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2:09

居家养老措施篇1

一是着眼“医”,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新水平。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健康直通车”服务,和辖区60岁以上残疾、贫困等56位老人对接,提供家庭医生等专业性的医养服务。定期为老人讲授保健知识,免费测血压等,累计服务老人600余人次。 

二是着眼“乐”,丰富居家养老服务新内容。吸纳120余名老年文体志愿者,根据个人特长已整合组建模特队、腰鼓队、圆鼓队、合唱队等12支文化队伍。依托春节、三八节等节庆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48场次,收益老人达1000余人次。

三是着眼“业”,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结合地域实际,依托老年活动中心,组建“夕阳红”创业团队,分别打造了富强“我们的节日”古法手制熟食、富民“朝鲜族老奶奶大酱”等品牌。已有“夕阳红”创业志愿者48人,累计创收5万余元。

居家养老措施篇2

吃饭问题: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生活

法律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国家根据经济发展以及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情况,适时提高养老保障水平。

短短3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均实现了制度上的全覆盖,与此前建立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一道,为百姓织就了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

修改后的法律对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给予特别关注。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显示,为了扶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2004年以来,我国对农村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每月给予一定奖励,“十二五”期间这项措施将惠及城市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的老年人。

疾病风险:长期护理保障逐步开展

目前我国有失能半失能老年人3300多万。据预测,到2050年,失能老年人将近1亿,同时还将有7900多万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他们将面临突出的护理问题。

为有效应对老年人可能面临的失能风险,法律规定,国家逐步开展长期护理保障工作,保障老年人的护理需求。对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其失能程度等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法律还规定,国家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医疗保险办法,应当对老年人给予照顾。

服务需求: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

法律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法律还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城乡社区养老服务,鼓励、扶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在养老服务管理方面,法律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规范养老服务收费项目和标准,加强监督和管理。

住行方便: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环境

为了给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修改后的法律对国家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作出明确规定。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法律设立“宜居环境”专章,旨在着力解决老年人的住和行的问题。

“大多数现有城乡建设规划都是按照年轻社会的要求设计的,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老年,这些基础设施成了问题设施,如很多城市六七层楼的居民楼房没有电梯,亟须通过适老改造工程等措施,为老年人创造无障碍居住环境。”党俊武说。

社会参与: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

法律规定,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老年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和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保障老年人参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国家和社会采取措施,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居家养老措施篇3

电梯。这是老年人最关心的,因为他要下楼。就医。产权。中国老年人对产权实际上是很在乎的,很关心的。

我们一直认为老年人他不是一下就变老的,而是慢慢变老的,所以探索我们国家居家养老的建设之路,应该是从住宅长久的使用、适老的改造等等方面去研究,而不是说上来就说我们建设所有养老院,不是这样的。

我们做了一下调查,现在全国养老分三大类: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

住宅不用说了,他去购买,这肯定是有产权的。社区养老公寓是可以有使用权或者有产权的,包括我们的托老机构是有使用权的,还有我们机构养老里福利的那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国家投资的。还有一个是我们的修养地的老年公寓,这可以是有产权,但是不一定是住宅产权。

那么,我们结合这种情况调查了一下用地情况。现在社区养老的这种情况是服务设施用地,居家养老住宅这个是单一的住宅用地,还有修养地养老那叫其他建设用地。

我们提出的理论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将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结合起来,把社区养老作为服务机构,把这种服务辐射到我们居家养老的服务之中去。这样才能够让我们老年人的生活跟我们的国情能够相一致,既能得到家庭跟子女的关照,又能有医疗服务设施的保证。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老年人传统的对房产的消费也能够保证。养老社区实际上包括了我们居家养老的。

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这个服务体系里包括三大类:(1)医疗服务;(2)托老公寓;(3)日间照料的上门服务。国外也是一样的。物业服务里边包括社区适老设施的管理、社区日常的物业服务;生活服务里包括了居家生活护理的服务,这个不包括医疗,是上门的护理服务,包括义工志愿者的关怀服务,包括居家日常的生活。

我们整理完这些情况,发现我们国内的老年人的需要服务跟国外也是大体上是相似的。我不太赞成说一个住区里边全部都是老人,我们曾经做了一个调查,希望如果我们50%以上全是老人,算一算我们的住区里面是一个什么情况,实际上情况不是太好,即使我们在做适老的社区它也有一个比例上的要求。

那么,下面分几类谈谈:

第一类,如果做社区养老跟居家养老结合的模式,那么我们首先要做服务机构,就是要依托的服务机构。这跟我们的社会配套,跟我们的社会服务是结合在一块的,换句话说就是老年公寓,国外也是这样来做的。这个一般的情况是跟大型的医院、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等等依托在一块的,是作为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辐射来做。那么,这里面应该包括了体检、亚健康、急救、医疗护理、适老等。我们集团单做了一个导则,我把其中一部分配套的标准给大家拿了出来。如果我们来做老龄公寓应该有两类,一类是院落式组合的,一类是独栋的。院落式组合,大家可以看一下,旁边这是院落组合的,那么院落式组合的,数不能大于300。实际上已经是两个管理单位在管了。独栋的也不能大于250套,这个也是跟管理结合在一块的。再有,这种东西不是说要集中地、大量去建,不是这个概念,而是要分散到各个居住组团里面去,它作为管理的辐射来分散到里面去,这样才能使老年人跟各个年龄段接触在一块。很多的专家说,我们大概的配比就在40%,实际上这个情况跟我们配的老年公寓的产品是结合在一块的,并不是说我们所有的产品配完了之后它都是一个固定数。咱们中国现在的情况,大体上的产品情况应该是40系、60系、80系、120系以上。两类组合方式,一类是单廊式的,一类是双廊式,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40系、60系基本上应该说是不出售的,到80系开始有出售的,它的房间也是有相应的规定。这里举了两个例子,40系和60系基本上是单廊系产品的组合。

在居家养老里配套要建设的社区养老的配套服务机构,如果我们做居家养老必须先做我们的配套服务机构,它才能把服务辐射到我们居家养老的社区里面去。第二个就是,如果我们来做了我们的配套服务,那我们的住宅到底怎么做。我们住宅是按照传统的住宅建设去做,那么什么叫适老的住宅,什么叫居家养老符合老人来做的住宅?我们列举了一下有七个方面,不是简单的我们把无障碍设施做了、扶手做了、厨房卫生间扩大了,不是,应该是我们有七个方面才适合于老年人居住。

住区的适老配套,这里包括生活的方便,包括健康性的方便,包括生活的丰富性。再有室外的适老设施,包括我们的交往空间。再有我们住宅的适老改造,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住宅一下子全部变成老年住宅,它是需要改的,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使用的情况,它在一点点适合我们各阶段的生活。再有就是如果我们是已经老了,那么我们的功能是要有限制的,要有基本尺度的要求,这个里边不断入户空间等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再有我们已经老了之后,我们适老物品的配置也是要有相应的配置的要求。还有就是我们老了之后,要有适合于我们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比如现在突然间冷了,是在季节的过渡期,包括我的应急呼叫怎么办,用的什么样的技术措施。还有是软性的,就是我们社区的适老关怀,就是我们老年人要得到精神关怀,同时我们老年人要有信心的获取,因为现在老年人在家里信息的获取渠道怎么办。

无障碍也不是指我们一个组团的无障碍,它是跟城市结合在一起的,它是要跟城市的街区、组团的户外空间、停车空间、配套设施结合在一起,一说老年人我们大家立刻联想到轮椅,不是这样的,老年人的时间不是简单的以轮椅进行空间的控制,他是要以各种各样的推车,包括跟孩子在一起。我列了一下,如果我们做无障碍体系,它是一个体系,从城市到单元,还有从单元到自己内部的活动空间,甚至到我们停车,我们停完车怎么能够无障碍的回家。

老年户外的交往场所也是很重要的,不光是一个组团里边,实际上跟我们城市空间结合在一块,要充分利用我们街区公园街头的广场绿地等等,能够形成适合我们老年人、适合老少共乐的、适合我们休闲聚会的,甚至我们在住区里要有我们的临夏活动的场所,包括布品的配置,包括我们防滑的材料、角度的照明,包括夜间各种的标识,这都非常细。但是我们居家养老的这个适老改造,这个非常重要,实际上有这么几个一定要满足的,就是我们居家养老除了轮椅以外,我们一定要满足急救电梯,这个容纳的是急救车担架的电梯,因为无限制的放大电梯的尺度对我们国家的资源是一种浪费。现在很快部里边要出相应的补充条文,就是我们担架电梯指的是什么,我这块给大家画了几类,一类是长条型的,还有横的,还有千公斤的,还有800公斤的,到底800公斤的怎么解决能放下急救担架,这是我们国家最重要的,这个担架也不是我们想象的医用担架,是我们急救的担架。

中国的老年人不是简单的说我已经动不了了还要到厨房里去,但是他动不了了之后仍然要洗澡,这个卫生间设施的改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甚至我们有一个规定就是我们的卫生间可能在我们年轻的时候不需要这样,但是在我们老了至少有一道墙是可以改造的。

起居空间跟各个空间的连通,这个都是要在我们空间的设计里面要事先留出来。适老的健康技术包括了很多,举个例子,第一像应急的呼叫,我们以前一说应急呼叫都是在床头,上次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老人趴在地下了,再爬到床头去按怎么可能,所以这种应急呼叫是挂身的。

地板的新风,换季的时候局部天棚的采暖,包括降燥的楼面,包括我们用的燃气的智能切断的呼叫器。

我们老年人要有精神的关怀,要有信息的获取。

如果我们开发商要去建这个住区,拿这个地怎么选。有一位外国朋友说得非常好,是选在跟医院或者社区配套的这种医疗机构附近,这是非常好的。再有,一般规划的方式都是选用向心式规划的布局,交通基本是外环式,甚至还会出现前面澳大利亚专家说的,冬季的空间做成暖风,这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交通基本上采用内外环,相当于外环用部分的局部的地上停车,其他的基本都是在地下。如果我们来这么做的话甚至要更细。我们做停车场要有话说,供我们老年人能够行走的,避免出现车杆绊倒的技术措施,这种情况都是非常细的。这个刚才已经给大家讲了,如果我们做这种产品,产品应该是从我们的配套、从我们配套的老龄公寓,到我们开发的住宅产品,应该是完整地体系。

简单介绍一下80系的改造过程。在家庭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两个人住,家庭成熟的时候需要三个人住,要隔出一间来,到了家庭鼎盛的时候,甚至有父母来陪孩子,到老了之后他仍然又回到我自己能够两个人住,同时我能够有各种照顾的空间,这都是在改造的过程。因为我们的住宅很多情况不太考虑这种,特别像那种小户型,这种80系的怎么改,我们做了一种尝试。100系的也基本上是。这是我曾经有过一个建议,就是我们居家式老的住区,我们的开发强度到底应该多大,一般情况应该是在2.0以下的容积率,2.0以下容积率板楼11层这种的一梯两户是非常好的,跟我们开发现在的大批量生产的情况差不多的,这是100系的三房。

把这个示范项目说一下。我觉得选址跟我们的要点是一致的,选在了医院的旁边,紧贴着医院。那么首先建一个设施,就是我们老年公寓在老年的配套、居家服务。大概面积在2.2万左右,那么它后边配的是一般住宅的开发。当然这个住宅跟以前做的住宅不一样,因为这个有很多很多细节的东西要考虑进去,甚至最重要的就是服务。很多人问我说老年住区里边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我可以跟大家明确告诉大家,我是做设计的,我认为软件要重要于硬件,最重要的是服务,服务重于我们硬件的措施。但是没有硬件实现不了这些服务,这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

居家养老措施篇4

年底前落实社区养老用地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还附有一份未公布的任务分解责任状和时间表。

前日下午,上述时间表得以在第九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上公布。其中,前两条,就是国务院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和各省级人民政府,在今年年底前,落实社区养老的用地问题。

国务院责成上述部门,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小区,按照(社区居民)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的建设指标,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开辟养老服务设施,不得挪作他用。启动实施时间明确为今年第四季度。

对于新城区建设,国务院要求,各地政府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就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级分区规划养老设施;凡新建居住小区要按标准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上述目标如何在各地贯彻落实?国务院要求,住建部、国土部、民政部和各省级政府,今年年底前要出台具体措施。

降低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门槛

居家养老措施篇5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建设好两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办管理处园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原则;

2、坚持自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共享原则;

4、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原则。

二、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一)服务对象:在这两个社区生活,户籍属管辖的或户籍不在的,但连续居住两年以上年满60岁周岁的老年人,均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其中“三无”、高龄、独居、特困和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二)服务内容:根据老人居家养老实际需求,努力推出亲情人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重点推出:

1、日间托管服务(含助餐送餐定餐服务);

2、家政保洁服务;

3、医疗保健服务(含上门生活照料、精神慰籍服务);

4、文体娱乐服务。

(三)服务方式:按照有偿服务为主,低偿服务为辅,区管委会购买服务为补充方式,根据不同老年人经济状况,推出无偿、低偿、有偿三种养老服务。

1、无偿服务。

(1)对“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

(2)75周岁以上的重点优抚对象、市劳模、城镇低保户;

(3)75周岁以上的特困残疾人。

上述人员,每人每月由管委会购买一定数额的服务卷提供养老服务或志愿者、义工服务。

2、低偿服务。

对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且经济比较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75岁以上,争取每人每月由管委会发放一定数额的居家养老服务券。

3、有偿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通过自己购买,由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的各种便利服务。

三、服务中心建设标准

(一)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和服务需求,努力打造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做到养老服务中心用房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内设日托室、配餐室、医务室、娱乐室、工作室等,服务用房要求房间透光通气,室内物品摆放整洁干净,特别是餐饮设施要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户外有健身场所和活动器材,功能配套,软硬件达标。

(二)服务中心需有一支稳定的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服务队伍,需设置3-5个公益性岗位,以保障服务中心日常事务性管理。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需经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持证上岗,专业服务人员要统一着装,挂牌服务。

四、工作时间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部署和摸底评定阶段(3月10日至4月30日)

在总结前期居家养老调研基础上,为顺利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工作,一是成立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及时了解新举措新情况新办法;四是完成居家养老问卷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爱心”建档工作,组建评估组,拟定居家养老服务对象评估办法。

第二阶段:中心建设和服务实施阶段(5月1日至8月15日)

(1)街道、管理处、社区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用房选址工作,重点落实万达、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抓紧抓好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设置与配套工作,完成室内装修、设备采购等。(2)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两支队伍(专业服务队伍、社工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伍);二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完成专业服务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工作,确保万达园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顺利开展。(3)三是完成万达社区、园居家养老服务站挂牌工作,启动项目实施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和迎检验收阶段(8月16日至8月底)

对万达、两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整个运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重点对服务流程、服务要求、服务质量、服务标准、服务管理进行总结评估,查找差距、总结经验,完成迎检验收各项准备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一要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建立各职能部门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保证居家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要充分认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建设,要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要求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二)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部署居家养老服务事项决择,负责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协调指导和督导检查,区社发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保障,区财政局负责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运行提供资金保障。街办、管理处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负责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场组织和调度,并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区要结合自身工作对所辖社区老年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进行摸底,掌握他们的养老意愿和需求,统一登记造册,制定适宜本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相关开发商本着开发建设服务群众、开发成果人人共享的宗旨,充分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场地支持和资金帮助。总之,要层层负责,做到各司其职,保障各环节的任务顺利完成。

居家养老措施篇6

一、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颁布背景

1992年,民政部颁布《县级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民办发[1992]2号),以县为单位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该制度指出凡是据有本地户口的农民均可参加农村养老保险,采用完全积累的筹资模式,将个人所交养老费和可能的集体补助资金记入个人账户,且按照一般投资回报利息率计息,到60岁之后按照个人账户的积累基金领取养老保险金。因后期银行存款利率连年大幅度下调,市场利率持续降低,国务院于1999年叫停,认为我国还不适合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传统家庭养老模式被打破,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77648705人,占13.26%,上升2.93个百分点。人口普查给我们新的警示:当前农村人口的老龄化水平已超过了城镇。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受到强烈冲击。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下降,农民切身利益受到损害。而且,我国一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有失社会公平性原则。

二、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自2001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问题,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发展农村事业、继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农村经济实力增强,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农民素质提高,减少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的阻力。有国家政策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务院2009年展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新农保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从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及待遇标准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责,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政府主导与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参保。“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2],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措施相结合,保障农村老人生活。2009年试点覆盖全国10%的县(市、区、旗),最终在全国推广。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新农保是我国采取系列惠民政策后,实施统筹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又一项惠农措施,也是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承担责任的开始。截至2013年底,全国新农保、城居保参保人数已达4.98亿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达1.38亿人。2014年7月1日《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正式实施。架起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之间链接的桥梁,加快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统筹步伐。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党的十八大“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人口流动,带动消费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选择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该制度尚处在发展初期,仍面临许多困境,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3]

1、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全国统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县为单位试点实施,同一县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这样水平建立的新农保,同一年龄层参保人员的互补性差。新农保指导意见指出,农村居民可以自愿选择新农保缴费档次。但农民经济实力不足和对养老风险认识不足,一般选择最低档养老保险。最低档的保障水平是:当投保人到60岁时,可领取每月60元养老保险金。考虑到银行利率下调及通货膨胀等因素[4],根本不能保障其基本生活。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水平低,不利于农村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宣传新农保的优越性,引导农民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养老保险档次,积极探讨全省全国统一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全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建设。

2、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后盾,促进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在新农保基金的投资运营方面,实行完全积累的投资手段单一,现行政策规定只能购买政府债券和存入银行以保值增值,仅少量资金参与股票或直接投资。近年来,银行利率下调、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压力加大,贬值风险加大。因此,要以国家强大经济实力为后盾,把新农保的部分基金让有信誉的投资公司运营,增加基金盈利,促进新农保基金保值、增值水平,提高农民投保信心。

3、突破管理束缚、加快城乡社保衔接

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都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城镇化加速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民工养老保险的转换;实现地区之间、省际之间的转移。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减轻农民的养老风险。

居家养老措施篇7

为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智慧养老,根据2020年省市民生工程《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基本养老服务保障,着力补齐城市居家养老和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大力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和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创新发展智慧养老,加快建设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一)完成城乡三级中心建设。

到2020年底,县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100%。同步在乡镇辖区内,建设2-3个村级养老服务站,已建成的城乡三级中心要实现正常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二)老年人补贴制度建立健全。

高龄津贴和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建立,其中,高龄津贴惠及所有80周岁以上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覆盖面不低

于50%。

(三)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

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应补尽补。

(四)智慧养老创新发展。

2020年底前,全市建设不少于1家市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或遴选打造不少于1个市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

三、实施内容

(一)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建设

1、建设目标:建设市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范围,提升我市智慧养老服务服务水平。

2、补助范围和补助标准:市民政部门牵头或委托第三方对智能化养老信息系统和为老服务水平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运行市区居家养老呼叫系统和信息平台的社会组织给予以奖代补。各区政府为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免费安装固定呼叫器,并给予居家养老呼叫信息费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120元,所需资金由所在区承担。

(二)城乡“三级中心”建设补贴

1、建设标准。城乡三级中心建设标准按照《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规范(试行)》执行。

2、项目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落实招投标制、工程监

管制和合同管理制等相关要求。

3、实施步骤。县级民政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排定项目实施年度和建设规划,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并督促项目实施单位严格遵守和履行工程建设相关要求和程序。

4、补助标准。对新建符合条件的县级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经验收合格后,市级给予每个15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

(二)城乡“三级中心”运营补贴

补助范围。符合《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规范(试行)》的县级养老指导中心、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

补助方式及标准。按照设施规模、服务人数、服务内容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给予日常运营补贴;各级政府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向社会组织、企业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给予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补助标准由县(市)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中市级给予每个1万元的运营补助,并向社会公布补助标准。

实施程序。三级中心的运营机构向县(市)级民政部门提交申请,县(市)级民政部门审核后商财政部门确定后实施。

(三)健全老年人补贴制度

补助范围。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给予高龄津贴;对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范围的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经评估确定为中、重度的失能经济困难老年人,分档提高补贴标准,用于护理支出。

补助方式及标准。

1、继续实行高龄津贴制度:对具有本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80-89岁每人每年600元、90-99岁每人每年12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年3600元,资金由县(市)、区承担,实行打卡发放,按月发放到个人。

2、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具有本区户籍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6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其中80周岁以上的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老人、城镇低保且空巢老人每月发放300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适当扩面和提标。依托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发放电子养老服务券,充分利用智能化养老信息系统的为老服务项目,方便老年人就近购买养老服务。

未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电子券100、300元补贴的6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低保老人、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对象,鼓励各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不低于30元/人/月,有条件的县(市)、

区可适当提标。原享受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补贴资金,由所在县(市)、区承担。新扩面的补贴资金,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

3、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人护理补贴制度:经评定为中、重度失能的低保、分散供养的特困供养老人,每月分别发放100元、200元的护理补贴,用于护理支出。补贴资金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分担。

实施程序。高龄津贴由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区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原则上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提供。

(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运营公办养老机构补助

补助范围。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含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及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后成立的法人机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并依法在民政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的各类养老机构。

补助方式及补助标准。

一次性建设补贴。对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一次性建设补助不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公

建民营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改制后成立的法人机构、老年医疗机构、老年住宅、老年社区等)、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补助、代养城乡“三无”对象、城乡低收入老人养老服务的政府购买服务补助,按照《XX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X政〔20XX〕X号)规定标准执行。

2、推进医养结合

补助范围。医疗机构举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养老机构,享受其他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相关扶持政策。既符合《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又符合《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2017版,试行)》,且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可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依法在民政部门备案登记后,享受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

补助方式。一次性建设补贴、日常运营补贴、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参照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办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对社会办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书》的,给予一定补助。

实施步骤。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经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照办法进行申领。

(五)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及困难、高龄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

1、继续实施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积极鼓励养老机构参保,实现辖区内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全覆盖。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保费标准为40元/床/年。其中,对于公办养老机构,省级给予每床20元的保费补贴,剩余部分由县(市)、区民政局统一支付。

2、继续实施困难老年人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制度:落实《关于实施“银龄安康行动”的通知》(X老龄办〔20XX〕X号),进一步推进“银龄安康”行动,为全区60周岁及以上低保、五保和困难重点优抚对象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投保标准为40元/年/人,保费市、区按1:1承担,各县(市)自行承担。各镇街要加强宣传,鼓励、支持社会老人购买意外伤害综合保险。

3、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具有本区户籍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保费按现行财政体制承担。已通过“银龄安康行动”参保的8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不再重复参保。

(六)推进养老智慧化建设

补助范围。对通过验收的市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市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及符合《XX省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建设规范》要求的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给予补贴。

补助方式及标准。对创建达到市级示范标准的智慧养老机构和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给予一次性奖补。对创建达标的社会力量运营的智慧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其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营补贴标准可适当提高,具体标准由市、县(市)根据《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智慧养老若干政策的通知》(X政办〔20XX〕X号)有关精神确定。

实施步骤。市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市级示范智慧养老机构、市级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标准,根据各县(市)、区创建情况经评估后下达补贴资金到县(市)、区级。对社会力量运营的智慧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补助资金由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制定经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符合条件的智慧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按照办法进行申领。

四、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各级财政一般预算安排的资金;各级福利公益金安排的资金,市、县(市)级福利公益金每年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费不得低于当年本级留存公益金的55%;社会捐助资金;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

(二)资金管理。

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强养老服务补贴、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的统筹衔接。社会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经费中的一次性建设补助、贷款贴息补助仅用于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三级中心房屋

建设、设备、设施添置更新费用等。运营补贴仅限于设备添置、人员工资、人员培训、综合责任保险费用等。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抓好落实。

各级民政局、财政局按照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市民政局负责编制规划、制定标准、项目实施督导;市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督促市、县(市)级财政部门落实补助资金。

(二)部门协作,严格检查。

各级民政、财政等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建立由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三)规范管理,严格监督。

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本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养老智慧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经费申报、审批、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办法。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自觉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新闻媒体和群众监督。

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行方案

为切实发挥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作用,逐步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制定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运行方案如下:

一、主体责任

按照“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由建设城乡三级中心的县(市)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等主体作为运行责任主体,各级民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消防等部门按照职责承担监管责任。

二、运行措施

(一)明确运营主体。

鼓励各地将具有服务提供功能的城乡三级中心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公建民营、委托经营等形式交由社会力量运营。培育专业运营主体,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专业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鼓励以县(市)、区或街道(乡镇)为单位,将辖区内社区(村)养老服务中心(站)打包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二)明确功能定位。

按照《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要求,明确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乡镇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村级养老服务站功能定位。各地结合实际,制定

本地区三级中心建设布局规划和功能设置具体标准。

(三)加强人员配备。

政府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人员配备要达到《XX省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建设指导规范(试行)》要求;社会力量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要按照要求和实际服务需要完善人员配备。

三、管养措施及经费来源

(一)各地要落实三级中心法人负责制,完善法人登记。

(二)政府运营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中心逐个制定运营方案,委托给社会力量运营的中心或站点,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

(三)各级政府直接运营的中心或站点,各级财政应将中心或站点的人员工资、办公经费、设施维护纳入预算给予统筹安排,社会力量运营的中心或站点应按照规定给予相应补贴,补贴标准和程序由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

四、监管措施

(一)各级要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各地要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严格对各中心、站点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与奖补政策挂钩。

(二

居家养老措施篇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依托江西绿色生态和中医药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调发展,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努力打造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国康养高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1年,新增有效供给床位5万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0000个、社区嵌入式养老院1200个,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30%,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扩面增效行动

1.落实配建要求。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养老设施任务,完善“四同步”工作规则。配套养老设施有明确产权人的,交付产权人;

属于业主共有的,交付业主委员会,未成立业主委员会的,由属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托管。已交付使用的养老设施,由民政部门履行监管职责,确保养老服务用途。凡存在缓建、缩建、停建、不建或建而不交等问题的,整改到位前不予办理竣工验收。

2.提高运营水平。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动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院,支持养老院连锁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或设立小微服务网点,所设床位同等享受相应补贴政策。鼓励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与社区医疗、康复、文体等设施资源共享,为短期无人照顾或术后康复老年人提供托养服务。鼓励将居家和社区养老设施委托专业组织运营。

3.支持居家养老。2020年底前,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家居环境改造。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支持建设老年宜居社区。鼓励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站点或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助餐送餐等为老服务。鼓励养老机构提供上门照料和家庭喘息服务。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开展护理技能培训,纳入当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二)开展公办养老院转型升级行动

4.突出公益属性。制定公办养老院入住评估轮候管理办法。公办(含公建民营)养老院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优先为低保、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承接被取缔养老院收住老年人临时安置任务,在此基础上允许将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收益用于支持院内兜底保障对象的养老服务。

5.增强护理能力。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支持福利院改造成城乡特困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机构。对不具备改造条件的福利院,委托民办老年护理院或依托具备条件的敬老院集中收住特困失能老年人。支持空白县(市)新建突出护理功能的福利院。各市、县(市)至少建有1个床位300张以上500张以下的护理型养老院或突出护理功能的综合养老院。

6.实施公建民营。鼓励将公办养老院或院内部分服务设施优先租赁给具有护理服务经验、实力较强的企业或组织运营。探索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院改制为国有养老服务企业。采取“一院两制”的养老院,应统一政府供养老年人和社会代养老年人基本服务标准。

7.优化乡镇养老院建设布局。将补齐农村养老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乡镇敬老院建设标准纳入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探索将乡镇敬老院收归县级直管。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敬老院予以改建或重建。对供养人数较少、服务功能较弱的敬老院改建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或农村互助养老设施。

(三)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行动

8.深化放管服改革。编制养老服务项目筹建指南,建立养老服务项目库,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清理养老服务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落实外资发展养老服务国民待遇。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行备案管理。非营利性养老院在县级登记管理机关管辖范围内可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营利性养老服务企业在同一县(市、区)区域增设营业场所可实行“一照多址”。对已经在其他地方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企业,不得强制其在本地开展经营活动时设立子公司。将消防设计、人防设计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审查。对依法申报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消防备案的养老院,主动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养老服务场所在取得营业执照或依法具备投入使用条件后,按规定向消防部门作出其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的承诺后即可投入使用、营业。乡镇敬老院及利用闲置公共设施举办的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养老院,因未办理不动产登记、土地规划等手续问题未能通过消防审验的,2019年12月底前由省民政厅提请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集中研究处置。属地县级政府可依据省政府决定依法出具会议决议、函件等替代有关证明材料。

9.推动战略合作。推动养老服务与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养教结合新模式。探索在养老服务场所开展康复辅具配置(租赁)服务。编制养老服务项目投资指南,公布供需信息和扶持政策清单,引进一批品牌养老服务企业。各设区市重点培育至少2个品牌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养老服务联合体。积极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

(四)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行动

10.构建服务网络。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支持乡镇敬老院为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提供服务。鼓励各地借鉴新余市“党建+颐养之家”等经验,选择基础设施较好、群众意愿较强、志愿服务活跃的地方,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立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机制和个人缴费、社会捐助、财政适当奖补相结合的经费筹措机制,鼓励设立专项运营资金,开辟适量种养基地,破解持续运行难题。

11.健全运行机制。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村民理事会等组织自主管理作用,培育农村互助服务队伍,鼓励农村妇女、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群体照护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建立农村留守空巢老年人信息台账和探视巡访制度,定人开展日常探视巡访,提供援助服务,让老人舒心、子女安心。

(五)开展多方联动能力提升行动

12.盘活闲置公共资源。依托省康养集团有限公司,整合、盘活省直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等资源,实施集团化专业化运营。市县政府要制定政策措施,清理、腾退一批闲置的厂房、学校、医院、宾馆、办公用房、培训中心、疗养院等设施,优先用于养老服务。凡利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的独栋建筑或内部楼层改造为养老服务设施的,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可不出具近期动迁计划说明、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说明、环评审批文件或备案回执。对无法完整获得旧房历史资料的项目,可利用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报告替代原始资料。

13.防范行业管理风险。实施“养老院消防安全达标工程”,落实养老院主体责任,引导和支持其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整治安全隐患,实行标准化管理,着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养老服务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度,制定责任清单,推动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按规定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深入开展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健全养老服务非法集资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数据共享机制,严厉防范打击非法集资行为。按照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制定养老服务预付费会员制管理办法。落实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扩大养老院综合责任保险覆盖面,鼓励投保雇主责任险。

(六)开展要素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14.强化人才支撑。成立省养老服务专家委员会,纳入省政府智库分类管理。支持各类院校设置养老服务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培训实训基地。支持省民政学校转型为以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为主体的大专院校。落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实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领头雁”计划。建立省、市、县和养老院四级培训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保障政策。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开发为老服务岗位,优先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就业。中高等院校养老服务类专业毕业生到非营利性养老院连续就业满3年的,当地财政给予一次性入职奖补。

15.加大财税支持。各级财政要持续加大投入,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必要工作经费以及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公益金的55%以上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完善民办养老机构奖补政策,各地要按照不低于省级标准的50%叠加落实建设补贴,并按实际接收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200元、100元的标准,不区分经营性质落实运营补贴。制定养老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落实养老机构税费减免政策。落实用电、用水、用气享受居民价格政策,其中用电按照居民合表用户电价标准执行,用气不实行阶梯气价,气价水平按当地居民第一档、第二档气价平均水平执行。

16.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强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基金。设立省级康养产业投资发展平台。鼓励银行向产权明晰的养老院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允许营利性养老院以有偿取得的土地、设施等资产抵押融资。坚决查处融资中违规收取手续费、评估费等问题,探索建立风险补偿金、担保基金或给予财政贴息,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提供养老服务贷款担保服务。建立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对接工作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投资或运营养老服务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支持养老服务项目申请专项债券。对项目建成后有稳定现金流的养老项目,允许以未来收益权为债券发行提供质押担保。符合条件的民办养老服务企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6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贴息。

17.保障土地供应。市县政府要将民政部门纳入城乡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在市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规划。规划养老院应毗邻医疗机构,可将大型养老院配套建设医疗设施作为土地规划条件,纳入供地方案。养老服务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制定鼓励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地政策。举办非营利性养老院,符合发展规划的,可凭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登记证书和其他法定材料申请划拨供地。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的,可确定为商服用地其他商服用地(养老设施用地)。鼓励将清理出来的批而未用土地、存量商服用地以及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按规划优先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18.推进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遴选一批医养结合特色机构和社区。制定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规范和管理指南。编制区域卫生规划要为养老院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预留空间。入住50人以上的公办养老院和设置床位150张以上的民办养老院应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可通过变更登记事项或经营范围开展养老服务。支持医疗机构在养老场所设立医务室等诊疗延伸点。养老院内设医疗机构经统筹地区医保机构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可签订服务协议,收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康复费等,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七)开展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9.深化标准创建。成立省养老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依托有关平台设立养老服务标准研制中心,研制一批地方标准。开展养老服务贯标活动,加快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推广全国统一的等级评定和服务质量认证制度,探索应用视觉识别系统,每个设区市集中打造3个以上标准化养老院。

20.发展智慧养老。推广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在养老领域深度应用。推广物联网和智能安防技术,改善服务体验,降低意外风险。支持建设一批智慧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站点。支持设区市按照“1+n”模式建设养老服务信息总平台和县级分平台,实时对接线下养老服务,加载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探索志愿服务记录省内通存通兑。

(八)开展养老消费能力提升行动

21.健全老年人补贴制度。优化现有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制度,聚焦困难老年人精准施补。落实不低于当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3倍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

对城乡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统一按城市集中供养标准执行。落实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20%的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经费,不足部分通过公建民营租金让利、市县留成福彩公益金支持等多种方式解决。

22.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适时向全省推广。鼓励发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衔接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评估结果与领取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挂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强化区域养老服务资源、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和管理。地方各级政府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资金筹措的责任主体,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民生工程,制定配套措施,充实基层养老工作力量,督促做好规划编制、政策执行、改革试点等工作。省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支持、指导各地开展工作。

居家养老措施篇9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海盐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海盐县“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推进全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与养老需求相适应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的运行模式,为社区居家老年人开展以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到2015年,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实现城市社区和中心村全覆盖,60%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达200平方米以上,30%的农村社区建立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站,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数量不断增加,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得到满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老年人实际需求出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

二是坚持依托社区。以社区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本单位,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作用,整合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建立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和队伍。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需求实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形成各具特色、整体推进的局面。

四是坚持社会化方向。采取多形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和支持居家养老服务。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制

1.进一步完善服务机构体系。各镇(街道)要加强对现有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管理,加强对尚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村(社区)的指导,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体系。各村(社区)要选派一名工作人员从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在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窗口,专门承接受理辖区内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条件的村(社区)应尽可能设立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场所。

2.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机制。将年满60周岁、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作为评估对象,根据老年人的意愿、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确切掌握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根据评估情况,实行财政资金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补贴。

3.健全准入与退出机制。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应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养老服务、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卫生医疗服务等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把有资质、服务功能齐全、诚信好、管理规范、实力强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专业服务人员确定为政府购买服务的定点单位和服务人员。村(社区)要加强对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监管。对于服务质量不达标,不符合工作要求等不利于我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要及时予以调整。

(二)分类提供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的对象是指本县60周岁及以上、有生活照料需求的居家老年人,包括服务补贴对象和自费服务对象。

1.政府购买服务(无偿服务)对象。为低保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和特殊困难老人。特殊困难老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居住在本县境内的海盐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2)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低收入家庭;(3)独居或纯老家庭,无子女或子女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有效照顾(如子女弱智、残疾、重病等);(4)生活自理有困难。经评估后,按生活自理能力重度缺失、中度缺失、轻度缺失分别提供每人每月40小时、30小时、20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2.低偿服务对象。80周岁以上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经调查每月各类固定补助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经济相对比较困难的独居、空巢老人,经评估采取政府补助和个人出资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各项服务。获得县级以上劳动模范和重点优抚对象的老年人,视具体情况,条件可适当放宽。试点阶段,对长期居住在武原街道城市社区的低偿服务对象,每户每年提供20-30小时服务或同等价值的服务券,待条件成熟后,再在全县全面推开。

3.有偿服务对象。有经济能力、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自费购买服务。

(三)丰富居家养老内容

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应根据自身实际,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种资源,开展好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法律援助、文体教育等系列服务,在原实施“空巢老人帮扶计划”及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服务外延,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内涵。

1.开展“银龄互助”服务。各镇(街道)和村(社区)应积极构建以“邻里相互关照、孤寡老人陪护、残疾老人康复、困难老人救助”等为主要内容的自助互助结对服务体系,尤其是组织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空巢、病残老人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对为老人服务的时间和内容予以记录。建立为老服务时间储蓄制度,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惠及更多老年人。各村(社区)应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居家养老志愿服务人才库,为“银龄互助”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2.发挥养老机构专业服务职能。各镇(街道)和村(社区)要充分挖掘辖区内的敬老院、老人公寓等社会养老机构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专业服务职能及资源,提供便利条件来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的养老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为空巢、困难老人提供以日间照料、医疗保健和配餐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展为周边老年人联动服务。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

3.建立居家养老服务动态信息库。各村(社区)应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库,将老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子女联系方式、所需服务项目、助老服务员情况、服务开展情况、支出经费情况等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一户一档,实施动态管理。同时,将社区各种服务资源、服务工作人员等分类输入信息库,统一调配、统一使用,根据老年人基本需求,整合社区家政服务、卫生医疗、便民服务等多种服务资源,建设便捷有效的养老服务网络。

(四)政府购买服务标准和类型

1.城市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由县民政和财政部门参照我县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根据所能提供的服务情况,由县民政部门按有关文件标准组织评估后确认。

2.低保家庭中的失能、失智老人,参照当年度重度残疾人托(安)养费用标准提供服务。重度残疾老人已参加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的,不再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3.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中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住院期间,可以申请每人每天40元护理补助费(全年累计补助不超过20天),须凭入住医院出具的住院证明向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经村(社区)、镇(街道)逐级核实后发放。

4.无偿服务对象可免费安装“一键通”话机并免收话机月租费。

5.享受政府居家养老补贴的老年人,在县民政局指定的养老机构接受机构养老服务,服务补贴可以抵扣养老服务费用。

6.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对象需求评估,每完成一例评估由县财政补助30元。

7.居家养老服务所需经费由县财政安排。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民生工程,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居家养老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工作措施,完善服务环境,不断满足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二)严格把关,加强管理

各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加强管理,严格按照居家养老条件和审批程序,把好补助对象资格的审核关、评估关,防止虚报、瞒报,确保补助对象的真实性。要拓宽筹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县民政部门要组织对居家养老补助资金的申请、使用管理以及养老服务评估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

(三)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列入县城及各镇(街道)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通过资源整合以及政府购买和租赁等方法,多渠道解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县、镇两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扶持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运营。列入年度建设计划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经验收合格后,县财政对实际支出的装修费用和设施购置费用按50%的比例给予补助。对居家养老服务站日常运作经费,根据规模大小、服务质量、服务人数,经考核后运营正常的,按农村社区每年6000元、城市社区每年1-2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营补贴。各镇(街道)要积极重视服务站建设,加强各项政策性、行政性、事务。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和社会力量投入、投资居家养老服务事业。

居家养老措施篇10

1关于老年住区的研究

1.1对国外老年住区规划研究结果的借鉴

因为老年人在生理及心理上都不再具备年轻人的健康与活力,所以在居住区的建设上要有一定的要求,符合老年人的生活模式。以作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美国为例,在建设老年人居住的社区时,将其分为多种类型的老年住宅,主要特点是建造了一个环境好,规模大,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的综合性社区,在心理及生理上都满足了老年人的生活需要,他们每日的生活充实,身体健康,自然而然的不再依赖儿女,从而减轻儿女的负担。这种建设模式因其独特的优势,在欧洲国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我国也在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并大力推广这一老年社区的大面积建设。

亚洲的许多发达国家与我国在文化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例如日本的老年住宅社区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日本老年社区模式的特色就是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老年人的自助与自理,满足他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不仅在生活上进行关心照顾,同时也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让其生活在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我们要借鉴这种住宅模式的转变,吸收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色老年住宅的经验。

1.2国内养老模式和居住方式的选择

在最早的一个阶段,我国养老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家庭养老,一种是机构养老,但是最近几年,社会和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传统的养老模式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同时我国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养老方式,度假养老和异地养老等都被人们热捧。

城市规划的相关专家普遍认为我国的养老的方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较大,居家养老虽然能够很好的保证我国老年人的安全,但是对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却是比较忽视的,同时在经济性上也不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种养老形式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还是会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是我国的养老住宅区还是应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对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进行了解之后,一些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新型的养老住宅形式比如邻居式、分离式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学者认为,老年公寓在很多方面展现出来的优势都是其他形式住宅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要在保留老年公寓的基础上发展新型的老年居住区。

1.3老年住区空间环境

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居住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欧洲许多国家将老年住宅选在了风景优美的地区,远离喧嚣,因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宜晚年生活,让内心更加平静。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对老年人进行了解,可以得知居住环境不仅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还要满足他们精神上的需要,设置图书馆、医院、护理中心等社区设施,达到心理上的健康。合理的规划居住环境,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建立良好的关系也对老年人的生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不仅是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促进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推动力。

2关于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的研究

国内学者通过地理学方法对城市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的研究较多。柴彦威和刘璇认为可以将时间地理学方法引入对城市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对城市老年居民活动时间分布、活动方式以及时空间结构的分析,研究社会组织、基础设施配置等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从而探寻城市内部结构与老龄居民活动互动的一般规律以及提出城市建设中老年休闲活动空间的各种对策。

相关研究人员利用时间地理学的方法,对某市50名退休老人的四季休闲行为进行跟踪调查,其目的是为揭示大城市的老年人是如何从事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活动的,以及这些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时空分异规律,从而得到相关科学依据,在大城市中组织与规划休闲空间。另一组专家也运用了时间地理学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制作了一份某市典型社区中老年人24小时的活动日志,借此描述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活动类型是否具有一般时空特征。第三组人员采用的是行为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的内容为城市老年人的日常消费情况,采用问卷的形式,揭示了城市老年人的日常购物行为所具备的空间特征。上述以微观角度研究老年人活动需求的方法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便于更好地在规划上组织与引导居民进行休闲活动。场所空间作为休闲活动的载体,成为目前我国急需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某地区各类老年人经常出入的公共活动场所的抽样调查,地理位置近是老年人最迫切的需求,其次是环境条件要好及有必要的设施。而老年人对休闲活动场所的要求分别是地理位置便利、环境优雅、安全、安静、有充足的休息设施以及良好的景观等。由此可见,老年人最看重休闲场所周围的交通是否便利,周围的环境如何,配套设施是否齐全。从上述结论中我们可以得知,在建设老年人的休闲活动空间时,要合理安排交通区位,做到安全性与易识别性兼具,加之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均匀的分散场所,定能够吸引老年人前往。

3关于道路交通的研究

老龄化社会对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认为老龄群体的交通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中国应重视人口老龄化社会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研究人员从城市角度较全面的研究了如何解决老龄社会的城市交通问题。首先,介绍了美国针对老年人出行特点所制定的涉及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立法等方面的改善交通措施,接着对国内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注重交通系统的无障碍设计;(3)建立安全、便利的步行交通环境;(4)强化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5)建立针对老年驾驶员的培训和审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