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38

公司盈利模式篇1

证券市场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时证券市场的走势常常平稳而乐观。2006年我国证券市场结束了4年的熊市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合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7年10月的6124点,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大牛市。但是证券市场常常有牛熊市的交替变换,经济繁荣与经济萧条也是在周而复始的发生,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股票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历史最高6124点至1800点,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跌了70%,至2009年12月仍在3000点徘徊,大多市场投资者亏损过半,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二,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都无法幸免,这给依靠传统经纪业务获取主要收入的我国证券行业以沉重打击,不少证券企业面临倒闭风险。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中国a股的暴跌与国际金融危机是有很大联系的。当漫长的经济萧条时期到来时,如何在全行业低迷危机的时刻实现平稳过度,为下一轮的经济高涨作好准备是我们此刻所要研究的重点。

二、盈利模式稳定性的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明确,在现代金融环境和经济危机不断发生的大背景下,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应作如下理解: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稳定

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盈利能力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最初稳定状态或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有序状态,即使出现大的偏离,所产生的损失也会限定在预先设定的可容忍幅度内。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稳定性是着眼于动态的过程,包含着积极进取的内容

金融市场的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稳定的盈利模式强调的是盈利模式要适应市场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策略,改善服务方式和技术,改善业务流程,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一成不变。如果证券公司消极保守,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不敢于创新,就会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竞争能力不断削弱,甚至破产倒闭,盈利的稳定性就得不到保证。

(三)盈利模式的稳定性强调安全与效率兼顾

安全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协调可以增强盈利的稳定性;如果不能使二者统一,那么盈利的稳定就无法真正实现。

公司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设计

对盈利模式的关注源于互联网的飙起,由于大量互联网企业严重亏损,甚至看不到赚钱的“钱景”,才引起人们对新经济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思索和研究。不仅仅是新经济需要研究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每个企业都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没有盈利模式、或者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缺乏环境适应性,企业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通过对盈利模式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盈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一、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理论

盈利模式是企业赖以盈利的业务经营模式,是在任何行业经营的企业核心的商业模式。关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理论界目前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通用模型。

欧美一些学者运用管理学工具、通过具体案例对企业盈利模式进行描述,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J.morrison)在《利润模式》(profitpatterns)一书,提供了30多种改变和行业竞争状态的模式。如“无利润”、“趋同”、“中间陷落”的模型,以及对应的“利润复归”、“反趋同”、“价值链”等模型。

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写了《盈利艺术》(theartofprofitability)一书,总结了近年来的主要商业案例,列出了实现高额利润的23种模式。虽然以上模式并非针对证券公司的探讨,但对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构建和改善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XB证券公司现行盈利模式分析

公司的业务部门分为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自营业务、委托业务及其他业务。

经纪业务:所属营业部及服务部,分布于陕、沪、深、等地,为投资者提供股票、债券、基金、权证的买卖服务。投行业务:提供包括证券发行、企业资产重组、收购、兼并、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相关服务。自营业务:自营业务主要是使用公司的自有资金在证券市场进行买卖操作的业务。委托业务:对客户设计投资方案、控制风险,取得收益。

1.XB证券公司各业务盈利分析

通过对以上财务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经纪业务收入在XB证券公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累计收入68797万元,占总收入的75.9%,经纪业务实现利润8666万元,占利润总额的41.6%。

投行业务收入在公司整体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投行业务实现利润2403万元,占利润总额的11.5%。

自营业务收入在公司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累计收入17711万元,占总收入的19.6%。实现利润15795万元,占利润总额的75.9%,委托业务对公司基本没有收入贡献,造成4440万元的亏损。

其他业务收入实现收入、利润均为负数。

我们基本可以这样认为:XB证券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属于典型的传统盈利模式,经纪业务属于公司的问题业务;自营业务属于公司的明星业务;投行业务属于公司的现金牛;其他业务属于公司的瘦狗业务。

2.XB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1)佣金自由化对证券营业部盈利模式的影响问题

佣金自由化是中国佣金制度改革的方向,XB证券公司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必须顺势而为,突破传统的证券业务,紧跟国际金融创新的步伐,实现业务重点战略调整。

经纪业务收入在XB证券公司的业务收入构成中占有重要的比例,自2002年5月起实行的佣金自由化制度以及交易量减少的影响,2002年XB证券公司的手续费收入较2001年下降6856万元,下降幅度为42.4%;利润较2001年下降5491万元,下降幅度为80.0%。

(2)网上交易模式对证券营业部现场交易盈利模式的挑战问题

虽然网上交易与传统交易方式的不同仅在于交易信息在客户与XB证券公司之间的传递方式,但是仅因这一传递方式的差异,将对XB证券公司的传统经营管理格局产生重大挑战。网上交易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全新的经营与运作方式,为传统的经纪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网上交易最初仅仅是一种交易手段的创新,但它带来的却可能是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将使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竞争更加激烈。

(3)开放式基金对证券公司经纪业务的挑战问题

随着开放式基金相继出台,开放式基金的销售和投资对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销售方面,目前XB证券公司并没参与销售,但从基础设施和营销能力方面考虑,证券公司参与开放式基金的销售没有问题。

(4)自营业务是XB证券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的问题。

四年里对XB证券公司总计贡献利润15795万元,占公司总利润的75.9%。

自营业务是一项高收益高风险的业务。证券公司在进行证券投资的时候,会面临政策风险、购买力风险、利率风险等系统性风险和财务风险、价格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非系统性风险。

三、XB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设计及实施

因为XB证券公司原有的盈利模式受到了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必须构建一种适合经营环境变化和时展特点的新型盈利模式。XB证券公司打造新的盈利模式,对原有的盈利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和实施。

1.XB证券公司业务盈利模式优化设计

(1)经纪业务盈利模式的优化设计

公司从传统的营业部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盈利模式的转变。证券营业部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对证券营业部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证券营业部被赋予更多的功能。

①成为XB证券公司的批发与零售干道

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成熟,债券的发行量会逐年增加。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利用遍布各地的证券营业部来完成销售任务,营业部成为证券销售的一部分。

②成为XB证券公司业务前沿窗口

由于营业部是天然的与客户接触的接口,因而挖掘其作为XB证券公司部分业务前站、公关协调、战略客户服务等职能十分重要。营业部会变成一个区域性的信息处理中心,为XB证券公司提供丰富、准确、真实的信息服务,而且提供的信息量、速度与价值超过XB证券公司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③充当XB证券公司营销中心(客户开发、服务)

随着网上交易的发展,有形的证券营业部将越来越显得不重要,特别是营业部作为一种传统中介信道的功能会逐渐弱化,营业部就将变成一个客户营销中心,完成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的转变。其实质是一个面向股民的管理中心、响应中心、服务中心、开发中心,为其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界面和接口,并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成统一的、高效的服务工作平台。营业部的功能转变为多元理财中心,员工也相应转型为理财顾问或理财营销人员。营业部的服务品质变成全面化、即时化和全时化。

(2)XB证券公司的投行盈利模式的优化设计

XB证券公司的投行新盈利模式要从传统发行为主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投行业务。这点上来看,美国的高盛公司在国际投行业务上作的最出色。高盛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有两类:一是证券承销业务,包括股票和债券的公募和私募活动;二是财务顾问业务,主要为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提供专业建议。

①对组织机构进行彻底改造,重视财务顾问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时期,国有资产面临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外资进入国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非公有制经济正在迅速崛起,等等这些将大大增加财务顾问的市场需求。今后证券公司将紧紧围绕经济变革的热点,继续在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展开财务顾问业务。

③积极介入债券市场业务

我国目前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债券市场,完善和规范发行程序,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已经成为债券市场发展的主旋律。

④购并业务的发展已经不容忽视,可以有效支持公司的利润增长

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购并浪潮的展开,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对证券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依靠专业优势进行全方位服务的证券公司的威胁。以购并策划、资金债务管理、项目贷款和投资咨询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必将成为21世纪证券公司竞争的主战场。

(3)XB证券公司自营业务盈利模式优化

自营业务新的盈利模式:从坐庄投机模式向理性化、规范化的价值投资模式的转变。

XB证券公司在自营投资操作中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采用了国际化、全流通的股票估值方法,并以此方法甄选股票;二是在投资过程中坚决贯彻价值投资,确立了“精选个股、细分层次、重仓做大波段”的投资策略。

首先,XB证券公司自营业务将更加依赖于对行业的研究和公司分析。随着证券市场的成熟和完善,公司股票的价格将越来越体现其实际价值,这要求XB证券公司研究部门必须深入理解上市公司及其所处的行业。

其次,加强宏观研究,掌握政策导向,有利于降低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来源于宏观因素,即来源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经济指标的波动、经济周期的影响等,所以这些系统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2.XB证券公司开发新的经营方式

经纪业务模式将是传统经纪与网上交易的有机结合,是交易中介与投资理财的有机结合。将出现散户厅、大户室、经纪人、网上经纪等远程交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状态。

(1)散户厅。散户厅模式今后在西部、大城市的社区中心、中小城市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西部地区XB证券公司营业部的客户中散户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由于投资者机构化的趋势,以及网上交易等远程交易方式的普及,原有大型营业部将予以转移、分割或裁减。更多的营业部将分化成面积小、人员少、成本低的证券服务部。

(2)大户室。由于机构投资者和大资金个人投资者的偏好,大户室模式今后仍将继续存在,特别是在深圳、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营业部不接受散户,大户室和超大户室占据了营业部的绝大部分。

根据市场细分原则,大户室型证券营业部将转型成为大客户服务中心,将经营对象定位于机构客户、私募基金和大资金个人投资者,。投资顾问集体办公,凭借专家的理财服务取得较高的收入。走“高投入、高产出”路线,以“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经纪业务定位和经营策略。

(3)经纪人。我国证券市场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经纪人体制,未来为客户最大限度地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证券公司吸引和留住客户的核心手段,以高层次、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为特征的信息咨询服务将成为证券经纪业务竞争的关键。

(4)网上交易。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上交易低佣金率的趋势将成为推动网上交易进一步发展的两大推动力,网上经纪这一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支持同等客户的条件下,网上交易的投资是传统营业部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之间,日常月营运费用是传统营业部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网上证券公司的成本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3.证券公司业务新盈利模式实施的策略保障

为了保障新盈利模式的实施,需要在竞争策略的选择上考虑以下方式进行保障。

(1)营业部布局策略

目前证券公司追求区域内高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困难,长三角、珠三角等中小城市,经济发达程度高,证券经纪业务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XB证券公司稳步推进营业部和服务部的建设,在营业网点布局上优化本土网点,布局外埠地区。

(2)客户管理策略

在外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各营业部的交易量的大小及其市场份额主要取决于其客户开况。客户是营业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把最好的服务提供给最有价值客户。据分析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发展新客户所需费用是维持老客户的3-4倍。营业部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业务运营始终要围绕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关心客户,实现对客户资源的深度利用。

(3)低成本竞争策略

营业部只有建立成本优势,才能有竞争优势。不仅要在开源上有更多作为,而且还要采取节流的措施。积极推动电话委托、网上委托等不占用营业厅面积、低成本扩张的非现场“远程交易”方式。严格控制营业部成本与费用开支。在对营业部的成本与费用进行结构分析,寻找压缩成本的潜力。

(4)经纪人服务策略

为客户最大程度地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证券公司吸引和留住客户的核心手段。证券市场衡量证券营业部的标准是:只有服务才有价值。证券经纪人制度将是顺应市场潮流发展的必然选择,经纪人在稳定客户、减少非现场客户、降低交易成本、提供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经纪业务中将会逐步承担现有证券营业网点的职能。

(5)品牌营销策略

通过整体营销的方式,从产品、佣金定价、销售渠道和促销等方面进行营销,实现服务品牌化,形成自己的市场品牌,建立证券公司的品牌效应。本着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培育一批有市场影响力的投资分析师、行业专家,增加具有超前性、实战性的有效产品,注重用资信品牌、专业咨询、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争取客户,培养核心竞争力。

(6)业务创新策略

营业部根据自身的特点,逐渐在某些细分市场上采取差别化的竞争战略,主要体现在新兴的证券业务上。只有在创新业务领域先行一步,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创新交易品种、交易手段,拓展经纪业务的种类和范围,才能把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远程交易。

--开放式基金业务。

--与保险公司合作

证券市场不断的变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证券营业部的发展,已经揭开了未来证券服务全面化、个性化、差别化的序幕。要在这个不断前进的市场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市场一个重要的参与者,证券公司的选择就是不断创新,不断改变,不断超越自己。

参考文献:

[1](adrianJSlywotzky)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著:《盈利艺术》2002年

[2](adrianJSlywotzky)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和大卫.J.莫里森《利润模式》.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公司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盈利模式;腾讯公司

一、腾讯企业文化以及腾讯公司盈利模式概述

(一)腾讯公司企业文化

(1)从腾讯公司,自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在深圳市成立以来,十多年间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收益最高的网络公司之一。在腾讯公司,以“造就惠及全人类的互联网”为使命;以“正直、进取、合作、创新”作为其经营的理念与核心价值体系。此外,腾讯公司坚持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经营理念的目标;同时也关心员工的生活和成长,在以人为本的观念指引下,重视吸纳和培养新型人才,塑造了独特的管理理念。

(2)在腾讯公司,企业硬文化即物质文化包括:腾讯是现阶段我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公司,在中国拥有其他公司无法媲美的服务用户。在腾讯公司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工作人员是研发人员。腾讯公司的专利申请遍及各个领域,如电子商务领域、搜索引擎行业、信息安全维护、网络银行在线支付业务、电子游戏和即时通信业务等。腾讯研究院是在深圳、北京和上海二零零七年成立了的三家国内互联网研究院,这个项目耗资十分庞大,而在这之后在这些研究员李自主研发的互联网相关的核心技术,开始使得腾讯公司一步一步走上创新网络及其相关产业自主发展道路。同时,腾讯公司拥有一批以马化腾、陈一丹等中国网络精英组成的领导团队。这一精英领导团队正在带领腾讯公司逐步走向崛起之路。

(二)腾讯公司盈利模式

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可以具体为以下2点:

(1)互联网增值服务:腾讯的互联网增值服务种类繁多,且不断有新的服务被提供。如从创立早期就有的QQ会员,和各种颜色不同意义不同的QQ钻系列,也有随着时间增加而出现的QQ钻皇,各种钻和会员的加强版超级会员、超级钻系列;有涉及网络小说行业,与纵横、起点等一线小说网站签订协议的腾讯文学Vip;有与百度云相抗衡的QQ微云会员;有基于各种腾讯游戏而衍生出的极为繁多的会员服务,例如地下城与勇士的黑钻,QQ飞车和炫舞的紫钻,QQ宠物的粉钻;有基于公益出发的QQ公益、爱心企鹅等;有和优酷、爱奇异这种线上视频网站相抗衡的腾讯视频会员;这些增值服务已然变成了腾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2015年为例,增值服务占据了腾讯公司全年纯收入的75.78%。而在这庞大的数字之中,除了以上提到的各种,在线游戏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腾讯公司推出了腾讯游戏平台tGp,极大的方便了玩家对各种腾讯游戏的选择,下载安装一条龙的人性化服务占领了很大一部分原属于各种插件的市场。此外,腾讯公司不断的推出各种各样的页游,虽然不收取游戏在线的费用,但是通过收买各种各样的道具不断的攫取大量的金钱。而大型的客户端游如地下城与勇士、英雄联盟、怪兽猎人online则为游戏工作室和游戏装备网站提供了大量的生存空间,人们用在线上线下买卖帐号、装备等,大量的游戏货币流通也给腾讯公司这个经营者带去大量游戏内税收的收入。

(2)网络广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网络广告对于腾讯公司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盈利模式。利用自身庞大且复杂的社交工具使用人群,利用自身经营者的优势,腾讯公司可以轻易的将广告发送到任何使用其产品的潜在客户身边,例如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视频和微信,到2015年3月,腾讯的网络广告每天可以达到十亿的日均流量,而有广告需求的公司则会为此付出极为高额的报酬以达到市场推广的目的。

二、腾讯公司企业文化对其盈利模式影响总结

(一)卓越的企业文化丰富了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

从腾讯公司整体上来看,腾讯公司依靠着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逐渐步入了全产业链盈利模式,以核心文化产品和资源为基础,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打造具有完整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如腾讯公司的游戏英雄联盟,通过以一个moBa类的端游为产业链的起点,进行了深度的文化产业衍生开发,形成了包括了论坛、小说、动漫、网络直播、视频集锦、手办、玩偶、服装等系列衍生产品,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在市场上创造出极为耀眼的业绩。而利润乘数模式则是腾讯公司从企业创立不久后就拥有的基础性的盈利模式,现在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传播加强用户对腾讯这一品牌的认同感。对于拥有知名消费娱乐品牌的企业来说,利润乘数模式是一个强有力的盈利武器,腾讯公司是这一模式在中国最早的实践者,从腾讯QQ开始,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它已经刻入了许多人的日常当中,人们乐意在相同选择情况先优先使用它的周边产品,并将购买增值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不断为腾讯公司注入大量资金。

(二)卓越的企业文化促进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创新

创新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组成部分,腾讯公司自身一直都是个盈满创造力的公司。腾讯公司认为创新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它鼓励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和工作相关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创新。而腾讯司拥有大批兢兢业业,勇于实验,不惧挫折,善于总结的技术员与一大批由精英组成的科研团队。腾讯公司在不断的尝试开发新的应用软件、游戏、项目甚至是拓展除互联网以外的其他方面的业务,与此同时不断的完善优化改进其已有项目的功能和结构,而微信则可以算作是腾讯公司技术创新的典型代表,而微信出现后的微信支付,微信红包,扫码收付款,线上转账等服务,为腾讯公司开创了全新且极富发展意义的移动端支付的盈利模式。

三、结论

近年来,企业文化日益成为关系到企业管理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如今,优秀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关注的重要方面。不言而喻,拥有优秀文化内涵的企业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增加企业的盈利模式。通过腾讯公司这一实例,说明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公司新的盈利模式的增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培养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李玉新,杨娜,刘国芳.价值管理的完美演绎——解读苹果公司轻资产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J].资本市场.2014(12).

[2]梁欣.中国C2C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34).

[3]徐向农.企业文化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5).

[4]张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4).

公司盈利模式篇4

[关键词]图片美化;用户粘性;生态圈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7196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相应的网速提升,现在正在全面进入视觉信息传播时代。无论近几年火热的VR、aR技术,还是传统的图片、视频发展,在移动互联网和未来人工智能时代,视觉传播都将是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以图片社交为主的instagram、Snapchat等应用,获得了现象级的欢迎;而其他应用如Facebook、微博等,也将图片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形式。

在图片传播的过程中,对图片美化之后再上传分享成为图片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由此涌现出一大批照片美化修图软件。在国内,百度魔图、光影魔术手、美图秀秀、魔漫相机等,层出不穷。在图片美化修饰界,以美图公司的产品最为耀眼,占据了市场绝大多数份额。据在香港交易所官网的美图招股文件披露:截至2016年6月,美图旗下app的月活用户达到446亿;在主流社交网站分享的照片中,535%过美图处理。[1]虽然美图类app市场广阔,但作为专业美图的美图公司亏损严重(据美图上市的招股书,亏损超60亿元[2]),其他公司同样并未形成盈利。文章拟以美图公司为例,探析美化图片类app的盈利模式及其发展路径。

1国内美化图片类app发展概况

根据国内一大数据公司――极光数据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国内拍照p图类app超过3400款,拍照p图app行业市场渗透率474%,用户规模达322亿人,也即近半移动用户热衷于照片美化。[3]

拍照p图用户中有588%为女性,556%的用户不到30岁。可见拍照主要存在于年轻人中,并且以女性为多,这也正是众多公司选择定位于年轻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2美图公司概述

21发展简介

美图公司成立于2008年10月,首次推出了电脑版美图秀秀,相比于photoshop等复杂专业性软件,简单易用的美图秀秀受到了用户喜爱,逐渐扩大了市场。

之后,按照美图公司Ceo吴欣鸿的说法,美图公司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节点:一是2011年2月14日,美图秀秀iphone版正式,软件从pC端向移动端转型。二是2013年5月16日,美图手机正式,迎合了当年软硬结合的大趋势。三是2014年5月8日,美拍正式推出,意味着公司从工具向社区转型,开启了公司的平台化进程。四是美图对未来的投资,但没有明确的时间点。[4]

2016年12月15日,美图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并于当日9:30在联交所主板开始买卖,每股85港元,全球共发售574亿股[5],成为继2004年腾讯上市后十多年来香港股市最大规模的科技ipo。

22用户数量及人群

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曾经指出,美图最大的优势在于用户和活跃的数据[6],而用户群主要是年轻女性。据美图官网的数据,截至2016年10月31日,美图的移动应用矩阵已在全球11亿立设备上激活,月活跃用户达456亿。[7]

23产品布局

截至目前,美图旗下的核心应用共包括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美妆相机、潮自拍、Beautyplus,这些软件主要以自拍、视频拍摄、直播等功能为主。在2016年,美图又布局了美拍大师、美图日记、变美志等。

无论是在pC时代还是在智能手机时代,美图都把握住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图片入口,现在还抓住了时下最火爆的移动短视频和直播。但是如何突破工具属性也成为了一个问题,总结美图布局,可以归纳出9条产品线。

(1)以美图秀秀等图片后期处理为主的图像美化线。

(2)以美妆相机、美颜相机、潮自拍、美颜相机国际版Beautyplus为主的美颜自拍线。

(3)以美拍、闪聊为主的社区、社交线,美拍以短视频为主,2016年上线了直播功能;闪聊将主要成为美图公司社交聊天的一大利器,是美图布局社交方面的一大尝试。

(4)智能硬件手机产品,2016年第四代拍照手机美图m6和美图V4s,继续沿承过去“为自拍而生”的特色;同时,美图相机也即将诞生,进一步增加了硬件自拍的布局。

(5)手游也成为了美图应用的另一大衍生市场,美图游戏盒的开发逐步会成为一个重要变现点。

(6)以美图GiF、表情工厂为主的娱乐化路线。

(7)以海报工厂、美印、美图贴贴等为主的个性化路线。

(8)以美图看看、美图淘淘等为主的功能服务路线。

(9)以变美志、美图日记为主,将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同时变美志中涉及相关化妆品、服装等推荐,走一条广告变现路线。

3美图公司盈利模式探析

31概述

美图公司的app盈利模式目前仍不是很清晰,可以说正在探索的过程中。美图最大的优势是用户和活跃的数据,虽然互联网公司普遍存在的盈利思维是,只要拥有足够多的用户,只要提供给用户所需要的功能或服务,那么公司盈利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实际上流量变现并非易事。最简单的手段无疑是植入广告,但从披露的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美图仅有2590万元的广告收入[8],其收入的构成更大一部分来源于2013年进军的硬件行业――美图手机,这也是目前美图披露的旗下唯一产生利润的业务。

美图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现有的四大变现模式,包括智能手机、在线广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增值服务。[9]不过,除了手机产生其他三种变现手段的前途并不明朗。

不过按照现有美图布局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美图可以打造一个一个以美图为核心的小型生态圈。这也正是本文将要探索的重点。

32盈利模式探析

321增强用户黏性

增强用户黏性是变现的基础。按照传统营销的说法,黏性意指用户的使用频率,用户黏性越高,对产品的忠诚度越高。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强用户黏性。

首先,优化产品布局,形成美图生态。实现用户在美化照片的基础上,需要什么,提供什么,最终打造美图界的“航母”。在拍照、短视频、图片美化、社区分享、拍照配件(如补光灯等)、电子商务(包括但不限于女性拍照设备、化妆品等)、游戏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产品生态,在“变美的照片”的基础上,增加“现实变美”可能,拓展实体产品,形成化妆品、拍照设备等高盈利美图生态圈。

其次,优化产品内容,塑造美图品牌。总所周知,美图公司的app目前在人脸识别上取得重大进步,在照片美化上实现了不少功能,提高了美化的质量,但是仍然存在美化后的照片,在放大时出现脸部轮廓模糊或者轮廓边缘美图痕迹明显等缺点。一般意义上,用户希望既美化照片又希望不被看出照片被美化过的需求一直存在(故意美化或者恶搞照片的除外),那么美图公司要想牢牢握住或者扩大用户群,满足用户对照片质量的需要是无法回避的。

最后,优化产品定位,拓展美图用户。美图的用户主要是年轻的女性,那么基于女性的美图产品要立足于广大女性需求,从软硬件、虚拟到现实等多途径拓展,美图目前也是基本围绕女性来布局的。但相对于女性以自拍为主的特点,男性在对摄影的追求上成为近些年来的流行趋势,一些基于摄影的社区(如蜂鸟网)受到了广大男性的欢迎,而在社区中销售二手器械、图片版权销售等模式成为如蜂鸟网等专业摄影社区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在当前手机摄影质量提高的基础上,作为以图片处理为主的美图公司,有必要从以女性为主的定位,增加男性为辅的布局,打造综合类美图公司,从而拓展用户群体,增强盈利能力。

322拓展变现路径

(1)软件+硬件。软件+硬件是互联网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也是美图目前的主要盈利模式,其硬件主要是手机。从美图官网未来要上线的产品来看,未来美图会增加相机这一硬件,以打造年轻女性的摄影。同时美图在手机配件以及拍照配件上也是研发不断,作为美图的衍生品,配件类历来是投入少回报高的项目,但配件市场临近饱和、产品种类众多,美D若想在配件上盈利,势必要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路线,其中个性化、定制化或许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2)强化社交。重塑用户间的关系,强化社交,利用图片美化线、美颜自拍线吸引用户形成入口,发展类似于instagram的图片分享应用,以社交带动内容分享,强化线上图片。

(3)分享社区。互动社区线则是黏住用户、分类用户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最后商业变现(比如精准的广告营销、垂直细分的电商销售等)做准备。

(4)会员付费。会员付费现在是美图公司正在试水的一个盈利模式,打造了一个美图福利社。在社区里的会员可以优惠购买包括图片美化里的滤镜、装饰,游戏里道具等。美图一系列产品,特别是以美图秀秀为代表的app,用户对修图内容已经出现使用疲劳,急需更方便、更先进、更高质量的图片处理软件,那么会员付费无疑是培养优先尝鲜用户的最佳做法,同时对优化产品也有很大帮助。另外,美图与奢侈品、化妆品、服装等的合作,若提供会员适当优惠,则能与合作方实现共赢。可以说,会员付费是美图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在线广告。在线广告可以与目标受众的定位相符,与女性相关的奢侈品、化妆品、服装、佩饰等公司合作,化流量为现金。在线广告可以说是美图公司的一大优势,因为其有着体量巨大的用户群。在线广告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战略、路径相辅相成的,增强用户黏性,强化社交分享,实现用户精准营销,未来势必将改变美图公司广告收入薄弱的窘境。

(5)电商结合。电商结合,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为淘宝网等商家提供批量图片处理服务,美图出品了美图淘淘等可以批量处理图片的工具;另一个层面是打造自己的网上商城,主打出售与美图、美颜等相关的衍生品。美图商城是美图公司的一个重要平台,美图商城里上线了手机、相机、常规配件(贴膜、耳机、手机壳等)、拍摄配件(自拍架、遥控器、补光灯等)以及meituFamily专区(t恤、帽子、雨伞等物件),进行电商销售,但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的挤压之下,美图电商平台(除手机外)并不高,美图要想在电商领域实现盈利,走个性、定制化、高质量路线来满足会员以及独特需求的用户的路径,或许是美图未来盈利的最好举措。此外,美图现在开发了一个美印平台,通过美印平台,用户可以印刷高质量的图片以及定制个性实物产品,这一举措迎合了现在“90后”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可见美图在个性化上已有相应概念,但若扩大相应范围,未来实现个性服装私人设计、纪念物的私人定制、配件独特化或者私人定制化,美图或许能在市场上开辟出一条独特路线,进而获得不少盈利收入。

(6)游戏变现。目前美图与Forgame公司合作开发游戏,开发了以“我的私属轻游戏平台”的口号的“美图游戏盒”,打造以女性用户为主的轻游戏应用。从先前的美美小店,到现在的美图游戏盒,美图在游戏版块的拓展速度相当快,可见美图期待在游戏领域上成为另一个盈利入口。或许将来美图将借鉴其他互联网公司类似的游戏盈利模式,通过道具、点卡、广告等方式实现盈利。

投资变现。未来VR、aR的发展,必然对照片、视频类产生重大影响。在美图上市招股书中,美图公司公布了未来的一些新规划,其中有几类投资并购:一是拥有前沿技术,如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增强现实及与业务相关的其他技术业务;二是拥有可与公司继续变现用户的计划相协同的成熟互联网服务变现模式的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广告、电子商务及互联网增值服务);三是运营具有可观用户基础的应用或社区的业务;四是拥有娱乐方面的优质知识产权,或制作可丰富已有内容及娱乐服务的高质量视频内容的业务[10]。现在各类app属于移动互联网的产物,未来VR、aR等技术将开启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智能时代,对未来技术掌握、应用的程度,决定了互联网企业能否继续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4结论

美图公司产品布局相对比较广泛,显得相对分散,并没有形成明朗的盈利模式。美图若在个性化、定制化、社交化、高质量化的发展路径上,整合游戏、在线广告、会员付费、电子商务以及智能硬件,增强用户黏性,形成以图片、短视频社交分享等为核心的小型生态圈,未来或将突破工具类app难盈利的魔咒。

参考文献:

[1]eastland月活4亿、“市值仅次于腾讯”“保值力压苹果”,逆天的美图却遭变现困难[eB/oL].虎嗅网(2016-10-24)[2016-12-15].https://wwwhuxiucom/article/168100/1html

[2]刘艳坐拥446亿月活用户,美图流量变现咋就这么难[n].科技日报,2016-09-05(6).

[3]极光数据研究院p图封神榜[eB/oL].(2016-12-12)[2016-12-20].http://399033kuaizhancom/23/99/p39085120545ce9

[4]贺文美图:“美”的安全感[J].it经理世界,2016(13):18-22

[5]美图网美图公司成功于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eB/oL].(2016-12-15)[2016-12-18].http:///news/news/39html

[6]潘少颖用“颜值”取悦用户的美图还能“靠脸吃饭”吗?[eB/oL].it时报,(2016-12-28)[2016-12-30].http://wwwit-timescomcn/shibaoshihua/59407jhtml

[7]美图网美图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eB/oL].(2016-12-15)[2016-12-18].http://corpmeitucom/news/news/39html

公司盈利模式篇5

【摘要】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证券公司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多年来我国证券交易的现状来看,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普遍比较落后,公司盈利过于被动,主要取决于市场行情。因此,证券公司需要根据目前的发展困境,结合国外的先进盈利模式,对原有的盈利模式进行积极的转型与创新,提高自身在证券市场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大力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转型

证券公司是证券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产物,并已经成为证券市场中不可缺失的一环。证券公司的盈利与否和股票市场的行情有着正比关系,过于依赖于市场行情,导致公司的盈利收到一定影响。及时的对盈利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将会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金融改革。

一、我国目前盈利模式转型的方法

(一)重构经纪业务版图

在证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业务版图面临着重构的可能性。根据证监会的新规定,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以在全国开设分支机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重点与未来战略规划自己决定分支机构的数量与开设地点。政策的变更是重构经纪业务版图的一大原因,体系完整、实力雄厚的证券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投行业务的新产业链

投行业务的不断增加,使得产业链也在不断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券商的投行业务体系主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向客户提供股票投资、金融管理、债权融资等方面的服务,由此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都有着进行产业整合的意向,众多企业合并重组,银行在这样的形式下对进行兼并的企业进行信贷的支持,吸引资本。

(三)资管业务的增加

新的资管政策中,产品由过去的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对原有的产品投资范围与产品结构等进行了重新的划分与规范,使得针对券商设计的各种理财产品不断的增加,新的基金发行规模也随之增加。

(四)政策扶持创新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自运行以来,是证券公司重要的业务之一。融资融券的一个特点是证券公司凭借该业务获得的收入与股市的行情没有太大的联系,券商获取的收益相对稳定,不受市场的过多的影响。创新融资融券业务,业务数量增加,利润逐步增长,融资融券未来的发展前景明朗。

股权质押业务是对融资融券业务的一次延伸,大型券商对该业务的需求更高,获取到的利润更多更稳定,是资本中介型业务中一个前景乐观的新业务。

资产证券新规定的。2013年证监会的针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新的管理规定,对证券公司在未来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具体事项做出了具体的规定,点明方向引导证券公司的资产证券化工作迈向正规,使得证券化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认可了很多的财产权利,也允许证券公司在资产证券化工作提供更好的双边服务。

新三板业务是资本市场得以发展的一大关键点,新三板公司数量在未来可能会实现很大程度的增长。国内目前的试点地区在不断的增加,配套的相关设施也在逐渐完善。

(五)发挥资本市场的中介作用

证券公司在金融业界有着重要的中介功能,资本市场的诸多交易必须依托证券公司来完成,证券公司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当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这就导致证券公司在一些目融资、企业并购中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证券公司必须不断加强资金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弱化法律以及公司自身等不利因素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证券公司必须要将其工作的重点放在高流动市场的业务拓展中,并且要结合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这样可以不断增强其资金能力,不断提升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进而推动其盈利模式的转型与创新。

二、价值链转型策略的具体分析

(一)改变内部价值链

证券公司过去的营销活动主要依靠通道的价值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通过赚取投资者的佣金来获取利益,证券公司在开展营销工作的时候依靠客户开户并进行实际的交易从而实现真正的价值。近年来通过交易获得的佣金在不断的减少,证券公司需要改变以往的服务方式,向增值服务与产品营销方式转变,这样可以改变企业的收入来源,获取更多的收入。

证券公司不可能永远凭借硬件设施保持在业界内的领先水平,更多情况下,一家证券公司的竞争能力高低取决于其的软实力,这也决定了一家证券公司的服务水平。证券公司需要有强大的内部团队,包括产品创新团队,市场营销团队等,可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市场条件做出详细的分析,并设计出有自身特色,使用价值高的产品。

证券公司要重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不断的吸引客户,稳定用户基群,帮助公司设计新产品,分散成本,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公司的产品更为合理,适应市场需要,有效降低风险。

(二)建立外部价值链

在完成内部价值链的构建之后,还要对外部价值链进行建立。银行与证券公司的合作成为在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件可以实现共赢的事情。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跨平台的合作,改变过去银行与信托公司进行合作的情况,证券公司接受来自银行的资金委托,为银行制定资产管理计划,与过去信托机构的信托政策衔接,提高银行的资金管理能力,从而使银行可以更好的为其的投资用户提供服务工作。证券公司由此获得稳定的合作伙伴,完善了外部价值链。资产证券化经过几年的试点,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证券业务。业务的形态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几类,而更多涉及到不动产等方面的形态。

三、结语

证券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推动我国的证券市场向更为完善与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我们应该及时的认识到目前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对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进行转型与创新。这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公司盈利模式篇6

abstract:thispaperconcludesthepresentstudiesabouttheprofitpatternofenterpriseandlistedcompanies.itpointsoutthedeficienciesofthedomesticresearch,forexample,theresearchisrelativelyinsufficient,lackofdepthandsystematicandsoon.

关键词: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研究现状

Keywords:listedcompany;profitpattern;presentsituationofstudies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26-03

0引言

传统的理论和企业经营实践中的误区,使得我们对企业盈利模式认识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发展战略,尤其是难以培育出有高盈利能力的企业。而这正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企业的盈利模式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1]。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2]。

上市公司是企业形态中的特殊群体。上市公司群体不仅对于促进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开始不断涌现。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企业盈利模式以及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指出盈利模式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1我国有关盈利模式研究概述

通过对“CnKi博硕士论文及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以“盈利模式”为检索关键字,在文献标题中进行检索,检索出文献共计733篇,其中期刊论文622篇,博士论文0篇,硕士论文95篇,会议论文16篇。在检索结果里,搜寻有关上市公司的相关研究,只有3篇期刊论文,针对性研究文献非常少。(见表1)。

国内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具体企业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另外还有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和绩效的大量研究,例如公司治理,资本结构等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研究等。针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CnKi文献检索,可以看到与“盈利模式”相关的文献总量年度变化规律图(如图1)。

国内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开展研究也相对较晚。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的文献检索来看,国内最早开始对盈利模式进行探讨的文章出现于2000年7月,徐锋在《互联网周刊》上发表《慧聪――低成本盈利模式》一文,文中叙述了某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

自2000年以后,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迅速增加。2001年和2002年,互联网在中国开始加快发展和普及,这一时期,对宽带、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迅速增加。2002年,中国入世加快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大量的外资企业涌入,使国内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研究学者也把目光转向国外企业,通过研究探索跨国公司的盈利模式,为国内企业提供发展借鉴。对宽带、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相关研究仍然较多。2003年的相关研究较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说明专家学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2004年至2005年,这一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券商盈利模式,数字化背景下电子商务和广播电视行业盈利模式等相关方面。

2006年,国内对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数量又创新高。比2005年的研究数量多一倍,研究关注点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房地产企业、出版企业、连锁企业以及手机互联网等电信网络行业。2007年至今,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逐年递增。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和新兴事物的盈利模式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研究涉及到新兴时尚产业盈利模式(如动漫产业等各种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盈利模式(如手机报、电子杂志、网络视频、数字电视等),还有对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各行业盈利的模式探寻。

2国内外盈利模式理论研究综述

2.1盈利模式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盈利模式(profitpattern)的定义并没有达成统一观点。有的学者从狭义角度出发,提出盈利模式即企业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其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关注于企业如何获得利润。麦考尔・罗帕(michaelRappa)[3]认为盈利模式是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盈利模式决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alexanderosterwalder,Yvespigneur(2002)[4]把盈利模式定义为一个公司提供给一个或几个细分顾客和公司架构体系及合作伙伴网络的价值,公司创造、营销和传递这些价值是为了产生盈利性的可持续收益流。

部分学者的研究并没有区分商业模式跟盈利模式。他们认为盈利模式就是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很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包含了企业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等各个方面。以下相关学者的论述虽是对商业模式的描述,但都明显地从企业盈利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如Hawkins(2001)则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与其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商业关系,认为商业模式界定了一种可行的成本――收入结构,使公司可以凭借自身的收入生存。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盈利模式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盈利模式必须把握住几个要点。首先,盈利模式是围绕企业如何获得利润展开设计的。其次,盈利模式是模式化的,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反复使用的。第三,盈利模式是一种方法和途径。第四,盈利模式是贯穿于企业的战略和执行整个生产经营行为始终的。Linder,Cantrell(2001)[5]认为,盈利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业系统。琼・玛格丽塔和南・斯通(2003)[6]指出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通过创造价值,为自己的客户和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所有参与者服务的一系列设想,是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和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

国内学者对于盈利模式的定义,也给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周永亮(2001)[7]在《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一书中指出,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将人才、技术、品牌、外部资源等要素有机结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独有经营模式。栗学思(2003)[8]分析了企业盈利模式的概念,他指出企业盈利模式是企业在竞争中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归纳总结了企业盈利模式分析和设计的五个要素,认为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潘永涛(2004)[9]认为,盈利模式指的是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设计和实施的可为企业带来显著、持续利润的经营方式,是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阎峰(2006)[10]指出盈利模式通常是以发现行业利润区为基础,以高利润区的持久停留为目标,通过对技术、产品、销售渠道、顾客、声誉、资本、品牌等在内的资产系统配置,发展相应的经营模式。

尽管各个行业的盈利模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相同的,即让企业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且这种盈利状态能够保持持久性。盈利体现在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可以用公式表达:企业盈利=产品价值-生产成本。盈利模式是基于战略层面考虑的企业资源运营方式。其设定要尽可能的提升产品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利润和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理解盈利模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盈利模式是以顾客需求为前提,并且需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寻找新的盈利点;第二,盈利模式除了关注资源的投入分配的合理性,更关注资源的产出效率;第三,作为资源运营方式,盈利模式建立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设计制度安排等作为保障。

2.2盈利模式创新和策略研究西方学术界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多年,争论的焦点在于何种具体的盈利模式最适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如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和大卫・J・莫里森(DavidJmorrison)[11]出版《利润模式》(profitpatterns,1999)一书。书中通过分析众多知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采取的竞争对策,提出了30多种改变各行各业竞争态势的模式,指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形成新的盈利模式。2002年,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adrianJSlywotzky,2002)[12]在《赢利艺术》(theartofprofitability)中提出了能够实现高额利润的23种模式。美国学者加里・哈默尔(2002)[13]对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并确定了盈利模式的组成元素。他认为,盈利模式应包括核心战略、战略资源、客户界面及价值网络四个组成部分。

我国学者对于处于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的企业盈利模式进行了众多分析研究。饶红兵(2003)[14]对中国的经销商盈利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大类经销盈利模式是当前阶段经销商赢利模式的最优选择。黄长征(2004)[15]分析了互联网服务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及零边际成本等特征,认为这些特征既对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有一定影响,更对企业实现利益回报的方式有重大影响。提出产业链横向扩张的盈利模式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传统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余伟萍等(2004)[16]通过分析企业在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再生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性,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时期,提出各种盈利模式设计。芮明杰(2005)指出创新的盈利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终点;②增值服务;③广泛的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④整个供应链网络的协作等,并说明了盈利模式转变的途径。另外,还有众多国内学者有关盈利模式的研究集中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他们分别从券商的经营模式、企业战略、资源投入和企业竞争行为等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来源,盈利结构,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经营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如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等(王开国,2003)[17]。吴晓求(2004)[18]认为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券商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财富积累机制。他提出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应该向服务盈利模式转变,从而带动证券公司的经营理念、产品、利润结构、收益风险匹配机制不断完善优化。何诚颖、陈东胜(2004)[19]在分析券商的经营业务时发现,亏损企业通常存在业务开拓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够,而且过于依赖经纪业务等问题。目前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创新的新时期,传统的旧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因此券商必须积极发展以服务为核心的新盈利模式。因此,针对证券公司经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学者们纷纷提出不同建议策略,力求构建新的利润模式。一般认为要创新券商的盈利模式,应包括盈利方式的转变、盈利结构的优化、开拓新的利润来源以及加强成本控制等方面(王如富2003[20],林娜2004[21],王滨2005[22])。李连三(2002)[23]运用大量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和业务收入结构的特点,提出国内券商应大力发展并购业务。郭良勤(2002)[24]运用历史数据分别对股票发行和证券交易业务的集中度进行测定,总结了我国券商经营发展的一般趋势,提出我国券商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壮大资本实力,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发挥比较优势。吴志峰(2004)[25]认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和业务的个性化、专业化,有助于券商提高抗风险和盈利能力,提出要加强资金能力,强化业务创新能力,完善资产管理业务等。黄建(2005)[26]提出改善盈利模式应包括资金实力、人才优势、销售能力、投资能力、企业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傅佳琳(2005)[27]分析了我国券商的发展模式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同时从业务收入角度与美国投行进行比较,提出新的盈利模式如优化通道模式、投行业务创新模式、技术优势模式、集团化战略模式、人力资源精英化模式和国际化战略模式。徐丽梅(2005)[28]认为券商的盈利模式创新的核心是业务创新。同时要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比如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产品创新机制等。黎水龙、丙学飞(2005)[29]认为券商业务由单一经营向多元化经营转变是我国券商盈利模式转变的关键。

2.3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相关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可以看到,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学术研究只有3篇。2003年,丁秀斌,王占武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上发表文章《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30],文章认为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mBo有渐成盈利模式的趋势。有关管理部门应认真研究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措施,使我国股市能够健康发展。范军环(2009)[31]以阿里巴巴、慧聪、生意宝等上市公司为例,结合B2B电子商务公司的年报数据对B2B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它B2B电子商务企业及相关电子商务模式提高盈利能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胡南山(2010)[32]以案例形式分析了本土潮商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包括了以奥飞动漫为代表的产业互动盈利模式,以皮宝制药为代表的产品创新盈利模式,以潮宏基为代表的品牌创新盈利模式等。通过研究潮商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为更多潮商企业获得商业的成功提供经验借鉴。

3现有研究成果不足之处

3.1研究文献总量相对较少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检索,从1979年-2010年07月国内以“盈利模式”为标题进行研究的各类文献共计只有733篇,包括了期刊论文、硕博论文以及会议论文。研究数量在总体上偏少。从各年度研究总量来看,2000年初是经济型酒店研究的初始阶段,每年的研究数量也只有个位数。2009年达到最多,也不过153篇。而针对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文章更是凤毛麟角,只有3篇期刊文献资料。

3.2深层次研究文献少各类文献中以期刊论文为主。733篇有关盈利模式的文献研究,其中期刊论文622篇。而博士论文为0篇;硕士论文95篇。可见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缺乏深层次研究成果。

3.3系统性研究文献少目前,国内外对盈利模式研究的各类文献主要包括如盈利模式定义和特征的研究,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盈利模式的改进和创新研究等。通过对盈利模式相关文献进行搜索,发现目前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是针对具体行业或具体部门,其中分析较多的如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电子商务盈利模式以及互联网盈利模式等。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研究目前仅限于案例研究和基本的理论探讨。真正全面、系统阐述盈利模式的研究较少,对上市公司这类特殊企业形式的相关研究还不具有代表性,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

3.4缺少定量实证研究目前国内有关企业盈利模式的研究多数处于定性研究阶段,实证性的研究和跨学科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缺少量化分析。这也将是我国企业盈利模式在未来研究中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2]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3]Rappa,m.managingthedigitalenterprise-Bussinessmodelsontheweb.Http:///t/page/105888.

[4]osterwalder,alexanderandpigneur,Yves.aneBusinessmodelontologyformodelingeBusiness(2002).BLeD2002,proceedings:paper2.

[5]Linder,J.C.Cantrell.S.ChangingBusinessmedels:SurveyingtheLandscape.instituteforstrategicaccenture,2001.

[6]琼・玛格丽塔,南・斯通.什么是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0-53.

[7]周永亮.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8]栗学思.如何规划企业的赢利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2003,06.

[9]潘永涛.我国大型旅行社赢利模式选择研究[D].青岛大学,2004.

[10]阎峰.传媒赢利模式:概念、特点与战略层次[J].新闻界,2006,3.

[11]adrianJSlywotzky,DavidJmorrison.profitpatterns[m].warnerBookspress,1999.

[12]adrianJSlywotzky.theartofprofitability[m].timesBookspress,2002.

[13]加里・哈默尔(美),卫新等译.领导企业变革[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163-166.

[14]饶红兵.建立新型赢利模式[J].销售与市场,2003(07):36-96.

[15]黄长征.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市场特征与赢利模式创新[J].商业研究,2004,15.

[16]余伟萍,段桂敏.企业发展与盈利模式设计[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12(26):20-23.

[17]王开国等.中国证券市场前沿问题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8]吴晓求.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p27.

[19]何诚颖,陈东胜.开放条件下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R].深圳证券交易所,第六届会员单位、基金公司研究成果评选获奖成果,2004,(2).

[20]王如富.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战略取向[n].国际金融报,2003.10.21.

[21]林娜.中国券商盈利模式分析[J].中国经贸,2004,5.

[22]王滨.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的现状及改善对策[J].当代经济,2005,05.

[23]李连三.中美证券业券商业务收入对比[J].资本市场杂志,2002,12.

[24]郭良勤.证券业务集中度分析[J].资本市场,2002,7.

[25]吴志峰.中国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型:内涵拓展与创新[J].上海金融,2004,4.

[26]黄建.着力产品服务创新重构券商盈利模式[J].证券时报,2005-4-2.

[27]傅佳琳.我国券商盈利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

[28]徐丽梅.我国券商盈利模式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

[29]黎水龙,丙学飞.多元化业务构建券商新盈利模式[J].国际金融报,2005-3-30.

[30]丁秀斌,王占武.上市公司mBo:一种新的盈利模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02.

公司盈利模式篇7

【关键词】寿险公司利润路径承保利润投资收益

利润路径的选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寿险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保险经济学认为,在初级市场中,利润来源于保费收入,保费中扣除保险事故发生的经济补偿给付额和各项费用之外即为公司所得的相关利润;然而,在成熟市场中,保险经营中的资金流量包括了保费收入、赔款支出和投资收入三部分,其中保费收入和投资收入均为资金流入项,成为寿险公司利润的两大来源,也就是本文中提及的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

一、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关系

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发展成为由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两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业务。因而理论上来讲,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都是寿险公司的主营业务。但现实经营活动中,寿险公司承保业务的利润值却常常为负,部分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为投资收益,用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上的亏损。总之,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始终是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路径。

在保险公司利润路径的选择上,一直存在着两种理论。一种是基于山的沉稳内涵而定义的“山派”理论,该理论主张保险公司更应将稳健经营视为其经营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提倡互助精神和共同分担,因而强调保险是一种责任分担机制,公司利润应主要来源于承保利润。此外,另一种则被称作“海派”理论,主张保险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对公司资金的有效运用上,而将承保业务看作其资本投资筹集资金的融资过程,该理论较前“山派”理论明显多了几分随意性,而并不再强调常规上稳健的承保业务。

基于以上理论,我认为,我国寿险公司的盈利来源应是以上两种学派的结合体,既不能忽视承保业务这一基本业务所带来的盈利,也不可懈怠了投资业务的实施。两者应共同作用于保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上。

二、我国寿险公司营业亏损严重

随着各家寿险公司新一年年报的陆续公开,本文以我国66家寿险公司的2012年年报为数据参考文献,通过对各家公司在2012年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各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以及总资产和保证金的数量,旨在对比分析其公司规模对寿险公司利润路径的选择有无直接影响。由于少数几家寿险公司的年报尚未公布,以及刚成立公司暂无年报,该样本可能并非包含了全部所有家寿险公司的情况,但排除这少数几种情况后,该样本仍可代表我国所有寿险公司整体的利润经营情况,并不会受到以上少数几家寿险公司的限制。

(一)中资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本文共选取了41家中资寿险公司,统计结果表明:其中有12家寿险公司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盈利,该比例仅为29.27%,也就是说,其余多于70%的中资寿险公司在该年中分别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下表为在2012年中获得盈利的12家寿险公司的盈利情况及公司规模以及该年中的承保状况。

表12012年实现盈利的中资寿险公司的基本信息统计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2家实现了营业利润的公司中,仅有安邦人寿一家中资寿险公司同时实现了承保利润为正,其余11家寿险公司虽然获取了营业上的些许盈利,却依旧没能在承保上获利,正是因为它们的投资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才弥补了承保业务上的亏损,因而总体营业利润为正,承保利润却都为负。

41家中资寿险公司中,仅有安邦人寿一家实现了2012年度的承保盈利,有包括泰康、国寿、平安、生命人寿等在内的11家公司虽实现了营业上的总体盈利,却没能实现承保盈利;而其余的29家中资寿险公司则在投资收益上没能弥补承保上的亏损,因而总的营业利润亦为负。

安邦作为一家承保利润及营业利润均为正值的中资寿险公司,若仔细观察其各项具体盈利值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安邦的营业利润在这12家实现了寿险公司中最小的总盈利,而从其投资收益上来看,该投资收益更是远远小于其余11家公司,然而,与众不同的在于安邦是唯一一家在承保业务上实现盈利的公司,这点需引起注意。

(二)外资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

本文共选取了25家外资寿险公司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仅有9家公司实现了总体盈利,而这9家公司中只有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一家同时实现其承保利润为正,其余8家外资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却未能弥补了承保业务上的亏损。

表22012年实现盈利的外资寿险公司的基本信息统计

从上表可看出:招商信诺人寿保险公司在2012一年中分别实现了11669万元的投资收益和6471万元的承保利润,从而获取了18140万元的利润。从营业利润值的大小来看,招商信诺在外资寿险公司中的盈利总额并未排到前三位,但其却是唯一一家实现了承保业务盈利的公司。更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招商信诺的注册资本量在这9家寿险公司中为最小,如此小规模的公司竟可实现这么理想的盈利水平是值得其余各寿险公司学习和借鉴的。

三、不同规模公司的盈利路径选择

寿险公司的规模可通过两类指标来实现,首先是其注册资本量,一个公司的注册资本是公司的登记机关登记注册的资本额,也叫法定资本,它代表着公司法人财产权,因而也反映着该公司的经营规模;其次是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量,寿险的承保业务作为其主营业务,公司的保费业务收入是衡量其规模的又一个指标。本文中选择注册资本量作为衡量各公司规模大小的标准,并分别对我国的中资和外资寿险公司进行分析。

(一)不同规模的中资寿险公司的盈利路径

按照寿险公司的不同注册资本量,对以上41家寿险公司进行分类。该41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量分布于3亿元至338亿元之间不等,在此,若将其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区间的公司家数如下:

表3按规模划分的中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

由此可见,从各区间盈利公司的占比值来看,很显然,越大规模的公司中,盈利占比越高。也就是说,公司的规模越大,其总体上盈利的可能性相对越高一些。但结合上部分的具体数据来说,总体盈利却并不是代表着其承保业务也盈利,而绝大多数公司只是其投资收益弥补了承包上的亏损。

(二)不同规模的外资寿险公司的盈利路径

按照注册资本值,对我国25家外资寿险公司进行分类。相比于中资寿险公司来说,外资公司的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该25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量分布于2亿元至37亿元之间不等,在此,若将其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区间的公司家数分布如下:

表4按规模划分的外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

该占比数值分布规律与上表保持一致:规模较大的公司中实现盈利的公司家数较多。将各公司的具体盈利情况(即绝大多数公司的承保利润为负的情形)考虑在内,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寿险公司虽然和其他小公司一样在承包业务上是亏损的,但其投资收益可将该承保亏损弥补,从而实现总利润为正。而小公司显然没有这种优势,由于受到规模上的限制,其投资收益远不及承保亏损的量,因而总的营业利润依然为负。

四、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路径选择

由于不同地区的承保状况和投资收益状况各不相同,各个国家的寿险公司盈利状况也参差不齐,但鉴于营业利润总是来自于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两个方面,我们对国外寿险公司的利润途径进行了解,通过分析从而对我国寿险公司的路径选择有所借鉴。

据统计资料显示,北美的寿险公司中,其承保利润几乎全部是负数,而欧洲保险业则与北美有所不同,欧洲寿险承保业务的利润较好,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亚洲保险公司由于受日本保险业低迷的影响其承保利润也普遍较差,至于日、韩以及台湾地区寿险公司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关键在于这些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弥补了承保业务的亏损,而承保利润较差的北美地区也是这种情况。

中国寿险公司在资金运用上并没有显著的优势,其承保业绩也并非骄人,致使其总体盈利状况不佳。鉴于资金运用情况并不理想,也许各中外资寿险公司都应向着本职的承保业务方向努力。

五、结论及建议

作为营业利润中的一部分,承保业务对中外各个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现阶段,承保利润应成为我国寿险公司的主要利润路径。即使在投资业务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有相当一批保险公司靠着其自身较高的承保利润获取更高水平的盈利。从当前我国寿险公司普遍亏损的角度来看,实现起码的不盈不亏甚至些许的盈利是各寿险公司努力的方向,何况是在金融市场依旧不够成熟、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能力相对较低、市场风险较大的现阶段尤其如此,各寿险公司的重点应放在我们相对熟悉和擅长的承保业务上,而不是把投资业务作为重点,尽管它是一部分发达国家获取利润来源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各规模寿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分析,我们发现,规模较大的寿险公司通常可以实现较高的投资收益,且能够更进一步的弥补其承保业务上的亏损,因而我国寿险公司中,可以实现整体上盈利的公司多集中于大规模的寿险公司。因而,对于规模小的公司来讲,应更加注重其承保业务,提高承保质量,认真核保,做好其本职的承保工作是其盈利的重要方式。而大规模寿险公司的承保业务亏损尽管可以从较高的投资收益中得以弥补,但注重其承保业务,实现承保盈利又何尝不是增加公司总利润的好方法,而相对于较小规模寿险公司来讲,较高的规模使其在投资上具有较大的优势,理应好好把握。总之,寿险公司的业绩应由保费与投资的双轮驱动模式得以体现,不可只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尤其是作为保险公司基础工作的承保业务。

注释

{1}这里的占比指的是盈利公司家数占该区间公司总家数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祝向军.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发展演化与未来选择[J].保险研究,2010,2.

[2]王钢.寿险公司投资业务对公司价值影响研究[m].硕士学位论文.

[3]杨超.承保利润、投资收益需双轮驱动,21世纪经济报道[J].2009(11).

[4]张辉,苗丽霞.正确认识承保利润和投资收益的关系,中国保险报[J].2004(11).

[5]陈之楚,马庆强.保险公司利润路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07(9).

公司盈利模式篇8

关键词:政治关联;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民营上市公司

一、引言

在中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民营上市公司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而政治关联俨然成为民营企业面对市场失效、制度缺失的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性机制。在民营企业获取了政治寻租相关的利益后,为了躲避政府等的严厉监管,民营上市公司倾向于利用盈余管理方式调整企业的报表盈余。以往关于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大都验证了政治关联能够导致应计盈余管理活动,随之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各方面的日益完善,我国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逐渐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那么,在我国的民营上市公司中,具有政治关联的管理层在盈余管理方式的运用上是否存在了盈余管理方式的合谋,具有政治关联背景的管理层基于其自身因素的考量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又更倾向于哪种方式呢?本文的研究,诣在解决上述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相关概念界定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人们开始关注政治关联,政治关联能够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利益,如政府投资的增加及贷款歧视的降低(吴文峰等,2008;张敦力、李四海,2012)、税收优惠(吴文峰,2008)、政府补助及补贴的增加(余明桂等2010)等,但是政治关联并等同于腐败(Faccio,2006)。政治关联对于企业来说又是一把双刃剑,有些学者则认为政治关联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绩效变差(Fan,2007),会计信息质量也较差(杜兴强等,2010;曾昭明等,2012;刘永泽等,2013)。

企业出于增发新股、避免报告亏损等目的(perry等,1994;夏立军,2003;高雷等,2006),或者高管为了掩饰其获得私有收益不被发现(Fan等,2002;Francis,2005;黎文靖等,2011),管理层会操纵公司的报告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管理层操纵企业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应计盈余管理(Healy和wahlen,1999;杜兴强等,2010)和真实盈余管理(Zang等,2007;张昕,2008;李增福等,2010、2011)。

目前,国内对于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尚不成熟,相关文献相对较少,基于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都是建立在应计制盈余管理研究之上,但大多数的文献都是支持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负相关(ahmed,2004)。由于具有政治关联的上市公司提供较高质量的盈余信息的压力较小,所以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可能提供较低质量的会计信息(Bushman等,2006;Faccio等,2011)。企业拥有政治关联,其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会增强,并不会提供较高质量的盈余信息(易玄等,2011)。

三、研究假设的提出

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为了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获取优势地位,有强烈的动机去建立与政治之间的政治联系,而为了隐藏其通过政治关系手段获得这些便利所引起的社会关注或市场监管,民营企业会倾向于通过盈余管理手段调整其业绩以避免遭致政府的严厉管制。常见的盈余管理的方式无外乎两种: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和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以往学者得出结论,政治关联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在逐步缩减。另外,管理层采用应计盈余方式操控,越来越容易被投资者所识别而受到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管理者实施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仅仅实施应计盈余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学者们也得出结论认为,上市公司对于盈余管理方式上,会兼顾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于是,真实的盈余管理以其手段的隐蔽性和实施成本的相对降低的特性,使得企业管理层逐渐倾向于实施真实的盈余管理。

因此,在我国政商联合被政府所严厉禁止的大背景下。具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上市公司为了掩饰其通过政治寻租而获取的更多利益资源和建立与政府之间更深的政治关联,往往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还实施了真实的盈余管理(H1)。

ewertetal.(2006)的研究就发现,在会计准则日益严格及执行力度加大的环境下,管理者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的动机加强。随着会计准则的日益完善,管理者进行应计盈余的空间不断被压缩,并且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不断增加,而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就相对降低(Zang,2011),管理层就更倾向于与选择真实的盈余管理。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长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声誉维护的意识较浓,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看,声誉的奖惩作用比较明显,舞弊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具有政治联系的民营企业家来说,其本身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及名望,使其更爱惜自己的名誉,他们并不希望在任职期间公司出现任何舞弊的问题,从而损害自己的名誉。

因此,综合各个方面的考量,他们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采用相对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H2)。

四、研究设计

1.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2011年-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对本文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我们做了如下的筛选:①剔除St和pt公司样本②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③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④剔除极端异常值,最终获得1164个样本。本文的财务指标等数据等来源于CSmaR数据库,并且,管理层的政治关联数据通过自己的手工搜集获取。

2.模型设计及变量定义

(1)模型设计

为了验证假设1,我们构建了模型i:

为了验证假设2,我们构建了模型ii:

(2)变量定义

①被解释变量

a.应计盈余管理程度|Da|,借鉴Dechowetal.(1995),扩展的琼斯模型来计算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其中,tat为总应计利润,tat=nit-CFot,nit为第t期的净利润,CFot为第t期的经营性现金净流量,at-1为第t-1期的总资产;ΔReVt为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ΔReCt应收账款的变动额,ppet为第t期期末固定资产原值,nDat为非操控性应计利润。

b.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em|,借鉴李增福(2011)的做法来估计。

其中,S表示营业收入;ΔS表示营业收入变动额;pRoD表示生产成本,是存货变动额与销售成本之和;DiSeXp表示可操控费用,是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之和;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ab_CFot)、异常产品成本(ab_pRoDt)和异常操控性费用(ab_DiSeXpt)均是实际数与估计值之间的差额。

c.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emS,借鉴仓勇涛等(2011)的方法来估计

emS越大,表明企业越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方式。

②解释变量

政治关联(pC),借鉴杜兴强(2011)的方法,上市公司高管具有政治关联赋值为1,否则为0。

③控制变量

盈利能力(Roa)、偿债能力(LeV)、公司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高管持股(manaGe)、两职合一(DUaL)、股权集中度(SHaRe)、行业变量(inDU)、年份(YeaR)。

五、实证结果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Da|的均值为0.0750,这说明样本中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平均约为7.5%,|Rem|也存在相同的现象。对于emS其均值为0.5591这也就从侧面表明样本中上市公司大多数选择采用了真实的盈余管理方式。pC的均值为0.34,民营上市公司中政治关联的比重相对较大。

2.实证结果分析

为了检验政治关联对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本文采用了两个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表明,pC与|Da|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pC与|Rem|和emS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个回归结果表明,政治关联会影响民营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它会导致民营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合谋。但是,在民营上市公司中,公司高管基于其对于自我声誉和社会资本的保护,在盈余管理方式上更倾向于选择采用隐性化的盈余管理方式,即采用真实的盈余管理方式。因此,本文提出的两个假设得到验证。

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SiZe)与|Da|显著负相关,而与|Rem|和em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规模越大的公司其经营状况越好,相关公司制度越透明,其进行采用应计式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小,而真实盈余管理隐性话程度相对较高,所以更倾向于选择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公司的偿债能力(LeV)与|Da|和|Rem|显著正相关,而与emS呈显著负相关,也即是公司的偿债能力越差,其越有可能选择盈余管理粉饰其报表。另外,公司的成长性、盈利能力和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也与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着相关关系。

3.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稳健,我们做了如下的检验:(1)用营业利润替代净利润计算应计盈利管理程度;(2)采用如下方式替代Rem:Rem1=ab_pRoD-ab_DiSeXp;Rem2=(-ab_CFo)-ab_DiSeXp(Cohen和Zarowin,2010)。替代之后,所作出的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

六、研究结论

本文采用2011年-2013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对于政治关联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政治关联导致公司不仅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还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2.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方面,高管的政治关联导致民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采用相对隐蔽的真实的盈余管理。

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逐步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构建,完善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法是国之根本,重典之下必有大治。政治关联损害资源配置的有序运行,同时,又会增加相关官员的腐败的风险。因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进一步约束企业的不当寻租行为,从而保障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还能够保护民营上市的公司的利益,从而能够保证资源配置的公平原则。2.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公司信息质量。上市公司依靠盈余管理这种“灰色”手段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使得财务信息能够随需求而定。因此,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民营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可能性。3.进一步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形成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良好的治理机制能够为高质量财务信息提供有效保证,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此外,良好的治理结构还能够有效的遏制各种利用政治关联掏空公司的行为,进而保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张多蕾,唐大鹏.市场化程度、政治关联与盈余管理--基于深圳中小板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2):49-58.

[2]蔡春,朱荣,和辉,谢柳芳.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2(9):31-39.

[3]李彬,张俊瑞.过度投资、盈余管理方式“合谋”与公司价值[J].经济科学,2013(1):112-125.

[4]杜兴强,杜颖洁.濒死体验、盈余管理、政治联系与朽而不倒--基于St*St、SL类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7):70-78.

[5]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21-134.

公司盈利模式篇9

【关键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盈余管理

0引言

公允价值问题是近十年来会计前沿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热点问题。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尤其是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新会计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但是两者在会计处理上存在显著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所产生的未实现收益以及后期处置时产生的已实现收益均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利润表;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双重确认收益的模式进行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未实现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产生的已实现收益再转入利润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模式,使得两类金融资产可能存在不同的盈余管理状况。对两类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与盈余管理分别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上市公司是否还存在使用金融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以及具体的操作手段,并可以进一步了解两类金融资产会计确认模式的优劣,为目前争论较多的公允价值确认损益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因此,本文将以2007-2010年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经验数据分别验证两类金融资产的已实现收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1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新准则实施之前,金融资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导致大量未实现收益未能及时的体现在报表中,因此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控制金融资产的交易时间达到其盈余管理的目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之后,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使得金融资产的未实现利得和损失可以在发生的当期体现在会计报表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及及时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采用未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但是新准则中规定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未实现收益计入资本公积,直到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要求显示出很强的隐蔽性,上市公司仍旧可以通过操纵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的确认时间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牟韶红(2010)选取2008年年报中有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为样本,检验了2007-2008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上市公司盈余波动的影响。研究证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可能会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蓄水池”,上市公司可能利用控制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时间进行盈余管理,这种现象在盈余下滑的公司更为明显。[1]王玉涛等(2009)和叶建芳(2009)同样证实管理层能够通过控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卖出时间达到调节当期盈余的目的。[2-3]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包含了已实现投资收益和未实现投资收益两部分,且未实现收益未直接反映在利润表的损益科目,显示出很强的隐蔽性。因此我们可以合理预期,在这种双重确认收益的模式下,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机的选择来“实现”未实现投资收益,达到运用已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公允价值计量下,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其已实现投资收益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相关。

与此相对应,公允价值计量下另一种主要的金融资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意图为短期交易,该类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资产终止确认时再转入投资收益。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和未实现收益能够及时的体现在利润表中,因此这些未实现的损失和利得都将在发生的当期付出水面,不能再为上市公司提供盈余管理的空间(张涵,2008;牟韶红,2010)[4][1],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2:公允价值计量下,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其已实现投资收益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相关。

2研究设计与样本选择

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手工收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中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以及利润总额为负的样本公司,共收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为1436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1266家。

2.2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

目前国内用于解释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均机会主义观点展开的。因此本文参考吴战篪等(2009)[5]的盈余管理指标,将“利润平滑”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模型:

模型(1)选取持有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2)选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中被解释变量inv表示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inv主要描述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附注信息的披露存在较大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无法区分,因此本文借鉴了牟韶红(2010)[1]的指标选取方式,采用扣除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后的投资收益作为替代数据。

tfu和Sfu表示金融资产未实现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当期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之前为金融资产的未实现收益,一旦处置便转化为已实现收益。因此,我们预期已实现收益与未实现收益存在负的相关性。

tfa和Sfa用于衡量两类金融资产四个季度之间的波动,表明金融资产存在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这些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波动性越大,可能越与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关,即本期发生出售或购入比较频繁。

此外,借鉴大多数文献普遍做法,本文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风险水平、是否同时持有另一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年度变量以及行业变量。

3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回归模型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列示了各组样本的回归结果。

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公司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指标Sfu显著为负、季度波动指标Sfa显著为正,表明当期存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行为,这些变化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即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越频繁,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的比重越大。

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em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上市公司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季度波动指标tfa并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并不存在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调节其已实现收益行为。因此我们得出,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并没有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收益。与此相反,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不直接体现在利润表的损益科目,因此上市公司会通过频繁买卖可供出售金融“实现”收益,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表2样本的回归结果

4结论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计量下,上市公司通过出售时机的选择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进行了盈余管理;但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特殊的会计处理方式,使得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通过买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计量模式实质上仍然是采用历史成本模式确认该类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待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才将这部分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这种双重确认损益的模式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很容易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根据本文的研究发现,为了有效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已实现收益和未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的后续计量模式在会计处理上统一化更为合理,既可以有效降低上市公司对金融资产分类的难度,又可以避免公司通过金融资产分类来盈余管理。

【参考文献】

[1]牟韶红.会计盈余波动与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基于2007-2008年a股公司的经验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298-309.

[2]王玉涛,陈晓,薛健.公允价值、盈余管理与市场反应:基于金融资产的经验证据[D].清华大学,2011.

[3]叶建芳,周兰,李丹蒙,郭琳.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3):25-30.

公司盈利模式篇10

【关键词】财险公司盈利水平营销方式盈利渠道

一、财险公司盈利水平低的主要因素

1.保费过低返还过高

随着财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价格战争不可避免,随意打折现象非常普遍,使原来精打细算出的保险产品定价也因此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盈利能力。如何恶性竞争的结果导致财险主体不断想出优惠政策,甚至将手续费等返还给保户,有的财险主体的返还标准甚至高出行业监管标准的上限,导致保险公司成本过高。

2.营销方式简单化

财产保险的营销渠道有三个,其一是通过业务员直接与保户面对面销售相关产品;其二是运用数据库里的资料,确定市场,然后联系客户,销售产品;其三是利用保险公司的柜台或银行、邮政的柜台销售产品。这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瓶颈。

3.风险评估形式化

在行业内部,如何划分风险等级没有统一的标准,尤其是对保险标的物现时价值的评估以及对承保风险的评估流于形式,保险标的一旦出现巨灾或全损,财险公司便会受到巨额损失,严重时甚至导致财险公司遭遇灭顶之为,失去偿付能力。

4.内部管理粗放化

个别财险公司,内部管理粗放化,程序控制不严,常出现有章不循或无章可循,有法不依或执法不严的现象。尤其是在理赔环节,现象也时有发生,水份较大,使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增加。同时,个别关键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技术素质较低,现场查勘、检验估损、损失理算等工作无法胜任,致公司内部的成本一高再高,其损失难以估量。

二、财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渠道

财险公司的盈利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承保业务现金作为投资资金

把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作为投资资金是财险公司的普遍采用的盈利手段之一,这些资金多半会投入到股票、证券等,以此来使利润扩大化。这样,无论是承保的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公司都可以通过投资后的利润来扩大收益或加以补充。只要最终的结果是正数,那么财险公司的经营就有利润。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就拿财险公司争夺的车险市场为例,即便是车险市场综合成本率超过百分之百,承保业务严重亏损,可是,财险公司还是会大量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获取更多的客户,取得更多的保费,其目的便在于获得大量的现金,以便把这些现金用于投资,获得更高的利润。这种投资方式虽然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通过获取投资的收益来获取利润,但是,如果公司承保的利润亏损过大,而这部分的亏损要全部靠投资的收益来补充,那么其风险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

2.降低销售和机构成本

“节省的就是利润”,这是一条真理。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这种算经济帐的方法都是正确的。降低销售和机构成本是许多中小保险公司必须考虑和采用的一个盈利方式。财险公司通过充分发挥自己所擅长的核心业务产品的销售,来推动整个公司的稳步发展,并以此来减少因盲目扩大规模而使增加的销售和机构成本,使承保利润尽可能高,进一步促进公司的健康稳步发展。这种方法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就有成功的先例。当时的,还是一家中型保险公司将业务重心由个人财险(车险)转向企业工伤和责任保险,这一核心业务产品最终成了该公司崛起的战略转折点,这个利基市场的战略思想至今是所有保险公司推崇的最佳方略。

3.获取更多的保费

从中国财险公司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在开业之初即通过增设机构来扩大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短时间内将公司规模扩展到全国各地,以期通过保费规模的扩大来扩大市场份额,长期下来也能够实现规模效益。该种盈利模式的特点是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实现盈利比较困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但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进入盈利期,再通过保险公司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就可以实现保险公司的长远盈利。该种盈利模式也是目前中资保险公司主要选择的盈利方式之一,但这对许多中小公司而言效果并不明显,过分增设分支机构耗尽资本金而相应的保费规模却没有达到,后期管理也没有跟上,反而导致了公司的经营困难,这也是目前中国的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粗放式经营的主要体现。

4.优化产品结构和管理流程

无论是哪一家保险公司,都不可能仅依靠核心业务产品而发展,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以此来降低风险。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越来越重视业务流程的管理,以此来降低因内部管理的疏漏而导致公司的组织和经营成本,以此来提高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最大赢利空间,提升公司的竞争力。这种办法是各财险公司应对国际及中国财险市场中财险承保收益负增长困境的较好办法。

三、提高盈利水平的主要措施

鉴于影响财险公司盈利水平低的诸多因素存在和财险公司的主要盈利渠道的受限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财险公司的盈利水平。

1.修改不适销的老产品,加速研发新产品

受国际经济环境大氛围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频发,财险的经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持续发展仍然是举步维艰。加之财险的种类虽然繁多,但是竞争的核心产品却全部围绕着是屈指可数的企财、车险和货运险。虽然说目前已有许多公司增加了责任险、信用保证险、短期健康险等险种,而且社会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业务量始终是差强人意,发展速度也极其缓慢。财险公司应该及时修改不适销的老产品,让这些老产品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市场需要,同时,要加速研发新的险种,用新产品来占领市场,以拓展公司发展的空间。经验告诉我们,新产品上市初期阶段,其费率与保额的匹配一定会优于老产品,市场的竞争也不像老产品那样激烈,其盈利空间相对老产品来说较大,其发展空间也会相对较大,比较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使业务总量大幅提升。

2.实行精细管理,降低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

保险公司在卖出一个个保单的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实行精细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增加风险控制能力是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首先,要改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开展好核保、核赔工作,尤其是各个关键环节,不能出现半点儿疏漏,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对承保标的风险评估要科学、准确,通过核保程序控制,将那些不可保风险坚决在第一时间剔出,不能因疏忽或人情而降低标准;认真核赔,既要保护被保险人利益不受损害,又要杜绝骗赔、诈赔事件的发生,更要杜绝因为人员的素质差、业务不精导致工作失误而增加赔付金额,或是因为工作人员考虑人情关系而导致公司赔付过高造成的损失,要将理赔环节中的“水分”全部挤出,将赔付率降至合理的位置。

其次,要改变全部承保为分保管理。就是根据《保险法》中的相关规定,本着本公司安全经营的原则,将各险种的自留额标准细化,把超出标准的那些比较大的承保项目以及风险比较高的业务及时地分保出去。通过这种再投保的方式,提升承保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第三,“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在企业管理中如此,在财险经营中也是这样。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是提高财险公司盈利水平的关键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防灾防损工作的开展,做好人员和财力的整合工作,大力支持承保者全面开展防灾防损的各种活动,全力配合承保者进行隐患排查,以便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想办法将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达到防灾防损的目的。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做好防范工作,既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能减少支出,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赔付率。

第四,要重视高赔付率的原因分析。为了使财险赔付率降低,就要及时分析赔付率高的原因。要加强承保业务的风险动态管理,不断优化险种结构,对有效益的险种,大力发展,扩大规模;对赔付率较高的险种,一定要组织人员认真分析其赔付率高的原因,对症下药,调整对策。尤其是因为赔付率过高而一时难以获利的险种,一定要果断采取措施,使其淡出或退出市场,而对那些暂时不能获得,但有发展的险种,可以等待有利时机,条件成熟后再考虑重新投入市场。

3.坚持以人为本,创建高效团队

无论是开发新险种,还是阻塞管理漏洞,或是规章制度的出台,开源节流的节约挖潜性工作的开展,归根结底都在于人。因此,财险公司要想提高盈利水平,首先要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熟悉并深刻领会本公司的经营理念,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立足本岗,努力工作。基层员工能将自己肩负的任务指标高质量完成,中层员工能上传民意,下体民情,起到支撑的作用,领导决策层能够听取群众意见,给员工创新平台,鼓励员工开发新的险种,寻找新市场,开拓新局面。让每一个员工都充分认识到,安全是效益,效益是公司的命脉,也是员工的经济来源。其次,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利润的分配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到公司的扩大经营发展壮大的投次,又要考虑到员工的收入。员工的收入要在考虑其保费收入的同时,还要加大与利润挂钩的权重。只有公司上下都能从思想上、行动上时时刻刻想着经济效益,想着利润,才能不断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4.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有的退保或换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原因除一部分人对保险公司的理赔不满意外,许多客户都是因为对保险公司的服务不到位表示不满。所以,财险公司要提高盈利水平,保证客户不流失,保证客户稳步持续增加,就要从承保开始到后续理赔为止,全程保持优质服务,无论是业务咨询、灾害预报,还是日常的办公会议,财险公司都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电信设备、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来实现全面的自动化办公,必要时可以通过聘用或外包软件、硬件的维护人员,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5.工作流程细化、标准化

按规章办事,按流程办事才能更好地避免疏漏,才能更彻底地挤出“水分”。财险公司的经营要经过多道程序,需要多部门间的合作才能完成。从承保、核保、查勘、理赔、财务到人力资源管理、客户服务等,所有的环节都应该按工作流程进行,实现标准化作业,各不同岗位上的员工,毫无例外地,人人都要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所有的操作,并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和预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人为操作的失误,减少因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同时,通过工作流程的细化和标准化,还能够规范员工的行为,为客户提供更优秀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财险公司如何提升盈利能力[J].中国保险,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