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数字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2:59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供应链;智慧化;数字化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培育现代供应链中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2017年10月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的智慧供应链体系。“意见”同时指出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准确及时传导需求信息,实现需求、库存和物流信息的实时共享,引导生产端优化配置生产资源。相比于传统供应链,现代供应链以“智慧化、数字化”为亮点进入大众视野。如何理解电商背景下的现代供应链创新,尤其是电商企业如何在现代供应链的创新中实现应用推进现代供应链的发展,这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二、现代供应链内涵与创新背景

(一)现代供应链的内涵

传统供应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降低成本为目标,强调上游与下游企业在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之间的高效协作。现代供应链作为当前经济转型的新动能在供应链智慧程度、供应链协同深度有深刻的创新意义。供应链智慧程度依托于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供应链的智慧化过程不尽包括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将供应链中的各个功能要素智慧化。供应链的深度协同能够通过供应链中战略伙伴之间合作有效减改善“牛鞭效应”,使得供应链得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运作。[1]

(二)现代供应链创新背景

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物联网将逐渐代替互联网。据Gartner数据预测,2020年物联网设备将达250.1亿。盘红华[2]在研究物联网应用于智慧供应链时提出物联网技术将对传统的产品生产、仓储、采购、运输、分销等过程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价值。同样,大数据也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王红春[3]认为以大数据将有利于改善供应链的运营效率,依据大数据理论推动供应链中信息共享与需求预测研究。黄成成等[4]在智慧供应链构建体系的研究中提出将人工智能的决策机制与技术融入供应链,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使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达到实现动态、实时选择与控制的管理水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与技术在各场景的融合,都要求电子商务企业以成本、效率、体验为出发点与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共同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供应链的创新应用

(一)打造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供应链主体生态化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商业系统由承担不同功能的众多的组织与个体有机组成。这些组织与个体之间相互影响,推动着商业网络不断演进。[5]供应链的生态化是一个多边结构,电商作为供应链中的核心平台需要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圈,电商平台也将通过生态圈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5]在消费、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作用下,供应链协同过程趋于复杂。笔者认为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的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的稳定性,即在面对需求环境不确定时,电商平台与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需要通过协同与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稳定的供应链网络。二是供应链的生产力,电商平台作为需求的最前端,需要通过供应链主体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生产率与流通效益。三是供应链的可持续性,电商供应链中涉及了制造商、分销商、物流商等多种不同的角色,多种角色呈现出的多样性为供应链的可持续创新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打造智慧供应链平台促进供应链主体是电商现代供应链创新的基础。京东整合了全面、优质、链条最长的消费数据,打造了一个智慧供应链开放平台“诸葛智享”。“诸葛智享”以智慧库存为核心,利用智能销售预测与智能补货全面自动化协同供应商提升供应链智能化管理能力,帮助供应链智能预测消费需求、智能布局库存、智慧补货、智能排产。电商企业利用强大的资源整合与供应链创新能力协同供应链主体向促进供应链生态化迈进了重要的变革步伐。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2

关键词:煤电智慧供应链;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模式创新

一、煤电供应链基本架构

煤电供应链主要包括供应链上游的煤炭资源、煤炭开采设备商、煤矿生产企业,供应链供应链中游包括所有的运输、中转、储存等物流企业环节,下游则是所有的煤炭用户,包括电力企业、冶金、化工、建材等企业。其主要节点企业为煤炭生产企业和火电发电企业。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家的经济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煤炭生产企业是以地下煤炭资源为依托的资源开发型企业,80%左右通过火电企业转化为电能。电和煤均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供应链上具有相当高的相关性和依存度。

煤电供应链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二、煤供应链管理特点

煤电供应链管理以煤炭消费客户为中心,通过煤炭生产与火电企业间的资源优化配置,基于社会网络结成战略联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在煤炭生产企业与电厂终端用户需求之间,连接港口、铁路等物流活动,集成商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配煤加工、库存管理,提供标准化产品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从坑口到炉口之间价值逐级增加,提升客户满意度。

煤电供应链有其独有的行业特点:

(1)供应链物流管理复杂。煤电供应链物流物理距离长、物流方式复杂,涵盖了皮带、汽车、火车、轮船多种运输方式。

(2)供应链节点企业复杂。煤电供应链节点多,并且各个节点企业的权属归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包括个体户、国有企业等各个行业的多种性质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客观上加大了各节点间管理协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3)煤电价格管理矛盾突出。煤炭价格由国家计划调节和市场供求关系双重决定,电能上网电价格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能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价上涨与下降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煤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电供应链的运行。

(4)煤电仓储管理矛盾突出。煤炭生产与销售可以短暂库存,而电能生产与销售同步运行,无法存储,客观上供应链存在煤炭与电力生产销售节拍的矛盾。

(5)煤电供应链协同落后。由于煤电供应链点多、线长、面广、网大、人杂,供应链管理的更需要高度协同,但恰恰这也给供应链协同带来了空前的难度。

三、智慧供应链诞生发展

“智慧供应链”是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企业中和企业间构建的,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技术与管理综合集成系统。这一概念由复旦大学罗钢博士在2009年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会议上首先提出。

传统供应链的发展,技术的渗透性日益增强,很多供应链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在此基础上,“智慧供应链”将技术和管理进行综合集成,综合集成供应链理论、方法和技术,指导现代供应链管理与运营的实践。

“智慧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具备以下特点:

(1)智慧供应链技术复合创新。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在智慧供应链的语境下,供应链管理和运营者主动吸收包括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各种现代技术,主动将管理过程引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

(2)智慧供应链可视移动化。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智慧供应链更倾向于使用可视化的手段来表现数据,采用移动化的手段来处理供应链运营问题。

(3)智慧供应链智能人性化。与传统供应链相比,在主动吸收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同时,智慧供应链更加系统的考虑问题,考虑人机系统的协调性,实现人性化的技术和管理系统。

四、煤电智慧供应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按照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总体部署,“去产能”系列政策持续发力,煤电供应链的煤炭企业和火电企业的生存发展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煤电智慧供应链的管控模式成了煤电供应链核心企业增强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煤电智慧供应链管理就是充分结合煤电供应链的管理特点,加强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在供应链中科学耦合,实现供应链业务运营和金融产品的管理创新,达到供应链运作管控协同、资源高度共享、交易成本最低的供应链战略共赢的供应链管理效果,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煤电供应链中的先知先觉企业,面对竞争环境的压力,大胆创新,纷纷采用煤电智慧供应链管理,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效果,值得煤电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企业学习借鉴。

华电集团北京燃料物流有限公司是华电集团煤电供应链燃料物流管理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发挥集约化、规模化管理优势,抢抓机遇,通过强力整合华电集团内外部煤炭资源、物流资源、客户资源、信息资源、金融资源,加强战略协同和精益管控,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管控精益”的智慧供应链服务与管控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内外部一体化的互联网+煤电智慧供应链战略管控创新模式,燃料物流综合成本同比大大降低,极大地提升了华电集团战略协同核心竞争能力,开创了我国煤电智慧供应链实践的先河。

参考文献: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3

关键词:九寨沟智慧景区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177-0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更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景区的应用,提升了景区的管理服务水平,促进了景区的高效运营,助推了传统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1]依托科技手段,九寨沟景区探索出了中国景区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建立了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1智慧九寨的项目依托

2004年,九寨沟景区承担了国家建设部的“城市数字化示范工程应用研究”课题――《数字九寨沟综合示范工程》项目的建设,并创新性地建立了“资源保护数字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旅游服务信息化、产业整合网络化”集成应用体系,探索出中国景区数字化管理营运新模式,引领了全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的新浪潮。

近年来,九寨沟景区以承担国家项目研究为依托,开展智慧景区建设,已成功申报并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基于时空分流导航管理模式的RFiD技术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应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智能导航搜救终端及其区域应用示范系统》及《实景化景区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应用》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实现了新兴信息技术条件下集成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建设九寨沟创新型景区、研究型景区插上科技翅膀,从而实现向科技要管理,向管理要效益,推动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型,使九寨沟走上科学发展之路。

2智慧九寨的关键技术

智慧景区是充分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通信和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感测、传送、整合和分析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景区管理、游客服务、旅游运营等活动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面向未来的景区管理者和游客构建全新的大数据决策和应用的高级信息化智能化的景区智能化形态。[2]

2.1云计算

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3]作为智慧九寨重要的神经中枢,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整合了数据资源,避免了信息孤岛,提高了系统和资源的利用效率,能最大程度上覆盖智慧景区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景区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2大数据

大数据(BiG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技术,是指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大数据的必要性。

九寨沟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景区建设,景区管理及景区相关产业(如酒店、旅行社、运输公司等)的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感知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数字、文字和视频数据;同时,源于互联网的旅游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也会产生数以亿计的关于九寨沟的数据,这些数据都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质。

数字九寨的建设为景区管理健全了手脚,而要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景区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大数据这个数据大脑。利用大数据的旅游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可以满足游客的人性化需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力,可以创新营销模式,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甚至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加速推进线上与线下的资源整合,为游客提供更为适合的旅游产品。

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完成例如景区客流波动预警,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等以往无法完成的任务,与景区营销、公安、交通、产业规划、景区公共服务等体系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电商游客预订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提高了景区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旅游安全保障能力。

2.3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互联互通。通过把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信息传感设备植入门票、桥梁、公路、建筑、供水系统、电网等景区的各种物体中,可以实现对景区更透彻的感知;通过与互联网的融合,能将景区事物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从而实现更为广泛的互联互通;通过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能够帮助对景区内各类人和物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3智慧九寨的总体框架

以“数字九寨”为基础,九寨沟景区继续推进智慧景区的建设。要实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重大转变,智慧九寨的总体框架要建设扎实的it骨骼,透明、共享的信息通路和智慧的决策头脑,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更加灵活、可靠、高效的it基础设施,二是大容量高性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三是具备信息共享的it服务设施,四是集通信、办公、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服务平台,五是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

智慧九寨的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一项应用、三大平台、五个系统”。一项应用是指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更有效的综合辅助决策,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为旅游业企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三大平台包括信息基础平台、数据基础平台、云计算服务平台;五个系统分别是公共管理系统、资源保护系统、旅游营销系统、智能指挥控制中心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

3.1一项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行业的规则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设三大平台和五个系统最终的目的是要形成智慧九寨的神经系统、肌肉系统,配合一项应用形成真正的智慧,为景区管理提供决策辅助,为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公共服务,为旅游业企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景区管理不再仅是建立在传统的经验之上。根据可视化的数据,景区管理可以通过应用软件主动为游客推送吃住行游购等信息,制定旅游行程、引导旅行消费;旅游产业链的企业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满足游客打车、住宿、旅游线路规划等个性化需求,改变服务方式、经营模式,避免一味比拼价格、降低服务质量的恶行竞争,转而用大数据来管理和服务游客,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发展。

3.2三大平台

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在景区的应用、景区智能监控系统、LeD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系统、门禁票务系统、具备自助导览功能的景区app等陆续上线,预示着智慧九寨已初具雏形。智慧九寨的建设不仅是景区内部的信息化,更应是加快带动整个旅游产业链上各要素的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三大平台的建设要改变整个旅游系统无序发展、烟囱式建设的格局,建立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服务平台、营销平台以及统一的数据仓库,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it格局,避免重复投资和“信息孤岛”,形成惠及旅游发展产业链各环节的智慧云九寨。

3.3五个系统

五个系统是基于旅游资源特点、应用系统功能、系统服务对象、系统使用部门等因素而划分的。一是公共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管理、旅游服务管理和景区行政管理。应急救援管理是应对景区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包括110、119、122及120的快速反应;景区服务管理主要是满足游客需求,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包括主动均衡景区游客分布、加强景区游客流量控制、景点拥挤警示、分时就餐管理、分时售票管理、智能车辆调度、旅游咨询服务、景区全息展示等;景区行政管理主要是根据机构职能对景区工作人员、景区居民、资源配置、旅游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的管理。二是旅游资源综合保护系统,主要通过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常规的保护监测,并通过对回传数据的及时分析进行状态评估、及时预警,其中包含:森林植被监测、地质地表灾害监测、森林火灾监测、水质水文监测、气象监测等多个方面。三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旅游资源的整合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旅游资讯服务平台、景区信息智能推送软件、基于客源地分析定向营销推广平台、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等。四是指挥控制中心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遥感技术以及实景影像技术,对旅游景区的虚拟重建,结合景区智能监控系统建立指挥控制平台,实现对景区的资源合理配置、游客均衡分布、车辆实时调度等进行动态的指挥控制管理。五是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决策系统相结合,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景区保护、管理、开发、营销相关的多维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多维的数据报表(包括基于GiS和实景三维的数据报表),辅助管理者的决策。这五大系统共同构成“智慧景区”的应用服务体系。

4智慧九寨前景展望

在今后的信息化工作中,九寨沟景区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新视野、确立新目光、塑造新优势、争当新表率。将进一步通过“智慧九寨”的建设切实解决景区游客量增长所面临的一系列管理压力,对景点的游客量控制管理,有效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以最优化的调度扩大景区容量和生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确保整个景区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运营,实现文明管理,推动和谐景区的建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以九寨沟一流品牌、一流管理为基础,延伸产业链,促进和谐、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积极促进旅游二次创业,努力把九寨沟建设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刘锋,束航,马军,等.中国景区信息化的回顾、现状与展望[R].2009,9:7.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4

从“小”入手

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城市,湘潭市在发展信息化时的出发点和基础不单要依靠原有的经济产业实力,更要充分挖掘信息时代小城市新的力量。湘潭市是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典型示范城市,在“智慧湘潭”建设规划中,这样描述:“智慧湘潭”是“数字湖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湘潭”建设是城市信息化进程中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的必然过程,是实现湘潭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逐级深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从湘潭市的产业规划来讲,也将逐步使技术成为推动智慧湘潭建设的重点。在两化融合领域,将有针对性地深入推进试点示范企业信息化工作,围绕“3+3”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钢材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食品)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嵌入式系统芯片、电子标签、可编程控制器、工业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工业产品生产和使用中的应用,医疗工程机械、现代电机、风电装备、汽车等产业重要产品和矿山成套装备的智能化程度。提高精品钢材、食品等主要产品的附加值。运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建设企业私有云,实现“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在行业层面,深化骨干企业基于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和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探索实施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促进现代化机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行业在研发、工艺、制造、服务等环节有效协作,促进产业链系统发展。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促进钢铁、建材等行业安全有序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推动物流配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全面提升物流配送的能力和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在区域层面,重点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高服务能力的“智慧园区”。促进产业园区产业信息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和服务平台的标准化、规范化。面向中小企业,分行业构建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重点推进集科研和数字化设计、企业管理软件应用、行业电子商城为一体的多功能的SaaS云服务。

以小见大

利用产业特点带动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是很多城市面对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战略的道路。“智慧湘潭”从实际角度出发提出了推进“智慧湘潭”建设的10大重点工程,内容涉及基础信息网络、智慧湘潭综合平台、政务、交通、物流、环保、民生、城管、产业智能化提升、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

总体来讲,“智慧湘潭”整体框架分为五层,包括:

全面感知层,由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和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物联网设备和设施构成,使城市管理获得最透彻的感知。

网络通信层,由3G移动网络、wi-Fi、光网、卫星通信、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构成,使城市信息传递容量更大、更快捷。

综合平台层,物联网通用能力平台、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以及云计算中心为城市各行业应用提供统一的地图服务、定位服务、物联网能力服务、视频服务、短信服务、公共服务等。通过综合平台实现全市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整合、应用整合,实现全市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破除信息孤岛,避免重复建设。

主题应用层,包括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民生等各种智慧应用。

智慧城市门户层,提供政府接入门户、企业接入门户和公众接入门户,政府、企业、公众通过pC机、手机、智能墙等从门户获取智慧城市各个方面的资源信息。同时,也是“智慧湘潭”整体形象的展示平台。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贯彻落实好省《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冀办发[2019]28号)和市《关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坚持示范带动、创新引领、开放合作及共建共享的发展原则,突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发展为核心战略,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推行以数据为基础资源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深入推进数字政府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逐步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增强数字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产业发展数字化,民生服务智慧化、城市管理精细化,为加快经济高质量赶超发展助力。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数字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工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两化融合水平大幅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惠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基本建立。

到2025年,先进泛在的数字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交通、教育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基本完成,高效便捷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化监管机制发挥巨大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为扎实做好全县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工作,结合实际,将重点实施好五大工程,24项具体工作。

(一)实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督促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电信运营企业按照省、市公司统一规划部署,优化网络结构,增加网间互联带宽,促进Lte增强、5G等新型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结合本县实际科学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并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适应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提升本地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在的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机房建设,统筹协调5G通讯设施的需求,将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到2020年底,完成县政府、县医院、轴承工业园区等15个5G网络站址覆盖。(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应急管理局、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二是在先进装备制造行业,推动建设和完善企业it网络,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支持信息化集成度高的企业开展基于ipv6的改造升级,支持ipv4/ipv6双栈运行,在新建it网络全面部署ipv6;鼓励企业结合it/ot有线网络,科学部署和应用无线网络,支撑工业生产全流程的网络覆盖和信息采集;加强5G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融合应用,带动物联网、VR/aR、车联网及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改造和配套管理能力建设,初步建成低时延、高可靠、光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健康局、县文广新体和旅游局、县交通局)三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建设和改造。加快以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的低压配电网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低压配电网故障研判、拓扑分析、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等应用成效;配合省、市推进公路、水利基础设施数字化,推动汽车客运站等交通场站多家宽带运营商网络覆盖;配合市相关部门推进矿用水资源保护与水害防治微震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国网供电分公司)

(二)实施制造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工程。一是支持“找轴网”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构建面向轴承产业集群,提供全供应链服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实力的重点企业构建基于云架构、叠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的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推动国内外优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布局,加强平台企业、制造企业、电信运营企业、第三方开发者的跨界合作;积极推动智能电网、机器视觉、远程控制、缺陷检测、aR辅助、VR装配、远程控制、aGV控制、机器人控制等技术的推广。推动轴承工业园区,在可视化指挥调度、一体化物业管理、全方位园区安防等方面实现智慧园区建设。到2022年,力争培育1个面向产业集群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轴承工业园区、运河工业园区、东留善固园区)二是围绕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加快在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步伐;在中伟、诚为等重点企业中探索建设“工业大脑”,打造一批信息化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的试点示范企业;推动“轴承+互联网”,强化设备联网与数据采集能力、数据集成应用能力,发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生产、网络化供应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新模式;推动企业上云,以基础设施上云、平台系统上云、业务应用上云、设备产品上云、制造能力上云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普及应用;完善工控安全风险预警与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工控安全态势感知能力建设,推动工控产业发展,提升工业信息安全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三是实施“大智移云”应用科技专项,推动新兴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围绕工业企业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开展基于云平台的综合集成应用服务,打造与行业特点紧密结合的工业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大力支持“找轴网”开展工业电子商务、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全链条新型服务,促进轴承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发改局)

(三)实施服务业和民生领域数字化发展工程。一是整合全县交通运输全要素信息资源,配合市直相关单位构架建养管运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全县域、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提升交通网络的基础建设、运营监测、路网养护、综合调度等能力;积极支持在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运行监测、教据分析等方面参与建设,重点聚焦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等方面的5G及信息化应用建设。(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工信部门、县公安局)二是支持对运河传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的数字化挖掘,积极融入市直相关部门建设的旅游云数据中心、旅游智慧管理平台、智慧服务平台和智慧营销平台;推进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数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闻出版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广电建设步伐,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加强对玉兰纪念馆、四二九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的智慧化建设,提升旅游景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县委宣传部)三是支持“找轴网”、“轴承联盟”等轴承产业平台扩大知名度,完善服务功能,推进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五邦同城电子商务平台”、“微同城”、“供销e家”等o2o电商模式的发展壮大;加快“闲来先得”农特产品和“好乡亲365”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促进电子商务与本县特色食品产业深度融合;支持上规模的物流企业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责任单位:县商务部门、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四是积极融入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开展5G+VR教学等5G联合教学应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的信息基础设施100%覆盖;实施联网攻坚行动,到2020年各类学校(含教学点)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2022年各类学校校园网络全面覆盖,所有教学班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校园无线网络逐步普及,发展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空中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及在线教育等教育服务;深化与清华大学慕华成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慕华成志旗下“爱学堂”的基础教育在线资源,引进清华附属学校优质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建立清华附小互联网联盟学校;提升县实验中学与北京101网校联合办学效果,推动全县高中教育提升;加强教育云平台及优质数字化资源库建设;大力推进Stema教育,中小学阶段开展教育机器人、智能开发板、智能创客等教育课程研究。到2023年,在中小学阶段普及scratch、python、C++等编程课。(责任单位:县教育局)五是依托省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县级全员人口、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健康扶贫等数据库;通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类业务应用系统,自下而上采集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服务信息,实现各级各类数据共享。以县三院“互联网+医院”建设模式为引领,鼓励全县医疗机构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推进移动医疗应用。配合市直相关单位建设市、县两级远程医疗综合管理和运营监管系统,做好与省系统的对接;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县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加快“咱家健康”手机app家医签约移动平台建设及推广,同时提升“家庭医生”数量与质量,争取实现全县覆盖。(责任单位: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医疗保障局、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六是推进互联网与社会保障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全覆盖,重点推动“老来网”app的应用,实现社会服务网络化,推进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方面数字化。融入市级建立面向居家、空巢老人服务的社会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逐步提高县域数字化养老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医疗保障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七是在粮食、畜牧、蔬菜等方面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培育1-2个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生态农业新模式。积极推动本县产品生产企业融入省级农产品监管追溯平台,完善数字农业服务体系,提升种养环节的监管水平;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创新推进机制,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建设,到2020年,力争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覆盖率达70%。依托全省大数据精准扶贫服务平台,积极推进部门间扶贫开发相关数据的跨地区、夸部门交换共享,实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脱贫。(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委网信办、县商务部门、县扶贫办)八是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提供个性化、柔性化、分布式服务,建立网络化协同共享体系。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利用新技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具有深度感知功能的消费平台、融资平台。加快找轴网、轴承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等建设,为轴承企业发展提供轴承产业政策研究、质量监督检测、信息咨询、展览展示、网络宣传、产品研发、创业辅导、人员培训、生产技术、销售信息、金融、仓储物流等系列服务,助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委网信办、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轴承产业管理服务中心)

(四)实施政府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提升工程。一是加快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积极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编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形成数据需求清单;主动对接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信息互联互通;推进建设政府公共数据开放目录,逐步推动政府部门数据依法有序向社会开放。在移动执法、应急响应、立体安防、智慧环保、城市人口大数据、电子政务等方面与移动、联通、电信等通讯运营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打造政务应用示范。(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县政府办公室、县发改局、县行政审批局)二是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监管”系统,促进政府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整合登记备案、质量安全监管、食品安全、竞争执法、消费维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涉企信息数据,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监管信息全程可追溯和“一网通享”,对市场环境强化监测分析、预测预警,提高市场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推进“冀时办”政务服务软件的推广应用,实现各项审批事务的手机网上办理;配合市直部门建立健全全市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数字化系统,加强对县域内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及重点领域的实施监测和动态分析;加强对企业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整理,将企业环保信用记录纳入全国统一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积极高效推进智慧河长管理平台、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物联网感知技术的建设及应用,实现河库水质状况的实时监测、智能预警,力争到2020年,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环保监测数据100%上网,积极争创5G+智慧环保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三是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向智慧城管转型升级,打造全县城市管理一张图,构建全时段、全方位、全市域的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智慧园林、智慧环卫、智慧照明等系统建设,纳入智慧城管中心统一管理,实现对人员、车辆、设施的高效、智能化管理,提升数字城管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功能;积极推动农村管理服务转型,构建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加快“综治云”平安建设,重点实施以公安“天网”平台为基础建设的“雪亮工程”,与市级平台实现联通,构建市、县两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平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平台建设,打造公安实战平台,提升精准打击、整体作战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推进退役军人信息管理服务及视频信息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退役军人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住建局)四是推进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实现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用服务开发与应用,鼓励有实力的重点企业建设第三方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征信系统二代升级工作,实施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人行)

(五)实施数字产业支撑和创新能力增强工程。一是鼓励找轴网、轴研院、等建立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整合、存储系统,逐步推动数据采集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引导并推动相关企业、机构、协会等围绕决策保障、跨域协作、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等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题应用深化。(责任单位:县委网信办、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金融办等县直有关部门)二是鼓励有发展意向的企业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培育发展本县的信息安全产业;积极利用本地的招商引资鼓励政策,引进建设1-2个支撑本地数字经济发展的研发机构、孵化机构。(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委网信办、县交通局)三是贯彻落实《省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进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清洗、可视化、边缘计算、认知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应用,推动智能感知、人机交互、数据挖掘算法、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支持数字工厂、数字家庭、数字化医疗等新产业发展;支持区块链技术研发及试验,培育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技术产业化进程,推进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电子商务、智慧医疗、扶贫、农产品安全追溯等领域的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委网信办、县科协)四是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主导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两化技术的融合。(责任单位:县科协、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五是支持重点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主导产品的智能化升级;鼓励富恒、恒运、东方等机床生产企业加大对智能高端数控机床的的研发,实现产业化生产。(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六是鼓励工业、农业、服务业、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民生等领域的积极推进专业软件的应用,重点推进工业控制软件和嵌入式软件的定制和应用。(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发改局、县科协、县商务部门、县交通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新型市场主体引育。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培育一批以开展数字经济业务主体的中小微企业;积极引进和承接市外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成果来转移转化,实现本地企业与县外优势企业、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推进技术交流与战略合作。支持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平台资源整合,为本地企业发展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跨界合作、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一体化服务。(责任单位: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商务部门)

(二)加大域外人才智力引进。立足本地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在职称评定、科研服务、医疗保险、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按规定给予优惠待遇,吸引一批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来临发展,重点吸引一批籍人才返乡创业;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指导本县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参加域外大型人才交流活动,适时开展科技招才引智;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基层一线流动,提高落实待遇,畅通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渠道,提高基层职称申报评审比例;鼓励县职教中心与民营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将职业教育资源和企业实训资源有机结合,为民营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搭建良好平台。(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教育局、县工信部门、县科协、县医保局)

(三)支持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在智能制造领域推动建设一批应用示范项目,争取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支持光明生猪实施生猪养殖大数据农业应用示范项目,支持光明九道菇公司实施节能型智能化高效无菌植物工厂项目,支持中伟、诚为等重点企业推进工业智能制造支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切实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省各类引导基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或发行债券融资。(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部门、县金融办、县人行)

(四)加强对数字经济的统计监测和监管。严格执行省统计局制定的数字经济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做好数字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评估。严格执行市统计局制定的数字经济发展监管方式,做好合理划分权责边界,完善社会监督举报机制建立工作。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监管体制,推动政企联动、行业联动的信用共享共治。引导互联网内部管理和安全保障,严格规范经营。(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发改局、县委网信办、县工信部门、县市场监管局)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6

人们常说:“顺势而为”。所谓“风口”就是未来发展趋势,谁抓住了发展机遇,并且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经过时间的积累和考验,谁才有可能成为品牌。

大家知道,人类发展经历了三次全球化。第一次全球化,发生在中国的古丝绸之路,以货交换、铜、银方式结算,经历了1800多年的中国农耕文明;第二次全球化,起源在15世纪的欧洲复兴时代,主要是海洋贸易为主,以黄金等价方式结算,产生了如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文明强国;第三次全球化,也是以海洋贸易为主,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快速崛起,主要以美元货币结算,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第四次全球化呢?由于互联网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类交往和信息交换越来越便捷,地球成为了地球村,出现了以“陆路、海路”全方位贸易的新业态,以信用为本位的数字结算方式即将形成,将会产生数字经济新时代。

在变革的新时代里,品牌塑造出现了“早、高、短、快”等特点,很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地产生,品牌建设也要与时俱进。虽然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了40年,但是全球化品牌很少,为什么呢?中国人骨子里对品牌认识仍然不重视,许多企业家普遍存在短视行为,把“不论白猫黑猫,能逮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的俗语,作为企业生存的至高原则,造成“品牌建设缺失、营销不择手段、诚信不当一回事”等怪现象累累发生,中国品牌诚信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呀。

正如说“品牌强,则国家强”。目前,以新技术引领的“独角兽”品牌,给中国品牌直线超车的机会,未来十年的品牌风口,主要表现在如下三大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上:

一是区块链技术创新和应用,必将是品牌风口和模式变革。

2018年,是区块链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年,也是目前的世界潮流。尽管茶余饭后人人都在热聊区块链,风投也在到处寻找区块链的项目,但是,当前的区块链还很多停留在技术概念的阶段,在国内真正杀手级的应用还没有出现,许多著名企业都在各个应用场景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落地。

比如,在金融领域,我国现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用监管体系,以及数字货币等。在游戏方面,2月5日,百度上线了一款叫做莱茨狗的虚拟宠物游戏;2月9日,网易内测一款名为“星球”的区块链产品;2月14日,360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宠物猫;3月15日,小米宣布其区块链游戏"加密兔"开始内测等等。

由此可见,区块链技术正在加速落地,并且广泛应用到金融、游戏、供应链、食品、教育等众多行业,它必将成为全球化的品牌风口,推动商业信用认证和商业模式的变革。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将会产生众多“独角兽”品牌。

大家知道,人工智能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炒得火热,但是软硬件两方面的技术局限使其沉迷了很长一段时间。

如今,由于大规模并行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算法和人脑芯片这四大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成本的降低,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新时代最火爆的核心技术,它将成为未来几十年it产业发展的焦点,将会产生众多“独角兽”品牌。

比如,语音识别品牌——科大讯飞,就是典型代表。根据相关数据,在全球智能语音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中,nuance以占比31.6%的份额,稳居第一;谷歌和苹果则分别以占比28.4%和15.4%,排在第二、第三名,微软和科大讯飞分别以占比8.09%和7.99%,排在第四、第五名。而在中国语音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分布中,科大讯飞以占比44.2%,位居榜首;百度排名第二(27.8%);苹果(6.9%),排在第三位。

由此可见,科大讯飞不但是全球前五名的语音识别品牌,而且是在人工智能细分语音方面突出的中国“独角兽”品牌,它的成功,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三是大数据技术创新和应用,必将催生众多行业创新品牌。

我们知道,大数据技术自身不仅能够迅速衍生为新兴信息产业,还可以同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工程技术联动,支撑一个信息技术的全新时代。

同时,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工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云计算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深度应用,实现了从芯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服务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物联网突破了机器到机器的连接,是感知、传输、处理等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大数据是大量数据的处理技术,实现了从数据到知识的飞跃。智慧工程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完美结合,将数据、知识、设备、网络转换成为智慧。

比如,在“2017互联网+大数据高峰论坛”上,腾讯正式推出全新的大数据品牌“腾讯慧聚”。

正如腾讯高层所说“腾讯大数据经历了离线计算时代,从实时计算时代进入到机器学习时代。随着腾讯内部大数据平台的不断演进,在大规模应用实践过程中,将内部高效稳定的大数据能力进行对外输出,结合政企客户在大数据应用上的痛点,从而演化成腾讯慧聚的五大产品平台”,比如Dmaster大数据一站式平台、tbase海量事务处理平台、tDbank实时接入平台、Hermes实时多维分析平台和tDinsight机器学习基础平台。目前,“腾讯慧聚”已应用于消防、警务、交通、气象、园区、物联、电力运营等场景。

如此可见,在数字经济新时代,大数据是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像是能源、材料一样,将会成为战略性资源,“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主动权”,它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效率和精准化营销和服务,必将催生众多创新品牌。

当然,未来己来的品牌风口,除了以上的三大技术带来变革外,还有许多生活新生态,如生命健康、医疗、食品、消费、服务等新型产业,通过互联网+技术的高度融合,或许也是下一个品牌风口,将会产生新的品牌,在此,不在阐述。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7

关键词:疫情;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一、餐饮供应链的影响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饮食文化兴盛,餐饮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产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5万亿元,但业内领军百强企业营业额不足2000亿元,业内占比不足5%。正是由于餐饮业本身所呈现的“行业高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极低”特点,使得餐饮业始终处在单一化发展,其本身餐饮供应链更是缺少重视和构建。疫情的爆发使得行业人士真正认识到建设餐饮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餐饮行业以私人饭店经营为主,大多数私人饭店的采购和仓储没有成型的体系,以传统的增加库存量的方式抵御缺货风险,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和食材损耗,缺乏安全有效的冷藏设备同时运输配送等过程造成的货损也是增加了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同时高昂的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疫情等因素造成餐饮企业的经营困难,直至倒闭。

二、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1.“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是餐饮供应链的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开店率仅为34.99%,同比下降46.72个百分点,客流量减少近九成,餐饮收入损失超千亿。由于餐饮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基数较大为普通私人饭店和路边摊,其数字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防等多方面处于高风险易失控状态,餐饮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因而加强餐饮供应链融合,促进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例如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通过营销赋能、it赋能、物流赋能、经营赋能、供应链赋能、金融赋能等服务,助力餐饮供给侧数字化提升。疫情疫情爆发,不难发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受疫情波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大部分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拥有独立、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仓储等各方面建设管理较为完善,例如海底捞非常重视“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运用中央厨房和智慧物流系统,为了保证各门店菜品质量的统一性和高效性,通过中央厨房进行精准的食材加工或半加工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多种操作模式,充分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2]。

2.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是构建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

疫情使得餐饮行业非常重视餐饮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管控,而作为小微企业难以构建合理化的安全有效的供应链链条来解决此类问题,仅靠自营采购、加工及仓储,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和长远的升级发展,而未来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是“商业联盟+连锁经营”,而小微餐饮企业需要依靠成熟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协同发展,其基础依然是中央厨房加大型配送中心,小微餐饮企业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依托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解决上游端统一的物流管理问题,集中化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产品物流配送,从而加强流通风险防范的举措,建立快速响应的餐饮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真正维护小微餐企的正常经营才能稳住餐饮经济的命脉[3]。

3.加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化产品流通渠道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需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及时性。“精准配送”成为了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考虑食材的复杂种类及配送的难度,减少中转环节是快速响应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前置仓、中转仓的大量布局下,农产品在仓库停留时间较短,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时间,降低“牛鞭效应”影响。当然,企业也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餐饮供应链策略,不能盲目使用直接转运或直接运输,这些配送策略对供应链柔性要求高,因此未必适合每个餐饮企业的需要,规范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餐饮快速配送管理体系是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困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疫后的餐饮业将走向连锁化[J].经理人,2020(05):74-75.

[2]牛东旭.海底捞餐饮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20(29):12-14.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8

关键词:智慧校园;网络架构设计;设备选型;技术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9-0024-02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网自2002年建设以来,没有大的改进,还停留在1.0时代。即百兆出口、千兆核心和汇聚、接入采用有线连接方式,校内只提供了门户网站、教务系统、CRp办公平台、食堂刷卡等应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教学和生活的需要,且多个系统相互分离,数据不能共享。

1网络架构设计,突出创新和拓展

通过对师生需求的分析,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突出“智慧”,经过多个建设方案的参考后,决定从网络架构上实现根本改变,从1.0跨入到2.0时代。

方案采用无线全覆盖模式,即出口、核心、汇聚、数据中心采用全万兆接入,千兆到无线节点,公共机房和重要实训场所千兆光纤与汇聚直连,无线补充;服务器采用虚拟化技术,整合硬件平台,并在出口加装负载均衡和七层防火墙等安全设备,提升安全防护能力;一卡通、安防系统、应用服务器在数据中心互连,由大数据分析系统统一调度,为决策平台提供依据;用户接入实现实名制、扁平化,可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查询所需的数据和报告;门禁等系统可利用无线平台或专线实现车辆出入管理、会议签到等功能。

此方案不仅将无线由辅改主,强化了安全性,而且还满足今后数字录播、教学资源、等级保护等需求的应用。

2设备选型,突出高效和统一

在设备的选型上,按“三横三竖”的原则。“三横”即Vpn、出口、数据中心,“三竖”即核心、汇聚、接入。

Vpn由出口设备自带,可实现与其他校区逻辑上互联,也可方便校外的老师访问校内资源。

出口采用多台设备,包括下一代防火墙、路由器、行为管理、流量控制、防网关等,也可由出口网关统一实现。由多家iSp提供链路接入,实现G级高速访问。

数据中心集数据与网络为一体,为核心硬件提供了安全保障和可靠的运行环境。

核心采用CLoS架构的双万兆核心交换机,通过配置VRRp命令,实现交换机虚拟冗余链路,保障汇聚的接入。无线管理器又可管理全院的ap设备,实现动态策略的配置。

汇聚采用万兆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实现万兆互联。为今后的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库的调用提供了传输带宽保障。

接入交换机和ap全部使用poe技术,通过单根屏蔽双绞线就可实现数据与供电的双传输,减少了综合布线的施工难度,提升了接入的可靠性。

在这个网络平台上,一卡通、门禁都可借用此平台的传输线路,即减少了施工成本,又方便了在某些不便施工的地点,采用ap接入的灵活方式。

安防因特殊性,使用单独布线,但摄像头还是采用poe供电、H265压缩,接入主机按楼宇进行分布,最终在数据中心进行实时备份。学院领导可通过校园网进行实时查看和调用。

除了架构的调整,还在设备选型、综合布线等方面设计了技术标准,保障的设备的先进性和冗余性。

3技术优化,突出安全和融合

硬件只是平台的保障,技术才是实现的关键。在此方案中,我们分别采用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存储虚拟化技术、链路聚合技术、虚拟冗余链路技术、虚拟防火墙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关联筛选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电子巡更技术、精准定位技术、扁平化技术等。将硬件设备自身的特性和服务器等技术有效的结合,为“智慧校园”提供了数据保障和决策分析。

虚拟化技术是目前数据中心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技术,本院在数据中心建设方案中也采用了此技术。通过服务器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将升级的老服务器与新购服务器实现了硬件平台的整合,不仅保障了原有服务器的应用,还利用空余资源实现了多虚机的备份,提高了数据安全性,节省了数据恢复时间。通过加设负载均衡,在数据读取的高峰期,保障了数据读写的速度,减少了死机、卡机等现象。

因为我院网络应用都是基于weB平台的开发,所以四至七层的防护尤为重要,国家也有相关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我院在数据中心的出口处加装了一台下一代防火墙,实现了网络的2.0架构和出入数据的安全保障,防护了来自校园网内部的攻击,为以后的网站群建设提供了基础。

虚机之间的平行安全也很重要,一个虚机被攻破后,可能会对共享的数据实施破坏。如果共享数据放在存储上,又会引起一系列的安全问题。H3C的CaS、RUiJie的VSD、SanGFoR的VaF、Vmware的vShieldendpoint等产品都提供了相关虚机安全解决方案。总体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虚机内部安装安全软件,提供分布式防护。这样会占用部分虚机资源,而且还需要一台主机提供管理。一种是界定虚机访问流向。指定虚机访问数据必须通过安全硬件的检测后才可回流。这种方案需要强大的外部设备,并占用更多的带宽资源,会提高虚拟化成本。

我院在方案设计时考虑到了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本、虚拟化技术实施条件等因素,最终采用了虚机内部提供分布式防护的方案。

为了实现扁平化,我们将DHCp设立单独的虚机,认证管理也由接入层提升到了核心层。

本方案除了全万兆核心、全poe供电、全虚拟化、全高清等技术标准外,还提出了“全融合”的概念。此“全融合”并不是硬件厂商提出的服务器硬件和软件基于KVm技术的虚拟一体化方案,而是将多个不同系统数据库的相关字段进行有效挖掘、整合成一个大的数据库,在终端、手机app、决策平台上能提供有效的查询,打破传统的“三家分天下”,即CRp和教务、运维认证、一卡通三大系统数据库平台数据不能统一实现的不便局面。

4方案实施,突出标准和实现

整体方案定型、设备选型、技术定位后,就是具体实施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院要求五个“统一”。即综合布线标准的统一;配件品牌的统一;施工进度的统一;工程师进场要求的统一;运维服务的统一。只有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才能有效地保障新学期前能顺利投入使用。

5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一个大的课题,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现在的“智慧”也仅是有限的“小智慧”,只有不断的建设、提升、融合,才能逐渐实现校园的“大智慧”。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9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电子信息司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电子信息司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集中力量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深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全面支持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

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016年,电子信息司围绕产业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瓶颈,协调各方资源协同攻关,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

稳步推进“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快实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落实电子信息领域工业强基工程,重点支持电子级多晶硅、高速光通信器件、高速连接器、硅衬底Gan基LeD、iGBt等核心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指导组建“中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联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互动。

2016年以来,集成电路产业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全部采用国产超算CpU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成为世界首台运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功率型硅衬底LeD器件的量产光效达到140流明/瓦,申请专利共计332项,该项技术荣获2016年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优化供给能力,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2016年,电子信息司大力发展智能信息产品,积极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重点支持武汉存储器、华虹“909”升级改造二期、成都中电熊猫、成都京东方、深圳华星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全行业投资稳步增长,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77亿元,同比增长14.7%。

与国家发改委共同研究编制《“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联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

指导成立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组织开展行业调研、产业发展论坛。组织召开绿色计算产业生态研讨会,推动组建“中国绿色计算产业联盟”。

加快推进应用示范,培育新兴业态

2016年,电子信息司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信息技术与交通、医疗、能源、金融等传统领域融合发展。

组织开展“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与浙江、北京、河北、重庆、吉林、湖北签订部省市合作框架协议。

联合国家卫计委选择杭州、武汉、绵阳、青岛、厦门、广州作为数字健康养老基地示范项目点,会同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组织编制《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联合国标委印发《智慧家庭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组织开发高集成度低功耗北斗移动通讯一体化芯片并推动在智能手机应用,目前采用国产芯片的支持北斗导航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800万部。继续推动金融iC卡芯片的开发和应用,配合国家发改委实施金融领域iC卡应用示范工作,目前基于国产芯片的标准金融卡发卡量累计已接近3000万张,行业卡发卡量累计约10亿张。

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增强体系化创新能力

2017年,电子信息司将瞄准信息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强化顶层设计,编制核心信息技术发展路线图,启动实施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和设备攻坚工程,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加快落实《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推动在CpU、FpGa等重大破局性战略部署,优化集成电路重大生产力布局,组织实施“芯火”创新计划。

继续实施强基工程,强化核心基础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电子材料和专用设备等支撑保障能力。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智能传感等前沿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强化关键技术协同创新,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与系统、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实现群体式创新突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科技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导向,积极推进创新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运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标准化。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智能信息产业

2017年,电子信息司将贯彻落实《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加强智能硬件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提升高端智能硬件产品有效供给。

制定实施通信产业链配套能力提升工程,继续推进4G智能手机、行业应用终端、“天通一号”K端等产品的融合创新发展。探索制定《虚拟现实产业与应用发展指导意见》,提升虚拟现实产品供给,推进虚拟现实在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开展下一代数字电视技术与标准研究,推动智慧家庭终端产品整体更新换代。制定《2017-2019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提升国产显示材料配套能力,优化我国显示产品结构。修订《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及管理办法,组织开展第六批规范条件申报工作,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研究制定《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展memS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

深化电子信息与传统领域融合创新,推动典型应用示范

智慧供应链数字化篇10

近年来,涉及“智慧港口”的相关建设领域,国内外也在不断的开展相关实践工作,不断的积累、探索和明晰相关的建设经验与理念。以欧洲的鹿特丹港、汉堡港、亚洲的新加坡港等为代表的重要枢纽港均开展了相关领域的探索,提出的SmaRteRpoRt理念,核心均是在投资环境营造、土地资源利用、集运体系构建、到港服务提供、港城融合和政策、生态环境营造、创新驱动推动等诸多方面构建更加完善、友好、系统、深入的港口运输业态,通过创新+驱动,即通过集成化、协同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融合应用,逐步实现it+港口、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和服务创新等关键性跃升,通过建立创新体系、打造跨界平台、实现全球战略布局,来推动港口人文环境融合、港城一体化、完善服务、提升功能、营造港口生态链。

我国近年来也在“智慧港口”建设中有许多的建设实践,比较突出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偏重硬件环境建设方面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系统建设,如厦门远海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等;二是偏重软环境建设,焦集聚资源、健全功能、优化环境、高效服务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上海、大连东北亚、天津北方、厦门东南、广州等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不同角度来看国内外“智慧港口”建设的差距与不足,主要集中在理念与认识的全面性、软硬件技术先进性、系统性与协同性、环境与体系完备性方面、创新能力与驱动力等诸多方面。

基于相关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来看,从行业需求的视角,“智慧港口”要达到的最终的目标和效果,仍然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港口资源统筹高效利用,降低运输成本,更加经济;实现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运营网络,更加可靠;实现一体化智能化的运输服务,更加高效;实现高水平的港口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更加安全;实现创新型、高附加值的运输组织与服务,更加敏捷;实现节能环保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更加绿色。这也是对“智慧港口”建设最根本的需求。

“智慧港口”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设备为基础,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业务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港口运输组织服务创新为动力,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展政策为保障,能够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港口资源优化配置,在更高境界上满足多层次、敏捷化、高品质港口运输服务要求的,具有生产智能、管理智慧、服务柔性、保障有力等鲜明特征的现代港口运输新业态。

“智慧港口”基本特征体现主要包括港口基础设施与装备的现代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业务的深度融合化、港口生产运营的智能自动化、港口运营组织的协同一体化、港口运输服务的敏捷柔性化、港口管理决策的客观智慧化。

“智慧港口”的设施配置主要涉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以及港口运输装备三部分,没有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数字化,没有港口运输装备的标准化、智能化,就无法实现港口运输要素的全面感知,无法实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运输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也无法实现港口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的创新

当前我国港口行业同时面临着其他的诸多压力与挑战,一方面,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生命安全、交通拥堵等方面,对今后港口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倒逼之势,另一方面,随着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发展,港口行业与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大数据、互联网+、电商物流等新液态的涌现,综合就业、环境、土地资源、税收等诸多关系的新型港城关系的发展,以及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基于资源集约的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多式联运综合运输系统建设等,也给新时代的港口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智慧港口”建设来全面提升港口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能力与水平,成为推进我国港口转型升级,实现行业提质、增效、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抓手。

首先,要转变思路,提升理念。港口由信息化向智慧化发展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港口”不仅是新技术创新应用,更是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势必带来管理、组织、生产的改革、生产方式与业态的变化。以智慧港口建设实现创新与突破,是推进我国港口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行业综合软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科技先导,创新驱动。要加强前瞻性研究,重点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港口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管理,面向新一代港口的数据需求工程方法等方面,在推动港口供应链一体化、港产城融合互动、现代it集成创新应用等领域的项目建设,促进管理与服务创新等方面,开展相关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