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经济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9:07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1

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市场,旅游资产业方面的资源十分丰富,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入境旅游接待大国。而在我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旅游产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对相关因素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如何进一步改善我国旅游产业环境。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对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旅游产业结构变迁特点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

经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供需平衡分析法是评估我产业结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一个产业的平衡发展,在旅游产业方面则体现了产业内容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平衡的一种客观状态,要实现产业结构平衡,就必要满足供需平衡。供需平衡分析法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就是只对短期的利益情况进行分析,而未涉及到战略性的发展问题。另外,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也是旅游产业升级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也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耦合关系,同时也体现出了资源利用程度与产业协调程度之间的关系。

(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产业结构状态的衡量需要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关思路来考虑当前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已经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产业结构标准化程度的计算公式为:aD=tFp/(αF+βL)产业劳动增长率记为α;要素生产率记为tFp;资本产出弹性系数记为α;产业资本增长率记为F;劳动产出弹性系数记为β。

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aD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若一个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比较高,aD值则一定比较大。

二、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对我国旅游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

(一)变量的选择

若要探究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计量关系,自变量则应该选择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指标。因变量则应该选择旅游经济增长指标。

(二)模型的选择

从已往的研究经验来看,利用板面数据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可能存在不可观测性与损失个体异质性两方面的影响,为了稀释这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则需要对研究样本进行扩大护理,尽量消除不同变量之间所存在的多重共线性现象。研究工作所选择的面板模型以固定效应模型为主。

(三)实证分析结果

在实施分析工作中,为了避免由于数据不稳定而对回归分析造成负面影响,需要事先从平稳性方面对数据样本进行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后能够得出旅游经济增长确实很大程度上受到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由此可知,旅游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产业结构变迁的促进作用。

若数据研究工作以分时段的方式进行,则能够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因素在整合作用的影响下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增长,然而在对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个层面的有关系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系数比值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三、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方法

对旅游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关键则在于将全部的工作目标集中在推动旅游经济增长方面,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高合理化水平

合理化水平的高级是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合理化水平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有着很大的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在各个部门的协调与努力下实现的。这就发对各方面的旅游要素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提高不同要素之间的流动性。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相比起其他产业仍然存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该产业的开放性。

(二)旅游产业结构高级化

为了使旅游产业高级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需要有关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将娱乐业与零售业的消费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提升附加值的方式使旅游产业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促进方式需要建立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基础上。提高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必须要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方式,抓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将更多的选择技术与管理手段投入到旅游产业中,加强产业宣传力度,重点建设旅游产业赖以生存的人才资源,使更多高水平、高素养的管理人才与经营人才投入到旅游产业的工作中。

四、结语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2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济增长;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回归分析

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快速发展体现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旅游产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高度关联性,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强软实力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产业与经济是相互促进、互为背景的关系,旅游产业的发展依托于经济的发展,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会推动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殷平、马忠玉(2009)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衡量北京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周建民、送增文等(2013)基于三度分析研究环渤海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孟祥伟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衡量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并以保定市为例对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定量分析:刘金栋等(2013)研究了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状况。目前也有少量的学者研究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周志宏(2012)、赵磊(2015)、方茜(2015)以生产函数和空间计量模型为基础分别研究我国中部地区、省域和四川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综上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主要以定量分析为主,得出的结果均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促进作用。鉴于北京作为首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增长更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于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分析旅游产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北京市统计信息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0年至2015年期间,旅游接待能力显著增强,北京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从282.1万人次增加到420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02亿人次增加到2.7亿人次。旅游收入显著上升,旅游外汇收入从27.7亿美元增加到46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从496亿元猛增到4320.3亿元,国内外旅游总收入从725.31亿元增加到4607.1亿元。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即1999~2015年期间,旅游产业经济总量显著扩张,通过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图1)可以看出,北京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20%的水平以上,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其别是在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旅游产业占GDp的比重急促下降,在2008年之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也呈缓慢下滑趋势。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4.55%,而GDp增长速度为9.35%,显然旅游总收入的增速明显高于经济增速,旅游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二、研究方法

(一)模型的构建

C-D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来的。认为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生产要素。在此,假定旅游业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用Y、a、K、L分别表示产出水平、技术进步、投资和劳动力投入量,生产函数表达形式为:Y=F(K,L)

将旅游(tour)纳入以柯布一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对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并对t求微分,用差分形式可表示为:

lnpGDp=ainCapital+βlnLabor+xln-tour(1)

式中,经济增长由三部分构成:分别表示资本、劳动力和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根据公式(1),我们将本文的计量模型设定为:

式中,lnpGDp表示被解释变量,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lntour为解释变量,即旅游总收入;lnCapital表示资本投入量;lnLabor表示劳动力投入量,μ为随机误差项。

(二)数据来源

选择2000~2015年作为样本区间,各变量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北京统计信息网。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代表资本投入量,三次产业就业人口代表劳动投入量,以旅游总收入代表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此外,部分旅游总收入信息不全,但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齐全,因此通过查询每年的汇率,再将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进行汇总得到旅游总收入。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为了尽量避免异方差性,所以的数据均取对数形式,各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见表1所示。

(二)模型估计

利用eviews6.0对公式(3)进行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其结果如下:Ln(pGDp)=2.93473+0.57781lmCapital+

(3.36817)(5.69210)0.34968lnLabor+0.11029lntour

(1.52878)(1.60249)

R2=0.99607D.w=211109F=1013.525df=16

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额对经济增长的系数为0.5778,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对经济增长的系数为0.34968;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11029,即旅游产业每增长1%,将带动经济增长0.11%。三个系数之和大于1,说明生产函数呈现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

四、结论与建议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3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济增长;单位根;协整理论;因果检验

一、引言纵观世界各地旅游发展历史,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国家发展战略取向不同,旅游产业具有不同的演进发展路径。从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基本上可以把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经济增长促进旅游发展(economypromotingtourism)模式,简称ept模式,即通过经济增长来带动和促进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tourismpromotingeconomy)模式,简称tpe模式,即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拉动和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模式。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目前理论界对ept和tpe两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尚存较多的争议,而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旅游产业日益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而科学地认识旅游产业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0年,重庆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1.54%;旅游总收入9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52%;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gdp)的11.76%。与直辖之初的1997年相比,13年来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比重分别增长8.62倍、l2.49倍和6.97个百分点。其中,重庆市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37.0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o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74%和30.9%。与直辖之初的1997年相比,13年来全市入境游客数量和旅游外汇收入分别增长5.25倍、6.66倍。由此可见,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一个极富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二、文献综述

旅游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国内外学者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始终未能达成共识。chi.okoh[】(脚’于韩国的实证研究明确表明,韩国的旅游业发展与以gdp为代表的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二者时间序列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则表明,在短期内经济发展导致了旅游消费的增长。周路[3的研究表明,四川省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仅存在长期正向均衡关系,也具有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四川省国民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旅游收入总量增加0.58个百分点,入境旅游收入增加0.13个百分点。刘其君¨](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说明两者间存在的动态均衡关系。同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两者呈互为因果、互相促进的关系。邓祖涛、陆玉麒j(-97)对湖北省旅游收入及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湖北省经济增长与旅游业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湖北省经济增长对旅游业的正向作用明显强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反向影响。

三、变量选择说明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一)变量选择及其说明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重庆旅游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97年直辖以前,重庆旅游业发展经历了“接待型起步”和“事业型管理”两个阶段。自1997年重庆设立为中央直辖市,重庆市旅游业发展逐渐步人产业化推进阶段。在直辖西部大开发战略、“两市一地”(指原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并入重庆、三峡工程全面建设和百万库区移民搬迁等重大事件背景下,新重庆的行政区划范围、城市地位和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定位等均发生重大变化,给重庆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采用1997—2010年共l4年的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重庆市旅游局和重庆统计局联合的《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以此来突显相关政策下的重庆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变量的选择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这里主要有三个变量:一是国内旅游总收入(tr),衡量国内旅游发展的水平;二是入境旅游收入(ir),衡量入境旅游发展的水平;三是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m’。通过对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并建立模型,说明tr和ir是如何影响gdp以及二者的影响差异。为了避免数据序列的剧烈变化,分别对三组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即:lntr、lnir、lngdp,其相应的一阶差分序列记为dlntr、dlnir、dlngdp。这样处理可以消除各个变量之间的异方差性,使变量的变化趋势线性化,不改变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因文章篇幅所限,1997—2010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数据从略。

四、动态计量分析

为了直观地观察变量之间的变化趋势,笔者运用eviews6.0软件绘制变量间的时序图和一阶差分序列图,可以看出:gdp、tr和ir的三组变量对数值lngdp、lntr和lnir的变化趋势,其变化特征非常相似,可以判断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趋势,即重庆市的gdp、tr、ir都表现出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为了消除共同趋势的影响,对变量采取差分处理。一阶差分序列的变化特征表明,变量gdp和tr的一阶差分平稳性不高。因此,继续对变量进行二阶差分处理。二阶差分序列变化特征表明:变量的二阶差分具有平稳性,其可能是平稳序列,进而进行单位根检验。

(一)变量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所选的分析变量是宏观经济的变量,这种变量的时间序列通常情况下都是不平稳的,随着时间的位移而持续增长,也就是说有一种长期趋势的特征。

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adf值与1%、5%和10%临界值的大小比较,lngdp、lntr在10%的置信水平上都接受原假设,可以认为是不平稳序列;而lnir在1%的置信水平上同样接受原假设,为不平稳序列。lngdp、lntr的adf检验值大于各自的临界值,说明他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不平稳序列,需要进行二阶差分;而lnir的一阶差分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lngdp、lntr的二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因此,接下来可以对三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二)各变量间的协整分析

由单位根检验可知:lnir为一阶单整变量,lngdp、lntr为二阶单整变量,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一个平稳的线性组合,即gdp、tr、ir之间应该存在一个长期的稳定关系,可以进行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本文运用eg检验法,eg检验是建立在两变量之间是同阶单整基础上的,如(1)式则用ols法估计长期均衡方程(称为协回归方程):yl=+卢i+g2z+占。(1)将残差e。用作为均衡误差s的估计值,用adf检验测定e的单整性。如果e。为平稳序列,则认为变量之间是(1,1)阶协整;如果e.为一阶单整,则认为变量为(2,1)阶协整。由于残差e。的均值为0,所以在对其进行adf检验时,应该选择没有截距项的模型进行检验。现对e。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的表达形式为:lngdp=4.399856+0.541809lntr+0.198351}lnirt(9.688225)(2.685068)(0.777850)r=0.929767dw=0.670440上述方程表明: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国民经济增加1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增加0.54个百分点,入境收入就会增加0.198个百分点。

由检验结果可知e.是平稳的,因此lngdp、lntr、lnir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即重庆市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这样就可以建立lngdp与lntr和lnir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ecm。

(三)emc修正模型

d(lnir)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现在去掉此序列,重新回归,ecm模型标准格式回归结果如下:lngdp=0.612190}d(lntr)一0.361554}et(一1)t(4.239910)(一2.119883)r2=0.532946dw=2.014152方程的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误差修正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反映了变量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短期波动对其影响不显著,当经济变化超过均衡水平时,短期波动将促使其向均衡水平趋近,调整幅度为0.36%。同时,经济量受滞后1期的旅游总收入的影响,即重庆旅游总收入的增长有导致重庆经济增长趋势,其比例为61.22%。模型中r=0.532946,也就是说各变量的变化仅能解释经济变化的53.29%,说明影响重庆经济变化的因素是多种的,其他因素在模型中没有反映出来,如进出口贸易等。

(四)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来检验自然对数化以后的数据,以此考察重庆市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以及入境旅游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滞后长度为1和2的情况下,除了重庆市的旅游入境收入不是引起旅游总收入增长granger原因之外,lngdp和i_~tr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lngdp和lnir之间也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说明经济增长对旅游总收入起到了刺激与推动作用,重庆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在滞后长度为3的情况下,gdp和tit之间仍然互为因果关系;在滞后长度为3和4的情况下,接受lnir不是引起lngdp原因的零假设,也接受lnir不是引起lngdp原因的零假设。同时,lntr和lnir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五、结论

协整检验表明: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旅游总收人增加0.54个百分点,入境收入增加0.198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增加1个百分点。

修正误差模型检验表明:在短期内当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以0.532946的调整速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即是说,重庆市的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滞后长度为1和2的情况下,重庆市的经济增长与旅游总收入和入境旅游收入之间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因而,重庆市可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但是在滞后长度为3和4的情况下,入境旅游收入对重庆经济增长以及旅游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不大。

自1997年重庆市直辖以来,重庆市的旅游业发展有了明显提速,但与某些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需要通过加大旅游业的宣传力度,创造更多吸引旅游者的条件来缩小差距。重庆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同时经济增长也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就目前来看,重庆入境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收入的份额以及重庆旅游总收入的份额相对较小,重庆的旅游业还局限于国内旅游。加强旅游景区相关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与旅游接待水平、吸引外国游客入境旅游,成为重庆市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4

在世界生态环境整体面临挑战的时期,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政府从顶层设计出台了全面退耕还林的生态修复政策,打造生态林业已经成了林业发展的常态。环境要保护,生态要治理,但是林区经济也要发展。在新的发展时期,生态旅游将是林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最佳方向,在我国各林区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是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之策,值得我们分析研究。

一、我国目前林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随着服务业在我国的迅速崛起,旅游经济在最近几年得到了全面发展。从多数林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由于从经济林建设转型成了生态林建设,整?w实行不搞大开发的护林发展政策,使得林区的经济状况一度拮据,要谋发展就必然要解决经济收入的问题。在最近几年,各林区凭借有利的生态资源,逐渐向生态旅游业发展,正在打造具备林区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林区通过生态旅游业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带来的经济收入在GDp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以大兴安岭为例,2013年的生态旅游总收入就达到了35.9亿元,并且始终保持8%的速度在增长,发展势头强劲。在我国的生态旅游业中,林区生态旅游业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其呈现的形式丰富多样,从下表的内容可以明显看出:

在我国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时期,生态旅游经济却在高速增长,已经成了当今的朝阳产业。林区作为生态资源的聚集地,打造、完善生态旅游产业,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不但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意义重大。

二、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化推进林区经济转型的有效措施

生态旅游的市场已经形成,生态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迫在眉睫。在林区的经济转型发展中,应加快对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符合林区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建立并完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国的林区转型升级过程中,如果要打造出经济效益良好的生态旅游产业,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加快生态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生态旅游产业

在林区经济转型发展中,我么要利用好国家的转型升级政策,结合环境保护的林区发展定位,争取并建设好生态旅游项目。在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时,我们首先应加快生态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现阶段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基础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有的林区道路还相当狭窄、陡峭,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有必要重新规划、拓宽对接生态旅游项目的基础道路以及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也需要全面展开建设。然后,应结合林区发展的历史经验,乡土特色,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项目并形成相关的产业,以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项目来吸引四方游客。最后,应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实现林区生态旅游的口碑效益,让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支撑起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实施现代化的经营管理

随着旅游业在世界各地的快速发展,专业的接待服务已经越来越普及,游客对生态旅游过程中的接待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需求已经提出要求的前提下,要想发展好林区生态旅游产业,我们必须调整供给侧的结构,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引进高水平的专业管理、服务人才,全面实施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在日常的接待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服务接待水平,为游客提供贴心舒适的全方位服务。同时也应贯彻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倡导低碳旅游消费,在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为保护好绿水青山作出贡献。

(三)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精准定位生态旅游的服务市场

在林区的转型升级中,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打造生态旅游产业上。应结合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建成服务于百姓,大众对生态旅游认可的产业。在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上,林区应贯彻落实国家的精简节约政策,实施开放透明的大众化旅游消费管理。在生态旅游产业的建设中,应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减少特权设施的建设,精准定位生态旅游的服务市场,开发既有林区特点又比较亲民的生态旅游环境,不断地丰富林区的生态旅游内容,建立长远的发展机制。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5

以实际旅游总收入、实际第三产业总值、实际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山西省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了1984—2013年来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山西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波动的反向修正机制及单向因果关系。研究结论为山西省制定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政策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旅游经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山西省

旅游业是综合性强、辐射力度大的朝阳产业,它与第三产业和整体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会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为旅游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了旅游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经济新常态宏观背景的形成,旅游业正在成为新常态下新的增长点,旅游经济在整体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同时,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国外,Ghali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了入境旅游对菲律宾经济增长的贡献[1];Khan、phang和toh等分析了新加坡服务业的乘数效应,发现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2];Balaguer和Can-tavella-jorda运用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西班牙旅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旅游发展推动了西班牙经济增长[3];Chi-okoh研究了韩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推动了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4];Chenetal.运用eGRaCH-m模型实证检验了台湾和韩国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

在国内,杨勇运用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成因[6];刘长生,简玉峰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各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不同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较大差异[7];吴忠才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了湘鄂渝黔边区国内生产总值和旅游收入的关系[8];张晨运用协整方程、冲击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9];王良健,袁凤英等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中国省域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0];武春友,谢风媛运用门限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入境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当入境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2.36%时,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11];郑鹏,马耀峰等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检验了陕西省国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2];赵磊,全华研究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13];杨敏运用两部门理论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部省份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4];罗文斌,徐飞雄等运用两步协整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了我国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及第三产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因果作用[15];向延平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武陵山区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6];张世兵运用回归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等方法研究了湖南省入境旅游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7];杨慧,龙云飞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了四川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18];孙希瑞,汪京强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我国入境旅游与第三产业增长关系的省际差异状况[19]。

综上所述,从研究内容来看,已有研究侧重于分析旅游经济(或入境旅游)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而对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系仍然关注较少,而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中与旅游发展关系最密切的部门,研究二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从研究方法来看,定量方法的运用在已有研究中已经较为常见,涉及到空间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方法和理论,但普遍存在数据样本容量偏小,难以保证研究精度的问题;从研究区域来看,已有研究以全国或东部发达省份为主,而对中西部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省份仍然关注较少。因此,本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深入探讨了1984—2013年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以期为科学地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增强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1.1.1变量选择本文分别选取实际旅游总收入(atRt)、实际第三产业总值(aGti)和实际地区生产总值(aGDp)作为衡量旅游经济、第三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变量,来研究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动态关系。三个变量的历年数据均在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基础上根据基期1984年的不变价格折算得到,其中,实际旅游总收入是通过对实际国内旅游收入和实际旅游外汇收入求和得到,旅游外汇收入是根据历年平均汇率将美元转换为人民币元得到。此外,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使变量的时间趋势更为线性化,统一对它们取自然对数,得到LnatRt、LnaGti、LnaGDp,并将它们的二阶差分记为DDLnatRt、DDLnaGti、DDLnaGDp。

1.1.2数据处理本文借助eviews8.0软件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模块,分析了1984—2013年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国民经济的关系,步骤如下:①运用单位根检验模块来检验变量的平稳性;②运用协整检验模块构建两组变量间的长期均衡模型,分析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③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两组变量间的短期波动与调节关系;④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分析两组变量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1.2数据来源本文涉及的基础数据主要包括1984—2013年的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第三产业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汇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了保证数据来源的权威性,上述数据全部从《山西统计年鉴》和《辉煌山西60年》中获取。

2结果与分析

2.1单位根检验为了避免出现虚假回归,需要事先检验变量序列的平稳性。首先绘制出三个变量的时序图和二阶差分序列图(图1),由时序图(LnatRt、LnaGti和LnaGDp)可见,三个变量序列均呈上升趋势;由二阶差分序列图(DDLnatRt、DDLnaGti和DDLnaGDp)可见,其二阶差分序列相对平稳,因此,可以进行单位根检验。然后运用aDF检验方法对三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最佳滞后阶数的确定依据aiC(赤池信息准则)值和SC(施瓦茨准则)值最小的标准,经反复试验后得到表1。可见,在1%的显著水平下,三个变量均为不平稳的变量序列,但经过二阶差分后,均转换为平稳的变量序列;说明它们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可对其进行协整检验。

2.2e-G协整检验为了验证LnatRt与LnaGti、LnatRt与LnaGDp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采用e-G两步协整模型对其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两组协整方程的回归系数。可见,两组方程的拟合度较高,整体解释力较强。山西的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其第三产业总值将会增加约0.42%;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约0.38%,这说明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比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更大。然后,分别对两组方程的的残差序列e1和e2进行aDF单位根检验(表1),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e1和e2均为平稳序列,表明LnatRt与LnaGti、LnatRt与Lna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

2.3误差修正模型协整分析仅反映了两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为了探讨它们之间的短期波动与调节关系,建立如下误差修正模型。可见,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总值之间、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均存在反向修正机制,据误差修正模型(3),当LnaGti和LnatRt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会在下一年以偏离幅度的0.159053倍向长期均衡值调节;据误差修正模型(4),当LnaGDp和LnatRt的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将会在下一年以偏离幅度的0.105887倍向长期均衡值调节。

2.4格兰杰因果检验为了验证两组变量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对其进行验证。由于不同的滞后阶数会导致形成不同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合理性,本文首先构建出三个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按照LR值最大和SC值最小的标准,得出三个变量的最佳滞后阶数均为1,然后据此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1)。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LnaGDp和LnatRt之间、LnaGti和LnatRt之间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是旅游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而旅游经济却不构成第三产业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第三产业推动了旅游经济,但是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旅游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而国民经济却不构成旅游经济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旅游经济带动了国民经济,但是国民经济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较弱。

3结论及政策建议

3.1结论本文通过综合运用单位根检验、e-G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动态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有:第一,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均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山西省的旅游总收入每增加1%,其第三产业总值将会增加约0.42%,地区生产总值将会增加约0.38%。第二,通过分析误差修正机制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均存在对短期波动的反向修正机制。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旅游总收入与第三产业总值之间、旅游总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均存在反向修正机制,其调节力度分别达到0.159053和0.105887。第三,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旅游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显著推动了旅游经济,但旅游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仍然较弱;说明旅游经济显著带动了国民经济,但国民经济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仍然较弱。

3.2政策建议山西省是我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结构偏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随着山西省经济转型和产业转型实践的顺利推进,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旅游经济与第三产业、整体国民经济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逐渐增强。随着经济新常态宏观背景的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更加明显,今后更应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对第三产业和整体国民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6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旅游经济水平;31个省市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4-0187-04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以不断增长的势头迅速发展,已经被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序列。中国各省由于自然条件、人文资源等基础不同,造成区域旅游经济水平的差异。为促进各省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宏观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剖析。从研究结果看,所得结论符合中国各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

一、指标体系的确立

旅游经济是一个经济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经济不仅是一种“无烟工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与发展“绿色产业”相应,而且旅游产业还是一个“朝阳产业”,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鉴于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促进,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对经济结构的改善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必要对全国各省市的旅游经济水平做一个总体的分析评价与比较。在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下,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为样本,选取了20个变量指标,分别是旅游业基本单位数、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数、旅游企业营业利润、星级饭店数、星级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星级饭店人均占有固定资产原价、星级饭店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国有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国有饭店人均占有固定资产原价、国有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国有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国有饭店营业收入总额、旅游院校基本情况、旅游院校学生数、旅游饭店客房出租率、私营饭店营业收入、私营饭店固定资产、旅游业交通规模,这些指标从旅游业的基本经济要素与旅游经济有关的科教文化等方面反映了全国各省市的旅游经济水平。

二、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指标进行综合处理

从以上确立的指标体系来看,所选取的指标过多过杂,不利于剖析旅游经济状况。为了很好地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清晰明了地挖掘影响旅游经济水平的关键因素,下面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指标进行综合处理。

(一)建立数学模型

主成分分析是将多个指标化为少数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法,设有n个样品(在本文中指全国31个省市),每个样品测得p个指标(即上文提及的20个指标),共有np个数据(31×20=620),然而指标之间往往互有影响,如何从p个指标中去找出很少几个综合性的指标,这些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资料的信息,而且彼此之间还应是相互独立的,利用对少数指标的分析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我们把单项指标记为X1,X2,X3,…Xp,综合指标记为Z1,Z2,Z3,…,Zm(m≤p),则有Zk=lkj×xj(k=1,2,3,…,m;j=1,2,3,…,p),lkj算法如下:

(1)zk与zj(k≠j,k,j=1,2,3,…,m)相互无关。

(2)z1是x1,x2,x3,…,xp的一切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

z2是与z1不相关的x1,x2,x3,…,xp的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

……

zm是与z1,z2,z3,…,zm-1都不相关的x1,x2,x3,…,xp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的。

这样决定的综合指标zk(k=1,2,3,…,m),分别称作原指标的第1、第2、第3、…、第m主成分。

(二)计算步骤

第一步:为了排除数量级、量纲不同带来的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原始数据矩阵X=(xij)31×20变换为标准化后矩阵X*=(x*ij)31×20,其中i=1,2,3,…,n;j=1,2,3,…,p

第二步:计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即协方差阵R=(rij)20×20

第三步:求相关矩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这是主成分分析最主要的计算量,得出特征值tj(按从大到小排列)与特征向量。

第四步:计算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见下页表1)。

表1主成分特征值及其贡献率

第五步:计算主成分得分:Zk=lki×x*ij和总得分:wi=λkzk,其中,λk是第k个主成分的贡献率(k=1,2,…,m;i=1,2,…n)

(三)计算结果

根据以上计算步骤,利用spss软件,得出分析结果如下:全部因素可综合成5个主成分,其信息量(值为累积贡献率)可高达89.416%,所以这5个主成分足以代替原始指标所代表的全部信息。因而,此分析结果完全能反映原总体特征(见表2)。主成分1反映了指标国有饭店营业收入总额、私营饭店营业收入、旅游企业营业收入、旅游饭店固定资产、旅游业交通规模、星级饭店营业收入总额、旅游行业从业人员数、各地区星级饭店数,可理解为旅游企业的生产总值以及旅游企业基础设施情况。主成分2反映了指标私营饭店客房出租率、国有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出租率,理解为客房利用情况。主成分3反映了指标星级饭店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国有饭店百元固定资产创营业收入、国有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星级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理解为旅游企业直接的经济效益。主成分4反映了指标旅游院校基本情况、旅游院校学生数、旅游业基本单位数,可理解为旅游教育状况。主成分5即是反映星级饭店人均占用固定资产原价。

利用表2的主成分负荷阵及标准化数据可以得到主成分得分矩阵(见表3)。

(四)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国31个省市的旅游经济水平剖析

根据主成分得分矩阵(表3)分析得出的结果是:影响中国各省市旅游经济水平的关键性因素是旅游企业的生产总值及基础设施状况,其次是客房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旅游教育状况。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多,用于精神需求、满足享乐方面的开支就相对增加,从而促进以满足人们精神、享乐需求为主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进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可见旅游经济水平的提高已势在必行,下面具体分析每一个主成分。

1.必须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包括旅游饭店设施、旅游交通设施、旅游景区设施、各项文体活动设施)的建设,为提高旅游企业的生产总值作铺垫。旅游设施是指为直接开展旅游经济活动,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全面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旅行游览机构及其必备的成套建筑和设备的总和。

2.最大限度地增加客房的利用率。评估某一旅游地旅游经济水平的指标体系中包括了旅游地空间密度、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而这三个指标都与该旅游地一定时间内客房利用状况所反映的接待游客量成正相关,因此要提高旅游经济水平就要提高客房的利用率,这是一个重要方面。

3.提高旅游活动的经济效益,讲求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是人们从事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准则,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旅游经济效益是指旅游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占用和消耗同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所谓劳动占用和消耗,是指旅游企业和部门在规划组织旅游活动,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占用和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即旅游成本和费用等。所谓有效成果,是指旅游经济活动的最终产出。既包括向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又包括通过旅游经济活动获取应有的利润,从而为企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资金。在一定的劳动占用和耗费情况下,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满足程度越高,旅游经营部门或企业的旅游收入越高,对社会、生态环境和改善越好,则表明旅游经济效益越好。

4.作者认为,改善旅游教育状况,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实施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战略也是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战略,是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基础,并进一步为人力资源的使用作准备。人力资源的开发战略,侧重于发觉、发现人才,即获得具有某种专长的人。人才的培训战略,侧重于对人才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潜在能力的发掘和提高上。它包括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的专门培训,也包括对全体职工的一般教育、培训,其内容包括培训目标的确定、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的确定、培训计划的实施和培训效果的衡量等。

由各城市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这五个旅游经济水平最高的省份第一主成分得分值显著地高于其他省份。这五个省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快于其他省份,有能力把较雄厚的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占显著地位,其中旅游产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以广东省旅游业发展现状为例,广东省围绕中国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和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心工作,以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大力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国际旅游市场协调运作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使旅游业成为广东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得分虽然不高,但第一主成分得分值名列全国第三,反映了该自治区旅游企业的生产总值高以及为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好。这是因为广西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先进省区,以桂林山水、民族风情、边关风光为特色,立足国内,面向世界。2000年,自治区全面加强旅游发展规划工作,开发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花山崖画探奇游等十大旅游精品,重点建设桂林、南宁、北海等40个旅游市县。2001年,广西旅游总收入已达到210亿元,约占该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的7.5%,自治区人民政府从自治区财政拨出3000万元作为旅游发展资金支持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资助重点景区景点建设,由此调动更多的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入景区景点建设。

湖南、浙江、上海第二主成分得分值较高,说明这三个省旅游业客房利用率高。以湖南省为例,该省把国际市场促销放在重要位置,认真组织,精心策划,有效地巩固和扩大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其促销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上:一是突出了重点市场促销,确定日本、台湾、香港、澳门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为境外促销重点。张家界、长沙、衡阳通过采取“走出去,请出去”等方式,市场促销工作做得很有起色。二是突出了重点产品的促销。三是组织各种大型节庆活动,如张家界森保节、特飞赛等均引起了轰动效应。这些措施使入境游客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大大地提高了其客房利用率。上海是中国最大的海港和工商业城市,位于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全市总人口近1200万,是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南京路、淮海路、延安路等这些著名的商业街堪称全国商品橱窗。其强大的生产能力、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对于华东、全国乃至全世界是很好的吸引源,因而上海客房利用率位居全国第三是显而易见的。

纵观第三个主成分得分值,可见河北、湖南、河南三省旅游活动经济效益较高,这与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成果,促进旅游营销方式的变革,使旅游目的地营销社会化、地域化,使旅游企业营销管理科学、快捷,使旅游产品创新、销售迅速、方便是分不开的。

江苏、安徽两省第四个主成分表现突出,体现了两省高度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比如安徽省,一是在全省旅游行业内推行了中国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和测试系统工作;二是组织施行社经理、导游员资格考试。近几年,全国导游人员资格(安徽考点)考试报考人数近2500人,其中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所占比例比往年有大幅度上升,这对提高导游队伍的文化修养及整体素质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全省不少地市兴办了旅游学校,安徽大学旅游学院和安徽省旅游培训中心除了正常开展日常性的教育工作外,还举办了涉外饭店总经理、部门经理培训班,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推动旅游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北京、上海星级饭店人均占用固定资产原价这一主成分比其他省份表现明显。

综合以上分析,至少可以说明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广东省作为中国旅游经济水平最发达的省份,其旅游企业的生产总值及旅游基础设施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四个主成分的得分。但不足的是,旅游教育状况及星级饭店人均占用固定资产原价因子呈现负值,即处于平均水平之下,故要使旅游业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坚持“科教兴旅”策略。在旅游宣传促销上,继续高度重视旅游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二,北京、上海五个主成分得分值较平均,说明其旅游经济水平较高,这与其依托特殊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旅游业是分不开的。从全局来看,可以得到一个启发,即旅游经济水平的提高要正确处理好效益与公平的关系。北京、上海这两个直辖市旅游经济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公平的原则。比如北京市第三个主成分呈现负值,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意往提高旅游活动经济效益这方面努力;上海市第四个主成分得分值呈现负值,所以其旅游业今后的发展应注意改善旅游教育状况。

第三,对于那些旅游经济水平较低的省份,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现状,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发展旅游这个朝阳产业。就福建省而言,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与浙江、广东交界,靠近东南亚;与台湾隔海相望,海陆兼备,旅游发展条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从上页表3可以看出,该省五个主成分值均较低,其总得分呈现负值,可见福建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缺陷和不足制约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首先,福建省旅游资源呈块状分布,闽北主要集中在武夷山,闽南主要是厦漳泉三角区,闽中是福州,景点间联系不紧密,未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旅游线路,且山地分布面积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铁路、公路、水路交通,在全省范围内无法形成一个便捷的旅游网络,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即硬件配套跟不上。其次,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软件配套不理想,该省第三个主成分得分值远远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低,企业竞争力不强。除了省中旅集团、厦门旅游集团等少数几家旅游集团公司外,福建省缺乏竞争力强的大型旅游企业,全省旅游业呈现“散、小、弱”的状况。大多数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经营管理落后,企业缺乏活力。另外,全省缺乏精通旅游业务、懂得市场营销的旅游企业家队伍,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也较低。所以,福建省的旅游业只有硬件和软件两手一起抓,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使旅游经济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尧庭,方开泰.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中国旅游年鉴[K].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4]罗明义.现代旅游经济[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5]马勇,王春雷.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地理,2000,(9).

anatomyonthetourismeconomicLevelofourCountry’seachprovincebymathematicsmethod

XieJi-hong

(XiamenoceanVocationalCollege,Xiamen361012,China)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7

关键词:旅游产业质量;旅游产业结构优化;河南旅游产业发展

一、引言

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经济的增长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加大旅游要素的投入,二是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且质量较高,旅游开发起步较早,但是河南旅游业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依靠适度超前开发来维持发展动力的,随着区域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旅游产业各部门的无序扩张,这种增长方式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问题越来越突出,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结构效益低下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瓶颈。因此,河南旅游产业要想找到新的、科学有序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必然要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入手。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分别以“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和“旅游产业质量”为关键词检索,选取了国内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共20篇。希望通过梳理近年来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找到推动河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研究基本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从地方政府层面提出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旅游发展质量的方法。如孙颖以新闻稿件的形式阐述了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水平的途径。从政府层面提出要想达到“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水平,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政府应该从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增强旅游业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和强化政策保障力度这几个方面努力。二是对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进行实证研究。如粟娟则以张家界旅游发展为例,从旅游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旅游经济增长的效率及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的贡献这三个维度出发,运用不同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提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产业经济增持模式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史灵歌、彭永娟、卢新新运用aHp法从旅游产业的要素质量、产业结构质量、产业运行质量、产品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六个方面对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河南省旅游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认为提升河南省旅游发展质量关键在于积极培育旅游产业要素,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和强化目的地营销。

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中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即将进入速度和质量并重的时代,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的旅游产业尚处于最低级的规模扩张阶段,旅游产业发展及收入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旅游人数的增多。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是无法实现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因此,近几年来,国内一部分学者开始尝试通过分析旅游产业结构效益来寻找实现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最佳路径,以期通过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来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实现高速高质发展。

三、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研究进展

关于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有关旅游产业结构内涵的研究;二是关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三是以地方或区域旅游产业为例对旅游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实证分析。笔者通过对文献的筛选,最终选取了实证分析的相关文献,根据其模型使用的情况可将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使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地区旅游产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另一类是将“偏离――份额”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的实证分析。

王昌燕、刘云同、张新焕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部门的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找到了旅游产业结构中处于优势和劣势的部门,并初步分析了各部门对新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的贡献度,提出提升该地区国际旅游产业发展动力的途径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住宿、餐饮部门结构,坚持旅游产品开发创新。而楚新正、李艳红、靳万贵使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对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不同的是,他们进一步找到了新疆旅游产业结构中各个部门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提高新疆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对策。汪碧瀛、汪向阳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得出陕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中长途交通部门内部效益相对较优,其他各部门发展缓慢,效益相对底下。根据此结果两人总结出了陕西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竞争劣势,并给出了提高当地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的对策。杨志勇认为内蒙古国际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旅游产业发展实现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在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因此他运用实证分析法找到了优化内蒙古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着力点,指出要推动当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应从旅游产品、旅游餐饮、景区文化创新、娱乐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这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滕琳、傅云新采用2000-2008年广东省国际旅游业的相关数据,基于旅游外汇收入对广东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运用“偏离――份额”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中处于优势和劣势的各部门,认为从发展速度上看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的总体结构效益较好但旅游产业部门的总体竞争能力较差。张明磊、孟庆红通过分析得出云南省旅游产业结构中交通部门结构效益差缺乏竞争力,住宿、餐饮、娱乐部门竞争力强但对云南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小,景区旅游和邮电通讯部门结构效益相对最优且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对旅游收入增长的贡献较大;针对这些情况,二人提出了坚持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加强旅游行业之间互动发展的优化对策。李辉、阚兴龙以2000年至2007年广东省旅游发展的数据为参照系,同样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广东省旅游创汇部门产业结构效益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各部门的健康持续发展提出相关建议。郑钧在山西国内旅游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使用“偏离――份额”模型对山西省国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山西省国内旅游产业结构中,交通、游览、邮电、商品购物和其他部门的结构效益严重落后于全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处于竞争劣势,而娱乐、住宿和餐饮部门的结构效益较好,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山西省国内旅游应加快观光游向体验游的转变、着力提高旅游餐饮与娱乐部门水平,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对策建议。时隔一年,郑钧再次用同一模型对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进行分析,他以2009年山西旅游外汇收入构成分析为依据,得出山西国际旅游产业各部门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初步结论。并凭借模型分析找到了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中发展相对落后的部门,最后提出优化住宿、餐饮业的产品结构,提高劣势部门的竞争力,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国际旅游业与各行业关系的建议,以期能提升当地国际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张广海、王斌选取2000年至2011年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找到了提升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动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旅游后续发展的建议,包括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扩大市场规模、建设旅游市场联盟、打破行业壁垒等。陈燕军认为旅游经济的增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和产业结构优化。而济宁国际旅游业长期以来由资源优势产生的增长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产业结构效益不高的问题。因此,陈燕军通过构建济宁市国际旅游产业的“偏离――份额”模型,找出了严重制约济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部门,提出通过改善旅游要素内部结构,强化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巩固强化优势部门,区别对待劣势部门的方法,实现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高娅娜以“偏离――份额”分析法计算衡量北京门头沟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状况,得出该地区乡村旅游业和住宿业在全区旅游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在下降,已经成为制约该区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孙波使用区域经济学中“偏离――份额”分析法得出张家界的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低层次以数量的扩张为特点的发展方式,旅游产业各个部门的结构效益低于国内整个旅游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旅游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以人数的增长为前提,旅游产业结构中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的结构效益较差。他认为优化张家界旅游产业结构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旅游餐饮和娱乐水平,挖掘特色旅游产品,改善旅游交通和住宿条件。

四、对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目前的研究状况下,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是推动旅游产业良性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聚焦,史灵歌、彭永娟等曾尝试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评价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期望通过提升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来推动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除此以外,鲜少有学者从更加全面宏观的角度探索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笔者认为河南省旅游产业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新常态下的河南旅游产业发展要找到新的动力和突破点,应该从更加全面角度出发。通过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减少发展的制约因素,关注产业结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发展状况,找到推动河南旅游业发展的新焦点;同时政府应引入“全域旅游”概念,努力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产业融合,规范政策法规,为河南旅游业高质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颖.省旅游委主任孙颖: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今日海南,2015(12)

[2]程军斌,程筱菲.“质量”亮剑,给力发展――婺源县质监局助推婺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探索,2012.

[3]粟娟.增长质量视域下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统计与决策,2012(06)

[4]史灵歌,彭永娟,卢新新.基于aHp的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质量实证研究.江苏商论,2014(03)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8

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历来是旅游学界关注的焦点,1899年意大利统计局学者L.Bodio用统计学的方法阐述旅游和国民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旅游经济影响最早的论述。此后,旅游对国家经济影响的研究日趋成熟,至1960年前后,随着旅游业在西方国家的迅速发展,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我国对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学者主要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测算旅游业产业的地位、计算旅游业经济的贡献值。另外还有学者通过相关分析、弹性分析、贡献率计算、灰色关联度等计算方法,从国家或省际等不同层面分析了旅游对国家或当地国民经济的影响。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有两大研究方向:一是分析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判断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二是探析旅游业与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旅游业与其经济效应的分析,以往的研究区大多集中在中部、东部旅游发达城市,但对西部地区研究尚少。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吐鲁番市为研究区,通过弹性分析,贡献率、拉动率计算等方法,分析吐鲁番旅游业发展及其对当地经济的作用,以期提出吐鲁番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促进吐鲁番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概况

作为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吐鲁番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属于新疆旅游开发早、发展较快的旅游城市之一,现已开发旅游景点17个,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2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交河故城、高昌故城于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二、数据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自统计年鉴、问卷数据及中国报告大厅:行业数据(酒店旅游餐饮)。通过弹性分析,求得各指标弹性系数,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求得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相关性,最后求得旅游收入的贡献率及拉动率。

三、旅游经济发展因素的弹性分析

通过对旅游要素的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对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解释这些要素的变化对旅游总收入会产生何种影响。从表1可以看出,吐鲁番宾馆床位数和旅行社数量和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历年均小于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星级宾馆床位数、旅行社数量及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对当地旅游总收入的弹性系数基本大于1或者接近1,说明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客运周转量变化的敏感性大。从2005年开始吐鲁番旅游总收入对餐位数变化的敏感性不大。

四、吐鲁番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当地经济作用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收入增长对地区GDp产生影响,同样地区GDp增长可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从而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计算得出表2,吐鲁番旅游收入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r为0.715,通过了0.01的水平检验,说明吐鲁番地区GDp与旅游总收入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上升,其中2008年、2009年和2013年因受到北京奥运会安保问题、世界性金融危机、新疆本地社会异常事件等的影响,使得新疆旅游业面临困境,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吐鲁番旅游收入对GDp的贡献率骤然下降,此后又呈稳步上升的局面。根据测算方法,对产业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进行分析,得出以下测算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贡献率基本在4%左右,2009年受乌鲁木齐“7•5”事件的影响,贡献率为最低水平,仅为2.26%。旅游总收入对吐鲁番GDp的拉动率平均保持在0.56%,2009年GDp增长率出现负增长,因此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也相应出现负值。无论是贡献率还是拉动率,都以2008年、2009年为界,2008年以前保持稳定上升趋势,在这两年受诸多因素影响,贡献率、拉动率达到最低水平,旅游总收入的拉动率在2009年甚至出现负值,从2010年开始,局面有所好转,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逐步回升。2013年6月正值吐鲁番旅游高峰期,在吐鲁番当地出现社会异常事件对吐鲁番旅游业产生巨大冲击,吐鲁番旅游总收入的贡献率和拉动率急剧下降,并在2014年出现滞后反应,持续下降。

五、结语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9

论文摘要:本文从因素观角度归纳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我国区域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

随着旅游产业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有关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成为热点。例如,aJhahti探讨了芬兰的旅游竞争力;Ritchie,J.R.B,Crouch,G.i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国内研究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其中,杨森林、郭鲁芳和王莹探讨了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含义;李葆盛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赵书华、李辉对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做了定量分析;林源源基于“钻石模型”定义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要素构成;盛见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分解为潜在竞争力、外生和内生资源禀赋竞争力、市场竞争力。

综合上述成果,关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可以分为4个层面:国家旅游竞争力研究;地区旅游竞争力研究;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和旅游业内部某一行业竞争力研究。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都把区域旅游竞争力看成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有关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的对比分析和类型划分较少,本文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概述

目前,有关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是业绩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研究中常根据某地区的旅游业业绩来评价该地区的旅游竞争力。例如张争胜和周永章用旅游收入、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企业数量等评价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旅游竞争力。周树民采用旅游业发展规模和接待能力等指标比较西安、北京和成都的旅游竞争力。易丽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下“五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第二种是因素观。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注重探讨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例如mihalic根据旅游地的吸引力、管理、组织、信息、效率等计量区域旅游竞争力。万绪才等从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等方面构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梁明珠和陈小洁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主题旅游城镇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王兆峰从旅游品牌竞争力入手构建了区域旅游产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业绩虽然是旅游竞争力的表现,但它本身并不代表竞争力。旅游竞争力最终还是要通过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各种要素来体现。鉴于此,本文从因素观角度出发,归纳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多种影响因素,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

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和旅游产业的产业特征,按照评价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和相关性原则,本文选取了旅游要素竞争力、旅游行业实力和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3个大类共40个原始指标,组成区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是旅游要素竞争力,包括自有资源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资本竞争力3个二级指标。其中,自有资源竞争力包括世界遗产数、部级自然保护区、部级风景名胜区、部级4a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个三级指标。人力资源竞争力包括区域总人口、旅游饭店职工数、旅行社职工数、旅游院校学生数和旅游院校数5个三级指标。资本竞争力包括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吸引外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个三级指标。

其次是旅游行业实力,包括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和旅游市场竞争力2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组织接待能力包括国内旅行社数、星级饭店数、星级饭店房间数、星级饭店床位数、星级饭店旅游业税金、星级饭店旅游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星级饭店人均占用固定资产、旅游业从业人数8个三级指标。旅游市场竞争力包括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游客接待人数、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游客接待人数5个三级指标。

最后是旅游经济社会支持力,包括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和旅游经济政府支持力2个二级指标。其中,旅游支持产业竞争力包括游客周转量、邮电业务总量、每万人拥有卫生床位数、高等学校数、教育经费5个三级指标。旅游经济政府支持力包括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旅游业占GDp比重、旅游业占三产比重6个三级指标。

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评价和聚类分析

本研究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并结合单因素方差分析。因子生态分析法包含两种现代多元统计分析,即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当这几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和达到某一百分比时(通常≥85%),就说明这几个公因子集中反映了研究问题所选取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而彼此之间又不相关。

本文选取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旅游统计年鉴》有关数据,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按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超过85%的原则提取了5个公因子,并把公因子1命名为旅游产业支持力因子,其中星级饭店旅游业税金、旅游饭店职工数、入境游客接待人数、旅游饭店房间数、旅游外汇收入、旅行社职工数、星级饭店数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2命名为资本竞争力因子,其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星级饭店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吸引外资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3命名为旅游资源竞争力因子,其中国内游客接待人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部级4a景区、世界遗产数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4命名为人力资源竞争力因子,其中旅游院校学生数、旅游院校数、三产占GDp的比重、世界遗产数、旅游业占GDp的比重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把公因子5命名为政府支持力因子,其中旅游业占三产比重、旅游业占GDp的比重、部级风景名胜区等指标在该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荷。这5个公因子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信息特征,在进行斜交旋转后由回归法计算出因子得分,以各因子的因子贡献率占5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可得到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见表1)。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依据样品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采用系统聚类法。在对经济类别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可得各类数量分布表(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经济可以划分为3个类型。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在进行均值间的多重比较时,本文选用one-wayanoVa过程,将5个因子移入因变量,3个类移入“Factor”,运用邓肯法可以得出3个类对各因子的重视程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类型1对公因子1的重视程度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支持产业型;类型2对公因子4的重视程度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人力资源型;类型3对公因子3的重视程度最高,因此将其命名为旅游资源型。根据表2各类数量分布表可知,属于支持产业型的有江苏、广东两个省;属于人力资源型的有:吉林、江西、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六个省和内蒙古、广西、、宁夏、新疆五个自治区以及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属于旅游资源型的有:河北、山西、辽宁、黑龙江、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14个省和上海、北京两个直辖市。

结合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序表可以看出,类型1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类型2综合竞争力得分除了天津外都小于0,说明它们的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类型3中有6个省综合竞争力水平大于0,有10个省综合竞争力水平小于0,总体来看,竞争力水平一般。由此可以得出,旅游产业支持型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较强;人力资源型的地区旅游经济综合实力较弱;旅游资源型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居中。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第一类区域,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是继续加快交通、商贸、邮电通信、医疗卫生、科技教育等基础产业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于第二类区域来说,则要加快高级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国际市场的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开发、旅游服务等高级专业人才,实现人才兴旅;对于第三类区域来说,则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把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此外,还要以大企业为龙头,以精品旅游区为吸引,积极拓展入境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森林,郭鲁芳,王莹.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

2.李葆盛.旅游竞争力之战略构想[m].北海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2000(3)

3.赵书华,李辉.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8)

4.林源源.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

5.盛见.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构成:基于竞争力性质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7(8)

6.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1)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篇10

关键词:旅游卫星账户旅游业

旅游卫星账户(又称为旅游附属账户或旅游分账户)是由世界旅游组织(wto)、欧盟统计委员会(eURoStat)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合作开发的一种新的国际旅游统计标准、统计工具,于2000年3月得到了联合国(Un)的正式批准。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发和正在开发旅游卫星账户。旅游卫星账户的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编写成本很大,它甚至要求对整个旅游统计体系进行调整。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对发展旅游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发展和完善旅游统计体系

在旅游卫星账户创建之前,世界各国的旅游统计工作都面临几乎相同的问题。例如,有关旅游业的信息是分散的、不完整的和不协调的;各类旅游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统计时遵循的定义和原则都有所不同;收集旅游信息的过程各国也差异很大。因此各国形成的旅游统计结果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精确程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将指导各国完善自己的旅游统计体系(SystemoftourismStatistics,简称为StS)。2000年3月,联合国等四方组织共同了正式文件《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这份文件成为各国编织旅游卫星账户共同遵循的纲领性文件。这份文件的导言明确提出“旅游卫星账户作为一个建立过程,将指导各国发展他们自己的旅游业统计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完成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可以将此视为这种体系的综合体。”因此,按照这个框架建成的旅游统计体系将遵循统一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记账原则,将包括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标准体系。因为这个框架规范旅游业信息的产生、描述和数据生成的方法,并针对现场操作的技术性问题的解决、统计基础设施的创建、结果的设计以及数据导入信息体系设定了统一的原则,所以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就遵从了一致的标准。作为附属账户,旅游卫星账户与基础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吻合,因此这个旅游统计体系就可以将旅游业和国民经济中其他经济活动对经济的影响进行比较。

正因为旅游卫星账户使各国的旅游统计体系遵从了一致的标准,因此旅游卫星账户就成为了进行国际间对比旅游业经济贡献的一种工具。因为各国旅游卫星账户的表格填制遵从的是旅游业特征产品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的有关规定,所以它可以提供有关旅游的国际间可比的宏观经济总量,从而在揭示各国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的基础上,很容易进行相互对比。目前,国际间旅游对经济影响的对比,已在实施旅游卫星账户的国家间进行。表1所列为一些国家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结果。

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

建立旅游卫星账户重要统计意义之一在于它将创建一个用途广泛的数据库。建立旅游卫星账户的主要目的在于把关于旅游的分散信息集中到一个整合的框架中来,它可以把国民统计体系中来自需求方调查的数据和不同的供给方企业调查数据结合起来,而来自这两方面的数据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总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了旅游者消费的详细数据,并显示这些消费是如何由国内供给和进口得以满足的;它还包括关于就业、与其他生产性经济活动的联系和资本形成的数据;还提供旅游业分析需要的基本信息,包括经济数据与非货币信息之间的联系。具体而言,旅游卫星账户展示着旅游业各个方面的信息,比如:旅游消费和收入及其产品细分,按旅游者类型统计的旅游消费和收入,旅游消费和收入按地区的细分情况,总体固定资产构成以及旅游设施的占用情况,旅游的间接影响,旅游对GDp的贡献,旅游就业情况,旅游获得的税收,旅游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诸如住宿、交通、旅行社这些重要的旅游企业对旅游总体影响的贡献。因为这个数据库收集了大量旅游业的微观经济数据,所以它对于旅游业的分析、规划以及旅游卫星账户本身的发展,例如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及时性国家旅游指数的,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旅游卫星账户的众多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客源营销工作。旅游卫星帐户使用现有数据、家庭调查、旅游者调查(包括日记法和在住宿地点、出入境地点、交通工具和主要旅游地进行的调查)、旅游企业调查、中央银行调查和支出模型等方法来收集关于旅游者的消费信息。这些关于各类旅游者的数据对旅游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营销工作作用明显。以波兰1995年公布的实验性旅游卫星账户为例,账户中计得的旅游总需求为143.28亿兹罗提。将旅游消费按产品类别进行划分的结果表明,比例最大的是交通服务(占总额的24.5%),其次是住宿服务(16.1%)和餐饮服务(13%)。卫星账户还显示了不同购买群体的重要性。就交通而言,商务旅游者占了绝大部分(占总额的59.2%),其次是外国旅游者(23.2%)、国内旅游者(14.2%)、外国日游者(4%)。把所购买的产品和细分市场结合起来,得到的数据又不一样,这就能够说明不同旅游者群体不同的市场行为。外国旅游者花费的最大部分是交通服务,占其总花费的28.8%,而国内旅游者仅为10.6%。另外,外国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用于餐饮方面的花费占其总花费的比例相当接近。但住宿服务就大不相同,国内旅游者在住宿方面的花费比外国旅游者低得多,这说明探亲访友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内旅游形式。对于外国日游者而言,餐饮和汽油是其花费中比例最高的二项,二者加起来占到花费总额的89.3%。这样,就可以得到两个重要的结论,国内旅游者对于旅游服务部门是一个相对较小的群体,特别是住宿服务;对于入境旅游者,日游者使用旅游服务的程度非常低,其主要目的就是购物。

另外,将旅游卫星帐户中的数据和来自其他资料来源的数据进行对比,就可以引发对一些问题的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提供有关旅游的宏观经济总量指标

《旅游卫星账户:推荐方法框架》指出:旅游卫星账户可以提供“被视为一组衡量一个经济体旅游业规模的相对指标:现金境内旅游消费、境内旅游消费(现金和实物)、旅游产业的增加值、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总产值。”这些经济总量的指标将全面地揭示旅游业的规模及其经济重要性。

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重要性,离不开确定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总量。而旅游卫星帐户的创建涉及到填制十张表。在创建之初,为了测算旅游业的宏观经济效益,就必须至少完成一部分表格的填制。其中表1、表2、表3和表4分别统计了入境旅游消费、国内旅游消费、出境旅游消费和境内旅游消费;表5是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生产账户;表6是按产品分列的国内供给和境内旅游消费。表6是旅游卫星账户的核心,在其他表格的基础上,通过表6可计算出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业国内生产构成部分等指标。有了这些经济总量指标,即用基本的货币量表示的概念,宏观的经济分析就有了基础和技术性的关键支持。

以加拿大为例,1994年7月加拿大统计局了针对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它采用了1988年的数据),它首次显示了旅游业这个综合产业的内部结构,以及构成旅游经济活动的旅游商品和服务;首次揭示了哪些产业是由旅游支持的,哪些对旅游者的依赖性较弱。具体而言:1988年旅游消费总值为303亿加元,大约相当于当年GDp的4%;旅游给各级政府上交37亿加元的商品税;按对经济的贡献,旅游业排在所有行业的第12位;所有的旅游GDp当中,只有75%来自于加拿大旅游部门的企业,另外25%来自旅游者购买的非旅游产品(这就启示,要发展旅游业,旅游部门必须和其他经济部门中的企业展开合作);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型部门,其劳动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所有产业每份工作平均取得的总增加值为49000加元,而旅游卫星账户显示旅游全职工作取得的增加值为29000加元。旅游卫星账户的研究成果促使当时的新联邦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关键行业,并将发展旅游的联邦基金增加了5倍;还促成了政府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CanadiantourismCommission,简称为CtC)取代加拿大旅游局(之前,加拿大旅游局是隶属于工业部的一个分支部门)。加拿大旅游委员会成为旅游企业与行业协会、省级政府、中央政府之间重要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它为促进加拿大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许多国家,人们对旅游业的看法实际上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在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认为是社会服务的一个方面。例如,当时的旅行社这种典型的旅游企业被看作是事业单位,其主要任务是接待,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它对于单个企业、地区,甚至整个国家,都成为了重要的收入来源及就业来源,这就要求运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考察它对经济的影响和贡献。而旅游卫星账户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新的统计工具,因此建立旅游卫星账户,揭示旅游业的经济规模和重要性是很有意义的。

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旅游卫星账户为旅游业统计核算制定了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即所谓的“概念性框架”。这个框架“以一个经济体内旅游所产生的产品需求与其供给之间存在的基本平衡为基础。”它还包括旅游业特征产品清单和旅游业特征活动清单等等。旅游卫星帐户可以成为深入分析旅游经济各种方法的基础。

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旅游卫星帐户的缺点之一就是时滞性。其研究结果往往是关于许多年以前的。因此,有些国家就研究能够及时反映旅游业发展的方法。加拿大的国家旅游指数(nationaltourismindicators,简称nti)就是这种方法。加拿大就是在旅游卫星账户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个全国性和地区性的旅游指数系列。国家旅游指数最早是开发用来更加及时地提供加拿大旅游卫星账户一些主要估算数据,其关键概念都是从旅游卫星账户当中来的,目前已做到每年四次。旅游卫星账户促进了国家旅游指数的发展,使国家对旅游业进行完全彻底的统计分析和及时监测成为可能。

旅游卫星帐户也为开发地区性旅游卫星帐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旅游卫星账户提供的是关于全国旅游业的数据和信息,对各地区旅游经济政策分析的作用不是十分明显。因此,除全国性的旅游卫星账户之外,政策制定者更感兴趣的将会是各省、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事实证明地理特征突出的旅游卫星账户有着明显的价值。省级、地区级旅游卫星账户在旅游卫星帐户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省、地区的旅游花费、GDp和就业,来测算各省地区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其分析结果对和旅游相关的企业、地区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旅游战略和政策更有意义。以1996年加拿大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对安大略省的旅游经济分析为例,安大略省的旅游业的旅游需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占到旅游需求的38%,这是加拿大各省中最高的比例;旅游增加值占安大略省总国内生产总值的2.1%,就业占4.5%。这两个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地区性旅游卫星账户就在全国性账户的基础上,实现了在各地区之间比较旅游经济贡献的可能性,对地区旅游经济决策和发展都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