的能量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和监视控制系统等技术的结合和再升级,具有可视化互操作平台、预测、交易与调度、快速安全稳定分析、智能保护整定、预警报警与事故处理等功能。

(3)自愈控制技术:智能配电网的自愈控制是指智能配电网能够及时检测出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性操作,使其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其影响降至最小[5]。自愈控制主要是解决“供电不间断的问题”,也就是在无需或仅需少量人为干预情况下,监测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快速诊断和消除故障隐患。

(4)分布式发电并网控制技术:智能配电网的主要特性之一是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它区别于传统电网被动地硬性限制分布式电源接入点与容量,而是从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足额上网、节省整体投资出发,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即插即用”,通过优化调度,实现对各种能源的优化利用。

(5)智能微网技术:通过采用先进的电力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在实现微网现有功能的基础上,满足微网对未来电力、能源、环境和经济的更高发展需求。智能微网技术涉及众多技术领域,主要包括通信、传感与计量、能量管理等。

(6)用户服务和需求侧响应技术:主要是指实现需方响应,系统和用户双向“互动”。在传统电网中,用户只是被动地接受供电,绝大部分用户几乎完全与电力零售市场和电能生产过程隔离。在智能电网中,用户的用电模式和行为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它能够帮助电力系统平衡电能供需,可以通过响应分时电价或激励措施而改变消费方式,从而在电力市场价格较高或系统可靠性受到威胁时减少用电量,达到削峰填谷,系统安全运行,节能减排的目的。

(7)智能配电网集成通信技术:通过高速、双向、集成的通信系统,持续进行自我监测和校正,重新分配潮流,同时使不同的智能电子设备、智能表计、控制中心、保护系统等进行网络化通信,提高配电网的驾驭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

(8)DFaCtS(DistributionFlexibleaCtransmissionSystem)技术:又称定制电力,是柔流输电(FaCtS)技术在配电领域的延伸应用[5],它是改善电能质量的有力工具,主要用来提高供电质量,消除三项不平衡,使电压的幅值和波形符合要求。由于在低压配电系统中电力电子器件的选择范围更广泛,发展DFaCtS技术更具有优越性,更容易满足智能配电网对电能质量的要求。

(9)智能配电网资产管理:包括在线监测和实时数据、状态检修、资产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工程管理、智能分析决策、可视化管理等内容。

3、目前我国配电网的现状

3.1积极方面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持续加强配电网网架建设,统筹城乡电网发展,加快新农村电网和城乡配电网的建设,加大重点城市及地、县级电网的改造力度,逐步消除了供电“瓶颈”。同时,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较为深入并得到初步应用,配电网侧分布式发电与清洁能源接入技术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部分城市配电管理系统已经涵盖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生产管理系统(pmS),故障管理系统(omS)和工作管理系统(wmS),并实现了与配电监控系统(DSCaDa),客户管理系统(CmS),企业资源规划(eRp)等系统的对接,初步建成了配电生产业务高效处理的公共支撑平台。

3.2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配电网整体供电能力和可靠性水平依然偏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范围不到9%,远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由于技术不成熟、网架结构调整频繁、运行维护力量不足等原因,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较低,部分装置处于闲置状态,配电侧、用户侧通信信息网络仍处于研究摸索阶段,数据传输通道存在明显不足。部分地区城市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水平不高,农村配电网负荷分散,点多面广,运行环境差,发展不平衡。

3.3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发电、输电,因而急需解决以下问题:①配电网运行优化和自愈控制问题;②分布式发电并网运行对配电网的影响问题;③支持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和市场运行问题;④配电阻塞问题;⑤用户参与电网互动,进行需求侧管理问题;⑦负荷参与电网调峰问题等。

4、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发展路线[6]

4.1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的规划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规划,根据坚强智能电网总体发展目标(配电环节),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网架坚强、网络智能的配电网络,配网可靠性、运行效率、供电质量和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划提出,将分三个阶段推进配电智能化的建设:

第一阶段(2009~2010年)

主要目标是:高质量完成配电环节智能化试点建设任务,在部分急需的关键设备和技术标准方面取得突破,为后续建设积累宝贵经验,打好基础;做好试点城市的配电自动化与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工作,按时完成建设方案编制和有关建设任务;积极开展配电环节的关键设备研制,尤其要保证用于试点建设的关键设备研制进度;加快推进标准制定工作,结合试点工程建设,完成一批和配电环节智能化建设紧密相关的标准的制定工作,基本满足后续建设的需求。

第二阶段(2011~2015年)

主要目标是:实现配电自动化和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建设对重点城市的覆盖,使覆盖区域内的供电可靠性、电网运行效率和电能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配电信息化系统功能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并实现大范围应用,有效提高配电网运维管理集约化水平;在试点基础上,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微网系统得到较大规模应用,初步发挥出其对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帮助系统削峰填谷等方面的作用;在配电智能化关键设备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得到广泛应用,产品质量和国产化率稳步提高;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完善,有效推动和规范配电环节智能化建设。

到“十二五”末,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97%,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2%,线损率进一步下降到6.0%;农网综合线损率低于6.2%、供电可靠率高于99.73%、综合供电电压合格率高于98.45%。

第三阶段(2016~2020年)

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完善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以经济实用为原则,扩大系统覆盖范围,扩展系统应用功能,使得系统在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电网运行效率和电能质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配电信息化系统有关应用功能,拓展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各类应用功能之间实现有机整合,配电环节和调度、用电等环节实现高效互动,对配电网运维管理集约化起到全面支撑作用;全面掌握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微网系统的接入与协调控制技术,在提高电网可靠性和提升电力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方面取得较大的综合效益;配电智能化关键设备得到全面应用,部分国产核心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形成完善的配电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在国际智能电网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并掌握一定的主导权。

4.2我国智能配电网建设的发展路线

(1)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通信、信息技术,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分层次规划和实施,逐步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与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的覆盖范围,充分发挥坚强配电网架的潜力,实现配电网的全面监控、灵活控制、优化运行以及运维管理的集约化,大幅度提升电网整体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通过与其他应用系统的互联,扩展诸如保电管理、事故紧急处理等功能,进一步满足智能配电网发展的需要。

(2)通过加强配电信息化系统建设,完善配网已有信息化系统建设,拓展适应配电网未来发展趋势的新型应用功能系统,促进配电网生产指挥与运行维护集约化,消除信息孤岛,有效整合配电各类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与功能,深化与调度、用电等环节的互动,提升配网的整体生产管理水平。

(3)通过研究和推广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网的接入与协调控制技术,深入分析对电网负荷特性以及生产运行带来的影响,正确引导,逐步扩大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在电网中的应用规模,逐步提高协调控制能力,充分发挥新型分布式发电、储能与微网技术能源利用效率高、节能减排效益明显、电热冷三联产综合效益好的优点,提高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改善系统的峰谷特性,使其成为未来大型电网的有力补充和有效支撑。

(4)通过关键技术进步与突破,推动配网智能化建设,包括深入开展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研究;开展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设备智能监测与预防性维护技术等确保高可靠供电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超导技术应用、分布式储能与大电网协同互动等前瞻性课题研究,占领相关科技制高点。

5、结束语

配电网的智能化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配电网建设的实际,掌握智能配电网核心支持技术,赋予配电网自预测、自预防、自优化、自恢复、自适应的能力,对于提高我国配电网的自动化和可靠性水平、改变传统电网的控制方式和建设具有较优越综合性能、较高运营效率、较好社会效益、较低投资成本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推动我国配电网技术革命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环境、气候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盛.智能配电网通信业务需求分析及技术方案[J].电力系统通信,2010,31(12):10-12.

[2]陆一鸣,刘东,柳劲松等.智能配电网信息集成需求及模型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

化,2010,34(8):1-4.

[3]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秦立军,马其燕.智能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5]徐丙垠,李天有,薛永瑞等.智能配电网讲座第一讲智能配电网概述[J].供用电,2009,26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3

一、加速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建立的主要意义

智能电网财产涵盖了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调”六大环节以及综合节制、通讯收集、电子数据、视频、智能家电节制、楼宇主动化和电动交通等多个范畴,具有产物高度集成、技能含量和附加值高、财产链条长、经济带举措用强的特点。国度电网公司提出了建立我国“一致刚强智能电网”的施行规划,并了《智能电网技能规范系统规划》和《智能电网要害设备(系统)研制规划》,估计到2020年前将构成数万亿元的投资规划。加速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建立,既是我市抓住国度政策时机,培养和强大智能电网财产,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必定选择,也是我市发扬电力配备制造业优势、完美财产链条、促进财产晋级的急迫需求,照样我市完成低碳开展、绿色开展、跨越式开展的有用路子。全市上下要充沛看法加速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建立的主要意义,凝集共识,一致思维,构成合力,把智能电网财产培养成为引领全市经济开展的计谋性新兴财产。

二、总体思绪和首要目的

(一)总体思绪

容身我市电气配备业比拟优势,抓住国度制定“一致刚强智能电网”建立规划和我市龙头企业与国度电网计谋协作的时机,凸起“高端化、集聚化、特征化”的开展和结构思绪,以重点范畴为依托,以重点项目为支撑,重点在华夏电气谷和市经济开拓区为中心的“两大区域”内,施行“发、输、变、配、用、调”六大范畴财产化项目工程,加速建成融“研发攻关、规范制定、检测查验”为一体的财产公共效劳平台,打破一批严重技能课题,推进我市电力配备业向智能电网财产转型。

(二)开展目的

对峙全体规划、分步施行的准则,争夺经由5年左右的起劲,建成涵盖将来智能电网各环节智能化产物的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成为国内抢先和国际一流的智能电网成套配备制造、研发和效劳基地。1.规划启动阶段(2010年):重点进行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开展规划,统筹协调各企业优势资本,在省直有关部分牵头下,以我市龙头企业为主设立智能电网技能联盟,启动要害技能研发和设备研制及重点研发项目。昔时整个财产链完成年产值200亿元以上。2.重点打破阶段(2011年—2012年):由许继集团、森源集团、阳光电缆等龙头企业牵头,在一些重点范畴完成拳头产物研发完美,在一系列要害技能上完成自立立异打破,根本构成一支高程度的研发步队。还,财产链内初步完成各财产板块的相互共同、协调开展。到2012年,整个财产链完成年产值400亿元以上。3.具体提拔阶段(2013年—2015年):完成涵盖高级量测系统、高级配电系统、高级输电系统、高级资产治理系统的智能电网全财产链系列产物的具体提拔和起飞,建成一系列当局政策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效劳平台,建成财产链研发中间、制造中间、系统集成中间和检测中间。到2015年,整个财产链完成年产值600亿元以上,最终完成整个财产链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成为面向世界的财产开展平台和主要的智能电网配备出口基地。

三、重点义务

(一)调整产物构造

在智能电网财产中的风力发电、超高压输电、智能变电站、智能城市配电、智能用电设备以及智能调剂六大优势范畴,施行一批高程度的重点财产化项目,以项目带动财产和产物构造调整、强大财产规划。近3年内投资规划到达30亿元以上,5年内投资规划到达100亿元以上。

(二)增强要害技能研发

以新动力要害技能、特高压智能输电技能、输变电一二次设备智能化技能、智能用电、双向互动表计和终端技能、智能电网能耗剖析与仿真技能等要害技能为重点,加大研发力度,打破一批要害技能,把握一批中心技能,为促进整个财产链的疾速构成和开展供应技能支撑。

(三)建立财产效劳平台

在现有国度级、省级企业技能中间、查验中间以及实行室的根底上,构建承当技能立异各个环节分歧义务的国度、省级和企业三个层面的立异系统,有用进步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的立异才能,加强财产链的中心竞争力。以许继集团为主建立融“研发攻关、规范制定、检测查验”为一体的财产公共效劳平台,领先施行许继集团新动力并网不变运转实行平台项目和森源集团智能电网研讨院项目。经过公共效劳立异平台和各级企业技能中间建立,促进智能电网的“输、配、变、用、调”等方面的相关专利系统、规范系统的研讨制订,完成智能电网各环节立异才能的不时打破,最终使整个智能电网财产链的立异才能到达国内抢先、国际进步前辈程度。

(四)进步财产集聚才能

依照财产集聚、规划开展的要求,对峙市场主导与当局指导相连系,以华夏电气谷为首要依托,完美根底前提与配套效劳功用,促进智能电网财产链项目标出产要素向华夏电气谷集中,还统筹市经济开拓区在财产链分工方面的共同效果,构成以华夏电气谷为主体,以市经济开拓区为增补的财产结构。接纳集中建立与定向开拓相连系的建立形式,全力抓好电力配备成套产物综合出产才能建立,经过集群化的财产情况、专业化的效劳系统,协助财产链各企业疾速完成效果产物财产化,构成主体堆积凸起、特征互相照应、配套系统完美、规划效益明显的财产集群。

四、保证办法

(一)规划建立智能电网财产园

在华夏电气谷中心区域内高起点规划建立智能电网财产园。加大市财务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融集建立资金,多样化拓展建立形式,使智能电网财产园内根底设备建立早日投入运用。入驻智能电网财产园的智能电网财产项目,华夏电气谷管委会在地盘、规划、环保等方面赐与最优惠前提和优先保证。

(二)执行优惠的税收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

入园建立智能电网项目标相关企业,由市科技部分依照相关顺序要求,积极为其请求省高新技能企业认定,获批后享用所得税率15%的税收优惠政策。答应企业按昔时实践发作的技能开拓费用的150%抵扣昔时应征税所得额。企业实践发作的技能开拓费用昔时抵扣缺乏局部,可按税律例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

入园建立的智能电网财产项目,当局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运营效劳性收费按应收额的30%征收。

(三)赐与倾斜性的政策性资金搀扶

对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财产化和立异才能建立项目,市企业开展资金要赐与倾斜支撑,支撑比例要占到昔时支撑额度的50%以上。全市各级各部分争夺上级专项搀扶资金时应优先思索智能电网财产。优选一批根底前提好、开展前景宽广的智能电网范畴高新企业,经过股票上市、刊行债券等方法筹集建立资金。合时成立我市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开展基金,用以指导我市智能电网财产在财产化项目和自立立异项目方面的投资导向。用好当局指导资金,指导创业投资等本钱积极进入智能电网特征财产链范畴,强大一批高生长性智能电网配备制造企业。

(四)展开特征招商

积极展开针对智能电网财产链单薄环节的主题招商,有选择地引进一批高精尖的智能电网财产项目,依照“大项目—财产链—财产集群”的准则,增强与国外大型企业及跨国集团的高位嫁接,延长财产链条,提拔财产链价值,加强财产开展的立异竞争力和内涵生机。

(五)建立我市智能电网使用示范工程

由市供电公司担任,积极共同省电力公司建立220千伏鄢陵智能化变电站试点工程,向省电力公司请求在我市建立智能电网使用示范工程,引荐我市智能电网产物的推行使用。

(六)培育和引进高本质人才

持续落实引进人才优惠政策,以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优势企业为主体,加速引进高条理立异人才。鼓舞企业执行股权和期权的薪酬治理形式,对在智能电网技能立异中做出凸起奉献的科技人员赐与重奖。对智能电网财产园内引进的博士以上学历或享用国度非凡津贴专家的高条理人才,由华夏电气谷管委会对其小我收入所得税赐与全额奖励。加速电气学院的前期准备任务,为我市智能电网财产培育更多的合用型专业技能人才。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4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网;智能化建设;电网建设;电力系统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6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3-0009-02Doi:10.13535/ki.11-4406/n.2016.33.005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作用和意义,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电网建设中农村电网是关键部分,农网智能化主要是说农网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技术来管理和建设电网。

1农网智能化建设需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农村具备经济快速发展、农村集镇化、县城城市化、客户用电需求以及集中负荷的特点,但是实际发展过程中,农网还没有完善的优化建设模式、自动化建设实用化、用电服务互动化、规划化信息建设等需求,因此农村实际建设电网的时候应该以基础设备为主,构建有特色的农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优化建设电网的模式,以便于可以形成合理、灵活、坚强地接入新能源的条件,提高优化研究的力度;第二,自动化运行控制。现阶段,农网智能化发展中自动化水平是基本体现,此时需要合理研究自动化农网建设的模式,为管理和自动化运行奠定基础;第三,信息化管理决策。农网实现智能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此时应该合理整合信息资源,依据信息集成技术来为决策一体化农网管理提供保障;第四,多元化用电需求。合理分析新技术和智能用电技术,达到交互信息、拓展服务方式的目的。

2农网智能化发展的目标

农网智能化发展目标应该充分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需求和特点,并且针对农网智能化发展的用电需求和科学技术,利用现有技术和基础设施来不断提高建设基础网络的水平,从而保证全面提高农网建设的整体水平,切实完善农网互动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需求,注重提高建设农网的自动化水平,为信息决策提供保障。此外也需要各类系能源、用户、电网之间的互动能力,充分展现节能的需求,构建智能化、坚强的新型农网,以便于为农村经济进行更好的服务。

3城乡一体化布局下的农网智能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布局下的农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包括六个模块、五个层次。六个模块主要是智能变配电单元模块、供电模式模块、互动化和智能用电模块、农电信息化模块、农网自动化模块以及综合节能模块。五个层次包括数据采集层、控制和分析管理层、通信支撑层、农网实体层以及信息管理层。

3.1农网供电模式的优化,构建农村配电网络

农村智能化电网发展的基础是优化结构、网架加强、可靠设备的配电网络。近年来规划农村电网中典型供电模式是重要技术成果。从不同供电区域的需求角度来说,优化配置农网供电系统构成包括优化设计装备选择、电网布局、网络结构等内容,对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建设标准、发展各级电网进行协调配合。如建设区域电源点,重点建设中低压基础设备,深化分析供电需求和负荷特性;研究城乡一体化模式下优化电网理论,研究和应用多能源互补、互动化、一体化的农网供电方式。

3.2建设智能变配电单元,建立智能关键节点

电网能量流动的时候,变配电单元是枢纽和中间节点,建设电网中智能化尤为重要。可以从两方面分析农网智能化变配电单元,即智能化电台区和智能化变电站。第一,智能化变电站。建设智能农网的时候智能化变电站十分重要,其中包括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并且依据ieC61850标准构建统一平台,从而达到功能集成化、信息数字化、结构紧凑化、维护高效化等目标,确保可以自动控制和综合分析各类信息。研究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利用在线监测变电设备、数字化升级常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的新建等来满足实际需求;第二,智能化配电台区。农网为用户提供电能的关键是配电台区,重点内容就是智能化控制和数字化监测。现阶段,农网智能化配电台区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电能质量检测技术、二次设备检测方式缺失等现象,所以应该研究和分析农网电能综合治理技术以及变配电智能终端检测技术,以便于可以智能化控制,数字化检测农网系统。

3.3深化农网自动化,优化运行控制

农网智能化发展中的自动化水平是突出特点,农网建设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运行环境和农网特点,并且分析自动化检核模式的经济规律性和农网技术。对于不同环境和条件的情况构建不同的自动化模式,切实研究智能化快速定位故障技术和数据统一平台技术,逐渐实现农网建设智能化控制、一体化调配等目的。第一,自动化升级县调。县调自动化发展过程中可以为电力企业提供经济分析、生产管理的依据,把集成高级应用分析能力融入到县调自动化系统中,以便于实现智能化县调业务的目的,同时也是保证优质、安全、可靠运行县级电网的关键。在农村电网中合理应用网络拓扑、电压无功控制、状态估计、集成网络建模、调度员潮流等技术,从而有效提高智能决策能力。研究配电网、集控、调度一体化平台,实现一体化自动配网;第二,构建不同环境中的自动化配电模式。现阶段,建设农网自动化配电模式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形式,如标准型、实用型、智能型、集成型、简易型等。建设县城电网的时候具备比较集中负荷,需要更严格要求电网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和可靠安全性;一般情况下更大的农网建设存在运行环境较差、较大供电范围、较高供电故障率,但是受建设过程中资金、信道、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符合以往的建设模式,基于此需要在不同条件的区域中建设不同的农网配电自动化模式。

3.4研究智能用电服务,构建和谐的供用关系

农网智能化建设水平主要体现在满足多元化需求、透明开放、灵活互动的服务机制,并且也需要符合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规范。研究和构建智能用电服务机制的核心是终端技术和高级两侧技术,发展方向为需求侧互动化和智能响应,提高服务体系水平的时候合理应用多渠道缴费方式,应用载体为智能用电小区,以便于能够依据高可靠性、低成本、分散的特点来构建农网混合通讯技术,从而达到城乡一体化基础上构建智能化农网的目标。第一,满足建设农网特点的终端和高级量测技术。高级量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终端采集、用电终端、通信网络、分析系统、管理系统等,是实现信息交互的前提和保障。分析农网建设采集信息的基本模式,完善用户信息,达到实时监测用电安全的目的,实现统一和兼容处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抄表系统信息,依据经济性农网技术智能电表来兼容多种通信、远程监控、采集信息;第二,需求用电侧互动化以及智能响应。需求用电侧互动化以及智能响应的过程中注重信息活动性和主动性,以便于提高市场的作用,优化用户用电形式,改变消费行为等来达到提高用电效率的目的,从而保证为高水平客户服务奠定基础;第三,多渠道智能缴费方式可以切实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城乡一体化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方便、灵活、适宜的多渠道缴费形式,同时也是有效解决不及时回收电费、用户难缴费的方式;第四,新农村智能用电小区。综合应用智能用电服务技术的载体是智能用电小区,农网居民用户具备显著的用电需求差异,突出用电技术经济性和矛盾性,此时需要积极探索和建设新农村智能用电小区,构建和谐供用关系,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4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电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农网智能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构建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城乡一体化布局下建设智能化农网,目前不少发达城市附近农村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化农网建设,为进一步研究城乡一体化布局的农网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史常凯,梁英,孟晓丽,等.城乡一体化布局下的农网智能化建设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1,35(6).

[2]胡洁.城乡一体化布局下的农网智能化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5,(8).

[3]姜建钊,李二霞,李玉凌,等.230mHz无线蜂窝网在农网智能化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12,33(12).

[4]古武.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内容与发展趋势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14).

[5]朱吉祥,杨晓辉.农网智能化信息互动平台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应用[a].2012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2.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5

【关键词】:智能电网;微电网;多技术;清洁分布式能源;建筑电气

中图分类号:V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被提上日程,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电力行业重点研究发展的方向。智能电网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等主要特征。智能电网的目标是实现电网运行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和环境友好,电网能够实现这些目标,就可以称其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可分为智能输电网和智能配电网,其中智能配电网的组成包含了智能微电网。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与各种监控装置组成的微型电网,可以灵活地实现并网和孤岛运行,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布式电源的概念及特点

不管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几次大停电事故,还是在我国的冰灾和震灾期间出现的大面积停电事故,都为目前的电网结构及其发展敲响了警钟。这种规模不断扩大的大电网使受端电网对外来电网的依赖程度增加,大电网在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也日益显现。不仅如此,在目前能源发展面临着容量和环保受限的巨大压力下,分布式发电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手段,从而受到电力和能源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分布式发电(DG)是指规模不大(几十kw到几十mw)且靠近负荷的电源高效、经济、可靠地发电。分布式发电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等技术。近年来,欧美D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都在不断增大,D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国家未来电力和能源的重点发展计划。同时,日本、韩国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地区也把DG作为满足电能与热能需求的最重要来源之一。在我国,已将“分布式供能技术”列入2006―2020年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因此,电力建设也应积极适应国家的整体发展目标,发展分布式电源技术。

分布式电源大都采用风电、太阳能等高效的新能源,节能和环保性能好,解决了能源紧缺和环保问题。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的大规模发展,使电网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都大大提高。

2微电网的概念和优势

尽管分布式电源可靠性好、灵活性高、经济性高、节能环保,但是研究表明它对大电网的规划、运行控制和潮流等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对传统电网的运行、计算、规划的一个很大的挑战。正是由于分布式发电的这些不足,近年来提出了微电网的概念。微电网作为大电网的一个主要支撑和后备,无疑将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一大趋势。而且随着智能电网概念的提出,微电网作为一种可以进行智能化控制的单元,也将是未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CeRtS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接着在欧美很多国家都开始广泛地研究微电网。

根据CeRtS的定义,微电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微型电源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电网内部的电源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主要的能量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微电网相对外部大电网是一个单一的可控元件,并可同时满足用户对电网质量和安全的要求。

微电网将发电机机、负荷、储能装置、电力电子控制装置相结合,对外网来说,是一个单一、可控的元件,对用户来说又是一个灵活、可调节的电源。微电网具有自主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运行方式,能够灵活地实现孤立运行和并网。外网故障时,孤立运行可以保证微电网内的负荷不断电,不受外网的影响;并网时可以支撑上级电网。

根据各国的不同国情,微电网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美国电网以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满足用户定制的多种电能质量需求、降低成本、实现智能化为发展重点;日本的微电网发展目标主要定位于能源供给多样化,减少污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电力需求;欧洲规划的未来电网则以智能性、能量利用多元化,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为主要特点。我国的微电网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其带来的电网技术改革和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

3maS概念及其在微电网中的优势

agent是maS的基本单元,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只是着重对这种单元的研究,如单个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推理机制等。随着对maS研究的深入,maS赋予所拥有的各个智能体不同的结构、信息内容和推理、规划能力,因此对单个a-gent的研究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内容。maS是由多个(agent)组成的系统,它是为了解决单个不能解决的复杂问题,由多个协调合作形成问题的求解网络。在该网络中,每个能够预测其他的作用,也能影响其他的动作。因此,在多系统中要研究一个对另一个的建模方法。同时,为了能影响另一个,需要建立间的通信方法,即多个组成一个松散耦合又协作共事的系统,就是一个多系统。为了使间能够合理、高效地进行协作,间的通信和协调机制成为多系统的重点问题。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前面讨论的的特性大多也是多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如交互性、社会性、协作性、适应性和分布性等。此外,多系统还具有如下特点:数据分布性或分散性,计算过程异步、并发或并行,每个都具有不完全的信息和问题求解能力,不存在全局控制。

4智能微电网应用于建筑电气的优势及技术难点

4.1智能微电网应用于建筑电气的优势

在现代建筑电气系统中,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微电网可以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它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将具有独特的优势。

(1)增强供电可靠性。微电网能够快速地跟踪负荷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储能装置也

能对发电设备的突然故障迅速作出反应,弥补供电有功的缺失。

(2)支持当地电压。微电网采用大量的先进电力电子技术,对于由全控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组成的换流器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功和无功,因此对于每一个分布式电源(如pV),都可以当作一个独立的无功补偿设备,发挥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作用。这可对当地电压起很好的支撑作用。

(3)提高电能质量。新型的电力电子器件及脉宽调制(pwm)技术,不仅可以补偿无功,更

可以发挥有源滤波器的作用,减少谐波污染,向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电能。

4.2技术难点

结合maS的控制,将智能微电网应用到建筑电气中有其独有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以下技术难点:

(1)如何协调各底层元件agent进行控制。微电网agent将对底层元件agent进行协调,合理地进行协调控制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微电网运行稳定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效益最大化。

(2)如何实现agent的快速反应性。agent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环境的快速反应性,这使它在故障环境或者大扰动情况下,能够及时地作出响应,以应对环境的突变,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5结语

微电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管理分布式电源,更是将来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智能微电网用于建筑电气中,具有增加供电可靠性、改善电能质量等优点。maS分布式控制的特点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微电网各负荷和电源,协调微电网与上级电网之间的控制。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6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智能电网新技术;应用

随着持续发展的提出,优化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开发是当前行业发展的趋势,对电力事业来说,面临资源紧缺,做好电力管理与配置需要革新技术,对电力系统科学化与专业化管理。现代社会,人们对电力技术有新要求,高校与智能化电力技术有很好前景,而智能化电网规划很好适应这一趋势,成为电网发展主流。智能电网是一种新的管理,电力输送与配置有新的变化,对提高电力效益有重要意义,对此要根据相应特点分析,实现电网规划中有效应用。

1智能电网发展分析

(1)智能电网特征分析。一个是坚强性。智能电网确保整个电网发生突发性或者故障影响时,终端用电需求仍能得到满足,电网系统受极端天气或外力破坏影响下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以此保障电力信息安全;二是自愈性。智能电网具备持续在线安全评估和分析体系,提供了预防控制和防治体系为自我供电保障;三是兼容性。智能电网和传统电网系统不同在于支持各种可再生能源介入,能通过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互联实现终端用户的互动需求,使电网运行所支持服务最大限度契合所需;四是经济性。智能电网为经济活动和交易往来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各种电网资源优化对合理降低运行中线路损耗,提升电力利用效率而言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2)智能电网的表现。针对上述智能电网的特征分析,智能电网在应用中被人们称为智能,就有这种电网对传统电力网络系统优越地方。首先是智能电网的可观测性,电网系统中的传感器和有效传感技术能使电网系统的任意动作反映到界面上;其次,该电网和观测对象不再是观测和被观测,还具备控制和被控制等关系。同时,智能电网数据信息决策和环境适应优势使这种新型技术由比传统电网技术更广阔的空间。

(3)智能电网中应用的先进技术。相关人员要认识智能电网为新时期电网系统分支,建立在先进电子技术充分应用基础上。具体而言,智能电网中应用的先进技术有这几种。①双向通信。双向通信从本质上说是智能电网技术自愈性的关键体现。不仅能实现电网自我检测和校正功能,也能对各种电网系统中存在的安全事故有效监控和防护,这些电网事故发生后,双向通信能对各线路电能有效补偿,及时分配潮流,杜绝事故隐患的扩大,使智能电网及相关技术对电网控制和服务水平得到大提升。②固态表针。智能电网技术和其系统资源优势在于改进传统电网系统中电磁表技术和读取系统,以一种在电力企业和终端用户间双向通信的固态表计数和读取系统代替。这种表针能持续计量系统辐射内终端用户不同时段内的电能需求,同时将电力企业指定高峰和低谷价格信号及费率储存在计数装置中,将何时段何种费率政策信息反映到终端操作界面,据此实现电网系统智能化操作。

2智能电网系统规划中应用

(1)智能信息模型建立。智能电网系统中,要对系统固有属性信息化管理,将各数据间层次分布整理清楚。所以,智能电网系统模型包含生产属性,也包括空间图形。空间图形可准确描述系统各空间位置,这些工作在GiS通过坐标(X,Y)得到表示;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信息数据量庞大,它采集地物特征及各种电力设备,能对生产设备信息化操控,很能对系统固定设施全程监控,反映于数据模型中,这些生产是由图形表示,都是点、线等对象集合,通过地物可组合成电力系统下所有地物,分别有各自属性和几何特征。网络处理电力技术和电力系统条件及过程数据分不开关系,对于过程模型,也可通过位置建模;用托肯建模可对过程实例进行建模;确保遵循其演进规则,智能信息流网模型才能保障完整性。

(2)数据库自动化更新。基于计算机软件环境下,所有电网信息系统应实行统一管理,其数据库以下述方法分层自动化更新:不断通过元件处数据采集系统对数据库记录自动更新。该更新模式,可同时用于变电站和煤矿等控制中心数据库,直接对上个控制中心数据库修改更新,这样能有效克服操作显示太慢弊端。建立缓冲区,大量存储数据,提升服务器效率,提升网络性能。如此,随底下数据库资源改变,级联式连续更新就展开了,区域控制和中央控制数据库自动实现更新。

(3)智能化规划与管理。智能电网智能化与优化调度,进行管理,用最低成本提供期望功能,智能电网优点是利用洁净的和可再生资源间歇性发电,保护环境与减少损耗,对当今时代的低碳经济和生活有积极作用,符合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有望实现电网和电信等的统一,发展前景很大。由上述可知,统一模式信息系统,智能电网对子系统管理内容,可通过四步骤实现,自动检查、寻的、求解和执行。当中被控制电网子系统能是一个层子系统,可以是元件或者站层子系统。对一个层子系统,功能是通过各级调度中心管理权限,对系统目的状态检查与监视,实现对电网子系统状态智能监控。

(4)交互组件。所谓交互组件又维护和信息查询功能,组件可根据系统规划中机器和管理设施运行时间等属性预警,电力信息变化时它可及时更新数据,交互组件拥有设置管理系统的参数与维护系统、权来查询系统、子系统渲染显示组件、属性查询三方面构成。渲染组件有两个部分,两部分为限管理等功能。矢量与栅格,这是运用失栅混合产生结果。交互组件实现系统漫游与放大等功能,能够依据初始位置制定捷径。操作人员可用查询组件查询设施属性或利用SQL实现更复杂的功能。

3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作用

(1)电网规划的意义。由于我国电网工作规划不全面与不到位等,有些新电网投运较短时间出现长期负荷等,有些施工难。因各种原因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或者有较大隐患等。此外,我国电源和电网发展不协调问题。这一矛盾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激烈,由于电力输送较差,资源供给问题严峻,使交通紧张等,例如北部和西部电力往负荷密集地区输送困难。

另外,互联电输电差,区域间电网跨流域补偿等也较差,由于各种原因,想要远距离输电难满足需求,电力系统中的规划很重要。

智能电网优点。智能电网有双向通信、监控和数据整合、调度、资源配置、新能源分布式管理等,整体上看,智能电网提高供电效率与改善供电质量,达到电网商业化,对环保和资源消耗有重要作用。

4总结

综上所述,将智能电网用于电力系统中,可大幅降低管理难度,能很好控制成本,最终电力规划最优化解。为此,需不断探索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做到提前排除和防患未然。加强电力技术和系统规划,使系统规划作业更安全稳定进行,确保实现规划零故障,以便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宝云.智能电网在电力技术及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

[2]胡蔚.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规划中的应用[J].硅谷,2013(13).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7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1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的特点有以下几点:兼容性广、自愈能力强、交互性好、优化性强和集成性高。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也正在加大对智能化的投入力度,通过通信网络造成的测量技术和传感基础,促进了能源电力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融合发展,有效提高了现阶段电网基础建设水平。现阶段,很多地区已经对智能电网的建设进行了规划涉及,并提出了很多明确要求,关于ip化分组传送网内容已经罗列出来。

2智能电网的特征

2.1电网架设稳定性强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地区的地质地貌、经纬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也有很大的难度,直接关系到电网的最终建设效果。比如,容易出现地质灾害或其他恶劣环境的区域,必然会对电网建设造成一定阻碍,并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有较大威胁。为了使电网稳定运行,需要对电网架设的稳固度进行强化,尽可能降低区域性断电的事件发生。

2.2节能性更强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力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受到我国大环境的影响,电力使用存在严重浪费的现象,而实施智能化电网系统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缓解电力资源浪费问题。智能电网相比较传统的电力供应模式来说,有更为突出的节电能力,对实现节约型社会具有显著意义。

2.3优化配置电网资源

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使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城市面积不断罗达,导致城市的生产生活对电力供应更加依赖。但由于我国地势非常复杂,各地区对于电力需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电力需求和供应进行有效调节非常关键。建设智能电网,能够合理优化既定资源的配置,使传统配置不灵活的问题得到改善,有效提升了电网资源配置水平。

2.4自动检测故障问题

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供电网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出现一些故障问题,不但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用户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对供电网络的故障问题尽可能降低非常关键。建设智能电网可以实现智能网络控制,具有故障检测功能,可以及时将故障信息传送给相关人员,尽可能减少停电带来的损失。

3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3.1电源技术的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融入电力工程电源技术非常重要,因为电源技术可以把各种类型的设备应用在智能电网中。比如,对电池充电问题,就可以采用交流电源处理,实现了不同计算机都能够采用高频充电的功能。还有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的时候,可以应用电力工程技术提供的多种类型的电源。

3.2输电技术的应用

实际在使用智能电网的过程中,对电能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电能质量有直接关系到供电质量,因此,要确保电网的平稳运行。这样相关人员就可以在智能电网中应用输电技术,并安装先进的输电技术装置。比如,为了使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可以通过超导无功补偿和交流变换等技术,使智能电网的建设效能得到提升。另外,管理人员可以针对线路长容量大的现象,在电网最后总引入直流输电,从而使输电效率得到提升,最终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质量。

3.3发电技术的应用

电力工程发电技术是通过电子设备等方式,对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进行控制和转化的工作。应用电力工程发电技术,能够使能量耗损最大程度的降低,而且还可以减少设备的用量,使智能电网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尤其是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兴技术开始广泛应用,比如高压变频电气传动技术,就可以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合理运用。

3.4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应用

在建设智能化电网中应用电力工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将电力技术和微电子处理技术有效融合起来,能够输出清洁型能源,使智能电网运行的灵活度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另外,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要对国家相关的电压输变电法律法规有充分的了解,尽可能向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出柔性交流输电技术的价值。

3.5转换能源技术的应用

随着低碳经济能源的快速发展,对于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企业实际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应当通过先进的技术创新能量转换方面的工作,将能源最大程度的利用起来。目前,全球使用最多的自然能源有太阳能、风能,利用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转换能源技术,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如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并网技术,对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6网络拓扑控制技术的应用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想要有效控制电路,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而网络拓扑控制技术是最为核心的技术。通过搭建网络拓扑结构对路由协议进行控制,保障网络生存时间。另外,受到电磁波的影响,在智能电网中的节点采用的都是大功率通信,对各节点的干扰程度会不断增大,通信效率也会越来越低,从而造成能量浪费的情况。因此,合理应用网络拓扑控制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要控制好各节点的功率,避免对网络覆盖率造成影响。

3.7电能优化技术的应用

在建设智能电网的时候,提高电能质量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是利用电能质量优化技术,也就是对当前的电能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实现动态和科学化评估优化,搭建性能分析体系。通过体系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水平,控制好建设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我国智能电网的前景展望

虽然我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时间较短,相比较发达国家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通过分析国外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可以得知,国外对于电网建设更加重视环保方面的问题,但我国主要还是应用的传统电网模式。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传统的电网运行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发展需求,而且存在不环保和消耗大的问题,因此,近些年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越来越重视。在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时候,首先要搭建完善的核心技术体系和智能应用体系,对资源优化配置进行增强,对智能控制应用程度进行强化,为我国电力事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8

 

论文首先分析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面临的问题,明确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组网技术研究的重要性;随后,介绍了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定义、网络模型和体系结构;

 

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智能配用电网的特殊应用场景与组网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光纤和epon/Gpon技术、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GpRS/CDma/3G公网无线技术等。论文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大规模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1引言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方向,它包括发、输、变、配、用和调度等各环节,应用新型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信息的智能交流。

 

目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电网的业务应用系统也逐步发展和完善,对电力通信网传输带宽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配用电通信网是电力通信网络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向下延伸。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应具备较高的带宽和传输速率,以保障海量数据通信的双向、及时、安全、可靠传输,而无论采用何种通信技术,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因此,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并不适合用单一的通信技术组网。

 

此外,配用电网络是电网系统中规模最小、数量最多的末梢网络,但它是一个多节点、多分支、多交叉的复杂结构,这样的一个点数繁多、分布无规律的复杂网络特征,使得现有的配用电通信网大多为各地各部门根据实际需要分散建设,缺乏统一的网络规划。技术体制和建设标准各地相差甚大,电力通信基础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因此,智能配用电网组网技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日益凸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

 

2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定义及其网络模型

 

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是电力骨干通信网的向下延伸,是骨干网的接入层网络,向下覆盖到智能配电网各级站点、用户智能电表及室内通信终端、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分布式能源站点等相关设备,设备数目繁多,种类多样,且基本都处于中低压运营环境下。

 

由于设备有各自的用途,承担的功能和业务种类繁多,对通信质量和通信方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是一个适用于不止一种通信技术和通信手段的通信网络,并且每一种技术都根据其技术特点有其相应承担的业务和适用场景。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是一个多种技术并存的复杂的通信网络。

 

综合智能配用电通信的需求预测、信息流量实时性与安全性的分析与计算,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以配网末端边界和用户智能电表为分界点,分为配电通信网、用户接入网和用户室内网三个层次。

 

配电通信网络范围主要覆盖配电网开关站、配电室、环网柜、柱上开关、公用配电变压器、分布式能源站点、配电线路等的通信网络,并向下延伸用于接入或汇聚用户接入网和用户室内网的业务,主要承担配电自动化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的远程通信等业务。

 

用电接入网络范围主要覆盖智能用电公变出口至用户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站、分布式能源站点等的通信网络,并向下延伸用于接入用户室内网,主要承担用电信息采集、双向互动用电、智能家居、增值业务等。

 

用户室内网范围为用户室内的通信网络,连接各种未来智能家居适用的智能终端设备,诸如家庭网关、智能交互机顶盒、ip电话、智能家电、智能家庭安全防护、智能家庭水气表抄手等等,用于实现双向互动用电服务、智能家电控制及增值业务服务等一系列智能家居通信的通信网络。

 

3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架构

 

目前,配用电通信网承载的主要业务是配电自动化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业务和智能用电业务,从业务角度,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分为骨干通信网络和接入层通信网络,其中骨干通信网络实现配电主站到配电子站间的通信,对应了图2中的电力通信光纤骨干网;接入层通信网络主要实现配电子站到配电终端之间的通信,对应于图2中的配电通信网;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通信网络分为远程通信网络和本地通信网络。其中远程通信网络实现用电主站和集中器之间的通信,对应于电力骨干光纤通信网和配电通信网。本地通信网络实现集中器和采集器及表计之间的通信,对应于用户接入网。智能用电业务则依靠智能电表和各个家庭智能用电终端之间的通信来实现。

 

4特殊应用场景与组网技术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组网技术的特点,本文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下分析相对应的技术。

 

4.1epon适用场景组网分析

 

基于前面提到的epon技术特点和智能电网的建设需求和目标,未来的智能电网通信网的架设,光纤通信将是主要通信方式。采用光纤通信方式,对于配电通信网建设可铺设oppC光缆,对用户接入网的建设,根据其双向互动、智能家居、增值业务等特点,可采用pFttH光纤专网通信技术,保障其信道带宽、实时性、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智能小区用户室内网通信建设方式可采用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技术,在用户室内配置onU终端,用户智能交互终端、智能机顶盒、ip电话、电脑、智能家电等设备通过以太网借口和onU终端互联。实现语音、数据、有线电视、视频等业务的信号接入,满足智能家居和智能小区建设的要求。

 

智能电网骨干通信网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采用光纤通信,因此采用光缆来铺设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具有先天优势,epon技术的高带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优势,将使其在经济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成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接入的首选技术。

 

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中型城市中,可统一采用光纤和epon技术来建设智能配用电网络,特别是在新建小区中,不需要重新布线,一次性敷设就可完成,采用epon技术更加符合智能配用电网络的业务和用户对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的越来越高标准的需求,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为实现智能城市和智能家居做更好的准备。

 

4.2电力线通信适用场景组网分析

 

由于智能配用电网络是中低压电网,需要连接大量的用电设备,这给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是一种现在比较成熟的技术,是电力系统的特有的通信方式,它利用电力线缆作为传输媒质,通过载波传输语音和数据信号的通信方式,使其不需要另外架设通信线路,这种特点,使其在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络建设中仍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在配电通信网建设中可采用中压pLC通信,承载用电配变和调度信息的通信,在用户接入网建设中可采用宽带载波,为配用电网络自动化系统和集中自动抄表系统提供数据传输的通道。

 

在用户室内网建设中,电力猫和智能电表互联,ip电话、电脑、智能交互机顶盒等对带宽和数据速率要求较高的设备通过宽带载波和电力猫、智能交互终端互联;智能洗衣机、智能空调、智能热水机等需要传输控制信息的智能家电设备可通过窄带载波与智能交互终端互联:实现用户室内网络的组建和信息传输。

 

电力线载波通信建设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无需重新布线,建设经济快捷方便,因而使用范围极广,在现在配用电通信网应用中依然是主流方案,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在未来智能电网通信网的建设中,它将起到一个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4.3GpRS/CDma/3G等无线技术适用场景组网分析

 

GpRS/CDma/3G等公网无线技术在通信网络组建上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它通信方面的各种技术成熟度非常高,商业运作模式也非常成熟,这使其在建设通信网络是无需重新布线,预算、仿真、设备和商家支持方面都非常成熟,具有一套非常完整和齐全的产业链和网络建设方案。

 

鉴于公网无线技术的优势,在智能配电用通信网络建设中必然有其用武之地,在智能配用通信网、用户接入网中均能适用,把配用电通信网配变、接入各个环节和设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起来,进行通信。在用户室内网络建设中,可采用微功率无线技术,也可采用pLC技术。

 

适用GpRS/CDma/3G等公网无线通信技术建设只能配用电通信网络建设成本很低,但是需要每年向公网运营商租用带宽,使用成本较高,而且由于配用电数据信息对数据的保密性要求较公网数据信息高,可靠性要求难以满足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的要求,信息通过公网接入电力专网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因此实际建设配用电通信网络中,应该以实际需要为准。决定是否采用无线公网技术以及在何处适用无线公网技术来组网。

 

5结束语

 

当前有多种组网方式可以用来搭建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但是需要针对各自的场景采用合适的组网方式。

 

光纤和epon、Gpon技术建设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的光缆敷设和配套的设备建设,花费大,但是技术明显具有优势,在不考虑建设成本的情况下,一旦建成,将能满足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各种业务通信需求,满足未来智能电网的发展和需要,并且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从长远角度来看,采用光纤和epon、Gpon技术建设智能配用电通信网价值巨大,应当首先选择。

 

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建设智能配用电通信网,无需重新铺设线路、建设周期短、经济成本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在信号衰减和带宽等方面的技术缺陷,导致其并不能完全符合智能配用电通信网的要求,特别是双向互动业务和语音、视频等增值业务的不断出现,对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带宽、速率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线载波通信(pLC)技术在目前的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中依然应用范围很广。可作为光纤通信的主要辅助手段,并且一旦解决其技术问题之后,依然大有可为。

 

GpRS/CDma/3G等公网无线技术建设周期短、成本低,但是后期运营成本较高,并且一旦接人大量的用户,通信质量并不能够得到保证,与智能配用电通信的特点在根本上有着一定矛盾,但在一定范围内。其仍然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tD-Lte、wimaX等技术作为无线专网来建设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可靠性较高。通信量较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其网络规范、标准体系上还不够完整,频率的使用上也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发展电力无线专网是解决电力通信的一大关键,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光纤通信和电力线载波通信等有线信道力有不逮的情况下,电力通信必须依靠无线方式解决。电力无线专网通信将在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通过以上各种技术适用场景组网分析,综合技术特点、经济成本和建设周期等因素,再结合智能电网的发展前景和要求,智能配用电通信网建设应当以光纤通信技术为主,以电力线载波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作为补充的方式进行。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9

关键词:农网智能化;建设;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1-0078-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电网的快速建设。电网的建设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提高电网的建设水平、促进其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农网智能化指的是在建设农村电网时,运用具有自动化、信息化以及互动化特点的技术和集团化、精益化以及标准化的管理,以提高农村智能设备的水平和农网的自动化管理控制水平。

1农网智能化建设的特点

目前,在我国农村电网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网架结构比较薄弱、供电的性能不高、电力设备比较落后、电能的质量水平低、自动化水平不高以及电价高等问题,不能有效地给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用电。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具有电网特点。农村的电网和城市电网相比,其具有电网分布范围广、线路供电半径长以及电压负荷分散等特点。并且农村电网的建设网点比较多、电网末端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情况较为复杂,电网的整个运行环境比较恶劣。因此,对其进行建设和维护时,具有很大的困难。

②具有用户特点。我国的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农村的用电量户数约有3亿用户,占据整个农村电网中的90%左右,但是人们的用电量仅仅占据总用电量的30%左右。农村居民的用电数量多,但是用电量不高。另外,受到农村用户具有负荷分散、分布广泛以及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的用电需求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③具有企业管理特点。农村电网的供电企业的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管理体制具有多元性。例如目前我国的农网管理机制主要运用四级管理方式,分别是国家管理、省管理、地市管理以及县管理,逐渐构成了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农业用电管理体系。另外,农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人员素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管理水平不一。

2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内容

2.1供电模式

在选择供电模式时,首先要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建立能够与其相适应的配电网供电模式。通过对智能配电网进行规划和决策,不仅能够有效的达到互动化的要求,而且还能够满足各种能源之间的互补,进而有效的满足农网具备的负荷特性。另外,运用优化区域电压等级、区域智能配电网接线、优化智能配电网布局以及优化智能配电网装备等方式,最终有效的建设出以达到互动化需求、实现多能源互补为基础的电网供电模式。

2.2建设智能装备

①建设变电站。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农网变电设备的在线监测、优化变电站设备的检修方法以及控制变电站设备的策略等内容,旨在能够有效的对整个变电站的寿命周期进行综合化管理。

②建设配电开关。在建设配电开关时,要选择能够智能控制的断路器,保证建设的开关不会和平面相接触。另外,运用性能水平高的评价测试方法,建设出性能较高的开关操动机构,有效的扩大开关操动机构的范围。此外,通过运用新型的固体绝缘开关代替以往运用的气体绝缘开关,有效的增强检测技术。

③建设配电台区。所建设的配电台区,要能够达到智能化的要求,制定出具有管理性、组织性的技术方案,保证配电台区具备的适应能力与良好的控制性能。另外,制定监测配电台区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管理漏电保护以及无功进行本地补偿等有效地解决方案。

2.3农网的自动化运行建设

①交换平台。首先,对通信系统进行的建设、采集、管理工作时,要保证其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分离,保证其之间不会互相干扰,为配电网的智能化提供一个采集数据的交换支撑,其次,要有效的保证数据交换采集具备的完整性、开放性、及时性以及灵活性;另外,要保证原始数据服务能够和业务应用系统具备同一个接口;此外,要保证业务的应用系统接入空间具有移动性。

②配网经济理论。通过运用配网经济理论,能够建立相关的配网经济计算模型,并确定优化农网运行的方式以及对负载经济进行调度的方法与原则,另外,还能够确定出具有节能性特点的配电变压器,构建分布电源的配网经济运行方法理论。最后有效的使其能够很好的达到农村电网的在线应用需求。

③智能调度。首先,要制定具有分布性特点的能源接入优化调度方案,来对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系统朝智能决策的方向发展。其次,构建农网供电企业集配网、集中控制、调度以及管理配电工作于一体的技术支撑研究平台,促进其朝一体化、多维化的方向发展。最后,构建有效的农网调度安全防护机制。

2.4通信建设

①建设低投资成本、高安全可靠性的通信。农村电网的智能配网通信,在建设时,要建设出低成本的投资,安全可靠性高的通信技术方案,这样有利于保证智能配电网智能传感器实时性的进行通信和传输,进而大范围的解决智能配电网中存在的测量点多的通信问题,最后给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提供有力的通信支撑。

②无线宽带通信网络的建设。首先要制定出相应的无线通信技术应用方案,然后制定积极、有效、科学、规范的无线宽带通信技术规范,最后设计无线宽带网络通信系统。

3农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①对农网智能化建设进行组织规划。受到农村电网建设范围广、管理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工作建设任务纷繁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有效的保证农网的智能化顺利建设,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试点工作,并构建出集自动化水平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框架体系,最终推动农网智能化建设的不断完善。

②对农网智能化建设进行试点工作。在充分运用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在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工作,注重在农网的智能配电台区、自动化以及用电需求信息等领域进行试点工作,旨在能够为以后的农网智能化建设提供足够的经验。

③加大农网智能化建设的投入度。农村电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事业,加大其投入度,能够有效的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另外,我国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提供支持,最终将电网企业自身的投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保障农村电网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4结语

总之,农村电网在我国的电网中占据着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其智能化建设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对给人们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服务,促进农村电网朝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的方向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巍,赵云军.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思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11).

智能电网的优点篇10

【关键词】智能电表;应用前景

1、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逐步从注重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向注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原有的粗放型和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逐步被人们所重视。当前我国正在推行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智能电网的改造采取了自上而下,点线面三位一体的方式,作为用户终端,电表是与电力系统沟通的关键设备,智能电表的出现,优化了电力管理,节省了人力资源是新时期要大力推广的重点。

2、智能电表概述

2.1智能电网

提到智能电表就不得不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介绍。通常所指的智能电网是基于电子网络信息和“三遥”技术,通过在电网干线上加持集成信号收集、信号转换、信号传输的元件,实现自我功能障碍修复,故障信息诊断,精确定位故障位置的,具备经济、安全、高效、可靠等特点的新型网络供电系统。智能电网建设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实现电网系统输电稳定,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2智能电表概述

2.2.1智能电表的概念智能电表是为了实现用户与智能电网连接而研发出来的一种产品,除了具备电能量计量基本功能外,还具备远程状态监控,人机交互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同时可以配置各种智能用电购电卡,方便了用户网上缴纳电费和充值等活动,智能电表所具有的强大功能,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电力公司的运营提供了方便,极大的节省了人力资源,实现了智能化,便捷化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2.2.2电能表的种类从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电能表分为机械式电能表、机电式电能表、普通电子式电能表以及智能电能表,我国的智能电网的建设来看,常用的智能电表分为两种,一种是机电一体化电表,另外一种是全电子电表。

3、智能电表的优点

智能电表是集成了网络技术的前沿技术而产生的节能环保电表,智能电表具备了诸多的优点。

3.1能耗低

新型智能电表基于电压与电流转变为电子脉冲的计量方式,在能耗上降低不少,通过有关数据表明,智能电表的电子元件技术方式,每块智能电表的能耗低至0.6w~0.7w,同时在我国房地产事业发达的情况下,同楼层也可以采用集成式的一只电能表,实现同楼层的各户电能分别计量,方便了统一管理,且多用户集成电表的能耗在1.7w,这样大大节约了能源。

3.2计量准确度高

与传统的机械计量方法相比,智能电表的级数方式更加准确,且不产生机械磨损与金属疲劳而产生电表走不准的现象。相关实验数据表明,老式的感应式电表的准确度在工作5年之后,超过正常误差范围;反观智能电表,2.0级全电子智能电表允许误差为±2%,且不能够长时间保持计量准确度,而全电子电表允许误差相对更小且其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保证准确计量。

3.3安全系数高

智能电表在设计和制造的过程中,采用了安全系数较高和过载范围宽的材料和量程,保证了在异常高压和异常低压情况下的正常运转。就目前常用的全电子智能电表的量程为10以上倍率,工作频率可以在40HZ~100HZ内工作,大大弥补了传统电表量程窄,工频狭小的缺陷。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设计有点来看,智能电表的安全系数远远高于传统感应式电表。

3.4功能齐全

智能远传表,能够将用户的用电量和用电动态的信息进行传输,智能采集器则动态的检测用户用电规律和用电大小,智能转换器是将电压和电流转变为电子脉冲信号,进行电子计数,并且传输信号。通过这些系统,能够实现设置阶梯电价,远程抄表,远程断送电,防窃电等功能。

3.5节约资源

智能式电子电能表的采用电子材料,集成化程度高,其对金属材料需求相对小,可以大大节约能源。

4、智能电表推广意义及应用前景

智能电表在智能电网的建设过程中,展现了其强大的功能,智能电表的推广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智能电表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4.1智能电表推广的意义

4.1.1完善智能电网功能的重要环节国家大力推行智能电网的建设是有深层次原因的。智能电网的改造归根结底是为了方便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家庭用户与智能电网相连接的重点在于电表,那么电表的质量好坏,寿命长短和功能高低都将影响到智能电网的建设,而智能电表应运而生的目的在于,提高用户与智能电网的接洽程度,提高智能电网对用户的服务水平,具体体现在执行阶梯电价,远程监测,远程故障诊断与修复,远程抄表,网上缴费等功能,因此,智能电表的推广是完善智能电网功能的重要环节。

4.1.2为合理用电,提供技术支持虽然我国的发电来源广泛,但是人均电量占有率较低,并且在夏天和春节是用电高峰期,用户需要及时了解自己的用电信息,而过去传统的电能表无法实现用电数据信息的查询,无法做到合理用电,但是智能电能表能够提供大量用电信息,以及各种时刻的电费信息,这样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用电和电费信息,使得合理调整用电情况,做到经济用电。

4.1.3为多种电费结算方式提供了机会智能电表从计量技术解决了我国居民用电的不合理性,为阶梯电价、费率电价、电度电价等多种电费结算方式提供了技术条件,解决了不合理和不科学的用电方式带来条件,为有效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提供技术支持,这是普通电子式电能表无法实现的。

4.2智能电表的应用前景

智能电表的运用不仅在电力行业提出了创新工作的方式,而且对网络系统、计量科技方面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4.2.1智能电表生产标准化电子式电能表在形式上种类较少,生产工艺相对机械表简单,容易生产,因此生产的厂家较多,型式繁多,使得使用安装工艺难以统一。

4.2.2智能电表网络化根据计算机的生产来经验来看,可以讲每一个电表设定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从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精确到每一块智能电表,发现其运转性能和特点,提前发现问题征兆并做相应的更换。

4.2.3智能电能表的发展为计量检定技术发展提供基础传统的电能表的检定计量基本是需要大量的人工进行的操作,而智能电能表的标准化设计为电能计量检定实现自动化检定创造了条件,因此智能电能表的发展适应计量检定技术的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计量检定技术的发展。

4.2.4智能电表多领域化智能电表多领域化,也就是将智能电网和智能电表的改造和使用经验,将智能电表的引入到居民用水,天然气,污水排放等行业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在居民用户可以实现一表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