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8: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1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认识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定位

各类生产行业正在由传统生产技术向智能自动化过渡,目前社会上正在急需一批自动化专业人才,自动化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培训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是对专业领域的一项认知,想要在工作岗位中取得更理想的成就,需要将自动化知识结合行业发展进行创新。机械设计制造需要具有自主创新性,这一点是普通技术型人才很难达到的。自动化设计需要将多项机械领域知识相互结合,并互相配合达到更理想化的使用标准,如果对机械行业的知识面掌握比较窄,是很难达到这一标准的,针对这一特征,在进行人才培训时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将人才培养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时间操作能力,理论性知识作为基础部分也会重点了解,并结合实践设计操作来进行,这样所进行的设计任务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课程设计中实践操作所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在对机械制造设备进行设计时,会应用到计算机设备,因此程序汇编也是设计人才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并根据生产的不同需求来对自动化流水线进行调控,操作过程中或涉及到一些英语指令,因此英语知识也是需要特别掌握的,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前景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都是离不开的,我国是工业制造大国,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也正在全面与国际接轨,机械自动化专业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大,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这一项技术对操作以及程序汇编的要求比较高,只有专业技能掌握娴熟才能够胜任技术性岗位。目前该项技术应用的领域包括了石油开采及化工产品制造、煤矿、建筑、铁路等众多方面,并且应用的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不同岗位对人才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等级的培训机构在对人才进行培训时,会进行准确的就业方向定位,这样毕业后专业人才大部分都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能够就业的范围也比较广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就业率已经达到98%以上,并且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正在不断的扩大,从宏观角度分析这一技术仍然属于热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

软件设计师以及制造工人领域都需求机械自动化人才的注入,普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会重点针对软件设计方向来进行,虽然软件设计的难度比较大,但就业的前景确实十分理想的。对软件设计掌握不够理想的人才也可以从事生产制造行业,与普通工人不同,只需要操作机械设备便能够完成生产任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对生产成本降低有很大的帮助。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能力

高端技术领域的人才不但要掌握全面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培训期间要端正态度,观察是否能够达到理想化的设计水平。学习理论知识时应当在其中融入创新精神,机械行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必须要针对个人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下面对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进行总结。

首先是技能水平,创新时在牢固的专业知识前提下来进行的,学习期间要重点针对基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并深入观察学习所面对的内容,发现其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时,可以与教师进行探讨,解决问题后才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仅仅依靠培训学习的知识是很难达到人才需求标准的,要注重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岗位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其次是职业道德,这是各行业对人才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只有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才,才能够在岗位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培训环境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工作岗位中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及人才在就业竞争中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达到理想的建设水平,这也是传统方法中难以实现的,是人才创新培养的主要方向。在岗位中具有责任感,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帮助集体取得更理想的成绩,这也是高素质的体现方面之一。

结语: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随着新技术、新工业的不断研发,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2

【关键词】机械设计自动化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17-02

社会的进步有效地推动了经济、科技的发展,在多方作用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只有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其就业创造优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動化专业的实践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突破传统限制,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提供创新型思维,注入改革活力。高职院校在改革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基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要彻底贯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有目的地为学生安排更多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

二、强化实验教学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活动中,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匹配的内容,大多属于实验内容,通过演示实验或者探索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机械设计原理,掌握机械制造要领,以及加深对行业自动化的领悟。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好实验教学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仔细观察、亲身感受。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准备好实验所需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共同演示和掌握机械运行原理,在实验中寻找设计缺陷、优化创新。另外,一些较为复杂的演示实验或者不方便在课堂进行演示的实验,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进行模拟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全面深刻掌握机械设计基本原理。

例如,每一门课程都应当根据理论课程内容和实践要求创设一个以上的综合实验,实现实验课程的相互支撑、配合以及衔接。同时,在实验教学的校本开发过程,还应当联系其工程实践,深化实践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够通过基础实验夯实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示,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自主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论基础比较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这就突出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教师通过播放生动、形象的教学小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不仅是训练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也能提高他们对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产生更多的好感,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会更加集中。

通过信息技术设备放映小视频的方式来教学,让学生们可以充分融入课堂当中去,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当教师在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自动化操作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这些与自动化操作内容有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制作成视频,并且在视频中加入一些与自动化内容有关的文字,然后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首先播放这些视频,在视频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介绍和总结。

四、师资队伍建设

1.构建多媒体实践教学视频数据库,要求老师在对任课课程有完整系统的认识并充分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要求老师教研并重,教师既要传播知识,又要创新知识,两者不能偏废。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形成一支由学术带头人或高水平教授负责,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学术水平高,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3.构建多样性实习基地,要求指导实习的老师要深入校内外实训基地生产第一线,了解岗位生产过程,通过深入一线生产,了解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要求,并通过多媒体视频数据库向学生传达,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借助在视频数据库中了解的知识,对实习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实习中迅速适应实习工作要求。

五、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模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训练过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在课程设计具体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设计的题目偏少,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容易滋生抄袭的不良风气。教师在选题上应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尽可能做到每人设计的内容不同,增加课程设计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毕业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及基本技能的练习。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本质上是推动这一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在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要求的不断攀升,广大高校应当联系学生情况,学科发展、社会需求,扎实推进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真正为和会培养高水平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杲立广.如何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实践教学体系[J].学周刊,2016(15):11-1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3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强化学生基础性实践环节的训练

实验教学作为对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延伸,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对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时,要求每一门有实验课的课程都要开出一个以上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形成系列课程,并互相衔接、互相配合、互相支撑,强化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能力。专业学生能够在夯实基础实验的同时,使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2.开放专业实验室,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在学校实现课程资源和实验资源共享的同时,探索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资源进行实践活动,探索、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通过开放性的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并、重组实验室,建立一体化的创新综合训练平台。改变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专为某一课程或专业服务的状况,根据功能和专业特点进行整合,建设多个具有专业特点、符合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验、实训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建立,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和自主开发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设计类环节,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知识,模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训练过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等,在课程设计具体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设计的题目偏少,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容易滋生抄袭的不良风气。教师在选题上应尽可能接近工程实际,尽可能做到每人设计的内容不同,增加课程设计的综合性,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4

【关键词】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对强化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检测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很好的帮助[1]。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牢固树立我们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智慧之中才会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和功效。通过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也会起到重要作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生产实习对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现状

1.1实习单位不愿接收

近年来,随着校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的原有实习单位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有限,使得多数实习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同时,现在的90后毕业生多为独生子女,而制造业中实习的岗位多为工作环境不优越,或者负荷量较重。目前,大部分企业多实行岗位责任制,一人一岗,对实习生的要求较高,因为工人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大量接受和培训实习生需要一段过程,从而会导致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另外,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经常与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接触,实践经验不足的学生,会带来安全隐患,给企业生产和管理带来影响。这也成为企业不愿意接收生产实习生的另一因素。

1.2实习经费不足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的企业多为制造业,在远离市区的城郊,组织学生实习会产生大量的交通费用,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学生实习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都有较大升幅,加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行业实习单位的实习管理费,整体费用增长迅速,但大部分学校的实习经费有一定限度,变化较小,造成实习经费不足。为了在有限的经费内开展生产实习,只好缩短实习期,从而降低了生产实习效果。

1.3带队老师经验不足

多数工科院校的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但缺乏机械行业工程实践经验,难于胜任生产实习的指导,不能解答学生现场提出的实际生产问题。同时,由于一些高校年轻教师成为实习队伍的主力,而这样的生产实习质量难以保证,达不到预期效果。

1.4管理困难

教师对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难度也加大。由于机械设计制造企业生产环境复杂,高温、高压现象时有发生,安全问题成为实习的首要问题。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安全,一方面要关注实习质量。如果带队教师少,则有较大难度。而带队老师过多,又会面临学校教师资源紧缺,负担过重等问题。

2、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的具体措施

2.1稳定学生生产实习单位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工科院校教学健康发展的基础,尤其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习生来说尤为重要。因此,要调动企业参与基地建设和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力争实现学校、企业和毕业生三方共赢,学校为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加速了企业的发展,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企业则为学校提供科研项目和成果应用的平台;学生则能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可以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制定培养目标,让企业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同时,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内实习基地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外实习基地的有益补充。校内实习基地的仪器设备可以让学生多次、反复地操作,以便掌握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2生产实习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平台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用于课堂教学,也可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可展示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分解复杂的机械器件的工作过程,用动画显示难看清楚的过程等。另外,教师还可以构建完善的生产实践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扩展了学生学习空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仿真实习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习。借助和运用动态数学模拟,创造一个与实际相同的特征环境,再现真实工厂进行实习教学。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实习对象能进行互动,因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仿真模拟实习基地的建设,并与现场生产实习有机地结合,能够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机械设计制造和设计能力。

2.3加强实习考核管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在指导生产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探索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要积极加强带队老师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生产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考核是衡量学生实习质量的手段。实习考核包括实习报告、岗位现场考核、实习中的表现和实习答辩四个方面。学生的实习报告和设计图能够反映学生对实习内容熟悉和掌握情况;现场考核则反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客观反映实习情况,平时表现要作为考核的一项依据。随机观察学生的平时表现,这样能督促学生注意平时对知识积累。实习后期,教师组织一个实习答辩,判断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中仍存在着生产实习观念薄弱、经费短缺、生产实习流于形式等不足,通过强化生产实习理念、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大生产实习投入、加强生产实习执行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生产实习,为中职教育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红.非师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9):50-5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1)06-0067-04

为提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办出具有显著特色的包装机械专业,需从专业改革背景分析入手,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课程与教材、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等基本建设。

1改革背景分析,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1.1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

1)社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背景分析。机械行业是支撑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机械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据统计,2008年机械行业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在2009年金融危机中机械行业仍达到10%以上增速[1]。包装机械已成为我国机械工业中十大行业之一,全国包装工业近几年平均每年的增速为7%。可见社会需要大量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包装机械技术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进行该专业教学改革。

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对企业中急需的人才按照研究型、工程设计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含车间、班组)、生产管理型和行政等五类进行统计,比例分别为9.2%、31.7%、50.4%、8.1%和0.6%,其中机械设计型、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比例达到了82.1%,特别是包装机械领域,社会和企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专业教学教育观念的更新背景分析。专业教学改革的先导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有以下方面:(1)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服务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专业建设的根本宗旨[2];(2)变革以往重科技轻人文的传统,树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思想,加强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3)变革以往单一规格的重视“统一”的教育思想,树立注重健康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学生勇于开拓和创新的教育思想;(4)改变过去强调应知部分的高等教育模式,加强包装机械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达到包装机械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5)全面贯彻学校提出的“明德、精业、求实、创新”校风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

在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具备包装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包装设备控制等方向的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机电产品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该专业的业务培养规格为:系统地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包装)、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懂得一定的环境保护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知识;(2)较系统地掌握包装机械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技能。掌握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包装机械创新意识;掌握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包装机械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包装机械技术开发能力;(4)具有初步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一般流;(5)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与绘图;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编辑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6)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良好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思路是: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本专业教学改革;提高包装机械领域知识起点,强化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拓宽基础,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加强包装机械实践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完善因材施教措施。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主线”是指该专业教学以包装机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分阶段模块化”是指专业培养方案需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等四大教学模块;“多层次个性化”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爱好,通过课内和课外教学,设置好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湖南工业大学是中国包装总公司唯一的一所省部共建高校,为配套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于1999年在广东省中山市,与60余家包装企业一起,创建了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于2008年又成立了湖南工业大学东莞包装学院。利用这些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实施“专业教育+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即本科生前3年在学校本部进行专业基础教育,最后1年的专业教学、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工程实践活动都在该实践教学基地完成。依托硬件设施和技术条件居亚太地区领先地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通过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实习,将企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企业产品开发或技术革新项目作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课题,毕业设计的成果直接用于企业生产。多年的实践证明,“3+1”教学运作模式既能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工程实践能力,又能为他们将来的自主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3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对包装和机械行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工程和技术应用领域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具体要求及发展趋势,研讨专业培养目标,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了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组成的专业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进程上相互平行、在教学内容上交叉融合,如图1所示。

理论教学体系主要使学生掌握包装和机械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和基础知识、必要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该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大类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等三大课程模块组成。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强调人文素质的熏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强调对包装与机械基础和控制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专业课程模块强调包装机械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具备包装机械技术运用的能力,以及专业兴趣的形成。

为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主线”,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构建了分段式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其由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1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成。

分阶段实践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实际情况,低年级阶段(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主要在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上进行,高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在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上进行,而所有年级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均可在科技创新活动基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阶段都能得到良好实践训练。为便于组织实践教学,每个实践教学平台的实验课程与实践环节又采用模块化方法,各个实践模块之间在教学上相互独立,便于实施教学;在内容上相互关联和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内容。

多层次、个性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方向类型层次和学生的需求层次设置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可以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对该专业大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感知性、基础性的机械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包括工程图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实习与训练。

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面向该专业的大学二年级以上的本科生,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与制造能力、机械性能测试能力与机电控制技术应用能力等,突出包装机械特色。通过该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和训练,使本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制造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并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该实践教学平台主要开设本专业课程和有关包装机械等方面的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与实习等环节。

科技创新活动基地面向全校所有年级开放,通过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交流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有很好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包装机械设计制造的应用能力。通过加强对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和引导,使之成为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联系和融合,构成完整的专业教学体系,促进学生的机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4专业三项基本建设

4.1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以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通过引进来、送出去和内部培养等形式,加快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具体内容如下:(1)配合学校的校风建设,加强本专业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教风建设;(2)大胆培养和启用年轻教师。实行“以老带新”制度,为年轻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教学与科研的实践锻炼过程中让他们快速成长;(3)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在学历培训方面,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非学历培训方面,轮流选派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到学校进修、企业培训,到国外进行技术交流和访问;在院内开办各种培训班,如数控技术、pro/e等,对相关教师进行知识更新;(4)采取开放办学方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校外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人才的比例,强化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本专业通过近几年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层次结构也日趋合理。现共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13人(占6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7人(占35%),湖南省学科带头人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形成了一支由专业学术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师资队伍。

4.2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根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设备控制等三个专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本专业的特色课程设置遵循专业核心能力需求、实用实效和先进性等原则,确定包装机械设计、包装工艺与设备,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包装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7门特色课程。在一些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中,选择部分课程进行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学院于2006年起建设了《工程图学》、《机械工程设计》、《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技术》等6门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于2007年起建设了《机械控制理论基础》、《机器人技术基础》等2门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这些课程的建设,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对其他课程的教学起到示范作用。

2)教材建设。以合理选用国内优质教材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教材体系,确保专业课程和实践教材的质量与水平。双语课程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对目前还没有合适教材的部分课程,需开发出既符合本专业培养规格,又适用于学校特点、体现专业特色的教材或辅教材;根据该专业实验、实训、实习的内容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需由课程负责人组织编写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该专业教师编写了教材52本,其中《数控加工技术(第二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数控加工综合实践教程》为普通高等院校工程训练系列规划教材。教材及资料形式多样化,包括电子教材、网络教材、Cai教学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及模拟软件、电视录像片等,把图像、二维和三维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集为一体,注重三维CaD/Cam一体化软件的应用,由传统二维空间转变为三维空间的教学教材,形成了“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4.3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

本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要兼顾校内和校外。在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从2002年起,学校利用中央和地方共建资金、日元贷款、国家财政部机械优势与特色学科实验室建设、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等项目,近5年已先后向实验室共投资910多万元,现有实验用房使用面积达5100多平方米,拥有实践教学设备固定资产近1300多万元,各类仪器设备1125台(套)件,分别分布在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等3个实践教学平台上,共有包装机械实验室等15个。现建有的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金工实训中心、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与湍流应用技术及设备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机械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在省内外具有辐射和示范作用。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充分利用株洲市工业重镇的地方优势、湖南工业化进程和全国包装机械行业,本专业先后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如东莞包装学院、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株洲时代集团公司、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实习合作关系,逐步完善“专业教育+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

5结束语

1)根据专业教学改革背景分析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创建了“一主线、分阶段模块化、多层次个性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实施了“专业教育+创新实践”的“3+1”教学运作模式。

2)构建了相互平行、交叉融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机械基础实践教学平台、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和1个科技创新活动基地组成,主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技术运用能力和素质。

3)为配套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该专业的三项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为重点;课程建设以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教材建设要形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要兼顾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与基地建设,以突出该专业包装机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主线。

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和高素质的包装与机械领域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把本专业建成具有包装机械显著特色和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部级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6

关键词: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通识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6-02收稿日期:2016-08-12

作者简介:赵永成,辽宁大连人,教授,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当前,高校转型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一次深刻变革,如何转型以及如何培养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是面临的一大难题。本人认为课程体系改革是核心要素。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新建本科院校转型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改革为例,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就是要将理论知识导向的学术型高等院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1)现代本科应用型人才应进行本科层次的教育,既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共性,又有区别于传统本科教育的特点,它应以各行各业的专门知识为主,以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教育,按行业、产业和企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技能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能培养的科学统一和有机结合。

(2)构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了解本科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区别,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培养学术型人才课程体系的不同,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而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

(3)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强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要围绕着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应用理论修养,强化知识应用。应用型本科大学的课程和教学模式应根据本科培养要求,使学科基础理论达到本科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应用型课程体系的特色就在于把基础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的课程结构转型为以应用学科的能力发展为主的课程结构。

(4)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不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抽象性,不把过多的时间用于原理的推导和分析,而是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要求与职业实践需要,强调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其他领域。教育方式也不再是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以课外生产实践、课外科技活动等素质养成平台为辅助。

二、课程体系构成与实施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

1.通识课程教学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该结合专业教育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该建立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而目前的课程设置难以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良好的内在关系,以“应用能力”为中心的改革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教育的需求调整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针对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以“适用”为原则调整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针对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优化和调整公共课程的授课学分和内容。

2.专业课程教学

专业课程建设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地区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建立适应性强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实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与认证融合一体的课程体系。

(1)计算机二维、三维CaD技术组织教学。

计算机绘图能力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功,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该技术。对现代工程图学课进行改革,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算机辅助二维CaD工程师认证考试(机械设计)”。从2012年开始共参加8期全国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考试,通过率最初为70%左右,2015年后达到85%,通过后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师证书。

(2)数控编程技术与操作组织教学。

目前机械加工行业的数控机床越来越多,企业需要大批既掌握数控编程技术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我们对

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进行改革,先结合实际讲授“数控机床与编程”课程,然后进行6周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或数控车床操作工(中级)培训,最后参加认证考试,从2013年开始,进行6期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培训,共348人,其中290人通过大连市劳动局进行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考试,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证部颁发的“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书,通过率达83.3%。

(3)机床控制技术组织教学。

工厂设备的应用和管理需要掌握设备的结构和机、电、液控制理论与技术,我们在“液压传动”和“机电传动控制”课程结束后,进行4周机、电、液控制训练,通过训练学生基本掌握机械设备的机械、液压和电气的控制联系,使所学理论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4)工艺工装技术组织教学。

在机械加工车间需要具有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和夹具设计能力,以便进行现场服务或技术改造。我们在“机械制造基础”和“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后,安排了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训练和夹具设计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基本掌握简单零件的工艺和工装设计。

3.大力开展学生课外实践

设置各类实践环节,增加职业性强的技能课程,开展与各种能力培养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列入培养方案。成立了“第二课堂领导小组”,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学生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自2014年以来,学生共获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辽宁省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学生立项奖8项。

4.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地方本科高校建o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根本目的是整合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资源,整合与优化有利于校企双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资源配置。

2012年12月我们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高校教学培训协议,在大连科技学院建立教学点,由大连机床集团出技术人员和部分设备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培训。2016年5月与大连机床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企业通过学生的政府补贴,在高校的合作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形成校企合作双赢局面和良性循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经近几年在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初步具有工艺、工装设计的能力,掌握了计算机绘图、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的理论和技能。

参考文献:

孙建京.应用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探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0(a01):20―2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7

1.1学生的思维观念问题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普遍认为机械类学科应该以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为核心,主要学习机械的设计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技术,其它与机械“无关”的课程学不学无所谓。所以,在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同学表现消极,仅求考核过关。有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甚至认为计算机控制类的课程,应该是计算机专业或者控制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方向不相关,花时间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浪费自己的时间。

1.2计算机控制类课程设置上与专业结合生硬

普通的本科学生在大学课程期间会学到很多的计算机类课程,但真正把计算机控制类课程与机械类主干课程相关联的课程却几乎没有。比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都学习了机械设计课程,课程中对于丝杆的设计与计算进行过讲解;同时他们也学习过单片机或者pLC之类的计算机控制课程,对伺服或者步进电机控制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我们教学过程中缺少将两者有机结合的主干课程,所以,但在大多数同学的眼中,这两门课程没有任何的关联,是独立的两门课程。由于机械和控制类课程的生硬结合,也导致学生在进行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对于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机械传动与动作部分,都用一个方框替代,认为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使得有些机械设计成为了“空中楼阁”,无法运行。

1.3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针对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实践

与创新环节尚未形成实践和创新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类学生的实践环节多是针对某个零件的生产工艺或者设计过程进行的,而对于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动作及工艺自动实现部分却视而不见,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实践环节,更进一步地加深了学生对其课程学习的偏见。针对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实践和创新环节目前大多数的学校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方案。

2.机械专业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实践

2.1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大学生进入学校后,专业教育很重要。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老师不仅需要强调其未来四年需要学到核心专业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强调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控制类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能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该专业开设计算机控制类课程存在偏见。其次,在机械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课程教学的老师,在提及到电机和控制之类的素材时,也需要提示同学们在今后的计算机控制类课程会进一步说明和讲解,这样可以使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逐步认识到该专业课程不仅仅是机械设计和制造等机械类课程组成,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有计算机和控制之类的课程。这样不仅可改变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思想观念,同时也会影响其今后的设计和制造工作,使其对事物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某一个方面,而会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2.2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有机结合

为了改变传统的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生硬叠加的教学模式,大学本科教学的老师有必要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的内在联系出发,提取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类课程的关联因素,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两类课程之间的空缺进行有益的补充,形成比较完善的机械专业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将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分解为知识点、章节和教材的三种结合模式,形成点、线、面的三级结构,将机械类课程与计算机控制类课程真正做到此有机地结合,形成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结成部分和重要的学习环节。

2.3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环节研究

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的手段,也是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类课程的实践环节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环节中,需要从机械的部件、功能、组成和接口之间的联系出发,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分解为设计类实践教学、工艺类实践教学和控制类实践教学三个组成部分,从而形成实践教学中的三大核心模块。实践教学的内容紧紧围绕三大模块展开,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既能体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三大核心模块的独立性,又能强调三大模块之间的关联性。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机械是一个系统工程的认识。此外,在注重学生实践环节训练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与机械和控制相关的设计大赛,如全国的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通过参加各类大赛,不仅可以提高参赛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在整个院系形成一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控制类课程真正融入到机械类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之中,为培养知识全面的新时代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提供有力地保障。

3.结束语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8

关键词:机械制造;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地方特色;生产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2-0057-05

作者简介:周文超,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CaD/Cae/Cam一体化技术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改革;殷强,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黄应强,男,本科,副教授,自动控制系主任,骨干校机电一体

化国示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电气及自动化。

一、目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业的大国,因而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尚存。学科本位思想对专业课程体系仍产生重要影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模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与企业生产过程没有直接联系,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感到迷茫,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相距甚远。

2.课程体系定位不清,特色不鲜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在机械制造岗位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包括操作工人、检验人员及工艺人员。但由于机械制造行业的特殊性,工作岗位、工种繁多、涉及面广、专业内涵宽泛,故多数高职院校基本上把该专业理解为增加了信息技术的机械加工,极易与数控专业混为一谈。这一现象在众多高职院校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十分常见。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1.课程体系应体现地方特色,产学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毕业生大多在学校所处地域附近寻找就业机会。因此,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本地企业的特点,了解本地多数企业的需求,对其进行分析、归纳与整合,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使培养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到本地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职业教育基本属性和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应实行“产学结合”。换言之,应当遵循教学内容与企业现行的具体生产任务相结合的原则,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产学共同发展的目标,实现高职院校直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的重要突破。

我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服务方向主要是宜宾及川南地区机械制造业,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因此,课程体系建设应以服务地方机械制造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建设要紧扣机械产品生产脉搏,满足当地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要进行行业人才需求调查,做到“学校与市场接轨,专业与产业接轨、人才培养与工作岗位接轨”,以职业要求构建教学情境,以生产过程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以岗位工作为导向开发课程内容,以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为载体,开展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教学情境,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和专业的健康发展。

2.采用逆向设计法构建课程体系。传统学术型大学的课程设置遵循以学科为基础的“公共基础一专业基础一专业”三段式的逻辑思路设计,即“顺向设计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第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其课程设置应把职业技能的掌握放在第一位,同时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所遵循的路径与学术型大学相反,即“逆向设计法”。逆向设计法以职业岗位的要求为起点。首先根据行业或领域职业岗位要求,分析确定人才所应有的关键职业技能与素质,设置出所需的核心技术课程和职业技能课;再确定核心技术课之外的、专业必须的专业技能课,然后根据核心技术课、职业技能课的需要,并从高职教育对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全面要求出发,设计基础课和特色课程。以“逆向设计法”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始终坚持就业这一导向,体现高职课程理念紧紧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

3.课程体系应体现时代性。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制造业的内涵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根据以CaD/Cam/Cae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内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制造过程自动化的特点,即能够涵盖从零件毛坯制造、机械加工到产品装配调试全过程中的自动化。

三、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依据。通过对宜宾机械制造业的重点企业——普什集团、岷江集团及厂校合作企业——金洋汽配厂等单位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归纳与研讨后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宜宾的机械制造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机械零件加工、机械产品装配调试及检验,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能力,具备较强发展能力及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课程体系构建过程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以下途径构建课程体系。

1.根据地区行业需求热点设定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在众多机械类专业中属于就业面广、涉及面大的专业,难以明确主要教学目标,给课程设置与学生学习都带来困难。因此,必须对地方经济的特点进行分析,确定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方向。

宜宾地处长江上游川滇结合部,工业化发展很快,其工业类型主要包括以普什集团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业,以五粮液集团为代表的酿酒业,以天原集团为代表的化学工业和以丝丽雅集团为代表的纺织业等。普什集团主要生产液压挖掘机、液压泵、汽车发动机曲轴、冲压模具、金属切削刀具等机械产品,对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是机械加工方面。由于宜宾是著名的“酒都”,酿酒企业遍地开花,全市及周边地区有各类大小酒厂上百家,需要大量的酿酒存储容器。另外,宜宾还是西部重要的化工基地,特种压力容器用量颇多,这些都决定了对焊接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所以,目前宜宾地区机械行业需求量较大的岗位应该是机械加工和焊接。为证实以上分析,我们每年进行市场调查,走访本地机械制造大中型企业,收集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统计出宜宾地区机械制造企业对各类岗位的需求量,如表1,从中找出相对的热点。由表1可知,2010~2011年宜宾地区机械行业对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较大的是机械加工类和焊接类(包括工人、检验员和工艺员),分别占总需求量的64%和25%,这与上述结论吻合。根据调研分析,结合我院办学条件,我们将2011级本专业的方向确定为机械加工方向、焊接及其自动化方向。

2.依据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结合宜宾地区重点机械制造企业实际和岗位职业标准要求,对生产过程中与机械加工和焊接有关的技能型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研讨职业能力,确定其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并进一步分析整合成45项典型工作任务。

3.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宜宾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机械制造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对45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机械加工和焊接岗位的10个行动领域,如图1~图10。

4.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经过调研,决定选择普什集团、金洋汽配和岷江集团等公司当前产量最大并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液压泵、金属切削刀具、汽车配件及压力容器的制造为载体,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的解析与重构。将10个行动领域转换为4个核心学习领域。各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内容与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相对应,而非沿用本科的章节式结构体系。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要时将教室搬进车间,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与生产的直接关系,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将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初始的学习领域中。例如,行动领域“利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和“利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中均包含“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检测”、“定位基准的选择”等典型工作任务,在转化为学习领域时将其归到“液压泵零件的常规加工”中,而只将其中不同的部分单独列出,进行学习,如表2。

与此同时,确定支撑核心学习领域的一般学习领域,包括机械零件毛坯的制造、CaD/Cam、液压气动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零件设计、机械识图与制图、公差与配合。

5.系统构建文化基础知识课程。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要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进一步发展自我的能力,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和进修的需要。构建文化基础课程时,以服务专业课程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如表3。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紧密结合宜宾机械制造业生产实际,按企业生产过程和相关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企业在产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制造为载体开发核心学习领域,将课堂搬进车间,必然符合当代先进制造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人才的竞争力。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必须结合行业、地区实际定期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傅伟等.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姜大源.论行动体系及其特征——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2006-11-16.

[4]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5]何福男.构建面向学生、服务地方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内江科技,2007,(1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9

关键词机械制图及autoCaD体育装备工程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ResearchonmechanicalDrawing&autoCaD

ofSportsequipmentengineering

wanGHong[1],HeHaifeng[1],wanGGenyan[2]

([1]wuhanSportsUniversity,DepartmentofSportsengineering

andinformation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9;

[2]wuhuanengineeringCo.,Ltd.,wuhan,Hubei430223)

abstractinthestudy,theteachingresearchofmechanicalDrawing&autoCaDwasdonebecausethespecializedbasiccoursehadstrongandwideapplicabilityanditwaseasytoexpandthestudents'thought.allthoseareaimedtoemphasizethesportequipmentengineeringfromthemechanicalDesign,manufacturingandautomationinthesportsuniversities.thespecialteachingprogramofmechanicalDrawing&autoCaDwasdesignedthatwasmergedeffectivelywiththeotherspecializedcoursesinordertoemphasizethesportsequipment'sfeature.andthecorrespondingevaluationsystemwasestablishedscientifically.Finally,theteachinggoalof"mechanicalDrawing&autoCaD"couldbeachieved,andthetrainedintentofthesportsequipmentengineeringmightbealsodone.

KeywordsmechanicalDrawing&autoCaD;sportsequipmentengineering;teachingprograms

0前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规划大纲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1998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了修订,2012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将体育装备工程专业名称改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①

武汉体育学院(全国唯一一所开办工科专业的体育院校)于2008年起开设体育装备工程专业,专业名称的变化必将影响新一届本科生的培养计划及就业方向。因此,2013年武汉体育学院结合体育院校特点,根据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本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旨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前提下,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使学生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本文结合体育院校开办工科专业的特点,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出发,以突出体育装备工程方向特色为基准,针对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易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及autoCaD进行教学研究。设计出机械制图及autoCaD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富有体育装备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方案,建立了相应的科学评价体系,旨在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空间想象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最终确保机械制图及autoCaD课程教学目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育装备工程方向)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1机械制图与其他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必要性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篇10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品牌;专业特色

1前言

我国社会发展领域中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规模需求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能在专业建设中突出本院校的专业特色,是每一所高校思考的问题。工程技术型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人才特点,在明确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专业建设目标和规划,为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环境。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在以理论知识培养的基础上兼顾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注重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培养。同时应以中央及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教育办学方针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基础,充分发挥院校专业现有的办学资源优势,塑造具有本院校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当中,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断的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良好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1]。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优势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由于其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因此使得该专业具有自己独特的品牌专业优势,首先该专业的设立能为本地的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支持的服务。该专业在设立过程中不仅要不断的满足教学、科研以及建设方面的需求,同时还结合了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有导向性的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事业培养和输出人才;第二,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机械创新教育。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创新实验基地,因此为机械创新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4.1明确建设目标,完善建设思路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好专业建设目标,在建设的过程中逐渐理顺思路,为专业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该专业在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可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要以能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作为专业建设中的基本定位,逐步建立起以工程机械化中的制造技术开发和应用、数字化技术设计等为特色的专业性学科[2]。确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重点强化针对专业学生的CaD和Cam开发应用能力培养,不断提升专业学生的现代化设计及指导的应用与开发能力。

4.2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科研水平

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总结国内外先进的学科专业建设经验能够发现,在特色品牌专业树立的过程中需要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还需要通过提升专业的设施设备水平等,从根本上提升本专业的教水平和办学水平。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将本院培养与外部进行两种方式相结合,一方面重点培育本专业中具有能力的教师,并根据本院校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师培养方案,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继续攻读学位等;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积极创造良好的条件,不断的引进具有高素质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人才,丰富、壮大本专业的教师队伍[3]。

4.3强化实验室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办学水准

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实验室的建设,通过加大实验室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促进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的学习和实验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通过在实验室的教学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应用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外部相关实训基地的合作,与当地著名的企业、公司等开展积极的合作,实施人才的定向化培养,逐渐提升本专业的建设水准。

4.4注重专业特色建设,设置专业课程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重课程的设置方面,以岗位需求和任务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一方面应该设置相关的理论基础课程,另一方面还应该设置相应的案例教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比较典型的机械作为案例讲解,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4]。除此之外还要设置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该教学环节的设置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结语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经济特点,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的模式,逐步形成具有本院校特色的工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的开展教学实验改革,通过完善专业设施建设、提升师资力量、设置特色专业课程等,不断提升院校的专业办学水平,培养优秀的适应岗位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杜伟单位: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占四,王衍学,杨连发.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为例[J].高教论坛,2013,01:73~75.

[2]吴伟中,党培.基于专业特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01):43~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