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8:38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1

生猪价格连续15周回落

我国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在春节前后达到小高峰后持续回落。根据农业部数据,我国猪肉价格在今年1月涨到28.95元/公斤的小高峰后回落,4月回落至26.59元/公斤,环比跌3%,同比跌11.9%;生猪价格在1月涨到18.22元/公斤后回落,4月回落至16元/公斤,环比跌4.3%,同比跌19.4%;仔猪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至3月43.64元/公斤后回落,4月为42.97元/公斤,环比跌1.5%,同比跌9.2%。从周价格看,猪肉价格和生猪价格均连续15周回落;仔猪价格连续12周上涨至3月第1周43.83元/公斤后回落。

尽管近期生猪价格出现下滑,但生猪养殖盈利水平仍处于正常水平。根据农业部数据,尽管猪粮比价由1月的9.59∶1下降至4月的8.65∶1,生猪养殖盈利水平出现下滑,但仍要高于2015年及之前生猪养殖的盈利水平,自繁自养养殖户出栏一头115公斤的肥猪盈利水平在200元左右,纯利润率在10%左右,属于正常的养殖盈利区间。

供给充足导致猪价下跌

生猪供给增加,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价必然出现下跌。

生猪产能开始恢复。根据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县)生猪存栏数据,自2013年年初,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减少,尽管每头母猪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pSY)有所提升,但我国生猪的供应能力仍受到了严重影响,生猪存栏量在2013年年末进入下滑通道,之后环保政策加剧了产能的下降速度。生猪存栏量的下滑,影响了猪肉供应,在消费量未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生猪和猪肉市场逐步进入供不应求的局面,并推动了2015年~2016年上半年猪价的上涨。在猪价上涨的刺激下,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获得了丰厚利润,尤其是2016年三季度,自繁自养养殖户出栏一头肥猪纯利润可以达千元以上,出栏重提高,补栏积极性增加。尽管仍低于2015年同期水平,2016年3月起生猪存栏量开始恢复性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2016年下半年减少幅度则持续缩窄,呈现出“止跌回升”的趋势,加之pSY水平提高,因此今年3月以后生猪供应开始明显增加。

高效益推动产能扩张。中、大型养殖企业加速产能布局,新希望、双汇等饲料、屠宰加工企业也开始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布局上游养殖业,养殖高收益催生投机性的二次育肥。根据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数据,今年3月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生猪1719.18万头,环比增长34.9%,同比增长13.7%。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猪肉产量为1468万吨,同比增长0.2%;生猪出栏19149万头,同比增长0.2%。

环保政策仍将影响生猪产能恢复。今年是禁养区内养殖场拆迁的最后期限,也将成为各地区执行禁养区划定及禁养区内养殖场关闭拆迁政策较为集中的一年,各省禁养政策执行力度的加大,导致生猪短期集中出栏,消费淡季生猪供过于求,引发猪价下跌。目前,我国还有大量中小养殖户在粪污处理方面存在问题,后期环保政策的实施还将会影响生猪产能恢复速度,不会造成产能的急速扩张。

生猪产品进口已经显著影响国内猪肉市场,进口量的增加助推了猪价下跌。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3月我国进口生猪产品23.73万吨,环比增8.4%,其中进口鲜冷冻猪肉12.4万吨,环比增12.4%,同比增8.1%。1~3月累进口生猪产品68.48万吨,同比增19.5%;进口猪杂碎33.85万吨,同比增17.9%;进口鲜冷冻猪肉34.62万吨,同比增21%。

生猪价格将温和下滑

短期来看,生猪和猪肉供应将增加,供需偏紧的局面将显著改善。同时,养殖高收益刺激养殖户改善养殖条件,“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也带动了能繁母猪繁殖效率和生猪养殖技术的提高。因此,尽管能繁母猪仍处于低位,但产能将会逐步恢复。

在更长时间内,尽管禁养、限养区生猪存栏的减少给生猪供应带来压力,但温氏集团、雏鹰农牧等生猪规模养殖企业生猪产能将继续提升,生猪供应能力将提高,对生猪出栏量的恢复性增加、平衡生猪和猪肉供应、抑制猪价大幅波动将发挥一定作用,2018年生猪供给增速将会加快。同时,生猪产品尤其是鲜冷冻猪肉进口量将继续保持高位。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2

生猪养殖是应城市的主导畜牧产业之一。近几年,应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生猪的饲养量逐年增加,养猪的科技水平逐年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也逐年攀升。2012年6月,应城市被农业部列入生猪调出大县之一。生猪生产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工业、兽药饲料经营、食品加工、运输、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粮食的就地转化,活跃了农村经济。但是,自2012年1月以来,生猪价格出现了持续性下滑,到2012年6月底,猪价跌至低谷,严重挫伤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影响了生猪生产。为了摸清当前生猪生产方式的变化对养殖效益的影响,根据湖北省、孝感市畜牧兽医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应城市畜牧兽医局于2012年7月14~16日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到三合、杨河等5个养猪大镇的39个养猪户(场)开展了生猪生产方式与养殖效益对比分析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道如下。

1基本情况

该次调查共选择了39个养猪户(场),其中年出栏50头以下3户,年出栏50~499头13户,年出栏500~999头7户,年出栏1000~4999头9户,年出栏5000~9999头1户,年出栏10000头以上6户。2012年39个养殖户(场)共存栏生猪79335头,2012年计划出栏生猪124608头。

2生猪生产形势分析

2.1生猪养殖规模、生产方式的概况

据统计,2012年6月,应城市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2442个,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11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20个、万头以上的养猪场8个,生猪规模养殖总量达到了年出栏32.9万头,规模养殖比率达到了72.5%。

在生猪规模养殖方面,近年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具体表现在:0~50头的散养户呈现快速减少趋势,50~499头的规模养殖户呈现出高增长率、高淘汰率的现象,500~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1000~4999头的规模养殖户呈现出稳步增长势头,5000~9999头的规模养殖户相对较少,10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在生猪生产方式方面,近几年通过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政策等,以及加大了自繁自养模式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同时在市场利益的驱动和促进下,应城市生猪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自繁自养观念大有提高。据调查,应城市现有能繁母猪养殖户(场)1542个,存栏能繁母猪3.68万头,全市仔猪供应基本实现了自给有余。

(2)生猪良种化水平逐步提高。土杂猪料肉比高、瘦肉率低、售价低的劣势,让广大养殖户逐步认识到饲养良种猪的优越性,加上近年来实施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使得应城市土杂猪逐步淘汰。以长大、大长二元母猪为主导品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3.49万头,占全市能繁母猪总存栏量的95%,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的出栏率达到了85%以上。

(3)以合作社为主的种猪集中饲养、仔猪统一供应的模式逐步形成。2011年应城市巡检三祥养殖专业合作社,在田店镇姜店村率先建成一个高标准的2万头仔猪生产基地,改变了过去合作社社员既养种猪又养商品猪的小而全的养殖模式,基地集中饲养母猪,统一向社员供应良种仔猪,减少了社员饲养种猪成本高、技术落后、工作量大的难题。

(4)猪舍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几年的生猪“150”、“550”等标准化模式的推广应用,养殖户越来越感受到标准化猪舍带来的劳动强度降低,生猪生长速度快、疫病发生少等优越性,而且还能享受市政府奖励政策,农户越来越注重猪舍的建设标准,改变了传统落后的建设模式。

2.2不同生产规模下生猪养殖的成本和效益对比分析

此次调查中,对6种养殖规模的39家养殖场(户)进行了调查(表1),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

(1)散养户虽然仔猪购进成本较高,但由于没有考虑人工成本,加之其饲料部分来源于自家剩菜剩饭,同时水电、防疫、治污等成本相对较低,以及猪的出售体重大,出栏可达到115kg以上,因此,这部分养殖户目前略有盈利。

(2)50~499头的小规模养殖户,由于多采用购买仔猪为主、自繁自养为辅的生产方式,仔猪成本依旧较高。同时,在饲料方面,多以直接购进全价饲料为主,饲料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这部分规模养殖户目前多处于亏损最严重的群体,平均每头猪亏损近180元。

(3)500~999头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采用自繁自养为主、少量购进仔猪的生产方式,仔猪平均生产成本略高等原因,目前处于小幅亏损状态,平均每头猪亏损近50元。

(4)1000头以上的中大型规模养殖场,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加,其管理水平随之提高,同时因饲料原料购进量大而价格略低等原因,这部分中大型规模养殖场仍有微利,平均每头猪盈利为35~60元。

2.3对生猪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波动规律的探讨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3

温氏股份(300498.SZ)市值一度超过万科(000002.SZ),民和股份(002234.SZ)年内以来股价接近翻番!

养殖业无疑成为2015年下半年以来a股表现最为优异的板块之一,随着超强“猪周期”的来临,养殖业上市公司的盈利纷纷出现爆发式增长,股价更是提前反应预期成为弱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被业内称为“猪周期”,一般情况下,这个周期在2-3年左右,当处于“猪周期”的谷底时,猪价下跌使得养殖户亏损苦不堪言,而行业高峰来临时,大幅上涨的猪价可以使养殖户的一头猪赚回数百元利润。

“猪周期”来了,饲料企业的好日子也要开始了。

在判断养殖业盈利与否的指标中,猪粮比是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猪粮比是生猪价格和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是生猪预警数据的核心指标。按照之前规定,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在68:1,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高于这个比值,养殖业就进入盈利区间。

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将猪粮比从过去的68:1盈亏平衡点调整为5.58:1―5.8:1的合理区间,猪粮比越高,说明养殖利润越好。在猪价飞涨之下,作为与养殖业最息息相关的饲料企业,景气度的传导意味着饲料股也要随风起舞了。

景气度传导周期来临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周期性无法人为调整,农作物和牲畜的生长需要自然周期。在一轮景气度过后,产能的逐步萎缩或者需求的逐渐回暖将传导至生产企业,此时,价格的上涨将带动行业新一轮景气度的开始。

而在一轮“猪周期”的过程中,养殖企业最先受益,与之具有替代性的家禽养殖业也会很快转暖,而两个细分领域共同的原材料――饲料行业最终也将享受行业的高景气度。

从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来看,生猪养殖企业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养猪龙头之一的牧原股份(002714.SZ)30.03亿元的收入同比涨幅不过15.31%,但其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上涨超过6倍,达到5.96亿元。

2014年时,牧原股份商品猪的头均毛利只有105.98元/头,而2015年就飙升至398.59元/头;公司仔猪的头均毛利由2014年的104.31元/头提升至2015年的248.33元/头。

实际上,牧原股份2015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只有0.47亿元,公司在一季度时甚至还处于亏损状态,也就是说,养猪企业显著的盈利提升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

上半年净利润还亏损200余万元的雏鹰农牧(002477.SZ),2015年全年的净利润则超过了2.3亿元。其余几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表现同样如此,下半年的盈利,尤其是四季度的盈利几乎覆盖全年的绝大部分水平。

这种盈利能力在2016年上半年得到了完全的释放。牧原股份预计2016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77亿元至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5倍-20.35倍;雏鹰农牧则预计,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5亿元-4.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更是达到了86.12倍至86.61倍。

生猪养殖公司的盈利水平是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好转的,与之息息相关的家禽养殖公司则要等到2016年才会看见业绩的反转。在4家家禽养殖公司中,除新上市的仙坛股份(002746.SZ)在利润降幅近半仍守住盈利外,其余3家则无一例外全部出现历史性的巨额亏损。

但在景气度传导下,进入2016年的家禽养殖公司即将实现大幅盈利,4家家禽养殖公司公告称,2016年上半年将实现大幅盈利。家禽与生猪有着正相关的替代性,作为两个细分领域的供应商,下游的积极变化将对上游的饲料企业带来直接影响。

在上市的饲料公司中,虽然康达尔(000048.SZ)的过半收入来自饲料业务,但其贡献的毛利尚不及房地产业务的零头,因此,剔除康达尔后还有10家上市饲料公司,10家公司2015年收入1587.55亿元,同比下降5%左右;归属净利润49.54亿元,同比增长约19%。

但若剔除天邦股份(002124.SZ)和正邦科技(002157.SZ)两家公司养殖业务的利润贡献,饲料企业2015年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2015年,天邦股份生猪销售41.5万头,而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为157.94万头,生猪出栏量在a股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中排前四名。

正是养殖业务利润的迅猛增长,带动了10家饲料企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提高,剩余8家饲料企业中,只有两家公司的利润增速超过了两位数。

与家禽养殖类似,饲料行业在大部分时间也是随着猪价的波动而波动,偶尔会存在短时间的背离,这种背离源自于饲料企业的股价表现要落后猪价景气度两个季度左右。

因此,在生猪养殖企业从下半年开始实现盈利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饲料企业的盈利改善有望从2016年开始得到改善,事实上也是如此,从2016年一季度的业绩可以看出这一点。

2016年一季度,10家饲料企业收入达到308.04亿元,同比基本没有变化甚至还略微下降;实现的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却上涨了110%。其中,除正虹科技(000702.SZ)仍处于同比下滑之外,其余9家公司全部实现大幅增长,增速最低的新希望(000876.SZ)也达到了28%。

“猪周期”的后期已经开始在饲料公司的业绩上得到初步体现,那么驱动饲料企业业绩改善的因子在短期内是否会逆转呢,饲料企业的业绩能否持续呢?

成本下行

玉米、豆粕、鱼粉为饲料产品的主要原材料,而饲料行业的毛利率普遍较低,玉米、豆粕、鱼粉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变化对饲料企业效益影响较大。在饲料成本构成中,玉米和豆粕又是重中之重。

因此,玉米和豆粕价格的涨跌对饲料企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粮食价格下跌,饲料企业的成本同比将有着明显的下降,更为有利的是,粮食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将以饲料降价慢于与原料降价的形式留存在饲料生产环节。

即,粮食价格下降传导给饲料企业后,这部分下降的成本不会以饲料价格下降的形式,迅速转移至下游的养殖户,中间的时间差就是饲料企业留存的收益。同样的道理,下游的养殖户在迎来盈利高峰时,上游的饲料企业也需要时间周期来分享下游带来的利益传导。

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粮食安全是中国制定农业政策的首要考量目标,不同于一般商品,如果粮食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而依靠国际市场,对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将产生不可预知的风险。

此外,海通证券引述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玉米的贸易量仅占中国消费量的57%,水稻贸易量仅为消费量的28%。因此,两方面原因也决定了中国的粮食也以自产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粮食收储的最低限价也应运而生。

2004年,国务院决定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同时政府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粮食主产区委托中储粮按照最低收购价收购,2005年和2006年,由于市场价走低,政府先后对水稻和小麦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自此,最低收购价政策成为影响中国粮食流通和价格形成的主导力量。

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大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价格暴跌,国家以中储粮等为收储主体启动大豆、玉米、棉花等的临时收储政策。至2014年,棉花、大豆不再收储,改为目标价格补贴,并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补贴试点。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问题也由此产生,政府托市大量收储,托市价格偏离市场价格,连年增产终于使库存不堪重负,这其中玉米表现的比较明显,而玉米也是饲料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高的配料。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玉米产量4491.6亿斤,同比增加178.7亿斤。由于市场需求低迷,2015年玉米消费仅为3500亿斤,导致产能严重过剩,玉米库存占全球库存总量的80%以上。

供过于求、库存高企倒逼农业的“供给侧改革”2015年9月,有关部门出台玉米收储政策,玉米收储价格下调至220-260元/吨,这也是自2008年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次出现下调。

2016年3月,实施了8年之久的玉米收储政策正式退出,代之以“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玉米收储制度的退出对玉米价格的影响立竿见影。

从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指数可以看到,从2015年下半年,玉米期货就进入了漫漫熊市,2015年6月初,玉米期货指数还横盘在2400点上下,到2015年年底已经急跌至1900点附近。

进入2016年,玉米期货下跌的趋势并没有停止,4月份一度跌至1400点附近,随后略有反弹,但截至5月份,依然在1600点以下。从现货市场看,2015年,东北地区玉米收储价格统一为2000元/吨,2013-2014年则普遍在2200元/吨之上,2016年一季度,玉米价格同比降幅在两位数以上。在取消收储后,玉米价格下行之势已经确立。

下跌之后的国内玉米价格是否具备竞争优势呢?答案是否定的。2015年国际玉米价格仅在2015年年中有过一次小幅反弹,之后再度回落上半年的价格水平。年底,芝加哥玉米现货每吨不到150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000元。

2016年至今,国际玉米价格仍然维持上一年的走势,涨跌都没有明显的变化。与国内最后一次收储的2000元/吨价格相比,国内玉米价格有着近乎一半的下降空间,在国内产量高企、库存不断创新高的双重压力下,玉米价格反弹的压力可想而知。

与玉米不同,中国海关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大豆8169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029万吨,八成以上的需求依赖进口,因此,大豆价格更多的是受到国外市场的影响。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其价格走势与大豆基本保持一致。从4月初,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大豆和豆粕的期货价格有了一轮凌历的上攻走势,国内市场豆粕期货价格上涨近20%,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豆粕反弹更是接近40%。

目前,大连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的豆粕期货价格已经反弹至2015年7月份的相对高点。豆粕市场的反弹并非来自需求端的大幅增加,开始疲软的美元,长期低迷的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天气等因素叠加是豆粕市场反弹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需求对大豆市场有着巨大的影响,兴业证券指出,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和生猪存栏量恢复增长,对于豆粕的需求量将大幅增加。不过,由于生物乙醇副产品DDGS(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供给充足,能对豆粕形成一定替代,将对大豆上涨幅度带来一定压力。

饲料的两大原材料一涨一跌会对饲料加工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2014年上市的禾丰牧业(603609.SH)招股书显示,按饲料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分类,饲料可分为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

其中,预混料是饲料的核心部分,添加成分复杂,客户多为中小型饲料厂。浓缩料由于使用方便且成本相对较低,主要客户为中小型养殖场。从长期趋势看,专业化养殖场将更多的直接使用配合料,配合料产品所占比例将会逐渐增加。

实际上,上市更早的大北农(002385.SZ)在其招股书中虽没有明确指出,但也展示了这种趋势。

大北农招股书显示,2008年,全国工业饲料的产量为1.37亿吨,同比增长10.83%。其中,配合饲料快速增长,同比增长13.64%;浓缩饲料产量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58%;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稳定增长,同比增长4.79%。仅配合饲料的产量就达到1.06亿吨,占比接近八成。

禾丰牧业招股书介绍,近年来饲料行业品种结构中配合料占比越来越大,而配合料中玉米的添加比例为60%左右、豆粕的添加比例为15%左右。也就是说,在原材料构成中,玉米价格的变化更加影响饲料价格的走势。

因此,玉米价格的下跌与豆粕价格的上涨虽然从方向上似乎抵消了成本变化对饲料加工厂的影响,但由于对玉米价格更为敏感,饲料加工企业仍将从成本下降中明显受益。

仅仅是成本下行还不是饲料加工企业的唯一利好,众所周知的是,在新一轮上行的“猪周期”愈演愈烈之下,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的止跌回升直接意味着对饲料需求的增加。

需求回暖

料肉比是生猪养殖的一个常用指标,指的是饲养的生猪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料肉比越高说明用的饲料越多,但增长的肉少;反之,料肉比越低说明用的饲料越少,但增长的肉越多。

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是行业内料肉比较低的公司之一,其招股书显示,公司2011年-2013年上半年的料肉比基本维持在3.2左右,头均饲料消耗量除2010年为320.98公斤/头外,剩余时间都在340公斤/头以上。

以牧原股份高效的一体化养殖,头均饲料消耗也达到340公斤以上,行业内的多数企业只会比这个数字更高。因此,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的多寡将直接影响对上游饲料的需求。

2015年的需求显然不理想。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12月,能繁母猪存栏跌至3798万头,生猪存栏量3.84亿头;而2014年年底,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200万头和4.66亿头。

生猪的减少意味着需求的降低。金新农(002548.SZ)年报显示,2015年全国饲料的总产量虽说突破2亿吨大关,但猪料只有8344万吨,同比下降3.2%。

大北农也在年报中表示,下游养殖行业的生猪存栏数量不断减少,对饲料的需求也相应减少,这给以猪饲料为主的饲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尤其是在中小规模或散养为主的部分市场,普遍处于亏损状态,使得小规模养殖户或散养户在这轮低迷的市场行情中选择退出或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大幅调减产能,这对上游饲料企业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随着猪价的起飞,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量正在逐渐收窄跌幅甚至企稳。2016年3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760万头,环比持平,生猪存栏量3.7亿头,3月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首次止跌,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

截至2月份,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量分别连续30个月和37个月同比下降,生猪存栏量经历3年左右的年下滑后,有望迎来存栏量向上的拐点。

而农业部最新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3771万头,同比下降4.5%,环比增长0.3%,这一预测未来猪价的指标终于回升,生猪存栏量为3.72亿头,同比下降3.4%,环比增长0.6%。

能繁母猪的多寡直接决定未来猪价的走势。安信证券指出,短期来看,仔猪存栏量是未来6个月生猪供应量的先行指标。以仔猪存栏量的变动趋势来判断为6个月后的猪价走势,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动是长期猪价趋势变动的根本。能繁母猪存栏水平决定10-12个月后的生猪供应量,其变动方向决定了未来一年猪价走势的大方向。

能繁母猪的多寡也决定了未来饲料消耗的多少。如前所述,牧原股份的猪料比控制已经是行业内的翘楚,但头均消耗饲料也在340公斤/头以上,4月份3771万头的能繁母猪存栏,与2014年年底相比下降了近430万头,生猪存栏量更是降幅接近一亿头。

大北农在2015年年报中也预料到了行业的这种转变,公司表示,进入2015年第二、三季度后,虽然各地生猪价格陆续上涨,但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较多,产能和生猪存栏数量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对饲料需求的影响尚不明显。但当前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趋势已接近尾声,养殖行业景气预计将逐步传导至养殖后周期的饲料、疫苗板块。

母猪存栏筑底并不是生猪价格拐点。长江证券指出,这一指标要到6月才是真正回升,对应12个月后的猪价高点,而能繁母猪回升对应未来饲料销量增长。因此,6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回升幅度1%以上,带来的是饲料股估值提升逻辑的再强化。

银河证券的统计显示,从上一个周期的养殖和饲料、动保景气的关系来看,养殖中能繁母猪的存栏约在2011年1月左右达到底部并开始回升,猪价在同年7月左右达到高点并开始回落,而饲料行业的产量从2011年初便开始上升,并在7月之后仍然保持了约半年的上涨趋势。

银河证券认为,在本轮“猪周期”中,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013年8月起开始下跌,至2016年3月已连续下跌30个月以上,产能去化已经超过25%,处于历史底部。存栏量或将于二季度开始底部反转。

能繁母猪存栏量见底回升,而根据生猪养殖周期,这将直接影响4个月后生猪存栏量增加,因此,预期需求有望迎来拐点,带来饲料行业的量增。

财富证券也指出,存栏量与饲料产量几乎同步变化。2015年,生猪存栏量已缓慢增加接近半年时间,但仍处于历史底部。预计2016年生猪存栏量有望持续增加,饲料需求也将扩大。如同4家禽类上市公司分布于产业链的不同阶段,饲料公司也有着不同的侧重方向。对于即将到来的行业盛宴,处于产业链不同阶段的公司受到的影响也有着明显区别。

投资正当时

申万宏源的报告指出,不同于以往饲料行情的启动,本轮利润弹性大于且快于销量,行情持续一年以上,因为持续有催化剂刺激。

预期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回升以及饲料公司业绩大幅增长是预判的积极信号。但饲料销量回暖尚需时日,一季度饲料公司收入增长远低于利润,主要受益于原料成本下降、进军生猪养殖业务带来的业绩弹性。

在10家饲料企业中,天邦股份和正邦科技在2015年的业绩表现显然要优于其余同行业公司,原因很简单,这两家公司的生猪养殖业务在饲料加工企业中走在了前列,2015年,天邦股份生猪销售41.5万头,而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为157.94万头,生猪出栏量在a股生猪养殖类上市公司中排前四名。

正邦科技2016年计划生猪出栏量220万-260万头。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向下游生猪养殖拓展的也不在少数。金新农、大北农等饲料企业都规划了养殖计划。

中泰证券统计指出,2016年,金新农和大北农计划生猪出栏量20万头,唐人神(002567.SZ)则达到40万头,海大集团(002311.SZ)和新希望则分别达到60万头和80万头。而在五年规划中,新希望瞄准了1000万头,接近了目前温氏股份的水平。

海大集团和金新农都将百万规模设立为自己的五年规划目标,大北农的目标为200万头,唐人神较为保守,但也达到了75万头。饲料企业涉足养殖业务跑马圈地正在快速进行。不止一家机构认为,投资饲料股有三个阶段,中泰证券就认为,饲料的三轮机会分别为猪价涨、毛利升、量增。

首先,猪价超预期上涨驱动养殖资产重估。丰厚的利润驱动饲料企业纵向整合产业链,在周期底部向上的时点,饲料龙头纷纷踏足养殖业,抛出了未来三到五年的养殖业务规划。如前所述,多家饲料企业已经规划了上百万头的养猪计划。

其次,粮价政策变局扩大第二轮业绩向上弹性。对目前仍较“饲料”的主要龙头企业进行了盈利弹性分析,随着四季度大概率出现的玉米大幅跌价,不论是饲料还是养殖业务均具备较好的业绩向上弹性。

中泰证券认为,目前1900元/吨左右的玉米价格有望跌至1200-1600元/吨,对于饲料成本占比最高的原材料降价,饲料企业自然是乐得接受。

最后是饲料业务本身的大幅改善。母猪存栏一季度末有望出现拐点,而目前这一指标已经止跌企稳。中泰证券表示,这意味着时滞九个月左右有望出现生猪存栏拐点。从饲料全行业来看,市场总量的趋势在2016年前三季度仍以同比下降为主,而2017年全年销售总量有望恢复同比增长,接力毛利率提升成为第三轮业绩增长的驱动力。

对于具体的生产阶段而言,景气度的传导路径也不相同,在禽类的传导路径中,上游以祖代鸡为主的益生股份(002458.SZ)最先受益,中游的民和股份以鸡苗为主,行业价格提升也很快收益。

而圣农发展(002299.SZ)一体化养殖为主,祖代鸡和鸡苗都是为商品肉鸡服务,而商品肉鸡在禽类产业链中居于行业末端,这也是在本轮禽类个股上涨过程中,圣农发展的股价表现落后于前两家公司的主要原因。

在饲料产业链中,以生猪养殖为例,不同阶段的生猪对于饲料有不同的需求:母猪需要保证其生长过程中性成熟和体成熟发育平衡,以提高后续生产能力;乳仔猪尚处于生长阶段,有较高的增长需求;而育肥猪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只需维持生长即可。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4

1.1融资渠道单一

融资渠道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生猪合作社的资本大多数依赖于内部融资。由于合作社生猪养殖周期长,合作社承担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较大,引入外部资本难度系数大,导致外部融资困难、融资数额较小。并且合作社总资产中非流动资产占大多数,如养殖基地、养殖设备、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土地经营权等占据了总资产大部分比例。流动资金的缺乏,导致合作社很难发展规模化养殖和延伸生猪产业链,而且当前生猪合作社以中小规模、单一经营为主,大规模种养结合的经营模式还在起步阶段,更加需要大量前期资本的投入[1]。

1.2投资管理不合理

对于生猪合作社,前期融资时的计划经营规模往往比实际要大,融资、采购或受资助而来的固定资产以及土地经营权等可经营性资产就会被闲置,导致新设备和大面积土地空闲。生猪合作社作为农业重要经营主体,可以利用空闲资金进行外部投资,实现更多的资本积累,缓解生猪市场经济不景气或发生较大疫情时合作社拮据的资金流转,但多数生猪合作社没有涉及合作社外部投资,即使是规模很大的多环节运营生猪合作社,投资资金也仅放在合作社内,用于进一步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

1.3资金周转时间过长

由于生猪特殊的生长周期,从母猪到肉猪出栏需要1~2年的时间,即使直接购买小猪,合作社只提供生长阶段的饲料与兽药,也需要7~8个月的时间。与其他类型专业合作社相比,生猪合作社资金回收期更长、投入风险更大。这是生猪产业特有的经营风险,应对此风险需要生猪合作社采购、养殖、销售等各环节紧密配合。由于回收期长,合作社与农户必须在购入种苗时预测出栏期市场的需求,根据预测决定该次购入的数量与价格。但实际情况是,合作社缺乏时刻关注市场波动的专业人员,多数合作社容易着眼于现阶段的猪价进行采购。而受到“猪周期”的影响,合作社还要在长期亏损状态下不间断地投入资金,这对于财务预测能力与市场敏感度不高的合作社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难题。

1.4盈余分配标准不一致

大型生猪合作社由于受到多部门的监管,加之参与的农户数量比较多,所以盈余分配相对而言比较标准和规范;而在小型合作社中,盈余分配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比如对于核心社员与非核心社员,合作社分配标准不一致,这样的情况在监管机制不严格的环境中是对农民利益最大的伤害。不规范制度包括对社员只进行一次分配,即按交易额返还利润,剩余的利润在理事会的操控下留在合作社,而且未按照规定设立成员账户;对于成员从可分配盈余转为出资的部分没有准确地计入成员账户。

1.5会计核算不规范

由于生猪合作社会计不同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有许多不适用的科目。虽然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试行)》,但生猪合作社依然存在很多难以区分的核算项目。比如对于不同用途的相同种类的猪,在存货或固定资产的项目区分时还缺乏标准,一般合作社就依据财务人员的习惯进行会计核算[2]。而且大多数生猪合作社都不具备专职财会人员,有的合作社雇佣兼职财务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账务处理,再无其他专职财务人员,年终财务报告也由兼职财务一人进行编制。对于小型合作社来说,交易量不大不易发生差错或遗漏;但是大型合作社如果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对每笔业务进行及时的会计处理,很可能会导致原始资料丢失或混淆,会计记录就不能正确反映已发生的经营活动。

2生猪合作社出现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

2.1内部产权不明晰,信贷服务要求高

由于规模普遍较小,自有资金有限,缺少可以作为贷款抵押物的资产[2]。生猪合作社主要的资产是土地经营权、农村房屋以及生猪养殖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合作社的集体土地和房屋由于没有合法产权不能作为信贷抵押物,生猪养殖设备和生猪这些合作社占比最大的农业资产也不符合银行对抵押物的要求,合作社几乎没有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获得银行贷款的能力。而且合作社的融资需求随着农村发展日益增大,农信社作为农村最直接的社外贷款来源,贷款额度不足,难以满足大量生猪合作社的贷款要求;而且农信社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对有贷款需要的生猪合作社提出了高标准的贷款资格审核要求,导致一般的生猪合作社很难达到,同时还严格控制了贷款的额度。

2.2专业人才短缺,管理认知水平不高

生猪养殖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多是农业领域的业务骨干,精通生猪的养殖、防疫或销售,但往往忽视财务管理,合作社的财务控制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不高和综合素质低下的情况[3],并且合作社在市场招聘中毫无优势,难以吸引专业财务人员。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进行,大量年轻人也会选择出去就业和求学,导致人口输出数量庞大,留在农村的劳动力教育水平更得不到明显改善,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而且生猪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不大,特别是一些刚刚成立或艰难存活下来的合作社不愿意也难以承担加强财务管理产生的大量管理成本。几乎所有的生猪合作社在建社初期都把销售环节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对待,而财务工作只是辅助销售的不必要环节,严重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更缺乏对财务管理高层次作用的认识。

2.3监管环境不严格,外部监管不到位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众多,政府监管部门实际很难深入了解所有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只是通过财务报表这一途径难以掌握真实和全面的合作社财务状况。而且政务监管部门很难将监管力度覆盖所有生猪合作社,可能仅仅关注区域内规模较大的生猪合作社或有政府项目牵头设立的合作社。因此,大多数合作社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

3应对生猪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3.1拓宽合作社融资渠道,采取多元化融资方案

合作社与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多元化农村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机构对生猪合作社的信贷服务能力;建立以政策性银行为主体,以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农业银行为依托,以小额信贷为补充的正规金融体系。针对生猪合作社,信贷机构应当在土地经营权可以用于抵押贷款的基础上简化审批流程,并积极探索适合于生猪合作社的抵押担保形式,比如生猪合作社的生物资产、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还可以发展企业对口扶持合作社,生猪养殖企业以入股形式加入生猪合作社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而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权与其他优惠条件也是生猪养殖企业很难获得的。应在合作社组织外部,以合作社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生猪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农业保险”“四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形成生产、供销、信用一体化的农村合作体系。

3.2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投资可行性分析

由于生猪合作社的风险特殊性,合作社负责人应该根据本社规模建立合适的风险预警机制,预先判断将会面临的防疫风险或价格风险。设立盈亏平衡点和安全边际,用专业的成本利润控制指标反映生猪合作社经营投资情况,逐步从通过经验判断风险转化为通过预警机制自动防范风险。在开展投资决策时,合作社应该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其投资报酬率、回收期等指标进行测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召开社员大会讨论投资策略的适当性和充分性。

3.3进行产业融合经营,发展综合经营模式

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工商资本进入农村、投资农业最合理的方式,将更多的企业资源、技术、资金吸引到投资生猪合作社社发展上来。特别是在生猪合作社面临巨大价格风险时,融合产业经营可以迅速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产业,而生猪产业作为畜牧养殖中难以被替代的部分,同样可以缓解其他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另外,生猪合作社不一定仅在扩大规模、延长生猪产业链的方向上发展,可以考虑融合种植业、养殖业建设多种类型合作社并存的综合经营模式,丰富合作社服务范围,在延长生猪产业链的基础上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废物污染。充分运用当地优惠扶持政策,与提出的乡村振兴优先发展战略齐头并进。

3.4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加大审核检查力度

首先,生猪合作社投入资本较大,涉及农户较多,资产不稳定性也大,这些特征导致合作社具有高风险而收益不稳定。合作社外部监督尤其针对政府扶持资金的使用方面应执行严格的监督机制[4]。其次,外部监督还要在政策实施与项目执行方面着重检查。各级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对区域内所有生猪合作社应有大致了解,每年对所有合作社进行评级打分,项目包括是否按规定登记注册、设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盈余分配标准以及在年末向当地财政报送年报,对于评分高或有突出贡献的合作社予以奖励,对管理混乱又屡次不改的合作社予以累积惩罚。另外,要将合作社的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可以在合作社内部设置审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并纠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

3.5加强人才培养机制建设

生猪合作社的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工作,认识到专职财务人员对于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性。在自身财务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合作社必须因地制宜、因社制宜为现有的财务人员提供继续教育机会,保证财务人员可以正确对待生猪合作社的账务事项,并提供财务人员外出交流机会。在自身财务力量十分不足、难以聘请专职财务人员的情况下,合作社可以选择寻找外界咨询部门为其提供做账服务,并定期与做账机构人员保持联系,社内发生的重大财务事项应予及时处理,避免所有事务都在月底处理。由于生猪合作社的特殊性,许多核算或管理制度找不到对应的标准或规定,财政部门或农经部门应该提供生猪合作社财务人员学习的场所,或定期举办合作社财务人员交流讨论会,集中了解生猪合作社在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为合作社的发展与壮大创造平台。

4总结

生猪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生猪合作社应该紧跟经济大环境的步伐,采取多种方法积极面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缺陷,改善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提高财务预决算专业能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刚贞.基于农户视角的价值链融资模式研究:以上海某生猪养殖公司为例[J].财贸研究,2015,26(2):27-34.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5

1.生猪养殖风险的强损性与商业保险经营原则根本冲突

生猪养殖面临的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并发性,疫情周期和频率较高,其结果是成灾率高、损失严重。高赔付金、管理费用及损失准备金之和小于当期保险费收入,与商业保险盈利目标相冲突,偏低的边际收益,会导致保险经营者以经济利益的回报率来选择保险险种,从而降低生猪养殖险种的投入和经营强度;保险公司则不可能介入亏损经营。因此,抑制保险供给以至退出其经营策略是必然选择。

2.生猪养殖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养猪产业的高风险性的矛盾

常发性蓝耳病、“猪链球菌”疫情等,是生猪养殖平稳发展的最大威胁和风险。由于动物疫病和药物残留等问题,导致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不进口我国猪肉等偶蹄动物产品,其市场风险难以应对。作为养猪产业发展唯一“保护伞”政策的低补偿远低于实际损失的价值。

3.高保费标准与养猪户低收入不相容

养猪风险的随机偶发性和独立性,是利用大数法则分散风险为前提的。养猪产业风险的广延性、分散性、疫病的复杂性和成本价格的不稳定性,其性质已经不属于典型的可保风险。如果按商业化操作的要求制定保费率,农民买不起;如果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费率,保险公司赔不起,最终导致生猪养殖保险的有效需求和供给都严重缺乏。

二、区域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保险由商业性保险向政策性保险的转变,政府需承担如下制度创新的预期成本:即政府提供农业保险制度框架;政府承担组建政策性保险公司的义务;政府对农业保险公司及其服务对象提供管理费用补贴、保费补贴、巨灾补偿和优惠政策;政府对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提供相关优惠政策。

基于国情和省情,本文提出“农业发展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保监会”的政府主导性发展模式。其中①管理机构农业发展银行主要负责对经营生猪养殖保险的商业公司提供再保险,提供部分保费,经营管理费补贴,制订财政、税收优惠政策。②商业性保险公司负责直接经营相关业务。③保监会负责监督政策性保险业务执行。

这种模式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经营模式,国家根据效益最大化原则,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负责生猪养殖保险的发展规划、政策制订、宏观调控管理、基本险种设计、费率厘定和提供生猪养殖保险再保险支持。获准经营政策性保险的商业性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经营生猪养殖保险监管部门设计的基本险种,也可经营经保险监管部门审查和批准的自行开发自愿投保生猪养殖保险险种。

该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于:一是充分借鉴了国际上发展生猪养殖保险业务的成功经验,遵循了政策性保险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充分利用了现有政策性银行、商业性保险公司的资源,实现了政策性贷款和政策性保险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发挥政府政策性金融政策的整体效能,有效规避信贷资产风险,提高经营效益,避免市场垄断,降低财政支出。三是为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体系的尽快构建提供了现实可行性,避免了机构设置的巨大财政成本投入。四是符合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村金融体系支农作用的宗旨。三、对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的政策建议

1.财政补贴政策

各级财政应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补贴,将生猪养殖保险补贴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具体包括:第一,提供保费补贴。对保险经营费用进行补贴,由政府按照保险公司对养猪户收取的保费收入比例给予全额补贴经营费用,保险公司不从保费中提取任何费用,保费全部用于对养猪户受灾后的赔付。第二,提供管理费补贴。对经营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的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费用补贴。第三,提供再保险补贴。对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业务购买再保险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以进一步降低保险公司保险风险,增强赔付能力。

2.建立巨灾风险基金制度

生猪养殖面临饲料涨价,疫病等风险,很容易形成巨灾损失。因此,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巨灾损失基金,积累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势在必行。

3.税收减免制度

政策性农业保险税收减免制度有利于扶持农业保险基金的积累,增强保险的自我发展能力。对生猪养殖来说,应将政策性保险业务与其他业务严格分开,实行单独列账,单独核算,专账专人管理,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实行保险公司经营一定区域范围内(县以下的范围)的其他险种相关税目免税,从而调动保险公司从事保险的积极性。第一,对生猪养殖保险进行单独的保费收入管理,建立单独的电子化信息系统。第二,对资金结余的管理要明确规定,要求专款专用,不得任意拆借。第三,要对生猪养殖保险分险种核算,积累数据,为未来相关规定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四,建立费用的分项管理系统。建议相关部门对全国的生猪养殖信息进行统计、调查、研究,做好生猪养殖保险的基础工作,掌握完整的产量及疫病统计资料和各种饲料的成本数据,使定损理赔有所依据,从而促进生猪养殖保险快速发展。

4.全省统一承保条件和赔付标准

依法统一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的承保条件和赔付标准,坚持承保生产成本和赔偿生产成本原则,避免保险公司经营的不确定性。如农户需要投保产量或产值保险,可鼓励保险公司开发相关商业化险种。

【摘要】四川是养猪大省,2007年以来由于仔猪价格、饲料价格和猪肉价格同时飞涨,且疫情严重,生猪养殖面临巨大的风险。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与商业性保险的经营目标相背离,导致农业保险陷入了内在的两难困境。四川生猪养殖必须探索适合国情省情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保险生猪养殖保险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鹏.地方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经营模式探讨[J].中国保险.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6

关键词养猪;饲养成本;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8-0253-01

在养猪过程中过分地降低成本或增加成本,结果都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养猪业陷入窘境。为了摆脱养猪过程中亏损的境况而实现盈利,现就饲养成本及其回报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快速、良好、健康发展[1-2]。

1饲养成本

1.1品种

品种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首要条件,直接决定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与本地猪相比,大约克、长白猪等好品种的经济效益可提高10%~12%,饲养周期可缩短5个月左右。此外,母猪的产仔数及仔猪育成率因品种和杂交组合不同而异。一般情况下,我国地方猪种产仔数及仔猪育成率比国外引进猪种高[3-8]。

1.2饲料

饲料成本一般占整个生产成本的60%~70%,对提高养猪户的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要合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可收集优质饲草粉碎喂猪,或利用优质秸秆发酵饲喂),并根据不同生理阶段调整饲料配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以降低饲料成本[3-7]。

1.3管理成本

一是综合利用和产、购、销服务。猪场可与水库、渔塘、果园或其他经济作物相结合,进行立体经营。要尽量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以降低成本[3-7]。二是提倡自繁自养。据陈欣等[1]报道,一头重110kg的肥猪的售价为1540元,而仔猪成本就500元,占收入的32.5%。若自繁自养则可以使成本降低15%。饲养一头母猪成本为4000~4500元/年,可繁育仔猪15~20头,仔猪成本220~280元/头。因此,建议有条件的猪场或养殖大户最好自繁自养[8]。三是合理的饲养规模。规模经营有利于降低劳动力和物质消耗,加快猪栏年周转,提高投产比例。经营规模过大或过小都对生产不利,具体应视人力、财力、物力而定。条件许可时,要尽量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3-7]。

2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2.1把握价格规律和生产规律

(1)国家调控政策可对活猪价格波动造成影响,但猪价与肉价成正比。生猪价格的变化,受猪粮比价、猪肉供求关系制约。正确估测市场价格周期,对提高经济效益大有裨益。多年来,我国养猪业呈现波浪式发展,据王野等[2]分析,基本遵循“猪少价高,利大多养,猪多价低,利小少养”的轨迹变化。当猪价低、利润少时,可投资或扩大养殖规模;而在盈利高峰时,应逐步缩小甚至临时停止养猪生产[3-9]。

(2)设施、设备的影响。据调查,1个年出栏300头的规模猪场,其建设成本为20万元。猪只成本约为700元/头,规模越大则成本越高。养殖企业投资使用期较短,受市场需求影响很大,建成之后,若使用寿命短,则在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因此,要依据实际,从小到大滚动发展[8]。

(3)选用适宜的配合饲料,充分利用当地的饲料资源,减少饲料成本。降低饲料成本的措施:一是用当地优质副产品、廉价饲料,代替部分粮食饲料;二是提高使用配合饲料的技术,充分发挥饲料应有的效能;三是将自产的优质牧草与精饲料合理搭配;四是自制合乎要求的全价(相对)配合饲料[8-10]。

2.2降低人工成本

在成本核算中,见物不见人,不算劳动力帐是商品猪经营上的一个大漏洞。在降低人工成本上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一是利用部分机械、生产设备(如水泵、手推车等)抽水冲洗猪栏、运送饲料等,以节省人力。二是依靠社会劳动力,临时的工作如出售商品猪、处理猪粪肥或其他的一些杂碎工作,以节省固定工人。三是合理安排日工作量,减少雇用人员,提高工效。四是加快肉猪周转速度,增加年出栏商品猪数量,节省人工费[8]。

2.3减少利息支出

减少利息支出的办法:一是尽量提高流动资金的利用率。同样的资金,1年中出栏100头商品猪的利息是出栏200头商品猪的1倍;二是尽可能使用低息贷款;三是对饲料的储备、利用要通盘计划,如果饲料供应及时,且质量有保证,则养殖户无需多备饲料,以减少流动资金使用量,从而节省利息[8]。

3参考文献

[1]陈欣,王洪刚.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几项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10):18-19.

[2]王野,赵长志,姜海洋.浅谈如何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J].吉林畜牧兽医,2010(10):23-24.

[3]黄洋春.怎样提高养猪综合效益[J].中国农村科技,2005(7):29-30.

[4]黄洋春.怎样提高养猪综合效益[J].中国畜禽种业,2005(5):20-21.

[5]梁皓仪.如何才能真正有效降低养猪成本提高饲养效益[J].北方牧业,2009(21):18.

[6]林自欣.降低饲养成本上的几个概念误区[J].今日畜牧兽医,2010(6):31-32.

[7]曲红伟,陶军.生猪的饲养成本误区[J].养殖技术顾问,2010(12):219.

[8]陈珊瑚.降低养猪成本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26.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生猪现状;原因及分析;对策

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其中猪肉是百姓菜蓝子中不可或缺的,而生猪生产更是在畜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下面就如何正确分析我市生猪生产的现状,研究今后我市生猪生产的对策,找到比较合理的、科学的生猪生产发展的定位谈一些看法:

1生猪生产的现状

养猪业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生猪生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迅速的调整,使品种调优,品质调好,效益调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1生猪存出栏双双下降。我市传统的畜牧业生产以生猪为主。历史上我市的生猪存栏量最高年份达到50万头,上世纪90年代,每年的生猪存栏量在12万头左右,而到2003年底存栏量已不到8万头,以后几年虽然养猪户扩大了养殖量,但年末存栏也不满10万头。再加上最近两年养殖污染整治的加速进展。生猪生产更呈萎缩状态,至16年12月底全市生猪存栏只有5.12万头,母猪存栏为0.31万头,同比分别减少了8.24%和10.78%。2016年前,我市每年的生猪出栏都保持在12万头左右,而16年1-12月生猪累计出栏仅6.99万头,较去年同期的11.86万头,减少了41.06%。也因此,我市居民大部分吃的是“进口”猪肉。附表:

1.2母猪存栏明显下降。近十年来我市母猪存栏呈逐年递减趋势,到2016年底全市存栏仅3194头,其中能繁母猪2913头,存栏量比2011年减少了58.12%。07年我们对全市能繁母猪也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显示有938户母猪养殖户,存栏能繁母猪有5935头。而2016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的母猪养殖户仅有129户,减少户数达86.24%。减少的原因主要有:1、处于禁养区内的养猪户的拆除;2、养殖污染治理也拆除了相当一部份养殖户;3、农村城市化建设进度的加快,拆除了大片村庄和养殖户。

1.3生猪养殖户大幅减少,但养殖规模有所增大。近几年来饲养的畜禽种类已打破了我市以生猪为主的局面,生猪养殖户大幅减少,但养殖规模加大。14年,全市有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535户,其中大中型规模户48户,大中型出诒戎匚52.6%;16年生猪规模养殖户190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大中型生猪养殖户41户,出栏比重达62.1%。

1.4专业化饲养程度不断提高。上世纪70年代,传统的生猪生产以千家万户及生产队集体养猪为主,到90年代初,以千家万户和副食品基地养殖为主,90年代后期主要是专业户养殖。目前我市有一定规模的各类畜禽饲养专业户370多户,其中年饲养5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专业户190户,存栏生猪4.79万头,占全市生猪存栏总数的93.6%。专业户饲养畜禽已成为我市畜牧生产的主导1。

1.5猪肉价格维持高位,养猪效益增加。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的生猪价格一路飚升,价格从平均6元/斤升降至最高11.5元/斤。整个2016年至2017年1月,我市生猪出栏价格一直处于相对高位,平均生猪出售价均在8.3元/斤以上,最高达到11.5元/斤。生猪养殖户盈利都颇丰,每头生猪盈利可达600元以上,其中食泔水的生猪养殖户每头生猪盈利可达1000-1200元/头。同样的,猪肉批发价格也一路上扬,从15年初的平均10.15元/斤,一路飚升到2016年6月下旬的14元/斤,下半年虽有稍有回落,但仍处于11.5元/斤高位。

1.6苗猪价格一路攀升。随着生猪价格的上升,我市的苗猪价格也一路飚升,从15年初的平均7.3元/斤,到目前的平均18元/斤,16年12月下旬,据我们调查,一头60以上的苗猪,一般在1200元/头以上,其中50斤以内(含50斤)以20元/斤计价,超过50斤部分以10元/斤计价。附下表:

1.7生猪屠宰量一直处于平稳状态。我市生猪的屠宰量除了2006年达到61万头外,其他年份大多在40万元-50万头之间,也就是我市每年有30-40万头猪必须从外地调入,这也是我市生猪价格偏高的一个原因。附历年生猪屠宰检疫数:

2原因和存在问题

①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进步加深,养殖户的不断拆迁,造成原有养殖户失去了养殖的基本条件,2015年关闭生猪养殖户429户,拆除猪舍137210.47平方米,2016年关闭生猪养殖户143户,拆除猪舍45760.06平方米,减少饲养量10万多头。②国家对养殖户污染整治和设施要求的提高,生猪养殖门槛提高,淡出了一些条件不达标的生猪养殖户。③饲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和人工费用的不断增加,生猪的养殖成本也相应增加,直接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严重挫伤了一些小规模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

3今后我市生猪发展的对策

我市地处苏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工业发展比较快。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尤其是创建全国生态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已摆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因此制约了畜牧生产的发展。所以大规模的发展畜禽数量已不现实。但是,畜产品尤其是猪肉又是不可替代的食品。由于工业发展快,外来人员多,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增大,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健康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人们对肉食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降低比重、增加特色、打好品牌、确保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思路。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畜产品质量和生态养殖上做文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市畜牧业。

3.1调优生猪品种,提高猪肉的品质

3.1.1推广苏太猪

养猪生产是我市养殖业中的传统项目之一。在我市的历史上,最高的年存栏达50万头。随着我市的工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生猪生产逐年下降,到目前为止,我市生猪存栏5万余头,上市生猪7万头,而我市全年消费50万头,本市生猪仅占消费量的10%。大部分靠外地引进。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如果外地生猪一旦发生疫情,封i外地生猪的引进,将会严重影响我市市场肉品供应。因此,保持本地生猪上市占总需求量的一定份额,保障市场供应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之一。笔者认为本地生猪上市应占总需求量的30%以上为宜。为了提高饲养户饲养积极性,提高饲养经济效益是关键。一个好的畜禽品种,在不增加饲养成本的情况下,就能生产出较好的畜产品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苏太猪不仅保持了传统太湖猪的繁殖力强,肉质鲜美的特点,而且在产仔育肥后又具有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要充分利用我市苏太猪扩繁场优势,大力推广苏太母猪。近几年来,我市在推广苏太母猪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苏太母猪不明显,受胎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提高受胎率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实践证明细心观察、及时报情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据我们调查,专业大户饲养苏太母猪的受胎率比散养户的苏太猪的受胎率高。其主要原因是有专职的饲养员,能经常观察,及时发现,及时报情,及时配种。因此,我们提倡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养猪场配套饲养苏太母猪。这样不但能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同时也能提高经济效益。据最近我们调查的结果表明,一般“三元”肉猪比“二元”肉猪的收购价高出100元/50公斤左右,所以推广苏太母猪前景看好。

3.1.2大力推广零排放的发酵床养猪技术,提高猪肉品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活动,促进猪对营养的吸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发酵床可以为猪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全面改善猪胃肠道和发酵床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猪的健康、快速生长,无粪便、污水和臭气排放的目的。发酵床养猪技术中粪尿自然发酵,猪舍周围无粪尿排放,舍内垫料干湿适度,没有积水,没有臭味,也无蚊蝇,猪身保持干净卫生,有利于提高生猪健康水平,同事也提高了猪肉品质,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方向。2016年底,我市已建成发酵床面积17220平方米,其中使用2年以上的为11137平方米。16年发酵床上出栏的生猪为2942头。

3.2切实按无公害畜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畜产品的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们不但要有肉食品吃,而且要吃得安全,这就需要生产出安全可靠的畜产品。

3.2.1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建设

一是要大力宣传,要把无公害生产的目的意义、具体实施方案宣传到每个饲养户,使畜禽养殖单位(户)增强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的紧迫感;二是切实按照无公害生产要求生产,并实行跟踪督查;三是实行优质优价,畜禽及其产品在市场上要开辟无公害畜产品销售摊位,使无公害畜产品有合理的价格;三是实行市场准入制,凡是规模养殖畜禽的都要建成无公害基地,未达标的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已建成的无公害畜禽养殖基地,每年都要进行一次验收,实行动态管理,经验收不达标的取消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资格。

3.2.2严禁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泔脚水饲喂生猪

“垃圾猪”就是利用饭店、食堂的泔脚水和捡拾的垃圾作为饲料来直接饲喂的生猪。《苏州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十七条指出: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垃圾作为饲料。用泔脚水直接喂养生猪,从表面上看,能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但从整体来说是得不偿失。经调查,用泔脚水喂的生猪发病率高达36.4%。不仅如此,还严重影响了猪肉的品质。因此,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扶持建办了餐厨垃圾处理厂,将各餐饮部门产生的泔脚水,经无害化处理后做成饲料或肥料后回报给当地种养殖户。

3.3大力推广生态养猪业

生态养猪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和生态技术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指导和建设生态畜牧业。

3.3.1确定禁养区。市域主干道两侧500米、集镇区、居民住宅区周围500米、自来水取水口周围1000米内为畜禽禁养区。对已建办的畜禽养殖场要关闭或搬迁。

3.3.2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转变饲养观念,大力推广“畜一沼一粮”、“畜一沼一果”、“畜一沼一菜”等科学的生态饲养模式。就是利用本地的秸杆生态喂养牛羊,然后再把动物的粪便放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煮食、发电、照明,残渣作为肥料返田种植粮食、果树、蔬菜,使之良性循环。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畜牧业;经济;生猪价格

一、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

2011年第一季度末,全县生猪存栏64.68万头,同比增长10.85%,其中:能繁母猪11.29万头,同比增长26.57%;牛存栏11.53万头,同比增长5.68%;羊存栏20.44万只,同比增长6.57%。出栏肉猪49.15万头,同比增长9.8%;育成优质仔猪66万头,同比增长21.28%;外销仔猪36万头,同比增长15.24%;出栏肉牛16734头,同比增长27.27%;出栏肉羊57562只,同比增长22.01%;出栏家禽58.62万只,同比增长11.32%。1-3月,全县肉类总产量53063吨,禽蛋产量724吨,分别比上年增长9.21%和30.92%,其中:猪肉产量48816吨,同比增长8.74%;牛肉产量2497吨,同比增长26.17%;羊肉产量921吨,同比增长4.42%;禽肉产量929吨,同比增长11.39%。完成牧业产值(现价)49708万元,同比增10.48%,其中:猪的饲养产值41774万元,同比增长9.79%,占牧业产值的84.04%。

二、项目建设和重点工作全面展开

一是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已于3月4日全面启动。二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项目已落实草原禁牧承包面积3.0456万亩、承包户5户,草畜平衡承包面积1.45万亩,承包牧户4户,落实牧草种植良种补贴0.268万亩,承包牧户2户,完成落实农田种草养畜户152户,计划开展农田种草100亩。三是在中安镇大厦格和墨红清水溪流水启动新建2个万头猪场。四是计划新建千头养殖户10户,现已落实1户。五是计划新建养殖示范村(小区)30个,现已落实9个正组织实施建设中。六是新增生态养殖户2户,现已落实3户。七是春防工作全面开展,4月初全面完成春防工作。八是全县11个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全面启动。九是对全县大、中规模养殖场、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和定点屠宰场开展“瘦肉精”等项目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人们吃上放心肉。

三、猪肉和玉米价格同比上涨,牛、羊价格持平

1-3月,全县活肉猪平均价格为13.7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40.86%,猪粮比价达6.21∶1,同比上涨了31.29%,高于于6∶1临界值,养猪进入赢利区域;仔猪价格15.82元/公斤,同比上涨了67.23%。去骨牛肉价格45元/公斤,带骨羊肉价格达3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持平。每吨玉米价格为2210元,同比增长10.17%;每吨浓缩料销售价为6000元同比增长9.09%;从猪粮比价上分析,如果把5.5∶1(国家标准是6∶1)的猪粮比价作为富源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当前每出栏1头100公斤的肥猪赢利156元。

四、生产形势分析和预测

从第一季度畜牧业生产情况分析,生猪和仔猪价格同比、环比都持续上涨,养殖户全面赢利。这次全国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生产的周期性作用。此轮周期自2006年6月(猪粮比为4.37∶1)从低谷起动,同年10月开始进入盈利期,最高峰在2008年4月份出现,猪粮比高达9.64∶1,之后进入周期性下降轨道,2009年5月步入产业低迷亏损期,6月到达同年最低谷,猪粮比为5.65∶1,后受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计划影响,生猪价格趋稳回升,12月猪粮比最高达6.47∶1。由于2009年年初国家出台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规定,上半年进行了储备肉收储,生猪生产能力尚未得到有效压缩,产能整体仍处于供大与求状态,因而从2010年2月上旬开始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进入本轮周期“w”型底的第2次探底,6月触底,猪粮比为4.61∶1。之后开始快速回升,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本轮周期(2006-2010年)和1995-1999年周期走势如同一辙,都经过了2次探底。这次价格上涨,可以说是这一轮周期内的规律性上涨。二是饲料价格上涨,生猪养殖成本提高。目前猪肉价格仍在正常的市场波动范围内,生猪生产也进入了此轮周期的上升期,是生猪市场周期性变化的正常表现。预计今后两年在国家大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下,同时国家对生猪行业的调控手段将更趋完善,生猪价格将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线(猪粮比6∶1)附近小幅震荡,生产将呈稳步发展的态势,不会再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转贴于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富源县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主要是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无专业化的生猪营销组织。二是畜牧龙头企业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强,畜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量小、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引发的畜产品安全问题可能会使消费者对畜产品消费陷入安全恐慌中,对生猪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四是富源县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装备落后,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不健全、设备不完善。

六、下步工作措施

第一,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和政策扶持力度,在扩大生猪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生猪生产效益。一是要在稳定发展我县能繁母猪存栏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现代良种繁育技术,提高生产力。二是重点发展规模养殖,继续提升规模养殖的比重,实行标准化饲养。三是全面实行公猪定向化、母猪规范化、商品仔猪规格化、育肥猪生产标准化生产模式。

第二,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防疫监管,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灭源和病死牲畜的无害化处理。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执法力度,严防病害猪肉上市,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责任制,为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9

近年来农业部大力推进物联网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信息技术正加快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到圈舍鱼塘。在畜禽养殖方面,精准饲喂、监测、自动挤奶等在规模养殖场正在实现广泛应用;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中,有效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投入产出率,实现从传统劳动密集生产模式向集约型和智能化、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转变,为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智能农业项目和农业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在全国范围内总结推广了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软硬件产品、技术和模式,有力推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和生产智能化管理。我国畜禽养殖物联网充分考虑了规模化养殖企业生产的需求与政府监管的要求,集实时监测、精细养殖、产品溯源、专家决策管理于一体的畜禽物联网精细化养殖监控网络与系统已初具规模,养殖模式逐渐走向集约化、工厂化和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畜牧业各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5年起,农业部畜牧业司组织开发了“全国生鲜乳收购和运输监督管理系统”,实现了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在线发证,并在许可证上生成二维码标识。2016年起,畜牧业司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建设“畜禽规模养殖信息服务云平台”和“数字奶业信息云平台”,推广物联技术在畜禽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实现智能监测,并将畜禽养殖、贩运加工、疫病诊疗、商品交易等全程纳入云平台管理,以金融服务为纽带,实现管理精准化、生产标准化,逐步推进畜牧业大数据建设。

在规模化养殖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东温氏集团已经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实现了养殖机械设备与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提供了一整套生猪养殖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管理人员能够集中监控所有养殖栏舍的实时环境状态,通过网络远程控制养殖栏舍的温度和通风系统,精确控制自动喂料系统按照生产规程投放饲料,实现了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据了解,目前温氏集团正将此项技术推广到实施现代家庭农场计划的合作农户。

为了实现实时监控,江苏省新坤兴农业生态有限公司、宜兴诚翔养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基于RFiD电子耳标的可追溯的猪群管理系统,通过扫描每头猪的电子耳标,实时查询每头猪的生长过程,同时通过在猪舍安装Co2、氨气、温度、湿度传感器,实现猪舍环境的实时监测,及时调控猪舍温湿度和有害气体,实现了科学化、自动化、规模化养殖管理,母猪产仔率提高了10%,仔猪死亡率降低了8%,商品猪出栏提前5天,料肉比由原淼3.3下降到3.0,每年可以为一个万头猪场节本增效50万元以上。

保证食品安全,提升产品品质。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按照“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理念开展怀乡鸡养殖,现有肉鸡养殖基地三个,占地2000多亩。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信宜怀乡鸡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应用模式”,是为了使消费者充分了解信宜怀乡鸡的种源情况、生产基地环境质量、生产操作过程、作料用药情况、加工销售过程各个环节,建立安全的信宜怀乡鸡生产全程信息追溯管理应用模式。信宜怀乡鸡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应用模式以生产经营企业档案数据为基础,围绕企业对“生产、库存、销售”三条主线,对信宜怀乡鸡的生产环境、生产活动、销售状况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运用网络通讯、系统集成、数据库应用等技术,搭建一套信息化管理平台,便于对其生态产品从养殖、配送、追溯等环节实现实时记录、高效管理、信息可跟踪追溯等功能。信宜怀乡鸡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应用模式,通过建设信宜怀乡鸡饲养信息管理子系统,对信宜怀乡鸡饲养和屠宰加工等过程进行全程的电子化信息化管理,确保信宜怀乡鸡从鸡苗到成品鸡整个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养殖。在这一过程中,将种鸡信息、农户信息、包装信息、配送信息进行系统电子化录入,形成产品信息数据库。并制作带追溯码和二维码的标签附在每只成品鸡上。同时,建设信宜怀乡安全追溯子系统,消费者可根据成品鸡包装上的编码或二维码,通过自助追溯查询机、公司追溯查询网站、手机、电话等终端设备输入追溯码,查所购鸡养殖、加工销售环节的相关溯源信息。系统将产品信息反馈给消费者,从而完成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全过程。

在增加奶牛效益方面,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垦乳业互联网+智慧牧场”物联网建设项目成为物联网技术与奶牛养殖相结合的典型。据悉,该项目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包括:以色列阿菲金挤奶机牛群管理系统,牧场养殖设备及自动监测设备,信息采摘及网络体系建设,阿牧网云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通过阿牧网云管理与决策云服务平台,包括动态牛群档案、饲料配方、选种选配、牛奶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繁殖管理报告等线上软件系统,实现手机app、pad、微信、pC终端多屏互动,随心所欲远程控制,牧场管理尽在掌握。利用计步器硬件+软件组成的繁殖管理系统,以及牧场物联网奶牛及牛奶数据采集装置,实现在每次奶牛挤奶的时候,自动为每一头挤奶牛做一次体检,并将体检报告发送给牧场管理人员。利用阿牧场线下服务,30年牧场管理经验的国际专家在现场辅导,将线上后台发现的问题及时线下实地讲解,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整合现有奶牛养殖产业链,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综合服务,建立“阿牧网云管理平台+物联网终端+线上线下服务”互联网模式的新型牧场生态圈,为牧场提供“一站式”的管理、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为牧场创新、提升撑起一把保护伞。

生猪养殖盈利模式篇10

继2013年猪价中周期见底之后,2014年猪价仍将延续反弹格局,我们判断2014年4-5月份将是畜禽产业链由守转攻的重要分水岭。其中,禽业股的弹性大于养猪股,圣农发展(002299.SZ)、新希望(000876.SZ)、益生股份(002458.SZ)、民和股份(002234.SZ)等养殖盈利同比激增,叠加三季度的行业反转预期,畜禽养殖股将确定迎来阶段性的反弹契机。

猪价进入上升通道

2014年,全国生猪供给增速将小于需求增速,行业将由小幅过剩趋向紧平衡。目前猪价处于走出底部的反弹征途之中。虽然猪价反弹可能会一波三折,但反弹趋势业已明确,我们预计2014年猪价走势每一波低点都会比前低要高,低点在12.5-13元/公斤,较2013年的低点11.7元/公斤高约5%-10%,高点则较上年更高,猪价中枢整体上移,头猪盈利有望较2013年翻一番,雏鹰农牧(002477.SZ)等生猪养殖股反弹可期。

由于高效养殖产能对低效养殖产能的挤出,中国生猪养殖正在进入新一轮的结构性去产能阶段,规模养殖户加存栏、散养户去存栏现象尤为显著。这表明中国已进入新的猪周期,在未来7-8年,中国生猪存栏总量将长期居高不下,变化幅度也非常有限,2013/14年就是这种现状的缩影。历史上,美国、日本也都经历过类似的高存栏下份额集中的阶段。

而对国内三类生猪养殖主体行为的分析表明,结构性去存栏和规模养殖户份额集中暗示新的猪周期将趋向扁长化,猪价正在逐步失去弹性。若按照传统的猪周期逻辑去买畜禽养殖股的进攻性,收益率可能差强人意,受益于规模养户存栏增加的优质饲料股、兽药股将取而代之,成为2014年更佳投资方向。

看好饲料与兽药

2014年,我们重点推荐饲料行业的景气回暖,看好平台型公司的崛起。上游成本端风险已经锁定,下游存栏微增、养殖盈利好转,共同助推2014年饲料业景气走高,饲料股有望成为确定性与高弹性、进攻防御两相宜的投资板块,看好猪饲料的大北农(002385.SZ)、新希望、唐人神(002567.SZ)及水产饲料的海大集团(002311.SZ)、通威股份(600438.SH)。

2014年,我们亦较为看好受益于高存栏和疫病防控增加的兽药行业。与饲料业逻辑相近,2014年兽药行业景气度也将显著提升;同时,国内兽药正处于剧烈变革的前夜,外延式扩张已成为行业核心成长模式,优势公司2014年的并购整合进程值得期待。

我们认为,未来能够满足规模养殖户疫病防控需求,脱颖而出的兽药公司需具备三大要素:(1)完善的产品线,包括疫病防控“消毒-免疫-保健-驱虫-治疗”不同环节产品、动物种类产品多元化、不同治疗领域产品多元化;(2)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过硬的产品质量;(3)优秀的营销渠道运营能力和技术服务体系。

未来兽药行业集中度提升将呈现加速状态,行业订单将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推荐金宇集团(600201.SH)、瑞普生物(300119.SZ)、大华农(300186.SZ)和中牧股份(600195.SH)。

种业首选登海

我们认为行业最差的时候已经来临,2014年行业制种量将继续下降,种业库存继续创新高。2013/14推广季,种子行业将迎来本轮最困难时点,上半年普通品种将出现大幅降价或者转商,影响行业利润增速,整体缺乏机会,重在精选个股,首推登海种业(002041.SZ);下半年需要重点观察库存、转商和新推广季的制种产量等数据,若供需格局好转,种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周期的底部转折点,推荐新品种放量的隆平高科(000998.SZ)和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产品处于顺周期阶段,2012/13推广季业绩稳定增长,呈现出明显的“穿越周期”特征,我们认为2013/14推广季登海先锋的先玉335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母公司及东北两大子公司继续高速增长,其在种业板块中的增长确定性是最高的,继续将登海种业作为种业板块的首推品种。

海产股收益或超预期

由于养殖周期影响,2014年和2015年春天,北方地区海参供给难有增长,而且未来两年随着海参苗种成本上升将直接推动海参价格的上涨,我们预计在供给端收缩的情况下,2014年和2015年海参价格将继续保持同比上涨态势,目前市场一致预期显然并未反映这一判断。而由于资本市场对其中长期需求端变化较为悲观,对海参供求格局尚未形成确定性的预期,我们判断市场预期拐点的形成常常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而滞后,但一旦有基本面的利好信息出来不断强化投资者信心,那么在确定性的盈利环比超预期催化下,有可能最终带来估值水平的大幅回升,进而引发股价的强烈反弹。在分歧越大、不确定性越多的背景下,投资海产股的超额收益越大,这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海产股投资逻辑演变的大概率方向。

具体而言,2014年海参养殖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来自于“以量补价,成本改善”。在2013年海参减产导致2014/15年供应受限背景下,同时“三公消费”、高端礼品需求也受到抑制,我们预计2014年海参均价同比上涨7%-10%,进一步超预期的可能性不大,海参养殖企业的业绩增长更多依靠以量补价和成本改善带来的利润率上升。按海参产销增长空间及溢价销售能力,由高到低分别是:壹桥苗业(002447.SZ)、好当家(600467.SH)、东方海洋(002086.SZ)、獐子岛(002069.SZ)。

水产品行业中我们相对更看好定位中低档的虾夷扇贝。獐子岛虾夷扇贝单产最低点已经过去,未来单产提升将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獐子岛是我们2014年核心关注的拐点型公司。

食糖股无机会

我们相对看淡2013/14榨季食糖表现。中国、巴西及全球食糖均处于增产周期,预计全球2013/14榨季产量为1.76亿吨,需求量为1.67亿吨,供给大于需求量,供求宽松局面加剧,库存消费比上升至17.70%。在此背景下,2014年内外盘糖价均难有起色。我们预计国内糖业公司2014年仍将延续亏损,或有天气等交易性机会,但不值得参与。

玉米油推荐西王

2014年,玉米油行业“成本端做减法,需求端做加法”,盈利稳步提升。受益于产品升级和成本下降,西王玉米油、长寿花玉米油毛利率有望继续提升,推动2014年玉米油企业盈利稳步增长,推荐西王食品(000639.SZ)。

我们认为,西王食品2013年销售稳步增长,费用率回落,将是五年来首次利润增速超过小包装销量增速的拐点之年。通过产品结构的升级和新产品线的不断导入,公司未来的持续成长性值得期待。

整体策略偏向积极

除了以上农业细分子行业的景气判断及投资逻辑外,农业政策亦是举足轻重的变量。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将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提速,我们预计农村建设用地或率先流转,宅基地、耕地流转将同步推进,流转率和渗透率将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加速提升。

目前,全国各地实践层面对耕地流转的探索步伐明显加快,我们预计亚盛集团(600108.SH)、北大荒(600598.SH)、海南橡胶(601118.SH)等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业公司在2014年将反复活跃、持续发酵。

此外,我们预计猪价对Cpi的正贡献为0.2-0.35百分点,这意味着2014年,尤其是上半年通胀会升温。历史统计也表明,温和通胀下农业股的投资机会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