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的收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4:00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1

自行研制的挖拔式木薯收获机械的性能与优点

收获机械是通过拖拉机或者其他动力机械连接5悬挂装置来带动收获机械工作(其对动力的要求主要是必须能够在开放环境下持续正常工作)。位于收获机械底部有2固定挖铲,具有很强的挖铲以及碎土能力,能够松弛表层土壤并且将木薯块根抬起一定高度,起到深松作用。再由3导向块将挖起的木薯块根引向5夹持装置,从而完成夹紧动作,并继续在动力机械的带动下将其完全拔出,这样便完成了挖开和拔起两个动作,进而由6切薯装置来完成切除木薯茎秆的工作,最后由人工劳动力捡拾收集,完成木薯收获。研究小组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了一定的试验,经过检测,其主要技术指标均在技术要求的范围内。挖拔式木薯收获机械的优点①这种收获机械的最大优点在于收获木薯的同时还具有同步切除茎秆的功能,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使得其适用于大规模收获作业;②收获铲良好的设计让其收获破土时不仅效果好,阻力也比较小,且不容易出现铲上壅土现象,避免了停机清理所带来的麻烦与低效[6];③先挖后拔的工作方式使得块根的损失大大减少,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木薯的经济效益。

展望

技术的应用也比较落后,但是随着国家的逐步重视,以及政策的扶持,面对木薯本身的经济效益,我国木薯产业前景广阔。(1)在未来,随着物质能产业的不断发展,对木薯的需求将不断提高,对于木薯收获机械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提高。(2)随着闲置土地的不断利用,木薯种植技术的提高,木薯的种植面积以及产量也将显着提高,对于木薯收获机械的需求的提高也会起很大促进作用。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2

   一、柏林国际农机会议论文内容简介

   现按会议分组的专业,将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拖拉机和运输(1)轮胎与土壤系统包括特大轮胎和低压轮胎等动态特性、载荷、受力分布、轮迹、滑转优化等;(2)拖拉机底盘包括支承系统、铰接拖拉机、多轴底盘、静液压驱动等的特性,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路感油泵特性,齿轮箱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等;(3)拖拉机及驾驶包括拖拉机驾驶和计算机控制,三点悬挂参数,拖拉机一犁系统的智能监视,拖拉机的发展和在土耳其、西班牙地区特点等;(4)拖拉机振动、噪声包括拖拉机噪声分布,乘座的振动,振动对土壤粘附性能的影响,驾驶室疲劳强度等;(5)运输工程包括自装卸拖车的重量,商品土豆运输系统等。

   2.耕作与土壤保持(1)保土耕作制度包括保土耕作的实践和试验机架,不同农机具和农机化对土壤的压实,亚土层土壤压实,土壤的通行特性和工作特性的测定,并联双轮对土壤的压实和移动,减少轮子、链轨板对土壤的有害影响,土壤和犁,不同耕作系统的能耗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等;(2)拖拉机一犁系统包括犁的作业载荷、犁地阻力的变化,速度、耕深与犁工作部件的受力,不同拖拉机系统对灌溉地的压实与能耗,窄铁轮在水田作业,以及苗床整备机具,苗床土块分布,作业时土壤水分的快速测定等。

   3.田间作物的生产(l)谷物收获包括谷物新收获方法试验,田间直接脱粒收获,高湿谷粒的联合收割机脱粒机构,不同玉米收获方法的能耗,联合收割机茎秆粉碎装置等;(2)饲草收获包括饲草茎秆的切割,饲草的压碎与干燥,高密度草捆,散草的堆垛,圆草捆青贮,饲草青贮的物理特性和透气变质,提高饲料质量的机械处理和热处理,青贮玉米的产量测定,饲草收获机风送管的自动控制等;(3)水果和特种作物收获包括柑桔收获机器人,土豆收获的微电子技术等;(4)肥料和厩肥利用包括肥料运撒的物理性能,固体和液态肥料的撒施,液肥加工,提高固体肥料利用效果,施化肥机的颗粒流动,草地施厩肥等;(5)土豆、大豆、玉米地灌溉,草毒地喷水调温以及农作物特性数据库,近红外测定苹果品质,用充气轮测定种子,速生薪柴林用装备,间隙吹气的遮阴效果,土豆秧的火焰清除等。

   4.植物保护(1)提高喷雾质量包括提高药液混合均匀度、雾滴均匀度、喷射均匀度的研究和方法,改进喷射系统和喷杆设计,建立自动监测系统,静电喷雾等;(2)防治化学污染包括农药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通过计算机优化,药箱处理,非化学防治等。

   5.畜牧业及牛奶生产(l)自动化挤奶系统包括挤奶台、挤奶系统的对比和发展前景,信息收集和传感器置放地点,标识系统,乳牛心态测定,环境和卫生,挤奶器优化,挤奶机器人,液力挤奶等;(2)猪群管理及畜舍设计包括不同猪群(母猪、仔猪、育肥猪)的管理,喂料系统,环境、称重与体形测定,猪舍设计,栅状地板载荷,畜舍垫料(草、旧报纸),禽舍通风、降温、机械化转运等。

   6.贮藏、千燥和加工(1)粮食贮藏和干燥包括谷物干燥机理和模型,不同干燥方法对比,谷层厚度、状态对干燥的影响,冷冻、微波和对流的应用,湿谷贮藏工艺、能耗;(2)太阳能干燥包括农作物、药用植物的太阳能干燥和计算机管理,牛肉的冷藏过程分析,豌豆热于燥及贮藏质量,谷物和菜籽吸附性对干燥的影响,果品分级,干胡萝卜的再湿过程,农作物废料的沼气化等。

   7.自动化和控制(l)计算机应用包括农机信息标准化,过程控制计算机,自动化的微机系统,谷物收获图象分析,水果收获机器人及其视觉系统,农用机器人的适时网络,温室内机器人;(2)计算机辅助农业(caF)包括土壤耕作系统的图象评估,谷物收获过程优化,田间自动化灌溉系统,排水系统caD,坝址选定;(3)过程监测包括种子发芽的计算机监视,盆栽作物的彩色图象系统,温室气流控制,农村废物沼气化过程监视,以及核磁共振质子测定水果成熟度,农用红外照相机,高速移栽机等。

   8.人体工程与安全(l)安全标准包括欧洲共同体的农机具安全标准,房舍规划标准,植保人员的安全要求;(2)农用车辆的人体工程包括车辆行动分析,驾驶室热环境,乘座振动及支承系统改造,计算机辅助防止驾驶事故;(3)改善作业条件包括改善兽医、人工授精技术员、救护员的工作环境,降低挤奶员的噪声危害及袋装肥料提升杆的载荷分析等。

   9.运用研究(])系统分析包括联合收割机市场分析,田间作物种植的咨询系统,美国中西部农业发展知识系统和农场决策支持系统;(2)规划方法包括农场设备投资规划方法,小规模机械化的优化,用于确定边际面积的软件包,仔猪繁育规划,苗木优化分布和管理规划,以及农用运输统计,农业管理哲学等。

   10?模拟与模型(])机器运动包括农机线性运动模拟,转弯的侧向运动学,不饱和土壤内的溶质运输模型;(2)动态模拟包括车辆的动态振动分析,乘座振动信息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优化,拖拉机载荷谱与疲劳寿命预估和发动机检测的专家系统;(3)饲草收贮包括饲草收割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青贮的空气渗透损失以及厩料处理的技术经济分析模型。

   11?机械设计(l)优化设计包括农机性能优化的战略,农机具的CaD,自装卸牧草车的新型割台和联合收割机逐稿器和清选装置,滑块曲柄机构降低速度浮动的改进设计;(2)液压系统设计包括农用液压系统的模块设计,拖拉机操作的压力流调节系统和静液压操作系统的动态分析,以及7千瓦柴油机燃沼气和低压燃气(LpG),联合收割机维修费用和中小企业的产销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网络。

   12?干旱半干旱国家农业生产都是发展中国家机械化题目。涉及的国家有亚洲的中国(含台湾)、印度、叙利亚和土耳其,非洲的摩洛哥、坦桑尼亚、苏丹、突尼斯、尼日利亚和乌干达,拉美的古巴和巴西。(1)土壤耕作包括畜力牵引架,耕作机具试验,块根集堆锄,适耕期;(2)地区特种作物包括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的能量投入和产出,茶叶机械化,旱作高粱栽培,灌溉甜菜地除草,旱作巴黎果的灌溉效果,甘蔗机械化收获,奶牛饲料的青贮系统等;(3)温室包括温室参数、设计,土管热交换的周围空气加热,以及小规模农业机械化的合作经营,小榨油机和油料工业规划,低洼地作物生产的水利设施规划设计等。

   二、世界农机技术发展动向

   综合分析上述各专题交流内容,可以看出近期农业机械技术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向。

   1.保土耕作,减轻土壤压实,减少耕作能耗,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实践,仍继续发展

   研究土壤耕性、通行性和压实性,轮胎和链轨板的形式、载荷分布,动力机的支承系统,犁和耕作机的配置,耕作制度和耕作规范(速度、耕深等),耕作的农业生态环境等,对保土耕作进行完善和提高。

   2.收获新工艺新技术有较大发展

   改进传统谷物联合收割机的清选分离机构,提高收获潮湿谷物的能力;谷物收获新工艺,尤其是田间直接收获工艺有了突破,取得了可行的成果;饲草收获中推行饲草打碎,发展散草收贮和圆草捆袋装青贮等工艺,对提高饲草收贮工效和质量都有明显作用;柑桔的视觉和彩色图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自动化收获的机械手开发,苹果、葡萄收获的机械手也已有人着手研究。

   3.防治环境污染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牲畜粪便堆积侵占土地,污染周围水源和大气,并使大气暖化;粪便处理,液态和固态厩肥的加工、运输和向大田、草地施撒机械化是近期发展的热门课题,研制的新成果也不少;施用厩肥后,田间残磷增多,危害作物已引起注意,有的国家已经作出限制施用的决定。农药、化肥施用过多,土壤中残留量超标和污染水源日趋严重;提高化肥施撒质量,提高植保机械喷雾性能,从配药、雾滴形成和均匀喷射到减少飞逸散失的技术和装备以及静电喷雾、非化学防治都有发展;旧塑料容器多得成灾,已建立回收制度。

   4.完善和提高畜牧业生产的机械系统

   牲畜的识别装置、生产环境控制、喂料系统、称重系统、活牲畜和畜产品运送机械,均在不断完善和提高,重点是根据畜禽的生育生长特性,通过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进行环境和饲养的优化和自动调控。如根据挤奶量、体重调控喂料量和喂料成分,根据产蛋量调控禽舍内部环境等以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和优化投入。

   5.农产品贮藏和干燥技术发展的重点是提高质量和降低能耗

   建立农产品品质的数据库,应用红外和近红外进行果品分级和品质评定,应用模型技术研究干燥工艺过程,应用微波技术和对流技术提高太阳能用于干燥的利用率,发展冷冻技术提高谷物的贮存质量等。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3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等国由于其农业生产达到了高度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已开始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但环境污染、能源枯竭等因素迫使科研人员开始着手考虑新的农业生产方式,如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等。其目的就是利用有限资源,在对农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生产微观化处理,改目前的粗放型农业为精细农业,以准确地投入和管理;改定量投入为变量投入和管理,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作物产品质量。精确农业的概念就此产生,并迅速被予以研究和实施。通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确定农业作业者或农业机械在田间的瞬时位置,通过设置在田间不同位置的用途各异的传感器及监测系统,随时随地采集田间数据(土质、性状、含水率、肥力、杂草量、病虫害和分布状况等),并将这些数据输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事先储存在GiS中定期输入的或持久性数据、专家系统及其他决策支持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瞬间做出适当的农业作业决策,再通过农业作业者或农业机械携带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其变量执行设备或元器件,实现对作物或目标区的变量投入和变量操作[1]。精确农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业生产高度现代化的必然趋势。精确农业的研究发起者是美国,大约在1982~1984年初开始了首次研究。而法国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和管理经营方式、“马赛克”农业组成形式、信息技术、农业现代化程度、国家政策、欧共体统管影响等因素,其精确农业的研究比美国和加拿大晚10年,研究的力度和范围不及美国,但应用水平和程度并不低。

2法国精确农业研究与应用背景条件

2.1农业生产现代化

法国农业可利用面积约3000万hm2,占国土面积的55%[2],农业非常发达,是欧洲地区农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谷物产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谷物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农业生产的垄断程度较高,各个地区经营类型各不相同:巴黎盆地和中部地区的农场实行高度的机械化;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实行多种经营兼畜牧业;南部专门经营葡萄园和园艺;山区和某些工业区域附近实行双重就业、自然区化,使农产品各具特色。法国在尊重每个地区的特点和农业地理条件的前提下,完成了现代化。法国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是以家庭农场为基本生产单位,现有农场73.5万个,平均面积为40hm2。但经营着40%普通农业的农场,面积大都在100hm2以上,农业专业性很强。虽然个人农场占绝大多数,但其份额在逐年减少。而以“农业共同经营集团GaeC(GaeC是一种农场的联合体。原有的农场把各自的生产工具集合起来共同使用,以确保合理经营。农业工作者通过适当的组织分担农业生产的不利成分,而资本在股东之间按份额分配)、有限责任农场-13-eaRL”等农事社团和公司经营的农场的数量逐渐增加,20年间增加了3倍[2]。同时,由于法国农业就业人口逐年减少,已由1970年的270万减少到1998年的95万,加之农业现代化和现代设备的使用,耕种土地的调整必不可少。调整内容是把属于同一个所有者的小片土地集中起来,以便增加平均面积,便于耕作。法国近几年所实施的土地改善工程—土地归并工作已完成1200万hm2,进度为每年30万~40万hm2。另外,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农业机械市场,农场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其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也很高。法国现有农用拖拉机140万台,且以大型为主。耕整种植施肥机械多为联合作业,联合收获机11万台,玉米联收机8000台,捡拾打捆机11万台。农业装备使用合作社CUma1300个,该合作社负责为农场经营者购置农业机械,提供相关资信,调配农机具使用,改变过去小而全的局面,统一调配使用和购置大型现代化农机具[2]。这使得大规模经营成为现实,为本来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法国农业向精确农业转变创造了基础条件[2]。

2.2用于精确农业研究与应用的条件日臻完善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最初用于军事、飞机及轮船导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转向民用。由于用于GpS的卫星数量不断增加,定位技术及其设备租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已不成问题。一台微型个人GpS接收系统约为1800法郎(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用于联收机产量图生成、变量施肥和变量灌溉的GpS系统也不超过60000万法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价格还会下降。个人信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机载电子技术(执行元件的检测技术、传感器、变量控制等)的飞速发展以及集成块存储器存储能力、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均为精确农业技术研究和应用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3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要求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及大功率拖拉机的使用,“石油农业”愈演愈烈,动力消耗过大而引起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更为严重的是,宁可多施不可漏施的定量喷施化肥、农药(氮、除莠剂、饲养污水)等传统作业方式给环境、土壤、水质及植物本身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水源被污染,作物品质下降。面对生产环境的不断恶化,农业更需要进行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3]。

2.4经济方面的问题

最近几年,法国的农业土地面积开垦量不断增加,而农产品价格却逐年下降,纠其原因是产品质量下降所至。基于欧洲农业交易市场的质量要求,农场经营者认为农产品质量的确认(蛋白质含量、污染程度)对毛利率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而GpS、GiS的使用可通过对作物的准确投入、精确管理以及适时的检测可有效地提高产品的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交易价格[3]。

3法国的精确农业研究内容[4]

根据本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农业经营形式及分布、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水平,以法国国家农业环境工程、农业工程、农业机械、乡村土建及水利研究中心CemaGReF等多家科研究机构和企业为主体,制定了近期有关精确农业的研究与发展计划,主要围绕“GpS接收与GiS发送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理论研究、GiS各组成元素、基于GpS和GiS下的执行设备的研究与试验”等进行攻关。其中包括:(1)精确农业的基本工具。(2)地球同步卫星空间化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精确农业上的应用研究。(3)电子地图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4)标准化数据交换与总线网络控制平台技术。(5)自动地质采样器与土壤空间可变性特征研究。(6)拖拉机工作特性曲线及土壤物理状况表在精确农业上的应用研究。(7)以土壤机械强度为主参数的在线测量与绘图技术在精确农业上的应用研究。(8)利用土壤数字视觉系统检测野生群体生物学特征的研究。(9)无人驾驶飞机及其视觉系统对田间状况检测研究。(10)联合收获机流量传感器精度及产量图绘制后处理技术的研究。(11)关于联合收获机谷粒质量测定及取样技术研究。(12)玉米移植及产量图绘制技术的应用研究。(13)颗粒肥料离心撒播的调控—通过微粒运行轨迹进行测定及其流量测定。(14)与CUma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精确农业诸元研究。(15)卫星图像辅助施肥技术。(16)GpS在甜菜种植和洋葱田间管理上的应用—作业现场管理及产量控制技术研究。CemaGReF及eneSaD等教学与科研机构在进行对精确农业有关内容研究与应用的同时,保持了与欧共体各国有关单位及美国国家精确农业研究中心(设在明泥苏达州大学内)经常性的信息交换、学术交流及合作研究,基本实现了精确农业的同步研究,为应用精确农业技术的农用设备的推广使用创造了条件。

4法国精确农业应用现状

法国的精确农业研究和应用虽起步较晚,但研究内容却相当广泛,应用水平也相当高。尤其是联合收获机产量图生成及质量测定、施肥机械和电子化植保机械利用GpS和GiS系统进行变量作业已成为现实,并开始投入使用。

4.1联合收获机生产率的测定

在联合收获机上的各功能部位,安装功能各异的传感器,利用GpS和GiS进行生产率的测定。例如,在割台上安装有工作幅宽和行进速度传感器,用于测定联合收获机单位作业面积和瞬时生产率;在谷粒输送器上安装谷粒标高传感器、光探测器、压力传感器及电容式传感器等,来测定谷物收获总量和瞬时收获量,并且能获得谷粒的瞬时湿度和最终质量。法国的“谷神2号”(Geres2)、美国约翰迪尔公司的“绿色卫星”(GReenStaR)和德国格拉斯公司的“CeBiS”生产率测定系统已在法国相当数量的联收机上安装使用。上述系统均能通过GpS支持获取收获总面积、局部收获面积、干燥后的谷物量、收获平均值、总收获量、瞬时收获量、谷粒湿度值及调整、作物种类目录等,并在驾驶室内的显示器中显示出来,自动生成产量图。

4.2电子化施肥机械和植保机械变量作业

法国国内使用的肥料撒播机械和植保机械,在全部农业机械中自动化水平最高,并开始由电子化拖拉机与自动喷洒装置组成的联合机组所替代,这为精确农业—变量投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变量离心撒播机和变量自动喷雾机在GpS和GiS的支持下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法国“女骑士”(amaSat)肥料撒播变量控制系统已大量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离心式肥料撒播机上。

5存在的问题

(1)传感器的精度问题、分布密度问题、信息传递问题、专家系统建立的权威性和评估准确性问题等,均对GiS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精确农业的应用范围仅局限在很少的作业内。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4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械化;玉米生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39-1

玉米是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近2500万公顷。但是机械收获率仅5%,发展速度比较慢。当前虽有不少玉米收获机械已经应用于生产实际,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1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必要性

我国玉米生产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同时也是玉米最大的消费国。玉米用途很广,可作为粮食、饲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促使了玉米消费快速增长。玉米价格上升,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热情,玉米种植面积逐渐扩大。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已成为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是现阶段农机化发展的热点问题。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是玉米生产中最繁重的体力劳动,玉米人工收获劳动强度很大,农民劳作非常辛苦,亟盼通过实现机械化改变生产条件;同时玉米收获用工多,成本高,使用机械可以降低生产投入;在人工收获玉米时有的农民为了减轻劳动,玉米秸秆选择焚烧处理,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转向非农产业,人工作业已经很难满足农忙季节抢种、抢收的要求。因此,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2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瓶颈

2.1种植模式因素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一般是根据固定的某种农艺耕作模式(如行距、株距)而设计,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多数要求对行收获,但是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形式的各不相同,有垄作、平作、套作等形式,且种植的行距差异很大,收获时玉米茎秆和籽粒水分也有较大差别。行距的不规范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2.2农机产品生产水平的制约

玉米收获机械化由于起步比较晚,产品的生产、设计水平相对较低,很多都存在着性能和质量问题;机械制造质量不过关,可靠性比较差;玉米收获机械产品很多存在着安全隐患,生产企业售后服务跟不上。

2.3经济因素的制约

2.3.1投资见效晚由于作业时间短,效率低,购机户收入不高,玉米收获机投资回收期比较长,制约了农民购买的积极性,这是阻碍玉米机械收获推广的最大障碍。

2.3.2资金限制玉米收获机械属于大型农业机械,价位比较高,多数农民资金有限,没有购买能力,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推广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这也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困难的最主要原因。

2.4国家政策的制约

各级政府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重视程度和扶持力度不高。近年来,国家虽然逐渐开始重视对农业的扶持,加大了粮食种植、农机购置等方面的补贴力度,但是在农机的选购、应用以及农艺、农机结合方面对农民的引导、示范、扶持没有完全到位,影响了玉米收获机的发展。

3未来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建议

近年来,国家逐渐开始重视玉米收获机械化,且逐年加大了对玉米机收的科研投资和购置的补贴力度,促进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开始走向成熟,收获机械性能日趋可靠。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抓住机遇,正确引导,加强培训,推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发展,实现玉米生产跨越式发展。

3.1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和农艺的结合

在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同时,政府部门要重视农机、农艺的结合,应积极培育、引进成熟度、结棒部位一致,抗病虫、抗倒伏的优良玉米品种;引导农民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机播与机收行距要相适应;倡导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化经营,以提高收获机械的适应性,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3.2做好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

尽管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因素较多,但是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应该总结经验,认真做好新型玉米收获机械的引进和试验工作,并积极开展试验研究,通过设立科学规范的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园区,强化试验、示范作用,降低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风险,辐射带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从而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健康的发展。

3.3提高机具的利用率

农机部门要从服务环节加强技术保障,及时提供气象、地理信息,使作业避开阴雨天气,积极组织引导玉米收获机械的跨区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同时理部门要结合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经验,切实加强对玉米机械收获的组织和引导,开展有效的跨区流动作业,提高机具的利用率,缩短机械投资的回收期,增加农民收入。

3.4注重机手的技术培训和机具的售后服务工作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5

关键字: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兴趣;情景教学;成功;鼓励

中图分类号:G712.3;tH16-4

从任职到现在我一直在中职学校担任一名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教师,并且一直执教机械制图这门课。对“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从2013年成为课题研究以来,我一直参与其中,并且在这里面成长和收获很多。那我现在就从实行“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教学前后所得效果进行比较。

在我们机械加工技术研修小组实行“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教w以前,我们教学一般是利用模型教具和挂图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在我们制图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对机械制图教学不感兴趣,缺乏自主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后来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后我先后使用上ppt多媒体教学。虽然使用上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不高,学习主动性也不强。

在我们机械组老师意识到上机械制图课问题时,老教师主动提出课改,要改变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所以我们在老教师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对机械制图课进行尝试性改变,提出“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的上课模式。

“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的上课模式思想起源于教育家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是利用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制作可操作的教具,让学生们能在轻松愉快的在操作中探索和解决问题,在探索中吸收许多抽象的概念,从而建立起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尊重学生重复练习的特性,所有教具学生可以反复操作,满足学生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现在我就简单介绍下我们“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

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我要学”的渴望和要求,就能积极的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只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通过,看录像做手工模型,,做游戏等形势,让学生无压力、快乐地进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使他们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在整个的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留意全体学生,注意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采用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不同教学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学习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更多的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我们都要进行表扬。特级教师王兰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探究课堂中,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他们都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会轻易否决学生奇怪的观点和莫名的想法,要常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比如上课时,我会让学生在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我们机械制图课通常是让学生自己亲手做手工教具模型,进行知识的探索,来解决提出问题。我呢?则参与到学生的制作过程中,适时给予指点,让他们能更好的解决问题,然后在与其它同学一起分享结果。

二、充足的学习时间,是良好教学的保障

教师要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愉快的教学环境。在这个良好学习环境里,让学生能够在比较充足的学习时间里快乐地学习,让学生有学习方法的自和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古代的教育家韩愈《师说》中有:“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地位的平等,这样就能让学生与教师直接建立起信任关系。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先进行教学评价,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总结和评价。也就是学生先做自评,然后互评,最后师生评。在整个自主学习探讨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他们才是教学的真正学习主体,从而跳动他们的积极主动的,让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也开始显示出来,从而更能引发学生合作和探究的积极性高涨。

三、情景教学建立和问题出现,有利于课堂的开展

在机械制图“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中,我常常会在上课开始时为学生营造一个生产加工情景。大多数我们都会在情景中引出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课堂要学的知识。通常这个问题,就可以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有了求知欲后,我们就会给他们提供可以解决问题手工模型资料和用具。通过分组,小组内合作和探索解决问题。在课堂制作手工模型中,我们让学生亲手做模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自己和小组内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完成他们问题。此时小组内先自评,再小组之间互评,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在情景的带动下,完成教学任务,解决问题,他们即收获了知识,又体验了学习的成功。

四、教具的制作,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在机械制图“自主合作探索式新课堂”中,这个课堂模式的特点就是亲手制作教具,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教具提高上课积极性和注意力。我记得我班上有名学生在开学时曾经告诉我:“老师我基本上在教室里坐不了五分钟我就会动,而且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我很惊讶,会有这样的事,我有点不相信。后来通过观察他的确有这样的表现。但是我也发现,他在上机械制图课却很认真,比如他在做教具模型,他还会主动与老师一起探讨问题。于是我有一次我就主动找他聊。他告诉我,我觉得上机械制图挺有意思的,我很喜欢上,我也喜欢做那些模型,我的学习劲挺大的。并且我发现我其它课学不好,但是这门课我却学懂了,我有一种成功的感觉。后来我也发现有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在机械制图这门课上也在动手做,脸上表现出成功的喜悦。所以,制作教具模型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专著――蒙特梭利.书名[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专著――蒙特梭利.书名[发现孩子].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6

关键词: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2-0154-1

1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农机化发展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这为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各种机械化服务组织迅速发展,社会化作业服务市场开始逐渐形成,玉米耕整地、种植和田间管理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1.1技术装备逐渐成熟

玉米播种机械装备已经基本成熟,收获机械也初步成型,玉米生产机械化装备水平基本上能够满足生产需要,成为主导产品,具备了广泛推广应用的条件。

1.2机械收获是焦点

收获是玉米生产劳动量最大的环节,占整个种植劳动量的55%。近年来,玉米机收已经成为我国农机化发展的焦点和亮点,农民购机、用机热情空前高涨。

1.3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市场日益扩大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各地逐渐形成了独具区域特色的玉米机械化生产服务模式,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机大户等的迅速发展,为玉米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单项或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玉米收获机械跨区作业市场日益扩大,农机经营户的经济收益增加。

2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

玉米是农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由于近年来,随着社会城市化进城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进城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导致农忙季节很多地方出现劳动力季节性短缺的现象,尤其是玉米收获,由于收获时期的劳动强度比较大,劳动力的季节性短缺矛盾更为突出。很多地方的玉米收获单纯依靠人畜作业已很难完成。实践证明,玉米精播种可提高工效50倍,玉米机械收获劳动效率比人力作业收获提高近30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节本增效;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节约成本225元/hm2。因此,大力推广玉米生产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季节性短缺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途径。

3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

3.1落实惠农政策,突破机收瓶颈

不断扩大资金补贴范围,提高补贴额度,全面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积极鼓励地方资金累加补贴。重点补贴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积极引导各种渠道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突破瓶颈,全面促进玉米生产规模化。

3.2实施示范项目,推进技术普及推广

以示范推广工作为中心,在玉米主产区建设示范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示范宣传等方式开展社会化服务,逐步全面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

3.3引导社会服务,培育作业市场

引导玉米生产机械化跨区作业,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维修服务工作,加强各种机械选型鉴定和作业质量跟踪调查,提高玉米机械化生产的社会化服务水平。要搭建和完善信息服务平台,及时玉米生产机具的供求信息;积极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经验,提高玉米机收跨区作业的组织和引导水平,从而为玉米收获机械经营者增加收入,加强机械的维修培训,做好玉米跨区作业安全工作,完善跨区作业的保障机制。增强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动力。

3.4推动技术创新,提升机具研发水平

支持玉米生产机械的关键技术、部件的基础研究,积极研发玉米小麦兼收、茎穗兼收、青贮收获等多功能专用机具,做到产、学、研、推相结合,探索机械化种植新模式,积极促进技术完善和成果转化。要因地制宜,做好机具选型配套工作,确定区域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加快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普及。

3.5抓好社会化综合服务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7

关键词:机械化;玉米收割;应用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S233.7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0932056

玉米作为我国的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产量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各地玉米产量的增加。因此本文进一步探讨机械化玉米收割的应用技术与发展。

1我国机械化玉米收割发展状况

我国玉米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需要进行精耕细作,而且我国玉米种植农艺较为特殊,受到自然条件的因素,种植行距在35~70cm之间,采用玉米机械化进行收割,存在较大的困难。在收获时,直接收获脱粒的工艺会使得含水率较大的籽粒破碎严重,同时在完成收割后,还需要进行晾晒,会大大增加成本,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我国的玉米的种植情况,形成了摘穗-输送-排茎叶-果穗装箱-秸秆还田的玉米收获工艺。近年来,玉米收获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玉米机械化水平不高,自动控制技术仍然较为落后,机械的可靠性、安全性有待提升。

2机械化玉米收割的应用技术

2.1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技术

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主要有1行机、2行机以及3行机,在使用时,不同型号的拖拉机,可以与背负式玉米收获机进行配套使用。对于1行机,与其配套使用的为11~12w的小四轮拖拉机,其优点在于不同行距的玉米,此类机械都能够适应,但是效率低,而且不能自行开道,所以此类型的机械在实际应用的不够广泛。对于2行机,与其进行配套使用的为36.8的拖拉机,此类型的摘穗部件主要有2种结构组成,摘穗辊;摘穗茎。对于3行机,与其配套使用的为44.1~58.8kw拖拉机。由于背负式机型,需要与拖拉机进行配套使用,所以对此类型机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

2.2自走式玉米收获机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的摘穗部件主要由2部分组成,包括摘穗板、拉茎辊,前桥和后桥分别为驱动、转向,驾驶室为封闭式,收获的部件包括铁辊胶辊组合式剥皮装置、链条刮板升运器等等。此类机械主要应用在大面积田地作业中,此类机械较为复杂,如液压件以及传动件等部件,其质量不可靠,所以导致此类机械不够稳定。目前我国采用的为高压低辊式报批结构装置,该装置无法达到要求的的剥净率。

2.3互换割台小麦、玉米两用机技术

互换割台小麦、玉米两用机是对2型轮式小麦收割机改装而成的,在原来的小麦收割机增设了玉米割台和升运器,但是此类机械的玉米收获装置受到了原有的动力、传动的限制。若将3行玉米割台配到此类机械中,其作业质量以及速度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若将4行玉米割台配置到此类机械中,原配套动力、传动理不足,难以满足4行玉米割台装置的需求,作业效果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2.4玉米籽粒直收机型技术

玉米籽粒直收机型技术在我国应用的还较少,在国外的发达国家应用的较为广泛,采用玉米籽粒直收机型技术收割,会造成籽粒破碎,还需要进行后期烘干,所以此类机械主要在少部分地区应用。目前我国主要采用果穗收获的方式,而一些专家认为,随着我国种植农艺的不断发展,未来玉米收获的主要方式为籽粒收获。

2.5不对行收获技术

我国不对行收获技术实现主要依赖于拔禾部件,其形式共有4种,包括链条式拔禾机构、圆盘式拔河结构、螺旋式拔禾机构以及缩小分禾单、增加摘穗单元的结构型式,其中链条式拔禾机构,由于其拔禾范围较小,所以为了拓展拔禾范围,一些企业通过延伸拔河链的方式,还有的企业通过增加如扶禾杆、拔禾轮等相关部件来实现;对于螺旋式拔禾机构,可以通过对分禾器的合理的设计,使其形成锥螺旋状,以此拓展拔禾的范围;圆盘式结构是在链条式的基础之上改进的,玉米秸秆的任意角度,拔禾齿都能将其拨向收获机割台。

3前景展望

农业始终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所以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在农机化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支持。因此为了实现机械化玉米收割水平的提升,笔者认为未来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玉米收获机技术进行创新,保证玉米收获机具有良好的性能,玉米收割机能够稳定的运行。采取有效的措施,玉米收获功能进行完善,同时秸秆收获效率和质量,也应进行有效提升。应加强玉米收获机的配套设施的质量,形成完善的玉米收获机配套体系;加强对机械化玉米收割应用技术的研究,以此提高实现玉米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这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8

关键词:机械设备设计问题

1、前言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机械设计的过程

2.1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需求申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

3.2安装调试使用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阶段是设计研制过程的最后阶段,设计研制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阶段能见分晓。在此阶段,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施工现场,对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控,及时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这一阶段也是设计人员积累经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佳阶段。机械设备设计的合理与否,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哪些方面还有改进的必要和可能,都可以通过该阶段的工作获得答案和信息。对设计人员设计水平、处理现场问题能力的提高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安装、调试结束后,紧跟着要进行试产鉴定,通过设备实际使用效果的评价或产品质量的检验,确定机械设备是否达到使用要求。鉴定通过后,必须尽快整理出与使用、操作、维护相关的机械设备的各种说明、图纸等技术资料,对操作工及维修工进行培训。同时,要注意专有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培训完成、所有必须的技术资料整理齐全并交付机械设备使用部门后,机械设备便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9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中耕作和收获机械化作业已有较大面积,但水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水平还很低,仍然以人工栽插为主,已成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加快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水稻生产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和收益,是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战略措施。

1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现状

现阶段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南方水稻的种植收获技术相对滞后,不能够满足人们对水稻的需求。南方大多数地区的水稻种植和收获水平,现阶段还停留在农耕时代,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尤其是在水稻的耕作和脱粒插秧方面,机械的运用率十分有限。由于我国南方水稻机械化作业的普及率较低,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属于丘陵地带,地势复杂,也对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同时,大多数水稻种植和收获装备的分离状态,也使机械设备的使用受到了限制。南方水稻种植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我国虽然在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并加强了对先进技术的研究,但是受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影响,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略有不足,尤其是在相对贫困的地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十分有限,使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收到了严重阻碍。现阶段,南方水稻的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很多农户在种植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管理,很少会依据先进科学技术的指导使用机械设备,使先进的水稻种植、收获机械设备得不到实践运用,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发展。科学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农民的认识不足,技术宣传的不到位,使很多新技术、新设备得不到充分运用,同时也对机械化的推广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南方水稻种植区,有一些人口相对较少的地区,农民居住的比较分散,技术推广人员在进行新技术推广时,不能完全保证每一位农民都能充分了解,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服务频率无法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并且由于种植田地较为分散,在进行农业投资时,也难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农民在种植水稻时遇到的机械技术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稻种植的正常生产。

2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2.1基础设施落后。现阶段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机耕道、农机具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排灌设施存在老化问题。水田规划平整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展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2.2种植机械化技术装备缺乏。南方水稻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现阶段我国种植机械化研究中的主要内容,正在进行大范围推广,但是由于很多南方水稻种植区的经济水平较低,再加上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使机械化的推广和运用受到了一定阻碍。而能够进行化肥深施和大苗插秧的复合型插秧装备、杂交稻精密育秧装备等也十分缺乏,需要相关人员不断研究创新,开发出能够适应南方地理环境和种植需求的机械设备。

2.3收获机械化作业质量较低。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发展较快,作业水平已达70%。南方水稻收获主要采用的机械设备是自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研究

3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策略

3.1提升认识水平。现阶段农民对机械化的认识不足,应加强南方农民对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通过对各种种植技术和先进机械设备的实践运用,提升水稻产量。政府也应提升对机械化的认识程度,加大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待遇,为工作人员提供保障。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推广和指导工作。

3.2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使南方水稻种植更加适应机械化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实行大范围的补贴,并适当加强比较适用于山区地带的小型农机的补贴力度。对进行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研究的部门予以适当的财政投入,并为购买先进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的组织和个人提供低息贷款,激发农民的购买欲望,促进机械化发展。积极进行农业生产机制创新,明确机械化发展方向,提升投资力度,并要求政府建立长期稳定的投资机制,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3.3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加大农机推广力度的同时,还须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机售后服务工作。合理建设服务点,利用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在乡镇建立具有长期性的售后服务点。加强对农机大户、合作社、农机专业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培育,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农业服务组织、农业大户进行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设备采购补贴,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建立示范点,扶持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开展机械插秧社会作业服务。积极提升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科学合理的进行农机资源配置,提升南方水稻种植区的机械化水平。

3.4鼓励支持农机企业发展。虽然现阶段我国的农机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但是与外国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农机企业大部分都存在资金短缺、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生产技术相对落后。政府应加强对农机企业的支持,重点扶持实力较强的农机企业,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并要求银信部门为农机企业提供适当的金融支持,促进南方水稻种植和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机械制图的收获篇10

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是企业创新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产品的制造,还是新技术的实施,都要有新的机械设备的支持。使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科学,合理,规范地展开,促进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过程展开讨论,由于在国民经济中,产品生产类设备占有很大比重,本文的讨论就主要针对此类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工作。

2机械设计的过程

2.1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

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目的归纳起来讲,就是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设计研发出能有效地实现一种或多种功能的机械装备,满足社会的需求。

2.2机械设备设计研发的基本步骤

一般来说,机械设备设计研发应按如下步骤进行:

2.2.1需求申请:机械设备的设计研发,首先必须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请。

2.2.2需求的确认: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必须由主管部门或领导确认并批准。

2.2.3设计研发任务书的下达:机械设备的需求申请被确认批准后,必须将需求申请中的具体要求细化成设计研发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使设计研发者明确任务及目标,便于组织实施,并将任务书下达到承担任务的部门。

2.2.4组建设计研发项目组:承担设计研发任务的部门收到设计研发任务书后,应根据任务书的内容、要求,选配适当的各类专业人员,组成设计研发项目组,并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各自责任。

2.2.5初步确定方案:设计研发项目组根据设计任务书,组织对设计研发方案的讨论,并形成最初的设计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机械设备,应先进行小样机或关键功能部件的方案设计。

2.2.6方案草图的设计(形成总图及部分主要部件图):根据初步拟定的方案,有关人员进行相关部分的草图设计。

2.2.7设计方案草图的评审:设计草图完成后,项目组应再次组织相关人员对设计方案展开评审,对方案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讨,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形成修改方案。

2.2.8方案修改、正式设计:根据修改方案,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修正,并开展正式设计。

2.2.9图纸审核、批准:设计完成后,由相关人员进行审核,经领导批准后正式出图。

2.2.10交付加工制造:图纸设计完成后,交付加工单位加工制造之前,要与加工制造单位针对图纸做深入沟通,对图纸上的一些疑问进行磋商,确保加工制造单位对设计思路和要求有较清楚的认识,并且便于施工。

2.2.11跟踪加工制造过程:图纸交付加工后,设计人员应与加工制造单位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加工进度及遇到的问题,除了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外,还应对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以备今后查阅和参考。

2.2.12机械设备的验收:机械设备加工制造完成后,设计人员应到加工制造单位进行设备验收,尽可能让机械设备进行连续试运转,观察其运行动作和可靠性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发现问题要求加工制造单位及时纠正。验收合格后,方能允许发货,以避免设备到达安装场地后发现问题难以处理。

2.2.13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机械设备到达安装现场后,设计人员应亲临现场,对设备安装、调试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跟踪和技术指导,这一时期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既很重要也非常必要。可以说,安装、调试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机械设备的最终使用效果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2.14试产鉴定:机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设计人员与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组织机械设备的试产,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评价和鉴定。如果达到使用要求,交付使用;如未达到要求,需找到原因,采取措施,修正调试后再行试产,直至满足要求。如果是小样机或关键部件的研制,此步骤完成后,应当对此前的整个过程进行认真总结,并提出中试设备的改进设计方案,进入新一轮中试设备的研制。如果有必要,也可再进行一轮样机及关键部件研制试验。

2.2.15交付使用:机械设备试产达标后,设计人员必须整理出机械设备操作、工艺、维护的相关图纸和资料交付使用部门,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在此基础上,机械设备才能正式交付使用。

3设计研发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上述设计研发程序的执行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都应正确把握方法,确保设计研发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别要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1研制阶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研制阶段是设计方案实现的基础阶段,机械设备制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能否取得设计的预期效果,甚至影响到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阶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担单位应当注意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艺外,还应当加强设计者与制造者之间的沟通。设计者应积极、主动地经常关心制造过程的情况,与制造者共同商讨合理的加工工艺方法,并虚心听取制造现场技术人员及工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零件结构、加工精度等做适当的调整。切不可认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单位的事,与设计者无关;能否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机械设备的设计者应当知道,对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艺,制造加工单位最有发言权,他们的许多意见和建议,甚至判断,是很有价值的,有时是决定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