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2:48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1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取得了变革与进步,在线教育成为人们进行学习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在线教育,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不需要去教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通过互联网+教育微网站浏览教学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视频课程、课件等内容,并进行教学资料下载,从而更好完成学习任务。由于该学习方式简单方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方便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为更好利用互联网+教育微网站学习,开展课程教学,必须采取技术手段,开发出互联网+教育微网站。

 

1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

 

1.1设计技术与工具

 

采用aSp和SQLServer2000为开发工具,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满足网上授课和学习的需要。

 

1.2设计目标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网上教学平台,任课老师通过网站教学视频、布置学习任务、批改学生作业、进行答疑和考试阅卷等。学生通过该网站完成学习任务,遇到有疑问的通过互联网和老师联系,与同学讨论,完成测试,进行成绩查询。[1]

 

1.3层次结构图

 

为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管理需要,互联网+教育微网站层次结构上将其分为三个不同部分,即教师子系统、学生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针对不同的对象,每个子系统下面又包含若干的子模块。这些子系统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促进系统有效运行和工作。

 

1.4模块设计

 

每个系统模块下分别设计不同子模块,例如,教师子系统包含多个不同子模块:注册模块、登陆模块、修改个人资料模块、教学内容模块、教程管理模块、公告维护和模块、答疑管理模块、试题管理模块、聊天室模块。学生子系统也包含不同的子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功能,为学习提供有利条件。主要包括:注册模块、登陆模块、修改个人资料模块、教案浏览学习模块、公告浏览模块、提问浏览模块、在线测试模块、聊天室模块。管理子系统包括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课程管理模块、作业管理、视频管理、文档管理、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管理等内容。

 

1.5功能划分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包含多种功能,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保障。第一、教学内容功能。教师通过该模块教案,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全面了解,为学习任务完成奠定基础。第二、注册和登录功能。学生和老师都有注册和登录功能,在第一次登录的时候首先应完成注册,根据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第三、公告功能。教师利用该模块与教学相关的各项通知,例如,课程介绍、规章制度、课程安排、临时通知等。第四、作业功能。学生将完成的作业上传由老师进行批阅。教师需批阅学生作业并进行评分。第五、答疑功能。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而设计,答疑时模块的功能类似聊天室,学生和老师可以同时登陆,进行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惑。[2]第六、在线测试功能。任课老师登录该系统后对测试的试题进行管理,对试题更改、删除、添加,学生可以选择试题测试,并由系统评分。

 

2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实现

 

2.1微网站登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微网站用户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用户类型不同,所享有的权限不同。网站首先制定登录界面,学生和教师都用自己的账号,选择用户类别登陆。

 

2.2微网站教学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该模块是整个微网站最为重要的模块,主要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微网站教学模块有前台客户界面,后台管理员界面,客户端可以短网站上的教学资源进行浏览,如视频,ppt等,网站有统一目录,方便客户查找学习内容。管理员端能对网站教学资源(包括视频、ppt等)添加和删除,既方便学生对教学资源的获取,也便利对教学资源的管理。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中,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按章节依次设置,学生可按照顺序观看教学视频,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路线学习。[3]学生也可以考虑实际情况有侧重的学习,对较难内容可以多学习几遍。学习以观看视频为主,同时还可以上传该学科作业,观看任课老师的授课视频、ppt或者讲义。

 

学习中学生通过点击“选择”课程学习内容,进入课程学习界面。

 

第一、查看视频。学生登录后可以查看教学视频,包括发表日期、人等内容,对视频内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有选择性地学习。观看教学视频通过自定义函数seevideo实现,通过视频编号在数据库中读取信息。

 

第二、下载视频、课件、教学大纲等。读取系统中放置上传文件位置的文件夹信息来实现,信息读取完之后写入界面,形成页面中所有文件的列表。教师登录首页后开设需要的课程,设置课程类别,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规定课程学分,并作出必要的描述。课程类别由下拉列表框ddiCtype实现,在属性items中添加基础课或专业课,学分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学分。

 

第三、上传资料。用户在此各种教程资料,设置时,点击课程上传资料实现。输入教程名称及内容简介用textBox控件,选择教程类型用RadioButton控件,选择课程类型用DropDownlist控件,选定要上传教程用FileUpload控件实现。 2.3微网站答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微网站设置便于师生间交流,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可及时和老师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解决疑惑,提高学习效率。

 

当学生遇到疑问时,通过该模块与教师交流。列表还具有信息保存功能,教师可以查看留言,留言,知道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并促进学生交流,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在线答疑功能通过自定义函数Seetalk()方法完成,通过数据库操作类rows的方法,查找留言信息,留言则通过Click事件实现。Click事件中需要判断用户是否登录,如果登录,则将发言人保存为用户登录名,没有登录的则为游客。另外,为防止非法程序的入侵而导致数据库中的数据量过大,该模块还使用了验证码功能,从而对数据量进行有效控制,为在线答疑创造良好条件。

 

2.4微网站考试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考试模块定位于学校或企业单位视频教学、学习资料培训等,并可以进行非严格要求的随机抽题考试,系统采用考试项目数据库独立方式,支持长期的考试要求,至少能支撑2000次以上5000人规模(非同时考试)的考试任务。该系统程序特点如下:考试项目数据库独立存在,实现高考生数据量的承载;考题按格式简单录入,减少了录入的难度;抽题规则自定义,自由设定考题形成规则,通过分类控制,可以实现不同类型的考试;主观题简单阅卷,主观题阅卷方式简单高效,充分降低阅卷难度;导入导出设置,考生采用一考一导模式,导入结构简单,考试成绩和主观答题均可进行导出;支持考试时间设置,系统时间确定,保证无法进行时间作弊;抽题后保持抽题结果选择,如选定考题固定,则该用户抽题完成后,即使退出重新登录也会保持题目;支持练习模式,答题后即可看到答题结果并且可以查错。[4]另外,用户端进入后可以自动从题库中该科目的每一章随机调入一定数量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组成试卷供客户测试,做完测试之后,将原卷保存到网站中并打分,而管理员可以进入抽调用户做过的试卷进行查看,从而知道测试的结果。

 

2.5微网站试题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该模块主要功能是进行题库更新,根据具体需要添加和删除题目。管理试题页面:managetest.asp,首先判断用户名和用户身份是否正确,若不正确,直接返回首页。教师登录管理页面之后,可以查看试题的相关内容,根据需要进行操作,实现对试题的管理。

 

3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应用

 

互联网+教育微网站设计完成后,对微网站进行全面测试,应用到微课教育教学工作中。实际应用表明,该微网站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促进教育教学顺利进行,也方便考试、试题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利于推动微网站的资源共享,方便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更好学习课程教学内容。同时,互联网+教育微网站还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便利。通过为网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疑惑,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与交流,有利于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变革,微网站和微课教学方式兴起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文章介绍了互联网+教育微网站的设计与应用,主要包括登陆模块、教学模块、答疑模块、考试模块、试题管理模块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该微网站满足微课教育教学的需要,有利于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给微课教育工作带来便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今后在微课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2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教育;课堂

1“互联网+”在大学教育出现的原因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正式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2017年国家正式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表示要以大数据开发为基础,致力开发在线教育平台,这说明“互联网+”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是大时展趋势。由于互联网具有的高效、便捷、灵活的特性,导致互联网在各个行业得到认可与应用,尤其是教育行业,网络地普及也快速地应用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2“互联网+”在大学教育的应用

2.1教师教学能力的开发

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负责知识的传播和学生人格的培养。在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浪潮中,教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加强对互联网教育的学习,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并以身作则的向学生展示对新生知识的接受力。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些内容,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及云课堂等等,都是将互联网的新东西引进到课堂中来。以超星学习通app为例,在超星学习通的教师端口,教师可以选择上传课件和ppt,将内容放在手机软件里,解决了携带优盘和电脑上课的不方便;上课中间,老师在app一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同时回答,并提取出回答内容的相似性和学生对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使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课后还可以进行作业的布置,及时接收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且数据后台随时生成学生的信息数据,使老师更好的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不断地优化课堂内容,提高了课堂知识的传授效率。

2.2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提升

传统的课堂模式里,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枯燥深奥的专业知识磨灭,尤其是智能手机普及以后,课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手机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烈。因此,从“互联网+”的角度,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法,以蓝墨云课堂软件为例,课堂新型的点名方式,即教师随机生成一张二维码,到达课堂的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签到,避免了花名册点名代答的漏洞,同时二维码十秒钟变换一次,防止学生拍照截图给未到教室的同学。现在很多的软件都拥有这样的点名功能,这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加入课堂,并且促使积极性和课堂活力同时提升。

2.3课堂渗透式教育的运用

“填鸭式教育”一直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被很多人诟病但一直没有什么改变,直到“互联网+”在大学教育的出现,给了课堂更多的可能。课堂不再是以前的死板沉寂,尤其是大学教育,专业知识的深奥与枯燥使学生提不起兴趣,上课睡觉、玩手机的情况频频出现,但是当互联网加入到学习的阵营中时,这种状态就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强大吸引力,使学生上课不再昏昏欲睡,而是主动加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由以往的“填鸭式教育”转换成为了现在的“渗透式教育”,教育教学的内容更好的进行了一个输出和传播,课堂变得有活力,知识变得有吸引力,学生学习变得有动力。课前的准备不再是抓不到重点的措手不及,课中的学习不再是一两个人的独秀,课后的复习不再是无所依附的盲目。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了教育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3“互联网+”在大学教育未来可能的发展设想

3.1硬性需求

随着互联网教育深入课堂,现在的课堂基本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撑,比如上课期间有一段视频需要展示,现在的教育设备便能轻易地展现出来,假如没有这些设备,单靠老师口述来讲解一些视频内容,教学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互联网+”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设备的进步,应运而生的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产物,是时展的过程中带来的自然而然的结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逐渐成为必不可缺的东西,“互联网+”的教育模式衍生出的一系列教学产品,促使课前准备更加充分,课中学习更加灵活,课后总结更加到位,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也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3

【关键词】“慕课”高等数学融合策略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不断发展,“互联网+”形式迅速崛起,当今教育领域正在朝向“互联网+教育”方向发展,网络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高等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高等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步伐,并在教育领域中掀起了新潮流。

1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教学。“慕课”平台作为互联网教育新平台,能够在该平台中上传、分享教学资源,进而实施的一项开放性课程。“慕课”教育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设备登录“慕课”平台,即可实现线上教学。由于近些年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快速崛起,我国智能手机使用率已经高达75%,高校学生更是一人一部智能手机。因此,“慕课”平台不仅支持pC平台,同时也支持移动平台。基于此,学生可以在下课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有网络覆盖领域)即可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进程挑选学习内容。此外,“慕课”平台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习不仅是观看文字,而且可以通过视频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慕课”平台中展开测试、讨论(如QQ、贴吧等形式),进而提高学生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通过“慕课”平台,能够拉近师生、学生之间距离,实现无障碍沟通,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慕课”平台相比平常的网络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异,网络公开教学资源比较零散、缺乏互动性。而“慕课”平台不仅具有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更有强大的互动性。并且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融合,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平台预习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主要是展开探究、分享,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自学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慕课”在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2.1在线学习模式

在高等数学教育中,由于高等数学逻辑性、思维性比较强,因此,融入“慕课”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慕课”课程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作为基础,通过制作出相应的教学视频,并融入班级研讨、在线学习、在线考核、在线研修等模块,从而构成整个“慕课”系统。为了保障教学视频的精良性,课程时间通常不会超过20分钟,多是以11、12分钟为主。在“慕课”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内容穿插测试、实时练习环节,同时也能够实现师生在线探究。简单来说,“慕课”教学模式就是将课堂内容搬到网络平台中,通过给不同模块设置不同的功能,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进行主动学习,从而实现针对性教学。

2.2“慕课”平台课上互动与考评

将“慕课”平台与高等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一改传统“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由于“慕课”平台的到来,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列举出“慕课”学习框架,保障“慕课”平台教学资源的逻辑性。“慕课”课堂模式下,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制作课堂教学视频,或者设置虚拟教师等开展线上教学活动,通过网络技术来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分析学习数据,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不断完善“慕课”学习平台。此外,“慕课”模式需要建一个开放性课堂,为了实现“慕课”与高等数学深入融合,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慕课”平台中的“互动交流”模块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推动课程进展,学生通过在线学习等不同功能模块,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3“慕课”平台功能与应用

从本形式层面来说,“慕课”平台通常分为:学习板块、测试板块、问答板块、活动板块。学生可利用“慕课”平台解决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对所学过的知识强化训练。学生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在已注册的学习网站上重新观看课程视频,并且分享其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加深对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理解,并且在“知识讨论板块”中,学生可把学习中的问题、自己的看法在“慕课”平台论坛中与其他同学、老师讨论,加深对问题理解。对于测试板块来说,学生在“慕课”学习完毕之后,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板块进行学习检测,从而了解学生自身的学习现状,对于知识问题,可以点击问“知识解析”从而了解正确答案。教师可以利用“慕课”平台,在活动板块开展在线微课堂,或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学生接受到教师邀请会出现提示框,通过点击“加入”,即可快速进入好活动模块中。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大发展方向。“慕课”平台作为信息时代产物,实现“慕课”平台与高等数学全过程教学融合,“慕课”模式的到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文培.挑战与变革:慕课时代的高等教育[J].理论研究,2013(09):12-13.

[2]邓宏钟.“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21):45-46.

[3]刘文学,郑素文.经济数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互联网+;教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教育模式的变革带来福音。随着校园网的逐渐覆盖,“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义务教育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的小学数学教育,应当主动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一、“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途径

在探讨“互联网+”教育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本文将从教学活动的三个阶段:备课、教学活动、教学评价,具体讨论如何实现“互联网+”教育。

1、教学之前:互联网+备课

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的备课活动对于教学活动的最终呈现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备课活动当中,由于教育技术的局限,教师难以获得海量优质教育资源,“闭门造车”的直接结果就是“出门不合辙”。互联网具有资源共享、实时互动、超越r空的资源优势,信息化是互联网的天然优势,这为教师实施备课设计提供了巨大便利。

第一,教师可以在教育论坛和教育网站上进行资源检索,为课件制作、教案设计搜集资料;第二,在教育论坛和教育网站浏览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育界的新教育理论、新教育技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并在备课过程中引入这些新教育理念;第三,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教育网站、教育论坛上进行请教,与同行实时互动,群策群力,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2、课堂教学:互联网+教学

(1)互联网+课件,直观展示

互联网技术集强大的文本、声音、色彩、图像功能于一体,形象性较强。在教学那些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化静为动,为学生直观立体地展示抽象文本内容。

例如在教学《旋转、平移和轴对称》知识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采用制作课件的方式,动态展示直升梯、电风扇等事物的运动过程,要求学生找一找哪些现象属于图形的旋转,哪些现象属于图形的平移。几何画板是最常见的互联网技术之一,教师还可以在几何画板当中为学生展现原始图形旋转、平移、轴对称之后的样子,加深学生对图形旋转、平移和轴对称之后形状、大小等基本性质的认识。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发放12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具,引导学生将手中的小正方体摆成各种不同的长方体。学生动手实践之后,教师再利用投影设备,将学生摆放的不同长方体有序演示,使学生直观明了地看到,无论将这些小正方体如何摆放,所拼成的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个数始终等于每行摆放的个数(长方体的长)、摆的行数(长方体的宽)与摆的层数(长方体的高)之间的乘积,进而从中抽象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成长阶段,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明显感觉到学生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理解愈发吃力,尤其随着年纪的逐渐升高,学生开始学习平面图形、小数等知识,课堂教学频频遭遇挑战。借助于互联网+文本、声音、色彩、图像这一强大功能,教师得以将数学教材上那些晦涩难懂的问题直观形象展示出来,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理解那些抽象概念就容易得多了。

(2)互联网+拍摄,反馈互动

ppt、flash等课件的使用为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了便利,但由于课件当中的预设内容较多,因此互动性不强。现代互联网技术种类多元、手段丰富,除以上提到的ppt、flash、几何画板技术之外,还包括电子白板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在实施“互联网+”教育模式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数学教学需要以及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使用,以使“互联网+”教学发挥最大效益。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智能手机实时拍摄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场景,然后利用无线网络上传到触摸屏一体机,结合全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研究成果进行反馈互动,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为获得更多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将所拍摄的本节课教学视频上传到公共论坛上,供众位教师指正分析,为下次组织教学活动提供科学指导。

在当今“互联网+”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新教育技术、新教育手段开始进入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数学教师可以采用的互联网教学产品也日益丰富。为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注意技术手段的多元化,尽量使用符合教学需要、能引起学生新鲜体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结束语

互联网技术时代的带来,为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利契机,但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应用互联网技术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本学科教学规律,适度适量使用,严防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改革而改革等滥竽充数教学现象的出现。互联网技术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发展,教师应当把握互联网技术发展动态,因时制宜,有效组织教学。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5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教育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67

1引言

从教育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信息,而互联网的出现则使得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技术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例如慕课平台、微课等教育平台逐渐开始出现,对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须要实现教育技术的创新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必须要结合互联网的时代使用全新的教育技术,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教育技术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对于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在教育的过程当中都受到了传统教育的强烈影响,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模式方面也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已经将数字化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大部分的数字化教育技术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许多高职院校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还是停留在多媒体领域当中,认为所谓的教育技术就是指多媒体技术。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许多高职院校都不是非常了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提升速度相对较为缓慢。

2.2远程教育的使用范围相对较为狭窄

自从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之后,我国的教育技术就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代表就在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使用,而远程教育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技术诞生之后就迅速的被运用于成人教育、职后教育以及函授教育当中,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在职教育的基本状态,但是一直以来远程教育技术也仅仅只限于在职教育当中,而并没有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例如,在目前阶段的普通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当中就没有大范围的使用远程教育,学生还是需要到课堂当中接受相关的教育,这就使教育教学的效率受到很大的限制。

2.3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基础设施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虽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但是其对相关的基础设施具有较高的要求,例如需要对应的计算机设施设备、系统平台等基础设施。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在高职院校当中大都没有专业的互联网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因此,在高职院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具有很大的制约。

2.4教的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而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并不是从专业的信息专业毕业的,因此,在网络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欠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必须要不断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而对于部分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来说,在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因此也无法满足教育技术的发展需求。

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在教育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3.1做好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

目前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时代的基本需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阶段在网络当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但是大部分资源缺乏必要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如果让学生自己从这些内容当中选择出合适的教育资源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也是很不现实的,因此,这就要求当前阶段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好教育资源的建设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必须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就可以进行相关教育内容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在平台当中定期的上传一些教育资源,此外,还需要

组建优质教育资源库,让学生可以根据相关的权限进

行优质教育资源的学习。

3.2扩大教育技术的使用范围

目前阶段互联网教育技术在高职元宵当中的使用范围还相对较为狭窄,为了推广教育技术可以不断扩大教育技术的使用范围,从而促进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使用这种技术进行教学与学习。现阶段高职院校在教学当中可以逐渐尝试远程教育进行教育技术运用的探索。例如,对于部分选修课可以允许学生不到课堂当中学习,只需要在相关的平台当中进行学习,并完成配套的作业就可以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使用。

3.3做好教育技术配套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教育技术对于配套的设施设备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阶段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相关的配套设施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从而限制了教育技术的应用,因此,必须要做好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高职院校需要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技术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在进行教育技术的建设过程当中,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配备足够的资金。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为相关设施设备的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从而使得相关的配套设施都可以处于有效运用的状态当中。

3.4提高教师的素质

现阶段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阶段必须要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的方式不断推进教育技术的发展。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让教师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教育技术的具体使用技能,从而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可以有效的运用各种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掌握了一定教育技术的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4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代教育当中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运用,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教育技术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牛洁.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交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1):3135+63.

[2]孙仕云.云南互联网“+”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训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科技展望,2017,(03):353.

[3]陈丽,周仲文.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探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价值诉求和实施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06):2629.

[4]张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1):1718.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6

关键词:“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地理学科教学;应用

1.“互联网+”时代教育价值

(1)促进教育公平。曾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公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通过数据分析、深入交流和资源共享,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力资源分配不当产生的教师教学差异、硬件设施配备不够完善、教育体制公平等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2)冲破传统限制。传统的教育,难以摆脱教师、学生、教室的固有模式。“互联网+”时代教育背景下,可以有效践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爱为本的教师观和以德为先的教育观。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世界各地老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课程更加丰富,时空不受限制,使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更大的自由。

(3)引导教育新模式。o2o模式(onlinetoofficial)是应用于电子商务化领域而提出的概念。o2o教育模式,即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实现智慧学习。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教师、学校,三方实现时空差异化统一,教育平台服务内容更加完善,形式更加多样化。

B2C模式(BusinesstoConsumer),

即商对客。o2o将从平台向B2C学校转型,也就是说,老师最后都会变成教育平台的员工,相当于一个o2o学校。B2C学校将会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广泛吸收来自学校和社会上的学生。

2.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1)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具有主动性、开放性、探究性特点、与不同观点、不同类型的同学老师进行深入广泛交流。网络平台可将整个教学,发现环境变为一个“村庄”,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做到真正把书本知识学活,做到以人为本内在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是一种采用综合计算机图形技术、多媒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网络技术、立体显示技术以及仿真技术等多种科学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

(3)“3S”技术。“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GpS)三者综合应用的技术。“3S”技术在地理教学环境中不可或缺,发挥着重要作用。

3.应用的优势与意义

(1)合理应用,因材施教,重难点清晰。地理中有许多问题难以用语言文字和传统的版画板书解释清楚,而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直观生动模拟地理现实,改变传统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单一、机械、枯燥等现状,使课堂学习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高效性。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利用网络教学、虚拟现实技术、“3S”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所具有的视听说多种感官接受新知识,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的感性认识,激发探索地理奥秘的激情,锻炼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与时代紧密结合。“互联网+”

时代教育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改为现代教育模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辅助作用,它对培养下一代接触新鲜事物和了解新形势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4.应用问题及解决策略

(1)个别教师尤其是农村等偏远落后地带的中小学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对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缺乏了解,掌握较差,因此,国家要落实“互联网+”时代教育工作政策,为农村中小学提供资金和技术扶持。

(2)主次混乱。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如果其效果冲击了最主要的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原则,便犯了主次不清的毛病。因此,一切都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在“互联网+”的教育大潮中,“弄潮儿在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一显身手。

参考文献: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7

【关键词】继续教育新理念信息化internet

一直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中小学教师比较分散,没有统一学习的地理环境,造成学习的效果不太理想。笔者在肇庆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多年,结合一直以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一些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模式划分

以肇庆市教师进修学校为例,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三种比较稳定,又相互补充的模式,具体如下:

培训机构本位模式。由专门从事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机构,如各级的教育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根据职能划分分别对新任教师、教师职务、骨干教师、校长任职资格和提高培训等进行各类专业培训。

高校本位模式。高等院校除保留传统的脱产进修高学历等方式外,还开展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等等的提高学历教育。

学校本位模式。该模式亦称为校本培训,起始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提倡的“以能力为基础的师范教育”,以学校为基地和培训主体,由教师任职学校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所进行自主制定培训规划、自主组织培训的活动。

二、现行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不足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上述传统模式显现出较多的缺点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学习者必须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学习规定的内容。

教学模式落后,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采用的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所有者,学习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开放式”继续教育模式的优越性研究

(一)“开放式”继续教育模式的优越性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都已进入学校和家庭,使得通过网络进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大大提高,特别是免除一些边远山区学校的老师舟车劳顿,集中到一个地方进行集中培训,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internet的不断发展成熟,基于internet开放式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其优越性具体如下:

“开放式”教育模式开放了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缓解工作和学习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多,职业压力比较大,不太可能有很多完整的时间用于继续教育的学习,工作和学习两者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开放式”教育模式开放了教育内容。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将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料,包括文本、声音、图像和多媒体素材进行组合,制作成课件,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和发送,学员可以点播或下载这些课件,或用与课程相关的资源链接,获得更为丰富或相关的课题资源。

(二)两种教育模式的比较

如图(1-1所示):

要使到工作的同时而又不耽误学习,那么可以通过互联网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实现工作与学习的交融,克服传统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许多不足。这模式完全符合教师继续学习的特点。体现在:

开放性的教育系统,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任意的地点、任意的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在助学导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能够得到最优秀教师的指导,获取最权威的信息,自身素质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在基于internet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者学习的指导者,而学习者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去学习。

四、“开放式”与“传统式”教育模式的对立与统一

2004年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通过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逐步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2011年,肇庆市开始尝试运用网络技术进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实验证明,利用internet进行教师继续教育可以较好的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将能积极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变革和创新,优化学科课程的教学,提高学员的信息技术素质和专业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教学,以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式教与学环境、便利的学习工具和个人自主个性化学习等,逐步成为建构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这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对于涉及到一些基础性、原理性较强的知识点,或者说是一些较为复杂的试验,比较合适采用传统的学校本位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而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则适合于探索性的学习以及获取新的信息,非常适合培养创新能力。

五、总结

综上所述,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是当前技术所能达到的最优手段,但是,鉴于当前的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缺陷:如参训学员的出勤率较高,但并不能很好地有效监控学习对象,存在着“”的可能;还有受制于硬件设备,如网站服务器容量的大小、当地的网速快慢等原因打开网站慢或观看不了视频课件,亦给学员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这些都是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学校本位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而是在充分发挥基于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作用的基础上,相互补充,着力发展和完善开放式internet下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趋势何克抗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8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状

有关教育人员认为,加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对成人教育质量的标准的确立,来加强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从而构建统一的、高效的成人高等教育信息监控系统。但是,就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质量来看,教育质量的监控体系尚不健全,不能有效促进其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当然就不能保证成人高等教育向社会输送较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高校的社会认可度,就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在对高等教育的学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在年限上的僵化、选择性和自主性不强、不能够充分符合成人发展特点等方面的不足。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面临着教学成本过高、教学评估质量不高、学员管理、教学组织的管理难度大等相应问题。

二、利用网络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进行促进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较,我国的成人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学生的分布较为分散,不宜进行集中管理,学生的学习时间不统一,学生的知识背景差异较大等问题性特点;易形成学习和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有不同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等优点性质的特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具有这些特点,使得在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中建立什么样的学习环境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机制,都成为了成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要实现对上述高等教育中相关特点中的优点的发扬和扩展,对其缺点进行摒弃,需要借助新型科学技术来辅助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

互联网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优秀成果,其应用也可以在当代的教育工作中得到相应的发挥,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务的管理。成人教育的学生群体大多是由社会工作人员构成的,工作背景差异大,住宿地点分散,管理工作复杂困难,学校的相关教学信息和管理信息往往难以顺利传达到这些学生中,使学校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而采用互联网进行管理,就解决了学生的沟通问题和学习问题,将学生按照年级、专业、班级编成多个集体,利用网络的优势建立起相应的群体网站,并对这些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管理,在入学前、学习中等过程中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及时的了解,学校将相应的课程课件放到网络上,学生注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解决了成人学生无法长时间集中授课的弊端,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保证了学校相关工作的高效完成。对于学校的一些重要通知,学校还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及时发送,保持学校与学生的随时沟通,无论学生在那里都能及时了解学校的重要通知和其他重要情况,对各种学校活动、教学安排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相关政策规定新要求等内容都得到第一时间的获取,而且还可以和同学之间保持随时的联系,讨论学习、共同组织活动等,增进同学之间情谊等。

另外,通过对互联网的利用,还可以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通过上述的在网站上注册班级,让更多同学能够有一个班级集体意识,而不是对学习意识浅薄,对同学们的印象如同一盘散沙。刚刚开学,同学们互相不了解,同时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分散性特点,许多同学都很难见到面,不能和同学以及老师认识,更不用说熟知和有集体团结意识。而通过互联网的帮助,同学们可以在网上互动、交流,并及时了解有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及时与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有关通知,并可以就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咨询老师,及时向老师反馈自己近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和学习状况。网上班级虽然不像现实班级一样可以随时见到人,但是仍然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随时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使学生达到学习的目的,并增进其同学的情感和集体意识。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互联网+”新媒体教育;策略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尤其是互动性很强的新媒体;很多年轻人在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都喜欢使用新媒体。“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从而使教育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方便、有趣,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一、互联网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而应该让学生从学习中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目前,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育中逐渐得到普及,比如,有的高职学校开设了多功能教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元化渠道。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渠道得到拓展,学习材料也越来越丰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互联网在教学领域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平台的应用使高职教育变得更加便捷,教学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比如,教材内容比较单一。当前很多高职的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教学还是采用单一的大纲教材,这对学生的学习不利。另外,高职教育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在互联网时代,教学理念的改变促使教学模式相应地发生转变,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高职教育教学注重实践教育,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为实践教育提供帮助,可以结合互联网平台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方法,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教学策略

1.利用电子教材和网络资源

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丰富教育教学素材,尤其是要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借助网络为学生讲解更多有趣的学习素材,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电子课件,将课后习题编辑成电子文档共享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多样化的教材建设,针对不同的学科,对教材进行创新。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文学作品;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作品;在理工类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将各种复杂公式的解析用电子课件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2.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

(1)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能够将各种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丰富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应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借助多媒体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功能,对学科知识进行展示,便于学生学习。

(2)加强课堂情境的创设。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环节以及学生心理、思维特点的不同,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集中精力,更快地进入w习状态。

(3)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全面教育。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构建自己的在线教育平台,通过设计内容丰富、使用便捷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将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进行结合,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估。

3.认真组织网络课程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要借助互联网对高职院校进行宣传。网络公开课程有助于展示学校优势、树立学校品牌。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打造有特色、有优势、成熟的网络公开课程,并且将这些课程在互联网上展示,使其他院校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学习。“在线教育”是一种知识传播途径,通过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课程和学习服务,高职院校应精心准备和设计公开课程,让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的认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应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创新,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结合互联网和各种媒体平台,为学生打造更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课程,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实现知识的传播与分享,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清江,王悦.“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

互联网教育的应用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01-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理念,在国内各行各业掀起一次改革创新的浪潮。在教育领域,受互联网的影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新型的人才,在教育领域也需要深入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新概念

1.“互联网+”教育。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提高教育效能,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形成巨大的冲击,并进一步倒逼传统教育改革。

2.新媒体教学应用。新媒体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迅速地向教育等领域延展。新媒体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可以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可以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开放式教育。开放式教育,意味着打破传统的封闭教育体系,以创新、包容、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及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使师生在教与学中得以相互学习、提高。开放式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体现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o2o教学模式。o2o即onlineto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里的o2o教学模式,是指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线上(课堂外的自学、辅导)与线下(课堂内的授课、主导)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以“mooC”和“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到“mooC”及“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mooC”是一种在线教育形式,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有与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它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足不出户,便可接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免费教育。“mooC”具有巩固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mooC”是对传统在线教育的革命,目前正在国内兴起。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课下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由授课转为引导。2007年,可汗学院的出现,使“翻转课堂”风靡我国教育界。然而“翻转课堂”提了这么多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翻转课堂”在我国并未得到大范围的运用与实践。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切实可行。

“mooC”和“翻转课堂”都是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来自美国,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三五年内流行开来,是因为那里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硬件设备普及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多少会有些水土不服,需要我们结合国内教育环境,不断地去研究和实践,将好的理念和方法带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国内“mooC”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实践,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不断下降,录取率持续走高,2015年的高考整体录取率为81.7%。随着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制度的推行,录取率将很快达到100%,其中职业教育占了半壁江山。职业教育面向的是考试分数不高,但智商、情商并不低,出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90后”和出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00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采用学生熟悉的互联网因素来优化教育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内容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促进“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促进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外,互联网应该也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工具和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互联网+”教育对教育行业的冲击,探索传统教学方法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步伐;研究微博、微信、微课、客户端等新媒体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ooC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研究课堂内外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学服务;对高职院校学情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并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

五、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在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新常态下,在“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趋势中,高职院校要适应新的学情变化,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线上(课堂外的自学、辅导)与线下(课堂内的授课、主导)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开放式的o2o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以学校计算机类学生为例,高考入校成绩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学习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师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学改革非常迫切。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能够适应当前学情特点,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教学。所以,学校要重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搭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成网络课程,服务于网络教学的需要。

目前除高校以外,很多行业协会、教育机构及企业也加入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随着互联网入口的多元化和教学资源的规模化,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更应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促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六、结语

“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是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技术在飞跃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教育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式在不断革新,新的环境要求在校教师既要懂传统教育,又要有互联网思维。信息时代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因素优化教育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引导他们自信、自强,走出精彩的成才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2]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4]吴代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15).

[5]周庆礼,刁爱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