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十篇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十篇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2:15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1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近日在第二届“北京教育论坛”上,专家表示,时代变化了,要求变了,呼唤核心素养的出现。讨论中国的核心素养要结合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要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校情。哪些素养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我们的学生和国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来源,也是确保课程改革万变不离其宗的‘Dna’。核心素养将为北京学校带来六大变化。”有关专家表示,六大变化包括:

育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

实践活动;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轻课业负担,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变化;

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未来将更加注重增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适应性。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论坛演讲中表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工作报告已经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鉴定。

对于这一国家版“核心素养”具体内容,社会各界充满期待,同时提供了多个方面的建议。据了解,参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制订的专家阵容强大。“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始于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学生发展指导高峰论坛表示,项目组共组织了48场访谈,涉及575位专家,提出了12个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有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二级指标中社会参与里面有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里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里面有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等。

不过,最新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透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篇【二】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

“学会学习”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开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要求简单应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单说明原理,广泛应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明和灵活应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学习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学习方法,其学习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学习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习准备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2

一、总体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基本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

“两考合一”

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体制。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坚持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减轻学生备考负担。统一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科目和时间。完善全市统一的考试评卷信息化平台,统一网上评卷,实现同考等值。

2

“全科开考”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覆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地方课程等,并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调整而调整。

3

分类考核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闭卷考试,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物理、化学、生物采取纸笔闭卷考试和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个科目两项考试成绩合并计算作为学科总成绩;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按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执行。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地理采取纸笔闭卷考试。信息技术实行上机操作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音乐、美术成绩由艺术素质测评成绩和技能测试成绩确定,由初中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方课程测试由各学校自行组织。

4

命题要求

切实提高命题质量,引导发展素质教育。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范围,研制考试试题,兼顾毕业考试和招生考试的不同功能。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基础考查。

5

“学完即考”

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规定和要求,坚持“学完即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考试于毕业当年6月中旬进行。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信息技术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体育与健康统一考试、音乐和美术技能测试安排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

6

成绩呈现

初中毕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毕业成绩等级分为a(优秀)、B(良好)、C(及格)、D(不及格)四级。具体认定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

评价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市教育局制定“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初中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2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记录为主要依据,包括:思想品德与行为规范评价和成长发展的记载;各学科的学业成绩记录和学习小档案的记载;参加专题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和班级及社团活动的记录,“个性特长”和获得奖励的记载;身心健康状况记载;艺术特长和基本素养记载;校本课程的考查结果等。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客观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进行。

3

评价程序

综合素质评价由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基本程序包括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市教育局研发“成都市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管理系统”,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学校使用好记录管理系统,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并将用于招生使用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档案材料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便于在招生中使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九年级下期(毕业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

4

结果运用

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建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初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中阶段学校,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组织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或参考。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招生章程中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具体使用办法并提前公布,规范、公开使用情况。

5

评价实施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应建立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控与评估制度、举报与申诉制度,确保公平公正。高中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中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完善招生录取办法

1

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将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试卷的结构及分数。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化学100分(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体育与健康60分(含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10分)。生物(含实验操作考试15分)、历史、地理、道德与法治,满分各100分。

升学成绩计分办法。升学成绩以分数形式呈现,总分为710分。具体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满分各150分;物理成绩按70%计入,满分70分;化学成绩按50%计入,满分5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6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地理升学成绩每科总分按20分计算。具体折算细则由市教育局、市招考办另行制定。

2

坚持普职协调发展

根据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工作。对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类学校实行免试注册入学制度,使有意愿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来蓉工作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质量,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3

完善指标到校生分配办法

合理分配优质高中招生名额,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要以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重点(示范)等优质中等职业学校也可将一定的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初中学校推荐指标到校生要依据学生初中各阶段学业考试成绩,并结合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四)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普通高中学校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经市教育局批准后,可面向全市自主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自主招生一般安排在中考后进行,自主招生总数一般不超过当年学校招生计划的5%。经批准实行自主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制定招生录取办法,综合考查,择优录取,并将招生时间、招生办法和招生程序等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自主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安全有序进行。

(五)强化招生管理

1

严格招生计划管理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总量,完善普通高中招生计划编制,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合理确定普通高中招生总体规模。根据各校办学条件、核定的办学规模确定每所普通高中学校具体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各区(市)县要按照国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办好各类高中阶段学校,提供充足学位。中心城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经市教育局审核后由市招考办统一公布,其他区(市)县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并公布。

2

规范招生行为

普通高中学校应严格按照规定录取新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和违规跨区域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具有中等学历教育资格的中职学校按省教育厅规定的范围自主招生。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学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3

严格招生时间管理

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所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相关规定,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实施。所有公办、民办高中学校均须按市教育局规定开展招生工作,不得在学生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前组织考试和录取新生。严禁将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提前送到高一级学校就读。

4

严控考试加分

落实成都市教育局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普通高中录取加分政策的意见》(成教发〔2015〕8号),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学生相关特长和表现等在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中呈现。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5

实行阳光招生

各区(市)县和学校要在招生入学关键节点,就关键政策、群众关心的疑难点做好宣传释疑工作。高中学校招生宣传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和指导。招生宣传必须规范、合法,不得以任何形式虚假宣传资料和信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招生程序、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录取结果“七公开”,其内容必须在当地的主流媒体、教育网站、学校公示栏等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禁止公办学校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或民办学校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禁止把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就读。禁止生源学校和教师干扰或违背学生意愿填报学校志愿。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招考委、市教育局统筹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工作,明确各单位、部门责任目标,加强过程监督和目标考核。根据考试招生工作特点,提前公布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的课时。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提升保障能力

各区(市)县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考场基础条件、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充分保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和命题研究,提高命题质量。建立健全试卷命题、印制、运送、保管、阅卷等全过程保密制度,确保试题试卷绝对安全。加强标准化中考考场建设,到2022年按要求全面完成。

(四)做好宣传引导

各区(市)县要认真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策解读

现就《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中考改革方案”)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中考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成都市中考改革方案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和《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川教〔2017〕107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的。

近十多年来,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含普通高中学校和中职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此次中考改革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坚持稳妥推进,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进一步优化中考考试制度、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录取方式、招生计划等。

中考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教、学、考、招有机衔接,构建有利于发展素质教育,有利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考试招生制度。

中考改革从2019年秋季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起开始实施,到2022年形成具有成都特点,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中考改革实施后哪些政策将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保持“五个不变”,具体为:

01

坚持“两考合一、一考多用”原则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将继续坚持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有利于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02

高中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保持不变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的规定,中考改革实施后升学计分科目与现行中考升学计分科目相同,继续保持不变。

03

9门科目录取计分分值保持不变

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9门学科升学计分分值将继续保持不变。

04

高中招生分批次录取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仍实行分批次录取。

05

指标到校生录取办法保持不变

中考改革实施后,将继续实行指标到校生政策,将省级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统招计划50%以上的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务区内的初中学校,并适当向薄弱初中、农村初中倾斜。

中考改革主要有哪些变化?

中考改革将进行“五个优化”,具体为:

01

改革优化考试制度,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实行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一考多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范围覆盖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这是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要求,确保义务教育基本质量的需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引导学生打好基础。中考改革实施后,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音乐、美术和地方课程,但新增学考科目不纳入升学计分,由学校组织实施,成绩合格即可。此外,按照“学完即考”的原则,及时安排学业水平考试,避免考试过于集中。

02

改革优化考试方式,实行分类多样考核

按照学科特点,分类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纸笔考试与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必修必考与选修选考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成都市将按要求参加四川省教科院组织命题的考试。

03

改革优化考试内容,引导发展素质教育

01

优化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增强对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02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新增生物实验操作考试,并将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分值提高到15分。

04

改革优化录取方式,形成“一依据一结合”模式

中考制度改革以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制度架构,充分发挥中考在素质教育中的正向指挥棒作用,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论。

01

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中招生的依据或参

初中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突出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写实记录,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作为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自主招生的依据或参考。

02

提高体育与健康升学计分分值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现已采取4(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6(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模式录取计分的,不再减少计分科目”和“将体育与健康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其分值权重原则上不低于总分的8%”的要求,中考改革实施后,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仍为10科,除体育与健康计分成绩由原50分提高到60分外,其余科目计分权重不变,升学成绩总分为710分。

05

改革优化招生计划,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01

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

近年来,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升学率逐年提高。2018年,全市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已达60%。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加强统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普职比例调节机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目前,成都市正在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到2020年底前,全市将新建公办普通高中9所(不含民办),改扩建24所,普通高中学位将进一步增加。

02

推动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改革

探索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课程互选、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学籍互转,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衔接的人才培养机制,为高中阶段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

03

进一步扩大特殊教育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中考改革实施后体育与健康考试怎么考?

体育与健康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考核两个部分组成。其中统一考试由体能和技能项目组成,实行必考加选考。具体办法由市教育局另行制定。

中考改革是如何体现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的?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3

因为化学与自然科学各分支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在开展化学教学设计和实践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应只限于本学科内部,还应该拓展到中学物理、生物等科学学科;不仅限于中学阶段的相关课程基础,还需要回溯到小学科学——因为这是中学科学科目学习的基础。哪些科学知识在小学已经涉及——可以作为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的依据,避免简单的重复;哪些科学技能已经为小学生所掌握——还需要在中学强化、应用和延伸;哪些问题学科性更强——值得在初中理化生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深入探索。本文研究的“衔接”指的是科学课程的“纵向衔接”,主要研究初三化学与小学科学中化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关注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中的相关内容。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教材进行文本分析,试图针对教材衔接中体现的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以及方法运用进行探讨。首先,整理出小学科学教材中与初中化学相关的核心内容,进行分类对比,了解对应性,探讨知识广度;其次,对比小学科学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核心概念,了解小学科学学习对化学前概念的影响,探索衔接中知识深度的把握;再次,整理小学科学阶段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中运用的方法,分析其对于化学研究方法和探究技能的基础作用。目前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小学科学教材版本众多,为了充分考虑实际衔接情况,并没有考虑同一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是选取笔者所在的南京地区所选用的教材。小学科学选用的是江苏教育出版社郝京华主编的版本,而初中化学则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修订版。

3初中化学和小学科学教材衔接特征

3.1知识广度

小学科学涉及面广,其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分布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空间科学三大领域中,比较集中在化学变化的初步认识、身边典型的化学物质等方面,少量涉及化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例如,初中学习“身边的化学物质”之前,初中生已经对氧气的助燃性、空气的组成、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水的溶解性质、铁生锈、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紫甘蓝等有了初步了解,而中学化学教材对于这五个二级主题则有所展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现以“我们周围的空气”主题为例进行小学科学教材和初中化学课标的知识点比较。小学科学中只是简单了解到氧气助燃性,但不了解体现助燃性的具体化学反应;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产生的白色浑浊早为学生所熟知,对于石灰水仅停留在名称的知道层面,也没有深入到浑浊的具体物质。小学科学中涉及到的化学物质主要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十种左右,往往停留在了解具体的反应现象。基于此,涉及面更为广阔的初中化学课程,呈现层出不穷、性质各异的物质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体现了足够吸引力。

3.2知识深度

美国最新推出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共通概念及核心概念》将“学习进阶”作为学习期望的核心表述形式,认为学生对科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就像爬楼梯的过程,学习进阶的中间过程类似于楼梯逐级上升的台阶,各个台阶象征着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能达到的理解核心概念和科学操作技能的不同水平,其理念要求中小学科学课程在宏观上必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课程内容均指向科学素养)与连贯性(各学段所学内容具有良好的关联和衔接)。在我国,小学科学是学生系统接收科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为中学生理化生地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基础。就化学学科而言,多个科学概念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已经出现,但限于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历,小学科学不可能对某一化学主题概念进行全面、清晰的表达,教师也不能对学生进行精深的讲授和分析,只能在有限的生活经历基础上加以感性认识和简单辨析,所以初中阶段还需要围绕核心概念加以整合和发展。“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九年级化学学习中的第一组重要概念,变化观也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学科观念。学生在小学六年级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化学变化”——只是此时没有专门提及这个概念。在小学科学教材“蜡烛的变化”中,以蜡烛的变化特征将物质的变化分为两类。小学科学不关注概念的界定,尚未清楚物理和化学学科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分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将重心落在学生的体验和观察。而且在生活经历中,学生或多或少积累了些化学关注的主题内容,但是由于民间传说、媒体报道的误导,往往存在很多迷思概念,化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就自然体现。当然,小学科学阶段对于“化学变化”的认识只是科学启蒙,对于其深入理解还需要在化学各模块教学中不断升华、进阶。

3.3科学方法和技能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中化学都很关注科学探究。这种科学技能实际上既包含心智技能又包含动作技能,即要动脑又要动手。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在每一册都安排了一章“科学过程技能”专题,平均每个专题安排一到两种技能,它们不仅体现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技能,也成为初中理化生开展探究教学的技能基础。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科学探究”模块都是采用集中专题与分散融合的综合呈现方式。初中化学重在第一章安排“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科学探究”的启蒙,以两个典型案例呈现化学学习特点和科学探究全过程,但很多科学过程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还依赖于小学科学的学习作为基础。小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动作技能还停留在简单操作,学科知识综合应用层次较低。相比较而言,九年级化学由于学科性的增强,除了要求完成基础学生实验,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小学科学和九年级化学教材中铁生锈实验的设计极其相似,均关注观察、假设、交流等技能,尤其在控制变量方面同样给予学生思维的启发,但九年级化学教材在蒸馏水和干燥剂的使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实验的成功——毕竟小学生知识所限,考虑问题不全面。从“铁”到“洁净无锈的铁钉”,“水”到“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都是对恒量和变量的准确描述与定性,更加凸显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的严密思维和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当然,正因为该实验的小学基础,初中阶段还可以适当增加开放性,减少教师的指导成分,将更多思考的自还给学生。

4处理教材衔接问题的途径

由于我国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科课程是分别设计的,小学和初中之间、初中和高中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大量脱节现象。据不完全调查,现有初中化学新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的衔接存在明显缺失:鲜有中学教师主动了解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理科教学并未切实建立在小学科学的学习成就之上;小学科学课程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落实情况较差,很多小学客观物质条件不具备或关注不够,实验活动开出率低,小学科学课程形同虚设;科学任课教师多为其他学科兼职教师,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存在科学思维狭隘、科学素养薄弱的现状,导致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或观念传递存在一定的科学性错误,需要初中理化教师更正和指引。

4.1关注小学科学,全面了解化学相关学情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开展学情分析往往有所局限,认识或只关注化学教材已学内容,或只联系初中物理和生物的学习,从学生学习的延续性和综合性来看是十分不利的。根据以上教材对比,我们挖掘出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认为小学科学作为科学教育启蒙阶段,其内容设置、实践设计都会对初中的理化生教学产生影响。科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学习进阶研究对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合理规划,对每个学习阶段提出符合学生科学认知发展水平的要求,从而实现各阶段科学课程的无缝对接,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连续一致的发展。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小学科学中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避免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分析不完善,应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去关注初中和小学所学内容的差异。建议化学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档案了解其小学阶段科学课的开设情况,便于掌控化学教学与小学科学的联系点;利用课前交流、问卷、测验、课堂导入时候的开放式提问或实验问答等掌握学生的前概念。

4.2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已有基础

九年级化学课堂,需要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小学科学中建构的已有概念,启发针对新旧知识中产生矛盾的思考,从而促使学生的开放性思考。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提问,表现基于小学科学的化学学科提问。

4.3利用学生已有基础,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学生常常对于缺乏基础、难度较大的问题具有畏难心理,而个人生活经验、学习背景对新知识的建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思考已有基础、选择性加工和应用新信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小学科学中已经在四年级开辟主题“我们吃什么”和“怎样搭配食物”,并安排设计食谱活动,所以九年级《化学与生活》“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可以设计成食谱活动的延伸: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食谱,从食谱中的肉蛋引出蛋白质,介绍蛋白质是如何被人体利用的;通过分析食谱,纠正学生对蛋白质存在的认识误区,了解人体内重要的两种蛋白质:血红蛋白和酶。再看食谱:从食用油的添加引出油脂,区分植物油脂和动物油脂的区别。此时学生已经深入体验到物质、能量、变化等核心观念,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蛋白质、糖类和油脂的供能作用比较。三看食谱,由饭店用餐结束后都会上一道果盘,引出维生素的学习。

4.4增强学生微观理解,加强化学学科特色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4

各有关单位: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府〔2016〕17号)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本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坚持公平公正,不断完善规则程序,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使学、考、招有机衔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持合理导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深圳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人才培养选拔方式。

(二)改革目标。到2021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以及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用于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基本依据。继续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备考负担。

1.考试科目。涵盖国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7-9年级)规定的全部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科目,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达到合格要求,确保初中教育基本质量。

2.考试内容。严格按照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7-9年级),科学确定各学科命题内容,提高命题质量。试题应当体现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核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广度,试题的整体难度适当,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杜绝偏题、怪题;增强应用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的比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操作纳入考试范围。推进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科目考试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考试方式。各科考试结合学科特点,以笔试为主,探索面试、口试、实践考察、实验操作和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应用计算机进行考试。

4.考试组织。

(1)八年级下学期,全市统一组织生物、地理两门科目的文化考试和生物实验操作考试。

(2)九年级下学期,全市统一组织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七门科目的文化考试,物理、化学两门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和体育考试。

(3)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目的实验操作考试,外语听说考试,体育考试单独组织实施。

(4)信息技术、音乐和美术科目由全市统一组织命题,各区(新区,下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5.成绩呈现。考试成绩采用分数、等级两种方式呈现。单科等级根据单科原始分确定,等级设定以及各等级划定比例为:a+(5%)、a(20%)、B+(25%)、B(25%)、C+(20%)、C(5%)。

(二)规范综合素质表现评价。学校应当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粤教基﹝2018﹞10号)等文件要求,通过客观记录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个性特长和突出表现,为学生毕业和升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科学确定评价内容。根据初中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依托“深圳市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信息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实践创新五个重要观测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进行评价。将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音乐和美术等没有作为录取计分科目的学科,在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中予以体现。

2.完善评价程序和办法。依据“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涵盖写实记录、评语评价和重要观测点计分评价的学生综合素质表现等级评价模式。在学生个人重要或者典型活动的写实记录、收集审核的事实证明材料的基础上,结合五个重要观测点,在每学期末对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进行计分评价;评语评价包括学生自我陈述、家长和教师综合性评语。毕业时综合学生初中阶段的过程性评价,形成五个方面的评价等级。

3.提高评价结果的运用水平。通过信息平台,形成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电子档案,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服务。市、区(新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检查学校使用信息平台,学校应当为每个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档案(含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改革招生录取模式。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开始实施。

1.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计分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考试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卷和统一公布成绩。

2.计分科目与分值。中考满分610分(见附件1),其中包括:语文满分120分;数学满分100分;外语满分100分;物理、化学合卷满分12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合卷满分120分;体育与健康满分50分。

3.其他招生录取重要参考依据

(1)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用于划定招生学校录取标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级高者优先录取;自主招生学校应当将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条件。

(2)生物、地理合卷考试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见附件2)不计入录取总分,以等级呈现成绩,其中生物、地理合卷考试等级划定比例与其它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一致,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分“合格”和“待合格”两个等级。各高中阶段学校可以根据办学特色申请设定生物、地理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录取等级要求,经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向社会公布。

4.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注册入学机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加大职业教育方针政策、办学情况、教育成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让社会更全面了解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发现职业乐趣,感受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增强招生吸引力。合理引导初中毕业生有序分流,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努力促进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积极做好面向初中毕业生中高职贯通(含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试点院校招生工作,拓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上升通道,打通职业教育“中职升本科”成长通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

(四)加强考试招生管理。健全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管理制度,保障考试招生工作规范有序,确保考试安全和考试公平、诚信考试。

1.做好招生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完善招生计划编制办法,根据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以及区域学校布局合理、学校规模和班额适宜等原则科学核定招生计划、合理划定招生范围。

2.推进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改革。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不低于50%,指标生安排单独批次录取,指标生名额的分配范围与各高中学校招生范围一致,分配原则以各初中学校报名参加中考的考生数占全市中考考生数的比例确定各初中学校的指标生名额。各初中学校所获指标生计划没有完成的自动失效。各试点高中学校未完成的指标生计划自动转为普通生计划进行录取。

3.完善自主招生政策。高中阶段学校取得自主招生名额应当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粤教考〔2017〕15号)的规定执行,其中公办普高自主招生名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年该校招生计划的10%,用于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办法和程序,招生方案须提前报学校主管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支持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成绩和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等进行自主招生,将自主招生的各个环节和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自主招生考生培养跟踪机制,学校每年10月向市教育局报告自主招生学生的培养情况。对自主招生培养工作成效差,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的学校,市教育局将取消其自主招生资格并通报批评。

4.稳步取消直升生招生。自2018年起,控制直升生比例不超过10%,2019年直升生比例不超过5%,2020年全面取消直升生。

5.严格规范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中考加分,本市不另行增加任何加分项目,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6.规范招生管理。健全招生管理工作规定,规范学校招生行为,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严禁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严禁利用中介机构非法招生,严禁招生乱收费和有偿招生,严禁“生源保护”和恶性竞争,维护正常的招生秩序。

7.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标准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体育平时成绩考核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完善申诉受理、诚信档案和责任追究等机制,严肃查处各种徇私舞弊、弄虚作假、违规违纪行为。

8.做好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完善随迁子女在本市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升学的政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一站式”审核居住证、社保、学籍等信息,方便随迁子女报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行政部门成立本市中考中招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本市中考中招改革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组织专项督查,对纪律执行不严,打折扣、搞变通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给予处理;对夸大宣传、肆意炒作、违规办学的培训机构严肃处理。

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应当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相关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正确导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唯分数论。严禁以中考成绩对各初中学校进行排名,严禁以任何形式向初中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中考成绩为标准奖惩校长、教师,坚决刹住炒作“中考状元”“中考升学率”“初中学校排名”等不良风气。

(二)深化教学改革。各学校应当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严禁压缩道德与法治、理化生实验操作、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课时,严禁随意增加课程难度,严禁随意加快教学进度。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要主动转变人才培养观念,着力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提升保障能力。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学校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所需经费。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建立和完善命题组织保障和审查制度,建立命题人员库,加强命题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开展试卷评估和分析,提高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严格执行试卷命题、印制、运送等环节的保密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

(四)制定配套方案。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粤教基﹝2018﹞10号)有关要求,制定本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配套实施办法。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中考中招改革总体部署,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和细则,确保改革推进平稳有序,政策措施落实。

(五)做好宣传引导。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认真做好本市中考中招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

附件:

1.深圳市2021年起高中阶段学校录取计分科目与分值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5

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物理;衔接

一、问题的提出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初高中物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对于完全中学的物理教师来说尤甚,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效果直接影响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初中物理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探究等方面的培养,但高中物理教学对这培养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归纳而言是对学生四大核心素养的培育。四大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较之初中物理,在深度、广度、难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由此,教学的无缝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教学内容的关联与差异性从初、高中力学与电学链接知识点来看,高中物理包含初中物理的基本知识,并进行了拓展与提升,使知识更加完备;从解题上看,初中物理仅仅需要应用物理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高中物理则更多的是要求从复杂的物理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利用物理规律解决基本问题,并且对计算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上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但往往也容易造成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觉,在进行高中内容的学习时,很难打破原有的知识壁垒。2.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初中阶段,教学内容要求较低,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师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的传授性,课堂密度小、进度慢、课时量充裕,可以对重点概念、规律反复讨论,便于学生掌握重点;习题类型较少,变化少,学生的学法和学习习惯大多为接受性学习。高中阶段,教学进度快,课堂教学密度大,对知识的要求也较高,常采用演示或探究实验引入课题、构建物理概念与规律;注重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高中物理习题类型更是复杂多变,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在教学中必须多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同类问题的共性。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学生逐渐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多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也能勾勒出具体的物理情景帮助解决问题。3.学生思维能力要求的差异性初中物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形象思维基础上,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由于物理教学的阶段性,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不少知识有局限性与不严密性,然而,这些知识有时却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例如:初中阶段学习压力时,经常遇到的是水平状态下的情形,结果不少学生形成“压力一定等于重力”的思维定势,对他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产生了消极影响。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理想模型,如“质点、单摆、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及简谐运动”等,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许多物理过程的变化是多因素的,需要学生抽象地假设一些中间物理状态或抽象出物理情景,然后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此外还要有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

二、衔接问题的对策

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笔者就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对策讨论。(一)物理观念的建立。从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建立来看,初中的要求一般是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及了解物理知识的初步应用。高中的掌握要求则明显要高,如:清楚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理解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规律的适用条件、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应用等。具体而言,进入高中会遇到概念、规律与研究方法上的阶梯,现就高中会面临的几个代表性问题阐述如下:1.概念性阶梯(1)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的阶梯会使教师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初中学生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2)速度的概念的阶梯。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3)速度到加速度的阶梯。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教师容易跨过这个台阶。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教师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学生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一个很陡的阶梯。2.规律上的阶梯概念上的阶梯必然导致规律上的阶梯,规律上的阶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学生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时都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3.研究方法上的阶梯(1)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当然,一旦跨越这个台阶就会对很多物理现象的理解带来很大的好处。由此,在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中,高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排除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培养学生“学会预习、认真听课、坚持复习、独立练习、及时总结”的好习惯;又要引导学生不能仅仅满足于认识概念与规律,还要提升到理解与运用的层次,并与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物理情境联系起来,从“抽象”到“形象”,再到“抽象”,往复循环,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科学思维的培养。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的过渡,很大程度上是学生科学思维的过渡,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要学会推导得出物理概念与规律,处理问题时要习惯应用推理和判断,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打破思维定势的不良习惯,理清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本质,在应用物理规律时,要学会熟练使用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物理常用的思维与研究方法有:观察与实验、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类比与等效法、图像与图解法、整体与隔离法、极限分析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不变与守恒思想等十种,在初高中都会有所涉猎,但是高中所涉及的会更全面一些,在解决问题时甚至会同时使用到多种方法,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到更高的要求,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大困难。学生在思维与研究方法的选择与使用时,往往毫无章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能要更加侧重研究与思维方法的渗透。笔者认为,从解决具体的形象的问题(例题)出发,将抽象的方法具象化,然后再将研究的思维与方法抽象出来,总结出一般性规律,效果会更佳,这一方面王金战、付雪平教师在《物理是怎样学好的》中的经验可以供学习与参考。(三)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从生活与生产中引出材料,通过实验探究出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探究性实验由于其重视过程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主体性的发挥。强调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当前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从2004年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引入了大量探究性实验,但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探究性实验较之初中物理有被弱化的迹象。例如:迫于教学进度紧、课时量不足、实验器材不足等现实,探究实验常常被教师的实体演示或视频演示实验所取代,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的机会被无形剥夺。因此,在物理教学衔接上,要重申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在以下方面可以做努力。1.创设科学探究的学习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平台从“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思想——“传道、授业、解惑”,到“启发式”教学与“以人为本,注重探究”的教学,再到用“多元化、多方位”的教育形式,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印证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教师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彻底地转变思想观念,在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提供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学案、设施与设备等资源,创设一个科学探究的良好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构建一个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平台。2.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习惯要实施探究式教学,要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给学生动力,而动力来源于兴趣。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转变学生思想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导,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应尽量多一些。”这与我国宋代诗人陆游提出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谋而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转变固有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努力做到“授人以渔”。(2)让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模式和习惯。初中学生的学习多数比较被动,基本是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主观能动性差,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学生内心的潜意识,增强求知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一旦感知到从未见到或意想不到的物理现象时,一般都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积极和冲动,希望寻求原因,形成探究行为的意向。因此要充分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又不知如何操作的时候要及时地引导,培养学生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不断地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实验和学习、观察,探究出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3)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能力。实验探究是科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要结合实验的实际有选择地利用。实验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自主探究知识的本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生活表象与材料的分析能力、勇于猜想和假设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实验故障判断能力。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有趣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学习实验演示,从而获得实验探究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例如利用计算机中的Flash、ppt、photslop等资源制作电脑课件,让学生直观、有趣地感受实验的乐趣,从而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并养成乐于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当代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育。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不论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03年版)》要求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还是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责任”,都是教学的教育性目标。该目标是物理教育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知识与技能后更有价值的东西,它反映了国家多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即课程功能的转化。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知识的学习可以看成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过程,相对来说较为单纯和程序化,而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形成则要求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对输入信息从情感、态度、价值、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心理认同,在此基础上将其内化为情感素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构成情感等要素在内的完整心理结构。由于这个内化过程的复杂性、个体差异性和长期性,使得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成为应优先考虑设置的目标。“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归纳起来有以下七条,即: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也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七条目标分别对学习兴趣、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科学态度、合作与交流精神、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观念、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价值观的教育,积少成多,潜移默化地与学生达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共识,并影响学生的行为。

作者:向昭辉唐兴华单位:厦门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金战,付雪平.物理是怎样学好的[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11:4.

[2]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eB/oL]./20160422/n445632409.shtml.

[3]胡孝栋.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3).

[4]方红霞.新课标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2).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学习进阶;中考;科学图像;教学策略

俗话说,“教无定法”,“教为了不教”,师们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甚至最优的教学方法,这是每一位教师有待思考的问题,而复习课更是教师们讨论的焦点。根据观察,中学科学复习课的效率极其低下,课堂上存在着没有教学目标,缺乏重点、难点的突破,平均使力或以练习来代替复习,机械地重复,缺乏新意等老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前认知的思考,不清楚学生最近发展区,如错误概念或不完全理解知识要点,以及不确定学生的迫切需求。

近年,“学习进阶”研究成为西方科学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于2008年就提出了“学习进阶”理论(Learningprogressions),它很好地诠释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困惑。“学习进阶”理论描述的学习路径为:学生在学习某一主题的概念时,思维所遵循的一条连贯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轨迹。“学习进阶”理论揭示了对学生连贯且逐渐深入的思维方式及其过程:在一个适当的时间跨度下,学生学习和探究某一重要的知识或者实践领域时,思维方式将逐渐进阶。因此,“学习进阶”理论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有助学生思维的进阶发展,有助提高学习水平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虽然至今已有少数一线工作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学习进阶,但我国目前对“学习进阶”的认识和研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学生的概念理解进程是怎样的?我国学生的学习进阶与国际学习进阶研究成果存在多大差异?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借鉴国际学习进阶的研究成果?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十年,学习进阶在国际科学教育界掀起了一个研究热潮,它与学习理论、课程、评价领域的研究具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当前,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关于学习进阶的研究已步入应用与实践层面,我国的w习进阶研究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作为新兴研究领域仍有待深入。

本文以“中考科学图像解读(一)”复习课为例,尝试运用“学习进阶”的模式组织教学,且通过相应的师生教学实践,期望通过“学习进阶”理论来有效指导科学复习课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选课意义

1.查阅初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知道,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标准》中对科学图像解读的有关知识没有单独给出专题章节进行学习,但是科学图像却已经处处渗透在中学教材的各个方面。

2.图像题是初中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考查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这对广大中考考生来说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3.引领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巧用数学工具解科学题目。科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图像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实际生活中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

4.帮助科学及其他学科教师转变现代教学的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复习内容,关注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努力寻找科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交叉点、生长点。同时,强化学生的渗透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二、学习进阶分析

学习进阶一般有五个组成要素:进阶终点;进阶维度;多个相互关联的成就水平;各水平的预期表现;特定的评测工具。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作业体现等手段,学生已掌握正比例函数及其图象分析,同时也知道一些学科中正比关系的物理量,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没有用数学工具解决科学问题的概念,也缺乏对科学中类似正比例关系物理量的归纳及分析。

三、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教学策略――“以科学图像解读”为例

环节一:重现原有知识(正比例函数图象),绘制图象

进阶水平1:初步寻找科学与数学交叉点与结合点并体现图象魅力。

演示图1(a)和图1(b),问:横坐标的x和纵坐标的y改成时间t和距离s后,变成了我们科学上的什么图象了?

活动1:绘制路程-时间图象,请同学们在任务单一上画出s-t图象。比一比,哪位同学画得既快又准确!

今年的全国两会正式召开期间,小杨代表乘坐动车去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某段平直的轨道途中,小杨代表通过数电线杆来测算动车的速度。小杨代表以身边正对的电线杆为第一根开始计数,每t秒数得电线杆n根(具体数据见表1),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基本是固定的为50m。大约历经13小时到达北京站。

活动启示:让画的最好的同学来介绍下如何画图。

环节二:解读图象

进阶水平2:用心挖掘,每张简单的图后面蕴藏着大量的信息,体会图象的重要性。

提问1:这条线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提问2:是不是所有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都可以画成类似正比例函数图象表示?

活动2:绘制速度v-时间t图象,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1:能否根据这个图象,在图象中表示出该动车在t1秒内通过的路程。

提升与讨论:如图(图2(c)),表示什么运动状态?阴影表示什么物理量?(引出平均速度,同时设置陷阱,警示学生认真读图)

思考2:碰巧的是另一位代表也乘坐动车去北京,他画的图象如图2(d)所示。下面,请同学根据图象来说说表示的科学含义。

学生展示:

1.可以根据图象计算出动车的速度;

2.可以比较两列动车的速度。

思考3:如何比较速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师生方法小结:比较速度的大小,比较线的倾斜程度,且有共同的特点:倾斜程度比较大小(快慢)时,要注意先选取关键点定不变量,再比变化量。

我行我素: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3所示,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和F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它们大小关系是:F1____F2,p1____p2。(填“=”、“>”或“

(通过进阶水平1,原有数学函数的展示和物理量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从学生熟知的数学知识与图像入手,贴近认知实际,提升到可以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环节三:展示类推

进阶水平3:归纳总结初中物理中类似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

知道了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以用类似正比例图象来表示,归纳出其他科学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类似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来表示。

成果展示:(1)G-m图象:描述星球表面物体受到重力G与物体质量m关系。

(2)m-V图象:该图象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U-i图线:U-i图象用来描述的导体导电能力的。

提问:m-V图象,它可以告诉给我们哪些信息?

环节四:实战演习,展示风采

(通过进阶水平2,学生掌握图象蕴藏着大量的信息,提升到可以归纳出初中物理中所有类似正比例关系的物理量,以点带面,触类旁通)

进阶水平4: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升华主题。

展示自我:图4(a)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图4(b)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从图(a)可见,a、B两种物质中密度较大的物质______,其值为________;将此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转化成图4(b)图,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此物质的______,其值为___________。

图4(a)物质质量与体积关系图4(b)物质密度与体积关系图5普通电路图。

合作交流:图5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流,显示数为0.2a,然后逐渐向左滑动滑片p的过程中,电流表、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数据如表2所示。

1.根据表2数据,在图6上分别绘制成流过R1和R2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的U-i图象,根据图6的图象信息可知:电流表a的变化范围__________,电源电压为。

2.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最左端时,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并用斜线在图6中表示出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3.根据图5的图象信息可知:当滑片p滑到某位置时,滑动变阻器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最大为____,此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为_______。

(通过进阶水平3,学生掌握图象解读策略提升到可以利用数学这一工具解决科学中的实际问题)

环节五:方法总结和拓展延伸

进阶水平5:领会。

优秀生解题策略:

1.正确方法“一识标”,“二明点”,“三析线”。

2.明确条件:首先理清图像和表中呈现了哪些条件?其次思考题目中还隐含了哪些条件,即由呈现条件还可以推出哪些条件?

3.静心通读:审题时一定要静心,烦躁不安、心不在焉、心烦意乱是大敌,做题时最易出差错。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注意找出题目中关键性的字、词、句。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类似正比函数在化学与生物中的运用。

四、教学启示

1.学习进阶有助于学生构建概念完整体系,培养学科素养

国外研究者认为,以整合的概念体系为核心,围绕少数概念进行深入探究的进阶学习,能够有效改变其“广而浅”的科学学习现状,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发展。本课例围绕“正比例函数图象”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回顾初中科学中几例常见正比例关系物理量,建立类似正比例函数图象模型,不仅将科学里零散而又孤立的知识点进行了连贯,而且渗透了用数学工具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起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作用。

2.学习进阶有助于学生逐级跨“阶”,培养自学能力

本课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基于学生的前认知为起点水平,结合学生熟悉的学科知R和生活经验,朝着更高层次的水平逐级发展。同时,根据每一阶段的学生进阶水平的表现,设计针对本阶段水平的习题进行效果评价,再根据学生已达到的学习水平不断修正实际教学阶段的下一水平要求,更有针对性、高效地过渡到下阶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的进阶层次,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3.学习进阶有助于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的学情,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设置不同的问题,尽可能地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注入特色的催化剂。让所有师生都学有所思,钻有所获。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没有孤立的知识,然而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认识――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理解和应用的。当然,科学图象知识的学习更是如此。初中阶段的科学学习是一个启蒙阶段,这个时候如果给学生传授不易理解的知识,显然是不可行的。教学要遵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到高中阶段,可以逐渐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学习进阶”和我国古代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是有相似之处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我国古代“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还是如今较流行的“学习进阶理论”,都是为了学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希望大家都能注重这方面,争取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磊,黄鸣春.科学教育的新兴研究领域:学习进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12-118.

2.郑曼瑶,张军朋.“学习进阶”的研究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通报,2014(12):2-5.

3.郭玉英,姚建欣.基于核心素养学习进阶的科学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64-70.

4.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构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2):44-49.

5.姚建欣,郭玉英.为学生认知发展建模:学习进阶十年研究回顾及展望[J].教育学报,2014,10(5):35-42.

6.皇甫倩,常珊珊,王后雄.美国学习进阶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8):53-59.

7.周建秋.促进科学探究核心概念建构的“学习进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6):89-91.

8.李佳涛,王静,崔鸿.以“学习进阶”方式统整的美国科学教育课程[J].外国教育研究,2015,40(5):21-26.

9.姜小圩,周勇.学习进阶及其在科学教育改革中的生命线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2):121-125.

10.袁媛,朱宁波.探析国外科学教育领域的学习进阶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7):59-64.

abstract:thecurrentclassjuniorhighschoolsciencereviewclassgenerallyhas”noteachingobjectives,lackoffocus,difficultyandbreakthroughoftheaverageforceorinpracticeinsteadofthereview,mechanicalrepetition,lackofnewideasandoldproblems.Basedonthetheoryof“learning”,“scientificimageinterpretation”inseniorhighschoolentranceexaminationreviewclassasanexample,onthebasisofthethreesectiontypestudentsthinkingofadvanceddevelopment,creationofdistanceandtimeimagesoftheirrecentdevelopmentarea-motorcardriving,buildareasonableorderofstepbystepvoltageandpowerflow,thecoreconceptofcompletesystem-helpthestudentstoconstructscientificinterpretationofimagesistheproportionofseniorhighschoolentranceexaminationfunctionandimage,strengthenstudents'awarenessoftheinfiltration-qualityandvolumeaswellastheimageforceanddistance,enhancethecomprehensivequalityofjuniorhighschoolstudents,cultivatetheirgoodscientificliteracy.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7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鄂政发〔2016〕16号)、《湖北省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鄂教幼高〔2017〕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正确育人导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2.坚持普职并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阶段教育。

3.坚持公平公正。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基本价值取向,不断完善规则程序,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为学生创造平等升学的机会。

4.坚持科学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学、考、招有机衔接,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二)改革目标

从2019年初一入学的新生开始,实施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22年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1.建立健全考试制度。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是初中学生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基本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学生毕业、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两考合一”,考试结果“一考多用”。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全市统一,任何县(市、区)和学校不得另行组织高中阶段学校招生选拔类考试。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要求参加并完成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2.明确考试科目、形式、分值和时间。从2019年初一新生开始实施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遵循“全科开考,即学即考”的原则,考试科目确定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襄阳好风日,共16科,总分值为820分。

语文、数学、外语实行纸笔分卷考试。卷面分值分别为120分。外语考试包括听力(25分)和口语(15分)测试等。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的6月下旬(执行全省统一中考时间),英语口语测试时间为初三学年3~5月。

道德与法治、历史实行纸笔合卷考试,卷面分值各为6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6月下旬(执行全省统一中考时间)。

物理、化学实行纸笔合卷考试,卷面分值为:物理70分,化学5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6月下旬(执行全省统一中考时间)。

生物、地理实行纸笔合卷考试,卷面分值各为50分。考试时间为初二学年6月下旬(参照全省统一中考时间)。

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际操作、模拟操作等方式考试。每科10分,共计30分。考试时间分别为初二学年4月和初三学年4月。

体育与健康考试实行平时考核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计50分。平时考核分三个学年(初一、初二、初三)进行,每学年5分,共15分。现场测试分必考项和选考项,共计35分。必考项:男生1000米跑(15分)和引体向上(10分);女生800米跑(15分)和仰卧起坐(10分)。选考项,考生从篮球、足球、排球中选考一项,分值为1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4~5月。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阶段参加县(市)区级及以上教育、体育等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项目并获奖的学生,选考项免考计满分。

音乐、美术实行纸笔考试、技能测试、才艺展示和“上网机考”等方式。每科1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阶段参加县(市)区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音乐或美术评比活动并获奖的学生,音乐或美术免考计满分。

信息技术教育实行“上网机考”,分值为20分,考试时间为初三学年。

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襄阳好风日实行纸笔考试,考试成绩以aBCD等级呈现。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情况,统一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内容。

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育和生物、物理、化学实验操作等科目的详细考试方案另文通知。

3.科学组织考试命题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命题要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有关学科教学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导向性和创新性,不断提高命题质量。

4.严格考试组织过程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教育公平公正。要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对考试命题、制卷、运送、保管、分发、施考、监考、评卷等各个环节的监管,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顺利进行。

各科考试在市教育局统一领导下,采取分工负责办法进行。

市教育考试院负责各考试科目命题、制卷、考务、阅卷及及成绩汇总与等工作。

市教科室负责各考试科目考试标准、内容、范围的确定;学科教学过程的组织及有关考试说明的编制;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及结果的管理。

市教育装备与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相关机考科目硬件、软件配套建设以及考试配合管理工作。

(二)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1.建立健全评价制度。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与评价,是培育学生良好品行、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全市在籍初中学生均须按全省统一要求参加并完成综合素质评价。

2.准确把握评价内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重点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合理设定评价内容和要求,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3.加强评价过程与结果管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以学生“写实记录”为主要依据、由初中学校组织“等级评定”的方式进行。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别按aBCD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初中学校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对记录材料的真实性及时审核;指导学生做好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的遴选整理;对“写实记录”和等级评定结果进行定期公示;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充分利用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不断进步。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初中学校要加强对综合素质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监管。

4.科学构建评价体系。市教育局将按照《湖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完善评价内容和要求,研究制定评价量化标准和工作方案,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三)改革招生录取机制

1.严格招生计划管理。市教育局将根据省教育厅下达我市招生计划总量,依据各地初中毕业生数和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在核定各校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分校下达招生计划。省级示范高中、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其他特殊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另行下达。各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必须按计划进行,严禁超计划招生。

2.明确招生录取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依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综合素质评价五个方面和考试科目的等级成绩将作为省、市级示范高中招生录取的限定条件(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招生优录加分政策。除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加分项目外,我市不新增任何地方性加分优录项目。确保招生录取政策的公平公正性。

3.优化普通高中学校指标到校招生政策。继续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按不低于80%的比例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学校的做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禁止单独组织考试确定分配生资格。综合素质评价和考试科目的等级成绩将作为指标到校招生录取的限定条件(具体办法另行通知)。

4.完善特色学校自主招生政策。自主招生政策只面向有办学特色的高中阶段学校,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旨在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地发展,满足有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自主招生的名额按不超过总招生计划的5%进行控制。自主招生的学校资格、招生计划控制数、招生范围以及招生办法等由市教育局研究确定,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市教育局将研究制定特色高中学校创建标准,开展特色高中学校认定工作,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5.严格招生录取过程监管。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必须在省统一的网络工作平台上进行,由市招生机构负责,任何单位和学校不得擅自组织招生、跨区域招生、降低录取要求招生或在学业水平考试结束之前提前招生。未在市招生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将无法取得高中阶段学校学籍。严禁委托社会中介和个人招生,严禁各类有偿招生,严禁录取不具备录取资格的考生,杜绝虚假招生宣传,严防恶性抢拉生源,维护正常招生秩序。

6.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要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媒体和社会的监督。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涉及面广,影响面大。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本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提请本级政府加强领导,整合部门力量,切实加强改革工作的统筹规划。各地各校思想上要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各学科教学进度,既开齐开足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门课程,又有效分散学生考试压力。要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提高学校课程实施能力,满足学校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严禁压缩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生物物理化学实验课、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课时。严禁学校、学生以任何理由提前终止课程方案规定的教学任务,不按要求完成学业水平考试。

(二)提升保障能力。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加强英语口语、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以及理化生实验操作等科目统一机考、网评所需基础设备设施软硬件建设与开发,构建科学、规范、严密的教育考试安全体系;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开展试题研究和分析,不断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省统一要求,积极争取本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统筹做好相关经费保障,确保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顺利实施。各校要为学生适应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基础知识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难看出,作为物理启蒙教育,初中物理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同时还必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物理虽是物理教育的启蒙教育阶段,但就其内容而言不仅涉及学科体系中的各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延伸到生活、生产、科技、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例如近几年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中招物理试题中均有不少题目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科学技术,以及国防建设相联系。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双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探索分层教学模式。同时准备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课外的练习题和检测题,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质量监测,一课一练一评,使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达到学历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为学生今后能更好地学习与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点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猜想,针对提出的质疑和猜想制订计划,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交流与讨论,评估等。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向探究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探究,既掌握了物理知识,又学会了学习方法;既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技能、创新精神时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积极作用。例如,初中物理《力与运动》一章,主要讲了牛顿第一定律。力的合成与力的平衡这两个知识点都是为牛顿第一定律服务的,创设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实际情境。在牛顿第一定律得出之前,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被人们沿用了两千多年,而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大多有错误的认识。所以在学习定律之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插图所示的实验。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通过探究,得出:“在速度一定时,水平面越光滑,摩擦越小,小车运动得越远。”再进一步分析得出:“水平面绝对光滑,即摩擦为零时,也就是不受外力时,运动的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实验与自主学习,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了基础知识,同时提高了创新能力。

又如初中物理《探究电路》一章,具有概念多,实验多,规律多,重点和难点多,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多等特点,对此可以采取自学指导和实验指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前加强对学生预习和自学的指导,指导学生认识电路、探究电路的规律等,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学生实验的指导,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习、体会电学知识与规律。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动手实践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尊重事实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学习不但使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向学生阐述生物学的各项原理,让学生了解生物学领域的各种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不同,在教学时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在更加轻松和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而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将生物学的理论知识更加直观和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生物知识和原理的探索,使学生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生物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生物学属于理科学科,其知识内容本身就具有极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难以有效理解,而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加直观的生物知识。另外实验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十分严谨的探究和学习方式,通过这种实践的方式所获取的知识更加科学和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实验,就能够使学生也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获取更加科学的知识,增强学生对科学和对自然的敬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这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十分有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设计实验情境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生物实验是其中的核心手段,而就是想要让学生融入到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实验和探究,就必须要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实验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实验活动中,增强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最简单的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作用,在该实验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实验情境,为学生准备几块馒头,让学生将馒头分为几部分进行分别的对照实验,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拿一块馒头咀嚼,更加直观地感受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这样更加灵活和生活化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设计实验内容

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的设计必须要以实验目标和教学目标为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对实验目的进行拓展,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这样可以使整个实验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有效引导。比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对植物叶片的影响,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家中自行选择一盆绿色植物,将植物的叶片设置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然后在实验组的叶片外部包裹一层不透光的黑布,在24小时之后揭开观察叶片之间的不同,而在该实验进行之前,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并让学生对实验的流程和内容进行规划,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完善实验教学

初中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中实验的内容和形式大都比较简单,这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生物知识相对比较浅显,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生活经验也不多,但是教师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可以对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完善,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搜索更多的生物相关知识和原理,或者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拓展学生的视野。

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篇10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一、考试性质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是初中毕业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合二为一考试。它具有以水平(毕业)考试为主、兼备选拔(升学)考试的性质。

二、考试方式

1.语文、数学、英语:实行纸笔闭卷和分卷考试。物理和化学、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地理和生物实行纸笔闭卷和合卷考试,分别计分。

2.英语听力口语:与笔试分开考试,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实行电脑评分。考试分为“回答问题”、“听后选择”、“听后记录并转述”以及“模仿朗读”四个项目。

3.体育与健康:采取过程管理评价与目标效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即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和中考统一考试两部分综合评定。平时考核由学习态度和体育课学业水平成绩两部分组成;统一考试分为中长跑测试、力量测试和技能项目测试。

4.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与笔试分开进行,采取现场操作方式单独组织考试。其中物理和化学采用合卷,分别评分。考生现场抽签确定考题,成绩当场评定,合格即得满分。

5.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标准化考试,采用五科合卷机考的方式,实行电脑分别评分,成绩当场呈现。主要考核学生初中阶段“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

三、考试计分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以原始分数呈现,各科总分值分别为: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实行笔试(80分)与听力口语(40分)分开测试;物理80分,实行笔试(70分)与实验操作(10分)分开测试;化学50分,实行笔试(45分)与实验操作(5分)分开测试;体育与健康50分(其中七、八、九年级平时考核成绩各计5分,中考统一考试成绩计35分)。

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等级呈现,各科卷面总分值均为100分(其中生物笔试90分与实验操作10分),按80分及以上、70—79分、60—69分、59分及以下分为a、B、C、D四个等级呈现。其中生物、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分别对应30分、25分、20分、10分,计入总分。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三门科目考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四、考试时限

语文150分钟。数学和英语各120分钟,其中英语笔试90分钟,听力口语30分钟。物理和化学(合卷)笔试共150分钟,理化实验操作(合卷)30分钟。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合卷)共90分钟。地理和生物(合卷)共90分钟,生物实验操作20分钟。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合计100分钟。

五、考试时间

注:1、体育与健康科目平时考核时间安排在七、八年级下学期和九年级上学期。

2、2019年八年级地理和生物科目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22日下午。

六、考试组织

1.考试命题

宜昌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由宜昌市教育局组织统一命题。命审题工作实行集中封闭式管理。

2.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严格按照各学科《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确定的课程内容,同时参考现行学科使用版本教材。学业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目考试内容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的考查。

3.考务工作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和生物等笔试学科考试和听力口语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局实施。

体育与健康测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机考学科考试,由宜昌市教育招生和考试办公室制定统一的考试办法,各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实施,各学校家长委员会选派代表全程参与监督实施。

七、考试成绩运用

1.在用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时,参加全部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并取得成绩,与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并作为取得初中毕业证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