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粮食的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8:28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1

“苞米食用增量法”得到中央认可和支持,但在试行中成效不大

“苞米食用增量法”最先起源于辽宁省。辽宁省是个缺粮大省,虽然中央每年都给辽宁省调拨大量粮食,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也千方百计地增产节约,但在“”运动中仍然不能实现粮食自给,粮荒不断。为了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大力提倡多种植高产作物――玉米,并发动群众开展节约粮食运动。

1959年5月,辽宁省黑山县大虎山卫星公社三台子管理区副业生产队集体食堂,本着节约粮食的精神,大胆创新,别出心裁地创造出玉米“先蒸、后磨、再煮”的做法,即先将苞米蒸到五分熟,然后将半生不熟的苞米拿去磨,磨成粉状后拌水做成馍,最后再将馍蒸熟。经试验,旧做法1斤苞米只能出馍1.5―1.7斤,而新做法1斤苞米能出馍2.5―2.7斤。通过改进做饭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苞米的出饭量,这对粮食短缺的农民群众来说无疑是天大好事。消息一传开,全省上下非常振奋。辽宁省委立即派出工作组前往黑山县考察,并决定率先在黑山县进行推广试行。

1959年5月13日,辽宁省委在黑山县三台子召开推广“苞米食用增量法”经验介绍现场会。会议由副省长仇友文主持,各市、县委的财贸局长和粮食局长,以及部分县委书记、县长、农村党委书记、社主任、管理区总支部书记、食堂炊事员等共500多人参加。大虎山卫星公社党委第一书记王玉林在会上介绍了“苞米食用增量法”的经验,黑山县委第一书记王树森在会上介绍了全县推广这一经验的情况。与会人员参观了“苞米食用增量法”的操作过程,亲口尝试新法做出的各种饭食。经过听、看、吃等一条龙实践,与会人员一致肯定了黑山县的经验,并要求立即在全省推广。会后,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书记或市长、县长挂帅,推广“苞米食用增量法”,并在学习“黑山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做饭方法。

1959年6月1日,辽宁省委还专门向中共中央和递呈了报告。报告认为:“‘苞米食用增量法’可以提高出饭率百分之五十――八十,并且做出来的食品好吃、容易消化、营养价值也大为提高。真正做到‘吃饱、又节约’。这是苞米食用方法上的一个重大革新。”报告总结了四条经验:一是节约了大量的粮食。仅黑山县一年就可节约粮食7375吨。全省一年预计可节约粮食35万吨,不动一镰一锄取得了“大丰收”。二是大大提高了苞米饭的质量和营养价值。“‘苞米食用增量法’使苞米淀粉颗粒部分转化为糖,胚部的脂肪和米仁油因受热而游离,就散发出一股苞米所固有的芬香。所以,吃起来,好吃、营养价值大、抗饿。”三是既卫生,“又容易消化,老年人、小孩、病人(尤其是胃病)吃了不出毛病。可以减少胃肠病,不习惯的人吃了也不烧心,不胃酸”。四是巩固了集体食堂,鼓舞了群众的积极性。由于群众对食堂的“苞米食用增量法”很满意,劳动积极性提高,出勤率增加了30%,现已达到100%。最后,报告认为:“‘苞米食用增量法’是一种重要技术革新,是一种科学的做饭方法,无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意义都是很大的。”尽管报告中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如“抗饿”与“容易消化”、“脂肪和米仁油受热游离”与“营养价值大为提高”等,但在“”的年代里,没人认真推敲该报告的逻辑问题。

辽宁省委的报告立即引起中共中央和的重视。在全国粮食短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黑山经验”无疑是及时雨。读完报告后非常兴奋,立即作了同意转发全国各地研究试行的批示。1959年6月3日,中发(59)520号文件将辽宁省委的经验报告转发给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并要求各地参照辽宁省的做法进行研究和试行,还要求各地对别的粮食也进行试验。但一方面由于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技术革新”无非是食品体积的膨胀和水分的增加而已,劳民伤财,意义不大;另一方面也由于1959年庐山会议后,全国掀起一场“反右倾”运动高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共中央(59)520号文件的贯彻。因此只有少数地方进行了试验。

“做饭技术革新运动”得到中央肯定再度向全国推广

尽管全国各地对中共中央(59)520号文件贯彻不力,但辽宁省对此却情有独钟,始终把“苞米食用增量法”当做政治运动来抓。中共中央文件下发后,辽宁全省上下倍受鼓舞,“各地党委遵照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具体情况,一方面发动居民,大力推广黑山县‘苞米食用增量法’经验。另一方面又发动了炊事人员动手、动脑,大胆地对各种粮食进行增量试验,开展了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经过三四个月的时间,粮食食用增量方法又有许多新的创造,进一步证明,不仅苞米的做法有很大潜力,一切粮食也都是有潜力的”。

与此同时,各粮食、科研、卫生等部门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粮食食用增量法”进行研究和试验。虽然各研究机构提出了一些异议,但由于受“”运动的大气候的影响,总体上还是持肯定态度。

196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收到《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开展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几个月来辽宁各地贯彻中央(59)520号文件的情况,进一步肯定了“粮食食用增量法”的可行性。报告指出:不但苞米可以增量,而且其他粮食都可以增量,只要经过:泡、烫、榨、发(酵)、磨,都能增量。为了慎重起见,中央要求中国科学院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共同论证“粮食食用增量法”的科学性。1960年3月初,中国科学院、粮食部、卫生部等有关单位召集有关人员和研究专家,专门召开了以“粮食食用增量法”为主题的研究座谈会。各科研机构和与会人员普遍认为:“从现有的实际推广经验和研究资料来看,增量法确实是一个先进的方法,是广大人民群众革新烹调技术的一个伟大创举,也是计划用粮,节约用粮,吃得饱,吃得好,吃得省,吃得卫生的极为重要的措施,值得大力推广。”1960年3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营养学系专门出具了一份《关于主食增量烹调法的科学研究资料》。该研究资料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主食烹调增量法的优越性:一是从淀粉胶粒膨胀的角度阐明了增量法可以多出饭的科学道理。二是肯定了食用增量法主食能节约粮食,对人体健康是良好的。三是增量法可以更多地保存营养。

最后的结论是:“主食增量法是具有很多优点的,无论从广大群众实行的效果或是从科学的观察上看,都证明了它可以节约粮食。营养可口,保证健康。因此各地推广增量法的群众运动应当坚持进行下去,不断巩固、提高。”

研究机构的“科学结论”加速了中央推广“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的步伐。1960年4月1日,中央下发中发(60)300号文件,转发《中共辽宁省委关于开展做饭技术革新运动的报告》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关于主食增量烹调法的科学研究资料》。比较中发(59)520号文件和中发(60)300号文件,中发(59)520号文件对“粮食烹调增量法”还带有探讨研究的态度,中央只将辽宁省的经验提供给各地研究试行,并强调在试验推广时,一定要预先防止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而中发(60)300号文件则明显持肯定态度,要求各地首先在公共食堂和熟食业切实试办、推广并将试办经验认真研究,作出总结,报告中央。同时,中发(60)300号文件对各地五花八门的叫法进行了规范,统称为“粮食烹调增量法”。

中发(60)300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试验各种粮食增量法的热潮。一方面由于中共中央红头文件的作用,各地领导不敢等闲视之,都将“粮食烹调增量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另一方面也由于当时全国各地粮食更加紧缺,解决粮荒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无论是各级领导,还是人民群众,都希望粮食能增量。加上当时各地正在大办集体食堂,有条件进行各种粮食增量试验。因此,被搁置半年多的“粮食烹调增量法”正式在全国广泛推行。

“做饭技术革新运动”逐渐降温,由高潮走向终点

尽管“粮食烹调增量法”在中共中央的支持下得以广泛推广,但在实践中却遭到不同程度的反对。反对意见最大的是广大农民和工人。作为体力劳动者,没有足够的饭量是无法坚持长时间的重体力劳动的。食品体积膨胀增大了,数量却减少了,从总体上说,吃在肚子里的东西少了,怎么会耐饿呢?他们说:用“粮食烹调增量法”做的饭,吃起来觉得饱,干起活来容易饿,“娇小姐中看不中用”,骗人的把戏。而且做顿饭又泡、又蒸、又磨、又发,增加了多道工序,既劳民又伤财。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也指责说:“一两粮食蒸来蒸去不还是一两粮食吗?”“净出幺蛾子(北京话,指坏主意――笔者注),叫人吃这个行吗?”一些从事营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也公开指出:这种做法会使维生素不同程度地流失和破坏,得不偿失。虽然说各种粮食在机械的作用下,大量水分子渗透到食品分子中去,使食品的体积增大了,但食品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并没有增加。从表面上感觉食品体积膨胀了,食后胃腹有某些充实感和肿胀感,但一定数量的食品,其热量是一定的,这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人为作用是无法改变这一客观规律的。事后专家们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粮食烹调增量法”之所以能引起中共中央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并得以广泛推广,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的心理作用,也就是说在粮食极度匮乏的年代中人们的一种预期心理,与科学原理毫不相干。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2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各市、州、县粮食局、农业局(委)、教育局、科技局、气象局、妇联:

20xx年10月xx日是第x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10月10日—10月xx日)是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根据国家粮食局、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和组织统一部署,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xx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

20xx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当前,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给粮食和农业领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将导致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粮食生产、收获、储藏、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推动构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保障系统,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活动内容

(一)结合秋粮收购,推动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各级粮食、农业部门会同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专家、气象专家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收购政策,促进秋粮收购工作;讲解粮食种植、收获、储藏科技知识以及节粮减损知识;普及气候对粮食生产、收获、储藏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增强爱粮节粮意识。

(二)结合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推动粮食减损增效进学校。各级粮食、教育部门会同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学生走进种粮大户、农技站、粮库、加工企业、粮油检验室、农业科研院所、气象站等,开展粮食种植、收获、储藏、质检、科研、气象职业体验,宣传讲解相关科普知识,提升学生爱粮节粮意识和粮食减损增效知识水平。面向学生举办各类“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讲座,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科普知识;组织开展学生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加强优秀作品宣传运用,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营造“珍爱粮食、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要组织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主题宣传品征集比赛(20xx年9月30日前提交作品,xx)。

(三)结合完善提升“放心粮油”市场体系,推动粮食减损增效进家庭。各级粮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会同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利用好“放心粮油”网点等平台和窗口,组织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社区互动交流活动、主题倡议等活动,向公众宣传讲解节粮减损、粮油营养健康,以及气候变化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等科普知识,发放有关宣传资料。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知识竞赛、节粮主妇评选、节粮小窍门征集等活动。

三、主要举措

(一)编印发放宣传资料。省粮食局翻印由国家粮食局编印的“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宣传册等资料,分发至各市、州、县。各地围绕“三进”,结合实际可自行编印相关宣传资料,一并向广大群众发放,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

(二)组织主会场活动。各地要根据实际,依托有关学校和科研院所、粮食龙头企业、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及公共活动场所设立活动主会场,举行爱粮节粮活动仪式,组织主题报告、专题展览、发放宣传品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三)依托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各地要切实发挥当地爱粮节粮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学生、群众参观,邀请农业、气象等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交流、现场咨询等丰富多彩的爱粮节粮主题实践活动。省储备粮油管理公司、省粮油质检中心组织好有关宣传活动,发挥省级平台的带头作用。

(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协调电视、报纸、电台、网络新媒体等新闻单位全方位、多频次开展爱粮节粮集中宣传,唱响爱粮节粮精神,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各部门政务网站要在显著位置对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五)加强督导检查。活动期间,由市州有关部门对县市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省里将随机组织抽查。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筹划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国粮政〔20xx〕184号文件精神,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突出活动主题,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务求实效。各市州粮食局于9月30日前将本地活动方案报省粮食局备案。

(二)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证必要的活动经费,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坚持勤俭节约办活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注意搞好活动场所安全工作,维护好活动现场秩序,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及时总结反馈。各市州相关部门要及时对口向省相关部门报送宣传活动的最新情况和信息。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于10月25日前将本地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情况(含总结报告、活动图片、视频材料等)报送省粮食局、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气象局和省妇联。

省粮食局联系人:卫xx,联系电话:xx,邮箱:xx

xx省粮食局xx省农业厅

xx省教育厅xx省科技厅

xx省气象局xx省妇联

20xx年x月x日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为组织开展好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根据省粮食局、农业厅、教育厅、科技厅、妇联《关于做好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通知》(x粮发〔20xx〕x号)要求,结合楚雄州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受消费观念、储存习惯、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数量惊人,需要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广大消费者掌握必要的粮食营养及储存知识,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和爱惜节约粮食意识,同时提升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实现“隐性增收”,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粮食供求形势和收储制度等发生深刻变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户逐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总体思路

州发改委会同州农业局、教育局、科技局、妇联决定共同组织开展以“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和“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主题

(一)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活动主题是:“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10月16--22日)

活动主题是:“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

四、主要活动

(一)组织开展粮食增收进农户活动

活动周期间,州农业局要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专家、农业院校师生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讲解粮食种植、收获、干燥、储藏等专业知识,提高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州发改委要会同云南楚雄国家粮食质监站,结合20xx年新收获粮食风险监测及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样品采集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开展新收获粮食风险监测及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的意义,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各县市发改局要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开展推广“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宣传,提高粮食产后专业化服务水平,减少产后损失。

负责单位:州、县发改委(局)、州农业局

时间:10月16日-10月22日

(二)组织开展优质粮油进家庭活动

活动周期间,各县市发改、妇联等部门要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互动交流、主题倡议等活动,组织公众走进优质粮油加工企业和示范基地,宣传讲解膳食营养健康知识,普及“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和质量控制导则,引导老百姓科学消费,保障身体健康,促进粮食消费升级。各县市发改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中国好粮油产品及品牌推介活动,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引导社区家庭健康消费。各县市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优质粮油与健康饮食科普知识竞赛、爱粮节粮主题征文、微视频宣传片征集等活动。

负责单位:各县市发改局、妇联

时间:10月16日-10月22日

(三)组织开展爱粮节粮进学校活动

各县市发改、教育、科技部门要面向学生举办爱粮节粮科普知识讲座,宣传讲解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健康消费、合理膳食等科普知识;组织“光盘行动”、节约标兵评选、爱粮节粮随手拍等活动,倡导珍惜节粮、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进一步加大优秀作品宣传运用和推介力度,逐步引导青少年群体树立“爱粮节粮,助力国家粮食安全”的观念和意识。州发改委会同云南楚雄国家粮食质监站,结合下半年学生粮抽样工作,深入学校宣传有关粮食安全保管及爱粮节粮知识。

负责单位:州发改委,各县市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

时间:10月16日-10月22日

(四)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竞赛活动

过去几年,全球移民数量剧增,每7人中就有1人是移民。饥饿与贫困、气候变化和冲突是导致人口被迫迁移的根本原因。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更好地管理人口迁移,并停止和预防冲突,以带来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粮农组织正在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征集对本年度世界粮食日主题的创意意见。

5-19岁之间的青少年、儿童,可以设计有关本年度世界粮食日主题的海报;13-19岁之间的青少年,可以制作一个片长不超过1分钟的视频。

所有参赛者可以登陆xx网站提交海报或视频作品。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xx年11月10日。

粮农组织评委将从两个年龄段分别选出3名获奖者,评选结果将在世界粮食日网站和粮农组织社交媒体上公布。

(五)组织参加“爱粮节粮之星”评选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首届“爱粮节粮之星”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爱粮节粮风尚。

五、有关要求

(一)各县市发改局要与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部门密切合作,紧扣本次活动主题,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确保活动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效果明显。

(二)宣传周活动期间,各县市要邀请新闻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合运用纸媒、电视、电台、网站、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渠道,扎实有效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活动实效。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3

虽然作物生长条件普遍看好,全球谷物供应前景正在改善,但近期的干旱和持续冲突的负面影响持续存在。

农业预测表明,粮食作物丰收在望,但在新作物成熟之前的淡季,一些地区的饥饿状况或将恶化。

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效应导致2016年粮食产量大幅减少,预计2017年1-3月需要外部援助的人数将比一年前同期显著增加。报告指出,在处境最为困难的几个国家,特别是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和莫桑比克,儿童发育迟缓发生率“非常高”。

有些地区连续两季歉收,谷物和豆类种子库存不足将会影响种植面积。粮农组织和各国政府正在实施农业支持计划,以增加获得重要农业投入物的机会。

冲突给粮食安全造成长期影响

为促进制定人道主义救助计划,该报告阐明了导致地方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粮食生产严重不足,因低收入、高价格或销售网络中断而普遍面临的获取困难,以及冲突对当地粮食安全状况的影响。

在所提及的39个国家中,有21个国家受到内部冲突及其后果的困扰,包括给喀麦隆和乍得等东道国造成负担的难民流动。广泛的冲突可能导致家庭生产性资产的丧失和耗竭(如在中非共和国)和引发阻碍农业生产的安全问题(如在南苏丹)。

在南苏丹一些地区,收成的改善或许只能产生短暂的影响,因为持续不断的冲突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使最贫困社区面临“实实在在的饥荒风险”。

叙利亚持续的内部冲突致使940万人需要粮食援助。今年的小麦产量估计比危机前水平低约55%。报告指出,也门当前的冲突可能使粮食不安全人数在6月份估计的1420万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最近伊拉克冲突升级,引发国内大量人口流离失所。阿富汗有800多万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而随着约60万难民将在2016年底之前从巴基斯坦返回家园,这一数字或将继续增加。

尼日利亚的粮食不安全人数超过800万,预计到2017年8月将增加到1100万。北部几个州当前的冲突导致播种面积缩减,而奈拉的大幅贬值致使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尼日利亚谷物出口增加,畜产品进口减少,给区域贸易造成影响。

在经历了艰难的2016年之后农业趋势有望改善

与厄尔尼诺有关的干旱和天气影响造成一些国家2016年作物严重减产。虽然部分区域产量有所增加,特别西非和萨赫勒地区的谷物产量创历史新高,但是2016年非洲谷物总产量减少。南部非洲的玉米产量大幅下降,使粮食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粮食歉收导致马拉维主粮玉米价格大幅上涨,预计在即将到来的青黄不接季节,650万人将面临粮食不安全。从积极方面来看,而且厄尔尼诺现象已经结束,初步估计显示,到目前为止该区域最大的生产国南非2017年的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27%。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我国以占世界耕地的7%和占世界水资源6%的资源量,生产的粮食总产量高居世界首位,保障了占世界22%人口的丰衣足食,这一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伟大的勤劳的8亿农民的功绩。因此,勤俭节约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粮食也是对于子孙后代的严格要求!

长期以来,从粮食生产、加工、储运和消费的全过程看,我国粮食资源浪费和损耗十分惊人。这其中既有技术性损耗,也有人为浪费,还有政策性损失。

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以及食用农产品,其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陈旧、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粮食撒失、霉变、虫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粗略估算,这类粮食损失,全国年均三四千万吨左右,足以养活1.5亿到2亿人口。

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餐饮行业,一些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基本没有“社会财富”的概念,浪费粮食现象普遍,数量较大。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剩下10%,全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以蛋白质含量概算,如果避免部分浪费,我国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集体食堂和家庭中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单位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一名校的一个餐厅门口,立着4口大缸,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面条和菜肴,一天下来至少有七八百斤食物被浪费掉。同时,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轻估,而且这种浪费“细水长流”,不易觉察。例如,农民用原粮喂鸡鸭、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以及餐饮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据中国农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每年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的损失与浪费数量分别为粮食6192.0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如此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弃作垃圾处理,令人痛心。

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吞噬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简单进行换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折合成标准粮约为8228.5万吨,比黑龙江和河南两个产粮大省年产量高600万吨以上,相当于产粮大省四川省粮食产量的1.88倍,湖北省的2.59倍以上。据折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换句话说,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这个数字仅比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小一些,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惊人的事实,惊心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俭德辟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尚德节粮,保粮安全。

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责任感,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品格,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把节约粮食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国内有不少人对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等。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我国在未来应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采取科学食物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促进低碳农业、粮食产业发展。

从改变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二是自主选择,食量自取,能够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四是程序较少,费用降低,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因此,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为关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国农村广阔、条件复杂,需要从不同地区情况出发,采用有差别的储粮方式,以有效减少农村粮食储存损耗。对于农户分散、交通闭塞的丘陵和山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现代物流体系。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价格偏低,既不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利于节约粮食。因此,适度地、可控地稳步提高粮食价格,使粮食价格与价值基本相符,增强其珍贵性。此外,要加快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尽快把粮食储存、运输、加工、供应各环节连结成“无缝”系统,同时大规模推广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和损耗低的散存、散装、散卸、散运等“四散”技术和装备,有效提高粮食运输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损失。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5

张平表示,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连续6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0616亿斤,比2003年增产2002亿斤,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预测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总量为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张平说,中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5大严峻挑战:

一、粮食产需缺口扩大

目前我国粮食供需区域性和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南方销区、西部及西南部分地区存在缺口。粮食主要品种中,稻米在居衡,但优质品种不足,存在一定缺口;随着饲养业发展,玉米消费较快增长,产需关系趋紧;大豆、食用植物油国内生产潜力有限,目前食用油自给率仅为40%左右,稳定和提高自己水平难度很大。同时,目前农户存粮数量逐年减少。从国际市场看,粮食供求总体也是偏紧的,我国利用国际市场来弥补国内个别品种供给不足的难度加大。上述这些因素,都将加大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的难度。

二、水土资源约束增强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目前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8亩,约为世界水平的40%。耕地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约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度”污染问题严重。宜耕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可开垦成耕地的不足7000万亩。

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

部分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严重滞后。报告指出,目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重为48%,部分灌区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配套差,缺少基本灌排条件,洪涝干旱防灾减灾能力脆弱。现在突发性极端天气增多,病虫害多发、频发、重发,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呈加重趋势,对稳定粮食生产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8%,比发达国家低20个百分点左右。农业科研与生产结合不紧密,基础性研究比较薄弱,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到位率低。种子产业发展存在育繁推脱节、育种水平低、种子企业缺乏竞争力、市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等问题。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6

为深入贯彻关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重要指示精神,学校在全校开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热潮,营造了良好的校园节约氛围。同时,学校认真贯彻落实自教育厅相关精神,积极开展自查工作,现将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工作概况

本学年,我校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列入工作重点,将“立德树人”作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的核心目标,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作为学生养成教育重要内容,贯穿教育全过程,教学上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思想品德教育。深刻理解“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化“三爱”“三节”教育的重要内容。

1.1学校供餐规模和供餐模式

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后勤保障人员257人,学生总数1861人,其中包括在校外实习生数434人,走读学生387人,实际在校就餐学生数1040人。学校现有一栋楼作为食堂,上下共两层,合计2400平方米,食堂保障人员16人。学校实行自选供餐制,学生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购饭菜品种、数量,凭饭卡或手机支付结算,吃饱为止。学校根据前期统计的每日就餐学生流量,合理安排售饭档口和花色品种,实施错峰就餐。

1.2学校餐饮浪费现状

本学期2020级新生报到入学后,我校住校生人数基本维持在1000人左右,承包公司根据学校在校生人数配送原材料和蔬菜等,学校食堂会根据学生人数配餐。经过长期工作经验的积累,厨师及售饭人员对学生的饮食规律和饭量基本掌握,按照“按需配餐”“多餐少取”、“适当控制”等原则购饭,所以我校食堂的浪费情况很少出现,只有部分新生由于不敢说明情况或对自己饭量预估有误而出现吃不完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均能实现光盘。

1.3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情况

1.3.1加强教育宣传,营造厉行节约氛围。

按照市教育局相关文件要求,学校围绕“节约粮食,文明就餐”,利用“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板报设计等形式开展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倡文明用餐“光盘行动”。在学校食堂明显位置张贴宣传标语或宣传画、摆放提示牌,提醒师生适量点餐,节约粮食。持续开展国情区情、中华美德、优良传统等教育,广泛传播“爱惜粮食”、“健康生活”、“科学用餐”等观念,进班级、进课堂、进活动、进宿舍,引导全体师生提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意识,养成爱惜粮食、文明餐饮习惯,践行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使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广泛共识。

同时,结合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宣传,通过学校LeD屏、校园广播、黑板报、主题班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宣传手段,大力弘扬文明节俭社会风尚,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1.3.2优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作体系。

我校采取“教师轮值,值周生负责”的督查小组,每日三餐安排教师轮流在食堂值守,维持就餐纪律并严格检查餐饮浪费情况,保证每桌每人不剩饭、不乱倒饭菜。学校又安排值周生检查执行情况,实行减分制,将餐饮浪费与班级量化考核直接挂钩,通过以上措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剩饭。

优化食堂配餐、分餐等后勤服务管理,从源头上减少餐饮浪费现象,在学校食堂大力推行适度点餐取餐,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并将之作为餐厨垃圾源头减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内涵。学校食堂全面推行“半份菜、小份菜”、简餐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坚持按需、少量、多次取餐,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有效引导学生适度合理点餐,促进养成节约粮食习惯。

1.4本次自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我校高度重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纪委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总务处、宿管科、德育科等职能部门领导及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具体负责的食品领导小组,形成了职责清晰、任务具体的组织体系,建立起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2.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组织领导

首先是对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力度欠佳。虽然建立了协同联动工作机制,但是目前没有形成厉行节约专班,研究部署、制定与执行工作方案时缺乏全局统筹。

其次是对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领会不够透彻,特别是没有充分认识考虑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理解力和执行能力,使得学生不能把指示精神吃透,内化为自己行动的准则。目前主要是依靠教师与值周生的监督管理落实节约行动,而不能完全从意识上转变思想,因此会出现无人监督时浪费行为增加的现象。

2.2餐饮供给

学校在就餐环境、就餐制度等方面苦下功夫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工作取得了实质成效。但这只是餐饮供应的最后环节,目前,学校在食品供应其他环节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例如,在原材料物流配送以及食品加工等环节,由于监管力度不到位,食品存在被丢弃、大面积切削的情况。

由于学校食堂属于第三方外包,学校食堂的从业人员更换频率较快,在对其培训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沟通与监管难度大,工作方案推进时容易受阻。例如在餐饮搭配方面,在校教职工及学生群体庞大,学校规模并不小,而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多种菜品满足营养搭配、膳食平衡,同时也需要变换新鲜口味丰富多样化餐饮选择。但是在与食堂沟通的过程中存在困难,菜品一直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引起学生食欲,导致就餐人数较少,学生就餐兴趣较低。

另一方面,学校虽然设置了小份饭窗口,但是基本上仅限于晚餐,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实际上由于男女生、不同身体素质同学的饭量各有差异,无论午餐、晚餐,小份、半份、自助、按需供餐等餐饮节约供应制度都可有效减少浪费。

2.3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示自己要节约食物的好孩子,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节约食品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存在“多拿多占”浪费丢弃的的现象。这主要是对学生的宣传教育不够透彻,特别是作为特殊儿童,对自己行为的控制不够好,节约的理解不够深刻。

同时,目前针对节约粮食的宣传活动开展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覆盖面窄的问题。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和宣传板报的形式开展,宣传力度和辐射范围有限,这主要是由于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浅层,没有深入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

另外,由于学校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及学缘结构所限,没有很好地做到将厉行节约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学生没有真正通过实践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粮食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意识的原因所在。

2.4制度体系

在实际工作中,因为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对相关制度规则执行不够严格,让学生认识不到餐饮浪费的错误性。同时,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原因在于学校虽然制定了值班教师、班主任、德育等多部门协调管理的消除餐饮浪费的联系网,但是对学生光盘或者浪费的行为的监督和惩奖多以口头批评为主,不够及时有效。

3.相关改进措施

3.1深入学习指示精神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理解力水平的学生开展进班级专题知识讲座,深入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日常饮食行为,分析案例、讲事实摆道理让学生理解浪费的是可耻的的行为,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争做吃完饭的好孩子。

制定工作指导方案,在节俭办会、节约办公用品、制止餐饮浪费等各个方面制定工作要求,将勤俭节约落实到工作实处,落实到生活实处。

3.2强化配餐监管力度

注重收集师生对学校食堂食品的建议,积极与食堂承包方以及食堂工作人员沟通,特别是加强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为师生提供美味可口,营养搭配合理的餐食。

同时班级报餐员及时向食堂工作人员报告学生人数,尽量做到按需配给,从源头上减少浪费。

继续推进“光盘行动”。倡导学校食堂积极推行“师生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的良好餐饮行为,力求吃光喝尽不剩饭。

从学校、班级各个层面,加强制止浪费、厉行节约制度建设,利用督导检查、明察暗访等各种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对浪费行为予以制止,对反面典型予以曝光。

3.3创新教育引导宣传方法

宣传教育上,在黑板报、宣传栏上多用形象生动的图片,让学生便于理解。同时并且把食品节约纳入班级常规会议,做到时时提,天天讲。

一是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加强节俭意识教育,在全体师生中全面开展节约行动,从而引导全社会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及时梳理一批节俭典型,大力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是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开展各类校园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围绕勤俭节约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党日等日常性活动,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把勤俭节约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大社会实践劳动。现在由于疫情影响2020级和2019级学生没办法参与其中,但是2018级实习生已经做出安排部署,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真正形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意识。

3.4强化健全制度体系建设

形成学校的德育科为主导,值班教师、班主任、值周生严密监督的杜绝浪费的监督网。特别是发动值周的作用,各班安排专门学生监督餐饮浪费行为,一旦发现积极上报给值班老师,由值班老师向本班班主任和德育处上报。将餐饮浪费纳入班级考核中,按照相关标准扣分。设置光盘小集体,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有集体荣誉感。对浪费行为及时处理,将杜绝浪费和学生评优评先联系起来。

学校将“光盘行动”等要求纳入评优评选指标体系,结合培育选树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时总结“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掘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等内容纳入学校规章制度、师德师风建设、学生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中,引领广大师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7

【关键词】十;粮食安全;现状;高校教育

2013年11月,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有钱也没用。同时,同志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安全问题一再被提到众人关注的领域被提出,粮食生产和粮食浪费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社会稳定的根基。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前进动力之源,其对于粮食的态度以及尊重程度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研究高校粮食浪费问题及有关教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的时代课题。进入21世纪后,我国大学生队伍逐渐壮大,其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我们清醒的看到,2000年到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下降。直到2004年中央采取了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新的政策措施后,才又出现了粮食生产回升的局面。不过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增长,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粮食供求仍将在紧张中求平衡。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站在时代的前沿去思考大学生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关注和粮食浪费问题,并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去研究,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河师大浪费现状分析

(一)多数学生购买饭量较大,浪费现象普遍

我们选择学校人流量最大的学苑餐厅作为观察地点。每天中午时分,餐厅人头攒动,四周的墙壁和中间的柱子上都写着“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等诸如此类的节约标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吃饭时要两至三个菜,但在饭后,他们却将一份份连一半都没有吃完的饭菜带入餐具回收处。其中,两位女同学匆匆赶到食堂,每人打了一份米饭三个菜,但刚吃了几口,其中一位说不怎么好吃,便带去了残食台。同样的一幕发生在餐厅二楼,一对男女大学生面他摆着三莱一汤、两碗米饭和两杯饮料。在他们离去时,他们要的饭菜中,两碗米饭还剩下一碗半,三菜一汤也未吃掉过半。

学校的餐具回收处和残食台是在一起的,这也是本次调查的重点。我们选取中午的十二点至十二点半在此观察,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剩饭倒进泔水桶的现象,有的将几个馒头直接扔掉,有的饭莱甚至动也未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两个直径达50厘米、高达一米的泔水桶已被剩饭剩菜装满,情形相当触目惊心。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残食台的柱子上写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标语。

据餐厅负责人介绍,我们学校三个大型餐厅每天消耗100公斤左右的粮食和150公斤的蔬菜为学生提供大概8种主食和30余种菜肴,但平均每天都能产生55公斤以上的泔水,每天天有超过五分之一的粮食被倒进泔水桶被浪费掉。算下来,一年就是2万多公斤的粮食蔬菜被浪费掉,足够100人整整吃一年。这仅仅是只是全国高校中的一个代表,而且是以一个餐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可见粮食浪费问题甚为堪忧。

(二)浪费的粮食种类偏多,且浪费率较高

经餐厅负责人同意,我们连续一周选取餐厅的残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称重,我们对于大学生浪费的饭菜种类进行了细致性的分类。每天能够产生的残食总量约66千克,每桶残食平均20千克,具体分类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重量的单位均为千克):

饭菜种类大米馒头剩菜泔水

饭菜重量6.54.744.8

饭菜所占比例33%23%20%24%

后期,为了方便对照,我们在餐厅的厨房每个窗口分别进行称重,得出了做饭前备好的食品的重量,具体称重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重量的单位均为千克):

种类大米面粉蔬菜肉类总量

重量60508375268

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流失,最后产生的食物约为260千克食物。仅仅从粮食质量进行估算,浪费率高达26.15%,令人触目惊心。

通过为期将近半个月的调查总结,运用统计学中的总体均值区间估计方法,就一个餐厅的一个残食桶而言,每天浪费的粮食价格总计为140.173―155.012元。全校共三个大型餐厅,平均每个餐厅每天运出12个残食桶,按照每年餐厅开放300天计算,每年学校在粮食上浪费的金额在1513868.4―1674129.6元之间。

由此可以看出,一所普通高校每年浪费掉的粮食价值将近高达170万元,而一名贫困生一年的在校伙食费也不过三四千元,相当于浪费掉了大约600名大学生一年的伙食费,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三)高校大学生粮食浪费原因简要总结

1.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学生节约意识淡薄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物质生活富足,尤其是90年以后出生的一代,从青少年时期就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过多地感受到饥饿带来的困苦。另外,大多数孩子为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家多是疼爱有加,在吃饭方面更是随心所欲,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给父母或者直接倒掉,而父母对这种行为的默许也导致了大多数青年人将“粒粒皆辛苦”抛之脑后了,仅仅把粮食当成一种商品,一种自己花了钱所有权属于自己后便可以随意处置的东西,这种心态是及其不对的。

2.大学生的饮食消费不良习惯所致

每次到餐厅打饭,尤其是男生,到了餐厅之后往往打三个菜一份或者两份米,有时候是三个馒头,可能受思维定势使然,其实并没有那么饿,所以会导致剩下饭菜,造成这种本不必要的浪费。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特殊现象,女生的剩饭往往比男生的要多,通过询问得知,女生往往或多或少会注意到减肥这个话题,而通过节食减肥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女生会结伴来餐厅,无形中会形成一个相互关注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控制了打饭量,而觉着一旦吃饱或者没有胃口后便不再吃了。这就造成了一定量的浪费。

3.餐厅饭菜质量不高

通过调查询问得知,其实大多数人在潜意识中或多或少还是会有意识的。但因为餐厅饭菜不可口,通常不会吃完。按照父母一辈人的说法,现在餐厅中的饭菜比他们原来过年时候的都好,但是毕竟时过境迁,当年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状况当然不能喝现在相提并论。现在很多人不仅要求吃饱还要求吃好,在这种其情况下,餐厅的大锅饭就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需求了。何况大多数高校的餐厅饭菜全年大同小异,估计再好的饭菜吃上一年也会没了胃口,从而使得大家产生了视觉上的和味觉上的感官疲劳。

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新形势下的浪费分析

(一)我国坚持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的必要性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提出有关粮食安全的概念,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198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粮食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大会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又对“粮食安全”的涵义做了第三次表述:“只有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有能够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富有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2008年世界粮食危机席卷全球,被称为“世界粮仓”的美国也未能幸免。据有关报道,迄今国外已经有2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危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上了一课,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敲响警钟。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7年召开研究和部署推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在刚刚过去的党的十上,同志指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序进行,农村外出打工人员日益增多,留在家里从事农业劳动力的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种粮积极性并不高,且身体素质相对较差。这样无序的流动下去,就会逐渐削弱粮食种植业。另外,近十年来,中国粮食供给总量中进口比重越来越大,开始明显突破95%的粮食自给保障线,这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家发展的根基。与此同时,我国要坚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05亿亩(现有耕地18.24亿亩),而且要确保稳定在18亿亩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关键是拥有大规模宜农后备耕地,但这恰恰是问题所在:2010年,国家发改委向全国人大报告粮食安全工作时认为,大体估计,目前全国可靠后备耕地约3000万亩,不能弥补2020年占用4500万亩的缺口”。另一方面,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19.51亿亩,到2007年减少到18.26亿亩,超过了产量大省河南的全部耕地面积。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已经由出口大国变为进口大国。自2004年由贸易顺差变为逆差以来,年年大幅增长,2011年达340亿美元,特别是谷物与大豆的进口2010年已经分别达到580万吨和5479万吨,两项合计605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0%以上。

一个国家如果连基本的粮食都要依靠进口他国,那么这个国家很难在经济和政治上实现完全的独立。我国要保证真正国家安全,就要确保粮食供给的稳定。

司马迁讲“兴必虑衰,安必思危”。粮食产业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特殊产业。我们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受到国际社会的赞扬,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与土地和水资源紧缺的矛盾加剧,未来的粮食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确保粮食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粮食产量的发展及前景

年份粮食生产总面积(亿/km2)粮食总产量(万/t)粮食总产量(亿/人)人均口粮(kg/年)肉类总产量(万/t)

19961.135045312.24144584

19971.134941712.43995269

19981.145123012.54105724

19991.135083912.64045821

20001.094621812.73646125

20011.064526412.83546334

20021.044570612.83576587

20030.994307012.93346933

20041.014694713.03617745

20051.044840213.13697743

平均值1.0747760――6287

1989―1995年平均值1.1144285―――

粮食安全的首要目指标是国民吃饱,其次指标是国民吃很好。2004年时,“有专家指出,未来30年内我国粮食安全的阶段目标是:2010年达基本小康水平,总产量5.5亿吨,年人均占有量391kg;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水平,总产量6.5亿吨年人均占有量437kg;2030年达富裕过渡时期水平,总产量7.5亿吨,年人均占有量472kg。”我国一再加强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党和政府不断侧重对粮食生产的倾斜。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在这种情形下保持并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那就必须依靠科技的力量。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1996年―2005年我国的食品产量与人口发展状况。

从表中不难看出,1996―2005十年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比1989―1995七年间相比减少3.7%,总产水平增加7.8%,单产水平增加7.8%。以上数据说明:我国在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不减反增的事实就足以说明科技对于粮食种植和粮食安全的保证。

截止到2012年,我们虽然实现了粮食生产的“九连增”,但仍然不能盲目乐观,应该看到:一方面,这是恢复性增长,因为自1996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万亿斤以来,16年中,超过1万亿斤的有8年,另8年低于1万亿斤,处于徘徊状态;二是“八连增”主要依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亩产量由1996年的596斤上升到2011年的688斤;三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主要是增加化肥的投入量,农作物播种面积由1996年的22.85亿亩增加到2010年的24.10亿亩,只增长0.5%,粮食的播种面积由1996年的16.8亿亩下降为2011年的16.5亿亩,而化肥的施用量由1996年的3827万吨上升到2010年的5561万吨,增长45.3%。这既增加了成本,又污染了环境,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源头,难以为继。

发展社会生产力,稳定农业市场,加大科技对农业尤其是对于粮食种植的支持,这是我们未来发展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方法。

(三)粮食浪费对于粮食安全战略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高等教育的直接对象,本身应具有素质高、能力强等特点,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在面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上,应当以全国粮食安全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重,除了在专业知识上贡献力量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当适时注意自己的行为。

小麦从种植到收割,到保存然后做成面粉,最后做成馒头运到我们餐厅,前后大概要经过一年的时间,而我们浪费掉之后便一文不值。这造成了粮食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建设,从另一方面来说,是我们道德的不完善。

截止到2012年5月份,全国共有2138所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的学院),我们的调研在其中一所普通的高校中,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按照我们的统计数据,一所高校一年浪费的粮食蔬菜高达2万多公斤,浪费掉的粮食价值将近高达170万元,全国每年高校浪费的就可达到4276万公斤,总价值高达36346亿。这些浪费掉的资金足够西部地区所有贫困地区孩子吃5―10年的营养食品,而整个中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500亿公斤,占到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由此可见粮食浪费问题异常严峻,照此态势发展下去,必将威胁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因此,十后,全国“光盘”行动纷纷进行,争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指示,带头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领带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增加粮食有效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要深刻理解带头爱粮节粮,遏制粮食损失浪费现象,是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全面实施“粮安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是粮食行业的光荣使命和政治责任。大学生更要自觉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争粮节粮、反对浪费的模范,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三、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相关对策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的社会风气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面对铺张浪费的行为时,应该坚持“节约为荣”的理念。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形成该理念。下面就针对大学教育、针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高校节约粮食,培养学生节约观念,提出相关建议:

(一)广泛普及粮食安全知识,形成大众的节约意识

粮食安全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问题,这是与国家科学发展战略,形成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高校可利用教学课堂、宣传板、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培养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另外,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粮食科技活动周”、“放心粮油宣传日”等专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利用校园文化带动节约风气。

(二)加强监督盒宣讲力度,从道德层面上加强管理工作

大学生吃饭往往相伴而行,相互监督不仅可以促使节约风气的形成,更可以展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反对铺张浪费。提倡不剩饭、不剩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争粮节粮、反对浪费的倡导者、先行者、示范者,为树立餐桌文明新风尚做出贡献。尽量大范围地普及节约文化,比如文莱国的“吃多吃少主随客便”;瑞士的“吃喝定量多吃自费”;德国的“厌恶浪费厉行吃光”的习俗。

(三)设立科学的奖惩制度,鼓励大家节约就餐

学校从制度上鼓励学生节约用餐,虽然不能从法律上强行规定,但是可以树立模范与榜样。比如经过评选和消费状况,设立“文明食客奖”、“科学消费奖”、“理性点菜奖”等节约消费奖项,并颁发证书,与评优评先相关联,带动良好的校园风气。

(四)带头加强餐厅员工管理,进一步宣传节约观点

学校餐厅要采取有利于食品节约的就餐方式,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措施;推行食品节约指标管理,按需定量,适量采购,加强储存和加工管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学校餐厅管理者可提供“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服务,方便学生按需选用,防止浪费。在食堂和办公场所等醒目位置摆放、张贴节粮爱粮提示牌、宣传画等,引导员工争粮节粮的模范。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农大校长解读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路[eB/oL].2009-2-5.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8

粮食收获后储运物流环节损失严重。目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储粮技术,在大幅降低储粮损失率的同时,保持了储粮的品质质量。但在农村,粮食以及食用农产品,其流通、储运及加工环节技术陈旧、设施落后,特别是农户储粮甚至停留在原始状态,粮食撒失、霉變、虫鼠害等产后损失数量巨大。约略估算,这类粮食损失,全国年均三四千万吨左右,足以养活1.5亿到2亿人口。

餐饮业中优质食物浪费惊人。在城市餐饮行业,一些消费者节约意识淡薄,基本没有“社会财富”的概念,浪费粮食现象普遍,数量较大。据中国农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剩下10%,全国餐饮业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量分别高达800万吨、300万吨,前者相当于20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后者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以蛋白质含量概算,如果避免部分浪费,我国每年就可减少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

集体食堂和家庭中食物浪费不可轻估。在一些单位的集体食堂,浪费粮食和菜肴的现象十分严重。例如,在一名校的一个餐厅门口,立着4口大缸,倒满了白花花的米饭、馒头、面条和菜肴,一天下来至少有七八百斤食物被浪费掉。同时,家庭粮食浪费现象也不可轻估,而且这种浪费“细水长流”,不易觉察。例如,农民用原粮喂鸡鸭、城镇居民随意倒掉剩余饭菜、采购太多过期发霉后抛弃作垃圾处理等。

总起来看,目前我国粮食等食用农产品在收获、运输、储存以及餐饮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惊人。据中国农科院的一项调查研究报告称,全国每年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的损失与浪费数量分别为粮食6192.0万吨,水果2195.7万吨,蔬菜25362.9万吨,肉类1212.1万吨,水产品824.4万吨。如此巨量的粮食和优质食物,被弃作垃圾处理,令人痛心。

粮食损失和浪费,相当于在吞噬我国稀缺的耕地、水源和能源。简单进行换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总量,折合成标准粮约为8228.5万吨,比黑龙江和河南两个产粮大省年产量高600万吨以上,相当于产粮大省四川省粮食产量的1.88倍,湖北省的2.59倍以上。据折算,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的粮食,相当于1.55亿多亩良田生产的粮食总量。换句话说,我国每年损失和浪费了1.55亿多亩的优质耕地资源。这个数字仅比黑龙江的耕地面积小一些,大体相当于湖北、湖南和江西3个省的耕地面积。对于耕地资源稀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除造成资源损失外,粮食浪费还会恶化城市环境。主要由米、面、肉、油等构成的餐饮垃圾,所含的各种有机物质极易腐烂,在垃圾收集、运输过程中污染环境,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又成为水土污染源,还是大气污染和苍蝇孳生的重要原因。更有甚者,由餐饮垃圾喂养的猪,成为“垃圾猪”,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健康;利用生活垃圾炼出的“地沟油”,成为居民健康的“隐形杀手”。

惊人的事实,惊心的数据,向人们表明:珍惜粮食,节约粮源,绝非小事,而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大事。俭德辟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菁华,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国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有效措施,尚德节粮,保粮安全。

从提高国民素质入手,增强全民节粮自觉性。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缺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也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在今天,我们更需要加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责任感,弘扬“俭以养德、惜粮节粮”的粮食文化品格,唤起全民爱粮节粮的浓厚意识,做到“温饱不忘饥寒,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把节约粮食资源變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守望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从普及科学健康膳食知识入手,改善国民生活方式。目前,国内有不少人对食物营养存在多种认识误区,如多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等。吸取西方“三高”食物模式的教训,从现代营养学和人体健康需要出发,我国在未来应采取以植物性食物为基础的多样化食物消费模式,合理增加动物性食物,减少油类和食盐消费量,提高居民膳食的合理化水平。采取科学食物消费模式,既有利于人体健康、精力充沛、延年益寿,也有利于节约粮食、合理利用资源,还有利于防止环境污染,减轻资源压力,促进低碳农业、粮食产业发展。

从改變消费方式着眼,广泛提倡自助式用餐。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自助餐进入我国大众餐饮市场,受到消费者青睐。这是因为自助餐一是形式多样,用餐简便,用餐者可自由进行交际;二是自主选择,食量自取,能够有效避免食物浪费;三是菜肴丰富,营养全面,消费者可选择多样化食物;四是程序较少,费用降低,较大幅度节省费用支出。因此,在学校、机关、工厂、宾馆、餐馆等集体伙食单位,甚至各种会议、商务接待等,都可广泛采取自助餐形式,既卫生简便,又避免浪费,还弘扬文明消费风尚。

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为关键,提高科学储粮水平。我国农村广阔、条件复杂,需要从不同地区情况出发,采用有差别的储粮方式,以有效减少农村粮食储存损耗。对于交通方便的平原粮食主产区,可以积极探索农村集约化储粮途径,包括建立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开展粮食储存服务,国有粮食企业可提供技术指导。与此同时,国有粮食企业还可开展“两代一换”服务,即代农民储粮、代农民加工和兑换服务。对于农户分散、交通闭塞的丘陵和山区,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以改善农户储粮条件。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9

近日,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论述上来,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国际层面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增至2.65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报告也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历史性冲击”。这表明粮食安全在眼下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从传统美德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十分必要。

二、突出宣传引导,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虽然,我们之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了相关工作,制定了有关实施意见,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就在疫情期间,一些地方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当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继续拧紧公众节约粮食之弦,让节约粮食化为一种永久的风气。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各乡镇要在各村、社区主干道等醒目位置粘贴“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传标语,大力营造文明用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博、微信等宣传载体,加大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发改委(粮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每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做好“节约一粒粮”公益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大学校反对食品浪费教育工作力度,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专题教育活动,将节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全员育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面向职工、青少年、妇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一批志愿者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酒店等开展文明就餐志愿活动,促进全社会养成节约习惯。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协调引导推动各方形成监督合力,对餐饮浪费等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

三、强化分类管理,倡导文明绿色餐饮模式

大力倡导文明绿色餐饮模式,我们要实行分类管理,切实抓好各个领域的用餐习惯。一是抓好公务活动用餐。整治浪费之风,养成节约美德,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我们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接待标准,规范接待程序,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确保公务接待热情、周到、节约。二是抓好单位食堂用餐。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党政机关食堂节约用餐制度,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县委督查室要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巡视检查,对浪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三是抓好学生文明用餐。当前各级学校都有食堂,学生在校就餐人数再多,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们的宣传引导,不断增强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大家文明就餐、参与光盘行动,让更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杜绝浪费。四是抓好社会餐饮业管理。要向各地餐饮行业组织发出倡议书,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常态化工作任务,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要科学合理设计宴会菜单,要鼓励企业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务,要合理调整菜品数量、份量等等,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然而然”。

同志们,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们要坚持以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学关于制止餐饮浪费重要指示精神研讨发言

通过对《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的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央和省、市关心群众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为民情怀。

这样的警醒有醍醐灌顶之感,深刻直白地告诫我们:作风问题绝对不是小事。狠刹奢侈浪费之风,没有余地;大兴勤俭节约之风,没有退路;务必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同时,我们必须把此作为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大事要事,把此当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紧抓,实抓,狠抓。各级、各部门必须要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和部署,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

奢侈浪费,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低级庸俗的诱因,是耍弄特权的舞台,是伤害民心的利刃。虽然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向上的,但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不容忽视的,而且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有非常严重地讲排场比阔气、讲享受比消费、讲条件比待遇的习气作风。他们吃要山珍海味,住要楼堂会所,行要高档轿车,玩要烟花秀色。这些问题尽管是个别人、个别事,然而,个别现象如果不狠抓、不狠刹,往往会演变成为普遍现象,其影响也就更加恶劣。因此,我们的领导干部们,人人都要对照xx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的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自检自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务必狠刹奢侈浪费之风,这无所谓官职高低,没任何情面可讲。对于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一经查实,决不姑息,严惩不怠。现在的信息传播速度超乎想象,全媒体时代的社会监督无处不在,任何奢侈腐败现象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所以我告诫存在侥幸心理的人不要自欺自人,玩火自焚。

勤俭节约,不仅仅是中央发出的号召和作出的要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今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大势所趋。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各方面的条件优越了,很多人就开始铺张浪费起来了。但是我们要清醒的看到我们的发展还处于低水平、不均衡阶段,财力物力和物产资源浪费不起,就是真正富裕发达了,勤俭节约也决不能丢失。一方面,财力和资源的浪费无法挽回、不可弥补,而我们的发展一线、建设一线、基层一线还需要大量的财力和资源,我们的贫困地区、贫困家庭、流浪人员还需要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不挨冻。另一方面,勤俭节约精神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能够替代的,它是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和行为作风的体现。奢侈结出的恶果,不仅仅是物质的浪费,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颓废、意志的消沉和事业的衰败。两个方面无论从哪个方面权衡,勤俭节约都一时不可忘却,一日不可脱离。

节俭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必需;节俭是持家之本;节俭是安邦定国的法宝;勤劳节俭有利于防止腐败;节俭能降低社会生产成本。节俭更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有教养的体现,也是我们每一个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如果一个社会奢靡之风蔓延,无论物质上如何发达,也难免会造成巨大的浪费,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甚至使社会风气败坏。如果奢侈豪华、骄奢淫逸成为一种“时尚”,那就是一种悲哀了。

成由勤俭败由奢。狠刹奢侈浪费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岗位差异,都必须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广大党员干部更是要率先垂范。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富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衣食住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中国人的饭碗端稳了、餐桌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从“生存”转向“美好”。但是,我国有14亿人口,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任何微小的浪费都能汇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不加珍惜,随意挥霍浪费,即使金山银山也会被吃光挖净。更何况到去年底全国还有551万贫困人口,我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仍然靠后,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

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切实遏制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各地落实各项节约措施,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再到开展“光盘行动”等,大力整治浪费之风,各地区各部门“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公款餐饮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渐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节约意识的树立、节约美德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当前,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基本刹住,但艰苦朴素、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意识还不牢固;在日常生活中,一些铺张浪费现象仍时有发生。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节约粮食的报告篇10

面对餐桌上吃不完的饭菜,你可能会想,不就是一些吃剩的食物嘛,扔了就扔了,有何大惊小怪的?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了生产出这些食物,需要消耗多少地球上的资源?如果这些食物被浪费,又会对全球环境造成什么样的连锁反应?如果你了解了这些科学知识,也许你就不会忽视那些餐桌上的剩菜剩饭了。

浪费食物是一个全球现象

浪费食物的现象不光发生在中国,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每年大约浪费13亿吨食物,被浪费和损失的食物总价值达1万亿美元,工业化地区每年浪费的粮食可满足8.7亿饥饿人口的需求……这些数字看上去令人咋舌,然而都是事实,而且越是富裕的国家,浪费现象越严重。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每个美国人平均每个月扔掉约4.5千克的食物,换句话说,每个美国人一年内扔掉约54千克的食物,而一个美国4口之家每年浪费的食物总价,会高达2275美元。美国人最大的弊端是,他们往往会在超市大促销时超量购入食品,吃不了就全丢掉。有个数据就可以作为说明,美国农业部估计,23%的新鲜鸡蛋的最后下场是被扔进垃圾桶里,因为消费者买得太多了。

节俭是德国人珍视的美德,这和德国历史上长期贫穷落后有关,因为德国经济到19世纪末才迅速腾飞。二战结束以后,德国也经历了较长的艰苦时期,很多德国老人都有过年幼时“一件衣服全家换着穿”的经历。直至今日,很多普通德国人一天也只吃一顿热饭(午餐),而晚餐往往就用冷面包打发。但随着德国经济长期繁荣,物价相对低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粮食浪费现象也开始普遍化。据统计,德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达1100万吨,平均每人丢弃80千克仍可食用的食物,其中家庭浪费占60%,另有20%来自超市,17%来自餐馆。

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日前的一份报告,更是让人震惊。报告称,全球各地每年出产的40亿吨食物中,竟然有30%~50%被浪费掉,尤其是在美国和欧洲。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多达30%的蔬菜被遗弃在田间,只因为它们“长得不好”。报告同时指出,如此大量的食物浪费是因为储藏方式不妥、严格按有效期出售、大批量供应以及消费者挑食。

在许多国家严重浪费食物的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却显示,全球尚有近8.7亿人属于“饥饿人口”,即每8个人中便有1个受粮食不足所苦,数字惊人。

舌尖上究竟浪费了多少资源

面对餐桌上吃不完的饭菜,你可能会想,不就是一些吃剩的食物嘛,扔了就扔了,有何大惊小怪的?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了生产出这些食物,需要消耗多少地球上的资源?如果这些食物被浪费,那背后就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以至于对全球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

首先,浪费食物意味着浪费了生产这些食物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其中一种资源的重要性甚至超过食物本身,那就是水。一项研究显示,生产1千克的小麦需用掉1.3立方米的水;生产1千克的大米需用掉3.4立方米的水,生产1千克鸡蛋则需要3.3立方米的水,而生产1千克的牛肉,需要消耗15立方米的水。这样看来,就算你的午餐只吃米饭,那你也会消耗掉零点几立方米的水,更别说吃大鱼大肉了。针对生产牛肉的需水量,有人还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应该把统计计算范围扩大,不仅包括牛的生活饮用水和灌溉牧草的用水,还要包括冲洗牛身及圈舍用水,粪便处理用水,牛的屠宰用水,肉的冷藏、加工、运输用水,牛在蓄养、宰杀直至肉成品的全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等,这样加起来的话,生产1千克的牛肉就要消耗50~100立方米的水。因此,有人戏称:“养一头牛所需的用水量,可将一艘驱逐舰浮起!”当然了,这种统计方法也遭到质疑。

根据英国政府环保部门最新的报告,英国人每年在食物上所浪费的水超过了一般家庭的洗涤和饮用用水的总和。具体来说,英国每年的用水量中(包括生活和生产用水),大约有5%是消耗在了被浪费的食物上,而生产这些食物所耗费的水量大约是每年62亿立方米。放眼全球的话,因为浪费食物而浪费掉的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一方面,浪费食物还意味着浪费能量。有资料显示,将美国每年浪费的食物换算成焦耳,再平摊到每一个人身上,那么每人每天浪费的能量大约是5800多焦耳。当然,焦耳太过于抽象,美国人还是对于石油更有概念,于是经过换算,相当于全国每年浪费了300万桶石油。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些被丢掉的食物最终将被焚烧或填埋,这两种方式都会产生温室气体。有环保组织进行过细致的计算,每浪费1吨食物,相当于排放4.2吨的二氧化碳。不过美国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依然缺乏概念,于是他们又更形象地联系到了他们所熟悉的汽车:如果停止浪费食物,那么对于环境的影响来说,相当于美国的公路上减少了四分之一的汽车。

“隐性浪费”对身体也是有害无利

在中国人请客的餐桌上,一定要点很多的菜,让客人吃不完,这样才显得主人足够大方。可是很少人想过,那些扔掉的食物又跑到哪里去了呢?它们是变成饲料,还是像口水油那样,重新回到餐桌上?

就算餐桌上的食物已经基本吃完了,是否真的如人们平时所说的那样,吃进肚子里就不浪费?这话却不一定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告诉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如果比例和数量不合理,很可能会造成食物的“隐性浪费”,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害无利。

人们摄入食物,归根到底是为了获取对身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比如维生素、铁、锌、钙、镁、膳食纤维等。它们能让人体正常生长,并确保人体能够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这些得不到足够供应,就会造成“隐性饥饿”状态,身体也会出现种种问题。现代医学发现,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亚健康等,都与人体营养元素摄取不均衡有关。另一方面,身体用不完的某些成分,比如过量的蛋白质,过多的钠、磷和硫元素,都要经过消化处理,然后排出体外。这些多余的营养成分,不仅不能发挥健康作用,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还有食物中多余的脂肪,会轻易地变成我们身体中的肥肉,并带来肥胖、高血脂、脂肪肝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在餐厅里用餐时,人们常常都会处于这种“隐性浪费”的状态。餐桌上荤多素少,大鱼大肉海鲜虾蟹通常会占到八成,蛋白质和脂肪供大于求自不用说,“够味”的调味料中,所含的钠必然会过多,而且烹调用油严重过量。同时,蔬菜、豆类、粗粮、薯类比例都很少,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太少,钙和镁严重不足。也难怪很多经常应酬的人腹部脂肪高度发达,而身体却仍然缺钙,仍然缺乏维生素。

世界各国纷纷对浪费食物说不

正是因为以上种种事实,浪费食物这个全球性问题日益得到重视。2013年1月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合作伙伴在日内瓦发起一项运动,呼吁公众改变浪费食物的不良习惯,减少食物浪费,并给出一些具体实用的减少粮食浪费的小贴士。

如何避免“舌尖上的浪费”,一些国家的做法也是值得学习的。

日本人崇尚节俭,在食物上追求“少而精”。日本人吃饭前要表示客气,吃饭后要表示感谢,对主人和厨师最大的敬意就是把饭菜吃光。日本粮食自给率只有40%,食品价格昂贵,因此日本的时尚杂志会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如何在生活的每个环节省钱。

同样,韩国粮食自给率也只有30%,因此韩国政府推出了很多措施解决严重的浪费问题。与很多国家不同,韩国政府推行餐桌节约计划,将努力对象瞄准餐厅,而非就餐的客人,比如说减税政策。韩国上世纪末推出一项法令,如果一家餐馆能向顾客提供把饭菜吃光的标准菜单或能让顾客把吃剩下的饭菜打包带走,就可享受减税或减收30%水费的优惠。此举一出,很多餐厅在客人点餐时就努力向客人介绍饭菜的分量,力求从源头上堵住餐桌浪费。作为餐桌浪费的重灾区,多家韩国自助餐厅陆续推出“吃自助、交押金”的规定,要求客人就餐前先交纳押金,如出现食物浪费现象,餐厅不会返还客人押金。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针对食物浪费设有处罚规定,德国被认为是处罚最严的国家。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见证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而且,德国餐馆一般不设包间,甚至总理、部长也都在大庭广众之下用餐,其他食客看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