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服务信用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9:34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1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组件面向服务

第三方物流指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并且按照客户需求,提供货物的运输、包装、仓储、流通加工、配送以及有相关信息处理等项目的有偿服务。近年来,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很快,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但随着网络经济的崛起,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常规的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以及与顾客的长期关系;企业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等。这些问题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物流策略,重组自己的物流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调整物流。为适应企业对物流需求的变化性和多样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基于组件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方案,利用组件技术,将第三方物流服务进行封装,形成可维护、可扩展、可重用的标准化物流服务组件。结合面向服务思想,将组件模块集成到客户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使之能够维护、提取数据,实现供应链的全程可视化。

一、组件技术

组件(Component)是指一个对象(接口规范或二进制代码),接口被明确定义,最重要的特性是可重用性。90年代出现的分布式对象技术为组件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解决方案。分布式对象技术已经成为建立服务应用框架、组件和组件组装的核心技术,在开发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存在3种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技术,即microsoft的.net技术、Sun公司的J2ee技术和omG的CoRBa技术。本文将利用J2ee的eJB技术对物流业务进行封装。

eJB的全称是enterpriseJavaBean,是J2ee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定义了一种组件架构,描述如何编写服务器端组件,并且为服务器端组件和管理这些组件的应用服务器之间提供标准的协议,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开发出具有伸缩性的企业级应用。利用eJB技术特点开发物流组件,在系统的可扩展性、高性能和容错性等方面有着如下优势:

1.eJB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这是微软的mtS(microsoft事务处理服务器)Com十所无法代替的。有利于异构客户企业系统的业务集成。

2.eJB不局限于任何一种特别的机构、服务器解决方案、中间件或者通讯协议。它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实现方案之间迁移。程序员可以基于免费的、开放源码服务器进行开发。

3.eJB是可重用组件,当有客户需要定制物流业务时,可按需选择物流服务组件,重用、构造、集成到客户企业系统中,大大缩短了企业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部署的时间,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

4.eJB可以处理任何类型的的客户端,有利于客户企业对物流信息的维护、操作。

二、面向服务体系结构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松散藕合的软件体系结构。它的优势在于降低了服务的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紧密祸合性。在这种体系结构中,由各自独立可复用的服务构成系统功能。这些服务向外公布定义明确的接口,软件的开发是通过对这些实现透明的接口的调用来完成的。使用这种结构设计系统中的功能模块,即使该模块的具体实现发生变化,只要包装该模块的服务接口没有改变,服务请求者就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粗粒度、松祸合的服务架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服务的封装:把服务封装成可以被不同业务流程重复使用的业务组件。它隐藏所有实现细节,不管服务内部如何修改,使用什么平台、什么语言,只要保持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最终用户的使用。

2.服务的重用:一个服务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与底层实现和用户的需求完全无关,极大的方便了服务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开发成本。

3.服务间的互操作:服务之间通过既定协议采用同步或异步方式通信。

4.服务是自治的实体:即服务自身是完全独立的、自包含的、模块化的。

5.服务的松祸合度:即服务请求者和服务提供者之间只有接口上的往来,至于服务内部如何更改,如何实现都与服务请求者无关。

6.服务是位置透明的:即服务请求者不需要知道服务的具置及是哪一个服务响应了自己的请求,服务请求者关心的是使用一个服务完成了自己要处理的工作就可以了。

三、集成方案

基于组件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模型其设计思想是利用组件技术,将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进行封装,形成可重用的物流服务组件,在对客户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时,考虑到客户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性,引入面向服务体系构架,依据客户企业对物流的需求项目,将已封装的物流服务组件集成包装成服务模块。客户企业可以利用内部的信息系统,通过接口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模块进行访问、维护、操作,为物流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提供技术支撑,从而实现客户企业对物流信息的全程可控。系统模型如图所示。

利用组件的技术,结合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进行物流服务模块集成开发的优势在于:

第一,利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可以使不同的企业应用程序之间服务模块部署变得更加一致。现有的组件、新开发的组件可以合并在一个定义良好的面向服务框架内。这样的组件集合将被作为服务部署在客户的系统构架中,从而实现客户企业对物流业务的信息化控制职能;

第二,利用现有资源,可以将物流服务构造成现有组件的集合。使用这种新的服务只需要知道它的接口和名称。服务的内部细节以及在组成服务的组件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复杂性都对外界隐藏了。这种匿名性使组织能够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合并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开发的组件来创建服务。缘由的系统提供的功能,可以通过服务来封装并提供给新的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访问;

第三,降低开发成本,随着业务需求的发展和新的需求的引入,通过组件技术对业务封装,利用面向服务构架,使现有的物流服务和新创建的服务的开发成本大大地减少了;

第四,便于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面向服务构架允许清晰地表示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通过在特定业务服务中使用的组件的顺序来标识。流程的控制是依靠构成业务服务的组件重组来实现的,当实际的物流服务提升或客户的服务需求变更时,可以对相应的组件模块进行扩展、维护,从而进一步改进业务流程,提高效率。;

1.具体实现步骤

(1)通过J2ee的eJB技术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进行封装,形成基本业务组件,例如:装车组件、运输组件、到达组件、库存组件、配送组件、客户关系组件等。

(2)对客户企业进行物流需求分析,定制物流服务集成方案。

(3)物流系统的开发人员将业务组件包装服务模块,使用wSDL描述它,然后登录到物流信息中间交换平台中注册用户,并将wSDL到服务注册表中。

(4)将服务模块接口提供给客户企业,通过客户企业系统查找、调用物流服务,以实现信息互通。

2.方案特点分析

该集成方案充分运用了组件和面向服务的技术特点,实现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信息的高度共享。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容易实现。在不改变现有系统结构的前提下,通过服务模块封装可以提供服务接口的应用层来访问,并且数据交换采用XmL格式,因此不用修改原有体系结构,轻松地实现数据交换。

(2)松散耦合。面向服务体系结构将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在服务实现和客户如何使用服务方面完全隔离开来,屏蔽了具体的细节,这使得服务可以在完全不受影响情况下进行修改。

(3)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平台自身的效益。当各个物流实体在平台上大量进行交易时,平台就收集了很多宝贵的交易数据,平台可以在这些数据上做数据挖掘,以有偿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定制的数据模型。同时,信息交换中心可以以会员的形式或服务次数收取适当的中间服务费,实现自身的盈利。

(4)数据访问安全。由于使用者的应用是基于服务的,数据交换的格式是XmL,而数据库一般部署到防火墙后的,因此整个平台信息的访问也是安全的。

四、结束语

物流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和集成化,要求物流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运作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调整物流服务,以适应物流市场发展的变化。基于组件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集成模型是一个高度集成和开放的系统,解决了各种异构系统间信息的交换问题,使所有与物流相关系统的信息能够互通,从而实现整个物流的同步化与及时化,帮助客户企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为其实现更大的价值,真正达到效益共赢。

参考文献:

[1]组件化业务模型-企业实现专业化的有效工具[R].iBm商业价值研究院,2008

[2]秦绪伟:物流系统集成规划模型及优化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博士论文,2006

[3]辛添翼:基于Soa的空间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

[4]苏艳:基于J2ee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宋庭新黄必清魏春梅:基于语义web服务的协同物流与集成技术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3)

[6]袁剑秋周家纪:基于中间件J2ee技术规范的web应用开发分析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4(6):1402-1405

[7]王先平李双庆:Soa在物流系统中应用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2):303-306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2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SaaS;运输云物流;运作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0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5-0024-02

0、引言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和物流行业的不断壮大,推动着传统物流产业向现代物流产业转型。现代物流业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运输、仓储、商贸和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存在“小、乱、散”的局面,大部分的物流企业只提供物流仓储和运输服务,没有其它增值服务。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相关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人们对物流服务的要求更高。如何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加强物流业务专业化分工和资源整合,提高仓储、运输等基本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运作效率是物流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已经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通知》及国家“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随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推广应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智能物流等相关理论和系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并催生了新的物流运作平台的构建。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应用为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服务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云物流平台的物流服务及运作模式的创新。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云物流平台及其运作模式的研究是当前研究和行业应用的热点,本文基于SaaS的软件即服务对运输云物流平台及其运作模式进行了研究。

1、运输云物流平台架构及运作流程

1.1运输云物流平台体系结构

云物流平台是一个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和物流服务的分工与协作,实现物流资源高度共享、快速反应、成本最优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其实现企业间高度协同和全社会物流资源随需调配,为客户提供高效、高质量、低成本的专业化与个性化物流服务。本文围绕运输服务的特点,研究运输云物流的平台功能体系结构,运输云物流平台功能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运输云物流平台采用了云计算SaaS的软件即服务模式,该平台体系有5个层次架构,由下到上包括资源层、虚拟感知层、功能层、服务层和客户解决方案层。

(1)资源层。该层是云平台的基层,为资源虚拟化和服务化提供了基础。资源层将所有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包括基础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软件资源和服务资源等,解决了物流资源短缺的问题,实现了物流资源的高度共享。

(2)虚拟化感知层。该层将物流资源进行虚拟化和服务化,采用了云计算、物联网的智能感知技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接口技术。该层利用物联网GpS、电子标签、传感器和internet/3G网络通讯技术,进行设备信息数据的快速采集和传输,有效地将物流设备等与运输云物流平台进行无障碍式的信息交换,并使用统一化标准的接口技术,实现不同服务的无缝式连接,同时也为实现物流信息化服务奠定基础。

(3)功能层。该层是运输云物流运作的各种功能的实现层,包括申请注册管理、管理、分类管理、服务选择、服务监控、匹配管理、流程监控、安全管理、服务费用统计、信息反馈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等,实现了运输云物流平台的高效运作。

(4)服务层。为物流运输企业提供一系列的管理服务和增值服务,包括业务服务、车辆服务、仓储服务、运输过程服务、财务服务、成本服务、客户交互服务和远程通讯服务等。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实行成本控制管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这些运输类服务可主要分为车辆服务、业务综合服务、运输过程服务以及客户体验服务。

(5)客户解决方案层。可为客户提供一般解决方案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实现了客户的个性化服务。

1.2运输云物流平台的运作流程

运输云物流平台集合所有物流资源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提供商利用公共资源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开发出新的服务,在运输云物流平台上新服务,平台可实现对服务进行分类、调度、组合等功能。物流运输企业在该平台上进行服务申请注册,拥有一个账户,然后根据自己企业的需求选择租用所需的服务,平台的服务费用统计功能会记录用户选择的服务和用户服务使用的时长,并统计出服务费用。企业用户也可以在运输云物流平台上自身特殊需求,平台服务提供商会根据用户的需求拟定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企业的客户可以在该云物流平台上根据自己货物的订单号进行货物跟踪查询和监控。该运输类云物流平台可同时为服务提供商、服务使用商和服务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有效地降低物流服务成本,实现物流服务“低成本、高质量”的双赢效果。

2、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创新运作模式

上述运输云物流平台结合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是基于云计算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物流服务方式的创新。SaaS软件即服务是云计算架构中4个层次中的应用层所对应的子服务集合。在云计算中,SaaS在应用层中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应用的模式,SaaS允许用户从internet访问云服务,可以在多租户运营平台下运行,采用计量服务,允许出租特定的应用程序,并计时收费,并且无需对系统进行维护。而运输云物流其核心是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的支持下,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满足客户多样化的物流服务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一体化的高质量物流服务。

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创新性运作模式的核心是根据需求选择服务,并按系统使用时间的长短来支付系统费用,没有硬件等其它设备的要求,无需安装,无需进行系统维护,省时、省力、省钱、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物流企业无需花高额费用来购买该系统平台,而只需上网进入该平台进行系统使用申请,通过该平台提供商审核批准,完成平台账户注册,即可使用该物流平台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用户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相应服务。而用户的系统使用费用是按用户使用的服务类型、使用时间收费,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租用东西付租金,方便且便宜。在系统平台维护上,用户无需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所有系统的维护均由该平台服务提供商解决,使得企业用户节省了系统维护开支,降低了企业成本。

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运作模式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服务理念的创新。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结合了供应链一体化管理和eRp管理无缝式集成的管理理念,集合了业务、人员、车辆、运输以及财务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为实现物流企业“客户服务一体化、业务运作流程一体化和业务调度一体化”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基础,突破了企业管理的瓶颈,在确保强有力的安全把控能力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企业的业务开拓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和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不仅将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而且将推动整体行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2)服务方式的创新。该云物流平台是采用SaaS云计算的软件即服务的模式,服务提供商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软件系统服务。传统模式下,企业要使用一套系统,必须花高额费用去购买系统,同时购买系统运行所需的所有硬件等设备,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以及后期系统维护,还需对企业系统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总之,使用一个系统的成本巨大,导致小型企业无法承担该笔费用而无法成功进行产业升级及转型。而基于SaaS的运输云物流平台的使用成本低,操作简便,无需安装和系统维护。用户只要可以上网,完成申请注册,即可使用该系统。用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服务,使用费用按服务类型和使用时间计算。用户如果在使用后对系统不满意,可随时放弃使用系统。该服务方式为小型企业成功使用管理系统提供了可能,推动了企业的产业转型与升级,有效地降低了企业营运成本,实现了企业的有效管理,提升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服务功能的创新。运输云物流平台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车辆、运输、财务以及客服等管理进行集合,实现了物流企业客户服务一体化、业务运作流程一体化和业务调度一体化。通过业务管理实现了对业务运作流程的监控,为业务顺利运作提供了保障。车辆管理实现了对企业所有车辆的有效管理,为车辆安全运输提供了保障,实现了车辆成本的控制,提高了业务运作中车辆的调度效率。客户交互管理实现了客户服务一体化,使客户可对货物进行实时跟踪与监控,客户信息反馈更加畅通,加强了客户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提升了客户的客服体验,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运输过程的管理实现了对在途货物及车辆的实时安全监控,为安全运输提供了较好保障,同时也为客户对货物的实时跟踪监控提供了可能。

(4)服务技术的创新。运输云物流平台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并结合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确保了云物流服务的安全、便捷,为用户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了保障。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3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B2C电商企业中的物流业务风险研究意义;从B2C电子商务企业消费端和售后服务端分别分析其物流业务风险并揭示其物流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给出控制B2C电子商务企业的消费端、服务端和信用环节的物流业务风险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B2C 电子商务企业 物流风险控制

作者:张玉玲(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业务风险分析

(一)B2C电子商务企业消费端的物流业务风险分析

物流系统与B2C电商系统对接不利影响消费者对B2C电商满意度的客观评估。从消费者角度分析,在线消费模式可以为消费者们提供全新的消费体验方式,使其超越传统实体商业店面受销售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消费者可以根据更为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来决定购物时间,这种B2C电商型消费模式给予消费者以更多人性化的关怀,从而提升消费者对B2C电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但由于B2C电商业务是由多个业务环节共同构成的,其中不仅包括由B2C电商在虚拟购物阶段提供的订单接洽服务,也包括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实物交易阶段提供的物流配送服务。消费者体验水平固然受到B2C电商消费端的服务水平的影响,但其消费体验水平评价值更易受到物流配送环节服务质量的影响。再者,与线下实体店相比较,线上的B2C电商企业固然有超越时空局限性的市场竞争优势,但其客户群希望获得与实体店近似的快捷物流配送服务,这就对物流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而物流系统内生的稳健运行要求物流系统应当在严控物流成本的基础上稳步提升物流服务品质,这就导致物流系统稳健性要求与B2C电商快捷配送需求之间暴露出矛盾。

(二)B2C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端的物流业务风险分析

逆向物流服务供应商与B2C电商客户端的信息交互水平不足。与线下企业相比较,售后服务是B2C电商企业的短板之一。在线客户在B2C电商的消费过程中难免产生不满情绪,B2C电商若不能及时消除消费者的不满情绪,将会导致消费者负面情绪的积累并影响B2C电商的商誉。具体而言,服务B2C电商的逆向物流业务流程因缺乏系统规划而导致其逆向物流业务运作效能较低。服务B2C电商的逆向物流业务办理和B2C电商接收客户退货信息缺乏有机整合性,B2C电商企业接收的消费者退货申请及相关信息存储在B2C电商服务器上,而逆向物流服务则转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由于客户逆向物流信息难以及时有效传递给提供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就导致B2C电商和逆向物流服务供给者之间出现信息传递脱节问题。

(三)服务B2C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中信用风险分析

第三方物流道德风险增加B2C电商运营风险。物流企业失信问题是影响B2C电商引入外部物流服务的关键要素。在执行物流契约过程中,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性优势来伺机侵占B2C电商企业的合理利益,主要表现为在具体的物流交易活动中,罔顾自身物流配送能力而大肆接单,由此导致其实际物流能力逊于其接单量水平。为确保该部分订单不至于流单,部分失信第三方物流企业采取半履约策略或拖延履约策略。导致这种试图以拖待变的物流策略产生的根源在于物流企业出于利己目标而向B2C电商企业传递失真的自我经济信息,在失真信息诱导下的B2C电商错误信任该物流企业的配送能力,由此诱发在货物配送环节的B2C电商服务水平下滑风险,进而影响消费者对B2C电商的品牌评价水平。再者,当前物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物流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导致部分物流服务商降低用人标准,使得部分缺乏职业道德之人也进入其职工队伍,由此拉低物流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加其员工道德风险爆发几率。

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业务风险控制

(一)B2C电子商务企业消费端的物流业务风险控制

其一,以增进B2C电商消费者体验水平为控制点。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风险控制要点是将其供应链物流风险保持在可接受水平。虽然B2C电子商务企业直接面对终端市场消费者,但消费者所购置货物的物流配送系统通常涉及多个业务环节,这导致B2C电商物流业务所担负的风险水平是多个物流业务环节风险水平的乘数。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针对B2C电商渠道消费者的独特审美观和价值评判标准来制定个性化的物流服务模式。考虑到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日臻完备,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建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客户定制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物流app来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其认为合适的货物配送时间、地点和货款支付方式。这种个性化定制型电商物流业务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物流需求,又可以及时向消费者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进程的相关信息,让消费者能够切实感受到对自己货物的控制感,从而令物流企业从为电商渠道消费者提供普通物流服务的层面升华到尊重消费者,增进消费者体验价值的高度。

其二,以增进B2C电商消费者信任水平为控制点。在物流业务风险难以根除的前提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若要增进其服务B2C电商企业的能力,首先应当争取到B2C电商的客户对其产生基础性信任感。B2C电商消费者的初始信任感来自于消费者对物流公司提供服务的能力、历史诚信记录、提供服务的善意等指标的评价值。对于服务B2C电商客户的物流企业人员,争取线上客户的初始信任的关键点在于让消费者认同其企业形象和价值观,并降低消费者对其企业价值观的感知风险。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应当单纯与B2C电商开展业务接洽,而应当在B2C电商的用户界面展示本企业的相关信息,让客户能够直观感受到本企业的强大物流服务能力和有效信誉记录,让消费者能从文化和价值观层面认同物流企业。一旦物流企业因若干不可抗因素而影响其向消费者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时,认同其价值观的消费者亦会对偶发的、不如意的物流配送服务给予合理的谅解,有效消除意外物流业务风险所衍生的进一步商誉损失和潜在客户市场损失。

(二)B2C电子商务企业服务端的物流业务风险控制

其一,强化专用性逆向物流资产投资力度。优化B2C电商的逆向物流问题需要采取多元化治理措施,除却强化服务电商的第三方物流规章制度和深化服务电商的逆向物流理论研究之外,还应当从强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逆向物流服务能力着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加强在逆向物流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按电商产品的材质的物理属性分类建设与之配套的逆向物流设施;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应当按照B2C电商提供的客户退货原因信息,将逆向物流货物按退货成因、退货途径和退货后处置方式等子项目进行分类,分别购置相应的专用逆向物流资产,提升逆向物流系统的专业化运作能力。

其二,优化服务B2C电商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考虑到B2C电商的运作特征来设计适合B2C电商客户需求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由于B2C电商企业是基于网络空间来展开其业务活动,故其逆向物流收集范围远大于一般实体店的逆向物流货物回收范围,这种过度分散的B2C电商型逆向物流服务需求所发生的时间、地点、数量都具有不确定性。为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加强物流信息数据库与B2C电商企业客户部门数据库的对接力度,用及时的数据传递来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响应客户逆向物流订单的能力。考虑到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覆盖范围与B2C电商企业的商品销售范围并不具有一致性,故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与同行建立物流联盟的形式,整合同行物流资源来共同为B2C电商企业提供更为完备的物流服务。

(三)服务B2C电子商务的物流业务中信用风险控制

其一,建立健全服务电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征信制度体系。考虑到B2C电商逐个甄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历史信用信息真伪的制度成本高企问题,政府主管部门应当从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的高度来积极建立健全服务电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征信平台,并辅以完善电商领域的信用法规制度体系,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客户企业提供真实历史信用信息的信用披露制度。政府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利用社会力量来强化对服务电商的第三方物流信用管理体系,鼓励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参与到电商领域的第三方物流信用评价活动中,向各类电商企业提供公正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报告。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行政主管部门资源和电商及物流行业协会资源的有机整合,完善对物流从业企业的历史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物流从业者的个人信用水平,培育信用观念,使物流企业及从业者认识到信用信息的财富效应。

其二,建立对失信物流企业的惩戒机制。导致当前服务电商的物流企业失信事件频发的问题根源在于部分失信物流企业可以从其失信行为中获取的利益高于因此而支付的失信代价。为此,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携手行业协会加强对服务电商的失信物流企业的惩戒力度。通过建立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失信行为的登记制度来全面掌握失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行为特征,并通过运用法律、行政、金融、经济和社会舆论等手段来惩戒这类失信企业。政府主管部门可加大对失信物流企业的牌照和许可证审核力度和频度,增加失信物流企业的制度成本;金融机构可将失信物流企业的劣迹纳入金融系统内部征信体系中并严控对此类企业的信贷规模,增加失信物流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掌握失信第三方物流企业劣迹后,B2C电商企业有义务向物流行业协会和征信平台报告该类信息,有效促进失信物流企业信息的社会化扩散,将失信企业对物流业及电商业的负面影响限制在可控水平内。

参考文献: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4

物流企业狭义的电子商务活动,即物流服务的网上采购与物流业电子商务应用实证研究文销售。物流企业广义的电子商务活动,是在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的基础上,扩展到与商务伙伴之间的合作和企业间的交易活动。通过调查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网站,分析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进一步探讨物流业电子商务应用未来的发展方向。

(1)运输类型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中远集团,通过网站电子商务频道,客户能够进行班轮与货物的信息查询、在线订舱、进出口单证和报表网络传递、报表模板定制、货物跟踪、在线船代和在线采购。中国铁路货运网,客户通过电子商务频道能够进行班列查询与预定、营业服务站点查询、运力预约、装车预订、货物在途追踪、运费查询、发货管理、运单打印、建议投诉等。中远集团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大型传统的运输企业,在网站中建设了电子商务频道。为客户提供的电子商务有交易前的物流服务的采购与销售、交易过程中的预约与服务过程中的监控、交易后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网站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协作。

(2)节点(仓储)类型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青岛港电子商务网,为客户提供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商务服务。客户能够在线开展物流服务采购与销售、进出口业务申报、在线订舱,在线箱货查询、网上支付等业务。对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如运输车辆,提供三证查询和提供GpS车辆监控服务。威海国际物流园区,以第三方物流为载体,以港口物流为特色,为生产企业提品的仓储、包装、加工、配送、分拣、装卸、理货和保税等物流服务。园区内部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利用RFiD技术,建立了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客户通过网站,可以在线监控委外的仓储产品。物流园区、港口企业作为物流的节点,汇聚了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是物流功能要素的聚集和转换的节点。作为一个节点,以网站为依托,在节点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上,运用eDi技术,实现与其他合作企业,进行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能够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物流竞争力。

(3)货代类型的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是中国国际货运协会(CiFa)副会长单位,依托呼叫中心和物流服务网站,通过资源整合,进行集中采购,实现在线受理、在线成交、在线结算和在线维护,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和在线物流服务。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锦程物流网”,汇聚全球物流提供商资源、进出口贸易商资源以及行业相关资源,为物流供需双方,供应、运价、招标、等信息。锦程国际建设的是一个针对外贸行业的物流B2B的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供需双方能够在这个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交易、金融结算,完成狭义的电子商务活动的全过程。

(4)物流信息平台企业

深圳国网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是一家服务于物流的网络媒体和增值业务信息服务的公司。通过全国物流信息网,结合物流信息软件和车载终端平台,物流供需双方能够进行物流服务的采购与销售,运输过程中的监控。山东物流网提供物流资讯、物流专线、车源货源、招标采购等信息服务,是物流货运一体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相关企业可以在网站注册店铺,信息,进行企业推广。联合相关物流企业,形成物流园区联盟和城市专线联盟。提供GpS车辆定位系统。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供需双方之间,减少了交易信息匹配成本,是典型的狭义电子商务在物流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利用平台优势,容易形成企业联盟,拓展了物流服务的空间范围,降低了物流系统的成本。

(5)复合型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

顺风速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快递实体运营网络。通过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客户能够进行网上寄件、查找合作便利店、寄件查询、货物跟踪等服务。百世物流,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和传统物流服务,在全国建立了仓库和转运中心,联合认证加盟商和合作伙伴,向客户提供供应链、快运、快递、电商和软件服务。通过网站,为客户提供快运、快递和供应链运单跟踪查询,为快递和快运合作伙伴提供网上服务通道。复合型物流企业,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与合作企业互联互通,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的服务,适合于广义的电子商务应用。

(6)物流行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一个公共、公益性的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平台推出一批物流管理软件和一系列公共应用服务,包括物流跟踪、物流企业信用和物流资源与信息;联合相关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动了各物流活动参与方互联互通,降低了信息沟通成本。电子口岸,在口岸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通过与高速公路、港航电子数据交换(eDi)中心、区域物流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联网,提高了国际货物的通关速度。物流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标准化的建设,为行业、企业建立了公共的信息沟通通道,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成本,是物流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信息基础。

二、结论

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比较适合于广义的电子商务应用。狭义上,物流服务供需双方通过交易信息中介网站,进行物流服务的采购与销售,完成信息流和资金流。广义上,在物流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内联网、外联网、互联网和eDi,运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开展广义的商务活动,完成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运输企业运用GnSS/GiS和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客户能够通过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货物在途跟踪。仓储企业运用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与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客户能够通过网站,获得商品的位置信息。快递企业运用GpS/GiS、条形码、RFiD和配送调度系统,客户能够通过网站,获得配送进程信息。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05-03

前言

电子商务是20世纪信息化、网络化的产物,由于其自身特点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介入电子商务领域,人们已经认识到,物流己成为电子商务是否顺利进行和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的物流系统,电子商务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在中国,物流起步晚、水平低,在电子商务时代的今天,能够支持电子商务活动的现代物流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在对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现状和现存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

一、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概念及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实现的是无纸化的贸易、消费和服务的方式,是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产物,其优势在于简化流程、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电子商务物流系统是指,企业运用网络化的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一系列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仓储、运输、配送等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地域范围限制的各类客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虽然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物流组织过程有所差异,但从电子商务物流过程的流程看还是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具体地说,其基本业务流程一般都包括进货、进货检验、分拣、储存、拣选、包装、分类、组配、装车及送货等。与传统物流系统不同的是,电子商务的每个订单都要送货上门,而有形店铺销售则不用。因此,电子商务的物流成本更高,配送路线的规划、配送日程的调度、配送车辆的合理利用难度更大。

随着先进的物流理念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众多企业都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中国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物流发展模式:自建物流、物流联盟、第三方物流。

1.自建物流

企业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主要是出于对物流成本控制的考虑。目前,电子商务企业自建物流系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传统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批发企业经营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二是具有雄厚资金实力和较大业务规模的电子商务公司。

此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企业可以容易对供应链进行管理,拥有很强的控制力,便于企业的供应链保持协调、顺畅与稳定。企业的物流自营,使得企业各个部门形成紧密的网络,拥有共同的目标,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避免企业核心资料的流失。其劣势在于,体系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2.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制造业、销售企业、物流企业基于正式的相互协议而建立的一种物流合作关系,参加联盟的企业汇集、交换或统一物流资源以谋取共同利益;同时,合作企业仍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物流联盟的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1)纵向:即垂直一体化,这种联盟方式是基于供应链一体管理的基础形成的,即从原材料到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形成一条龙的合作关系。垂直一体化联盟能够按照最终客户的要求为其提供最大价值的同时,也使联盟总利润最大化,但这种联盟一般不太稳固,主要是在整个供应链上,不可能每个环节都能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因此打击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使它们有随时退出联盟的可能。(2)横向:即水平一体化,由处于平行位置的几个物流企业结成联盟,包括第三方物流。这种联盟能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集约化运作,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够减少社会重复劳动。但它必须有大量的商业企业加盟,并有大量的商品存在,才可发挥它的整合作用和集约化的处理优势,此外,这些商品的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标准化也不是一个可以简单解决的问题。(3)混合模式:既有处于上下游位置的物流企业,也有处于平行位置的物流企业的加盟。(4)以项目为管理的联盟模式:利用项目为中心,由各个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形成一个联盟。这种联盟方式只限于一个具体的项目,使联盟成员之间合作的范围不广泛,优势不太明显。(5)基于web的动态联盟。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的竞争,为了占据市场的领导地位,供应链应成为一个动态的网络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不能适应供应链需求的企业将从中淘汰,并从外部选择优秀的企业进入供应链。供应链从而成为一个能快速重构的动态组织,实现供应链的动态联盟。但这种联盟方式缺乏稳定性。

3.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此种方式的主要优势在于:首先,优化资源配置。物流外包模式使得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节省成本。企业将物流外包,发挥专业化运作的管理优势,可以取得最好的效果,企业从而减少了对物流上的巨大的投入。这种模式最大的弱点在于,容易受制于人。过分依赖物流服务商,在供应链关系中处于下风,就有最终失去客户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企业在进行物流决策时,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慎重选择物流模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现状

1.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现状

(1)电子商务系统信息化新技术应用。近年来,电子商务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随着“3G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电子商务领域更大的发展。1)3G移动电子商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能够处理图像、话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产品可提供数据速率高达2mbps的多媒体业务,这是2G的100倍、2.5G的20倍以上。在中国,以tD-SCDma技术为基础的3G基础设施和产品的建设和研制发展迅速,发展3G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由于3G带来的高速率、移动性和高安全性等特点,必然会给移动电子商务的应用带来巨大商机。2)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搜索与一般搜索的区别在于,前者搜索的信息更有针对性、更具商业价值。电子商务搜索首先要做的是和具体的电子商务种类相结合,根据不同的电子商务类型提供不同的搜索服务。此外,更加智能化是电子商务搜索的另一特点。未来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将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搜索+电子商务”的模式将成为驱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引擎。(2)中国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现状。从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来看,目前,中国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应用形态,步入成熟期。按照经典的it增长阶段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的历史被划分为数据处理、微机和网络三个时代。在每个时代,都呈现出S形的上升发展轨迹,而整个发展轨迹可以分为引入、扩散、控制、集成四个阶段。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过了业务流程重组和信息资源规划,逐步走向了网络时代的第四个阶段,即集成阶段。可见,电子商务系统未来的发展是进一步走向信息化的集成,提供完善的在线认证服务、支付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在线营销服务等,并且与3G移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搜索引擎等新技术结合,哪家电子商务企业信息集成度越高,提供的在线服务越完善,越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物流配送系统信息化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国内各种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的企业已经越来越多。例如目前采用较多的信息管理技术包括产品识别条码(BC)、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地理信息系统(GiS)、自动分拣系统(aSS)、全球定位系统(GpS)、仓库管理系统(wmS)等。

近年来,动态地掌握运输过程中的情况成为需求的目标,把“3G”技术运用于物流配送系统成为研究的焦点。即利用GpS的定位技术结合无线通信技术(GSm或CDma)、地理信息管理系统(GiS)等高新技术,实现对车辆的监控,经过GSm网络的数字通道,将信号输送到车辆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通过差分技术换算位置信息,然后通过GiS将位置信号用地图语言显示出来,最终可通过服务中心实现车辆的定位导航、防盗反劫、服务救援、远程监控、轨迹记录等功能,并最终通过基于GiS开发的优化调度算法,达到对送货车辆、线路的最佳优化调度。

3.仓储管理系统信息化现状

仓储管理信息强调“零库存”为核心,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交易等手段,借助电子商务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仓库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零库存”。

目前,中国仓储管理系统所需信息技术已经成熟,但集成各项先进的信息技术,真正实现“零库存”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4.物流园区信息化现状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多学科交叉、技术密集、多方参与、系统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构成了有力的支撑。建设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整合物流资源信息,为各类企业提供动力资源、仓储能力,以及涵盖海关、税务、工商、保险、交管、公安等部门的最新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并且通过依靠信息手段,避免和减少物流资源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企业依托平台与海关、商检、税务等部门业务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的信息整合,实现“一站式”行政监管服务;通过对进出货物的状况分析,捕捉商机,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和决策能力,实现商流和物流的信息互动,促进物流园区物流要素的合理流动。

三、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信息化发展趋势――物流与采购一体化

通过上文从电子商务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物流园区的信息化现状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各个系统中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熟,但通过开发并营运大型B2B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集成各项信息技术,提供完善的商品展示和电子交易功能;通过综合物流配送系统、仓库管理系统、交易结算系统,标准认证体系,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仓库管理服务、资金交易结算服务、认证服务、金融和信息服务,建立大型完善的物流与采购一体化信息平台,还有待发展,并且也是物流业与商贸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具体技术层面上,物流与采购一体化信息平台着重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发挥物流信息采集功能。建立大型的集中式数据仓库,利用网络存储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安全可靠的海量存储与快速检索,并强化数据灾难恢复能力。同时,大力推广使用条形码、激光扫描、传感器、盘点机、非接触性的iC卡等技术和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过程的自动化,提高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二是发挥物流信息交换功能。推广利用以XmL特别是ebXmL为代表的信息交换技术,实现物流信息在各类异构系统之间的平滑交换,使其具备与国际信息互通交换的能力。三是发挥物流信息处理功能。对收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和掌握物流业发展的趋势、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及物流企业提供智能信息支持。

在电子商务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上,可采用云计算集中式模式,云计算作为重要的行业趋势,在提高灵活性,降低成本以及实现随时随地获取服务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云计算服务的主要特性包括: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和价格低廉。

目前,我们定义了三种主要的云计算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按需型软件应用;平台即服务(paaS),按需型软件开发平台;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按需型计算基础设施,如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

基础设施服务可以考虑iBm“蓝云”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可以对企业现有的基础架构进行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构建企业自己拥有的云计算中心,实现企业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和统一备份,打破应用对资源的独占,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云计算理念。

总结

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否真正体现电子商务优势的关键因素。在中国,电子商务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电子商务的物流问题是不现实的。但是,电子商务物流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发展态势很好,并且已经逐步具备发展综合型大型物流系统的条件。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可行措施和有力对策,大胆探索,就能加快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物流业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1]翟晓松,吴志方,尤蕙.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及系统整合分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7,(1):45.

[2]贺江莲.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趋势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家天地,2006,(9):156.

[3]唐力翔,黄小平,屈娟娟.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立的障碍及对策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5,(8):105-106.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6

   近年来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突破革新及其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流程作用机制,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电子商务成为了国民经济模式的重要支柱和形式,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物流产业作为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物流服务和价值增值服务的部门,在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求其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质量水平,而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可以对传统物流业务流程和环节进行整合和重构,以提升其竞争优势。因此研究和利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对原有物流作业环节、流程、框架和作用机制进行重新定义和优化调整,以及进行基于竞争优势导向的模式创新,成为了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基本导向,它有助于提高物流产业各环节的资源配置效益和运行效率,同时物流产业的电子商务改造可以反过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物流产业基于电子商务的改造重组和服务模式创新是提升其关键竞争优势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趋势。

   2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是指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对物流服务和流程环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和电子商务改造,具体来说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流程、生产制造流程、包装再加工流程、运输仓储流程、搬运装卸流程、配送发货流程等实体业务流程进行电子商务改造以对各流程中产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进行有效的集成和共享。目前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主要有下面四种类型,即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物流一体化。企业自营物流系统一般是大型生产制造实体企业依托电子商务信息技术构建的,旨在满足自身产品货物配送需求的物流服务体系,同时由于虚拟经济的兴起,也使得一部分虚拟企业介入到了企业自营物流服务体系之中,比如一些物流信息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既可以发挥生产制造企业所拥有的相对完备的物流设备体系和物流渠道的优势,也可以弥补其电子商务技术和手段的不足,因此在企业自营物流系统中,一般是生产制造企业关注于实体物流配送网络和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把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企业资源规划统筹问题交给虚拟企业。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产业专业化发展和分工细化的结果,同时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及其在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中的应用,也驱动和加速了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的出现。第三方物流在向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专业的仓储运输等服务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对整个物流环节信息流的控制,可以实现企业对目标市场和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从目前国内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的情况来看,其服务水平质量、价值增值能力以及对生产制造企业营销战略的支持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物流联盟的出现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上,以降低交易费用为目的的多家物流企业或生产制造实体企业构成的联合体,费用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是这种物流模式的主要特征。各参与企业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共享联盟内的物流设施、生产要素、物流运输和仓储设备等,这就通过信息技术将分散在单个企业内部而又无法单独完成物流功能的资源和配送体系有效地链接了起来,但是这种电子商务物流方式缺乏长期可持续合作的战略协作基础,因而表现得相对不稳定。物流一体化是建立在第三方物流成熟发展和电子商务高度应用的基础之上的,旨在消除物流链条体系上下游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物流体系的运作效率。物流一体化中信息技术平台和系统的充分应用,保证了整个链条成员、物流资源、信息资源和合作机制以及利益关系等都得到有效的安排和均衡处理,物流一体化可以使生产制造企业成本、服务和品牌形象大幅度提升和优化,物流一体化体系中电子商务方案提供商、生产制造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最终消费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条。

   3基于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的第三方物流模式解析

   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发展的变迁和内容框架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专业解决方案提供商介入到了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规划和构建中来,诸如物流咨询公司和物流信息技术公司等,以其提供专业解决方案的优势为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先进物流管理理念的传输等提供了可能,同时物流技术服务公司可以为物流系统提供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技术的集成解决方案,这就导致了具有更高更强竞争优势的新兴物流组织模式即第三方物流的出现。第三方物流专注于提供物流服务的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货物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作业服务。第三方物流业务活动和运作的内容主要包括配送信息整理以及对信息资源服务商和技术提供商等主体之间的协调。协同模式、物流行业创新模式和动态联盟模式是第三方物流在电子商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运作模式。协同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下构成了一种动态合作的博弈关系,他们之间地位平等、相互监督;物流行业创新模式又称为整合型,即这种运作模式强调在电子商务基础上强化对外部物流资源的整合集成能力,为同一客户企业同时开发和管理几种不同的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这种模式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具有的实力和资源整合所需要的规模优势,通常情况下这个角色由那些初具一定规模、商业经营模式成熟且客户资源丰富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充当;动态联盟是拥有相关物流资源和专业物流解决方案优势的企业主体,基于物流资源互补性和长期竞争优势的取得而组成的资源共享、利益风险共担的物流战略联盟,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和架构取决于相关物流主体的市场价值和地位,当一个物流项目启动时物流联盟就形成了,随着物流项目的终止,物流联盟也随之解散。包括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和物流一体化等在内的各种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和组合模式各有其优势、劣势,其各自的物流运作成本、专业化程度、物流资源整合能力、风险等属性参数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来说物流作业成本与其电子商务专业化程度水平和资源整合能力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企业基于电子商务的自营物流风险相对较小,受企业物流运作能力影响和电子商务技术水平的制约一般物流外包的风险会较大一些,物流联盟和自营物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最高,而一体化物流由于其能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和电子商务水平最高,也使得其灵活性最高。

   4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企业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根据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的基本内涵及现有模式组成,在分析了基于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的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参考信息技术和物流产业以及竞争优势组合因素的相关理论,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新形势下基于电子商务的物流竞争优势模式创新策略。第一,电子商务下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实施中,应该突出和强化对现代新兴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培养和认识。电子商务时代下的物流组织模式和竞争优势创新,必须着眼于物流管理理念的前沿领域以及物流和信息技术密切结合的新进展,这是有效提高物流组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现代物流业务模式的创新和竞争能力的提升,必须要以先进的物流理念为指导,并将其物流理念的要求进行细分,贯穿到物流业务开展和运作的实践细节之中,从而创造性地打造适合企业自身的、具有更高竞争优势的物流运作模式。如果企业自身拥有一定的物流渠道和客户资源,则宜采用自营物流模式,如果企业的电子商务基础比较优良,则可以采取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组织形式。第二,电子商务下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实施中,应该加大对先进物流技术和先进物流设备的集成和整合应用,从而提升整个物流系统的自动化和运作效率。现代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集成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先进的物流技术设备,如何将体现物流管理理念的物流系统和代表着有效技术运作手段的物流技术设备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发挥物流业务运作的优势并产生高效的经济效益,成为目前物流企业物流解决方案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因素。将GiS系统、GpS系统和RFiD货物识别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集成,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实时化和同步化。从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实施和运作实践上来看,其主要就是凭借强大的物流信息技术占据竞争中的主导优势,这对于那些专业物流企业和自营物流系统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第三,电子商务下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实施中,应该注重复合型、技能型、实用型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物流对于人才的专业素质要求是复合型的,其中专业物流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核心和基础,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原材料采购、企业生产制造、货物包装再加工、运输仓储和货物分发配送等环节的专业知识,同时,对于保证这些物流环节有效协调和衔接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掌握,对物流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必备的工具和手段,这就需要从业人员电子商务技术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技术水平。而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专业设置是相对分离的,这就需要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类培养机构设置好相关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规划。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第三方;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

当前,虽然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国有物流企业如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集团等已经认识到信息服务的重要性,但我国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研究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一、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系统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进行全球物流供应链管理的需要。现代物流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不是当前单独某个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所能及的。由于传统的运输业、仓储业等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相互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形成服务效率低下,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信息系统缺乏总体规划的指导。由于物流信息系统是一项大型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涉及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工作基础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都很大。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应根据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际需求与发展目标,进行总体规划。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物流服务企业业务存在很大的迥异性,国际上找不到一套完全适应各企业的通用软件。

(3)信息基础建设薄弱,缺少规范系统的信息结构。虽然大部分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在信息基础建设方面做得并不理想,这也为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后期的信息化建设制造了巨大困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不仅包括要对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各种资源建立一个规范统一的编码,而且信息的采集渠道和方式要规范、通畅、稳定;同时,还要研究对信息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加工处理流程方式。

(4)缺少信息化人才储备。基础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系统建设的先决条件,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据标准化和管理规范化。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设备、程序和数据问题,还要以人为本。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计算机与其说是技术问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即人们常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二、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物流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枝术(如eDi、inteRneR、GpS等)、信息平台、信息装备等,围绕物资的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发、服务等物流全过程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实现物资的供应方、需求方、储存方等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实现物流信息化体系主要由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资源计划系统等构成、物流信息化枝术支撑体系是以信息化标;以信息技术和设施为基本元素,以办公或业务自动化等事务处理系统为基本应用,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等管理信息与决策系统实现物流供应管理与控制,以电子商务系统(包括电子采购、电子分发等)实现生产企业和物资需求者的供需关系,而通过资源计划系统实现与政府经济系统、企业作业系统接口。预测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制定全面的资源计划。

三、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要进行战略规划

在目前处于激烈竞争的物流市场上,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其受资金、硬件、人才等方面的约束,不可能成为综合物流提供商。因此,在如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下,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生存的话,必须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必须从服务的角度出发,必须树立新的管理理念,树立客户需求至上的理念。这就要求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改变以前以规模效应获得经济效益的观念,而应该建立适合于需求多样化的新服务。

四、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物流

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璐遥.信息化建设中的基本原则浅析[J].四川兵工学报,2003,24(5):25-27.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8

一、明确我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

加快服务业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需要,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就是通过项目的生成、转化、落地,发挥重点项目对服务业发展的“率先作用”、“骨干作用”、“基础作用”和“持续提升作用”,增强我省服务业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提升服务业的发展层次,促进我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海西建设纲要的部署,以“四谋发展”为实践主题,以“四个关键”为工作要求,以“四个重在”为实践要领,围绕加快发展生产业,丰富消费业,改善农村服务业,抓紧建成投产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策划生成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GDp增速,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5年提高4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总量达到66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8%以上,比2005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二、加快生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一)交通运输业

1.港口水运业。努力建设面向世界、连接、促进对外开放、服务临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大型化、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海峡西岸港口群。加快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和福州、湄州湾(南北岸)主枢纽港以及宁德港、漳州古雷港和泉州新港等港口建设,改善港口设施水平。近期重点推进“二集二散”建设,提高港口集约化水平。突出集装箱、油气、煤炭等专业化码头发展,整合资源,提高港口运输效率。扶持发展运输船队,培育发展一批港口运输企业。增加远洋及区域性干线集装箱班轮航线,发展远洋运输。拓展海域和陆域腹地,扩大港口货源,增强港口综合服务功能,增加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要以厦门港、福州港和湄洲湾(南、北岸)港的深水航道建设为重点,加快沿海港口公用航道建设;加大以闽江、九龙江航道整治为主的内河河道综合整治,提升航道等级。增加水运工具拥有量,拓展水运航线,促进水运服务能力较快增长。

2.公路运输业。推进“三纵八横”高速公路、“两纵两横”国道、“八纵九横”省道和通村通乡硬化公路建设及改造,增加公路客、货运通道,完善路网结构,改善通行条件;积极组织实施交通部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推进厦漳泉国家公路枢纽和福州、龙岩、三明、南平国家公路枢纽布局建设,推动公路运输业加快发展。在提高现有路网综合服务水平,改善与其它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同时,培育发展一批公路运输企业,扩大营业性机动车辆规模,完善公路交通服务,努力拓展客、货源。

3.铁路运输业。加快与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中北部地区的铁路通道对接,改造提升既有铁路等级,依托沿线铁路干线建设,增加配套铁路支线,拓展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增强装卸能力,提高运输效率。积极吸引并争取不同地区的客源和货源,增强铁路与沿线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的联系,增加铁路货物运输生成量。

4.航空运输业。加快建设以福州长乐、厦门高崎机场为枢纽,以泉州晋江、武夷山机场为骨干,连城、三明等一批机场为补充的海峡西岸民用运输机场区域性网络。发挥机场设施能力,鼓励更多航空公司建立基地,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增加开辟国内外新航线和航班,拓展海峡西岸“海空联运”和“一票通”业务,扩大服务领域,提高综合运营能力。

(二)现代物流业

1.物流园区。在重点港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枢纽地区建设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十一五”期间争取建成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福州江阴保税物流园区,福州、福清、泉州三个出口加工区和莆田秀屿部级木材加工区等项目;加快推动泉州石湖港区石材物流园及各地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厦门象屿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免税、免证”政策优势,加强国际物流功能开发,积极拓展生产资料配送、货物分拨、进出口集运等物流业务,努力建成海峡西岸重要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

2.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发挥经营业主的物流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一批现代物流中心。鼓励与台、港、澳、外及国内企业联手建设沿海港口区域性物流中心。到2010年,基本建成福建邮政物流中心、福州保税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中心示范项目。加快形成农资、医药、食盐、石化原料、成品油、煤炭、铁矿石等重要专项物流网络。

3.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地区和重要产业集群地区、重要工农业产品生产基地,筛选一批第三方物流示范企业,通过扶持示范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和仓储、交通等物流服务设施,引导全省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4.粮食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福州、厦门、泉州等五个散粮入闽主要通道,福州松下港区、厦门港两个临港国际性物流节点,以及泉州石井港区粮食中转库和专业化码头等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节点,做大做强福州、官桥等四大中心粮食批发市场,培育一批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逐步完善综合批发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逐步发展散粮火车、散粮汽车、散粮集装箱及无缝连接的运输方式,促进粮食流通通道网络化,原粮散装、散卸、散储、散运“四散化”,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管理集约化,设施技术标准化。

5.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基本实现物流业务的电子化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供应商,充分组织各类信息资源,为物流企业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福建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物流信息系统项目,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推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各类物流数据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转换,实现物流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积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业,实现信息流与物流的同步统一。推动物流企业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其他应用信息平台对接。

(三)信息服务业

1.公共信息服务设施。完善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建设,将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高地。推进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等一批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重大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功能,为构建海峡西岸竞争力强的产业支撑体系提供信息服务,为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撑平台。加快实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业务承载能力、交互应用能力,使有线电视网络成为集公共传播、文化娱乐、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平台。

2.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发挥福建省软件协会、福建省信息协会、福建省互联网协会、福建省通信行业协会、福建省信息产业人才服务中心等行业协会功能,构筑福建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库、福建省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标准体系,打破行政部门之间、行业之间、行政部门与行业之间的信息资源壁垒;逐步建立健全集产业政策、投融资体系、科研开发、人才培训、公共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服务为一体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

3.电子商务平台。以产业链为基础、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行业的信息化及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扶持服务中小企业和农村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福建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paSp)在中小企业中的推广和运用。发展行业和产业集群及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整合行业和地区电子商务网络资源,建设福建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服务平台,深化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平台的运用与服务。建设福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二期工程。加快建立电子支付体系,推进银行网络之间互联互通,解决各类银行卡的兼容,实现消费一卡通。推动企业和个人信用征信平台等项目建设。

4.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深化电子政务应用,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完善政务公共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优先建设覆盖全省的“五险合一”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整合与建设全省低保信息管理系统、劳动力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各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实现网上行政审批。

5.邮政电信业。发挥邮政系统点多面广、联系千家万户的网络优势和邮政企业拥有的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三流合一”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宽经营服务领域,强化邮政服务质量管理。实施邮政业务重组、市场拓展、流程重组、资本运营、科技兴邮、以及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有效提升邮政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认真规划邮政网点布局,合理增加邮政营业网点,积极推进邮政网点进社区,发展邮政报刊亭,进一步完善邮政基础服务设施。

完善电信服务公共网络,加快以ip技术为主用户宽带接入网的建设,推进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应用,逐步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加强公共宽带基础网络建设,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覆盖率。发展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产业,以此带动无线通信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以及信息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全省无线宽带产业链的形成。优化现有固定电话交换网络,建成覆盖城乡智能化传输网和多媒体通信网;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逐步建设适应3G组网要求的mStp传输平台,完善满足3G业务需求的承载网、核心网,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统筹建设全省全球定位系统(GpS)连续运行基准站。重点加快阳光绿色网络、应急通信、海峡两岸电信合作等工程建设。

6.软件与系统集成业。以福州、厦门两大软件园为载体,重点推进一批骨干企业为代表的信息服务外包、动漫游戏、集成电路(iC)设计三大领域的发展,实施“软件研发中心”建设工程,积极扶优推强;充分发挥福建软件国际合作联盟的作用,抓好服务外包领域的项目建设;完善福建省动漫游戏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动漫游戏产业孵化力度,争取建成福州和厦门两个部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依托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厦门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和孵化一批iC设计企业,努力使我省成为国家iC设计的重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积极促进软件与系统集成企业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的扶持培育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我省在金融、社保、电信、邮政、电力、公安、工控等行业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的领先优势,造就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软件产品群。

(四)金融服务业

1.银行业。推进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机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现代银行组织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银行业机构体系,鼓励和支持地方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者,改革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壮大规模,逐步打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核心指标达到优良标准的现代金融企业;支持福州市商业银行等跨地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我省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创造条件组建金融租赁公司。吸引更多境内外法人银行业机构来闽设立机构。推进闽港澳台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多领域、多层次加强银行业在股权、业务、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国家将福建作为两岸金融合作的试验基地,允许福建在对台金融政策方面先行先试。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展信贷服务领域,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发挥信贷导向功能,优先支持和有效保障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启动“金融支农”工程,引导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理布局涉农网点。探索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强服务“三农”功能,构建资金来源多元化,机构层次多元化的支农金融体系。

2.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大力发展各类保险业务,创新保险营销服务方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体系。争取设立保险法人机构,支持总部设立在我省的保险机构及在福建本土注册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积极引进各保险机构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健全保险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支持保险业参与企业年金业务,完善城镇职工补充医疗保险模式,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工作的有效方式。发展“三农”保险,增加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险种,扩大覆盖面。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在高危行业推动强制责任保险。

3.证券业。完善在我省注册的证券公司法人治理,提升其风险管理水平和风险承受能力,支持其规范、创新发展。吸引省外有实力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投资基金等来我省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支持我省优质企业实现境内外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在资本市场上突现和提升“海西板块”。“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0家以上,从资本市场筹资(含再融资)500亿元以上。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继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期货交易,引导企业及投资者利用期货产品规避市场风险。整合现有各类产权交易机构,实施省产权交易中心整合改造,更新电子竞价和交易信息传输系统,探索为企业提供股权转让、股权融资等服务,推动多层次区域资本市场发展。

4.其它非银行金融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我省中长期项目,促进创业投资发展。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探索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探索设立“海峡西岸产业投资基金”,服务我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发展,整合银行、担保、信用中介等市场资源。鼓励和支持信用评级等信用中介机构和消费信贷担保机构的发展。积极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小额担保公司。推动融资租赁业发展。

(五)商贸流通业

1.连锁经营业。做大做强各类专业性或行业性大型连锁企业,推动连锁企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和农村人口集中地区发展经营网点,加快商贸服务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

2.传统流通业。引进先进理念、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和先进适用的技术与标准,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引入电子商务等形式,在全省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领域改组改造20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本为联结纽带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3.工业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培育能够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扩大闽货销售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在全省石化、机械、电子、纺织、鞋帽、建材等产业集群区,建设部级、省级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进福州钢材市场、南安建材城、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宁德电机、船舶专业市场等的建设和改造。

4.再生资源回收业。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引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城市社区设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在城市郊区建设对再生资源进行集中回收分拣、简单分类加工、配置资源流向的集散市场;在回收站点与集散市场之间,合理布局建设规模化回收中转站,将回收的再生资源进行简单分类和中转发运。初步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推进福州、厦门、三明等城市开展试点,逐步向全省各城市推广。

(六)商务服务业

1.中介咨询服务业。以扩大规模、壮大实力、满足企业服务需求为目标,在中心城市和有条件的县城,通过经营机制改革、优势资源整合、境外先进经营模式引进创新等措施,引导建成一批规模较大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咨询、广告等中介服务机构和调查论证、形象设计、战略策划、投资顾问、评估、公证以及证券、典当、租赁、风险投资、融资担保等专业商务服务机构。鼓励境内外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

加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的商务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展为产业集群服务的生产经营策划、产品设计、市场调查、广告创意、资质培训、专项、标准与计量等产业集群服务业。

2.会展业。发展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贸易型为主的会展业,加快构建以福州和厦门、泉州、漳州为主体的会展中心区域,培育发展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会展业。提升“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5·18”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漳州花博会、中国(莆田)工艺品博览会以及各地现有展会的办会水平,办好中国福建海峡两岸茶博会,增强辐射力。力争在“十一五”末形成省际区域性会展中心,并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会展品牌。

3.保安服务业。积极建设保安技术防控监控示范工程、拓展保安服务领域示范工程、保安队伍职业化建设示范工程等三大示范工程,在全省规划建设一批保安技术防控监控中心和保安押运基地示范工程,加强保安专业运输车辆装备,建立完善押运卫星定位系统示范工程,初步建成全省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多元化、手段科技化、公共安全社会化、保安技能专业化和保安人员职业化的保安服务体系。

4.就业服务业。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高、服务规范的综合性劳动力市场;完善县级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加快建设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专业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系统,扩大服务网络覆盖面;整合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省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5.服务外包业。按照国家服务外包业“千百十工程”总体发展布局,在福州、厦门等城市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争取福州、厦门列入“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吸引50家以上世界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省,培育500家以上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重点发展计算机软件、与设备相关的嵌入式软件设计等软件开发外包,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信息技术外包,动漫创意、网络游戏创意等设计外包,国际中转、国际采购等物流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管理服务等技术性流程外包,提高服务外包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

(七)科技服务业

1.科技企业孵化器。建立面向高新技术领域的专业孵化器和面向区域经济的特色产业孵化器。在完善福州、厦门、泉州等主要城市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建设10个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提升和完善福州、厦门软件园基地、福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功能,推动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部级)建设。推进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快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促进海峡西岸天然药物(三明)孵化器等项目建设。

2.技术创新服务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的方式,立足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并重,建立一批新能源、功能材料、自动控制等行业技术开发基地,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形成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产业技术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海峡西岸工业技术研究院和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技术研发与协作研究平台。以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依托、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生产力促进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建设福建省软件、生物医药等技术研发与协作研究平台,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设区市高技术产业集群区组建研发服务机构,在三明建设海峡两岸药用植物种质基因库及天然药物区域技术创新联盟。

3.科技信息服务业。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科技文献数据、专利信息服务、自然科技资源等信息共享系统。做大做强若干个综合性和专业性科技信息服务机构。支持设区市培育一批信誉度高、开拓能力和综合实力强的科技咨询骨干单位,引进一批国际著名管理咨询及it咨询方面机构。加大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立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4.科技风险投资业。吸引国内外财团、风险投资基金及民间资金兴办各种形式的科技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形成以民间资本投入为主、政府引导投资为辅的风险投资发展格局。支持银行机构投资、技术评估机构、科技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担保机构等各类资本运营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形成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5.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专利服务业和专利技术交易服务业,拓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专利技术实施推广、企业专利战略咨询和专利资产评估服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专利侵权认定机构建设等方面要有较大的发展。

6.检测服务体系。以部级质检机构和检验检测系统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全省检验检测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国家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浆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部级质检中心,以及实施软件产品检测设施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三、努力推进消费业建设

(一)市政公用服务业

1.公共交通服务业。加快建设设区市所在城市过境公路和连接机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干道,重点建设福州南客站、厦门西客站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既有铁路福州站、厦门站的服务功能;突出泉州等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多种运输方式交互的综合交通网络系统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加大公交场站建设力度,加快公交优先道路和有线通信信号系统建设,积极发展快速公交系统(BRt),建立便捷公交网络,切实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加快规划建设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轨道交通,争取沿海城际公共交通纳入国家中长期建设规划。

2.城镇供排水及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城镇水源工程和跨流域引水工程,提高城镇供水能力和保证率,重视污水回用、雨水资源和海水淡化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强城市内河防洪排涝,实施内河截污与引水综合整治工程,科学配置排水泵站设施,合理调整排水功能分区,确保雨污分流排放。

3.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市场化进程,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完善设施布局,加快管网、垃圾收集中转站等配套建设,提高设施服务效率和水平。到2010年,市(县)基本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加快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厂改扩建工程和设区市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尽快实现集中安全处置。按照中心城区向城郊(乡镇)拓展,中心城镇向农村延伸的发展趋势,将有条件的城镇和农村引入城市化环卫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集、镇中转、县市处理”的运行模式。

4.城镇燃气业。围绕LnG总体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福建LnG一期、二期接收站的建设或前期工作,同步配套建设连接福州至漳州的输气干线和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五个沿海城市天然气供应管网系统,规划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推进公交车辆、出租车使用天然气。三明、南平、龙岩等其他城市实施LnG槽车运输供气,努力提高城市气化率,改善城市能源消费结构。

(二)城市社区服务业

1.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新建一批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机构,重点建设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等设施,加快信息联网,拓宽服务领域,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会化服务、就业与再就业及社会保障等社区服务体系。

2.社区配套网点。适应城市社区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的需要,积极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利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按照规范标准,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加快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洗衣店、维修、邮政、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等配套网点建设。发展社区超市、连锁便利店和社区商品配送服务,创建一批名菜、名小吃、名店、特色街,建设美食名城。

3.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以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就业服务、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及退休人员管理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力争每个区(市、县)街道都有一所上规模、上档次、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等场所和设施,应对社区开放,实行无偿或低偿服务。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高科技园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作为科普基地向所在社区开放。

4.社区卫生服务业。建设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诊疗设备装备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向社区延伸,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一般门诊、康复和护理等服务。继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点)建设,到2010年,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5.老年服务设施。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发展老年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以及港澳台资金兴办老年服务机构,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施较好、服务配套的综合性老年服务机构,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敬老院。到2010年,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发展得更快一些,基本建成以政府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三)房地产业。加快建立健全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政策体系。以地方财政预算安排为主,多渠道筹措廉租住房资金。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标准,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供应管理,完善配套政策。落实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保障政策和建房用地,制定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建立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目标责任制。

(四)旅游业。充分发挥福建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对台旅游区位优势,打造蓝色滨海旅游带和绿色生态旅游带,培育闽北、闽东、闽南和闽西四大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福州、厦门、泉州、武夷山四大旅游中心城市,逐步形成“一区、两带、四群、四中心”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建设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海西旅游区。基本完成泰宁世界地质公园配套设施、屏南鸳鸯溪—白水洋景区、厦门园博园、福州船政文化旅游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旅游综合开发、上杭古田会址红色旅游区、海峡旅游商品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三坊七巷文化旅游区、福建(永定、南靖等)土楼民俗文化旅游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东山金銮湾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精品战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武夷山双世遗等十大旅游品牌、八闽十条精品旅游线路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五)文化体育服务业。积极发挥文化场馆和文化设施作用,繁荣公共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建成50个有影响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出版发行业加快发展,建设海峡图书城等项目。实施年百所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工程,完善农村文化服务。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成福建大剧院、省广电中心等项目。加强地方特色戏剧剧种剧目保护开发和表演场所建设。推动发展网络广播、网络电视、ip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数字新媒体新业务,培育网络付费电视市场。加强体育设施资源整合和建设,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实力和水平。

(六)职业教育服务业。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建设,重点扶持100所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0所左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30所部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5所左右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3至4所部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抓好80个中职省级重点专业和100个省级高职精品专业建设。在软件业、制造业等职业教育九大领域,建设资源能够共享,集实践教学、师资培训、区域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进“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工程的建设。

四、加强农村服务业建设

(一)农村流通服务体系

1.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加快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整合改造农资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推行农资连锁超市、连锁店及配送中心的农资流通模式,完善农资供应服务网络运行机制,提高农资流通效率和质量监管与保障能力。

2.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在全省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畜禽、中药材、花卉、林产等主要农产品产区和集散地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推进福州农副产品批发中心、厦门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泉州农产品市场等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厦门、泉州、福州、霞浦闽台农(水)产品交易中心。

3.农村消费品市场。在县城和中心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零售网点。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现代流通方式对原有经营网点的改造、提升、整合、优化,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等方式改造农村代销店,形成以配送中心为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销售网络。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新建和改扩建农贸市场300个。

(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1.农作物生产咨询服务。聘请农业科技专家在“庄稼医院”坐堂问诊,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用药等咨询服务。加强规范化建设,开展达标活动,推行“庄稼医院”树牌建网,完善各种软硬件设施。加强对“庄稼医生”的培训和管理,实行“庄稼医生”持证上岗。

2.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完善农村科技服务机制。实施“五新”技术推广、一县一业、一镇一品和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扶持星火计划等科技兴农项目。加强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成果示范基地、星火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运用。

3.动物疫病防控和植物保护服务。加强畜禽、水产、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加快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出口基地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等建设,提高重大疫情的预警预报、快速处置能力。加快莆田木材检疫除害处理项目的建设,逐步完善出入境检验检疫和省际边界动植物临时检查站点的配套设施,有效防止国内外新的动植物疫病的侵入和蔓延。加强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控,建设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建立一批地方名特优品种种质资源鉴定、保存中心、原种繁育和引种隔离基地。建设省级、市级、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控制分中心、区域站。

4.农业科技中介服务。培育一批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科技信息服务能力。发展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所)和科技咨询企业,为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技术服务。

5.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准入机制,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推行重要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重点建设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品认证体系、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省、市、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和服务水平。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质量管理安全控制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三)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1.农村信息化工程。逐步在全省建立起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需要的信息服务站,建成以县(市、区)三农服务网联席会议为中心,以农业服务热线为骨干,以各乡镇为汇聚点,各行政村为节点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县、乡、村都有1个农产品服务站(点)。完善三农服务网。

2.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整合现有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在全省县(市、区)建设100家以服务设施和服务信息网络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集农业经济技术信息、产业开发、市场营销、科技示范、信贷资金、政务服务等六大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示范项目,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3.金农工程。新建省级农业数据中心、粮食流通数据中心、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和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并建立相应数据库;配置农产品及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系统信息采集终端,开发和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和农村信息员队伍。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计划,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建设一批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加强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转移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2010年前每年实现36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非农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逐步将劳动力市场网络延伸到乡镇农村,形成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服务网络。

2.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在全省所有县区市示范建设100家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网站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维权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建设省级中心网站、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局域网,设区市、县(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网站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局域网,农村劳动力培训学校、重要乡镇、企业网点等网站示范工程。

(五)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1.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加快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51个县(区)级医院、36个县(区)级中医院、45个县(区)级妇幼保健院、500个乡镇卫生院、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和功能,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强村卫生所建设,使全省每个建制村都有1个卫生所或乡镇卫生院巡回医疗点。

2.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覆盖所有乡(镇)及大部分村的县级紧急救援中心,建立健全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建设,将网络延伸到所有乡镇,提高农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严格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准入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医疗安全。

3.农村药品监督网和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和扩大药品供应网,确保药品供应渠道畅通。实现药品配送到所有行政村。加强农村药品市场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使用的药品实行跟标采购制度,防止假劣药品或质次价高的药品流入农村。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药品供应主渠道作用,通过“两网”建设,提高供应农村药品的质量,确保农民群众用药安全。

4.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150个乡镇中心服务所,改造提升29个“二级”以下县级计生服务站,切实形成以县级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服务所为骨干、乡镇计生服务所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的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各设区市计生服务站和省计生研究所建立优生、优育实验室。

(六)“三农”服务中心。整合乡镇已有的机构、人员、服务等资源,把服务网络向农村、企业、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村“六大员”队伍等延伸,与县公共服务机构对接,形成服务“三农”的工作合力,提高为农村提供科技、信息、营销、农资、劳务、法律咨询、办证、流动人口管理“一站式”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继续抓好现有43个省级乡镇“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到2010年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并逐步把服务平台延伸到村、户。

五、促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服务业重点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

成立“福建省人民政府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全省服务业发展改革和省级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发展改革委,配备必要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相应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强对服务业的领导。

建立项目责任制。各级政府要有落实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的专门协调机制,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加强对服务业建设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各主管部门要密切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服务业发展建设的考核督查,确保责任到位,任务落实,取得实效。

(二)创新服务业重点建设的体制机制

切实建立公开、公平、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向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地企业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向外地企业开放;除国家法律法规禁止进入的,各类资本均可投资所有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加快国有服务企业和事业单位改组改造。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服务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拆分自然垄断行业业务,将非自然垄断业务推向市场,为社会资本投资传统垄断服务行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和事业单位、机关后勤的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等“三化”改革。

以“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为载体,构建服务业项目成果转化平台,强化项目推介、成果对接、人才集聚和资金导向功能,促进服务业重点项目持续生成、转化、落地。

深化服务价格和收费改革。对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及可实行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实行更加灵活的价费政策。合理确定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服务价格,完善服务业价格管理体制。

(三)提高服务业重点建设的开放水平

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9·8”、“5·18”等招商平台作用,吸引外商到我省投资服务业重点项目,吸引境内外大财团、大公司到我省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通过项目引进,促进我省服务业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及服务品种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扶持一批出口导向型服务企业发展,促进我省对外贸易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条腿走路”的新型贸易结构转变。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建设一批服务外包业发展基地,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建设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旅游、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等服务重点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深化闽台闽港闽澳服务业重点项目合作

发挥“五缘”优势,扩大对台小额贸易和促进对台直接贸易。扩大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的直接往来,拓展海上试点直航,推动闽台空中直航,开展“两马”航线包裹业务。拓展闽台旅游合作空间,推动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业务对接。广泛开展与台湾的文化交流,深化闽台科教文卫体等领域合作。及时了解和交流闽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投资合作意向,促进闽台服务业重点项目的对接。

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出一批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与香港合作,积极拓展闽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合作平台;加强闽港两地在金融业务以及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搭建闽港金融合作平台;大力拓展闽港转口、转运、服务和技术贸易,逐步建立闽港贸易合作平台;通过联合开拓国内外市场,建立闽港中小企业发展平台;积极推出旅游合作项目,拓展闽、港、外连线游,建设闽港旅游发展平台;推动闽港物流企业合作,构筑闽港物流业合作平台;吸引香港各方面的人才到我省相关机构工作,组织人员到香港学习培训,促进闽港两地专家之间交流,建设闽港人才合作平台。

发挥澳门与葡语国家紧密联系、澳门欧洲资讯中心和澳门世贸中心联系世界发达国家的桥梁作用,促进我省中小企业与世界各地企业发展贸易关系;开展与澳门的旅游文化交流活动,做大做强“妈祖文化旅游”品牌,深化闽澳旅游合作;加强闽澳旅游娱乐、酒店管理、教育文化等重点领域的经常流,加强闽澳服务业合作的规模和水平。

(五)拓宽服务业重点建设资金渠道

在省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中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推进本省服务业发展重点领域项目的前期工作,并配套国家安排我省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整合预算内资金,调整政府投资结构,重点配套国家和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扩大引导资金规模,吸引社会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服务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安排贷款资金支持鼓励类新建、扩建、改建项目。

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项目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进入境内外资资本市场进行市场融资,筹措项目资金。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重点服务业项目开展业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担保资金用于扶持发展重点服务业项目。

(六)强化服务业重点建设的资源要素保障

对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以及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及工业设计等企业及其与之相关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财税优惠。

保障服务业重点项目用地。调整用地结构,合理安排服务业用地,对列入省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服务业聚集区的重大项目和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项目在用地安排上给予倾斜;省级重大服务业项目按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相关规定安排用地指标。重视整合服务业资源,注重节约用地、集约用地。

对列入国家鼓励类重点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供应水、电、气、热资源,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重视服务业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

(七)强化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智力支持

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鼓励各类人才带项目、带技术等来我省创业。

加快培养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方面人才。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积极发展职业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快服务业相关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完善人才信息库和人才服务机构建设,推进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制度。

(八)加强服务业重点建设产业引导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省服务业发展实际,制定公布服务业发展行业导向目录、资金扶持方向、标准化规范。出台我省服务业重点发展行业及项目目录,吸引境内外资金参与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服务业标准体系。对新兴服务行业建设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

增强法制观念,树立质量和信誉意识,把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衡量诚信水平的重要指标,切实加强服务业诚信体系建设。

(九)强化服务业重点建设的统计监督和行政督查

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业统计监督制度,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服务业统计机构,充实服务业统计力量,强化服务业重点建设的统计监督,建立服务业发展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附件1.“十一五”期间部分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目标

2.部分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附件1:

“十一五”期间部分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目标

港口水运业:“十一五”期间,新增港口货物吞吐能力1.8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790万标箱;2010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到3.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1365万标箱,力争双双实现倍增。福州港、厦门港建成亿吨大港。

到2010年,水上运输运力总规模达到516万载重吨,形成大吨位散货运输船舶、油品运输船舶和内河标准化运输船舶占主导地位的运力结构,平均吨位达到4000吨(海上船舶)和200吨(内河船舶),平均船龄不超过10年。2010年全省水运企业完成货运量1.6亿吨、货物周转量2171亿吨公里以上;客运量12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58亿人次公里以上。

公路运输业:力争到2010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450公里,全省营业性机动车超过20万辆;“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公路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和全社会道路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年均增长10%左右。

铁路运输业:到2010年,基本建成“一纵两横”快速铁路网,全省铁路进出省通道增至6个,铁路正线里程达到2500公里以上,铁路旅客运输量19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15亿人次公里,铁路货运量4600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260亿吨公里以上。

航空运输业:到2010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五年翻一番,其中厦门机场、福州机场和泉州机场分别达到900万人次、600万人次和200万人次以上;全省航空货邮吞吐量达35万吨以上。

现代物流业:到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1-2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费用与全省生产总值的比率降低至17%左右。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力争到2010年,全省粮食“四散化”比重达到30%,其中跨省区水运“四散化”比重达到50%。

传统流通业:在全省商贸、餐饮、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传统服务业领域改组改造20家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以资本或商品为联结纽带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证券业:“十一五”期间争取新增境内上市公司50家以上,从资本市场筹资(含再融资)500亿元以上。

服务外包业:吸引50家以上世界跨国公司将其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省,培育500家以上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

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到2010年,全省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50%以上;市县基本建成一座以上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

旅游业: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355万人次,年均增长12.3%,旅游创汇24亿美元,年均增长13.9%;国内旅游人数突破1亿人次,年均增长12%以上,国内旅游收入1185亿元,年均增长15.4%;旅游总收入1380亿元,年均增长15%。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全省市、区(县)所有街道办事处。按照规划设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

老年服务设施:到2010年,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发展得更快一些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全省扶持建设30个共享工程示范区、县,400个乡镇(街道)共享工程服务站点,5000个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村服务点。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基本实现全省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

数字电影建设:重点建设1000个乡(镇)电影固定放映点和1500个农村电影流动放映队。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工程:2010年前每年实现36万左右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非农技能培训。

“三农”服务中心:全面推进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到2010年基本覆盖所有农村乡镇,并逐步把服务平台延伸到村、户。

附件2:

部分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

物流园区:厦门现代物流园区、福州江阴保税物流园区,福州、福清、泉州三个出口加工区,莆田秀屿部级木材加工区、福州松下物流园区、泉州石湖港区石材物流园、泉州市泉惠石化物流园区、泉州围头和石井物流园区、漳州开发区综合物流园区、莆田黄石和秀屿港区综合物流园区、闽西现代物流园区、三明闽西北物流园区、南平闽北物流园区、宁德东侨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

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福建邮政物流中心、福建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福州保税物流中心、可门港物流中心、八方拓福建材物流中心、松下港鑫顺仓储中心、长乐空港物流园区盛辉物流仓储、海峡西岸(平潭)贸易物流中心、盛丰物流配送中心、福州市农副产品批发物流中心、福建省宏捷仓储中心、厦门国际物流中心、厦门建材物流中心、海沧保税物流中心(B型)、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发集团物流中心、水头石材保税物流中心、晋江陈埭鞋业物流中心、安溪茶都物流中心、南安水暖城物流中心、奇龙物流配送中心、福建吉马物流配送中心、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台物流中心、莆田市木材加工区物流中心、莆田市鞋材和纺织服装业物流中心、莆田市电子物流中心、莆田市粮食物流中心、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物流中心、三明农资物流中心、闽西物流商贸中心、南平好当家物流中心、宁德古田县医药物流中心

粮食现代物流: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五个散粮入闽主要通道,福州松下港区、厦门港两个临港国际性物流节点,泉州石井港区粮食中转库及专业化码头,泉州南安官桥粮食城、漳州浦口粮食批发市场、福州粮食批发市场、龙岩闽西粮油饲料城、三明荆西粮食物流集散地,邵武、福鼎、宁化和长汀省界边界粮食集散地等区域性粮食现代物流节点

物流信息系统:福建电子口岸平台、福建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业:福建省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福建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中心、福建省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检测试中心、福建省LeD和光伏产品检测中心、福建教育科研主干网及其运用平台、福建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人才信息库、福建省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福建省信息化及信息产业专家咨询服务平台、福建省信息系统工程监测服务平台、福建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平台、福建省信息产业项目网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福建省电子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平台、福建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服务平台、福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二期工程、信用征信平台、福建企业产品数据库、商务领航数字福建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投资项目监理中心、新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牡丹海峡电子商务一卡通、厦门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连锁经营业:福建永辉集团、新奇特车业服务有限公司、福建省龙得宝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网络、福建海晟连锁、百胜餐饮(福州)、厦门银祥食品、莆田绿洲连锁超市、泉州鲤城百姓超市、泉州奇龙超市、晋江安盛超市、晋江捷龙商贸集团、泉州东南医药、安溪联谊购物广场、福建吉马、福建米兰春天量贩、三明商业集团、漳州乡客隆、福建平和大世界、福建联谊润家购物广场、福建东百集团、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拓福建材超市、宁德东方康宁超市

工业品批发市场:福州钢材市场、大利嘉电子专业市场、海峡西岸(平潭)商品交易中心、厦门翔安汽车交易市场、漳州汽车汽配交易城、泉州汽车汽配城、南安建材城、南安环球家具城、晋江鞋都、泉港石化产品交易市场、福建箱包辅料交易市场、中国五金机电城、石狮服装城、中国德化陶瓷城、中国水暖城、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鞋材市场、莆田秀屿医疗器械药品专业市场、闽西交易城、三明海西金属材料制品市场、南平悦达建材市场、宁德电机专业市场

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福州农副产品批发中心、福建省海峡农产品市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药材交易中心、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厦门中埔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泉州农产品市场,厦门、泉州、福州、霞浦闽台农(水)产品交易中心,漳州花卉交易中心、仙游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闽西粮油饲料城、三明农贸批发市场、永安林竹产品批发市场、安溪(中国)茶都、海峡(福州)茶都、武夷东方茶都、建瓯中国笋竹城、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宁德华洲水产品批发市场、宁德柘荣太子参批发市场

会展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5·18”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中国(福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厦门对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中国(厦门)国际食品交易博览会、海峡西岸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厦门礼品展、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晋江国际鞋博会、晋江陶瓷博览会、南安建材贸洽会、南安官桥粮食交易会、中国福建海峡两岸茶博会、漳州花博会、海西宁德投洽会、中国(莆田)工艺品博览会、中国(莆田)木业投资贸易洽谈会、莆田医疗器械博览会、莆田珠宝展销会、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5·13”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

科技企业孵化器:福州软件园基地、厦门软件园基地、福建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泉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州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福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峡西岸天然药物(三明)孵化器、中法合作三明凯辉中小企业创业园、海西动漫创意园

检测服务体系:国家塑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加工食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浆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场(厂)内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人造板及林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中心、国家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装饰装修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LeD(半导体电光源)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环保(除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钟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粮食质量检测中心等部级质检中心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9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充分发挥信息化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信息化正成为现代物流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推动物流信息化发展,对促进现代物流的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了推动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通过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相关企业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支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创业、创新和做大做强;支持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意见》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为信息化带动物流发展奠定基础。推进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初步探索建设物流信息化体系的有效途径;第二阶段在总结和推广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促进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使物流信息资源得到较为充分的开发利用,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为实现上述目标,《意见》提出七大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二是提高政府部门物流服务和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三是提高物流行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四是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管理水平,五是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六是加快物流信息化军民结合体系建设,七是推进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意见》还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电子标志、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利用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支持智能交通系统、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周寿英)

物业服务信用体系篇10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economicglobalization,logisticsasrecognizedas"thethirdprofitsource",receivedextensiveattentionworldwide.Logisticsserviceincludesalltheactivitiesfromhandlingofcustomerorderstocustomerreceivingthegoodscarriedoutbylogisticsenterprisesorlogisticsdepartmentoftheenterprisestomeettherequirementsofcustomers,effectivelyfinishgoodssupply,andreducecustomerlogisticsoperationload.inthiseraoffiercemarketcompetition,however,thethirdpartylogisticsgraduallyarousedpeople'sattention,peoplebegantopayattentiontothecorecompetitiveness,andoutsourcetheelementswhichdonotbelongtocorecompetence.thethirdpartylogisticsmarketpotentialistremendousinChina,butbecausethisindustrystartedrelativelylate,thethirdpartylogisticsindustrydevelopmentlevelislow.tomakeChina’sthirdpartylogisticsgetrapiddevelopment,itnotonlyneedstoimprovetheirleveloflogisticsmanagement,theparticipationofthegovernmentandthenecessarypolicysupport,butalsoneedstostrengthentheserviceinnovationtoimprovetheproblemofthethirdpartylogisticsserviceinChina.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yandthefullsupportofthegovernmentpolicy,logisticsserviceswillgraduallybecomeanewenginepullingeconomicgrowth.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策略分析

Keywords:thirdpartylogistics;serviceinnovation;strategy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1-0085-03

0引言

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行业前景广阔,但发展状况不稳定。尤其是一些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缺少完整的物流网络,在从传统储运模式向现代化物流运营模式转化的过程中遭到了不少阻碍,以至于许多物力企业虽已打上“现代物流企业”的标签,但实质上仍沿用以储运为主的传统运用模式。另外,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行业在技术水平和物流网络建设方面都明显落后。

在这种现状下,深化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革,创新物流管理制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增值物流服务,不失为一种能够改善现状的有效策略,笔者现就如何改善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进行如下探讨。

1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概论

1.1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含义

①物流的概念最早被称为“货物的配送”,是以满足顾客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有效流动和存储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②物流服务是指物流企业从处理客户订货开始到商品送至客户过程中,为满足客户要求,有效的完成商品供应、减轻客户物流作业负荷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③第三方物流服务是指商品的供方与需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第三方作为中间方,在商品从生产、包装,到储运、配送等环节中只提供物流服务,而不参与交易活动。

1.2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特征

①无形性。物流服务不能作为“物”而独立存在,消费者无法通过耳听、鼻闻或肢体触摸的方式来感受服务内容,直到物流服务结束之时,消费者也只能拥有一种消费经历,而无法获得服务的物质所有权。

②差异性。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不可能完全相同,由于人类个性的存在,同一位第一线的员工提供的服务也不可能始终如一,与产品生产相比较,物流企业往往不易制订和执行服务质量标准,同样的服务对一部分客户是优质服务,对另一部分客户却可能是劣质服务。

③不可分离性。物流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步进行。物流公司在为消费者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是消费者体验物流服务的过程,消费与体验同步发生。由于物流服务本身不是一个具体的物品,而是一系列的活动,所以物流服务的过程,也就是客户对服务的消费过程。

④从属性。货主企业的物流是基于商流而发生的物流业务,所发生的物流服务应从属于货主企业物流系统。货主有权规定流通货物的种类、流通时间、流通方式以及提货配送方式,货主是主动方,流通业只能根据货主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⑤移动性和分散性。物流服务点多面广,比较分散,服务对象的类型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局部地区服务不均衡的现象比较常见,这对集中运用管理来说十分不利。

2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1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当前,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未实现从传统储运业务向现代物流业务的转型,物流服务的形式、内容单一且缺乏创新,服务质量缺乏保障,甚至达不到客户的心理需要。为了扩大客户群,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与客户的合作关系上过分主观,与客户达成合作关系后,为了压缩物流成本,只按照自我需要来提供服务,很少考虑客户的需要,因而造成客户流失。没有客户的认可和支持,物流企业终将走向失败,甚至被市场淘汰。

2.2服务渠道不畅,服务网络不健全

首先,企业缺少一套技术先进且功能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服务网点少,服务项目的辐射范围十分局限,有点无网服务范围局限于几个分散的网点,辐射面较小,交通运输不畅,点对点网络体系不健全,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交互不及时,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信息共享,物流服务仅限于一些固定的客户群体传统的仓储,运输能力过剩,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其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不太关注条形码、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导致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为客户提供储运服务,而无法深入商品包装、配送等环节,无法开发更多增值服务项目,并且缺乏必要的渠道,所以无法形成一整条供应链。

2.3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的服务理念

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提高员工素质。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物流运营体系之下,企业员工应该掌握一些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但是现实情况是,处于起步阶段的第三方物流行业缺少物流专业人才,并且现有员工普遍缺乏市场观念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服务态度、工作质量与现代物流运营要求相差甚远。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于综合性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国际物流业务管理和库存管理等四个方面,其中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在未来发展阶段,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下大功夫培养物流专业人才,以提振不景气的行业形势。

2.4信息化程度较低,服务功能单一,质量较差

现代物流业与传统物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集成式管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运输成本。中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就目前来看,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仍局限在以储运服务为主的水平线上,在流通加工领域、信息服务、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上,且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市场开拓、创新的力度,增值服务项目比较少,对物流方案设计及综合物流服务等高水平增值服务项目的开发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物流服务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服务活动缺乏可持续性;服务项目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心理需要,而且定价偏高,价格高;服务网点少,辐射范围小,服务项目仍以储运为主,功能单一,大部分收益主要来自基础。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主营业务依然是仓储和运输,只有一小部分企业涉足包装、加工、配送等一系列增值业务,但是运营状况不容乐观,并不能影响并带动整个行业。

3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的对策

3.1以客户为中心,获取客户信任

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提出了4C整合营销理论。在该理论体系中,客户满意度被放在企业营销的首位。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主要目的是盈利,客户的认可恰恰是盈利的主要途径。为了生存,企业必须维护好客户关系,尽全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使客户拥有愉快的购买体验,从而赢得客户对本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使交易关系不断延续下去。物流企业应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超出其心理预期的物流服务,以扩大客户群,稳定业务基础。物流行业是以服务为主第三产业,诚信是企业的生存法宝。企业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把诚信视为企业活动的第一要务,大力发展“诚信物流”,努力推进行业信用体制建设,健全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诚信交易,踏实进取。

3.2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第三方物流服务是全球物流业的主流发展趋势。重组或改革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适应市场形势的必然选择。物流企业应该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基础管理,扩大管理幅度,拉伸产业链条,推行多元化经营。

物资企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不可能消亡,那么改革和创新就成为企业第一生存之道。在体制改革方面,原来的国有独资型企业应该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让职工参股,真正参与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活动;在改革过程中,应该针对企业在物流领域的绝对有时,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整合业务流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建设,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建设物流信息网,增加运营网点,扩大业务规模;以零星业务为主的企业,可尝试与其他物流企业或大客户合作,共建网点,共享资源,以降低营运成本。另外,企业必须建立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等信息系统共享物流资源,同时实时跟踪管控各个业务环节,使服务项目适应市场需求,以最大限度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3重视物流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人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是支撑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只有不断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督促其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和信息技术,才有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目前,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生存,企业必须积极地向科研院所寻求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和先进的物流工作技能,同时充分运用科研院所的资源为企业培养一批物流专业人才,从而造就一大批懂企业管理知识、熟悉物流行业市场规律、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进行先进的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知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形成较合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系统;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实现物流服务理念的创新,把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主体,认清新的服务理念与原有的服务模式在服务性质、服务目标和客户关系上的本质区别,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3.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增值物流服务

信息化与否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物流市场从国内扩展到国际,能否有四通八达的网络愈发重要。企业要双管齐下抓网络建设:

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形网络,若企业规模大、业务多,可自建经营网点;若仅有零星业务,可考虑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共建和共用网点;还可以与大客户合资或合作,共建网点,合理配置异地货源,以取得可观效益。

第二,要建立信息网络,通过互联网、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eDi)等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赖的市场共生关系。

第三,以增值体验为中心,以物流解决方案和it服务为实现手段,强化增值服务。在开展增值服务的同时,还应重视服务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从顾客满意度、收货过程和订货过程三个角度出发,建立了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处理好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时间性、误差处理等,做到顾客最大满意度。

4案例分析――FLUX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

近铁运通(Kwe)是全球领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Kwe从2004年年初启动了其全国各物流中心的wmS/tmS系统推广计划,并在企业总部建立了集成的物流管理平台、信息门户和eDi中心。Kwe近几年始终坚持在做一件事,就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现代物流,通过引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增值物流服务。

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的过程中,Kwe积极与FLUX合作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国20个物流中心进行实施和推广,并且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效益。

①由于错发订单而导致的客户投诉率低于0.1%。

②通过作业路径、作业方法的指导和优化,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可至40%。

③信息系统的有力支持降低对作业人员的经验要求,劳动力成本可节约至20%。

④库存准确率高达99.5%以上。

⑤充分利用仓库内的有效空间,空间利用率提高20%。(对立体货架仓)

⑥库存动态和订单交付情况在线查询,改善企业形象和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

5结束语

近铁运通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现代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为依然在传统物流体系下重复着高成本、低回报发展模式的第三方物企业开辟出一条摆脱困境、实现高效运作和高回报的发展路径。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彻底转变了以往以人力为主的物流操作模式,有效解决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传统储运向服务转化的问题上进展迟缓,运输网络不健全”的难题,真正将第三方物流纳入了简单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中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扩大,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

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而言,服务水平的高低将是影响市场份额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考虑服务水平后的物流服务定价越来越受到物流服务提供方以及需求方的重视,为避免同质化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企业生存空间,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走上了创新之路,结合服务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指出服务创新的驱动力是动力和阻力的作用合力。企业以服务创新战略为指引,通过协调各参与主体间的关系,最大化整合各种创新资源,以此确保服务创新的成功开发、设计与传递。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和市场分工的不断细化。因此,如何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水平,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相信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中,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定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蔡世峰.第三方物流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J].第七届全国经济学、管理学博士后学术大会,2003.

[2]方志刚.服务质量评价与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3:17-18.

[3]赵礼强,李一波.第三方物流服务监控与绩效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2).

[4]曹忠鹏.顾客的多忠诚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08.

[5]闫高杰.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J].港口科技,2012(11).

[6]张莉.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提高途径研究[J].物流技术,2013(23).

[7]楼前飞,严伟.浅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