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总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6:35

景区规划总则篇1

关键词:城市照明;夜景;景观设计

照明设施的功能并不只限于夜晚照明,其设计还需注意白天的效果,灯具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尺度适宜,各种功能环境必须采用不同的照明设施及手法。

一 夜景规划的原则

城市夜景规划的设计主要建立在以下三条原则之上:1)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突出各重点景观地区的形象。2)创造明亮、安全、悦人的城市夜间休闲、娱乐环境。3)烘托繁荣的城市夜间活动气氛,体现蓬勃的商业活力。

二 夜景规划要点

在城市夜景中,通过山、水、城的夜景设计,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通过对建筑、道路、绿化,以及桥梁的灯光设计,并利用水中的灯光倒影来表现自然河道的轮廓线。通过城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物和新市区各片建设群的点点灯光表现城市的骨架和建成区轮廓。在城市夜景中,通过重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主要建筑物的灯光,反映城市夜景的重点。沿河道路和绿带的照明强调出的优美线形及其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符合空中和高处俯瞰的要求。可以考虑多种柔和色彩灯光的照射,形成变幻的水景;同时,河面上的大桥也可以作为河面景观和延伸。

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的照明光源采用柔和的白炽灯,选用特殊、美观的灯具、路灯、射灯、彩灯等多种类型的结合运用。

三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要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的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的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的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1)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2)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具体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经济性原则;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 总结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景区规划总则篇2

第一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景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旅游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是提升景区品味,打造景区特色,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强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依照《建筑法》、《城乡规划法》、《风景区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风景区民居建设风貌改造规划》等依法进行管理。

第三条景区内的所有单位、民居必须严格遵照本办法进行建设、管理与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第四条县旅游局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林业局、水保局、环保局、文化局、建设局、国土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乡镇从各自角度配合旅游局履行风景区建设与管理职责。

第五条景区内建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居)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风景区《总体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进行审查后,按照国家建设审批程序进行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建设。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六条建设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规划为先导,以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景区档次为主要内容,整治景区环境、打造景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着力推进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生态良好、风格统一、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配套的精品景区(点)。

第七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1、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必须符合景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则;

2、风格与风貌统一,特色突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原则;

3、不破坏生态环境与绿色环保的原则;

4、改建和新建结合,前期整治与后期管理结合的原则;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三章建设与管理

第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要按照景区总体规划和建设性详细规划要求进行,必要时应另行编制旅游风景区民居风貌改造规划。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风格应突出当地民族民俗特色,避免“百村一面”;要适应小康社会生活标准,努力提升档次和品位;要充分体现保护生态和节能环保的理念,并统筹安排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九条旅游风景区应按照景观的观赏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不可再生性特点划分为景观核心区、建设控制区和接待服务区,实行分类管理。景观核心区严禁建设与资源保护以及旅游服务无关的各项建设内容,景观核心区内的民居应逐步搬迁、拆除;建设控制区可适应建设为景区接待服务所用的建设内容,原有的民居建筑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改造为旅游服务设施;接待服务区的民居应根据景区规划要求,按照统一风格进行改造,开展旅游服务。

第十条本办法颁布前在景区内已建造的原有民居和其它建筑物,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进行核查。凡不符合景区规划要求,与景观不协调,需要改建或拆迁的民居,应有计划地进行改建或拆除。对成片的民居建筑应通过风貌改造打造为旅游服务区。

第十一条在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翻修的各种建筑物(包括民居),其规模、体量、高度、造型和色彩等都应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严禁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第十二条在景区内施工,必须保护景物及附近的林木、植被、水体和地貌,不得造成污染和破坏。施工完毕,必须及时清理周围场地,进行绿化,恢复环境原貌。在主要风景游览区内施工应尽量避开旅游旺季。

第十三条对景区内被确定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院落,由文化部门牵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保护,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影响其历史风貌、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及其附属物应予拆除。特别要注意保留散居在村落中有利用价值的旧民居,应作为景观进行保护、开发利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景区内的古建筑及其文物古迹。

第十四条景区内重要古建筑的修复,应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尽量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古建筑修复由县旅游主管部门按照景区规划要求,与文物、宗教部门协商确定,有计划地进行修复。

第十五条景区内的商业服务业网点由县旅游主管部门统一规划设置,凡不适合在风景游览区设置的经营网点要限期迁出。

第十六条景区内的单位和民居都要按照规定的卫生责任区,搞好卫生保洁,严禁随意倾倒垃圾、污水、堆放粪便或其它杂物。饲养家禽必须远离景观和道路实行圈养。

第十七条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和管理的资金投入和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国土整治、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以工代赈、生态移民等各种项目,支持景区民居搬迁与改造。同时要加大对景区民居建设与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保证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措施有效实施。

第十八条旅游风景区民居管理由旅游主管部门、风景区管理单位和风景区所在乡镇共同管理,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支持,要逐步建立和形成旅游风景区民居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四章责任追究

景区规划总则篇3

一、引言

高校景区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最开始部分具有独特校园景观的高校为实现高校的社会功能和宣传目的向公众开放,到越来越多的高校为美化校园,向师生提供宜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校园景观质量,传承校园文化,参与国家a级景区评审,从而进入国家a级景区行列。但高校校园景区建设中也存在着为建设而建设、为评a而建设,忽略校园文化传承、影响校园育人功能、管理混乱等诸多问题。其根源就在于景区建设在规划设计时忽略了校园景区建设的特殊性,违背了校园景区建设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生搬硬套,“创造”核心吸引物

部分高校景区规划设计没有与自己的专业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也没有与地方文化和特色较好融合,而是为了达到景区创a需要,凭空“创造”核心吸引物,比如,建设一个并非当地特色的园林,或者建一个跟自己校园相去甚远的微缩景观等等。

2.总体定位不准,偏离教育核心功能

高校校园景区建?o不能为建设而建设、为创a而建设,必须在体现高校核心功能--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总体定位。校园景区应该建设成为集专业教学实践、修学体验、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体验和景观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的、针对特定市场群体的宜学、宜游、宜居的旅游教育综合体。

3.功能定位模糊,影响学校和景区管理的协调性

从校园景区规划中的定位来讲,其总体定位的前提是将校园建成一个以育人为主体的校园,而非以游客游览为主的景区,因此在功能定位上,要围绕育人和教学展开,同时兼顾旅游休憩的功能,而非相反。从目前不少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来看,这方面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这部分影响了学校管理和景区管理的协调性,有时,景区旅游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和校园的安全稳定。

三、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强调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结合校园历史与现状,突出学校专业特色,立足校园整体氛围打造,建设出既体现校园传统优势和专业特色,又具有时展精神的优美校园文化景观,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氛围和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同时又能满足旅游功能的校园景区是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的重要任务,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关键。

1.校园文化传承原则

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要对大学校园的气候、环境、地理和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艺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尊重与发掘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环境特色和校园文化内涵,从整体上确立校园景观的特色,坚持景区规划与传统校园文化的融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理想的教育、治学环境。通过景观节点、建筑造型、环境小品等承载要素的设计,传承和强化校园文化气息,同时突出时代特色,满足校园历史与未来的文化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

2.特色专业融合原则

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方案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与景区建设的融合,甚至,很大程度上,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那些优势特色专业,将他们作为核心吸引物进行打造和建设更能体现高校景区的独特之处和魅力。纯粹的景观建设打造出的高校校园景区将失去校园景区固有的特质和应有的特色。

3.以人为本原则

校园的规划与景观的打造是把社会、文化、资源与生态环境结合为一个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本着为师生、游客服务的思想,利用空间结构、建筑艺术和生态景观,打造特色鲜明、景色宜人、愉悦舒适的优美校园,为师生营造学习、交流、创新、娱乐、生活的静谧美化的空间和良好的校园生活、学习氛围,为游客提供观光休憩、康体健身、修学旅游、教学实践体验的优美校园景区。

4.生态建设原则

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中贯穿生态性,充分利用植物的元素,通过植物语言,如立体绿化、植物小品等来营造校园氛围、凸显主题文化,建设生态校园,是规划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从整体上来说,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布局优化生态环境,融合各个单元,达到校园生态环境整体优化、校园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创造一个高水平、高品质、多层次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平衡的校园环境,体现“人――校园――环境”三者和谐共生。

5.功能分区原则

校园景区首先是校园,是教学场所。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要满足师生的教学、工作、生活的物质功能和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需要。如在校园内多设置桌、椅、凳等,为师生的学习、休息、交流提供方便。

其次校园景区也是景区,是满足游客观光休憩、康体健身、修学旅游、教学实践体验等功能的景区。在景区规划设计中,也应该考虑游客的的需要。

因此,高校校园景区规划设计中,应进行适当的功能分区,将教学功能放在首位,通过科学的游线设计以及用色彩或植物隔离等方式,将教学区域和旅游区域适度分开却又有机结合,使教学与旅游活动都能顺利进行,即互为补充,又互不影响。

6.安全原则

学校是人员密集之所,景区是人流汇聚之地,安全对高校校园景区来说至关重要,是规划设计时必须高度重视和优先考虑的重要原则。

6.1安全制度健全

规划设计中,必须按照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和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并落到实处。

6.2救援机制健全

规划设计必须将医务室纳入方案之中,并对专职医务人员的配备做具体要求,同时要求健全紧急救援机制和完整的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6.3人防与技防一体

规划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消防、防盗、救护的需要,同时注意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性。危险地段标志明显,并且必须设计安装齐备、有效的防护设施。与此同时,在管理制度设计上,在特殊地段要有专人看守,不得有安全死角。

景区规划总则篇4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宜居

北梁地区是包头市面积最大的城市棚户区,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典型的城市棚户区之一,人居条件差,90%以上的房屋为建国前后建成,房屋老旧、面积小,市政基础设施匮乏,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恶劣。群众想改造、盼改造的愿望十分强烈。

2011年3月和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先后两次视察该棚户区,并主持召开棚户区改造现场会。

按照总理的指示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包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北梁棚户区搬迁改造“四年规划,三年力争完成”的工作计划,加快推动整体搬迁改造进程,切实做到和谐搬迁、人民群众满意搬迁,尽快实现北梁棚户区居民“忧居”变“宜居”的总体目标。在认真总结之前改造经验和学习外地改造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北梁速度”,积累了丰富的棚改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造措施,形成了包头特有的“北梁棚改模式”。

1项目概况

1.1项目区位。项目地处包头市东河区工业路以东地区东部,周围主要道路有东脑包路、利郎路、工业区东路,交通便利并且与城市其他地区联系方便。

1.2用地及周边现状。项目用地范围东至工业区东路、南至规划路、西至利郎路、北至东脑包路。规划用地分为三个地块,分别为北部为二地块,用地为45338平方米;中部为三地块,用地为45733平方米;南部为四地块,用地为45660平方米。规划用地处于北梁棚户区,现状用地内部有居民住宅、油库用地及部分工业设施,地势较为平坦,适于建设。

2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包头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试行)》;

东河规划分局供地形图等资料及甲方设计要求。

3规划原则

3.1适居性原则。按照居住生活p社会活动规律和生理p心理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居民居住生活p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不同需求,创造人性化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

3.2生态优化原则。尊重自然与人文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原有资源,倡导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促进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3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地利用土地p资金p能源和材料,用低消耗换取最大的环境p社会和经济收益,实现社区的综合效益。

3.4社区塑造原则。要在社区文化p社区教育p社区交往p社区治安等社区服务与保障方面强化社区功能,形成社区特色。

3.5整体性与多样性原则。充分考虑居住的模式,统一布局,合理分区,在保证组织结构p布局结构p空间结构整体统一和相互协调的前提下,营造丰富多样的城市空间,强化空间的感染力和可视性。

3.6弹性可操作性原则。规划设计充分理解现状条件和局限,提高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弹性,避免不合理的僵化,切实有效地指导开发。同时,兼顾短期和长期效益,合理安排规划实施近期和远期的衔接,有效控制以达到规划既定目标。

4总体功能布局

根据现状用地条件和甲方的设计要求及上位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城市道路划分,将用地划分为北(二)、中(三)、南(四)三个地块。地块二布置高层住宅,以14至18层为主。沿东脑包路、利郎路、工业区东路、规划路布置沿街网点;地块三布置高层住宅,以16至18层为主。沿东脑包路、利郎路、工业区东路、盛达路布置沿街网点。地块四布置高层和小高层住宅,以11和18层为主,沿利郎路、盛达路、工业区东路、规划路布置沿街网点。

5住宅建筑布局规划

住宅群体组合首先从功能上要满足日照、通风、安静、舒适、方便、安全和交往方面的要求,其次要符合经济和美观的需要。整个园区住宅布局注重空间围合,按照人的心里和生理要求,营造有归属感的空间。各地块高层住宅沿主要道路布置,有序排列,自然围合出内部较为安静的居住空间,通过不同的户型和楼型组合,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各层数住宅分类穿插布置,不仅使空间感觉富于变换、跳跃、避免呆板,而且灵活界定出园区内外的不同空间,可识别性和归属感增强。

6公共建筑布局规划

方便居民生活,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必不可少。规划地块周边干路围合,是人流和车流的主要来向,沿城市道路布置商业服务网点既便于经营也符合住户的使用习惯。在地块二东南角布置幼儿园一处;地块三东部沿工业区东路一侧布置社区管理用房一处,便于园区管理;地块四东南角布置社区管理用房一处。公共厕所根据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设置三处。地块三设置垃圾转运站一处。

7道路系统规划

地块二、三分别设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南北两个方向;地块四设一个出入口,位于北侧盛达路上。园区路采用环型路布置方式,走向在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其对住区空间景观、空间层次和形象特征的建构与塑造,力求道路空间的多样化。园区主路宽6米;宅前路宽4米,并设计成尽端路加回车场,方便车辆通行。道路规划结合宅间绿地设计,在路边设置景观小品、树木绿化、活动广场等,增强沿路的景观性和局部开放的广场效果。在沿路的宽敞位置布置路面停车位,在园区内部高层住宅的地下修建地下停车库,并在地面布置一定数量的停车位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地面停车位宜做成绿地空心砖形式,为园区增加绿意。

8绿化景观规划

将宅间绿地加以景观设计,和城市道路绿带的渗透景观共同构成园区的绿化景观网络。营造园区良好的景观环境。利用商业网点屋顶绿化和宅间绿地相结合,打造立体绿化网络。建筑布局朝向顺应开放空间的安排,以提供居住者足够的视觉品质和开放性的景观廊道。贯穿三个地块的景观轴线与二、三地块间的景观步行街,交于中心景观交点。所有景观建材及细部处理以自然、生态为主,利用铸铁、天然砖石等自然素材与环境结合,如天然石板步道,陶砖铺面等。

9竖向规划

9.1设计原则。满足各项用地的使用要求(修建、活动、交通、休息等);保证排水顺畅;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考虑建筑群体空间景观设计的要求;便利施工,符合工程技术要求。

9.2设计内容。本设计为各组团内的竖向设计,根据地势条件确定坡度和坡向,由于各组团内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与建筑依地势布置。各个走向的道路坡度大都在3%以内,局部在5%。

景区规划总则篇5

关键词:现代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景观规划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规划概况

1.1规划背景

大沥原先重视工业、服务业的发展,忽视农业的发展,形成大沥镇东部中部较发达,西部片区相对滞后的局面。“十二五”南海区产业发展计划“中枢两翼,核心带动”,首次将都市型农业发展列入其中。借此契机,大沥政府将加大投资,推动西部片区前进步伐,提升西部片区整体经济实力,使大沥各区域整体取得均衡发展。

1.2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

大沥西部地区地处广佛核心区边缘,位于南海区大沥镇的西部,北临松岗南国桃园、南接罗村街道办及机场片区,东至大沥镇中心、西临南海狮山大学城。规划用地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

1.3规划依据

(1)、《广东省2010年珠江三角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粤府办[1999]66号)

(2)、《广东省(广东省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3)、《佛山市农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

(4)、《佛山市建设农业现代化园区的实施意见(2004年)》

(5)、《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总体规划》(2004~2020)

(6)、《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7)、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

1.4规划原则

(1)生态的原则

休闲观光农业应该注重生态环保,需要注意生态方面的要求,重视环境的治理,更不要对自身和周边产生不良的影响,创造恬静、适宜、自然的生产生活环境。

(2)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从效益原则出发,规划中将考虑最佳投入和综合效益最高的项目组合。以生态农业的设计实现其生态效益,以现代有机农业栽培模式与搞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实现经济效益。

(3)整合优化提升的原则

在形成农业休闲综合体的基础上,改善现有的观光休闲条件,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基于农作物的一产向三产附加值的增加进行提升和创新,从而实现由生产型农业向都市休闲型农业的升级。

(4)突出创新特色的原则

规划中应着眼于创新,打造游乐、文化、标志性景观等,形成核心吸引力,通过引入一些新的休闲观光项目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形成本地化的休闲结构和产品,并使得其快速成长为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龙头产品。

(5)挖掘当地民俗文化的原则

规划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出项目内在的民俗文化资源,并加以开发,提升文化品位,以实现景观资源的高水平利用。

(6)可操作原则

大沥西部片区的发展规划应切合实际,符合大沥镇的镇情和村庄现状的实际,提供大沥西部片区建设的框架,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当前建设发展提供依据。

1.5规划任务

(1)以《大沥总规》为依据,确定大沥西部农业的性质和发展思路;

(2)进行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规划,合理安排利用农业生产生态用地,优化配置资源;

(3)挖掘当地民俗、农业特色,使每个村庄组团都有规划亮点。

1.6规划期限

为与《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总体规划(2005-2020)》相衔接,本次规划以2011年为基期,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2现状概况与评价

2.1现状概况

2.1.1区位条件

大沥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中部,地处广州和佛山两地之间,东距广州9公里,南接佛山禅城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2.1.2自然条件

大沥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21.8℃;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563.37毫米,4-9月为汛期,其降雨量占全年的81%,7-9月为台风季节。大沥镇处于珠江三角洲河网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2.1.3社会条件

大沥镇总面积125.7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6.2万人,外来人口约24万人,设大沥、盐步、黄岐3个办事处,共有32个村委会和15个社区居委会。

2.1.4历史文化资源

大沥镇有中国曲艺家协会创作基地、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醒狮之乡、书画之乡、粤曲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醒狮之乡、粤曲之乡)等荣誉称号。

大沥镇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如狮会、生菜会、龙母诞、龙舟赛等;大沥镇还有广东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文物单位,以及位于珠江黄岐段的龙母庙。

2.2综合评价

2.2.1、有利因素

区位优越,处于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域;

交通优势,周边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周边地区优势,处于广州、佛山禅城、南海桂城三大城市中心的边缘;

观光人群优势,周边居住组团的市民,都是周末、节假日观光潜在的消费人群;

人文优势,沥镇每年举办的狮会、生菜会、龙舟赛,都吸引四方友人前来观赏助兴,还有广东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曹边曹氏大宗祠、宋叶颙墓。

2.2.2、不利因素

(1)周边南海地区有大型的生态休闲农业基地,竞争激烈,分散客源。

(2)区内水系不够发达,河道狭窄尚未治理,缺乏特质景观,而且污染严重,水质差,近期难以充分利用。

(3)大部分乡村工业区、与耕地、民居混杂一起,严重污染环境,且不美观,破坏乡村的自然景观。

(4)由于土地使用权分散在各村各户,造成土地使用权的比较混乱。

3定位目标和规划结构

3.1目标定位

规划定位:“岭南乡村民俗博览都市休闲农业走廊”

规划目标:把大沥西部片区打造成岭南民俗游玩中心,都市度假生活中心,中医药科技研究中心,农业创意休闲中心,使大沥西部片区成为融合生态、农业、休闲民俗、旅游、产业的综合体。

3.2规划结构

总体规划结构为“一轴、一环、四组团”

“一轴”为机场涌的河道景观、周边的景观为大沥西部片区的景观轴线。

“一环”为环绕大沥西部片区的绿道,形成整体景观游览路线。

“四组团”为“生态度假生活组团”、“中医药科技组团”、“都市休闲农业组团”“乡村民俗文化组团”

4功能分区规划

4.1生态度假生活组团—“品味生活”

生态度假生活组团由广佛新世界都市综合体组成。

广佛新世界都市综合体,将保留原有的高尔夫俱乐部,建设现代健康生活示范区、商务度假、养生理疗和运动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都市综合体。

4.2中医药科技组团—“华南药谷”

中医药科技组团由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园和仙溪药谷公园组成

中医药生物科技产业园设置集“产、学、研、治疗、养生、休闲、交易”多位一体的中医药综合性产业集聚平台,形成广东省中医药、保健品、医疗设备、生物技术产业体系中的研发、生产和交易的重要节点。

仙溪药谷公园,设置中药广场、经脉广场、医圣广场、中医文化园、药材园,通过场景雕塑、景观小品,体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环境景观的特色。

4.3都市休闲农业组团——“漫步田园”

都市休闲农业组团由蔬菜科技园、花卉天地、运动世界、田园休闲园组成。

景区规划总则篇6

【关键词】规划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

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在设计上虽为三个不同的专业,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联系。规划设计是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是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停车位、地下车库范围、地下车库出入口、小区出入口位置、建筑后退红线距离以及各种综合管线的布置等方面的控制。

建筑设计是对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建筑平面布局以及建筑风格及建筑效果等方面的控制。景观设计是在建筑规划设计基础上对小区内的景观绿化及设施进行专业的详尽设计,包括景观构筑物、室外家具、小区室外景观亮化、绿化及景观相关的水、电、结构设计等。

规划设计是三种设计的前期,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住区,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市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景观设计则是对以上两者设计的充实和补充。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目前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上,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因为先于景观设计,往往是已经进场进行建筑施工了,才开始进行景观设计,这就造成了后期景观设计上存在很多被动因素,无论是与规划布局上还是与建筑设计上,都存在着衔接和协调的问题。现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协调进行分析,以供探讨。

1住宅小区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景观设计仅仅是建筑规划设计的辅助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往往只关注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硬性指标,而往往忽视规划布局的合理性,造成后期的景观设计只是见缝插针,景观缺少连贯性和均好性。而建筑设计则往往只关注是否符合消防规范、是否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等规范要求,是否做到最大限度的经济节省,造成后期景观设计时不得不对建筑出入口、建筑突出物等进行避让和做出掩蔽。总之,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往往忽略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及景观效果,致使后期景观设计非常被动。

1.2建筑规划设计路网结构没考虑景观设计

在某些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有些路网结构不合理,造成景观带被切断,车行道路与人行道路交叉。有些规划道路出现从这个出入口可以直通通看到另一个出入口,或者小区主入口直对着小区内的围墙,缺少景观的对景设计和景深设计。有些地面停车位则跟随道路设计设置在影响居民出行不便及对一层住户生活有影响的位置。这些便造成后期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重新调整路网结构和地面停车空间,而且需要重新向有关城市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变更报批,以至于影响了工期。更有甚者是建筑已经施工,路网无法调整,并且在批复的停车位总量上,因为地下车库已经施工,地面有影响住户的车位在有限的空间却又很难调整,致使景观设计上只能对这些弊端进行遮挡。有些地方不控制地面车位数量,造成开发商一味为节省资金,紧缩地下车库空间,使得地面上车位很多,景观上非常不好设计。

1.3室外综合管网设计与景观设计冲突

室外综合管网的设计往往也是只依照批准的建筑规划总平面进行,而不考虑景观设计。造成路上很多管井盖,车行在上面非常不舒服。有时甚至楼栋出入口前就有很多管井,一出门迎面是高大的风井,地下则是一个个井盖。突兀的风井,有时因紧临道路或广场等无法进行景观遮挡。

1.4建筑风格与景观设计风格不协调现象

建筑风格是在建筑单体设计时已经被当地主管部门批准了的,而后期的景观设计应该是结合建筑风格设计的,但在有些地方却存在着欧式风格的建筑搭配中式风格的景观或部分中式景观元素,如亭子、围墙等。虽然都是小的景观元素,但不协调的风格却让人感觉很刺眼。

2一个片区好几种风格

小区规划虽然是在控规指导下进行的,但一个片区好几个开发单位,各个开发商只考虑自己地块的平面布置和自己喜好的建筑风格,而不顾相邻地块的建筑和景观延续性。虽有主管部门把控,但因为一个片区的开发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一是建筑风格的时效性,再是领导的更换等等因素造成一个片区好几个风格,中西冲突、繁简冲突等。总之小区以空间与环境利用为基础,由建筑、绿化、道路、水系、人文环境等共同组成的服务于人的空间地域系统。

3建议和措施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有机整体。建筑设计应结合规划设计理念,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作为住区的重要构成要素,同时也反映出住区的文化和内涵。它的好坏对一个小区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

景观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对景观的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不应仅仅作为辅助,应先行参与到整个住区的设计中,整体规划,综合考虑。在整个设计环节中都要参与进来,提出景观的思路和设想。

4结语

规划设计是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住区的主要物质基础,景观是整个住区的精神,三者相辅相成。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整个区域相适应、相协调。

参考文献:

[1]齐康.学科的整合.2012.

[2]蒙小英.阿尔瓦.阿尔托的景观语言[J].新建筑,2008(1):125-129.

景区规划总则篇7

【关键词】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色彩是城市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环境感受。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实施和管理是使城市最终获得舒适、宜人、美观的人居环境的实践环节,在未来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应引起高度重视。把城市色彩规划纳入现行的城市规划中,进行系统、科学、统一的设计,我们才能创造个性突出、生动丰富的人居环境。

一、城市色彩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要求

城市色彩是一种综合系统,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实际上城市色彩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得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通常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该城市的历史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

3、服从城市功能区分原则

如同人的服饰要服从人的身份一样,城市色彩也要服从城市的功能。这之中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指城市的整体功能,一层指城市的分区功能。一座商业城市与一座文化或旅游城市,其色彩自然应该有所区别,一座大城市与一座小城市,其色彩原则也应有区别。

从城市区域划分来说,市行政中心(或广场)的色彩,一般应凝重一些;商业区的色彩,可以活跃一些;居住区的色彩,应素雅一些;旅游区的色彩,则要强调和谐悦目。这些原则是城市色彩规划的通则。譬如用适当色彩手段将居民小区与商业街区区分开来:居住区不应出现广告,便是实施城区功能色彩区分的重要手段。

4、城市色彩构成和谐原则

和谐是色彩运用的核心原则,也是城市色彩的核心原则。这里的色彩包括所有城市色的构成因素:自然的、人工的;固定的、流动的;永久的、临时的等等。这里的和谐,要求城市色彩在变化中、差异中的实现统一或协调。如果色彩没有变化,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但变化、差异过大,也就没有了和谐。城市色彩的协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工色与自然色或与城市自然环境色彩的协调,一是指人工色与人工色或与城市建筑环境色彩之间的协调。

城市色彩首先要与自然环境色彩相协调,一座被绿色森林或蓝色海洋拥抱的城市,其色彩自然应区别于内陆城市或特大城市。绿色环绕的小城,色彩运用即便大胆一点,也不至破坏城市色彩的和谐。小城外面环绕的往往就是大片绿色的河流山林,或者是冬天的皑皑白雪,这样城内街景的暖红色调,便比较容易找到平衡。而海洋中的城市,如果色彩过于素淡,城市会失去生机。总之在存有自然色的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使其构成城市底色,使文化色服从自然色,这是使城市色彩和谐的捷径。

二、城市色彩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要点

1、调查准备期

(1)深入研究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对城市的规模、人口、性质、功能区分布有深刻的了解,了解人文因素对城市色彩现状的影响。

(2)深入研究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色彩现状的影响。

(3)实地考察城市主要区域的色彩现状,采集第一手的城市色彩信息,包括建筑、植物、地面等以及邻近环境中对城市色彩有影响的物体色彩现状,拍摄出照片并用色卡详细记录。

(4)对采集的色彩资料进行研究,了解现有色彩景观的色彩种类以及搭配情况,以此作为未来规划地的色彩设计参考。

2、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总体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前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未来发展的总构想,明确城市总体色彩景观设计和控制的依据及方向。探索通过城市色彩展现城市地方性的可能性,研究城市设计所确定的重点景观,将其列为色彩设计或控制的重点部位。这一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内容:

(1)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结果,结合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制定一个或多个符合城市地方特色的基准色调。

(2)权衡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和联系,重点设计与文脉息息相关的特殊街道和区域,做到重点区域重点规划。

(3)确认城市总体设计所确定的城市文物古迹、旧城区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制定出整个城市保护性区域的地方色彩。注意在文物保护区与其他地区、新城区与旧城区之间设置色彩过渡带。

3、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分区设计

每个城市都是由不同功能区组成的,在一些大城市或者特大城市,区域间的景观相差很大。因此,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的总体设计完成中,还应该对城市各个分区进行详细的规划,制定出各个区域适宜的色彩控制方案。这一阶段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对各区内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做进一步地调查、研究,自然环境对区域色彩景观的影响以及人文环境保护的方案,突出地方色彩的可能性。

(2)研究各个分区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色彩景观对整个城市色彩景观的影响,确定区域色彩设计和城市色彩景观总体设计之间的关系。

(3)在划定区域确定性质以后,根据区域性质制定主色基调和兼容色系,制定建筑物和建筑群的色相、明度、饱和度的色彩控制标准。主色基调的设置避免建筑着色杂乱;兼容色系的设置避免色彩过于单调和平庸,没有层次。

4、城市色彩景观规划方案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就是将城市色彩景观的总体设计和分区设计的种种构想贯彻落实,做定量的分析和规定。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几方面:

(1)对前面所划定的各重要景观、街面、小区、道路整治、公共建筑建设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按确定的标准选材和选色。

(2)对城市空间体系的主要环节——街道、城市广场、特殊景观以及其他视觉元素之间的色彩呼应、衬托关系做出安排,对景、借景的色彩关系进行设计。

(3)对城市正在规划或将要规划的建筑、街道、广场等,根据当地现有色彩状况制定出色彩控制方案,指导这些正在建设或者将要建成的景观进行与周围环境和谐的立面色彩设计。

参考文献:

景区规划总则篇8

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郎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是以丹霞地貌等自然风光为主要特色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包括江郎山、峡里湖、仙霞岭、廿八都和浮盖山五个景区。风景区的具体范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江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执行。

第三条风景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风景区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风景区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督促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依法履行管理职责,协调有关行政机关共同做好风景区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江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风景区管理局)在江山市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宣传和贯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负责风景名胜资源、文化遗产、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三)负责风景区的规划建设、旅游、安全生产、环境卫生、文化市场等管理工作;

(四)组织交通、电力和接待服务等设施建设;

(五)行使江山市人民政府依法授予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委托的其他管理职权。

风景区管理局的有关行政管理活动应当接受江山市人民政府相应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规划

第七条风景区规划是风景区保护、建设、管理和利用的依据。风景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总体规划经省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详细规划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八条编制风景区规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二)与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江山市市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三)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环境质量;

(四)保护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历史人文景观;

(五)坚持严格保护、永续利用,防止风景区建设出现城市化倾向,避免对风景区进行过度商业化利用和对景点进行人工化改造。

第九条总体规划应当突出丹霞地貌的自然景观和仙霞古道、廿八都古镇的历史人文景观,将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最集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区域,划定为核心景区。

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总体规划编制,按照核心景区和其他景区的不同性质、特点、范围,确定景点保护方案和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等。

第十条编制风景区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

第十一条风景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查阅。

风景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十二条风景区规划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区规划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经批准或者备案。

因修改和实施风景区规划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产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保护

第十三条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加强对风景区内地形地貌、古建筑、古园林、古石刻、历史遗址、古树名木等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登记建档,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绿化造林、森林消防、病虫害防治、水体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污染防治等工作,保护自然环境。

风景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区的景物、文物古迹、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等风景名胜资源和各项设施。

第十四条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丹霞地貌保护范围,设立界址、标牌,并向社会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者擅自改变。

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措施,严格保护风景区内的地形地貌,保持丹霞地貌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第十五条廿八都古镇应当保持原貌。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文化等有关部门,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规定,制定和完善保护制度,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持古镇原有格局与风貌。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公安等有关部门加强廿八都古镇的消防工作,设置和完善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通道,加强社会消防队伍建设,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防范措施,并定期组织演练。

廿八都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风景区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做好消防、白蚁防治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有关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风景区内禁止违反规划设立各类开发区。

风景区内的建设应当严格遵守风景区规划。对违反风景区规划建造的建(构)筑物、设施,应当依法限期整改或者拆除。

风景区的核心景区内禁止违反规划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构)筑物、设施;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十七条严格控制风景区内居民住宅建设。确需新建居民住宅的,应当在风景区规划确定的住宅用地范围内,按照统一规划建造。规划住宅用地外的现有住宅不得翻建、改建、扩建,但确因危房维护、消防安全等需要翻建、改建的除外。

江山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风景区规划、廿八都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和丹霞地貌保护要求,做好风景区内现有村庄的整治。

第十八条风景区内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应当符合风景区规划;建(构)筑物、设施的高度、体量、造型、色调等,应当保持风景区特色,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在风景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施工单位应当制订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建设工程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现场,恢复环境原貌。

第十九条风景区内禁止从事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新建坟墓;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三)烧荒或者在禁火区内吸烟、生火、燃放烟花爆竹;

(四)炸鱼、毒鱼、电鱼,以及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

(五)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以及损坏景物或者设施;

(六)砍伐林木,猎捕野生动物;

(七)从事造纸、制革、化工、冶炼、印染等污染环境的生产活动;

(八)其他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第四章管理和利用

第二十条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风景区发生安全事故时,风景区管理局应当根据情况,立即启动相应事故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疏导、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第二十一条在风景区从事《风景名胜区条例》和本办法禁止以外的建设活动的,应当依照《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经风景区管理局审核后,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风景区管理局应当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各景区的游客容量,控制江郎山景区与浮盖山景区的机动车数量。禁止超容量接待游客。

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加强游客登山安全的管理,严格控制郎峰天游的游客数量,并制定游客疏导方案。

在重要节假日、节庆等活动期间需要控制游客数量的,风景区管理局应当提前一周在相关媒体上公告,并采取措施,保障景区安全。

第二十三条风景区管理局应当完善景区内的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的标志和路标,在险要部位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警示牌,并做好设施、标志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

第二十四条风景区管理局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风景区交通、通讯、水电、消防、卫生等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交通、消防、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方面的管理。

第二十五条风景区禁止从事下列违反管理秩序的活动:

(一)随意丢弃塑料袋、易拉罐、餐盒等垃圾;

(二)强行或者以诱骗方式向游客兜售商品、提供服务;

(三)在明令禁止的区域攀岩、游泳;

(四)经营性饲养或者放养家畜家禽;

(五)其他违反风景区管理秩序的活动。

第二十六条进入风景区的车辆、船舶应当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在规定的地点停放、停泊。

第二十七条风景区内交通、服务等项目,由风景区管理局根据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用招标、挂牌或者随机确定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经营者,并与经营者签定合同,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第二十八条风景区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区内财产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

风景区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的管理、使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管理、使用的审计监督。

第二十九条风景区管理局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风景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区内的企业兼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一条江山市人民政府、风景区管理局以及其他行政机关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风景区规划在风景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的;

(二)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或者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

(三)未在风景区内设置规范的标志和路标,或者未在险要部位设置安全设施和安全警示牌的;

(四)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

(五)允许风景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在风景区内企业兼职的;

(六)审核同意在风景区内进行不符合风景区规划的建设活动的;

(七)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八)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毁坏或者擅自改变界址、标牌的,由风景区管理局责令恢复原状,可以处2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风景区管理局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三)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对烧荒或者在禁火区内吸烟、生火的,处5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对在禁火区内燃放烟花爆竹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四)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对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的,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由风景区管理局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随意丢弃塑料袋、易拉罐、餐盒等垃圾的,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的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责令改正,对强行向游客兜售商品、提供服务的,可以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对以诱骗的方式向游客兜售商品、提供服务的,可以处200元以上20xx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在明令禁止的区域攀岩、游泳的,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四)项规定,经营性饲养或者放养家畜家禽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3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进入风景区的车辆、船舶,未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或者未在规定的地点停放、停泊的,由风景区管理局责令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在风景区内有违反森林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文物保护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消防、工商、物价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或者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委托风景区管理局依法处理。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

风景名胜区保护相关规定20xx年9月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

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景区规划总则篇9

国家旅游局12月26日《“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制定带薪休假细则,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将把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范围,及时旅游失信行为信息记录。

职工带薪休假细则将出台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预计到20xx年,我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加强监督检查。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旅游环境监测建预警机制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实施绿色认证制度,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推行绿色旅游产品、绿色旅游企业认证制度,统一绿色旅游认证标识,引导企业执行绿色标准。

同时,我国将建立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达到最大承载力的旅游景区,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完善旅游预约制度,建立景区游客流量控制与环境容量联动机制。

在生态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对旅游项目实施类型限制、空间规制和强度管制,对生态旅游区实施生态环境审计和问责制度,完善旅游开发利用规划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

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到“十三五”末,我国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同时,我国将继续推动研究旅行社、导游收取“佣金”、“小费”法律适用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建京津冀旅游城市群等五大跨区域旅游城市群。其中,京津冀旅游城市群将发挥京津旅游辐射作用,构建城市旅游分工协同体系,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此外,我国将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亮点

不合理低价游将依法打击

国家旅游局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全国旅游秩序指数,建立重点地区旅游市场监管机制,完善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健全互联网旅游企业监管体系。

同时,我国将建立健全旅游从业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信用体系,将旅游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记录范围,及时旅游失信行为信息记录,推进旅游失信行为记录和不文明行为记录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开展联合惩戒。

此外,全国将依法打击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旅游消费、虚假广告行为,集中处理典型案件,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和从业人员。

景区经营建负面清单制度

根据规划,我国将建立景区旅游开放备案制度、景区旅游建设与经营项目会商制度、景区建设经营负面清单制度等。推动景区旅游实现特许经营管理,推进经营决策、劳动用工、薪酬制度等去行政化改革。完善景区建设经营活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景区预约预报预订机制。

此外,我国将健全旅游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完善旅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和应急值守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国家旅游应急管理指挥平台,推动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推进国家旅游紧急救援基地建设。

相关阅读

到20xx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规划指出,20xx年,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0.8%。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业成为社会投资热点和综合性大产业。

规划明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xx年,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4a级以上景区将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在线旅游消费支出占旅游消费支出20%以上,4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制定实施细则

规划提出,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制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加强监督检查。鼓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各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重点打造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带、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黄河华夏文明旅游带、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京杭运河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旅游带、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带、青藏铁路旅游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等10条国家精品旅游带。

新建、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

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10万座旅游厕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场所、旅游线路和乡村旅游点的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实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中西部地区旅游厕所建设难题得到初步解决。

推动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申办时间

规划提出,推动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简化签证手续、缩短签证申办时间,扩大短期免签证、口岸签证范围。

全国省会城市至少开通1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

规划提出,完善旅游观光巴士体系,全国省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至少开通1条旅游观光巴士线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至少建成一条自行车休闲绿道。

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

规划提出,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十三五”期间,创建500家生态文明旅游景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建成生态停车场,所有新修步道和80%以上的旅游厕所实现生态化。

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

规划提出,强化a级景区复核和退出机制,实现高等级景区退出机制常态化。

景区规划总则篇10

关键词:建筑设计;规划设计

1项目位置与概况

我们的项目位于建德市焦山新村灯盏凹区块,用地面积为18439平方米。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北纬29°13’~29°46’,东经118°54’~119°45’(北纬29°28’,东经119°16’)。东与浦江县接壤,南与兰溪市和龙游县毗邻,西南与衢州市衢江区相交,西北与淳安县为邻,东北与桐庐县交界。东起姚村乡金郎坪村,西至李家镇翁家村,长约90千米;南起三河乡毕家村,北至下包乡胥岭村木坞尖,宽约47千米。建德是杭州通往浙西的门户。也是杭州连接金华、衢州的重要节点城市。2009年根据杭州市新一轮市域总体规划将建德定位于“杭州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极旅游集散中心”。建德地处杭州—千岛湖—黄山这条黄金旅游线的中段,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重点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全市辖3个街道,12个镇,1个乡,总面积2321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建德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境内古迹众多,江、湖、岩、洞、瀑、雾等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新安江水电站建成后,新安江畔的瀑高百丈、飞珠霰玉的“葫芦飞瀑”,青山滴翠、春水碧波的“七里扬帆”,虚无缥缈、如梦如幻的“白沙奇雾”,以及人称江南第一悬空寺的“大慈岩”等景点融为独特的新安江山水风光,被誉为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的明珠。建德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全市已形成了集公路、水路、铁路于一体的交通运输网络。320、330国道横惯全境,城乡公路网发达。金华至新安江铁路与浙赣线衔接,汇入国家大动脉

2规划设计依据

国家相关设计规范及浙江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地块规划定点图;规划设计方案任务书;国家有关设计规划条例。

3规划设计原则

(1)合理性原则:具备明确的创作理念,独特的建筑个性,优良的景观价值。做到科学利用土地,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层次,完善商业、交通、水电等配套公共设施,满足人的住食行游等活动需求。合理的结合一区作为一整体小区来设计。

(2)系统性原则:对住宅区的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形象设计、物业管理方式、商业会所设计进行整体考虑,强调规划的远近期结合,在结合远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内部结构,同时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环境形象设计等有所考虑。注重项目整体规划与周边用地规划之间的协调性,注重对项目内部景观的营造及与周边各景观元素之间的过渡和遮挡,处理好项目东侧的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

(3)灵活性原则:基于住宅区建设的规模大,需分期开发和住宅区规划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调整应变策略,具备灵活变动的可能性;

(4)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结构,维护自然生态状况是本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现有景观,通过合理利用和改造,使住区融于原有的自然环境,成为住宅景观中富于特色而又有机和谐的一环;

(5)文化性原则:以“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传统文化理念出发,突出住区的文化特色,使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融合。项目开发不是简单的在土地上浇筑混泥土,而是对这一区块长久以来形成的人文、历史进行总结和反映,在时间的长河中,凝结历史的精华,记载人类的文明。

4规划设计构思

小区结构:本项目二期全部由多层建筑组成。根据场地条件结合交通、景观等资源现状对此做了如下分区:在整个小区中心设计中心绿化,中心景观。结合中心绿化创造适宜尺度。在沿路一侧按商业设计配套管理用房。以中心景观为最大的辐射整个小区。

交通组织:出入口,根据区位关系和周边道路状况,将小区的形象主入口设置在地块东面城市道路上,便于整个小区的进出。在原一期入口处设置为次入口。车型系统,环形主干道结构带来了机动车道的最大简化,只有两个层级小区干道和小区入户道路。主干道为曲线型环道,连接两个个出入口,并将地块均匀划分,以带来最大的便利均好性,随着道路的起伏回转创造丰富多变的小区空间形态。入户道路连接住宅与主干道。小区全部利用地上停机动车,在架空层处以储藏室的形式设置非机动车位满足住户需求。步行系统,步行系统将结合景观设计来布置,主要限于小心景观区的小区内部联系。

景观设计:入口景观,在小区的二期主入口设计一个入口景观。而入口景观直对着中心景观,使之连系为一体。中心景观,根据两个小区的分期,在小区中心设计一个中心景观。为整个小区所有的住户实现最大的景观辐射。视线,南低北高的建筑布置形成相对较为开敞的视廊,视线上的东西贯通,利用对景,在各个入口均产生良好的视廊,开阔悠远。形成梯级视线,有利于日照.

5建筑设计说明

住宅区建筑单体多层、和多层加配套用房结合两种。a户型面积控制在63平方米左右,我们设计了紧凑形的两室两厅一厨一卫一阳台设计,采用一梯两户,全明设计,公摊小,户形方正,动静分明。可以满足一般的三口之家的需求;B户型面积控制在93平方米左右,我们设计了舒适的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一阳台设计,B户型我们设计为边厅形式,两房朝南。客厅和餐厅完全方正设计,边厅我们也采用全明设计,一梯两户的设计公摊小,户形方正;C户型面积控制在93平方米左右,我们设计了舒适的三室两厅一厨一卫一阳台设计,C户型我们设计为南厅形式,一厅两房朝南。客厅和餐厅结合设计,南北通透;D户型面积控制在110平方米左右,我们设计了舒适的三室两厅一厨两卫一阳台设计,D户型南北通透,主卧朝南,带飘窗,带卫生间。客厅和餐厅完全方正设计,两卫的设计我们还是全明设计,从而更加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