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教育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9:36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1

关键词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模式

1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世界范围的大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国际商务活动的范畴不断扩大,商务英语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升级。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商务英语包含两大方面:语言媒介和学科构成。语言媒介自然是国际通用外语—英语;学科构成则是以国际商务为核心的国际商务学科。“商务”英语就其语言本质而言,就是在商务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内容的语词汇、句型、文体等的有机总和,它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简称eSp)。商务英语的全称应是englishforbusinessandeconomics(eBe)。要弄清楚商务英语的概念,就要对eSp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eSp的最初命名者之一tomHutchinson认为:eSp不是英语的一种特殊形式;eSp的学习内容虽可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但其学习过程应与普通英语一致;eSp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视角,其内容与方法取决于学习者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对“商务英语”的概念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商务英语”顾名思义,包含着语言(“英语”)与业务(“商务”)两个方面。“商务”指使用英语的商务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和商务环节的总称,是传播的内容;“英语”是传播的媒介;“商务”与“英语”不应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应是有机融合。当然,商务英语的语言基础是建立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来说,商务英语的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商务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合作和一个可交易手段,即以in?鄄ternet为支持的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商务英语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应包括英、汉互译技能。

2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被视为是商务英语的两大主要内容,而在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方面还没有科学地处理两者关系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现有的商务英语培训确切地说不能是科学的商务英语培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培训内容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这种培训内容只是满足短期出国考察、学习、职称晋升等的需要,不能满足商务活动的需求。没有适用的培训教材,培训不是为了商务英语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没有与商务知识相衔接的知识,导致参加培训后,效果也不尽人意。

(2)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保证不了有效的学习商务英语相关的各项能力。短时间的培训根本得不到系统的商务英语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不会牢固地掌握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也就谈不上在商务活动中自如地运用英语了。参加培训的学员因为要兼顾工作,因此而不得不放弃参加培训是常有的事。致使本来时间就紧张的商务英语培训变得时有时无,很难保证足够的时间学习,更谈不上系统而有效地学习。

(3)培训方式陈旧。各种打着商务英语培训牌子的英语培训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员听,更多的是训练听力,没有商务英语必须用到的口头上的交流。而商务英语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那样的培训下来,学员即使能学到些什么,所学到的最多也只是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没有商务英语培训所要达到的商务与英语的整体提高。因而培训过后,学员不能在听说能力的“说”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4)商务英语培训市场不规范。民族地区目前还有很多方面的培训不是很规范,有的部门把培训当作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在做,不管是否具备商务英语培训的能力和条件,也不管效果如何,违规办班,参加培训往往是耗时、耗力、费钱,而又不能真正地提高商务英语的技能。真正具备商务英语培训能力和条件的施教机构又无事可干。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人员的英语水平。

3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各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得更加紧密。经济交往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去,占领国际市场,这就需要外语人才。随着大批外国企业的不断涌人,他们把国际经济规则和运行惯例带入了各行各业,这就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精通外语的外向型经济人才创造了条件。三资企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开放、旅游业的开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发展都向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层次、宽范围、高水平地提高民族地区的商务英语水平,是关系到提高民族地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事。因此,商务英语培训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鉴于上述提到的民族地区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现状和商务英语培训的紧迫性,以及就商务人员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的体系,以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的工作人员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

3.1学校教育

民族地区高、中等学校数量有限,切实高效地利用高、中等学校的专业教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商务英语培训服务。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而高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师都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可以通过联合高中等学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选择、编写实用的教材,强化商务英语的培训。这样的继续教育培训摒弃了英语培训与商务截然分开的模式,选择和编写的教材具备真实性和实用性,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并把培养高层次的商务人才由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扩展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在职商务人员,变一次性的学历教育为终身教育,使广大的商务人员的知识在培训中能够适时地得到更新和补充,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和商务活动的能力,使许多商务人员既懂英语又会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台型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缓解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眼前和长远发展的人才供求矛盾。这样的继续教育是民族地区培养商务人才、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联系的,如贸易、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管理等所涉及的英语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扩大词汇量,建立语法系统,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及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为目的,为民族地区顺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3.2中介机构教育

教育中介机构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产生的,在民族地区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条件下,中介机构在商务英语培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将对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对外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教育中介机构进行商务英语培训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中介机构教育培训可以确保商务英语培训规范有序和有效地进行。它既有制约规范商务英语培训工作的一面,亦有服务企业的一面。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寻找自己的合作和商务英语培训。这一方面方便了学校,又利用了中介机构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发挥中介机构的教育培训功能,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问题,满足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

3.3网络远程教育

随着internet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方式,网络远程教育是传统教育无法比拟的。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进行商务英语培训可以给学员以全新的体验,参加培训的商务人员可以在任何地方(只要能上网),任何时间,从任何一个章节,学习巩固商务英语知识。有了多媒体网络,学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观看外贸函电的信件、单证、票据、模拟商务洽谈、涉外谈判等,这样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培训,能激发学员对商务英语的兴趣,因而学员容易进入交际角色。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从而提高了培训的效率。这样的培训方式可以一改过去的培训是件苦差事,现在变成一件有吸引力且快乐的事情。既可以避免前面分析的商务英语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的矛盾,又可以改变总是老师讲,学员听的培训模式。促使学员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教师、学员、教材和教学方式的新组合,从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3.4资格证书考试教育

作为专用英语的一种,商务英语越来越受到瞩目。在中国,学习商务英语的人数有增无减。目前在中国对商务英语的资格考试认定,采用的是从1993年开始引进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Bee)。作为测试考生商务英语熟练程度的权威工具及衡量标准,它是一项语言水平考试,根据公务或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生在一般工作环境下和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对成绩及格者提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标准统一的成绩证书。该证书由于其颁发机构的权威性,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是在所有举办该项考试的国家和地区求职的“通行证”。从剑桥商务英语的考试内容看来,商务英语试题无论词汇、文章类型的选择以及情景的设置与“工作环境”即“职业”这一大背景相关。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考试的目的。商务英语考试也就成为了在工作环境中评价学习英语者水平的重要标准。但因其语言背景的特殊性及商业语汇、词汇的复杂性、特定性,学好商务英语,并通过相应的等级测试对于那些身处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的学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迎接它、战胜它将对学员的学习深造、求职应聘、职场作为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兴孙.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及要解决的问题[J].上海外贸学院,1998(4)

2tomHutchingson,andalan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2

关键词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模式

1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世界范围的大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产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国际商务活动的范畴不断扩大,商务英语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扩大和升级。对于非英语国家而言,商务英语包含两大方面:语言媒介和学科构成。语言媒介自然是国际通用外语—英语;学科构成则是以国际商务为核心的国际商务学科。“商务”英语就其语言本质而言,就是在商务领域内经常使用的反映这一领域专业活动内容的语词汇、句型、文体等的有机总和,它属于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简称eSp)。商务英语的全称应是englishforbusinessandeconomics(eBe)。要弄清楚商务英语的概念,就要对eSp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eSp的最初命名者之一tomHutchinson认为:eSp不是英语的一种特殊形式;eSp的学习内容虽可与普通英语有所不同,但其学习过程应与普通英语一致;eSp只是语言教学的一种视角,其内容与方法取决于学习者的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对“商务英语”的概念有一个清楚地了解。

“商务英语”顾名思义,包含着语言(“英语”)与业务(“商务”)两个方面。“商务”指使用英语的商务工作人员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和商务环节的总称,是传播的内容;“英语”是传播的媒介;“商务”与“英语”不应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应是有机融合。当然,商务英语的语言基础是建立在普通英语的基础之上,从整体上来说,商务英语的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语法、词汇、语篇和跨文化知识以及商务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合作和一个可交易手段,即以in?鄄ternet为支持的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商务英语的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等语言交际技能,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还应包括英、汉互译技能。

2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知识和英语知识被视为是商务英语的两大主要内容,而在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方面还没有科学地处理两者关系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现有的商务英语培训确切地说不能是科学的商务英语培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培训内容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部分的这种培训内容只是满足短期出国考察、学习、职称晋升等的需要,不能满足商务活动的需求。没有适用的培训教材,培训不是为了商务英语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没有与商务知识相衔接的知识,导致参加培训后,效果也不尽人意。

(2)培训时间常与学员的工作时间相冲突,保证不了有效的学习商务英语相关的各项能力。短时间的培训根本得不到系统的商务英语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更不会牢固地掌握所学英语语言知识,也就谈不上在商务活动中自如地运用英语了。参加培训的学员因为要兼顾工作,因此而不得不放弃参加培训是常有的事。致使本来时间就紧张的商务英语培训变得时有时无,很难保证足够的时间学习,更谈不上系统而有效地学习。

(3)培训方式陈旧。各种打着商务英语培训牌子的英语培训主要采取的方式还是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员听,更多的是训练听力,没有商务英语必须用到的口头上的交流。而商务英语的特点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做到精讲多练。那样的培训下来,学员即使能学到些什么,所学到的最多也只是英语语言方面的知识,没有商务英语培训所要达到的商务与英语的整体提高。因而培训过后,学员不能在听说能力的“说”的能力方面得到提高。

(4)商务英语培训市场不规范。民族地区目前还有很多方面的培训不是很规范,有的部门把培训当作一种有利可图的生意在做,不管是否具备商务英语培训的能力和条件,也不管效果如何,违规办班,参加培训往往是耗时、耗力、费钱,而又不能真正地提高商务英语的技能。真正具备商务英语培训能力和条件的施教机构又无事可干。不利于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活动人员的英语水平。

3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体系

加入wto后,我国各地区经济与全球经济融合得更加紧密。经济交往的层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民族地区经济要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也要把自己的产品打出去,占领国际市场,这就需要外语人才。随着大批外国企业的不断涌人,他们把国际经济规则和运行惯例带入了各行各业,这就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培养大批精通外语的外向型经济人才创造了条件。三资企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开放、旅游业的开放、招商引资等一系列经济领域的发展都向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多层次、宽范围、高水平地提高民族地区的商务英语水平,是关系到提高民族地区国际竞争能力的大事。因此,商务英语培训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现实性。鉴于上述提到的民族地区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现状和商务英语培训的紧迫性,以及就商务人员参加商务英语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构建适合民族地区商务英语培训的体系,以提高民族地区从事商务的工作人员用英语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

3.1学校教育

民族地区高、中等学校数量有限,切实高效地利用高、中等学校的专业教师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商务英语培训服务。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它既包含普通英语的内容,又包含商务知识的特定内容。与普通英语相同的是,掌握商务英语,必须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而高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师都具备这些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务英语还涉及相当广泛的专业词汇和知识,如贸易知识、金融知识、财务知识、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可以通过联合高中等学校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选择、编写实用的教材,强化商务英语的培训。这样的继续教育培训摒弃了英语培训与商务截然分开的模式,选择和编写的教材具备真实性和实用性,把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有机地结台在一起,并把培养高层次的商务人才由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扩展到各个年龄阶段的在职商务人员,变一次性的学历教育为终身教育,使广大的商务人员的知识在培训中能够适时地得到更新和补充,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技能水平和商务活动的能力,使许多商务人员既懂英语又会从事商务活动的复台型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缓解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眼前和长远发展的人才供求矛盾。这样的继续教育是民族地区培养商务人才、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把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有联系的,如贸易、金融、财务、会计、法律、管理等所涉及的英语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扩大词汇量,建立语法系统,增强语感。提高阅读速度及口语表达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商务人员英语水平为目的,为民族地区顺利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3

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导向下的训练绩效差的问题,依据调查了解和教学总结,以工学结合为宗旨,从课程整体设计,立体实训教学,能力目标达成三方面入手,探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立体商务“实境”,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商务氛围中,通过参入,操作以便能更直接,真实,完全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氛围,内容并获取岗位知识、技能。

【关键词】

高职教学;商务英语;立体实训;实境耦合

1引言

商务英语在高职或本科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或者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尤其是经济贸易等知识技能的综合叉学科。从语言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一种,也称为特殊用途英语,而非普通英语(eGp)。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务英语就是从事或即将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士所要学习和掌握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商务英语承担着为各类企业输送有关商贸,涉外岗位基层管理者的重任。

据教育部16号文件指示,如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如火如荼开展。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目前商务类毕业生缺少的4个项目(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外语水平)中认为缺少合理的岗位知识技能的比例最高达56%。由此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凸显高职高专的“学以致用”本质,培养出适应市场岗位群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把商务英语作为商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而开设的课程教学问题。笔者基于充分了解及多年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心得,结合多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明确指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文重点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内涵和深化实训容量,实施新的沉浸式立体实训教学,引进或修正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的立体商务“实境”,在突破传统的角色模拟情景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尝开展“实境耦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朱节光,2008)。“实境耦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特别强调校内外训教环境的“实境”,从而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岗位操作实训立体统一,真正培养商务类的应用型人才,飞越学校与岗位之间长久以来固存的难以逾越的学而无用的障碍。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内涵要求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是以商务为本,英语为语言载体,综合经贸多种知识的一门课程。不能为学英语而学习,成为英语专业的翻版,而要学会如何更好地用英语成功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英语为辅则不应过分强调语言的内部机制学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语言基础上。当然,也要重视这方面的基本功,只是这种在语言能力上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不应过高,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应该定位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超越“语言能力”的束缚,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一一交际能力的培养(张慧,2005)。所以商务英语的教学要以商务为纲,英语为语言媒介来开展。

2.2基本现状

理论上而言,我们乃至整个社会都已意识到,高职教育应遵行“学以致用”的根本原则。而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实际上还是老旧地在课堂上培养语言技能,间或采用语言情景下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而学生商务实践动手能力却十分差。基本现状归纳如下:

(1)课程设置仍停留在“英语+商务”的阶段且侧重英语而非商务。英语专业课累加商务理论课,不整合,不设实务,应试多多;学生累且没有亲身实践商务活动,踏上工作岗位后对实际工作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又往往持“证”如单证员,跟单员等证书却不具际技能。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常言道,教师一桶水授生一捧水。言外之意是说,教商务英语的教师,自身懂英语,但是未必懂商务,故教之不详。合格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通英语晓商务且有实际从业经验,方可教出合格的商务人才。

(3)实习实训内容空泛,流于形式。许多高职院校为应付评估,或者是出于其他一些原因,象征性的与一些商家或企业签署空头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实训也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个别院校的智能仿真实验室更是摆设。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只能纸上谈兵却手脑麻木的的毕业生,背离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4)符合高职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培养的教材亟待出笼。各类商务英语教材玲琅满目而以高职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训练为内涵的教材却没有。

2.3解决存在问题的突破口及对策

鉴于以上现状,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竭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校企融合、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效的进行应用能力的培育。工科类院校当然比较顺利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对于文经管尤其是贸易类如商务英语而言,工学结合的模式基本难以企及或不可能深入开展,也不可能订单式培养。目前我们任教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在教室中进行,与岗位,市场环境相差太远,教与学基本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要突破固有的局限,笔者认为首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主导教学改革。其突破点和对策有:

(1)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立足区域经济特点,确立培养目标为通实务的复合型商务人才。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浙教高教[2007]188号)文件,在丰厚的外经贸需求土壤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外语强,商务技能强,上岗后融入性强,知识技能应用力好的商务英语高职生。

(2)教学中重知识,但更重实务训练,要以各种有效的立体训练带动商务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夯实外经贸的外语知识基础,然后以从语言技能的模拟商务情景训练转向有目标的以实际产品为轴线的立体商务实务训练。这一环节是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要紧密渗入岗位能力训练,让学生从晓理论到基本熟悉主要商品的专业知识,课堂训练、实习实训实时进行,让学生对专业指向的岗位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沉浸式立体式训练,基本实现毕业后在行业上岗独立操作。这就是说商务英语的学生不仅要懂点英语还要熟练地以英语为载体进行商务活动,摒弃入世后在岗位上仍需较长时间的艰辛的训练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笔者思考的有效教学模式也就是“实境耦合”的立体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3突破性的商务英语“实境耦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理念及原则

依据教育部16号文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深体察到,高职的教育必须走职业技能优势化发展,知识能力为岗位应用服务的基本路线。在充分了解现状和学习工学结合等高职教改模式理论的基础上,从商务英语课程个体特征出发,首先是认同并且很大程度上接纳工科类“工学结合”的模式,尝试企业经营内容进教学内容,坚持语言和商贸理论为基础,侧重商务实践教学的开拓,突破传统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商务情景模拟实训,把企业,岗位,教学内容纳入到整体设计中,实行学工贸融为一体的立体实训模式,既所谓的“实境耦合”教学模式。其根本理念为“学以致用,应用导学,氛围熏陶,技能为本”十六个字。

3.2“实境耦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建设

首先,该教学模式尝试以大量的真实商务活动和情景下的知识技能融合性的训练。依托课程整体设计,较大程度地剥离了理论教材,采用仿真加真实情景下的系统训练为方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商务英语知识向商务英语能力进行转换和实际应用能力。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课程设置划分为三个模块:语言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商务应用能力模块。三个模块呈递进式推进。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评价或衡量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标准就是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处理并解决问题。因此,课堂内校园内实训基地内无时不有学生参入的真实活动如englishparty或者englishCorner,以及营销实训,专业展销会等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积极促进社会性和岗位活动的参入度的提高。

其次,根据课程设计方案,引进或编写学工贸融合,产品导向项目活动为基础的大量融入实训的新教材。如设想“tradeFair”这一模块设14课时,其中4课时用于课内教学,2课时用于模拟展会,2课时用于网上填写参展申请表和网上资料搜索,6课时用于实地参展,在这一模块中,实训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高达70%。

再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教、学、做融为一体,师生企业员工兼具一身,教室,贸易公司,实习基地协作进校园。设想我们以纺织品为主要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某纺织品公司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参与整个外贸出口业务流程,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内涵,同时,基地公司在专业教研组设置分公司办公场地,师生依托公司商务平台以实训项目为内容真正融入到现实的商贸活动中,实现教学-商贸-产品服务一体化的课程开发与人才培养。

当然教师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下一步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作好铺垫。口语实践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顺利地使学生从单向表达向双向交流过渡,并成为商务活动的主体,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教师或学校则最大程度的创造模拟环境或真实环境,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企业活动企业专家时时地进“教室”,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真实的商务活动开展高度融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应在核心部位既教学实训环节做到如下几点:1)单项实训过渡到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需要而进行的某一项技能的训练;2)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指的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如示范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习得基本的语言技能技巧和问题处理方法。课外实训指的是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的商务实训;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融合。尤其是我们要将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起来,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工厂、企业、外贸进出口公司、银行、码头去参观,也可以请那里的有关人员、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对于商贸活动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要企业活动进校园,学生学习进企业,参与环境下的岗位事务。这些活动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学生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情景下应用技能上,从而实现以语言为翼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积极培养,有效弥补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轻实践,重模仿轻融入的劣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尝试“实境耦合”的教学模式。

4结语

实境耦合式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机制,更使实训具有实际可操作管理性;它证实了文经管类专业借鉴工学结合经验的可行性。商务英语课程应该而且必须走出三尺讲坛为中心的教室,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单纯的情景模仿上深化到专业框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特定产品或服务为人才群的特定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文科经贸领域的人才培养成好“技师—熟练商务师”,毕业即成为经贸领域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人才。

毋庸置疑,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坚信,凭着众多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求索和共同努力,我国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一定会赶上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水平,培养出一批批真正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来。

参考文献:

[1]谭惠娟.商务英语教学与功能法教学[a].外国语学院学报[m].1999.6

[2]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3]]杨盛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4]陈勇,肖云南.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及教学目标确立问题[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106.

[5]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教师素质调查报告———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6]张慧.“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情景的模拟[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1).

[7]侯云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7,(04).

[8]郑淑媛,郑辉英.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探讨与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9]牛节光.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发展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

[10]基于能力、面向岗位群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9,11(2).

(注:本文荣获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09年年会交流论文三等奖)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4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国务院于2009年将江苏沿海大开发列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地区势必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培养港口涉外商务人才的主要专业,必须顺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积极转变,在这其中,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分析商务英语师资队伍现状,提出教师发展的新举措

关键词:江苏沿海;大开发;商务英语;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0-0067-02

国务院于2009年将江苏沿海大开发列为国家战略,计划大力发展江苏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工作。以连云港为例,近年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增多,客观上对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也增大。一方面,企业需要的是多层次人才,这样的人才必须既有扎实的商务知识与语言功底,又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江苏沿海地区的地方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还不成熟,还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优秀专业人才,精良的师资队伍是保证。

一、江苏沿海地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

“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有本专业职业技能与技术的能力。江苏沿海地区的地方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英语知识过硬,但缺乏专业系统的商务专业知识与企业一线工作背景。在课堂教学中,侧重的是语言知识的教学,商务专业知识却难以透彻分析,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这就大大违背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宗旨:语言+商务+技能。

(二)缺乏长效、系统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机制

江苏沿海地区地方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的指导。教师各自组织自己课程的教学。地方与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院校缺乏长期有效的师资培训机制与提升机制。这些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日常工作量大,工作之余,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培训,提高自身能力。

(三)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所占比重偏低

江苏沿海地区地方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职称以中、低职称为主,拥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在教师总体比例中偏少,有教授职称的教师更少,严重缺乏高技能高水平的商务英语专业中青年教师。在学位上,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博士几乎没有,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多数。多数院校呈现出由少数几个高级职称的教师挑头、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局面,教学团队的科研与教学交流活动无法深入展开。

二、以江苏沿海大开发为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立商务英语师资培训基地

培训基地主要面向江苏沿海地区。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沿海地区各高校联合,确立师资培训的模式,积极与本区域内有知名度、影响力的企业签订教师培训意向,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起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根据社会需求与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提供本地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商务英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实训教学方法与实训手段、进出口业务操作等培训内容,制订长效、系统的培训计划。

(二)加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组织这一区域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定期开展科研讨论,集体备课试讲,组织教师定期开展课程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与教师间建立互补、协作的工作关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鼓励专业教师考取与商务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加强商务英语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院系的交流。商务英语专业多归属于外国语学院,一些专业课程如国际贸易、单证业务、报关理论与实务等与经贸系等的课程一致,商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与相关学院的交流与协作,组织商务英语教师到相关专业院系的实习实训基地参观,鼓励语言类教师听商务类的相关课程,与相关院系共同聘请区域内企业领导和一线操作能手来校讲学,与相关院系教师共同编写相关教学资料等,学习相关院系的专业知识,各院系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师评价机制

选派教师去一线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不能敷衍了事,实习结束后要对教师进行评价。重视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技能性与操作性评价。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评价机制,企业为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场地。根据教师对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对企业工作的适应性,给教师打分,给合格教师颁发合格证书。

(四)建设商务英语情景网络教学

情景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紧跟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信息时代网络化教学的步伐,担任多种角色。学校方面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构建商务英语教学的情景网络模式。教师也需要深刻反思网络环境下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积极摸索自身的角色定位。加强自身实践、网络教学知识的学习与经验的积累。

(五)培养商务英语专业青年骨干教师

各院校应将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日常的教学竞赛与选拔,挑选出商务英语专业的优秀带头人。教育部在每年寒暑假都有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学校与院系应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与商务英语相关的培训。还可以派遣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挂职训练,向企业一线外贸操作人员学习实践知识。平时鼓励青年教师注重教学积累,加强商务专业知识学习,考取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多展开科研交流,关注国内重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六)重视聘请商务企业兼职教师

学校出台相应的企业兼职教师聘用制度,企业兼职教师的课酬与本院校教师拉开一定档次,这样的执行标准对一线企业的专门人才有一定吸引力,能够帮助学校聘到合适的人选担任商务英语专业课的兼职教师。学校应给予企业兼职教师一定程度的优厚待遇,吸引他们来到高校,带来企业一线的涉外商务知识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商务人才的信息。同时组织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多开展教学活动,建立一个教学团队。周末还可以聘请企业高管到高校开讲座,丰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活动。

[

参考文献]

[1]韩芹,高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7)

[2]黎维红,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英语教师专业化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

[3]黄彩燕,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4]许竹君,张艳,徐玲,在职英语教师实训现状的调查与启示[J]职教论坛,2012(16)

[5]刘小兵,于燕,对课程改革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7)

[6]刘黛琳,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5

关键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0-007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201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2011年是教育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的一年,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从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形成了强国必先强教、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如何改革创新及持续发展,如何保证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真正符合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准确定位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纲要”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强调了全人教育以及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要求,参照《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我们制订了本校商务英语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学生应该具备较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英语和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一定的商务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合资或外资企业和公司的涉外商务与翻译工作”。

二、合理设置课程

课程设置是学科建设中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用英语去学习并且有效地运用商务知识。为此,北京城市学院确定的英语专业商务方向的教学计划如下:

第一类:公共课690学时(占总学时的22.5%),包括政治理论课程、计算机基础与运用、体育、第二外国语以及公共选修课等。

第二类:实践教学645学时(占总学时的21%),包括军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综合训练等。

第三类:专业类课程1720学时(占总学时的56.5%),主要分为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商务英语知识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和实训实践课程。其中英语基础知识课程共907学时(占总学时的29.5%),包括语音、语法与词汇、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阅读、英美报刊选读、英语写作和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知识课程共300学时(占总学时的11%),包括商务英语综合、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国际商务谈判(英)、市场营销学(英)、涉外礼仪(英)、国际商法(中)和国际贸易实务(中)等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共270学时(占总学时的8%),包括人文著作导读、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选读、英语国家概况、语言学和英语电影赏析等课程。实训实践课程243学时(占总学时的8%),包括专业导论课、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商务英语取证实训、专业实践、口译实训和英语演讲等。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并不是英语课程与商务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英语主干课程与商务主干课程的有机结合。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扎实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能够运用英语去学习商务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商务知识的学习促进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达到两个学科相辅相成的目的,最终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商务英语人才。

三、选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必须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从而获得职业综合能力。同时,还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校能够准确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握市场的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学历证书职业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商务英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重要。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越来越多的“商务英语+专业技能”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语言实用知识为主线,以操作技能为本位的基本原则,努力形成“语言能力+商务知识+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具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一系列商务活动的能力,如商务谈判、翻译工作,培养职业环境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结合辽宁装备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实践,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外贸业务员、商务文员和商务翻译,专业知识掌握好的同学能够从事报关员、报检员、国际商务单证员、跟单员的工作。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是落实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制度。高等职业教育是否成功,就在于学历教育能否与职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一、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学历证书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表明持有者的受教育程度,在职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和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学历证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有效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既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及时发现知识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高就业水平。

(二)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学历教育,学生找到了提高综合素质的途径,文化水平、职业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满足社会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推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密切了学校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学校能够获得企事业单位的需求信息、技术信息和行业规范信息,能够面向职业岗位,满足岗位需求,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二、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确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商贸操作能力为核心。高职商务英语学生,通过参加考证提高商务英语的实践能力,提高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商务语言的组织能力。

三、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

(一)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重点。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首先,重视校内实训:在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的制定中,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选取符合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训内容的实训教材,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得到系统和必要的整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实训形式,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考察,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技能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专项技能。其次,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院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保障力度,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实训基地建设要秉承先进性、现实性、通用性和开放性的原则,为学生提供语音实训室和仿真商务实训中心。在语音实训室,学生可以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如模拟商务谈判。在仿真商务实训中心,学生可以模拟建立商务公司,根据商务流程,完成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等环节,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有效结合。校外顶岗实习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步骤。通过校企密切合作,学生到与所学专业对口、与就业相结合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实现高职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学生直接参与具体的工作流程、生产的过程,在实践中完成从学生角色向工作角色的转换,毕业后能够迅速上岗工作,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实习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是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对接培养的关键条件,也是目前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以辽宁装备制造学院为例,学院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到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好的职业院校去学习,使教师具备“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了解企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从企业聘请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增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力量。

(三)课程设计改革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为主线,结合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课程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要求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具备从事外贸业务员、报关员、报检员、商务翻译、商务秘书、行政助理和文员的能力。

(四)根据职业资格能力的要求编写教材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编写教材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专业岗位实践需要,选材要真实引入国际商务活动的内容,商务主题、商务专业知识、商务英语功能要全面,根据职业资格能力的要求,把知识点融入考证要求,使学生掌握商务知识,具备职业资格能力。

总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历证书与职业能力对接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急迫要求,提高高职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适应了就业导向的需要。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7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我校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发现,50.1%的学生从事与商务英语有关的工作,如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外贸单证员等工作,而且就业趋势由以前集中选择国有企业与事业单位转向急需人才的中小型企业或偏远的民营企业.从事其他岗位,如:涉外酒店的接待员、英语导游、少儿英语教育等占49.1%。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中发现,他们需要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货运,英语翻译等与外贸有关的工作岗位占61.8%,其他占38.2%。由此可见,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此外,我们从2009年起对毕业生进行电话访谈,实地访谈等,组织课题组成员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听取他们对人才培养的建议,为我们确定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依据。

2009年教育部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中初级技能型人才。在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这一框架下,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运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涉外文秘,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课题组提出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就业为本位”,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二、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结构

课程设置结构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种不同性质、类型课程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知识结构。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资料收集,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改革和完善本专业课程设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简单的英语专业加商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商务手段已被淘汰,一些商务概念已落后于时展。因此,我们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使其更科学,更合理,将商务与英语有机结合,删减一些重复或交叉以及内容滞后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商务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

商务英语课程包括以下三个模块课程,即:(1)公共基础模块课程,培养学生具有中职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2)专业模块课程,主要是学习英语类与商务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确定了商务英语听说,外贸函电,进出口贸易实务,商务单证和跟单等五项核心技能课程。课程设置上凸显“英语与商务”并重的原则。(3)拓展模块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将来的就业方向选择一两门选修课。如旅游英语、酒店英语、少儿英语教育等,即商务英语+旅游管理;商务英语+酒店服务与管理;商务英语+少儿英语教育培训。坚持“专”才教育与“宽”才教育相结的指导思想,做到“在专业拓宽”,在“宽上求专”。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完全局限于某一专业岗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需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层次。

2、突出就业导向,把职业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为了适应社会对行业,对职业资格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中。使“课”“证”结合,实现毕业证+岗位职格证的“双证”,“多证”制。将证书考试课程与专业教学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由于突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几年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考证通过率明显提高。如2009年07级商英学生通过商务单证员考试,合格率为82.5%,2010年08级商英学生认证考试,合格率为70.5%(全省只为63.5%)。此外,有不少学生毕业前还通过导游证,酒店前台接待员证等的考试,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计划。一是在课时安排上,提高实践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课时多于理论课时,加强单门课程实训教学。针对英语技能课程,加强“教、学、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专业综合实训和未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进行综合性的仿真模拟实训。学校安排学生在第五学期,学生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的学习后,集中三周的校内模拟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实训内容以整个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模拟进出口公司之间的一笔业务展开,从撰写建立贸易关系信函至出口核销退税,涉及多门课程知识。旨在通过模拟外贸职业不同岗位的角色,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毕业后能顺利过渡,直接“顶岗上班”。

4、拓展第二课堂,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开展第二课堂,课题组老师帮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成立了英语俱乐部,有系统地开展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在第二课堂上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好,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英语俱乐部举办了“英语听力比赛”、“英语应用能力大赛”等活动,以“创特色,立新风”为主题,突出展示学生的职业能力。“商务情景模拟比赛”,加强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丰富了校园文化。

5、加强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尽快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

学校将企业顶岗实习作为必修课,制定了实习效果的评价办法。由学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向和企业实际需要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学习,聘请所在岗位的班、组长等企业人员作为兼职老师,负责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管理和考核,实训基地安排岗位师傅对学生指导,帮助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同时,学校也安排专门老师定期到实习基地巡回检查和督导,将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成绩中,并作为向用人单位推荐的材料。

结语:为了使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成为“英语+商务”的中、初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开始了以“岗位能力”为导向,实行毕业证+职格证的“双证”、“多证”制,实施以英语技能课程包、商务技能课程包、选修课程包为主的教学内容,并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实训能力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初探。

参考文献: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8

1研究问题的现状

针对此问题,2002年在天津召开了职业教育座谈会,会上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国务院2005年11月7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2006年,在《教育部2006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又进一步明确要“大力推动各地和职业院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目的是解决职业教育中长期存在的、并日渐突出的理论和实践的割裂,学与用的分离,教与学的脱节。从现实角度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可用的技术型人才。改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半封闭转向开放、由课堂中心导向转向实践导向,培养实用的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因此推进工学结合,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商务英语由最初高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单一课程,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学科。但高校为社会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数量有限,并倾向于学术型、研究型的培养,己无法满足市场对商务英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想以此来弥补社会对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缺口,并相继进行教学改革,引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2研究问题现状的原因

由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起步晚,加上传统观念看轻职业教育,致使我国课程开发与研究一直集中在普通高等教育领域,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一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沿袭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缺乏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商务英语学科特点,以及社会实际岗位需求的认真分析,工学结合模式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中得不到有效的实施,所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现实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传统的学科培养模式仍占主导地位

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己意识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打破传统的课堂培养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高职院校和教师长期习惯于集中在单科科目课程领域,很少进行企业实践,同时学校的实践配套设施和体系、实践基地都不够完善,所以真正能动摇学科课程根基的培养模式的开发十分有限。

2.2照搬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为了弥补学科课程模式的缺陷,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双元制等先进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但大多数职业院校都盲目地套用,改革收效甚微。因此我们不能脱离国情照搬照抄,要结合自身实际,探索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2.3在课程实践环节中,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目前尚缺乏清晰的表述

在实践环节中,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际目前缺乏对其模式框架构成的清晰表述。许多相关会议资料、或论著多是从工科人才培养方面来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很少有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

2.4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缺乏前瞻性,且与企业、行业以及职业界的联系不够密切

这种单一线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方式,最终导致新的培养模式还是无法完全走出学科课程的束缚,课程内容也仍然停留在重理论、重基础、重系统的阶段,最终影响其课程改革进程和效果。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调查和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问题还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非常薄弱,没有具体的实训计划和完善的实训实习基地、缺乏相应的双师型指导教师、没有严格的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考核制度。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把英语和商务有机融合,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实际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工学结合对培养高职商务英语技能型人才至关重要。

由此可见,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制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探索真正适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迫在眉睫。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加强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体现“英语”和“商务”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商务沟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商务操作技能。简单的“英语+商务”模式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对技能型商务英语人才具有广泛的需求,商务英语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外语能力的商务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熟练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熟悉商务贸易理论和实践知识,能以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从事涉外商务的应用操作和初级管理的涉外商务技能型人才。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是融合和衔接相关知识、促进各项技能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9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课程建设

我国职业技能大赛最早始于1995年的“全国技能月活动”。2006年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还要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为发现和选拔高技能人才而创造条件。2008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等共同主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此后每年都举办这样的赛事,参赛院校、学生、比赛项目越来越多。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在“艺术创作与社会服务”类别下设置英语口语比赛;2012年大赛组委会专门设置了这项比赛。除此之外,全国各地也纷纷开展了其他类别的英语技能大赛,如翻译大赛、演讲比赛、写作大赛、口语大赛等。广大英语教师面对这样的发展态势,不仅认真指导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各个项目的技能大赛,而且积极研究职业技能大赛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影响,主动地把职业技能大赛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和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调整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更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改革

(一)改变不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均衡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院校里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专业的定位一直不够清晰。到底是姓“英”还是姓“商”?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课程各占多少比重?毋庸讳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英语本科专业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大量的精读、泛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报刊阅读等课程;与此同时,受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中“商务”的限制,又开设大量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会展英语等系列课程。总而言之,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且杂,缺乏有效整合。学生疲于应付过多的课时,老师疲于准备门类繁多的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商务知识一知半解,技能薄弱。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1]。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根据这个原则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了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通识模块即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拓展模块都是选修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以后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口语、英语语音训练、商务英语写作、口译实训、商务英语翻译、阅读、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法等。通过科学的整合,商务英语专业逐步系统化,核心课程突出。首先,英语口语类课程比例增加了,课时比例也相应提高,这是各级各类商务英语口语大赛带来的效果;其次,写作课程的课时也相应提高了,这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双管齐下,为学生夯实了英语基础,扩充了商务知识;商务方向的课程则体现了商务英语的eSp特色。相反,一些不成体系且不利于集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被取消了,如会展英语等。

(二)改变不合理的“理实”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比例

高职商务英语在技能大赛务真求实的“指挥棒”作用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基础上,把“理实”一体课程和纯实践课程加大了比例。首先,鉴于技能大赛暴露出来的学生英语语音不够标准的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对大一新生开设了纯粹的实践课程———英语语音训练,专门对学生的英语发音进行纠偏;其次,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全部设置为“理实”一体或纯实践课程,如口译实训、写作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等课程为纯实践课程,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为“理实”一体,理论和实践各占50%的课时。通过课程结构的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运用自己所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精英语、通商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教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要多一些实践和实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三)改变实训基地匮乏状况,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

张小菊、鹿鹿、牛彦飞指出,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2]。商务英语专业是纯文科专业,实训内容主要是听说读写,一般高职院校关于这个专业实训的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技能大赛的引导之下,有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力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

二、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一般是按照工作岗位中的实际任务来设置的,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等各种比赛比的就是英语基本功,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语言知识以及文化传授能否满足职业大赛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督促任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3]。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下,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更为任课教师所青睐。教师按照授课内容设置任务或项目,同时创造模拟或仿真的工作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寻求完成任务或项目的途径。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几年实践,发现这些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口语课程、写作课程和翻译课程,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李焦明研究的数据显示,只有6%的高职院校的老师从企业一线引进,86%左右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教学模式还带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浓厚的色彩[4]。尽管很多老师都进行了“双师”资格培训或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但由于时间短或其他原因,效果不是太显著。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商务英语专业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比赛,每次每项大赛的题目都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或时政热点或工作岗位密不可分。这个“指挥棒”督促老师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去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去其他院校或企业进行观摩交流,及时把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动向。这种锻炼来自于教师的专业需求,教师积极性高,接受新思维、新知识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比师资培训更有效果。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一般都是“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指导团,大家抱着同一个目标,互相探讨,互相促进,专业研讨气氛浓厚,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成长。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校企教材的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兴盛的时间并不长,专业设置以及教材建设一直处于摸索之中,尤其是教材建设,比较薄弱。在2010年之前,大部分高职教材都是本科院校的老师编写的,其理论性强,内容偏深,实践实训内容严重不足,形式单一老套,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高职院校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从企业引进的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一直从事教学的教师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老师的成长,也促进了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技能大赛项目设计一般紧扣社会人才需求,比赛项目也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计,所以参加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非常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这就为高职院校老师编撰教材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毕业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企业一线经验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开发出“实用、够用”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商务英语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适合开发项目化教材,如商务英语写作、口语等。

(四)职业技能大赛促进第二课堂的拓展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知识+英语知识”,该专业的学生要学大量的专业课程,内容多,而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还要进行工作实习,所以有些传统的英语课程被迫取消。这就无法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而技能大赛的写作、翻译、口语等都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人文底蕴。鉴于这种客观情况,借着技能大赛的东风,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辟了“第二课堂”。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既有文化知识的拓展,更兼具各种技能大赛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任务。“英语角”“英语话剧节”“校园广播站”等都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选拔学生很好的途径。通过定期举办这些活动,学生们获取了人文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指导老师也能发现、培养一些好苗子,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技能大赛,以取得更好的名次。

三、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不仅检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准,也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要以英语为主,偏重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就为商务英语专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认真开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平衡,注重学生的实训,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技能大赛的指导精神下,探索“英语+商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6.

[2]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3]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33-35.

[4]李焦明.产业一线的技术性人才应成为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主渠道[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5.

[5]申厚坤,陶丽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89-92.

商务英语教育培训篇1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训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1302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自1999年以来全国新建本科院校逐年增加。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把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区分传统研究型本科教育。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教育部2007年批准第一所高校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据调查结果显示商务英语专业历年来一直是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之一。(王关富,张海森,2011)与传统语言类本科人才相比,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在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国际商务业务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却不容乐观,实训师资建设仍是实训教学模式实施中的薄弱环节,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2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训教师的能力要求

实训是实践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的专业实践训练场地上,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在课程上融合、交叉、有序地进行传授,教学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和技能,职业意识和协调合作精神。(周双林等,2009)商务英语实训教师是实训教学的组织和指导者,应具备以下素质:(1)既具有传授“英语+商务”理论的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商务英语语言交际和国际商务业务操作的能力;(2)既具有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又具有行业岗位道德思想;(3)既拥有教育心理学知识,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4)既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又具有面对企业,与人共事的能力。

3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的现状及问题

3.1对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和投入不够

近年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但很多本科高校仍未能摆脱学科式教育模式,注重专家型、学科型教师队伍建设,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实训教学似乎人人可教。这一观念导致多数高校对实训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意识淡薄,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的建设,但对实训师资队伍“软”条件投资力度却不够,也没有明确的实训师资建设规划方案,导致很多院校商务英语实训室有先进的实训场地,却缺少优秀实训指导教师,实训室成了流于形式的摆设,难以达到预期实训效果。

3.2实训师资数量不足

新建本科院校大都在扩大办学规模,以满足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本科院校的发展步伐,专业教师如此,实训师资更是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缺口较大。一些完全没有企业实战经验的专业老师也步入了商务英语实训师资的团队,实训教师既要讲解专业理论课程,又要指导学生实训,同时还要做好科研,这导致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实训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3实训师资素质偏低

实训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中起步较晚,新建本科院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师大都由专业理论教师担任,由研究生毕业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科研能力强,但缺乏企业实践背景,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中,有“纸上谈兵”倾向。虽然部分老师努力考取了职业资格证书,但并不代表具备双师能力。此外,虽然部分本科院校长期聘任一些企业业务骨干充实实训师资队伍,但由于缺乏教育理论背景,教学水平技能不足。甚至有些高校把实训室作为安置教职工配偶和照顾关系户的基地(李岩等,2011)。

3.4实训师资结构失衡

从新建本科院校当前的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结构来看,存在以下问题:(1)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很少,初、中级职称教师占绝大多数,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欠缺,专业实训改革难有突破;(2)年龄结构不合理:实训教师以35岁以下年轻教师为主,但年龄在35~50岁,既能担任实训教学,又能进行实训教改研究的骨干教师缺乏;(3)专兼职比例不合理:据调查,发达国家高等技术院校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结构,以兼职教师为主(陶锦莉等,2010),但在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训教学中,真正承担实训教学的兼职教师很少。

4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实训师资队伍的措施及建议

4.1转变观念,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实训教学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只有从思想层面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切实转变认识,将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纳入高校整体建设规划中,高度重视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并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和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办学特色等,制定出适合本区域本专业现实的师资建设方案,包括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具体建设细则、管理体制等,重理论同时也重实践,重科研同时也重应用,深刻认识到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最终建成一支高素质实训师资队伍,提高实训教学质量,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

4.2积极外引,优化实训教师来源结构和充实实训师资数量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实训师资数量不足及结构不合理问题,应制订长期的实训人才引进计划,加大引进力度,拓宽实训师资来源渠道,充实实训师资力量,提高实训师资整体素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从企业一线或科研单位引进中青年行业专家、技术能手为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或返聘具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退休技术人员,既可以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带动在职教师提高实训技能。二是,每年招聘一些有外贸工作经历的硕士或副教授到校担任专职实训教师,他们不仅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学历职称较高,而且熟悉商务业务操作流程。

4.3加强内培,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鉴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训师资素质整体不高,应建立起实训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加强对在职实训教师的培训,创设平台和机会,使教师能及时了解本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努力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具体措施如下:一是,走出学校,到企业顶岗锻炼。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定期选派实训教师到企业培训、参与企业实际工作环节,聘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使教师在真实的商务活动中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训教学和指导中,提高学生的业务实践能力。二是,定期教研,提高实训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骨干实训老师通过“传帮带”形式帮助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提高实训教学科研水平,同时支持实训骨干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展开课题研究,培养实训师资队伍带头人。三是,进修深造和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新建本科院校应选派实训教师到兄弟院校学习深造,鼓励实训教师攻读商务英语专业或国贸专业在职硕士、博士学位,激励他们考取商务英语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更新充实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以满足实训教学需要。

4.4建立实训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训师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公正地评价实训教师的教学质量,保证实训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能把商务英语理论课程教师的考核标准直接拿来运用于实训教师的考核,而是要重点考核评价实训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可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老师和学生评估打分或以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以是否到企业顶岗锻炼、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实训课程考核通过率等为考核内容,进行评估打分,量化分级,其结果与课酬奖金等挂钩,形成竞争氛围,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还可以给优秀的实训教师或团队提供科研经费,鼓励他们在实训教改方面做出成果。通过如上措施,使商务英语实训师资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保证实训师资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

4.5加强师资教育,提高实训师资的职业道德水平

树立关爱学生、爱岗敬业的先进实训教师模范,组织引导教师向先进事迹学习,加强实训教师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提升实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把实训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商务英语实训教师考核评价与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学校高层对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制定要科学合理,让教师心无怨言,安心工作,兢兢业业,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实训教学中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5结语

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师应当具有比研究型大学教师更强的业务实践能力,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性质也决定了实践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水准高、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实训师资队伍,才能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优秀高素质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岩,曲宁,刘爱元.军队院校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195197.

[2]王关富,张海森.商务英语学科建设中的教师能力要素研究[J].外语界,2011,(6),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