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十篇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十篇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0:55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1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用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当中,要求教师除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之外,同时能够借助有效的互动和相应的教育氛围,以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且能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家长和学校能够充分联合起来,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家庭中,学生家长能够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表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预防和干预工作,一旦学生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则要及时的疏导,且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在学校,则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且能够借助相应的校园环境,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以全面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在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同时,能够使得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学校和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仅依靠学校或家庭教育,难以全面加强健康教学。同时,还有可能会引发矛盾,进而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巨大偏差,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相对于传统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说,通过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且能够结合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教育环境,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社会教育环境不断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同时,能够联系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能够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将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现阶段的小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而在部分地区建立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督导,以全面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近年来,我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直线上升,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中指出,目前,我国有将近3000万的儿童和青少年正遭受,抑郁,焦虑,网络成瘾等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低于国民群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忽略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相应的工作意识,学生家长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造成教师的职能弱化,小学心理健康教学的教师队伍难以高效建设起来。更为主要的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缺乏家校共育意识,导致小学心理健康教学工作难以高效开展。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发现有很多小学生存在打架,骂人,考试舞弊的一些心理异常的行为,缺乏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纪律意识,上课迟到,早退,不专心,作业不按时交,同时还存在厌学,逃学等现象。还有一些同学在性格方面有不良倾向,不爱与他人沟通交流,固执,偏执,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家校合作教学策略

(一)加强教学观念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部分学生家长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进而漠视了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职能,进而导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而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相应的教学资源被搁置,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因而在实际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充分意识到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且能够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教学资源,加强学生心理状况,精神压力的动态监测,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且能够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为学生负责。这就要求学校层面能够给予大力的支持,除了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构建之外,还需要全面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得所有教师能够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领。在实际培训过程当中,还需要全面加强对教师语言艺术的培养,使得教师能够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借助相应的沟通技巧,使得家长能够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中,并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源。具体体现在家长可以向教师及时反映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异常行为,通过有效的分析,全面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监测,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其心理问题。通过该方式以有效增强教师和家长的合作观念,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强联合机制

通过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全面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进而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需要不断加强家校联合机制,让学生家长和学校能够充分承担起各自的职能,且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以不断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且能够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通过学校与学生家长的双向沟通,以进一步明确学生的心理状况,且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心理动态,不断引导学生调整其学习的状态,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家长能够结合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了解相应的教学内容,且能够借助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心理问题,以避免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家长的教学工作更加专业,可靠,以达到科学施教的教学目的。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教学中,为了保障其教学的效果,除了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建立并组织相应的协调机构,以充分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使得双方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和职能,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作为联系学生,学校,家长三方的纽带,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则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将学校和家长充分联合起来,结合高校的教育措施,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灌输,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则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能够联系家长,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在结合学校教育的背景下,能够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高效落实,充分发挥家校合作的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构建教育结构

为了有效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则要求学校和学生家长能够充分联合起来,不断调整着教学的方式方法,且能够构建相应的教育结构,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使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实,以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这就要求学校能够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以有效的记录和反馈,并将相应的信息及时的传递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能够积极参与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当中,强化学生家长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家长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以此增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可以创建心理健康手册,及时的记录学生在校表现以及学生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的现象,将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反馈给学生家长,全面加强与家长沟通交流,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其相应的心理问题,以有效避免问题恶化,进而造成恶劣的影响。小学生的心思单纯,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家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则需要全面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及情感的监督管理。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应当给予鼓励和激励,以有效避免学生产生倦怠感,进而出现抵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以此全面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2

家校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相互参与、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是未成年人教育的专业工作者,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基础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它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意志性格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的人生观、日常道德规范、待人处事对孩子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实践者和执行者,必须主动带动家庭。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地把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评价反馈给家长,并了解家长对子女、对学校工作的期望,以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家庭教育的指导任务。

家长是社会中最关注学校教育的人群,也最有资格评价学校教育。在孩子读书阶段,孩子的学校生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话题,学校和孩子是家庭生活的焦点。因此,家长想了解学校,想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想发挥自身的能力为学校贡献力量是普遍的心理。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学校和家庭采取相互参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机的心理健康教育互动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类型

根据合作中影响作用的方向,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学校为主导,向家庭作用的合作形式(学校家庭的合作形式);家庭为主导,对学校影响的合作形式(家庭学校的合作形式);以社区为中介,学校向家庭影响的合作形式(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形式)。

(一)学校家庭的合作形式

1.家长学校

学校指导家庭教育最便捷、最高效的途径之一是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家长学校是向家长开展普及型的家庭教育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家长学校中可以聘请有关专家讲授有关知识,或由学校的心理教师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

2.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沟通的最常见的形式,在家长会上,班主任或科任教师会向家长汇报学生近期的表现和学习状况。有的班主任利用家长会向本班级家长进行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使家长能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符合孩子特征的教育方式。此外,科任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就班级发展、学生学习、个性发展、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等问题畅所欲言、充分讨论。根据要求,各年段、各班级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全体性的家长会,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和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则至少两次。还可以召开小型家长会,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和指导。

3.家长沙龙活动

家长沙龙活动,主要通过级长、班主任向家长宣传,家长自愿报名。活动由心理教师主持,班级科任教师也会以助理身份参与其中。家长沙龙活动关注家长的教育烦恼,让家长更好地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

家长在沙龙中分享与孩子相处时遇到的烦恼,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分享的方式,共同对典型情况进行探讨,找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有效方式。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并通过家长间的相互分享得到情感和方法的支持,让家长改进教育观念,共同成长,注重家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

4.亲子团体活动

亲子团体活动不仅包括学校组织的父母孩子一起参加的各种活动,还包括亲子团康活动、亲子小组辅导活动。亲子团体活动有利于帮助家长建立主人翁意识,激发家长积极合作的态度,使他们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同时促进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精心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参观、访问、表演、听报告、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社会考察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尤其在假期,亲子团体活动更加受到家长们的欢迎,教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为三者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搭起了桥梁。

亲子小组辅导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形式,由心理教师组织同质学生和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亲子心理辅导小组活动。在活动中,根据小组成员的一般性问题,设计针对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和家长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获得体验和感悟,感受彼此的重要性,学会沟通技巧,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在交流中获得和谐相处的方法。由于亲子小组辅导活动具有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因此得到家长的认可,心理辅导的效果也比较显著。

亲子辅导活动,需要心理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在学校中并不是十分普及。在对广州市越秀区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调查中,专职心理教师普遍都开展过亲子团康活动和亲子小组辅导活动,而兼职心理教师只有一小部分开展过亲子辅导活动。因此,对学校骨干心理教师开展亲子辅导方面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5.个别辅导

在课题研究中,从心理教师提交的个案辅导案例来看,专兼职心理教师在个别心理辅导中都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和影响,在辅导中会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对家庭教育和教养方式以及家庭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

在个别辅导中通过心理教师的指导,家长们了解了自己孩子当前的心理状况,了解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感受到家庭关系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学生心理问题预防、预警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通过家长及时调整自身和家庭关系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相对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出现更加严重的状况。如果出现了问题,家长凭着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信任,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能够及时和学校取得联系,可以防患于未然。

出现心理问题以后需要进行干预。一些常见的问题,专职的心理教师可以提供咨询服务。在对学生和家长的辅导中,最常见的技术是系统式家庭治疗。该疗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将家庭成员看成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认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认识事物的模式,家庭成员的内在解释与外在行为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其间的关系不是直线式的因果关系,而是反馈式的循环关系。系统式家庭治疗学派认为,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病态行为都是这种连环套式的循环反馈关系层层作用的结果。

从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心理教师对家庭治疗的理念和方法的理解多倾向于教育学的层面,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施加作用和影响,而对家庭系统治疗的心理咨询技术层面的干预还比较少见。因此,在心理辅导专业水平上对学校心理教师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家庭学校的合作形式

1.家长志愿者活动

家长志愿者服务进校园。家长在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同时也积极为学校教育尽一份力,在学校开展的活动中,自愿组建起来的,家长“志愿者”在校园参与学校的服务。如校运会上,广大家长积极支持、鼎力相助,有的当裁判,有的进行宣传报导,有的负责保卫和安全,有的协助后勤,为学校的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家长通过做志愿者直接参与学校的活动,可以近距离了解学校的办学特点,也可以跟孩子多沟通,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爱心。

家长志愿者服务进班级。通过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为了使孩子从小爱读书,营造书香班级的文化氛围,许多班级的家长自发地捐书、捐钱、捐书柜,建立起班级的图书角。家长志愿者的工作渗透到班级,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

家长志愿者活动从校园辐射到社区。比如,节假日里,家长带着孩子走访低保户和社区工疗站,捐钱捐物,送去生活用品,用他们的爱心行动影响着孩子。

家长走进学校、社区,有序参与教育活动,有效地增进了教师、孩子、家长之间平等、融洽的感情,促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积极、互动关系的形成,使家校进一步携手,共谋发展。

2.家长讲坛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需要传授给学生最新的、鲜活而前沿的知识,仅靠学校单一的教育力量很难做到,来自于家长的资源正好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丰富和扩展。家长是巨大的教育资源,每一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学校充分发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能丰富学校教育元素,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基于对当前教育的前瞻性考虑,我们尝试让家长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课程。

家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各种知识。教师惊喜地发现,各行各业的家长大胆创新,以超前的理念、鲜活的教学内容、精彩的课堂呈现,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有些资源丰富的学校,家长聘请心理专家,为孩子所在的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讲座和团康活动。

通过家长讲坛,孩子们的视野得到了开阔,知识得到了拓展,探究知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3.家谊会

家谊会是学校与家庭双向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为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有些班级的“家谊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讲座。家谊会也让家长可以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交流育儿心得,这就使得家长有一个交流的机会,一个沟通的平台。部分家长在与其他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中可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不少家长也因此成为了好友。

除了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学校也通过家谊会积极向家长实施心理辅导,提倡积极正向的健康心理,并教授教育子女的方法。

(三)学校社区家庭的合作形式

1.社区宣传服务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长是家庭的主导,学校通过自身所处的环境影响家庭和家长。在学校所在社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让社区居民了解有关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培养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学校的围墙、宣传板等都是开展社区宣传的重要工具。心理教师和学校心理教育骨干教师参加社区自愿者服务队伍,在社区宣传活动中发挥专业作用。

2.社区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是指有关专业人员或社会机构对实施家庭教育的成员从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等方面进行指导,以确保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其受到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以及方法的制约,不同的教育观念会带来不同的实践活动、形成不同的经验从而产生不同的指导模式。学校通过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更新社区居民的教育观念,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作为义工参加社区教育,做社区教育的讲师,为社区居民开讲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给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常识,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技能技巧。这些做法,使社区这一媒介对家庭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家庭环境。

二、成功经验

目前广州市越秀区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1.学校主导。中小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影响者,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全面,具有经常性。2.资源共享。通过家校互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3.渗透社区。通过社区拓宽合作的范围,扩大影响的效果。

广州市越秀区中小学在家校合作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有些学校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规范合作,形成架构

以广州市朝天小学为例,朝天小学是广州市有名的百年老校,位于广州市繁华地段,具有非常丰富的家长资源。朝天小学在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朝天小学在家校合作中非常注意规范化的管理,例如,为了规范化管理家庭志愿服务队,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和光塔社工服务站联手,制定了《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手册》,以“志愿时”作计算单位,设立“志愿服务晋阶制”,与“朝天之星”“服务之星”等评选挂钩,激励每个家庭积极投入志愿服务中,使志愿服务得以推广,使更多人受惠。也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志愿者管理资料,包含《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架构、管理及服务计划》、《朝天小学家庭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和《朝天小学志愿者信息表》。德育领导小组和专业社工进行管理,建立激励和表彰机制。家庭志愿服务队将依据志愿者服务记录,实行星级认证和晋升制度;结合志愿家庭服务业绩,推荐其参加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对家庭资源作了规范化的管理,进而突出优势影响,降低不利因素。

(二)引领社区,影响家庭

例如,文德路小学十分重视社区这块重要的教育阵地,与社区合作,在所处的大塘社区服务中心附近设立了宣传长廊,定期刊出包括心理、生理健康常识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宣传内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文德路小学的教师们参加社区服务中心内设立的义工发展中心的活动,在社区中突显了学校教育的功能。文德路小学是省、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该校的鲜明特色,其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广为认可,是广州市非常受欢迎的学校之一。学校通过自己的品牌带动社区,通过对社区居民的影响,提高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让社区居民重视心理健康,为孩子提供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要做到引领社区,学校本身要在这一方面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要开放学校资源,让社区居民了解学校的特色,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三)专业指导,系统实施

广州市第二中学的亲子活动有自己的特色,亲子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重要途径。学校亲子活动选择在开学、散学礼、家长会等时间点进行,形式有:《亲子成长手册》的指引、亲子团拓活动的开展、亲子访谈、亲子讲座、亲子咨询、周末亲子沙龙、亲子漫画等,每学期都坚持定期开展。第二中学亲子活动开展得好,得益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专职教师的坚持。亲子活动的开展难度很大,家长的观念、师资的力量、时间的安排等,都会对活动的开展产生影响。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次要一步步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能够理解亲子活动的意义;再次,心理教师要有奉献精神,用休息时间开展亲子活动。

(四)挖掘潜力,优势互补

广州市越秀区位于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质量在广州市处于领先地位。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下,汇聚了丰富的家长资源。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调动家长资源,开设家长讲坛,让学生共享资源。由家长委员会出资聘请著名专家和学者,给学生开设讲座和课程,为家长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同时,学校心理教师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对家长开展青春期心理特点、考前心理辅导、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讲座,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三、分析与思考

理想的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合作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环式教育体系,形成一种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形式。

分析当前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学校对家庭的影响比较充分,渠道多样化,效果比较突出。分析其原因,在教育影响中,学校教育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具有专业力量和专业的机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产生影响。

2.家庭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开始慢慢体现出来。资源丰富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表现比较明显,而资源相对缺少的学校开展起来比较困难。

3.学校通过社区影响家庭方面,学校与社区都重视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比较好。例如,广州市越秀区文德路小学和大塘街道长期稳定合作,已形成了机制。在这方面很多学校和社区还处于探索阶段。

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总结做得好的学校的经验可以看出,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家校合作的最关键因素,只要领导重视了,合作就能顺利开展,一切形式的合作都不在话下。此外,学校的专职教师也是家校合作中的重要力量。专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热情、专业坚持,都能有效地影响家长和吸引家长,能让家长主动配合学校,主动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沙龙活动、亲子活动、个别辅导等形式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开展这些活动,离不开心理教师的专业引领、专业指导、专业操作。因此,加强对专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通过培训让心理教师掌握亲子团体活动、亲子小组辅导、家庭治疗等方法,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能有效提高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3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联动培养就是家校双方在目标认同、情感融洽、信息沟通的基础上携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多元培养、联合互助、协调一致、共同教育。通过家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家校双方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保证教育方法、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在时空上的衔接和拓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本研究在调查广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学校(中学部)、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中学部)、广州市第六十七中学随机抽取被试。发放问卷660份(教师版120份、家长版540份),回收问卷568份(教师版97份、家长版471份),回收率86.06%。有效问卷482份(教师版86份、家长版396份),有效率84.86%。

2.测量工具

采用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张达红、华东师范大学陈源声硕士论文中的问卷进行整合、修订后的调查问卷,分教师版和家长版两个版本。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见,90%以上的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或重要。这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和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但究竟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却只有1.87%的家长表示对心理健康知识非常了解。

由表2可见,79.07%的教师和81.31%的家长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此外,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选择对方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高于选择自己是主要负责人的百分比,可见,学校和家庭存在相互推卸责任的心理倾向。

由表3可见,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有90%以上的人认为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是非常迫切或迫切的。这说明,家校双方具有合作愿望和合作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共识。

由表4可见,73.48%的家长和26.74%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家长是教师的助手,这不仅反映出家长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也体现了教师在家校合作中把自己放在优势或支配地位,没有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因而不利于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改善。

家校双方交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相对于家长,教师沟通的内容较均衡,除了学习情况,还会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话题与家长进行沟通。由表5可见,在学业压力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仍有50.25%的家长认为学校应加强学习方面的精力投入,却只有28.28%的家长认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相比之下,教师对心理健康及习惯方面的重视度较高,体现了教师具有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关于影响家校合作因素的问题,51.16%的教师和67.68%的家长认为影响家长和教师沟通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太忙。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家长和教师在工作中都有巨大的压力,工作繁忙是不争的事实。但家长和教师都存在为自己推脱或找借口的现象,如有些家长认为“家离学校远”、“文化程度低”影响了家校合作,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配合”。如果教师真正为学生着想,主动与家长沟通,家长是不会“不配合”的。同时,“家长不配合”和“老师不欢迎”这两种相对因素的选择也反映出家长与教师之间存在一些误会,亟需真诚沟通。

此外,大部分教师和家长均认可电话和校讯通在家校合作中的便利性。对于家长开放日和讲座,仅有少数家长(11.36%,12人)和教师(13.95%,45人)认可其有效性。家长和教师普遍对家访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原因却不同。教师认为家访耗时多,效率低;而家长认为教师家访带有功利性,对于单亲家庭而言,还可能会触及隐私。对于邀请家长到校面谈,家长以为会受到批评,在心理上有抵触情绪,建议教师事先做好沟通,避免家长误会。

三、结果讨论

1.合作理念缺乏科学性

调查发现,16.67%的家长片面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老师的责任,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有5.81%的教师认为没必要与家长合作,这既夸大了学校的作用,又完全忽视了家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和特有的优势。

2.合作内容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连续性和渐进性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活动遵循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系统的体系设计出来。但已有的活动内容庞杂零散,随意性较大,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这必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微乎其微。

3.合作方法缺乏互动性

家校合作实践过程中主动权常常掌握在教师手中,家长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缺少协商解决问题的互动机会,这种不对等的地位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无法使教师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因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4.合作途径缺乏多样性

家校合作最常见的方式是家长会、打电话等。合作渠道单一已经成为制约家校合作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影响到合作的内容与深度的拓展。

5.合作机制缺乏规范性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校没有专门负责心理健康家校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家校合作活动多处于自发、松散状态,缺少专门的组织或机构对其进行总体规划与管理。因此,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难以落到实处,容易产生推诿现象,从而影响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6.心理健康活动主体受忽略

在家校合作中,大家关注的都是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体――学生。学生在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开展相应的活动,真正回归到主体需要上。此外,针对特殊情况,如单亲家庭的学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计划。

7.师资力量薄弱

家校合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一支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其质量关系到合作的效果和教育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优良师资的缺乏,成了制约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四、建议与对策

1.强化合作观念,明确职责

家庭和学校要树立家校合作的理念,明确职责,既分工又合作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合作的计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努力形成真诚平等、双向互动、同步协调、共同负责的局面。

2.建章立制,构建长效机制

只有建章立制才能构建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才能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才能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落实。首先,建议政府教育部门将家校合作作为评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以评促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其次,建议学校建立由校领导挂帅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整合校内资源、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再次,建议引入督导组织,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定期指导和监督。

3.以家长学校为阵地,提高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家长学校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在了解孩子共性的基础上,根据家长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协助家长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可以让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经验,这样更有说服力,效果会更好。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助人自助”,因此,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意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要根据年龄段和教学进展设置适当的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项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情境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在自我体验、自我感悟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理念上的认同,进而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去,达到提升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5.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系统

学校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开展心理普查,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并随学籍档案一起流动。这样不仅能帮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且能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提供帮助,既避免了因问题发现不及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又能避免重新收集信息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6.创新沟通途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迫切需要我们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拓展新渠道,做到与时俱进。如利用家长QQ群、飞信、微信、网络视频等载体为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提供便利的信息渠道。

7.优化师资队伍

优化师资队伍是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就学校而言,现阶段的迫切任务是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训结束后通过正规考核或资质评定方可上岗。其次,政府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从业资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聘和晋升制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l984.

[2]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中国网,2010-3-1.

[4]陈源声.家校合作理念下中小学心理健康初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4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人们重视。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是不同等的,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零边缘。为了让农村小学生心理更加健康,得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只有开展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与指引,进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因此,家校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不可缺失的一节,家校在重视应试教育时,也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受重视

虽然国家在提倡素质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在偏远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种种原因,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家庭和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其心理健康。在家长的心理里普遍认为孩子有问题、有“病”了才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从心理里是不接受的,只要孩子的成绩好,其他的都不重要,并且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多大的关系。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面临着升学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导向,学校的课程以考试科目为主,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形同虚设,再加上教育部门领导心理健康意识的淡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多数情况下都只是表面功夫。

2、缺乏专业人士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是一门对各方面要求极高的课程,对专业素养要求极为严格,它要求从教者必须拥有完整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被外面认可的职业感。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些要求恰恰是达不到的,农村学校几乎是没有心理教育师,通常都是由其他任课教师担任,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很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被忽视掉的、不存在的学科。即使该校有一名专业的心理教育师,但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他也是缺乏相应专业的知识理论和工作经验,面对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数众多,层次不等,他也束手无策,面临困境,并且个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更有待完善。

3、内容单一

学校与社会力量合作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心理问题预防、环境教育、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心理疾病干预和支持、健全人格促进等,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交流、社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但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参与学校、社区协作意识的薄弱,使合作的内容受到了极大限制。学生所能学到心理健康知识更加有限,更不用说实际运用和去解决心理问题。

4、教育方式不正确

目前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普通科目是一样的,任课教师只是对本照宣,用填鸭式的方式把心理健康知识灌输给学生,走个过场,让学生知道一下就行了,完全违背了心理教学的理念和宗旨,没有把心理知识真正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彻底的了解心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去,对其促进学生的素质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况且在日常的教学中,面对升学的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上,没有足够的耐心,再加上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基本上是草草了事,未能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更可悲的是学生处于青春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受家庭、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学生的心理更加复杂,更加叛逆,而教师并不理解学生目前的状况,未能及时应对,从而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因而,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极为重要的。

5、没有统一领导机构,缺乏监督指导。

美国的中小学都建立了严密的家、校合作组织,如早期学习项目组织、家庭与学校同在项目组织等。我国虽然建立了家校合作组织,例如家长会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当活动结束后,家庭就与学校彻底的失去了联系,家长不能有效参与进来,更不要协助学校开展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了。社区也没有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只是形同摆设,没有与学校、家庭紧密合作,相互配合。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

1、家庭因素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家长的素质普遍偏低,对学校的工作基本上是不理解、不支持,他们只知道教育孩子是学校的本分,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其他的一概不论,只要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他们不是打就是骂,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伤害。为了生活,在农村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学生普遍与爷爷奶奶居住,家长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教育辅导的责任,同时又因为其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而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棍棒之下出人才,对孩子实施打骂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困扰,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农村地区依然是以考试教育为主,面临升学的压力和教育部门的考核,学校不得不把考试科目归为重点,只注重学生成绩,忽视其心理问题,只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这是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织机构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不完善,心理健康课程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加剧了学生心理健康疾病。再加上教育部门重视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轻视心理教师培训;重视教学技能的提高,轻视育人技巧的攀升;重视教师业绩的考核,轻视教师心理的健康,未能及时培养大量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以其专业的知识技能来给学生开导心理问题,从而造就学生心理问题加深。

3、社会环境因素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难以有效的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形成影响。同时,小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在家庭、社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因素之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学生的成绩尤为关注,教师之间的比较,家长之间的攀比,都以成绩为依据来判断学生的将来是否有前途,从而忽视掉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重要影响,学生的学业压力与日俱增,对其心理产生压力,一旦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学生的心理就会扭曲。再加上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时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社会中的陈规陋俗,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三、改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合作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它对其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和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有着至关的作用,学校和家庭应引起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

家庭要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思想认识,不以成绩论孩子。把孩子放在首位,以孩子为本,关注其发展。而不是以我为中心,总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样的教育观念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不要再觉得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要与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其孩子健康成长。

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与其他科目同等的地位中去。不在只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其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日常教育学中,当做常规的教学手段去做,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历程的变化,对其对症下药,解决疑难杂症。

2、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多种合作形式

一是学校要健全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学生家长选出代表参加家长委员会,与学校领导面对面交流,商讨学生事宜,协作学校管理好学生,给学校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支持,与学校多方面进行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设立学校家长开放日、教师走访日。学校要确定学校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家长切身体会学生的感受。学校还要邀请相关的心理教育专家给家长讲解心理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解决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学校要确定教师走访日,定期开展教师走访活动,深入学生家长,与家长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思想变化,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带给家长。对于家长那些不合理的教育观念,教师要耐心地、悉心地的劝导。教师与家长多交流,促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借助QQ、微信等软件,建立家校交流平台。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科技日益更新,学校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借助QQ、微信等热度高的交流软件,建立班级家长群,家校交流群等。在群里与家长畅所欲言,交流教育心得,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指导家长教育学生,并邀请家长为学校的教育献言献策,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

3、加强学校和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目前而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课堂授识、讲座两种形式,学生接受的心理健康知识只是表面,无法运用到实际中去。学校、家庭、社区是三种不同的资源,三方资源要综合、相互合作。以学校为主体,家庭协助,社区支持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话剧表演、文艺演出等开导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设立心理图书室供学生借阅,学习初浅心理知识;设立心理咨询室,社区安排专业的心理教育师进校园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交流。

4、建立组织机构,使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5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 《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 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6

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组

二oo五年三月

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社会问题,在校园生活中也日益凸显出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市亟待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为此,市委、市政府、教育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2005年3月18日,市政府何炜副市长带队,由教育局杨红局长、张跃进副局长参加,包括市党办、政办成员和教育局有关科室人员组成的桐城市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团一行赴浙江省上虞市、我省铜陵市考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考察团一行在当地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学校听取介绍、参观校园、搜集资料,获得了一份份鲜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受到了心灵启迪,开阔了教育视野。

浙江省上虞市有78万人口,是一隶属于绍兴市的县级市。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经济开放城市,该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经济发达,并且已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为浙江省“教育强市”。近几年来,该市以“学校试点探索,园区实验攻关,全市区域推进”为基本思路,大胆实践,取得了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经验,形成“科研引路,行政搭桥,园区示范,区域推进”的心理健康教育园特色。其成功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中国教育报》所报道,受到教育部和中央教科所的领导及专家的充分肯定。概括起来,上虞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园区经验是:营造一种氛围,把握两条主线,做好三个落实,加强四个渗透,突出五个结合,抓好六个环节。即:全方位区域性整体推进主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对全体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少数心理障碍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这两条主线;做好组织落实、计划落实和措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到团队活动中、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和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全面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心理辅导教育与全体教师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学校日常教育活动相结合;抓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设立热线电话和知心信箱、建立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完善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运作;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质量;积累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经验,促进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转变了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和能力;锤炼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和知名度。上虞市实验中学的“以辅导教师、专门渠道为‘精’,以全员参与、全面覆盖为‘气’,以课题引领、学术研究为‘神’,以校园文化、关注心灵为‘韵’”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操作要领令人印象深刻。而春晖中学的“学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及“学校文化引领”的教育思想更让人难以忘怀。

铜陵市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002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时,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已全面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开始显现。该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教育部督查组、省教育厅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该市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搭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其中,铜陵市金山路小学实施的“小学生性格优化教育”实验、铜陵十二中的“一体两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家长为两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十二项举措、铜陵二中的“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学生心理方法”令人颇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特别是铜陵一中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夏冰作的个案处理的经验介绍令人深受感动,不能不让人为这位从教才两年的年轻女教师的专业素质、工作水平和敬业精神所折服,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建设起一支懂业务、爱钻研、肯奉献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归纳上虞市、铜陵市教育局及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做法,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以师资培训为根本

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根本。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有健康的心理,必须掌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为此,他们十分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行政与科研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等形式,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一是抓干部队伍培训。上虞市不定期选派分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去外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目前,上虞市共有130名学校领导参加浙江教科院组织的“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推进研讨会”、省教育厅举办的“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和“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铜陵市选派学校领导到上海市学校挂职锻炼,接受先进教育理念。通过培训,使学校领导能够率先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从而有效指导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抓专业教师培训。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请大学和教科院心理学专家教授分别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等骨干教师作专题讲座和辅导报告。经绍兴市教育局和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批准上虞市为培训教师颁发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及省心理健康教育资格上岗(试用)证书。在省教科院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上虞市教体局于2001年3月以来先后举办了三期“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了专家和大学、教科院的教授及心理学专业老师任教,培训班分七个专题,总课时为120学时,通过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操作技巧的角色扮演、课堂研讨和论文交流等三方面考核。四百多名教师取得了《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铜陵市部分学校直接从大学选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生任教,市教研室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应该说,两市均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

三是抓教师全员培训。利用节假日和暑期继续教育,不定期请省内外心理学专家给全体中小学教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不断更新全体教师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探索研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教育方法和途径,增加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2003年1月,上虞市教体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分管领导、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自学考试,2005年前完成全体教师的基础知识培训及考核,本项培训及考核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根据要求,全市首批有1470名教师已参加《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两门课程的自学考试,全市6000多名教师参加了第一轮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心理健康教育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行性和广泛性。

二、以模式探索为手段

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使心理健康教育富有实效。近年来,上虞市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质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一是创设活动课教育模式。各学校在全面了解、研究学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以“活动课为载体,全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模式。在模式运作过程中,学校先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归类、列出序号,再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并对以活动课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发性研究。在研究完善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师资、不同学生及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摸索并完善“活动式”、“诱导式”、“情境式”、“体验式”、“聊天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模式,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法,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结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教师辅导、学生组织、专家点拨等活动课形式。针对有的学校缺乏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他们一方面引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学习与培训,通常在课前由教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目标,师生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过程的设计,通过大量的观摩与大讨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创设心育活动载体。选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和开展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切入口,先后举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观摩、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优秀论文评比和心理辅导现场会等活动。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向现代化和高质量方向顺利发展。园区各中小学和试点学校都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的设在晨会课,有的设在班队活动,也有的专门开设心理辅导课,但都是以活动的形式将所传授的心理知识富于活动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的活动课观摩和全市活动课优秀教案评选,全面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学校每项工作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有目的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管理育人、教育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过程之中。

三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中心。上虞市是浙江省首个“校校通”县市。他们积极依靠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带有共性的心理问题。为充分发挥现有学校风格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新模式的探索,大胆开发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心育网。“心育”网站共有六大主模块:心育课堂、心育论坛、心海拾贝、心语亭、百宝箱和知心屋。“知心屋”里设有“学生在线”与“家长在线”两个分模块,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热线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辅导和帮助,它就像一座“心桥”,使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间心心相连。上虞市和铜陵市不少学校开设热线电话、知心信箱、或网上“QQ聊天室”打进学生心灵,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心理困扰、常见的心理障碍、自卑倾向、学生孤独倾向、人际冲突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学校根据不同学生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通过热线电话的开通、心理信箱的设立和“知心小屋”的互动交流进一步沟通了感情、增强了自信,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实效。铜陵一中校长介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夏老师充分施展“真情倾诉”的技巧,挽救了不少心理问题学生,堪称校园的“排雷专家”。

三、以园区示范为龙头

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大胆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区域优势和园区特色,为全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累了成功经验。

一是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确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区域性整体推进策略研究》为上虞市心理健康教育园区实验总课题,在总课题下各实验学校和成员单位分设32个子课题,同时把科研、教育教学实践与行政推动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实验学校典型引路的作用,探索最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7

(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00)

摘要:近年来,高校频繁报出恶性事件,让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在纷纷指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不明显的同时,我们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集结家庭、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家庭的力量是其中股肱,如何实现家校联合,让家长参与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合;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5-02

家庭是影响个人心理特征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都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育理论均推崇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教育模式.由于学生大都选择离家较远的地方求学,地域因素使得家校联合的模式受到极大制约.初高中时代的家长会、家访等常见联合方式不能照搬于高校,除了因地域因素不便于开展外,大学生独有的心理特征也要求我们拓展出适合这一特殊群体的新路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面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家长们也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当问及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如何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时,很多家长均表现出迷茫,既觉得鞭长莫及,又觉得无从下手.高校则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受到人力、资金等方面限制,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不能够具体深入.

1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误区一:成绩看分数,健康看身体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如此,家长也例外.中国家长在与老师对话中,提及子女近况时,经常会问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问“孩子最近快乐吗?”的家长几乎没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保证孩子吃饱穿暖,满足孩子各种物质条件,孩子就能快乐,心理就能健康.“健康”对家长们而言仅仅指躯体方面.因此,在近几年出现的大学生恶性事件中,当事人家长面对媒体采访时均肯定地表示:“我的孩子心理很健康,没有什么异常”.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很多家长对此一无所知.

1.2误区二:教育是学校的事,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学校的事

很多家长寄希望于学校,希望高校能将子女培养成“才”,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家长都没能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顺利将孩子培养成“人”,又何以成“才”呢?家长既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子女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有研究表明家长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教养方式不同,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明显差异.很多心理疾病的诱因都要追溯到6岁以前的生活经历,这也恰恰说明了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多家长不惜斥资替子女择校、选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把教育子女的义务完全托付给外界,殊不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家庭因素往往是子女心理问题的根源,终身学习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子女需要受教育,家长同样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1.3误区三:专断压制,不懂沟通疏导

有些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愿意参与到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但由于既不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又缺乏专业指导,往往因为不得法而事倍功半.如未经子女同意查看其日记,网络聊天记录,发现子女存在心理问题时,往往采取批评惩戒的方式来“堵”,不懂得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来“导”.这样做非但无益于维护子女心理健康,反而可能矫枉过正,使问题复杂化、严重化,让家长和子女的关系对立起来,破坏了原本和谐的家庭环境,更加不利于子女心理问题的解决.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已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各高校也纷纷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通过新生普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开展校园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方式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承担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除了专业教师外还包括专职辅导员以及各班选聘的心理委员.从师生比例来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生比约为1:200,跟国外高校相比,人力资源显得尤其匮乏,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浮于表面,难以具体和深入的根本原因.短时期内迅速扩大专业师资队伍显然是不现实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急需获得家庭、社会支持.

3家校联合优势

从人力上看,家长如果能够参与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可使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更高、覆盖面更广;从资源上看,家长对子女的了解及重视程度,能够让学校对学生个体情况把握更加细致准确,方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对问题学生进行必要的环境干预时,如果能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治疗效果也能有所提高.同时,学校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矫正错误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习得维护子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并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表现,家、校、生积极互动,帮助家长与子女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便于在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时,顺利获得家长支持.

4家校联合模式实施路径

4.1宣传动员

自新生进校伊始,学校方面就应尝试各种途径吸引并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如安排在新生入学时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可涉及终身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大学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案例分析等.考虑到家长文化程度差异大,在内容安排上应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直观且感染力强的素材(如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恶性时间视频),呼吁家长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此外,考虑到少部分家长不会使用网络工具(QQ、微信、邮箱、浏览网页),可在动员讲座后,安排如何使用网络工具的教学内容.

4.2建立联系

参照国外部分学校做法,建立家长委员会,方便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家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既方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也有利于家长之间交流沟通.通过这样的平台,在遇到共性问题时,先集思广益再取其精华,多搜集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巧方法,借鉴运用到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化理论为实践,也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启发.家长委员会的建立,自然须由学校牵头,先建立沟通平台,如以学院、年级、专业为单位成立QQ群,微信群,论坛等.先由辅导员或心理辅导教师担任组织者,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观察,以年级、班级为单位让群内成员民主选举委员会负责人.负责人成了家长和学校的枢纽,负责在群内组织成员参与学校活动,并将家长的诉求反馈给学校,便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开展.此外,可建立校讯通平台,用短信方式通联简易快捷.

4.3学习培训

目前,家长网络学校已经在一些省市悄然兴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仿效网校模式实现家校联合,利用网校这一媒介为家长提供学习资料(文字、图片、视频等),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家长可通过网校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身家庭教育素养,主动参与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由于网校运行需要大量人力、资金投入,高校可根据自身实际,适当增减栏目,如将网校缩减为网页,仅开设新闻动态、学习资料(文字、视频)、互动论坛、专家在线等模块,方便家校联合.

4.4资料搜集

通过心理普查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初步评估,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普遍做法.但普查的目的主要是为筛查出心理健康指标显示不健康的极少数,便于日后预防和诊治,但对大部分心理健康指标正常的学生而言并无作用.因此,普查时除运用量表测量外,还应尽可能地搜集学生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尤其是家庭背景.但不幸、复杂的家庭背景往往是一个人的隐私,甚至是自卑的根源,是很多人不愿意提及的.即便是在心理咨询中,也需咨询师与咨询者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后方能获得.如果让高校心理咨询师或是辅导员一对一通过访谈获得所有新生的家庭资料,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上来看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笔者建议可在新生入学考试时(一般只考查英语计算机两门)加试一门写作,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人生目标等.以考试形式搜集一是避免学生抄袭,二是考场气氛严肃,有利于学生端正态度认真陈述.若以课下作业形式进行搜集,这份资料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就会大打折扣.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所获资料尽可能真实,这门“考试”最好是突击进行,考前无须告诉学生考试科目或内容,需提醒学生此考核仅为考察科目,成绩不计入学分,真实描述即可.尽管如此仍不能保证所获信息百分百真实,还需日后逐步筛查.“阅卷”工作可交由辅导员承担,加深对所带学生的了解,方便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家校联合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5.1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当代大学生既渴望独立自主,自尊心强,却又敏感脆弱,容易受伤.因此,家校联络既需要公开也需要保密,公开是为了表示尊重,保密则是为了保护尊严和隐私,这个度需家长学校共同把握.

5.2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平衡辅导员工作

家校联合中辅导员是关键枢纽,但不应是管理者或主力军.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繁杂,精力有限,专业水平不高,仅能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者.家校联合模式的具体实施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5.3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

家校模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动,需要一定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先统筹规划再具体实施.各部门之间明确职责协调运作,以确保这项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畅.家校互动推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1):44-46.

(2)陈国魁.家庭学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校园心理,2011,9(2):133-134.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8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把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心理障碍就是心理疾病,治疗方法局限在医学模式中,甚至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歧视的态度;有的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障碍等同于道德品质问题,采用严格管束的方式;甚至有人把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神经症、精神病等同起来。正是由于许多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存在这种错误认识,所以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抵触情绪和回避倾向。这种错误认识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

2.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存在误区

许多人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其实这种认识并不正确。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但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要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困惑。具体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具有多层次性:一是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发展;二是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三是指导和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矫正个体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所以,单纯地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和帮助人解决心理问题的看法是片面的。

3.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误区

有些学校往往把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口头上,表面文章上,缺乏具体的操作过程来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课或政治课,认为只要给学生讲一些德育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具有片面性;有些人虽然对学生进行“询”,而未做出有效的“咨”。即使进行了记录建档案,但未作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装饰品”。

4.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存在误区

这主要表现在课堂灌输多,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案例分析少;消极应付多,解决问题少;单兵独干多,形成合力小;政治讲得多,心理内化少。有的学校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不良现象,没有深入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去解决心理问题;有的学校抓教学的只抓教学,抓心理健康教育的只抓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渗透性,事倍功半;有的学校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和差别,强调共同进步,不切实际。

5.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对象存在误区

绝大多数人认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学生才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性,不仅仅是学生,教师同样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刚刚起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缺乏,有关培训也不尽规范,许多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往往是学校分管德育工作的领导、教师和班主任,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通常只能采用“自发式”的工作方法;第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状态不佳,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比较困难;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和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都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重视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应重视培养一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

6.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存在误区

有些人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就是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活动。其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其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性建议

1.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使心理健康教育正规化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针,认真落实烟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各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活动;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不断探索区域性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教育目标、内容和途径等,努力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专题化、形式多样化、教学规范化和活动常规化。

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区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用简单的说教代替心灵的塑造,而要充分发挥心理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心理的适应能力和心理的调控能力。心理素质是道德素质的基础,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形不成高尚的道德,只有增强了心理素质,提高了道德修养,才能立得住、站得稳、扎得深。

2.加强队伍建设,培植骨干教师,打造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配合。我们知道,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而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高尚的师德和健康的心态。只有师德高尚、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首先是这种人。”教育家加里宁也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它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但就目前烟台市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状况来看,其理论素养偏低,缺少具有一定研究水准的专家,因此需要加大实验教师培训力度。中小学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专家讲座、骨干培训、心理辅导课研讨会等形式,提高实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中小学都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原则上小学要保证每周20~30分钟,中学保证间周1课时。这能为心理健康教师提供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同时,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力度,以班会或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以心理教育为手段,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打造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团队。

3.实施课题带动战略,推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

实践经验证明,以课题研究的方式拉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种有效的区域性推进策略。因此,必须应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实验与研究,从而推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各中小学应结合本校实际,确立研究专题,实施专题研究,由小到大,步步深入,如“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与研究”“学生学习动机培养的研究”等。只要选择的课题准确,下气力精心研究,研究就会有成效。在研究过程中,各中小学要按教育科研的步骤与方法,加强规范管理,注重过程指导,健全档案资料,及时推广成果,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有效实施首先依赖于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学校,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师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技能和能力的活动中,使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水平、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二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心理素质、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和谐健康协调发展,也使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三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结合起来,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具有正确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认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摒弃传统教育的单一渠道做法,变学校“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即“三维一体”的教育,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教育合力,营造良好的心理发展氛围,积极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不致于陷入学校艰苦教育而社会、家庭轻易负面抵消的不良局面。具体而言,要协调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商、公安、司法等社会部门,不断加大宣传、教育、管理、整治力度,尽快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关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要构建社区、学校、家庭间的信息沟通网络,力争把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机构等纳入社区工作范畴,由街道、社区和学校联合组织、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心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得力助手。学生家长是学校整体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这些,引导家长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7)11―0026―01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基础,在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三观”也没有形成,所以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但是当前我国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还不成熟,在实际的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对心理教育实际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较为乐观的是目前各学校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者缺乏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很强,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胜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底,还需要有实际的经验,这样才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专业性的指导。但是当前在我国很多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已经普及得较为完善,但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做得不是很好,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多数是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而非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以道德教育为主,忽视心理学教育,这就导致有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无法得到切实的帮助。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严重。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是多方法并存的,如果把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个单独的学科进行单一的说教,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到效果,还可能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当前在很多学校出现了将心理健康课中的概念、定义硬性传授给学生的现象。小学生年龄尚小,对这些概念无法充分地理解,起不到效果不说,只能徒增学生的压力,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抵触心理,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也会成为“面子工程”,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3.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与家长的合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完成的,如果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单打独斗,势必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家庭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当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对孩子的照顾较少,尤其是对孩子心理上的关心较少,特别是孩子到了五六年级逐渐进入了青春期,如果家长持续缺乏对孩子的心理关心,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渐渐扭曲,向着不良方向发展。另外,有一些家长生活中经常吵架,或者经常带有消极情绪,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解决策略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当前在我国小学中心理健康专业化教师缺乏,其他教师代课的现象很普遍,这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不利的,如果学校不在教师配置上进行完善,势必会导致学校的心理咨询成为空谈。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各小学应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每个学校至少要配备2~3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还要对全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验,对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障碍的学生及时采取健康教育,并且定期为学校的任课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了解基本的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在日常工作中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篇10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标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9-0013-03

我国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阶段进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在平台建设阶段,人们关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谁来做、从哪些途径去做、工作开展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等问题。在内涵发展阶段,人们应该更关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员是否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课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如何、学生的心理困惑是否得到有效疏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否得到真正提升等问题。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化,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日益变得必要和迫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及其服务水平的带有导向性和评价性的相关指标的规定。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是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依据。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事实证明,没有这样一套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难以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因此也就难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育部于2012年12月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了“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的要求。本文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当前我国一些学校的成功经验,尝试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质量标准的主要指标作一论述,希望能对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标准的建立工作提供参考,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有所启发。

一、领导与管理

服务标准:学校应有校级领导主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具体组织与实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应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现状与经验:一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与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着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从侧面体现出校长的现代化学校治理水平。目前,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的由学校校长负责,有的由书记负责,大部分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负责。关于责任部门,有的由学校德育处或德育室具体负责,比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成立了独立于德育处的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为责任部门。关于具体的执行责任人,有的由德育主任兼任,比较重视此项工作的学校由具有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负责。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许多学校制定了学年、学期的工作计划,但计划的目标设定还不够明确,内容不够系统,措施不够具体有力。关于课时,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的学校,安排了专门的课时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天津实验中学在初一和高一年级隔周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在其他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由年级负责实施,安排讲座、咨询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等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

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与管理上,今后应注意扩大工作网络,加强与校外专业机构和社区的联系。应在年度或学期计划中,具体规定各项活动的内容与工作分工等。

二、师资队伍建设

服务标准: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至少应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参加部级培训或区域内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轮训,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应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或活动,帮助教师学会心理调适,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现状与经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整体上看,我国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包括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教师队伍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应通过引进专业人员、落实职称评聘、提高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加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建立分层分类培训体系,提升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实践证明,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天津实验中学多年来重视心育师资队伍建设,现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专职心理教师3名,其中1名为天津市特级心理教师。学校建立了校级、年级和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校级以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为阵地,面向全校开展咨询和开设专门课程;以所在年级为阵地,由年级组长负责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并纳入年级组工作计划;每位班主任都是持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全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一级辅导站自觉接受上一级辅导工作站的指导,从而保证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辐射到每个班级、每位学生。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心理辅导社团,每个班级至少有一位学生参加。学校全体教师均参加了市教委组织的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培训并取得证书。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今后应在专业化和全员化两个层面上下功夫。要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尽快落实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的相关待遇,使他们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

三、专门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开设以活动为主的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课程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时间分配和教材纲要;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布置合理、科学,定期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辅导活动有记录,书写科学规范。

现状与经验: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利用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科学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目前,我国有些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专门课程,但内容和形式存在随机性和任意性,缺乏系统的教材大纲和活动设计。不少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但在心理辅导室资源建设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音像资料、咨询记录图表、学生档案、学生心理素质测评工具及咨询和工作环境布置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有的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只有一个简易的房间。据天津市200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21.2%的学校开设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活动课程,74.1%的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室做到固定时间经常开放的学校占32.5%,无固定时间、有问题时预约开放的占56.6%,基本不开放、形同虚设的占10.8%。由此反映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及心理辅导室建设的精细化程度亟待加强。

建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的专业性较强,任务比较繁重,应组织相关专家与基层学校协同攻关,开展相关试验,积累经验,然后再大范围推广。

四、基本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学科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有意识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与经验:许多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重视利用课堂及各项教育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两条基本途径,甚至部分学校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有不正确的认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致使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大打折扣。

建议:提高全体教师的心育意识和能力是利用好基本途径的前提,今后应加大全员培训,包括班主任和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以年级组为单位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过程渗透,以学科组为单位挖掘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搞好学科内容渗透,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搞好各类活动渗透。

五、支持性途径开展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服务标准:利用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利用个别咨询、家访等途径对有需求的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家长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现状与经验:家庭和社会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力量,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同开展,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比较薄弱。

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尤其要注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家长的亲子沟通技能;要注意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与合作。

心理健康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不能只在教育内部开展,这是我们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共识。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和校外教育发展均比较成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争取有所突破,开拓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学研究

服务标准:学校及教师应有科研意识,有一定的经费投入,承担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有一批课题报告、论文、著作及调研成果等发表或获奖。

现状与经验:当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处在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许多工作的深化和推进需要科研的引领。如心理辅导课程的建设、心理辅导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的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均需要组织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研究,尤其需要科研人员与基层学校开展相关合作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拿出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典型经验加以推广。基层学校,尤其是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可以逐步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边干边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2013年以来,随着校本研究的深入,基层学校普遍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意识和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来看,水平参次不齐,科研成果的转化效果尚不明显。

建议:应在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三个层面开展科研,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全覆盖,以此加强教育科研的力度;要注意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协同合作,保障科研成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七、制度建设

服务标准: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教师培训、课程开发、辅导室建设等方面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现状与经验:在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方面,大部分学校还比较薄弱,开展得好的学校建立了学校心理辅导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制度等,并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各类参与人员的职责。我国台湾地区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对心理辅导的课程标准,心理辅导室建设标准,各级辅导人员包括校长、辅导主任、辅导组长、资料组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辅导工作中的职责作了明确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