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3:29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1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了有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多的企业在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来保证生产效率,同时也加强了对企业物流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讲,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经济效益以及各方面的经济收益。现今社会,物流作为一项独立的行业发展起来,无论社会、企业的生产运输还是个人的需求都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纵观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多数存在很多问题,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这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动物流行业的发展。本文针对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展开讨论,首先系统地阐明了物流管理的概念意义,然后分析了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了如何利用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一、引言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出现在美国,时至今天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渐走向成熟。物流是经济一体化,与社会联系加强的结果,也是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所衍生的一门新兴事物。在经济不断进步,交通不断发达的今天,企业也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发展条件,同时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物流运输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放在物流管理方面,不断加强企业的物流管理建设,将物流管理水平看成是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甚至将物流管理看成是一种战略意识,使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起步比较晚,在物流管理中仍然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在物流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要想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就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出路。

 

二、物流管理理论的内涵阐述

物流作为一门学科起初起源于美国,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美国的相关协会就已经给出了物流一个科学的定义,说明了物流实质上就是一个存储与运输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原料的采购运输、中间库存、产品输出、以及一些重要信息从生产厂家到顾客之间的流动,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商家与消费者的需求,其中也涉及到一些活动的控制与管理。从表面上看,物流仅仅是指商品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流动,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这种商品或物品的空间流动逐渐转变成为现代物流。传统物流的生产与运输是相互分离的,然而,现代物流则开始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支持每一个环节的活动,实现信息化物流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物流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因为他涉及到众多相互关联的环节,例如:供货环节、生产环节以及回收环节。在众多的环节与阶段中,占据关键地位的环节当属供货环节与生产环节。从整个环节对比来看,其中的一些环节是无法发挥作用的,也不能够产生真正的收益,然而这些环节却是必不可少的。运用物流管理的科学方法来加强对物流的优化管理,从最初的统一原料购买,到一致配送,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企业物资与资源的调配,全面减少企业的运行资金投入,进而能够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统一管理与优化分配。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式中,企业自然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物流管理是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易的有益桥梁,也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企业在科学、有利的物流管理环境下,能够全面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益,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企业尚未形成现代、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思想,而且管理的方法与模式都相对陈旧,导则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1)传统、陈旧的物流管理理念根深蒂固,没有从中解脱出来,而且现阶段的物流范围也没有突破一定的空间,运输的费用也比较高,而且也浪费了巨大的资源,运送的速度不够快,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在没有紧迫竞争机制动力下,缺乏发展的劲头。(2)物流管理的方法与模式也有待更新,目前,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科学、完备的物流管理系统,而且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将物流管理还局限于传统的模式,例如:手工记录、人工分拣等,在具体的管理中缺乏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积极利用,物流管理没有达到科学化、现代化,也没有出现科学、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与模式。

 

第二,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管理。一些企业,尤其是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缺乏对物流管理的科学性认识,没有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法律与制度,很多物流管理没有真正形成一种管理系统与规模系统,例如:没有形成适应自身需要的绩效考核机制,对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录用及考核机制,甚至存在人才任用不合理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有的人力资源尚未得到开发。一些对应的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第三方物流与供应商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约束,这些问题都导致了物流管理效益的不足,没有真正发挥物流管理的真正作用。

 

第三,物流管理方面的人才匮乏,而且现任物流管理人员的能力与水平都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物流这一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这方面还没有形成一批合格的人才系统,很多人缺乏相关知识与经验。一个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科学的物流管理知识系统,而且也需要掌握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经验,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这种综合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企业物流管理的发展。

 

四、物流管理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1、形成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因为先进的理念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管理理念也就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对传统落后思想的一种颠覆。物流要想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就需要一套先进的理念。因此,现阶段的企业物流管理,一方面要明确其地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更新其管理理念,要清醒地意识到企业的物流已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方面的单纯位移,而是要转变观念,将物流管理看成一种突破传统思想,超越企业界限的创新型活动,而且这是一种带有服务性质的、客户至上的经济形式。

与此同时,也要建立起一套符合现代标准的物流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要注意照顾好多方面的利益,例如:供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等,要在维护他们利益的前提下,来建设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确保物品能够以最迅速、最快捷的形式在供货商与顾客之间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发展和顾客的利益。因此,在竞争不断剧烈的现代社会,必须形成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建设科学、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系统,确保物流管理的健康发展。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绿色发展模式;管理策略;研究

一、前言

所谓绿色物流管理,实际上就是在满足顾客意愿的基础上,将绿色供给主体与需求客体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克服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实现及时、高效的绿色商品、服务管理活动的过程。对于绿色物流管理模式而言,它主要是基于环境保护的视角,对物流体系予以有效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从运行模式上来看,该中物流管理体系,主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确保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对传统的物流和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变,减少物流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健康的物流管理系统。因此,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加强对现代绿色物流管理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及发展问题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流行业的不断进步,现代绿色物流产业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并被公认为是国内未来物流产生发展的主流趋势。但从实践中来看,当前国内的绿色物流发展仍处于理论层面上,尚未真正的落实到实处,实践效果非常的差。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当前国内发展绿色物流产业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绿色物流及管理理念尚不成熟,缺乏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实践中可以看到,随着当前物流产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但发展绿色物流产业的理念还不成熟,尤其是企业、消费者对现代绿色经营、消费理念等,还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没有关于绿色物流的相关理念。对于一些企业而言,他们只是将绿色物流作为一种理念看待,认为那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部分,与他们所追求的经济利益似乎毫不相关。部分企业片面地认为,自己不可能以增加物流成本的方式,投资绿色物流产业,这是政府的工作,而非企业应当考虑的问题。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关于物流行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却很少涉及。此外,由于现代物流行业的发通常会展涉及到很多行业部门,然这些部门之间很少协作、沟通,因此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地重建现象非常的普遍,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还加重了环境负担。第二,现代物流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对于绿色物流产业而言,要想真正的将其付诸实践,一方面应当依赖于思想理念上的广泛普及,另一方面要以先进的绿色技术作为支撑。较之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国内物流技术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比如物流装备质量较差、不同的运输方式装备标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物流包装与设施标准间缺乏良好的衔接,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提高物流自动化、机械化发展水平的有效策略。在物流管理水平以及技术的落后的情况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物货跟踪以及订单管理和库存查询等功能都非常的差,严重制约了当前国内物流产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若没有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就没有物流产业的发展,更谈不上所谓现代绿色物流。第三,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从当前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无论是运输方式、还是不同区域的运输系统,彼此之间相互衔接领域缺乏有效的投入。尤其是民航、水路运输方式,自身的潜在优势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运输体系不够周密,缺乏科学合理性。同时,物流产生发展过程中的仓储设施相对比较落后,而且库容体积比较小,而且还比较分散,加之综合性较强的货运枢纽、物流中心以及物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非常的缓慢,因此严重影响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在此次过程中,由于物流中心自身的经济发展效益不好,而且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人力、财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违背了现代绿色物流发展要求。

三、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绿色物流发展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实现现代绿色物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绿色物流企业应加强自我管理。对于现代绿色物流产业而言,企业是物流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因此应当在此物流管理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高效的绿色物流管理系统。首先,应当做好输送环节的绿色管理工作。实践中,通过简化供应、配送体系,做好车辆应用管理工作,来提高配送质量和效率。具体而言,主要是制定有效的输配送方案,对配送中心进行合理的配置,从而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货损。同时,还要不断的提高主干线上的物流输送效率,选择科学合理的运行管理方式,进而有效缩短物流配送时间。其次,应当主要提高物流运输保养技术,强化日常管理,以此来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的材料包装,避免白色垃圾的产生,同时对装卸过程要加强管理,这对于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现代绿色物流的有效管理。首先,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鉴,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尤其要丰富和细化物流管理中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对物流产业发展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控制。针对物流行业发展中需应用大量的运输车辆这一客观事实,建议限制交通流量,督促物流企业选择科学高效的运输方式,比如采取共同配送货的方式,建立统一的现代化物流管理服务中心等,通过提高物流效率的方式,发展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其次,不断加强和提高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物流渠道进行绿化。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前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成为严重制约国内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的重大桎梏。因此,要想快速发展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强化绿色改造和创新,首先应当对国内的物流发展现状进行重新的审视,在优化配置当前物流资源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以确保现代绿色物流产业早日走上正轨。(三)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中的消费者策略。实践中,消费者的绿色需要是基于人类生理机制的、对生态环境具有依赖性的一种客观需求,消费者的这种绿色需求,对于现代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督导和促进作用。消费者不仅可通过绿色消费方式来引导物流企业实施现代绿色物流管理模式,而且还可以通过绿色消费行为督促物流企业选择绿色物流管理方式。因此,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对于现代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并不乐观,不仅绿色物流理念尚未得到有效的普及、而且技术、专业人才等都非常的落后。但需要强调的是现代绿色物流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必将成为未来物流管理模式的发展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史晓原.金融危机下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析[J].中国商贸,2011,2(29):1820.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J].商业研究,2011,11(1):6870.

[3]杜红平,唐长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创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2(7):6466.

[4]韦筠寰,潘飞宇,杜吉宾.重视物流管理提高竞争能力[J].商场现代化,2010(06):1314.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3

关键词:物流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在工程项目成本构成中,物资成本占工程成本的60%以上,加上运杂费可能会高于70%,因此,物资管理对保证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企业行为的物资管理工作,不仅是企业物资部门的专业管理,更应是企业决策层和高管关注的事项,同时也是各岗位人员需共同参与和监督的组合管理,只有全员的参与,才能有效构筑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完整体系。随着建筑大军数量的不断膨胀,国家定期不定期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等,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低价承揽任务,即使是优秀的施工企业效益仍然不尽理想。因此,施工企业加强物资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挖掘其管理潜在效益是迫切而必须的。

一、现代物流思想概述

(一)物质资源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物资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各种物资的计划编制、采购订货、运输组织、库存保管、合理供应、领发、回收等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所需的各种物资是指企业进行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物资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物资;合理地组织物资的订货、采购、运输、储存、收发等工作,加速物资的流转,减少物资的损耗;监督和促进生产部门合理地、节约地使用物资;合理地回收和处理包装物及生产废弃物,避免污染环境。

从生产的需要和企业的具体条件出发,认真搞好物资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资是工业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物资基础,只有做好物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不断扩大;其次,搞好物资管理工作,能够改善企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第三,加强物资信息管理,有利于企业的敏捷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现在流行的物流一词英语为logistics,也就是后勤的意思。物流概念最早始于美国,当时的概念是指实物配送,使用physicaldistribution(pd)一词,是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后勤组织成功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战后,随着美国企业经营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物流理论已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由于logistics被美军成功地用于全球化后勤保障,于是这种面向全球化的新的物流理论、观念被引入企业中。20世纪80年代美国及欧洲各国广泛采用logistics理论,90年代日本也开始运用logistics理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许多知名的跨国企业已在我国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组建了物流中心。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将物流的概念定义为:“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定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装卸、废弃物处理及仓库管理”。1997年,北京“亚太国际物流会议”许多物流专家对物流概念提出了新看法,共同认为物流已不仅仅是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处理等的整个物品物理性流动过程,包括为实现这一过程而采取的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和管理活动。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供应链(supplychain)是一个由原材料供应商、营运商、仓储商、生产企业、销售商、零售商、顾客组成的链式结构,包括物流和信息流。供应链管理理论采用系统论的观念和方法,整合整个供应链的各个部分对物流进行系统管理,提高物流流动效率降低流动成本。

二、施工企业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从思想观念上看,落后于现代化管理的理念

随着物流的快速发展,一般生产企业的物资管理尚未能与物流市场有效接轨,企业领导、管理人员普遍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对第三方物流有抗拒心理。

(二)从物资管理的基础上看,配套设施薄弱

由于对物资管理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受到制约,多停留在原来的整套账务、采购、仓储和控制的管理模式上,造成了当前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是典型流程式、“标准化”的管理,而不是追求效益、主动进取的管理模式。

(三)从操作实践上看,重供应、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企业领导层、生产作业层对物资部门的要求是准时提供生产所需的物资,一旦延误生产,物资部门要负一切责任。因此,施工物资管理人员唯能做的就是加强计

(四)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看,物资人才缺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物资人员划预算,按品种、按质量、按期限齐备地供应施工生产所需的各种物资,宁愿物资管理水平停留于传统水平,也不愿承担因改革创新带来的风险和责任。作为生产辅助人员,在企业的地位居于次要,无法吸引人才,增强活力,使得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物资管理,既懂经济金融又懂法律的人才严重缺乏;二是物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专业、相关的培训,在管理中往往凭借的是经验判断而不是科学理念;三是普遍存在人才知识结构老化,难以接纳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手段的问题。

三、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现代企业竞争的手段,除了技术的先进性,最有效的就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随着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潜力已经十分有限,只有物流领域才是尚待挖掘的第三利润源。同时,为了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企业必须具备快速高效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方式,而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仓储业的不同之处正在于其特有的集成性和敏捷性,物流是企业经营敏捷性的重要物质保障,对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些年来,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在房地产市场持续高涨的有利条件下,规模得到了较大的扩张,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建筑行业自身的点多、面广、工期长、队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在迅速扩大规模的同时成本不断上升,材料费居高不下,资金周转越来越慢,部分企业效益开始下滑。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物资资源管理落后,阻碍了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鉴于对物流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认为建筑施工企业是非常适合于运用现代物流技术进行物资资源管理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施工业的物资流动确定性很强,更加容易确定项目物资需求。建筑设计完成后,物资数量种类就基本确定了,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时间也基本确定了。

(二)相对于应用广泛的商业零售领域,建筑产品的需求物资类型较少,品种相对简单,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

(三)建筑安装工程用的三大材料钢材、木材、水泥以及使用量较大的一些大宗原材料比较容易和供应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供应链。

(四)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物资数量大,质量多,运输成本高,库存占用资金多,合理运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易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加速材料资金周转。

(五)建筑施工企业流动性大,合理运用当地第三方物流提供的专业服务,有利于降低工程的间接费用。

(六)建筑工程现已有很多成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软件,以供应链管理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物料需求计划(mrp),可进一步融入企业资源计划(erp)。

现代企业的走向是经济全球化和专业化,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和专业化的第三方产品和服务。建筑企业同样也应融入这种大环境中,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长期稳定地形成供应链关系,即:供应商营运商建筑企业仓

库建筑项目销售商客户,形成物流和信息流。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随着建筑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为建筑施工企业运用物流理论进行物资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从宏观战略上采取的措施

1.加强价值工程研究应用

在施工企业自身权限范围,以及合理的变更设计下,加强价值工程实践,删除冗余功能,减少材料无谓支出和浪费,同时研究新型经济实用性材料代替的可行性。

2.应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由按功能方式组成的各种职能子系统构成,它们主要包括价格分析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计划采购系统、质量跟踪系统等。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既可利用计算机来取代人工繁琐的事务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又可完成手工难以完成的信息处理,为物资管理及决策提供信息分析及最佳决策方案,使供应工作处于最佳状态。

3.建立战略联盟,发挥互补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物流市场快速发展,联盟重要性不言而喻。战略联盟可以减少渠道冲突,快速传递信息,降低渠道成本,突出共同价值和未来发展。建筑企业应选择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商,或者区域性销售商,形成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关系。通过应用这种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手段,企业将大大提高外部形象以及内部管理水平,减少无谓消耗,有助于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

(二)从微观战术上进行的考虑

1.确立科学管理理念,实施系统控制

(1)目标计划控制。根据工程项目用料计划,可运用abc分类法、订货点(fqs)法、经济订货批量(eoq)公式来解决。根据最终的计划,保证按品种、按规格、按质量要求。

(2)采购控制。采购需要开展的业务很多,必须对采购程序的各项业务建立职责分工,实行职务分离。加强对采购对象、采购量、合同签订、付款、货物验收、运输方式和配送等各方面的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对采购物资应本着“择优布点、货比二家、先近后远、合理定价”的原则,以降低材料的买价和运输费用。要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管理,强化纪检监督工作,杜绝采购人员个人为吃回扣、拿好处而不惜牺牲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物资部门要提倡“多存信息,少存实物”的新观念,合理确定采购批次和采购数量,防止盲目采购和无计划采购。

(3)存储控制。在存储控制中,目的就是为了研究得到最合理的采购周期、采购时间和最佳库存结构。施工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段时间以后,都会造成部分材料、配件的积压现象。为了在盘活库存、减少储备、杜绝损失浪费,不再造成新的超储积压方面,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强物资定(限)额管理,严格按计划和物耗定额进行控制,加大修旧利废工作,充分利用物流市场发展,不断探索材料“零库存”的可行性。

2.推行现代化管理模式,强化内部管理

(1)科学定位。物资工作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应当定位于保供和创效。因此,不仅要建立可靠的物资供应与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保供的目标,更要致力于降低物资采购成本,节省物资供应成本,强化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建立有效的材料责任成本控制体系,以实现创效增效的目标。

(2)科学管理。物资管理工作具有微观性、专业性、规范性的特征,是一项操作层面上的工作。因此,必须讲求科学,按施工企业物资工作的特点和内在规律来制定和实施物资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措施,要吸收战略采购、物流管理、供应链战略管理等先进适用的管理思想精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施各项管理职能工作,在物资管理目标上创新。

(3)以人为本。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实现目的的中介是人。不仅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规范物资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其职责,更要注意研究人的内在需求和行为规律,最大限度

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物资人员的聪明才智。要努力使物资管理人员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内供应链的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在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采取各种方式,多层次地加大对企业内部物流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制度,吸纳大量有用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

3.构建现代化的物资管理体系

根据建筑市场的需要,目前大中型施工企业普遍实行“集团母、子(分)公司项目施工作业队”的运行模式,与之相适应,企业的物资体系应由过去的企业各级机构层层设置物资管理机构和施工现场层层设立材料厂、库变为三级管理机构,即决策、监督、管理层(母、子/分公司物管部门)采购供应层(各项目部物管部门)耗物层(各施工队)。

4.构建物资管理现代化的监控体系

(1)强化财务对成本的控制。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知识而所限,只有依赖于信息机构和自身的阅历对审核事项做出判断,从经济内容上看,不再限于原始凭证的完备及形式上,更应转移到数量和价格的真实性。

(2)全员参与监督。物资部门要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每季度将主要采购物资张榜公告,公告内容尽可能全面、一目了然。对有疑惑的事项,职工可以向纪检监察部门报告。

五、结束语

物资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在现代社会,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热门,但这不仅仅是一种炒作,现代物流管理思想确实是有相当的科学基础和成熟的技术,也不乏成功的例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建筑企业必须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物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物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与企业整个生产管理变革相适应。确定新的物资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资管理组织机构和供应体系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施工企业只有探索出适应市场发展的新型物资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渝祥,企业答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周启蕾等,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流通经济,2000(2).

[3]汝宜红等,现代物流理论及其实践[j],中国物资流通,2001(7).

[4]唐爱华,现代物流思想在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3(11).

[5]张志鹏,施工企业物资管理体系的构建[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4(2).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4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现状;问题;对策;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04-0099-03

[作者简介]王忠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上海201209)

一、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物流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当前,在我国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市场之一。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中,与物流相关的理论以及具体的运输、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所形成的完整供应链中需要的各种技术方法也在不断被探索出来,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学者所重视。

国外物流业的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历史。首先,从国外物流管理体制研究的现状来看,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市场经济类型国家的物流管理体制包括“各种物流行会组织间接促进物流管理”、“联邦法院根据运输合同从法的角度管理物流”和“物流企业依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物流发展战略”,尚不存在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至于企业是否从事物流业务以及制定何种物流发展战略、经营模式、竞争手段均由企业自主决定;而以日本为典型代表的后期市场经济类型国家,其物流管理体制基本上具有“虽无专职物流管理部门但又统辖大部分物流环节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参与和组织物流行业协会,并通过这一中介渠道对本国物流进行较为集中管理”特征。

其次,从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来看,迄今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均未制定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政策法规,而主要是采取各自不尽相同的政策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例如,这些国家对物流的各个环节仍使用各自原有的政策法规。国外现代物流种种现状表明,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各自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政策性措施和法规来促进本国物流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具备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时机和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开始在我国的运用促进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的现状是:一方面,对物流理论研究较多而市场实践较少。仅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来看,有关这方面理论文章颇多,但是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设施设备比较落后、市场上tpL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及物流渠道不畅等,加之国外物流企业纷纷进入竞争,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仍存在着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理论研究与市场实践脱节现象。另一方面,在生产领域中由于物流发展不够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资源配置与工艺流程的不够合理。在流通领域中存在着传统生产与流通的分工,未将现代物流可能提供的物流工程技术充分地融入到新的商业模式中。

纵观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首先,表现为一种较为分散、低效的物流组织形式,我国物流粗放式的经营特点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一方面,由于比较落后的物流和巨大的库存占压资金,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比重过大,使得我国从整体上看资本周转缓慢。另一方面,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物流服务方式与水平还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现代物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企业自循环的封闭体系,各种物流方式互不关联,涉及现代物流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都自成体系独立地运作,造成了不少行业、部门、系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此外,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对策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详尽分析,仍是过多地停留在研究我国配送业务中心(DC)最优位置选择、仓储、包装等具体的、个别的物流环节上。

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业既不能重新走西方国家物流发展的道路,也不应忽视目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而必须从客观上针对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现状寻求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这对推动涉及我国物流的产业、部门之间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应思考的问题

在全面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如何从根本上寻求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提出当前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应思考的问题是很现实的。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1.在我国物流发展的各个阶段,不同物流领域和地域普遍存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具体来说,在不同物流领域要探讨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不同领域;在不同地域中要探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等我国主要大中城市存在的各种问题,从中得出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阶段中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而不是笼统地分析,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研讨产生这些普遍存在的具体问题的根源。具体来说,在各个阶段都要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有哪些,例如,是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还是来自于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不高?是来自于物流成本较高还是来自于物流运力发展滞后?等等。只有从根本上剖析原因,现代物流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在现代物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应分别考虑全国性、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现代物流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工作。这里既要分析微观层面的评价指标,也应分析宏观层面的评价指标。具体来说,现阶段这些评价指标既包括供应链、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物流环境、体制和相关政策等宏观层面的因素。

4.分析影响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若干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要探讨某一关键性因素能够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于另一关键性因素时,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的程度。此外,还要探讨若干个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例如,当“供应链”这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探讨它将对“通关速度”、“交易成本”和“物流流程”等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和作用。

5.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现代物流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例如,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在我国兴起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应该在充分掌握国内外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把握住电子物流对物流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可能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地做出科学预测,以便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6.当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如何及时进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程度评价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物流业盲目发展和扩充物流资源,另一方面,可使现代物流业发展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由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涉及到国家产业布局、投资融资环境、税收政策、海关、运输标准以及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等众多方面,而这些方面的管理分别属于不同的政府或企业的职能部门。因此,制定各项有关物流对策时,应当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吸引外资、产业政策以及加速培养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等众多角度考虑,做到多管齐下,促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以及理论研究、教育与培训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机整体。特别是我国物流市场在经过10年的起步与发展期以后,探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合理、可行的对策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对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目前适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7项对策具体为:

1.我国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为了取得规模效应而发生资本运作的条件日益成熟,正在进入物流企业的资产整合和重组阶段。应通过物流企业之间的联合、参股、控股等方式,建立强势战略合作联盟。例如,我国的中铁行包与中铁快运的整合、中邮速递与中邮物流的整合、中远物流、中外运股份和中储股份等物流公司的上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趋势。

2.在理论研究上要强调务实。在跟踪国际物流业理论研究动向时,更应该具体分析我国具体国情和物流企业的具体条件。例如,在研究市场竞争对手时,对短期内不能改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约束条件来研究。对我国当前仓库分散的现状,要加强信息技术,合理调配,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再例如,在研究发展第三方物流时,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等整合措施,以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3.在现代物流管理体制上,由于涉及到物流企业、经贸、财税、工商、内贸、外贸和交通等多个部门,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协调物流企业、财政、金融、税收、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机制,以加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协作性,创造一个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制、规划、政策和物资基础环境的综合体系。

4.目前,我国整个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500万人,而2010年高级人才的需求量达到40万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在教育培训上要根据物流学科具体特点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形成基础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各种层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岗培训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在依托高等教育培养专门的物流人才的同时,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

5.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域应当有不同的发展思路。物流的发展不仅应当符合中国发展的国情而且应当符合不同领域的实际情况。例如,在不同领域中,对外贸易物流、商业物流、工厂物流、重要产品物流和农业物流等都要各自注重研究自身发展的对策。这必将有利于包括由专业物流企业、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化的物流企业、工商企业自身成立的物流部门和物流公司、外资(合资)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供应商等我国各类物流企业的共同与协调发展。

6.在税收对策上,解决现行税收政策的某些方面对于各类物流行业发展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约问题,可以考虑对物流总商实行类似于增值税方式的税收制度,扣除转包部分,仅对增值服务的部分增税,这样不仅有利于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在大范围内进行业务整合与发展,而且也会促使其它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从而达到扩大税基增加税收目的。

7.物流信息化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应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一个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当前,尽管物流的各个环节和电子商务已有了一些现成的软、硬件系统,但各个系统如何协调配合,实现企业、政府电子商务系统与内部集成化信息系统、伙伴间纵向信息的集成,形成开放式的集成化物流系统尚待进一步加强研究和管理。为此,可考虑建立内部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与外部物流信息平台的接口,从而实现政府信息、企业信息和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现代物流业整体管理水平。

从制订政策的原则上来看,适应现阶段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应实现以下3个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二是从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三是从物质型发展向知识型发展转变。

在切实制定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有关对策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3点。

首先,对于不同物流领域和不同地域在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上海市政府规划在“十一五”期间着重发展三类物流,即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商业零售行业的配送物流和依托信息平台的电子商务物流,从而为今后对策研制、方案实施和调整措施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

其次,应用比较研究方法,将实证分析、理论探索与对策制定紧密结合起来。在广泛吸取国内外物流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从中探索有益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切实可用的对策。例如,在与沃尔玛物流、日本7-11物流等反复比较的基础上,做出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抉择。

最后,应采取“拉动”的思维方式,即完全有必要采取宏观的调控措施来拉动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让我国一些重要地域和领域的物流企业能够率先使得物流市场得以快速健康的发展,然后去拉动其它地域和领域的物流发展;另一方面,使得物流理论研究成果有检验场所和用武之地,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更新物流理论,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同时,我国不同规模、地域的现代物流业还应该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5).

[2]陈梅君,张亦弛.物流国际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2,(1).

[3]李纲.国外物流管理模式及我国企业的正确抉择[J].理论探索,2003,(2).

[4]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国外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4).

[5]陈为涛,肖慧超,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2,(5).

[6]孙光圻,倪玮,姜梅,张维国.国外物流管理体制及政策研究[J].商品储运及养护,2002,(1).

[7]王忠郴,胡建华.物资生产、人的生产和环境生产之间总的和谐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0,(4).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5

关键词:现代物流;“互联网+”;“互联网+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9.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6月1日

一、绪论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当今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有关“互联网+”的话题。“互联网+”在物流行业的争论也是喋喋不休,大多数人认为“互联网+”的到来会极大地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从传统物流行业到现代物流的发展,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可以说是量的发展,而“互联网+物流”可以说是质的飞跃。互联网确确实实可以满足我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那么互联网的发展会对物流行业带来怎么样的发展?可以解决现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我们又该怎么样看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二、现代物流概述

(一)物流发展史。物流的发展起源于二战时期,美军为保证后勤军事物资的供给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学科。随着战争的结束,这种管理方法被流传了下来,应用于企业的后勤原料的供给。1963年美国成立了物流管理协会,自此以后物流行业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中。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物流管理给制造业带来的收益越来越多,物流不但改善了企业的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增加了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优势。1998年美国的物流管理学会正式给物流下了定义:即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对整个流通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现代物流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流的提出阶段。二战时物流起到的作用是为战争和国家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第二阶段是物流的初发展阶段,经过二战的洗礼,国家的各种经济百废俱兴,制造业看到了物流在军事上的作用巨大,将其引进企业,对企业的资源进行调配;第三阶段是物流的完善发展阶段。物流在制造业取得的巨大贡献,被各行各业所借鉴,而物流的整体也得到了优化;第四阶段为供应链的发展阶段。随着物流逐渐得到完善,物流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同时人们又提出了高于物流的供应链的发展。

(二)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的物流发展相对较为滞后。1956年日本的考察团赴美国考察,自此物流被引进到了日本,而1979年我国考察团在日本发现有物流行业的存在,自此物流这一概念才被我国引入,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物流行业逐渐被国民所熟知。我国的物流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进初期,当时国内的经济发展相对来说缓慢很多,国民的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当时的物流发展并不是很乐观;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沿海的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所有行业的觉醒,物流行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第三阶段为物流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物流在各行各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也迅速的崛起了一些物流企业,现在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进行物料运输的重要渠道。

三、“互联网+物流”是什么

(一)什么是“互联网+”。1959年美国创立了因特网公司,因特网也称为互联网,互联网业起源于美国军队,起初用于进行军事的交流和弹道的计算,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家喻户晓,而现在的互联网不再是简单的进行军事计算,而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平时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及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互联网的帮助,现在经济水平的提高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参与。而什么是“互联网+”?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开幕会上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概念的首次提出是由“三马”提出的,即:马化腾、马云和马明哲。所谓“互联网+”,有人解释到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对传统的行业进行计划和控制,在互联网上搭建平台,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领导。

(二)“互联网+物流”是什么。简单来说,互联网+一个传统的行业=高效的行业。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网店,即是“互联网+实体店”的模式=网店,现在的网店规模相当大,已经超过了实体店的规模,而我们所说的“互联网+物流”是改变传统的物流运营模式,运用互联网的便捷,对物流进行管理,并对物流进行追踪,进行高效的管理。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得相对缓慢,所以和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我们能借助互联网的列车对我国的物流行业进行变革,那么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必将迎头赶上。

四、我国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物流行业的整体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物流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设施。

1、物流企业内部的物流设施。从内部的物流设施来看,我国只有烟草行业的设施比较好,其他行业的物流设施都比较落后,尤其是第三方物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当前物流企业内部存在很大的问题,如快递业,我们经常担心的是邮件丢失或货物破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物流设备落后很多,无法实行自动化的分离技术,因为物流自动分离技术成本太高,无法配置到所有的物流中转站,那么我们只能依靠原始的劳动力去搬运货物,所以才会出现“野蛮搬运”的问题,这使快递业会失去了很多潜在的顾客,这也让快递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社会物流基础设施。我们的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相比较于内部物流设施来说还算好得多。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们的道路交通也在逐渐完善,从当前形势看,相比于几年前可以说好了很多,但相比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行业的社会物流基础设施还差的比较多。物流行业通过信息平台的搭建以及完善自己信息上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发挥物流的优势,不但成本比较低,而且运营的速度也比较快。从当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来看,顺风和京东的物流是发展得比较好的。

(二)物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不高

1、物流的技术水平不高。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当前的各行各业,比如内蒙古地区盛产的是牛羊肉以及奶类的产品,所以其物流发展多数离不开冷链运输,而现在在冷链运输的技术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温度的监控和运输的时间上无法准确的掌握,有时因为温度的问题导致很多产品腐败化,无法正常使用,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在道路运输上缺少必要的物流追踪,无法确定从供应商到经销商的准确供应时间,物流企业因为成本的问题无法将货物安装GpS定位系统,所以在物流技术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2、物流的管理水平不高。我国物流行业现在缺少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这就导致我们的物流管理水平相比于发达国家落后很多。现在很多高等学校也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因为教学质量不是很高,大多数的高校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国外的课本,有很多内容是不适合于我国的国情,并且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并没有将理论的东西全部吃透,所以当需要应用知识的时候无法将其发挥到最大的作用,导致我们国家物流行业人才的缺失,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缺乏物流行业的人才以及物流管理水平不高的直接原因。

(三)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不高。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快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迅速地崛起。很多企业的物流都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因为企业自己单独承运的成本相对于第三方企业来说要小得多,但因为现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刚刚起步,很多服务无法跟上企业需求的步伐,导致很多企业纷纷营建属于自己的物流服务公司,这样更使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缓慢,而企业自己的物流服务只能服务于自己的企业,运营成本过高,同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致使第三方的运营和完善无法继续,这将严重阻碍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导致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跟不上企业发展。

五、“互联网+”如何完善物流行业

(一)辅助开发物流的硬件设施。现在物流企业的硬件设施相比于刚刚改革开放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的还比较多,我们的硬件设备如货物自动分离技术、全自动运货车,当前只有烟草行业拥有全自动运货车,无论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企业本身,均没有比较先进的硬件设备,而这些硬件设备是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我们可以从国外购进这些先进的硬件设备,但购买成本很大,而且有些硬件设备与我国的设备不相符合,所以只能购进一整套的设备,后期的管理和维护费用也很多,因此引进设备耗资过大,我们需要自己开发设备。而这些开发的初创点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编制程序是完善硬件设备的基础。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美国的制造业,为什么美国的汽车制造业都是机器设备的天下,因为他们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结合,极大地减少了运营成本,为同行业竞争增加优势。所以,我们的物流企业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发自己的货物分离技术,当拥有一整套属于自己企业的分离技术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完善设施问题,解决当前设施差的问题。

(二)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互联网的一个比较大的优势是可以为我们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现在物流企业的运营规模都比较小,运输成本比较高,所以需要互联网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物流业中有个甩挂运输模式,而现在所谓的甩挂运输都是自己企业的甩挂运输,不是整个物流行业的甩挂运输。互联网搭建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实时共享所有物流运输状况,根据协商可以运输这个地区的物流源,使货物既不积压于库存之中,减少仓储成本和空间,又使运输速度变得很快,可以更快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为此我们需搭建一个实时物流交流平台。另外,我们可以通过搭建物流企业内部的信息平台,对公司进行管理。我们知道,eRp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那么可以尝试营建一个系统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管理,虽然现在没有很好的物流管理人才,但是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培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的标准化程序,提高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实时物流的追踪。现在的物流企业还存在货物经常丢失的情况,当然大型的物流公司好很多。经常发生的是,我们在网上买完货物,在邮递的途中,经常会发生丢件的事件,还有就是我们在家中等待快件的到来,说是一个小时就可以送到,但可能我们等了将近三个多小时快件才送到。如果现在的快递公司将快件上装上追踪技术,那么在手机上就可以清楚地看见我们的快件此时此刻到达什么位置,这样我们就可以合理安排接收时间,这样不仅方便了顾客也方便了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而可以防止货物的丢失,即使丢失了,也可以很快找到。而实时的物流追踪技术更受冷链物流的欢迎,因为很多冷链物流不仅需要对产品的温度进行监控,更要清楚货物的位置,方便安排接收产品。实时物流的监控更受到制造业和超市连锁服务业的欢迎,这为Jit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极大地减少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资金的积压,改善物流企业现存的服务差的问题。

六、“互联网+物流”可能遇到的问题

(一)成本问题。现在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虽然不错,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差很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导致物流在运输和交接过程中耗时长,成本增加,所以现在很多企业的库存持有成本相当高,商品流通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浪费在仓储上,而物流行业的技术落后是导致许多第三方物流行业客源丢失的重要因素,不少企业因此自己营建物流子公司,而中国是制造业居多的国家,所以打破成本问题,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信息化程度低。我国近几年的电商发展虽然迅速,但信息化程度依然是封闭的信息化,导致我们的信息平台网络化和信息化发展滞后;再有我们缺乏连接供应链的信息集成平台,造成产业链过长,资金消耗较大,使信息平台无法在整个社会上建立起来,导致物流行业效率低下。

(三)技术标准。标准是行业的一种交流规则,关系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我国物流行业的技术标准几乎为零,而技术标准也是我们物流行业与互联网交流的关键,因为发达国家的物流技术标准都不统一,所以我们也无法直接借鉴,导致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存在间隙,例如现在国外发展较好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但目前我们国家的RFiD技术发展相对滞后很多,这也是技术标准限制RFiD技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小型物流企业发展举步维艰。目前我国存在很多物流企业,大多数以传统的运输货物为主,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型的物流企业耗资实施信息化管理,使大型物流企业效率高,运营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导致小公司的顾客越来越少,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不断裁员最终可能会致使小物流公司破产。

七、“互联网+物流”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一)企业的决策水平提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解决了原来企业信息交流不畅、信息传输丢失、信息来源不可靠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得到把控,加快了企业的战略成型和决策的理论基础以及依据。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6

【关键词】现代物流;发展;成功经验

随着计算机网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也随之加快了前进的脚步,物流作为企业中的配套产业只有不断向前发展,才不会成为整个企业的快速发展的绊脚石,下面就从各个角度对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导向做详细的分析。

1、物流发展历史介绍

物流这一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最开始的时候是在一些西方国家出现过,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的在美国物流最开始应用于军事系统,之后才逐步引入了工商业。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知道物流即实物的分配。这些实物分配包括了企业以及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逐渐被引入其它的各个国家。在升高世纪的七十年代左右,日本真正提出了物流这个概念,从此以后物流成为了一个企业当中的管理模式的一个新方式。物流快速发展,我国在80年代初才引进了物流,近几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才发展越来越快。

2、目前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国的物流行业起步晚,所以在思维意识、制度和法律规则等各个方面还不够完善,同时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也较晚,这些都制约着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且我国缺少针对物流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在某些程度限制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速度;其次我国的物流同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许多标准都需要建立。在物流作业的环节上所涉及到的包装、运输设备都需要尽快建立起标准和规范,否则整个物流的效率就会提升很慢;再次在国际物流方面运输力不足,虽然国际物流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一定规模,但从总体的规模上来看还是偏小。目前,我国的水平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国际物流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外贸发展的需求,进而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反而外资的物流抢先进入了我国的国际物流领域;最后是我国的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现在国际物流发展迅速,所以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无法满足需求,尤其是一项善经营又懂物流的人才更是缺少。

3、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与导向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们看到全球经济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经逐步成为了这个时代各个行业的主要特征,现代物流业也不例外,其导向必然也是信息化,前文我们已经提到现代物流中必须要融入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理念,才是使企业降低物耗,同时提升生产效率之外的另一种途径,目前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研究现代物流业的形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很多国家的物流公司不断的进入我国的市场,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这使我国的传统物流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包括了新的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技术,我们也同时认识到现代物流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会有下面的几个趋势和导向。

3.1现代物流会逐步取代传统储运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些生产企业尤其是规模非常巨大的外资企业,为了使生产成本降低,使自己的产品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会在物流环节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尽可能的减少物流方面的费用,同时进来减少库存,提升资金的运转速度。传统的储运有很多的缺点,所以说现代物流逐步替代传统储运是社会发展一个必然趋势。前文有说过现代物流是物流供应商通过高技术进而将运输更加合理、仓储实现自动化,包装也具有一定的标,加工和配送实现一体化,装卸全部实现机械化,同时信息管理实现网络化,这样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融入整个物流的方式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流通费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所以说现代物流替代传统储运,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不断的发展。

3.2鼓励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传统储运不断加快

所谓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一些专门的物流企业给一些外部用户提供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最常见的服务有:电子数据交换能力;开发物流策略系统;货物集运;报表管理;选择承运人;信息管理;货代人、海关;仓储;运费支付;咨询;运费谈判。现在看来,大多数在中国的跨国物流公司所运用的经营策略都是对第三方物流进行发展,跨国物流公司凭借他们的资金以及技术优势,同时运用他们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将重点放在提供给大客户第三方物流服务,凭借此项服务取得十分可观的收益。我国的储运企业只能将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自己运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努力的将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起来,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生存并且有更好的发展。

3.3开展质量认证,实施品牌战略,同国际管理模式逐步实现接轨

目前整个物流市场的竞争的越来越激烈同时开始走向国际化,生产企业为了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只能不断提升其产品质量的同时,使自己的竞争能力增强,他们不仅对自身的管理进行规范,同时对物流服务也要求具有质量认证,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建立起网站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企业所供应的产品不会由于物流的原因质量有所下降。未来产品的竞争会逐步过渡到以产品品牌和技术为主的竞争,所以国内的物流企业一定要将国外成功的经验借鉴过来,开展质量认证,实施品牌经营策略,将原有不好的管理模式摒弃,只有进行彻底的变革,才能同国际的先进管理模式进行接轨,也就是说可以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4用户关系管理逐渐替代用户服务管理

在我国,之前的物流管理说重视的是企业内部作业同组织之间的整合,而对于下面所服务的用户着重点是服务品质,同样也是整个物流的主要管理重心所在。所以说,对于物流管理绩效的衡量是定单的多少、货物交货周期的长短、到达的速度以及供货率等几个指标。在这样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也在慢慢的重视将不同企业进行,同时开始清楚的认识到用户关系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所以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物流管理已从单纯的物的处理逐渐转化、提升到物的加值方案管理,为客户进行个性化的服务,这样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7

1.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互联网络为支撑的商业交易和服务活动,与传统的商业活动不同,电子商务依赖于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电子化、信息化以及网络化是该商业活动的主要特点。

2.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这一环节,对物质生产资料以及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其目的在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我国电子商务中物流管理的不足之处

“重生产、轻物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贯作风。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的物流管理,我国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物流费用高。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环境不健全就目前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政府却没能看到电子商务中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政府对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不重视,使得物流管理缺乏统一规划,物流管理活动不能在一个法律健全的环境下进行,物流管理安全缺乏法律的保障。

2.缺乏统一的管理物流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对其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我国物流管理中经常出现秩序混乱、管理失控、信息堵塞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3.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低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但是,总的来看,我国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比较低,物流管理信息的不完善,使得物流的存储、运输和配送工作效率低下。

4.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的匮乏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现代物流管理对专业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经济贸易、物流管理等相关知识,还必须具备熟练的物流操作能力。虽然我国各大高校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大批的物流管理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大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论是知识储备,还是实践操作能力都达不到企业的要求,物流管理人才的整体素质还亟待提高。高素质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举步维艰。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

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进行创新是符合时展的重大举措,物流管理的创新必定能促进我国物流管理事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对物流管理进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与物流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的基本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市场经济与政府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将“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联合起来,才能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在物流管理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对物流管理进行宏观调控,为我国物流管理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政府要采取强制措施,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的、系统的物流管理协调机构,为物流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建立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就目前来看,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物流存储和运输的设备落后,这极大地束缚了我国物流管理的发展。物流企业要学习外国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存储和运输设备,提高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同时,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物流管理体系,使物流活动在一个完备的体系内运作,保证物流管理的科学性。

3.加强技术创新、保证物流管理的先进性和智能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理想状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来,能够有效提高物流管理的管理水平。为了促进物流管理的发展,物流企业必须要加大对相关物流设施的投入,积极引进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4.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是保证企业健康、长远发展的明智之举。培养高素质的专业物流人才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工作,在进行政策支持的同时,要适当加大资金投入,为物流管理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学校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搞好物流专业的教学工作,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再次,企业要对物流人才进行再培训,让员工学习外国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提升其职业素养,除此之外,要对管理人才进行“优胜劣汰”的选择,使他们在一定的压力下不断提升自己;最后,物流人才要在物流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学习,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

四、结束语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8

[关键词]柔性物流;多品种混流生产;aHp法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21-02

1柔性物流的基本内涵

柔性是系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条件下,传统刚性作业模式难以适应物流系统的需求。柔性物流则可以通过系统组织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装备组成等方面的动态变化,来满足需求的不确定性。

汽车行业的柔性物流是汽车行业应对购车者对汽车个性化需求的一种能力,其内涵在于汽车制造企业有效地利用自身资源,应对顾客个性化需求,保持自身企业绩效的能力。

2东风汽车柔性物流实现技术分析

东风汽车作为国内知名的汽车厂商,在当今汽车购买者个性化、定制化需求不断提高的形势下,东风汽车主要采取多品种混流生产来实现柔性物流。

2.1多品种混流生产的计划和监控

为了适应顾客多样化要求,可以采取多品种混流生产方式,这无疑是一种柔性技术,但是它的实现需要有严格的计划和监控。这样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能力、满足顾客需求、降低库存。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根据订单和市场预测,编制汽车生产计划,根据计划来实现汽车生产的数量、品种。

②根据不同车型的特点和工艺不同,我们需要对这种无法混流生产的车型分类,可以分为载重车、轿车两类。建立两条生产线,分别在各自的生产线上实现柔性生产。

③建立严格的监控系统,混流生产中需要有强大的监控系统做辅助,否则会导致生产的混乱,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可以采用看板技术,当生产线上出现问题时亮灯提醒,并设置专人处理突况。

当前期的计划和监控设施都很完善的时候,我们要实现多品种混流生产的前提就满足了,生产线上我们也要应用一些技术来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柔性化。

①对生产的零件进行分析,相似的零件可以一起生产出来,比如我们生产一种零件主要有圆形、三角形和方形,那么我们可以将这三种大的类型分开来进行小批量生产。

②对车间进行优化,由于柔性制造所采用的设备都有较高的科技含量,需要我们将生产车间中功能相似的设备集中在一起,对不同功能的设备分区,这样可以大大地降低物料的运输成本。如上面所说圆形零件的生产,加工,检测设备应该在一起,而三角形和方形的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分为圆形区,方形区,三角形区,不规则区。这样我们可以对在计划中将不同型零件分开送往四个不同分区。不规则区集中那些形状有特点的零件。

③对员工进行培训,上面我们建立了四个不同的分区,那么我们培训员工时应该分成四种,这样可以节约培训成本,同时使员工更加专业化。

2.2多品种混流生产的具体分析

东风公司主要应用的技术是看板技术和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看板技术是现代物流中很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看板式管理将电子技术和现代物流完美结合,同时它又很适应于需求拉动型的管理模式。对于东风汽车来讲,每当有新的客户订单时,计算机管理系统对订单分析将订单分解为一个个的零件,如上面完美分成四个区,可以先将订单中的车型需要的零件形状确定,对应分区的看板上应该显示需求此种零件的数量加一个,同时仓库的看板中应该对应多了一个此种零件的出库和对应所去的分区。除了对应零件的信息外,看板中还应包括要货时间等信息。这样无疑对柔性生产是很大的帮助。

而计算机管理系统应该是东风公司管理的核心,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有生产调度、装配作业、物流管理、数据通信、人员管理、数据维护等。离开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看板技术也不可能很好地实现。

3柔性物流的评价体系

3.1评价维度

物流系统柔性的评价一般从维度出发,总结来看,有需求、方法、范围、时间、成本等几个方面。

需求维度是柔性物流系统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产品种类的变化进行柔性动态变化的特征。需求柔性的大小与订单数量、订单中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订单要求的响应时间有关。订单量大、种类数量多、相应时间短,那么系统柔性就高,反之则低。

方法维度是柔性物流系统的不同作业方法,包括不同的作业流程和物流设备的组合应用,比如东风汽车所采用的多品种混流生产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实现柔性的方法。

范围维度是柔性系统不同的作业方法有相应的适用范围,应保证作业方法与作业需求的范围相匹配。

时间维度是柔性物流系统对变化的反应时间,是柔性物流系统应对不确定性变化的效率和速度。

成本维度是柔性物流应对不确定性变化所带来的成本,从经济意义上来分析柔性系统应对变化的能力。

上述几个维度从不同的方面对柔性系统做了不同的要求,一个好的柔性物流系统应该是综合考虑上述所有维度的要求,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做到最快的反应速度,在方法和设备上做优化来应对需求的变化。

在实际决策中,可能无法兼顾上述几种维度,在这里,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对上述五个维度进行分析来得到权重,便于决策者综合考虑。

3.2aHp法对维度权重进行计算

将目标层用a即系统柔性来表示,准则层以字母B来表示,各个准则分别为B1到B5。即B1代表需求维度,B2代表方法维度,B3代表范围维度,B4代表时间维度,B5代表成本维度。根据下面的重要性标度含义表,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此矩阵满足了一致性检验。

据此我们得到了各个维度的重要性权重,需求权重为42.8%、方法维度为11.3%、范围维度为5.6%、时间维度为25%、成本维度为15.3%。

4结论

本文对东风汽车柔性物流实现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汽车行业多品种混流生产的柔性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对柔性系统评价的一些维度进行了说明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维度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

参考文献: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9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现代物流管理看法篇10

关键词:企业物流战略管理物流营销电子商务

abstract:summarizesu.s.a.enterprises’lawoflogisticsmanagementondevelopinginfiftyyears,setsoutfromthelogisticsmanagement’scurrentsituationofthechineseenterprises,andputforwardseverallawssuitabletoenterprisesofourcountry.thenonthebasisofthisanalyze,theauthorputforwardsomeviewsonstrategyofthemodernenterpriselogistics.

keyword:logisticsofenterprisesstrategymanagementmakingoflogisticse-business

1.美国企业物流五十年

美国作为较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从50年代就开始了。到今天,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体系。我们研究美国企业物流50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寻找一些规律,总结一些经验,对于我们的企业提高物流管理水平不无裨益。美国企业物流的演化发展大致可分为分散管理、功能管理、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4个阶段。

1.1分散管理阶段(60年代以前)

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的美国企业对于物流的管理很薄弱,甚至忽视这方面的管理。物流的各项职能被分散在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中,造成本来连续的物流过程被隔裂开来。而各部门有限的职责使得管理者往往只追求本部门效率的提高,不可能顾及整个组织范围内成本的降低。物流业务发生的成本归进了各个不同的成本中心,很难综合计算出物流成本的确实水平,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1.2历时20年的功能管理阶段(60年代到70年代)

进入60年代后,很多企业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集中管理,将物流管理分为物资管理和配送管理两个功能部分。前者包括与生产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及废旧物料的采购、加工、仓储、搬运、回收复用等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尤其要指出的是他们将生产时间表的制定也纳入了物流职能部门,物流与生产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后者的重点在于产成品从生产线到用户的实物移动过程中发生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订单处理、需求预测和用户服务等活动。可以看到,营销及销售部门的有些业务被纳入到了物流职能中去。为了实现这一转变,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做了大量的调整,如扩展传统采购部门的职责,成立一体化的配送部门。物流管理者的职位也由此提升了,出现了“物流主管”的头衔,物流业务由副总裁级的领导来监督和控制。值得指出的是,功能阶段的形成除了成本压力外,更多的公司开始注意到用户服务也是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如何实现在一定的用户服务水平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另外,计算机用于生产和数据处理,mrp软件的出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1.3内部一体化时期(80年代)

70年代末,美国对交通运输业实行了放松管制政策,这一改革促成了运输企业向全面物流服务提供商转变,尤其到了放松管制的后期,市场上存在的物流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以全方位物流服务提供者的面孔脱颖而出,社会物流力量基本形成,生产企业开始考虑与承运人建立一种长期的伙伴关系,以期降低物流成本,共同受益。同时,大量的公司开始使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条码技术和个人电脑,企业间的交流和信息处理加速发展,jit和drp技术广泛运用到企业物流管理中去。

这一时期,管理者逐渐将物资管理和物资配送看成是—个有机的整体,后勤一体化管理在企业中出现并应用开来。至此,物流管理成为企业的战略问题之一,很多企业开始制定物流战略计划,高级物流管理者也明显增多,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计划和决策中去。

1.4外部一体化阶段(90年代至今)

8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企业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纷纷兼并重组,精减业务和机构。同样,各个公司的物流部门之间也必须合并或重组,这对企业物流来说是管理和组织上的全面变革;其次,随着国际间贸易的增长,跨国业务对物流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远距离的市场运作中保证物流成本的节约;同时,市场也不断要求企业超越成本,在时间和质量上建立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供应链管理的出现将一体化概念从单个公司扩展到了供应链上的所有公司。在整条增值链中,单个公司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有效配置链上成员的资源,可以提高整条链的效率,以获得链的竞争优势。这一理念使得各个公司进行物流的外部一体化:①集体制定投资计划,共享对物流投资带来的好处;②统一的产品包装设计,便于使用共同的仓储、装卸和运输设备;③共享信息,采用drp或jit系统以消除库存冗余;④共享专业技术。这样,企业得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建立。

2.规律的总结

从以上可以看到,企业物流在美国同样也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从经验到科学、从自发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寻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供我们参考和学习。

2.1环境的转变

首先是政策环境。美国对于交通运输业政策的转变对物流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专业化的物流公司都是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起来的,这样为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物流社会化是企业在物流方面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其次是技术环境。企业物流得以从分散走向整合,离不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后是市场环境。市场对于物流的要求一直有两方面:成本和用户服务。降低成本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目标,但是市场对于用户服务的需求却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传统上,人们要求物流必须及时,准确;而在供应链管理中,物流则更强调企业与供应商和用户的协作,物流速度和服务质量成为衡量供应链竞争能力的一项指标。

2.2观念的转变

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要有对于物流本质认识的提高,美国企业的物流观念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①人们认为物流管理的任务是控制产成品的运输和仓储。对物流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功能的分割,偏重于操作;②物流管理的任务被看作是物品流动活动的整合和控制内部运输。这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因素,将个人主动性融入到了整个的物流过程中。管理者通过协调平衡寻找改进的机会;③人们发现企业物流的优化能为企业带来服务水平的差异性,于是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又一源泉,进而成为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④供应链管理出现后,整合物流的观念继续发扬,企业物流只是供应链物流的一部分,而不再被隔离出来单独考虑。

3.对我国企业的借鉴意义

3.1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当前,在我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企业物流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行业都先后开展城市物流规划、企业物流管理试点等工作,物流被认为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企业推行现代物流管理准备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交通运输企业、仓储运输公司纷纷建立大规模的物资配载(配送)中心,组成专业运输车队,以大型企业为主要用户,展开以配合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物流服务,社会物流能力正在形成。这一切都说明,我国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构建企业物流战略,从环境上讲,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抓住时机,大胆举措。

3.2分阶段,有步骤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物流战略

我们看到美国的企业推行现代化的物流管理,经历了50年,4个阶段,其中有技术的原因,也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我国的生产企业可以缩短这一个摸索的过程,因为我们有那么多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也已经成熟,但我们也不可能逾越这个过程。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企业分阶段、分层次的物流战略。

首先,从美国现代企业物流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要实现这一过程至少也要经历3个阶段,即企业内部局部物流整合,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其次,针对不同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也应该遵循分阶段的原则,边实施,边分析,边改进。比如,企业在整合分销配送系统时,可以分为调整组织结构、优化储运环节、形成信息通道、建设营销网络、形成信息系统这样5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3.3降低成本与提高用户服务水平兼顾

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成本和顾客服务水平都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降低成本是企业永恒的话题,而用户服务这一新生理念却后来居上,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于降低成本。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强化总成本观念,着重在产生物流成本的一些关键领域进行必要的核算和权衡。更重要的是,物流活动是直接面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活动,所以物流是一种企业给予的服务。接受服务的用户直接感受到的是物品传递的及时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所以,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求(把企业的产品以最快的方式、最低的成本交付给用户),是企业物流战略的全局性目标。

从美国企业的经验来看,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几条;①制定企业的服务水平标准体系,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修正这一体系;②与上下游的企业联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③选择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利用专业化物流的规模效益带来的低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用户满意度的管理体系,实施用户满意工程。

3.4实现组织结构转变与战略转变同步

从美国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企业物流观念的更新,物流管理战略的形成和发展,企业的组织在结构和职能划分上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样,我们的企业在进行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同时,也要进行组织上的改革和创新。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企业是按职能划分的组织形式,库存控制、物料需求、采购、生产计划、需求预测、销售网络等职能被分布在财务、生产、营销、销售等不同部门中,没有出现独立的物流管理功能和职能部门。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物流管理阶段的不同目标和自身管理经验的积累,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首先可以尝试现有结构下的功能合并和集合,然后逐步地将物流功能独立出来,比如建立面向商或零售商的物流配送部门,集中负责需求预测、产品配送控制、用户服务调查监督等职能。再进一步就可以实现物流一体化的组织,这种组织结构的关键是有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由他来统一所有物流功能和运作。这其中,要大胆地启用物流管理人才,委以适当的权限,便于物流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

4.笔者自己的一些看法

4.1企业应当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组合中的物流战略

传统的4ps营销战略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没有提到物流战略,这说明人们对物流战略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物流理论本来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可是越到后来,好像二者是越来越分离了,人们一提到市场营销,好像就只有开拓市场的含义,而把物流作为市场营销的一个因素的含义渐渐忘却了。

事实上,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用户能否接受企业的产品,成为企业的市场成员,只有一个很实际的衡量标准,就是考虑能否保质保量、及时地得到企业的合格产品和服务,你的产品再好、质量再高、价格再低、促销语言再好听,如果最后你的产品不能及时地送到用户手中,或者即使送过来了,但是送货成本很高,服务质量不好,则一切都是空的,用户还是不会选择你的产品,这就是物流的重要性,就是物流对市场营销效果的最后决定作用。

企业在市场营销中运用物流战略是指通过物流来达到扩大市场、促进销售的所有措施谋略,它包括许多具体内容:例如产品实体分销战略,供应链营销战略,第三方物流战略,商物分离战略,联合配送战略以及准时化战略等。对产品开展物流营销,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对顾客的服务水平。对于顾客来说,由于送货准时、保质保量,大大提高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从而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还可以达到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4.2企业应当建立自己信息管理与通讯管理的电子商务物流操作平台

现今,网络化的商业行销,即所谓的电子商务,是非常流行的营销方式。而电子商务最重要的是实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一体。随着商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数字化手段来完成交易。而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