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6:52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1

关键词:有效阅读五步阅读法悟读赏读

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语文阅读教学使得语文这一充满情趣的科目成了游离于学生需求之外的"自作多情"。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需求;文本或说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收束于学生人格的重构,升华学生需求。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抱住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字词到段意到中心的肢解式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现象大量存在,一般性教学中重复机械性的、强行填鸭式的现象随堂可见,公开课中表演型的、虚假的演戏愈演愈烈。二是对语文课改理解出现偏差。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接受了比较前沿的阅读教学信息,并将之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等,但由于缺乏深入的实践研究,指导不够到位,不乏有流于形式的现象,看着热闹,却没有实效。教学中出现了过分夸大自主而导致课堂教学无序、过分夸大过程忽略结果而导致课堂教学无效、过分夸大学生作用轻视教师作用而导致教学不得法、过分夸大情感目标轻视知识技能目标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

二、高中语文走有效阅读教学的必然性

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状,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师需要在课题研究中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更需要有更为快捷有效地有效阅读方法指导。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高中语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分解为几个方面的能力目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分类更具语文学科的规范性,要求也更具体,指向也更明确。这给我们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和新的实践操作平台。更重要的是,这些能力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阅读。阅读是贯穿提升语文素养整个过程的活动。而当下高耗低效的阅读教学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脱节。因此,寻找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含义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运用语文教学的一定手段,遵循阅读的一定规律,教师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要求意识,掌握和运用恰当的策略来完成阅读任务,从而形成监控策略运用的能力。如果说,阅读兴趣关注的是"想不想读"的问题、阅读方法关注的是"怎样读"的问题,那么,阅读策略关注的就是"为达到阅读目的、应当采取何种阅读方法、按怎样的步骤来读"的问题。它的理想状态是:学生拿到读物,能够自觉确定阅读目标、灵活调用阅读方法、有效监控维持阅读过程、最后能够对阅读效果作出客观评价;最终养成自觉运用策略进行有效阅读的习惯。"有效阅读教学策略"重点在于有效性的教学阅读策略研究。这个有效性,绝不同于阅读的功利性,这个有效性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还是阅读审美,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延伸。

四、我校"五步阅读法"具体内容

第一步:初读,了解相关资料。包括作者、背景、注释、文体等。以知识识记、积累为重点,有社会、历史知识、文体知识。

第二步:通读,梳理文章思路。内容方面,涉及对象(人物主次及关系)、事件、特征(对象的性格或品质)、主旨(对象特征所体现的普遍意义或作者写作的意图)。能力要求:准确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事件的概述能力(人物+行为+结果);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逻辑思维能力。形式方面,涉及段落、层次及关系。知识要求:懂得关键词、中心句;了解层次结构的几种关系(总分、并列、连贯、对照)。能力要求:准确把握关键词、中心句的能力;概括语意的能力;分析层次结构关系的能力。

第三步:解读,理解重要词句的意义或作用。有表层义、语境义及作用分析。知识要求:词语积累,语法知识。能力要求:能分析词语或句子对文章主旨、对象、特征、结构、表达效果等的作用。

第四步:赏读,鉴赏评价文章的内容与艺术手法。知识要求,识记常见写作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能力要求,能判断文章内容的积极或消极意义,能指出文章的写作特点及其效果。

第五步:悟读,由文章生发见解和感想。包括感受、见解、模仿与创造。知识要求:社会与生活积累,阅读积累。能力要求:联想能力,创造能力,迁移能力,表达能力。

五步阅读法,清晰地呈现了阅读由表及里,由整体到局部的阅读流程,知识点和阅读的能力点分解到各个步骤,一目了然,阅读任务的指向性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阅读的盲目性和低效性。

五、教师在"五步阅读法"课堂的作用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体验更有效,能力提升也更明显。整个阅读过程是学生的过程,根据五步阅读的不同层次,教师参与的程度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初读,立足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搜索、整理和识记。通读主要给方法,然后放手学生去操练。解读、赏读,教师不仅要给方法,还需要有指导与点拨。悟读,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可以给以点评。阅读能力培养的过程,如同学开车一样,教师是教练,可以给方法,给方向,但不能越俎代庖。不亲自开车,永远学不会开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审美的熏陶是心灵感受、体悟的内在过程,教师更无法替代。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策略

阅读作为补充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必然发展基础。阅读不少于30万词以上的素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求。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课外阅读,在自主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便于他们更好地发现自身阅读学习的问题,主动调整策略方法,促进语言知识和文化素养内化生成。让学生学会阅读,从阅读感知中找到学习知识和悟出学习方法,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素养。

一、阅读素材应“精悍”,有效焊接课程知识

阅读素材的多元化是学生英语文化知识丰富的有效载体,也是拓宽英语知识的重要平台。按照阅读教学要求,选择与文本教学内容相似的素材,能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的前提下,有效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增强他们主动阅读的激情。

围绕课文阅读模块化的要求,从经典名著相关文章中搜集相关素材,体现现代化和生活性,尽量为学生选择精悍的素材,让他们在精准化的阅读过程中积累足够丰富的阅读素材。在指导过程中,一方面,发动学生的集体智慧,鼓励他们在自主选择和综合运用的过程中,选择与文本相似的题材,帮助他们更好开阔知识眼界;另一方面,选择的素材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开放化组织进行优化调配,特别是选择短小精悍的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感知更为丰富多样化的素材,帮助他们增强整体理解感知。

选择短小精悍的阅读素材,能使得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阅读和深入感知,便于他们找出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三Unit2Language的“Readingenglishanditshistory”教学中,根据文章中提及的19世纪英国大文豪CharlesJohnHuffamDickens,引导学生提供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ataleoftwoCities)中精彩的语段,要求学生在阅读思考的过程中,针对“whydidtheauthorwritethestory?”和“whatdoyoureadfromthearticle?”主动思考,以此来延伸课堂学习内容,丰富认知感悟。

二、阅读指导应“精准”,关注学生自悟探究

素材的选择是基础,而阅读策略的指导则是关键。围绕学生的阅读理解探究需要优化策略方法指导,能在帮助他们快速进入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同时,形成具有准确性的理解感知思维方式。指导的精准能使得学生带着任务阅读,带着自信思考,提高理解准确率。

在指导策略时,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需要和整体感悟,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和针对性。按照学生的阅读学习需求,有针对性为他们提供应对的策略方法,像整体阅读感知、带题倒推阅读、核心要点提示等,帮助学生灵活选择。引导学生运用笔记圈点、找出核心语句等方式来了解文章素材的整体表达内容,帮助他们更好深入理解感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建议学生针对阅读理解感知,鼓励他们运用文章中相关词汇段进行综合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深入感知其中的表达主题大意。

这样的策略方法指导,能使得学生更加娴熟地运用文章表达信息点,主动深入感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2Fitforlife的“Readingtwolife-savingmedicines”阅读教学后,可要求学生针对twomedicines,给学生提供相关的阅读素材《aSpiRin》要求学生从药片的发现以及相关背景故事,建议他们从“whydothepeopleneedaSpiRin?”中找出相关的思考信息点和关键语句,以此来帮助他们强化认知感悟。

三、阅读表达应“精炼”,提高综合语用技能

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进行综合表达,能将学生阅读思考过程与主动表达有机融合,便于他们将语言信息输入转化为输出运用,更好强化认知。通过精炼的表达来鼓励学生主动言说,更利于培养他们严密的语言感知和思维逻辑。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是更好地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主旨思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方面的教学引导又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四年级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比较简短的文字阅读,才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文本感悟和知识积累。教师应该将新课改的理念渗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策略,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评价、积累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感悟,从感悟中积累,从而有效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兴趣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最好的老师,但是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其不可能具有太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小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靠教师教授和自主阅读。语文阅读教学在知识与技能层面的主要目标体现在两个方面:(1)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为阅读能力的提高埋下伏笔,夯实基础;(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更深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绪变化,我们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儿童或青少年)的角度去看待语文阅读教学,在此阶段的教学要强调趣味性,而非只是单纯地解读文学知识。枯燥、晦涩的文学常识只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在接触语文阅读的开端,就感觉难度很大,这对以后的深入学习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启发思维,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加强语文阅读的思维训练。但是由于语文阅读思维的情境性带入,导致语文的思维训练和其他学科会有所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并不重视语言本身,而只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媒介和载体,通过对各学科本身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而相较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其学科思维训练更加直接、集中地通过文本语言本身的解读来实现。以语言去讲解和教授语言,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和基本思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语言不仅是进行知识讲解和传授的媒介和凭借,更是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的特定形式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讲解,必须将情境的渲染带到课堂中,激励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增强阅读感悟效果。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普罗米修斯盗火》的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其思维,将课堂交给学生,做好教学引导工作,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情节等画面感极强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宽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不能进行分析、归纳等大量抽象性思维的训练,使得语文阅读教学失去其感性思维的培养,而要切实注重对学生在审美方面的针对性培养和训练。比如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就“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出文本的中心主旨,反映普罗米修斯甘于奉献的精神和思想。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情境的形式去启发学生思维,使其产生阅读的思维趣味和成就感,主动、自觉地对知识进行搜寻、获取,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强的情感感知,强调不仅是“读”,更重要的是要有所“悟”,在“读”中有所“悟”。

三、点滴积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生活包罗万象,因而语文的题材和内容也是不胜枚举、无法量化的。任何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都可以算作语文阅读教学的主题和内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在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实践过程中更加侧重对相关内容的积累。语文学习本身就是积累和表达的过程,积累为表达提供素材,表达为积累展现结果。教师要充分把握课堂环节,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然后借助其他形式进一步要求,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文化修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的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功能,在现阶段的语文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要求广大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时要牢固树立和深刻体会新课改中的相关精神和理念,将其贯彻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不断更新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切实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碧野.“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6).

[2]刘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摭谈[J].科技导刊,2011(2).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4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语文“个性化阅读”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传统的“教师以自己的心得强加于学生”或是“用教参的答案固定教学方向,限制学生的自由”或是“强调阅读技法,而忽略个体情感体验”等现象得到改变。但纵观语文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尚不够乐观,课堂上以群体阅读代替个体阅读、以几个人的阅读代替全体阅读或以教师的感受来人为提升学生的领悟的现象仍然存在。为了改变现状,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探索“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体现阅读教学的“个性化”。

一、整体通读,个性化感知文本

在阅读课上,学生的第一要务是与文本对话,即通过自主的读书实践与作者交流,“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这一环节,一是要想方设法把学生发动起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课文、提问题;二是要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学生阅读,不仅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还要结合课后问题思考。学生阅读,通过勾、画、圈、点、注等各种方式作出批注,既培养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又体现了整体通读的个性化。

二、抓点品读,个性化理解文本

“点”一是指课文主题,即中心点;二是指体现课文主题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抓点品读就是围绕主题结合具体语言,精读、细读,理解文本内容。抓点品读主要从设计主线问题入手。

为避免“输灌式”教学,还要克服“满堂问”的琐碎,在教学设计中要提出能牵动全文阅读的主线问题,用问题组织教学,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设计主线问题途径很多。按照课文体裁不同,方法也不同:写景状物篇———作者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写人篇———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请抓住人物的具体描写来体会;写事寓理篇———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结合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具体谈谈。

另外,还可以围绕中心词(句)设计主线问题。比如《尊严》一文围绕“尊严”提出:“从哪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哈默有尊严,你对尊严如何理解?”学生带着主线问题研读文本,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三、创设品读情境

教师要依据教材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其主要方法有:

1.音乐渲染法。对于情感丰富的文本,在品读中以音乐渲染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很快进入文本意境中加深体会。比如在教学五年级《桥》的最后环节,读到“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时播放乐曲,顿时,学生油然而生悲伤之情,形象地感受到共产党员的无私与伟大。

2.多媒体演示法。对于品读中的难点词句,则需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引导学生品读。如教学二年级《雷雨》一文,对“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通过多媒体演示:周围静悄悄的,一片片浓浓的云朵越来越低。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了雨前天气闷得透不过气来,形象地品读到“压”的意思。

三、入情朗读,个性化感悟文本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等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就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朗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自己在读中悟;法也要自己在读中悟。”

一位教师执教五年级《再见了,亲人》一文,在引导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一句时,学生朗读后,教师这样引导:“你读这一句时认为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有的说:“小金花的心情很复杂,既恨敌人又爱亲人。”有的说:“侵略者对朝鲜人民的侵害,让人恨之入骨。”这都是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正正因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才有富有个性化的真切感受。

四、拓展阅读,个性化升华文本

拓展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为核心,辐射阅读相关作品的一种阅读。它要解决的是语文学习中的“多读”问题,常见的阅读拓展方式有三种:

一是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整篇文章或局部著作。如五年级《描写人物一组》教学,拓展阅读原著中的片断,升华对人物形象的充分认识。

二是从课文拓展到同内容的作品。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拓展读圆明园介绍资料,还可以读《虎门销烟》,与课文对比,升华情感。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之一,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施行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大规模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不足。表现为: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风气不佳;学生不注重阅读的感悟;教师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等。基于这些不足,提高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迫在眉睫。

一、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就必须了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不高的原因。以下具体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方面

1.阅读兴趣缺乏。目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认为与其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还不如等待老师讲解,根本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师的讲解缺乏趣味性;网络的五彩缤纷代替了潜心阅读等。

2.阅读时间缺乏。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进程,没有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课堂上自觉阅读等。在课外,学生作业负担仍然很重,使小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阅读;老师、家长、社会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要求逐渐严苛。课外时间被大量的补习班等占用。长此以往,导致学生缺少潜心阅读的时间。

3.阅读方法不当。某些小学生自觉性差,课堂上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才阅读几篇,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对于不同的文章,他们做不到精读和略读区分,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等。

4.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不强,缺少体悟。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都是一言堂,教师掌握着阅读教学的命脉。学生只是一味地听取指挥,并没有主动地参与其中,更不要说通过自己的阅读体悟其中的寓意。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空泛不明确。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目标并不明确,表现如下:教师忽略教学实际情景,目标的确定大部分源自教学参考书;没有对各个阅读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得目标之间顾此失彼;对阅读教学课标的解读不够透彻等。

2.阅读教学仍旧以教师为中心。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依然讲授过多,学生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扮演阅读的指导者、引领者和点拨者,改变以往的一言堂的教学现象。

二、解决策略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四种对策,旨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阅读教学水平的关键。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造诣,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教师的文学修养能够感染学生,教师的榜样作用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重要作用。

2.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使课本中静止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外部活动,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学习能力不断培养的过程中体验求知的乐趣,培养创造性思维。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秋天的童话》一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向小学生展示秋的图景,结合课文,进行生动的讲解,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与感悟,把握秋的特点。

3.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期待的动力可以增加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激发阅读兴趣。教师应巧妙利用阅读期待,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中,教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大家知道孙悟空是从哪来的吗?怎样发现的花果山?他为何在花果山称王?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章有了一定的阅读期待,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

(二)运用阅读教学技巧

一般小学生阅读都是没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计划性的。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阅读技巧,包括默读、精读、略读和摘抄。

1.默读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默读时,学生应做到读时不张嘴、不出声、不拉音调,嘴唇微微颤动、注意力集中。默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现孩子们全身心投入文章环境的最佳方法。

2.略读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阅读中要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一文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略读法快速浏览课文,浏览关键信息,从文本中找出能够体现文章主旨的段落,感悟文章主旨。

3.精读法。它指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詹天佑》一文,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精读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爱国的精神及他能够成功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

4.摘抄法。阅读中,学生可摘抄文中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乃至全篇原文。良好的积累,能为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例如,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可以将其中的成语、形容词等摘抄下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在合作探究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文,通过朗读整体感知后,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我”奇怪什么?“我”问了哪些问题?种树人是如何回答的?“我”最后悟出了什么?然后分小组合作探讨,得出自己独特的感悟,与同伴交流。教师可以总结每小组的发言,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得出:我们要学着独立自主的处理事情,不要凡事就是依靠他人,种树和育人是一个道理。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阅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教师要由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向师生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学转变,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注意教学技巧,不要让做题代替读书。通过加强阅读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刘素坚.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的浅见[J].甘肃农业,2010(03).

[3]杨家平.谈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J].考试周刊,2011(40).

[4]单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语文教育研究,2012(11).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有效构建

一、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概况

所谓体验式阅读教学具体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某种方法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通过体验式的阅读教学可以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感意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进入那种意境,从而品味到知识的独特味道,得到情感的感悟、升华及熏陶[1]。

二、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构建

1.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书本是作者或编纂者对某种东西的记载或描述,小学语文课本是汉语知识的开端,通过从小学开始学习语文知识为以后的汉语学习将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阅读语文课本则是学习语文知识的重要基础步骤,通过有效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书本作者或编纂者对某种东西的记载或描述里所包含的理解与感悟,是对语文知识的再度体验。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与语文课本之间就好比处在同一条线上的两端,通过体验式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与语文课本之间的距离迅速缩短,融为一体,也就是以学生的亲自体验为主,以老师的引导为辅,通过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体验到书本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内涵及作者或编纂者的感悟,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与熏陶[2]。

2.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1)从情境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情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意境,首先教师应根据语文知识内容及学生习的兴趣点所在,创建相应的知识意境,通过这种意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望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思考。其次,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阅读及绘声绘色的演讲,再加上高科技多媒体视频或音频技术的适当运用,将语文课堂学习打造成一个氛围活跃、思维广阔、情景引人入胜的情感基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充分发挥想象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2)在对话中得到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切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对话,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深切的交流,从而得到更深的体验。首先由老师提出一个观点,设置一个关于某个知识点的对话场景,然后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这种交流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各种心灵与情感的交融,从而使学生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到独特的生命价值,获得情感上的感悟与享受,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对话是多方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是通过阅读体验生活、体验心路历程、感悟人生及生命的历程。

(3)在不断反思中得到体验,使学生得到认识的提升。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着重点在于体验二字,而在阅读体验过程中需要反思与总结,这种反思可以是对某种抽象真理的反思,也可以是对经验的怀疑,更可以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身某些不足之处进行的反思总结,而在这种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之外,还提升了对自己的认识、对语文作者或编纂者的认识及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相应地学生的体验式教学的目的才真正达成。

(4)在实践中得到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知识课程,要进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不断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学生要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在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中,比如班级黑板报的设置,校园广播的安排播报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到的语文知识,这样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实践能力。其次,学生在熟练掌握语言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比如在校内写板报稿、竞选演讲稿,或者在家里写信及生日祝语等,同样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当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在实践当中更能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体验式阅读教学进行概况分析,探讨构建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即从情景中得到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话中得到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深切交流,在不断反思中得到体验,使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及在实践中得到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希望本文的分析探讨对我国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7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2011年版新课标的推动了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也让每个一线教师如沐春风,它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如何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40分钟的语文课堂要质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许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努力,让学生课前查资料,课内自主探究学习,课外拓展延伸……课改春风吹绿了小学语文课堂,课堂热闹无比,语文课重视对人文性的培养,忽略了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学生的学法缺少有效的指导,语文课流于形式,有些变了味。也有一部分教师还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生怕学生学得不明白,精读精讲,学生在课堂上被牵着鼻子走,懒得思考,缺少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被动地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做法也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他们对课文的整体感悟。40分钟的语文课堂,教师讲得声嘶力竭,部分学生却昏昏欲睡,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大。此时,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它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减负”,随着这项活动的开展,我们更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踏实有效地学习,摆脱沉重的课业负担,轻松、愉快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结合本班教学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1.明确课标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熟读新课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基础与创新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而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及事先设计好的教案生搬硬套,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力争做到每节课后都及时反思,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踏实、有效地学习语文。

2.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别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做教师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它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不是教师问出来的,更不是教师讲出来的。真正有效的阅读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从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这正如一岁多的孩童学走路一样,大人只能在一旁引导,而不是告诉他走路的技巧与方法。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从而引发思考。古人也曾经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许多不同的阅读体验正是在多元的阅读中得以获得的。例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小组交流,明白了当年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中国政府的软弱无能,明白了读书的意义。在理解与感悟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语气去读、去悟,学习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文本,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读促悟,以读促写,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读中品悟,丰富语言积累

阅读教学一定要在读中品悟,学生在熟读、精读之后,对文本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例如,在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这篇课文中,我就注重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感悟课文主人公小钱患白血病的悲惨命运,激起学生共鸣。对于学生朗读的方法,我没有过多地指导,因为在反复诵读之后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年纪轻轻的小钱患上白血病,内心是多么的无助,此刻他需要的莫过于对生命的期盼、对骨髓的期待。

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多样化表达策略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注重学生语言表达技能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规律和语言表达教学需要,尝试运用策略化的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愿望,还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认知感悟。具体具有如下的意义:(1)凸显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3)促使学生主动运用语言,有效掌握技能。

1.自我读后认知表达,整合学习内容

阅读是学生积累和掌握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认知表达的重要素材来源。通过阅读感知来深化语言表达运用过程,将使得课程教学内容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教学实践证明,自我阅读后的认知表达能帮助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阅读认知感悟引导整合阅读积累素材,形成有效的认知感悟思维和资源,帮助他们奠定语言表达的基础。首先,关注学生的阅读认知方式,鼓励学生运用默读、朗读、心读等方式加深理解文本表达素材内容,形成有意识的学习运用能力。其次,尝试运用多元化的表达形式来呈现阅读认知感悟,运用文本语言、改编语言、对话表达等方式来优化表达,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认知感悟的体验。再次,鼓励学生运用书面总结概括的形式来呈现阅读学习感知,以发散学生的认知表达思维。这些表达形式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整合学习内容资源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灵活运用和表达。

通过读后认知表达,更可体现学生对阅读学习素材的深化和感知。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四Unit1advertisting的“Readingadvertisements”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整体阅读感知的基础上尝试运用一定的词汇来表述文章主题大意,并采用口语表达的形式呈现。在此基础上,可建议学生就“whatdowegetinformationfromtheadvertisements?”和“Howtousetheadvertisementscorrectly?”来主动表达交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读后感知的形式来表达阅读学习内容,不仅能整合和优化,更能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提供实践表达运用的机会。

2.小组探究交流表达,增强认知感悟

任务教学策略旨在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更好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按照合作探究的模式来优化表达形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表达学习的认知思维,增强表达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和综合运用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认知感悟。

教师在发挥学生团队学习力量的基础上,可通过设计相应的学习话题来强化认知感悟。首先,创设多元化的表达学习任务和话题,让学生在有效的任务引导中自由地表达交流。其次,要求学生在同桌讨论、小组学习、群体合作探究等学习过程中大胆表达交流,以深化认知感悟。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思辨争论的形式来竞争,让学生在求同存异的表达交流过程中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运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小组合作探究表达形式的运用,更多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价值意义。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2Sportingevents的Reading“thehonourablegames”教学中,可通过运用任务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围绕“whatismyfavouritesportsgames?”和“Howtomakeusbecomehealthy?”来合作交流表达,让学生在相互表达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认知感悟,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3.角色扮演运用表达,突出发展创新

鼓励学生在情境化学习过程中大胆发展创新是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运用的前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表达情境,能够在强化认知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激情,帮助学生形成有意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通过这样的角色模拟运用表达,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教师可依据课程学习需要,鼓励学生采用剧本表演再现的形式来深化认知感悟,运用创作的思维方式来组合优化表达内容。可通过情景再现、小品表演等方式来活化课程学习内容,让学生在相互表达运用过程中不断发挥想象,提高综合运用技能水平。

总而言之,多样化表达策略运用是学生掌握语言表达运用技能的必然需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运用多样化表达策略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和课程资源优化来适当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表达和实践运用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周玲.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方法[J].考试周刊,2012,29.

[3]周肖庆.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G623.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也在改革中,得到不断提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依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去探索与创新的。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在提高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效率与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在被小学语文老师们积极认可和采纳。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及作用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方法,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相比,不管是从教学理念还是具体的教学活动方面,都有着自身明显的优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改的发展背景下,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其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提升与应用,更是在尊重传统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不良做法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改变、提高教学水平的目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自身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1.注重增强学生的非智力素质提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的讲授比较强调智育,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挖掘与提高,受到了明显的限制与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在增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领悟到语文课文的知识点同时,享受到语文教材内容中的人文情怀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而言,可以避免生硬讲解语文教材知识点,让学生内心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提高学生感悟语文魅力的能力,不断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不同语气的朗诵中,领悟文章思想主题,让学生做语文文章的主人,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对文章主题思想拥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体会到小学语文的学科魅力,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3.增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把文章进行分割,然后对文章的中心思想、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快最全掌握语文知识,但缺乏语文教学的人文情怀,讲解过于固定刻板,没有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人文学科魅力,导致小学语文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专项课程,自然会影响到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1.提高教师素质,把握教学引导程度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不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挖掘和创新教师教学方法,发挥好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发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教学引导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提前预习课堂所讲内容,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敢于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避免由泛读语文课本产生的枯燥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多种理解,让学生努力挖掘文章中的思想内涵,抓住课文中标点符号的不同设立,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阅读挖掘课文主题思想,让学生的思想在阅读和讨论中,得到有效激发,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2.多措并举,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并不是要求学生单方面理解文本的内涵,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文本构建新的文本意义,激发学生的语文领悟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系统的阅读引导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在合理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提出有创造性的想法,利用文本内容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作用的发挥。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认识水平,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思想灌输的不足之处,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语文学科的魅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字词知识的灌输,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忽视对语文学科魅力的探索,无法真正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意境之美,但过分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会容易失去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身特色。这就需要小学语文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改变和调整其中不利之处,发挥好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简单实用的教学方法中,提高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增加小学语文课堂的活力。

3.注重情感引导,增强学生的文本领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领悟语言背后的思想情感,实现语文教材的“情”、“形”、“文”的有效统一,准确把握语文课文的文章情感,领悟文章的形象意义,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有目标意识,围绕语文教学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和课下复习中,增强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通过领悟语文的语言魅力,感受文字背后的语文之美、情感之深,提高学生的文本领悟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5(5)

阅读教学感悟及策略篇10

1.提高对课外阅读的认识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所从事的事情事半功倍。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要提高阅读能力则应通过阅读实践对作品的理解,有一个由肤浅到深刻,由理解不确切到确切,由被动记背结论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小学生读经典诗文和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需要,而且只有当小学生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深深的体验,产生共鸣,这才能真正地让他们的思想血肉丰满。学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独立思考,修正错误,才能真正获得能力,这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

2.指导学生为课外阅读选好书

(1)根据年龄特征选书。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在长达六年的小学生活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均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最明显的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慢慢地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2)根据阅读兴趣选书。阅读兴趣除了因不同年龄而有所差异之外,不同的孩子的阅读兴趣也会不同。甚至同一孩子在不同年级所产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尽相同,只有有兴趣的阅读才是高效的阅读。

(3)根据课内学习需要选书。小学生,不管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摹仿是他们的共性。他们往往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或老师介绍过的文章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并且就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阅读方式实施于文章类型相似于课文的作品,而且显得轻车熟路,为此,适当地关注文体类型,以配合课内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

3.指导者要研究书

作为指导者的语文教师在让学生阅读之前,对自己不太熟悉的内容,有必要进行深层次的研读。所谓深层次的研读,是除了能了解文本的内容,体验主人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思索作品所带来的问题之外,还应对文章的正误、优劣、美丑、善恶等作出鉴别与评判。教师只有有了这样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多种阅读方案,才不会出现偏差,才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答自如。

4.每天保证阅读的时间

二、注意阅读的两个策略

1.动笔的策略

阅读过程其实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会全盘接受,这中间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学生接受一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或感兴趣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是对作品的瞬间领悟、理解,它需要及时下载,以防稍纵即逝,这时候,用一支铅笔圈、点、勾、画、批、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这支铅笔能够使你全神贯注,思维敏锐。

2.动口的策略

我们之所以要求学生出声朗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因为出声朗读能准确、严密地读完作品的内容,并且为了读出文章中人物的语气,他们会自发地模拟当时的情景,容易使自己身临其境,进入角色,能确切地感悟文本的内容。而这些收获是默读不易做到的。

三、掌握阅读的三个方法

1.略读法

学生阅读时,首先借助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这种方法对低年级学生尤为必要,即认识了汉字,又培养了朗读能力。

2.领悟法

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文本,让学生在边读边议边评中领悟文本的内容。我们的学生,都处在好学、好问、好奇的年龄期,对于文本中的每一个情景、每一种描写都会引起许多新的问题,甚至对于同一问题,在不同时间也有不同的想法和理解。教师可以在展开评读之前,即着力引导学生养成以适当的顺序提出问题的习惯,并且明确告诉学生,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回答。

3.赏读法

好的文章不怕读。文章不是靠文字的堆砌而成,是靠人的情感和气韵流动而成。好的文章气韵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同时,优秀的文章之所以能教人如何生活,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是因为对艺术形象感受的同时,能激发美感和道德感。阅读这些文章,是一种特殊的体验、一种美的享受。

四、升华阅读的关键――反思

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毕竟有限,他们在课外阅读优秀作品时,当然也会出现思维阻塞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引导他们及时去反思。反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疑问处反思

疑问,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碰到的。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他一语道破了“疑”在学生阅读中的作用。

2.在敏感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