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7:58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1

关键词:保险业;贵州;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2-0078-02

近年,贵州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但总体还比较落后。如何在“两欠”的省情下,实现贵州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试图从贵州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中,找到一条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模式。[1]

一、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比较

近几年,贵州保险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甚至与其周边的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和广西相比,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贵州保险机构覆盖面较低

从表一可以看出,无论是保险主体数量还是每万人保险主体数,贵州都排在最后一位,表明保险机构在贵州的覆盖面是六个地区中最低的,而产寿公司比例是六地区中最大的,说明寿险公司的覆盖面更低。

(二)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

从表二我们不难发现,贵州保险业规模偏小。一是保费总量最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72.99亿元。二是保险密度最低。从2008年末六个地区保险密度来看,贵州是最低的,仅为211.66元/人,说明贵州居民用来购买保费的支出是最少的。三是保险深度较低。截止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深度为3.09%,仅仅高于广西的2.31%。

(三)贵州保险业结构相对失调

一是人身险业务比重偏低。从当前国内保险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业发达的地区,人身险业务的比重较高。从表三我们也可以看出,六个地区中保险业相对发达的四川、湖南、重庆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达到了75%以上,而保险业相对落后的云南、广西、贵州三个地区的人身险业务比重都在70%以下。特别是贵州人身险业务比重仅为61.36%,在六个地区中最低。二是财产险公司机动车辆保费比重偏高。一般来说,保险业越发达的地区,财产险公司非车险业务比重越高,险种结构比较协调。2009年9月末,贵州保险业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比重达77.79%,是六个地区中最高的。

综上所述,保险覆盖面低,规模小,业务结构相对不合理是贵州保险业现阶段的显著特征。

二、贵州保险业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社会基础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从保险业发展的情况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前提,宏观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是保险业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

1.六地区的宏观经济比较。通过2009年三季度末六地区的GDp比较分析,显然贵州宏观经济环境在六地区中是最差的。

2.GDp与保险主体数量和保费收入的相关分析。计算2009年9月末六地区GDp、保险主体和保费收入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6),明显可以看出GDp与保险主体数量、GDp与保费收入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宏观经济发展越好,保险规模就会越大。

(二)人口总量和居民收入是人身险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是人口总量决定了人身险的需求状况。人身险关系千家万户,人口总数越多,对人身险的需求越大。二是居民收入水平与人身险业务发展密切相关。由于保险不属于生活必需品的范畴,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保险需求水平和购买保险的能力,收入越高,保险实际购买力越强。贵州由于人口总量较少,仅高于重庆,加上城镇可支配收入最少,所以贵州人身险公司发展最为缓慢。

(三)工业水平与固定资产投资决定了财产险公司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一是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工业发展水平决定着财产险业务发展的水平。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发展越好、大中型企业越多,财产险业务发展越好。同时企业效益是财产险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经济效益越好,对企财险等财产保险购买力越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新开工项目越多,与其相关的工程险、责任险等非车险业务发展就较好。从表八我们可以看到,贵州工业增加值仅为1242.56亿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重庆少了近40%,工业水平极为低下。另外由于贵州资金缺乏,2009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58.32亿元,差不多只是倒数第二位云南的一半。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贵州非车险业务发展较为缓慢,不仅影响了贵州整个财产险公司业务规模,也决定了贵州财产险公司的机动车辆保费收入占比最高。

三、促进贵州保险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贵州保险业与周边地区保险业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总结普遍规律,探索贵州保险业发展的对策。

(一)立足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寻找业务发展切入点

一是贵州旅游业在“多彩贵州”、“爽爽的贵阳”的宣传下日益发达,我们可以率先发展与旅游相关的责任、意外险等业务。二是贵州属于绝对的农业省份,在企财险和工程保险等非车险发展乏力的基础下,我们可以发展与农业相关的财产险业务,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带动下,努力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三是贵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寿险发展具有天然的劣势,公司可以针对贵州的特点,适当降低保险购买的门槛,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快贵州寿险保险市场发展的步伐。

(二)研究保险市场发展特征,实行差异化发展策略

一是财产险市场采取集约化发展道路。财产险业务一般属于短期业务,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不高,造成新主体市场目标更多的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因此简单依靠市场主体的增加,更多的是造成“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而不能有效增加财产险市场的规模。所以在现有的12家财产险公司主体的基础上,倡导公司走集约型发展道路,精耕细作经营理念,从服务着手,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人身险市场采取外延式发展道路。人身险业务与财产险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一般都属于长期业务,客户一旦购买人身险特别是寿险,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考虑购买同类产品,所以新主体的市场目标是那些从来没有买过保险的人,而不是原有主体的现有客户,新主体的进入会有效扩大市场规模。而且理论上人身险的市场规模是全省人口规模,人身险业务还具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可以鼓励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增加市场要素投入,促进市场规模快速扩容。

(三)立足贵州保险业发展实际,探索市场发展模式

针对贵州市场规模偏小的现实情况,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我们应该立足现有的市场规模,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公司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多方努力,将贵州保险业做到“小而精”。

参考文献:

[1]贵州统计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2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成因分析一、公司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

公司财务风险客观存在,并不以个体的主观意识而改变,是客观环境和条件变化而产生的产物,这特征有利于财务风险的揭示,重新对财务风险进行全新的认识。

(2)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必要条件之一是不确定性,没有不确定性表示财务没有风险,对其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因其有利于控制公司财务风险。

(3)可度量性

可度量性是财务风险另一条件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因素,可用数学中概率论方法来度量。如不能度量,其风险控制也无从谈起。

(4)双重性

损失和收益是财务风险的双重性。这个特征有助于全面掌握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全面把握,另一方面要控制风险,以免危害到企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谋取更高的风险报酬,同时也要完全科学决策。

(5)全面性

财务活动存在于财务风险的整个过程,并且在多种企业财务关系中体现出来。认识这一特征有助于理解和探寻财务风险的各种原因。表现特征以及度量和控制,同时全面管理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衡量企业内部之间的各种财务关系,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缺乏一套严谨、规范、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现有的体系存在不少局限性,比如其风险管理功能和协调功能较为欠缺,有时仅仅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形式上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实质上并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进而缺乏一系列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成效产生深远的影响。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内部财务关系混乱,财务控制不力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财务杠杆的过度运用是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重要体现。由于大量到期债务不能偿还,从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恶化,因此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与财务杠杆的利用息息相关。负债经营就像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运用不得当,则会阻碍企业发展,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扩大化,甚至发生财务危机。不少上市公司只看到负债经营带来的益处,却忽视了财务风险的存在。所以,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存在举债规模过大,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30%以上,财务负担较重,财务风险很容易发生。

(3)企业产销环节存在问题

首先一些上市公司过分注重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运作,却忽视了企业生存的基础――产品。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可靠性不高,消费者对部分产品失去信心,企业信誉降低,不利于企业健康地成长。同时,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与企业营销水平不高有直接关系。企业往往把广告及销售队伍看做重点,对市场研究工作做得不到位,如果上市公司对市场研究不充分的话,其他工作都是白费的,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1)财务风险的转移

财务风险转移策略是指为了避免承担风险损失,有意识地将可能产生损失的项目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些单位或个人去承担。

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转移企业的财务风险。比如通过缴纳风险投资基金向保险公司投保,从而转嫁风险;也可以通过把经营风险转嫁给专门机构来达到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其中还包括风险横向转移,债券债权的抵押等等。

(2)合理运用财务杠杆,规范企业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必须在符合上市公司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财务杠杆,要适度使用财务杠杆。要理性认识负债经营,要将负债金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控制资产负债率,要保证企业有能力偿还这笔负债。同时要将这笔负债运用得当,保证其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另外,明确产权规范治理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是为维系产权的纽带关系。明确的权责企业才能正常经营,否则就失去了企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更不必谈财务风险的防范。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仍然存在产权不明确,其真正的实质是众多财务风险的显现导致才是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3)提高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完善营销模式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企业的信誉与形象。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产品原材料的监管,从源头上保证质量。同时加强对在产品及产成品的检验力度,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威胁广大消费者。另外,企业要完善营销模式,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动态,根据具体行情策划营销方案,运用好各种营销手段,加强产品的售后服务功能。这样,从产与销两个方面来防范财务风险。

(4)全面准确剖析行业的竞争结构,理性看待行业增长率

通过波特五力模型的实际应用,准确获取行业的竞争结构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等科学的分析方法,挖掘自身潜力,抓住对手弱点,真正地做到知彼知己,打赢这场行业之战。同时,理性看待行业增长率这一数据,要从长远角度分析行业生命周期,避免行业增长率迷惑决策者,导致决策失误,规避财务风险。(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孔香,2010:《浅析如何规避财务风险》,《商场现代化》第28期。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3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特征初创期企业就像一个初生的婴儿,抵抗力很弱,随时都有生病的可能,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应该把如何生存下去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在初创阶段企业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产出很少,企业形象尚未形成,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能否成功决定着企业能否成功。因此初创企业的努力方向是研发新产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在这一阶段企业大部分是亏损的,并且研发能力不足,企业面临的风险很大。

(二)企业初创期的风险分析企业在初创时期主要会面临的风险有:

(1)经营风险:一方面由于厂房的建造、设备的购置、新产品的开发、市场的拓展等,企业需要从外部资本市场上筹措大量的资金来保证企业所需各种资源的及时投入,同时由于企业尚未建立一定的市场地位,信用度不高,金融界对企业还缺乏信任感,这使得企业的外部筹资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企业新产品的价格、销售量都比较低,资金回报率低,企业内部资金积累还需要个过程,这些都使企业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

(2)管理风险:企业初创时期,由于企业规模小、员工少,成员之间因为共同的理想而结合在一起,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职责不清,企业更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使得企业应付环境变化的能力非常脆弱。因此在这个时候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风险也很大,极易形成缺乏长远意识的短期行为。

(3)财务风险:企业创立之时初始资本投入不足,资本积累能力差。由于创业期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资金使用随意性大,又没有制定有关库存管理与资金结算方面的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与此相关的就是资金周转效率不高,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调度计划。这种忽视内部财务管理的结果就是会发生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

以上三种风险是相辅相成的,其中经营风险是主要风险,管理风险是次要风险,而财务风险则是前两者的综合结果。这些风险的客观存在,增加了企业投资失败的可能性。

(三)企业初创期的战略重点:吸引风险投资者由于企业刚刚起步,市场知名度低,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企业总体价值较低,没有得到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青睐,使得创业期的企业缺乏通常的融资渠道,缺乏负债融资的条件,只好用权益资本支撑企业的各项资本支出;有时不得不利用降价来刺激销售增加收入,甚至把产品价格降到生产成本以下,结果是卖得越多亏损就越大。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

企业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经营风险是最高的。这些风险包括:产品能否试制成功;如果试制成功,它能否被潜在的客户接受;如果被接受,这个市场能否扩大到一定规模,以给予该产品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补偿投入的资本;即使这些都能实现,公司能否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立足于该行业等等。由于这种高经营风险,企业只能吸引那些想从事高风险投资,并要求获得高回报的投资者。因此,企业初创时期的战略重点为吸引风险投资者,以解决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

二、企业成长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成长期的财务特征企业渡过了创业阶段就会迎来企业的快速发展,在这个阶段新产品已经成功地推向了市场,销售规模开始扩大,主导产品已经形成,有一定的销售收入和现金流量,相对于初创阶段企业的筹资变得容易了,但用于研发、扩大生产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等的资本性支出较多,企业仍然需要较多的现金投入。在成长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比初创企业有所减少,但是其绝对数值仍然很高。

(二)企业成长期的风险分析在成长期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比初创期有所减少,但是其绝对数值仍然很高,这种高经营风险主要因为:

(1)资金需求巨大。由于新增项目的增加及各子公司对项目投资的冲动,以及大量的营销费用(如广告费)的增加,形成较大的资本需求。但从供应角度来看,由于此时企业集团可能处于产品的市场开拓期,大量的营销费用并没有带来大量的现款,应收账款被他人占用,从而形成巨大的资金缺口。

(2)盲目扩大规模。企业在其创业阶段能够生存与发展就在于其规模“小”的特征,但许多企业都希望能够扩大规模,实行多样化生产,这使得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投资,忽视自己核心能力的培育,容易步入扩大规模的误区,导致其实力下降,资源难以为继。

(3)财务需要规范建设。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扩张,企业对财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财务制度不健全和内部控制薄弱就成为成长期企业的问题。比如,财务部门的定位仍然是算账、记账,处理和管理财务数据,不分析企业财务数据报告能否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不能从总体上对生产经营活动做出长远安排。

(三)企业成长期的战略重点:提高资金运作效率成长期企业需要壮大自身力量,而仅仅依靠权益资本显然不能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财务应做好资金筹划,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眼光应放在长期财务战略上。企业应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品结构,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高效益的拳头产品上。

在成长期,融资渠道趋于多样化,因而必须在各种融资方式间进行选择取舍。只有当企业资本结构处于最佳状态时,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因此,企业必须制定最佳的资本结构政策,充分利用杠杆效应。同时,还要不断扩大和维护市场份额,因为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通常是其产品或服务已经获得市场接受,企业要保证产品生产供应的及时性,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生产服务质量,以保证对市场份额的占有率。

三、企业成熟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成熟期的财务特征当企业步入成熟期后,企业盈利能力达到最大,获利水平相对稳定,业务收入在缓慢增长,由于企业扩张潜力有限,产生多余的现金流量。这一时期,市场份额和资源配置都较为稳定,企业资源投入达到一定规模后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人力资源以及各种无形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企业资源结构趋于科学合理。因此,这一时期是企业的“黄金”时期,任何企业都希望通过多元化经营和不断创新变革等,尽最大可能延长企业在这一阶段的停留时间。此时,企业财务管理更需要具备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采取积极的以攻为守策略,不断创新,尽量回避成熟期的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

(二)企业成熟期的风险分析企业在这个时期主要面临的风险有:

(1)缺少新的利润增长点。大多数企业都是从生产某种产品或者某类产品起家,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该种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由于市场上竞争者的进入,价格竞争成为企业使用的普遍手段。价格降低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因此这种市场状态限制了企

业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等方法是促进企业继续发展的途径。

(2)面临管理重点的转移。当成熟期到来时,必将导致企业管理重点的巨大改变。在早期成长阶段,企业管理重心是整个市场和市场份额,而现在要让位于关注盈利能力,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这就意味着在管理风格上要有所变化,因为早期成功的主要因素在销售量更为稳定的成熟阶段不再至关重要。如果在这个转变中,高层经理能在一些恰当的方面找出关键的变化,这必将是很有益处的,可以在管理上有意识的加快促成这些变化。

(3)面临成长极限。成长极限是指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企业的成长速度在达到一定的水平以后所处的一种很难进一步提高的状态。企业经过生命周期前两个阶迅猛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往往难以维持辉煌,普遍呈现快速衰退的现象,如何解决成长极限问题成为企业研究的焦点。

(三)企业成熟期的战略重点:维持当前的利润率由于成熟期的企业对未来增长前景预期较低,因而股东要求提高股利。此时企业战略的重点应放在盈利能力上,维持已经达到的销售利润率,财务战略选择应以保持利润和保持市场为目标。同时为了防止衰退,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进入成熟期后,企业在自己的强项方面已经站稳了脚跟,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等方面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企业有多余的资金和能力涉及企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此时,企业可采取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的投资战略,通过多元化投资战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四、企业衰退期的财务战略

(一)企业衰退期的财务特征进入衰退期后,企业销售额和利润额都明显下降,新产品和大量替代品出现,产品供大于求,市场需求开始逐渐减少。有的企业开始向其他更有利可图的行业转移资金,企业就此进入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有的企业仍继续保存在原行业中,这是因为它们在成本、与供货商的关系、财务控制等方面有良好优势,仍有利可图。有实力的企业会选择价格下调和更为宽松的信用政策。价格大战造成企业的盈利下降,商业信用的放宽造成企业应收款项余额增加,企业的坏账损失增加。这时,股票价格开始下跌,发行股票、债券融资十分困难,银行信用贷款收紧,企业筹资能力下降。在企业现金流转不畅、融资困难的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

(二)企业衰退期的风险分析企业在衰退期面临的风险有:

(1)竞争能力下降。企业进入衰退期时,由于竞争加剧,创新能力减弱,原有产品逐渐被市场所淘汰,销售额下降,产品供大于求,而新产品却很难推出,企业业务发生萎缩,竞争能力下降。而企业潜在的投资项目又尚未确定,因此企业容易走向破产。

(2)闲置资金被滥用。这一阶段企业拥有稳定的市场份额,但销售量出现负增长;企业收回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潜在的投资项目没有确定,大量的闲置资金很可能被滥用,因此如何尽快回收资金并保证被有效利用是财务管理的重点。

(3)单位成本增加。当销售业绩开始下滑,高额的固定成本使产品单位成本增加,将很快使公司陷入严重的亏损境地。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4

(新疆新兴科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由于商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面向消费者,其财务风险具有市场决定性和突发性的明显特征。形成我国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资金流与业务流不相匹配、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流动资产管理不当以及内部财务管理混乱。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关键词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债务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投资、筹资还是企业日常经营形成现金流量周转、利润分配、资金管理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只有充分认清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正确地预测和权衡商贸企业的风险与收益,进行适当的控制,尽量减少风险损失,才能使商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险中求胜。

一、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特征分析

1.商贸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依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商贸企业是指开展各类销售、经营、贸易的经济单位,主要包括餐饮业、零售业、批发业等行业的企业。与生产性企业相比,商贸企业存在一定的行业特殊性:

(1)经营模式的特殊性。与生产性企业的价值由产品生产环节来创造相比,商贸企业的价值增值则来源于商品的流通,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数量直接决定了其经营的效益;另一方面,生产性企业主要面对固定、长期和大批量的采购商和批发商,市场相对稳定;商贸企业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消费者购买欲望与偏好以及购买能力的多变性,使得商贸企业市场销售的稳定性较差。

(2)现金流的特殊性。商贸企业价值增值来自于商品流通环节,具有商品经营周期短、流动性大、存货周转速度快、资金周转需求量大、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同时实现、应收账款数额少等特殊性,使得现金流周转数额急剧增加、增长速度加快。

(3)财务指标的特殊性。与生产性企业注重固定资产投资额指标、订单应收账款数额指标、资产负债率指标相比,商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其关注的财务指标主要是商品的周转率、存货的库存量、资金周转率、现金流等指标。

2.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特征。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其在商品流通领域的各项财务活动中,受到内外部环境以及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形成巨大偏差,严重影响商贸企业正常运营的经济损失性。商贸企业经营模式、现金流和财务指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风险的特殊性。

(1)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市场决定性。消费市场决定了商贸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商贸企业在经营方面如没有准确把握市场的定位,商品促销手段不得当,则很有可能导致商品库存积压,从而严重影响了商贸企业的流动性,长此以往,造成恶性循环,最终使商贸企业财务步入危机。另外,如果消费市场出现重大经济波动,商品价格急剧下跌、上涨,导致出现消费市场低谷,这将对商贸企业的营运、销售带来致命的影响,使商贸企业陷入经营和财务的危机。

(2)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突发性。商贸企业在经营、理财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在这些主客观因素当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但是还有许多因素是突发的、意外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这些因素是商贸企业无法进行控制的。例如,有的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例较高,但自有资产所占比重偏低。而且商贸企业比一般企业对资金的流动性依赖程度要高,如果商贸企业对财务活动不进行合理的控制与规划,并出现一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筹资结构与投资不匹配等问题,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变化,商贸企业将无法应对,从而导致企业出现突发性的财务危机。

(3)现金流财务指标的敏感性。商贸企业流通环节创造价值的特性,使得其对现金流等指标尤为敏感。商贸企业缺乏必要的现金,将不能满足交易性、预防性和投机性的需要,使企业经营蒙受损失;而持有现金过多,将增大企业的机会成本,降低现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商贸企业特别关注现金流量、现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

二、商贸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目前,我国许多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令人担忧,预防和解决财务风险的任务日益紧迫。商贸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只有通过科学的财务预算才能加强商贸企业控制财务风险的能力。以下根据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分析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1.商贸企业资金流和业务流的不匹配。许多商贸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传统,缺乏科学设计和组织规划,在企业资金流与业务流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商贸企业的一些到期应付账款和负债结构之间出现严重的失衡,导致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

2.商贸企业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债务资金和自有资金是商贸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合理的资金结构直接影响了商贸企业财务,导致商贸企业财务出现风险。在当前情况下,银行贷款是我国一些商贸企业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如果商贸企业资金结构中银行贷款比例过高,将会给商贸企业带来过高的资产负债率,进而形成商贸企业财务较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难以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则就出现了商贸企业财务风险。

3.商贸企业流动资产管理不当。商贸企业流动资产是指商贸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商贸企业资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商贸企业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和流动资产中的存货三项流动资产管理是商贸企业资金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流动资金管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实际管理中,我们一些商贸企业常常出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商贸企业在不十分清楚客户信用的状况下,大量采用赊销的营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企业资金长期被占用,使企业造成坏账,给商贸企业日常资金周转埋下风险隐患;第二,商贸企业难以对预付账款进行有效控制,供货商容易出现不交货或者晚交货的问题,造成企业预付账款被长期占用,特别是在产品市场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供货商不交货,产品市场价格下跌的时候集中交货,企业在此时容易出现经营亏损的问题;第三,企业存货结构的不合理,容易使企业出现存货不能得到及时销售,存货周转率较低的问题。

4.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较为混乱。商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那些上下级之间,利益分配、资金管理和使用方面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下,容易使企业资金出现严重流失、使用效率低下、资金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出现。缺乏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是引发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原因。目前,大部分商贸企业都没有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各项财务管理活动比较混乱,导致企业现金流量不合理、资金使用率和周转率低、资产流失严重,使得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增大。另外,财务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财务工作的职业道德要求,随意泄露商贸企业的各种商业信息和商业秘密,也间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商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商贸企业财务风险不同原因及其表现出来的特征,可以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来控制:

1.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商贸企业采用负债的办法来筹集发展所急需的资金确实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取杠杆利益,但这极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因此,商贸企业在实际的筹资活动中,要认真全面评估债务筹资方式的成本、收益以及由此可能生成的财务风险。商贸企业因自身的特点,需要能够适应消费市场的波动幅度,这就要求商贸企业控制好资产负债率来降低财务风险。其一,企业在优化自身债务结构的时候,需要以权益资本作为后盾,通过提升企业的资本收益率来保障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假若发生资产负债率较高的情形就需要企业能及时地降低资产负债率。其二,企业在优化债务结构的时候,尽可能做到债务的到期数额与日期同未来所预期的现金流量这二者间能够实现一致。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防止企业为了偿还到期债务而影响自身的正常经营,保障企业的偿还能力。

2.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信用。财务信用作为商贸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进行正常的信用结算、原材料赊购、产品销售和资金筹集等方面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增进企业的潜在筹资能力,对于企业化解财务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有效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信用,一方面,商贸企业要能够和企业保持良好的信用关系,要和银行之间共享企业的经营信息和资金管理状况,从而建立双方互信基础;其次,商贸企业要能够和供货商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尽量减少货款拖欠问题,因为一旦失去供货商的信任和支持,商贸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将直接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企业出现暂时资金困境的时候,供货商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作为防范企业资金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并完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不仅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是各项企业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的重要保证。通过这项措施的实施,将从企业内部形成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机制。对此,一方面要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严格的商贸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重点放在对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成本控制、财务风险预警、实物资产及应收账款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企业也应该能够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4.科学管理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商贸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商贸企业要重点加强现金流量、仓库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商贸企业可以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合理分布和应用现金,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对于存货,要充分考虑其仓储成本和市场缺货成本,在保证存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最大化减少仓储成本;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要进行全程的系统性跟踪管理,确定合理的收账程序和讨债方法,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日常控制体系。

四、结束语

商贸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商品的流通及其相关服务,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这就对企业资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贸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时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可以果断应对因多种原因产生的资金风险因素。我国商贸企业要不断优化公司债务融资的构成比例,精心组织实施企业经营策略,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并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将财务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吴羚.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海南金融,2005,(1).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5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受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根据历史信息资料和现有财务状况,编制财务预算,制定财务政策。但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经济活动的结果是未知的,从而导致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期望有偏差,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导致企业存在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财务风险是风险在财务领域的体现。它不仅具有风险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本领域的特点,有以下特征:

第一,客观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必然产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无处不在,是价值规律运行的客观存在,人们无法将其轻易回避、简单消除,而只能尽量通过各种手段加以应对。第二,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因素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是可变的,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致使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难以确定。第三,系统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体现在公司方方面面的财务关系中,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从资金筹集到利润分配,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第四,激励性。财务风险使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在面对财务风险时,只要采取科学的预测机制,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监管,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危机为盈利,提高企业资产安全性,增进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控制财务风险的意义

有效的控制财务风险,不仅有助于预测市场及经济状况,为决策者制定完善的控制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对于改善财务状况、优化资本结构,以及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都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预测企业财务运行的规律

企业财务绩效受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与财务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财务运行的规律性特征,预测推算与此密切相关的各因素的发展变化,把握财务运行状态的发展趋势。

(二)有利于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规避风险

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在于,当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不良征兆时,可以及早寻求对策,减少财务损失。通过查找企业所记录的已经发生的财务风险,加以研究和学习,从中汲取相关经验教训,以防止类似财务风险的再次发生。

三、企业财务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指标是基于广义的财务活动,从长远和动态的角度出发,设置敏感性财务指标并观察其变化,对企业潜在的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监测预报的财务分析方法。充分认识、全面了解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指标的使用和局限性,对于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财务管理而言,不但要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财务信息,更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好财务风险管理。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财物风险指标主要有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并且以会计利润及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

第一,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指标是传统的用于计量公司业绩和价值的指标。会计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直接在损益表中加以披露。它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第二,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收益率,它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值。净资产收益率反映所有者投资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所有者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净资产收益率从业主角度检验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投资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

四、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一)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

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包括信用管理政策、客户信用管理体系、信用额度审批原则及程序、信用风险控制的原则及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账款处理办法和追账程序以及建立信用管理部门等,迅速改善企业的信用管理状况,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不断提高,最终实现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目标。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稳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进并不断强化金融监管,继续完善金融领域基础设施,努力完善我国的证券、期货、外汇市场以及其他短期资本市场,为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财务人员培训,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

财务工作涉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尤其是一些关键岗位,更应严格划定财务风险界限,让相关人员时刻警惕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要重视和员工的沟通,保持企业上下级别的信息畅通无误。加强企业员工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对员工采取激励措施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四)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监管和评估机制。

对财务会计实施全方位系统化的监管,强化考核监管成效,审查监督控制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首先,做好内外协调监管,通过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控制制度进行持续修订和完善,形成主动监管的控制体系。其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各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可以被及时准确地反映给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团队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小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外部审计人员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达到对企业监管的目的。

(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涉及企业运营的许多方面,要从企业管理细则、操作规程等对企业进行严格督导。一方面,明确企业管理层的权限和职责,让内控布局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对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将风险遏制在其发生前。另一方面,对利益相关方的道德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对各方案综合应用,考察投资资金的收益实现情况,预测收益风险程度,在整个财务框架体系内进行评估和制定企业的经营方案,就预测决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妥善处理,将相关财务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六)降低已发生的财务损失

财务风险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及时措施加以处理,具体做法就是根据事先的财务安排,迅速地对发生的风险损失进行充分有效的经济补偿,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使风险带来的影响最小化。防止风险干扰企业财务的正常活动,减少因突如其来的金融局势所造成的损失,避免破产。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委宣传部)

参考文献

[1]步淑段.分公司财务风险测控系统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75-76.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6

【关键词】企业成长周期财务特征生命周期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经常面临着市场环境、国家政策以及经营策略等多方面动态因素的影响。面对当前市场中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掌握好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根据财务特征制定相应的财务策略。因此,加强对企业成长周期的财务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企业成长周期四个阶段的分析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并且在每一个发展时期都具有其不同的特征,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提出,是为了使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能够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管理模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也是当前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1989年,美国爱迪思研究所创始人伊查克.爱迪思博士提出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在理论中他提到,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是指企业从创办开始,一直到企业消亡经历的自然时间。企业的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企业生命周期划分形式。

1、对企业初创期的分析

企业处于初创期的时候,一般规模都比较小,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或专业技术;技术比较落后,设备设施简陋;产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拥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机遇。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在初创期,企业的财务资金主要来源于创业者或者风险投资金,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最高的,企业的财务资金不足、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竞争力也不强。在这一时期中,创业者集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投资者权利于一身,财务权利都掌握在投资者的手中。

2、对企业成长期的分析

在企业进入了成长期以后,创业者的权利开始慢慢削弱,创业者分权财务治理模式逐渐形成。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创业者逐渐地把权力分给职业经理人,让经理人帮助管理企业,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企业的融资能力逐渐提高,融资的渠道也实现了多元化,企业的生产技术也逐渐的提高,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强。企业管理也逐渐走向规范化管理,管理制度也日益完善。企业在成长期这一发展阶段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加强对市场产品的开发,增强企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保持企业稳步的增长,并且企业还要不断的加强对人才的引入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人才管理理念。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虽然经济环境相对与初创期要好一些,但是还是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会,企业任然面临较大的风险。

3、对企业成熟期的分析

企业在经过了成长期的发展以后,就进入成熟期。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形成了职业经理为主的财务治理模式,职业经理具有项目分析的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可以更好的实施风险管理,将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在经历了成长期的发展以后,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也比较成熟,积累了充裕的资金。企业在市场中已经形成了比较丰富的产业链,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有了固定的渠道,产品的生产量和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也很稳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但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市场产品也趋向于饱和状态,容易造成企业产品生产过剩。有的企业在这一发展阶段中,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安于现状,使得企业的发展止步不前。在这一发展阶段中,企业应该创新管理模式和产生技术,使企业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

4、对企业衰败期的分析

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企业没有解决好成熟期的问题,就会导致企业进入衰败期。在这个阶段中,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会逐渐的下降,财务资金紧缺,遇到融资问题,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也在逐步的下降,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管理上,逐渐出现了腐败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不明确,管理混乱,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脱,士气低下。在这个阶段,企业被其它公司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面临着破产的问题。此时,企业应该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让企业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对企业成长周期四个阶段的财务特征分析

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因受到产业周期、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特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面临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财务特征也是不同的。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准确的掌握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并针对财务特征采取不同的经济行为。

1、对企业在初创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初创期发展阶段中,其资金主要是来源于风险投资者投入和创业者本身投入。在初创期的时候,企业负债融资缺乏信用和担保的支持,企业的资金信用水平不高,偿还贷款能力、资金抵押能力有限等。

在初创期的时候,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开展和运行都是开创性的,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企业在这一阶段中的风险也是最高的。企业投入的资金较多,生产出的产品少,现有资金流转不足。企业具有新的产品,产品的开发、生产以及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财务资金提供支持,如果企业在这一时期中一旦发生了生产链断开的情况,企业必然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企业的产品规模也没有形成,在市场中没有的到推广,也不被大众熟知,因此产品的成本较高,利润小,企业的收益也不高,并且还不稳定。

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因其自身能力弱的原因,因此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比较长,但企业的应付账款的周转天数却相对较短,使得企业的周转周期较长。在这阶段中,企业面临资金紧张、风险高的问题,为了降低财务风险,争取风险投资商,企业当前的权益资本要高于债务资本,企业在这一阶段中的资产负债相对较低。

2、对企业在成长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成长阶段中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扩大市场规模,不断的提高产品的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企业处于成长期时,逐渐的占据了一定的市场,随着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销售收入也在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也在不断的增加,企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在成长期时,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集权管理模式开始逐渐的分散,创业者开始把经营权转交给职业经理人,企业内部有了完善的层级结构,管理制度也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企业因销售资金和企业利润的不断增长,现金流入也在迅速的增长。在企业成长期,在技术投入、设施构建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大,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之间仍为负数,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任然需要筹集资金。

3、对企业在成熟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生产技术、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也日趋成熟,产品拥有固定的市场,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销售收入迅速增长,利润也比较的丰厚。

同时,企业在成熟期规模不断的扩大,经营管理进一步分权,跨地区、跨行业以及跨文化所带来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业务的扩撒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被迫使得企业经营者下放权利,建立新的财务体系,实施专业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行的安全。

4、对企业在衰败期财务特征的分析

市场对企业产品的续需求降低或转移,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减小,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萎缩,销售资金不断下降,利润也不断下降,企业的生存面临着挑战。为了减少经营成本和产品库存,企业只能不断地降低产品的价格,放宽企业的商业信用,这就使得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的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企业的股票价格出现下跌,筹集资金能力不强,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且也财务状况急剧恶化。如果在这一时期中企业不寻求新的出路,进行二次产品的开发,就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威胁。

四、总结

企业在成长周期的不同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财务特征,企业管理者要提高对其认识,掌握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财务特征,并根据财务特征采取不同的财务手段,才能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实现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屹初:企业成长路径与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张会荣:中小企业成长文化基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3]李森森: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

[4]梁益琳: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融资约束与信贷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张敬伟:商业模式构建视角下新企业成长过程研究[D].南开大学,2012.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7

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只要是商业化保险公司,只要不同的市场主体的竞争优势是通过竞争形成的,没有行政垄断的成分,那么对于不同规模、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资金来源的公司应总体上同等征税,这也是wto的国民待遇原则和功能化的保险产业政策的要求。目前市场上占寡头地位的市场主体,如不是靠竞争获得的这种地位,则应在一个合理的税基上(如设定基本保费)加收特别附加税,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并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增长。如果说以前对外资的税收优惠是为了配合对外开放的大形势,那么在国家财政收入十分吃紧的情况下,考虑到外资进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导向即我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很吸引人,现在完全没必要对即将对中资公司构成较大压力的外资公司在税率、税基、税种、退税和再投资免税上予以种种优惠。

目前市场上有很高呼声,要求对中小保险公司也像对外资公司那样减免几年税收,甚至将减免的税收转充资本金或准备金而不分红,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根本原因可能就是两条:一是在国外盛行对中小公司的扶持,二是中国目前的保险公司经营区域的规定、对外资的优惠办法、全国性的大公司具有的先天优势和不完善的市场体系,都对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其实靠税收扶贫这种短期行为是不行的,重要的应是促进保险业形成良性的造血功能。如果对中小保险公司实行税收优惠,那也只能在目前有地税分享的营业税中由当地财政解决,否则就是从原来对中小保险公司从机构设置上的限制等不公正的一端转向对那些已享有这方面“实惠”的保险公司制造税收上的不公平。改革的出发点应是在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基础上对不公平现象根治,而不是制造新的不公平。

有人提出为防止市场垄断而对资本额和利润实行累进差别税率,对大公司征收高税,对小公司征收低税,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不利于培育国际集团,也有违资本的逐利性,也不利于公平竞争。对市场垄断的防止,应通过包括市场份额的限制、反不正当竞争等内容的反垄断法予以解决。

二、改进征税方式,严打偷税漏税,为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保险税制改革创造条件

改进征税方式,严打偷税漏税,才能有效地解决保险业的高税赋和偷逃税并存的问题,减轻保险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净化市场秩序,为有利于保险业发展的保险税制改革创造条件,促进保险业的发展。除免税部分外,原则上应以毛保费作为营业税应税保费,对储金返还和手续费、经纪费及退费,由保险公司代缴相关税赋;否则一经查实,由保险公司加倍代缴相关税赋。

三、调整保险税收结构,发挥保险税收的杠杆作用

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大幅对保险业减税。事实上,靠减免税提高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是不可行的,比如寿险和长期健康险是免税的,而寿险业的偿付能力不足是有目共睹的,这种偿付能力的不足是保险业经营中的问题,也是保险业金融功能能不能有效发挥的金融制度安排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保险业的税收稳步增长,保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税源的培育至关重要,为此必须进行保险业的税收结构调整,发挥保险业的税收杠杆作用。

1.调整所得税和营业税税基

在所得税税基方面,对各种准备金应制定合理的提取标准并严格执行,尤其是对保险保障基金、巨灾风险和长尾巴业务、财务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及今后会发展的再保险证券化业务准备金的提取,这样既有利于不同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又可防止杀鸡取卵,增加保险业的税收负担;对于营业税税基,至少应扣除已决赔款部分中的自留部分。

2.分险种征收营业税,并实行部分险种的全免

建议按各险种从长远角度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大小和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与国计民生的关系程度、是政策性保险还是半政策性保险(含国内实力难以办到的险种和部分再保险业务)、是否为强制性保险为界分险种确定不同的营业税率。同时在目前部分险种的营业税免税的基础上扩大免税范围,如地震险、洪水险、信用保证保险和强制性保险。

3.设置特别附加税,防止利润转移

加拿大对分出到国外的保费,一律征收特别资源税,这样既可防止保险公司尤其是外资公司的利润向国外转移而偷逃税,又可鼓励保险公司在保持财务稳定的基础上尽量分入业务和提高自留水平,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事实上,征收的特别附加税最后是会转移到国外再保接受人的,并没有加重国内保险业的负担,同时由于中国保险业有庞大的市场资源,并不用担心这样做吸引不到外资。

4.在功能性税收政策的大前提下谨慎地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促进民族保险业的发展

对保险业落后的西部地区保险机构实行优惠税收政策,但时间不能过长,其极限期限是西部市场的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完善之时,同时这种差别化的税收政策应对各保险公司一视同仁。对拟破产或财务困难的公司的收购应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鼓励利润再投资到保险业以增强偿付能力和积累实力,对不分红的所得部分,可实行税收延缓计划或先征后返的政策。

5.调整对保户的税收政策、拉动保险需求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8

关键词:保险企业;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

一、建立适应市场发展与挑战的新机制。这些机制包括企业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业务机制等等。作为基层公司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在能力范围之内,最大限度地使本公司的机制与市场相适应。应该说现在政策基本有了,就看应如何理解与执行了。在这个问题上,公司的管理层首先要吃透精神,要有创新能力,要有改革力度,要有势不我待的紧迫感。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才的大量流动,市场份额的变化都是可以想像到的。未来公司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能否有一套适应市场机制的机制。各基层公司要本着精简、高效、现代的原则,大胆实行改革,重组公司组织架构,瞄准未来发展前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公司发展计划,使之更加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

二、进行科学的市场细分。保险行业作为向特定人群提供风险保障和理财服务的金融服务性行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差异直接体现在各自服务于不同特征的核心客户群。保险企业在成立之初,通常采取扩张性的经营策略,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获得生存空间。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客户群,但是他们之间往往没有显著的共同点,同时与竞争对手的客户相比也没有明显的不同,也就是说保险企业无法轻易地从已有的客户那里找到潜在的更大的市场在哪里。尽管如此,保险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进行业务定位的过程中仍然应以现有的市场为基础,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忠实客户,并通过分析他们的共同特征找到潜在的目标客户,进而开发相应的产品,制定并执行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保险市场细分的基本标准包括不同区域、不同险种类型、不同营销渠道和不同特征的人群等,人群的特征又可分为人口统计特征、行为心理特征和生活形态特征,简单的市场细分可以依据其中的某一个标准进行,优点是可以比较容易地对细分市场进行识别,但是,通过单一变量得到的市场细分结果往往无法精确反映各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异和勾画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综合特征。特别是对于具体的保险企业来说,任何一个简单的标准都无法代表其目标客户的特征,即与竞争对手客户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理想的市场细分应当是综合分析保险市场消费者的行为、心理、人口统计等多种因素,从而将整个市场划分为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分市场类型。诚然,选择恰到好处的变量作出行之有效的市场细分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中国的保险市场发展到今天,当整个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要不要市场细分,而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潜在市场划分为对企业经营决策和市场活动具有实际意义的不同类型,这也是保险企业实现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三、提高保险公司的信誉度。事故、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些也是无法避免的,这正是保险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险的基本职能就在于进行经济补偿。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商品市场形成买卖市场的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既会考虑价格,更会看重商品的品质。保险商品的品质表现在保险公司提供给投保人的售后服务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灾害、事故发生时,保险公司是否及时、准确地查勘、定损、赔付。“取胜于价格,失败于服务”的道理就深刻地说明靠价格的竞争只能短暂地占有市场,具有优质的服务才能长久地拥有市场,这就是保险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法则。

四、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机制。人才是公司生存发展之本,也是竞争中主要争夺的对象。基层公司现有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业务人才是公司的宝贵财富,也是一些进入我国市场的外资公司、合资公司争夺的主要对象。我们要重视这些财富,要合理利用这些财富。尽管我们现有的一些人才还不是很完美,还需要再提高,但只要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远比我们的人才变成我们的竞争对手好得多。要建立阶梯式人才招聘、培训、储备、使用机制。从现在开始,我们不但要重视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提高,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吸纳招聘一批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把他们安排到适当岗位上去。对人才要逐步做到使用一批、储备一批、培训一批,建立起公司阶梯式的人才管理模式。目前,基层公司要尽量想办法提高人才的待遇,改善在岗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创造拴心留人的创业环境,使之与市场相适应,力求不但能养住人才,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效力于公司发展。

五、强化风险管理。保险业本身具有特殊的经营风险,因此控制与防范风险对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尤为重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无疑有利于帮助保险企业强化风险管理。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随之而来的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安全管理和提升价值已经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美国的萨班斯法案、中国保监会的内部控制指引已经分别对保险企业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明确要求。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内部控制仍然是国内保险企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信息技术内部审计部门在协助企业建立健全信息技术控制体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审计外包在目前情况下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机制。通过审计外包可以帮助保险企业迅速解决专业性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还能让企业学习到外部审计的工作方法,从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健全的内控体系有助于公司降低经营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包括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健全的内控体系包括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公司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内控职责,针对风险和内控目标建立健全并坚决执行各项内控措施,定期进行风险评估,确认现在内控体系是否将风险控制在管理层的风险范围之内,进行内控体系的必要调整和完善。

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公司新形象。公司服务不仅是面对客户的,应该是面对全社会的。服务工作不仅是一线员工做的,而且是全体员工都应该做好的。过去我们往往重视的是一线员工服务水平的提高,而忽略了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提高服务质量,就要提高和统一全体员工,包括公司总经理和后勤卫生清洁工在内的总体服务水平,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员工的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了,公司形象也就树立起来了;公司自身形象高大了,被众多客户接受了,企业在市场上就有了立足之地、发展之本。

(作者单位: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南阳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9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

高科技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带动了世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它也是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当中,高科技企业竞争逐渐成为主导,世界各国开始研究高科技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并且相继出台各种扶持性政策以保护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一、关于高科技企业的界定

从20世纪70年代高科技企业诞生至今,高科技企业一直为人瞩目,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的重点培育和研究的对象。但是究竟什么是高科技企业,国际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严格的、统一的、标准的、公认的定义。我国对高科技企业的界定则是将高技术和新技术放在一起,不仅包括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也把一些传统企业中采用高技术的工艺过程的企业认定为高科技企业。

二、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特点

(一)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

无论各国学者对高科技企业的认定有何不同,所有的高科技企业都具有高投入、高成长、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征。所有这些特征决定了高科技企业除了具有传统企业的财务风险,还拥有高科技企业自身特有的一些典型财务风险。

1.环境风险。高科技企业受自然环境和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环境共同影响。产业经济政策在不断的调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都会对高科技企业在经营、税收、能耗、产品技术推广等方面推出新的政策和制度,增加了高科技企业的不确定性因素。

2.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高科技企业具有的最典型的风险,主要是因为技术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技术产品寿命周期的不确定性、和技术产品效用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产品制造的不确定性造成企业实际收益严重偏离预期收益。

3.市场风险。技术性能高、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等于能够被消费者接受,即使被消费者接受了,由于定价和销售渠道的原因也不一定能够收到预期的收益。

4.管理风险。高科技企业的管理风险不同于传统企业,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各个发展时期和环节经营决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管理失误产生的损失。具体包括:(1)经营者决策风险;(2)人力资源风险;(3)知识产权风险;(4)合作风险。

5.资金风险。高科技企业需要高投入来支持技术研发,需要企业有足够资金支持和保证,因此资金风险也成为高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具体包括:(1)资本运作风险;(2)资金回收风险。

(二)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同于传统企业的财务风险,即使同一种财务风险发生在高科技企业和传统企业,其财务风险产生的来源和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完全相同。与传统的企业相比,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复杂,财务风险的变化更加难以预测。高科技企业的典型特点决定了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放大性。对一项高科技产品或技术的研发项目进行投资不同于一般的投资项目,除受到企业内外部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之外,还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科技发展、智力发展、经济政策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高科技企业,相互影响,更加剧了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传统的财务风险在高科技企业的经营环境下,变得更加复杂。

2.风险呈现阶段性。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周期同技术研发周期是同步的,通常要经历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扩展阶段和成熟阶段。正因为高科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不同,因此财务风险的特征和程度也呈现阶段性。

3.损失递增性。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决定其研发项目的投资过程是一个投入不断增加的过程,随着项目的进展必须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一旦研发项目中途发生失败,之前的投入将全部归于损失。因此,项目失败发生的时间越晚,项目可能发生的损失也就会越大,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随着研发项目进展而不断扩大,相应的风险损失也将随着研发项目失败的时间挫后而递增。

4.风险的损失和收益并存。高科技企业进行的投资本身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创新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投机性的风险,它并不像是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只能给风险承担者造成损失,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一旦成功,将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因此,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风险承担者来说并不完全意味着损失,而是损失和收益并存,只要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控制和管理好财务风险就能取得预期收益。

5.风险多样化。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既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由于资金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风险,也包括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市场风险等非资金活动产生的风险。其中技术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和知识产权风险是高科技企业的典型风险,传统企业多因资金活动产生的财务危机直接引发企业破产,而在高科技企业出现金危机能够导致企业破产外,由于智力和人力资源是企业创新和竞争的关键因素,技术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能够直接导致企业破产。

三、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策略

(一)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高科技企业的经营环境比传统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受企业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相互的影响,因此其形成原因也较为复杂,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是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前提和基础。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成因从宏观上可以分为外部因素成因和内部因素成因。

1.外部因素分析。高科技企业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点,因此经常会出台一些保护性和支持性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来推进高科技企业的快速成长,政策环境和法律环境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比传统企业的影响要大得多。此外,技术环境、社会环境、资源环境、资本市场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复杂多变也成为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成因。

2.内部因素分析。我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是技术人员出身,缺乏经营管理经验,而且企业的管理发展落后于企业规模的增长速度。决策者缺乏风险意识,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够科学,企业的制造工艺落后,市场竞争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等等企业自身的因素也成为财务风险的重要成因。

(二)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在对高科技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了辨识和分析之后,针对高科技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和主要成因,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策略,规避和减少财务风险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1.高科技企业技术风险的防范策略。(1)紧跟世界科技发展,适时进行技术更新。高科技企业要不断进行企业的技术更新和知识更新,及时搜集和掌握国际科技研究的最新动态,适时地调整企业的研究开发方向。以市场需求引导产品技术开发。(2)开展企业合作,提高工艺水平。高科技企业应该积极的开展与国际企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合作,引进和提高制造工艺水平,借助合作企业投入的先进制造设备完成技术成果转化的研发,即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时间,又不必花费资金引进设备,减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2.高科技企业管理风险的防范策略。(1)树立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高科技企业始终处于高风险环境中,因此从企业的决策者到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要树立风险意识,了解有关风险的知识以及学习和掌握应对风险的方法,才能提高整个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防范企业风险。(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复合型人才。人才是高科技企业宝贵的智力资源,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建立适当的人才激励机制,稳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技术人员创新的动力;同时加强后备技术人员的培养,引进和培养技术和管理复合型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3)建立市场竞争意识,做好产品市场定位。与传统企业相比高科技企业更应该重视产品的市场需求,因为创新的产品不一定具备广大的市场需求,缺乏市场需求就意味着项目投资的失败,因此,高科技企业的营销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市场竞争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企业的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时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事先进行产品市场定位,引导企业的产品研发向着市场需求方向进行,从而提高企业产品潜在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

财产保险市场的特征篇10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舞台得到了很大的扩展,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大的资金以及产品销售市场,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各种风险,风险管控不到位不及时很容易导致企业产生风险损失,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缺少规范有效的风险规避机制,极有可能使得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因素,又有内部生产经营管理不善的原因。正是基于此,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强化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和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财务风险和损失。

企业财务危机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所产生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财务风险持续加大,难以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的一系列事件总称。总的来讲,财务危机主要表现为支付能力减弱甚至于丧失。总的来讲,企业财务危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即客观积累性、突发性、多样性以及灾难性等,这些特征都表现出风险管理在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当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和行业特点积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确定合理科学的财务指标,依靠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经营风险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效率,在这其中市场对于企业产品需求程度、企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稳定性、企业产品的销售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程度、企业对于产品销售价格管控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者的综合业务能力以及企业固定成本高低等都会对经营风险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企业还款能力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由于企业通过新筹集资金来偿还原有债务。企业新筹集资金主要包括债务资金以及权益资金两种,当企业丧失筹资能力,同时企业现有资金又难以满足企业经营需求时,到期的债务就难以及时清偿。从这个角度上讲,企业发生财务危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丧失了筹资能力。

企业现金流量不合理也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合理的企业现金流量应当能够满足企业适当财务结构以及资本结构下运营生产的需求,同时维持企业在较大的资本流动性下生存发展的需求。在实际管理中确定现金流量的合理与否可以通过现金流量结构、企业盈利质量以及支付能力等方面来确定。持此之外,还应当关注企业负债结构、资产流动性强弱以及企业资产占用期限等筹资政策的合理性,这些因素也会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强化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建议措施

对于化工行业上市公司来讲,财务危机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但总的来讲财务危机的产生还是由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及时、不科学。财务风险、财务危机是企业进行市场化竞争的必然结果,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几率越来越大,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并逐步完善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对于提升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化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讲,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编制企业现金流量预算,建立并完善企业短期财务预警管理系统

对于企业财务管理者来讲,其理财的最主要对象就是现金及其流动情况,在短期范围内企业能否顺利开展生产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对于企业来讲,预警的前提是确保企业有利润,对于生产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来讲,应付账款、应收账款以及存货等科目相对都比较稳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净额都会大于企业净利润。正是基于此,企业现金流量的预算编制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准确合理的现金流量预算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早发现预警信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为确保现金流量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企业管理者应当将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进行汇总,对投资计划、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预期未来收益等进行量化,依靠全面预算管理对未来的现金收支进行预测,实现现金流量预算的滚动式管理。

(二)合理选择财务分析指标,实现企业长期财务危机预警

企业在进行财务危机预警时,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预警的有效性,更应当关注企业长期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在选择财务分析指标时,重点关注偿债能力、获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将获利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主要目标。在获利能力上重点反映企业资产运用的获利水平,相同单位资源所获得的利润越多,企业的获利能力也就越强。并将流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作为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避免因为流动比率过高,丧失再投资机会,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偿债能力指标以及获利能力指标都是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的重要内容,并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来反映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在企业发展潜力评价上依靠资本保值增值率以及销售增长率这两项指标。上述这些财务指标尽管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但是根本上来说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借款造成的,对于一家全部使用自有资本来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讲一般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在确定企业债务比例时应当合理权衡企业举债经营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对债务资本成本率跟企业的负债经营资本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确保债务资本在各个项目之间能够得到合理配置,同时确保本息到期归还,促进杠杆收益的实现,结合企业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合理确定企业的举债比例,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和行业特征合理确定风险管控策略