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意义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2:35

媒体的意义篇1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媒体人;时代意义;期许

引言:一个时代的稳固和发展不只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人是精神文明的载体,也是时代文化的窗口。不论是对于一个新时代而言,还是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而言,人这个主体的个人素质和能力都占有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处于建立新媒体时代的雏形的阶段,在此阶段,主体媒体人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建设时代文化的蓝图里,媒体人的个人素质、能力范围等等都是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本文逐一列举媒体人的工作流程、媒体人的影响等,突出媒体人在新媒体时代的时代意义。

1 介绍新媒体时代和媒体人

1.1新媒体时代的概念

新媒体时代的出现引起了各界学者的深入分析思考,至今仍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果。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术期刊上设有“新媒体”专栏,其研究对象都大同小异,例如:手机媒体、数字电视、iptV、移动电视等,甚至还有一些期刊提出了新颖的“新媒体”代名词,例如:播客、博客等。那么,新媒体到底是如何定义的呢?

  其实,“新媒体”这个词语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第一个提出的。对比传统媒体,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出现于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发展以后,是利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手机、数字电视机、电脑等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网、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向用户提供娱乐和信息服务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其实,严谨的定义,新媒体就是数字化媒体。

 1.2媒体人的概念

媒体产业的工作人员,一般来说,是指从事与新媒体、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有关职业的人,如主持人、记者、电视人、导播、电视编导等。另外,传媒行业里的设计、制作、业务、推广、策划等职位的工作人员也都可以称为媒体人。

1.3新媒体时代的必要性

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之间和各城市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全球化进行速度也越来越快,愈加便捷的交通工具和电信网络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利用信息通讯技术进行交流变得普遍也方便快捷。站在全球范围看,信息化已经成为这个时展的主流,各国都把发展信息通讯技术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现在,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体作为这个时代的新宠儿,在它迅速发展起来的同时,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 媒体人的时代意义

  媒体人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体,不仅是新媒体时代的创造者和发起人,也是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人和创新者。

2.1 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

在进入新媒体时代的当下,我国媒体产业开始改变陈旧的新闻传播方式和固化的新闻策划方案,大力弘扬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必要性,以及具体到每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媒体产业今后的发展不可限量,根据我国国情,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赞扬每行每业的先进典型代表和时代性人物,正确开展舆论监督,以人为本,宣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是每一个媒体人的基本职责。媒体人有着自身的时代使命,除了爱国热情、责任心和正义感以外,还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条理清晰的头脑。直播、连线、通讯、微薄等一切能够调动的传播手段都适应于各种紧急的报道服务,媒体人用他们独有的视角和写作手法诠释了一条又一条精彩的新闻事实。

2.2媒体人对新媒体时代的影响

   媒体人创造新媒体时代,也发展新媒体时代。一个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都源于这个时代的主体——人民,新媒体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媒体人起到决定性作用。

首先,媒体人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份子,虽然他们影响这个新时代,同样他们也被这个新时代影响。媒体人能够深入基层,站在人民的位置上考虑问题看问题,他们从人民学习、工作、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和新闻都是人民本身在关注或是需要被关注的方面,并且他们采写新闻时所运用的语言方式深得人民的喜爱和赞赏,让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人民能够理解和受益。

一个适应本国国情和时代需求,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媒体群体对于一个时代的发展有绝对的促进作用。媒体人是新媒体时代构造成功的建筑师,承担着把新媒体时代往正确积极的道路上带领的责任,肩负着让我国的未来蓬勃发展的历史使命,每个媒体人知道,媒体工作不仅是众多行业中的一种,而且是一种精神,让我国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的向往。

随着生产力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人渐渐成为传媒产业影响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载体。而随着媒体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媒体人也以其崇高的爱国热情、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姿态展示着我国独特的魅力,媒体人的形象对于媒体产业甚至整个新媒体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在这个传媒产业空前发展的时代,媒体人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心理、国家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关键力量。

3 总结

   新媒体时代,一个新时代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人为因素的影响。媒体人,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代表性人物,不仅在建设过程中推波助澜,也在发展过程中添砖加瓦。本文介绍了新媒体时代,对媒体人也下了定义,让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新媒体时代、媒体人和媒体人的文化素养、责任和使命。重点分析了媒体人对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呼吁社会关注媒体产业,促进媒体产业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的,我也看好新媒体时代今后的发展潜力,衷心希望媒体产业能够如火如荼的发展,新媒体时代能够在我国的历史上抹下绚烂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陈亮.浅谈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划[J].《网络新媒》,2009年.

[2]赵敏.浅谈媒体人的压力和自我调整[J].《新华网》,2011.11.11.

[3]段丽娜、张弘.新时期重塑新闻工作者形象及职业精神的现实意义[J]《新闻窗》.贵州财经学院.2011年第5期,60-62页.

[4]张跃涛,战玉雷,刘树艳.新时期新闻工作者的宣传作用[J].《现代视听》,2009年第S2期.

媒体的意义篇2

关键词:媒体;管理模式;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4)12-0000-01

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催生复杂的传播环境

我们现在已经步入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的趋势引发了经济与社会多种力量的重新组合,不同国家与种族的人们开始拥有越来越多相同的价值观,不同权利与义务、文化与品味开始出现融合。而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波助澜,使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全球化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新闻集团、维亚康姆等媒体巨头,通过大规模兼并与整合,在全世界范围内构筑起新的竞争格局。这些跨国传媒集团以巨大的资金规模、有效的组织结构、强大的经营扩张能力,在世界市场上支配媒体的生产、交换、流通与消费,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更有利的投资环境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不断加强自身在国际传媒市场的竞争优势。

在这样一个充满频繁的合并、快速的技术进步、大量的社会变革和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何求得生存与发展是当前每个媒体组织所面临的挑战。

二、知识经济的兴起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环境,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逐渐取代金融资本的主导作用,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而知识创新更成为企业高竞争力的源泉。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为了在新的世界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努力培养企业更高超的学习能力,使组织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都能迅速增进自己的适应能力和生产效率。只有通过增强学习能力,企业才能避免像恐龙那样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遭遇灭绝的命运。因此,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将成为21世纪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媒体作为知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与媒体有着高相关的依存关系。一方面媒体组织自身必须注重知识的吸收、转化、整合与创新,不断积累与储备组织赖以创造持久竞争优势的核心技能、组织战略、经营诀窍等知识资本;另一方面,媒体还必须承担作为社会知识中心的作用,积极传播先进的、多元的、各类的知识,以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知识需求。这意味着作为知识密集型的媒体,必须建立起有效地积累、维护、传播和利用知识资本的管理体系,其中,如何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提升人力资本的水平,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成为媒体管理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三、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与“创争”活动的开展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人才强国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要求全社会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学习和创新成为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在政府和社会的推动下,我国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逐步深入,不少企事业单位开始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探索。首先是上海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如宝钢集团、施贵宝药业、同济大学、大众汽车公司等;随后青岛海尔、中国联想、仪征化纤等单位也纷纷加入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行列。

我国媒体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积极参与创争活动,并在创争中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四、我国媒体经历深刻的变革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进一步置身于全球化国际竞争的环境,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的政府职能、产业政策、经济体制、文化体制都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战略转型。在此背景下,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和国内市场竞争,我国传媒也进行体制与战略的转型,最明显的趋向是不断加深产业化、市场化的程度,与此同时,政府逐步放松对媒体的管制。

集团化、多元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传媒发展的主要趋势,并深刻影响世界传媒业的发展走向和竞争格局。我国媒体虽然进行了集团化和多元化的管理转型,但是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在宏观管理体制还是微观管理机制方面都面临诸多障碍与不适应。目前,变革中的媒体组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五、媒体行业进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意义

(一)对促进我国媒体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下,近十年来,我国媒体进行了有限的外部兼并与整合,出现了集团化、多元化经营管理模式,集团化、多元化虽然顺应了世界媒体发展的潮流,但是我国媒体长期受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其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并没有跟上外部环境的变化。

创建学习型媒体组织不仅顺应了媒体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换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媒体进行组织管理与人才创新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对从根本上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集中表现在企业整体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知识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是未来企业的生命之根。新型的组织必须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弹性、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动力以及更强的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日新月异的环境变化,满足更加苛刻的客户需求和更聪明的知识型员工的需要。

媒体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资本正逐步取代物质资本,成为媒体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创建学习型媒体组织,不仅为媒体知识管理提供可靠的实施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媒体可以有系统有目标地培育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媒体的意义篇3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表现方式;意义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8-0273-01

一般而言,人们把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称为新媒体,而将以数字多媒体及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传播、鉴赏与批评等艺术行为方式上推陈出新,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变革的新型艺术形态称为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开始于电子音乐,在国外已有6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则有40年的历史。而实际上,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像数字化电影等带给人们越来越大的影响,可以说,新媒体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之进行理论上的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媒体艺术的根本理念是尽可能地用艺术反映真实的思想和创造思想产生的情景。也可以说,媒体艺术用艺术反映思想的理念,透过艺术所表达的思想与观念,而这正是现代人的内心所看到的世界,媒体艺术家则使用媒体艺术使这些观念和思想情景再现,演示给观众。新媒体的发展和观念对传统媒体进行了反叛,是全新的颠覆与革新,对以往的艺术形式是一种超越。

新媒体的表现方式为描述自我提供了新的方式。探索潜意识的踪迹,从而获得传统艺术无法反映出的部分;同时探索自我的空间,显示恐惧、紧张、孤独等情绪感受。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认知和表现方式:

1、非线性叙事:在叙事和媒体结合的意义上,最先有传统叙事媒体,接着出现了基于时间为基础的媒体,它的叙事能力远远超过传统媒体,而在新媒体艺术出现之后,叙事成为一种开放的游戏过程,表现为由观众来选择叙事方式、故事演进过程。

非线性叙事最具体的表现形式是网络的超文本语言艺术,用户将网上文字或其他材料诸如形象、声音结合在一起形成超文本语言,用超文本链接来实现一则故事的非线性叙事。在这里,世界可以由可能性组成,任何一件事情的结果只是它发展的可能性之一。在这一点上,非线性叙事和线性叙事的对比中更具有开放性,使得新媒体艺术更接近生活原貌,也有助于人们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生活和认识生活。

2、交互性:新媒体视觉艺术家注重使用网络,利用网络特有的交互性、可扩展性和可复制性为视觉艺术服务。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从创作内容扩展到要求设计环境、氛围,以便让自己参与其中,同时艺术家的工作也是能够让观众发挥出创造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

互动性艺术观念最完美体现的当属网络艺术,在网络互动世界中,现实可以被虚拟。作品的完成必须由观众来完成,来激活,从而产生实质性的内容。而且,观众的参与是没有完结的,只要有新的观众参与进来,就会有新的互动过程,从而有了作品新的部分。

作品也许是虚拟的,但是这种交互式的可能性却是真实的。这也说明了从提取现实到虚拟形象的出现,再回到现实问题,网络媒介所达到的深广度。“新媒体艺术交互性叙事方式使大众、艺术品、艺术家可以进行更紧密的交流,大众的思维可以直接地反馈给艺术家,而艺术作品又会将大众的思想和行为实时反映出来,使得艺术生产在接受主体的审美创造过程中最终得以完成。”

3、对传统社会结构的瓦解

新媒体的兴起,使信息逐渐成为代替金钱的最有价值的财富,与此相对应,以资本、金钱为基础的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解体,信息财富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重新组成新的社会结构。一方面,传统的主流社会阶层,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媒体兴起后的信息时代,逐渐淡出社会舞台;另一方面,伴随着网络媒体诞生的新一代,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同时,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自己的信息,通过新媒体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新媒体称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使自己权利的重要媒介。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对传统社会的瓦解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依靠传统财富的力量。网络的介入彻底改变了受众通过传统的大众传媒接受信息的方式,引发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新媒体艺术给当代艺术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其变革意义是无比明显的,也是相当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产生全新的时空观念:互联网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或者说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信息在全世界触网之处流动,就像麦克卢汉预言的,“生活在今天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逃脱如今已经覆盖全球的电子新闻地毯”,“地域与国别不再成为空间的尺度,高山大河也难以表示距离的存在;时间被大大的缩短,空间也大大贴近,人们对时间的认识已经完全‘微缩’了。”

2、提供人机对话的可能性

现代科技与it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作的机会,特别在视觉艺术的表达形式上。要实现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必须要为善于人际互动和沟通的人所了解和掌握。在从事多媒体创作时,除了需要学习计算机科技知识及了解计算机游戏规则外,还需要充分掌握有关艺术与人性的相关知识,需要有一颗开放并富于想象的心。只有这样,新媒体艺术的创作内容及其表现方式才会更有效果。

3、推动新媒体广告艺术的发展

新媒体动画在网络广告艺术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新媒体艺术的应用给广告艺术的动画展示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网页中闪动的标识,漂浮的广告,游行于画面之间、行踪不定的标题,这些都是以往传统广告艺术中所没有的。浏览者会被它们深深吸引,因而点击这样的网页。也有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吸引观众参与。而且业余作者,也完全有能力完成较为复杂的广告艺术效果制作,使得特殊广告艺术效果制作不再是某些人的专利。

4、新媒体艺术对文化产业复兴的推动

在中国,文化的复兴与发展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关,最近一些年来,这一问题更是上升到国家意识层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成为国家、学术界、科技工作者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共同关注的大事。人们进一步想要实现文化的创新,作为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以在其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新媒体艺术的在消费时代的图像价值以及文化商品特性,可以使得它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必须要注意到这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加强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投入以及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寻找实现新媒体艺术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更多可能模式。”

5、催生人类新的生存观、价值观

网络改变着人类的认知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生存观和价值观。网络的出现就好像创造了一个与现实社会或平行或相交的空间。通过QQ、网络游戏等“网络交往”,人们可以把自己人生面孔的另一面展示出来,这种虚拟空间中的交往无形中必然改变人类感知及认识世界的方式。

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是在历史中慢慢形成的。在网络中没有权威,更没有完全掌握真理的人。网络对人类生存观、价值观的改变尚在进行之中。总的来看,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网络所带来的高度信息化社会之中,这个社会经济结构从以工业为中心转移到了以信息产业为中心;政治结构从金字塔型转向网络型;文化结构从中心文化型转向多元文化型等等。网络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现实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冲击,这就必然会带来深刻的变革。

参考文献:

媒体的意义篇4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创设 听说读写 意义

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使学生身临其境,高度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现学与教的互动。

 一、多媒体教学能创设新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学习的原动力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把在学习新知识时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力。在英语教学中,情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形、声、情并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中。例如:let’sgotothepark.中,用英语表达邀请同伴出去游玩的意图,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身边场景,对于学生而言都极为感兴趣,通过各种图片、声音,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一种极为想去游玩的冲动。

二、多媒体教学能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英语教学中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的要求,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包含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媒体的信息,但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但我们现在利用多媒体系统,将文字、图形、动画、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结成一体,使听、说、读、写四个过程不再支离破碎,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例如:在教学单词tmonkey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演示,卡通小猴子拿着书本,说着:monkey,monkey;i’m。monkey.然后让学生跟着读,读得正确与否,电脑先生将及时给以指令,操练对话。最后,电脑先生将还会演示monkey一词的写法。多媒体能说、能唱、能动、能自动检索相关的资料,故可在不同的英语课当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的多维展示。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听、说、读、写能力。

三、多媒体教学能营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多媒体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如识记一个单词、理解或背诵课文、表演对话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优势进行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等方式的交互。教师可根据课型和内容不同自行设计一些趣味小练习题。

 

四、多媒体教学能再现情节、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又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此,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再现故事情节,使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到弥补,思想性更加清晰明朗,学生无形之中受到熏陶,加深感染力。例如:howdoyoufeelnow?讲述了一位学生生病了,另一位学生打电话询问病情,然后去看望同学的情景。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故事情节,以身边的小事陶冶教育学生。

媒体的意义篇5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整合现实意义

计算机的发展是与数学密切联系的,并且计算机与数学还存在着特殊的关系。计算机是数学的创造物,又是数学的创造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会改变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对教育领域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多媒体技术本身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今天的多媒体技术则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并且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成统一的数字信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为了便于加工,便于传输,还要进行数据压缩,传到指定地点以后再还原,有一整套复杂的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这就表现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强大功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它可以通过声音、图像等直接对学生进行感观的刺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经常涉及许多课外知识,如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如果能结合教学实际,把有关的内容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则不但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学习环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帮助社会经历尚浅的学生增加表象积累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计算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说,他们自制力差,好动、好奇;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持续性差,因而多媒体就更能显出其优势。而常规教学手段如:学具操作、教具演示、调查实践等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感性的材料,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将两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把制作好的课件内容按照教师的意愿“演示”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产生自我的内在需求。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体现,笔者认为首要前提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积极地进行探索。注重学生、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用饱含深情的教学语言,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利用多媒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再现优美意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此外,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考虑学生的动态性、不对称性、流动性和发展性特点,摆正自己的位置,控制好多媒体教学演示的节奏。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就不能实现真正现实意义上的“互相”交流,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无法得到体现。如: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学习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从而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有效的认知。

三、多媒体对教材知识具有超文本功能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超文本”强大功能,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学中,有时板书较多,例题及解题过程要规范,实物图、电路图或一些画面要出示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写、画,就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而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就可以克服以上弊端。许多的计算机软件,如:word,powerpoint及网页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都具有超文本(超链接)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练习题等,用幻灯片的形式存储成不同的单元或专题学习网站,再用超链接的方法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需要用的部分时,就可以很方便地调出需要的内容。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制成电子教案,可以有效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把不同媒体信息和各种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各种教学资料。

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多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做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就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中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媒体的意义篇6

【关键词】解释性信源赋权媒体竞争

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尤其是在新媒体登上历史舞台后,越来越多的传播形式在改变甚至颠覆着我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接受和解读模式。如何才能抢占到更多的受众注意力成为新旧媒体竞争的成败关键,而解释性信息是当前传播过程中的稀缺资源,它是传统媒体对抗新媒体的强有力的武器,并且具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解释性信息的概念

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认为:应该在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时,注意适当补充以下有关事实: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映性的事实。

历史性的事实,即提供有关新闻的历史背景材料。这些材料主要用来解释其来龙去脉,交代它与相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可以使读者有可能预见事情发展的趋势。

环境性的事实,是指与新闻事实有横向联系的背景性事实。这种环境事实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适度的添加能起到一定的烘托或陪衬作用。

简历性的事实,包括新闻中人物的经历、性格特征和趣闻轶事等等。对这些事实适当加以介绍可以增强报道中人物的立体感。

数据性的事实,指的是统计数字和材料。利用百分比从中挖掘其含义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反映性的事实,指外界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议论、分析或者评价等。

《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的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过:“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之一就是要学会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深度的解读。解释性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向受众提供多元信息,它的思维方法也可以让受众摒弃就事论事的狭隘性,改变以往封闭的线性思维、增强对事件的思辨能力。也就是说,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存关键就是要重新建立起它最擅长的编辑逻辑思维。

二、解释性信息对传统媒体的意义

解释性信息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的稀缺资源,成为传统媒体参与新闻竞争的有力武器。

以微博为例,其传播的信息多为简单、浅显的初级信息,缺乏深度,掺杂大量虚假信息,内容质量较低,公信度低,并且碎片化的阅读只能使受众触及事件的表面,对于事件的背景受众所知甚少。而一个拥有解释性消息的新闻事件是难以被微博化的,譬如一个好的长报道中包含大量细节,它可能需要十条微博才能展现;而且它包含逻辑性,140个字很难展现出其复杂关联。在当下网络传播环境下,报道世界的能力不再被独享,解释世界的能力才是能力核心。

解释性信息使传统媒体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源于传统媒体所具有的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中的信源赋权性,表现为对新闻事件的赋权性解读。

喧嚣的互联网时代,似乎人人都是记者,公众的知情权看似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是信息泛滥的现实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获取要求更加有针对性,具体的内容和数据仅仅是满足基本所需,更需要媒体对新闻事件做出赋权性的解读。更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完整的信息传播机制也不是所有网络媒体都具备的。根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网站和商业网站都只能登载或转载时政类新闻信息,即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换言之,网络媒体没有新闻采访权,不能进行直接的新闻原创。另外,网络媒体的特性,也决定了网络媒体有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规律。网络更加强调的是人际交流与对话,但是网络上的交流又是在缺少社会暗示和交流对象的不确定性中进行的,这种特殊的交流环境可能会衍生出一些非理性的交流行为。网络使新闻传播速度加快,传播范围增广,传播活动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金兼斌教授分析说:“新闻源或者发帖者、爆料者本身在描述事件时信息不准、不全、不客观,从而给网络上的‘以讹传讹’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中间传播环节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添油加醋’的理解,最终可能歪曲事实真相,变成谣言、假新闻。”

作为传统媒体,它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有编辑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规范作为公信力的保证,另一方面它可以对一个新闻事件投入人力物力进行长期深入调查,如果想提供给人们重大事件的真相,提供能启发人们思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新闻,就必须依靠一定水准的新闻专业技能,有逼近真相与挖掘价值的能力。传统媒体依靠职业新闻人,生产出优于网络的内容,对新闻信息资源整合中的信源赋权性。编辑把各类零散的新闻素材整理起来,通过去芜存真,重新编辑,组合成长篇报道。而解释性信息的大量注入加上合理的主题设计,逐渐演变成一种为新闻素材注入报道思想的再创作行为。

三、传统媒体运用解释性信息的策略

1、传统媒体应从动态性信息传播为主转向解释性信息传播为主

在一些突发性事件中,微博均成为第一消息源,时效性是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但当下传统媒体在传播上还是以动态性信息为主,虽然读者需要动态消息来知晓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但它却不能对未来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也不能对其进行演绎和归纳、抽象和概括。从这一点上来说,它满足不了观众日益增长的求真求知的欲望和需要,而如果转向以解释性信息的传播为主则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传统媒体的竞争力。

颇具影响力的《南方周末》的述评性文章大多数都凝聚着深度的思考力。深度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对所叙述事实的抽象、放大和联想,在很多的判断性叙述之后通常紧跟着提供解释性信息,用细节信息进行详述。

媒体的意义篇7

一、组织教学得心应手

如在讲“水分散失”一节可以这样来组织教学课的开始,利用电教媒体进行导入,可巧设导语,暴露关键,给学生播下悬念的种子。教学中先用放像机放一段电视剧《少年特工》里小队员在山顶用塑料袋在树枝上取水的片断,配以导语来问:为什么带叶的树枝会有这种现象?一下子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课的中间可按学生认识的主线和课堂教学顺序加进“枝叶蒸腾作用”演示实验,用他们多种感官接受来自各种渠道的外界刺激,强化了记忆。这里需要注意:“讲”要讲清,不能讲穿了;“做”要让学生可见又可信;“写”和“画”要精练美观。课的结尾用投影仪将“蒸腾作用”过程及意义打在银屏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留下一个美妙的回忆。

二、师生感情日渐浓厚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输入让一些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接受,易相信,从而增加了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可信度。无形之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学习“肾单位”结构时,将红线球用胶带粘在黑板上,再从上面引出二根线头当作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最后在毛线球的下方制一气球为肾小囊。这一过程用实物投影既清楚又直观。这样,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同时也有理有据,形象生动地将复杂的“肾单位”结构简单化了。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认为:课让老师讲“活”了。对老师的敬佩之情,顿时升华,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三、学习兴趣充分激活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多媒体综合应用作为教学过程中一种新的时尚,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有效突出

紧紧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当讲到重点、难点时,若配以多媒体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实验与投影这些媒体使学生看到感性材料的表象,最终得出正确的理性结论。这样,既符合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又使本节的重点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课堂中可安排一个“小实验”,请学生分别咀嚼萌发和未萌发的绿豆种子,待他们亲自品尝到两者确有不同时,然后及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边板书边推理,推出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通过视觉、味觉、听觉和思维感官功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散了知识难点,化难为易,体现了主体参与教学的原则,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五、教学进程适时调控

画面、录像、投影等教学媒体中的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能调节授课时的教学进度,或放慢速度,或重复讲解,或增删内容。使教学中该强化的内容得到了强化,该淡化的得到了及时的淡化,缩短了信息传递的距离,有效地调控了教学进程。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序化的知识链,大大提高了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效率。

六、教学效果大幅提高

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语言听觉器官,二是语言视觉器官。课堂教学时只有保证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单靠一种听觉或视觉渠道,势必影响和削弱这种效果。只有各种媒体的使用才可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准确性,也就突出了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合理配置电教媒体,发挥其优势,以弥补实验的不足。如讲“血液”一节时,在演示实验中观察血液中加入抗凝剂后的分层情况时,可用放像机将最后的结果和现象放给学生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结果也非常明显。学生一看便认出:哪一层是血桨?哪一层是血细胞?各部分的比例大约是多少?同时,放大的图像也便于教师的讲解。

综上所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当今的教学体制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因为它的魅力在于:方便教师“教”,也帮助了学生的“学”。真可谓是价值连城。

但是滥用生物电化教学也会产生许多消极作用。那么会有哪些消极作用呢?

1.动手能力有所降低。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电教能够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但是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制作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做才能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必须经过反复操作才能熟练。如果用观看录像的教法取代学生亲自动手的实践过程,无疑是削弱了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

2.观察能力提高有限。削弱学生的观察力。录像、幻灯和投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介绍多种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各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重复观察。但却不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录像等材料是经过加工制作出来的,有很多材料具有片面性,如果单独看录像,不看实物,对自然界的观察能力会降低甚至会产生一些误解。只有在看录像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真实完整的知识。如观察蝗虫的形态时,让学生观察实物就比看录像好得多。调查证实,86%的学生认为,单独看录像想象不出来。还有一些动植物的特殊气味和味道,需要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答案。另外,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也会有不同的结论。自然界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让学生亲身处于大自然中,多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现象,才能领略到自然界的奥秘。

媒体的意义篇8

论文摘要: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是指在通常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计算机教学媒体,以多种多样的媒体信息对学生产生作用。本文就如何使多媒体教学形成丰富的教学过程,达到最显着的教学效果,做了一些探讨。

一、选择课件制作工具

多媒体的课件制作可选择用Director,powerpoint,Flash等等多种计算机创作工具,课件制作者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爱好选择相对应的制作软件。比如powerpoint应用简单,容易制作,展示性很强,比较适合相对较多的文字和视频图像等信息展示需要,而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比较方便,课件优点是文件较小,效果较好而且放大不失真等,比较适合Dna结构以及细胞结构等知识的呈现。

二、收集教学资料

(一)生活事件:如在讲解案例时,可以采用人的四种交流模式即“听,说,读,写”案例;

(二)常见的现象。如在讲解常见的现象时,相应介绍平时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等;

(三)利用图书馆资料,报刊或图书。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的去收集各种教学素材,如互联网的下载,扫描图像,拍摄标本,手动制作等等。

三、选择教学资料

(一)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针对性、新颖性,既要密切联系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前瞻性,要尽量避免过多或空泛的内容,以防案例的讨论中出现一些不着边际,泛泛而论等现象。

(二)在资料的选择等方面,应该选择一些常见的,贴近生活的事件或素材。

(三)在表现资料的形式上,做到醒目简洁、图文并茂、如剪辑视频、Cai课件、Flas、图片影像等。

(四)在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上,应当具体和明确,可以相应的提示问题的思考角度,提出教学内容的相关重点,列出相关的参考书目,参考资料等,以及课堂的讨论的方式等。

四、安排与选择教学内容

安排与组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体和系教学目标,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的科学、组织的合理十分必要和重要。虽然了具备良好的视听等功能,并且具有比较好的可接受性和比较大的信息输出量,但多媒体教学要根据载体的相应特点、教学的内容、知识点的差异,来选择和编辑从而制作出适当的多媒体,要提高对适度信息量和优化教学内容的重视,能够做到高度概括,主题鲜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课件的设计时,对于教学的目标而言,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布局要以教学目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依据,在情感领域的教学则要以情景创设作为基础来进行气氛的渲染,技能动作等领域的教学目标要注重体现出可操作性和示范性。

五、设计页面

页面的设计与创意是制作课件的灵魂,美观而又主题突出的页面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在页面上出现的各种图形、文本、动画、图像以及声音等等信息,设计时应该着重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重点突出;

(二)层次分明;

(三)字体规整。

(四)图像和图片清晰并且贴切。

(五)动画和视频要适宜得当;

(六)统一风格,画面简洁、实用。

六、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的四个要素,四个要素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为了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处理好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核心知识建构的帮助者是教师,教师不是施教的灌输知识者;多媒体是创造学习情境的认知工具,也是学生主动的学习,协作,探索和完成知识建构的认知工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替代教师的传授功能,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能突出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功能。

七、多媒体计算机教育的实现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认知主体的作用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例如:在多媒体计算机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可以选择练习适合自己水平的习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获得有效的认知。

(二)有利于组织和管理教学信息,对教学信息等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功能来实现。例如:可以按照教学的目标,把不同媒体信息和各种教学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各种教学资料。

(三)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保持。多媒体计算机对于外部的刺激并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对于多种感官的综合性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及保持非常的重要。根据有关的专家的实验结果,人类对信息的记忆和保持能力与提供信息的方式密切相关。

八、小结

计算机多媒体的组合教育,不仅能够延伸学生的眼,还能延伸学生的耳,甚至能够延伸学生的脑,它是优化我们课堂教学的非常好的手段;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相当多的特点和优点,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应该被忽视。即使我们掌握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运用;选择好恰当的切入点,从而配合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长江.工程设计变更对造价管理的影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1

[2]甘霖.多媒体教学的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徐扬.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2,4

[4]黄秋生.谈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化教育2002.07

媒体的意义篇9

1.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网络上能够直接阅读原始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全班学生都只能听什么。课本里有什么,学生只能看什么的被动学习局面。

2.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记忆结论,而是通过对原始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能通过与他人交流、探讨,共同完成某项作业,借鉴别人的方法,求解疑难问题,打破了传统课堂交流的局限性,大大拓展了师生、生生之间交流的空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习时,要自行安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这些有助于学生逐渐学会自主学习,为适应未来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

3.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调控能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了互助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二、有利于教育水平的提高

1.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熟悉学生,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从教学思想上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观念。教师要转变已有的“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才能给学生的学习以一定的引导和具体的帮助,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2.促进师生关系的转变。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一直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而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们占据课堂的中心地位,根据他们的学习要求及进度来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辅导。教师不再充当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应具有更加扎实的知识,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认真组织、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媒体的意义篇10

一、新媒体时代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

(一)在新媒体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巩固政党权威的时代诉求。如何衡量党的执政水平,经济发展一向被奉为圭臬。然而,社会意识形态的维护工作却没有同步发展,甚至在一段阶段内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作为执政党,仅仅把执政期望付诸于经济数字的变更,极易导致群体意识流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思潮。从而弱化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引发民众对于国家、民族和政党的认同危机。因此,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

(二)在新媒体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实践“民本”理念的重要保障。党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坚实的群众基础,密切联系群众是党一贯坚持的优良作风。回顾历史发展与他国实践,任何背弃人民、强压民意的政权或政策终会导致执政者丧失民心,失去执政地位的合理性。发展至今,伴随新媒体时代的繁荣,执政党借助网络媒体与信息平台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性,可以扩大政治影响力?c民众认同度,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真正实现以民为本,为民所用。

(三)在新媒体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传播政党理论的坚实后盾。立足发展转型期,执政党不仅要推进组织结构应时而变,更要实现政党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执政党既要保障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也要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以此来吸引广大网民的注意,重塑开明公平的政党形象,从而在意识层面巩固党的政治地位,树立执政权威。

二、新媒体时代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的挑战

(一)思想引导之困。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中“点对点”的单向式舆论导向,新媒体的传播模式,由单向灌输模式转变为一种双向互动模式。在传播过程中,民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消费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者,可以自主地参与信息创造,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传播有关信息,发表看法,提出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难以保障对于社会信息流动的高度管制,这也为传统的信息管理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难度增大。

(二)舆论控制之弱。“新媒体的发展使普通群众有了充分的发言权和发表意见的场所,社会舆论成为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员力量。”与此同时,伴随网络环境的不断扩展,为一些谣言和谬论提供了滋生和传播的温床,直接导致社会舆论的多元走向。与传统媒体比较,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和深度等方面具有更多的优势性,相关部门对信息流动的很难进行有效操控,以致于部分谣言通过网络信息形式传播,引发人们的思想混乱,危及意识形态安全。

(三)多元思潮之扰。发展至今,国际上不同的意识,不同的思潮混杂交织,通过网络渠道流入彼此的社会话语体系内。其中不乏一些分裂势力大肆宣扬自由、民主、人权等问题,大量的错误思潮也纷纷涌入,冲击着我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流的意识形态阵地。

三、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路径

(一)扎根民众生活,表达接地气。在新媒体繁荣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内容创新必须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相连接,这样才能使意识形态话语更具说服力和感召力。在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当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意识形态理论创新扎根于民众的实际生活,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促进和完善人的全面发展。

(二)整合媒体资源,使“新”“旧”话语平台保持联动。搭建全新的话语平台可以推动意识形态与民众的感性接触,也可以完善意识形态话语权形成的场域。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需要拓宽培育平台,积极发挥传统意识形态话语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既有的网络平台,和新兴的移动设备,构筑和完善综合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平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贴近民众生活的形式展现出来,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