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艺术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8:31

服装艺术设计篇1

插画艺术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自然演变而来的,并且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推进,逐步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插画艺术在一些较高领域中也得到有效的应用,甚至插画艺术也被当作一种专业。而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加强服装的多元化、时代性以及专业性,满足人们对服装设计的要求。

二、对插画艺术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插画艺术又可以称之为插图艺术,插画艺术属于我国古老设计形式中的一种。插画艺术最先是由于宗教观念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随着后来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插画艺术逐渐的向书籍、杂质以及报刊等方向发展,通过依附在这些印刷品上被大众所熟知。在现阶段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插画艺术逐渐的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比如广告行业、影视与游戏的美术设计等,插画艺术的运用为这些行业增添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插画艺术还有其自身独有的价值,通过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体现了插画艺术的商业价值。通常情况下,插画艺术具有画面优美的特点,其优美的画面能够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享受的盛宴,人们通过插画艺术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插画艺术的魅力。插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手绘水彩、全电脑绘图以及手绘起稿等形式,有的通过系列形式呈现,有的则以单个的形式呈现。可以说,插画艺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发展和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插画艺术在服装文化变迁中的应用。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服装文化的变迁方面,插画艺术能够有效的诠释人类服装文明的传统积淀以及文化内涵,将服装文化的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时装插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时装插画与世界时装史是一同发展的。比如1672年的一种时尚类刊物中就通过插画的形式展示了当时法国女性的穿衣风格及方式。在这一时期,人们对服装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插画的方式,可以说插画承担着传播服装文化的作用。一直到了20世纪初,插画艺术已经逐步的成为服装杂志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现阶段中,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杂质插图或者设计效果图中,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或者广告设计师开始以此为根据寻找设计的灵感,这一时期的插画艺术主要是以人物为题材,通过插画艺术进一步增强对服装设计中人物形象的想象,最终促进了服装文化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形式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服装的形式,而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强插画艺术的应用能够形成一种设计灵感,从而设计出一种形式新颖的服装。在目前的服装设计中,插画艺术中的手绘插画、贴布绘画、刺绣绘画等表现技法都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既包括男装也包括女装。在进行这些服装的设计时,其服装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等要素的选择都根据插画艺术进行了变形、重组、夸张以及归纳,通过插画艺术增加了服装设计师的灵感以及创新意识,扩展了服装设计形式的种类。除此之外,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思维,对服装设计时的比例、功能以及材料等要素进行合理的定位,满足人们对服装时尚性的要求,最大程度的体现服装的个性美,从而以此促进人们对服装的消费,实现我国服装事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服装艺术设计篇2

中国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深远文化的民俗载体,是深受民众喜爱的艺术形式。中国剪纸艺术的风格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作者的文化素养及爱好禀性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不同地域的剪纸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及审美情趣。总的来说,我国南方剪纸具有精雕细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北方剪纸大多粗犷豪放、质朴夸张。剪纸是一门造型艺术,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进行创作,利用剪刀或刻刀通过镂空的形式来塑造形象。剪纸图案大多具有吉祥寓意,种类繁多,手法简练,富有抽象趣味。剪纸色彩主要分为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单色剪纸主要以红色为主,象征吉祥、喜庆;多色剪纸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代表,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剪纸艺术与服装艺术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剪纸曾经作为刺绣底样用于服饰和鞋帽中,如民间各阶层穿的绣袍、绣裙、肚兜、绣花鞋、鞋垫等。近年来,剪纸艺术引起了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广泛关注,在各大会中都见到了剪纸的影子,将民族韵味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著名时尚杂志BaZZaR与传统剪纸艺术家合作,运用现代纸质材料设计了一系列剪纸时装作品,剪纸图案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让人们领略了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为人们带来一场纸装视觉盛宴。

2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2.1剪纸图案的选择与运用我国剪纸常见的纹样有各种花卉、鸟兽、人物、文字、建筑、生活器皿等,不同地域对剪纸图案的喜爱各有不同,剪纸的手法、风格各异。剪纸吉祥图案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由于剪纸图案常用到女装设计上,因此以花卉、动物为主。常见的花卉纹样有、牡丹、兰花、梅花等,动物纹样有蝴蝶、孔雀、金鱼等,以能表达女性柔美、秀丽的图案为主。剪纸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运用,剪纸图案不做任何变化,直接用到服装设计中去;另一种是间接运用,将图案进行简化、归纳、提炼,并进行抽象变形使之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剪纸图案的直接运用适合于礼服设计,以体现文化内涵和民族寓意为主;剪纸图案的间接运用多见于成衣设计,为服装增添艺术气息,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我国的高级定制品牌ne•tiGeR在礼服的设计中将剪纸吉祥图案直接印染到服装上,配合传统立领及旗袍款式,展现了中国服饰文化的魅力。

2.2剪纸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诠释我国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多色剪纸,单色剪纸以红色、黑色为主,多色剪纸以河北蔚县剪纸为代表,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剪纸色彩在服装上的运用以单色为主,剪纸图案更加清晰灵动。服装设计中的剪纸图案色彩除了传统的红色以外,结合流行趋势增添了很多其他色彩如白色、黑色、紫色、宝蓝、黄色、玫红等色彩,使服装整体风格更加丰富多变,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喜爱。多色剪纸由于色彩比较丰富,适合运用到款式简洁的服装,以突出剪纸图案的色彩美。

2.3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工艺表现剪纸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技法带给服装设计师们无限的创作灵感,现在剪纸艺术的运用也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其表现的工艺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剪纸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紧密结合一方面是艺术性的表现,另一方面是工艺方法的实现,常见的工艺形式有印花、刺绣、镂空等方法。

2.3.1印花印花是使用染料或涂料直接在织物上形成图案。将剪纸图案通过印花工艺直接运用到服装中去,可进行服装的局部印花也可进行整体印花。印花工艺简便而实用,更加适合企业的批量生产。夏姿•陈在2013春夏“不断”系列,以剪纸为设计元素,汲取剪纸中常见的花卉、动物、风景等图案通过印花工艺将其印到服装上,色彩艳丽丰富,将传统剪纸色彩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塑造出具有民族韵味而又温婉优雅的女性形象。

2.3.2刺绣刺绣是一种用彩色丝、绒、棉等线材,在绸缎、布帛等底布上,借助针的运行穿刺,绣成各种精美图案的手工艺。

2.3.3镂空剪纸的造型特征是以二维空间为造型基础的平面艺术,其形象是通过剪刀或刻刀在纸面的镂空来塑造,形成了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造型结构,质朴流畅,生动传神,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本身就是一种镂空艺术,它通过图案中阴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光影效应。通过选择适合的服装面料进行镂空处理,并结合剪纸图案,体现了灵动、优雅的视觉效果。剪纸镂空艺术结合不同类型的服装面料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近年来,各大服装品牌纷纷将剪纸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会中去,如LouisVuitton、英国新兴品牌marchesa、Valentino、东丽-刘薇。LouisVuitton的连衣裙利用空间感的剪纸镂空并结合立体裁剪使服装呈现出一种立体视觉效果。英国新兴品牌marchesa的2012秋冬系列黑色小礼服中,利用柔软的小羊皮打造出的轮廓感并结合带有中国韵味的剪纸镂空图案营造出时尚而奢华的女性形象。Valentino2012春夏系列剪纸镂空连衣裙以花朵为主要元素,搭配淡雅的丁香紫色,优雅而甜美。2013春夏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设计师刘薇将剪纸镂空元素运用到礼服及日常装的设计中去,塑造了一种既性感又休闲的着装风格。剪纸镂空元素除了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外,还运用到服装配饰及局部装饰上。RalphLauren2013春夏系列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剪纸镂空风格的配饰,有包、腰带、鞋子等。服装的局部的装饰上采用具有镂空的图案皮革,主要运用在领子、肩部、袖口、门襟、下摆、口袋等处,使服装的整体风格具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又具有很强的实穿性,为剪纸元素的成衣设计提供了借鉴。

3结束语

服装艺术设计篇3

关键词服装设计;解构;潮流

解构一词的出现与二十世纪,它的出现与人类的发展及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是离不开的。它是一种反传统的观念同时又是人类进步的文明表现。解构主义者称没有结构是一成不变固定静止的,任何作品都是由一种开放的状态形成的。德里达认为,解构并不是简单的颠倒原有的位置,关键在于其认定不同物体之间仅有一些微小差别,而没有优劣的等级秩序,不同物体同时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包容的关系。同时又是对原有事物按照新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

解构主义最早出现于建筑设计上,因此在20世纪80年的建筑风格上出现了不同的造型效果,比如立体形态与平面形态的结合,运用一些破坏、扭曲等处理手法达到耳目一新的设计效果,如盖里的跳舞的房子。艺术家利用这种分解的概念,将原有的形态打破,而后进行重组、叠加,在不破坏原有秩序的前提下重视局部的表现,创造出一种神秘的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是一种前卫的、时尚的服装风格,始终保持着在世界范围内对服饰文化的影响,并且将设计理念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解构的特点融入到服装设计理念当中展现出不一样的设计特点。作为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色彩、款式和面料,同样可以从解构的理念入手对三个基本要素进行设计创新。

在服装造型当中色彩能够美化人体形象。色彩的解构与重组要在对色彩理论知识熟知的前提下进行色彩设计。将原有的色彩提取后再创造,运用色彩对人心理刺激反应的原理,将其更加概括抽象,在艺术作品当中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以及更为广阔的色彩世界。

服装的风格是一种审美特征和审美认知,并且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服装的结构主义风格是以人的主体为造型基础,从而强调其造型的比例、层次以及立体感。解构主义则是将构成服装造型的基本元素进行分离、组合形成独特的轮廓特征。

解构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对社会学、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都有深刻的影响。有着“面料魔术师”之称的三宅一生,提倡没有结构的设计模式。1992年三宅一生推出其代表作品褶皱系列,将整体的面料打散把东方传统的平面构成的概念运用到服装造型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风格。1997年川久保玲的春季会名为DressmeetBody,将服装与人体合二为一,把服装当中的零部件进行重组排列,将口袋的造型颠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不平衡感。

凯洛林・里诺滋・米尔布克对解构主义时装解释说:“解构主义时装,最显著的特点是在身体与服装之间所保留的空间。他们的服装,应用了多样化的方法,配合多样化的创意,顺着身体的曲线设计。”

解构主义最初是以东方的设计思维为基础,以和谐为设计根本所创造出来的二次空间。它打破了传统对服装结构的设计,除了突显服装的层次以外更加注重人体的舒适感。并且给穿着者一定的主动权,由穿着者来感悟和展现服装的设计理念。解构看似无形,但是又疏而不散这同时又和东方的玄学文化像通,展现出来其神奇的魅力。

解构将服装设计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风格当中,他将设计语言与禅宗文化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运用打散、分割、组合将服装的各个结构进行再设计,将服装本体与穿着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语言。解构主义在当今服装设计当中更加具有吸引性。一件服装早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结构状态,经过设计师独特的设计手法,将解构的理念展现出来。它是一种充满个性的风格状态,将原有的严谨的服装解构打破,从复杂多变的视角入手使服装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张力。这种理念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设计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整体的服装进行大胆的改造,将原有的部位重新整合分解从而得出新的造型结构。用截然不同的视角来诠释服装的意义与状态。

作为服装设计元素之一的面料,在创作过程中同样可以融入解构的理念。随着科技的发展面料的更新层出不穷。大量的新型材料的应用更是将服装的可视性提升到一定的程度。同样是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其面料便是最先打入国际舞台的时装艺术品。在服装设计的过程当中他总是致力于研究超前的服装作品,注重面料的选择与更新。在他的作品当中有很多前卫的设计概念,比如用一片面料裁剪出来的服装,以及“褶皱”系列,这种独特的设计理念将服装的整体造型带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服装艺术设计篇4

由于世界各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层次和层度不一,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品味不一,对服装设计语言文化艺术的主观理解和客观教育认知不一,出现了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程度也有不少的差距。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用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作为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程度的判断和评价标准,以此来度量一下当前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差异。我们都知道西方现代艺术发展所经历的六个时期:第一是对表现手段现实化的探索时期;第二是表现手段即艺术符号的确认时期;第三是艺术符号的形式与表达的内涵完全同一化时期;第四是艺术符号被提炼到夸张和变形但未失去原有的象征意义的时期;第五是艺术符号经历过夸张和变形进入极端且富有新意的时期;第六是艺术符号的非定型时期,即艺术符号变得让人无法理解,出现一种阶段性的新潮现象.如果以这种西方现代艺术标准来衡量目前的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发展的程度,可以说目前的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表现出的设计品味水平参差不齐。某些地方的设计品味以及其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所表现出的象征意义正进入第四、五时期;更有甚者,有极少数地方的服装设计品味即将进入第六时期。这些高品位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的服装所呈现出的那种姿态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但是它又没有完全脱离具体的语言文化艺术符号设计,即该设计处于一种形神兼备时期,既处于一种可视阶段又处于一种可感阶段,有其独特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不少的服装设计产品处于第三时期,甚至是一、二时期,像这种一直处于该阶段且停滞不前的产品毫无新意可言,是一种设计观念无个性、无情感的重复,更是一种对服装设计的理念及服装设计中的语言文化艺术缺乏细致研究、深入发现、独特理解,只是简单的对贫乏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的服装的再创造,没有新意的语言文化艺术设计.

二、语言文化艺术给提高服装设计品味带来的启发

实际上,不管是哪个国家服装的设计文化,很早之前就开始运用诸多的语言文化艺术符号来体现服装设计的独特品味,以一种比较现实、理性的展示方式来体现对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符号的理解,以此来摆脱专门实用主义服装的普通和平凡。比如说我国各朝各代的朝服样式及其花纹图案的设计品味及设计要求。如用飞鸟作为文官朝服的图案,象征其文花;用走兽作为武将朝服的图案,象征其英勇。用飞鸟走兽来设计服装,不仅仅为其美观,更是为了体现封建帝制的政治文化,可以说从代表义走入引申义,从一般的服装设计图案提升到了国家政治文化的高度,可以说代表了政治符号的语言功能。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现在的服装设计仍不能快速的与语言文化艺术相结合,那么在未来的服装文化中无法找到其栖身之所,或者可以说将处于服装设计文化的最底层。我们可以预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时代的变迁,服装的设计将更依赖语言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服装设计中语言文化艺术的理解将会决定服装设计品味的走向以及服装设计的地位。

三、影响服装设计品味的因素

服装艺术设计篇5

摘要本文分析了电影服装的分类以及电影服装与影片人物的关系,细致归纳了电影服装设计创作构思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服装与电影艺术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电影服装分类关系构思过程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

电影服装源于电影业的兴起。电影作为一种向大众传递文化、艺术与现实的媒介在一百多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电影和电影服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直至今日,电影中的电影服装更是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电影服装的研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电影服装工作是由服装设计、服装管理、服装制作三方面组成的。电影服装设计是电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根据剧本和影片的风格,与演员、化妆、布景美术设计共同创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它主要是为剧中人物服务的,运用服装艺术手段来表现剧中人物,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露痕迹地达到服装与剧中人物的有机统一。

一电影服装的分类

电影服装与一般人们生活服装一样有很多品种,其分类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以下着重介绍一些与电影服装设计有着较多联系的几种分类:

(1)按照电影人物的各种属性分

以人物性别分:男装、女装;以人物年龄分:老年装、中年装、青年装、少年装、儿童装、幼儿装等;以人物职业身份分:宫廷装(如国王、皇后、文武大臣、贵族、待卫等服装)、军人装、律师装、法官装等等;以人物、角色在影片中的作用大小分:主要人物服装、次要人物服装、群众演员服装、道具服装、效果服装等。

(2)按影片叙述的时间分

古代服装――远古、上古、中古的服装;近代服装――17、18、19世纪的服装;现代服装――20世纪、一战时期、二战时期的服装;当代服装――当下流行的服装;未来时代服装――尚未产生的服装。

(3)按影片叙述的空间分

以各洲分: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以方位分:东方、西方;以国家分: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印度、埃及等等;以民族、地域分:印第安人、英格兰、朝鲜族、土著人;以星球分:地球人服装、外星球人服装等;以神话传说分:魔界、仙界、妖界、人间。

电影服装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因为每一部影片的服装都不相同,每一部影片的服装设计都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今天拍表现汉代的影片,就要去研究汉朝人物的服装;明天拍现代题材的电影,就要去研究当今的时装潮流。

二电影服装与影片及影片中人物的关系

服装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体现了材质、款式、色彩、结构和制作方面结合的整体美。从设计角度讲,款式、色彩、面料是服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几项重要因素,用在电影服装当中,这几项要素就更为重要。除此之外,服装设计师在阅读剧本、了解剧中人物后,还要收集剧本所要求的那个时代的服装资料。无论是从款式、色彩上,还是面料上,设计者需要通过报刊、杂志、文字记载、图片、照片、历史画、出土文物、同时代的影视片或者人物口头采访、调查等各种渠道,“不择手段”地去收集相关资料,越多越好。总之,要尽可能多地掌握那个时代各种人物的服装形象资料。

电影服装品种比现实生活服装多得多,而且电影服装是专为角色服务的,是人物造型的重要手段,而每个角色与人物都处于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明星在影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穿不同的服装,就像我们平时生活一样,有的人在一部电影中还要更换很多套服装。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时代的影片中人穿着的服装都不同。这使观众感觉很真实可信,看影片就像真在当时当地观看发生的事情一样。因此,电影服装必然与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地位、性格等以及其人物所处的年代、时期、地域、民族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往往还和影片的类型、题材有着密切的关联。

三电影服装设计创作构思过程

电影服装设计是电影要求与服装要素结合的产物,其设计过程从形象创意到成衣制作,直至银幕呈现,均是根据预先构思而进行的表现剧中人物外在形象意图的行为,是设计师构思与服装物质的综合体现。电影服装设计是电影艺术、服装艺术、服装技术、服装史学、设计师专业素质与品味的综合体现,必须注意对剧本和人物的分析,以及对创作素材的研究。

1剧本分析

电影剧本属于电影艺术一度创作,是导演、摄影、美术、服装和全摄制组等创作依据和空间、人物造型设计的出发点,是完成电影作品的工程蓝图。电影服装设计师要对故事发生时期的社会情况、政治形势、阶级关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心理状态、当时重大事件的始末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等做到知根知底。然后,概括归纳出几个方面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形成创造历史空间、表现时代氛围和进行人物造型的创作依据。

2人物分析

按照剧本分析常规,人物分析本应包括在剧本分析之内。但是根据电影服装设计的特点,宜将人物分析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而另行单列,予以专门分析。人物特征具有多种属性,有性别、年龄、外貌的自然属性;有身份、职业、阶层、地位的社会属性;还有性格、品格等的内在属性以及人物气质的内在与外在相融合的属性。这一系列关于人物的特征都是服装设计师需要加以注意的,在分析时不能有所遗漏。设计师需要进行有联系的综合分析,通过比较、权衡与概括,从中提炼出最能为人物“传神”的特征。

3创作素材研究

在对剧本和人物进行理性分析之后,按照常规,将过渡到搜集、整理、研究创作参考资料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将解决理性认识向形象运动的转化。这是设计构思的关键环节。参考资料按形式分,有文字资料、形象资料等两大类。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形象资料当然是主要的。一切对创作有用的参考资料均可视为创作素材。同时,设计师在面对一大堆的素材时,应具有一定考证而又不为历史真实所束缚的态度,满怀情感地放手进行符合影片风格和剧情的创新构思,从而发挥出设计师对素材运用的能动性。

四精美服装让电影更卖座

精彩的服装已被公认为是影片“叫好”又“叫座”的重要保证因素,因此近年来各大颁奖礼上又多了一个奖项:最佳服装奖。

影片《泰坦尼克号》反映的那个时代是讲究礼仪的,富人们每天多次更换自己的服饰给了设计师们一展身手的机会。影片设计师斯科特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之后,带领一大群女工加班加点,赶制了几千件新衣。最后影片呈现给我们时,演员的服装色彩斑斓,如同一块巨大的调色板,确实为这艘“上帝之船”增色不少。

1998年的奥斯卡大片《莎翁情史》的服装更为讲究。尤其是女主角薇奥拉,既有女装扮相,又有男装扮相。女装要优雅华贵,男装要俊逸脱俗,这些设计师都一一完成了。这精彩的一笔也为格温尼斯捧回影后桂冠铺下了成功的基石。

《花样年华》的服装基本以旗袍为主,而主演张曼玉将旗袍的韵味发挥到了极致,乃至整个影片因为服装增色不少,自然也当仁不让将最佳服装奖捧了回来。

五明星成为流行看点

电影带动潮流,流行装点明星,是电影与时尚结合的最佳模式。一部成功的电影其轰动效应是无法估量的。明星们在影片中的服装造型也会随着角色塑造的成功而深入人心,征服观众。明星们的服装往往最能体现出时装设计的最新潮流,当红的银幕人物对时装风尚的影响的确很大。每当推出一部新影片时,大幅的电影海报就好比时装广告,给服装品牌带来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影视剧的筹备、制作、宣传与消费等事宜可通过各种渠道大肆渲染,比如影视剧组举行开机仪式、首映式等一系列活动,利用明星与观众面对面的亲密接触去吸引人们的关注,制片方为了配合宣传,往往还制造出一系列空穴来风的娱乐八卦新闻,依赖媒体制造轰动效应,借机炮制流行,获取利润。资本与科技联姻,以工业生产方式和复制技术制造文化产品,为满足相同的需要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是快速获得经济效益的一个途径。

《埃及艳后》中伊丽莎白・泰勒因其夸张的发型和眼部化妆,在当时被许多女性惊为天人,并争相模仿。《花样年华》中张曼玉将旗袍演绎出别样的风情,影片公映之后,旗袍成了女性的新宠,整整火了一年。

六明星是时装品牌的活广告

设计师从过去替角色与明星度身设计,变成直接向电影公司提供成衣,并且往往都是应季新款,使得现代电影变得与时装t台毫无二致。电影服装指导,因为不再专程替角色设计服饰,干脆从各类时装店、古董市场搜集服装饰品,“造型师”应运而生。时装品牌赞助明星活动,从主持人服饰到影视剧服装,时装品牌钟情于明星,因为明星是时装品牌的活广告,诠释着对品牌文化的演绎和理解。

1961年,当奥黛丽・赫本穿着纪梵希为她设计的黑色裙装,戴着黑色的长手套和蒂凡尼珍珠项链,挽着高高的发髻,一手拿着咖啡杯,一手捧着羊角包,出现在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那款小黑裙立刻和赫本一起成为电影史上不朽的丰碑。

赫本与纪梵希的梦幻组合为20世纪60年代的时装树立了一个优雅的样板。他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联手打造的一系列形象令人至今难忘,尤其是那款小黑裙,通过赫本的经典演绎,成为所有时尚百科全书和时装编年史上必提的一笔。

目前国内时尚界人气最旺的中国首席名模姜培琳,由于她优雅的气质、得体的谈吐、丰富的内涵,被诗思公司一眼相中,成为美国“美神莱”宝石的全球形象代言人。还有郭富城、汤镇宗、姜文、安在旭、容祖儿、古天乐、张柏芝等明星也都纷纷为服装代言。

七电影服装成为引领服装流行新主流

服装流行的诱发因素众多,大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科技革新以及生态的改变,小到名人效应、人的喜新厌旧心理等等,而影视服装文化传播引发的服装流行,具有它的特殊性。影视服装的流行常常带有偶发性的特点,人们因为喜爱剧中人物或服装而产生穿着相同服装的愿望,而触觉敏锐的设计师往往会抓住这股潜在的欲望借题发挥。20世纪90年代《惊情四百年》等一系列关于吸血鬼题材的故事影片受到青年人的热烈追捧,许多设计师抓住这个流行的触角,使得这股“鬼魅风”波及到了时装界,时装期刊上登着这样的图片:有着苍白的脸、浓重的黑眼圈和突兀的猩红嘴唇,穿着华丽而复古衣裳的模特蜷缩在古堡里的某个角落里,显得阴暗、神秘、妖艳。这股“鬼魅风”后来发展到所谓翻“老祖母衣服”的极端,日常生活中年轻女孩也用起黑紫色口红。

由明星带动的模仿热是影视文化传播的一大特色,对偶像明星的模仿,是现代崇拜意识的必然走势,是人们解除半神话的英雄崇拜后的心理需求和情感寄托。偶像的感召力很大,美国《纽约时代》曾发表评论说:“一见到《罗马假日》中的奥黛丽・赫本,整整一代女性都不再垫高胸部,不再穿遥遥欲坠的高跟鞋。”20世纪80年代港台明星是当时我国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偶像,那时只要是来自港台的服装样式,无论制作如何粗糙都会在内地销售得很好。我国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喇叭裤”、“幸子衫”,流行热点都来源于电影服装。2005年春季街头流行的前短后长的超短对襟小背心,与韩国影星宋彗乔在韩国电视剧《浪漫满屋》中的服装更是如出一辙。

八结语

时装与电影,常被称作“姊妹花”。电影中的服装,就像无声语言,铺陈剧情,传递情绪,令角色立体生动。时装,也透过银幕,绽放华美生命。

如今,电影艺术已和服装密不可分,时装替电影增添星味,与角色贴切的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替剧情的发展推波助澜。角色的服装形象打动人心,并非可以把背景布置成时装展t台,而是通过专心一致地替角色度身订制,把人物变得更真实,才能让影片散放魅力的同时,展现设计师的风格。

参考文献:

[1]杨昱晟:《DVD电影评介》,《电影评介》,电影评介杂志社,2007年第3期。

[2]刘晓刚、崔玉梅:《基础服装艺术设计》,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

服装艺术设计篇6

美感是服装设计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审美并不是虚空的,它附着于具体的事物中,通过设计师精妙的编排得以产生。我国历史中各个朝代都对服装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它一部分受到当时社会观念的影响,一部分也受到地域的限制,而其追其美的目的是不变的。如魏晋南北朝飘逸的“神仙装”,将一个个门阀字第装点成“翩然若仙”的景象,俨然就是那不食人间烟火的修道客。而相比于受满族影响严重的清代袍褂、琵琶褂,完整严谨,呈封闭状,形象肃穆、庄重,两者之间也是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如此之大的变化。但在当时朝代来看,两种截然不同的服饰却都是当时审美所能接纳的,这也就说明了服装在审美中的多样性与文化性,当然其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关联。而中国宝贵的服装资料,也可以成为现代设计借鉴发挥的地方。复古的艺术思潮已经深深撼动着人们的审美,将古代美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是许多现代设计师选择的方向。

二、服装设计理性美

服装设计师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承载了某些科学的任务,他必须熟悉和深入了解当代人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对服装的工艺熟练掌握,同时也要了解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如市场需求及市场规律等。其实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人类一看是选择穿衣,大多是出于生理上的需求,如冬天太冷,需要衣服御寒等开始的,之后才是对美的追求。而现在一些公司开始考虑到大众对功能需求的回归,开始推出一些适合冬天使用的保健、电热棉背心等等,或者在夏天推售布料清凉的衣裤,以满足不同时期人对服装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一些特殊职业者如军人提供远红外电热迷彩棉背心等等。科技的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崭露头角,而在服装领域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舒适,据科学家语言,在以后的服装中,智能化、人性化会根据人们的实际需求适当的加入,从材料上看,国内已上市大豆纤维面料、纳米面料、牛奶面料、莫代尔面料等高科技型面料,人们可以通过服装来实现更多的功能。

三、现代服饰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应用

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服装设计美学必然也包含科学技术美,设计的灵感是取自于生活,也是为大众服务的,需要对其的审美需求及功能需求进行多方位的揣摩。服装设计以自然的形式为基础,以科学技术来表现设计细节中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内容与表象的互相统一,以及细节和造型的相互融合。它一方面体现出人类对造物的完善,功能的效率通过使用工具所体验到的一种美感,而另一方面科学也为人类的造物提供了精细化的可行性。例如在服装的款式创意设计中,现在比较流行的斜裁裙、斜裁裤,就需要设计师要对斜裁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并把这种技术手法与色彩、造型结合在一起,而在材料的选择上,也需要对现代比较流行的面料肌理进行筛选,对各种基本的工艺制作手法有全面的认识,再与造型、款式、色彩等结合起来。再比如某位好莱坞女郎所穿的天鹅晚装亦是技术与艺术的堪称完美的搭配。该服装上半身几近透明,将天鹅的长颈由左至右的绕过脖子,垂下天鹅头正好遮住前胸,近似芭蕾裙的分色下装取代天鹅具体的身体,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没有技术手段作为支持,艺术表现性就无法正常实现,而没有艺术的核心力量,技术也只是拥有一些并不适用的东西。

四、结语

服装艺术设计篇7

插画艺术自古以来都是一种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自然演变而来的,并且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推进,逐步的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随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插画艺术在一些较高领域中也得到有效的应用,甚至插画艺术也被当作一种专业。而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加强服装的多元化、时代性以及专业性,满足人们对服装设计的要求。

二、对插画艺术的认识

我们通常所说的插画艺术又可以称之为插图艺术,插画艺术属于我国古老设计形式中的一种。插画艺术最先是由于宗教观念传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是随着后来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插画艺术逐渐的向书籍、杂质以及报刊等方向发展,通过依附在这些印刷品上被大众所熟知。在现阶段中,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插画艺术逐渐的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比如广告行业、影视与游戏的美术设计等,插画艺术的运用为这些行业增添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插画艺术还有其自身独有的价值,通过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体现了插画艺术的商业价值。通常情况下,插画艺术具有画面优美的特点,其优美的画面能够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享受的盛宴,人们通过插画艺术能够更加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插画艺术的魅力。插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手绘水彩、全电脑绘图以及手绘起稿等形式,有的通过系列形式呈现,有的则以单个的形式呈现。可以说,插画艺术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发展和应用有力的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插画艺术在服装文化变迁中的应用。

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服装文化的变迁方面,插画艺术能够有效的诠释人类服装文明的传统积淀以及文化内涵,将服装文化的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时装插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时装插画与世界时装史是一同发展的。比如1672年的一种时尚类刊物中就通过插画的形式展示了当时法国女性的穿衣风格及方式。在这一时期,人们对服装的了解主要就是通过插画的方式,可以说插画承担着传播服装文化的作用。一直到了20世纪初,插画艺术已经逐步的成为服装杂志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现阶段中,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已经不仅仅体现在杂质插图或者设计效果图中,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或者广告设计师开始以此为根据寻找设计的灵感,这一时期的插画艺术主要是以人物为题材,通过插画艺术进一步增强对服装设计中人物形象的想象,最终促进了服装文化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形式中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在进行服装设计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服装的形式,而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加强插画艺术的应用能够形成一种设计灵感,从而设计出一种形式新颖的服装。在目前的服装设计中,插画艺术中的手绘插画、贴布绘画、刺绣绘画等表现技法都在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既包括男装也包括女装。在进行这些服装的设计时,其服装造型、图案以及色彩等要素的选择都根据插画艺术进行了变形、重组、夸张以及归纳,通过插画艺术增加了服装设计师的灵感以及创新意识,扩展了服装设计形式的种类。除此之外,插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思维,对服装设计时的比例、功能以及材料等要素进行合理的定位,满足人们对服装时尚性的要求,最大程度的体现服装的个性美,从而以此促进人们对服装的消费,实现我国服装事业的稳定发展以及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四、结语

服装艺术设计篇8

服装艺术的跨界是满足当今多元文化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供应远远超出需求的消费型社会,其最显在的表征即是商品的符号价值或象征价值超越其‘自然’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上升为主导价值,消费者对商品的享用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物欲满足,而是指向某种审美品位和生活方式。”在这种消费选择的观念指引下,消费者对商品的外在形式美感与内在文化品味诉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也恰恰因为这样,越来越多的商品生产,尤其是时尚品牌如服装设计,倾向于与艺术联姻,借助于艺术元素的植入而延续自身的品牌服装文化和提升自身的符号价值。2000年,路易•威登(LouisVuitton)设计总监马克•雅克布邀请村上隆合作,村上隆将其钟爱的颜色以及樱花、蘑菇等多彩图案用于LV的经典monogram之上,顿时给LV稳重优雅的传统形象注入了清新与活力,带给人们极大的感官审美愉悦,与之同时,销售额也提升了10%。消费主义时代受消费文化逻辑的侵蚀,艺术也已走出“象牙塔”而进入“寻常百姓家”,艺术与生活的界限逐渐被抹平。仅从艺术的功能和艺术的社会属性来看,艺术活动是社会最广泛的实践活动,而艺术在当今世界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重。

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纯艺术和社会大艺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普遍认为,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尤其需要大力发展社会的大艺术和大设计。服装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类别,其自古以来就不单单是满足人们诸如穿着、保暖等得实用功能那么简单,一件服装的构成,除了可被用眼睛看到的色彩、款式、工艺及用手触摸到的面料材质外,它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一部服装史,就是一部人类发展史”,服装除了御寒遮体,标明身份外,它既体现了社会的经济状况和文化发展水平,又体现了人们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服装透视出不同时期,各文化艺术之间的交融程度。在信息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艺术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与人类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产业领域,在当代设计领域,其大艺术和大设计的包罗性与辐射面也更加广泛,跨界这一问题也就成了设计师、创意产业规划人员、消费者、设计教育者所共同关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莫过于受当今多元文化消费观念的影响。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学科,当代服装设计的发展顺应着艺术大融合的趋势,在与姊妹艺术间寻求着不同语境的对话、碰撞、尝试,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风格迥异的服装,更不断引导人们衣生活方式朝新的方向转变。

服装设计师当把握好跨界限度

在服装设计跨界已成为“流行”的现今社会,我们暂且不论是设计师个人的艺术尝试,还是背后商业推手的商业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服装设计的跨界显然给服装品牌带来了设计的全新视觉,也给商品带来了新的商机,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加多元的服装商品。这也更加推进了服装设计的跨界热潮。毫无疑问,服装设计受艺术跨界这种混杂文化形态的影响,在当今这个多元消费的后现代社会将会愈演愈烈,也势必影响一些新生代的服装设计师加入其中。然而,当我们在热衷跨界的同时,应该冷静思考,所谓的跨界并非是为品牌获得新生的唯一路径,更不代表服装设计的任一跨界行为都将会是完美、成功的创新之举。因为,当一个品牌自决定跨界时起,便决定了它要放弃一些固有的元素,接受固定消费群的质疑和辩解,更何况服装设计的跨界失败的例子亦有不少。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服装设计跨界之度。

第一,服装设计跨界是当今消费主义时代艺术商业化和产业化的产物。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服装消费市场,设计师聚合各类资源进行优化组合,自然可以创生出既有创意又有效益的服装产品。但由于商业资本的介入,使得服装跨界的初衷有时并非完全出于服装设计师本体的考量,而是资方利用“跨界”的噱头进行服装商业炒作和迎合市场的一种营销策略,或是服装设计系为追逐名利和跨界风尚而进行的“玩票”,这些跨界服装商品的审美价值势必要大打折扣。

第二,服装设计跨界包含着对传统服装设计体制的含蓄的依赖,尽管跨界服装设计师一直试图遮蔽这一事实,因为只有在现存的或者原来占主导地位的边界意识仍然受到尊重,至少是被普遍认可的时候,服装设计跨界的乌托邦空间才能存在于各种媒介之间,其革命性也才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所以,服装设计的跨界并非彻底的无界,而是在谙熟各服装设计艺术分界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超越性尝试,或者说,服装设计跨界需要维持一个“度”,需在“有界”基础上进行“跨界”,以实现自身品牌服装身份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结语

服装艺术设计篇9

关键词:服装面料;再造艺术;设计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断提升,单纯的从服装款式进行设计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的个性化需求。于是,追求服装面料的创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求,显得大有潜力可挖。面料的变革与创新为服装设计的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对于服装设计而言,款式变化受到服装功能性需求的控制,而材料上的再创造则正好丰富与拓展了服装设计思路,使服装更具新意。通过对面料的不断创新,在提高服装的服用性能的同时,又带给人们新的审美感受,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应从面料再造艺术的概念和设计原则着手,为艺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1面料再造艺术概述

面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影响着服装的颜色和造型的表达效果。所谓面料再造艺术,主要是指在面料原有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二次设计,旨在通过改变面料自身的协调性和艺术性,为服装设计增添新元素,提高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1]。它不能脱离服装设计去进行,因此,面料再造艺术又是在了解面料的性能和特点,并且保证其具有舒适性、功能性、安全性、美化性等特征的基础上,将服装设计的基本要素考虑在其中,结合多种工艺手段,强调服装的艺术性、美感和装饰内涵的一种设计艺术[2]。服装面料的再造艺术不仅改变了面料本身的特性,提升了面料本身的创造空间,而且能很好的展现设计师的创作理念,带来最好的视觉盛宴。

2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

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归纳为加法、减法、变形法、综合法。

2.1加法

将相同的一种或多种材料运用排列、组合、叠加、堆积等添饰手段而形成立体的、和谐的、有层次的、有节奏的、富有创意的服装面料的再造手法[3]。

2.2减法

将原有面料经过抽、镂、剪、烧、烙、撕、磨、腐蚀等手段除去或破坏局部,使其达到一种特殊肌理效果的再造手法。

2.3变形法

将原来的面料经过抽褶、皱缩、捏缝、拧结、挤压等变形处理,使面料具有丰富变化的浮雕效果的再造手法。

2.4综合法

同时采用加法、减法、变形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再造手法。

3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

3.1功能性

功能性是服装面料再造艺术的重要的设计原则。面料再造艺术应以功能性为主要设计原则,充分体现服装设计对人们体感的影响,根据服装本身的实用功能、穿着对象、适应环境、款式风格等因素考虑其中,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应以体现或强调服装的功能性为设计原则[4]。

3.2艺术性

面料再造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能给人很好的精神享受和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在气质上得到很好的提升,视觉上也更和谐。艺术性是面料设计最为本质和灵魂的原则,只有将艺术性贯穿到面料设计中,才能使服装更具精神内涵,传递更为深刻的思想价值[5]。3.3协调性服装面料不仅是服装造型的物质基础,也是造型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但若两者配合不当,那么看上去就无主次和个性而言,无法达到在形式和风格上的统一[6]。因此,面料再造艺术应结合面料和整体风格特点相统一,使服装达到最好的表现效果。

4面料再造艺术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对衣着的要求也越来越强调独特性、优越性和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些审美心理和消费观念无疑影响着服装设计师的设计方向,使设计师开始把设计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服装面料再造中,通过材料与整体工艺的完美结合来体现设计的理念和创作灵感。那些服装设计大师的作品充分的说明了探寻发现和巧妙运用独特材料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对面料的适时改变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这潮流瞬息万变的时代,设计师要想脱颖而出,在其他设计因素相同的情况下那么面料的再设计就形成了新的突破。更需要结合面料本身的质感和材质等方面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现代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也会是未来服装设计的变化趋势。

5结语

本文通过对面料再造艺术的概述、面料再造的表现手法、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和发展前景进行了介绍,充分的体现出面料再造艺术是设计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要想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又保留适宜的面料特性,设计师们应勇于创新实践突破传统,把面料再造艺术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天空。

作者:张宇杜兴研单位: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

参考文献:

[1]雷兴武.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54.

[2]吴晓菁,温金.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的运用[J].纺织科技进展,2007,1:84.

[3]邓玉萍.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m].南京市: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8.

[4]龚建培.现代服装面料的开发与设计[m].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

服装艺术设计篇10

关键词:欧普艺术文化;现代面料;服装设计

在如今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美观的环境下,如何以一新颖且美观的服装设计吸引人们的眼光,成为服装设计工作人员关注的问题。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各国人员往来频繁,文化艺术设计风格也趋向多元化发展,在欧美国家盛行的欧普风格图案所蕴含的美学特征和文艺内涵也越来越成为国内服装设计师们的创意来源之一,千变万化的图案表现风格和炫目的色彩运用,越来越受到了年轻消费者们的喜爱,也渐渐的发展成为设计领域的流行指标。欧普艺术因为其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故也称之为:视幻艺术或光效应艺术,采用绘画艺术让图像拥有闪烁动感和色彩巨大差异,让观赏者有着强烈的震撼感和冲击力,并产生视错和视幻效果。上世纪五十年代,欧普艺术在欧美国家逐渐兴起,其以丰富的视觉效果、刺激人们感官的特征迅速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欧普艺术也广泛用于: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纺织品印染、儿童玩具、居家装饰、城市规划、舞台设计、会展设计等等涉及领域非常广。欧普艺术主要是利用几何形象、排列组合以及色彩搭配等方式,组合和设计出具有眩晕和奇幻视觉效果图案,今几年服装纺织品逐渐呈现三维、立体艺术设计、和色彩炫目的设计风格,服装纺织品能够非常好的展示这种炫目的艺术设计风格,不同于以往的欧普艺术表现,而是在服装纺织品上呈现三维立体色彩鲜明使人耳目一新眩晕的艺术设计风格,因此将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非常快的吸引人们的眼球和满意人们日益个性化的服装设计要求。

一、欧普艺术风格服装特征

欧普艺术风格主要是采用几何图形为创作元素,利用强烈的色彩或黑白反差来做几何图形设计,从来给艺术作品有视觉幻彩或光彩炫目的艺术效果,因此其不仅具有作为艺术的美学,还有一定的逻辑特征。通过对欧普艺术的研究发现,其在空间构造基础上,表达了印象派、抽象、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色彩主义等多种美学。通过欧普艺术展现的作品,不仅可以起到美观的视觉效果作用,还能够锻炼受众的视觉。欧普艺术作品需要用到光学、心理学、物理学、几何特征、色彩对比等多种学术,创造出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效果明显的图案作品。随着欧普艺术的发展,其在服装设计中发展出经典的四种服装风格:1.线性图案结构欧普艺术风格,其主要是利用几何图形、色彩等,在以具象的图案展现内在的几个世界,如用几何图案组成动物、棋盘等。2.运动图案欧普艺术风格,其主要是利用规律的几何图案,创造具有幻觉艺术的效果,如图1所示,其将两个相同的图案,利用错开的方式,使视觉效果处在运动状态,从而达到幻觉的效果。3.补色图案欧普艺术风格,其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强烈色彩对比和补色,如黑白格,使服装特色更加鲜明。4.几何线条和色块欧普艺术风格,其主要是在服装设计中,运用大量的色彩线条,使服装色彩看起来具有规律感,部分服装运用色块,还可以起到眼花缭乱的效果。

二、欧普艺术文化对现代面料的影响

欧普艺术主要是对几何图形的运用,其对现代面料的影响也主要体现在几何元素方面,如点、线、面的运用。另外,对图形的叠加和色彩的运用,使面料产生色彩放射效果,利用色相渐变、浓度变化等,对人们的眼球产生刺激刺激,从而吸引人们的目光。本文主要从点、线、面、体等多个方面就欧普艺术文化对现代面料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点的运用

点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欧普艺术文化中对点的运用主要是通过使点组合和叠加,并用过颜色浓度的变化和色彩的差异,使点的样式和变化更加多样。不同色彩的渲染能够使点更加显眼,使视觉达到眩晕的效果。另外,利用光线变化设计点,可以在不同的方向观看到点的不同特征。

(二)线的运用

线主要有直线、折线和曲线等几种表现形式。对于直线的使用组要是颜色的变化和排列,使展现的效果具有模糊性。另外直接还可以使人们感受到线条呈现一种波浪的状态。折线的角度比较硬朗,所呈现出的效果也具有阳刚特性。另外折线还可以表现为格子特征,使面料上展现一种建筑风格。

(三)面的运用

面的表现形态也分为很多种,其中利用面达到视觉效果,可以根据面颜色是深浅,大小的变化和方向,从而展现出具有三维效果的图案。面与面的融合和叠加,能够形成独特的空间感。

(四)体的运用

体主要包括各种方体、三角体、圆体等,运用表现手法展现体的不同部位,并进行规律的排列和叠加,从而形成具有多维立体效果,空间感独特的视觉效果。如矛盾空间的运用,使视觉分不清上或下。

三、欧普艺术文化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几何元素的运用

在服装设计中运用欧普艺术文化,首先要注重几何元素的运用,将几何元素与服装重点和装饰位置结合起来,另外可以通过几何和色彩的搭配,采用渐变特征,使服装腰部、领口、袖口等部位,更加柔和圆润,从而使服装更具有整体性。此外,欧普艺术几何图案、渐变风格等还可以起到点缀的作用。

(二)人体曲线与欧普艺术的搭配

大部分服装都需要展现人身体的曲线,利用欧普艺术图案所产生的视觉错觉效果,能够更好展现和美化身体的曲线。如利用大格子和图案扩大的方式,可以使胸部或臀部更加丰满,利用色彩渐变效果可以身体腰部看起来更加瘦小。因此巧妙利用欧普艺术,可以使服装更加更加鲜明的展现和优化人体的身材,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三)注重服装本身颜色

欧普艺术以其炫目的视觉效果吸引人们的注意,如果不合理搭配几何图形和色彩,会使设计出的服装结构混乱,甚至由于服装上元素过多,而造成服装没有主体特征。为了能够使服装视觉效果更加和谐,服装设计主要要将欧普图案与素色面料进行结合,对于领口、袖口等细小部位,可以用素色面料进行拼接,从而展现服装的整体性。

(四)保证服装原本的简洁性

欧普艺术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现,因此如果服装设计也过于复杂,则会导致无法完善融合。因此服装设计要具有简洁性,使欧普艺术能够更加完善的在服装中展现。让人们看到服装时,首先能够注意到欧普艺术的视觉效果。四、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一种视觉抽象艺术风格的欧普艺术,正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眩晕的视觉效果,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欧普艺术运用到服装设计中,能够使服装更加具有表现力和三维立体感。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欧普艺术对现代面料和服装设计都有很大的影响,如点、线、面、体等运用,以及服装样式美化、服装结构多样化、突出人体优势、保障服装的和谐性和整体性等,

作者:刘宝垚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章瓯雁,邢旭佳.欧普艺术文化对现代面料及服装设计的影响[J].丝绸,2011,09.

[2]车玲.浅析20世纪欧普艺术在服装中的运用[J].广西轻工业,2011,09.

[3]张弢.欧普艺术文化对现代面料及服装设计的影响[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5,05.

[4]金晨怡.欧普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丝绸,2010,02.

[5]黄紫娟.欧普艺术对织物设计的启示[J].上海纺织科技,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